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人传

2024-08-28

中外名人传(精选8篇)

1.中外名人传 篇一

读《名人传·贝多芬传》有感

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法国著名的文学家罗曼罗兰在《名人传》中用感人肺腑的笔墨让我看到了被称之为英雄的他们,与命运的抗争,他们不卑不亢,为了追求理想与信念,长期忍受着苦难,为追求真善美,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其中《贝多芬传》让我尤为感触。

贝多芬,德国伟大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学派代表之一。法国著名的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贝多芬传》一书讲述的就是关于他的故事。

贝多芬出生在一个**和变革的时代,他的家境贫寒,家里主要靠父亲来挣钱养家,但是父亲脾气暴躁,嗜酒如命。母亲是个女仆,但却在贝多芬17岁的时候就因病去世了。贝多芬的名字是由于他与祖父长得极其相像的缘故而起了与祖父一样的名字——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其祖父也给了他在音乐上的很多启蒙与教诲。可以说家庭因素让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上有了很多的灵感与启示。在母亲去世后,贝多芬负起了照料全家的责任,还肩负着两个弟弟的教育之责。

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贝多芬辗转来到了维也纳,开始了他最辉煌的音乐之程。在经过多年的奋斗,终于被社会承认,本该是无比幸运了的时候,然而痛苦的现实又在向他敲门。贝多芬27岁时患上了耳聋病,耳聋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是特别沉重的打击,就如同画家的眼睛失明一样可悲。饱尝耳聋的打击折磨、爱情的失败,贝多芬并没有因此而消沉下去。他摆脱了这些令人窒息的痛苦心情,全身心地投入到他的音乐创作中去,他的心灵在呼唤着他把伟大的音乐奉献给全人类。

在物质文化日益丰富,精神文化极其贫乏的今天,我很难看到像贝多芬一样勇于和命运抗争,不肯屈服于命运,最终改变命运的人。他的勇敢并非所有人都能做得到,但他的精神却是可以让人们所学习的。贝多芬坎坷的一生以及强烈的孤独感,给予了他在一次又一次沉重的内心打击下创作音乐的灵感。这似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的《欢乐颂》就是这样形成的。在跳跃的音符之间,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那个时期的痛苦与贝多芬对真善美的憧憬,更多的是对现实社会人们舍去信念,忙碌的为物质生活拼命追求的样子。究竟是什么让现实的人们没有了最初的信念,没有了与命运抗争的勇气与精神。

近年来,大学校园中不断出现了大学生因为各种原因自杀或谋杀他人的事件,在这些事件的背后显现出来的往往是当代大学生精神文化缺陷的问题。很多人在面对命运考验的时候失去了理智,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他们并不是生活得不够好,或许应该说他们生活得太好了,以至于在生活上出现问题的同时,他们完全失去了应对的勇气与理智的选择。在此同时,也反应出他们个人信念的问题。我认为一个人的信念是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

这些人物传记鼓励着我们青年人不要放弃自己最初的信念与理想。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在痛苦活着的同时,不仅带给了我们不朽的音乐作品,还带给了我们用顽强的毅力去实现理想的精神。青春本来就

2.中外名人传 篇二

神秘的来客

大年三十夜, 亲人团聚时。按照中国传统观念, 每当过年时节, 辛苦劳作一年的人们各自回到自己家中, 团圆年吃团圆饭, 共庆佳节, 即便是平日里忙于赚钱的商家店铺也一定要歇业。特别是在大年三十的深夜里, 偌大的京城中要想找一家饭馆吃饭, 恐怕比登天都难呢。

乾隆十七年 (1752年) 除夕, 夜半时分, 有位大人物一时兴起, 领了两位侍从, 乔装改扮, 瞒了家人, 悄悄来到京城大街。他本想看看除夕的热闹景象, 与民同乐一番, 没想到大街上竟没有一个行人, 所有的店铺也都关门了。他有点失望, 但又不甘心。正在兴味索然的时候, 突然风送来一阵饭香, 四下一看, 有一间小酒楼居然还开着门, 里面传来嘈杂的声音, 不时能听见店小二富有韵味的吆喝声, 甚是热闹。这位爷登时一喜, 不由得走了过去。

只见店门前一个酒葫芦 (幌子) 在昏黄的灯光中摇曳, 上写“李记”二字。入得门内, 一股热气扑面而来, 紧接着便是店小二热情的接待声:“三位爷, 里边请。”这位爷环顾四周, 店内竟有不少客人, 南腔北调, 一看便知是没来得及赶回家过年的出门人。见那位大人物来了兴趣, 随从赶紧吩咐小二:“给我们找一个好点的座儿。”小二答应一声, 殷勤地领路把客人让到了楼上雅座。

酒店掌柜正在招呼客人, 见新来的三位气度不凡, 不必说那位主人, 只两位随从举手投足间就显得与众不同。令他微感奇怪的是, 两位仆人年龄不小, 却都没有胡子。掌柜赶紧热情地迎了上去, 请三位入座, 让小二奉上一壶热茶, 送上一碟瓜子, 这才问道:“您来点什么菜?”

掌柜的姓李, 是这家酒店的创始人。他本是山西的一个穷青年, 初到京城时住在亲戚家, 接着在肉市的醉葫芦酒店做学徒, 一干就是三年。在此期间, 他不仅学会如何招待客人, 如何炒一手好菜, 而且琢磨出酒店的经营之道, 结交下很好的人缘。学徒期满, 他决定自己开店。依靠亲戚朋友的帮助, 乾隆三年, 他在前门外大街路东、鲜鱼口南, 搭起席棚, 开了个小店。由于善于经营, 又有人缘, 小店生意兴隆, 到乾隆七年 (1742年) , 李掌柜已攒了不少钱。

要想赚更多的钱, 就必须扩大经营, 李掌柜在原有的地面上建造新店, 因酒店南北都有店铺, 无法横向发展, 所以只好纵向升高, 盖了个一间门面的小楼。里面收拾得干净利落, 生意更加兴隆。

然而, 前门外酒店云集, 许多都是远近闻名的名店, 像致美斋饭馆、醉葫芦酒店、小有余饭馆等等, 都是北京城叫得上号的。无论从名声还是财力诸方面, 李掌柜都无法与之相比。因此, 李掌柜的酒店仍经常受到排挤, 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李掌柜开始动起脑筋, 除挖空心思找名厨, 提高饭菜质量外, 他还想到:“要想生意好, 就必须有绝招, 有别的店没有的特色。我虽然没你们有钱, 但我可以多卖力。大年三十晚上, 你们不都要歇业吗?我偏偏继续营业, 多招徕客人, 一点一滴, 建立好的信誉。”这样想着, 就这样做了。因此, 才有那位不寻常的大人物的光临。

大人物饶有兴趣地问:“你们有什么拿手的菜?”

李掌柜急忙回答:“咱们这儿有多种小菜, 像玫瑰枣、煮小花生, 都有独特风味。特别是马连肉和晾肉, 京城独一家, 您到别的地方绝对吃不到。”

“好, 那你就把这些菜都上了。”

李掌柜答应一声, 便去告诉厨子。他总觉得这三位不是寻常人物, 可能是王公大臣, 说不定还是皇亲国戚呢, 因此吩咐小二, 上最好的菜, 最好的酒, 一定要服务周到。

三位吃得甭提有多香了。酒足饭饱, 大人物来了兴致, 叫过掌柜问:

“你这马连肉和晾肉不是京城的口味, 好像是山西、陕西那一边的, 别有一种味道。”

“这位爷, 您可真是行家。不瞒您说, 为了这两道菜, 我三次回山西老家, 好歹将名厨张师傅请来, 您吃的可是地地道道的山西菜。您要是爱吃, 以后吩咐一声, 我让伙计给您送去。”

大人物挺高兴, 便问:“你们这个店叫什么名字?”

“也没有正式的字号, 我姓李, 所以大伙就叫这儿‘李记’。其实, 我也想起一个叫得响的字号, 可是又没学问, 只好这么将就着。”

大人物听了此话, 向四周环顾了一下, 说道:“这个时候, 京都营业的恐怕就你们这一家了, 我看, 就叫‘都一处’吧。”

边说边站起身来, 向外走去。

此后这三位客人再没有来, 过了一个月, 李掌柜也渐渐忘记了此事。没想到有一天, 店外突然传来敲锣打鼓的声音, 紧接着, 店小二急急忙忙地跑来, 说:

“皇宫里送来牌匾了。”

“什么?”

李掌柜还没有弄清楚怎么回事, 就听外面有人叫他的名字, 赶紧走了出去。一抬眼, 便看见店门前站了一群太监, 四周还有无数看热闹的人。太监们将一块虎头牌匾送给李掌柜, 牌匾中央赫然写着“都一处”三个大字——是乾隆皇帝的御笔。

原来, 大年三十的那位客人竟是万岁爷。这真是喜从天降, 李掌柜赶紧叩头谢恩, 然后叫上小二, 将牌匾端端正正挂在店中。不仅如此, 李掌柜还将皇帝当时坐过的一把罗圈椅盖上黄绸子, 名曰“宝座”, 下垫黄土, 不准任何人再坐, 像供神一样供奉起来。他还把门内到“宝座”之间的一条走道保护起来, 终年不加扫除, 说是保留万岁爷的足迹, 久而久之, 这条走道上堆了厚厚的尘土, 被称之为“土龙”, 这也是店内一道独特的风景呢。

万岁爷赐名的故事迅速传遍京城, 人们纷纷慕名而来, 酒店的生意一下子红火起来。

个性名角金少山

随着岁月的变迁, “都一处”也在发生着一些变化。晚清年间, 除经营马连肉、晾肉等小菜外, 还增加了“佛手露”、“烧麦”、“炸三角”等应时小卖。它所卖的酒也是远近闻名的, 文人李静山在《增补都门杂咏》中写道:“京都一处共传呼, 休问名传实有无。细味瓮头春酒味, 自堪压倒醉葫芦。”而“烧麦”、“炸三角”更是饭店的招牌, 被时人称为“双绝”, 冠绝京城。

“都一处”的“炸三角”与别处不同, 从选料到做法都非常讲究。精选原料后, 用瘦肉末拌之以高汤, 凝成冻后切成小块作馅, 这便是“卤馅”, 然后将“卤馅”包于面皮, 入油煎熟, 卤馅受热变软, 食用时用嘴一咬, 一股浓汁冲出, 各种美味随之涌现, 既鲜嫩, 又松软, 还能品尝到一股汤香, 真是百吃不厌。

“烧麦”的做法也特别讲究。面皮都是选用上乘的精白面粉, 以特制的轴棍擀成直径三寸的莲花折皮, 包馅后捏成石榴状, 蒸熟后玲珑剔透, 宛如美丽的玉石榴。内馅有三鲜的, 水打猪肉馅的, 还有蟹肉馅的, 无不精工细料, 独有风味, 赢得许多顾客的喜欢。一代名净金少山便是一位非常捧场的顾客。

提起金少山, 那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在戏曲界无人不晓, 被尊为“十全大净”。因其在台上表演时, 声似虎吼, 气如雷霆, 极具霸气, 所以又被人们称之为“金霸王”。金少山不仅在台上有霸气, 在生活中也富有传奇色彩。一方面, 此人经历丰富, 曾四处流浪, 曾养虎学戏, 曾智斗黑帮老大, 传奇故事不一而足;另一方面, 他在鼎盛时期故意摆谱, 架子大得令人咋舌。每每在演出中故意迟迟不到, 令戏台经理一次次相请。由于观众喜欢, 经理虽然不愿意, 但也没有办法。据说有一次演出, 该金少山上场了, 他却仍然在家中逗虎取乐, 急得戏院后台的管事, 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没有办法, 只好临时垫戏。但正戏已不能再拖了, 戏院经理只好几次三番到府上催促, 而金少山越发摆谱, 纹丝不动躺在床上, 毫不在乎。无奈, 经理只好派出大队人马, 再到金府去请这位少不了的“霸王”金爷。来人还必须小心翼翼, 生怕激恼这位“大爷”的名角脾气。如此一来, 金少山的名声反而更响。好也罢, 坏也罢, 总之, “金霸王”的脾气, 京城无人不晓。

巧的是, 这位金爷专喜欢吃炸三角, 尤其喜欢吃“都一处”的炸三角, 经常亲自惠顾, 无形中为“都一处”做了广告宣传。有一天, 华乐戏院白天散戏, 金少山卸装后请翁偶虹到“都一处”小酌。店小二一看是金少山, 赶紧殷勤接待。金少山吃得挺香, 但吃完后却不付饭钱, 吩咐小二记帐赊欠。尽管饭店里不让顾客赊账, 但金少山是熟客又是名人, 小二便很爽快地答应了。金少山觉得特有面子, 十分满意。临出门前他突然将小二叫到面前, 随手掏出一张大票当做小费给了他。小二一看, 傻了, 金少山给的小费竟然高出餐费的两倍。

名角金少山的独特个性早成为京城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 这个有趣的小故事不胫而走, “都一处”也因此被赋予更多的人文色彩, 名气更加响亮, 来光顾的人就更多了。

一代文豪郭沫若

1964年, “都一处”为扩大经营规模, 将店址从鲜鱼口南边的那一间小楼搬出, 转移到鲜鱼口北边的宽敞明亮的大店堂。那块虎头牌匾自然也被带了过来, 规规矩矩地置于店堂之中。时代变了, “都一处”经营的种类也有了发展, 除传统特色菜点, 又增加了主食及各种炒菜。店堂内一次可同时接待二百人, 营业额明显增加, 生意做得很红火。在新的时代里, “都一处”注重招牌, 重视名人效应的经营思想并没有变化。

到饭店就餐的除平常老百姓外, 还有许多社会名流。郭沫若就是一位。郭老喜欢吃“都一处”的烧卖, 经常携夫人于立群到店中品尝。经理栾寿山因此动起了脑筋, 每当郭老前来, 栾寿山总是亲自招呼, 服务得特别周到。郭老平易近人, 一来二去, 彼此渐渐熟悉起来。有一天, 谈话当中, 郭老问栾寿山:

“听说你们店的招牌来头不小, 是皇帝给写的。是不是?”

栾寿山一听, 觉得机会来了, 赶紧说:

“是呀, 那是乾隆皇帝写的。不过, 现在都什么年代了, 还提那些干吗?”

“哎, 怎么能这么说, 乾隆的书法还是很有功力的。”

“那是。不过, 那块招牌是传下来的, 一直都是放在店堂里面。可是店门口呢, 总是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牌匾。”

说到这儿, 栾寿山的目光就不一样了, 热切地盯着郭沫若:

“要是, 要是哪位名人能给我们再写一个匾额, 那……”

栾寿山有点不好意思说下去。郭老马上看出他的意思, 爽朗地笑了起来, 说:

“好。我给你们写, 可是, 我可比不了皇帝呀。”

3.《名人传》导读 篇三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批判主义作家、音乐家、社会活动家。生于法国中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880年全家迁至巴黎。1889年高等师范学院毕业后,写了不少剧本。其中《群狼》《丹东》和《七月十四日》合称为“革命戏剧”,《圣路易》和《理智的胜利》两部红剧合称为“信仰悲剧”。他经过10年酝酿、10年写作,于1912年完成了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该小说于1913年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奖,罗曼·罗兰困此被认为是法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1915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作品概述】

《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它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

本书中的三位主人公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天才而创建至伟的人物:一个是德国的音乐家贝多芬,一个是意大利的雕塑家、画家、诗人米开朗琪罗,另一个是俄国作家、思想家、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虽然他们各自的事业范畴不同,贡献不同,所处时代和国家也不同,但他们都是伟大的天才,都是各自领域里的伟人。他们经历了人生的种种磨难,为创造不朽的杰作贡献了他们毕生的精力。他们或承受病痛的折磨,或生活遭遇的悲惨,或内心慌感矛盾,或三者交叠加于一身……沉重的苦恼,几乎让人窒息,几乎要毁灭人的理智。而他们之所以能坚持自己艰苦的历程,全靠他们对人类的爱,对生命的追求和信心。

罗曼·罗兰紧紧把握住这三位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他们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上历经苦难而不改初衷的心历路程,凸显他们崇高的人格、博爱的情感和广阔的胸襟,从而为我们谱写了一阕“英雄交响曲”。

每一个阅读《名人传》的读者首先都会强烈地感受到作品中无法抑制的热情,都会为罗兰那极富感召力的语言而怦然心动。

《贝多芬传》

贝多芬(1770-1827),是一位德意志古典音乐作曲家,也是一位钢琴演奏家、指挥家。他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一生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具有着深远影响。在东亚,贝多芬被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男高音歌手,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是个女仆。贝多芬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时期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贝多芬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便做了大风琴手。十七岁丧母,他独自一人承担起了两个兄弟的教育的责任。

1792年11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不久,痛苦叩响了他的生命之门,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响,听觉逐渐衰退。起初,他独自一人守着这可怕的秘密。

1801年,他爱上了一位名叫朱丽埃塔的姑娘,但由于自己的残疾(此时他已耳聋)以及朱丽埃塔的自私、虚荣,两年后她嫁给了一个伯爵。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都反映在贝多芬这一时期《幻想奏鸣曲》《克勒策奏鸣曲》等作品中。

席卷欧洲的革命波及了维也纳,贝多芬的情绪开始高涨,这时的作品有《英雄交响曲》《热情奏鸣曲》《命运交响曲》。

1806年5月,贝多芬与布伦瑞克小姐订婚,爱情的美好产生了一系列伟大的作品。

不幸的是,爱情又一次把他遗弃了,未婚妻和另外的人结婚了。不过这时贝多芬正处于创作的极盛时期,对一切都无所顾虑。他受到了世人瞩目,与光荣接踵而来的是最悲惨的时期:经济困窘,亲朋好友一个个死亡离散,耳朵也已完全失聪,和人们的交流只能在纸上进行。

生活的种种苦难没有使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独特的创作风格扭转了维也纳当时轻浮的音乐之风。

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在风雪交加的日子与世长辞。

【人物解读】

贝多芬是一个被命运作弄的,最终耳聋的音乐家,是一个用痛苦换来欢乐的英雄。

这个表面狂傲的人,在世时有着不为人知的一面。音乐家最重要的器官损坏了,他不敢表露出来,不敢让人知道,只好选择离群索居。他没有知音,甚至连朋友都没有。但是,贝多芬接受了现实,承受了上天给予他的痛苦的命运。因此他也成为作者罗曼·罗兰心目中的英雄。

【贝多芬语录】

1.竭力为善,爱自由甚于一切,即使为了王位,也永不欺枉真理。

2.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迸发出火花。

3.没有一条规律不会为获得“更美”的效果而被破坏。

4.最美的事,莫过于接近神灵并把他的光芒撒向人间。

5.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因为它不能使我屈服。

6.为了追求更美的东西,我们能够冲破任何规律的阻挠。

《米开朗琪罗传》

米开朗琪罗(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

1475年3月6日,米开朗琪罗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卡普莱斯(卡波热斯),父亲是当地的一名法官,脾气暴烈,母亲在米开朗琪罗六岁的时候就死了,于是米开朗琪罗便被寄养在一个石匠的妻子家里。

十三岁时,他进入多梅尼科·吉兰达约的画室。据说由于成绩优秀,他的老师很嫉妒他,于是,一年后米开朗琪罗转入了另一所雕塑学校。不久,由于宗教信仰的冲突,他也离开了那里。后来,他又先后到过威尼斯、罗马等名城,雕塑水平不断地得到了提高。

1564年2月12日,米开朗琪罗站了一整天来创作《哀悼基督》。两天后,他开始发烧,18日下午5时,这位杰出的雕塑家兼画家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nlc202309081952

米开朗琪罗、达芬奇、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以人物“健美”著称。米开朗琪罗脾气暴躁,不合群,和达·芬奇、拉斐尔都合不来,但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他于1564年在罗马去世,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

【米开朗琪罗语录】

1.忧郁症是我的欢乐。

2.一千次欢乐也抵不上一次痛苦。

3.我的肉体归黄土,我的灵魂归天堂,我的金钱归穷人。

4.幸福的精灵,以热烈的爱情,使我垂死衰老的心,保持生命。

5.大卫用他的弹弓,我用我的弓箭。

【人物解读】

米开朗琪罗是一个忧郁症患者,是一个恨不得把整座山都雕出生命的工作狂,一个舍弃欢乐,享受痛苦的英雄。

作者罗曼·罗兰让我们了解到了米开朗琪罗十分矛盾而又复杂的心理,他有着对自己行为的极端厌弃,因为就连他自己都知道自己是一个十足的弱者和懦夫。心灵的折磨和奴隶般无休止的劳作,使米开朗琪罗的一生饱受折磨,对他而言生命就是恐怖的地狱。

《托尔斯泰传》

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他的著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这几部被视作经典的长篇小说。

托尔斯泰出生名门贵族,父亲尼古拉·伊里奇伯爵,母亲玛丽亚·尼古拉耶夫娜是尼·谢·沃尔康斯基公爵的女儿。他一岁半丧母,九岁丧父。青少年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仅常为思想苦恼,还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望。

1841年他的监护人姑母去世后,改由住在喀山的祖母监护。

1862年列夫·托尔斯泰结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创作出了震动19世纪整个小说界的巨著:《战争与和平》与《安娜·卡列尼娜》。但是,托尔斯泰是苦恼的。他本人拥有地位和财富,但他时常为自己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难安。他同情下层民众,又对他们缺乏信心。因此,他厌倦自己的生活,决心和自己所处的社会决裂,但此举又得不到人们的支持。

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独的。八十二岁的时候,他选择了出走,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上。

《托尔斯泰传》是三大传中最有意识地含有教训意味的,几乎全是歌颂人类友爱的赞美诗。

【托尔斯泰语录】

1.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着只有他自己理解的东西。

2.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3.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

4.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

5.人类的使命在于自强不息地追求完美。

6.你没有最有效地使用、而把它放过去的那个钟点,是永远不能再回来了。

【人物解读】

托尔斯泰——一个自我折磨、自我折腾的人,离家出走的老翁,一个打破生活的安宁以安抚良心的英雄。他很早就拥有了财富、名誉与地位,但他却像一个疯狂的信徒一样,不断地解剖自己,不断地忏悔,以至于为了自己的信仰抛弃了家庭,抛弃了生活的欢乐,最后做了一个离家出走的决定,客死荒郊。

4.名人传贝多芬传读后感 篇四

贝多芬在童年时候就表现出了特殊的音乐才能。11岁发表了第一部音乐作品,17岁时曾为天才的作曲家莫扎特演奏。但他的`童年也是不幸的,他19岁时,父亲下岗,为了维持家庭生计,贝多芬被迫去宫廷当古琴手。20岁时他便离开家乡波恩到维也纳定居,尽管后来因耳疾而渐渐失去了听力,但他没有向命运低头,反而以更顽强的毅力坚持创作,后来成为一位闻名遐迩的音乐家。

贝多芬是不幸的,命运给了他太多的磨难,贫穷、残疾、孤独。不过,他没有向命运曲服,最后成为一名强者。

作为我们小学生来说,要发扬贝多芬精神,要认真学习,不要向

任何困难妥协;要扎实地做好每件小事,不要对事情浅尝则止;我们要学会体贴父母,不要做家里任性的小皇帝。

5.读《名人传DD贝多芬传》有感 篇五

贝多芬出生在德国一个平民家庭,父亲管教严厉,由于他自己的天赋和后天的勤奋,贝多芬从8岁起就登台演出;11岁时,他加入了戏院乐队;13岁时,他被任命为宫廷剧场首席小提琴师。成年以后,贝多芬名气已经传遍全国。然而,厄运突然从天降临,他的双耳失聪了。但坚强的贝多芬扛住了,最终战胜了一切厄运。

贝多芬一生是痛苦的,但他又是幸福的。他所写的交响曲流传至今,脍炙人口。而他的名字,也在世界音乐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反观于我,生活的这么幸福,不用出去赚钱就有吃有喝。他小时候不愿练琴,可是因为父亲的严厉管教,不得不弹,其中的艰苦可想而知,但他坚持了下来并最终站到了世界音乐的巅峰;而我是自愿学琴的,没有人逼我。我在想,如果我不坚持弹琴的话,最终将一无所获。我在心里默默的说,我要学习贝多芬那种不怕吃苦的精神。

6.读名人传有感 篇六

篇一:读名人传有感

《名人传》是罗曼·罗兰的一部着作。这本书由《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三传组成。其主人公分别为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

贝多芬是一个不幸的音乐家。他没有感受过家庭温情,爱情也屡屡化作泡影,而他的侄子又浪荡无能。这一切都是如此地无情,而后的耳聋使他近乎绝望。耳聋,对于一个音乐家是多大的打击,这简直可以将一个音乐家摧毁。面对痛苦,贝多芬想到了自杀,然而,在死亡的边缘,贝多芬发出了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的呐喊。他经过这一思想转变,成为了命运的强者。他还用顽强的意志奏出了生命中的优美旋律。

米开朗琪罗是一个充满创造力的雕塑家。他所雕刻的塑像都是近乎完美的。但他在生活中是一个怯弱的人,他总是选择屈服,然而他会斗争,他同自己的弱点斗争,即使失败,他也不会放弃。这事米开朗琪罗成为了一个棱角分明的人。

托尔斯泰是一个不屈服于命运的人,他有过两次精神裂变,最终保持了一颗坚强的心,一种不屈的信念。这使他成为了“俄国的一面镜子”,一个伟大的作家。

他们都是英雄,因为他们都在抗争,他们能直面苦难,以顽强的生命意志投身艺术,以艺术之花驱散苦难,寻找生命的意义。我们亦要如此,坚强面对困难,不被命运所屈服。我们要有坚定的意志,坚强的心。只要这样,我们就可以找到生命的意义,不为活着而活着。

篇二:读名人传有感

那天,寒雨纷飞,天昏地暗,于是我拿来了《名人传》消遣时间。不料,>故事内容把我深深地吸引住,无法自拔,更是有感而发写下了这篇文章。

《名人传》乃出自于人道主义作家罗曼·罗兰的笔下,是一部激发人上进的文学名着,它叙述了三位伟人的一生:德国作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书中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和常人一样有他们的矛盾、痛苦和挣扎,但在忧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中历经苦难而不改初衷的心路历程。

这部名着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贝多芬的故事。这位音乐大师是在那鲜为人知的困境中磨练出来的。他的一生饱经磨难,身心遭受悲惨命运的摧残,然而正是磨难造就了他的伟大。他的童年可谓悲惨。当他的父亲发现了他的音乐天份后,便常用暴力逼他学音乐,把他关在屋子里练小提琴,从不顾及贝多芬的感受。在贝多芬16岁时,他的母亲不幸去世了,他的父亲也因此成了一个挥霍的酒鬼。这些不幸全都压到贝多芬的身上,使他的脾气变得暴躁古怪。但他却更努力,很快他便成了家喻户晓的人了。当他沉浸在音乐和成就带来的欢乐时,他却耳聋了。这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这是多么大的打击啊。面对接踵而至的困难和痛苦,贝多芬以超人的毅力和奋斗的精神不屈不挠地抗争,使他的音乐更上一层楼,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更是写下了不朽的《欢乐颂》„„

这就是贝多芬的一生,他的一生可说是一部史诗般壮烈的悲剧。艰苦童年,爱情失败,疾病缠身,贫困交加。贝多芬从刹那光辉享受的名誉鼎盛到人生谷底的贫苦交加,从童年时的悲惨人生到老年对欢乐的追求的曲折人生,正如罗曼·罗兰形容的“他整个一生都像是一个雷雨天。”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疾、>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快乐,他却给世界创造了快乐!我感到他的人生是崇高的。

写到这里,我不得不对自己作一个深刻的反省。我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磨难也经常阻碍我前进的道路。但与贝多芬相比,我那小小的>挫折好比大海里的一粒沙子那样渺小。有好几次,我的考试成绩不理想。为此,我总是躲在家里大哭一场,没有>勇气面对这一切,甚至自暴自弃。现在想起来,我觉得自己的行为十分幼稚。为什么我不能勇敢地站起来,直面挫折?与其怨天尤人,不如感谢上苍给予自己一次“小小苦楚等于激励”的机会,好让我拥有更大的勇气向前迈进。

现在,我每次听贝多芬的《英雄》、《命运交响曲》等名曲时,都情不自禁地为之动容。随着旋律的起伏而震撼、感动。贝多芬大师的一生,完全奉献给了人类社会。他让人们铭记于心的是久传于世的乐章。

在《名人传》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崇高的精神。今后我会直面人生,去谱写与凡人非同的命运。

篇三:读名人传有感

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名人传》,这本书是由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的,讲述了三个世界名人,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曲折的一生。

一提到贝多芬,人们只会记起他的那些伟大的作品,却很少有人会知道他的一生有多么痛苦。贝多芬出生在一个不是很富有的德国家庭,母亲早早去世,父亲因酗酒而无法工作。家庭的重担压到了贝多芬头上。他虽然努力工作,可惜不久却听力减退,可怕的是,一些违背医德的庸医给他胡乱看病,胡乱开药,导致后来完全失聪。欧洲的战火也使贝多芬的生活更加痛苦,死亡在自己的身边每天都在发生。自己的婚姻也是不幸的,他倾注了巨大精力苦心培养的侄子又自杀了,自己还背上了侄子的赌债。晚年贝多芬被各种各样的痛苦所折磨,最后结束了一生。

贝多芬的一生竟然遭遇到了如此不公的命运,让我震惊。身为一个音乐家却听不见一点声音了,命运如此弄人,但贝多芬却还是成功 了。有多少人有良好的条件与能力却在生活和事业上一事无成,有多少人有了一些小小的问题就想放弃就想后退,可是贝多芬呢?他用自己的努力工作去证明自己可以战胜命运,他用自己的双手牢牢扼住了命运的咽喉,用自己的苦难 迎来欢乐,这是多么值得我们钦佩啊!可以说贝多芬的一生是一个奇迹,但是我们不能说这是一个个别案例,因为类似的还有海伦-凯乐,霍金等人。与他们相比,我们这些身无残疾的人有什么理由去退缩呢?

7.中外名人传 篇七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从我们的学生跨入初中第一天起,我就在名著阅读方面下工夫,指导学生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名家名篇,初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兴趣。在这里结合《海底两万里》、《名人传》两部作品,我制定初二学生的课外名著阅读教学目标为以下几个方面: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略读、浏览的方法了解内容、筛选信息、理清小说的复杂结构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章节或部分内容,每分钟阅读两不少于450字;引导学生联系文化背景,对作品的思想倾向从某个角度作出评价,领悟作品的内涵,谈出对人生、社会、自然某一方面的有益启示,观点明确,表达流畅;积累富含哲理性的语句,并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能够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为了能使学生在活动中达到预想的目标,我指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分以下三个阶段开展活动:

1. 初读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使学生

能够初步阅读全书,了解故事脉络,认识人物,时间为本学期的前两个月。为了完成此任务,本阶段设计的活动有: (1) 师生共同制订读书计划。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商讨拟订一份读书计划表,表中规定学生每周阅读作品的章节及具体内容。每周教师抽出20分钟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检查形式是教师出题,学生自测。题目是学生看书就能答出来的,不宜过难,以免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为了保证阅读时间,教师不仅要减少作业量,还要与家长进行沟通,使他们也认识到名著阅读对孩子整体素质提升的重要性。 (2) 课前名著故事会。在语文课上,学生自己选取这两本名著的某一段情节进行课前3分钟故事演讲比赛,每周评选“故事大王”,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这两个活动都便于教师把控学生名著阅读进展情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督促和调控。 (3) 阅读方法指导。教师可利用两节课教给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例如教会学生看书的封面、出版社、说明、作者介绍、序言等等正文以外的东西,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如默读、朗读、浏览、赏析、圈点、摘录、批注、比较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更快、更有质量地阅读名著。

2. 精读阶段,主要是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学生活动,

指导学生走进名著,品味名著,形成初步的文学评论和驾驭文字的能力,提高自己文学素养和思想内涵。《海底两万里》主要设计的活动是:看电影,找差异。利用自习课先看电影,再看原著,讨论二者之间有什么差异,为什么书中的一些情节电影里没有?如果是你做编剧,你会怎么来改编剧本?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既认识到文学作品有多种表达方式,又能尝试着去改造名著,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和文学想象力。《名人传》主要设计了两个活动: (1) 课件制作比赛。指导学生小组分工合作,从生平、贡献和影响三个方面完成三位名人的介绍课件。本活动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材料搜集、整理能力,另一方面还增强了他们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意识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主人翁的事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开展《名人是怎样炼成的》读书心得汇报会。在认真品读《名人传》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以“名人是怎样炼成的”或“我离名人有多远”为主题撰写读后感,在活动课上全班进行交流,并择优在班级博客上发表。这样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名人在逆境中成功的秘诀,以名人为榜样,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启迪人生、熏陶品德、塑造和净化心灵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作品发表的喜悦。

3. 名句积累阶段,主要开展的活动有:名句积累背

诵,经典情节、经典语句摘抄展评。这样不但帮助学生进一步锤炼自己的文字功底,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还能在品味优美语句的同时,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健康的人格。

8.中外名人的手杖健身 篇八

毛泽东的竹拐杖,跟随他几十年,成为“金不换”的健身棒。他南征北战,从韶山到井冈山,又过雪山、草地到延安,长征“两万五千里”,都靠两条腿和一根竹拐杖。到了老年,他还是拄这根拐杖,登韶山、上井冈山、爬南北高峰(杭州)等数十座山。有一次越南胡志明主席提出要跟他换拐杖时,他坚决地说:“不换,不换,还是我的拐杖好。”

德高望重的董必武副主席,当年曾用过一根5斤重的手杖,走路、爬山、练毛笔字都随身携带。走累了、坐下来休息的时候,他便把手杖当作笔,在地上写写划划;如果坐得高,干脆把手杖像握笔一样提着,悬在空中“虚写”,借此来锻炼握笔和运笔的腕力。左手练了右手练,不断地交替运动,一直练到出汗为止,这种运动增强了董老的身体素质。

我国著名书法家孙墨佛活到106岁高寿,他有一根重8斤的铁手杖,总是和他朝夕相伴、形影不离。平时举起铁拐杖,起笔、运气,书写诗词、名言、警句。他的学生们好心替他制作了一根十分轻便的紫檀木龙头拐杖,好让他早释重负,但他坚决不换,并说出其中的奥妙:“拐杖虽重一点,但可以使我健身,我的高龄我的书法成就,都有这铁拐杖的一臂之力啊。”

学界泰斗钟敬文90岁时,仍然坚持挥舞“体操拐杖”,几乎每天清晨,他在北师大校园一角或路旁,上下左右地挥舞拐杖,引来几十名师生尾随观赏,并跟他一起进行健身运动,一时成为校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的座右铭是:“健康第一,坚持数十年,实践生命在于运动。”他生命不息,工作不止,活到了100岁。

俄国大诗人普希金的手杖采用金属制作,流光溢彩,轻便耐用。空闲时,他把手杖当作“健身棒”,在手中不停地飞舞,煞是好看,进行各种姿态锻炼,活动四肢,增强体力。

著名表演艺术大师卓别林的手杖除了助走和舞台表演以外,还可以钓鱼健身。卓别林是个钓鱼迷,经常走到哪里钓到哪里,以此缓解疲劳,娱乐强身。垂钓时,他把特制的手杖一头橡皮塞拔下,抽出一节节金属,变成一副美观实用的钓鱼竿。

上一篇:小学升旗仪式演讲稿感恩200字下一篇:令人感动的叙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