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与财政

2024-08-31

金融与财政(精选8篇)

1.金融与财政 篇一

从财政金融支农合作现状看农村金融体制构建

关键词支农合作农村金融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农业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持续增加农业投入是农业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由于农户、农业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经济主体的自身积累能力较差、底子薄弱,我国农业资金投入长期以来主要依赖财政和信贷等外源型资金“供血”。在资源稀缺条件下,明确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的支农重点,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战略的农村金融体系,更好的发挥财政、金融支农合力,对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期,我们以东营市广饶县为样本,对基层财政金融支农合作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当前财政部门和金融部门支农合作的主要形式

(一)金融机构直接承担部分财政支农职能。计划经济时期,我国财政、金融职能相互交织,财政支配金融,金融充当“第二财政”,扮演着财政的出纳角色。近年来,随着财政、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基本构建起了以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农村合作金融为主体的农村金融体系,部分商业银行承担的财政性职能相应移交给了政策性银行,政策性银行演变成沟通财政与金融支农合作的主要桥梁。以广饶县为例,该县1994年设立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除保留小额农户贷款、扶贫开发贷款等政策性业务,原承担的粮棉油贷款购销等政策性贷款业务均划转至农发行。支农再贷款?

(二)财政部门透过对相关“三农”经济主体的贷款贴息。为促进“三农”经济发展,增强农业龙头企业的幅射带动能力,财政部门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小额扶贫贷款等提供了部分利息补贴,以减轻农业企业财务负担,促进了金融部门对农业贷款投放的刺激性。据调查,2000年以来,东营市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贴息。2003年,广饶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县财政每年拿出300万元专项资金,通过贷款贴息、补助、奖励等方式,用于支持重点龙头企业。

(三)财政部门出台鼓励金融支农有关优惠政策。为吸引金融机构增加对农业的投入,财政部门对农村信用社直接给予财政资助,出台了减免三年营业税、所得税减半征收、承诺分红补贴等优惠政策。据调查,东营市政府为促进县区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工作的顺利开展,对利津、垦利两县农村信用社的股东承诺,如信用社2年内达不到分红比例,市财政将予股东补贴;并在政府权限范围内,尽量减免农村信用社在抵债资产接收和处置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税费。全市涉农资金和业务全部交由农村信用社办理,所有农口部门在农村信用社开设基本账户,各级预算外资金按一定比例存放农村信用社,乡镇的国库、劳动保险、医疗保险和各种行政收费由农村信用社代理,县、乡公务员和教师的工资由农村信用社代发,县级财政集中支付中心设在农村信用社。研究制定了做好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清收盘活工作的具体意见。对过去行政干预的贷款和协调农村信用社购买的企业债券、各级各部门在农村信用社的行政性贷款,由县、乡政府负责限期收回;对公职人员的贷款,采取纪律和行政的手段收回;采取以优质资产置换、整体“打包”等多种方式,帮助清收不良贷款。

(四)人民银行助推,政府部门主导,积极优化县域金融生态环境。2005年初,周小川行长多次在重要场合论述金融生态环境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和关注。面对金融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各级人民银行积极向地方政府汇报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大意义,取得了政

府的大力支持。据调查,2005年,广饶县委、县政府把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分管县任组长的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领导小组,把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纳入县委、县政府的考核,加大了督查力度。开展了“金融生态示范县”创建活动,出台了《创建“金融生态示范县”建设的实施意见》,研究设计了“建设金融生态示范县”的具体指标体系,制定了《“金融生态示范县”评价标准》,形成推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规范化机制。截至2005年底,全县已命名“文明信用乡镇”21个,“文明信用村”684个,“文明信用企业”61个,“文明信用户”9.9户,“文明信用工商户”2333个,2006年力争全市60%以上的村镇、农户达到文明信用标准。

三、政策建议

一方面,贫困地区公共财政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健全的农村金融体系无法建立;另一方面,将农村金融机构作为支农的工具,进一步扭曲了农村的金融体制。分析表明,只有让公共财政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进一步改革农村金融体系,形成商业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制。(谢平,公共财政、金融支农与农村金融改革)

第一,健全农村公共财政体系。一是通过农村公共财政直接投资以改善农村的投资环境、提高农村的技术水平和对一些经济行为给予补助。二是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改变目前我国长期存在的只有城市干部职工才能享受社会保障的状况。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仅包括居民生活补助和救助、基础的生产生活设施和文化教育支出,还包括对农户个体生产及合作组织的补助。

第二,把财政和金融资源结合起来,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提高融资效率。财政和金融两者相互补充、支持、促进,形成合力,就可以产生明显的放大作用,极大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目前通过财政直拨或其他渠道下拨的支农资金千头万绪,开行要通过市场建设和融资推动的方法加以整合,改变长期以来支农资金使用分散、效率低下的局面,确保资金安全运行。资金一旦整合,就能发挥集合效应,提高支农效果,产生“一个平台、一个信用、一个账户”多种功能的贷款模式。即通过融资平台账户管理、整合各级政府的支农资金、发放贷款、回收本息,形成统一高效的信用支持和管理模式。目前大部分县域,特别是贫困县机动财力很少,自身活力相当脆弱,开行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配合,尽快打开工作局面。

第三,建立信贷担保基金。地方政府牵头,在县(市)和乡(镇)一级,由地方财政拿出一部分资金成立信贷担保基金,其余可在当地企业中募集,作为以工补农的渠道。盈利的信用社可把部分盈利用于认购担保基金。担保难问题也是农民贷款难的主要问题之一。通过贷款担保基金,解决农民贷款条件不足的问题。

第四,整合商业性金融承担的政策性职能,全部移交至政策性银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明确和强化政策性金融支农作用。调整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允许其开办农业综合开发贷款、粮食生产专项贷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和扶贫贷款等业务;建立政策性金融的财政补偿机制;研究制定农业政策性金融的专门法规或条例,对政策性金融的经营宗旨、经营原则等加以明确,确保其稳健持久运营。

2.金融与财政 篇二

一、国内财政与金融资源整合支农的现状

(一) 我国财政支农现状。近年来, 改善民生问题得到了广泛重视。财政支农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同时, 政府还增加了对农村土地的直补额。这项惠农政策得到了农民的认可, 使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此外, 大量的资金投资于农村公共事业, 大大提高了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虽然, 我们无法否认财政支农的贡献, 但其中也存在很多问题。第一, 资金的不透明, 使得一部分资金并没有送到老百姓的腰包, 政府有必要对部门领导进行反腐倡廉教育。第二,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财政对三农的投入极大, 但是投入的增长速度远比不上财政增长速度。由此看来, 我国政府部门对支农资金分配相对较少, 说明我们仍然没有真正意识到财政支农的重要性。第三, 财政支农结构存在不合理的情况。政府过于急功近利, 这种情况导致农业项目发展不平衡。

(二) 我国金融支农现状。一是投资环境良好。中央银行推出了各项惠农的货币政策, 与政府出台的各项财政政策相互呼应, 央行坚持“三农”发展, 充分发挥信贷政策作用, 通过深化金融机构改革, 引导资金流入, 为三农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二是推出新型金融产品, 提高服务质量, 改善民生。各个农村金融机构, 为了满足三农发展对金融产品的更高要求, 推出多种支农创新业务。这些服务方式的创新, 促进了农村金融产业的发展。各地金融机构关注民生, 改善民生, 使得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三是建立健全各项体系, 保障金融服务水平。各地区的金融机构应与政府有关部门相互合作, 主要的方式如下:一是创建金融生态示范区, 提高投资和服务的吸引力, 推动地区服务水平发展。二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成果丰硕。三是服务层次逐渐加深。

二、我国财政支农中存在的问题

(一) 支农资金比例回落。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财政支农的增长速度极其不稳定, 一直有大幅度的波动。但近几年, 财政支农投入虽然逐年增加, 但其规模仍不能满足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并且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

(二) 我国财政法律体系不完善。

我国法律内容更新慢, 跟不上现状的发展, 内容杂乱无章, 有无法可依的问题。《农业法》中相关的支农条款得不到充分有效落实, 财政支农的合法性受到挑战。1993年实施《农业法》以来, 有一半以上年度财政支农的增幅没有达到法定要求, 低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幅, 与国家逐步提高农业投入总体水平的法律要求相悖。

(三) 财政支农项目资金“一面倒”。

某些政府官员为了体现地方政绩, 把支农资金投到了见效快、利润高的项目上, 那些见效慢收益低的项目, 往往乏人问津。这就导致了支农资金只流向政府愿意投资的项目。从而引起支农项目发展失衡, 严重阻碍了农业发展。

(四) 财政支农资金运用效率低下。

第一, 政府在支农项目上的不合理行为造成的资源浪费。某些乡镇县城, 没有考虑实际情况, 加上技术方面的匮乏, 导致项目没有科学的理论依据。最终, 这些劳民伤财的项目造成了严重的资金损失, 以及资源的使用效率低的问题。第二, 支农项目开支难以辨别, 支农资金可能被挪用。如某一农村修建沼气池。在实际审查过程中, 无法分辨哪个沼气池是县支农部门建设的, 这一部门是否进行虚假开支, 我们无从知晓。 第三, 各种方面原因造成支农项目投入浪费。某些企业或部门, 为了谋求不正当利益, 造成了建设项目不达标。总之, 种种的原因造成了项目不达标。

三、我国金融支农中存在的问题

(一) 保金低但风险大。

一些保险业不愿意对农业进行保险。比如在山东费县一家保险企业曾为农户家饲养的猪进行保险, 每头猪的保金为十几元人民币, 恰好当年发生瘟疫, 大批的猪死在口蹄疫的疾病中, 结果保险公司当年赔了很多钱, 此后几年, 再没有保险公司愿意为农户办理保险。

(二) 金融支农资金需求缺口大。

由于农业贷款抵押缺乏, 项目单一, 期限长, 金额大, 盈利少, 作为具有商业性质的银行来说, 盈利是其主要目的。目前, 银行主要的贷款对象是种植业, 养殖业。而对农户农业生产, 水利建设, 农业企业的创建等中长期的贷款是少之又少。这种贷款形式, 根本无法满足农民多方面的资金需求。

(三) 信贷投入短缺。

金融机构对农村发放的贷款数额不高, 资金流落外人田是因为邮政储蓄和商业银行, 邮政储蓄主要的业务只是可以存款的银行, 而不给农民提供放贷的业务。因此, 农民的绝大部分存款都流向了商业银行。

(四) 我国各个地方的补贴标准和方法不尽相同。

我国的补贴数额不具体, 随意性很大, 省与省之间的补贴标准差距过大, 我国各省的补贴依据也不同, 如粮食直补政策, 按照补贴是否与当期粮食播种面积及价格挂钩:一是固定补贴;二是与当期实际播种面积挂钩, 也就是说种粮食面积越多, 所得补贴越高。

四、实现财政与金融支农资源整合的具体措施

(一) 政府引导原则。

财政与金融支农资源整合模式有两种:政府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政府主导型有利于实现政府农业发展意图, 有利于促进县域内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而市场主导型不利于实现政府意图。因此, 加强政府引导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坚持政府引导, 才使“支农”方向不偏颇, 才能实现“农村发展, 农业进步, 农民迈向小康”的奋斗目标。

(二) 通过多种方式, 解决农村信贷难题。

第一, 持续增加农村信贷资金投入, 保证贷款资金源头充足。第二, 增强农村经融机构建设 (以产粮大县国家奖励资金发起组建农业担保公司) 。农村信用合作社和村镇银行是支农主力军。我国没有专业的农业政策保险公司, 依靠商业保险机构代行农业政策性保险, 必然存在寻租行为。因此, 农村金融抑制仍然比较严重。克服金融抑制, 必须依靠政府的适当干预, 用“财政补贴”和“农业政策性金融”改善农村金融市场是最佳选择。第三, 健全金融机构对于“困难户”的考核评价办法, 降低贷款门槛, 同时利用政府职能, 降低金融部门对农业贷款的利率, 是农村贷款难问题加以解决。

(三) 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建设。

健全金融机构县域金融服务考核评价办法, 引导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强化农村信贷服务。例如, 我们可以以农业担保公司为担保平台, 引导金融机构为县域内的农村经济组织提供金融服务。

(四) 从实际效果出发, 运用多种方式“支农”。

包括:国债农业项目、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 其中“产粮大县国家奖励基金”和“粮食综合直补”数额较大。此外, 还可以降低财政补贴, 将大部分支农财政资金转变为农发行和安华保险的贴息, 依靠农业政策性金融实现财政转移支付。

(五) 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制。

为免除农民“后顾之忧”。如:建立信贷担保基金。可以由地方政府牵头拿出一部分资金成立一个信贷担保基金, 剩下的部分由当地企业共同出资募集, 形成一个以工补农的良性机制。也可以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 改善县域内农业生产禀赋素质, 做强做大产粮大县的农业经济。进而促进农业发展, 实现“财政与金融支农资源的有效配合”。

(六) 将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能力转交给政策性银行。

通过两者的整合, 使两者的作用加大, 同时, 政策性银行的决策实施也有了更多的资金保障, 此外, 财政支农力度的提高, 支农范围的扩展, 使农村发展迈向了崭新的台阶。

3.《财政与金融》课程的教法探索 篇三

《财政与金融》在高职院校中一般是第一学期开设的,对于初次接触财政、金融等学科的学生来说,都会觉得经济学理论枯燥、深奥、难学、难懂,怎么才能让学生对这些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学好它呢?笔者认为教学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教学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是师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而共同使用的某种特定次序的活动方式。一堂课的成败,学生能力的强弱,教学质量的高低,往往都和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有密切的联系。实践证明,教师即使有丰富、精深的知识,如果不善于教,学生也难以受益,而教师要善于教,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可是,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灌输式、讲解式的方法几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对于经济学课程来说,深入浅出地阐明相关原理,让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及深,从不感兴趣到兴趣浓厚,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就要深入研究和探讨教学方法的选择。笔者作为一名从事《财政与金融》等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谈一点个人的体会。

一、明确学习该课程的作用。

授课之前,教师首先应结合本课的特点,向学生明确本课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一,运用所学理论去分析现实经济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第二,为将来自己经营金融资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为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其次,充分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根据学生学习及专业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

二、关于教学方法的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教学生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观察经济问题的视角,引导他们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具体来说,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1.灵活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关注国家大事,通过新闻进行教学。关注国家大事,通过关注新闻进行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例如,在每年3月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际,结合各种新闻报导,关注国家财政收支预算、政府工作报告等新闻热点,解读公共财政、财政收支、国家预算、财政管理体制等问题,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专业知识对于正确理解国家财政政策、社会经济生活有着必不可少的意义。事实证明这种方法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2)收集大量相关票证,进行实物教学。针对该课程抽象概念多、学生接触实际少等问题,收集大量票证进行实物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例如,与税收有关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税票、个人完税凭证等;与金融有关的银行汇票、银行承兑汇票、支票、转帐票据、信用证等。讲到相关知识时,先让学生传看这些实物票证,在他们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再进行讲解,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针对不同的内容与要求,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一些实用性较强的重点内容,例如银行的贷款业务、国际结算中的信用证结算业务、票据业务等内容,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老师应作为基本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的引入者、组织者,引导整个案例分析教学的过程,形成“老师提供案例教材→学生分析材料→学生寻找问题→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学生自我评价→老师归纳评点”的教学模式。面对案例,学生先要自己消化,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深入思考,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在稍后的个人与小组发言,集中集体的智慧,容易开阔思路、取长补短、互相激励,而不断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与掌握。

案例教学法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而且提高了学生对实用性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对于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还可采用讨论式教学法。讨论前,首先要选好讨论主题,做好讨论准备:首先,准备好讨论提纲,要求学生围绕主题查阅有关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归纳。例如展开“对通货膨胀的讨论”,哪些现象能说明“通胀”了,什么是“通胀”,“通胀”会带给我们什么,我们会采取什么行动,后果会怎样,为什么会“通胀”,国家会采取什么调控手段,宏观调控后的市场反应有哪些……通过对提纲的思考,学生可以学到分析问题的思路。其次,严格要求,不让课堂讨论流于形式。提前检查学生的讨论提纲,要求准备不充分的同学重新准备。最后,留给学生相对充足的准备时间。课堂讨论可分三步:分组讨论、课堂发言、组长和老师共同进行总结。讨论式教学法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思考能力,而且有利于帮助他们更透彻地理解所学知识。

(4)采用多媒体的课堂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系统进入高校已经好几年了,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采用这种教学手段,这对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多媒体教学系统不仅能充分展示老师的教学风格和个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课堂讲授的内容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例如,针对课程中的抽象概念,采用计算机模拟、动画、局部放大、变化过程演示等,动态重现财政、金融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过程,能使枯燥乏味、深奥难懂的内容变得生动、活泼、风趣,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多维立体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输与获得的过程,采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可保证更多信息量的有效输送。实践表明,这种课堂教学段能强化感官刺激,增加单位时间内的信息传输量,促进学生的记忆、理解、掌握,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

该课程覆盖面广,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把每一个知识点都讲深、讲透是不可能的。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调整,内容调整可遵循“贯穿主线、突出重点、强调实用”的原则进行。

(1)确保学生能了解一个完整知识体系是教学内容调整的前提。教师首先要对本课程的知识体系了如指掌,在教学中力争使学生对该课程的框架结构有一个全面认识,并通过这个框架结构将各部分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从整体上把握各部分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尽管不同知识点的教学时间不同,但要尽量保持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是确保教学内容调整效果的前提。

(2)针对学生的学习层次、专业特点、学习兴趣等具体情况,调整教学内容。

对于职业教育的大专层次,笔者认为涉及不同学派的理论可以删除。在了解授课班级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对于本课程中有涉及但在其他课程中是重点的内容,可以略讲。例如,会计学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有《国家税收》这门课程,虽然本课程中涉及了“税收收入”,但只需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来简单讲解,学生能了解税收的特征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就可以了。而有关税收的分类、具体税种的区别和计算等知识,学生会在《国家税收》课程中深入学习。而对本课程中与该专业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关系密切的内容,则应该详细讲解。例如会计专业的从业岗位与银行、结算业务的接触非常多,所以对于银行业务特别是贷款业务与中间业务、货币市场、国际结算等教学内容应该加强。对于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如金融投资、股票市场、外汇市场等,则可以在书本知识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资料,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3)配合教学方法的运用,采用适当的考核办法。学生在课堂讨论与案例分析中的表现,都应考核计分并按一定比例计入总评成绩。期末考试,可将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对于基本概念等知识的考核可用闭卷形式,而对于知识运用的考核则可采用开卷的形式。

4.财政与 金融 篇四

财政的职能?

答:第一、资源配置只能;第二、收入分配职能;第三、经济稳定职能。增加财政收入的途径?

答:第一、发展经济、培育财源;第二、加强管理、堵塞漏洞;第三、提高财政收入的质量;第四、重视对滥收费行为的治理。

债券和股票的区别?

答:第一、性质不同;第二、持有人权利不同;第三、权益和风险不同。债券和股票的区别?

答:第一、中央银行是国家调节宏观经济的工具;第二、中央银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第三、中央银行是管理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中央银行的职能?

答:

(一)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

(二)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三)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

(四)中央银行是调节经济管理金融的特殊银行

8、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基本原则? 答:第一、不以盈利为目的;第二、不从事一般银行的业务活动;第三、不付存款利息;第四、保持资产最大的流动性;第五、业务活动的公开化。财政的定义:是以国家为主题的分配,体现一种分配关系,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进行的政府理财活动。

公共产品的概念及特征?

答:公共产品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他性的产品。

特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不可分割性、外部性

我国为什么要建立公共财政框架? 答:

一、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这是我国财政职能转变的需要

三、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公共财政支出的内容?

答:

一、提供公共秩序产品

二、提供公共基础设施

三、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四、提供社会保障 财政支出的原则?

答:

一、支出总量适度原则坚持量入为出的理财思想2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标

3、以实现经济稳定运行为调控目标

二、优化结构支出的原则

1、正确处理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

2、正确处理投资性支出与公共消费性支出的关系

13、财政投资和农业发展的关系? 答:(1)农业部门的社会效益而直接经济效益小,大量经济效益需要通过加工流通部门辗转折射出来。(2)农业对自然条件基础设施的依赖性较强,而这些条件具有工艺性特点,花钱多,涉及面广,个别单位和地区往往不愿意承担或无力承担这就需要政府来承担其相应的投入职责(3)农业是风险行业,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并存,生产难免有周期性波动,需要不断提高其投资和物资装备水平,因此也需要政府的挟持。(4)生产需求弹性小,市场扩张处于不利地位,加上农业需要固定资产多但利用率低,生产周期长期而资金周转较慢,从而使农业在市场贸易中处于不利位置,需要政府采用一定方式进行挟持。

财政收入的形式有哪些?

答:税收;国有企业利润上缴;公债;公共收费;其他收费:国有土地出让金,彩票公益金,发没收入基本建设收入利息收入,国家资源,管理收入,处事服务收入等。公债与财政的关系? 答:

一、公债与财政的收入,公债市财政收入的一部分,公债在财政收入形势中只能作为辅助手段。

二、公债与财政支出。①财政支出规模直接影响公债发行的规模 ②现有的公债规模将影响将来的财政支出规模 ③财政支出结构影响公债的结构。

三、公债与财政的赤字。①财政赤字是发行公债的原因 ②公债是弥补财政赤字的理想方式 ③平衡国际收支 影响公债规模的因素? 答:

一、首要因素是国家需要资金的多少。

二、该国奉行公债政策。

5.财政与金融个人作业 篇五

论农村金融发展与建设

学院:人文管理学院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班级:人 力 一班

姓名:张高领学号:11498107

5一、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简介

(一)金融抑制理论的覆盖面

根据当代金融发展和金融压抑理论的奠基人——罗纳德·麦金农的定义,金

融抑制是指政府对金融体系和金融活动的过多干预压制了金融体系的发展,其表现主要有:低的实际利率、信贷管制、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不发达、金融市场处于割裂状态等等。金融抑制政策虽然适应了发展中国家急需加快发展速度,缩小与发达国家收入差距的国家战略需要,在经济发展初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然而,却对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副作用,比如引起资金供给不足、资源配置缺乏效率、产业结构扭曲、加大政府财政补贴的负担等。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副作用会越来越突出,落后的金融对经济的制约作用逐渐显现,最终引起经济落后和金融落后的恶性循环。

二、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

(一)农村金融服务

国际上,“覆盖面”是评价农村金融服务状况的主要指标。所谓“覆盖面”是指金融机构(这里指的是农信社、农业银行、邮政储蓄等正规金融机构)为农村地区企业和农户提供金融服务的状况,包括贷款、存款、汇兑、结算等综合金融服务状况。

1.农户贷款覆盖情况

据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的《农村金融服务报告》①(以下简称《农村金融服

务报告》)对我国农户贷款的覆盖面所作的调查,目前我国大概有8亿农民,农户数为2.2亿户。央行研究局据此分析,在全国2.2亿农户中,真正有贷款需求的农户大约是1.2亿户,约有60%的农户贷款得到满足。但据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何广文在贵州铜仁地区l0个县市组织的一次涉及30个乡镇信用社,90个村的农村金融需求调查指出,据对农村信用社在52个村的贷款情况的统计,覆盖率低的村在17.4%,而高的村超过近60%,个别村甚至超过70%,平均覆盖率为41%。目前中国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远没有达到60%,就全国平均来看,仅能达到30%-40%左右,而且即便能得到正规的农村金融贷款(如小额信贷),也是数额小,手续复杂,交易成本高。

2.存款、汇兑、结算等金融服务的覆盖情况

《农村金融服务报告》指出,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村商业

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商业银行分支机构、非政府小额信贷组织以及部分非银行金融机构如典当商行等大大小小几万家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密布成网,覆盖了90%以上的农村行政村。但据中国人民银行湖北黄冈麻城、武穴、罗田三县市的《黄冈农村金融调查报告》发现,“麻城有16个乡镇,仅有75个金融机构网点,平均每个乡镇4.6个营业网点。有的乡镇甚至只有一个营业网点,农民办理简单的存取款业务,就要翻山越岭走几十里路。”我国资深农村问题专家韩俊也指出,农村信用社几乎是农村唯一为农民提供信贷的服务机构,而其他金融机构基本上是储蓄机构,正规的金融机构对农民贷款的覆盖率非常低,“农民贷款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二)农业贷款情况

金融机构提供农业贷款的情况是衡量农村金融服务的又一重要指标。据《农村金融服务报告》提供的资料,到2012年,对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的服务覆盖面达到90%和60%以上,农业产业化贷款余额达到1 000亿元;对全国重点镇和全国建制镇的服务覆盖面达到95%、35%以上,农村城镇贷款余额达到 7000亿元;对县域优质中小企业的服务覆盖面达到30%以上,贷款余额达到8 500亿元。然而我们认为,仅用一个贷款余额百分比并不足以全面反映农业贷款情况,而且,从来自于其它方面的信息数据看,这一指标并不高。

1.农业大量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

根据国家统计局农调队对农户固定调查点进行的抽样调查农户贷款需求得

不到满足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对于农业大户来说随着农村个体生产规模扩大,其资金需要少则数万元,多的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几千元的小额农贷已经难以解决生产经营的资金需要,对这些大户,由于缺乏合格的抵押担保财产,银行、信用社感到风险难以把握,放贷极为小心。另一方面,由于县域中小企业普遍经济效益低下,技术含量低下,产品结构不合理,管理水平落后,其信用等级难以达到银行贷款所需的条件。所以,资金短缺而又贷款无门就成了制约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关键。

2.农业贷款投入效率低

农业贷款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以及农业贷款占GDP的比重是衡量农业贷款

效率的主要指标。农业信贷对农业GDP的长期弹性达27%以上,这表明农业信贷投入对农业GDP增长的绩效显著。为促进农业经济,解决“三农”问题,需要不断增加农业信贷投入,加强对农业的信贷政策实施,使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农业经济稳健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

(三)农村小额信贷发展情况

小额信贷主要是指提供给小企业、农户和个体经营者的金额较小的贷款服

务。在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不良贷款率高,二是注资困难。中央银行发布2011年小额贷款公司数据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1年6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3 366家,与2010年6月相比增加了1 426家,贷款余额2 874.66亿元,上半年累计新增贷款899.61亿元,与2010年6月底得余额1 248.87亿元相比,增幅高达130.18%。从注资困难来看,我国的小额

信贷与国际比较主要是由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承担并发放的,缺少专门从事小额信贷的机构组织,特别是商业性的、持续性的小额信贷组织。

(四)农村资金运用状况

对农村资金运用状况的研究分析,主要是针对当前农村金融面临的大量资金

外流问题。数据显示,农村信用社信贷需求预计158亿元,而可用资金只有115亿元,缺口43亿。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农户贷款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垫本资金、种植、养殖、粮食加工、农副产品收购、运输、经商、建房、治病、助学等方面,贷款额度由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用于农业生产资料的贷款面广、需求量大、金额小,而用于种养殖业、运输、加工等行业的贷款面小、金额大。农户贷款需求情况、满足状况及贷款难的原因农户贷款需求量较大,贷款呼声较高,但农村信用社却难以满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

1.农村信用社问题

由于几大商业银行逐步将乡镇机构降格、撤销、合并,国家主力金融力量已

完成向大中城市的战略转移,除粮棉油政策性收购业务外,事实上目前服务农村的金融机构大多为农村信用社,这就构成了农信社“一股独大”,垄断严重。同时,农村信用社大都为历史上村组集体,因此乡镇企业大量不良贷款难以消化,而新的不良贷款又继续产生。

2.农业银行问题

农业银行问题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农业发放的贷款逐年减少,二是机构撤

并严重。2010年6月末,农业银行的总资产较2009年末上升约9%至人民币9.70万亿元,而截至到8月末,总资产规模已突破人民币10万亿元。同期净利润同比增长近40%至人民币458.40亿元,增速在四大国有银行中居首。

3.农业发展银行

作为政策性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承担着国家产业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节和协

调功能,但就目前来看,农民发行只从事粮食、棉花、农产品收购,其业务对象和范围有很大的局限性。

(六)农村政策性金融状况

农村政策性金融不仅包括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业务,还包括通过财政补贴、担

保或免税等措施来吸引金融机构增加对农业的信贷投入。而我国现阶段作为主要支持农业经济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支农作用仅局限于粮棉油收购;国家开发银行主要负责国家大型建设项目的投资,对于急需资金支持的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综合开发等,缺乏政策性金融的支持。更重要的是,目前政策性金融以对特定机构的特定业务进行直接补贴为主,缺乏商业金融机构的担

保、抵押、保险、减免税等措施,吸引金融资金及社会资金进入农业领域的机制没有建立起来。

三、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金融组织资源供给不足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由于受商业银行管理体制、信贷审批权限的制约,弱化

了对农村产业化和基础设施建没的支持。农村信用社受到资金限制,没有能力为农村发展提供足够资金。在我国西部地区,许多乡镇仍没有金融服务机构,农村金融供给能力严重不足。我因第一产业在社会发展贡献中占比越来越小,2010年为29.8%,2011年仅有11.6%这说明农村流动资金的减少。

(二)农村金融体系定位不清和方向偏离

农村金融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支撑。我国金融机构由于历史问题和机制的原因,难以满足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资金多样化需求,由于农业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国有银行纷纷从农村市场撤离,造成了农村金融市场的空白。

(三)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工具比较单一,难以有效地满足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信用社虽然在农村具有主体地位,但电子化建设水平极低,造成结算资金在途时间长和到账不及时,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信用卡业务发展相对缓慢,银行汇票、本票等结算方式使用的人更少

(四)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力不足

我围的农产品市场经过一度的发展,现货市场、期货市场等已经出现,社会

需求化程度非常高,市场信贷需求总量很大。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只集中传统贷款业务上,技术水平含量较低,贷款品种仅限于1年之内的短期资金流动,而缺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中长期贷款。农村信贷市场服务品种单一,农民可选择的范围较小,限制了农村金融以及现代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我国贷款条件较为僵化,不能够适应发展迅速的农村经济。

(一)充分发挥信贷政策导向作用

政府要通过财政和政策引导,提高农业信贷的效益。县域金融机构要充分认

识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对统筹城乡发展的意义,准确把握县域经济和“三农”发展的新特点,科学合理地布局农村网点,填补空白乡镇。要合理地确定流动资金向县域经济流动,更好地支持三农发展,进一步完善县域内金融机构流向农村经济的比例。人民银行和各地监管机构要认真研究国家出台的各项金融支农政策,制定切实的金融发展战略,不断加大对涉农贷款的投放力度。

(二)构建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

我国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要针对存在的问题,适应农村多层次金融需求的特点,在发挥农村政策性金融作用的基础上,形成多种形式的金融机构并存、合理分工、功能互补、适度竞争,并且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具体的说,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是以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农村信用社为主体,商业性金融机构、地方金融、邮政储蓄银行并存,民间金融辅助配合的适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多元化、竞争性、开放性的金融体系。

一是多元化。应改变农村金融服务主要依赖农村信用社的局面,按照适当的分工,使各政策性银行、各商业银行、储蓄性金融机构以及民间资本和外资等,都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去,形成农村金融服务的多元化格局。

二是竞争性。除了粮棉油收购等政策性金融外,农村金融服务的大部分应采取商业性金融运作方式。

三是开放性。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也需要举国上下的共同努力,因此,构建一个开放性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允许多主体、多渠道的资金都能在一定规则的规范下参与新农村建设。

(三)加强农业保险发展

农业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仅靠国家的财政补贴远远不够,因此要加强对农业保险的扶持力度。当前,我国还没有针对农业保险的法规。建设农业保险,要鼓励各类资金对农村市场的投入力度,通过政府的适当补贴和政策优惠,吸引和鼓励社会资金设立农业保险机构,从而完善我国的新农村建设。

四、结论

分析发现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对我国农村经济增长、金融功能发挥、金融结构优化和金融环境完善之间的关联关系,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因素。

6.财政与金融题库6章 篇六

第六章 金 融 概 述

一、单项选择

1、某物品标价300元,这时货币行使了(A)难度6 A、价值尺度

B、贮藏手段

C、流通手段

D、支付手段

2、人民币主币的最小单位是(A)难度6 A、元

B、角

C、分

D、万元

3、个人住房贷款属于(C)难度6

A、银行信用

B、企业信用

C、消费信用

D、政府信用

4、下列属于短期信用工具的是()难度3

A、股票

B、银行承兑汇票

C、基金

D、中长期债券

5、月利率5厘,存款1000元,则一年的利息是(D)元。难度3 A、5

B、50 C、500 D、60

6、金融最基本的功能是(A)难度3 A.融资和集资

B,融资

C.集资

D.赚钱

7、货币的贮藏手段是指(D),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社会价值和一般代表保存起来。难度3

A.货币的价值储藏功能

B.金银积累贮藏价值

C.货币进入流通领域

D.货币退出流通领域

8、在市场经济中,信用主要表现为(C),是资本价值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难度6 A.货币流通

B.市场贸易

C.资本借贷运动

D.商品生产

9、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D)是一国最基本的、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难度3 A.个人信用

B.企业信用

C,商业信用

D.银行信用

10、票据是指具有一定格式,载明一定金额、一定日期,到期由付款人对持票人或指定人无条件支付一定款项的书面债务凭证。以下不属于票据的信用工具有(A)。难度3 A.股票

B.支票

C.汇票

D.本票

11、汇票是出票人向受票人签发,由付款人按约定的付款期限对指定的收款人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票据,汇票的承兑期限最长不超过(B)难度3 A.30天

B.180天

C.60天

D.90天

12、(A)是资金所有者因贷出货币的使用权而从借款人处取得的一种报酬,它也是借贷资

财政与金融题库

金的买卖价格。难度3

A.利息

B,期望值

C,物价

D.本金

13、在计算利息时,不论借贷期限长短,仅以本金计算利息,所生利息不再加入本金重复计算利息的方法叫做(B)难度3

A.复利

B.单利

C.名义利率

D.固定利率

14、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借贷资本的供给大于需求,市场利率会(B)难度6 A.上升

B,下跌

C,不变

D.利率由政府决定

15、金融机构体系大多是以(C)为核心来进行组织管理的。难度3 A.政府

B.银监会

C.中央银行

D.商业银行

16、我国的中央银行是(D)难度3

A.中国工商银行 B,中国建设银行

C,中国农业银行

D.中国人民银行

17、以下哪个不属于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的是(A)难度3

A、中国人民银行

B.交通银行

C.中国工商银行

D.中国建设银行

18、以下哪项不属于中央银行的职能(C)难度3

A、金融调控职能

B.公共服务职能

C.信用中介职能

D.金融监管职能

19、以下哪项不属于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B)难度6

A、政府贷款

B,存款业务

C.金银和外汇储备

D.有价证券买卖 20、商业银行的活动范围是(A)难度9

A.货币信用领域

B.一般的商品生产

C.商品流通领域

D.交换领域

21、商业银行的最基本职能是(D)难度6

A.支付中介职能

B.信用创造职能

C.金融服务职能

D.信用中介职能

22、以下哪项不属于我国的政策性银行(B)难度3

A.国家开发银行

B.中国银行 C.中国进出口银行

D.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23、以下哪项不是股票与债券的区别(C)难度6

A.权利关系不同

B.风险程度不同

C.利息不同

D.收益情况不同

24、以下哪项不属于金融机构的作用(D)难度6 A.可以降低融资成本

B.提高资金运用的安全性

C.将资金期限续短为长

D.使其他企业和部门的单位筹资成本比银行更低

25、中央银行最主要的中间业务是(B)难度6

A.各种代理业务

B.资金清算业务

C.审批业务

D.开户业务

财政与金融题库

26、租赁公司属于(B)难度3

A.商业银行

B.非银行金融机构

C. 专业银行 D.金融监管机构

27、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家银行是(B),我国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是(D)难度9

A.花旗银行

B.丽如银行

C.通商银行

D.交通银行

28、与其他几家银行性质不同的是(C)难度3

A.中国工商银行 B.中国农业银行

C.中国人民银行 D.中国银行

29、现代商业银行区别于早期银行最本质的特征是(B)难度6

A.信用中介职能

B.信用创造功能

C.利率水平适当 D.信用功能扩大 30、由企业集团内部组建,为本企业集团内部各企业筹融资的是(A)难度6 A.财务公司

B.租赁公司

C.证券公司

D.保险公司

31、以下哪项不属于投资基金的特点(B)难度6

A.专家理财

B.集中风险

C.利益共享、风险共但

D.投资费用低廉

32、从组织形式上来看,现代各国经营性金融结构,尤其是银行业,主要是按照(D)形式建立的。难度3

A.合作制

B.国有制

C.私人所有制

D.股份制

33、我国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第一家业务综合化的银行是(C)难度6 A.中国工商银行

B.中国农业银行

C.交通银行

D.中国银行

34、金融机构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的是(B)难度3

A、中央银行

B、商业银行 C、政策性银行

D、非银行金融机构

35、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采用(B)难度9 A、单一银行制

B、总分行制

C、代理银行制

D、银行持股公司制

36、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职责的具体表现为对商业银行的(D)难度6 A、公开市场业务

B、货币发行

C、代理国库

D、再贷款

37、由政府支持的,为了扩大进出口的政策性银行是(B)难度3 A、中国进出口信贷银行B、中国进出口银行 C、国家开发银行

D、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38、1694年成立的(B)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股份制银行,它的成立标志着现代银行制度的建立。难度6

A、威尼斯银行B、英格兰银行

财政与金融题库

C、早期银行

D、巴林银行

二、多选题

1、金融是指货币资金的融通,狭义的金融概念主要包括(ABCD)等。难度6 A.货币资金的借贷

B.票据的买卖

B.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的发行与转让

D.外汇的买卖

2、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货币作为固定的一般等价物,主要有五大职能,其中的(A、C)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其他三种职能为货币的派生职能。难度6 A、价值尺度

B.支付手段

C.流通手段

D.贮藏手段 E.世界货币

3、电子货币是采用电子技术和通信手段在信用市场上流通的,以法定货币单位反映商品价值的信用货币。目前最常见的电子货币主要是各大银行发行的(BC)。难度9 A、充值卡

B.储蓄卡

C.信用卡 D.VIP卡

4、信用发展可以分为(BCD)等几个阶段。难度9

A.信用的思想化阶段

B.信用的道德化阶段

C.信用的商业化阶段

D,信用的证券化阶段

5、信用工具是指以书面的形式发行与流通,用来证明资金贷者与借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合法书面证书,信用工具具有(ABCD)等特点。难度3 A.偿还性

B.流动性

C.安全性

D.收益性

6、债券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出具的,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的债务凭证,根据发行债券的主体不同,债券可以分为(ACD)难度3 A.国债

B.个人债务

C.金融债券

D.企业债券

7、按在借贷期间内利率是否可调整,利率可分为(BC)难度3 A.名义利率

B.固定利率

C,浮动利率

D.实际利率

8、银行类金融机构主要有(ACD)难度3

A.中央银行

B.财务公司

C.商业银行

D.政策性银行

9、以下哪几项属于经营性金融机构(BD)难度3

A.中国人民银行

B.国家开发银行

C.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D.农村及城市信用合作社

10、中小金融机构包括(BD)难度9

A.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

B.小额信贷公司

C.政策性银行

D.地方性金融机构

11、货币发行是中央银行的主要负债业务,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有(BD)两种。难度9 A.垄断发行

B.信用保证

C.经济发行

D.财政发行

12、以下属于中央银行负债业务的是(B、C、D)难度3

财政与金融题库

A.贷款业务

B,货币发行业务

C,存款业务

D,代理国库业务

13、从银行监管的角度看,目前我国的银行金融机构包括有(ABC)难度3 A.商业银行

B.政策性银行

C.外资银行

D.信托投资公司

14、以下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有(BCD)难度3

A.股份制商业银行

B.财务公司

C.信托投资公司

D.证券公司

15、利率按计算周期可以分为(BCD)难度3 A.季利率

B.年利率

C.月利率

D.日利率

16、决定和影响利率变化的因素(ABCD)难度3

A.平均利润率

B,货币资金的供求关系

C.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

D.国际利率水平

17、利率是重要的经济杠杆,利率的变化能调节和影响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BD)难度6

A.利率变动影响市场

B.利率影响现期的投资活动 C.利率影响消费

D.利率影响现期的资源配置

18、中小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最初是两小经济,即(A、C),对支持非国有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扶持作用。难度9

A.集体经济

B.企业经济

C.个体私营经济

D.商业经济

19、关于中央银行,说法错误的是(A、B)难度6

A.以营利为目的B.充当最后付款人的需要 C.是金融业监督管理的需要

D.是票据交换和清算的需要

20、中国进出口银行的业务主要有(A、B、D)难度6

A.办理与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有关的出口信贷业务

B.混合贷款业务

C.咨询业务

D.进出口保险

21、金融机构的功能可以基本描述为(ABCDE)。难度3 A.提供支付结算服务

B.融通资金

C.降低交易成本并提供金融服务便利

D.改善信息不对称

E.风险转移和管理

22、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大陆的金融机构体系已逐步发展成为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体系,该体系的特点是以(ABCE)作为最高金融管理机构,实行分业经营与分业监管。难度3

A.银监会

B.证监会

C.保监会

D.财政部

E.中央银行

财政与金融题库 23、1994年,适应金融机构体系改革的需要,使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相分离,我国相继成立了(BDE)政策性银行。难度3

A.交通银行

B.国家开发银行

C.中国民生银行

D.中国进出口银行

E.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24、我国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带有典型的政策性金融机构特征,是专门为接受和处理国有金融机构不良资产而建立的,主要有(ACDE)。难度9

A.信达资产管理公司

B.华夏资产管理公司

C.华融资产管理公司

D.长城资产管理公司

E.东方资产管理公司

25、按商业银行原则成立的银行有(ABCD)难度6

A.交通银行 B.中信实业银行

C.深圳发展银行 D.民生银行

26、下列关于我国人民币说法正确的是(ABCD)难度6 A、人民币是信用货币

B、人民币的主币是元 C、人民币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

D、人民币是我国境内流通唯一合法的货币。

27、决定和影响利率的因素包括(ABCD)难度3 A、平均利润率

B、货币资金供求关系

C、国家的经济政策

D、国际利率水平

28、中央银行的职能一般包括(ABC)难度3 A、发行的银行

B、银行的银行

C、国家的银行

D、清算的银行

29、与一般商业银行相比,政策性银行的特点是(ABC D)难度6 A、政府控制性

B、非赢利性

C、资金来源与运用的特殊性

D、信用创造的差异性 30、下列属于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的是(BCD)难度3 A、货币发行

B、政府贷款

C、黄金储备

D、再贷款

三、判断题

1、金融就是货币资金的融通,即通过货币流通和信用渠道以融通资金的经济活动。

(T)难度3

2、在货币的流通手段中流通的不一定要是现实的货币。

(F)难度6

财政与金融题库

3、信用的主要形式是个人信用、企业信用。(F)难度3

4、信用工具按其流动性划分可分为具有完全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和有限流动性的信用工具。(T)难度3

5商业承兑汇票必须由付款人签发。(F)难度3

6、股票是一种永不偿还的有价证券。(T)难度3

7、金融市场上最主要的投资工具就是股票。(F)难度6

8、利率市场化是指利率由市场供求来决定。(T)难度9

9、金融机构仅经营信用业务,不经营货币。(F)难度6

10、在金融机构体系的第二发展阶段中,我国的的金融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T)难度9

11、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T)难度3

12、货币发行是中央银行的主要负债业务。(T)难度3

13、商业银行不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F)难度3

14、政策性银行自身的特点中包括资金来源与运用的特殊性这一特点。(T)难度3

15、信用合作社是一种股份制形式的金融组织。(F)难度6

16、中央银行经营的对象是企业和个人。(F)难度3

17、商业银行区别于其他金融机构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可以创造存款货币。(T)难度6

18、在整个金融机构体系中,只有商业银行拥有货币的发行权。(F)难度3

19、某企业向商业银行贷款属于直接金融。(F)难度6

20、信用工具具有收益性的特点,所以购买信用工具相应要承担一定的风险。(T)难度3

21、若本金、利率、借贷期限都相同,单利计算的利息要比复利更多。(F)难度3

22、一般地,利率水平提高的结果会导致证券价格的下降。(T)难度9

23、实际利率是扣除了通货膨胀率以后的利率。(T)难度3

24、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是信用创造。(F)难度6

25、我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银行。(F)难度3

26、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形成中央银行负债的一部分。(T)难度6

27、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上的证券买卖操作来获取投资收益。(F)难度9

7.金融与财政 篇七

如何展现个人魅力, 展现课程的魅力, 尽可能吸引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是每一位教师上第一节课之前必须认真考虑的。关于如何上好第一节课, 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了解学生

俗话说:“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学生是我们教育教学的最终落脚点, 不了解学生就进行教学只能是无的放矢。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会逐渐熟悉每个学生, 但是笔者认为在教授一个新班时, 上第一节课之前, 就应该对所教班级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首先, 了解班级的整体状况。这个班的班风班貌如何, 是属于自觉学习型, 还是散漫混乱型, 学生升学和就业的比例如何, 由此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措施。

其次, 了解该班学生中的特殊个体。该班的班干部是哪些同学, 学习好的是哪些, 特别调皮捣蛋的是哪些, 甚至可以了解一下有无生理残疾或性格怪异的同学等, 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和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的交流中获得。笔者一直认为上第一节课前和班主任沟通一下是很重要的, 班主任一般都会根据任课教师的特点预先对学生做一些安排, 这对上好第一节课很有帮助。

第三, 了解学生掌握的相关学科知识。有许多课程是有延续性的, 比如:《财政与金融》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经济常识, 熟悉商品、货币、GDP、剩余价值等基本概念。了解学生是否学过相关课程, 掌握得如何, 这样备课, 上课时才能相应进行增减, 避免出现学生普遍反映的“老师讲的我会, 我不会的老师不讲”的尴尬局面。

二、熟悉教材

一般来说, 上第一节课之前, 教师就应该熟悉本门课程所使用的教材, 而不能只限于备好一周的课。要明确所用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以及和其他各门课程的关系, 所教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对学生学习程度的要求等, 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目标, 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需要明确的是我们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很多中等职业学校所用的教材, 尤其是专业课的, 基本上可以说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没有匹配的, 也不成体系, 课程安排上也缺少合理的连贯性, 因此对教师的要求就比较高, 必须对教材进行比较大的“手术”。这为教师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精心组织课堂教学

第一节课的功能除了一般的让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等要求外, 更主要的作用是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 为后续学习爆发出空前的活力, 这对职业学校的学生尤为重要, 因此, 教师必须在设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上下工夫。

首先是开场介绍该课程总体情况的时候, 对学生要有足够的吸引力。比如笔者上第一节课, 简单作了自我介绍后, 就切入正题, “《财政与金融》课对在座的同学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想升学的同学它是必考的专业课之一, 对要就业的同学它同样重要。工商银行来我校招聘员工, 笔试卷中有80%的题属于《财政与金融》的内容, 而去银行工作是我们很多同学的愿望。实际上, 财政与金融知识对我们每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人来说都很有用。有句话说‘你不理财, 财不理你’, 你想让你的财富增值吗?你想挣更多的钱吗?那就必须学点财政与金融知识。”

其次, 贯彻结构化教学原则。随着社会发展和知识总量的增多, 使得学科教学内容日益增加, 作为教师, 必须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结构, 引导学生对学科知识进行整体感知、理解和把握, 使他们掌握最有价值的知识, 这对学生以后的自学钻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节课就要使学生对《财政与金融》课程体系有大致的了解, 因此, 在教学中应注意知识的整体呈现, 使学生大脑中形成“知识树”, 理清知识的结构。在黑板上画一棵知识树, 各章作为枝干, 主要的节作为小分枝, 抓住同学们的兴趣点简单介绍主要内容, 激发学生主动去探索的欲望, 并指出这棵树要想枝繁叶茂, 必须靠同学们自己去努力, 终身去学习。

第三,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 一定要贯彻新课程理念, 贴近社会, 贴近学生生活。这个原则在第一节课中很重要, 它会消除学生对新开课的陌生感和畏难感, 以学生熟知的生活常识作为切入点, 引出新知识, 学生更容易接受, 能对该课程产生亲切感, 进而引发他们探究的兴趣。在第一节课要学财政的概念和特征, 首先从生活中的财政现象说起, 教师略作引导学生就会广开思路, 列举出很多熟知的事例:义务教育、环保、安全、道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些都是依靠财政资金的投入, 都属于财政现象, 而这就是我们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让学生感到财政知识原来就在身边, 引起学习兴趣。

8.金融危机中的财政与货币政策 篇八

关键词:IS-LM模型;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一、背景介绍

从2007年的2月份开始,美国的抵押贷款风险变浮出水面,到2007年7月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旗下的两家对冲基金瓦解,次贷危机的影响变得越来越大。进入2008年,美国的各大投行和商业银行纷纷出现亏损和倒闭,金融机构深受次贷危机的影响。在次贷危机愈演愈烈的时候美国政府也开始联合各国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于是便出现了房地美和房利美被国有化,AIG被国有化,全球11家央行联手降息的壮观景象。各国政府纷纷祭出空前规模的救市方案,各大央行也纷纷开始了规模达万亿的注资行动。

从政府的救市力度和媒体的关注度,我们就可以看出这场空前的金融危机的严重程度,以下我们在IS--LM模型的框架下来讨论这场金融危机中的政府救市行为。

二、基于Is-LM模型下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1.货币政策分析:在我们对货币政策进行分析是我们假设财政政策保持稳定。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货币政策通过影响货币供给量来影响LM曲线。

在这次金融风暴中美联储联合其他央行进行史无前例的降息和对货币市场注入流动性。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它会使LM曲线向右移动。

当美联储等中央银行向银行系统注入流动性的时候,使得LM曲线右移从而降低了利率,使得融资成本变得更加的低廉,以便金融机构和企业能够渡过危机,同时也可以看出这样做可以增加国民收入。这样还能够使得经济不至于马上陷入衰退之中,所以中央银行的降息和注入流动性的操作对与对抗危机是有效的并且是正确的。

2.财政政策分析:我们在对财政政策分析时假定货币政策保持不变,我们将在最后来讨论当财政与货币政策都发生变动应对危机时的情形。

在本次金融风暴中,除了中央银行大有动作之外,各国的财政部也是尽其所能,来抵御金融危机。美国政府就批准了85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以用于购买金融系统的不良资产、提高存款保险额度和对企业的减税。

美国政府批准的85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一般情况下这些资金没有包括在当年的财政预算案中,所以财政部必须发国债以筹集资金,这样相当于财政政策的扩张。

扩张财政政策使得IS曲线向右移动,这样在刺激经济的同时抬升了市场利率。这样会使得在危急中本来就很高的同业拆借利率变得更高,这样就使得融资成本增大,不利于处于危机中的金融机构和企业进行融资以渡过难关。

同时,财政政策还有挤出效应。在政府发债券以救市的时候使得市场利率上揚,这样就会挤出私人投资,使得扩张的财政政策的效应大打折扣。这个从IS曲线中也可以看出来。IS曲线的方程为:IS曲线:其中,aG是简单收入模型中的财政政策乘数,其方程为:

当美国政府进行减税方案以帮助企业刺激经济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方程中的t会减小,而在短期中我们可以认为c(MPC)是一个稳定的常量。所以乘数aG会增加。而在IS方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短期中b和A可以视为常数,经济下行使得Y减小,所以增加的乘数和减小的Y共同导致利率i的大幅度升高。

所以我们不赞成在危机中通过财政政策来救市,原因在于政府本身可能并没有那么多资金,再者财政政策的扩展会使得市场利率更加趋于上扬,不利于危机的解决。同时通过这样的财政政策会使得政府的负债大大增加,有可能增加后几代人的税收,使得后人的福利收到影响。

3.货币与财政政策的共同作用分析:上面我们介绍了单一政策在救市时的效果,然而现实中我们看到的确实政策的同时变动。在美联储大幅降息和注入流动性的同时,美国国会通过了巨额的救市计划,是财政与货币政策的一起使用,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两个政策一起时的一些情况。

美国政府动用的两个政策我们可以看出都是使得IS和LM曲线向右移动的政策,因为政府有一个想法,政府希望在利率i稳定的情况下来应对危机。

当危机发生时,由于财政和货币政策均为扩张性的政策,所以IS和LM曲线分别向右移动。这样就可以在利率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保持经济的发展而不是陷入衰退之中。

但是,我们同样可以看出,当美国政府发国债救市时,使得利率上扬,而美联储的一个目标就是保持利率的平滑稳定。所以这个时候,美联储不得不降息或向货币市场注资来使利率下行,这样就会使得美联储的注资额度因为财政政策导致的利率上行而增加。然而我们知道当中央银行发行过多的货币时就会引起通货膨胀,所以这样的“双松”政策可能使得危机后的美国面临着通胀风险。使得经济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

上一篇:论中国医疗体制改革下一篇:介绍自己的作文700字 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