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师和有效教学

2024-08-29

有效教师和有效教学(8篇)

1.有效教师和有效教学 篇一

教师如何有效开展和指导幼儿区域活动

纬十附属幼儿园

魏萌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与其他活动相比: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因此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最近发展区确定主题,甄别、筛选、提炼活动目标,投放适宜的材料,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的教育价值势在必行。因为活动的材料可直接影响幼儿的活动质量,关系到幼儿的发展速度和方向,所以说要善于根据教育意图制定教育目标,采取适宜的教育策略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指导。近年来,我园为了能够很好的体现这一教育宗旨,打破了传统的空间布置格局,突出了区域活动的地位,想方设法为幼儿创设开放、自由、平等的发展空间,投放幼儿喜欢的材料,满足幼儿的需要。但教师如何能根据材料的教育价值进行有效的指导,是我们几年来一直探索的问题。

二、区域活动的目的

(一)缩小幼儿之间的差距,使不同层次的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2、因为区域活动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缓解了教师上课时因幼儿人数过多而不能全部照顾的局面,既方便了教师的个别指导,又能使上课没有解决的问题得以延伸和解决;

3、幼儿在积极愉快的精神状态下自主的参与活动,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交往能力,创造力、想象力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升华。

三、案例描述

周三下午,无疑是大班孩子们最高兴的一天,因为这一天他们可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在自己最感兴趣的游戏区尽情玩,甚至还像个小大人似的指挥别人。当我们循着叽叽喳喳的嬉笑声走进大一班的活动室时,被眼前的一切吸引了:三位教师正在和幼儿有序而又忙碌的准备区域活动的材料。一边是科学区:老师为孩子们准备着充气玩具;一边是操作区的材料:服装设计;一边是运动区的材料:有毽子、沙包、跳绳。当老师拿出科学探索区的充气福娃时,孩子们大叫起来,看,是福娃,话音刚落,小朋友们高兴的鼓起了掌。哇,还有毽子、跳绳、沙包,惊喜的叫声一声高过一声。瞧!那边还有环保衣服!随着明明清脆的叫声,大家的目光一下子集中过来。活动就这样在老师精心的准备和小朋友惊奇的发现中开始了….四、指导策略

(一)明确区域活动的目的区域活动的目的是不尽相同的,到底该为幼儿准备什么材料?这是每一个善于思考的老师最爱问的问题,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不停的研究幼儿的心理变化、技能的掌握程度。本次活动中就是依据开放教育模式中,幼儿的主动学习被看作是发展过程的核心,幼儿学习的效果与其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直接程度有关。当老师呈现出所有的材料时,幼儿的积极主动性达到了极致,兴趣高涨,他们的创造力可想而知。反之,如果老师只是随心所欲的准备一些材料,幼儿在极为勉强或不情愿的状态下进行活动,何谈积极、发展、创造?

(二)明确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与指导

1.围绕目标创设活动的区域

根据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的知识结构必须由儿童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去完成。因此,活动区域的创设不仅仅是多增加一个区域,更重要的是创设能够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大胆操作、大胆实践的环境,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活动区域的设置要体现这一目标,教师要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力求使区域活动的内容、材料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决定活动区的种类。这既要求教师对各类活动区域的功能有清楚的认识,也要求教师准确了解本班幼儿的兴趣、水平和需要。本案例中老师仅为幼儿设置了三个常见的区:操作区、运动区、科学区,但投放的材料却是新颖的,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再加上幼儿与老师共同准备了材料,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积累经验的过程,幼儿知道这些材料是什么?能做什么?在这样一个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幼儿是没有机会敷衍塞责的,也就听不到大声说话的声音,看不到无所事事的这边转转,那边瞧瞧的现象。老师的辛苦得到了认可,幼儿的能力得到了发展。

(1)区域活动的材料要紧扣目标。

目标是为材料服务的,材料的投放和使用是围绕目标展开的。因此,根据目标提供操作材料,通过材料调控幼儿的操作行为,是我们一贯坚持的做法。

(2)同一内容各年龄班制定的活动目标各不相同,幼儿园各年龄班现有的活动能力和活动水平是不同的。因此,同一种活动区域的同一种活动内容在各年龄班活动的目标往往是不同的。同样是科学区的充气玩具,小班幼儿的活动目标就要制定的简单易于操作,如气球:小班只是让幼儿通过玩气球,知道气球是充气玩具,掌握它们的玩法;中班制定目标时就要考虑气力与充气玩具瘪、满的关系;大班幼儿根据年龄和自己的需要就要让他们去探索如何充气。另外还可根据同一年龄段幼儿发展的不同情况,投放相应的活动材料。比如:大班的服装设计区,就可以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指导他们去设计新颖的款式,能力稍弱些的幼儿可以引导他们去装饰设计好的服装;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让他们参与到材料的整理、清洗、分类上。这样既可以满足不同年龄幼儿的探索欲望,同时也能充分发挥各种材料的教育功能。

(3)活动区的活动目标尽可能与其他目标相联系。当然,这种联系是自然而不是勉强的。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对主题背景下的活动目的很明确,这三个区有很大的联系性。不管是服装设计区也好,还是运动区也罢,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幼儿的动作协调性,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为幼儿创设一个相互交流,合作的学习的平台。所以在指导时就显得游刃有余了。

2.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还要当好幼儿的参谋和助手,根据需要提供适度的帮助。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始终要清楚自己应处的位置,扮演好观察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1)观察者

要指导幼儿,首先就要了解幼儿。了解幼儿就要进行观察。教师进行观察的目的是为了准确的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从客观实际出发,给幼儿作出适当的帮助,向幼儿提出有效的建议。在准备材料时,我们首先认真分析幼儿的需要,观察幼儿最近在哪些方面需要教师帮助。同样是运动区,要考虑幼儿是否会跳跳绳?能跳几个?沙包有几种玩法?然后投放适当的材料,教师与幼儿共同活动,对确实不会的幼儿给予及时的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必要时还要采取整体观察的方法,整体了解幼儿的活动,了解投放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否还有幼儿没有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材料、适合于自己的活动方式。随时发现幼儿的兴趣,及时调整活动内容,以满足幼儿的需要。比如:好多幼儿对服装设计区投放的废旧材料不感兴趣,我们先是去了解原因,知道他们不感兴趣是觉得废旧材料不新颖,制作出来的衣服不能穿。于是我们指定专人指导服装设计,把制作出来的衣服进行装饰,配以活泼、欢快的音乐进行服装表演,不但深化了活动的主题,而且也锻炼了孩子的胆量,培养了自信,体验到了成就感。当然整体观察时不但要注意幼儿做了什么,更要了解幼儿是怎样做的,还需要什么帮助。观察要有目的性和连贯性,只有经过多次观察,才能正确地估计幼儿的活动水平。因此教师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什么因素影响幼儿的发展?二是教师如何帮助每个幼儿发展?

(2)指导者

一是个别指导。教师对不同的幼儿要给予具体的指导,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重点应落在一两个幼儿身上,使不同的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玩给福娃充气的游戏时,亮亮小朋友刚开始怎么吹也吹不起来,向周围环视了一圈,发现没人看见自己的无能,放下玩具就走。这时正好被一位教师看见,她刚准备上前帮忙,忽然意识到我们最近正在搞什么(子课题:何时介入幼儿的活动效果最佳),于是走到亮亮身边,轻声问道:你怎么不吹了?我不想吹没关系,你再试一次,把嘴对准使劲吹,绝对能行的。在老师的鼓励下,亮亮终于把福娃气球吹起来了,他拿着气球高兴地对客人老师说:这是我自己吹起来的。脸上洋溢着说不出的喜悦和自豪。同时对认知水平有限、动手能力差、有难度的幼儿要降低要求,提出建议。在服装设计区,晓旭因胆小,始终不敢动手,每次区域活动,他总是拿着剪刀剪纸。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老师发现他不是不愿动手,而是怕做坏了老师会斥责他,小朋友嘲笑他。了解了他的心里压力,我们先是创造机会鼓励他大胆操作,接着给他一些固定的模式练习剪,时间长了,他用剪刀的技巧越来越好,动手能力越来越强,现在它不但能够自己独立完成简单的长方形剪法,而且对一些轮廓明显的图案也能够剪贴。对不认识操作材料、操作中出现错误的幼儿,应引导他们重新认识材料,探索最佳的操作方法。操作区的纸盒大比拼,这是男小朋友最感兴趣的,把形状相同的纸盒拼起来,摆成一个个形状怪异的机器人、大卡车。每到这时,嘉翔小朋友最容易把菱形的纸盒做卡车的轮子,其他小朋友总是和他争得面红耳赤,大家都认为,车子的轮胎变成菱形不但费油,而且行驶起来很不安全,但他总说这是下一个世纪的新型卡车。针对卡车的轮子是菱形的与卡车的运动关系,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然后给他一个准确的答复。对那些认知水平较高、能熟练操作但不感兴趣的幼儿及时提高要求,增加难度。

二是共同参与。在活动中,幼儿得到反馈越多,就越能积极探索,增强好奇心和主动性,获得新的经验。假如教师只提供一些材料,没有和幼儿交往,对幼儿不作出反应,就会影响幼儿的探索积极性。为了带动幼儿进行有目的的活动,我们随时对幼儿的行为进行适时、适当的评价,因为教师的赞许和强化、对幼儿活动的具体参与、指导和帮助,可促使幼儿活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受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五、活动后的反思

区域活动表面看来是比较散的一种活动形式,幼儿似乎是在玩,但是在玩的背后却渗透着无穷的教育力量。通过每一次的观察,我们了解了不同幼儿面对问题时的态度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的发展状况。如面对困难有些幼儿找借口逃避,有些幼儿则坚持尝试,潜移默化中他们从同伴身上获得了坚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态度。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机,尽可能创设最佳的教育环境,让幼儿自己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激发他们的潜能,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把促进孩子的发展作为我们追求的真谛。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概念

区域活动,也称区角活动、活动区活动等,它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以及幼儿发展水平和兴趣,有目的地将活动室相对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如美工区、积木区、表演区、科学区等,投放相应的活动材料,由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要方式,进行的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特点

自由性——每个幼儿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选择活动。自主性——按照自身发展水平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伙伴。个性化——不同的活动区从不同的侧面促进幼儿的发展。指导的间接性——依靠环境、材料为媒介,以语言为媒介。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意义:

一、区域活动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提供有效途径

通过积累“非正式学习”中的经验、感受实现良好的自我概念的形成,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动手能力的提高等。

二、区域活动可以给幼儿提供更丰富的学习经验,使他们在一种没用压力的环境中主动学习

区域活动的内容是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和教育目标的要求设置的。如为扩大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的知识,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可组织幼儿郊游、参观农贸市场、游动物园等活动,然后在建构区增设各种小动物,角色区增加“小市场”等。活动中幼儿通过联想,“动物园”、“小市场”等活动就出现了。可以说有些知识不是靠他人传授的,而是自己观察、自己发现的。区域活动给幼儿提供了亲自探索和发现的机会,使幼儿能在自己的认知水平、操作水平上进行学习,把环境中潜在的价值转化为真正的现实价值,得到课堂时得不到的东西。

三、区域活动是幼儿分组学习和个别学习的主要场所,能促使幼儿进行多种形式的学习。幼儿园课程形式可以分为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各有其应用价值和意义。儿童在区域活动中进行多种形式的学习: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自由游戏中学习、个人学习、与同伴一起学习等。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价值

角色区:巩固加深生活印象,使有关的社会生活知识和经验系统化。

学习人际交往规则。学习社会角色行为。学习理解他人的情感。增进同伴关系,发展合群性。学习自我控制。

发展语言增进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能力

培养幼儿正确使用礼貌用语,遵守游戏规则和公共秩序。发展社会认知能力。学习想象、表征能力。通过自编自导、自演的活动,激发创造潜能。

建构区:认识基本形状,学习分类、排序等。形成大小、多少、长短、宽窄等概念、感知比例关系体验创造与成功的喜悦,培养专注力。学习协商沟通等人际交往技能,学习与人合作、分享。有利于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和收放玩具等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和表征能力。

美工区:使幼儿认识各种材料的性能并掌握绘画、泥工、剪贴、小制作等技能。对自然、艺术广泛接触,增强幼儿对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陶冶美的性情和品格。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幼儿小肌肉动作和协调能力。

操作区:认识各种操作材料和工具。培养幼儿为自己和他人的服务意识,增强自信心,形成良好的自我形象。感受到自己是个有用的人。

益智区:认识各种棋类,掌握他们的玩法;学习数概念,几何形体概念,理解长度、形状、空间方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等,学习分类。培养幼儿竞争意识,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幼儿谦让等良好品格。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科学区:在观察、操作和科学小实验中,了解简单的物理化学等现象及简单的科学常识。激发幼儿的操作与探索的兴趣。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幼儿的坚持性和忍耐力。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创造能力。

语言区:丰富幼儿各种知识,发展幼儿创造讲述的能力。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新闻消息,且乐于表达。培养幼儿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爱护图书、互相谦让等良好品德。启迪幼儿的智慧;学会看书的方法。

表演区:掌握一些歌舞剧、木偶剧、童话剧等良好的表演技能。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的情感和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发展幼儿连贯性语言。了解人世间真善美,假丑恶,知道正义一定战胜邪恶。培养幼儿的创造表演能力。

2.有效教师和有效教学 篇二

课堂提问,作为政治课教学中的至关重要的方法,同时还是一种很重要的交际手段。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在细品教材把持课堂核心目标的基础上,练就课堂三重功———发问、追问和点拨,让学生在问题深处畅游。

一、启发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的法宝———发问

近现代的启发式教学思想,就是起源于古老的“产婆术”,苏格拉底就强调能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的前提是通过与学生的谈话,让学生不断质疑和反问。可见,发问不但能够让教师传授知识、还能诱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的创新,是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

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政治教师设置的问题一定要找到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产生迫切需要知道原因和结果的一种心理状态,从而能积极地参与思考和讨论。但是,并不是什么地方都可以向学生发问的。“跳一跳,摘桃子”就比较形象地说明了所提问题要找准,既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要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一定的高度。

二、检验学生接受知识程度的武器———追问

追问,顾名思义,是建立在前一次提问基础之上的,在思考内容缺乏时、在思考深度缺乏时、在思考产生歧义时,都可以采取追问的方式,从而有针对性地对问题进行“二度开发”,再次激活学生思维,以培养学生二度思维和问题意识的能力。在政治课教学中,当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后,要帮助学生去分析解读问题,要鼓励学生质疑,帮助学生解惑。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内容。仍以《信用工具和外汇》一课为例,当学生知道了人民币升值后的影响后,教师可以继续追问,此时,我们的企业该如何面对?老百姓又该如何利用手中闲余的人民币呢?这样的话,学生的能力又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三、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阶梯———点拨

政治课是一门科学,但政治课教学却是一门艺术,因此,政治教师要注重教学的艺术性,善于将政治教学中的教育性和科学性艺术化,使之入心入脑。

新课程理念再一次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以点拨释疑的方式,不断帮助学生揭开疑团,让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不断深入,认识能力不断提高,从而让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延续下去。只有这样,才能变“苦”为“乐”,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点拨的方式多种多样,常用的有:

1.顺势诱导,走向深入。每次教师的提问,学生一般都会根据思考方向说出大概,但是仅仅浮于表面,认识深度并不够。这时,教师一方面应肯定学生积极思考,另一方面应顺势点拨,诱导其认识走向深入和系统。如在讲到《纸币》这一课时,纸币发行过多会引起通货膨胀,对这一问题学生基本都会回答,但出现通货膨胀时国家该采取什么经济政策呢?具体的做法又是什么呢?这样的话,既可以让学生深入思考,又能将所学内容与教材后面的知识点相衔接。

2.夸谬正误,转变认识。当学生对思考的问题有认识上的错误时,一旦被教师直截了当地否定掉,对学生的自尊心将会是一个很大的打击,而且易产生逆反心理,这时,如采用夸谬法,由学生认识导出明显错误的结论,学生就会幡然醒悟,转而寻找正确认识。如在讲解《意识的本质》这一课时,我们说,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但是好多学生都理解为意识是大脑的机能。将人脑等同于大脑,显然是不对的,强调人脑就是突出意识,是人所特有的,而其他动物均没有,但大脑动物都有。这样就很好地让学生理解了。

3.搭阶造梯,指点迷津。当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时,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分析,这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搭阶造梯,指点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激发学生思维。如在讲授矛盾的概念时,学生对于“对立统一”很难理解,此时就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漫画,提出两个问题:“想烧吗?(对立)敢烧吗?(统一)”。问题迎刃而解。

可见,政治课教学中,点拨又是对发问和追问的补充,这三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只有将这三者“捆”在一起,政治课教学才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最高境界。课堂教学是师生在“问”与“答”的多边活动中整合前行的,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将有效教学的三重功———发问、追问和点拨落实到我们政治教学的每一环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加自觉、主动地去学习、钻研,让“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变为现实。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政治课教学中也不例外,我们不应该只考虑学生应该学习什么,而应更多考虑,学生需要怎样的政治活动方式与问题呈现方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改变教学方式,合理处理好“三重功”在政治教学中的运用,让学习富有意义,唯有如此,学生在政治学习中才会产生积极的政治学习情感体验,才会产生强大的后续学习的动力。

关键词:发问,追问,点拨,政治课教学

参考文献

[1]陈心五.中小学课堂教学策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

[2]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3.有效教师和有效教学 篇三

关键词:如何 有效组织 课堂教学

课堂是学生进行学习和课堂实践活动的主要阵地,能否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则是一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一节有效的课堂不仅要教与学的完美结合,还要活与动完美结合。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教与学、活与动的完美结合呢?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如下几点。

一、深挖文本,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有效的学案

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吃透课程标准,明确课程标准中各个年级对学生的要求、范围和深度,深入钻研文本,吃透文本,掌握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师在备课中既要备教材、教法,也要备学生的学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先预设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并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和游刃有余。

二、充分高效的课前准备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

在进行教学实践前,教师应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教师应精心设计好课堂的导入,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教学情境。铃声一响,教师应先用肢体语言暗示学生做好上课前的一切学习准备。同时,教师还应以自己饱满的热情和富有亲和力的教态,为学生做好示范表率,使学生精神振作,尽快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此外,教师还要营造和谐的教学情感氛围,把自己对学生教学目标的期望值和教学情感以较高的价值观融入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情感之中。爱是教育的基础,可以使学生在认识与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形成和谐的教学情感氛围,从而可以感染每一位学生,使他们的学习热情最大化,以极高的热情积极完成课堂教学。

三、教师专业化的课堂语言,让课堂充满亲和力

教师的工作具有创新性,因此,教师应在教育学生如何为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激励学生追求理想、引导学生严谨治学等诸多方面具有一套完整、严谨、准确、优美的语言宝典。这样,教师才能有更好的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和处理突发性情况的策略。我们只有让学生真正领悟教师所说话的意思,才能使课堂教学行为在学生的学习行为中产生积极的作用,才会对学生产生较强的吸引力,使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

四、教师艺术性的教学组织,让课堂丰富、有趣

首先,教师应采取符合教学情境的教学方式,或采取一些贴近生活与实际的教学手段,创设符合教学环境的课堂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其次,教师应精心选择教学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情绪。往往美的语言可使学生产生很强的亲切感。而且,教师的语言可以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产生“亲其师,信其道”之效。最后,教师应发挥肢体言语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来吸引和教育学生。

五、教师采用授之以渔的策略,让课堂预定实现最佳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的特性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设计好的导入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和激情,从而把学生的情感调动到最佳状态,使学生积极完成学习目标及学习任务。然后,教师应采用灵活的启发和合理的引导,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去研究教材、动手操作、分析验证等,亲自经历知识的生成和整合,从而在实践中体验和感知到学习内容的本源特质,感知和理解知识的精髓之所在。经过专业的反复训练,学生的知识逐渐得以厚实,方法逐渐得以灵活,能力逐渐得以增强。

六、课堂及时反馈,让学生处于学习的最高点

学生的学习目标结束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才只是初步的。此时,教师应及时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对此,教师可根据文本内容编制多层面的练习题型对学生进行练习检查。教师应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而设置不同层次的练习,并对学生进行检查,使不同结构的学生都得以充分的表现。在课堂检验后,教师要适时、恰当地对学生进行表扬,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为其下一个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准备条件。对没有完成或达到既定学习目标的学生,教师不能讽刺打击,而应让其他学生帮助其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知耻而后勇”,要勇敢地面对困难,从失败中挖掘积极因素,让这些学生的闪光点照亮他们前进的道路。

七、适时组织调控课堂,让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

注意力需要强有力的自我控制。脑细胞的能量消耗较大,持续时间太长,容易引起疲劳。据研究,聚精会神地集中注意时间,7-10岁儿童平均为20分钟,10-12岁儿童平均为25分钟,12-15岁平均为30分钟。年龄越小,注意力越不稳定。但教学活动组织的好,一般到了小学三四年级,学生在40分钟内注意力集中并不是很困难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在他们疲倦时,会挪动身体,做小动作。此时,教师可采用如下方法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多种音量的技巧捕捉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运用短暂的沉默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用微笑的面容、爱抚的眼神、柔和的声音,增强亲和力;运用幽默、笑话等寓于讲课之中;上前用手爱抚,用手势制止,用眼神提示等行为示意让学生集中精力。教师也要重视课间,让学生活动一下,以减少疲劳,避免分散注意力。教师上课不能“压堂”,因为下课后学生注意力已经分散,这时进行教学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此外,抽象、艰深、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也易使学生注意力分散。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多从感性形象入手,让学生在课堂感到“有味”,让知识生成的过程在快乐、愉悦中进行。这样,学生情绪饱满,精力旺盛,注意力就易集中,并能持续较久,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八、有效反思是有效教学的助推器

教师作为实践反思者要做好自我评价研究。教学的有效性更多地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反思能力的提高。开展教学反思的研究,可以推动教师成为教学的实践者、思考者、研究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事实上,每一位教师都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加以反思、研究与改进,提出最贴切的改进意见。与外来研究者相比,教师处在一个极其有利的研究位置上,有最佳的研究机会。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以及课堂环境的因素等。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为指导,不断进行实践,不断进行总结,不断进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4.教师有效教学培训心得 篇四

开学伊始,学校就组织全体老师进行了有效教学的培训。为了更好地实践有效教学,让学生从有效教学中受益,一学期来,我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了教学的有效性。下面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1、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的信心。

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内在动力。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坚持从诱发学生的兴趣入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使之能长久下去。

2、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

必须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践中,使学生在情绪上引起共鸣,发现数学奥秘。

3、利用好奇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各种手段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产生欲罢不能的激情。

4、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

当学生取得成功时,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满足,快乐、自豪等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5、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课前巧妙设计好自学思考题,并力求做到所设计的问题明确具体,浅中见深具有启发性.自学讨论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环节,是他们初步的认知过程。学生自学时我要求他们做到三动,即动口、动脑、动手,让他们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5.教师学习有效教学心得感想 篇五

对于有效教学,谈不上有什么经验,要说感受可能会有一些。按我的理解,数学课的有效教学就是让学生听懂,学会,做对。

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的一头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上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课的时候,老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对课堂的掌握,教学中练习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有没有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无不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当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为“预设”打好基础。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体会新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教学预案。

其次,要改变备课模式,变“教案”为“学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都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内化。离开了“学”,再精心的“设计”也没有意义,教师要充分考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一种有准备、有意识的预设。

第二,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发展

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

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培养出来。

第三、“设计科学合理的练习”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而且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率的练习。科学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新课程下的数学练习应成为一种生活,一种活动,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好的练习能主动地把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予以纠正。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熏陶,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得以培养,思维方法得以训练,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最后,我觉得撇开教师这头,学生的配合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个保证。

我这几年一直教低中年级,有一个深切的感受就是,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影响教学进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计算能力相对低,或者水平参差不齐、差距太大。都将影响上课的效率。课堂要有效,老师一般都想在短时间内进行必要的练习。而低中年级的数学课,计算是贯穿全过程的。如果计算能力差,要想加大练习的密度和深度,都是空谈了。有时候,还只能放慢上课速度来照顾全体。所以,我觉得在低年级,抓好口算教学,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学习有效教学心得感想范文五篇【二】

“教师干的是个良心活”一直认为凭着良心教书,多教给学生一些知识,就是尽到了做教师的责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越来越发现这一想法是错误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必须实行有效教学,才能真正实现“教师干的是个良心活”,花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近来读了《有效教学》这本书,我逐渐认识到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教师首先要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

理念是灵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达到这种要求,教师就必须及时阅读各类教育的报刊杂志,掌握全新的教育理念,不断使自己的理念不断得到更新,实现与时俱进。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

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教学就能够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学生个体及时调整,就能够信手拈来,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实现真正的有效课堂。

3、坚持写教学反思力。

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只有及时的写好教学反思,才能及时的抓住课堂中的闪光点或者瑕疵,才能不断修正自己的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相长。

4、目标要有效。

学生为行为主体;行为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教师再经过对学生原有认知条件、情感态度以及对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者意图和学生需要意图的深入研究之后,确定的教学目标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起导向作用。

此外,教师还必须对课堂进行有效的组织和课后的有效练习。这一环节,教师要做到:语言组织准确、简练;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组织面向全体学生。练习题量不在多,贵在精。现在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它的实现有赖于教育行政有所为也依靠学校自觉自动和持之以恒的坚持。

教师学习有效教学心得感想范文五篇【三】

如何正确理解有效教学的“三有(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

什么是有效教学呢?我个人以为,有效教学是指师生在互动教学过程中,遵循一定教学活动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或物力投入,实现了尽可能多的预期教学目标,从而促进教学主体的主动发展。它包含有三个含义:

有效果:是有效教学的直接体现,是教学活动结果是否达到预期制订的教学目标的程度体现。因而在课前,我们应当充分钻研教材,对照课程标准,了解我们的学生,从而依标靠本,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入手,确定要教什么内容,让学生掌握什么知识,训练什么技能,教给什么学习方式,渗透什么思想教育,用什么方法来教……都要心中有数,这样,我们才能做到节节有所教,学生也能堂堂有所得。有一把可以衡量的尺子,可以避免学生学得苦,老师教得累。当然课堂中的生成性环节,也不能忽视,我们只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筛选,挖掘,有时,可以在课堂上焕发出亮丽的光彩,会有意外的收获。

有效用:是有效教学的终极目的。“学以致用”,但它不只是让学生学好知识后会灵活运用而以,更主要的是要引导他们会“举一反三”,要引导学生保持对学习的兴趣、热情,激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它是趋向于教给方法、点燃热情,引导自主学习,为学生今后学习、甚至是终身学习打基础,具有延续性。

有效率:是有效教学的衡量指标。它是指如何在最短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最佳教学目标。但它不只是“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这样的普遍理解,它还蕴含了在单位时间内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学习状态等的综合衡量,它也是一种教学机智的体现。在教学中,如果我们的学生在理解某个问题时卡壳了,我们应当怎样来引导他们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答案。

有效教学并非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出类拔萃,而是让我们的学生能在自身现有的水平基础上有所发展,发挥出他们的潜能,做到了他们能做到的。换句话说,我们教师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让他们对学习过程感到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为他们今后的学习,乃致将来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当然在这基础上,我们如果也能经过反思,探索,提高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真正做到教学相长,那么这种有效教学更具有意义。

如何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现代的教育教学思想是“教学要从学生的已知出发”“教学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这种思想的提出和改变,使教育教学从教师的权威说教向学生的主动能动性转变,认同学生肯定有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我觉得可以采取以下的做法: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人学习的内部动因。它与学习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学习动机正确、强烈,指向学习活动本身,则学习效果好、成绩佳。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们明确学习数学目的意义,旨在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同时,多些鼓励,少些批评。对于学生的比较新颖、简捷的回答,加一两句评语;对于有一定进步的中下学生,进行表扬;对发言较好的学生一个会心的微笑等等,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进步的动力。

2、设计新颖的教学内容、灵活的教法激发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创设恰当的“情境”,激发丰富的想像,欣赏语言文字的美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低起点、小步走、中容量、勤反馈、及时补”的原则,设置有梯度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由易到难的过关体验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实施分层次教学,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在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已经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下,仍然采用传统的“大统一”要求的教学方法,会保全一部分学生而牺牲另一部分学生。因此,要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因材施教,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才能和专长,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教师学习有效教学心得感想范文五篇【四】

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差生面,使教育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按照韩立福教授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学生要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学生要在组内合作学习,学生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要与小组的其他同学交流研究,所有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在比较亢奋的、非常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学习效率提高了,差生自然就减少了。反观过去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学习方式单一,教师对于学困生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大多使这些学困生处在被忽略的边缘状态,久而久之,学生的问题越来越多,有问题的学生也越来越多。由于另外,每个小组都有一名学科长,相当于过去的科代表,一般来说,科代表要比其他同学学的好一点,设置学科长,表面看是多几个科代表,实际上是激发学生内在的荣誉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意味着有更多的学生学习本学科的积极性和兴趣增加了,对教师而言不会增加多少工作量,对学生来说影响深远。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而言,短期是学习能力学习成绩的提高,从学生个人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来看,其长期的影响是积极向上的,无法估量的。从这个角度说,学习推广韩立福教授的有效教学模式是一件为里则一中学生造福的大好事。

另外,这种教学法与我们五六年级部研究的管道管理有机结合,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教师学习有效教学心得感想范文五篇【五】

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核心的理念之一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然而现今,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使得很多学生讨厌学习,不善学习。一谈起学习就焦虑不安。特别是应考这根指挥棒在牵着教师与学生的鼻子走。使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以致教师与学生在精神层面都得不到那种学习快乐的享受。但现实总归是现实,这种现实目前还不是我们教师个人所能改变的,那唯有的,我们只有改变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轻松,令人最满意,工作更有效.通过对《有效教学》这本书的学习,它给我带来惊讶不己的好消息。它讲述了教师怎样经营好课堂的秘诀,启迪我们怎样积极学习和负责任。书中用简洁的笔墨描述了大量教学策略,这些策略完全体现了培养学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发展性,启迪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与模式。

对于奋斗在一线的教师来说,无论是旧的,还是新的教育理念与模式,都是通过教师自身的教育理念而表现出来。所以通过《有效教学》的学习,我的心得一是认清我们真正的教育理念。记得一个故事,说一个人看见三个泥瓦匠在干活,就问他们在干什么,他得到了三个回答,第一个说我在砌砖头,第二个挺起身,非常自豪地说,我是全国最好的泥瓦匠,第三个说“我在盖大教堂”。他们三个人的回答,正好代表了三种人的心态。第一种人就是赚工资,养家糊口的那种,我们身边充斥着很多这样的人。第二种人则是非常麻烦的一种,他们往往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面非常优秀,但要命的是他们陶醉于自己的领域,拒绝考虑所有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从而即狂妄自大,而又非常虚弱,非常难合作。第三种人,他能够准确知道自己工作的最终意义,从而将自己的劳动有机地结合到其他人的劳动中去,实现一个辉煌的目标。我们的教育理念非常重要。可能在讲话中,我们会流利地运用着“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但在实际教学中继续着早已习惯的应试教育,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行为。通过学习,教师的这种口是心非,积极性与创造性被激活了,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具体化为教师可以理解并付诸于真正实施。

从《有效教学》中学到课堂教与学互动的实用策略是我的心得之二,这个课堂策略,促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这些策略使教师不再需要用物质刺激和奖惩的办法迫使学生去学习,教室变为所有人积极向上的学习场所,完全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达到轻而易举让他们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知识之中,这是无价之宝,并且不断地形成他们的人生观,并且培养出最美好的人生,这些策略使我们的教学并没有脱离学校的日常安排,反而使课堂呈现出全新的活跃气氛。

6.教师有效教学工作总结 篇六

一、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教学观念决定着教学行为与细节。为了切实转变“教”的观念,提高并统一全体教师对有效教学的认识。

一方面,学校要求教师自主学习,推荐阅读教育论著,写教育教学论文;学校将教师的“三个一”(读一本教育论著、写一篇高质量教学论文、上一节有效的探讨课)要求,重点、单列于学校的计划中,要求教科处专门负责指导、跟踪、检查、落实。

另一方面,学校定期邀请专家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给老师们开专题讲座。比如安文铸教授的《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和梁永丰教授《有效教学本质的讨论与低效教学行为的分析》等,既有理论的深刻性,又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操性。因为,这些讲座,是两位教授在深入我校课堂听课,深入了解教情、学情的基础上,形成的概括性、普遍性的认识,给了老师们很深刻的启发。

同时,学校教科处还搜集了各类关于有效教学的学习资料,不定期推荐给老师们阅读、学习。仅就本学期,我们就推荐了900多篇关于高中有效教学的论文。老师们可以根据自己所教学科、当前所思考的课堂教学问题,有选择性地参考阅读,从而加深并形成自己的认识。另外,教科处在广泛调研、充分掌握本校教情的前提下,出台了《优化教学环节 实施有效教学》的指导性文件,让老师们对照自己的教学实际,扬长避短,减少每个教学环节的无效或者低效行为。

二、举办教学公开周,深入探讨有效教学

我校为了深入探讨有效教学,连续三年的公开周教研活动,都是以“有效”为主题,只是采用的形式一次比一次灵活,探讨的问题一次比一次深入。

公开周主题为“提高高中课堂教学有效性”。本次公开周,采取“一课两上”的方式,邀请华南师大附中冯丹老师、佛山一中杨金祥老师等省、市名师与我校老师同台献技,特邀周顺斌、杨计明等省、市、区学科专家点评。通过观摩名师的精彩课堂、深入比较分析同组课例、聆听专业的精到点评以及同仁之间的互评意见,加深了老师们对“有效课堂”的理解。

公开周主题是“以学导教,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活动根据各个年级的不同特点,以年级组、备课组为研讨重心,推出三类常态精品课,即高一新授课,高二班会课,高三复习课。活动的宗旨由以往的重精品课的展示变为重常态下上出精品课的集体研讨过程,特别强调不同类型课的模式的构建与完善,强调年级组、备课组老师的全员参与。通过广泛而深入的过程积累与课例研讨,老师们对各年级有效课堂的特点有更深的认识。

公开周主题是“聚集·碰撞”,活动邀请了包括湛江、清远、肇庆、广州、深圳等全省6市和全市5区名校名师、专家参与课堂教学展示和课例点评。我校老师与各地名师、专家、同仁进行了包括学科理念、课堂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情诊断、教学评价等全方位、立体式的碰撞。活动让我校的老师进一步加深了对有效教学的理解,丰富了老师们实施有效教学的方法与途径。

三、开展课题研究,构建有效教学模式

XX年,教育科学“xx”规划重点课题《构建有效学校的实践研究》(国家级)在我校正式立项。我校以此为契机,积极营造科研氛围,完善教育科研激激励机制,引导老师们承担各类子课题研究。“工作问题化,问题课题化,课题工作化”的教育氛围,在我校逐步形成。是否“有效”,成了我们老师备课、上课、评课过程中思考得最多的问题,也成了各备课组教研活动不变的主题。

到目前为此,我校教师围绕“有效教学”这一总课题,审报的.区级以上子课题有39项,其中有不少课题成了市级、省级课题。我校数学科组在XX届高三阶段实施了“分进合击,高效备考”的课题研究,成果十分明显,当年高考成绩平均分上升了近10分,并且在XX届继续推广,取得了更好的成绩;我校省名师刘闻老师和汤涛老师,他们对高三有效复习的研究,不断走向深入,成果不断凸显出来。如刘闻老师的“高三复习‘自主讲评’模式”、汤涛老师的“‘2+2’、‘3+1’分层教学模式”,还有如谷跃飞老师的“‘分层励进’班级管理模式”等等,不但在校内获得较好的运用,而且不断推广到其他兄弟学校。

另外,老师们所撰写的关于有效教学的论文,其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仅XX年,我校参加市论文评比,就有30多篇获奖;XX至XX年优质课评比获全国一等奖1人,全省一等奖6人。

四、重视过程管理,加强有效教学的监控

课堂教学能否做到有效,除了和上课老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有关系外,更与老师们的责任心和工作状态密切相关。影响一堂课的状态的因素也许有很多,但关键是上课老师的状态。上课老师的良好状态,又要取决于其备课的精心程度,上课的专注程度,上课的兴奋程度等。我们考虑到,这种良好状态的保持,有些时候是需要不断强化与督促的。为此,我们的做法是:

1、加强科组、备课组活动开展的规范性与实效性。进一步明确科组长、备课组长的职责,强化科组活动与备课组活动的“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要求,而且保证每个科组、备课组都有中层领导跟踪、落实集体备课活动。同时,将教研的重心下沉,将备课组作为教研的实体,精心挑选备课组长,充分发挥备课组长的组织、统筹、引领作用。科组长要宏观指导、统筹三个年组的工作,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备课组长联席会议,加强备课组之间的沟通与年级教学的衔接。

2、完善听课制度,建立三级听课体系。为了加强课堂教学的监控与指导,我校已经建成了以校长、中层为主的校级听课小组,以级部常务小组成员为主的年级听课小组,以科组长、备课组长为主的备课组听课小组。各小组有重点、有选择、定时或不定时开展听课活动,对重点科目、重点对象,进行重点听课跟踪。在确保课堂教学的整体提高的同时,也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特别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十分有利。

3、完善学生评教制度。我校的评教分为诊断性评教和评价性评教两种。诊断性评教,一般是在每学期的中段考后一周举行,主要是采取座谈会的形式,了解教情、学情。由备课组长召集各班学习委员、各科科代表座谈;或者发放问卷调查,然后由备课组长汇总,将总体情况反馈给级部、学校领导,将具体情况反馈给科任教师,并要求科任教师针对本班学生反映的情况,加以发扬或整改。评价性评教,一般每学年组织一次,学校根据教学管理规范和课堂教学有效性原则,设计评价问卷,由全体学生参与评价,然后进行量化。最后,学校将科组平均分、级组平均分以及教师个人的成绩,交到教师手中,让教师个人知晓。目的是让其扬长避短。

4、重视教学质量评价与考试分析。每个年级中段考、期末考等重要考试后,都会在一周之内将每个班、每个科任教师、每个学生的纵向、横向对比成绩进行统计并在校内邮箱公布,让每位老师对自己班、自己所教学科的进退情况心中有数。高三的每次段考,从常务小组到每个班主任、科会教师,都要做到知数据,明问题,找对策,定方案。因为这,我校连续五届的高三备考,都实现了持续、平稳上升的局面,也就是越考越好,越考越有信心。

今后,我们觉得还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更好:

1、深化德育改革,寻找学生主动学习、爱学习的内驱力。这是提高有效教学的根本所在。这一点,我校的高三级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下一步,就是要将这些经验推广到高一高二年级。

2、切实重视行动研究、小课题研究。“在工作状态下研究,在研究状态下工作”。这方面的氛围,我校还不够浓厚;对此,老师们的认识还不是十分到位。有些课题的开展,务虚不务实,效果不太好。

7.教师——有效教学的舵手 篇七

一、做一个技能型教师

“技能型教师”就是要求教师要注重提高自己的软技术。现代教育的发展不仅要求教师要有敬业的专业态度, 还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职业技能。技能型教师会巧妙设计自己的教学, 用心设计每一堂课,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让自己的课堂更高效。

有一位教师在上《乘法分配律》这一课时, 上课伊始就设计了这样一组口算题:

(学生口算得很顺利, 他们洋洋得意, 心里美滋滋的)

接着教师又出示了一道口算题:37×69=

学生们顿时鸦雀无声, 接着有几个胆大的学生说:“老师, 这道口算太难了, 不能口算得笔算吧。” (教师不出声)

接着又出示一道:63×69=

学生们还是不会, 都一脸茫然。

接着教师再出示:37×69+63×69=

学生们的小宇宙爆炸了, 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刚刚那两题都不会, 这题比那两题都难, 老师你不是开玩笑嘛。”

沉寂了片刻, 这时一个学生的眼前顿时一亮:“老师我知道了。”小手举得高高的。接着又有两三个学生也兴奋地举起了小手。教师就让其中的一个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这两道算式都是乘以69, 不一样的是它们前面的一个乘数, 但是, 前面的两个乘数加起来得100, 所以我们把这两道题不一样的那两个乘数相加, 再去乘69就能口算出来了。”

其他同学也豁然开朗, 为教师下面进行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埋下了很好的伏笔。

有效的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形成良好的教学效果, 电影《热血教师》中的克拉克老师就是一位善于设计教学的教师, 他遇到一群让大家都手足无措的学生, 当他被这群淘气的学生挤到墙角时, 他为了能让学生开始学习, 自己买来一大堆牛奶, 和学生商量只要他们解答对一题, 他就喝掉一瓶牛奶, 一群淘气的学生为了看到他的窘相, 一个个都掉进了他精心设计的“陷阱”, 而克拉克老师用自己的窘相换来了学生精彩的第一课, 学生开始喜欢上了他。所以, 做一名技能型的教师, 会让你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做一个智慧型教师

教师如果能把课上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他自然就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 我们经常把三尺讲台比作“舞台”, 而教师就是这舞台上的“舞者”, 教师要在这三尺“舞台”上舞出自己的神韵, 悟出自己精彩的人生, 就必须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师。

有这样一位教师, 他在教学《两条线垂直关系》时, 由于初次接触垂直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 为了让学生能加深对垂直关系的认识, 他出了这样一道题目:下面哪两条线是垂直关系, 哪两条线不是?

大部分同学的答案是 (1) 和 (4) 是垂直关系, (2) 和 (3) 不是, 怎样来纠正学生的错误呢, 记得我在处理这部分知识时, 也遇到过这种情况, 当时我带着郁闷的心情, 费了好大的劲让学生画在纸上, 再让学生转动方向看一看, 学生才体会到原来换个方向也是一样的垂直关系。然而, 这位教师灵机一动, 问道:“我站着是什么?” (学生回答:是个人) 这个老师接着又一只脚斜着站立, “现在我是什么?” (学生们哈哈大笑:还是个人) 接着另一只脚斜着站立, “现在我是什么?” (学生回答:还是个人) 接着教师又问:“那我睡着呢?倒立着呢?” (还是人) 。此时学生明白了一个事物不管它怎么改变方向, 它们的关系是永远不变的。

很多教师就是因为放不下师道尊严, 所以才缺少那种上课的神气, 才慢慢地在平淡无味、一板一眼的课堂中消磨着自己的教育智慧。请放下所谓的面子, 让自己从学生身上找回灵感和智慧, 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智慧型教师。

三、做一个思考型教师

“人类最深刻的禀赋, 就是获得赏识的渴望”。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是最棒的, 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赏识和同学的赞许, 当我们的课堂教学出现问题时, 发火、愤怒对已发生的事情, 没有一点益处, 反而会给你和学生带来痛苦和伤害。电影中的克拉克老师也是被一群淘气的学生挤到“墙角”之后, 终于愤怒了。在他对学生愤怒过后, 带给他的只有伤心和悔恨。思考了一夜之后, 他又鼓起勇气, 决定另辟蹊径, 最终获得了学生的信赖,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所以, 当我们的学生学不会时, 请抑制住内心愤怒的火焰, 静下心来思考一下:问题出在哪里?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做一个善思的教师。每当上完一节课, 我们都要反思自己:教学中哪个环节学生最感兴趣?预设的哪些问题引发的思考比较热烈?今天有没有预设外生成, 应答的好不好?教学目标的效果如何?每天用半小时的时间反思自己, 改进自己, 何愁自己不进步呢?

记得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这部分知识时, 遇到这样一道题。

在每个图里涂色表示它上面的分数:

学生错的是乱七八糟, 惨不忍睹, 不是分错了, 就是涂错了, 学生不知怎样分, 不知要涂几个。费了好大的劲才一题题地让学生弄明白是怎么回事。课后, 我就在想:为什么做例题的时候学生掌握得很好, 到了做练习时反馈的却那么糟糕呢?

仔细研读教材才发现:原来在教学中我只注重了让学生明白要把一盘桃看做一个整体, 平均分成几份, 每一份就是这盘桃的几分之几。其实还有另外一个重点就是还要通过图形带领学生分一分、画一画, 观察体会怎样平均分, 需要平均分成几份, 每一份是几个, 让学生把想一想和例题作比较, 引导学生发现, 一份并不是只能有一个桃, 它还有可能是把2个桃看作一份, 这样就为学生做“想想做做”第3题时埋下了很好的伏笔。第二节课在另一个班级上课时, 我及时调整了上节课的不足之处, 发现第二节课上起来是那么的得心应手, 游刃有余, 心情自然也非常舒畅, 这就是及时反思的结果。

“偶尔反思的是凡人, 持续反思的人是专业人员, 持续思考一个问题的人是专家”。做个常反思、会反思的教师吧, 在反思中剖析自我, 会让你的学生喜欢你, 会让你变得更智慧, 让我们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感受一个个发现带来的感动, 体验教育之旅的乐趣。

8.有效教师和有效教学 篇八

关键词:双语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手段

一、上级制度层面存在影响教师能力提高的因素

(一)成因

现阶段我国的双语教学主要特指少数民族地区以本民族语言和汉语来共同展开教学的过程。完备的教育制度以及教育推广政策,不仅是保障学生能够接受双语教学、提高双语言应用能力的基础,也是促使教师不断基于政策知识提升个人教学能力的重要前提。

(二)解决办法

一方面学校所隶属的本地教育机构要从根本上提升对双语教学重要性的认知,积极推动和加强学校层面的双语教学落实;另一方面,要联合其他机构,加强双语教学的社会舆论宣传,从社会层面提升普通民众对其重要性的认知,从而能够促使教师不断加强教育能力的提升与巩固。再者,上层机构要积极推进跨地区的学术研讨和语言交流工作,通过研讨会、交流会以及组织教学参观等活动,为教师不断丰富阅历、提升知识储备,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教育部门、乡镇、学校管理层面存在影响教师能力提高的因素

教育部门、乡镇以及学校管理层面能够影响到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因素,主要包括其对于双语教师工作压力大,除了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之外,由于上面要求各类文件档案要用国语完成,乡镇及学校给双语教师安排的其他任务较多,如各类档案整理,文件的编写及处理,各类活动的组织开展等等、由于此原因不愿让双语教师去参加自我提高的教育教学培训,教师个体的尊重程度、良好教学氛围的构建以及社会层面教学环境的影响。

(一)成因

首先,双语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得到社会层面以及广大教育机构的广泛重视,通过保障其基本权利以及必要的福利支持来实现对其工作和事业的支持,那么从长远来看,必然是有助于教师自我监督提升教学能力;其次,严谨的校园学风、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是保障学校内部实现和充分落实双语教学的重要保障,是打造教学品牌、提升教学质量,扩大校园社会影响力的无形资产。

(二)解决办法

首先,学校层面要加强对双语教师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的打造和落实,积极鼓励双语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不断求学上进、自我激励,使之能够潜心教育事业、潜心双语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能力的提升。其次,积极推动学校内部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打造品牌学风、凝练过硬校风。再次,教育部门应积极加强服务意识、提升工作效率,尽最大可能配合和服务于学校的双语教学、为提升双语教学质量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提供最大的助力。

三、教师本身层面存在影响教师能力提高的因素

(一)成因

首先,双语教师本身的知识水平决定或影响了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专业性。因为教师在进行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必然面临着对两种语言之间切换和选择的应用,这必然需要教师以扎实的双语功底为教学基础,以汉语为拓展方向,以少数民族的语言为教学基础,来施展双语教学。因此当教师本身的专业性和灵活性不够充分时,授课过程中的切换就做不到灵活自如,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其次,良好的教学态度也是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缺乏教学积极性,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观性,导致整个课堂沉闷、没有活力,而学生紧紧围绕书本而展开的教学活动,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从教师自身的层面来看,缺乏联系实际的精神,会导致其个人丧失对知识进一步探索、主观能动性进一步生成的原动力,教师很难做到在实践中进一步成长、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二)解决办法

一方面,双语教师要不断注重对自身专业能力的考评与提升,通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对学生双语应用和理解能力的提高,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间接实现不断鞭策自身、提升专业性的效果;另一方面,教师要端正自身的教学态度,要重视和热爱双语教学事业,通过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联系,不断灵活运用双语,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双语课堂。

四、学生层面存在影响教师能力提高的因素

(一)成因

双语教师所进行教学的对象是少数民族的学生,由于学生个体本就存在着来自知识储备和学习态度上的差异,因此这二者也会间接或直接地对教师的教学效果产生影响。而且这种差异越大越会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增加难度,可以预见的是,当教师以流利的汉语进行讲课时,必然会有一部分学生完全听不懂、导致整个课堂陷入僵局,让教师完全以少数民族的语言进行讲课时,一部分学生在固有的知识基础上,显然难以得到进一步提升。那么最后极容易陷入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相互使用、互相翻译的恶性循环当中,不仅难以让学生接收到真正的专业性知识,也无法让学生提升汉语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无从得到发挥。

(二)解决办法

笔者认为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让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就需要对现有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采用灵活式的学科班级形式来进行课程传授。即根据每个阶段学生的测验和考评情况,对学生的双语理解和应用能力进行划分成灵活的学科班级形式(不固定,随时可以根据阶段性的测验结果来进行调整)。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基础情况,进行适度的双语教学。

参考文献:

[1]王淑花.论高校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维度的建构[J].时代文学月刊,2014(7):179-180.

上一篇:高一历史新生方法指导下一篇:外墙装饰施工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