中国建筑500强——中国石化工程建设

2024-07-09

中国建筑500强——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共14篇)

1.中国建筑500强——中国石化工程建设 篇一

本文由nielxu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中国建筑 500 强” 用精品工程绘制石化宏伟蓝图

“中国建筑 500 强”是中国建筑施工企业联合会对中国建筑业进行全面,科学,独立的 企业实力发展调查研究宣传发布工作,今年对超过 12,000 家利润总额在 3000 万元至 90 亿 元之间的中国大陆建筑施工、勘察设计、工程监理等中国建筑企业进行了数据采集研究,根 据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利润总额、资信等级、社会贡献、业主满意度等指标对候选企业进 行排名,并对部分候选企业进行实地拜访,从中遴选出 500 家中国建筑 500 强企业。这是中国建筑施工企业联合会连续第六次对中国建筑业进行全面,科学、独立的企业实 力发展调查研究宣传发布工作。今年我们对超过 12,000 家利润总额在 3000 万元至 90 亿元 之间的中国大陆建筑施工、勘察设计、工程监理等中国建筑企业进行了数据采集研究,根据 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利润总额、资信等级、社会贡献、业主满意度等指标对候选企业进行 排名,并对部分候选企业进行实地拜访,从中遴选出 500 家中国建筑 500 强企业,并且评选 出:2010 《中国 25 家最具全球竞争力国际承包商》、《中国 50 家最佳建筑承包 商》,《中国 25 家建筑承包商管理进步特别大奖》,《中国工程设计咨询 50 强》等分类榜 单。在 2010 年,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成功入选中国建筑施工企业联合会、《世界经济学 人周刊》和中国资信评估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建筑 500 强”。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具有 50 多年的发展历史,长期致力于中国石化工业的建设、创 新与发展,承担设计和建设的大型炼油、石油化工生产基地遍布全国各地。特别在催化裂化、连续重整、加氢裂化、裂解炉、乙烯、聚丙烯等领域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工程技术,2007 年持有国家专利 100 余项和专有技术 80 余项。中国石化行业的 13 个专业设计技术中心站设 在 SEI。在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2007 年发布的“全球最大的工程设计公司 150 强”排名中,SEI 名列第 36 位;在该杂志 2008 年发布的“全球最大的工程承包商 225 强”排名中,SEI 名列 103 位。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与世界上著名的专利商、工程公司、科研机构和学府有着广泛的 交流与合作,在国际工程建设市场上享有较高知名度和良好声誉。公司集高素质的人才、丰富的工程设计和建设经验、雄厚的技术实力,在石油炼制和石 油化工、煤液化和煤化工、天然气加工、环境工程与公用工程等诸多领域,为国内外客户提 供优质全面的工程服务。能够同时运作大型炼油化工联合工厂的总体设计、炼油化工装置设 计、大中型炼油化工 EPC 或 PMC 项目,并在炼油化工一体化项目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建有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平台体系和应用体系,拥有国际先进的工 艺技术、工程设计、项目管理及办公自动化等应用软件和工程数据库,能够按照国际通用模 式开展工程设计和项目管理。作为“中国建筑 500 强”的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构建了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矩阵式 的项目管理体系,拥有完善的 ISO 质量管理和 HSE 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覆盖的管理范围 包括由核心业务组成的项目管理层面以及由公司各职能部门组成的支持层面,能为顾客提供 满足 HSE 要求,与社会和谐发展、安全高效的工程服务。

2.中国建筑500强——中国石化工程建设 篇二

当今世界, 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这种竞争最重要的表现是大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强则国家强。曾几何时, 问鼎世界500强, 是众多企业家的夙愿。如今, “中国企业500强”日益成为中国经济的风向标。随着10年来榜单的不断出炉, 我们真实地见证了这一时期我国大企业成长的不凡历程, 同样也真实地见证了中国经济体量不断增大、质量不断提升的发展轨迹。

中国500强, 到底有多强

新世纪以来, 在党和国家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的方针政策指引下, 我国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积极应对国际竞争挑战, 成功把握国内工业化、市场化带来的机遇, 在做强做大的道路上,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规模与效益实现双双攀升, 为我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今年9月3日, “2011中国企业500强发布暨中国大企业高峰会”开幕, 同时2011中国企业500强, 包括80家营业收入超千亿元企业在内的榜单新鲜出炉。在2011中国企业500强中, 中石化、中石油和国家电网分别以1.969万亿元、1.721万亿元和1.529万亿元的营业收入名列榜单前三甲。工商银行、中国移动、中国中铁、中国铁建、建设银行、中国人寿、农业银行分列第四位至第十位。

从榜单可以看出, 中国大企业的实力早已今非昔比。2011年中国500强企业规模持续壮大, 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 从以下几方面我们可以管中窥豹:

入围门槛。十年磨一剑, 当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度过第十个年头的时候, 曾经20亿元的500强入围门槛, 如今已经提高至141.98亿元。这是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入围门槛增幅最大的一次。经济效益。过去的一年, 是国际金融危机仍然影响我国企业发展、经济刺激政策持续发挥积极作用的一年。这一年, 我国500强企业在原有基础上, 经济效益大幅增长, 尤其是海外营业收入总额增长率达到53.55%, 海外资产总额增长率达到38.90%, 海外员工总数增加了35.48%。

兼并重组。2011中国企业500强中有182家企业开展了兼并重组活动, 比上一年增加了28家。并购重组1 112家企业, 比上一年增长22.7%。其中, 134家国有企业共兼并重组了903家企业, 占全部并购数量的81.2%。48家民营企业共兼并重组了209家企业, 占全部并购数量的18.79%。

技术创新。企业更加重视技术创新在自身成长和转型中的作用, 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高。2011中国企业500强共拥有专利22.08万项, 较上一年增长30.2%。其中发明专利5.88万项, 占全部专利数量的26.6%。2011中国企业500强有422家企业填报了研发的数据, 共计投入研发资金4 391亿元, 较上一年增长27.8%。研发的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41%, 比上一年略有提高。

差距缩小。榜单显示, 中国企业500强净资产利润率连续3年领先于世界和美国企业500强。与美国企业500强相比, 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分别比上年增长了31.6%和18.4%, 而同期美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增幅分别为10.46%和17.12%;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分别占美国企业500强的49.8%和47.56%, 比上年分别提高8.4和1.16个百分点。中国500强, 与世界渐行渐近。

中国500强, 依然不够强

中国大企业的崛起是过去10年间发生在我国和世界范围内的大事件。一大批规模庞大、具备一定市场竞争力的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 不但直接改变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面貌, 甚至对全球范围内的企业竞争格局也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 差距与挑战并存。光鲜的榜单, 却也有着中国企业发展不均的尴尬, 比如重化工企业“云集”、国企占比超过六成、制造业可能出现“空心化”趋势;再如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国际化水平不高、缺乏核心竞争力等问题仍未得到实质性解决。中国企业500强与跨国企业依然存在着巨大差距。

从劳动生产率角度看, 2011中国企业500强的平均寿命仅为23年, 2011中国企业500强的人均营业收入只相当于世界企业500强同类指标的45.6%、只相当于美国企业500强同类指标的45.7%。

从产业分布角度看, 2011中国企业500强企业多集中于重化工领域, 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大企业发展比较滞后。2011世界企业500强中服务业企业数量和营业收入均超过50%, 而中国企业500强中服务业企业不足30%、营业收入所占比重不足40%。

从技术创新角度看, 2011中国企业500强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百分比平均只有1.41%, 与上年的1.40%相差不大。而另据统计, 全世界80%的研发投入、70%的技术创新和60%的技术转移都由“世界500强”主导完成。

中国500强, 还需再自强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2011中国大企业发展的趋势、问题和建议》认为, 中国经济目前正处在一个由全球经济的融入者逐步走向全球经济驱动者的新起点上。在政府持续为企业做大做强做久创造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下, 我国大企业需要全面提高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内涵与外延齐举, 是中国大企业与世界级企业抗衡的砝码。

中国大企业要做大做强做久, 首先仍然需要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正如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所言, “不突破没出路。”中国企业发展目前进入创新导向的阶段, 中国需要从大规模制造升级为大规模创造。并且, 除了在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能力上的创新外, 企业营销和管理模式的创新也应引起重视, 因为如今企业的市场营销需要更为灵活。

其次, 还需整合利用好海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中国大企业要在国际舞台上彰显力量, 就特别要注意充分了解境外投资环境, 加强产业链企业的联合。对此, 中国企业联合会副理事长李建明讲到, “很多企业境外经营经验不足, 抗风险能力差。产业链‘抱团出击’能提高企业的谈判能力, 降低投资成本。”

3.中国建筑500强——中国石化工程建设 篇三

中国500强企业是如何“强”的

2008年中国企业500强的整体规模和经济效益都有大幅提升,但两者分布均不均衡。

2008年中国500强企业

营业收入总额21.9万亿元

2008年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总额达到21.9万亿元,平均营业收入为437.1亿元,比上年提高了25.0%;资产达到了59.7万亿元,平均资产为1193.2亿元,比上年提高了13.2%;平均所有者权益为224.2亿元,比上年提高了31.2%。

虽然中国500强的总体规模及平均规模在不断扩大,但入围500强企业间的规模差距非常大,规模分布很不平衡。前10名营业收入总和为54584.6亿元,而后10名企业的营业收入总和为939.3亿元,前者是后者的58.1倍。有3家企业的(中石化、国家电网和中石油)营业收入超过了10000亿元,其余绝大多数处于100亿元至500亿元之间。(见图1)

2002年至2008年中国500强企业营业收入实现了稳步增长,从2002年的61055亿元上升到2008年的218566亿元,增长了3.58倍。从增长速度看,2004年和2005年具发展速度高达30%,2006年后速度回落到25%以下。总体上,500强企业的增长速度远高于我国GDP的增长速度,2002年500强的营业收入占当年GDP的55.7%,2004年增长至66.2%,2006年已经高达77.6%。

2008年中国500强企业中

24家利润逾100亿元

2008年中国企业500强在规模得到迅速扩大的同时,利润提升幅度也非常大。2008年中国企业500强实现利润13760.2亿元,比上年提高了70.06%,大大超过营业收入规模的提升速度。2008年中国企业500强实现利润超过100亿元的企业有24家,其利润总额为7922.6亿元,占500强企业利润增额的57.6%。这说明我国企业的利润分布依然很不均衡,利润主要来自少数的超大型企业。其中,利润排在首位的是中石油,2008年实现利润1135.2亿元,占500强企业利润总额的8.2%。

2002年至2008年中国500强企业的利润也实现了稳步增长,从2002年的3063.65亿元上升到2008年的13760.2亿元,增长了4.49倍,高于营业收入的增长幅度。可见,我国企业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更加注重效益的提升。从每年的增长速度看,利润增长的波幅较大,2004年的利润增长为负10%,估计受2003年SARS的影响较大;2005年利润实现了快速提升;2006年和2007年逐渐减缓下来;2008年又迅速提升,增幅高达70.06%,主要得益于企业对集约型经营的追求、资本市场的活跃和产品价格的提升。

中外500强企业差距在哪里

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程度比较低,基本上主要依赖本国市场,海外收入在公司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很小,甚至没有。世界行业的领先企业必将是一个以全球作为市场的跨国公司,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在加入WTO后逐步加快,但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企业不断探索和积累

国际化程度、规模差距明显,效率有所提升,劳动生产率差距巨大

2008年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折合29921亿美元(1美元=7.3046元人民币,人民币同比升值6.9%,下同)、净利润为1884亿美元、资产为81720亿美元,分别相当于2008年世界500强的12.67%、11.85%和7.79%。从单个企业看,中国企业与同行业世界500强企业的规模还差距甚远(见表4)。

世界500强企业的国际化程度非常高,国内收入一般只占企业总收入的50%左右,相对而言,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程度比较低,基本上主要依赖本国市场,海外收入在公司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很小,甚至没有。世界行业的领先企业必将是一个以全球作为市场的跨国公司,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在加入WTO后逐步加快,但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企业不断探索和积累。

2008年中国企业500强在收入利润率、资产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周转率等效率指标方面均有一定改进,同时世界企业500强有一定的下降,致使两者之间差距缩小。这是一个明显的变化,但考虑到企业产出的迅速扩张,中国企业500强效率的规模效应还比较大,仍应当引起关注。

与上年相比,在收入利润率方面,中国企业500强提高了1.58百分点,为6.30%;世界500强降低了0.59百分点,为6.73%;中国500强仍然落后于世界500强。在资产利润率方面,中国500强提高了0.5百分点,为2.32%;世界500强降低了0.27百分点,为1.22%;中国500强第一次超过世界500强。在净资产收益率方面,中国500强提高了2.17百分点,为12.24%;世界500强降低了1.8个百分点,为14.33%;中国500强仍然落后于世界500强,但差距缩小。此外,在资产周转率方面,中国500强一直领先于世界500强,分别为0.36次/年和0.23次/年。

以人均收入和人均利润来衡量劳动生产率,2008年世界500强人均收入43.7万美元,比上年提高8.7%;人均利润2.9万美元,比上年略有提高。2008年中国500强人均收入12.0万美元,比上年提高了26.6%;人均利润0.8万美元,比上年提高92.5%。世界500强人均收入、人均利润分别是中国500强的3.6和3.8倍。

这说明,目前我国500强企业主要还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企业,而世界500强的企业主要是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性企业,中国企业要想提升劳动生产率,需要从资本、技术和知识上寻求突破。

行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服务业为辅

在营业收入方面,中国500强的制造业企业所占比重最大,为40.5%;服务业次之,为37.2%(比上年有所降低);其他产业22.4%。世界500强的服务业企业所占比重最大,为53.6%;制造业企业次之,为27.2%(比上年有所降低);其他产业为19.2%。在净利润方面,中国500强的服务业企业所占比重最大,为47.7%;制造业次之,为32.4%,;其他产业为20.0%。世界500强也是服务业企业所占比重最大,为49.1%;其他产业次之,为25.9%;制造业为25.0%。中国500强服务业企业以37.2%的营业收入获取47.7%利润的原因是值得分析的。

按营业收入排序的中国企业500强前15大行业中,服务业有三个:银行业、电力热力燃气等供应服务业和邮电通信业。这三个行业在中国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严格的进入条件和巨大的资本投资使得他们的垄断性非常明显。银行业10家企业创造了占中国500强的6.58%的营业收入,却获得了19.73%的利润。邮电通信业4家企业创造了占500强的3.45%的营业收入,却获得了8.45%的利润。因此,垄断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服务业具有较高利润占比的原因。

中国500强企业如何跻身世界500强

中国还没有多少企业真正把开辟前瞻性的业务作为打造持续竞争优势的头等大事来抓,不少企业往往是在现有业务已经不能支持企业发展的情况下,才开始下决心开辟前瞻性业务;但此时它们的世界级同行可能早已在这些业务领域筑起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高墙。

规模提升与国际化经营

世界500强的发展历史证明,几乎所有企业都是从国内市场起步,然后以本国为基地,不断走向世界,最终成为跨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是国际级大企业产生和发展的必经之路。只有国际化经营才能使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也只有全球化的市场才会给企业提供足够的成长空间。

但是迄今为止,受到体制惯性、文化理念、人才缺乏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企业跨国经营能力的提升并不理想。一般认为海外收入超过30%是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石油行业中,2006年美孚埃克森的海外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71.62%,壳牌石油为57.24%,英石油为79.78%。汽车行业中,2006年丰田的海外比重为63.3%,日产为77.8%,现代为63%,宝马为78.37%。从2008年中国500强企业中填报海外收入的174家企业的数据看,2008年中国500强企业中海外收入比例高于30%的企业只有39家,还不到500强企业的1/10。

做大做强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企业要成为世界500强那样的企业,关键是经历一个持续成长的过程。中国企业要想成为世界级大企业,就必须首先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树立新的观念与意识。

首先,树立“战略竞争”的意识。积极适应新的竞争环境,转变竞争观念,大力提升中国企业的战略能力,不断获取新的竞争优势,对于中国企业及至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提升中国企业的洞察力和执行力。洞察力是企业发现和利用机会的能力,表现为战略决策者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预见性和适应性。具体措施包括:立足自主创新,增强发展的技术驱动力;加强组织管理,提高制度化运营能力;强化集成经营,提高一体化经营能力;主动整合全球资源,不断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注重防范经营风险,提高风险管控能力;遵循国际公认的原则,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声誉;强化人力资源开发,提高经营团队的职业化素养。

比较竞争优势与核心竞争力

任何一家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只有将有限的资源用于企业最具决定性的核心能力的建设上,企业才能确立起在某一方面的国际竞争力,这是因为竞争的全球性和竞争的空前激烈程度限制了企业试图建立多种能力的可能性。对我国企业来说,首先要确定战略目标,通过对内外环境的分析,明确自己选择什么样的顾客、什么样的产品,以及选择在价值链上的哪个环节去建立竞争优势。

4.中国建筑500强——中国石化工程建设 篇四

湖南建工集团由湖南省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成立于1952年7月、集团母公司、核心企业、湖南省首家房屋建筑工程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和具有特级、一级总承包等多项资质的紧密层子公司第一工程公司、第二工程有限公司、第三工程公司、第四工程公司、第五工程公司、第六工程公司、工业设备安装公司、工程机械厂,以及具有甲级建筑设计资质的集团设计研究院、湖南建工集团企业技术中心、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建筑高级技工学校(长沙职工大学)等单位组成,是一家具有建筑安装、路桥施工、勘察设计、科学研究、人才培训、设备制造、工程监理、招标代理、房地产开发、对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进出口贸易等综合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集团现有员工10万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1800余人;生产经营资本50亿元,年生产(施工)能力400亿元以上。

湖南建工集团成立50余年来,经营版图扩展到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先后完成了国内外一大批大型复杂的工业与民用建筑、道路桥梁、水利水电、机电安装、装饰装潢、信息网络、市政等工程设计、施工任务,其中,300余项工程分别荣获湖南省优质工程奖、湖南省芙蓉奖、国家优质工程奖,连续9年荣获28项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20世纪50年代开始,湖南建工集团就跻身国际市场,先后在30多个国家、地区完成了200余项经援项目和承包工程。目前,正着力开拓东欧、非洲、西亚和东南亚市场,并与美、日、德、法、澳等国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关系。

5.中国建筑500强——中国石化工程建设 篇五

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王述纲分析,中国化工500强企业获利能力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充分显现出在行业中的主力军作用。其中化工500强企业2013年总资产贡献率为9.12%,比当年中国化学工业总资产贡献率的7.60%高1.5个百分点;2013年化工500强企业净资产利润率为16.8%,比当年中国化学工业净资产利润率的15.8%高1个百分点,说明化工500强企业净资产盈利的能力较强。500强2013年利润总额为1556亿元。

化工500强企业在做大做强方面越走越快。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云天化集团有限公司2013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2440亿元、802亿元、624亿元,继续高居排行榜的前三位。今年,中国化工500强企业的入门门槛也由去年的14亿元提高到16亿元。一些体量较大的企业如中国庆华集团首次入围,并跻身前30强。500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今年高达3.89万亿元,比去年的3.2万亿元增长21.5%,高于全行业13.5%的增长速度。2012年化工500强企业平均主营业务收入64亿元,2013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近78亿元,增长了21.9%,远远大于行业企业平均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幅。

从上榜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分析,500强企业中的民营企业经济效益最好。500强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参股)企业、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2013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占500强企业的比重分别为50.9%、22.8%和26.3%,三种所有制类型企业的利润总额占500强企业的比重分别为44.6%、24.6%和27.1%,说明民营企业的销售利润率最高,盈利水平明显高于国有及国有控股(参股)企业,同时也一举超过三资企业。

从近两年发展情况看,国有和三资企业的销售利润率呈下行趋势,民营企业在500强企业中的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的比重逐年上升,而且利润上升的速度高于主营业务收入,说明化工大企业中的民营企业竞争力日益增强。三资企业利润比重下降也表明,随着国家对三资企业优惠政策的到期,三资企业与本土企业逐步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盈利的先天优势不复存在。

由大到强,创新是关键

今年的化工500强整体显示了较强的盈利能力,值得欣慰。但同时,从500强的排序规则来看,似乎更应称为“500大”,部分上榜企业并不真的“强”,也令人忧虑。我国化学工业总量已经跃居全球第一。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管理水平也不高,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仍未破除,已成为化学工业健康发展的瓶颈。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自主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实现化工行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是今后化工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化工强国目标的关键。

笔者认为,化工大企业一般拥有较强的技术和资金实力,应率先突破行业创新能力不足的制约。为化解产能过剩,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大企业更要围绕行业发展的重大技术课题和共性技术难题寻求突破,尽快取得一批新的技术研发成果,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转型升级提供支撑。

当前,企业面临的环保安全压力加大。化工大企业要紧绷节能环保、安全生产弦,以新思维、新机制、新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搞好资源综合利用,推进清洁生产,为进一步发展争取更大的空间和良好的环境。

面对目前原材料价格波动、人工成本上升、各项管理费用增大的新形势,降低消耗、降低费用、加快资金流转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成为企业提高效益的着力点。化工大企业更要带头创新成本管理和资金效率管理的方式,使企业运行质量和资金成本管理都上一个新水平,力争使经济效益的增长超过营业收入的增长,如此才能尽快名副其实地“强”起来。

部分化工500强大而不强

尽管500强化工企业整体发展状况良好,但企业发展状况参差不齐。去年上榜的部分企业由于结构调整不力、产品萎缩,今年从榜单中消失。还有部分企业经济效益严重下滑甚至出现了亏损,个别企业受环境、资源或产能严重过剩影响进入停产整顿阶段。

由于中国化工企业500强排行榜是以企业上一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由大至小依次排序,因此可能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特别是化工大企业中的国有企业尽管在化工500强中占有半壁江山,但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在500强中的比重逐年下降,而且利润总额所占比重的下降速度高于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今年化工500强统计表中,国有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占50.9%,而利润总额只占44.6%,明显低于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另外国有企业人工成本、退休职工负担也远远大于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这也是摆在化工大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大企业跨产业发展成趋势

今年的中国化工大企业发展研究报告分析了化工大企业的发展趋势。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跨行业、跨产业发展已成为化工大企业的基本格局。

近几年随着产业发展的多元化,不少企业不仅向上下游产品进行延伸,而且还向上下游产业延伸。一些企业为了占有资源优势,进入了上游产业的采矿业如煤矿、盐矿、化学矿,与此同时,还向第三产业的现代服务业如物流业、金融业、房地产等领域进军,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从今年的数据统计看,化工500强企业2013年的主营业务收入中有近1/3来自于非化工领域,跨行业、跨产业的发展趋势在企业集团中尤为突出。

6.中国企业且慢进军世界500强 篇六

法国《费加罗报》12月1日援引该国一家战略咨询公司的最新研究报告说,在今后3年中,50家中国企业有望跻身世界500强之列。

研究报告说,前跻身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将达到50家,而目前只有20家中国企业榜上有名,前则仅为3家。

但我们要反问,三年以后,当世界500强中的中国面孔增多时,是好事还是坏事?

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懂什么是大企业。谈到大企业,人们的描述往往集中于它们的规模:资产、利润、销售收入占到全社会GDP的多少等。这些指标固然重要,但还远远不够。我们要从大企业的本质来看它的重要性,

我把大企业的形成归结为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创业的核心技术。第二,规模经济,也就是成本优势。第三,对供应链的管理能力。第四,品牌价值。第五,资源垄断。

反过来看,中国今天的大企业之所以成为大企业,靠的是什么?根据我上面列举的因素和对实际状况的分析,我的总结是:资源垄断第一,规模经济第二,品牌价值第三,供应链管理能力第四,核心技术第五。跟人家差不多是倒过来了。

看一下中国企业进入世界500强的统计,有些信息很有意思。比如能进入前15位的企业基本上都是资源垄断型企业,其中包括牌照资源、号码资源这些在市场准入方面的垄断。所以我的第一个判断是,资源垄断是中国企业目前进入500强行列的最重要因素。

此外,快速兼并目前也成了国内企业迅速壮大的一个手段。

7.中国建筑500强——中国石化工程建设 篇七

中建二局是具有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特一级资质, 建筑行业 (建筑工程) 甲级设计资质, 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 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 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及地基与基础工程、建筑装修装饰工程、钢结构工程、桥梁工程、公路路基工程5项专业承包壹级资质;具有中国钢结构协会颁发的钢结构制造特级;具有国家核安全局颁发的民用核安全机械设备安全安装许可证的特大型国有企业。中建二局深圳分公司由局授权, 可用上述资质承接项目, 并取得了深圳市政府投资工程预选承包商房屋建筑工程Ⅰ组, 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Ⅰ组, 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承包Ⅰ组, 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Ⅰ组的资格。分公司自成立以来, 承建了中国第一座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 深圳地标性建筑——深圳地王大厦, 世界第一高钢管砼大厦——赛格广场;承建了深圳的东海国际中心、腾讯总部大楼及葛洲坝·福湾等一批在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工程30项。分公司还着力发展钢结构制作及安装等专业板块业务, 先后参与了汉国城市商业中心、南山文化中心、招商局广场、百仕达·东郡广场、深圳市档案中心、空中华西村等项目的钢结构制作与安装。

分公司荣获鲁班奖8项、国家优质工程奖6项、詹天佑大奖1项、钢结构金奖4项, 获得省部级荣誉100余项;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国家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优秀小组”、“广东省先进集体”、“广东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深圳市优秀施工企业”、“深圳市文明单位”、“深圳市先进企业”、“深圳百家和谐劳动关系先进企业”、“深圳市外地来深建设者之家”、“深圳市十佳书香企业”等荣誉称号;通过了国家三体系认证, 连续多年荣获“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优秀企业”、“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卓越领导者”、“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优秀推进者”三项荣誉称号, 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安康杯’竞赛活动优胜单位”、“深圳市金牌施工企业”。

8.中国500强为何“大而不强” 篇八

这是中国数十万家企业中最大最强的一个群体,500家企业营收总额达56.68万亿元,只比全国GDP,总值少2000亿元。

在整体收入规模连年创出历史新高的同时,收入利润率和净资产利润率却连续3年下滑,平均盈利能力甚至不足美国500强企业的一半,近四分之一上榜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低于或等于1年期存款利率。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9月2日发布的中国企业500强发展报告,透射出中国大企业“大而不强”问题已经愈发严峻。大企业为何陷入“越大越弱”的尴尬境地?

盈利能力不足美国企业一半

2014年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达56.68万亿元,较上年增长13.31%;入围门槛升至228.6亿元,上榜企业个个堪称“巨无霸”。傲人数据的另一面,却是盈利能力的差强人意。数据显示,中国企业500强的收入利润率为4.24%,资产利润率为1.36%,均连续3年下降。报告指出,“这显示出,中国大企业的利润增长赶不上营业收入和资产的增长速度。”

“在所有4个利润率指标上,中国企业500强均落后于世界500强与美国500强,中国大企业的盈利能力确实令人担忧。”中国企业联合会副理事长李建明说。

以美国作对比,中国企业500强营收利润率不到美国500强的一半;对比最近3年世界500强中美企业的平均利润率,美国企业盈利率持续提升,中国企业盈利能力却在逐年下滑,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

2014中国企业500强中,净利润负增长的有141家,尽管较上年的216家有明显减少,但占到总数的30%以上。更令人担忧的是,500强中有118家净资产收益率低于或等于3.3%,甚至不如商业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亏损企业有43家,主要集中在重化工领域。

2014中国企业500强有51家钢铁企业上榜,较上年进一步减少,和十年前的上榜数量相同。宝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乐江认为,钢铁行业需求正在逼近峰值,这个峰值可能在几年内就到来。而环保、人工和资金成本刚性上涨正从另一头逼近企业承受的极限。企业如果缺乏市场竞争力,将面临的不是发展的问题,而是生存的问题。

报告显示,有色企业(包括黄金类)有26家上榜,较上年减少了3家,且亏损企业数达7家,亏损额约100亿元;煤炭企业有27家上榜,但经营情况持续恶化,净利润同比增长59.5%,与上年的4_8%正增长相比,盈利状况继续恶化,也是连续两年大幅下降,这其中有17家企业亏损,9家企业净利润负增长,而只有1家净利润为正增长。

42家国企亏损

在上榜的500家企业中,有300家国有企业(该报告按所有制将企业分为国有和民营两类),200家民营企业。分开来看,国有企业的总体绩效有所恶化,300家企业中,有42家企业亏损,亏损面为14%,亏损合计726.6亿元。同时营业收入也连续出现两年增速下滑,其中有36家出现营业收入负增长,81家出现净利润负增长,比上年的16家大幅增长。

相比之下'民营企业的总体绩效良好,只有1家亏损,且该公司亏损额大幅减少为0.5亿元。民营企业的营业收入总额增长了19.88%,净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7.62%,仍有61家企业净利润出现负增长。

徐乐江说:“‘大而不强’仍是国有大企业的突出问题。”

按照营业收入计算,国有企业一直牢牢占据500强排行榜的前十。甚至出现了3家万亿级企业(按照2013年营业收入计算),分别是中国石油化工2.95万亿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2.76万亿元,以及国家电网公司2.05万亿元,这三家企业的营业收入增幅连续两年下滑。

徐乐江说,当中国经济由高增长向中低速增长转型、产业由追求规模向追求质量转型的时候,竞争力不强的国有大企业往往面临着搁浅的风险。

他主管的宝钢便是其中之一。宝钢集团2013年营业收入3031.0026亿元,净盈利56.871亿元。宝钢在500强的排名从2013年的30名,下滑至2014年的35名。其他煤炭、钢铁企业同样也出现了排名下滑的情况。他认为,国企“大而不强”归根到底是企业市场化程度不足造成的,比如不同类型钢铁企业在税收方面的不同优惠给国企钢铁公司造成了困境。

徐乐江是本届钢铁协会的轮值主席,据他介绍,88家钢铁企业会员中,平均每吨钢缴的税是117元,其中三大央企、国企管得比较严,鞍钢、武钢、宝钢平均水平在135元每吨,宝钢最高,每吨钢168元,而到各省市的钢铁企业政策优惠很多,最低的每吨钢的税收不到50元。他提出,面对钢铁行业过剩,应该靠市场这只手起决定性作用,靠优胜劣汰促使这个行业能够健康发展。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宗庆后则提倡通过混改实现市场化,他提出了自己的方案,他表示现在的混改试点,央企仅拿出少量的股份让民营资本进入,而且还要溢价进人。“实际上民营资本没有那么傻,以高昂的价格获取国企少量的股本,进入后既没有话语权又无决策权,特别是央企这么大的盘子,民企、民间资本实际上也很难进去。”宗庆后说。

娃哈哈集团在500强中排名165,比2013年的179前进14位,营业收入达到782.7856亿元,净利润77.3972亿元。

制造业企业连年减少

制造业企业在2014中国500强的数量继续下滑。中国企业联合会已经编制中国企业500强13年,自2009年制造业企业达到294家之后连年减少,2014年上榜企业为260家,比上年减少了7家。而且260家制造企业的营业收入总额占500强的40.6%,净利润仅占19.3%。此外,中企联还发布了《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十年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入围门槛由最初的20.2亿元提高到2014年的67.1亿元,十年间增长了3倍多。而这中间只有两年的入围门槛是降低的,第一次出现在刚刚经历国际经济危机的2010年;第二次就是2014年,入围门槛由上年的70.6亿元下降为67.1亿元。报告还显示,17家银行企业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8.6%,而制造业企业仅为8.8%。

但同时,服务业则呈现出较好的增长趋势,2014年有157家服务业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比上年增长8家。不过服务业行业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分化,其中贸易类行业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衰退趋势,交通运输仓储物流行业也出现下滑,而金融类处于上升趋势。

中企联研究部主任郝玉峰认为,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企业没有意识到传统的增长方式已经行不通了,另一方面是因为并没有充分意识到国际经济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中国制造业正在经历一个非常痛苦的时期,少则还得两三年才能过去。”他说。

科技成果转化率仅10%

大企业缘何陷入“大而不强”的尴尬境地?“关键症结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副主任缪荣说。比如,目前我国高端芯片和通用芯片对外依存度超过95%,基础电路工艺落后发达国家约5年。

一个突出原因是,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存在明显不足:世界500强中92家中国内地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只有1.16%,与上年相比甚至还下降0.05个百分点;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

“大量企业以引进技术、组装生产为主,技术对外依存度高达50%以上,出口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不高。”在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看来,在对未来发展具有关键、颠覆性影响的重大技术创新上,欧美国家的领先优势和我国的弱势地位形成鲜明对比。

另一方面,我国企业经营能力仍处较低水平。以品牌打造为例,我国企业500强总体规模已接近美国500强四分之三,但在世界知名品牌培育上却无甚建树:福布斯全球品牌100强、全球最具价值品牌均无中国品牌上榜。

9.中国建筑500强——中国石化工程建设 篇九

新华网北京8月25日电(吴丽娜)中国民营经济领域权威榜单——“201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系列榜单”出炉啦。“500强”呈现哪些特点?又有哪些看点?今天上午,全国工商联揭晓榜单,并发布了《201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分析报告》。

《分析报告》表明,2014年在全球经济复苏艰难曲折,国内经济增长平稳、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总体形势和背景下,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发展呈现以下八个特点:

一是入围门槛继续提升。

2014年,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由上年的91.22亿元提升至95.09亿元,增加3.87亿元;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入围门槛由上年的46亿元提升至46.67亿元;民营企业服务业100强入围门槛由上年的102.06亿元提升至116.88亿元。

二是营业收入总额增速放缓。

2014年,民营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达到146915.71亿元,约占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总额的四分之一。户均293.83亿元,增长速度比上年降低13.71个百分点,为11.20%。有四家企业营业收入突破2800亿元大关,形成第一方阵。他们是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苏宁控股集团和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营业收入依次为2894.76亿元、2881.97亿元、2829.42亿元和2819.31亿元。同时,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位居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第一位,苏宁控股集团位居民营企业服务业100强第一位。

三是资产总额持续增长。

2014年,民营企业500强资产总额为138227.40亿元,户均276.45亿元,增幅为25.40%,比上年增长了4.12个百分点。资产总额突破1000亿元的共有企业21家,比上年增加7家,其中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7320.54亿元的规模跃居资产总额榜首。

四是经营效益稳步提升,盈利能力降幅趋缓。

2014年,民营企业500强税后净利润总额稳步提升,达5928.95亿元,增长率为19.12%,比上年提高1.69个百分点。

2014年,民营企业500强资产净利率由上年的4.52%下降至4.29%;净资产收益率由上年的14.35%下降至14.04%。数据显示,自2010年以来,民营企业500强盈利能力虽然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但降幅已明显趋缓。

2014年,民营企业500强经营效率持续提高,人均营业收入为195.55万元,连续六年上升,较上年高出16.52万元;500强企业人均利润为10.6万元,较上年高出1.79万元。

五是对税收、就业的贡献继续加大。

2014年,民营企业500强纳税总额达到5727.51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0.72%,占全国税收的比重为4.81%,比上年提升了0.52个百分点。纳税总额位居第一的是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为337亿元;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纳税总额均超过两百亿,分别为288亿元和274.2亿元。

2014年,民营企业500强员工人数达751.28万人,比上年增长1.8%,户均达1.5万人。苏宁控股集团员工人数达18万人,位居第一。

六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2014年,民营企业500强中第三产业入围企业数量继续增加,由上年的124家增加到130家。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保险业等行业的企业数量有所增加;第二产业入围企业数量不断降低,由上年的372家减少到364家。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钢铁)企业入围数量由上年的54家锐减到41家,减少13家,减幅达24.07%。

从各行业盈利能力来看,2014年民营企业500强中,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超过20%;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铁路、船舶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等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不到10%。

七是区域分布进一步扩大。

2014年民营企业500强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的态势仍未改变,有384家,占76.8%。

2014年,浙江省、江苏省和山东省民营企业入围数量位居前三名,分别为138家、91家和53家。数量增加最快的是广东省,有40家入围,比上年增加16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现零的突破,有2家企业入围。

八是一批企业新进入榜单。

与上年榜单比较,2014年有85家新进榜单企业。其中,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等56家企业,首次参加并进入民营企业500强榜单。

《分析报告》指出,在经济新常态下,民营企业500强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开拓创新,不断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呈现出六大看点:

看点一,民营企业500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布局。

2014年,民营企业500强纷纷通过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实现调结构、转方式。有410家民营企业500强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上年相比,投资各产业的企业数量均成倍上升。其中,投资新材料产业的企业由57家增加到140家,增长了1.45倍;

投资新能源产业的企业由33家增加到119家,增长了2.61倍;

投资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由22增加到73家,增长了2.32倍;投资生物医药的企业由20家增加到56家,增长了1.8倍。

看点二,“一带一路”战略引领民营企业500强加大“走出去”步伐。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科学研判世界局势,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为民营企业“走出去”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数据显示,2014年民营企业500强中,有106家企业在“一带”沿线国家有投资项目或承包工程,有89家企业在“一路”沿线国家有投资项目或承包工程,未来三年有174家有投资意向。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民营企业通过建立境外工业园实现抱团走出去集群发展,通过境外投资建厂实现产业转移产能合作,通过获取境外矿产、能源、农牧等资源延伸产业链,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看点三,“传统产业+互联网”助力民营企业500强转型升级。

2014年民营企业500强继续加大运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数据显示,有205家民营企业500强运用电子商务取得营业收入,占500强比重的41%,比上年增加29家,其中,有14家企业的电子商务收入占比达到50%以上。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优化采购和分销体系,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同时,围绕互联网发展起来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化等新技术、新模式,也加速了与传统产业的融合。

看点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500强“民参军”热情。

在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政策背景下,“民参军”的热情空前高涨。2014年民营企业500强中有50家企业已经进入军品科研生产与维修领域,比上年增加33家,增幅达194%;在尚未进入该领域的企业中,有76家有意进入。

看点五,民营企业500强参与PPP投资模式意愿增强。

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市场活力、打造经济新增长点,自2013年以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广PPP模式的政策措施,推出了一批示范项目。通过PPP模式进入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领域,正成为民营企业500强投资的新热点。数据显示,2014年,已通过PPP等方式进入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领域的民营企业500强共有58家,占比11.60%,有意向进入的企业有136家,占比27.2%。

看点六,民营企业500强依法治企守法经营更为自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断完善法治环境,加强对企业和个人权益的保护,在给民营企业带来重大利好的同时,也对民营企业及民营企业家提出了更高要求。数据显示,绝大多数500强企业在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规范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取得进展。2014年,有447家企业已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占比达89.4%;有370家已推进厂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在法治框架内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占比达74%;有375家已形成讲法治、讲规则、讲诚信的企业法治文化,占比达75%;有402家已建立健全合同审核、决策论证等相关环节法律风险控制体系和预警防范机制,占比达80.4%。

《分析报告》还指出,在国家密集出台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下,2014年民营企业500强实现平稳增长,呈现向好趋势。与此同时,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要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换挡但不失速,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重点、难点和出路都在制造业。数据显示,2014年制造业发展态势有三个方面值得关注:

一是制造业500强企业仍处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进程中,从“大体量”到“高质量”还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

2014年,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规模和效益指标基本呈现增速明显放缓的趋势:营业收入总额101518.06亿元,户均203.04亿元,增长率为5.51%,远低于上年21.06%的增长速度;资产总额76784.83亿元,户均153.57亿元,增长率为9.22%,比上年降低5.16个百分点;税后净利润为3801.69亿元,增速为10.47%,比上年降低16.21个百分点。

作为衡量企业竞争实力的重要指标,2014年,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人均营业收入为224.4万元/人,人均利润为10.77万元/人,都远低于世界500强中的美国和日本企业的水平,也低于世界500强的平均水平。

此外,2014年民营企业制造500强亏损面有所扩大,传统行业,特别是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尤其明显。2014年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出现亏损的13家企业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及农副食品加工业(主要生产大豆油)企业各有3家,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钢铁)和金属制品业企业各有2家。亏损企业户均亏损4.51亿元,比上年增加了2.32亿元。

二是制造业500强企业研发投入力度不足,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数据显示,2012-2014年,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的研发强度小于1%的企业数占比依次为50.2%、52%和49.4%,显示有一半的企业研发强度处于较低水平。2012-2014年三年间,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研发人员占员工总人数比重小于10%的企业数持续达60%之多。研发投入力度不足,导致制造业企业自主开发与研究能力相对较弱。

三是人才、税费、资金等传统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改观。

数据显示,用工成本上升、人才缺乏、税费负担重、资金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升、融资难、节能减排压力大,依然是2014年影响制造业500强发展的七大因素。

随着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不断下降,用工成本上升的影响力连续三年位居第一,2014年有361家企业受到影响,占比达72.2%;税费负担重、“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未得到根本改观,企业依然面临着较大的资金缺口,其中,税费负担重的影响力上升比较显著,从2012年的217家增加到2014年的287家,上升了32.3%;由于民营制造业企业大量分布在钢铁、有色金属、石化、纺织等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随着环境、资源方面的约束力度不断增加,节能减排的压力日益加大,影响力由2012年排名第十一位,上升至2014年的第七位;受益于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降,下游加工制造业企业部分原材料成本随之降低,原材料价格上升这一因素对企业整体的负面影响力有所下降,由2012年排名第二位,降至2014年的第五位,但对中上游企业的影响仍不可忽视。

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作为制造业的排头兵,在要素和投资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的经济新常态下,要充分融入“中国制造2025”的重大战略部署,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真正实现由“大”到“强”,由“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10.中国500强企业家的座右铭 篇十

俞敏洪的座右铭:坚持下去不是因为我很坚强,而是因为我别无选择。

2、华为总裁——任正非

任正非的座右铭:低调潜行,静水激流

有人问任正非有什么座右铭?我说没有,但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在商言商”,回到商业的本质来思考问题。

3、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

马云的座右铭:永不放弃

马云:我好像没有座右铭,我听着人家座右铭都很有道理。对一个企业负责人来说,坚定、必胜的信念最重要,是阿里巴巴最痛苦的一年。当时,公司最流行的一个词就是“活着”,但最后阿里巴巴挺了下来。很多人都知道我的座右铭就是永不放弃。

4、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

王石的座右铭: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王石33岁到深圳下海时,他把两位偶像的名言作为座右铭置于办公桌前。一位是肯尼迪:不要问这个世界为你做了什么,而要问你能为世界做些什么。一位是巴顿:评价一个人要看他从顶峰跌到低谷的状态,而不在于他处于顶峰时的状态。

第一句话是王石为自己树立的远大志向,第二句话是王石提醒自己遇到困难挫折时不灰心、不气馁。正是这两位名人的话激励着王石一步一步的走向成功。

5、海尔董事局主席——张瑞敏

张瑞敏的座右铭::要做大事、不做大官

他所理解的大事就是要使海尔成为国际一流企业,成为中华民族企业的脊梁。

6、腾讯创始人——马化腾

马化腾的座右铭:向下弯腰,向上攀登

面对如今的成绩,马化腾说:“我所创造的奇迹,离不开身处逆境和低谷时的坚韧、专注和梦想。而拥有这一切,统统归功于大学时的一次野外体能训练比赛。”

大学四年级的一天,他们的老师章必功教授提议,开展一次负重5公斤的爬山比赛。最终,当时文静纤弱的马化腾获得第二名,全班同学为之惊讶。对此,马化腾发言说,他在那个让很多同学放弃比赛的陡坡前,也曾想退出比赛。但想到章教授的话,就弯下了腰,不再看前方,只顾埋头攀爬。这样果然感觉不那么吃力了,越走越有信心,最终到达了峰顶。看来在攀登途中,弯腰走路,无视前面的困难,确有必要。

7、百度创始人——李彦宏

李彦宏的座右铭:做你自己喜欢的事,做你自己擅长的事

李彦宏:我在北大读书时看过一本书,叫《精神的魅力》,我至今还记得这本书的封面上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这真是一块圣地,近百年来,这里成长着数代中国最优秀的学者,广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庄严无畏的独立思想,这一切又与耿介不阿的人的操守和抗争相结合,构成了一种独特的精神的魅力值。科学与民主,已成为这块圣地不朽的魂灵。”

这些话,这些概念,我当时一直默默地念,甚至出声地来背,在以后的十几年当中,我一直觉得,这些话在指导我作人生的选择,进行我自己的思考,去选择最适合我做的事情,去选择真正能够对社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改变、产生影响的一条人生道路。

——12月13日,李彦宏在北大参加“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创新论坛”的演讲发言。

8、巨人网络董事长——史玉柱

史玉柱的座右铭:一旦信誉没了,以后也就不能在江湖上混了。

退休后,史玉柱会说自己的座右铭是:“闲居山林,无欲无求。江湖恩怨,别来烦我。”

9、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

李开复的座右铭: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

10、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

周鸿祎的座右铭:要想成功,自己就要变成一把剑,敌人和挫折都是磨刀石。

11、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

柳传志的座右铭:困难无其数,从来不动摇

11.中国建筑500强——中国石化工程建设 篇十一

《财富》杂志分析认为,如果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着将近两位数的增长率,那么世界500强榜单上的中国公司不断增加就是可以预期的,而这也注定会成为中国作为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力量崛起的一个标志。500强门槛提高,中国内地企业净增8家

与往年相比今年《财富》世界500强的门槛却再次提高,增幅达到了11.3%之多,增加了入榜的难度。进入排行榜的公司最低营业收入达到了185.723了将近一番。

门槛虽然高了,但今年中国内地企业入榜的速度却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今年有创纪录的34家上榜,而10年前仅6家。今年新入榜的中国内地企业达到了9家,但去年首次上榜的联想集团,由于遭受了公司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亏损,又成为今年唯一下榜的中国企业,使得今年中国内地上榜企业的净增量为8家。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表示,在过去的10年里,中國的GDP保持了平均接近两位数的高增长,经济增长的成果也会直接反映到公司规模上所以有更多的企业进入世界500强是不足为奇的。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之下,今年又有8家的净增量,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这充分说明,我国政府相继出台的一系列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揽子计划,对中国企业渡过难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企业首入十强

尽管国际金融危机肆虐使很多企业经营出现困难,但我国企业在世界500强中的排名却纷纷上升。特别令人欣喜的是,中石化今年首次挺进前10名,排名第九。《财富》杂志的分析认为,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和其他国际主要货币都有不同程度的升值,这使得以中国本土为主要市场的中国内地企业在排名上获益。

12.中国建筑500强——中国石化工程建设 篇十二

中建二局是具有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特一级资质,建筑行业(建筑工程)甲级设计资质,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贰级及地基与基础工程、建筑装修装饰工程、钢结构工程、桥梁工程、公路路基工程5项专业承包壹级资质;具有中国钢结构协会颁发的钢结构制造特级;具有国家核安全局颁发的民用核安全机械设备安全安装许可证的特大型国有企业。中建二局深圳分公司由局授权,可用上述资质承接项目,并取得了深圳市政府投资工程预选承包商房屋建筑工程Ⅰ组,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Ⅰ组,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承包Ⅰ组,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Ⅰ组的资格。分公司自成立以来,承建了中国第一座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深圳地标性建筑——深圳地王大厦,世界第一高钢管砼大厦——赛格广场;承建了深圳的东海国际中心、腾讯总部大楼及葛洲坝·福湾等一批在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工程30项。分公司还着力发展钢结构制作及安装等专业板块业务,先后参与了汉国城市商业中心、南山文化中心、招商局广场、百仕达·东郡广场、深圳市档案中心、空中华西村等项目的钢结构制作与安装。

分公司荣获鲁班奖8项、国家优质工程奖6项、詹天佑大奖1项、钢结构金奖4项,获得省部级荣誉100余项;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国家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优秀小组”、“广东省先进集体”、“广东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深圳市优秀施工企业”、“深圳市文明单位”、“深圳市先进企业”、“深圳百家和谐劳动关系先进企业”、“深圳市外地来深建设者之家”、“深圳市十佳书香企业”等荣誉称号;通过了国家三体系认证,连续多年荣获“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优秀企业”、“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卓越领导者”、“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优秀推进者”三项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安康杯’竞赛活动优胜单位”、“深圳市金牌施工企业”。

13.中国建筑500强——中国石化工程建设 篇十三

报告显示,,民营企业500强实现税后净利润4977.36亿元,增长率由负转正,扭转了增长率连续两年下滑的走势;经营效率小幅回升,其中,总资产周转率由的125.48%上升至131.39%,但盈利能力下降的趋势仍未改变,与前两年相比,降幅明显趋缓,行业间经营效益差距凸显。资金成本高、融资难和人才短缺等成为民企500强的主要难题。

据悉,民营企业500强的净利润增长率在达到高点,随后持续下降,20达到最低点-3.39%。报告显示,20民营企业500强税后净利润摆脱了、2012年的负增长,增长率达17.43%。

综观2013年民营企业500强的发展态势,有三大看点值得特别关注:一是政策环境改善、企业持续性投入、依靠创新驱动发展,以及新技术新装备采用和信息技术应用,是推动2013年民营企业500强实现营业收入增速反弹回升、税后净利润摆脱下滑走势的重要因素;二是以国际化视野,瞄准全球市场配置资源,“走出去”呈现更成熟、更多元、更广阔的良好势头;三是坚守实体经济,依然面临来自人才短缺,融资难、融资贵、税费重等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全国工商联经济部部长谭林表示,人才缺乏成为影响民营企业500强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在接受调研的500家民企中,有329家民企表示人才缺乏是制约民企发展的影响因素。

2014中国企业500强出炉:苏宁第一联想第二

14.中国建筑500强——中国石化工程建设 篇十四

入榜企业分析1.万科蝉联榜首 恒大万达位列前三

中国房地产测评中心根据经过客观、公正、专业和科学的测评研究,形成了2013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500强榜单。万科集团以超群的综合实力连续六年位居榜首,恒大地产和万达商业地产跻身三强,绿地集团、保利房地产、中国海外、世茂房地产、碧桂园、绿城和龙湖地产分列四到十位。

2.千亿军团扩容 企业竞争不断升级

继2011年万科完成房地产开发企业年销售金额破千亿元大关之后,仅两年时间房地产开发业千亿军团就快速扩容至7家,这不失为年内行业的最大亮点。年内,率先实现千亿销售的万科、保利和绿地保持稳步发展,万达、中海、碧桂园、恒大顺利跻身“千亿军团”。

3.西部占比略升 区域格局鲜有变化

2014年500强房地产开发企业区域分布基本保持了相对稳定的格局。以500强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总部所在地作为划分标准来看,华东、华南和华北三大地区仍然占据榜单大半江山,分别占500强的36.20%、19.20%和15.80%,华南、华北地区企业占比小幅上升,华东企业基本持平。

企业规模

1.集中程度攀升 标杆房企份额提升

统计数据表明,2013年500强中的100强企业销售金额均值为282.8亿元,较上年大幅增长49.50%。从100强企业销售金额的分段分布来看,2013年千亿企业由上年的3家扩容为7家,500亿以上企业增加至11家。从10强、20强、50强和100强的中位数对比情况来看,2013年1-10强、11-20强、21-50强和51-100强房企销售金额的中位数分别为1071亿元、422亿元、150亿元和95亿元,分别较上年提升51.00%、29.45%、44.23%、18.75%,100强销售业绩持续快速增长。

2.销售再创新高 多数超额完成目标

2013年,500强房地产开发企业普遍再迎增长,企业销售额纷纷创下新高,其中,万科销售金额达到1709.4亿元,再度刷新行业纪录。2013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3.0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7.3%,销售面积同比增幅快速回升,达到201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全国商品房销售额为8.14万亿元,同比增长26.3%。与此同时,500强房地产开发企业商品房销售面积总额达3.0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4.4%,销售金额更创下3.26万亿元的新高,同比增长29.0%,增长速度双双大幅领先于全国水平。

3.杠杆撬动扩张 规模增速表现各异

2013年,500强房地产开发企业总资产均值为252.45亿元,同比增长19.05%,较2012年回升7.31个百分点;而净资产均值为79.46亿元,同比增长8.92%,增速基本与2012年持平。整体而言,500强房地产开发企业规模基本终止了连续三年的增速下滑之势,总资产增速回升并小幅超过2011年水平,净资产增速较2012年小幅下降0.81个百分点,总资产和净资产均值增长速度的分化表明2013年不少企业负债规模扩张速度较快,企业选择通过放大杠杆实现总规模的快速扩张。

1.偿债压力上升 企业风险依然可控

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开发企业风险管理向来是企业发展的关键。2013年以来由于销售良好,不少企业选择加大杠杆加速成长速度,因此500强房企偿债压力普遍上升,净负债率均值更达到近五年来的最高点。短期偿债指标方面,2013年,500强房地产开发企业流动比率均值为208.57%,较2012年下降10.99个百分点;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均值为-5.67%,而该指标2012年均值为14.90%。长期偿债指标方面,2013年500强房地产开发企业净负债率和资产负债率均值分别为79.03%和66.04%,分别较2012年上升17.06%和0.69%。

2.资金到位良好 融资成本优势显现

资金情况方面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22122亿元,同比增长26.5%。其中,国内贷款19673亿元,增长33.1%;利用外资534亿元,增长32.8%;自筹资金47524亿元,增长21.3%;其他资金54491亿元,增长28.9%。在其他资金中,个人按揭贷款14033亿元,增长33.3%;定金及预收款34499亿元,增长29.9%。从各来源占比来看,随着近二年房地产市场稳定上行,交易持续活跃,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回笼显著。个人按揭贷款、定金及预收款等为主的其他资金占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比率稳步提升。

3.搭建海外平台 畅通渠道控制风险

2013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海外融资潮仍在持续。2012年下半年以来,多数国家政府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境外资本市场低利率环境得以持续,房企海外发债持续升温。继招商地产、万科、金地于2012年成功赴港借壳上市后,万达和绿地也分别于2013年4月、5月完成赴港借壳上市,完成海外融资平台的构建。成功借壳上市后,各大企业都加快对壳资源的整合,以尽快实现境外上市平台的融资运作。通过在港上市,房地产开发企业顺利实现了海外发债融资,并且凭借企业品牌影响力获得较高的信用评级,实现低成本融资。

1.加强成本管控 利润止降小幅回升

2013年500强房企净利润均值为4.64亿元,同比上升7.26%,终止了2011年以来下滑趋势;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同样止降回升,为30.53亿元,同比上升20.30%。净利润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双双回升,一方面与2012年以来业绩普遍较好有关;另一方面,2013年500强房企加强费用管控,虽然费用压力仍存,但控制成本成果初显。

2.盈利焦点转移 单纯涨价获利难续

净利润回升的同时,2013年500强房地产开发企业盈利效率也有小幅回升。其中,总资产收益率均值为3.25%,较2012年上升49.39%;净资产收益率均值为6.63%,同比上升38.37%;成本费用利润率均值为18.15%,较2012年上升25.73%。盈利效率指标有所回归,但仍低于2011年的水平。

3.标杆企业出海 细分领域专注创利

行业普遍存在的利润空间收窄趋势迫使企业一方面顺应首套、改善等传统住宅需求开发产品,提升服务品质,一方面通过多样化的产品及发展策略寻求利润来源。2013年,标杆企业万科、绿地、中海、富力等均加码海外业务。万科进军北美市场,并计划通过布局香港、美国和新加坡。碧桂园、绿地等较早开拓海外市场的企业也迎来良好收获。

1.业绩增速上升 标杆企业成长领先

近年来,房企持续成长不确定性逐渐增强,开发企业基于其在企业规模、融资渠道、市场洞察力、成本管控力、战略执行力等不同层面的资源禀赋成长路径差异明显。随着房地产行业领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日趋明晰,采取追随策略的中小企业也通过选择不同的标杆而进入不同的成长路径。

2.资源禀赋各异 成长路径差异渐显

近年来,房企持续成长不确定性逐渐增强,开发企业基于其在企业规模、融资渠道、市场洞察力、成本管控力、战略执行力等不同层面的资源禀赋成长路径差异明显。随着房地产行业领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日趋明晰,采取追随策略的中小企业也通过选择不同的标杆而进入不同的成长路径。

3.百强补充土储 热点城市势能累积

2012年下半年,随着行业大环境持续改善,企业销售状况好转,带动土地市场逐渐复苏。进入2013年,开发商补充土地的意愿不断上升,伴随着核心城市土地供应量的增加,土地市场由冷转热,一些地方地王频现,其中不乏万科、华润、融创等百强房企的身影。

1.运营效率回升 高周转迎丰硕成果

2013年,500强房地产开发企业运营效率指标全面回升,存货周转率均值为0.39,较2012年提高2.26%,基本回归到此轮调控前水平;流动资产周转率均值为0.2,同比上升0.04%;总资产周转率为0.19,同比上升8.82%。销售业绩不断刷新,运营效率稳步提升,房地产开发企业以高周转为主线的运营模式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尽管企业纷纷探索规模和利润平衡发展的路径,以缓解高周转带来的企业利润率下滑,但在竞争不断升级的房地产行业内,继续保持高周转以维持和进一步扩张企业规模可能是更多企业的共同选择。

2.去化差异明显 中小城市压力加大

2012年以来,房地产开发企业存货水平不断刷新历史高位,2013年500强房地产开发企业存货增长率为19.63%,基本与2012年持平,存货总价值继续攀升。一方面地价不断上涨造成新增项目库存价格上升,但存货面积增长速度有所落。因此,大部分开发企业维持着2年左右的库存水平,去化压力仍属正常范围并未有大幅提升。另一方面,2012年以来市场需求集中于首次和改善置业类型,144平米以上大户型产品持续滞销。而三四线城市由于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2013年以来库存和去化时间双双攀升,去化压力较大。

3.追求增长质量 拓展企业适合业态

2011年以来,加快周转成为行业共识,在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高周转企业良好业绩的示范作用使得更多房企加入高周转运营阵营,高周转已成为房企保持发展速度的必备技能。万科、保利等高周转标杆企业保持开发节奏,平均开盘时间都在10个月以内,2013年初新增的土地储备就有很大一部分已经推向市场,平均开盘时间在8个月左右,运营时间进一步缩短。然而快周转模式正遭遇盈利能力下降的挑战,因而以高周转换回规模优势的众多房地产开发企业在一手抓周转速度以追求规模增长的速度的同时,也在布局未来发展以实现增长的高质量和发展模式的转型。

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1.营销变局上演 电商整合日趋紧密

2013年,房地产开发企业营销策略变局取得良好效果,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倡导“全员营销”的碧桂园和“体验式营销”的世茂房地产。其背后营销策略的变化值得深思,特别是全都使用跨界销售方法,打破行业传统观念。

2.参股银行解禁 产银融合深挖价值

由于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关联交易有十分严格的限制,尤其是对股东的借款,要求不能优于其他借款人的条件,因此房地产开发企业入股银行并非以融资便利和降低融资成本为主要目的。

3.纳税加速增长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上一篇:血透室护士个人总结下一篇:游戏表演的指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