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提

2024-10-22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提(共8篇)

1.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提 篇一

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上好体育课

观音中学杨力麟学号:32

3摘要:《新课程标准》中,要求体育课的教学达到“健康第一”,并且要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特征来因材施教,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更要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对新知识的热情度,让他们学会自学、自练,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本文中,我把对新课改的认识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几点我认为对“上好体育课”有帮助的方法。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方法教师学生

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更要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积极性,教会他们学会学习,学会自我锻炼。为贯彻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要使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达到“健康第一”的要求,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特征,因材施教,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只有正确理解新课标的性质和理念,才能更有效地上好体育课,以下是我对新课改的认识,并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有了教学计划才能较好地适应课程标准及其目标体系的贯彻。还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基础的个人生活卫生、公共卫生和心理卫生知识,体育理论课是由体育知识和卫生保健知识二类组成。让学生了解基本的体育和卫生保健知识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两个重要方面;最后是教学内容的选择,我们应该主要选择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内容,如在球类教学的学习中,以基本动作技术和教学比赛为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就会提高很多。

二、教学方法

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一般的体育课常采用比较传统的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结构模式。这种结构对课的几个部分限制过于死板,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了基本部分的作用,而忽视了其它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因此大大影响了教学质量。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我们的任务不仅是要让学生的身体好,重要的是把学习和锻炼的方法教授给他们,让他们掌握方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1.采用自主选项的教学方式。

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特长,有的时侯让学生自己来选择喜好的项目去练习,而教师在旁边指导他们,纠正他们的动作,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满足了学生运动、心理、健康等各方面的需求,也发挥了学生的特长,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张扬自己个性,也使自己的特长得到较好的发展与完善,也和利于培养学生兴趣。

2.采用多鼓励学生的教学方式。

为了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体育课上得更加生动、活泼、有效果。在教学活动中可采用表扬鼓励的方法,表扬是每位老师的教学艺术,表扬可以肯定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再接再厉,对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也有促进作用。每做完一次练习,针对做的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说:“你做的非常好,我很喜欢”,“大家来看XXX的表演,他做得很好,大家应该多多学习!”对于做的不是很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说:“恩,这次做得比上次好多了,加油,你可以做的更好!”这样多鼓励他们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强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更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活动的积极性。

3.加强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和任务的重要组织形式,所以提倡举行多种生动活泼的比赛来激发学生兴趣,如乒乓球比赛,篮球比赛,或者举办秋季运动会,建立运动队等形式,针对有特长的学生进行训练等。这样可以激发了学生运动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身体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有效地巩固和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

三、教学评价

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注重评价的多元化,注重评价所产生的激励作用,在体育课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多元化的评价,有利于突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教学的效率;有利于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并全面的发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充满激励的氛围中学会不断地进取。在日常教学中,可采取师生互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的多元化评价方法。

1、师生互评

长期以来,一般都是老师对学生进行评价,但评价的内容受教师本身的经验、水平影响,各有不同,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过多,而学生的想法就被忽略,所以,在现在的体育教学中比较注重师生互评,不能由教师唱独角戏,在教师评价完学生后,学生也应该成为评价的主体,教师更应该多鼓励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这样不仅使自己了解到学生的想法,也可以为以后的课堂教学获得更多的经验,也体现出平等、自由、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同时也在体育活动中无形的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使整个课堂充满了活力。

2、学生互评

在体育课的教学中,评价方式有很多种,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就是其中的一种。让学生参与到评价学生中,更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营造学习氛围。但要求学生赞赏同学们的优点的同时也要指出其中的不足,不能只看到缺点或者优点,也有比较调皮的学生可能会胡乱说一些,所以在同学们进行互相评价以后,老师应该进行总结评价。这样,学生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学会了认真倾听同学们的评价,并且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及创新能力等。在这种互相评价、互相欣赏、互相帮助课堂氛围下,会使课堂氛围更活跃,使学生轻松的掌握本节课的知识,使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更明显。

四、总结

体育教学不仅是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更要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对新知识的热情度,让他们学会自学、自练,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中,还有很多更好,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有待大家探索发现,体育教学的改革还要根据时代的需要,继续创新,研究出更多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的方法,这也需要每一位体育老师不断学习,不断的总结经验,从而达到“上好每一节体育课”的目标。

2.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提 篇二

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的营造民主氛围, 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在比较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教与学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只有公平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 并且能使最多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教师进入教室的瞬间如果保持美好的情感或者良好的情绪, 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将会是最好的, 所以我每次进入教室都是面带微笑的, 让学生觉得学习不是一件苦差事, 让他们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如果学生在一个宽松、民主、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 将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激起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或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欲望, 这种氛围可以给学生毫无顾虑的施展空间, 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始终保持一种非常愉悦轻松的心情状态, 使所有学生敢问、敢说、敢想、敢争辩。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应该是平等的, 教师不要有高人一等的态度, 要敢于蹲下来看学生, 学生对问题有看法, 不管对与错都要肯定他的这种行为, 然后再作知识的解释。有时在上课的时候教师也是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 会不小心讲错知识点, 这种情况下学生提出来了, 千万不觉得自己没有面子讲错知识点, 而去批评指出我们错误的学生, 应该给予高度的表扬, 并当着全班的面纠正刚才错误的知识点。只有把自己的心放的和学生一样高, 才能够真正的融入到学生当中去。与学生一起交流、合作, 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交流的“沙龙”。

教师不仅要与学生有平等的心态, 还要学会倾听学生的诉说。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 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并鼓励学生与教师就同一问题争论, 教师不能够把自己对某件事情的看法强加给学生, 学生可以有自己的见解。

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 这样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指出:只有在交流合作或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才可以真正掌握地理知识, 才能真正体会学习地理所用到的思维和情感, 他们不仅获得了地理知识, 还收获了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既然自主探索和交流合作如此重要, 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自主探索地理知识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多的给学生营造出让他们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 并且为学生创设让他们合作的机会或情境, 让所有学生教能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比我们直接给他们答案印象会更深刻。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更没有压力, 他们更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或观点, 并对其它同学的意见或观点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或者直接提出修改的意见, 这种合作交流式学习是学生相互学习, 以达到取长补短并且所有学生都能共同进步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体会到人与人合作是非常快乐的并且是很有价值的。

三、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让学生体会学习地理的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把身边的一些地理知识融入进去, 让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跳出教科书, 暂时离开教材, 让地理课堂教学走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去, 使课堂教学的内容丰富起来, 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马路上为什么要设置红绿灯?城市里的高楼是如何建起来的?什么地方可以产什么作物?我们的家乡为什么没有香蕉呢?家乡的小河为什么弯弯曲曲的?冬天为什么会下雪呢?夏天又为什么会下冰雹呢?等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 他与我们是如此的触手可及, 并且如此的亲切, 这些问题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的素材。让我们的学生运用他们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决生活当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他们对自己所要学习的知识将更加形象化, 具体化。

四、改变以往的教学评价方式, 鼓励学生主动探究

以往的评价方式只是看学生的结果而不考量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题做对了, 那学习就是好的, 并没有考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花的精力。新课标强调:在评价学生的时候, 不能够只看结果, 要辩证的看问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也是非常重要的, 要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综合考量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 把学习过程也纳入评价体系, 这样将会极大的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提高课堂气氛的活力。

五、总结

经过这几年的不断摸索和探究, 总结了这些经验。我们的教学要能够围绕新课程理念, 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思想》

3.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师应如何定位 篇三

关键词:更新思想观念;提升学识水平;转换教师角色

初中数学作为学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注重由过去单纯的认知目标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转变,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出发,反映学科内容的特点,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课程联系。新课程致力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有“体现时代性、突出主体性、重视实践性、倡导创新性、注重科学性、贯彻多样性”等特点。

在新课程标准下,对数学教育的各个方面,如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课程资源开发与课程管理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践者,为了尽快适应这些挑战,每位数学教师应革新思想观念,提升学识水平和转换教师的角色,以崭新的姿态接受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挑战。

一、更新思想观念

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先决条件是更新观念,教学改革正是通过教师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变化而实现的。首先,革新思想观念表现在树立正确的知识观和教学观。新的课程标准树立了新的知识观,把教科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之间互动产生的新知识融为一体。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要集体参与到教材内容的教学和建构课堂知识中去。把课堂中已包含的知识和师生互动中的知识体验融和在一起,变成学生灵活掌握的知识。新的教学观把课堂看成是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和环境之间的互动过程。把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作为优化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目标。强调注重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融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突出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理念,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新的数学课堂知识将由原来的单一的数学教科书提供的知识,扩展为数学教科书知识、数学教师个人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知识。在观念上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活动,为师生互动教学方式的变革带来了可能。由于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个体的作用终究有限,只有发挥教师群体的智慧才能实现知识互补,因此每位数学教师也应该学会与其他数学教师协作,同时也要学会与相关学科教师的协作,创造性的开展对学生的引导。

二、提升学识水平

学识水平是教师已有的知识及技能和再学习能力的总和。在一定程度上标志了其思想观念的深度和技能水平。

在现实教学中,许多数学教师只停留在对学历追求的层面上,而忽略了对学识的追求。不少数学教师通常把教材中的内容当作金科玉律,把教参中的提示当作颠扑不破的真理,把预先设计的教案当作亦步亦趋的向导。数学教师的学识水平只停留在一个比较陈旧、低水平的层次上,往往只满足于原有的知识水平和现有的教学经验,这是远远不够的。

数学教师首先应该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这样既能够补充自己,同时也能更加胜任数学教学工作。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高速路的出现,为数学教师提供了资源丰富的信息宝库,从而使数学教师有选择性地吸收有用的知识,而且计算机检索作为当前检索信息的最重要的途径和工具,也增加了在短时间内获取有用知识信息的可能性。因此,数学教师要积极参加到各种层次的知识培训中去,在再学习和知识培训中学习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了解教育发展的时代脉搏,从而增加综合知识储备,提升学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有充分的准备去从事数学教学工作。

三、转换教师角色

(一) 由知识传授者向促进者转变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教师要改变过去的单一传授知识的观念,努力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习过程不仅成为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而且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念的过程。作为数学教学组织者的数学教师,要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维,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各方面的发展。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一旦离开教师也能主动地从许多信息渠道获得知识,能从容自如的应付各种来自实践的挑战,使学生也能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

(二) 由师傅向合作者转变

传统的中国教育中“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信条至今树立着教师的权威。这种传统的教师角色缺乏对学生应有的尊重和关爱,缺乏双方的合作与互动,更缺乏教师促进学生成长的服务意识。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教师教学的一切活动要围绕学生的发展而展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从教学支配者向合作者转变,要“摆正位子、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建立平等的、和谐的、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教师角色要由传授者转变为组织者,由解惑者转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的师傅转变为平等的合作者。在和谐愉悦的气氛中产生思想的砥砺和碰撞,情感的体悟与交流,美感的激发与生成。真正建立起师生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互教互学的新型师生关系。

数学教师要力求通过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尽快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会对问题的探究和总结,增强设计教学行为的能力。学会在教育研究中体验成功,以适应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要。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策略,成为数学新课程的有效执行者和建设者,成为新时代的科研型数学教师。

参考文献

[1]谢志美.中学教师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2]徐鸿鸣.论教师角色转换在学生自主性学习中鲜红的突出地位.

4.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提 篇四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进行数学教学

宜城市郑集镇王洲小学 徐虎 余江琴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已经进入第五个年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改的全新理念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育生活,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变化。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它带来的不仅是变革,也带来了不少争议和探索,也促使教育不断地向前发展。在这种新课程标准指导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不由得要思考,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进行数学教学?以下是我几年来新课程教学的体会:

一、 认真学习课标理念,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师角色。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新课标下,教师不能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所以在课堂上,我们应激发学生回答的欲望,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为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我们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交流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例如: :在教学《十几减9》时,我一开始就给学生制造一个悬念:“

徐老师昨晚做了一个梦,你们想知道老师做的是什么梦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想!”这样通过激趣诱思,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和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平等合作的朋友关系。紧接着就讲述我的梦,“老师梦见齐天大圣孙悟空对我说,他在蟠桃树上摘了9个仙桃,树上还剩几个仙桃呢?梦里的问题老师怎么也解决不了,你们谁能帮一帮老师?”低年级孩子乐于帮助他人,乐于尝试解决困难,乐于展示自己的`才能,一下子全都有了解决问题的欲望,全都想帮帮老师。于是,有的学生提出:如果树上原来有11个仙桃,那么还剩下2个仙桃,算式是11-9=2(个);有的学生提出:如果树上原来有12个仙桃,那么还剩下3个仙桃,算式是12-9=3(个)……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知识只有经过学生自主探究、验证、总结,才能深刻理解,牢固掌握;才能灵活地、创造性运用于实际,体现数学的价值。从表面上看,这个质疑情境是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实际上是由学生提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创设更好地调动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二、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例如:在教学《分类》时,我首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已准备的自己最喜爱的东西[玩具(汽车、火车、坦克、手枪……),图片(奥特曼、机器人、孙悟空、哪吒……),水果(苹果、梨子、香蕉、桔子……)],提问:“同学们都带来了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应该怎样分类摆放呢?”学生兴趣盎然,各抒己见。这样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把自己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理解掌握了分类的思想方法,获取了学习数学的经验,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美、感受数学的趣,领悟数学的理,从而爱上数学,迷上数学,离不开数学,能灵活运用数学。

三、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

由于身心发展的特点,小学生对处于动态物体的感知反应快、印象深,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正可以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动像和静像有机结合的优势。因为多媒体课件具有集文字、动画、声音、图像于一体并可同时进行展现的优点,所以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扩大了学生的认识空间,缩短了学生的认识过程,减少了学生想象的困难,为学生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飞跃提供了有力支持。因此,我们应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 自觉改变传统的“教教材”为“教材教”,让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也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从中央教育台和湖北教育网台上接收的数学课程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让课本上的教学内容像动画片一样“动”起来,丰富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活学、活用,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提高了教学效果。例如:教学《四边形》时,利用从中央教育台接收的课程资源进行教学。让教材中的主题图活灵活现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看到哪些是自己已经认识的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哪些是自己不认识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然后再用幻灯片展示四边形的物品,提问:你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四边形?启发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争先恐后的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1:黑板面、课桌面,学生2:课本面、文具盒面,学生3:电视机面、大门面、伸缩门……,这样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使本节的知识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实践精神。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就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以前的课堂上,学生基本上听讲――记忆――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基本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新课程要求与之匹配的学习方式,它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数学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生在观察、实践、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我们在课堂上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一一评价一一倾听一一激励,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在操作中明白算理,在活动中学会合作。教师应该坚持做到三个“不”。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说;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能自己做到的,教师不教。尽可能地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感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认识,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首先让学生做一个简单的游戏:你们桌子上都有4个苹果,请你把它平均放在两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几个?怎样用一个算式和数字来表示。[学生1:4÷2=2个]然后再接着把1个苹果平均放在两个盘子里,怎么放?[学生分组切、摆后,学生2:1个都不够,还放几个?学生3:每个盘子放半个的半个,是1/2个 ]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导出本节新知识。最后再把1个苹果平均放在四个盘子里,怎么放?每个盘子放几个?[学生分组讨论,动手实践,交流探讨,教师巡视。学生4:每个盘子里放半个的半个,用分数表示我想应该是1/4个]。此教学环节通过创设一种简便易行、直观具体的游戏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在分苹果中观察、感悟、交流、探讨突破了“平均分”这个难点,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提 篇五

谈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益

内乡县教研室 时峰

为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蓬勃发展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推进素质教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流和方向。地理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的成败,且提高地理课堂效益是实施地理素质教育的极为重要的环节,是广大地理教学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为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益,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确立正确的课程理念:

1、强调发展: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为学习载体的开放式地理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以培养学生和爱国主方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及可持续发展观念为时代赋予的光荣使使命,对学生的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

2、定准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时师生互教互学、主动开发、共同提高的双向互动的创造性过程。

3、面向全体:以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为本,兼顾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创设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让地理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情趣和智慧。

4、主动学习: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主开发过程、是疑问、困难、障碍、矛盾的暴露过程和心智、个性、成果、喜悦的展示过程的统一。

5、关注课堂:课堂教学是学生是主要、最经常、最大量地获得教育的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对于师生犹如战场对于将士。向课堂45分钟要高效益,是地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学生心往神驰的境界。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深刻领悟:“学地理对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

6、科学评价:评价要机制体现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即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与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激励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互补。

为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益,其次要优化教育资源、整合具体的操作过程,力争实现“六抓”:

一、抓教师教育

“教育者要先受教育”。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角色和工作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洗脑”与“充电”乃大势所趋,教师教育要优先发展。地理教师必须依法执教与以德施教相结合,不断追求多元化的继续教育,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努力改善智能结构,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和人才,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师德修养和身心素质,不断更新和拓展地理课程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和技术,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必须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教学媒体的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能关爱学生,正确评价地理学习与其他课程的教师团结协作,成为综合型、事业型教师,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塑造高尚的师德范和扎实的业务功底。勿庸置疑,高素质的地理教师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益的先决条件。

二、抓目标导向

课程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南针”。从宏观上看,初中地理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通过课程的实施,使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从微观上看,每堂课的教学又有相应的具体教学目标。为此,教师要钻研课程标准,编好教材,课前认真备课,既熟悉每堂课教材的内容、体系、特点和优势,用好教材、超越教材,又熟悉学生实际,科学设计教学目标,独创性地拟写教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剖析热点、攻克疑点,科学地组织课堂教学进程。

三、抓兴趣培养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好乐之者”。世界知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指出:“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动力”。成功的地理教师十分重视学生学习乐趣的激发,会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灵活选用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举实例、展邮票、编歌谣、搞竞赛、析案例、搞辩论、研课题、等形式,有意识地拔动学生的心弦。如学到“地震”,可通过对学校、家庭等场所如何避震展开讨论,这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使他们学到了有用的东西。又如学到“青藏地区”,可向学生展示12月发行的《青藏铁路开工纪念》邮票,让学生知道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它的二期开工建设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一个标志性工程,它的建成对促进青藏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加强西藏与沿海的联系,增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都有重大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布格斯认为“兴趣和注意来自成功”。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和激发学生的成功欲望,给不同水平的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创设公平竞争和追求成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我好学”,再到“我乐学”的递进转变,形成具有内在动力的良性学习机制,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供有力的心理保障。

四、抓学法指导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说明:在人的学习中,技能和智慧比知识更重要。善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育学生自立精神,养成学生自探习惯,铸就学生自强意志是教师的真本事。正如世界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认为的“教给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是教学的最高技巧所在。”初中地理新课程的着眼点是学生,这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学”出发,放弃以“教师的教”为主的传统方法,指导学生读书、理解和自悟,指导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交给学生一把学好地理的“金钥匙”。地理课程图文并重,包括地图在内的地理图像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图文对照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掌握读文、读图方法和思维技巧,会研读教材、理顺关系、分清主次、质疑解疑;会分析图像,即以图释文、以文解图、图文转换;会归纳、比较、分析因果关系;会自主选题、研题,在体验中学习;会掌握各种学习技巧和解题方法。在指导学法时,教师要放下架子,既为学生的“良师”,又为学生的“益友”,善于欣赏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心上和学习中的“闪光点”,善于换位思考,提倡“研究性学习”,坚持新旧结合、图文结合、教学结合、读思结合、讲练结合、情智结合、文理结合和学用结合等 “八个结合”,给学生的学习提供引路、导航的作用,促进学生形成“我会学”的好局面。

五、抓模式创新

教与学双边互动的和谐、协调、默契程度,是衡量课堂教学效益高低的重要标准,而教学模式对课堂双边互动和教学效益影响很大。地理教师应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科学先进、灵活多样的模式,让学生既动眼、动耳、动手,又动脑、动口、动心。笔者认为,模式不可千篇 一律。但从教学策略上看,以下十多方面的方式和方法可供灵活选配:1.“看”:学生看板书、多媒体教学演示和教师观察、巡视。2.“读”:学生研读地理教材、地理图像和教学挂图。从中知道本课的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和疑点。3.“思”: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教师对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的思索及提出探究思路。4.“讲”:教师精心讲解,可集中讲,也可分散讲,时间宜少。5.“听”:学生在自己研读和思考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和疑点认真听教师的精讲和指导。6.编”:学生在教师示范课堂作业的设计、编拟方法的基础上,自己编拟课堂作业以及教师缩写地理教材。7.“练”:学生填绘《地理填充图》、完成“想一想”、“做一做”等小栏目和课堂作业以及师生设计制作各种地理教具、学具和教学软件。8.“问”:学生的疑问和教师的提问,能引导学生进入活跃的良好的思考、求知状态。9.“答”: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回答和教师对学生提问的解答。10.“演”:师生演示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扮演不同教学情境中的角色。如扮演政府官员、环保人士、当地居民、开发商等角色,讨论我国西部大开发中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11.“评”:教师对地理问题、疑点的评析和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的评价以及学生对教师素质的评断。12.“选”:教师对包括地理信息资源在内的地理课程资源的选用和地理探究性、研讨性课题的选择。13.“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质疑、析疑和教师对新形势下的地理课程改革的“多疑”、解疑。14.“导”:教师对学生存在问题的疏导、启发并把学生导人学好地理课程的正确轨道。15.“悟”:学生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对地理问题、疑点和学习情感、态度、方式、习惯等转变的自悟。16.“辩”:师生对某些地理问题、现象与其他问题、现象的关联,如“保护地球环境与增进人类健康”、“我国资源受损与别国生物人侵”等进行的探讨、辩论。17.“研”:师生对某些地理课题的研究、研判。18.“赛”:学生参与地理_知识与技能竞赛和地理问题辩论比赛等,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感、自信心、自豪感和成就感。教学方式和方法应与时俱进、不断丰富。能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展为主线等原则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搞好、搞活师生双边活动,形成活跃、和谐、宽松和浓厚的课堂气氛,对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抓当堂达标

地理教师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努力缩小每堂课学习效果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尽量当堂消化、巩固、掌握新学习的课程内容,在45分钟内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全面完成地理课堂教学的“智、能、情、德”四项职能,从而减少课余时间的挤占现象,在时间上确保地理课外探究性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地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实现课堂内外有机结合与优势互补。

6.新课改下我们如何做到减负提质 篇六

东关小学

赵锦华

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化,“减负增效”已经成了大多数教师的共识,课堂教学也 随之发生着悄然变化。

许多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迅速成长,努力提高课堂效率,把学生从繁重的课内课外学习负担中解脱出来。也有一部分人或因操之过急、或因方法不当,出现了令人尴尬的教学局面:既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扎实地讲授基础,又没有落实新课程的精神实质,课堂教学迷茫了,学生在课堂上迷糊了。如何正确理解新课改“减负增效”的真实含义,真正做到“减负增效”,本人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正确理解“减负增效”的真实含义

首先,应该明确“减负”减什么。“减负”是减去超出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能力以外的学习任务,减去学习活动中机械重复而对开发学生智能无用的作业练习,减去过时、烦琐与实际应用无关的教学内容,要求教师放弃违反教育规律,简单粗暴、落后的教学方法,革除教学理念中仅以教学成绩评价教师教育成果的不当做法。其次,正确把握“增效”增什么。《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这说明“减负”并不是新课改的根本目地,而是要求人们从根本上改变重知识灌输,轻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重智育,轻德育;重关心学生学习成绩,轻视学生思想变化、心理状况和行为仪表等违反教育规律的做法。要加强和突出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勤奋、刻苦、探索、博闻慎思的学习品质,自尊自重、团结友爱的人格品质等。第三,“减负增效”是辩证统一的。“减负”是新课改的基本途径,“增效”是新课改的根本目地。“减负”是“增效”的前提,“增效”是“减负”的最终结果,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没有做到“增效”,“减负”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没有“减负”,“增效”则完全一句空谈。同样,“减负”为“增效”提供了可能和基础,“增效”又为“减负”提供了动力,二者相符相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二、小学数学教学“减负增效”应把握的关键环节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学得既轻松愉快,又高质量完成任务,从而减轻学生负担是值得探索、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减负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减轻学生课内外学习负担的根本途径,也是贯彻新课改“减负增效”理念最重要的途径。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应把握住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准备充分,搞好备课环节

一是备教材。教师要反复地看教材和辅导材料,吃透教材的组织结构,重点和难点,对每一章节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做到心中有数,领会教材所需达到的教学目标和素质教育的目的。要做到这些要求,我们一定要静心地坐下来,去研究,去比较,去熟悉。二是备学生。要用心去充分了解每个班的每个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手段弄清每个学生的兴趣,接受能力,理解水平,个别差异。弄清每个班的整体特点和差异,然后,才能“以学论教”,“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准备不同问题。例如:某班有几个学习不好的学生,做了很多工作,都没能起到作用。我找了班上的一个成绩较差的学生来担任科代表,但是一段时间后发现该生工作不负责任,几次教育后不见改观,便撤换了他。在撤换决定宣布时,班上许多同学说当初就应该用成绩好的。新的科代表宣布时,全班大吃一惊,这个学生的成绩更差。可几节课下来后我发现,这个学生当上科代表后,慢慢开始变化了,上课认真了,开始做作业了。当上科代表的责任感成为他学习的动力。他的行为的转变慢慢地改变了其他同学对他的看法。但是时间长了,这位同学也有些松懈了,于是,我交给他更多的任务,让他做示范、做实验等等,使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喜爱和重视,他没有辜负老师对他的期望,期末考试时,数学不仅考了82分,还是他唯一及格的学科。让我想不到的是,班上那几名成绩不好的学生,也包括上一任课代表在看到他的进步,听到很多老师和同学对他的表扬后,提出要用成绩和他争课代表的位子,其实他们也希望得到大家的重视,也渴望进步。一位同学的进步,让他们看到自己也有这样的能力。这样,全班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了。

是备教法。教法应建立在学生学法的基础上,同时结合教材、学生的特点,从教学法的体系中,优先出上好一堂课的教学方法。实际上,不管什么方法,都应立足于“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实施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识,掌握知识。在教学手段上也应该多种形式并进,使学生直观、形象、生动地掌握好科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达到激发兴趣、直观教学、轻松学习的目地。

精心设计,搞好教学环节

一是由旧入新,注意引导得法。引导学生由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是为新授课做好铺垫的重要环节。实践证明,合理运用过渡,不仅便于调动学生探索新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而且能够减缓掌握新知识的思维坡度,使复杂的问题变得容易,为学生顺利掌握新内容和构件新的认知结构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果引导不得法,将直接影响教学结果。因此,要重视过渡题的设计,力求过渡自然、巧妙,起到为新知识铺垫的作用。如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我设计了这道过渡题,题目是填运算符号:

18○3=6 180○30=6 1800○300=6

并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这三道题只能填“÷”?这样设计,一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好奇感;二是使学生领悟,只有除法计算时,才有商不变的性质。由于学生很快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从而可以举一反三,顺利学习和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二是突出重点,注意由浅入深。例题的讲解,是学习新课的关键,因为例题是学生练习的示范性题目,学得好,能让学生举一反三,反之讲会给学生造成练习上的困难,因此,讲例题时,教师应该对例题的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讲课时必须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例如叫“两位数乘两位数”时,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成数,得到的积的末尾要和乘数的十位对齐是重点,也是转折点,只有学生真正理解了算理,才不会产生“对错位”的错误,所以教师必须抓住这个关键问题进行讲解和启发,学生就能容易理解和掌握。在例题的教学上,教师更必须通过启发、引导、点拨,多角度地引发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学习,学生能讲得教师一定不讲,让学生主动的讲解。对于复杂、深奥的难点,应按照这个难点知识的层次,逐层分散,逐层铺垫,放缓坡度,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从而避免学生因学习上的困难而产生心理负担。

三是形式多样,注意综合利用。任何事作都应一分为二地看待,我们一方面要应用电化教学手段,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传统教学手段的应用。所以,我们要综合利用好各种教学手段。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任何思考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有价值的问题能启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并能引导他们提出新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认识能力,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

四是时间区分合理,注重课堂结构。一堂课45分钟,实践证明合理的区分方法是:10—25分钟讲新课,10分钟与学生互动,10分钟用来练习巩固和反馈。这叫一课一得,精讲多练,作业当堂完成,课后学生自学复习和预习,没有作业负担。教师讲的精练而轻松,学生学得牢固而轻松,我觉得这样教学效果很好。其实每节课的新的知识点就那么一点点,而有的教师生怕学生不能掌握,于是唠唠叨叨,反反复复地讲,甚至填鸭式和满堂灌,致使学生厌倦而疲劳,反而事倍功半,效率低下。

(三)有的放矢,搞好练习环节

一是增强习题的针对性。课堂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新授后的巩固练习有很大关系。练习是新授知识的延伸和继续,也是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和技巧的重要途径,及时进行巩固性的联系,既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加深对新知识的记忆。如教“商不变的性质”时,我设计了一组练习题:

(1)尝试练习。

52800÷400 8060÷620 83310÷260(验算)

(2)判断。

下面两竖式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80÷50=7……3 4900÷300=16……100

(3)加深题:

根据400÷25=(400×4)÷(25×4)=1600÷100=16在理解的基础上简算:

9200÷25

在这3题练习中,第(1)题是基础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巩固已学的知识,这步主要为学习有些困难的学生设计,体现了面向全体的原则。第(2)(3)两题中提高了练习难度,可以满足学有潜力的学生深入学习,有利于提高程度较好的学生的水平。

二是增强习题的开放性。在数学教学中,只要把封闭式练习加以改良,就会变成更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开放式的练习,使学生有机会运用一系列思考策略进行活动,以巩固和实践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发展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由模仿走向创新。下面是我在乘法教学中所举开放性练习例子。

(1)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A、3+3+3+3=()×()

B、3+3+3+3+4+5=()×()

A是封闭式的,答案是唯一,B是开放性的,答案可以是:3×8、4×6、6×4等。在改写B的过程,学生已经从模仿(相同加数的改写)走向了创新(把不是相同加数转化成相同加数后再改写)。

(2)学习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后的练习。

A、判断下列各数能否被3整除:3568、938……

B、在□里填上什么数字,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56□

B在A的基础上经过改良后的开放性练习,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思考策略得到不同的答案。可以先确定千位上的数字再确定个位上的数字,也可以先确定个位上的数字再确定千位上的数字,不同的思路可得出不同的结果。

7.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提 篇七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意识,学生

在数学课程改革倡导师生对话这一教学理念下, 目前, 课堂教学不但由“满堂问”代替“满堂灌”, 而且偏重问题的解决过程, 而忽视了对学生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学生总是在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这样, 就造成了学生没有实质性的参与, 解题能力很强而提问能力、问题意识却很差的局面。学生处于相对被动的接收状态, 创新能力得不到开发。为此, 教师需要大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能提问, 会提问。

一、学生提出问题的特点及心理分析

十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 大多数学生有过向教师提问的意向, 但只有少部分学生向教师提过问题, 从来没有向老师提过问题的也有一部分。其中, 有些人怕说错了被同学们讥笑;也有些人怕说错了被老师批评。从学生心理角度分析, 主要是由于他们存在自卑紧张的心理。许多学生怕提不出“好问题”被老师看轻或被同学取笑。因此, 他们宁可把问题放在脑子里。所以, 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问的问题意识。

二、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创设问题情境, 使学生想问

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并想方设法去寻求答案, 在积极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不断产生一些新的问题, 由趣生疑, 由疑促思, 由思发问。比如, 在讲授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 我讲了一个数学故事:古印度国王非常喜欢国际象棋。他要奖赏发明者, 问他有什么要求。发明者说:“请在棋盘的第一格放1个麦粒, 第二格放2个麦粒, 第三格放4个麦粒, 以后每个格放的麦粒都是前一格的两倍, 直到第64个格子, 请给我足够的粮食来实现上述要求。”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国王有能力满足他的上述要求吗?麦子总数是多少?如何表示?如何求?收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鼓励学生质疑, 促使学生会问

课堂中常有这样的场面:让学生提问题, 学生不是摇头, 就是干瞪眼, 这就需要老师指导学生如何提问。“授人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比较新旧知识的异同点而发问;可通过改变问题的某个条件, 看结论有什么变化, 或者改变结论, 看条件如何变化;也可通过逆向思维发问, 正面的问题反过来思考会怎样, 也可以通过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等。例如, 在“余弦定理”的教学中, 我针对课本的例3给学生变式训练, 引发学生问题意识。

学生就觉得很奇怪, 解法1显然是对的, 那解法2呢?为什么两种不同的解法会出现迥然不同的结果呢?问题出在哪?何时运用余弦定理, 何时运用正弦定理呢?大家显得有点不知所措, 坐立不安。我乘机引导他们去比较、去讨论, 去发现, 最后恍然大悟:边长c=6+2没有用好!∵ c>a>b∴a=60°。经过这样的思考经历, 他们深刻体会到在解三角形的过程中, 运用正弦、余弦定理两种方法的利与弊。这样长期坚持, 必定会激活学生的思维,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培养学生讨论的习惯, 让学生有机会提问

学生之间, 师生之间展开讨论是一种教学方式。通过讨论, 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说出自己的观点, 交流互动, 发展学生交流思想的能力。例如, 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但学生在解题时, 往往忽视正数、定值和相等的条件, 出现各种似是而非的错误。为此, 我布置了三道思考题:

讨论这些解法对不对, 不对又如何纠正?通过以上的辨误分组讨论, 同学们认识到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时, 一要注意两数必须都为正数, 二要注意两数和为定值或积为定值, 三要注意等号能否取到, 归纳出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必须遵守“一正二定三等”的三原则, 这样同学们对均值不等式有了深刻的理解。在以后运用均值不等式解数学题时, 就不会再范类似的错误。

4.设立数学活动课, 让学生乐于提问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学生由不问到问, 由不会问到会问, 甚至问的有一定的深度。为使问题意识具有持续性, 我在任教的班级利用班会课, 每学期进行2次数学提问活动。比赛的规则:以班级的组为单位 (4组) , 每组提出近段时间所学内容的3个问题, 然后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提出问题, 如果3个问题回答过关, 在班级的百分制板上每人加1分, 若提出富有独创性的问题, 再加1分, 若被难住的话, 推出代表向全班同学表演节目, 最后老师抓住疑点让大家进行分析, 引导他们查阅书籍或自己动手, 相互讨论等自行解决问题。之后, 学生不但对这次活动印象深刻, 而且提问题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涨。

8.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上好体育课 篇八

关键词 新课改; 教学方法; 教师; 学生

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更要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会他们学会学习,学会自我锻炼。为贯彻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使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达到"健康第一"的要求,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特征,因材施教,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只有正确理解新课标的性质和理念,才能更有效地上好体育课,以下是我对新课改标准下如何上好体育课的认识,并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

1 应该考虑学生与教学内容的适应程度

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要上好体育课,教师必须对学生的体育文化、技能水平有所了解,并选择适合本阶段学生技能水平和身心发展需要的内容进行教学。虽然教学内容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目标,但新的模块教学赋予教师在教学内容上更多选择和自主性,教师掌握着教学的方向、进度和内容。教师应该选择那些学生以前没学过的技术或以前学过的但现在又有所提高的;对他们的学习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但通过学生的努力可以达到要求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提供更多的师生、生生互动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享受参与运动的乐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注意自己的教学策略得当与否

体育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枯燥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认真研究教学策略。每节课周而复始地重复练习,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原本喜爱上体育课的快乐会一点一点地消失。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没有了快乐,如何谈得上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体育课的性质决定了学生是在不断的彼此交流、相互竞争中巩固技能,获得参与的乐趣。好的课堂参与气氛不是简单形成的,它是任课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在长期和谐交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方面,它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民主的领导和教学风格。在民主的领导和教学风格下,学生一般在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高,而且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彼此尊重、和平共处。另一方面,它取决于学生之间高质量的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每个参与的个体来说,他们相互之间是有差异的,如身体条件、技能水平。我们可以把这些差异视为教学活动的新资源,让学生主体之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经验。总之,在这样的课堂参与氛围中,学生主体更易克服参与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如自信心不足、害羞等,能更大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不断地提高自己参与的质量和水平。教师应尽量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练习的机会,随时给学生创造一个自我评价、自我检验,以及提供一些对知识点的简单分析、对课堂教学提出一些要求的机会。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但并不意味着要一味的表扬。中学生更在乎的是深层次的评价,如人品、态度等;批评是每个学生都很在意的,要注意讲究方式、方法。在实施奖励时,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一视同仁。体育课的性质决定了对学生的评价始终贯穿于课堂。因此,一切评价要围绕"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宗旨;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意志和人格等方面的发展及学生的需求、潜能等也需给予评价;评价的方法和手段要多元化;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教育教学的评价。

3 注意时间、场地、器材的保障

每个学生在学习新内容时都会进行独立思考,从而形成一定的努力方向,然后才开始对新内容进行探索,进行相互交流合作,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但也有些教师片面理解学生的主体性,完全把时间交给学生,形成"放羊式"的学习方式,学生虽然表面上获得了自由的权利,但却失去了学习的目标,实际上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自主。

备场地、器材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前奏,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前提,场地、器材安排适当与否是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完成技术动作、掌握技能的重要条件。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心理特征,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从而使他们产生参与练习的需要和兴趣。有时由于外界条件的影响,致使某些活动不再产生良好效果时,应及时调整练习条件。要充分利用活动场地和辅助器材,用新异刺激手段和安排适宜练习环境,尽快排除干扰,保证教学的順利进行。

体育教学则是按照课程目标、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有效地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教育。这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过程。体育课教学主要以室外课为主,它是以身体和思维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项特殊活动,在活动中除要教给学生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外,同时还要教给学生锻炼身体的能力和适应社会需求的各种体育娱乐活动能力。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下的体育课教学应做到:

第一,教师要善于反思。反思是一个自我调节、提高学习能力的有力工具。及时对无效、低效的课堂教学进行梳理,有助于教师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学成功的机会,促进有效教学,让教师在课堂上充满信心。

第二,要重视教学的细节。教学不但要对教学内容、组织方式、场地器材的布置等认真研究安排,还要对学生个体的身体条件、运动能力、社会交往、情感态度、体验感受等方面认真分析、关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体育课教学要开放化。在课程改革、教学不断创新的今天,体育课教学也应以创新为主,面向未来、面向社会。不应再是以教师为主的传授性教学为主,而应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尝试性教学为主,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兴趣和水平目标来安排课的内容,内容应以协作性和互助性为主,重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再根据本课内容的需要来选择场地、器材等,要尽量让我们的运动场所向社会场所转变,让学生与社会接轨,这不仅是体育教学的功能,也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途径。体育课要开放,不光是教学形式和教学理念的开放,而更应是体育活动内容的设置要多样化、协作化、趣味化、强身益智化,从而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

总之,体育课教学应以全新的理念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等。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一定要忠于体育事业,充分运用本学科的优势来挖掘学生的智慧和潜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曲宗湖、杨文轩 《学校体育教学探索》 [M] 人民体育出版社 北京2000年9月

[2] 陶同 《创造时代的来临》[M] 人民教育出版社 北京 2003年1月

[3] 陈安槐 《以素质教育观为指导体育课程与教材改革》[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上海 2002年1月

[4] 周晓明 《中学"开放型〈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几个基本要素的探索》 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网络资源

上一篇:让识字教学充满活力下一篇:活着大学生读后感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