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书法作品欣赏

2024-07-15

颜真卿书法作品欣赏(精选9篇)

1.颜真卿书法作品欣赏 篇一

对外汉语教学:书法之“ 颜真卿”

中国四大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和赵孟頫。

初唐四大书法家:欧阳询、诸遂良、虞世南、薛稷。

宋四大书法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卫夫人(女,传为王羲之之师)。

颜真卿

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六世祖颜之推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但是颜真卿的书法用笔肥愚,行笔衄挫不爽落,书法艺术尖端的”飞白书“于颜氏而不显;东晋卫夫人《笔阵图》:”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但是颜鲁公的书法虽然肥厚,但是丰润饱满,端庄尊重,绝对不是所谓的“墨猪”,颜体楷书,于圆满中见筋骨,笔力雄健,力沉势足,大气磅礴,树立了一代新风。如果说在中国书坛上还有谁能和书圣王羲之并肩而立的话,也只有颜真卿有这个声望与影响力了。

欧阳修曾说:“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朱长文赞其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志,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颜体书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变法成功中汲取经验。尤其是行草。苏轼曾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

殷亮:“昨段秀实奋身击泚首,今颜真卿伏缢烈庭,皆启明君臣,发挥教训,近冠青史,远绍前贤。”

裴敬:“以忠烈称者,颜鲁公、段太尉。”

刘昫等《旧唐书》:“国,是武之英也;苟无杨炎弄权,若任之为将,遂展其才,岂有朱泚之祸焉!如清臣富于学,守其正,全其节,昌文之杰也;苟无卢杞恶直,若任之为相,遂行其道,岂有希烈之叛焉!夫国得贤则安,失贤则危。德宗内信奸邪,外斥良善,几致危亡,宜哉。噫,‘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二君守道殁身,为时垂训,希代之士也,光文武之道焉。”“自古皆死,得正为顺。二公云亡,万代垂训。”

王夫之:“颜鲁公谓卢杞曰:‘先中丞传首至平原,真卿以舌舐其面血,公忍不相容乎?’近世高邑赵冢宰以魏广微叔事逆奄,而欢曰:“昆溟无子。”鲁公陷死于贼中,冢宰没身于远戍,取祸之繇,皆君子之过也。”

蔡东藩:“拚生一击报君恩,死后千秋大节存。试览《唐书》二百卷,段颜同传表忠魂。”“颜真卿奉敕宣慰,不受李希烈胁迫,且累叱四国使臣,直声义问,足传千古。至朱泚窃据京城,复有段秀实之密谋诛逆,奋身击笏,事虽不成,忠鲜与比。唐室不谓无人,误在德宗之信用奸佞,疏斥忠良耳......故本回可称为颜段合传,其余皆主中宾也。”

颜真卿传世作品以碑刻最多,楷书有《多宝塔感应碑》《麻姑仙坛记》《东方朔画像碑》《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等,行书有《争座位稿》,书迹有《自书告身》《祭侄季明文稿》。诗文后人编辑有《颜鲁公文集》15卷。

多宝塔碑 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念碑文》,天宝十一年(752)四月廿日建,岑勋撰文,颜真卿书丹,徐浩题额,史华刻字,现藏西安碑林。碑文写的是西京龙兴寺和尚楚今静夜诵读《法华经》时,见有多宝佛塔呈现眼前,他决心把感应中所见的多宝佛塔变为现实,天宝元年选中千福寺兴工,四年始成。在千福寺中每年为皇帝和苍生书写《法华经》、《菩萨戒经》,这在佛教史上,有特殊的意义。此碑是颜真卿早期成名之作,书写恭谨诚恳,直接二王、欧、虞、褚遗风,而又有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说明颜真卿在向前辈书法家学习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从民间的书法艺术吸取营养。整篇结构严密,字行间有乌丝栏界格,点画圆整,端庄秀丽,一撇一捺显得静中有动,飘然欲仙。是他继承传统的作品。《书画跋》:鼻祖。“此是鲁公最匀稳书,亦尽秀媚多姿,第微带俗,正是近世撰史家

2.颜真卿书法作品欣赏 篇二

一、 书法教学与微课的结合

1. 传统书法教学的短板

书法教学, 一般来说有三大基本问题: 笔法、 字法、章法。 其中以笔法最为基础、 最为核心。 笔法就是控制毛笔的运动, 以写出符合一定要求的点画或线条的方法。 作品是静止的, 我们从已经完成的作品中无法直接观察到书写的运动, 但是书写的运动变化保存在点画的形状上。 唐代, 孙过庭在 《书谱》 中说过:“一画之间, 变起伏于锋杪; 一点之内, 殊衄挫于毫芒。” 笔法的变化贯穿于书写操作的一切细微处, 同时又隐藏在点画内部, 难以窥测。 这是人们对笔法始终怀有神秘感与畏惧之心的原因。 控制笔法的运动在书写结束即已消失, 留下的只是静止的点画, 从点画的形状去感受运动, 毕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感受的深度和准确性都是问题。 古代没有摄影机, 没有影视资料, 没能记录历代书法家的笔法技法, 传统书法教学必须经过老师亲自传授, 代代相传才可能掌握。“盖书非口传心授而云能知, 未之见也。” (唐·卢携 《临池诀》) 。传统书法教学受制于老师的口传心授, 受制于教师的书写水平, 受制于时空地域的限制。

2. 微课在书法教学中的优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微课”引入课堂, 可以帮助教师解决传统书法教学的短板。 微课以其巨大的技术优势, 不仅能实现书法技能的口传心授, 而且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能让学生细致入微地看清点画的书写运动轨迹, 感知书写的节奏和韵律, 为学生快速、 准确掌握书写笔法, 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教师只需要将优秀书法教师的书写技法, 录制成一系列的微课, 最后形成课程资源, 就能有效解决书法师资水平不高的授课困难, 还能促进教师自身的书法水平提高, 更能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书法微课程使学生了解正确的书写方式, 方便学生多次学习, 既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又为学生不断提高书写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3. 书法教学与微课的结合

“微课” 引入书法课堂, 促进了学校书法教学多样化发展, 促进了学生书写水平的提高。 以教学音视频为载体的一节节微课视频, 将书法教学中的难点、 重点以直观的演示和示范, 让学生学得轻松。 传统书法课堂时间太长, 学生很难一直集中注意力, 教学效果难免打折扣。 如果把教学内容浓缩成在10 分钟以内, 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内容短小, 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堂, 就像电脉冲一样短暂而强烈, 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学习效率就可以大大提高。 书法微课程以简短的音视频为形式呈现, 容量大小适合上传并发布至相应的学习平台, 这样便于师生在线观看、下载、 保存, 实现移动学习。 书法微课程还可以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和拓展资料库, 供学生课后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时间来自主安排进一步的学习。

二、 书法微课程研发流程

从课程原理的层面来看, 书法微课程的研发不仅需要关注学生书法课 “学什么”, 还要反映学生 “为什么学”“怎么学” 和 “学到什么程度” 的内容。 因此, 其课程结构就不能简单等同于微视频的制作和网络信息的传递, 还需要清晰地反映微课程的 “学习问题 (目标) ”“微视频 (内容) ” 和 “学习诊断 (评价) ” 之间的关系, 确保微课程学习后, 学生可以有效地解决学习问题, 达成微课程的预期目标。 其具体流程如下:

(一) 知识萃取阶段

根据颜真卿 《勤礼碑》 笔法训练, 罗列出需要训练的笔画类型, 并对具体笔画的书写要领, 从起笔、 行笔、 收笔进行系统梳理。 这些笔画的技法要领, 是书法课程中的重点、 难点、 关键点。 (如表1 所示)

(二) 教学设计阶段

1. 确定书法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行为的依据。 任何与教学目标无关的行为都会制约教学目标的达成, 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目标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一个标尺。 没有具体的、 可测量的目标, 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效果, 永远是本糊涂账。 书法教学目标应该围绕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3 个维度来设计确立。

2. 依据内容标准界定微课程目标

内容标准是课程标准的核心组成部分, 它规定着某一学段学生学习后所须达到的基本要求, 是学生阶段性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 而非具体教学内容或知识点的罗列。 因此, 基于标准的微课程研发研究者首先需要在理解内容标准的基础上, 界定与之相一致的微课程目标。 其次, 依据内容标准的学习要求, 按照教育目标的陈述方法和策略描述微课程目标, 确保微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所要求的认知程度、 知识内容相一致。 以颜真卿楷书 《捺的写法》 教学为例。 (如表2 所示)

3. 设计书法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既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步骤, 也是促进课程目标实现的框架。 流程的设计要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 有利于促进学生书写能力的提高。 根据书法课的学习特点, 笔者制定了书法课堂的 “七步” 教学流程:

导入→新授→示范→练习→评讲→练习→总结。

在 “新授” 和 “示范” 这两个环节中使用微课程。 根据新授的书法内容, 选择相对应的微课学习内容。 新课结束后, 将微课上传校园网、 班级QQ群共享空间, 继续帮助学生复习、 巩固新授要领, 帮助学习者在微课程的学习过程中, 建立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

4. 确定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就是教师基于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知, 分析各种不同的教学要素及相互关系, 确立教学的基本思路, 确定组织形式, 合理选择, 组合设计教学的具体方法与实施步骤。 书法微课程的教学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激发兴趣。 微课视频中, 也要对学生书写过程中会出现的各种困难进行预设, 鼓励学生克服困难, 提高书写水平。 教学各个环节中, 教师的口头讲评与书面批改都要以鼓励为主。 教学巡视时, 直接在学生的纸上示范, 都能起到激发学生书写兴趣。

(2) 精讲多练。 在讲解技法要点时, 无需强调过多注意点。 微视频重点拍摄毛笔运动时起笔、 行笔、 收笔的重点、 难点上。 可以用声音提示、 字幕、 放慢书写速度等方法让学生关注书写难点。 注重知识的视频讲解的时间控制在10 分钟左右, 大量时间留给学生书写。 让学生在书写中践行要领, 在体验中加深对要领的理解。

(3) 重视说评。 书法教学时, 老师要放手让学生看、说、 评, 不仅让学生对美的书写有明确的认识, 更让学生感到自己的看法得到认可。 学生在评说的过程中, 强化了自己对书写技法的认识, 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书法的观察力和审美力。

(三) 撰写脚本, 拍摄微课

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的策略后, 就可以进行脚本的撰写了。 有了脚本, 微课就有了制作标准, 每一步该怎么做就很清楚了。 以颜真卿楷书 《捺的写法》 微课为例。 (如表3 所示)

微课脚本设计后, 首先, 微视频讲授者需要和微视频拍摄人员沟通拍摄意图和注意事项, 布置拍摄环境 (营造良好的书写氛围) , 准备书写示范工具、 视频拍摄设备, 确定拍摄时间等。 其次, 拍摄过程中, 依据脚本实施拍摄任务, 逐渐形成合作伙伴之间的默契。 微课视频拍摄完成后, 依据微课程脚本进行剪辑, 添加字幕、 图片、 音效等, 完成后期制作。 制作完毕后, 进行视频播放, 依据书法教学目标审视微视频效果。 最后, 发布微课, 收集师生使用后的反馈建议, 根据学情需求, 及时调整和修改, 不断提高书法微视频质量和实效。

书法微课程开发, 依托于教师个人较高的书法素养、语文素养。 换言之, 教师在书法上的特长是课程开发的重要资源和活水源头。 书法微课程的研发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它的研发对教师综合素质提出了高要求——老师既要懂书法, 又要会讲书法; 既要有书写技术, 又要懂信息技术, 更要有兴趣, 能坚持不懈的形成微课的 “课程”。 书法微课程研发, 一定要站在学生 “学的角度”, 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 微课程研发的过程, 与其说是教师在教学生, 还不如说是教师将自己的知识系统化、 结构化的升华, 可谓“教学相长”。 课程研发的过程中, 需要听取师生的反馈意见, 改进不足, 总结经验, 提高质量。 书法微课程的开发中还要避免 “重视频、 轻课程”“重讲授, 轻探究”“重技术、 轻设计” 的偏差。 笔者相信, 书法教学与微课程的结合, 必能促进中小学生书法素养的快速提高。 最后, 笔者用这样一句话来总结微课程研发的心历路程:“起于兴趣, 施于理念, 实于践行, 成于坚持, 贵于创新。” 与志同道合者共勉。

摘要:基于书法教学的现状, 可采用书法教学与微课相结合。即以学校书法教育方面擅长书法的老师为课程资源, 依据《书法练习指导》的具体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选用楷书颜真卿《勤礼碑》为学习范本, 开发书法系列微课程 (笔法教学、笔画运用、结构教学) , 从而促进中小学生书法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书法教学,微课,《勤礼碑》书法教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Z].2013.

[2]邱振中.书法七个问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47.

[3]李锋, 张斌.基于课程标准的学校微课程研发[J].课程教材教法, 2014 (11) :23-27.

[4]杨为国.吴涤生编著.颜勤礼碑·回宫格楷书字帖[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5, 1-14.

3.民间书法对颜真卿书风的影响 篇三

关键词:民间书法;颜真卿书风;影响

颜体是在北派书法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本文選择研究北派书风对唐代书法产生的巨大影响。北派书法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初唐具有一定的社会需求,这为盛唐书风转变提供了革命性的条件。在唐代盛世时期,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法已经达到一票难求的的地步,而以颜真卿为代表的书家们横空出世,刷新了书法艺术的新的审美观,创造出了与崇尚丰腴华贵之美的唐代审美风气相契合的书法美学。 “颜体”的历史地位的确立,不仅对中国历代书法产生了极大影响,而且对当时的日本和朝鲜半岛也产生了历久弥新的影响。这些地区在学习了颜体之后,又在本国内部形成了许多一脉相承又独树一帜的书法流派,可谓尽习得颜体衣钵。本文所要探讨和研究的内容,就是分析“颜体”对唐后历代书家的影响,同时也初步性阐述其对日本、朝鲜半岛等其他地区书法的影响。

1、颜真卿简介

颜真卿出身于唐中宗时期,三岁时父亲就过世了,他自己也曾写诗道“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可以看出颜自幼稍显困难的家境和勤奋好学的个性是促他成为一代书法大家的条件。颜真卿不仅擅长创作诗文,著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等。更为人称道的是他的书法造诣,他擅长行、楷,众所周知唐代极具盛名的书法四大家,颜真卿也在其中占了一席之地。后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

2、颜真卿书法的特点

颜真卿最为擅长的是楷书,因此他的字体就被称为“颜体”。尽管初看他的字稍显单板,但若是看得久了,就能愈加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独特的美。其字体方正端庄,笔力浑厚遒劲,有一种不怒自威的美感,而这种美,是需要年龄积累和阅历的丰富才能品味出来。

3、民间书法对颜真卿书风的影响

3.1中原书风对颜真卿书法的影响

颜真卿祖籍在唐代隶属于当时的中原地区。天宝十二年前,颜真卿的书法风格一向是秀丽温婉的,而在出任平原太守(山东德县以后,他的创作风格开始转型。由起先的明丽逐渐变得浑厚起来。他 50岁时所书的《金天王题名》及以后的作品都属于这类大气磅礴、雍容浑厚的典型。所谓的“颜体”,正是特指这类创作风格。位于山东东阿县鱼山祠以掺杂篆隶、浑厚雄劲见长的《曹植碑》,其在字体结构上也基本具备了“颜体”书法的风格特点。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曹植碑》和“颜体”是具有某些影响和传承的关系的

3.2军队书风对于颜真卿书法的影响

颜真卿年幼即丧父,有母亲含辛茹苦培养成人。同时在教育问题上,颜母算是费尽心思,呕心沥血的。因此尽管家境一般,颜真卿的基本人格还是饱满的。他一生多次征战疆场,经历出生入死,内心也充满着万丈豪情。当这种人生理想体现在他的书法创作中时,就表现出了雄伟豪迈的气势。出身在中原民风浑厚地区的特点以及他自身日后的经历,共同造就了在书法界独树一帜的“颜体”。

3.3佛教书风对颜真卿书法的影响

自汉代独尊儒术以来,儒学在往后历代都占据着百姓思想的主流地位。而佛寺教育作为唐代私学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以儒为主,儒佛结合的教育形式也逐渐为当时社会所接受。佛寺教育同科举制度密切相关,以儒为主,正切合了颜真卿一方面想要建功立业,有所作为,另一方面又渴望心灵宁静的心态。他幼年拮据的家庭环境也让他不得不放弃官学,转而投向儒学的怀抱。颜氏与佛教结下的缘分,从其诗《刻清远道士诗因而继作》“不到东西寺,于今五十春”一句也可得印证。“据考居家推断,颜真卿还在青年时期就已经解除儒学教育,更是先后在几大佛寺入学。当时书法学也算入当代考试之列,所以寺庙教育中也会融入书法教育。相比官学,寺学更为简易的入学条件和更丰富的学习内容让颜真卿选择这种学习方式。唐朝十分重视抄经,大量佛经因为传播的需要,需要众多的经生抄写。所以当时的书法风格也是多种多样,为颜真卿创立独特书体奠定了一定条件。

3.4颜真卿的平民思想对书风的影响

颜真卿尽管出生在一个家学渊源的士大夫家庭,但因其幼年丧父,家境也大不如从前。这种先富后贫的人生经历,对颜真卿一生都有深远的影响。但也为他丰富开阔自己的眼界提供了条件。他因生活所迫,不得不解除以往从未涉足过的市井百姓生活,广泛接触中下层人民。这种流行于下层人民中的民间书法,尽管略显粗鄙,但仍由于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受众而广为流传。由于这种民间书更多地接近自然,参与劳动实践,使它们毫无矫饰造作之,反而蕴含着朴实坚韧的生命力。这种特质,与颜真卿所固有的平民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让颜真卿在纷繁复杂的大环境中,始终坚持一种无畏的力量,创作出一种具有“平民力量”的书法形态。

4、结语

进行“颜体”对后代书法影响的系统化研究,并且分析历代以来受“颜体”书法影响的书法家创作特色。取长补短。这对我们的书法创作也会有重要的作用。而对“颜体”在周边地区影响的系统研究,对当前我国以书法艺术为契机开展深度国际交流有巨大意义,能够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同时也能将书法这种艺术瑰宝永久地流传下去。

参考文献:

[1]彭宏图. 流行书风——传统书法的视觉纯粹及其变革[J].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3)

[2]张同标,赵玲. 试论颜真卿书法阶段性的宏观考察[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10(02)

4.《颜真卿》读书笔记 篇四

重来没有一位伟人能让我如此回味。“精忠报国,守死善道。”颜真卿,你用自己满腔忠义的情怀来度过这个让你不满的人世。可能你只想在世上做一个平凡的人,你的忠义是随感而起;你的书法是遂挥笔而就。你是如此善良、老实,又总是那么坚定、执着。

可能有些人只知道,你是大唐时期伟大的书法家。不错,我还知道你是一位忠孝节义的四朝元老,还认为你是一位爱国人士。从安史之乱开始,河北二十四郡唯有你颜真卿驻守的平原郡没有落入贼手,在无数次抵抗中,你失去了多少亲人与朋友,司马和琳,女婿李平,无数的伤痛在你的心中徘徊,但是你一直忠心大唐,誓死与敌军抗衡,这正是你留给我们后人精忠报国的力量。

打了一个寒颤,我仿佛又看到刀光血影。我突然明白一个人只要有追求,有抵御困难与险境的决心,就能减少心中的恐惧,驶向胜利之门。

虽然你立下赫赫战功,但是仕途的路上总是那么得坎坷,多少奸臣不断阻饶你,你却在危险中变得更加正义凛然。你为了百姓,制法了杨昌,迁怒了杨国忠。你字号清臣,一心想做一位清廉的大唐臣子,一个正正当当的君子。你做到了,做得那么正气凛然。我为你的气概而感到敬佩。

命运老是如此得悲惨,你堂堂大唐四大元老,却被派入“虎穴”,去说服乱臣李希烈。你本想辞官归隐田居,安居乐业,又因为**重回官场,当李希烈以剑相逼,让你打消说服的念头,面对死亡你不动声色,取过宝剑,用自己满腔愤怒的血在衣襟上写下一个鲜艳耀眼的“忠”字,我相信你一身正气是不会受生死的诱惑。

你忠心报国,一生受到的除了亲人的生死离别,朋友的战死沙场,还有每天的忧国忧民。你在大唐兴旺时出生,在大唐战乱中离开人世,你含泪仰望走过的路程,每一步都是那么惊心动魄,每一步都散发着忠义的气概。

5.颜真卿《劝学》译文及赏析 篇五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注释:

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

黑发――年少时期,指少年。

白首――人老了,指老人。

译文:

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这首诗告诫我们:年轻时不知道勤奋学习,年老时读书就晚了。

解说:是指勤劳的人、勤奋学习的学生在三更半夜时还在工作、学习,三更时灯还亮着,熄灯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鸡就叫了,这些勤劳的人又得起床忙碌开了。

赏析

《劝学》是唐朝诗人颜真卿所写的一首古诗。劝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壮年华,勤奋学习,有所作为,否则,到老一事无成,后悔已晚。使孩子初步理解人生短暂,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诗歌以短短的`28个字便揭示了这个深刻的道理,达到了催人奋进的效果。

作者简介

6.颜真卿的“拙于生事” 篇六

研习书法的人无不知颜真卿,颜体方严正大,朴拙雄浑,大气磅礴。楷书《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如“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嗔目,力士挥拳”。行草书《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争座位帖》“有篆籀书,为颜书第一,字相连属,诡异飞动,得于意外。”(米芾《书史》)

相比之下,在颜氏众多作品中,《乞米帖》不算特别突出,知名度没那么高,字数也极精炼,寥寥数句,但研读起来却觉得正气浩然,清风扑面,令人感奋不已。

《乞米帖》写于公元765年,正值关中大旱,江南水灾,农业歉收。可是,按理说,粮食再紧张,无论如何也不至于影响到颜真卿家,因为他当时已官拜刑部尚书,知省事,封鲁郡公,又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既有功劳又有苦劳,不是养尊处优,也是衣食无忧了。可是他偏偏就闹到了“举家食粥来以数月,今又罄竭”的地步,于是不得不向同事李太保求告“惠及少米,实济艰勤”。谈到困窘的原因,他直言不讳,因为自己“拙于生事”,除了俸禄,不会创收、生利,没有别的生财之道。

官做到颜鲁公这个份上,是很要面子的,可是他居然能拉下脸面,向职级比自己低的同事“乞米”,无论如何,这不是件很光荣的事。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开这个口的。其实,像他那样的大官,养家糊口原本可以有很多“办法”,可以活得很好。他为何不能呢?身为三朝元老,久经宦海,阅人无数,不是他不知道那些“生事”的办法,加之门生故旧遍于朝野,只要他稍稍动动脑筋,譬如卖官鬻爵,科举营私,收受贿赂,干预诉讼……都能大发横财。可是他却不屑于干这些,他有自己的处世原则,他一向廉洁自持,绝不贪枉苟取,宁可“举家食粥”,宁可向同事乞求“惠及少米”,也要活得光明磊落。

书法界常有字因人贵之说,而在颜真卿这里,却是字因人壮,字因人重,正直的人格为其书法添辉,遒劲的书法为其人生增色,做人与写字在颜真卿身上得到了圆满的统一。颜真卿的书法成就一直为后代尊崇,多属他的人格之力。反之,若论书法,蔡京、秦桧的字都很好,堪称“大家”,可是提及他们干的那些个坏事,就不由“恨屋及乌”。还有一个当今的“书法家”不能不提。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不仅长于书法,一笔颜体,几可乱真,南昌街头挂满他题写的牌匾,但他更长于“生事”,任职不到两年,就生出700多万外快,东窗事发之后,遍布南昌商肆的“墨宝”,也一夜之间被铲除得干干净净。正是“尔曹身与名俱裂,不废江河万古流”。

著名艺术家黄裳说:“予观鲁公《乞米帖》,知其不以贫贱为愧,故能守道,虽犯难不可屈。刚正之气,发于诚心,与其字体无异也。”(《溪山集》)《乞米帖》不仅是书法中之瑰宝,也是廉政教育中不可多得的教材。所以,研读《乞米帖》,既可领略颜鲁公书法艺术的真谛,又能受到其高风亮节的熏陶。

7.颜真卿的楷书字帖(十) 篇七

全称《唐故容州都督兼御史中丞本管经略使元君表墓碑铭并序》,又叫《元结墓表》,大历七年(公元772年)元结病死在长安旅舍,长他十岁的好友颜真卿撰写并书丹碑文,惋惜他德才兼美,未得要职,英年早逝。

碑原来立在河南鲁山县城北青岭梁洼镇泉上村元结墓前,元代墓前的祠堂被烧毁,只剩下碑裸露在野外。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鲁山教谕唐世宾将原碑移至县学,出钱建碑亭保护。清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颜碑亭重修。今天县学成为鲁山县第一高中,碑亭就在校园内。(见图1)1963年《元次山碑》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河南博物院新馆建成,省文物局曾下令调《元次山碑》陈列,但鲁山县文化局文物办公室以碑风化严重不堪移动为由,硬是把原碑留在了鲁山。2006年《元次山碑》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碑身高1.9米,宽0.95米,厚0.28米,从上端有石榫看,原来应该有螭首。碑文四面环刻,正背两面各17行,两侧4行。该碑字径在5.5cm。碑正面背面各17行,侧面各4行,共42行,每行34字。碑身下部残损一角,一个侧面缺损下半部分字。实际应有字1377字,现存原字为约1147字,缺失230字。(见图2)

见过最早的印本是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上海有正书局石印本《明拓颜鲁公元次山碑》,字略有缩小。(见图3)商务艺术馆1939年大开本石印本《颜书元君碑》,字是原大。(见图4)王壮弘在《增补校碑随笔》中认为这两本都是清初拓本。天津古籍的唐颜真卿元结墓表,出版说明说是翻印商务印书馆1939年石印本,字形有缩小,而且有修版。(见图5)

文物出版社1982年6月出版的经典《中国书法·颜真卿》第三册,缩小影印《元次山碑》的两张整拓本和原大影印装裱本均出自北京图书馆。图版说明很诚实,说这“是一个存字最多的早期拓本,惜拓工不精,墨晕较重,碑阴底部有少数字未拓出”,其实还有缺字较多,装裱前后错乱的毛病,但制版和印刷质量都没的说。(见图6)1998年,紫禁城出版社“故宫博物院珍藏历代碑帖墨迹选”系列的《宋拓元次山碑》,也是用这个拓本,但制版就差了不少,字也缩小了很多。(见图7)

1979年河南人民出版社曾经出过一个现在不太常见的8开本《唐颜真卿书元次山墓碑》,原大影印,制版清晰。前面有义正词严的出版说明,批判了文字内容的“封建性糟粕”,然后在前言里说明了编排标准:主要从书法艺术角度出发,不考虑碑文内容的完整性,对严重残脱的字,在编排时都已经删掉,上下文意不全能句读。当然现在看来有点可惜,因为这本书的印刷技术水平还是挺不错的。(见图8)

上海书画出版社2001年“中国碑帖经典”系列的《颜真卿元次山碑》,底本是朵云轩的藏本,收藏者张熙题签说是明拓,但拓工比文物版更差,点画纤细,虫蛀密布,也不是全本,只收录700余字。(见图9)

武汉古籍书店1987年影印本《元次山碑》,影印说明并没有说明底本是什么,只是说原装裱有次序颠倒,制版有轻微描补,字形也是缩小的,有版本价值。(见图10)

还是忍不住说一个中州古籍出版社“中国碑刻书法精品”之八《唐·颜真卿书元次山碑》,出版总前言说是“所选多为在河南新发现而为他地所无的资料”,但是制版似乎太为初学者着想了,不仅删去一切不清楚的字,还费力地修改了字形和笔画,最后呈现的效果我都不好意思多说,(见图11)不推荐。

作为颜真卿晚年的书迹,《元次山碑》不为初学者熟知有拓本的原因,不同时期不同技术水平的拓本差异非常大,如果对照点画较清晰的本子,我甚至认为它比《颜氏家庙碑》更能代表颜真卿后期的书法风格,这里就不展开了。据说有一个现存碑文的1147字全部收录,拓印完好的版本,不久将出版,只能严重期待中。

8.何绍基临颜真卿《争座位帖》赏析 篇八

何绍基(1799—1873年),湖南道州(今道县)人,晚清书法家兼诗人。字子贞,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道光十六年(1836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总纂、四川学政等职。工经术词章,尤精说文考订之学,旁及金石碑版文字。书法自成一家,草书尤为一代之冠。早年学颜真卿,后广涉博猎,上自周秦两汉篆隶,下至六朝南北碑,无所不习。巧取各家之长,妙融各体之奇,脱古立新,独具风采。晚年以篆、隶法写兰竹石,寥寥数笔,金石书卷之气盎然。其书笔法刚健,以意为之,草、篆、分、行熔为一炉,神龙变化,深不可测,尤以“回腕执笔”之法著称于世,被誉为清代第一。

一、书品与人品的完美结合

《争座位帖》又称《论座帖》《与郭仆射书》,是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十一月颜真卿写给尚书右仆射定襄郡王郭英乂的一封书信稿。全文65行,1194字,书如屈铁,傲劲独标,字字珠玑,神采焕然。《争座位帖》义正词严地指责郭英乂在安福菩提寺兴道会上,竟然藐视大唐礼仪,谄媚宦官鱼朝恩,在座位的排列顺序上,把宦官鱼朝恩的位子排在尚书之上,以致礼遇高于六部尚书。颜真卿直言不讳,疾书纠之,“贵者为卑所凌,尊者为贱所逼”,字里行间洋溢着凛然的忠义之气。文稿通篇气势宏大、刚烈劲挺,读之无不令人肃然起敬。其高超的书艺、激越的情感与浩然正气完美地铺展在自由洒脱的书写之中。宋代米芾在《书史》中说:“此帖在颜最为杰思,想其忠义愤发,顿挫郁屈,意不在字,天真罄露在于此书。”此帖之所以有着至高无上乃至不可超越的地位,是因其文、情、理与书写互相生发、天机一片,所以被历代书家奉为圭臬。一千多年后,何绍基临此帖时,与颜真卿有相似的经历、同样的操守。清咸丰二年(1852年)冬月,何绍基就任提督四川学政使。在蜀任官期间以忠君报国为己任,勇于任事,居官廉政,勤于政事,曾上奏多种,不避权贵,遇事据实直陈。咸丰五年(1855年),怀着一颗匡时济世、救国安民之心的何绍基在条陈时务十二事中,对朝廷政令上出现的时弊大胆批评,对四川地方上出现的弊政事件直言上疏,触及了大清王朝的腐朽本质,损害了朝野权贵的既得利益。权贵趁机中伤,反劾何绍基办事奸诡,盛气凌人,最终被咸丰帝以“肆意妄言”的私罪罢去学政之职,时年56岁。因直陈时弊而遭贬谪,身负冤屈,心灰意冷,遂辞去官职,创立草堂书院,讲学授徒,潜心研习书法。

书以人重,能被后世推崇称为“神品”的书作,必定是情感与理性的碰撞的生命之光。何绍基强调做人要有“真性情”,要有“真我”,要“去俗”,要“立诚不欺”。他在《题冯鲁川小相册论诗》中写到:“诗文字画不成家数便是枉费精神。然成家尚不从诗文字画起,要从做人起。自身心言动,本末始终,自家打定主意,做个什么人,真积力久自然成就。为儒、为侠、为知、为峭、为淡、为绚烂、为洁、为拉沓、为娟静、为纵恣,人做成路数,然后用功于文字,渐渐搬移,其艺必成。”由此观之,书法欲有造诣,资质、师授、勤练固不可少,但必以做人为根本。《争座位帖》可以看出颜真卿刚正不阿、据理力争而又情动行言、针砭时弊,表现出士人高尚的人格和深厚的涵养。何绍基一生推崇颜真卿,其人格修养与品行亦为相同,以颜真卿书法标扬其人格精神和忠君思想,成为其学书、做人的圭臬。正因书品、人品相契合,心情相类属,何绍基临习颜真卿《争座位帖》,心得倍深,神妙奇出。

二、兼善诸体,恣肆秀逸独创一格

何绍基的书法,既取各家之长,又融各体之奇。清代中期碑派书法形成一股强大的风潮,碑学主张渐入人心。自清道光起,碑派书法一举取代了风行近千年的帖学书法,达到“三尺之童,十室之舍,莫不口北碑,写魏体”。何绍基则是在当时碑学大兴的契机下,上溯篆分,找寻书法之源。他在《跋道因碑拓本》中说:“余学书四十余年,溯源篆分,楷法则由北朝求篆分入真楷之绪,知唐人八法以出篆分者为正轨。”何绍基追根溯源,从中领悟了篆隶入楷、入行、入草的内涵,取高古之法,将篆籀之法糅入其书,形成了篆隶入楷行草、楷行草入篆隶的特点,使其书法别开生面。在遍习篆分之余,何绍基对帖学也颇有涉猎,其子何庆涵在《先府吾墓表》中评价其父:“书法渊源篆、分,下逮率更父子、鲁公、北海、东坡,神明众法,自成一体。”由此可见何绍基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将碑帖兼容并蓄,追求书源,上溯篆分,意与古会,从而自成一家。

何绍基不仅开启了篆隶楷行草杂糅、碑帖融合的先河,而且在长期的艺术生涯中领悟到了书法中执笔、用笔、布局的精妙,独创“回腕执笔”之法,形成了独特风格。其书艺具“五胜”,即力胜、情胜、势胜、奇胜、韵胜。他在跋《张玄墓志》时曾说:“每一临写,必回腕高悬,通身力到,方能成字,约不及半,汗浃衣褥也。”“高悬回腕”足见其力胜,此法要求高悬臂肘,臂与腕平,然后回腕,做到通身力到,腕平锋正。回腕法写起字来十分吃力,但这种执笔法能保持中锋入纸,又略带战掣。其优点是将气力贯注于腕臂之间,使落笔之迹蕴含某种力道与韵律,从而产生“生拙”“迟涩”的金石味和碑趣,具有沉厚而不飘弱的美感。何绍基《题张婉川女史肆书图》中说:“书为六艺之一,而学者所从事未有限于此者也。一心运臂,臂运腕,腕使笔,笔使墨,墨使纸,纸肖心,杆格太多,得于心,不能应于手,一难也。”可见他主张在创作和临帖中要精神高度集中,做到心到、眼到、手到,足见其情胜。《清稗类钞》评价其书“行书尤于恣肆中见逸气。往往一行之中,忽而似壮士斗力,筋骨涌现;忽而如衔环勒马,意态超然。非精究四体,熟谙八法,无以领其妙也”,足见其势胜。“横平竖直”一直是何绍基评判书法高低的重要依据。如他在《跋魏张黑女墓志拓本》中评价包世臣之书法:“包慎翁之写北碑,盖先于我二十年,功力既深,书名甚重,于江南从学者相矜以包派,余以横平竖直绳之,知其于北碑未为得髓也。”虽说何绍基以“横平竖直”为准绳,但他认为“写字无奇巧,只有正拙。正极奇生,归于大巧若拙已矣”。看何绍基所书之字,往横不求平,竖不求直,结体之中略带斜势,从平实中生出险妙,使其书劲险欹侧、变化万千,足见其奇胜。何绍基作书以意为之,笔轻墨燥,用笔遒劲,注意气韵,不以分布为工,而以圆润婉遒见长。笔墨古拙而有奇趣,字形不计工拙妍丑,而追求点画上的苍劲凝重、参差错落,足见其韵胜。综观何绍基的书法艺术风格,通篆籀于各体,中锋用笔“回腕高悬”,“援篆入行,蕴诸内而行诸外。行笔自然而不做作,笔画拙朴而不弄巧”。其风格独特,造诣颇深,在书法艺术上独树一帜,确立了其在中国书法史上无可取代的地位。

nlc202309022025

三、何氏临《争座位帖》的艺术特色

1.《争座位帖》圆笔中锋,篆籀入行,以圆代方。颜真卿原帖在中锋的统领下,打破了“侧锋取妍”的规法。何绍基在临此帖时坚持发展的书学观点。一是以“颜体”为本,力近颜平原。他在《跋吴平斋藏争座位帖宋拓本》中言:“学习颜书者,尤先习其庄楷,若骤摹是帖,堕入恶道矣。”对比颜真卿原帖与何氏临本,不难看出何绍基临本保留原作中的结构体势和用笔的连续性,并没有改变颜书中原有的外拓体势,笔画之间的连续性也没有刻意改变,甚至比原作中表现得更轻松灵动。二是篆籀入行,以圆代方,他说:“余学书四十余年,溯源篆分楷法,则由北朝求篆分入真楷之绪,知唐人八法以出篆分者为正轨。”可见何绍基一改晋唐方头清瘦的用笔方法,用篆书的书写方法,得中实之妙,以圆代方,点画厚实。这种用圆笔作行草书较方笔易于挥洒,不受拘束。临写时用笔用墨厚而不滞,提笔时略轻但不中怯,点画随着笔头的蓄墨多少以及情感的变化而产生出丰富的变化,使行草朴拙、苍辣,迟涩避滑,厚重遒劲,时而厚重,时而秀逸。

2.何氏《争座位帖》临本用笔极富节奏感,笔下线条跌宕多姿且富有弹性。将行书之气、隶书之势、草书之意通过篆隶笔法有机地糅入,使圆笔、粗笔、细笔浑然一体。笔笔力到,字字精妙,纵横恣肆而又处处见规矩,有着独特美感,这和他独特的“回腕执笔”之法是分不开的。观何氏《争座位帖》,其线条拙朴有力,奇崛生动,回转自然,极具特色。用笔自始至终一丝不苟,下笔稳健,行笔或挫或行,动静疾徐,转换自如,笔墨之中产生了飞动的气势,苍劲有力而无流滑之态,体现出古朴浑厚、铿锵有力的风貌。何绍基在临帖时,增强了原作线条中的篆籀之气。我们知道颜真卿书法崇尚“屋漏痕”“锥画沙”之法,也就是篆籀之法,中锋表现强烈,其字体多以顺锋入纸。何氏临本中有意地把这种用笔加以强化,书写时并没有按照原作中的起笔方向顺锋入纸然后铺毫,而是顶笔逆锋入纸再铺毫。这是写篆书隶书的笔法方式,这样的用笔加强了颜书中的篆籀之气,使转折处浑圆无棱,骨力丰满,使线条厚实而不中窃,比原帖更显动势。

3.《争座位帖》布局精妙,结体开张。从通篇布局来看,颜稿圈改钩涂,小字添减,写写停停,间有放浪、大小、奇正、粗细、浓淡等多种变化,并且中轴线自由地摆来摆去,许多字行布局与字势呈倾斜态势,如“禄、捡、郡、太、端、师”等字(见图2),但这些字虽呈斜势,却达到了倾侧之中的平衡,画斜字正。在字形结体方面,颜稿以疏朗的结构、宽绰的字形,一反“二王”以来茂密的结体、略长的字形、妩媚飘逸的书风,而形成开张之势。尤其是左右结构的字,非常讲究左右的相互错落,或相背,或相向,或带弧形,增加了偏旁笔画的呼应、顾盼,使得意态生动,形散神聚。大多数笔画较少的左右结构的字两部分相隔距离较远,但顾盼有姿,形散而意连,如“以、功、故”等字。何氏临本在结体上与颜体的开张疏朗有相似之处,但他融入个人审美追求,骨架宽阔,气势雄浑。何绍基在临习时减去了原帖的圈改勾涂,行书的行气脉络顺畅,气完法备,像是一气呵成地完成了整个临帖。字形结构方面,结字大小、疏密、俯仰相间,欹侧有姿,或朝左或向右,收放自然,形态丰富。字与字或连或断,无论连与断,都上下相承,关系紧密,并且中轴线中规中矩。每行字从字头至字尾保持了布局上的中正平衡,就如同高峰之险而耸立不倒,稳如泰山,从而产生了特别的美感。

四、结语

有清一代,书坛繁荣,承帖尚碑,交相辉映,名家辈出,五彩纷呈。然而能兼善诸体,尤以回腕执笔之法切入妙境者,唯晚清何绍基一人而已。通观何绍基《争座位帖》临本,以颜书为基,溯源篆分,圆活森严,大气磅礴,雄秀超绝,遒劲独标,不仅是行书墨迹中之精品,更是行书范本中之准绳。

(作者单位:艾黎捐赠文物陈列馆)

9.《劝学诗》颜真卿原文及赏析 篇九

“三更灯火五更鸡”是指勤劳的人、勤奋学习的`学生在三更半夜时还在工作、学习,三更时灯还亮着,熄灯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鸡就叫了,这些勤劳的人又得起床忙碌开了。第一句用客观现象写时间早,引出第二句学习要勤奋,要早起。第二句为第一句作补充,表达了年少学习时应该不分昼夜学习,通过努力学习才能报家报国,建功立业。

第三、四句写的是年轻的时候不好好学习到了年纪大了,在想要学习也晚了。句子中“黑发”,“白首”是采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借指青年和老年。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读书学习要趁早,不要到了老了后悔了才去学习。从结构上看,三、四句为对偶句,“黑发”与“白首”前后呼应,互相映衬,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上一篇:华中科技大学自主招生自荐信下一篇:坚强的初三8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