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技术员个人简历

2024-06-30

无线电技术员个人简历(8篇)

1.无线电技术员个人简历 篇一

无线电技术工程师求职简历模板

在填写个人简历的时候不要完全的去可以复制模板中的个人简历,要在看懂和学会了一些技巧之后自己要试着去填写自己的个人简历。毕竟用心填写和不用心填写的确是可以看得出来的。其实我认为个人简历的模板是可以用的,并且可以按照上面的表格给自己设计一个表格。

表格相似无所谓,用人单位真正关心的内容。在填写信息的时候不要在看什么个人简历的模板了。不过在填写之前我还是建议去看看有关于这个方面的个人简历的范文的。作为一个刚刚出大学校门的大学生来讲,很多的人都是不知道个人简历是怎么去写的。一些职场的技巧方面的东西也不是十分的了解。多多去网站上去搜索一些个人简历的范文是很有必要的。对于经验还少的.大学生来讲也是学习。

下面是yjbys小编和大家分享的无线电技术工程师求职简历模板,更多内容请关注简历模板栏目。

个人信息

yjbys

性 别:

婚姻状况: 民 族:

户 籍: 年 龄:

现所在地: 身 高: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jianli

求职意向

希望岗位:电子工程师、无线电技术工程师、技术员

工作年限:5

职 称:无职称

求职类型:全职

可到职日期:随时

月薪要求:面议

工作经历

xx年3月—至今 xx有限公司,担任电子助理工程师。工作内容:

1、新开发产品功能样机的制作以及硬件电路功能调试实现,协助软件工程师进行产品软件功能调试,以实现功能样机;

2、制作新产品电子BOM,检测承认产品零部件之可靠性,制出试产样机,跟进新品试产和处理试产过程中出现之异常情况,做出试产总结,协助项目持续改善直至产品量产;

3、参与产品批量生产中的重大异常分析及处理,并给出相应解决处理措施和预防方案,并参与对旧机种改进及衍生机种提出电路优化方案建议;

4、组织培训生产线修理员工对新产品各部分电路功能的讲解和掌握维修之要领,协助售后部的技术支持、咨询。

绩效:完成了6.2英寸通用机、克鲁兹、凯旋世嘉、思域、卡罗拉和新飞度的GPS导航影音多媒体系统的调试、试产、量产工作。

xx年3月—xx年7月 xx有限公司,担任PE技术员。工作内容:

1、负责产品的装配和调试检验技术工艺指导工作以及跟研发部、品质部沟通协商产品改善项目;

2、生产线排位与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制作,工装夹具制作与维护,生产作业操作技术要领指导;

3、生产线上异常状况分析与处理,生产效率改善提高与后续跟进验证,新员工岗位技能培训教育;

4、负责新产品试/量产导入和跟进分析产品生产制造安全可靠性,协助配合工程师对新品测试与调试;

5、负责生产设备的改善与管理,工序质量的控制与改善,撰写月度质量技术报告。

绩效:处理生产线上发生之异常情况以及保证完成各项生产任务、并有效控制制程品质。

教育情况

毕业院校:吉林省教育学院

毕业日期:-07

最高学历:本科

所学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语言能力

英语:优秀 粤语:良好 国语:优秀

技能专长

1、掌握电子技术的基础理论,能对一般的电路进行设计和分析;

2、掌握常见的电子元器件的标识方法和用途,并能进行识别和检测;

3、熟练掌握焊接、电路板组装等技术,能看懂一般的电路和机械装配图纸;

4、熟悉电子产品生产工艺、要求和管理,熟悉电子产品营销的知识要求;

5、熟悉电子数码产品开发流程和开发设计。

自我评价

本人工作认真负责,具备实际动手能力,注重团队协作精神,擅与各部门进行融洽的讨论和沟通;有电子产品开发、生产工作经验;熟悉产品开发流程和工厂生产管理规范模式;熟练运用一般电子测量仪器仪表;英语及电脑操作水平能力良好;能为今后的日常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个人性格开朗、求实进取;并愿意承担有挑战性的工作,期望能够得到您的认可,奉献公司发展自己!

2.无线电技术员个人简历 篇二

感知无线电是一种具备智能感知和智能代理功能的信息传输技术,通过借鉴和运用现代软件技术原理而获得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现已成为传统无线电技术的一种智能延伸。与传统的盲预先定义的协议不同,就是认知无线电技术的本质:信息资源的分配在传输过程中即能实现有效识别,并且形成最优信息传播,这是两者在设计方案上的最大区别。同时,随着该技术的日趋成熟,也已逐渐成为现代无线电研究的主要领域。

2 无线电技术的发展趋势

自1980年以来,世界各国的无线通信技术均已获得了飞速发展,而且该种势头也仍在继续。与此同时,以互联网+技术为根本导向的网络通信在信息整合和对接方面促成了无线电通信的质的飞跃,并且随着便携式微机、掌上电脑以及智能手机等的普及,也随即开辟了无线电领域发展的新纪元。因此,把无线通信、计算机和因特网三者结合起来能在提供更为便捷优质的通讯服务基础上,通过升级的接入,实现无线电资源的综合优化配置,这也将是无线通信的未来发展趋势。

与以模拟话音通讯方式为基本特色的传统第一代通信模式不同,第二代通信系统是以GSM、以及IS-95 CDMA为主要传输载体,在当今无线电通信,尤其是移动通信方面主导着整个资源市场。而在目前有限的无线电资源市场中,用户数量正急剧增加,因此,需要一种更为科学的接入方式以及无线电资源分配方式,以提高信息传输和利用效率。这种方式便是第二代无线电传输中的数字化语音,能在多址接入的情况下,将模拟信号有效转化为数字信号,并在合理分址的同时,通过科学分配资源,最大化同时接入用户数量。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从GSM处得到的服务也是极其有限的,14.4 Kbps的电路交换话音业务已是该系统所能配置的最大值。在GPPS和EDGE的作用下可达到的分组交换数据业务是144 Kbps和384 Kbps。IS-95提供的接入更加优质,其速率可不断地变化,当其在最快时可分别达到9.6 Kbps和14.4 Kbps。综上分析可以看出,随着人们对知识以及信息需求的增长,第二代移动通信已经无法为其提供技术发展支持。

在此背景推动下,第三代移动通信应运而生。其作用表现是能够更加方便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更加优质快捷的服务速度,(室内可达2 Mbps、步行可达384 Kbps、车速可达144 Kbps)。而且比特速率随着开发服务对象的不同而得不同数值,对高中低端的业务也各具现实适用性,FDD、TDD两种模式在该系统中可以相互协作,联手构建更趋全面的服务。目前,IMT-2000一共有5种标准,其中3个主流标准分别是欧洲的WCDMA、北美的CDMA2000以及中国的TD-SCDMA标准[1]。

3G系统的最低传输速率是2 Mbps。当其处于快速运动的条件下,也能够实现144 Kbps的数据速率。其后研发的升级式优化技术更是可以提供高达10 Mbps左右的传输速率。即便如此,高效的传输速率以及高可信性依然是无线通信技术设定的追求目标,研究学界则始终围绕该目标研发和设计下一代系统。

根据香农信息理论,无线通信传输速率越快,无线通信系统对频谱资源的要求也将呈现递增,从而导致了可使用频谱资源的利用率将日渐落低,这成为了无线电发展的困惑与局限。另外,已被分配使用的频谱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并不能再得到完全使用。因此,研究者提出采用感知无线电(CR)技术,其主要原理就是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出发,使频谱资源能够得到尽量充分的使用。如图1所示,于是研究者即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就是从发现“频谱空洞”,并合理利用所发现的“空洞”的能力作为出发点,来寻求适当的解决办法。

图2~3分别测量了无线电的动态频谱接入。在如今的科技前提下,有效地解决当前频谱利用效率低下和频谱资源有限的方法,就是动态频谱接入技术。人们发现了一个绝佳的动态频谱接入发展前景,美国国防部高等研究计划局(DARPAs)将动态频谱接入技术作为在研究下一代通信网中的智能无线电技术(也叫感知无线)中的候选技术。下一代通信网,即动态频谱接入网或感知无线网,将利用网络科技为无线通信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而频谱感测就是利用无线通信探测用户对外界无线环境的感知,以此来确定“频谱空洞”。“频谱空洞”就是那些已被人们利用的,但在闲暇时刻未获使用或者说用户在使用但是能够检测到低功率信号的频段。在此频带上,存在着2种状态:低功率的噪声或低功率的授权用户信号,因此形成了一定的“频谱空洞”,这为感知无线电系统通信提供了潜在可能的频谱资源。待感测的频段可分为3种:黑空频谱、灰空频谱和白空频谱。

3 感知无线电中的频谱感测技术

3.1 频谱感知的基本方法

相干感测,也可称为匹配滤波器感测。匹配滤波器感测方案是最优的授权用户信号,感测方法的前提就是知道授权用户信号的结构特征,如导频、前导或同步消息等。相干感测能为人们提供性能更佳的服务,优点是可以检测到精确的频谱结果,但也存在显著劣势,不但必须检测出用户的先验知识,还必须实现多种信号的相互协作,因此投资成本将远超出预算。能量传感器,可针对感兴趣的频率测量一定观察期间接收到的信号总能量,如果能量低于某一阈值,定义空白的频谱,因而可以使用频谱感知用户通信。与相干传感相比,能量传感器需要更多的时间以达到同样效果,但是其所呈现的成本低的特点,使其成为易于实现频谱的认知无线网络传感技术。总体而言,以上2种光谱传感技术方法都有着成熟的理论基础,性能分析更趋理想。而光滑的环流特征传感器实现的复杂度较高,但是传感器性能更好。能量传感器的功能劣势就是不能从授权用户信号辨别接收功率或者说该方法的检测结果缺乏可信度。授权用户信号载频和调制类型或循环前缀,以及一些其他研究特性,比如使用信号给出了自相关函数和周期固定光谱相关性属性,即可区分信号功率和噪声功率,从而突破能量传感器的瓶颈。周期图法是使用傅里叶变换得到信号的功率谱密度,算法可以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在实现上具备便捷优势。为了更好地设计量化和管理干扰,前提基础条件就是频谱感知的过程中存在诸多人为以外的因素需要考虑,比如噪音等都可以使检测结果受到一定的影响,从而降低了可信度。随即,研究再度提出干扰温度的概念,从而使频谱感知接入的机会获得显著改善。研究中,通过功率谱估计可确定干扰温度限制。只要干扰温度变动能够可控在限制范围内,感知用户的访问造成干扰,对于授权用户处于可容忍状况,用户便可以实现频谱共享,如图4所示。

综合图4和文献[2]研究可知,基于授权用户信号感测的频谱感知目的在于避开授权用户或尽量降低对授权用户的干扰,而基于干扰温度模型的频谱感知则试图与授权用户同时并存于同一个频段。

3.2 协作与数据融合频谱感知

由于缺乏有效的交流,各用户之间信息隔绝不畅;而且只有在低噪音的条件下,感知用户才能实现频谱感测。感测环境通常包括多径大尺度衰落的可视距线路和隐藏站点,但是为了获得用户的信赖,就必须提供最为精确的检测信息,因此调整用户之间的关系,推动和促进用户合作则已成为现实发展必要。针对这一情况,研究提出一种更为合理精确的频谱检测的方法,那就是协同感测。协同频谱感知就是合理分配各种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综合整理,从而大大增强频谱检测的效果。协同感测具有众多优点:可以尽量减少各种突发因素,消除多径衰落和阴影的影响,即使在大尺度阴影衰落的环境下,也可以获得较好的感测性能。频谱感知性能主要由感知范围、感测时间、感测概率、虚警概率等相互关联的技术指标来评测衡定,协同频谱感知可利用空间分集增益改善上述指标,解决单节点感知中设计固存的多径衰落、阴影衰落和隐藏终端等弊端不足,同时也可降低对单个节点感知灵敏度的要求,从而减少运行实现成本。中心式和分布式是实现频谱感知的2种基本方式。具体给出如下概述:

1)中心式感知。中心单元收集各节点的感知信息,负责识别可用频谱,并将频谱可用信息广播给各感知节点或直接控制感知节点的通信参数。

2)分布式感知。感知节点彼此之间共享感知信息,但独立判断各自的可用频谱。与中心式感知相比,分布式感知的优点是不需要基础结构网络,部署更趋灵活高效[3]。

无论中心式还是分布式感知,就协同频谱感知的研究内容而言,重点包含以下2个方面:

1)感知节点感知信息的合并处理,即考虑信息融合问题。

2)感知信息传递过程的合作,即考虑中继传输问题。

摘要:在无线电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通信技术以互联网为载体已促进了经济转型和快速增长。无线频谱传输的需求正在逐日的增加,因此,加大无线通信系统的研究力度是非常必要的。科学研究者想要对频谱资源进行有效规划以及利用,必须从提升核心技术的角度出发,建立并逐步发展综合通信系统的分布和共享频谱。也就是说,整个系统高效地实现频谱的最优分配是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本文从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定义入手,探讨了认知无线电技术中的频谱感知技术,有效利用频谱资源则可对未来无线电技术提供一定的有益参考。

关键词:无线电,频谱感测,感知

参考文献

[1]刘晓贞.基于合作中继的频谱感知技术研究[D].烟台:烟台大学,2010.

[2]陈星.感知无线电物理层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8.

[3]虞贵才.感知无线电系统中的频谱感测技术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0.

[4]韩维佳.认知无线电中频谱感知策略的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

3.无线电技术员个人简历 篇三

的研究一直为大家所瞩目。这一新兴技术融合了当代无线电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学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和现代信号处理技术等多学科之长,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动态频谱资源利用和管理的方法,以期提高频谱利用率,满足无线电通信不断扩大的需求。无线电管理部门作为频谱的主管部门,强烈地感受到认知无线电技术带来的巨大影响。因此,充分合理地利用认知无线电技术,借此来提高频谱利用率,缓解目前紧张的频谱资源问题已是非常必要。

认知无线电技术的背景

随着各种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一方面频谱资源紧缺的状况日益突出,另一方面频谱资源的利用率十分低下。表1说明频谱需求将越来越高,但频谱资源有限。为了解决频谱物理资源匮乏与低利用效率之间的矛盾,迫切需要一种动态接入频谱的方式,认知无线电技术由此应运而生。认知无线电技术采取动态的频谱分配方式,可择机接入用户授权频段或非授权频段,以提高频谱利用效率,缓解频谱资源供求紧张的矛盾,促进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因此,认知无线电技术被提出后,便受到了无线电管理部门及相关行业等的密切关注。

认知无线电技术关键技术

认知无线电技术的主要工作包括频谱感知、动态频谱管理和传输功率控制三大部分。图1给出了一个认知环,说明了认知无线电的任务和组成。

频谱感知技术

认知无线电能够感知、适应和学习周围的电磁环境,发现频谱空穴(Frequency Hole),熟知无线信号的特征,并合理利用这些结果,这就是频谱感知(Spectrum Awareness)技术。

频谱感知也叫频谱空穴的探测,是认知无线电技术的一项重要任务,对认知无线电的设计和实现至关重要。频谱空穴的探测首先要感知外部无线环境,然后估计射频输入激励的功率频谱。为此,可以把功率频谱区域大致分成3类:黑色区域——大部分的时间被强功率的信号所占用;灰色区域——在部分时间被低功率信号所占用;白色区域——没有射频干扰,只有外界自然或人为的环境噪声。白色区域可以被非授权用户所使用,灰色区域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被非授权用户所使用。当黑色区域中的发射机处于工作状态时,非授权用户一定要避免使用。然而,在特定的位置,当那些发射机处于关机状态时,黑色区域就成了新的“频谱空穴”,认知无线电以适当的方式把黑色区域当成白色区域加以利用,达到频谱共享。

动态频谱分配

由于认知无线电网络中用户对带宽的需求、可用信道的数量和位置都是随时变化的,传统的话音和无线网络的动态频谱分配(DSA, Dynamic Spectrum Allocation)方法不完全适用。另外要实现完全动态频谱分配(Fully DSA)受到很多政策、标准及接入协议的限制。因此目前基于CR的DSA的研究主要基于频谱共享池(Spectrum Pooling)这一策略。基于频谱共享池策略的DSA实质上是一个受限的信道分配问题,以最大化信道利用率为主要目标的同时,还需考虑干扰的最小化和接入的公平性。

功率控制

采用认知无线电技术实现频谱共享的前提是必须保证对主用户不造成干扰,而每个分布式操作的认知用户的功率分配是造成干扰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探索适用于CR技术的分布式功率控制方法。

到目前为止,一般主要应用信息论和对策论来解决其功率控制的难题。多用户认知无线电系统的功率控制问题首先可看作是一个对策论的问题。若不考虑竞争现象,可看作纯合作对策,这样该问题就简化为一个最优控制理论问题,但限制了问题的许多方面。因此,用对策论方法研究的功率控制问题最终被归结为一个非合作对策。目前主流的方法是采用Markov对策进行分析解决。实现功率控制的另一种方法是基于信息论的迭代注水法。分析表明迭代注水法更适用于多用户环境,可通过增加遗憾意识的学习机制提高其性能,以支持更多用户接入。

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应用

认知无线电技术能实现频率资源的动态使用,在无线电通信领域和无线电管理中应用广泛。CR技术切实提高了有限的无线电频谱利用率,也给无线电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工作思路和方向。

军事领域的应用

随着战场上智能化、信息化装备的逐渐增多,战场的电磁环境愈加恶劣,频谱资源也日益匮乏。认知无线电技术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途径,军用认知无线电系统具备电磁环境感知能力,通过对环境的理解和学习,实时调整内部配置,以适应外部战场环境的变化。它将环境感知、信号处理、人工智能、软件无线电、资源调度分配、功率控制、协同通信等多项技术综合在一起, 在无需专门授权的情况下,认知无线电能够借助频谱感知等技术接入已授权的频段,极大地提高频谱利用效率和通信系统性能。

目前在军事上应用主要有三个方面:电磁环境感知和通信指挥一体化、军用认知频谱管理、军用认知抗干扰通信。

灾后应急通信中的应用

灾害发生时,电信企业都面临两大考验:一方面通信网络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信息通信服务保障能力大大降低;另一方面政府和公众均十分迫切地想了解灾情,通信业务“井喷式”增长,形成通信阻塞。认知无线电技术从解决应急通信中的中频信道拥堵,而高频段频谱利用率低下的问题出发,使得无线通信设备可以接入授权的高频空闲频谱,并动态地利用频谱,有望缓解现有通信线路的拥堵问题,为应急通信的建设展开了另一种技术前景。

无线电管理中的应用

无线电管理部门作为无线电频谱的直接主管部门,面对无线通信行业新技术新产品的蓬勃发展,频谱需求不断攀升,有必要利用和发挥认知无线电技术,实现无线电频谱利用最大化。

当前,认知无线电在无线电管理中的应用面临的最大障碍是政策问题,而不是技术挑战。频谱的缺乏主要是由于静态(固定)的频谱分配体制而不是频谱资源本身的缺乏,固定频谱管理策略所导致的频谱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实际上是“频率资源紧张”的主要原因,原有的静态的无线电管理手段已经不能适应对认知无线电的管理,需要改革和完善。

当前分配给电视频道的固定频带只允许受让者使用,即使受让者不使用,该频道带宽处于闲置状态时,也不允许其他设备使用。同样,在特定区域内未经分配的电视频道频带也不允许其他设备使用,甚至不能被同一区域的其他电视广播设备使用,因此这些频道总是处于未使用状态。此外,频道之间也存在着未使用的频谱,因为各个电视广播设备的发射功率很高,可能会相互干扰,只有在各发射频道之间有一个很宽的频谱间隔,电视调谐器才可能清晰地接收广播信号。面对这些状况,无线电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理顺频谱分配资源,分析政策障碍,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统筹地方其他相关管理部门在无线电管理方面的协调工作。那么,通过认知无线电技术和无线电管理,这些闲置低利用率的优质频段可以被再次利用,从而提高无线电频谱的利用率,大大缓解了目前频谱紧张的局势。

此外,认知无线电技术对于无线电管理部门而言不但可以解决频谱资源紧张的矛盾,而且无线电监测也可以借助其先进的频谱感知技术来提升监测能力。

认知无线电技术的深远影响

认知无线电技术能实现频率资源的动态使用,提高无线电频谱的利用率,有效解决目前严重的频谱资源紧张问题。这一无线电通信新技术对频谱资源管理影响深远,将会是无线电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对于无线电管理部门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挑战是无线电管理部门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和发挥认知无线电技术。这就要求无线电管理部门在管理上有所突破,学习更先进的管理模式,需要考虑长期演进的频谱管理战略,以逐步开放的方式,制定不同阶段适合对认知技术开放的频段,将传统的封闭式、保护式的频率划分机制改变为开放式、互补式、动态灵活的频谱管理方式。机遇是借此契机,无线电管理部门借助认知无线电技术来提升能力,有效地解决无线电工作中的软肋,进一步加强同相关管理部门的协调工作。

无线电通信新技术发展层出不穷,无线电管理部门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监测能力和管理水平,保障无线电频率使用安全,切实维护好空中电波秩序,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4.毕业实习个人小结--无线传输 篇四

为期一个月的毕业实习已经结束,一个月只是时间长河中的一瞬间,但对于我来说确实千金难买的宝贵光阴。十几年的学习生涯就要接近尾声,实习是我跨入社会进行的一个热身运动。毕业后,我们又迈入一个新的起点。新的旅程艰难又宽广,我们又要迎接新的 挑战,实习其实就是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平时的实际工作中去,在实习中不断的磨练自己,增加一些实践经验,从中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虚心学习一些实用知识,在实习工作中不断学习,反复推敲,事事总结,增加自己的经验。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每天都会有新的体会与发现,是对在校期间综合理论的再学习与应用,力求适应并掌握书本以外的知识,增长和扩充知识面。

我本次毕业实习的内容是炼油厂应急响应系统的后台数据处理与发布。应急响应系统是一种对企业突发事故进行快速、有序、安全地组织恢复的机制,能够提供准确有效的分析统计数据,以便尽可能减少对生命财产安全的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当前的诸多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已经不满足企业的发展壮大,因为大多数都多停留在定期检查的水平上,定性分析和隐患管理的方法落后、被动、反应慢,很难适应现代化的企业管理需要。突发事件具有危害性,不仅可能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甚至可能影响社会稳定。因此,为了有效预防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和控制突发公共事件带来的损失和影响,企业建立可靠的应急系统就显得非常必要。

这个项目的主要内容是炼油厂安全生产应急响应系统的是数据处理与后台发布,功能是将前端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到的数据用WEB网站进行处理并发布,在炼油厂的实际应用中可以使监控者实时的了解各个信息采集点采集的风向、风速等参数,以便在突发紧急状况时可以快速的做出正确决定,以减少安全事故对炼油厂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损失。虽然我主要是做后台发布,但是也参与了前端的数据采集系统的开发。在做前端数据采集系统的时候,由于炼油厂区不能使用移动通信来传输数据,原因是开销太大,所以我们在设计的时候选用的是由无线通信来传输数据,但是无线通信也是存在一系列的实际问题,比如说干扰、传输距离、稳定性等问题,这些都是要进行多次测试的。我们首先是配置了连接主机的发送端,以及传输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的接收端,在这两个端口实现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比如说数据传输延时、传输距离短、接受数据为乱码、短距离接收不到数据等问题。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以及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和同组的另一位同学克服了这些问题。并且成功的完成了第一套装备的配置。其后,由于信息采集点距离主楼太远,单凭无线传输距离是不够的,又在之间加了中继器使得传输的实际距离达到一千米之远。

三月十四号,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带着已完成的装备去了在南京浦口区的扬子石化粮油厂,并且在主楼以及一座群楼上装上了发送端以及接收端,进行现场测试。数据的发送与接收是没有问题的,可能是因为风向风速传感器存在一些瑕疵,使得我们只能接收到实时风速而没有风向,不过这已经是接近成功了。

在完成WEB后台发布的时候,由于要与前端数据采集系统相连接,所以要创建触发器,经常会遇到无法实现或者运行不下去的情况,然后便有了浮躁的情绪,但我知道最重要的是能够适时地调节自己的心态,在困难面前,理顺思路,寻找突破点,一步一个脚印的慢慢来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越是不懂的东西才要去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你会收获很多,在学习之后你会感觉到很有成就感,这也是我在这段时间的毕业实习设计中体会到的。我想这是一次对意志的磨练,也是对我实际能力的一次提升,相信这对我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是至关重要的。这次实践是对自己大学四年所学的一次大检阅,使我明白自己知识还很浅薄,虽然马上要毕业了,但是自己的求学之路还很长,以后更应该在工作中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可以参与工作能独立完成设计的人。

5.留学文书写作-无线通信个人陈述 篇五

Personal Statement

Applied Program: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On August 27, , at the Central Institute of the Datang Telecom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Group based in Beijing, a young woman, full of energy and self-confidence, was giving a presentation entitled “The Design of the Switching Numerical Method of the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RRM) Strategy in TD-SCDMA, and the Testing of Its Simulated Systems,” which received rapt attention and high remarks from all the experts in Computer and Telecommunications who attended the meeting. That woman was I. At present, TD-SCDMA, W-CDMA, and CDMA are considered the main technological standards in the third generation of the world’s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in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And the design of a switching computation method for the RRM Strategy is a key element and technological crux for the TD-SCDMA technology. In retrospection, I found that it was my great enthusiasm for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and my persistent pursuit of accuracy and perfection that have helped me win accolades from colleagues and experts.

6.软件无线电的主要原理及技术 篇六

本文主要介绍了软件无线电的概念、主要原理、关键技术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它是以开放性、标准化、模块化、通用性、可扩展的硬件为平台,通过加载各种应用软件来实现不同用户,不同应用环境的不同需求,是以现代通信理论为基础,以数字信号处理为核心,以微电子技术为支撑的新的无线电通信体系结构,是数字无线电的高级形式。首先介绍了软件无线电的理论基础,即带通采样理论,多速率处理信号技术,高效信号滤波,数字正交变换理论,这些都是软件无线电实现的理论基础,然后是其关键技术,宽带智能天线技术,A/D转换技术,数字上/下变频技术,数字信号处理部分,这些技术是实现软件无线电的关键和核心所在。最后,对其应用领域也进行了描述,指出其在个人移动通信,军事通信,电子站,雷达和信息加电中的巨大潜力。

软件无线电这个术语最早是美军为了解决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各军种进行联合作战时遇到的互通互操作问题而提出的新概念。陆,海,空三军简单就工作频段来分,解决了互不干扰问题,但三军联合作战时互通,互联,互操作问题难以解决,于是1992年提出了软件无线电的最初设想,并于1995年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提出了

SPEAKEASY计划,称之为易通话计划,其最终目的是开发一种能适应联合作战要求的三军统一的多频段,多模式电台,即MBMMR电台。进而实现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简称JTRS),它是在MBMMR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战术通信系统。

软件无线电以开放性,标准化,模块化,通用性,可扩展的硬件为平台,通过加载各种应用软件来实现不同用户,不同应用环境的不同需求,实现各种无线电功能,选用不同软件可实现不同功能,软件可以升级更新,硬件也可像计算机升级换代,可称为超级计算机。它是以现代通信理论为基础,以数字信号处理为核心,以微电子技术为支撑的新的无线电通信体系结构,是数字无线电的高级形式。

理想软件无线电的结构框图:

嘉兆科技

CORAD

一、软件无线电的理论基础

? 采样理论:由于软件无线电所覆盖的频率范围一般都要求比较宽,例如从0.1MHZ到2.2GHZ,只有具有这么宽的频段才能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对于如此宽的频带采用Nyquist低通采样所需的采样速率至少要大于4.4GHZ,在目前很不实际。所以无法使用Nyquist采样定理,而必须采用带通采样。一种接近理想化的软件无线电设计方案称为射频直接带通采样软件无线电体制,在天线与A/D间只存在跟踪滤波器和放大器,与软件无线电所要求的A/D尽可能靠近天线的设计宗旨完全一致。

? 多速率信号处理:带通采样定理大大降低了所需的射频采样速率,但从软件无线电的要求来看,带通采样带宽应越宽越好,对信号有更宽的适应性,这样就应当使采样速率尽可能地宽。然而又会导致后续的信号处理速度跟不上,因此要对A/D后的`数据流进行降速处理。抽取和内插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基本理论,对于软件无线电的研究及数字下/上变频器的实现有重大作用。

整数倍抽取是把原始采样速序列x(n)每隔(D-1)个数据抽取一个,形成一个新序列xD(m),即xD(m)=x(mD),这样经过抽取的数据流速率只有后者的D分之一,显然大大降低了对后处理速度的要求,也提高了频域分辨率。这是软件无线电接收机的理论基础。

整数倍内插是在两个原始抽样点之间插入(I-1)个零值,也形成一个新序列xI(m),即xI(m)=x(m/I),经过内插大大提高了时域分辨率,也可以用来提高输出信号的频率。显然内插器起到了上变频作用。它是软件无线电发射机的理论基础。

整数倍抽取和内插都只是频率变换的一种特殊情况,实际中往往用到分数倍变换,它可通过先进行I倍内插,再进行D倍抽取来实现。(注意必须内插在前,以免引起信号失真)。

? 高效数字滤波:实现取样速率变换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实现抽取前或内插后的数字滤波。FIR滤波器相对与IIR滤波器有许多独特优越性,线性相位,稳定性等。可采用窗函数法来设计,简单,直观,但滤波性能不是最佳。也可采用最佳滤波器的设计。半带滤波器适合于实现D=2的M幂次方倍的抽取或内插,计算效率也高实时性高。而在实际的抽取系统中抽取因子D往往不是2的M幂次方,此时可以积分梳状滤波器和半带滤波器结合起来使用。 ? 数字正交变换理论:对一个实信号进行正交变换而用一个复解析信号来表示是因为从解析信号很容易获得三个特征参数:瞬时幅度,瞬时相位和瞬时频率,它们是信号分析,参数测量或识别解调的基础。窄带信号可用解析信号和基带信号表示,对于要满足高虚假抑制的要求,可采用数字正交混频的方法实现,即先对模拟信号x(t)通过A/D采样数字化形成数字序列x(n),然后与两个正交本振序列cos(w0n)和sin(w0n)相乘,再通过数字低通滤波器来实现。在采样速率很高时,对后续的数字低通滤波实现较困难。还可以采用基于多相滤波的数字正交变换,需用到抽取和内插理论。

二、软件无线电中的关键技术

● 宽频段智能天线技术

软件无线电要求接收机从天线接收的应该是宽频带信号,同时,由于射频信号的高频率,使得信号干扰成为严重问题,为获取宽带信号和减少干扰,使用宽带智能天线成为最好的选择。由于频谱资源的缺乏,提出了从空域来提高频谱利用率的想法,对位于不同空域的用户分配相同的时间,频率和伪码,通过电磁信号的空间隔离来消除用户之间的干扰。智能天线就是在这种想法下提出的一种新型天线系统通过对多个天线阵元输出的信号进行幅相加权获得所需的天线波束指向来实现空间分离。基于软件无线电的智能天线包括单信道智能天线,多信道智能天线和信道化智能天线。它们的核心和理论基础是波束形成法。

● A/D技术

软件无线电体系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将A/D和D/A尽量靠近射频前端,为减少模拟环节,在较高的中频乃至射频信号进行数字化,要求A/D具有适中的采样速率和很高的工作带宽。A/D的工作过程大致可以分为采样,保持,量化,编码,输出等几个环节。在模数转换中,衡量A/D转换性能的指标有:A/D转换位数,位数越高,灵敏度越高;信噪比(SNR),提高采样频率或降低模拟信号带宽都可以提高A/D信噪比;无杂散动态(SFDR),反映的是在A/D输入端存在大信号时,能检测出小信号的能力;有效转换位数(ENOB),信号越大,信号频率越低,所得到的转换位数越多;孔径误差,是由于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采样,量化,编码等工作而引起的,可在其前加一个采样保持放大器,从而减少孔径误差。在软件无线电的设计中,A/D器件的选择应保证软件无线电功能和性能的实现,应遵循以下选取原则:

1、采样速率选择:若A/D之前的带通滤波器的矩形系数为r,为防止带外信号影响有用信号,应取采样速率fs≥2B’=2rB,允许过渡带混叠时,fs≥(rwww.unjs.cOm/news/55B30022313FB7DF.html+1)B

2、采用分辨率好的A/D器件。分辨率主要取决于器件的转换位数和器件的信号输入范围,转换位数越高,信号输入范围越小,A/D的转换性能越好。

3、一般来说A/D转换位数越高越好。因为其转换位数越高,其动态范围越高。

4、根据环境条件选择A/D转换芯片的环境参数,其功耗尽可能的低。

5、根据接口特征考虑选择合适的A/D转换器输出状态。

● 数字下/上变频器

数字下/上变频器主要是基于前面所述的抽取和内插理论。

数字下变频(DDC)和模拟下变频是一样的,就是输入信号与一个本地震荡信号的乘法运算。与模拟下变频相比,数字下变频的运算速度受DSP处理速度的限制,同时其运算速度决定了其输入信号数据流可达到的最高速率,相应也限定了ADC的最高采样率。数字下变频器的组成包括数字混频器,数字控制振荡器(NCO)和低通滤波器。 NCO产生的本振信号输入到数字混频器与输入的信号进行混频。数字混频器 就是一个乘法器,信号经混频后,输出到低通滤波器以滤除倍频分量和带外信号,然后进行抽取处理。由于下变频器工作原理较简单,可以很方便地利

用FPGA或ASIC技术来设计实现。典型的数字下变频有功能强大的单信道DDC产品HSP50214B及四通道的HSP50216。

数字上变频(DUC)的主要功能是对输入数据进行各种调制和频率变换,即在数字域内实现调制和混频。典型的代表是只能进行单路数据调制的HSP50215和可进行四路数据调制的GC4114

● 数字信号处理

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是整个软件无线电方案的灵魂和核心所在。软件无线电的灵活性,开放性,兼容性等特点是通过以数字信号处理器为中心的通用硬件平台及DSP软件来实现的,从前端接收来的信号或将从功放发射出去的信号都要经过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处理:或进行频谱分析,信号解调,信号类型识别,或进行信号的数字上下变频,或进行各种式样的数字调制,数字滤波,比特流的编码,译码,同步信号的获取等。软件无线电中的数字信号处理器除了能适应运算的高速度,高精度,大动态范围,大运算量外,还应具有高效率的结构和指令集,较大的内存容量,较低的功耗等特点。DSP的重要特点是其处理速度远远大于一般的微处理器,功能是快速实现各种运算,尤其在卷积,相关,滤波,FFT等应用要用到的乘法累加运算中更能发挥其作用。DSP的编程既可以用汇编语言又可以用C语言,极大地方便了其开发人员。目前的DSP在功能和性能上都还不能满足软件无线电的要求,可以采用多率信号处理技术对采样信号进行预处理后(即所谓的数字下变频器)然后再用DSP来完成各种功能,也可以用多个DSP芯片并行处理的方法来提高DSP的数据处理能力。

三、软件无线电的应用

● 个人移动通信

软件无线电把硬件作为通信平台,使其尽可能脱离通信体制,信号波形以及通信功能,尽可能多地用软件来实现,可扩展性强,成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基石。把软件无线电技术应用到基站设计即软件无线电基站,它是一种多频段,多模式,多功能可扩展的“智能”基站,它根据不同时间,不同用户,选择最佳的工作频段,工作模式和与用户相

适配的功能与用户进行信息交换,以极大地提高通信质量和服务质量。除此之外,它还可用于多频多模手机,这一技术具有极大地挑战性。

● 军事通信

软件无线电最初是为了解决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各军种进行联合作战时遇到的互通互操作问题而提出的新概念。1992年提出了软件无线电的最初设想,并于1995年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提出了SPEAKEASY计划,称之为易通话计划,其最终目的是开发一种能适应联合作战要求的三军统一的多频段,多模式电台,即MBMMR电台。进而实现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简称JTRS),它是在MBMMR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战术通信系统。

● 电子战

电子战的主要特点是频段宽,待处理的信号种类多,而目前的电子战系统往往是在已知或事先假设的几种信号样式下工作,一旦目标信号特征或通信方式发生变化,往往误失战机,所以研究一种工作频段宽,波形适应能力强,可扩展性好,既能适应通信信号,也能适应导航和敌我识别信号的综合电子战系统是现代信息战争的必然要求,软件无线电恰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技术途径。软件化电子侦察接收机是基于软件无线电原理而实现的用于对目标信号进行分析识别,特征提取和参数测量,对通信信号还能解调信息的电子战侦察分析接收机,不仅能对各种通信信号侦察分析,也能对雷达信号,导航信号或是敌我识别信号进行侦察分析,是一种多频段,多模式,多功能的电子战接收机。

● 雷达和信息加电

目前设计研究的雷达往往功能单一,体制单一,无法适应在不同的环境下对不同属性的目标进行智能化跟踪探测的需要。如果能把软件无线电的设计思想应用于雷达的设计研制,那么就能比较圆满地解决目前雷达设计所存在的问题。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高清晰度电视(HDTV)为标志的第三代电视以其接近理想的视听效果和多功能,成为新一代数字电视的发展方向。但目前在信道编码(调制方式)上还没有统一的国际标准,而且随不同的传输媒介而不同。基于软件无线电的HDTV解决方案可以较好地解决HDTV面临的这些问题。

四、结束语

7.《无线电通信技术》征稿启事 篇七

《无线电通信技术》征稿启事《无线电通信技术》 (双月刊) 创刊于1972年, 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主办, 国内公开发行。《无线电通信技术》为中国核心期刊 (遴选) 数椐库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椐库统计源期刊,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电子科技文摘收录期刊。多次荣获工业和信息化部编辑质量优秀奖、期刊规范化优秀奖、期刊出版质量优秀奖《无线电通信技术》突出学术性与技术应用相结合, 以跟踪通信系统与网络热点技术、交流通信领域学术与技术应用成果为主要报道内容, 并兼顾其他相关综合电子信息技术。投稿要求1.文章正文双栏排版, 篇幅在8000字以内�A4打印纸5页以内) , 文章标题丨8字以内, 插图6幅以内。2.稿件须附摘要 (180字左右) 和关键词 (3�8个, 用“;”隔幵) 。3.稿件必须包括 (按顺序) :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所在省市、邮编、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其中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和关键词, 与中文对应译成英文。4.稿件须附作者简介, 内容包括: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学历/职称、研究方向, 并在文章最后给出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邮箱) 5.稿件要论点明确, 条理清晰, 论证有力, 文字通顺、简练, 数据可靠, 量和单位的使用及数字用法要符合国家标准及有关规定。6.文献引用采用尾注方式。文献序号以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编排。投稿方式在线投稿:http://wxdt.cbp Lcnki.net/电话:031】-86924954, 86924964投稿邮箱:ctibjb@cti.ac.cn传真:0311-83628044期刊栏目·专家论坛·天线与伺服技术通信系统与网络技术综合电子信息技术·信息传输与接入技术·工程实践及应用技术ctibjb@163.com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山西路589号邮编:05008100:2784954612国家基金项目论文、优秀的博 (硕) 士学术论文优先审稿, 一经录用, 优先发表。

8.浅谈认知无线电技术及应用 篇八

[关键词]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动态频谱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无线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了飞速的发展,尤其是在通信领域,从而带来的结果是,适用于无线通信的频谱资源变得日益紧张,这也将看似取之不尽的频谱资源却变得无比稀缺。如何将有限的频谱资源最大化利用,成为通信领域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在目前的频谱资源使用中,大多数资源的分配都是静态的,即通过频率规划将固定的频段分配给使用的用户,用户通信只能在有限的频段中选取,以避免对其他用户形成干扰。固定的频谱分配机制大大限制了频谱的使用率,认知无线电技术的提出,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在无需专门授权的情况下,认知无线电能够借助频谱感知等技术接人已授权频段,实现对无线频谱资源的动态共享,极大地提高频谱利用效率和通信系统性能。

二、认知无线电技术

认知无线电(CR)的概念是Mitola博士于1999年发表文章明确提出来的,即“能够认知无线环境并相应改变其频谱使用方式的系统”。认知无线电以软件无线电为平台,是一种智能的无线通信技术,其核心是通过动态频谱感知来探测未使用的频段,合理占用其中的合适频段,并动态地根据感知环境信息改变频段、发射功率及调制方式等参数,使系统的通信规则与输人的射频激励相适应。确保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进行高度可靠的通信和无线频谱的有效利用。

1.频谱感知技术

CR能够感知、适应和学习周围的电磁环境,发现频率空穴,熟知无线信号的特征,并合理利用这些结果,这就是所谓的频谱感知技术,也是CR区别与其他无线电的根本之所在。频谱空穴是如下定义的:频谱空穴是指被分配给某初始授权用户,但在特定时间和具体位置该用户没有使用的频带。CR中的频谱感知包含两个方面,带内检测和带外检测。从用户在工作时必须频繁地对当前工作频段和其他频段进行感知操作,实时的频谱检测也能比较准确地判定射频信号碰撞事件,使认知无线电系统能尽快进行主动退避,避免过多地影响原有授权用户的通信。

2.动态频谱资源分配

目前对于认知无线电的动态频谱分配研究比较多是频谱共享池。频谱共享池的基本思路是将一部分分配给不同业务的频谱合并成一个公共的频谱池,并将整个频谱池划分为若干个子信道,使用无线电礼仪规则来规定各用户之间选择频谱的协商机制,之后进行信道接入。其中包含两种接入方案:具有控制信道的分配和无控制信道的分配。前者是只要频谱池有空闲的子信道,主用户就可选择空闲信道而不中断认知用户的通信:后者是主用户并不考虑认知用户是否占用信道,只要需要就占用原信道。

3.位置感知技术

不同的地理环境对无线电信号的传输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比如室内与室外、市区与乡村、山区与平原相比,后者就更适合无线电信号的传输。CR与全球定位系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结合,通过自我学习的方法,能够识别出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进而能根据地理环境选择合适的发送频率、调制方式等参数。比如在市区内,由于电磁环境复杂,多径衰落较大,可以采用抗多径衰落较好的OFDM调制。在乡村由于电磁环境优良,可以采用较大的功率,传输更远的距离。

4.链路保持技术

一旦授权用户要再次通信,CR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腾出正在使用的频率,并且还要保证自己的通信不被中断,这就是所谓的CR链路保持技术.国外研究指出,可以采用LT(LubyTransform)编码技术来实现链路保持。LT编码是一种冗余编码,将长度为比特的数据分成k(k=L/I)个输入符号,经过基于MetaoContent的编码就变成了无限长的数据流.接收端只要收到任意K>k个编码符号就可以无失真地还原L个比特的原始数据。

三、需要解决的问题

CR被认为是下下一代通信发展的方向。由于CR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无线频谱的利用效率,引起了业界的极大重视,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CR从实验室走向实用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面临需要解决的主要有两个问题:

1.现阶段认知无线电的技术理论研究很多,涉及的应用领域也很宽,但在各个研究点上分析还不够透彻,有些关键问题虽然已经提出,但是解决方案还不完善;

2.要具体去实现应用无线电技术复杂性高,很多研究只能停留在理论上,R终端设计复杂,需要宽频带、高灵敏度的射频前端,快速高效的数字信号处理算法以及符合军用标准的稳健可靠的软硬件设计;难以建立相应的实验平台进行验证,实际的应用系统就更难以建立。

四、结语

认知无线电的核心思想是使无线通信设备具有发现闲置频谱资源能力,并合理利用资源能力,从而根本上解决日益增长的无线通信需求与有限频谱资源之间的矛盾。但要真正实现CR技术,还要继续研究频谱预测、动态频谱管理及频谱接人方式等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1] J.Mitola,Cognitive Radio:AnIntegrated A gentArchitecture for Software Defined Radio[D],Sweden,KTH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0 .

[2] 王斯瑶,付琳.认知无线电技术[J].通信与信息技术,2006.

[3] 王金龙,吴启晖,龚玉萍,等.认知无线网络[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4] 谢显中.感知无线电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上一篇:毕业生自我推荐信下一篇:急救常识常见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