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版第1册第2单元教案

2024-11-08

全新版第1册第2单元教案(共7篇)

1.全新版第1册第2单元教案 篇一

最新高教版《语文》基础版第四册(1―2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1、教案 高教版(语文)第四册――第一课 路漫漫其修远 2、教案 高教版(语文)第四册――第二课 林黛玉进贾府 3、教案 高教版(语文)第四册――第三课 合欢树 4、教案 高教版(语文)第四册――第四课 邂逅霍金 5、教案 高教版(语文)第四册――第五课 是瓶中魔鬼,还是诺亚方舟 第二单元 1、教案 高教版(语文)第四册――第六课 简报,会议纪要 2、教案 高教版(语文)第四册――第七课 民事诉状,投诉书

 

2.小学语文S版第十册第二单元教案 篇二

教材分析:

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写猫的古怪性格,再写满月小猫特点,抒发了对猫的喜爱之情。课文按照猫的性格古怪和满月小猫的特点可以用归并法把文章分成两大段。

第一大段(第1----3自然段)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为总起,采用对比的方法分三个方面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猫的古怪性格。三次用“可是”作转折,写出猫既老实又贪玩,虽贪玩却尽职,虽胆小却勇猛的性格特点。第二自然段中,“这可都凭它的高兴。”一句,一个“可”字,形象地写出了猫的古怪,同时自然地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第二大段(第4自然段)以“满月的小猫更可爱”为全段总起,同样通过三个方面写出了小猫的淘气。①“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们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②“一玩起来,它们不知要摔多少跟头,撞疼了也不哭”③“所过之处,枝折花落。”写出了小猫的“更可爱”,在于更淘气,更天真,更生气勃勃。作者喜爱之情更深了一步。

复习课文: 理解,听写词语:

抓痒、草稿、任凭、遭殃、蹭、枝折(she)花落、屏(bing)息、凝视、生气勃勃、变化多端、粗细各异、长短不同

生气勃勃:勃勃:精神旺盛的样子。指富有朝气,充满活力。形容生命力强,精神好。[近义]生机勃勃生气蓬勃

变化多端:多端:头绪多。事物变化无常。形容事物变化多,令人难以捉摸。[近义]变化无常、瞬息万变 [反义]一成不变、千篇一律。例:八月里的云,姿态万千,变化多端。无忧无虑:没有任何忧愁顾虑。用以形容生活悠闲愉快。[近义]怡然自得。例:小朋友们在无忧无虑地追逐嬉闹。

屏息凝视:屏气,形容注意力集中专注地看。

1、题目告诉了我们课文重点介绍的是猫。课文写了几只猫呢?(课文就写了一只猫,课文第4段第一句“它小时候可逗人爱哩!”这明确地告诉了我们,1、2、3段写的是大花猫,第4段是写它小的时候。)分段就可以把前面写大猫的作为一段,把后面写小猫的作为一段。

2、这是一只怎样的猫呢?(古怪又可爱)

3、猫的性格古怪在哪里呢?作者从哪三方面进行介绍?运用的是什么写作方法?

①开头一句作者就概括介绍了猫的性格古怪,然后从三方面作了具体介绍:一是讲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二是讲它高兴时,比谁都“温柔可亲”,千方百计接近你;它不高兴时,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三是讲它什么“都怕”,但又很“勇敢”。

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是用什么词把这些矛盾的词语连起来的?(用了三个可是)②“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 这句话哪个词用得好?(无论„„也„„)你能用它说句话吗?无论我怎么叫他,他也不回答。

4、大花猫性格古怪,小时候又很淘气,作者是不是讨厌它?划划具体表现猫“可爱”的句子,谈谈你的体会。

“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

①能说说“蹭”的意思吗?(摩擦,而且是温柔可亲地摩擦)体现猫对主人的亲近、熟悉,没有距离,又有一钟依偎、撒娇之感。

②比较句子: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几个脏脚印。

表达了老舍爷爷的什么感情?

③“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a、如果猫刚刚吃饱喝足,它也许会心满意足地长叫一声——(生:齐叫“喵——”)b、如果猫听到主人叫唤,它也许会干脆利落地短应一声—— c、如果猫生气了,想要打架,它也许会粗声地吼一声——

d、如果猫正伸出脖子来给主人抓痒,它也许会非常舒服地细叫一声—— e、如果猫不想叫了,它就会——

5、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那么,老舍爷爷用了哪些具体的事例来说明满月小猫的可爱呢?

(满月的小猫淘气又可爱,它腿脚还不稳就淘气。在它的眼里什么都是它的玩具,而且玩就没个完。摔跟头它不怕,摔疼了也不哭,而且肆无忌惮在花盆摔交,抱着花枝打秋千,致使枝折花落,尽管满月的小猫到处闯祸,毁坏东西,但作者却更加喜爱这生机勃勃,天真可爱的小猫。)

6、说话练习:过去我们写动物,只懂写出动物的形状、生活习性,这篇课文却着重写出了猫的性格及作者对猫的爱。谁能选自己所喜爱的一种小动物,说出它的特点,表达出你对它的感情。

(提供导语:_____的性格实在_____,_______。)

课后练习:

1、形近字组词

性()忧()职()凝()

姓()优()织()疑()

痒()稿()淘()耍()

样()搞()掏()要()

跌()辟()跤()凭()

秩()僻()校()算()

2、多音字组词:

的 折

二 填空组成词语

无()无()

生气()()

性格()()

屏息()()

变化()()

()()可亲

()()各异

()()不同

三 造句

无忧无虑:

无论„„也„„:

四 背课文(第4自然段)

第七课

珍珠鸟

课文主要内容:

《珍珠鸟》这篇散文描写了人鸟相亲动人历程,主要写了由于作者对珍珠鸟的悉心照顾和真切关爱,让小鸟由怕人到喜人、近人、亲人、爱人,最后到与人融为一体的经过。从而谱写了一曲人与自然之间爱的颂歌,并由衷地发出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慨。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默读课文。

2.通过合作学习,体会作者对鸟的真诚、细腻的爱,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从害怕到亲近、到信赖的变化过程。

3.读懂课文,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并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鸟的真诚、细腻的爱,认识珍珠鸟在“我”的呵护下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

复习课文:

1、理解并听写词语:

垂蔓、斑斑驳驳、生意葱茏、瞅、细腻、眼睑、眸子、流泻、鸟巢、枝繁叶茂、雏儿、睁开、蓬松、柜子、门框、信赖、神气十足、深幽、愈发 斑斑驳驳:色彩相杂。葱茏:形容草木青翠而茂盛。

2、在你的印象里,珍珠鸟是怎样一种鸟?结合课文中的描写,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长着红色的嘴巴、红色的脚,灰兰色的毛,后背还长着珍珠似的白点,样子很可爱。它好肥,好象一个蓬松的球儿。美丽、活泼、可爱、淘气。

3、突破重点:

①体察作者的喜爱之情

作者描写的是人鸟相亲的故事,感情的红线贯穿全篇。人怎样喜爱鸟,怎么样赢得小鸟的信任,?请你在书上找出相关的句子。

为珍珠鸟精心营造舒适而温暖的巢、让它喝“我”的茶、啄“我”的笔尖,甚至任由它啄“我”的手指、落在“我”的肩上,“我”不去惊动它,更不驱赶它,甚至抚摸它的绒毛、为它停下工作„„

“我”对小鸟充满了喜爱之情,这就为小鸟亲近“我”、信赖“我”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②体察小鸟的对人的信任

课文第二自然段说“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这原本怕人的鸟,又怎么会胆大起来的呢? 找出文中描写小鸟一步一步亲近我的句子。

开始时,小鸟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子里飞来飞去,渐渐地发展到落在“我”的桌上,起先离“我”较远,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喝茶,偏过脸来瞧“我”的反应,后来完全放心了,竟至啄“我”的笔尖,啄“我”的手指,乃至白天淘气地陪伴“我”、傍晚也要父母再三呼唤才挤开绿叶钻进笼子,最后居然趴到了“我”的肩上„„

(作者精当地选用了一系列动:飞一落一撞一蹦一瞧一啄一叭„„这就细致入微地把小鸟对“我”由远及近、由担心到放心、由亲近到信赖的进程,表现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③体会人鸟处于和谐统一的氛围

你认为最能体现小鸟和人类和谐相处的画面是哪一个?

小鸟居然毫无顾忌地落在“我”的肩上,进而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它大概把“我”的肩膀当成了自己的家,有如熟睡在舒适而安全的巢中,熟睡在关爱自己、呵护自己的父母的身旁;

而“我”则不知不觉间停下了正在写作的笔,生怕惊跑了它。

请你他细观察课文插图中的这一画面,你能试着给这幅图起个名吗?(小鸟依人,依”就是依靠,依赖)

课后练习:

一、比一比,再组词。

拨()赖()贰()咂()

拔()懒()腻()砸()

二、在括号时填上合适的量词,不能重复。

两(只)珍珠鸟

一(卷)干草

四(个)笼子

三(盆)吊兰

五(个)球儿

一(声)呼唤

三、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写。

忽然

竟然

居然

1、过不多久,()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

2、这可爱的小家伙,()把我当成了它的朋友。

3、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落到我的肩上。

起初

渐渐地

随后

3.全新版第1册第2单元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和书写“词语超市”中的词语。

2.通过“金钥匙”的提示,进一步体会通过描写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的方法。

3.积累格言警句。

4.读通、读熟寓言故事《叶公好龙》,明白它告诉我们的做学问、做人的道理。

5.合理想象,以“我学会了七十二变”为题续编故事。教学时间

3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教学语海拾贝以及自主阅读部分

2.围绕“假如我学会七十二变”展开丰富想象教具准备

1).词语卡片

2).《论语》相关资料

3).孙悟空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

一、词语超市

1.开火车读词语超市中词语,读完后集体正音。

2.教师强调容易读错的字,并强化读。

3.看第二部分的要求会写的词语,说一说记住这些字形的方法。

4.听写第二部分词语。

二、金钥匙

1.读“读钥匙”的内容,说一说告诉我们什么写作方法?

2.在本单元的课文中代出通过描写传神的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句段。

3.试写一段对话,表现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

4.展示对话,学生评价。

三、格言警句

1.出示三个出自《论语》的格言警句,学生自读。

2.说说三个句子的大概意思。

3.小结三个句子一般用在哪个方面,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学生谈谈自己对《论语》的了解。

四、自主阅读

1.学生自读古文寓言《叶公好龙》,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对照下面的字词注释和大意,了解文章的意思。

3.《叶公好龙》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叶公这样的人吗?

5.在学习上、特长培训方面,你有没有类似的情形呢?你学习了这则寓言故事受到了什么启发?

6.写出你读过的寓言故事的题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围绕“假如我学会了七十二变”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自己可能遇到的人和事,编故事,说给同学听。教具准备:孙悟空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同学们,在你们美好的心灵世界里一定装满了一个个美好的愿望,当你看到孙悟空变幻无穷的非凡本领时,也许会想,假如我会七十二变该多好;当你学习感到疲倦时,也许会想,假如我是一片自由自在的云该多好;当你看到病魔夺去一个人的生命时,也许会想,假如我是一名神医该多好……让你的愿望今天就能实现,当然是不可能的。然而,如果将你的愿望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幻想,在自己的`作文中成为现实,是完全可能的。同学们,你们是否愿意把自己的美好愿望写下来呢?

二、引导领悟写法为了帮助学生领悟假设类想象作文的写法,教师课前先布置学生广泛搜集有关假设类想象文章,并在浏览的基础上做好摘录笔记,然后组织课堂讨论,提示其规律。

1.课堂讨论,激活记忆 同学们,老师布置大家课前搜集、阅读了有关假想类想象作文,想一想:在你读过的这类文章中,哪些人或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呢?假想类想象作文与一般的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呢?

2.归纳小结,揭示写法 教师先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要写好假想类想象作文,必须把握哪几点呢?在组织学生广泛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小结,并提示以下写法:

(1)根据自己的愿望,推测有理有据,情节要生动有趣。

(2)想象要大胆、合理,推测有理有据,情节要生动有趣。

(3)所写的理想中的人或物,都应当有人的思维和人的行为。要让他们像人那样说话、做事。

三、启发点拨,指导选材

1.启发谈话,开拓选材思路 同学们,写假想类想象作文,写什么都可以。如果你对流逝的时光、对古老的历史有一种“揭开谜底”的欲望,你可以把时光想象成可以倒流;如果你学习感到困倦了,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鸟,一条鱼,一只老鹰……如果你看到一位身患癌症的病人在死亡线上挣扎,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盒药丸,一位名医……每个人的兴趣受好不同,生活经历不一样,因此,每一个人想象的内容应该是程式各样、丰富多彩的。

2.独立选材,分组互议 出示题目《假如我会七十二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印象将题目审清,然后引导学生分四小组讨论,说说自己选择这个材料的理由。四、扶放结合,培养能力为了减缓训练的坡度,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文时,采取“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写→独立构思表达”这一由扶到放到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1).指导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写假设类想象作文。

(2).引导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材料独立构思表达。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指导学生练习写毛笔字教具准备:毛笔、墨水、纸教学过程:

一、出示要写的字,掌握结构

学生读一读

指名说说这三个字的结构

指名反馈,教师强调

二、指导写好毛笔字

1.教师示范写,学生观察

2.指名说说书写要点

三、集体评议

4.鄂教版第十一册第二单元 篇四

本单元以“骄傲中华”为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伟大的出征》通过生动、具体的描述,将“神舟”五号航天员受命出征的过程呈现在读者面前,表达了为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的出征,为“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感到骄傲和自豪的情感。《北京欢迎你》是杨澜作为北京申奥代表团的成员在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所做的陈述词。表达中国人民的真诚和热情。《我爱你,中国的汉字》仅仅围绕“汉字的魅力”尽情抒发着对汉字的喜爱和珍惜赞美之情。

古诗《碛中作》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全诗写出了诗人在万里沙漠中勃发的诗情,倾诉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语文乐园》中的“读一读“目的是引导学生去发现,赏析对联的特点和好处。”“体会句子的语气和表达的感情,目的是引导学生进一步品位反问句和设问句在表情答意中的作用。“成语故事”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古诗文和成语知识并加以积累。“习作”主要是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心愿。训练学生事实在在不说空话,布局合理有顺序。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2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咬文嚼字,潜心思考的读书习惯和抓重点词句的能力。

5、指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辅助理解,培养学生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抓一点,辐射全文,拓展延伸“的教学方法。

2、指导学生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感情,说到哪,读到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读懂课文,增强民族自豪感。

2、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积累本单元的优美词句,学习有理有据,条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2、理解文章内容,培养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

4、伟大的出征

教学分析:

这是一篇小通讯,记者用特写的镜头记录了神舟五号宇航员出征前的场景。学生有了前面几篇新闻的学习基础,所以这篇通讯打算一课时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前准备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照片和录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充满民族自豪感,描写、议论、抒情中洋溢豪情。学习时应当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还可以借助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组织学生课后收集并交流航天资料,办手抄报,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热情。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航天员出征的深刻意义。

2、体会并学习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的场面描写方法。

3、指认并体会文中恰当的议论抒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重点、难点

1、明白杨利伟作为一名宇航员所应具备的优秀素质。

2、场面描写的作用以及写法

3、民族自豪感的内化,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 教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学习为主。课前准备

扫清文字障碍,熟读课文。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征”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出征才称得上是伟大的出征呢?

1、展示杨利伟、“神五”图片。大家还记得他是谁吗?

2、出示世界航天史上的大事件,从这些事件中,你发现什么?

3、出示中国航天史中大事件,你从这些事件中又感受到什么?

4、师述 :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载人太空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这一天,多少炎黄子孙翘首以盼!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激动人心的历史一刻吧!

3、学生怀着激动的心情初读课文,了解那激动的一刻。

4、请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这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并说说听完这则新闻之后的感受。(交流明确:内容——“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杨利伟出征场面。感受——重在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走近人物

主人公杨利伟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下面让我们一块走近人物杨利伟,感受他的风采。文中是怎么描写的?你能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找到吗?突出了他的什么性格特点?请笔画出来。

1、学生快速阅读文章,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加以分析,作好圈点勾画,准备交流。

2、同桌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切忌对句子架空分析,每一种结论都必须有依据和自己的分析。(重点在“受命”、“踏上征程”两个场面中)

3、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杨利伟作为中国航天第一人的风采。

(1)、本文只写了杨利伟出征前半个小时内发生的事,仔细阅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共写了几个场景?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吗?

(2)、文中哪些语句表现出杨利伟是一位综合素质优秀的航天员?读中体会(步伐的从容而稳健;神态是微笑和深情;敬礼的标准;心情的激动以及插叙中的概括介绍。)

师:其实这些素质是每一个成功人士的都应具有,都是我们所需要的。

(3)、师:神五的成功发射已经载入历史,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个伟大的英雄们缔造的伟大的时刻,请看2003年“感动中国”评选组委会授予获奖人物杨利伟的颁奖辞:

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目光。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

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4)老师充满激情的介绍:

杨利伟1996年起参加航天员选拔,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经过5年多训练,他以优秀的成绩完成了基础理论、专业技术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并最终从众多候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我国首位登上太空的宇航员。

面对如振动、冲击、噪声、失重、超重、宇宙辐射、高真空、昼夜节律变化、剧烈的温度变化等恶劣的太空环境,杨利伟要承受的超负荷心理、工作压力可想而知。这些环境因素会导致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骨骼与肌肉结构和功能变化、睡眠周期紊乱、航天运动病、情感抑郁等一系列生物医学和心理方面的问题。

此外,杨利伟更需面对一旦发射失败可能会失去生命的危险。但是,载负着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这位中国人的首位“太空使者”,还是凭借自身超人的素质和勇气,最终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神圣使命。

(5)、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说一说其作用。(这是一次…..)学生依据思考题阅读文本进行体会其含义。

4、教师小结:

虽然课文中没有多少直接赞扬杨利伟的话,但从细微处看,他从容稳健的步伐,他微笑的神情,他对国旗深情的注目都显出了他的精神气质。这种从细微处着手写人物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三、送英雄出征

作为举世瞩目的壮行,全世界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国籍,不同语言的人都在关注,更不用说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了,让我们来关注一下送行的人们吧!

1、学生思考:有哪些人来为杨利伟送行?他们各自态度是怎样的?这么多人来送行说明了什么?

讨论明确:

送行人有教练、专家们、少先队员、军乐队员、少数民族少女、落选的战友等,他们的心情都无比激动,都怀着一个共同的期待——为英雄送行。送行人数众多表现出人物对英雄出征的重视,表现了人们因中国人的飞天梦即将实现的激动、高兴,表现了人们对英雄出征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美好祝愿。

2、假如你就是送行人群中的一员,你最想对杨利伟说的送行语是什么?请用最简短最动情的语言来表达吧!(先确定自己的身份,再设身处地地思考)

基本的要求是:(1)内容要切合特定的场合;(2)措辞要切合自己的身份;

(3)语言要求形象、生动、精彩,能给人深刻的印象;

(4)篇幅要简短。(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他人的闪光点,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四、探究质疑

训练中的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成就了杨利伟的光彩人生。而体裁上的独特和选材上的巧妙也成就了我们今天所学的这篇精彩文章。下面我们将就这则新闻的体裁与选材进一步来探究几个问题。

1、与我们所读过的消息、通讯相比,有何独特之处?

2、这种独特性赋予了这则新闻什么样的优点? 讨论明确:

既非一般意义上的消息,也不是典型的通讯;它比消息要更丰富、生动,又比通讯更集中。作者抓住一个场面的速写的形式对这件事情进行了报道,这样内容更集中,表现手段和表达方式更为丰富多样。

五、品味鉴赏

因为抓住一个场面以速写形式报道事件,于是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语言运用具有了鲜明的特色。一起来欣赏一下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吧!

1、教师展示例句让学生好好揣摩,领会可从蕴含的情感、表达方式、修辞、语言的精

炼等角度来赏析。

例如:

①“快看!我们的航天员来了„„”

这一句普通的话语却饱含了丰富的情感,“我们的”这一个限制语中充盈着无比的自豪和激动。

②随着杨利伟标准的军礼,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夺人风采,瞬间便定格在记者们的镜头里,定格在共和国的航天员上,定格在人类征服太空的篇章中。

这是一个记叙、描写和抒情、议论高度融合的句子,三个“定格”构成排比,一层进一层地揭示了杨利伟这个军礼所象征的历史意义。

2、学生再读课文,勾画美的语句,与同学交流。

3、课文中类似的句子还很多,同学们课后还应反复的诵读、细细的品味。

六、课后学习描写一个场面,要求:

①要写出场面的特点;②注意点面结合,于细微处写人物;③注意借鉴本文语言特色。

七、小结语:

今天,我们一块重温了“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的伟大历史时刻。这次壮举成功了,我们中国从此步入了世界航天大国之列。让我们同英雄杨利伟一起向我们伟大的祖国敬礼吧!(在“歌曲《五星红旗》”的嘹亮的歌声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师生同唱歌曲《五星红旗》结束。板书设计:

4、伟大的出征 等待送行庄严出征

站满 从容稳健的步伐

激动 洪亮的报告声(果断、从容、)

渴望 标准的军礼 爱国的情怀

附:

1、世界航天史上的大事件:

第一颗人造卫星:前苏联于1957年10月4日发射的“卫星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是世界上第一颗在地球轨道运行的人造卫星。

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 :前苏联于1961年4月12日发射的“东方红”宇宙飞船,是世界上第一艘绕地球轨道飞行的载人飞船。

第一位登上太空的人 :前苏联著名宇航员加加林。

第一艘登上月球的载人飞船 :1969年7月20日,美“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成为世界上第一艘在月球上着陆的载人飞船。

第一个登月的人:美国的艾德林·康世朗林斯。

2、中国航天史中大事件: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90年4月7日,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1998年7月18日,长征火箭首发欧洲国家制造的通信卫星成功。2002年12月30日,成功发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杨利伟成为中国飞天“第一宇航员”。

5、北京欢迎你

教材分析:

《北京欢迎你》是杨澜作为北京申奥代表团的成员在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陈述词,文章以饱满的热情,朴实流畅的文字向世界各国朋友介绍了北京的人文环境和地理优势,是举办奥运会最理想的城市,并真诚的欢迎各国朋友来北京旅游观光。

教学前,要求学生动手查找有关北京奥运会的资料,了解奥运会的有关知识。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了解文章从哪些方面阐述了北京是一个举办奥运会最理想的城市之一,并从中感到无比高兴和自豪。

教学目标

1、学习10个生字,了解应用文的基本格式。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充满激情的演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有理有据,条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并说说自己将为3008年奥运会的到来做些什么。

教学重难点

能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在文章中陈述了哪些内容,感受爱国情怀。教学准备

查找有关奥运会的资料,简单了解北京申奥的过程。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言激趣、导入新课:

谁知道,2008年我国将有一件什么重要的喜事到来?它是多少界奥运会?我们来比一比,对于奥运会知识,谁知道得最多?可是,在申奥的旅途中一路走来并不容易。今天,我们学习奥运大使杨澜在向国际奥委会申办北京奥运会中的演讲稿。

二、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并说说课文主要哪些内容?

三、检查学生初学情况

1、认读生字,区别“弘—恒”的读音,注意“餐”的书写。

2、说说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哪些内容?

3、这里的“主席”指的是谁?简单了解演讲稿开头的格式。

四、精读课文,感悟情感。了解作者从哪些方面阐述了北京是2008年奥运会举办最理想的

城市?

1、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每一段讲什么?

2、读第九自然段,“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到我们中间来吧。”什么叫“神奇”?课文从哪些方面阐述了北京的神奇?(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及历史根源)作者是怎样有条理的陈述这一方面的内容的?

(1)、历史文化古城:传统体育—蹴鞠

有著名的名胜古迹—紫禁城等 提问:这一段让我们体会到什么?

(2)、现代化的大都市:餐饮、购物方便等 思考:什么叫:“恭候”,说明什么?

(3)、北京人友善、喜爱体育运动,开展了多元化的文化活动。思考:“教育”和“交流”和“交流”指什么?什么是“奥运精神”? 这一部分我们用什么语气读更合适一些,用一个词概括这一段。(4)、整体感知开幕式和闭幕式及火炬接力与众不同。

(5)、感情朗读自己喜爱的部分,重点体会第七自然段“基于丝绸之路带来的灵感„„”,说一说“新的局面”、“新的高度”各有什么含义?从中体会到什么?

感情朗读,说一说你还能展示北京的哪些优势? 师述:

文章只是阐述了北京举办奥运会所具备的条件的一部分,大家接着展示北京的更令人赞叹的地方,是啊,北京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城市,北京人从古自今热爱体育运动,有良好的群众文化基础,是最理想的奥运会举办地,北京申奥的成功,你的感受是什么?你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6)、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总结课文陈述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五、2008年北京奥运会即将到来,作为东道主,你想为北京奥运会做点什么呢?

3、学生互相交流。

4、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爱国情怀。

5、简单了解应用文格式

六、奥运小知识

1、(2001年7月13日,)萨马兰奇宣布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

2、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口号是()。

3、用你手中的妙笔画一个你喜欢的福娃。

6、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教材分析

汉字是什么?汉字是民族文化的化石,是历史的载体,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有着鲜活生命的“你”“我”“他”。在我们的方块字中潜藏着丰富的审美和诗意,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有着深厚的爱国情结。《我爱你,中国的汉字》中,作者把汉字的丰富多彩比作“活泼可爱的孩子”,比作“美丽多姿的鲜花”,不仅通俗易懂,而且生动形象,富有文学色彩和感情色彩,因此对孩子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的就是汉字的魅力。

知识与技能:

1、学会10个生字。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重点句,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积累本课生词,并学会运用。

2、通过充分的读,不同形式的读,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及蕴含的意境美。

3、画出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热爱汉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能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热爱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你读出什么含义来了?

2、从课题上分析,作者会紧紧围绕哪方面来描写?

简介刘湛秋:男,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诗刊》前副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与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早在八十年代中期,他就被一代大学生誉为“抒情诗之王。”他结集出版有诗歌、散文、评论、翻译、小说等三十余种,其诗集《无题抒情诗》获过中国新诗奖。他译的《普希金抒情诗选》、《叶赛宁抒情诗选》为广大读者喜爱,并一度成为畅销书。近几年他写作散文颇丰。以抒发情感、人生为主,笔触细腻,行云流水,有其独特的唯美的散文风格。台、港文坛对其散文评价颇高。作品被译为英、法、日、俄、意、德、西等多种文字。

3、初步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并说一说你从书中知道了关于汉字的哪些内容?

二、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学生读生字,注意“坠”、“脂”、“骋”的正确读音。

2、指名朗读课文,把每句话读通顺。

二、抓住文字,赏析内容。

1、默读课文,说一说你喜欢作者对中国汉字哪方面的描写? 板书:

不是符号是精灵书法丰富 对诗有灵性 有瑰丽雄伟的生命力

3、你最喜欢哪一部分的描写,好好的读一读,看看你是否也能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4、师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1)、读第二自然段,为什么说中国汉字“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 什么叫“僵硬”?“风韵”指什么?课文是怎样围绕这句话描写的?(分层理解)(2)、指名读“真的……这是一些多么可爱的小精灵啊!”说说你还读出什么感受? 师述:

是啊!汉字之美,美在形体。你看吧,每个字都有不同的神韵:“明”是由两个象形字“日”和“月”组成的会意字。“是太阳公公和月亮公公在一起”,“雷”“雪”“霜”三个字都是形声字,同样

富有形象性,在辞义上都与“雨”有关。这四个字真富有典型性和趣味性。“太阳”这个词,使你感觉到了热和力,而“月亮”却又闪着清丽的光辉;“轻”字给人飘浮感…….这是一些多么可爱的小精灵啊!你们喜欢它们吗?

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去感受这些小精灵的奇妙。(3)、你还读出什么感受来呢?

学生欣赏课文上的书法作品,有感情的朗读“而在书法家的笔下……书法瑰宝” 理解“它们自身……飞翔和驰骋。”是什么意思? 师述:

汉字又是世界上最漂亮的文字。没有人不知道汉字书法有其他文字书法不能比拟的魅力。行如流水的草书,秀丽的楷书,端庄的大篆小篆,不仅使中国人、海外华人着迷,而且有的洋人也慕名来中国学习说汉语,写汉字。可见书写汉字书法是一种美的享受。希望你们从小写好我们中国的汉字。下面我们就付诸行动吧。

三、学生书写生字

1、读课后的生字,看清每个字的形。

2、注意“幽”的书写顺序。

3、学生书写课后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上节课内容。

二、读中感悟,品赏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作者对中国汉字还有哪些独到的感触?

2、学生理解,老师点拨。

学生自由的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说说这两段主要讲什么?

3、什么叫“异乎寻常”?文中还有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中国汉字的异乎寻常?

有色彩、有声音、有气味的词是哪些呢?你能举出例子来吗?什么叫“总指挥”?(紧扣这个比喻来体会)

4、感情朗读课文3—4自然段。体会设问手法构段,5、小结:

汉字之美,真的是美在风骨。在世界文字之林中,中国的汉字用一个个方块字培育了五千年古老的文化,维系了一个统一的大国的存在,而且是强有力的,自成系统的。它的创造契机显示出中国人与世不同的文明传统和感知世界的方式。不管这块东方的土地上有多少种不同的语言讲着多少互相听不懂的方言,但这汉字的魅力却成了交响乐队的总指挥。

汉字之美,也同时美在精髓。面对科学的飞跃,人们在慨叹中国技术的落后,想在困惑中寻求摆脱这种象形文字带来的同世界的阻隔,因而发出了实行汉字拼音化的震撼灵魂的呐喊。是的,这种呼唤曾经搅得热血沸腾,中国的汉字何去何从?

指名读第5自然段,你体会出什么来了?“轻而易举”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请大家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要读出气势,读出自豪感。说说你对“中国的方块字……单字的海洋”的体会。

6、师述:

中国的汉字以其瑰丽雄健的生命力证明了自己的存在价值。是电脑接受了汉字,而不是电脑改变了汉字。在科学攀向高峰所出现的复杂思维状态中,倒是那种拼音文字需要不断再创造,以至到了不堪忍受的繁琐程度;惟中国的汉字却反而焕发出青春,轻而易举地用原有词汇构成了新的概念和术语。真的,中国的方块字能消化各种外来的新创造,因为它拥有一个单字的海洋,让人们熟悉这种文字后,可寻求的新的组合和创造的天地是那样的宽广而简便。

面对震惊于它的再生活力和奇特魅力的中国汉字,你还体会出作者的什么感受来?

7、学生自由读第1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

(1)、作者为这一个个方块字而动情,在他的眼里,汉字是什么?表达上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说说你对“我真的无限…….奇特魅力。”的感受。理解“驰骋”、“风韵”、“徜徉”等词语的含义。

(3)领读,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8、、小结:

汉字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剂。汉语还是当前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文字。

目前地球上使用汉字的人口大约有14亿,占世界人口的26%,几乎相等于合用英语的15亿人口(以英语为母语的书面语的只有3亿人)。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数据,它也是因特网上的第二大语言文字。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申奥成功和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世界各地学习汉语的兴趣日益升温。目前全世界已有60多个国家的学校开设了华文课程,美国有200多所大学设有中文课程,许多人已看到华文中还蕴藏着无限商机。

汉字举世无双的优点是容易储存信息,制造新名词。一个字除了自身具有一定的意义外,还具有很强的造词能力。如“政”字,后面加上不同的字,就可以造出不同的词,如政界、政局、政客、政经、政策、政府、政事、政情、政变、政论等等;又如“了不得”、“不得了”、“得不了”,三个同样的字用不同的排列方法就可以表达三种完全不同的意思。因此中国文字最能追随语言和时代的发展,把旧字重新组合成新词术语,得到“生词熟字”的效果,如电影、电脑,积极、消极等名词都是用常用字来拼写的,不需要像拼音文字那样重造新的文字,因此中国文字具有极大的稳定性,汉字之美,美在精髓,美在真情。国运盛,汉字兴,汉字有着广阔美好的发展前景,汉字的优越性对中华民族的团结和振兴,将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三、学生就自己喜欢的部分感情朗读。完成课后作业。

四、说说你对中国汉字特点还有哪些了解,写在书后。

板书设计:

6、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不是……..而是…… 再生活力 书法丰富有灵性奇特魅力

是……..而不是…… 稳定性

诗词诵读 碛中作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感受诗人在万里沙漠中勃发的诗情。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能体会出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深刻体会,对边疆风物深厚的感情。4.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中情景。

教学难点 : 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沙漠地域的样子吗?你觉得沙漠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岑掺的作品《碛中作》,看看诗人眼里的沙漠是什么样的?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西来”指什么?(点明了行进方向)

“欲到天”,既写出了边塞离家之远,又展现了西北高原野旷天低的气势。

“两回圆”交代了什么?(表面上看,似乎诗人只是点明了离家赴边已有两月,交代了时间正当十五月圆;然而细一推敲,诗人无穷思念正蕴藏其中。一轮团圆的明月当空朗照,触动了诗人的情怀,他不由得思想起辞别两个月的“家”来,时间记得那么清晰,表明他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殷切。现在,月圆人不圆,怎么不叫人感慨万分?也许他正想借这照耀千里的明月,把他的思念之情带往故乡,捎给亲人?)

6、师述诗人刚刚把他的心扉向我们打开了一条缝隙,透露出这一点点内心深处的消息,却又立即由遐想回到现实——“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又是什么意思?

小结:

前句故设疑问,并不作正面回答,转而融情入景,给读者留下充分想象的余地。后句写出了明月照耀下,荒凉大漠无际无涯的朦胧景象。景色是苍凉的,但感情并不低沉、哀伤。在诗人笔下,戎马生涯的艰苦,边疆地域的荒凉,正显示诗人从军边塞的壮志豪情。正如诗人所说:“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学生描述诗人当时面对明月思念故乡的画面,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体会诗人当时的情怀

四、小结:

诗人精心摄取了沙漠行军途中的一个剪影,向读者展示他戎马倥偬的动荡生活。诗于叙事写景中,巧妙地寄寓细微的心理活动,含而不露,蕴藉感人。

诗以鲜明的形象造境写情,情与景契合无间,情深意远,含蕴丰富,读来别有神韵。在描写旅人远走塞外时,是只见万里黄沙,不知哪里才是自己的归宿?悲凉中更带有深沉哀婉的乡愁,单就“平沙万里绝人烟”来看.可以当作是纯碎的写景,充分流露出悲壮与凄清的综合美。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体会诗人深沉哀婉的乡愁。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语文乐园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对联的特点及好处。

2、体会句子的语气和表达的感情,引导学生进一步品位反问句和设问句在表情答意中的作用。

3、引导学生了解古诗文和成语知识并加以积累。

4、通过阅读故事,进一步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独立阅读,从中领悟道理。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积累,引导学生大致理解经典古诗文名句,并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教育学生学好科学,树立远大理想,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语言的特点,句式的变化,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帮助学生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1、反复练读,读正确,读流利,读熟练。

2、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3、师生交流:第一副对联里有好多相同的字,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吗?

第二副对联里的字虽然不一样,但是字音却有很多相同的,它们是什么意思?

4、多种形式背诵。

5、你还能收集到哪些有趣的对联?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6、学生结合“探究和实践”的要求进一步了解和积累对联,为下一次“说对联比赛”做准备。

二、读一读,体会下列句子的语气和表达的感情。

1、引导学生把三句话读准确,读流利。

2、引导体会句子的语气和表达的感情。(反问句更能表达强烈的情感。)

三、读一读,记一记。

1、学生读本题的两个句子,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结合注释或字典,说说对句子的理解。

3、联系课前收集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4、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背得快。

四、成语故事

1、学生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2、讨论赵奢的做法对不对、好不好?你认为赵奢是个什么样的人?

3、理解“奉公守法”的意思。

4、从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第二课时习作 心愿

1、事例引路,激趣导入。

同学们,老师在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就有了一个美好的心愿,那就是当一名老师,桃李满天下,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心愿呢?那是因为……..。

同学们,你们有怎样的心愿呢?你为什么会有这个心愿呢?有怎样为它而努力呢?

2、自由交谈,开阔思路。

(1)、结合“想一想”的环节,思考里面提出的这些问题。

(2)、有所感受的学生和身边的学生交流。

(3)、集体交流,老师相机指导。

3、,明确要求,学生写作。

4、学生习作,老师巡视、指导、解疑。

5、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确定题目,构思习作提纲。

第二课时

1、学生交流自己的习作,提出建议。

2、老师点评,学生反复修改。

3、小结,提要求。

5.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七单元教案2 篇五

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七单元教案(2)

第二课时:认识时间(二) 教学内容: 认识时间(教科书第82页例2和练习十五4―6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1分1分数的方法,准确读出某一时间,培养合理利用时间、善于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2、难点:使学生准确读出某一时间。 教学准备: 小黑板、课件、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钟面(钟面图略) 2、小朋友们都读得很好,下面请小朋友看老师手上的钟(出示例2钟面),上面表示的时间是几时几分?(老师先拔出4:15)老师再往下拔四个格,那么,现在是几时几分呢?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个时间有不同的读法,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地读出这样的时间呢? 今天,老师继续和小朋友们来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这样的时间。(板书课题:认识时间)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时间:几时几分。 (1)请小朋友自己认真的1分1分地拔出的时间。 小组交流、讨论,教师检查同学们讨论的结果。 (2)老师在学生小组活动斩基础上,全班同学一起来读一读,用钟面模型动态演示,分针从4时15分开始,把分针一分一分地往下拔,让学生跟着读出所经过的时间,4时16分,4时17分,4时18分,4时19分。 (3)小朋友们,你们还有不同的读法吗? 2、感受1分钟。 (1)电脑计时,1分钟结束后,提问:1分钟进行多少口算?1分钟读多少词语?1分钟读多少数?1分钟写多少字?每组两人汇报。 (2)1分钟可以做这么多事!我们可要珍惜自己每分每秒的时间啊! 3、动手操作,拔一拔。 (1)教师检查学生的作业,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2)师生共同总结读时间的方法:要读出一个时间,先看时针走过数是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从12走到几就是几分,特别注意不是整5分、整10分时要看准对应的小格,然后读准。 三、教学效果测评 1、完成第82页第2题小朋友通过刚才的学习都能正确地读出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吗?做82页“做一做”的第2题,学生填好后,教师评讲。 2、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教师表扬又对又快的小朋友,鼓励其他小朋友。 3、完成练习十五第5题老师报时间。 4、完成练习十五第6题。 5、小结引导学生自己小结:今天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怎样学到的?这节课的知识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帮助? 四、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实践活动 小小商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6―87页小小商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使他们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活动让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小小商店里的买与卖进一步让学生训练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计算方法。 2、难点:正确计算找零。 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有关的物品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要提前把这次活动的大致情况给学生介绍一下,说明这次活动需要准备什么东西,让学生把经常使用的玩具、学习用品、简单的生活用品以及家里废弃的易拉罐和矿泉水瓶带来,并通过不同的方式了解这些物品的价格并制作出价格标签(最好有用小数表示的价签),例如,到商店实地调查,询问家人,查书籍资料,等等。 二、模拟购物。 1、上课时,教师先要给学生简单介绍一下玩具、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根据一年级上学期所学的分类方法,把带来的东西分成不同的类。如果有的物品类别不太明确,学生分类的时候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加以适当的指导。 2、在学生把所有的物品分好类以后,老师要带着学生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商店。可以仿照教科书上的样子,设置玩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柜台和回收站,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设置其他的.柜台。然后让学生把各种物品分别放在相应的货架上(货架可以用课桌代替),可以请几位学生读一读标签上的价格,如果学生所标的价格过于偏离实际,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 3、选一部分学生扮演售货员,一两名学生扮演废品回收员,其余的学生扮演顾客。在全体学生开始活动之前,可以先做一个示范。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例如,“你怎样买一块橡皮?”指定一名学生用学具卡片上的人民币买一块橡皮。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用提问的形式,给其他学生一些提示:顾客先要确定买什么东西,再到相应的柜台找到该商品,读出商品的价格,再决定怎样付钱最方便;而售货员需要熟练地计算出顾客付的钱够不够,是否需要找零,找多少,等等。 4、全体学生开始活动。“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手中有的钱数确定买什么东西,而“售货员”要针对“顾客”的需要做出相应的对策。在活动过程中,“顾客”和“售货员”都要进行人民币的计算。活动中学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数学问题,也有其他问题。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在进行人民币的计算时有没有发生错误,碰到了些什么问题,碰到问题时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是不是用了比较简单的方法,等等。如果学生遇到不会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联系起来,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还不能解决,教师也要鼓励学生提出来,要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创新意识,激励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和体验数学的力量。教师要利用“回收站”的题材,向学生介绍环境知识,宣传环保思想,培养学生从小爱护环境的意识和观念。 5、在活动结束之后,可以让学生对活动进行总结和讨论,例如,可以让学生交流在商品交易中碰到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如果有两个同学碰到了同样的问题,比较他们的解决方法有什么不同,哪个更好一些。还可以让几名“顾客”汇报一下原来有多少钱,一共花了多少钱,买了哪些东西,还剩多少钱,原来的钱数减去花去的钱数是否等于剩下的钱数,让几名“售货员”汇报一下卖出多少东西,收入多少钱,等等。还可以让废品回收员数一下一共回收了多少个易拉罐和多少个矿泉水瓶,收入多少钱。通过全班的讨论,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进行交流的习惯。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发挥学生个体的特点,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教师也要注意把握好自己的角色,由于活动的实践性、现实性、开放性都比较强,教师要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但不要过多地干预或打断学生的活动。活动的目的也不能简单地定为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数学交流,使学生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全课小结。 1、今天的活动你喜欢吗? 2、通过这个购物活动,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6.全新版第1册第2单元教案 篇六

第一课《稻草人》

教材简介:

《稻草人》这篇课文讲稻草人看到一只飞蛾飞到主人的稻田里,并产下了子儿。稻草人很着急,想把情况告诉主人却无能为力,他为主人感到很悲伤。课文表达了稻草人因能力所限,而无力挽救主人命运的痛苦心情,一个忠诚、尽职、心地善良的形象跃然纸上,浮于眼前。教学要求: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稻草人的善良和尽职。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激发学生对穷苦劳动人民的同情。

5、教育学生有一颗善良的心,关心、体贴、帮助他人。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稻草人焦急的心理活动。

2、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人物内心塑造人物形象。《稻草人》的作者是(),童话集有《

》、《

》等。

一、词语掌握:

肌肉、皮肤、稻穗、白喉、耕种、橘子、褐色、挽救、祸事、沉甸甸 白喉:白喉杆菌引起的一种喉部疾病,患者多为小儿,重的可以致命。

二、形近字辨析

喝()色()力()望

()彩

三、给带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勾标出。

稻穗(suì huì)

干瘪(biě biē)

咬嚼(jiáo jué)

秆儿(gǎn gān)

看守(kàn kān)

勉强(qiáng qiǎng)

四、下面句子不是比喻句的是()。

A.她的脸上满是皱纹,倒像个风干的橘子,哪里会露出笑容来呢!

B.今年的稻子长得好,很壮实,雨水又不多,像是能丰收似的。

C.他想到将来田里的情形,想到主人的眼泪和干瘪的脸,又想到主人的命运,心里像刀割一样。

D.新出的稻穗一个挨一个,星光射在上面,有些发亮,像顶着一层水珠。

五、照样子写词语。

沉甸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安静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小练笔:

1、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把稻草人的样子和结构说清楚的?(先整体后局部,从上到下)练习按顺序写一段描写老师的样子话。

2、想象一下老太太见到田里的情况会怎样,(先请同学模仿表演)然后练习写一百五十字左右的语段,表现老太太那时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

第二课《自相矛盾》、《画蛇添足》

教学目标:

1、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2、了解中国古代寓言的特点,渗透学寓言的方法。

3、通过说、问、演等活动,使学生在了解寓意的基础上受到教育。教学重、难点: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自相矛盾》战国

韩非子

注释:⑴鬻(yù)——卖。

⑵誉——夸耀。

⑶陷——攻破。这里是穿的意思。

⑷或曰——有的人说。

⑸莫不——没有不

⑹应——回答

⑺或——有人

⑻“誉之曰”的之:代词,指代盾

⑼“吾矛之利”的之:文言助词,无义

⑽ “吾盾之坚”的之:同上

⑾ 坚——坚固

⑿ 以——用

⒀俄而——然后

⒁莫能——没有什么。

⒂矛古代兵器,用于刺杀。译文:

楚国有个既卖矛又卖盾的人,他赞美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无法刺破。”接着,他又夸起了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什么东西是穿不透的。”有的人问他:“如果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刺不破的盾和什么都刺得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而不能故意夸大,言过其实,否则,就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通常用来相容讽喻说话、做事相互抵触,互不相容的现象。

生活中的人形形色色,如果按智慧划分的话,大概可分为这么三类人:

一类是傻瓜,思维力低下,愚蠢可笑;

一类是平凡人,思维力一般,平平常常;

还有一类自然就是聪明人,思维力超常,善于动脑思考,会跳出一般人的思考方式。同学们,你们想成为哪类人?(要做聪明人,就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发现。)讨论:

1、卖矛盾之人属于哪类人呢?你是怎么想的,说出你的理由来。

2、如果此时你也是围观的人,当这卖矛盾之人话音刚落,我们也许还没有反应过来,那人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了。这个围观的人又是哪类人? 自相矛盾造句:

你刚才的发言前后自相矛盾,别人不知道该怎么理解。你说的话自相矛盾,还在那喋喋不休,真是可笑。

《画蛇添足》《战国策·齐二》

注释:

1.祠(cí):祭祀。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祠”。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

2.舍人:王公贵族家中的门客。3.卮(zhī):古代的一种盛酒器,类似壶。4.卮(zhī)酒:一杯酒 4.相谓:互相商议。

5.请画地为蛇: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画地:在地面上画(画的过程)。为蛇:画蛇(画的结果)。

6.引酒且饮之: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引:拿,举。7.蛇固无足:蛇本来就没有脚。固:本来,原来。8.子:对人的尊称,您;你。9.安能:怎么能;哪能。10.为:给;替 11.遂:于是;就。

12.赐:赏赐,古代上给下,长辈给晚辈送东西叫赐。13.为之足:给它画上脚。足(此句中的足):画脚。14.终:最终、最后。15.引:拿起。16.且:准备。17.成:完成。18.余:剩余。19.足:脚。20.亡:丢失,失去。21.为:给,替。

22.乃左手持卮:却,表示转折 23.夺其卮曰:他的,指代先成蛇者 24.遂饮其酒:那,指示代词 25.终亡其酒:那,指示代词

26、谓:对......说。译文:

古代楚国有个人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酒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一个人喝它还有剩余。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

一个人最先完成了,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为它画脚。”他还没有(把脚)完成,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话刚说完,就把那壶酒喝完了。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

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的道理。画蛇添足歇后语: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画蛇添足的反义词:

画龙点睛:画龙之后再点上眼睛。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

恰到好处:刚好。指说话做事正好到了最合适的地步。恰如其分: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画蛇添足造句:

考试中答与题无关的东西不过是画蛇添足罢了.这事就说到此为止,你别再画蛇添足了。

在大自然景色中加了一些人工造景,正如画蛇添足,反而不美。

课后练习:

1、《自相矛盾》选自《

》,作者(),()时期思想家。《画蛇添足》选自《

》。

2、说出下面寓言的寓意。

自相矛盾:

画蛇添足:

3、复述故事比赛,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则寓言故事派代表参赛。

第三课《卖火柴的小女孩》 丹麦.安徒生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激起对资本主义社会里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

2.领悟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从理解重点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主要内容:

本课是世界著名童话家安徒生的一篇杰作。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故事。中心思想:

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作者对小女孩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词语掌握:

围裙、哆嗦、烤鸭、蜷缩、灌输、僵硬、火焰、铜炉、烘烤、火柴梗、两腮、乖巧、精致、明晃晃

多音字:喷pēn散着射出:~出。~涌。~发。

pèn喷喷香(形容香味浓郁)文章结构:

全文以火柴为线索,先写小女孩在街上卖火柴,再写小女孩蜷缩在墙角里擦火柴取暖,最后写小女孩捏着烧过了的火柴梗冻死了。按这样的故事情节,本文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4节)讲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小女孩的悲惨生活。这一段可分为五层:

第一层,文章一开头,作者就把一个光头赤脚的小女孩置于一个又冷又黑,下着雪的大年夜的典型环境里,这就紧紧地扣住了读者的心弦。

第二层讲她为什么赤着脚——她一向没有鞋,脚上穿的是她妈妈穿过的一双很大的拖鞋,后来也被横冲直撞的马车吓得她把它跑丢了。

第三层讲她是个卖火柴的小女孩,整整一天“谁也没有买过她的一根火柴,谁也没有给过她一个钱”,这里反复强调,无人购买的事实,也为她不敢回家做了铺垫。

第四层透过小女孩的眼睛,写出了富人花天酒地的生活,同时还入情入理地写出小女孩的内心活动。

第五层讲尽管小女孩又冷又饿,可是不敢回家,怕爸爸打她,“家里跟街上一样冷”,点出了她家的贫穷。

第二段(第5—12节)讲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眼前产生几次幻景,表现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其中第四次幻想是全文的高潮。

第一次幻景:由于她“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希望得到温暖。她第一次擦燃火柴,她像自己坐在“一个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的大火炉面前,“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第二次幻景:由于她十分饥饿,擦燃火柴,只见“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向她走来。

第三次幻景:她希望自己享受节日的欢乐,眼前出现一棵圣诞树,“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

第四次幻景:面前出现了唯一疼爱她的奶奶。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人疼爱她,她希望能见到死去的奶奶。她在火焰中和慈爱的奶奶团聚。当她点燃了成把的火柴,在火焰中奶奶带着她“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天国去了。

第三段(第13—14节),讲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了。

卖火柴的小女孩

现实

幻觉

卖火柴

冷——火

饿——烤鹅

擦火柴

无欢乐——圣诞树

无疼爱——奶奶

死去

无幸福——飞走

安徒生:对穷人的同情 重点句点拨: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①初步阅读,体会她开始到底“敢不敢抽出一根”?可是最后“终于抽出了一根”说明什么?

“卖火柴”是她帮助家里度日的,她是不敢轻易擦燃的。但今天又冷又饿的大年夜她实在受不 了了,考虑再三“终于”擦燃了一根,可见小女孩的处境多么艰难,她多么迫切地渴望温暖。

②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好“?”、“终于”)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 中去。①句子中有两个“幸福”,你怎样体会?第一个“幸福”是小女孩在幻象中看到了她所向往的一 切,所以说在幻象中她是幸福的。而第二个“幸福”不是真正的、现实中的、新年里该有的幸福,而 是指她悲惨地死去,不再忍受现实的痛苦,所以是幸福的。文中破折号的用法:

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有三处用了破折号。细细品味它们的用法,是很有意思的。

“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这里的破折号是表示“注释说明”的,说明一年的最后一天是“大年夜”。

“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这里的破折号是表示“补充说明”的,补充说明“拖鞋为什么那么大”。

“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这里的破折号是表示“意思的变化和承接”的。前面的“灯光”“香味”“大年夜”和后面的“她可忘不了”是两个意思,用了破折号,就连接起来了。句式变化:

1、将疑问句改成肯定句。

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没有用。

2、缩句:

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

烤鹅冒着香气。

第四课《刺猬汉斯》格林童话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冷潮热讽”等词语。

(2)有一定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对文中人物进行评价,并从中受到感染、教育。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童话描写了主人公刺猬汉斯的形象,赞扬了他坚毅、勤奋、纯朴、善良的优秀品质,同时还告诉人们一个朴素的做人的道理:要言而有信。教学重点:在快速阅读中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故事的人物进行评价,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丰富情感及深奥的道理。词语掌握:

冷嘲热讽、告诫、药膏、兑现、不屑一顾、言而无信、悉心照料 “磕”字的右半部,上边是“去”,不要误认为右边是“盖”;“诫”字右边的“戒”里面有一小“丨”;“膏”字上面是“高”字的变形,也就是说“月”字上面有个“口”。冷嘲热讽:用尖刻辛辣的语言进行讥笑和讽刺。【反义词】:诚心诚意、真诚以待、赤诚相见 不屑一顾: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反义词】:刮目相看、举足轻重 言而无信: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反义词】:一言为定、一诺千金、言而有信 课文内容:

(1)农夫的妻子生了一个怪儿子——刺猬汉斯,他顽强地活了下来。(2)汉斯8岁时带着笛子,骑着公鸡,赶着猪到森林里生活。

(3)一个迷路的国王向汉斯打听路,并写下保证,将回到王宫遇到的第一件东西赐予汉斯;国王没有兑现诺言,汉斯很看不起他。

(4)第二个向他问路的国王兑现了诺言。刺猬汉斯变成了英俊的小伙子,与公主结了婚。

(5)汉斯把它的父亲接到了他的王国。关于人物评价:

童话故事的作者一般都把自己的愿望、主张、善恶标准,赋予自己作品中的人物身上,对人物的评价,实际上就是在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汉斯:

他是坚毅、有独立精神、乐观的人。他在家人都烦他,不能和他一起正常生活的情况下,“顽强地活了下来”;他8岁就独自一人去森林里生活;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忍痛烧掉刺猬皮,变成了英俊的小伙子。

他是正直、善良的人。他使迷路的国王平安回到王宫,对信守诺言的公主决不伤害;他尊重自己的父亲,把养的一大群猪送给父亲,还把从小不喜欢他的父亲接到自己的王国。

第五课《尼尔斯骑鹅历险记》

塞尔玛·拉格洛芙(1858—1940)瑞典女作家,1909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教学目标:

1、学会5个会认字。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尼尔斯是一个勇敢、善良、有爱心的孩子。

3、使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

教学重点:要求学生能够自主阅读长课文。教学难点:理解内容,了解人物。课文主要内容:课文写了一个名叫尼尔斯的放鹅的男孩经常捉弄鹅。一天他被小精灵变成了拇指大的小人儿,在经历了一番波折后他勇敢地从狐狸口中救下一只野鹅,最终得到野鹅们的信任。词语掌握:

蹑手蹑脚、无声无息、出其不意、百爪挠心 诧异:觉得很奇怪。

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恳求:恳切地请求。

尼尔斯是一个(勇敢、善良、知错就改、富有爱心)的人。

一、给多音字组词

xuán

zhuǎn

dāi

xuàn

zhuàn

dài

二、词语巧搭配

()地等待

()地向野鹅群走去

()地叫喊

()地向湖中飞去

吓得()

急得()

三、找近义词

竟然()

肯定()

竭力()

诧异()

伤心()

广阔()

巨大()

怜惜()

四、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1、()尼尔斯想回家,()已经完全不可能了。

2、()马丁怎样调停,阿卡()只同意尼尔斯留一夜。

3、他们()落地()钻到湖水中去了,岸上只留下了马丁和尼尔斯。

4、尼尔斯非常调皮,()追得鹅满地跑,()拔鹅翅膀上的毛。

百花园一

积少成多

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坐井观天: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滥竽充数: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亡羊补牢: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掩耳盗铃: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叶公好龙: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7.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教案1 篇七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教案(1)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材内容: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感及与他人交流、合作的优良品质。 重难点、关键: 1、重点:正确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和解答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 2、难点:减数小于差的20以内退位减法。 3、关键:引导学生动手摆,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理解掌握计算方法。 课时安排:12课时 十几减九……………………………………………………………………2课时 十几减几……………………………………………………………………3课时 用数学………………………………………………………………………2课时 整理和复习…………………………………………………………………3课时 1. 十几减9 第一课时:十几减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1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 2、难点: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 小鸟卡片 房子卡片 题纸一张 一支彩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师:前几天,我们刚过完了“正月十五”,小精灵那天也参加了一次生动有趣的`游艺活动,活动中有一些奖品,你们想去看看吗?(电脑出示主题图) 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1、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师:仔细观察,小朋友正在进行哪些活动准备颁发哪些奖品?(观察后指名回答) 点击电脑出现画外音: 泡泡:同学们,在这幅图里,我发现了很多的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和我一起解决吗? 那好,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正在干什么?(电脑出示套圈图) 师:这是什么活动?让学生介绍。 泡泡:小明投了14个圈,有9个圈没套中,套中了几个?师:泡泡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你们能帮助他解决吗?如何列式?为什么要用14-9呢?14-9怎样算?把你的想法告诉你小组的同学们,看哪一个小组的计算方法最多? 2、小组交流,探讨算法 指名回答,教师将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算法,你最喜欢哪一种?请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再说一说这道题。 师:今后在计算的时候,你就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电脑出示泡泡伴有画外音) 泡泡:咦,那边怎么那么热闹,同学样,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电脑出示汽球图) 3、选择算法,进行计算 (出现画外音) (1)泡泡:哦,原来老师正在发奖品,数一数,老师手中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手中的气球发生了什么变化? (电脑演示分气球的过程) 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怎么列式?板书:15-9=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并让几个学生说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2)师:顽皮的小泡泡又不见了,让我们找一找,它跑到哪里去啦?(电脑出示谜语图) 原来泡泡在猜谜语,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能试着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同桌互相说一说,并列式 (有13条谜语,猜出了9条,还有几条没有猜出?或者说:还差几条就猜完了?然后指名学生向全班汇报) 三、熟练算法,进行应用 1、看图列算式(第12页) 要求:看懂图意,独立列式,指名上台进行订正 2、圈一圈,算一算(第13页) 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圈? 四、观察算式,找出特点,发现规律 1、师: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算式,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2、除了这些,你还能写出十几减9的算式吗?谁能给这些算式排排队,让它一个也不少。(指名板演) 3、再观察,你还能发现什么? 师:那我们找到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处呢? 4、抢答练习利用找出的规律,同桌进行练习如:学生A:13-9 学生B:4 五、游戏 小鸟找房子(第13页的图) 游戏要求:先让学生计算出小鸟身上的算式,然后和房子上的号码一一配对; 游戏形式:小组合作,全班订正; 游戏结果:有一只小鸟没有房子,同学们帮它建造一座。 第二课时:十几减9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 完成第13页的第4题―第8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要求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同时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感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 2、难点: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一套 口算卡片多张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1、听算 (视算) 13-9 17-9 12-9 15-9 18-9 14-9 (全班齐听) 1)、集体订正 2)、评讲:谁能说一说:18-9=?你是怎么想的? 把你的想法用小棒摆一摆,并与你的同桌说一说(边摆边说) 3)、指名学生说自己的算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4)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用你最喜欢的算法再把18-9等于几说给你的小伙伴听。 2、看图写算式 (课件出示) ◎◎◎◎ ◎◎◎ ◎◎◎◎◎ ◎◎◎ (指名板演,全班齐练) 板书:9+6=15 6+9=15 15-6=9 15-9=6 3、算一算 第14页的第5题 要求:先同组的同学互相的说一说,然后再列出算式,最后集体订正,对于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二、出示课件(第14页的第6题和第8题) 要求:1)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 2)再指名说图意 3)再列式计算,并与你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练习学生完成书中第7题 回家写一个十几减九的算式,给妈妈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能说出几种方法就说几种,比一比,看谁说的方法又多又好。

上一篇:大生活观后感下一篇:工作情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