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科护理安全制度

2024-09-22

新生儿科护理安全制度(精选8篇)

1.新生儿科护理安全制度 篇一

新生儿科医疗护理安全管理小组

组长:邓志艳

成员:范秀花 蒋会丽 黄莉惠 席娟

一:科室安全管理小组参成员负责科室的医疗安全管理实施全面管理

二:科室安全管理小组熟悉并能处理常见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全面了解突发应急预案流程

三:科室安全管理小组至少每月召开两次会议,遇到特殊情况随时召开,讨论并总结本科室发生医疗护理安全的潜在危险,认真分析总结缺陷,做好预防。

四:针对已发生的安全事故,认真讨论,提出整改意见,以做好医疗安全的持续质量改进

五:全科人员要加强学习,强化风险管理,提高风险意思。从思想上提高警惕

六:坚持以“患儿安全”为第一位,全体新生儿科医护人员熟知影响护理安全管理的各项内容。

七:加强医护人员的“三基三严”训练,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2.新生儿科护理安全制度 篇二

1 临床资料

将与家长看护有关的种种不安全因素, 制成“儿科患者护理安全告知书”, 并不断完善, 将重点内容做成图片, 挂在病房、疗区走廊、卫生间、水房的显要位置。告知书在患儿一入院就发给家长看, 看后家长要在告知书上签字, 护士和护士长还要向其讲解, 多次强化家长的安全意识。

2 告知书内容

2.1 患儿在输液期间, 请您不要随意调节输液器的滑轮, 以防输液速度改变, 影响治疗。在您将孩子抱得过高或过低时, 输液速度也随之改变 (过高速度快, 过低速度慢) , 所以, 当患儿高度改变时, 请及时通知护士调节滴速。如果您或患儿不慎将输液管从输液瓶中拔出, 请不要将输液管再次插入输液瓶内, 这样会导致输液反应, 您应立即按呼叫器, 找护士处理。

2.2 请您不要用力向下拉拽输液吊钩, 也不可以将您的生活用品挂在输液勾上, 以防吊钩被拽下砸伤患儿。患儿在输液时, 不可以外出走动, 更不能离开疗区, 以防发生输液反应或病情变化时来不及抢救。若患儿哭闹, 必须下床走动, 请您牵着他的手, 以防患儿跌倒或跑得太快, 您未跟上而导致针头脱出, 划破患儿皮肤。

2.3 输液期间, 请保持输液管的滴壶不倒置。在任何时候, 均不可以抬高滴壶以下的输液管, 尤其在患儿大小便或输液快结束时, 有些家长会因为怕进气而故意抬高滴壶下端的输液管, 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 结果会导致滴管倒置, 反倒进气。请不要在患儿输液期间带患儿离开疗区, 以免发生输液反应。

2.4 患儿在地上玩耍时, 请您牵着他的手, 以防跌倒、碰伤。请您不要将水洒到地面, 以防患儿滑倒。特别提醒您, 卫生间和水房地滑, 请您和孩子都要注意行走安全, 防止滑倒。患儿上厕所时请您跟随看护。

2.5 您的孩子不可以在以下场所滞留、玩耍:窗台上、暖气旁边、门后、墙角边、通廊两侧的花架上, 以防坠楼、划伤、门缝挤伤、碰伤、砸伤等。请您不要让患儿玩摇床的摇柄和体质量秤的身高量尺, 以防将手指挤伤。请您不要带孩子串病房, 或让孩子在走廊跑来跑去, 尤其不可以让孩子们相互奔跑、打闹、嬉戏, 以防孩子交叉感染或跌倒、碰伤, 请您随时将患儿的鞋带系好, 以防患儿踩到过长的鞋带被绊倒。

2.6 请您不要将靠床一侧的窗户打开, 以防患儿坠楼。

2.7 医院的病床已全部靠墙放置, 请您不要随意搬动病床, 并保证患儿睡觉时睡在内侧, 您睡在外侧。在您在睡觉时, 请别睡得太实, 想着照顾患儿, 以防你将患儿压伤, 或患儿从床的内侧爬出发生坠床或丢失。

2.8 您的孩子在床上玩耍时, 请您把他放在床的内侧, 你坐床边看好他, 即使在您转身拿物品时也要保证您的视线不能离开孩子, 以免在您一转身或一回头时, 孩子坠床。当您下床时, 请您一定将护栏拉好, 同时, 您的视线不可以离开宝宝。当您的孩子躁动时, 护士会使用约束带, 请您不要擅自将约束带取下或调节其松紧, 以防发生意外。

2.9 请您不要将孩子单独留在病房, 以防孩子坠床或丢失, 。

2.10 请您不要让患儿的手指伸入插座的孔道内, 也不可以让孩子拿钥匙等物品插入插座, 以防电击伤;请不要将水溅入插座, 以防引起伤害。请您不要使用电器, 以防引起火灾。

2.11 请不要让您的孩子躺在雾化吸入的氧气流量表下面, 也不要让患儿搬动流量表, 以防万一氧气流量表被弹出砸伤患儿。当您想暂停雾化吸入或雾化吸入结束后, 请按呼叫器通知护士来处置, 不要试图自己关闭流量表, 或取下流量表, 以防操作不慎砸伤患儿。

2.1 2 请您不要将锐器及危险品放到患儿能触及的地方, 以防被刺伤或误食。

2.13 请不要让患儿玩纽扣、玻璃球、糖块儿、瓜子、花生米, 以防吞食被噎。请不要给患儿进食果冻, 以防误吸后无法取出。请不要给孩子进食太干的食物, 以防被噎。在您给孩子喂饭时, 请少量、多次、缓慢、细心, 以防被噎或呛咳。孩子在进食或喝水时, 请不要逗他说笑或哭, 以防被呛。

2.14 在给小婴儿和新生儿喂奶喝药时, 应抱起缓慢细心, 不可以在哭时喂药。奶嘴的开孔不得太大, 喂后将患儿竖立抱起, 轻拍背部, 将胃中的气体排出后予左侧卧位, 应将其头、肩部抬高15°~30°, 不可以立即抬高下肢换尿布, 或逗患儿大笑, 以防呕吐误吸。

2.15 请您不要给孩子玩塑料袋, 以防塑料袋蒙在他的脸上导致窒息, 请不要让患儿蒙头睡觉, 以防窒息。

2.16 请不要把体温计给孩子玩, 以防伤及眼睛或咬破水银中毒。

2.17 请让孩子远离暖水瓶、热水、热粥、热汤等, 以防烫伤, 暖水瓶应放到床头柜内, 并将柜门关紧, 勿让患儿打开。如果给孩子使用热水袋, 水温应≤50℃, 热水袋口要拧紧。

2.18 请您提高警惕, 严防孩子和东西被盗, 不要将患儿交给任何人, 包括穿白大衣的人, 以防被人贩子骗走。不允许任何陌生人进入您的病房, 包括带孩子或领老人佯称问路或借玩具的陌生人, 因为他们均可能是乔装后的盗窃者。

2 结果

经2年多的实践, 我们科的意外事件明显减少。2009年我科收住患儿1800人, 咬破体温计3例, 坠床4例, 墙角划伤1例, 跌伤1例, 将患儿拽出的输液器擅自插回输液瓶中5例, 喂奶误吸6例, 意外事故发生率为1.11%。2011年至今收住2833人, 仅有1例烫伤 (是家长背着患儿走动时, 患儿的脚踢了桌上的热水碗所致) 、1例坠床、1例碰伤, 喂奶误吸2例, 无一例咬破体温计事件, 意外事故发生率为0.18%。经统计学处理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住院患儿的安全管理, 包括医院的环境设施安全舒适, 医务人员的工作认真严谨, 从多方面查找安全隐患, 及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等。而在有家属陪住的医院, 家长参与患儿的生活护理, 是患儿的第一监护人, 但他们并没有接受过安全培训, 安全防范意识淡薄, 患儿容易因家长的疏于看护, 而发生意外, 所以制定“安全告知书”, 并向家属进行有效宣教是有必要的。

摘要:目的 降低住院患儿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率。方法 制订“住院患儿护理安全告知书”, 加强对家长的安全教育。结果 与家长有关的住院患儿意外伤害发生率由1.11%, 降至0.18%。经统计学处理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说明对家长进行安全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患儿意外伤害,安全告知书,家长安全教育

参考文献

[1]邵秀敏, 及燕文.住院患儿意外伤害原因分析与防范管理[J].当代护士 (专科版) , 2011, 4 (10) :169-171.

3.新生儿科护理安全制度 篇三

关键词:新生儿;身份识别;安全护理

【中图分类号】R71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200-01

安全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中,严格遵循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实施护理计划,确保病人在治疗和康复中获得身心安全[1]。安全护理是护理工作的基础,是护理质量的核心。由于新生儿科的特殊性,一是没有家属陪同,二是新生儿相貌体型较为相似,三是新生儿不具备表达能力。如果不加以有效的身份识别,将面临抱错新生儿的危险,虽然抱错的概率很小,本科也从未出现过抱错的情况。但为了防患于未然,本科在不断地改进和加强新生儿身份识别的安全护理,坚决杜绝新生儿抱错事件的发生。现将本科关于新生儿身份识别的安全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本科住院人数4330例,男2181例,女2149例,日龄1d-28d。其中早产儿1008例(双胎17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46例),足月小样儿1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102例,新生儿肺炎968例,新生儿窒息52例,新生儿上呼吸道感染105例,新生儿败血症15例,巨大儿、低血糖25例,消化道出血7例,新生儿咽下综合征18例,新生儿脐炎12例。

2 护 理

2.1 新生儿入院时

2.1.1 本院产科病房的新生儿及手术室、分娩室刚出生的新生儿因病情需要而转入本科住院时,责任护士负责接待,当面和转运来的护士及家属核对新生儿的腕带、胸牌、转科病历及转科信息登记本上的信息,并在转科信息登记本上双方签名;由门诊收入院的新生儿责任护士在接待时也要当面和家属核对新生儿的姓名、性别、年龄、入院诊断。然后按新生儿入院护理常规护理,立即给新生儿更换衣服,测体重、生命体征、检查身体各部位有无异样,填写好两条腕带分别系在手腕或脚腕上,填写好胸牌、床头牌、阅览牌分别固定在新生儿的胸前、床头和阅览板上。标识牌上的内容包括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体重、住院号、入院日期,所有填写好的标识牌必须经双人核对。腕带要用圆珠笔或记号笔填写,不能使用钢笔或水笔填写以免因字迹易擦脱而导致腕带上的内容模糊不清。

2.1.2 把定制的床号牌(为白底红字圆形直径10cm的塑钢材料)随着新生儿的入院插在婴儿床、复苏台或暖箱上的固定位置上。使新生儿的床号更加醒目。

2.2 新生儿住院期间

2.2.1 每天上午给患儿沐浴更衣前仔细核对床头牌、胸牌、腕带上的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体重、住院號、入院时间,核对无误后按新生儿沐浴护理常规进行沐浴,在沐浴过程中如发现有标识牌字迹不清或遗失时应及时更换或补上,并经双人核对。沐浴完毕将新生儿放入婴儿床时再次核对身份,避免将新生儿放错婴儿床。

2.2.2 在给新生儿静脉注射、抽血时需要将新生儿抱离婴儿床放置操作台,除了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以外,如在操作过程中需要解开腕带时,等操作完毕时一定要补上腕带,时刻保证每个新生儿手腕或脚腕上有两条腕带。操作完毕将新生儿抱回婴儿床时再次核对身份。

2.2.3 在新生儿需要入蓝光箱光疗时,把新生儿连同婴儿床推到光疗室的蓝光箱旁边,并把婴儿床脚上的轮子锁住,防止婴儿床被移位。按新生儿光疗护理常规予光疗,在光疗过程中如发现有腕带脱落情况及时补上,等光疗结束时给新生儿进行沐浴,沐浴后放回婴儿床,再次核对新生儿身份标识牌,并把新生儿及婴儿床推回新生儿病房。

2.2.4 新生儿需要外出做检查时,如B超、x线摄片等检查,本科专门安排护士负责抱送新生儿外出检查。在抱出之前要仔细核对检查单和新生儿的身份,等检查结束抱回病房时再次核对身份,准确无误方可放回婴儿床、暖箱或复苏台。特别要注意的是新生儿在外出做检查的过程中腕带很容易遗失,所以检查结束回病房时护士一定要再次检查和核对腕带,如发现有腕带丢失时应及时补上。

2.2.5 已置入暖箱的新生儿更要随时注意腕带的脱落情况,因为暖箱中的新生儿都为早产儿,身体瘦小,腕带容易脱落,再加上裸露在箱内,不能挂上胸牌。所以暖箱内的新生儿始终保持两条腕带尤为重要。并在暖箱外壁醒目的地方必须挂上床号牌、床头牌及胸牌。

2.3 新生儿出院时

新生儿出院时由责任护士负责抱给新生儿的家属,在给新生儿更衣时再次仔细核对新生儿的身份,确保准确无误,留腕带在新生儿的腕部,家属凭当天新生儿出院证、新生儿母亲身份证抱领新生儿,抱给家属时先询问家属新生儿母亲的姓名及新生儿的姓名、性别,然后把腕带取下来和家属核对,让家属看清新生儿的性别,当面确认新生儿的身份,并让家属在出院登记本上签名。

3 体 会

3.1 加强法制观念,提高护理安全意识 医院护理部每年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法律法规相关知识的培训,分发法律法规知识的书面材料,增强法律意识和安全护理意识,避免各种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3.2 加强责任心 经常组织护士学习各班职责和各项规章制度,护理部定期进行考核。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各项护理操作规程,在治疗和操作时严格按照三查八对制度,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护士绝对不能凭印象来执行各项操作,不能自认为已经认识了新生儿,必须通过新生儿鉴别法来认识新生儿,达到预防差错事故的发生和提高新生儿的安全护理。

3.3 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 新生儿科护士必须具备爱心、细心、耐心、同情心、责任心,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技术操作水平,尽可能能得到家属的理解和尊重,让家属有安全感和信任感。

3.4 持续质量改进,提高安全护理质量 将新生儿身份识别作为科室的持续质量改进项目,由护士长组织科室护士学习讨论,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措施。新生儿的腕带是新生儿身份识别最有效的标识,针对有段时间新生儿腕带脱落次数比较多的情况,护士长和大家一起分析原因,提出了每个班次上确保每位新生儿手腕或脚腕上戴有两个腕带,并且在给新生儿进行任何操作时均应严格三查八对,发现有身份标识丢失及时补上,护士长负责检查督促,一段时间以后,新生儿的腕带脱落现象明显减少。

3.5 帮助护士减轻工作压力,保持工作时间心情愉快,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护理工作是卫生保健行业中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是体力和脑力相结合的双重劳动[2]。文献表明,在危重患者多、变化快、自身工作危险性大的科室,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下降[3]。由于新生儿科工作的特殊性,护士工作繁琐,工作量大,夜班多,护士编制不足,患儿病情变化快,不会言诉,只会啼哭,静脉输液经常发生渗漏,各种监护仪器不时的报警,久而久之使护士心情烦躁易怒。医院领导应重视新生儿科护士的工作,各级领导应关心爱护护士,了解新生儿科护士工作的特殊性,给予新生儿科护士工作的肯定,增加护士编制,适当给予心里疏导,缓解心理压力。本院护理部已向院领导申请了护士夜班基金来提高护士的夜班费,使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杜绝了各种差错事故的发生。由于本科护士均认识到新生儿身份识别的重要性,加强了各环节新生儿身份识别的管理,多年来未出现新生儿抱错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傅爱萍.新生儿身份识别的安全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7):666.

[2]赵云.浅谈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对策[J].海军总医院学报,2007,20(4):250-251.

4.新生儿室安全管理制度 篇四

为新生儿病区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各项管理规定,保障新生儿住院期间的安全而应遵循的制度。

一、目的为新生儿提供安静、舒适、安全的治疗环境,保证新生儿的健康需求。

二、标准

1、人员管理

(1)实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制,科室负责人由具备儿科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护士长由具备护师以上任职资格且有2年以上新生儿护理工作经验的护士担任。在主治医师或高年资住院医师积极协助下对病房进行管理。

(2)根据床位数配备足够数量的医师和护士,人员梯队结构合理,定期参加新生儿专业知识的培训。

(3)医师与床位的比例不低于0.3:1,应当经过新生儿专业培训,有一年以上儿科工作经验,具备独立处置常见新生儿疾病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等基本技能。

(4)护士与床位的比例不低于0.6:1,护士要相对固定,并经新生儿专业培训合格,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技能,熟悉新生儿急救操作技术和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技术。非医学指征禁止给予患儿母乳代用品,提倡母乳喂养。

(5)根据实际需要配置其他辅助人员。

2、科室管理

(1)建立健全并严格遵守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技术规范、操作流程,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及医疗安全。

(2)普通新生儿病室患儿如出现生命体征不稳定、病情危重需要重症监护者,应进行必要的抢救后,及时转入重症监护病房。

(3)应积极采取措施对有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测,避免造成院内感染

(4)对高危新生儿、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新生儿、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新生儿应当采取隔离措施并作标识。

(5)应当严格执行身份确认制度、查对制度,确保诊疗、护理和患儿的正确。(6)新生儿病房禁止陪床探视,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的进入。(7)病室设备应当定期检查、保养,保持性能良好。

(8)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安全使用和妥善保管易燃易爆设备、设施,防止发生火灾事故。(9)制定并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快速有效应对意外事件,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确保医疗安全。

(10)工作人员应当按照病历书写有关规定书写有关医疗文书。

(11)新生儿病室床位数应满足患儿医疗救治的需要,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小于1米。

3、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1)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建立并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并按照医院感染控制原则设置工作流程,降低医院感染危险。

(2)通过有效的空气质量控制、环境清洁管理、医疗设备的消毒灭菌等措施,减少发生感染的危险。

(3)病室空气要清新,每天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空气消毒机每天照射2小时。(4)工作人员上班时要穿统一服装、洗手,进行各项操作时一律要求洗手、戴口罩,戴帽子、必要时戴护目镜、手套。

(5)按照规定建立医院感染监控和报告制度,定期对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等进行细菌学监测。监测结果不合格时,应分析原因并进行整改。

(6)新生儿病室使用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a、接触患者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如雾化吸入器、面罩、氧气管、体温表、听诊器、浴巾等。氧气湿化瓶为一次性使用,3天更换,吸引瓶每日清洁,每周和终末用500mg/L含氯制剂溶液浸泡30分钟后冲洗晾干备用,吸引器连接管为一次性使用,24小时更换。

b、患儿奶瓶奶头为一次性使用,暖箱的湿化液每日更换,使用中的暖箱每天清洁,每周更换一次做终末消毒。暖箱清洁、消毒有记录。

c、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重复使用。

d、患儿使用的被服、衣物等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一次,污染后随时更换。患儿出院后床单位要进行终末消毒。

(7)病室每日清洁拖地不少于2次,拖布专室专用,如疑似污染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病室窗台、床头桌等物体表面每日擦拭2次,一桌一布,各种仪器表面、门把手、洗手池等物体表面应每天进行清洁擦拭,如有污染随时消毒。

(8)医务人员在实施诊疗过程中,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实施标准预防。患有感染性疾病工作人员应调离新生儿病室,防止交叉感染。

(9)发现特殊感染或传染病患者,要按传染病的有关规定实施单间隔离、专人护理,并采取相应消毒措施,同类病人可相对集中。所用物品必须专人专用专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10)任何人在接触患儿前后均应认真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液。

(11)病室的医疗废弃物管理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4、暖箱安全管理应由注册护士或在注册护士的监督下使用。使用前应了解暖箱的作用、适应症、方法和注意事项,如有疑问,应向资深护士、医生或设备科咨询确认。(1)暖箱安全使用

a、暖箱应由注册护士或在注册护士的监督下使用。使用前应了解暖箱的作用、适应症、方法和注意事项,如有疑问,应向资深护士或设备科咨询确认。

b、暖箱使用前做好准备,包括按需加无菌蒸馏水、监测各项显示指标、选择箱温/肤温控制模式,并预热。

c、患儿置于暖箱后,放置合适体位,同时常规每小时巡视,观察患儿、暖箱温湿度等。d、每班记录实际的箱温于护理记录单上,签名并做好交接班。

e、使用中的暖箱应每天检查蒸馏水是否足够,及时添加。每周更换暖箱,消毒并记录。f、暖箱使用后应终末消毒。

g、暖箱出现故障,及时报告护士长或相关人员,及时送设备科修理。

5、新生儿外出检查、出院安全流程

(1)对外出检查、出院的患儿,应有护士双人核对患儿腕带和床头卡,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诊断、住院号、出生年月日。

(2)患儿需外出检查时,责任护士应明确患儿检查的项目及时间,根据医嘱使用患儿检查所需的药物。通知检查护送人员并与其核对,核对患儿身份识别腕带、床头卡,核对患儿检查的项目名称。核对后护送人员将患儿送出病室检查。患儿检查完回室,再次由护送人员和护士双人核对,核对患儿身份识别腕带,无误后,将患儿放至其床位上,继续治疗。

(3)患儿出院时,两名护士核对患儿身份识别腕带和床头卡,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诊断、住院号、床号、出生年月日,确认家长身份并出具身份证明,核对无误后将患儿交与家长,并由家长签字后将患儿抱出。

(4)新生儿病区的工作人员不得私自将患儿抱出病区,医院监控部门应24小时监控新生儿病区的通道,防止有人私自抱走患儿。

5.12.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管理 篇五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 唐晓燕

当今社会法律知识普及,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医闹泛滥,使得护理工作人员必须重视医疗安全,这样才能保护患者、保护自己。

美国权威机构统计,1999 年医疗事故死亡人数为44000至98000人,耗资29亿美元。2004年死亡数据达19.5万人,意味着美国每年有114万起医疗事故,4人中有1人致死,医疗事故将成为第6大死亡原因。在导致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率统计中,护士占了约40%。

什么是护理安全?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从广义的角度和现代护理的发展看,护理安全还应包括护士的安全,即护士在执业过程中不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损害。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护理质量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病人的安危、医院的声誉。重点护理环节质量控制是保证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要保证护理安全,就要降低护理风险。护理风险是指可能会发生的护理危险。所有医疗过程都是风险和利益并存的;而且贯穿诊断、治疗和康复全过程。

风险有两种,对于患儿主要有用药错误、意外事件、仪器使用失误和无菌物品被污染。对于护士主要有针刺伤、接触病原体、接触高危药品及家属随时爆发的情绪。

导致用药错误的主要原因有:药物计量不精确,药物剂量不熟悉,执行口头医嘱时用药失误。

儿科常见的意外事件:

1、坠床,走失,摔伤,碰伤;

2、输液头皮针脱出,输液架坠落;

3、窒息;

4、误吸、误吞:纽扣、瓜子、糖果、玩具;

5、烫伤。坠床,走失,摔伤,碰伤的原因:入院宣教不到位;无家属陪伴;床栏杆没有拉起。输液头皮针脱出,输液架坠落的原因:小儿输液时走动,不合作。窒息的原因:喂养不当,或小孩进食后睡觉,无人看护;用棉被蒙头睡觉。误吸、误吞原因:小儿食物、衣服纽扣、玩具零件不适宜(太小或太松)。烫伤的原因: 热水袋放置不妥、热水龙头使用不当。

我们的护理风险还包括仪器使用失误:包括输液泵出现故障,或使用不当;负压吸引器压力失控。

对于我们护士针刺伤、被病原体感染、化疗药物造成的职业损伤等,都是工作疏忽、不慎和失误造成的。而家长随时爆发的情绪是由于焦急、不信任感及期望值过高。

是哪些因素导致了这些护理风险,影响了护士的护理安全呢?

1、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2、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3、带教因素;

4、病房管理因素;

5、与患儿家长交流沟通因素。

面对这些极易发生的护理风险,我们应该从人、物、环境三个方面进行管理。首先是加强对人的管理。对陪护的家长加强安全告知、安全意识的教育。对实习的同学应强化其法律意识,提高其工作责任心。对我们的护士应提高风险管理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加强对重点患儿、重点时段的管理。重点患儿包括:新入院、新转入的患儿;一级护理的患儿;有发生医疗纠纷潜在危险的病人;易发生医院感染的患儿。重点时段包括:节假日、双休日、夜班、易疲劳时间、交接班时间。

必须重视护患沟通,因为有效的护患沟通可以让患儿及家属信任我们,配合我们的治疗护理工作,理解我们对其的管理,从而避免很多由于家长不遵守规章制度引起的意外事件或医患矛盾事件。与患儿或家长沟通的技巧一般有主动介绍;耐心倾听;真诚理解;理解患病住院后出现小儿行为退化现象;使用适当的方式和患儿沟通。

其次是对物品及药品的管理。对于仪器设备:重点仪器定期检修和保养,出现问题及时维修,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各种用物。对于药品:

1、药品分类放置;

2、按失效期先后放置;

3、贵重药、麻醉药、剧毒药专人负责;

4、包装相似的药品分开放置;

5、药瓶应有明显标签,标签不清楚、模糊的药品坚决不使用;

6、新药使用前应组织学习。

对于如何防范针刺伤,提倡使用安全型留置针及无针输液接头,因为安全型留置针具有保护医护人员避免针刺伤和血源性暴露的作用。而无针输液接头避免针刺伤的同时可避免针头反复穿刺肝素帽所形成的输液微粒进入体内引起输液反应,减少管腔回血率,防止管腔堵塞。

6.新生儿科护理安全制度 篇六

方法:通过总结儿科病房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加强管理,执行有效的护理对策。要求护理人员提高护理安全意识,把握每一个护理环节,消除不安全隐患,确保护理安全。结重视儿科病房的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为患儿提供安全、满意的优质服务。护理是以提高护理质量为主要目标的活动过程,先进的护理理论和技术能否很好地应用于实践,取决于是否有科学的护理管理。

【关键词】 儿 科; 护理安全; 对 策;;护理管理研究;护士病人关系

儿科护理包括了儿科所有疾病,病种繁多,同时儿科还包括了新生儿重症病房,病人多,工作繁重。加上儿科由于患儿年龄小,认知能力差,陪护多,临时处置多,护理操作琐碎等特点,儿科的护理工作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和困难性,现总结如下:

儿科病房收治的对象为心理、语言、行为发育不够成熟的小儿,患儿年龄小,病情变化快,症状不典型,意外事件多,护理技术操作难度大,护士工作量大,容易发生差错事故。针对儿科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我们应善于识别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采取相对应对策,使护理安全风险防范于未然。

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的因素分析

1.1 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岗位职责是工作的指南,是护理的法宝[2]。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直接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实际工作中,少数护理人员责任意识欠缺,诸如查对不严,交接班不认真,违反操作规程,巡视患儿不及时,导致打错针,发错药,抽错血,为患儿抽血或静脉穿刺后忘松止血带等现象的产生。值班时未体现慎独精神,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从而延误治疗和抢救时机。

1.2 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儿科护士不仅需要具备一般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还需要具备儿科护士特殊的素质要求,要求护士具有爱心、耐心、同情心。由于护士超负荷工作,加上社会地位相对较低,使护士身心疲惫,工作质量下降,易发生差错事故。个别护理人员对业务不熟练,观察病情不到位。服务态度不好,解答问题语言生硬,或不予解答,不能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甚至与家长发生冲突。这些因素容易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

1.3 带教因素:由于护生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熟悉程度欠缺,基础理论薄弱,操作能力较差,必须在带教老师指导下进行工作。带教老师的指导十分重要,直接关系护生业务能力的提高和责任心的加强,从而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

1.4 病房因素:病房是患儿治疗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应当加强管理。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和肠道感染的流行季节,患儿多,房间拥挤,恢复期和急性期患儿共处一室,如果不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易发生交叉感染,这些也会成为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的因素。

1.5 用药安全因素:小儿在用药上特殊性强,用药剂量小,个体差异大,加药程序复杂,新药品层出不穷,药物的商品名称繁多,剂量复杂,不易掌握,易发生配错药,剂量换算错误等。家长不遵医嘱给患儿服药。由于儿童血管壁薄,通透性高,在输液过程中使用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穿刺部位常出现皮肤苍白,渗出肿胀,甚至坏死等,给患儿带来痛苦。这是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的重大隐患。

1.6 患儿及家长因素:患儿年龄小,不配合治疗,一些家长缺乏医学常识,不遵守医院规章制度,不配合治疗和护理,经常住院患儿家长的依从性差等。这些行为也给儿科病房护理安全带来影响。

针对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因素的护理对策探讨

2.1 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由于护士的工作有章有循,通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护理行为达到安全和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和保障护理质量[3]。应严格履行岗位职责,遵守护理工作制度,执行各种护理操作常规,真正用制度约束自己,用制度来管理自己。护士的责任要具体化、明确化,要求每个人要到位尽职,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对工作负责,对患儿负责。要熟练掌握儿科护理技术操作,减少患儿的痛苦和不必要的伤害,将护理隐患消失在萌芽状态。

2.2 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重视专业理论学习和技术操作训练,尤其是对急救技术的培训,通过培训,护士的专科理论水平得到提高,熟练掌握护理抢救知识和抢救技术,能做到反应速度快、稳、准。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才能得到家长的尊重和理解。提高自律性,尤其倡导值班护士的慎独精神,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准则,不要侥幸某次用污染的针头给病人注射没有引起感染,也不能轻视值班时减少巡视病房次数的做法,要学会换位思考,加强与家长和患儿的沟通,增进理解,使他们有安全感和信任感。儿科病房陪护家长频繁更换,面对每一位家长的提问应心平气和,耐心地用通俗易懂,符合个性化的语言向家长说明,杜绝护理纠纷的发生。

2.3 加强护生的带教和管理:加强对护生的带教和管理是儿科护理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分配到本科室的护生首先要接受护理安全方面的教育,了解护理对象的特殊性,熟悉本科的环境,疾病护理常规,儿科特殊的治疗和护理,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工作中应有带教老师正确引导,全程监督,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同时要求带教老师加强责任心,做到放手不放眼,耐心讲解、示范,因人施教,带教期间在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下,要让护生学有所获,完成实习进修计划。

2.4 加强病房管理:改善患儿的就医环境,分流患儿,分室收治不同时期,不同病种的儿童,减少探陪人员,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地面湿式打扫,病室内每日空气消毒2次,每日开窗通风2~3次,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保持温湿度适宜。每月对空气、无菌物品、工作人员的手、物品、消毒液进行检测。做到一婴一用一消毒,控制示教人数,加强医护人员手的消毒,避免交叉感染[4]。

2.5 确保患儿用药安全:组织护士学习保障用药安全的重点内容,如通过收集药品说明书,组织业务学习,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无菌操作原则等。儿科用药根据公斤体重计算药量,具有用药量小,用药种类多,间隔时间短,护士在配药时要精确计算,忙而不乱。再者小儿输液量小,需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有条件的尽量使用输液泵、推注泵。经常进行技术操作培训,提高护士的技术水平,力争“一针见血”,尽量使用留置针,如病情需要可实施PICC,密切巡视注射部位,观察局部皮肤颜色、温度,有无渗漏、肿胀,如有渗漏、肿胀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并对渗漏部位给予25%硫酸镁湿热敷,减少对患儿的伤害,确保护理安全。向家长宣传安全用药知识,让家长了解药物使用的目的,服药注意事项,如钙剂不宜与牛奶同服,铁剂不易与含有鞣酸成份的食物同服,宜与含维生素C等酸性食物同服,促进吸收,维生素A、D等脂溢性维生素宜与脂类同服有利于吸收等。

2.6 做好健康宣教:对患儿应给予关心爱护、抚摸、微笑,经常给他们激励性的语言,让他们配合治疗和护理。针对一些家长缺乏安全意识,以及医学知识缺乏,对治疗护理不了解所存在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指导他们:患儿应有专人看护,睡眠时应睡在有床栏的一侧,开水瓶放进生活柜内,不能带患儿到户外输液,不能擅自调整滴速,静脉留置针的保护方法,遵守医院规章制度,不得私自换床,不得带患儿擅自离院等。护理及其管理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护理管理学的首项内容是人的管理,护理关系所指的人有护士、患者、家属、医生和护士长本人之间的交流与关系。

3.1 关心和尊重护士 现在儿科患者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都视为掌上明珠倍加爱护,一个小孩就有两个甚至四五个家属围着,对头皮静脉穿刺的要求高,同时这些父母年青气盛脾气大,护士如果不能“一针见血”,常常遭到家长的责怪和投诉甚至谩骂,“一针打不上”就否定你的一切。而且儿科患儿病情变化快,小孩自我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差,观察护理较成人有一定难度。因此儿科护士在工作中要承担很大的心理压力,很多护士都不安心儿科工作,所以护士长在工作中既要对护士严格要求,督促其按要求完成各项护理工作;又要关心护士,尊重护士,理解护士,在关键问题上勇于为护士承担责任和风险,有错误应在事后单独批评,维护护士的自尊心;如果护士在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护士长应尽量创造条件给予帮助,关心体贴他们,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安心在儿科工作。

3.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理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护士对病人的管理过程,而管理过程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护患关系,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有病家长格外着急,对护理的要求很高。为此我科安排2个责任心强,静脉穿刺技术过硬,有沟通技巧的护士做责任组长,专门上白班,负责新入院患儿的接诊、治疗与护理,要求她们做到接诊热情,健康宣教全面,治疗护理及时,给家属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并负责科内危重患儿的一切护理工作和所管辖组内病人的健康宣教,让家属了解病情与治疗。同时每个病房都有专门的责任护士,除做好健康宣教外,还要利用一切机会多接触患儿、跟他们玩耍,以消除他们的陌生感与恐惧感,并且病人多时护士实行弹性排班,如增加中班与夜班工作人员以保证治疗护理工作的及时,减少护患矛盾。

3.3 加强医护合作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儿科由于患儿年龄小,病情变化快,医护合作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合作的过程中难免产生一些分歧和磨擦。如:医生对护士的要求是正确执行医嘱,仔细观察和及时反映病情,而护士却要全方位地护理患儿,进行健康宣教、解答有关疑问、解决护理问题、做好护理记录等,工作繁忙。有些医生很不理解,认为护士不务正业瞎忙碌,使护士的工作得不到尊重,而有的医生工作缺少计划性,早上忙于写病情记录,造成查房不及时、医嘱不及时、临时医嘱过多,造成护理工作忙乱,护士对医生有意见等等,对于这些矛盾,护士长首先从护理上查找原因,若主要责任在护士应批评帮助护士,并向医生解释道歉,责任在医生应不卑不亢地给予策略解决,护士切忌同医生发生正面冲。本着平等、尊重、团结的原则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3.4 护士长要树立自身的威信

3.4.1 护士长要有良好的品德 历史上许多事例表明,道德颓废的人不会有人信任,品行高洁、大公无私、正派公道的护士长才能得到护士的信赖,可见树威之道修德为先。护士长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举止对护理管理的成效、人心的向背都产生重大影响,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威望,是无声的命令、无形的力量,是护理人员效法的楷模〔2〕。

3.4.2 以身作则,身先士卒 古人云“己不正何以正人”,护士长在工作中要身先士卒,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要求护士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好,要求护士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但身先士卒的同时又不能“一手包揽”,“苦干”式的领导者已被现代管理所淘汰,一个出色的护士长是要合理使用激励机制,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让每个护士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常见的激励方法有奖励激励、感情激励、目标激励及行为激励。

3.4.3 护士长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技术,开拓创新的意识 儿科病种繁多,专科性不强,有些疾病在专科护理书上都找不到护理依据,需要在临床上摸索,这就要求护士长在认真钻研业务、不断进取、掌握儿科疾病相关知识等方面走在护士的前面。在技术操作方面护士长也要有过硬的本领,护士们懂的,护士长要精,护士们不懂的护士长应熟,护士头皮静脉穿刺不成功时,护士长能“一针见血”„„,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护士们的尊重。

3.4.4 正确用人,平易近人 任何一个护士长都是从普通护士中走来,虽然工作职责不同,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护士长用人要公平合理,任人为贤,发挥每个护士的专长,努力为他们创造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4 灵活使用策略,加强病房管理

4.1 围绕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在病房制定并推行“首问负责制” “首问负责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护士要主动开口问:您找谁,有事吗?需要帮助吗?第二方面是患儿家长有什么疑问,如果问到哪位护士,那位护士马上负责解决,不推给其他护士,即使护士解决不了的医疗问题也必须由护士传达给医生,避免家属传达不清或家长认为护士是在有意推委等情况发生。

4.2 根据儿科特点创造人性化环境 为了减轻患儿对医院陌生环境的恐惧心理,在病房创造家庭式的温馨环境。我们在病房透视窗上张贴儿童喜欢的利用静电吸附的塑料卡通唐老鸭、米老鼠等图案;在病房走廊的墙壁上张贴色泽鲜艳的育儿知识并配有好看的卡通图画;在护士站大厅的天花板上挂上风铃;在每个病房里挂有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的育儿小册子,病房内有各种温馨提示卡。鼓励家长为患儿买玩具,护患双方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

4.3 严格控制交叉感染 儿科是控制交叉感染的重点科室。针对这种情况,我科变过去被动应付检查为现在主动迎接检查,采取日提醒、周强调、月检查等方法,让每位护士熟练掌握无菌操作原则和消毒隔离制度。积极推广一次性物品,厂家为我科特制的各种型号的小儿胃管、小儿肛管、小儿吸氧管、小儿吸痰管及一次性中单已经得到普遍使用,一次性物品既方便了护士操作又受到了家长的普遍欢迎。对不能一次使用的物品如氧气表、负压表、雾化器、呼吸机管道、吸引器装置等均做严格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病房定期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收住肠炎病人的病房每天用消佳净消毒液拖地一次。

4.4 加强病区经济管理 儿科由于病人多、周转快、临时处置多、工作忙乱琐碎等特点,一直存在光干活不收费现象。针对这种情况,专门规定了谁处置病人谁负责收费,早上查对医嘱时由唱医嘱者检查。同时护士长每周查架上病历2次、责任班下午负责长期医嘱处置的收费、过医嘱者负责检查医生的医嘱是否按收费标准要求书写及有无漏写医嘱,有漏收费现象的及时向当事人反馈并与其二次分配挂钩。儿科耗材大盈利小,所以一定要做好增收节支,严抓经济管理。

5正确对待护理纠纷

5.1 儿科护理纠纷的原因 ①采血输液没有做到“一针见血”;②头皮静脉穿刺成功后固定不良,造成液体外渗或针头脱出;③工作不到位,遗漏液体;④拔针后针眼压迫不好而出血;⑤患儿皮肤娇嫩,液体外渗,致局部出现红肿、水泡;⑥护士忙着抢救重病人或处置新病人而没有立即为某位患儿处置;⑦病人多,治疗、护理不能及时;⑧各种处置、操作未告知家属目的、注意事项。⑨解释不耐烦、态度生硬;⑩给小孩镇静后送门诊未能及时安排检查。

5.2 纠纷的防范措施 ①加强“三基”训练,提高自身技术水平;②护士实行弹性排班,护理人员根据年龄大小、技术水平高低、责任心强弱搭配、优势互补,解决了8h外护理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③强化法律意识,进行责任心教育,认真做好每一项护理操作,如实记录护理文档,在保护患儿的同时保护自己;④严格查对制度,每位患儿每日输注的液体(包括临时液体)都要认真查对,药名、剂量、配制人、每瓶液体的输注时间及操作护士都要有记录,责任到人;⑤严格执行告知制度,每项操作和处置都要告知目的和注意事项;⑥须送检查时应提前与相应科室联系,小儿镇静后及时送检查;⑦执行纠纷预警制度,对有纠纷倾向的患儿,除向主任、护士长汇报外,当班护士要做好交接班,将信息迅速传递给各班,使各班谨慎对待,防止事态恶化。

5.3 护士长的应对策略 护士长首先对护理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理,对有情绪不满或过激行为早制止,及时阻断其恶性发展。对待纠纷要做到三宜三不宜,即宜见不宜避,宜劝不宜激,宜散不宜聚〔3〕。其次要临危不乱处变不惊,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面对患儿家长,心平气和,满腔热情地接待,耐心倾听申诉和反映,让他们把心里话说出来,如确实是我们工作不到要向家属陪礼道歉。对采取非法手段大打出手、聚众闹事、无理纠缠等通过院方付诸法律的方法解决。

结论:

儿科护理人员要做好安全隐患的防范,消除不安全因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护理技术操作水平,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各项护理常规和操作规程,加强对儿科病房的安全护理管理,确保护理安全。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患儿为中心,把患儿的生命放在第一位,为患儿提供安全、满意的优质服务。护理管理方面,在切实做好以患儿为中心的护理工作的同时,要合理维护护理工作人员的自身利益,同时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建立良好的护患、护医关系。

【参考文献】

7.新生儿科护理安全制度 篇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09年11月~2010年3月儿科268例患儿的护理情况进行跟踪督查, 患儿男性138例, 女性130例;年龄2~14岁, 平均 (6.5±1.5) 岁;患儿无特异性疾病, 均为儿科常见病, 接受常规治疗, 均有家属陪同。护理人员16例, 均为女性, 年龄21~46岁, 平均 (29.0±3.5) 岁;中专2, 大专11例, 本科3例。

1.2 方法

对本组268例患儿根据病情进行常规护理, 而护理过程中队护理情况进行跟踪督查, 将发现的护理问题进行记录, 最后进行汇总分析, 明确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

2 结果

儿科护理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护患沟通问题, 护理人员技术因素,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不强, 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等。具体数据资料见表1。

3 讨论

护理安全涉及的因素很多, 有护理的, 有医疗的, 有医技后勤的, 患者自身和家属的等。目前医院护理安全指数下降或越来越多安全事件以及护理纠纷和投诉的发生, 使我们不得不对护理工作的现状进行总结, 分析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临床对策。笔者本研究结果显示儿科护理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护患沟通问题,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不强, 护理人员技术因素, 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等, 因此应针对性调整工作现状, 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加强护患沟通

在儿科中, 与患儿家长做好沟通非常重要, 直接影响到护理工作能否顺利进行。良好的护患沟通, 能够缩短护患间的心理差距, 是护理工作的基础, 能够防范医患纠纷。有效沟通是接受者所收到的信息与发出者表达的意见正好相同, 有效沟通的结果是双方不仅能相互影响, 而且双方还能建立起一定的关系。护理人员要主动关心、帮助、体贴患儿及其家长、主动语气进行沟通, 耐心安慰他们。沟通过程中要有明确的沟通目标, 重视每个细节, 组织清晰、简洁的语言, 注意非语言暗示、注意倾听反馈。

3.2 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

定时组织切合临床护理操作、具有较高指导性和实操性强的业务培训。如增加护患有效沟通的理论学习, 使护理人员掌握了实现良好护患沟通的基本理念和方法, 了解到良好护患沟通的重要性, 充分认识良好护患沟通不但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 促进患者康复, 而且通过深层次的沟通, 可以增进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了解, 从而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加强护理人员慎独修养, 每时每刻牢记自己的职责, 对患者认真负责, 工作保持积极态度。组织护理人员反复学习护理规章制度, 护理规章制度是对护士在为患者和社会人群服务过程中应当履行的工作职责、享有的工作权限以及工作程序、工作方法等做出的文字规定, 是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和遵守的规则。其包括护理文件书写 (护理文书) 质量监控制度、抢救工作制度、新业务新技术准入制度、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病房消毒隔离管理制度、输血查对制度列为10项关键制度, 认真学习有利于护理人员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3.3 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根据工作情况可以安排弹性排班, 以免护理人员疲劳工作, 增加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护理部统筹全局, 各科室根据本专科特点进行弹性排班。根据临床护理工作特点, 加大中午及夜班的人力资源投入, 加强薄弱环节管理。另外节假日护理管理工作也很重要, 节假日期间值班人员思想放松、警惕性降低, 部分责任心不强的护士对患者护理不周, 有章不循, 工作依赖实习学生, 对患者病情观察不细, 对其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未采取预见性防范措施, 不能做到床头交接, 导致发生护理安全差错、事故或引起护患纠纷。护理部管理人员应坚持不定期到病房检查, 使节假日工作得到连续性监控, 促使临床护士保持警惕, 从而减少护理安全隐患, 加强了薄弱环节管理。

3.4 减少患儿及其家属因素造成的护理不安全

患儿及其家属因素造成的护理不安全是不可控的, 只能在临床工作中采取相关措施尽量避免。如每月召开一次医务人员、护理人员、患儿及家属参加的工休座谈会, 以了解患儿或家属住院期间对病区、医院工作的意见并及时记录, 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减少护理投诉。

临床上应注意改善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 落实基础护理到位, 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 减少医院、患者安全隐患的发生, 改革护理工作模式, 降低儿科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 提高儿科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晖, 黄行芝, 刘庆.护理安全文化的建设与成效[J].护理学杂志, 2009, 24 (19) :66~68.

[2]俞美定.护理安全隐患的相关因素分析和管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 21 (12) :70~71.

[3]曹玉英.护理安全管理及防范措施[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6, 12 (2) :96.

8.探讨儿科护理过程中的安全对策 篇八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安全在儿科病房的应用。方法:通过总结儿科病房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加强管理,执行有效的护理对策。结果:护理人员提高了护理安全意识,把握了每一个护理环节,消除了不安全隐患,确保护理安全。结论:重视儿科病房的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为患儿提供安全、满意的优质服务。

【关键词】儿科;安全;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2.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434-01

儿科病房收治的对象为心理、语言、行为发育不够成熟的小儿,患儿年龄小,病情变化快,症状不典型,意外事件多,护理技术操作难度大,护士工作量大,容易发生差错事故。针对儿科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我们应善于识别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采取相对应对策,使护理安全风险防范于未然[1]。

1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的因素分析

1.1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岗位职责是工作的指南,是护理的法宝[2]。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直接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实际工作中,少数护理人员责任意识欠缺,诸如查对不严,交接班不认真,违反操作规程,巡视患儿不及时,导致打错针,发错药,抽错血等。值班时未体现慎独精神,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从而延误治疗和抢救时机。

1.2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儿科护士不仅需要具备一般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还需要具备儿科护士特殊的素质要求,要求护士具有爱心、耐心、同情心。由于护士超负荷工作,加上社会地位相对较低,使护士身心疲惫,工作质量下降,易发生差错事故。个别护理人员对业务不熟练,观察病情不到位。这些因素容易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

1.3带教因素:由于护生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熟悉程度欠缺,基础理论薄弱,操作能力较差,必须在带教老师指导下进行工作。带教老师的指导十分重要,直接关系护生业务能力的提高和责任心的加强,从而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

1.4病房管理因素:病房是患儿治疗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应当加强管理。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和肠道感染的流行季节,患儿多,房间拥挤,恢复期和急性期患儿共处一室,如果不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易发生交叉感染,这些也会成为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的因素。

1.5用药安全因素:小儿在用药上特殊性强,用药剂量小,个体差异大,加药程序复杂,新药品层出不穷,药物的商品名称繁多,剂量复杂,不易掌握,易发生配错药,剂量换算错误等。家长不遵医嘱给患儿服药。由于儿童血管壁薄,通透性高,在输液过程中使用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穿刺部位常出现皮肤苍白,渗出肿胀,甚至坏死等,给患儿带来痛苦。这是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的重大隐患。

2针对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因素的护理对策探讨

2.1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由于护士的工作有章有循,通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护理行为达到安全和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和保障护理质量[3]。应严格履行岗位职责,遵守护理工作制度,执行各种护理操作常规,真正用制度约束自己,用制度来管理自己。

2.2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重视专业理论学习和技术操作训练,尤其是对急救技术的培训,通过培训,护士的专科理论水平得到提高,熟练掌握护理抢救知识和抢救技术,能做到反应速度快、稳、准。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才能得到家长的尊重和理解。提高自律性,尤其倡导值班护士的慎独精神,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准则,不要侥幸某次用污染的针头给病人注射没有引起感染,也不能轻视值班时减少巡视病房次数的做法,要学会换位思考,加强与家长和患儿的沟通,增进理解,使他们有安全感和信任感。

2.3加强护生的带教和管理:加强对护生的带教和管理是儿科护理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分配到本科室的护生首先要接受护理安全方面的教育,了解护理对象的特殊性,熟悉本科的環境,疾病护理常规,儿科特殊的治疗和护理,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工作中应有带教老师正确引导,全程监督,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同时要求带教老师加强责任心,做到放手不放眼,耐心讲解、示范,因人施教,带教期间在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下,要让护生学有所获,完成实习进修计划。

2.4加强病房管理:改善患儿的就医环境,分流患儿,分室收治不同时期,不同病种的儿童,减少探陪人员,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地面湿式打扫,病室内每日空气消毒2次,每日开窗通风2~3次,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保持温湿度适宜。每月对空气、无菌物品、工作人员的手、物品、消毒液进行检测。做到一婴一用一消毒,控制示教人数,加强医护人员手的消毒,避免交叉感染[4]。

2.5确保患儿用药安全:组织护士学习保障用药安全的重点内容,如通过收集药品说明书,组织业务学习,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无菌操作原则等。儿科用药根据公斤体重计算药量,具有用药量小,用药种类多,间隔时间短,护士在配药时要精确计算,忙而不乱。再者小儿输液量小,需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有条件的尽量使用输液泵、推注泵。经常进行技术操作培训,提高护士的技术水平,力争“一针见血”,尽量使用留置针,如病情需要可实施PICC,密切巡视注射部位,观察局部皮肤颜色、温度,有无渗漏、肿胀,如有渗漏、肿胀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并对渗漏部位给予25%硫酸镁湿热敷,减少对患儿的伤害,确保护理安全。

3结论

儿科护理人员要做好安全隐患的防范,消除不安全因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护理技术操作水平,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各项护理常规和操作规程,加强对儿科病房的安全护理管理,确保护理安全。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患儿为中心,把患儿的生命放在第一位,为患儿提供安全、满意的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刘新.儿科急诊室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当代护士,2009,37(8):24-25.

[2]李淑荣,郑玲.规范护理行为以利于提高护理质量[J].当代护士,2012,2:69.

[3]张风清,李珍,黄体纯.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1(6):67.

上一篇:政治行测题总结下一篇:观看英语优质课教学视频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