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的写法(共11篇)
1.家谱的写法 篇一
上联:祖则无私无为善长;下联:宗能秉公师作明神。
上联:是训是行赞乃祖武;下联:有典有则贻劂孙谋。
上联:礼以待人恭以致昌;下联:优然见位忾然闻声。
上联:有德可久有功可大;下联:致悫则着致爱则存。
上联:保障一方功昭禾麻菽麦;下联:兴隆四序德遍动植飞潜。
上联:灵通本乎聪明山川并寿;下联:显应由于正直人物增辉。
上联:人至上圣贤书可耕可读;下联:德为绳祖宗恩当报当酬。
上联:德叶南离饮食烹调有赖;下联:厨称东道善恶彰昭无私。
上联:萃子孙于一堂序昭序穆;下联:祀祖宗于百代报德报恩。
2.家谱的写法 篇二
满族早期本无家谱, 因为八旗制度起初就将满族的一个家族严格固定于牛录之内。他们则居住于一处, 出兵围猎则编成一队, 调动移住则一同行动, 虽年代久远, 但世代相聚, 不得随意远离。八旗组织的职能之一是“司其版籍”, 即掌管户口, 编审人丁。满族人生育后, 要到佐领处申报, 最后由八旗都统或将军负责审查登记。所以八旗组织的版籍, 基本是一个宗族的世系, 即相当于谱书的核心部分。满族入关后, 情况发生变化, 版籍也逐渐失掉了家谱的作用。因此, 从康乾时期开始, 有些满族人便开始修谱。
满族修纂家谱的原因, 一是官职的承袭不仅要以敕书为凭证, 还要以家谱证明家世。如现居本溪姚家村的马 (马佳) 氏、草河口镇的车 (章佳) 氏、偏岭镇的赵 (伊尔根觉罗) 氏, 他们的先祖都曾袭佐领等职务, 为了证明家世, 必须修纂家谱。二是八旗驻防合营中的满洲兵也不一定是一个佐领属下, 他们因为长期远离本佐领, 唯恐遗忘先祖, 便修纂或抄录家谱。三是由于清代后期八旗人丁繁衍日甚, 披甲当兵的比例越来越小, 依靠饷银生活已经很困难, 清廷不得不允许旗人自行谋生。一些外出谋生的满族人为了证明身世, 只有修纂家谱, 现居石桥子的花氏修谱即缘于此。四是本溪县的大量王庄庄丁的后裔被准许独立门户, 政治地位的提高和经济条件的改善, 促使开户的壮丁产生了修纂家谱的愿望。五是汉族儒家思想“明孝悌、正人伦”, 助长了满族修纂家谱之风。
本溪地区现存的满族家谱超过百部, 文字上百万言。这些谱书的内容十分丰富, 大量的家谱中详细记载了有关姓氏、迁徙、人口、职业、田亩、婚姻、礼仪、传闻轶事等内容。其形式有叙述式 (谱书) 和图表式 (谱单) 两种。初修的家谱多为叙述式, 分居后抄录的则多为图表式。
从这些家谱的分布及价值看, 珍藏于原辽阳州辖属的14个乡镇中有50余部, 其中价值较高的有《马佳氏家谱》、《花氏家谱》、《阎氏家谱》、《赵氏家谱》、《吴氏家谱》、《解氏家谱》、《邓氏家谱》等。珍藏于原兴京厅辖属的6个乡镇中的有20余部, 其中价值较高的有《吴氏家谱》、《赵氏谱》、《富氏谱》、《贾氏家谱》、《潘氏家谱》等, 珍藏于原凤凰厅3个乡镇中有20余部, 其中价值较高的有《赫舍哩氏宗谱书》、《章佳氏家谱》、《胡氏家谱》、《屈氏谱》、《詹氏家谱》、《陈氏历代谱书》、《贺氏谱》等。珍藏于桓仁县的族谱, 价值较高的有《那拉氏族谱》、《白氏源流族谱》、《萨嘛喇氏族谱》、《富氏谱单》等。上述谱书内容十分丰富, 为研究本溪地区的满族史和地方史提供了大量珍贵的资料。
谱书反映了世居本溪地区乃至辽沈地区的满族改汉姓和排行辈的变化过程。碱厂镇九龙口村伊尔根觉罗氏, 始祖色勒, 二世祖扎库于“康熙三十三年 (1694) 拨往碱厂驻扎”, 六世祖约在嘉庆中期开始改姓赵, 排以行辈。桓仁县富察氏始祖富当阿“从龙入关”时, 任“都京世袭佐领”, 到八世祖始改富姓, 取汉字名。同治十年 (1871年) 修谱时, 以“毓麟广成岁, 恩德永父明”十个字行辈起名。
谱书记述了本溪地区乃至辽沈地区的满族政治变革和生产关系变化的具体日期。乾隆三、四年, 朝廷两次议定壮丁可以开户。山城子乡磨石峪村和硕敬谨亲王后裔全公府壮丁邓氏和王氏, 分别在第八代, 第七代列为开户, 并有人充任三等护卫 (邓芬) 、领催 (王玉彦) 职务, 几乎晚于朝廷议定的时间百年左右。小市镇香磨村的《解氏族谱》中关于按部充纳庄银移作地租的记载, 具体反映了本溪地区王庄中的生产关系封建农奴制转化为租佃制的时间, 较之京畿地区相差近百年之久。
谱书为从历史上正确评价满族提供了重要依据。《赫舍哩氏族谱》记载了世居本溪满族望族赫舍哩氏罕都将军洼尔达长支阿尔密之后裔有成丁1000余人, 其中任职和当兵共计35人, 仅占总成丁数的3.2%。而世居本溪的满族望族章佳氏7世至16世共有成丁529人, 其中任职和当兵共计22人, 仅占成丁总数的4.2%。谱书的具体数字, 雄辩地证明95%以上的满族主要靠耕种旗地维持生活。通过《解氏家谱》的记载和档案资料的印证, 使我们更进一步弄清了很多满族在清朝不但是务农的劳动者, 甚至还有一部分正身旗人的身份和众多的壮丁一样, 在王庄领名种地, 为满洲贵族“充纳庄银”。上述事实证明, 满族在清朝并非都是吃俸禄的贵族和统治“民人”的特殊阶级。
谱书为研究满族史、清史和地方史志提供了新资料。通过《解氏族谱》关于清道光二十九年后, 将哈食蚂火罗俗改香磨村的记载, 不仅修正了史志中关于哈什马火烙地名的错误, 而且推断出香磨作坊在本溪地区出现的时间, 弥补了《本溪县志》中利用水利资源发展商品生产的上限时间的空白。山城子乡朴家堡村的《吴氏家谱》其内容除谱序、世系外, 还有谱主吴宗阿同年会试的三榜文章一册, 御制诗文一册, 《哀矜录》一篇, 《潘氏总论》一篇, 《天基先生小传》一册, 诗文数首 (残缺) , 还有呈状、捐官凭证等资料, 共达十余万言, 成为研究康熙年间满族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情等的重要资料。
3.邮戳的家谱 篇三
邮戳在东西伯利亚也渊远流长。当时,曾流行在陶器片上写信,再封装在陶器盒里。而为了防止局外人好奇偷看,发信人就用玉石或条纹玛瑙雕琢成私章,在湿粘的陶器盒封上打戳。这种私章中间有横贯漏孔,可插入小棒作轴,类似于现代沿用的滚动邮戳。如果说这种邮戳实际上相当于现代火漆印的话,那么时至15世纪的意大利,邮戳则已开始反映信的寄送地点及日期了。另外,由于当地曾流行霍乱和鼠疫,因此每次邮政部门在加盖邮戳时,还会同时加旁注:“熏蒸”,以提醒收信人注意消毒卫生,所以又有“卫生邮戳”之称。
说起邮戳在英国的诞生,还缀连着一段轶闻。1660年的伦敦,正值共和派与保皇派之间争斗激烈,因此双方在邮政部门的信徒都利用职权扣压、偷拆对立派的信件,以侦查彼此的意图动向。为此,皇家邮局承办人颁布了通令,启用邮戳来注明收发信函日期,藉以查处频繁的渎职行为。当时使用的邮戳是直径为13厘米的图印,印面的一半用两个缩写字母表明月份,另一半则用数字表示日期。
1680年,伦敦市又设立了“便士邮局”,即规定每封信的寄费为l便士,以盖上等边三角形或鸡心形的邮戳为邮资已付的凭证。于是,邮戳既是收发日期的记录,又成了邮资收讫的标记,一身而兼两职。如果寄信人愿意,也可以预付1个便士,让邮局在空白信封上事先盖好邮戳,换取方便留待备用。然而,由于产生了寄途远近等实际问题,而邮戳又毕竟不是邮资的合适替身,于是自1840年起英国开始发行自立门户的邮票,同时将邮戳改为无字的四瓣花朵形或圆篦网眼形图案。由此可知,邮票是邮戳发展到一定阶段,为适应客观需要而问世的衍生物。
在俄国,也有雷同于英国上述演变的情况。1845年11月23日,圣彼得堡(即今列宁格勒)的《北方蜂》报曾登载了使用带邮戳信封的邮政通告,当时启用的邮戳为长方形。每只信封售价为6个银戈比,其中5戈比是邮资,1戈比为信封费,并规定信须送交小商店汇收后,再由投递人员定时收取转送。不久,此项办法流传到了莫斯科,所不同的只是彼得堡使用蓝色邮戳,莫斯科则使用红色邮戳。可惜好景不长,鉴于某些宫廷权贵们讨厌红颜色,印有红色邮戳的信封很快遭到取缔,并从此在莫斯科绝了迹,甚至弄得后人竟罕知这种红邮戳存在过的史实。至1848年,带邮戳的信封已在全俄罗斯相当普及,但也正当此时,由于邮戳以异军身份崛起,打破了邮戳一身兼二职的垄断状况,从此,邮戳和邮票开始了分道扬镳,邮戳只标收发地点日期;而邮票则另外专示邮资,并逐步进入了焕发艺术青春并大展抱负的时代,使集邮迷们爱不释手、先得为快。
此外,在1895年前后,俄国前线的留守兵团中还曾流行过一种扁圆形及一种黑十字形的无字哑邮戳。至1922年,又首次使用了一种中空环形的俄罗斯纪念戳,和一种现代化了的圆形苏维埃纪念戳。
4.朱氏家谱(内省堂.)书的后记 篇四
(作者:天长市仁和中学朱庆文)
【内省堂--朱氏家谱】 后 记
朱庆文
在众多朱氏族人的热心支持下,经过了三年多的努力,《内省堂--朱氏家谱》一书终于和大家见面了。这是我们全体家族共同努力的结果。
盛世修志、望族列谱。内省堂--朱氏家族的成员,无论从何职业,无论身在何方,都能够坚守诚实守信、洁身自好的作风,尊老爱幼,团结互助,勤劳善良,奋发向上,这是我们家族不断兴旺发达的重要因素。
家谱编撰,看似简单,实很繁杂。《内省堂--朱氏家谱》的编写从2008年冬月12日始,至2010年冬月12日完成。在三年多时间内,收集、整理、核对,涉及家族许多户及众多成员,从序言、世系表、繁衍图、成员简历表、合家欢、家训录、大事记、编写说明、到后记,共计130多页。
【内省堂--朱氏修谱】的萌想,是在很多年前了。2008年冬月12日,在族兄朱兆海家做会时,由族兄朱兆海倡议,得到了长辈们的赞同,尤其是长辈朱玉林、朱玉平、朱玉春、朱永高和族兄朱春林、朱庆朝、朱兆海等人关注下,增强了编写家谱的信心;在此,本人谨向各位支持修谱者表示诚挚的谢意。修谱其初,堂兄朱庆朝及朱兆海等人向我说起修谱事。其实,我也有这方面的想法,我是七十年代高中生,八十年代的大学生,教书已有三十多年,对修家谱也知道一些,也略懂农村的红白喜事和婚丧礼节等。另外,我还有几个同事也写过家谱。认为自己有信心、有能力修好家谱。修家谱重在于需要付出时间、人力、财力,修谱也需要一定爱好、对其有认知,也要有责任感。将我们知道的本家族的人和事,要用图文记载下来。修谱的事,族人也要支持,应把家族的所有资料收集起来。
族人的热心增强了我编谱的信心。有了繁杂的资料又如何有序编排呢?因为族人的资料许多,必须采用一定的方法,把手边的资料先采用分支系分人员进行横排在电脑中,整理出来,有了一个头绪后,决定按“字辈”为主线,以各支系的辈份向下排列,并全部编排出来,再把新的资料添加上去。编好后,印出了第一份稿样。把这份样稿拿去征求家族长老长辈们意见,得到了族人的支持,并还收集到一些很好的建议。接着又印出了第二、第三„稿样。直到了2010年的冬天,才将盱眙县张洪镇的家族资料收集整齐„
为了丰富家谱内容,给参加修谱人照片放入家谱中作为纪念,这也是对族人表示谢意。为了取得更多的资料,走家串户,走亲访友„有的为了弄清真伪,多次寻查,有的提供的资料不完整,反复核对„
为了追溯我族历史,除了在地方上收集资料外,还将自己的电脑升级,上了宽带网,建立了【安徽省天长市内省堂--朱氏家谱】网站,从网上寻找了朱氏家族相关的资料。为了校对谱稿打印稿样、保存资料购买了电脑的硬盘进行储存。前前后后花了近三年时间,在族人的热心支持下,现在总算是完成了一本全新的《内省堂--朱氏家谱》的样稿,经长辈族人共同商量,本年冬月十二日,在天长市界牌镇南尖村朱庆龙家做会时,还邀请部分族人代表讨论,对谱稿进行审定,次年内印刷成新谱就可和族人见面了。
当手棒着家谱样本时,心里感到还不满意,全篇光是人名,看起来很枯燥,既是新编,为什么不可以增加些内容呢?让【内省堂--朱氏家谱】更有可读性和实用性,就是将横排版变为竖排版世系直观性。又编排族人个人简历表,随后就开始收集相关资料。再增编家族人员的通信录。新编家谱在族中知道已经很多了,不断有热心的族人参与进来。例如,从电力战线退休的族兄朱春林的积极参加,给这次修谱增加了很大力量,他年纪比我大,有文化,会骑摩托车。见面后谈到了我们这次修谱的宗旨;凡是参与的人均是义务奉献,在谱书完稿前,所花的一切费用都由参与者自己负担。并谈到去盱眙等地访祖一事,他都表示支持,我们就一起修编家谱。
为了更加丰富家谱内容,特增加了附录篇。《治家格言》、《孝子歌》、《容忍歌》、《莫生气》等文章,并附几篇已公开发表过的文章,重在提醒人们,孝敬老人,饮水思源。了解故土、热爱家乡。
在修谱时,大多数族人都很支持,但还有少数人,由于编者没讲清楚为啥要修谱?怎样修谱?在走访家族人时,也曾出现:“我不晓得”、“要多少有钞票的”、“我们要上班,没有时间跟你谈”、“修谱我不感兴趣,对我没有好处,”、“随便你,你写了就算了吧?”等等语言。在耐心解释,仔细说明后,尤其看到家谱的初稿后,族人与编者配合很默契。家谱的问世,使每位家族成员又有了新的沟通渠道。
欣慰的,在本家谱成书过程中,全体族人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关注,各尽所能,积极奔走,出资助印,解决了资金问题,并由朱寿高负责印刷。此外,在家谱成书过程中,曾为谱而热情工作支持的天长市仁和中学几位老师,还有对本谱关心过的人致以深刻的谢意。
编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谱中难免有不如人意之处,敬请族人给以指正,以便于今后续谱。
5.家谱发放仪式上的讲话稿 篇五
大家上午好!
承蒙全族宗亲把本届续修宗谱这样严肃而庄重的大事交给七修族谱编纂小组来完成,这是对我们的高度信任和认可,在此,我谨代表七修编纂小组的全体成员向各位宗亲表示崇高的敬意和万分的感谢!
今天,是公元20xx丁酉年仲冬日农历初五,也是冬至节,在这冬阳高照,盛世和谐的日子里,xx家族成员聚集圆山酒店,隆重举行族谱发行仪式,堪称一大盛事,如此壮举,虽不能绝后,但绝对空前,可喜可贺!激动之余,草成绝句,以襄盛事:
七修族谱册册新,
先人创业倍艰贞。
但期我辈多劬力,
江山代有吉高门。
受组委会委托,由我把本次续修族谱的全过程向大家做个汇报,若有不妥和疏漏之处,敬请长辈和宗亲海涵。在此我汇报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续修宗谱全过程
盛世修志,望族列谱。本次续修与六修时隔25年,时光荏苒,人事浮沉,加上当时环境,条件的不许与不便,六修宗谱自然就会出现诸多不完善的地方,这样七修势在必行,在全体族人的一致要求和支持下,组成了由元友叔挂帅,以寿华、寿海、少华、寿永、寿平、炽生、炽兵、炽权、炽荣、炽平共十一人的编纂小组。编纂小组成立后,各地的联络代表积极联络本区域族人,共召开筹备联络会十次,讨论并完成了诸多事宜:
(1)《xx宗谱》的续修。《xx宗谱》一书自起草工作开展以来全体族人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关注,大家群策群力,各尽所能,积极奔走,为编修工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七修宗谱,以六修家谱为蓝本,将内容进一步充实,完善、扩展、延伸,将所知道的情况从先祖开始追述,按辈分顺序介绍。除了探求xx家族的渊源历史,也详细介绍了众多与xx家族关系密切的亲属人物,特别是各家族严格要求和言传身教起来的子女们及其他亲属们。着重记载xx家族各支、各房、各辈族人的来龙去脉,生殁日期及墓地所在地,这样,我们可以从更多的角度和层面来认识xx家族的百年沧桑,从更多的细微之处来品味家族历史的变迁。经过一年多的准备,七修《xx宗谱》于20xx年冬交付初稿,20xx年仲冬正式出版,今天正式与大家见面了。
(2)实现了一世祖坟茔的迁徙。据族谱记载,另据致权哥姑奶、姑母证实(她们二人均嫁到此地)一世祖坟茔位于新城三小的白水塘旁边,岁月沧桑,几番风雨,一世祖坟茔墓地除了几畦菜地上长出的青青菜蔬外,已了无踪迹,但这并未动摇和消减我们的决心,迁徙吉日到来那天,我们按计划如期进行一世祖坟茔的迁移,随着镐头,铁锹的挖掘,终于在原墓冢找出了双环圈,先祖的宝骸及石灰块等,这证明了族谱的记载是准确的。一世祖新的墓地座落在美丽的花亭湖畔,那里依山傍水,风景优美,朝迎晨曦,暮送晚霞,可谓风水宝地。这得感谢元友叔和炽兵哥,是他俩无偿捐出这光风霁月之地。在此也要感谢为坟茔迁徙的诸位宗亲,正是你们的倾情捐赠,才使一世祖坟茔顺利地迁徙成功,圆了xx族人做大清明的梦。
(3)践行了去江西鄱阳瓦屑坝的寻根问祖之旅,圆了多年的宿愿。
(二)增补了诸多内容:七修宗谱在六修基础上增加了诸多内容,这为子孙后代提供了翔实的资料,也为日后续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增补内容一共十五项:
(1)吉姓起源
(2)xx先祖肖像与简介
(3)中华xx徽标图腾
(4)太湖xx族旗
(5)太湖乾龙县志、民国县志对xx族人的记载摘录
(6)太湖吉吕路三姓宗谱对迁湖始祖来湖经历的记载
(7)中华xx歌
(8)中华xx冯翊堂《三字经》
(9)中华xx通用楹联
(10)一世祖坟茔迁址记
(11)江西鄱阳寻根记
(12)七修宗谱序
(13)髦耋寿星相片
(14)赞助名录及全家福相片
(15)七修感言
(三)对先祖迁徙地瓦屑坝的介绍
(1)瓦屑坝名称的由来:江西瓦屑坝位于鄱阳县城西十余公里的莲湖乡。据考证,早在西汉时期,这里是古代鄱阳地区的水运交通枢纽,由于优质的土质资源,制陶工场规模宏大,成为江南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这里的陶瓷曾销往全国各地乃至皇宫作营造之用。唐朝末年,经兵燹之灾,这一片曾经辉煌的土地变成了废墟。据鄱阳县志在文物遗产中记载:“瓦屑泠,莲湖乡一村名,原是古代遗留下来无数陶片堆积而成的一条长坝。故过去称“瓦屑坝”。陶片自双港河起,迤逦20多华里至莲湖表恩止,河中陶片虽经千百年河水冲刷,至今尚有如此之多,诚为罕见。这就是瓦屑坝名称的`由来。
(2)瓦屑坝为何成为移民聚散地?古代的瓦屑坝是码头,是豪门望族居住的地方,这里的扁子港上曾经帆樯林立,这里的筷子街上行人摩肩接踵。历史进入五代以后,瓦屑坝的坝字渐隐,而瓦屑泠独传。宋元之后,随着全国经济重点的南移,江西一跃而成为全国首富,人口之众也是首屈一指,元末农民大起义的残酷战争造成了鄂皖豫川等地大片土地荒芜,,成了百里无人烟的宽乡。江西因为吴宏、余光等饶州守将把住了鄱阳湖的咽喉,罹难稍浅,成了地少人多的“窄乡”。为了发展经济,明清两代统治者开始从江西等地移民,瓦屑坝这个壮阔的古老码头,自然成了江西官方首选的移民聚散地。
黎民大迁徙触动了赣鄱大地敏感神经,在“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长达四百多年的大迁徙中,曾有210万江西移民按“四口留一、六口留二、八口留三”的移民定律,背井离乡,一拨又一拨在瓦屑坝集中,乘坐古老的帆船,荡过波涛滚滚的鄱阳湖,忍受着难以想象的牵挂与迷惘,走向鄂皖豫川,走向那未知的远方……因而被史学家称为“北有山西大槐树,南有江西瓦屑坝”,“瓦屑坝”与“大槐树”并称为中国八大移民之首。
(3)今天的瓦屑坝:今天的瓦屑坝移民遗址还未被当地政府重视,也没有形成规模和档次,但当地人还是以极大的热情来迎接每一位前来寻根问祖的人。当地人在瓦屑坝建起了高大的牌坊,牌坊两边镌有两副对联,一副为:“回古渡亲瓦屑周行故乡,辞饶州别鄱阳遍布华厦,”另一副为:“洪武移民迁居声赫百代千秋,西汉烧陶制瓦名扬天南地北”正上方是“移民圣地瓦屑坝”七个大字。在牌坊的西边建有移民纪念亭。据当地瓦屑坝民俗文化馆副馆长高春介绍每年到这里来寻根问祖的人络绎不绝,都是当地人自费接待。
6.家谱调研 篇六
家谱文化是豫西怀川地区的一大特色传统文化,位于太行山麓,济水源头的怀川历史开始的很早。据传,殷人是怀川人的祖先。因此,怀川人有着很强的缅怀祖先,追根溯源的情愫,而家谱正是这一情愫的载体。
家谱,又称族谱、祖谱、家乘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它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
家谱以姓氏分,不同姓氏家谱形式可能有所不同。当然,不同地区的相同姓氏家谱也存在差异。我的家附近的北王村是一个以谢氏为主体生活的村落。因此笔者以谢氏家谱为例展开调研。
谢氏家谱分为两种:一种是大型的家谱,一般就称作家谱,保存在本村的祠堂——“谢氏老祠”里,(谢氏老祠是我村谢氏家族的祠堂,用于祭祖,里面记录有谢氏的来源及谢氏历史,祠堂事物一般由村里最年长的族长管理,图(1)为祠堂里的石碑,记载了谢氏来历及根源,对于研究家谱很有帮助)
图(1)
还有一种是小型的家谱,也就是村民家户里用的家谱,一般称“老爷老奶轴”。
图(2)图(3)
如图所示,图(2)为祠堂里的大家谱。大家谱又分为两种:
1、挂谱,顾名思义可以挂在墙上的家谱。一般不挂出来,只有在春节时候(初一到正月十五)才挂出来,挂在祠堂上房的三面墙上。用于全村人到祠堂里祭祀祖先,追根溯源。图(2)就是挂谱。挂谱长2~3米,宽约1米。图中类似水源,类似树根的即为家族繁衍,世系传承示意。
2、卧谱,与挂谱不同,即使春节也不挂出来的。所以一般很少有人见过卧谱。据说卧谱比较类似于世系表。挂谱和卧谱都由村里最年长的族长保管。图(3)为家户中的“老爷老奶轴”,实际就是每家从祠堂的大家谱上找到自家的那一支或一脉的祖先,写在自家家谱上。它是与大家谱相承接的。“老爷老奶轴”挂布长约1米,宽约0.5米。这种家谱也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贴在自家墙上,图中的格子里的内容就是自家的历代祖先的名号。
挂谱与卧谱最重要的区别在于:第一,挂谱只记载已过世的人,而卧谱则包括在世的人,有几辈人就记几辈人;第二,挂谱只记载过世的男的名号,而关于女的一律不记,卧谱则男女尽量都记。
挂谱以图画形式向人们展示繁 衍生息、传宗接代的过程。从可考 的一辈开始以水流的形式从大到小 按从右自左的方式往下排。当然,水流也由粗到细,意为辈分由大到 小。如图(4)所示,从可考的第 七代应节开始,下有三子:长子汝 由、次子汝道和三儿子汝嘉。三个 儿子下有分别有子,再依次往下类 推。图(4)中第四代只有来旺下 有延续,其它没有,并非其它兄弟 膝下无子,而是由仁彦延伸下的子 孙较多,所以其它支脉只好另起一
图(4)张谱布。为区分不同辈分,每一辈字的人都要有一个“官名”,也就是同一辈分的人名字里都有一个相同的字。如第二代名字里都有一个“汝”字,第三代都有一个“金”字等。这个传承,形成了谢氏特有的辈字排序:惟、丕、绩、之、贻、谋、家、开、东、晋、廼、恒、基、以、立、极、绪、衍、南、周。因此,村子里的人严格按照辈字排辈分,而不是按照年龄大小。
图(5)图(6)
图(5)、图(6)是根据卧谱自家所在支脉编排出来的世系图,也称世系表。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连接,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强调宗法关系。由图(6)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来,卧谱上出现了柴氏、孙氏,有的还甚至直接写出名字,这反映了挂谱和卧谱的不同以及妇女地位的变化。当然也存在失考没有记上的情况,如图(6)中圈出的地方。卧谱世系表中还常常出现一种情况就是图(7)所示情况。图中所示,黄色的圈是一个辈分 红色的圈是下一个辈分。我们可 以看出:继魁下有二子,贻树和 贻科。但贻树名下有“出嗣”二 字,而继海下有一子,也是贻树 这是因为继海膝下无子,而同为 兄弟的继魁膝下有两个儿子,所 以,长子贻树就过继给了继海。由于人们受重男轻女的传统封建 思想影响比较大,认为只有有了 儿子才能传宗接代,所以多从关 系较近处过继、领养。还有一个
原因就是,在“人多力量大”的 图(7)
思想影响大多数人的时代下,大部分家庭子女很多,但却有很少家庭能供养得起
所有的孩子,所以,只能选择把部分孩子过继出去以维持生存。因此,在世系表中,图示的这种情况非常非常多。
笔者在调研期间,正好是谢氏家谱续写、完善时候,但由于工程时间较长,现在还处于调查、订正阶段,所以,对于家谱的制作过程只能通过访问村里几个年长的老人得知。生命的传承永不止息,因此原有的家谱也需要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更正。家谱是由专门从事家谱图画的人来完成的,特别是大型家谱,比较复杂,难度较大。据说现在开始动工,到年底才能完成。在画谱之前需要先对各家各户人口及先人情况有个调查了解。然后画挂谱,再是卧谱。据老人们说,这次要出一本类似书本的小型卧谱,每个家户都可有一本,这样,人们认祖归宗便更加清晰明了。家户里的小型家谱也是由专业人士画出来,各家在根据自己的世系关系填在上面。如图(3),大部分小型家谱的横批都是“木本水源”四个字,取“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之意。小型家谱的取名“老爷老奶轴”其中的老爷老奶代指历代祖先,并不是专指老爷和老奶。每年到旧年的最后一天,人们会派各家的男性到自家祖先原来坟头所在的地方去举行一个仪式,叫“请老爷老奶”,意思是要请祖先回家过年,一家人团聚。回到家以后,这个小型家谱“老爷老奶轴”才可挂出来。一直到正月二十晚上,由本村祠堂举行“送老爷老奶”的仪式后,“老爷老奶轴”才收起来。
家谱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见证。在过去它是一种家族制度规范,能够规范人伦,是对社会法律和制度的一种重要补充。对于当代来说,家谱可以作为传统文化展示,可以重温先祖的优秀文化。
7.基于GUI技术的家谱设计与实现 篇七
图形用户界面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简称GUI, 又称图形用户接口) 是指采用图形方式显示的计算机操作用户界面。GUI极大地方便了非专业用户的使用。人们可以通过窗口、菜单、按键等方式来方便地进行操作。
可扩展标记语言 (XML) , 是标准通用标记语言的子集, 用于标记电子文件使其具有结构性的标记语言。XML与Access, Oracle和SQL Server等数据库不同, 数据库提供了更强有力的数据存储和分析能力。事实上XML与其他数据表现形式最大的不同是:它极其简单, 提供统一的方法来描述和交换独立于应用程序或供应商的结构化数据。
本文的主要目的正是利用JAVA GUI技术和XML数据存储技术, 建立一个本地的家谱程序, 程序代码要求简便, 实用, 能够实现创建、查找、维护、画图等功能。
2 需求分析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创建一个软件系统帮助家谱创建者储存、分析、显示人们的家谱数据, 本文重点在于如何实现图形化的家谱树。按照以上要求, 该文涉及主要内容如下
1) 本文主要探讨以简单的xml作为数据库构建家谱树数据
2) 以良好的图形用户界面管理家谱。
3) 提供检索功能。根据输入人名, 查询此人祖先、子孙、个人信息等。
4) 家谱树以一个直观的形式表达出来。
2.1 数据流图
根据前文所述, 该文采用xml数据库作为数据载体, 数据在保存到xml中以后持久化, 为查询、比较、画图时提供数据库支持。如图1示。
2.2 数据结构
家谱成员基本信息主要包含姓名、性别、生日、出生日期、死亡日期、结婚日期、孩子等。建立家谱之前, 首先要设计家谱成员变量。这里以家谱人员为对象, 设计如下对象体。
2.3 数据库存储格式
XML数据库格式设计如下:
3 系统设计与实现
3.1 数据录入
本文中家谱成员父辈与子辈关系依靠各自姓名和出生年月确定。一般来说, 家谱成员中按照辈分排列, 不会出现重名现象, 本文仅探讨家谱技术实现, 不考虑极端情况。该文对XML的操作采用dom4j处理方式。dom4j是一个Java的XML API, 用来读写XML文件的。dom4j是一个非常非常优秀的Java XML API, 具有性能优异、功能强大和极端易用使用的特点。
3.2 数据校验
数据录入后, 需要进行校验, 以免出现录入错误信息。校验主要内容包括生日、死亡日期、结婚日期是否满足日期格式、出生日期、结婚日期、死亡日期是否满足时间顺寻, 拥有共同后代的父辈结婚日期是否一致等。
3.3 数据查询
家谱完成后, 最终展现给操作者的家谱信息。本系统提供家谱成员信息、家谱个人信息、家谱前后代信息等查询功能。
3.4 生成Familytree
文字描述固然能够描述家谱关系, 但是其不够直观。以下是家谱最直观的表达方式:家谱树。
以家谱成员为例, 画出此人的家谱树。
以下是部分画图程序代码
其中start X, start Y是第一个人在画板中的坐标。start Person为第一个人;draw All Node (start Person, start X, start Y, g) ;为画图方法, 采用递归方式实现。
下面介绍画图主程序。
最终图形如图2所示。
4 结论
本课题针对家谱管理系统, 采用GUI图形界面与XML数据存储技术。该系统实现了创建简谱、查询个人信息、查询人员前后代信息、家谱人员信息校验、家谱树生成等功能。可以看出java在GUI设计发面也有着出色的发挥, 同时XML文件作为小型非管理型数据库也体现出其小巧、快速、灵活等的优势。
该软件可以作为简单家谱管理管理工具。
摘要:Java是当今最为流行的程序设计语言之一, GUI (图形用户界面) 是当今计算机程序与用户之间的主流接口。Java GUI程序具有直观、快捷、易学、易用等优点。XML (可扩展标记语言) , 是标准通用标记语言的子集, 可以用来标记数据、定义数据类型, 是一种允许用户对自己的标记语言进行定义的源语言。该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利用GUI和XML创建一个家谱, 实现图形化的家谱管理。
关键词:GUI,XML,家谱
参考文献
[1]王路群.Java高级程序设计[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6.
[2]郑莉, 王行言, 马素霞.Java语言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3]Herbert Schidt.Java参考大全[M].鄢爱兰, 鹿江春, 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4]麦克劳夫林.Java与XML[M].江文, 唐俊, 刘柯, 译.3版.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1.
8.家谱:一份绵延千年的情怀 篇八
上世纪初,梁启超曾说:“我国乡乡家家皆有谱,实可谓史学瑰宝,如将来有国立大图书馆能尽集天下之谱,俾学者分科研究,实不朽之盛业也。”
2007年,他的这一预言变成现实——第一部全面收集海内外华人家谱资料的工具书《中国家谱总目》问世。这部由上海图书馆主持编纂的千万字巨著问世后,其电子版将适时上线提供检索服务,人们可以在网上输入宗族堂号、始祖及始迁祖、名人和聚居地等信息,查寻自家的千年历史。鼠标一点,就能实现问祖寻根的梦想——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件新奇美妙的事情。
其实很多人都曾经和家谱亲密接触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大多数都有一个抛弃未用、来自家谱的名字。那些按照家谱的辈分而约定俗称的名字严肃、规矩、乏味古板。很多年里,家谱的意义,对我们而言,就是一个要抗拒的名字——祖先在几十年、几百年前的家谱里,就已经定下来的名字。
我们没有意识到,在这背后,家谱的本质,其实是一种生命之链的延续,一个家族繁衍的历史记录。也只有家谱,能够让哪怕是最卑微的平民,能够出现在文献记载的历史中,留下曾经生存过的印记。
家谱的魔力
2005年7月,一个名叫柳哲的人曾在中国博客网发表了一篇《中国家谱文化复兴宣言》。这个号称姓氏家谱研究专家的人,据说要“在当代致力于复兴家谱、家族文化”。在他看来,“家族文化毫无疑问是未来文化发展的方向”。
柳哲所总结出的柳姓家谱里,几乎将柳姓名人一网打尽,还稍带上了黄帝:祖先是黄帝,往下柳下惠、柳宗元、柳永、柳贯,都——在列。还有一件让柳哲颇感得意的事情是:他还考证出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是柳永后人,他在文章里提到,他曾见过柳传志一面,问他是否柳永后人,柳传志的回答是:不知道。
在今天,随着城市化的脚步渐渐蔓延到乡土中国,不同地区间人们不断地流动和迁徙,人们的家族意识也越来越淡漠。但重修家谱,却成了一种聚合力,重新勾起了人们对传统中国家族和家族文化的美好记忆。而且,在时代的变迁中,在一个个家族经历动荡和离散之后,家谱成了重新认祖归宗的重要依据,以及对于先祖的珍贵纪念。
近年来,人们又从家谱中发现了新的魔力,发现尘封的历史典故,找到新鲜的姓氏名字,挖掘名人祖先,都成了查阅家谱的乐趣所在。
上海图书馆的汇总统计数据表明,上海是收藏中国家谱最多的地区,共18000种;其次是台湾和北京地区,分别为10234种和8102种。在国外,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加拿大以及欧洲的英国、法國、德国、荷兰、瑞典等国均有家谱收藏。
据说胡适热衷于劝人写传记,因为他痛惜中国传记文学缺失,希望保存真实的史料,他在自述里说:“赤裸裸地叙述我们少年时代的琐碎生活,为的是希望社会上做过一番事业的人也会赤裸裸地记载他们的生活,给史家做材料,给文学开生路。”
一种精神的寄托
日渐城市化的现实,让现代人对家族的观念会越来越淡漠,中山大学历史系主任、家谱研究专家刘志伟教授认为,人们对于家谱的热情,并不仅仅是出于家族观念,而是出于人类本能的情感和心理需要,“我们人类和动物的区别就是我们肯定会好奇想知道我从哪里来,这是人类的天性,最基本的情感需要。”
如果说家谱以前的出发点是认祖归宗,强调观念上的意义,而今天,人们却更多地倾向于它的实际作用。清皇族后裔至今还在全国分布广泛,其中很好玩的一个现象是:正支的皇族后裔很少自己冠以爱新觉罗姓氏,但旁支的就喜欢这么叫,尤其是在书画界。醇亲王载沣的长孙、北京市崇文区副区长金毓嶂,不喜欢提起爱新觉罗这个姓氏,认为在这个时代根本没必要提皇族身份。女画家毓紫薇却认为用爱新觉罗·毓崛这个正式的名字,对她的事业有帮助,人们只看到爱新觉罗几个字,就会更认可她的画,画会因此好卖一些。
对于城市人群来说,家谱的意义在于:多年计划生育的结果,使家族网络越来越小,而重建家谱所带来的社会关系网,会成为更加实用的社会资源。而在乡间,对家族中有地位、经济条件好的人来说,家谱是一种可供炫耀的文化资源,而各种颁谱仪式,则是家族力量的集中展示。而对那些经济窘困的族人来说,重修家谱,可能意味着做工时能多条门路。此外,有人以家谱来打造旅游品牌,带来实质上的利益。有人以家谱来吸引海外华人寻根,进而招商引资。
当整个社会的发展,清晰地显示出以地缘取代血缘的历史趋势时,人们期望从家谱中得到一种精神的寄托,实现问祖寻根的梦想,满足各种现实的需求……几千年的浩浩中国家谱里,人们可以各取所需,物尽其用——这也许就是家谱在新时代的生命力。
9.家谱标准格式 篇九
中国家谱保存至今的,以清代和民国的为主,约占全部数量的将近90%。就这部分现存家谱来看,尽管其编纂形式有所不同,编纂体例有详有略,记载范围有大有小,记载内容有多有少,编修重点各有侧重,但其格式基本上是相同的,是统一的,是有章可循的。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大致应有以下各项:
1.谱名 一般均称为家谱、宗谱、族谱、家乘、世谱、统谱、支谱、祖谱、合谱、联宗谱、大成谱、房谱等,也有的称为谱传、真谱、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典、世牒、世恩录、故谱、族谱图、族系、族讲、石谱、世家、私谱、本书、大同谱、乡贤录、传芳集、家传簿、先德传、系谱、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等,可谓名目繁多。
2.谱序 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3.谱例 又称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一般而言,一些家谱在每一次续修时都会订出若干条适合社会潮流与需要的规则,以作为修谱时所要遵循的原则。
4.谱论 许多家谱都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篇章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发明和阐述,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5.恩荣录 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对家族中的官员及其家谱的敕书、诏命、赐字、赐匾、赐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赠谕文字等,以显示和炫耀朝廷对该家庭及其成员的奖励和表彰,同时反映高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6.像赞、遗像 祖先及家族中历代英贤、重要人物的图像资料,一般为正面是遗像,背面是像赞。
7.姓氏源流 中国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明清以来各家谱也大多有记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称姓氏源流,或称宗族源流。它主要是用来记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关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8.族规家法 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家规、家约、家戒、家法、家礼、家典、家仪、家条、族规、族约、祠规、祠约、规范、规条、规矩、条规、戒谕等。
9.祠堂 记载宗族、家族祠堂修建的历史,介绍祠堂的建筑规模、地理位置,收录有关祠堂的碑文、诗文、祠联、祠匾、祠堂图,建祠捐资人名,1
记录祠堂内神位世次、配享、附享、祭祀情况等。
10.五服图 又称服制图。所谓五服,就是指古代丧服制度中的五种服色,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丧服是根据生者与死者的远近亲疏关系而穿着的一种服饰。因五服本身就表明生者与死者的亲疏远近关系,同时又表明与死者同有关系的生者与生者之间的远近亲疏关系,所以不仅在执行丧礼时要涉及到,而且在执行宗族、家族事务及执行法律时也必须涉及,所以家谱中一般都载有五服图。
11.世系 这是家谱中的主体部分,又称为世系图、世系考、世系记等。这部分内容为所有中国家所共有,因而成为家谱区别于正史、地方志的最明显的标志。世系表除欧阳修、苏洵所发明的欧式图谱和苏式图谱外,还有两种比较常见:(1)宝塔式图谱:这一图谱形式何人所创、创于何时目前尚元定论,不过至迟已在南宋时出现,因此很可能也是北宋人的产品。(2)牒记式图谱:这一图谱的特点是分别按世代以文字叙述先人的事迹,既不用线条,也不用图表。
12.传记 家谱中的传记又称行状、行述、行实、事状、志略等,其体裁有传记、行状、寿文、贺序、墓志、祭文以及抄自史传中的资料,主要载录家族成员中“方行可书”的“忠臣孝子”、“节妇义夫”的事迹和传记资料。
13.谱系本记 也称作世序、世系录、先世考等,主要内容与世系部分大致相同,记载本族成员的简况即本人名讳、父名讳、排行、字号、生卒年月、寿数等。
14.族产 记录家族、宗族的集体财产如祀田、坟地、义庄、学田、义墅、山林、房屋等。
15.契据文约 专门登载与记录和族产有关的契据文约、管理制度以及宗族、家族内部关于承嗣、婚姻、分家等的文书及契约。
16.坟茔 记载族中公共坟地的情况,包括墓地图、坟向、祖坟及各支派墓地分布等。
17.名迹录 记载与本族或族中成员有关的山水桥梁、亭台堂舍、庵寺书院等。
18.任宦记 记载族中成员历代官宦名人事迹,其内容与传记部分大致相同,包括履历、科第、政绩、功勋、著作、学说等。
19.年谱 是按照年、月、日专门记载一个人生平事迹的一种体裁。
20.艺文 收录家族、宗族成员的著述,包括奏疏、殿试文、万言策、诗词和各式文章等。
21.字辈谱 又称派语、派行诗、行第、派引、排行等,专门登载族内成员姓名排行的字语。
22.领谱字号 中国古代家谱修好后,在派发给族中成员前,对每部谱都编以号码。
23.续后篇 或称余庆录。指家谱修完后,专门留空白纸数页,留待后世子孙续,以示绵延不绝。
24.纂修、捐资人名 家谱的纂修或续修,是家族、宗族中的一件大事,涉及族中许多人员,且须动员全族成员捐款助修。
以上是家谱的基本格式。一部家谱也许不可能将上述基本格式全部用到,但格式中的主要部分如谱序、凡例、世系图、传记、家规、艺文、字辈谱等肯定会有,家谱也正是任借上述内容将家族的历史渊源、迁徙情况、历代英贤等保存下来,并流传后世。
10.家谱作文 篇十
家谱,是国家不断强盛和兴旺的标志。
因为,有家族才有民族,有民族才有国家。如果家不能成为族,国也就失去了生存的血脉。所以,理顺家族脉络,探寻家族根源,发展家族文化,是一件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要发家兴国,首要的是要研究家族历史,编写家庭族谱,构建和谐家族关系,促进国家不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所以,历朝历代的先祖们,在国泰民安、中兴鼎盛时期,都倾其所有、群策群力,编写好自己的家谱。
家谱是家族发展流程的真实写照,也是家族岁月足迹的历史刻记。自有人类社会以来,特别是进入文明社会以后,人类“不知父母”的原始愚昧时期已经过去了,掀开了人类社会高速发展的崭新篇章。因而,姓氏兴起了,家族兴起了,家族发展的漫长历程就被记载下来了,因而成为一个家族斑斓的历史典籍。
家谱是子孙学习的最好教科书。一般来说,家谱都记载了先祖们生产、生活、迁徙等最大事件,特别是先祖们为了自己家族生存发展而形成的奋斗精神和自我品格塑造精神,是后人们不可多得的直接范本。在一般的家谱里,有社会名流的详细记录,也有家族败类的真实记载,为子孙后代做人、做事提供了最鲜活的教育材料。
家谱是国史方志的最好补充。国史是一国之史,方志是一方之史,记载的都是国家和地方的大事、概事以及一种发展流程趋势,没有平凡人、平凡事的记载。然而,各族各房的家谱,就很好地弥补了国家历史、地方志书这一天然性的空白。因为家谱,可以细致地记录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的生命流程,包括个人的出生、成长、业绩、死亡、墓葬等等,是最完整、最真实、最细腻的人类活动的历史书卷。
家谱是社会走向文明和进步的阶梯。家谱可以很直接地反映族内人与人之间、族外人与人之间的各种伦理关系,为人们的各种交往,特别是爱情、婚姻、家庭交往提供了很好的伦理世系图,避免了许多不健康、不道德、不科学行为的发生。现今的高速发展社会,人们迁居的机会多,流动的节奏快,不按照派序取单名的多,族人互相不认识的多。如果没有家谱,人们只知姓而不知族,更不知辈份,很容易在伦理道德上出现失误,给社会和家族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当然,编写家谱要破除封建的宗法观念和迷信思想,要对历史负责,对子孙负责,对社会负责,绝不能把编写家谱作为积聚宗族势力、宣扬房头霸业、美化家族历史的卑劣手段,更不能把家谱作为传播封建迷信思想和精神污染的工具。
11.家谱的写法 篇十一
26岁的赵海琼是个电影爱好者。她开设了一个电影工作室,帮人拍自己的故事。只可惜,上她工作室下订单的人寥寥无几,每个月的经营成本都让她觉得够呛。
今年3月,赵海琼有个闺密过生日。赵海琼受闺密未婚夫的委托,制作了一辑特别的视频,里面是闺密从小到大拍摄的照片、录像,还有她最爱唱的歌曲。生日那天,作为重头戏,这个视频在大家面前播放了。那个生日,闺密收获了感动,而赵海琼则收获了“订单”。闺密85岁的老爷爷把自己珍藏的老照片和家谱也拿出来,要赵海琼帮他制作成视频,这样就可以分送给家族里那些散落在全国各地的亲戚。
这个特别的任务让赵海琼大吃一惊。把家谱拍成视频?这是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事情。不过,赵海琼很认真地接下了这个订单。为了把这个视频家谱做好,赵海琼花了不少心思。她特地到闺密的老家,把老房子的照片拍了下来。她还把这个家族所有的老照片都扫描下来,用电脑软件认真地处理了照片的细节。经过了十来天精心地制作,赵海琼把第一份“视频家谱”交给那位85岁的老爷爷,他们全家人坐在一起,认真地把视频家谱从头看到尾。短短的二十几分钟的视频,将这个家的历史娓娓道来。“原来我们家有这么多亲戚啊。”“原来家里还有这么特别的故事!”不少家里的后辈看后都大为吃惊。
不得不说的是,赵海琼完美地完成了这个特别的“作业”。当晚,她也收获到自己的劳动所得——一个2000元的大红包。不仅如此,赵海琼的新业务开始在很多老人们中间广为流传。原来还可以把自己家里老掉牙的家谱拍成视频呀!不少人对这样的业务都非常感兴趣。那些即将失传的资料,都被从箱子里翻了出来,不少老人都慕名前来找赵海琼,拜托她将自己家族的故事能够拍摄成有意义的短片。
接的单子多了,赵海琼觉得有些忙不过来,便开始招募工作室的搭档。很快,她就找到了大学的学弟来帮忙。忙活了好一阵子,亏得赵海琼耐心细致,跟老年人交流也很顺利。到6月底一算,她发现制作视频家谱赚的钱,已经成了工作室的主要收入,不仅一扫之前每个月都亏空的状况,还略有盈余呢。
受到鼓励的赵海琼更加重视视频家谱这项业务。利用业余时间,她把自己制作的短片剪辑成一部宣传片,还把工作室的电话、价格等标注在画面上,刻录成光盘。一有时间,赵海琼就会到各个老年活动中心或者社区公园,把这些光盘分送给老年人。
经过一番努力地奔走,上门找赵海琼拍视频家谱的人络绎不绝。为了让自己制作的视频家谱显得更有文化品位,赵海琼还和一位书法家合作,让对方为每一部视频家谱用毛笔字写名称,并且根据每个家庭的不同特色,制作了毛笔字书写的对联。这样个性化的服务一推出,深受老年人的欢迎。
就这样,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赵海琼仿佛找到了事业的突破点。到了7月份,她第一次体会到了月入万元的好滋味。
原来,努力尝试别人所没有做过的事情,也可能是成功的契机。如今,赵海琼打算把自己的视频家谱打出名号来。这样,就会有更多被束之高阁的家谱能够有重见天日的机会。而更多的“90后”,甚至是“00后”,就会从这样精彩、易懂的视频家谱中,读懂自己家族的故事,更加珍惜亲情。
小贴士
如何制作视频家谱
1.最好有一本纸质家谱为蓝本,这种家谱脉络清晰,有益于让拍摄者整理出完整的资料。除图片外,信件、书籍等文字资料也可以成为入镜的参考。
2.家谱的口述者:可以让家中的长辈出鏡,口述自己家族的历史。
3.重回故地:很多家谱的发源地至今尚存,如果能够把这些旧宅、故地等资料加入,也容易引起观看者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