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和平移现象》教学设计(精选16篇)
1.《旋转和平移现象》教学设计 篇一
平移和旋转
实验小学 段向颖
平移和旋转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和分类活动,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直观体会它们的特点,运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3.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结合观察和分类活动,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物体运动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教学准备: 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师:我们来做一个看动作猜词语的游戏,好不好?
(设计意图:如果在课开始的导入语中就出现“旋转”这个词,游戏的引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把学生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之中)
播放课件:升国旗、大风车、缆车、小火车的图片,学生看着图片表,【设计意图:通过画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加上播放的多媒体课件使学生自然进入学习状态。】
2、组织讨论。
师:它们的运动相同吗?(不同)你能根据它们的运动方式把它们分类吗?先同桌交流。
3、汇报讨论结果。
师:你是怎么分的?你为什么要这样分?指名说。生:有些是直直的,有些在转圈。
4、揭示课题:
升旗、推箱子、关窗户它们都是平平的、直直的运动(板书:平平的、直直的运动),我们给这样的运动起一个名字叫平移。(板书:平移)
我们再看方向盘、钟表、风车它们都在(生:旋转)。(板书:旋转)。
我们来看一看它们是怎样旋转的。
师拿出风车演示风车的转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风车在转动的时候哪儿在转?哪儿没有转?
中间的这个芯实际上是一个轴,我们也可以把它看作一个点,我们把绕着一个轴或点的转动叫旋转。(板书:绕着一个轴或点转动。)
师拿出风车演示风车的转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风车在转动的时候哪儿在转?哪儿没有转?
中间的这个芯实际上是一个轴,我们也可以把它看作一个点,我们把绕着一个轴或点的转动叫旋转。(板书:绕着一个轴或点转动。)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习近平移和旋转。
二、目标导引
师:请同学们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大屏出示)。生读。
三、学习过程 观察比较,初步体会。
1、学生动手操作。
师提要求:将你的数学书在桌子上平移,你能把书怎样平移呢?找学生上讲台演示(对的给予奖励)
(1)师: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还有很多。老师这有一组物体的运动图片,你能判断是平移还是旋转? 师:出示课件让学生判断各种物体的运动。生:学生给予答案。
【设计意图:平移和旋转运动的判断是本节课的重点,是后面学习的基础。因此,教学时通过展示物体运动画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平移和旋转,你能判断下面哪些运动是平移,哪些运动是旋转吗?(课件出示)。仔细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
①、根据图片提示,判断其运动方式。
师: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后,老师再出示一组图片,认为它的运动方式是平移请伸直手臂;认为是旋转就转动你的手臂;如果你认为物体的运动既有平移又有旋转就把双手高高放在头顶。你们能记住吗?我们先试验一下。旋转;旋转和平移;平移。师:同学们做的太整齐了!好,全体起立。我们一起看图片。(出示静态图片)
②、根据文字叙述,判断其运动方式。
师:同学们真棒,如果你看不见物体,你还会判断它的运动方式吗?我们来试一试。(出示文字)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那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或者旋转?试着做一个表示平移或者旋转的动作。
四、达标检测 书上28页1.2题。五、学教反思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谈收获。
2.《旋转和平移现象》教学设计 篇二
我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形象直观、有声有色的特有优势, 把抽象的东西化为具体, 促进了学生多种感官直接参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的教学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本节课的整合点有:①利用动画播放游乐场情景, 激发学生兴趣。②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量的生活素材, 把教学重点转化为直观的图像。③通过信息技术演示知识的形成过程, 找对应点、对应线突破难点。④利用实物展台, 直观展示评价学生。⑤播放视频, 帮助学生感悟新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材分析
《平移和旋转》是人教课标版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1~43页的内容, 是在学生会辨认锐角、钝角, 建立了有关几何图形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物体的平移和旋转在学生的生活中并不陌生, 而作为新课程新的教学内容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因此, 教材利用一些典型实例帮助学生认知平移旋转现象, 在观察对比中体会平移和旋转现象的特点, 引导学生感受平移在生活中的运用, 为日后进一步学习平移和旋转知识奠定基础。同时, 本节课也是为今后学习平行线等几何知识做铺垫。
●学情分析
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但受生活经验的限制, 对于好多现象的判断还有些模糊, 更无法想象, 不能透过现象用数学的眼光来抓住运动方式的本质。因此, 教学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 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示使学生了解什么样的现象是平移, 什么样的现象是旋转。然后联系生活,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生活事例, 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 结合生活实际, 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通过动手操作, 学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探究学习活动, 能正确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初步感悟平移的本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了解数学的价值, 体验到成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知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 能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
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初步感知
师:小朋友, 老师今天将带你们到游乐园去看看, 仔细观察, 每个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 并汇报观察结果。
2.丰富感知, 理解平移和旋转
(1) 师: (出示例1、例2) 图中画的分别是什么, 它们是怎样运动的? (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示使学生了解什么现象是平移, 什么现象是旋转。)
(2) 发现特征。 (利用课件展示)
师:平移现象有什么特征?旋转现象有什么特征? (生:平移是沿直线运动;旋转是以一个点为中心进行运动。
通过观察, 使学生能辨别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
(3) 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 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平移现象, 再在全班讨论各小组所举的例子。
3.实践操作, 探求新知
(1) 初步感知。
师:为了奖励大家, 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 (计算机演示搬家平移过程) 。请大家思考, 谁经过的路程长呢? (学生猜测提不同的意见)
(2) 教学图形的平移、判断平移方向和距离。学习画平移图形。
a.出示例题, 移一移, 说一说。 (计算机演示过程: 突出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 箭头表示什么?虚线图形表示什么?实线图形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箭头表示向上平移, 实线图形表示原来的位置, 虚线图形是平移后的图形)
请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可能从整体图形说, 也可能提到找对应点) 。观察这三组对应点之间的距离, 你发现了什么? (生回答) 是的, 一个图形平移后, 每组对应点的距离都是相等的。
教师在方格纸上向右平移, 把平移的过程用动态的方式呈现出来, 使学生通过观察, 了解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距离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师:大家再看一看, 这个图形的形状、大小有没有改变? (生:图形平移只改变位置, 不改变形状和大小。)
b.让学生自己把其他两种情形填完整。同时进一步巩固练习, 提问:最右边的房子向哪个方向移动多少格就回到原来的位置了?
4.巩固应用, 深化理解 (在习题纸上完成, 用实物展台展示)
(1) 画一画, 物体的运动是平移的画“—”, 是旋转的画“O”。
(2) 做一做, 练习十的2、5。
5.感悟平移和旋转的价值、课后小结
师:平移和旋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 工程师利用平移和旋转创造了许多伟大的奇迹! (播放“上海音乐厅平移”平移视频) 下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现在老师最想知道的是, 这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生汇报)
●教学反思
在教学实践中, 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通过开放式教学, 让学生在主动自由的探索、自学、发现过程中掌握新知识。同时也应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在《平移和旋转》这一课中我感受到借助文字、图形、动画、影像和声音多媒体的方式显示教学信息, 丰富教材内容, 可缩短了时空距离, 把远方的东西呈现在学生眼前, 把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 把抽象的东西化为具体, 促进了学生多种感官直接参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的教学过程, 从而缩短了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及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这样的课堂, 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它需要注意:①教师要有足够的能力来组织管理、驾驭课堂, 能比较好地做到收放自如;②如果能更好地及时交流并反馈就更好了;③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很繁杂, 教师需要下的工夫很大。
同时我思考可以试着引入其他软件来增加整合的层次, 如可以尝试着引入《几何画板》与小学的几何知识整合, 或是利用电子白板, 从而增强整合的交互性与实效性。这个问题还需更进一步深入的思考研究与实践, 总之, 要不断学习, 提升自己, 实现教学相长, 师生共赢。
我坚信:信息技术能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把数学知识“用”起来, 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 让我们的教学精彩起来!
评委点评
首先, 我非常赞赏设计者把这次学习放在了“游乐园”中。原因有二, 一是因为我总觉得每一个小朋友应该都有过游乐场经历, 因此这个场景是源于孩子现实生活情境的;二是因为游乐园里确实有好多“平移”和“旋转”的游戏项目, 更重要的是, 游乐场还有一些“又转又移”的项目会成为课上很好的讨论焦点。
其次, 值得肯定的是设计者还关注到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并让孩子们在小组讨论中辨析, 很是接地气。这也让我想起了前些年和同事一起讨论“平移和旋转”时的情景, 当时我有一个几近玩笑的建议——“画作业”:就是让孩子们画一画家里的平移和旋转, 然后往展台上一放去讨论, 说这就是最好的“整合创新” (事实上是我实在想不出所谓的创新方案) 。但后来孩子们的作业却异乎寻常的精彩, “拉窗帘”、“旋转的门”、“移门”、“卷笔刀”、“钟表”、“订书机”、“剪刀”、“门把手”……孩子们画下的这些身边的“平移”和“旋转”五花八门, 有对也有错, 但就在这种对对错错的反复讨论中, 引导他们逐步清晰了“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当然, 我谈论这个案例的另一个目的是想告诉大家, 有时候孩子身边的人、事、物也许就是最好、最真实、最亲切的资源, 我们不一定要舍近求远, 也不必总是想着如何猎新猎奇。
再次, 在实践操作环节, 信息技术手段恰到好处的使用, 把原来一个个具体的平移和旋转现象逐步抽象出它们的科学概念, 尤其是关于对应点、对应线的直观展示, 对解决问题帮助甚大。或许, 这个环节大家都会有类似的设计 (针对例题的设计极容易类同) , 但这也确实是最不能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最后一点, 我认为“上海音乐厅平移”视频的播放颇有必要, 虽然我总是忠告老师们课上要谨慎使用视频, 但这里的应用, 让知识的力量得到了具体而清晰的印证。为此, 我们“浪费”几分钟时间是很值得的。
3.“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篇三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2~4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能判断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格数;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按指定方向和格数平移。
2.通过联系生活经验,体会和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点,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通过具体的学习和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直观区别平移、旋转这两种现象。
教学难点:平移距离;判断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格数。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火车图、松树图、题卡。
课前交流:
同学们,中秋假期刚刚结束,国庆长假又将来到,能说一说你的中秋假期是怎样过的吗?你打算怎样过国庆假期?
教学过程:
一、走进游乐园
1.今天,老师带大家到游乐园玩,想去吗?
大屏幕上都有哪些游乐器械?你最想玩什么?
他们是怎样运动的?你能用手势表示他们的运动方式吗?运动方式就是它们运动的样子。
2.你能根据它们运动方式的不同试着给它们分分类吗?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成员商量,看哪个小组合作的最好,想的最全面。
小组交流,并说分类的理由。
3.小火车是左右方向的移动也就是水平方向移动,玩滑梯是斜线运动,火箭是上下运动也就是竖直运动,这些都是沿直线运动,我们把这种运动叫平移;像转转椅、摩天飞轮、风车都是绕一个点或轴运动,这种运动方式叫旋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平移和旋转。(板书课题)
二、智力碰碰车
1.你能做一个动作,用你的动作告诉大家怎样是平移,怎样是旋转吗?
2.你能用身边的学习用品或自身做一个平移和旋转吗?
3.在生活中,你还看到过哪些平移或旋转现象?
4.判断(课件演示)。
5.智慧岛:填一填。
三、动力小火车
1.初步感知平移
聪聪和明明同坐一列小火车,聪聪在1号车厢,明明在4号车厢,请看,小火车开动了,它在做什么运动?向什么方向平移?
火车停下时,聪聪和明明吵起来了,他们都说自己所在的车厢走的路长。究竟哪节车厢走的路长?请大家帮忙想办法。
我们可以把小火车搬到格子纸上,用数格子的方法来解决。
请大家拿出火车图,数一数,1号车厢经过了几格?4号车厢呢?你发现了什么?
大家说2号和3号车厢分别经过了几格?车头呢?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在图形平移的过程中,图形上的每个点平移的距离都一样,都和整个图形的平移距离相同。
2.松树图揭示平移本质
看大屏幕,松树在做什么运动?虚线图是松树平移前的位置,实线图是松树平移后的位置,箭头指平移的方向。
它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小组讨论,试着完成。
小组交流。
小结:判断一个图形平移了几格,我们可以先在这个图形上找一个点,再到平移后的图形上找到和它相对应的点,然后数一数两个点中间有几格。
3.填一填
4.聪明的设计家
四、知识漂流瓶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平移和旋转的知识,它们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游乐园里游乐器械的平移和旋转给我们带来了惊险、刺激与欢乐,交通工具的快速平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你知道吗?我们居住的房屋也能平移。(课件播放)
五、欣赏
请欣赏艺术家们运用平移和旋转设计出的美丽图案。(课件播放)
课下,请用今天的知识分析这幅图是怎样形成的。
(作者单位 山东省肥城市潮泉镇中心小学)
4.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篇四
新化县铁牛小学 刘雅玲
(新化县教师进修学校 肖乐农 辑录)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单元《平移和旋转》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类,初步了解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通过比较图形在平移前后两个对应部分之间的距离的方法来研究图形平移的距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数学和日常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培养用数学地眼光去看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今天,很高兴和小朋友一起上课,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带来了一份礼物,快拿出来看看吧!是什么呀!(陀螺)那小朋友快拿着玩玩吧,不过,老师有个要求,请小朋友边玩边仔细看看,你玩的时候陀螺是怎么运动的。(同学动手玩)
师:陀螺是怎么运动的,你能用手势比划一下吗?
二、教授新课
1、感知平移和旋转
师:小朋友真聪明,现在老师要带小朋友去一个更好玩的地方(出示主题图),这是什么地方呀?呀!这么多好玩的,小朋友,你能像刚刚那样用手势比划比划,这些好玩的东西都是怎么运动的呀?
你能根据它们运动方式的不同,把它们分一分类吗?小组之间讨论讨论,分分看,我相信你们能行的!
(小组活动:分类)师:你们是怎么分的?
(生汇报,师板书:摩天轮、旋转木马、风车、滑梯、火车、观光缆车……)师:小朋友们真能干,其实呀,像火车、滑梯运动时是沿着直线移动的我们把它叫平移,而像摩天轮、旋转木马这些围绕一个中心转动的运动就叫作旋转(边说边用课件演示)。这两种运动方式,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平移和旋转(板书)。
2、体验平移和旋转
(1)出示课件,你能说出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吗?(2)出示37页主题图,判断图中哪些物体运动是平移,哪些是旋转。(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现象呢?(4)现在请小朋友们起立,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平移和旋转吧!游戏:请跟老师做:
a、向左平移一步;b、向右平移二步;c、向前平移一步;d、向后平移一步;
e、原地旋转一圈。
师:现在要回到座位,应该平移还是旋转呢?(向左平移一步)小结:平移和旋转在运动方向上有什么不同呢?
(板书)平移:向上、向下、向左、向右;旋转:顺时针,逆时针。
3、理解平移的距离
(课件演示:两只小猫坐着滑板车滑过来)
师:小朋友们,你们瞧谁来啦!它们在干什么呀?原来这两只小猫坐着滑板车出来玩,玩着玩着,它们之间却发生了争吵。小红猫说:我移动得远,小黄猫说:我移动得远。它们为移动的距离吵起来了,小朋友们,你认为红猫和黄猫谁移动得远呢?
为了帮助小朋友们正确的判断,老师给你们每小组准备了一张方格纸,请你们带着两只小猫和它们的滑板车去移动看看吧!
(生动手操作,师指导)生汇报后,点名上台演示。师生共同小结:
它们平移的距离是一样的。观察一个物体(图形)平移的距离,我们只需要观察该物体(图形)上的任意一个点平移的距离就可以了(边演示课件、边讲解)。
4、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师:你们知道了平移的距离,能不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呢?
出示格子纸上的线段图,要求是向右平移4格。(学生尝试先画,然后汇报想法和画法,请一个画得最快的学生把作业进行展示并说出画法)
师:怎样画出一个三角形向下平移后的图形呢?
出示格子纸上的三角形图,要求是向下平移6格。(学生先画后汇报是怎么画的,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学生作品)
三、巩固练习(1)出示几组图,让小朋友们说说它们各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
(2)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四、结课留趣
师:随着时钟指针的旋转,我们的这节课也快结束了,这节课我们都学到了些什么呢?(生汇报)
你们学到的真多!最后请大家来解决问题吧,你们看:(屏幕上出示一些简单的杂乱的简单图形)怎样使它们变成漂亮的图案呢?
5.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篇五
尧渡中心学校 沈雅萍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P80~82例1.2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3题。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2.通过联系生活经验,使学生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生齐答:去过)你们觉得游乐园怎么样?(生齐答:好玩)是呀,游乐园里好玩的东西可多啦!现在跟着老师一起走进游乐园,好吗?(生齐答:好)(出示课件)
二、学习新知
(一)认识平移
课件出示游乐园场景图(小火车、摩天轮、大转杯、弹射塔、海盗船、缆车)
师:这是游乐园的一角,请你大声地说出这些运动物体的名称,并用动作表示它们是怎样运动的,看一看,哪位同学的动作最优美,听一听哪位同学的声音最响亮!
师:你们觉得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一样吗? 生齐答:不一样。师:你们能不能根据它们运动方式的不同分一分类呢?引导学生说出怎样来分类。
1、(点击课件第一类)小火车、弹射塔、缆车是一类,因为它们是直直地移动的
师:第一类:小火车、弹射塔、缆车,(点击课件)你们能用手势来表示它们的运动方式吗?学生用手势(直直移动手掌)表示平移
师:我们来看看小火车、弹射塔、缆车它们的运动方式。(点击课件)这些物体运动时有什么共同特征? 生答:直直地沿着线移动(点击课件)
师:直直地移动沿着线的,这种运动方式我们就叫平移(板书:平移)
2、引入谈话: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平移的例子,如高速火车、运动会升降国旗、上下楼的电梯„„我们来看大屏幕,一会儿模仿一下这几种物体是怎样平移的。依次出示3个运动的画面(火车、电梯、国旗的运动)。(课件展示)
3、提问:你感觉这些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生答:这些运动都是沿着直线的运动。学生展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模仿,教师参与,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
师:火车车厢、电梯、国旗是怎样移动的?
指名回答:生1:火车是前后移动的、电梯和国旗是上下移动的。师:哦,前后移动,上下移动,还有没有左右移动的呢? 生2:我觉得物体左右移动也是平移 师问:你能给我们展示一下吗? 教师总结:平移是物体直直地向前后、左右、上下移动的过程。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例子,请同学们说说看。
4、学生完成教材第80页“试一试”:移动一本书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80页“试一试”,请同学们小声读题。我们按步骤来:(1)请你们把数学书放在课桌面的左上角(2)把它平移到课桌面的右上角(3)平移到右下角(4)平移到左下角(5)最后平移到左上角,你们完成了吗?
(二)认识旋转
1、(点击课件第二类)大转杯、摩天轮、海盗船是一类,因为它们是绕着一个固定点转动的
师:第二类:大转杯、摩天轮、海盗船,(点击课件)你们能用手势来表示它们的运动方式吗?学生用手势(画一个圈)表示旋转
师:我们来看看大转杯、摩天轮、海盗船它们的运动方式。(点击课件)这些物体运动时有什么共同特征? 生答:绕着一个固定点转动的(点击课件)
师:绕着一个固定点转动的,这种运动方式我们就叫旋转(板书:旋转)
2、(点击课件)电风扇叶片、螺旋桨和钟面指针做的是怎样的运动呢?你能用手势表示这些运动吗?哪些小朋友来说一说,并且表演给大家看一看。
提问:你知道这些运动有什么特点吗? 生答:这些运动都是围绕一点转动。师指出:像图中电风扇叶片、螺旋桨、旋转门、钟面指针这样的运动,都可以看成是旋转。旋转的特点是绕着一点转动。
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例子,请同学们说说看。
3、学生“试一试”。(1)出示(试一试)中的转盘
(2)动手旋转,哪位同学能自告奋勇上台演示一下?
请你把指针从指向A点旋转到指向B点,再把指针旋转到指向C点或者指向D点。
提问:刚才指针是什么运动?是绕着哪一点转动的?哪位小朋友上台再把指针从指着A点开始,顺时针旋转一周回到A点。(点击课件)
还可以怎样旋转一周回到A点?请大家做一做。(学生逆时针旋转)
追问:怎样的运动是旋转? 生:绕着一个固定点转动
(二)比较
师:接下来我们比较一下平移和旋转,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小结:我们刚才研究了物体的运动,认识了物体运动的两种方式,这就是平移和旋转。沿着直线移动的运动,是平移,绕着一点转动的运动是旋转。
三、练习巩固
1、(点击课件)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81页做“想想做做”第1题:(生完成答题后再呈现课件答案)师讲解:第一幅图是玩具转盘,它的运动是旋转;第二幅图是一扇拉窗,拉窗被推动后的运动是平移;第三幅图是汽车的方向盘,需要改变方向时,它的运动是旋转;第四幅图是算盘,被拨动的算珠的运动是平移;第五幅图是抽屉,拉出或推进抽屉时,它的运动可看作平移;第六幅图是旋转门,它被推动后的运动是旋转;第七幅图是电脑的光驱托盘,它在弹出和退入时的运动是平移;第八幅图是水龙头和水池,水龙头上的开关在打开或关闭时的运动可看作旋转。
2、(点击课件)判断6小题
3、(点击课件)第82页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观察,把通过平移能和绿色树叶重合的图上颜色。(生完成答题后再呈现课件答案)
4、(点击课件)第82页做“想想做做”第3题(1)(2)另加一题(3)
出示方格图,让学生说一说平面图上的方向,让学生说说两枚棋子各在原来位置的什么方向。
5、(点击课件)完成“动手做”(课后布置作业用)
指出:不管向哪个方向旋转,只要是绕着一点的转动,就是旋转运动。
四、全课小结
6.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 篇六
《平移和旋转》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结合生活经验和事例,学生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本课设计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通过对游乐园游戏的运动方式进行分类,感知平移和旋转,在头脑中初步形成这两种运动的表象。学生对平移、旋转的理解没有停留在概念的表面,而是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平移、旋转现象,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数学学习生活化。
在教学时我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寻找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经验的联系,引导学生用手势、动作、学具表示平移、旋转,充分调动学生头、脑、手、口等多种感观直接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化的情境中学习,不仅解决了数学知识的高度抽象和儿童思维发展的具体形象性的矛盾,而且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最后从这堂课后效果来看,学生能在原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并通过具体实例,能较快地感知、判断平移与旋转现象。
7.《旋转和平移现象》教学设计 篇七
关键词:数控加工,坐标平移,旋转,缩放,FANUC
1 引言
在数控手工编程过程中会碰到一些结构特殊的零件, 这些结构可能有些局部对称、相似、重叠等特征, 如果采用常规的指令编程程序复杂、效率低、错误率高, 如果能巧妙的运用诸如平移、旋转缩放等特殊指令编程, 会使程序简单快捷, 既提高了效率又能保证加工质量。本文将结合数控铣削具体实例, 采用FANUC 0i系统进行编程, 来介绍这些指令的编程技巧, 其他系统也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启示效果。
2 图例分析
如图1所示零件主要为复合内型腔的加工, 我们把重点放在型腔Ⅰ、Ⅱ、Ⅲ的分析上, 孔系加工省略, 不做讨论。仔细分析会发现, 轮廓Ⅱ为轮廓Ⅰ的放大两倍, 轮廓Ⅲ为轮廓Ⅰ的平移与旋转一定角度。所以我们可以初步确定一个方案, 用轮廓Ⅰ编一个子程序, 其他采用平移、缩放、坐标旋转指令, 在主程序中调用子程序达到简化编程目的。
3 简化编程特殊指令功能与格式的认识
(1) 坐标平移指令G52。功能:将当前工件坐标系复制并平移到指定的位置, 形成新的子坐标系, 又称为局部坐标系。指令格式:“G52 X_Y_Z_”, 其中X_Y_Z_是子坐标系原点相对于当前工件坐标系原点的坐标值;执行“G52 X0 Y0 Z0”, 为取消坐标系平移。注意事项:局部坐标系只是工件坐标系的补充, 它不能替代工件坐标系, 是一个子集或子系统, 只有在选择了标准或附加的工件偏置后, 才能设定局部坐标系。G52指令设置一个新的临时程序原点, 在含有G52指令的程序段中, 绝对值编程方式的指令值就是在该局部坐标系中的坐标值。
(2) 坐标系旋转指令G68、G69。功能:将工件坐标系旋转某一指定的角度, 以简化编程。在G17指定的平面内, 指令格式:G68 X_Y_R_表示, X_Y_为旋转中心坐标值, R_为旋转角度, 取值范围为“-360°~360°”, 逆时针旋转为正, 反之为负。G69为坐标系旋转指令取消。G68和G69两指令必须成对使用, 缺一不可。
(3) 缩放指令G51、G50。功能:编程的形状可以被放大或缩小。有两种格式, 其中格式一为:G51 X_Y_Z_P_;X、Y、Z为比例缩放中心的坐标;P为比例缩放系数;该格式表示沿所有轴以相同的比例进行缩放, 沿各轴以不同比例缩放本文不讨论。G50为取消缩放指令, G51、G50配对使用。
4 编程策略
正是由于该零件在结构上有旋转、相似的特点, 可以综合采用“G52+G68/G69, G52+G51/G50”来编程, 首先以Ⅰ型腔编一个子程序, 选择刀具准10三刃平底刀, 一次下刀到加工面, 本文主要目的是为了介绍简化编程的方法, 下刀方式没有做进一步探讨, 读者可以进一步优化 (如采用螺旋下刀等) , 走刀路线圆弧切入和切出, 采用顺铣的方式, 如图2所示, 先用轮廓Ⅰ编一个子程序。
然后编写整个轮廓主程序:
5 几点说明
在以上编程中综合运用了多个特殊指令的嵌套, 辅以子程序, 其中恰当使用刀补, 使程序紧凑, 要注意以下事项:
(1) 在缩放及旋转功能下不能使用G52指令, 但在G52下能进行缩放及坐标系旋转。
(2) 使用坐标旋转指令, 旋转中心不同, 旋转后图形各点坐标也不相同。因此, 可以先将工件原点平移至旋转中心 (用G52指令) , 然后执行“G68 X0 Y0 R__”程序段进行工件坐标系旋转, 编程会变得非常简单。
(3) 在G69程序段之后, 必须有移动指令控制刀具在旋转的坐标平面移动, 以确保取消旋转有效。
(4) 如果兼有坐标平移、坐标旋转、半径补偿等指令的情况下, 建立上述状态各指令的先后顺序是“先平移, 后旋转, 再刀补”, 而取消上述状态各指令的先后顺序是“先刀补, 后旋转, 再平移”。
总之, 综合运用坐标系平移、坐标系旋转、缩放指令、半径补偿等, 配合子程序调用, 可以使看似复杂的零件变成简单, 提高了加工效率, 有较大的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BEIJING-FANUC 0i-TB操作说明书B-63834C/01[Z].BEIJINGFANUC, 2003/07.
8.“平移和旋转”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篇八
在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这一内容进行备课时,我发现不同版本的实验教材将这一教学内容编排在不同的年级,人教版编排在二年级下册,西南师大版编排在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编排在三年级下册,而苏教版则分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及四年级下册(要求逐步深入)。一线老师都感觉到“平移”教学是个难点,到底安排在哪个年段更合理呢?我通过教学实践做了一些探索。
二、研究问题
首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深入分析,我完成了教学设计(如下):
接下来,我用以上教学预案分别对二年级下学期、三年级下学期和四年级上学期的学生进行教学实践。实践证明,这一教学设计无论是教学环节的落实还是教学效果的体现,在不同年级都存在明显差异。对比如下:
通过教学实践,我体会到二年级学生年龄小,教学要注重活动的趣味性,教师要有较强的活动调控能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度较大,甚至很多学生都无法达到学习目标;三年级学生则能较准确地领会活动要求并能开展探究活动,能基本掌握教学内容并进行汇报交流,有体验和感悟;四年级的教学则更偏重几何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学生自主探究和交流讨论为主要学习方式,对知识的学习逐步深入,能从活动中总结归纳,教师更易于体现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更易构建互动的课堂。总体感觉在二年级进行这一内容的教学更像活动课,趣味性强但数学味不足,教学目标不易落实,突破难点尤为费力。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
根据认知理论、儿童年龄特征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建议人教版教材将“平移和旋转”这一知识安排到更高的年段(或分段)学习,那样能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创造条件,有利于知识的前后衔接,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有利于提高教学有效性,使学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作者单位
昆明市五华区武成小学
9.《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 篇九
《平移和旋转》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和图形》中的一个新的内容,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有如下体会:
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本节课的重点是判断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判断图形平移的距离又是本课的难点。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首先,我对学生进行点平移的教学,让学生观察一个点的平移动态过程,并让学生说出这个点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使学生学会找一个点平移以后的对应点。接着,对学生进行线段平移的教学。在这一环节,只提一些引导性的语言让学生说说准备画的`想法,我画一步学生跟一步。在学生掌握三角形动态平移的方法后,出示小屋平移,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个小屋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在学生的交流、讨论中,让学生发现判断图形平移的方法和三角形平移的方法是一样的。就这样,一步一步由浅入深,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在整个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现问题,小组合作,协同研究,都让学生自主完成,老师是以参与探索的身份出现,与学生一起研究,这样,师生间建立的是平等、和谐、伙伴的关系。
不足之处
10.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 篇十
亮点
1、闫老师运用多媒体课件,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具更形象,更具趣味性,为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提供了更大的活动空间。在初步认识平移时,通过课件的演示,动态地呈现了平移的全过程,有助于学生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与把握。当学生对“平移”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又提供了许多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让学生观察、判断,加强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把握。
2、这节课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学生的能力在活动中得到了发展。教师用动作的准确性(用手势比划、肢体演示)来更形象的表达。在教学平移的现象时,教师除了让学生用动作、手势比划平移的运动方式,还准备了一个小活动,学生帮小兔子移动小房子,充分让学生在实践演示中更深刻地感知平移的运动方式,整节课是一节比较优秀的教学课例。
不足:
对平移运动现象的特征总结的很全面,方向,大小,形状都不变,只是位置发生了改变,但是强调的不够,左右平移,上下平移等重点难点都把握的很好,前后平和移斜方向平移如果再让学生多说多演练一下,会更好。
建议:
建议让学生体验不同方向平移的活动时,多体验几个方向,多方位的感知平移。先让学生理解点的平移,然后是线的平移,最后到面得平移,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充分借助亲身演练加深对本课的知识点的理解。
透过我的教学实践,结合教学反思,使我真正地体会到,反思,对一个教师的成长,真的很重要。记得一次交流会上,有个老就讲起了他对日常教育教学的反思,给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他专门准备了反思记录本,只要有想到的资料,及时写在上面,很多时候只是一个大概资料或是一点想法,然后他会利用空余的时间,把这些资料中个性感兴趣的话题写一写,也便就成了我们所谓的反思,我想这就是一种坚持吧。
我想,只有坚持不懈坐着反思教育的老,才是真正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所收获的人。
教师不仅仅仅是传知解惑,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让学生会学而不是学会知识;教知识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知识的发生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潜力是教学的关键。
一个拥有用心态度的人,总是能在各种逆境中寻找到坚持下去的理由。由此想到我们平时教学中的反思也是一样,只有首先抱有用心反思的态度,才能真正做到反思,做好反思。
11.《平移与旋转》教学反思 篇十一
在教学《平移与旋转》这一课时,我各角度地考虑了它与计算机网络的联系,主要就以下两方面着力加强教学效果。
一、利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
在这种模式下,计算机作为指导者,是将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黑板、投影片、教具模型等媒体展示的各种信息,由计算机加工成文字、图形、影像等资料,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如动画),再把这些资料组织起来。课堂教学时,可以将计算机与大屏幕投影连接起来,也可以在网络计算机教室中进行。利用这种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在较短的时间内,学生多种感官并用,提高了对信息的吸收率,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可以做到更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大提高课堂利用率。
对于“平移与旋转”的教学,传统教法很难让学生发现其规律,使学生对其不好理解。利用计算机,可以将教材上静止的“运动轨迹”变成真正意义上的运动,而且是由人来掌握的运动。比如,三角形要向右平移六格,用动画的形式,将其三个顶点一格一格移动,然后用线把点连起来的全部过程清楚地展现出来。图形的运动实现了人为的控制,可以运动,可以暂停,顺利地突破了“对应点”这个教学难点。又如,在探寻“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时,用边的移动来引导学生理解“长”和“宽”的特点,一目了然地“对边相等”的概念渗入学生的大脑,使其探索的过程变得形象生动,很容易接受。
利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通过精心设计的动画、音频等,可以使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以简单明了、直观的形式出现,缩短了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帮助学生思考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计算机的动态变化将形与数有机结合起来,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由形象的认识提高为抽象的概括,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同时,也应注意,计算机的演示只能是帮助学生思考,而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教师应恰当给予提示,结合计算机的演示帮助学生完成思考过程,形成正确的理解。
二、利用计算机复习巩固
在课后,可以利用一些辅导软件来巩固和熟练某些已经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速度和准确性。这种课件不仅提供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图像,有些还有语音解说和效果音响,图文并茂,具有很好的视听效果,它能够补充课堂学习的内容和加强概念的学习。交互性、及时反馈和足够耐心的优点,使得数学辅导课件非常有用。
在教学完“平移与旋转”后,我从网上找到了与之相配的练习课件,让学生在计算机房进行个体练习。它分为“看一看”、“画一画”和“评一评”,可以让学生自主地选择需要练习的内容,并且计算机即时对其操作进行反馈和评价。这样的巩固方式,明显要好于在作业本上画出来。由于三年级学生接触电脑的时间很短,在操作上存在许多困难,受到能力限制;高年级学生用这样方式应该会取得更好的成效。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充分自主地选择教学内容进行练习;教师可以即时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12.《旋转和平移现象》教学设计 篇十二
《平移和旋转》一课是实验教材“空间与图形”这一模块中的一个新增的内容, 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平移和旋转, 在现实生活中, 学生都经历过, 也应该有一种切实的感觉, 但这一概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讲却比较抽象、复杂。本节课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初步感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并能辨别这两种现象。如何化抽象的数学概念为通俗易懂的生活现象?如何在生活现象中认识数学和理解数学?针对这些问题, 在教学设计上, 我作了一些尝试。
片断与反思
片断一
师:今天, 我们一起到游乐园去瞧一瞧吧!去之前, 老师提个要求, 参观游乐园的时候, 请仔细观察, 这些游乐项目是怎样运转的?观察时, 手可以试着比划一下。
(学生观看中山公园摩天轮、飞椅、森林小火车、激流勇进、转盘、探空飞梭这六个游乐项目的运动视频)
……
反思
一个生动学习情境的创造, 可以引发学生的新鲜感和亲切感, 使他们情不自禁地注入自己的热情。观看中山公园游乐园视频的环节设计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发学生兴趣, 让学生立刻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师:我们观察了这六个游乐项目, 它们是怎样运动的?谁来说一说。
生:森林小火车是在向前开。
师:森林小火车是怎样运动的?能用手比划一下吗?
生1:森林小火车是像这样运动的。 (用手模仿出了森林小火车的运动状态)
生2:森林小火车是像这样运动的。 (用手模仿出了森林小火车的运动状态)
师:大家一起来做一做。
(全体学生用手模仿出了森林小火车的运动状态)
师:对, 森林小火车就是像这样运转的。这是什么样的运动?谁来说一说。
生1:森林小火车是往前开。
生2:森林小火车是向左开。
生3:森林小火车是平平地移动。
生4:森林小火车是笔直地移动。
生5:森林小火车是直直地移动。
……
师 (总结) :森林小火车是向左直直地移动。
师:我们再来看看, 其它的游乐项目又是怎样运转的?
生1:摩天轮是像这样转动的。 (用手模仿出了摩天轮的运动状态)
生2:摩天轮是从上往下像这样转动的。 (用手模仿出了摩天轮的运动状态)
生3:摩天轮是像这样逆时针转动的。 (用手模仿出了摩天轮的运动状态)
生4:摩天轮是绕着中间的地方像这样转动的。 (用手模仿出了摩天轮的运动状态)
……
师 (总结) :摩天轮是从上往下绕着中间的固定部分转动的。
反思
尽管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年纪小, 知识经验不多, 但只要是他们乐意参与的数学活动, 他们选择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还是不可低估的。在他们熟悉、感兴趣的情境下, 他们的观察非常仔细, 从语言到动作都能感受到他们独特的理解。可见能否将数学教学融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是多么的重要。学生在这些能凸显平移和旋转概念本质的生活材料中感知, 虽然学生做的动作并不是真正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只是一种初始理解的表达, 但学生那充满童趣的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 为学生的进一步感知和构建准确的概念提供了很好的支撑。我们可以看到, 在这样有具体材料做支撑点的学习中, 学生情绪高涨, 劲头十足。
片断二
师:摩天轮是像这样从上往下绕着中间的固定部分转动, 而森林小火车是向左直直地移动。它们的运动方式相同吗?
生:不同。
师:能根据它们运动方式的不同来分分类吗?
生:能。
师:先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然后拿出卡片动手分一分。
(小组活动, 老师巡视、个别指导)
师: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是怎样分的?
小组1:我们小组是摩天轮、飞椅、转盘放在一起。森林小火车、激流勇进、探空飞梭放在一起。
师:能说说你们的理由吗?
小组1:因为摩天轮、飞椅和转盘它们都是转动的。森林小火车、激流勇进和探空飞梭它们都是直直地运动的。
师:还有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是怎样分的?
小组2:我们也是森林小火车、激流勇进、探空飞梭分为一类。摩天轮、飞椅、转盘分为一类。因为森林小火车、激流勇进和探空飞梭它们都是直直地移动, 摩天轮、飞椅和转盘它们的工作方式都是绕着轴转动。
师:像这样分, 你们都同意吗?
生:同意。
师:现在我们就来看看, 这些游乐项目究竟是怎样运动的。
……
反思
在学生初步感知了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基础上, 教师没有紧接着端出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而是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思维空间, 放手让学生思考, 并让学生根据运动方式的不同, 对这六种运动现象进行分类。从学生的回答中, 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的必要性。事实也证明, 学生是会思考的。只有经过学生思考的活动才是有“灵魂”的数学活动, 这样的活动才是有活力的活动。这样的活动过程,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而且能使他们在体验中进一步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理解。
片断三
师:想一想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
生1:人直直地向前走。
生2:窗户左右拉开。
生3:飞机在走道上滑行。
……
师:想一想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生1:洗衣机的桶洗衣服的时候在旋转。
生2:电扇的叶片在旋转。
生3:飞机的螺旋桨在旋转。
生4:风车被风吹的时候旋转。
……
反思
在生活中发现平移和旋转现象时, 学生的表情是那么可爱, 而且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是那样的有趣、有用, 让他们不断地有发现的惊喜。学生在交流中深刻地体会了平移和旋转这两种现象的不同特征, 也感受到了平移和旋转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应用。
师:同学们很善于观察, 能发现这么多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说一说平移和旋转有什么不同?
生:平移是直直地移动, 旋转是绕着轴转动。
师:平移是向着一个方向做直直的移动, 而旋转则是围绕一个固定部分转动。平移和旋转是两种不同的运动。
师:你们能用你们的身体表演动作, 告诉大家这就是平移, 这就是旋转吗?
生1 (表演) :人向前直直地走;单脚原地旋转一周。
生2 (表演) :人向左直直地移动;头旋转一周。
生3 (表演) :人向后直直地移动;手臂绕肩旋转一周。
……
师:你们想表演吗? (生:想) 全体起立, 用你们喜欢的方式, 先表演一个平移运动, 再表演一个旋转运动。
(学生自由表演)
反思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把机会交给学生,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呈现学习的结果。这时, 学习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被动的,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积极地思考, 大胆地想象, 踊跃地表达,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总评
1.教学应该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 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新课程提倡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不是圣书, 它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资源, 教师应从实际出发, 科学地处理教材。
“平移和旋转”这一内容, 教材的设计是第一课时感知平移现象并能数出图形平移的距离, 第二课时感知旋转现象。考虑到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 在一节课中既要认识平移, 又要能正确判断图形平移的距离, 这样的教学目标对他们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而第二节课的教学目标过于简单, 仅仅是认识旋转, 以及巩固平移和旋转的认识。这样, 两节课在教学内容和教学难度上就会存在一紧一松的现象。因此,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特点, 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前提下, 将第一节课的内容调整为将平移和旋转现象结合在一起认识。因为平移和旋转现象本就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是两种常见的运动现象。将这两种运动现象放在一起感知和认识, 不仅不会有冲突, 反而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2.提供现实材料, 为学生概念的形成建立支撑点
数学概念往往是以抽象描述的形式出现的, 但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二年级的学生来说, 在理解上会存在很大的困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看到平移和旋转现象, 但很少有学生会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这些现象。平移和旋转的数学概念是比较抽象和模糊的。因此, 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感知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征, 能否提供一个能突出概念本质的、清晰的现实情境至关重要。在这节课中, 教师选取了学生都很熟悉和很感兴趣的中山公园游乐园这个现实情境, 为学生提供了尽量突出平移和旋转本质属性的感知材料———各种游乐项目。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游乐项目的运转状况, 把学生放在现实的背景下认识平移和旋转, 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中积累关于平移和旋转的感性认识。随着他们对材料认识的逐渐深刻, 当这些感性认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 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对平移和旋转两个概念的形成也就水到渠成了。
3.从活动的角度设计教学过程, 让学生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13.图形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篇十三
课题: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平移和旋转是新课程标准为了加强学生空间观念培养而新增的学习内容。因为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所以我认为小学二、五年级学习“平移和旋转”知识的衔接点在于活动。通过活动完成“平移和旋转”的教学可以达到“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就可以近似地看做是平移现象。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近似地看做是旋转现象。
课题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直观区别平移和旋转的区别。
2、通过生活实例,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并掌握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3、能在方格子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0后的图形。
4、在操作中加深去旋转的认识,建立空间观念,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
1、知道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直观区别平移、旋转这两种现象。
三、教学难点:
能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0 后的图形。
四、课型和教具:
新课;钟表、风车、图纸。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知,感受平移与认识旋转的含义及旋转方向和角度
1、理解旋转的含义 师:电梯的上、下运动属于平移现象,那么钟面上的指针不停地在转动是什么运动现象?
出示教具钟表实物
师:演示钟表旋转,指导学生理解“顺时针”、“逆时针”方向。
师:请同学们观察钟表的指针,描述指针从“12”到“1”是怎样旋转的?(指针从“12”绕点O顺时针旋转30°到“1”)师:演示指针由“1”到“3”。
问:这次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指针从“1”绕点O顺时针旋转60°到“3”)师:演示指针由“3”到“6”。
学生反馈:指针从几开始?是绕哪个点旋转的?怎样旋转?旋转了多少度? 总结:指针从“12”到“1”、由“1”到“3”、“3”到“6”„ „不停地转动,这种运动现象就是旋转。
2、认识旋转的三要素
旋转点:图中的指针绕着点O转动,点O就是旋转点。
旋转方向:把钟表上指针的旋转方向称为顺时针,与钟表上指针的旋转方向相反称为逆时针。
旋转角度:指针从“12”到“1”,指向“12”的虚线指针和指向“1”的实线指针可以看做对应线段,它们之间夹角的度数就是旋转角度。
老师板书
3、明确旋转的叙述方法
师:在叙述物体旋转时,应说出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老师板书
<2>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出示教具风车
1、师:风车旋转后,每个三角形有什么变化?
师:风车有4片叶组成,它绕点O旋转。观察风车的旋转,说说风车每次旋转的角度和风车旋转后三角形的变化。
2、旋转的特征
学生反馈: 风车是怎么旋转?旋转中每个三角形是如何运动?旋转后每个三角形是如何变化?
师:风车上的每个三角形都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又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但旋转前后每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没有发生改变,只有位置发生了变化,这就是旋转的特性。
老师板书
<3>在方格子上画简单图形旋转90°的方法
1、分析题意,明确要求。
2、操作过程
指名说说画的步骤、要点。(首先要确定它围绕的点,然后找到这个图形旋转90°后各个点的对应点,对应点与点O所连线段的夹角都是90°;对应点到点O的距离都相等,最后连线。)
3、学生独立画图,老师巡视指导。
4、展示作品,交流画法。
5、总结画法。
①、找出图形的几个关键点,根据旋转方向,在线段某一侧借助三角板作垂线。
②、从旋转点开始,在所作的垂线上量出与原线段相等的长度。③、顺次连接所画出的对应点,就得到旋转后的图形。
老师板书
<4>、联系生活,巩固加深。
(一)图案欣赏:
1、师:下面我们再来欣赏课前老师收集的几幅图。(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欣赏。略)
2、我们欣赏完了这些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
3、小组交流。
六、布置作业:
1、调查身边哪些图案利用了所学的图形变换规律?
2、利用平移或旋转设计一幅简单的图案。
七、拓展提高
教材第6页“做一做”第1、2题。
八、课后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什么?平移与那些要点和特征?简单图形旋转90°的方法掌握了吗?同学们能利用平移或旋转设计一幅精美的图案吗?
九、教学反思:
14.《平移和旋转》教学案例 篇十四
清苑区孙村乡戎官营小学戎艳珍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经历认识旋转、平移现象的过程。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感知旋转平移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
2、结合实例,初步感知旋转、平移现象。在对物体旋转、平移运动探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1、使学生在感知旋转平移现象的基础上会区别这两种现象。
2、使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解决策略::在观察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基础上,借助学具的直观操作,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描述,充分感受物体的运动方向,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运动吗?你喜欢做什么运动?(学生自由说一说),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物体运动时的录像。依次出示10个物体运动的画面(飞机飞行、转着的风扇、转圈圈的舞蹈演员、吊起货物的起重机、钟表面指针的运动„„)。请你看看它们是怎么运动的,你也可以一边看,一边跟着做做动作。想想看,这些运动的形式相同吗?你能把他们进行归类吗?(学生试着归类。)把像飞机飞行一样沿着直线运动的现象归为一类(平移),把像风扇一样围绕一个固定点转圈圈的归为另一类(旋转)。
教师:正因为有了丰富多彩的运动,才使得我们这个世界如此的可爱,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旋转和平移。(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谈话中,使学生明白,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而且运动的形式并不相同,并用最后的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置悬念,使本课的教学任务更加明确,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引导学生概括平移和旋转现象的特点
观察平移的物体有什么相同之处:都沿着直线运动
观察旋转的物体有什么相同之处:围绕一个固定点或轴做圆周运动
根据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各设计一个符号:平移符号(——),旋转符号(○)
三、亲身体验平移、旋转的过程
(1)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推书的过程,并讨论这个动作有什么特点。使学生明确,这个过程是书沿着一个方向作平行的运动,这样的运动就是平移。你还可以用你自己桌上的、或周围的物体做平移活动吗?(2)学生把用绳子拴着一块橡皮的铅笔转动起来,观察这是什么运动方式(旋转),你还可以用其他学具创造运动现象吗?(削铅笔、翻书等)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入手,达到了教学目的,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学生没有被牵着鼻子走的感觉,给学生了很大的空间,老师不累,学生爱学。)
四、找一找生活中的平移或旋转现象。
师:生活中有很有旋转和平移的现象。生活中你在哪儿见到过平移或旋转现象呢?你能给大家举个例子吗?
(设计意图:旋转与平移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鲜见,让学生举例,既链接了生活,体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时也使其他同学受到启发,丰富学生对旋转与平移现象的表象认识。学生举的例子很多,但在语言表述方面还有点欠缺,这就需要教者旋转及时给予评价引导。比如说,同样是窗户的运动,有平移的也有旋转的,因而必须明确“我们教室的窗户的运动是平移”,“我们教室门的运动是旋转。)
五、找一找平移与旋转的不同
教师提问:平移与旋转有什么区别呢?
交流。左右平移、前后平移位置变化方向不变。像风扇的叶片、直升飞机螺旋浆、钟面上的指针它们这样的以一点或一个轴运动的叫旋转,旋转的方向会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两种现象的对比,使学生准确掌握了旋转与平移的特点,知识掌握得更牢固。)
六、做平移或旋转课间操。
在背景音乐中,领操员带领大家做操。如转头、耸肩、甩臂、转圈、扭腰、抬腿等,学生一边跟着做一边说出该动作是平移还是旋转。
(设计意图:让学生做一连串表示平移和旋转的动作,实际上是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上,让他们用形体语言来表示这两种运动方式的特征,从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充分感知这两种运动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刻、更准确地理解概念,并能正确地区分几何空间中的这两个数学概念的特征,从而突破知识建构过程中的困难。)
七、自己做一些动作表示出平移和旋转。要求:先在小组内表演,比一比,谁做的动作最有创意,和别人做的不一样。
学生活动。然后让一个小组的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学生判断属于什么现象。(设计意图: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的学习探索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获取新知识。小学生具有爱和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小组合作,为他们创造思维摩擦和碰撞的环境,有利于其思维的发展。这个环节中的小朋友们在相互协作、相互竞争中体验成功、获得进步,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八、练一练:
第1题:找一找下面事物中的平移或旋转现象。
给学生充分的观察、交流空间,在回答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的表达要准确和完整。
例如:电视橱门的开关是旋转。电视橱抽屉的开关是平移。等。重点说出移与旋转的特点。
第2题:下列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分别在□中用不同的符号表示出来。
先让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先让学生指出事物的运动情况,再说出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重点了解学生用不同的符号表示的情况。
(设计意图:有针对性的练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些习题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口能力,在说的过程中,巩固本课所学知识。)
九、知识拓展
1、欣赏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的美
同学们,平移和旋转的现象不仅在生活中处处可见,人们还运用平移与旋转创造了美丽的图案。看一看,这些图案用到了我们今天学到的那种运动方式,看谁第一个发现。(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和欣赏数学的美,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实现可持续性的数学学习。)
2、运用今天我们的所学有关平移与旋转的指示,自己设计一幅图画,看谁设计的最有创意。
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设计意图:学习心理学表明:“学”这一活动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学习者只有通过自身的积极思维和主动参与的“做”而获得的数学知识,才是理解最深刻、掌握最牢固且最有实用价值的知识。因为这种能让学生大脑和双手真正动起来的学习,不仅能让每个学生用自己内心的体验和参与去学习数学,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而且在这种体验和参与的过程中学会了学习、增强了自信。)
十、全课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设计意图: 对本节课有一个系统性的总结,使知识成一体系。)
课后反思:
1、课一开始,让学生观察画面上的运动现象,并根据这些现象进行分类,这是认识运动现象的前提。由于前面的观察、模仿做动作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较为深刻的表象,所以让学生到生活中找一找物体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现象时,学生的视角就较为广阔。
2、生动形象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帮忙的热情。
3、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下一节课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15.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强化练习 篇十五
A.7 B.14 C.12 D.15
2.如图1所示,将矩形ABCD绕点A顺时针旋转到矩形AB′C′D′的位置,旋转角为α(0°<α<90°).若∠1=110°,则α=( ).
A.20° B.30° C.40° D.50°
图1 图2
3.如图2,将Rt△ABC绕点A按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得到Rt△ADE,点B的对应点D恰好落在BC边上.若AC=,∠B=60°,则CD的长为( ).
A. 0.5 B. 1.5 C. D. 1
4.在如图3所示的单位正方形网格中,将△ABC向右平移3个单位后得到△A′B′C′(其中A、B、C的对应点分别为A′、B′、C′),则∠BA′A的度数是__________度.
图3 图4
5.如图4,P为正方形ABCD内的一点,PC=1,将△CDP绕点C逆时针旋转得到△CBE,则PE=__________ .
6.如图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0,4),将△OAB沿x轴向右平移后得到△O′A′B′,点A的对应点A′是直线y=x上一点,则点B与其对应点B′间的距离 为_________.
图5 图6
7.如图6,在Rt△ABC中,∠ABC=90°,AB=BC=.将△ABC绕点C逆时针旋转60°,得到△MNC,连接BM,则BM的长 是_______.
8.如图7,已知△ABC的面积为16,BC=8.现将△ABC沿直线BC向右平移a个单位到△DEF的位置.
(1)当a=4时,求△ABC所扫过的面积;
(2)连接AE、AD,设AB=5,当△ADE是以DE为一腰的等腰三角形时,求a的值.
图7 图8
9.如图8,点O是等边△ABC内一点,∠AOB=110°,∠BOC=a.将△BO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ADC,连接OD.
(1)求证:△COD是等边三角形;
(2)当a=150°时,试判断△AO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16.《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与说明 篇十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现实生活中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能正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初步建立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表象。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谈话引入。
谈话:(出示苏州乐园的图片)这是什么地方?里面有好多好玩的游乐项目,想看吗?
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看看,注意观察其中的一些物体是怎样运动变化的。播放录像:苏州乐园中小火车、缆车、观缆车、青蛙跳等游乐项目的动态画面。
谈话:(同时出示4个静态的画面)这几种游乐项目的运动方式相同吗?它们分别是怎么运动的,请大家用手势比画比画。
学生用手势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式。
谈话:你能根据运动方式的不同把它们分分类吗?先在小组里商量商量吧。
反馈:你是怎么分的?你为什么要这样分?(学生交流分类方法及分类的理由)
2.揭示课题。
讲解:像缆车、小火车和青蛙跳等三个游乐项目,都是沿着直线运动的,我们把这样的运动方式称为平移(板书:平移);像观缆车这一游乐项目,运动方式称为旋转(板书:旋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移和旋转”(板书:和)。
3.练一练。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我们先来看看这几幅图,你能说出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吗?
再问: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哪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旋转?
学生交流。(略)
二、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1.认识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1)创设情境,感知平移的距离。
谈话:下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去美丽的草地上看看吧。(边叙述边出示小兔搬家图)看,来了三只——小兔子。原来它们正忙着搬家呢。(出示简化的格子图)瞧,小房子的运动方式是什么?(平移)是向哪边平移的?(右边)
小兔子们觉得有些累了,就停下来休息。(分别播放3段录音)第一只小兔子说:“你们看,我们的房子向右平移了3格。” 第二只小兔子说:“不对,向右平移了5格。”
第三只小兔子说:“你们说的都不对,我们的房子是向右平移了7格。” 谈话:同学们,你们同意哪种说法呢?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
学生的意见可能三种情况都有。(2)动手实践,理解平移的距离。
这里的房子图到底向右平移了几格呢?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纸(同上图),在左边的房子图上任意找一个点,再到右边的房子图上指出它平移后的位置,并数一数,看你找的这个点向右平移了几格。
反馈:你找的是哪个点?它平移后的位置在哪里?向右平移了几格? 再问:还有谁和他找的点不一样?(指定三四名学生汇报,注意抓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
追问:你们找的点向右平移了几格?都是7格吗? 谈话:我们再来看看,小房子到底是向右平移了几格呢? 电脑演示:小房子图向右平移的动态画面。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小结:不管哪个点,都是向右平移了7格,正好和小房子平移的距离是一样的。我们以后数一个图形平移了几格,只要在这个图形上找到一个点,看这个点平移了几格,它所在的图形就平移了几格。(边说边完成下面的板书)
板书:点平移几格 图形(3)练一练。
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
谈话: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幅图分别向哪边平移了几格?先在书上填一填,再和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完成后,组织交流,并用电脑进行动态演示。
2.画出平移后的图形。(1)画平移后的线段。提问:你们能不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呢?画出下面线段向右平移6格后的图形。
谈话:这是一条线段,你能按要求画出这条线段平移后的图形吗?先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怎样画,再画一画。
学生先尝试画,然后汇报画法和想法。(2)画平移后的三角形。
出示:画出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后的图形。学生完成后,汇报是怎么画的。(3)比较。
提问:刚才画三角形平移时,与前面画线段的平移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归纳:画平移后的线段和画平移后的三角形,都是先找到图形的端点或顶点平移后的位置,再根据平移后的点画出图形。
(4)练一练。
出示:画出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5格后的图形。
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学生作业。3.游戏:走迷宫。
谈话:老师想跟大家一起来玩一个猫抓老鼠的游戏,有兴趣吗?(出示图)我们来看,图上有猫和老鼠,老鼠很狡猾,在途中设置了很多的障碍物,猫只能横着走或竖着走。你能帮猫设计一条合理的路线吗?先试着画一画。
教师和学生一起活动。反馈:谁来向大家介绍你设计的路线?(提示学生说清楚猫先向哪个方向平移几格,再向哪个方向平移几格)
再问:有不同的走法吗?
提问:你认为哪条路线能使猫最先抓到老鼠?为什么? 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再汇报。
三、课堂总结
谈话: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研究什么? 设计说明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平移和旋转的含义,难点是平移的方向和距离。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平移和旋转的现象,但对平移和旋转的含义及其特征尚未清晰了解。
教材在编排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选取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研究平移和旋转现象的素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了教材的编排意图,我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对教学材料做了适当重构。以苏州地区学生十分喜欢的苏州乐园的游乐项目为背景展开教学活动,能够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自主的活动中,观察运动方式、比画运动轨迹、讨论运动特征、比较两者异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数学活动中感知平移和旋转的含义,初步建立两种运动方式的数学模型。
本课的学习难点是理解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教学设计时,我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依托教材的编排思想,在教材方格图的基础上重构学习情境。通过小兔搬家的故事情节,特别是三只小兔的争论,引出认知难点——小房子到底平移了几格?这样的预设,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思维碰撞,引起不同思维水平学生的热烈讨论。在学生争论不休时,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选取图上小房子的某个点进行描画、数数、验证,使学生在具体操作中理解平移的距离。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生对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有了丰富的表象积累,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体现了教学的有效与快乐。
【《旋转和平移现象》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06-18
《平移和旋转》评课稿06-24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平移和旋转07-22
旋转与平移教案10-09
教案图形的平移与旋转07-20
《移动和旋转》教学反思07-14
“平移”教学设计06-22
《旋转与角》教学设计11-11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平移教学设计07-14
《图形的运动(三)——旋转》教学设计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