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工作中坚持好科学发展观

2024-11-02

如何在工作中坚持好科学发展观(精选5篇)

1.如何在工作中坚持好科学发展观 篇一

1 正确认识和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也是环境保护工作的根本指南。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它们都涉及到环境保护的内容, 都与环境保护关系密切, 环境保护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 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就必须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提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认识;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必须深刻理解三个历史性转变是科学发展观在环境保护领域的集中体现, 立足实际, 认真解决当前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 把握排污总量控制和提高环境准入门槛这个抓手, 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 努力减少发展所付出的环境代价, 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 环保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经济建设中心, 是我们党的基本路线的中心内容, 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基础。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聚精会神搞建设, 一心一意谋发展, 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只有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才能为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环保部门是行署重要的行政执法部门, 担负着环境保护和建设的主要职责, 只有进一步加大污染治理重点工作的力度, 为地区经济发展腾出总量空间, 才能为促进地区全面发展提供保证。所以, 作为环保部门, 在坚持科学发展观过程中, 坚持以抓好污染防治工作为中心, 任何时候不能动摇, 不能放松, 不能淡化, 并要将这一原则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首要原则, 牢固坚持好, 切实贯彻好。

2.1 立足发展抓环保

发展是第一要务。没有过去30多年来的高速增长, 就没有今天的大好局面。环境问题究其根源, 是发展不足或发展不当造成的。环境问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 也只能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加以解决。而经济发展必须兼顾环境保护。增长并不等同于发展, 单纯的经济增长和GDP上升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结构和质量, 不能反映人们实有的福利水平。在实际工作中, 将通过严格环境准入, 合理引导投资方向,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通过狠抓总量减排, 腾出发展环境容量;通过推进环保技术进步,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规范行政行为, 积极引导和服务招商选资, 科学指导产业布局;通过改善环境质量, 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投资兴业, 为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

2.2 以人为本抓环保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环境保护以人为本的直接体现, 通过环境保护的质量提升, 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 这就是我们加强环境保护的价值取向和最终目标定位。实际工作中, 一方面, 我们将维护和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 着力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和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另一方面, 我们将通过生态县建设、污染减排、环境污染整治, 促进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积极营造舒适和优美的人居环境, 满足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的发展愿望和期待。

2.3 统筹兼顾抓环保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环境保护的过程就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过程, 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环境保护涉及方方面面, 就环保论环保不行, 就环保抓环保也不行, 在环境保护中坚持统筹兼顾, 就是要运用战略思维来思考, 既要从微观层面抓好工作, 又要从宏观层面推进, 既要立足当前, 又要着眼长远, 把环保工作置于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来思考。

2.4 标本兼治抓环保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探索环保新道路, 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也是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具体工作中, 推进清洁生产,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发挥环境影响评价的引领作用, 强化污染源头控制, 努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健全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党政一把手考核等约束激励机制, 增强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动性;理顺环保工作机制, 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城乡的环保联动机制;积极推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 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不当带来的环境问题。

2.5 齐抓共管促环保

环境保护是一项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系统工程, 仅靠环保部门单打独斗肯定不行, 必须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 注重调动乡镇、部门、社会各界三个方面的力量, 齐抓共管, 形成合力, 推进环保工作。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形式, 继续加强舆论宣传引导, 切实提高全民的生态环保意识, 形成“人人环保”的大氛围。

3 坚持以人为本, 提高干部素质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人是发展的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 推动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必须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

3.1 抓好对环保干部的教育培训

要采取措施, 积极开展对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 使全体干部政治水平、业务能力、道德水准等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以适应新时期环保工作的新需要、新要求、新形势、新任务。要有针对性开展教育培训, 特别要开展“更新知识、适应发展”方面的培训。

3.2 强化环保干部廉政建设

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中, 毫不放松地抓好对干部的廉政建设, 并要将此作为一项树好形象的重要环节来抓。一方面, 要通过建立和健全各项廉政制度及其监督约束机制, 从机制上确保将环保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另一方面, 要通过加大警示教育力度, 严查违纪违法行为, 筑牢干部的拒腐防变的堤坝, 时刻敲响“廉政”警钟。

3.3 开展以人为主的创建活动

要结合环保工作实际, 深入开展以人为本的各项创建活动, 引导环保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 激发他们爱岗敬业, 乐于奉献, 在全系统形成浓厚争先创优的氛围, 以良好的形象, 取信于民, 赢得社会赞誉, 真正让党和政府满意, 让人民群众满意。

4 结束语

2.如何在工作中坚持好科学发展观 篇二

一、在社会环境变革中坚守集体经济发展阵地

几十年以来,在经济社会变化的环境之中,北京联社始终坚持“保持组织稳定、强化资产保全,维护职工权益”的原则,坚持不懈地推动集体经济和集体企业的发展。

1、在组织形式转型中保持联社机构健全

1954年北京联社成立之后,主要职能是管理全市的集体企业。50年代末至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北京市政府对北京联社、北京轻工业行业管理部门进行了多次调整和重组,形成了北京联社与市二轻局合署办公的格局。1984年市政府批准二轻局改组为二轻工业总公司,市编办批准北京联社组建事业单位,北京联社仍与二轻总公司合署办公,各自职责不变。1996年二轻总公司改组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集体企业资产没有纳入二轻总公司入资范围。1998年8月经北京市经委批准,北京联社在民政局社团办登记注册为集体资产管理协会。几十年以来,随着政府管理企业的职能逐步转变,北京联社从政府管理部门转型为事业单位、再转型为社团组织。虽然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但是北京联社的组织机构一直稳定存在,坚持保全并经营历史存续的资产,促进集体企业持续生存和发展,在首都经济建设中发挥作用。

2、在资源整合调整中保持联社资产安全

在2000年前后,按照北京市政府要求下放中小企业,大部分联社资产划归了区县管理。北京联社将其剩余的资产进行整合和调整,理顺了联社对外投资、债权债务关系。(1)投资组建出资企业。按照《公司法》组建北京轻工集团有限公司,并在此基础上整合了一些小型集体企业的资源,使其成为轻工集团的全资子公司。(2)参与二轻国有企业改制。2000年前后在二轻企业按照《公司法》改制时,北京联社以股权投资的形式成为二轻一些企业的出资股东。(3)债权转化股权。在二轻一些企业改制过程中,把原在其中的联社债权转化为股权。(4)回收联社资产。对于一些被民营企业全建制收购或兼并的集体企业,回收联社股权或债权。多年以来,经过资源整合以及企业资产和股权调整,北京联社现有资产总额约3.85亿元。在总资产中,长期股权投资2.4亿元,占总资产的65%,被投资企业21家。资源的整合和资产统一经营管理,提高了集体资产经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也提高了资产经营质量和效益。

3、在产业优化升级中保持联社职工就业

随着北京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变化,北京联社所属企业几十年以来,先后从事手工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产业结构处于优化升级之中,在此过程中始终把职工就业放在重要位置,充分体现集体经济吸纳职工就业的特点。(1)稳定提供职工就业岗位。截至2015年底,市联社所属企业共有在岗职工约400人,随着经营规模逐年扩大,原有的富余人员得到了做大限度的安置。(2)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截至2015年底,北京联社系统共有离休干部20余人,退休人员1300余人。北京联社的组织稳定和经济发展,为离退休人员的生活福利提供了充分和坚实的保障。(3)持续提高职工收入。随着北京联社集体经济的发展,职工的收入得到稳步提升。“十二五”期间,在岗职工平均收入每年增长10%以上,同时高于全市职工平均工资水平。职工收入的增长带来了职工队伍的稳定和企业的和谐发展。

二、在传承集体经济特征中创新发展途径

在首都经济结构调整中,北京联社坚持“推进产业转型、强化产权管理、实施职工激励”。在适应首都功能定位中,发挥轻工集团及下属企业经营平台作用,努力提高联社资产保值增值和经营创利水平,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

1、以法律规范为准则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机制

北京联社的集体资产从五十年代积累而来,经济性质为共同共有。改革开放以后,北京联社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建立了相关资产管理体系。(1)规范联社组织管理。依据《社团法》要求,规范组织设置和管理。社员代表大会是联社最高权力机构,理事会是日常决策机构;同时建立健全组织、人事、资产、财务等相关的管理制度,以及配套的议事决策规则。(2)建立联社出资企业产权管理制度体系。北京联社在出资企业股权管理方面,一是派出产权代表,联社根据出资企业的公司章程,安排相关人员担任董事会或监事会成员,代表联社股权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二是建立相关管理制度。依据《公司法》建立了有关股权资产管理、收益收缴管理、派出产权代表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十二五”期间,北京联社获得股权收益超过5000万元,实现了资产的保值增值。(3)对于主要出资企业开展审计监督。近年以来,每年聘请社会第三方专业事务所,对于北京联社的主要出资企业轻工集团进行审计,以审计结果作为对经营者业绩考核奖励的依据。(4)吸收联社社员作为企业出资股东。2010年在轻工集团下属企业中,实施了职工入股方案,每个联社社员以自愿为原则,以等额资金在轻工集团所属企业入资,成为公司股东。每年联社按照收益情况给出资人分红,增强了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实现了企业改革发展成果与职工共享。

2、以首都功能定位为导向实施产业转型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联社企业在北京特定的经济社会环境下一直致力于产业转型、结构调整,根据资源特点和市场需求,主要出资企业轻工集团形成了商业物业、酒店办公、内外贸易三大业务板块。习总书记2014年2.26视察讲话之后,北京明确了“四个中心”的战略定位,进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新时期。北京联社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目前可以与调整后的产业政策相适应。“十二五”规划期间,联社主要出资企业轻工集团经营业绩逐年提升,2015年营业收入约8亿元,是2010年的3倍;利润总额约3800万元,是2010年2.3倍。北京联社通过出资股权获得收益,实现资产增值,净资产2015年约3.65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16%。北京联社各企业在经营中开拓思路,勇于创新,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和竞争优势。(1)突出服务特色,提升商业物业竞争能力。豪威大厦形成了写字楼经营的成熟模式,通过加强市场研究、计划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写字楼出租连续3年始终保持出租率100%,经营收益逐年增长。(2)营造文化氛围,提高酒店经营竞争能力。护国寺宾馆位于北京闹市区,在北京激烈的酒店市场竞争中,经营团队开拓思路、寻求创新,引入北京传统风俗概念,营造京剧文化氛围,形成了酒店自身特色定位,大幅度提高了酒店入住率和经营收益。(3)抓住合作机遇,提高内外贸易经营能力。北京联社与江苏联社建立合作,所属轻工供销公司开展了与江苏企业的有色金属贸易经营,近年以来营业收入大幅度增长。

3、以提高企业能力为目标开展人才队伍建设

为了使北京联社集体经济能够持续健康发展,多年以来作为联社主要资产运营载体的轻工集团,注重经营者和职工队伍建设,在选拔任用干部、调动经营者积极性、培养后备人才、思想文化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工作途径和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效。(1)创新选拔任用干部方式。早在2005年公司就聘请专业的人力资源咨询公司设计全套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采用内部竞聘上岗和社会公开招聘的方式,扩充人才来源,优化人才结构。(2)坚持开展管理人员培训。北京联社每年对全系统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内容涉及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产业政策法规、专业理论知识、党风廉政建设等方方面面,致力于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3)建立后备干部储备机制。从2013年开始与专业人力资源机构合作,对企业中青年干部进行测评考察,建立动态后备干部和人才库,开展有针对性地培训。(4)实施多种类型激励政策。2010年,建立了《总经理年薪考核方案》、《企业经营者年薪考核方案》等一系列制度并予以实施,激发了经营团队的工作热情,带动了企业快速发展,保证了企业经营管理核心队伍的稳定。为体现“发展集体经济,惠及员工”的联社章程核心精神,在2010年制定了《联社分红及年工奖励金管理办法》。联社近400名在岗会员每年年底享受联社分红,体现了收益共享的集体企业特点。

3.如何在工作中坚持好科学发展观 篇三

一、科学发展观对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重要意义

运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企业思政工作, 这是适应于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发展新要求的必然选择, 对于全面发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所具有的优势, 实现企业的和谐与稳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其一, 思想政治工作既然以人作为其工作的对象, 那就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科学发展观并不仅仅只是马列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组成部分之一, 更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发展与创新, 更是当代解决企业员工思想问题的重要依据, 因而具备了十分重要的育人价值。其二, 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本质在于:市场经济发展之后, 怎样通过改进思政工作适应于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所以, 一定要全面坚持科学发展观, 运用科学发展观这一理论来指导企业的思政工作, 从而真正促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得到新的发展。其三, 科学发展观是企业解决思想政治工作中各种问题, 从而完成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企业思政工作的核心就在于让企业员工具备高尚的情操, 从而使企业能够得到长久的生存。鉴于我国经济形势所出现的新变化, 现代人对于思想道德的诉求也在发生着新的改变, 这就给企业思政工作带来了更大的考验。只有做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二、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鲜明特点

一是政治性。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 良好的企业思政工作是经济工作以及其他一切社会工作的中心环节。如今, 我国思想领域的矛盾斗争十分复杂, 急需科学原则和方法的指导。因此, 在企业思政工作中, 一定要牢牢把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性, 勇于和改革开放过程中的错误思潮开展更加坚决的斗争, 从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二是服务性。鉴于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 人民群众的权利和义务意识也在不断提升, 党的工作重点也从原有的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 思政工作的服务性不断显现。企业是经济建设大潮之中的主力军, 其思想政治工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在当前这样一个改革攻坚期, 人民群众的内部矛盾显得十分复杂。因此, 思政工作也就成为了解决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手段, 服务性也就因此而成为了新形势企业思政工作的一大特点。三是针对性。在如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之下, 中国经济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不平衡性, 不同的地区与社会群体之间具有非常大的差异。在企业思政工作之中, 应当全力避免一刀切现象, 要想切实抓好思政工作, 就一定要面向不同个体, 分别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 根据不同的行业与群体的思想状况实际, 分别确定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运用更加灵活多变的教育方式, 从而强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三、运用科学发展观促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主要策略

(1) 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内容

要坚持将三贴近作为企业思政工作的主要内容, 并且有效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之中。要贴近实际, 就应当坚持实事求是之原则, 切实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 积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 为了实现本企业的科学发展而出实招和求实实效, 并且努力做到通过分析形势产生新视野, 通过研究情况产生新见解, 通过部署工作产生新思路, 通过解决问题产生新办法, 通过落实工作产生新成效。为了贴近于基层, 就应当将基层作为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以及落脚点, 牢牢树立起领导就是服务的意识, 切实放下架子, 深入到基层之中进行调查研究, 从而及时了解到企业基层所具有的具体困难, 并且更加广泛地征求广大基层干部职工的意见以及建议, 真正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用在基层, 将精力集中于基层, 并且将工作落实于基层。要更加牢固地树立起立党为公和执政为民之思想, 立足于实施亲民、爱民与为民的群众观念, 坚持将群众利益切实放在首要位置, 将广大群众的呼声作为首要信号, 将关心广大企业员工的困难作为首要责任, 将企业员工是否真正满意作为首要标准, 想方设法地去多做一些暖人心与得人心的好事, 做到时时、刻刻和处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要力求做到:只要企业员工有呼声, 就必须要有回声;只要企业员工有意见, 就必须要有改进;只要企业员工有合理的需求。就必须要加以落实, 从而切实做到在感情上和企业广大员工相融, 在思想上和企业员工产生共鸣, 在行动上和广大企业员工合拍, 从而真正地做到与企业员工同心协力、众志成城。

(2) 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是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全新的历史条件之下, 传统意义上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已经难以适应于新形势下的新要求, 这就要求我们做到切实贴近企业员工, 结合企业实际, 实施超前思维, 在强化过程之中不断加以改进, 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推动创新, 这样才能切实提高企业思政工作的有效性, 实现和生产经营共发展之成效。一是要求企业员工带着感情去开展工作, 从而提高工作的实效性。要始终坚持做到以人为本, 牢固地树立起群众的观念, 从而以满腔热情来认真对待企业员工, 服务于企业员工, 引导企业员工。在和企业员工进行密切联系与接触的过程中, 要注重于摸实情和取真经, 从而求得实效。在和企业员工开展沟通交流的过程中, 要多一些启发和教育, 少一些高谈和阔论;多一点宽厚与仁爱, 少一点批评与指责;多一些尊重与理解。少一些压服与伤害, 从而切实做到在思想上尊重员工, 在感情上贴近员工, 在工作上依靠员工, 真心实意地和企业员工进行平等交流, 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与思想上的共鸣。二是要求结合企业实际开展工作, 从而提高工作的针对性。企业广大思政工作人员应当更加紧密地结合本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 注重于市场开拓与改革发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坚持经常性地到生产一线和职工中间去, 到困难、问题和矛盾最多的地方以了解到企业基层员工的思想实际以及利益要求, 从而切实将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施工一线、基层班组以及每一个员工的家属。三是要求开展超前思维以做好工作, 从而提高工作的预见性。要紧密围绕企业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热点与难点问题, 运用超前思维, 综合采取政策、法律、经济以及思想教育等诸多方法, 以平衡各方之间的关系, 化解企业中出现的各类矛盾, 从而及时将苗头性与倾向性的问题扼杀在萌芽的状态下, 从而取得工作的主动权。

(3) 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手段

创新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各种手段的及时运用, 尤其是在如今的信息化社会下, 网络已经非常普及,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善于使用网络平台, 充分应用计算机和多媒体等各类科技成果, 切实将科学知识、方法应用到工作实践之中, 从而作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 并且强化立体的动态效果, 进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科技化。要进一步加强企业网络思政工作者队伍建设, 更好地运用网络这一新兴媒体, 采取更加新鲜的思想交流方法, 充分开展网络论坛、学习教育以及谈心交流等各类活动, 从而让企业思政工作能够尽快地跟上网络时代的步伐, 并且消除地域之间的差异, 实现信息的共享。应当善于运用文化的力量, 积极创新与搞活思政工作, 这就需要打造更加响亮的企业文化品牌, 丰富企业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提升企业的文化品位, 发挥出潜力非常巨大的企业文化力量, 以强化企业思政工作的震撼力, 提高企业广大员工的凝聚力。

(4) 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机制

为了能够让企业的思政工作适应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 适应于现代企业制度的新要求, 适应于当前的企业实际, 就一定要建立健全符合自身实际的运行机制与体制。要不断建立与健全企业的基层党组织, 配好企业的党支部书记, 并且依据实际来设置本企业的政工组织机构和人员, 从而建立起相当完备的思政工作网络。在工作机制上, 应当不断健全企业基层干部的思政工作目标责任度;在人才管理上, 应当正确地评价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劳动价值, 选拔更高的素质人才充实到企业政工干部队伍之中, 从而实现思政工作人才兴旺和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当前的中国特色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党的十七大就要求加强与改进思政工作, 这是中央不断改进思政工作的全新思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定要深入领会、认真贯彻, 不断拓展企业思政工作的新内容与新方法, 妥善处理好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 从而更好地激发广大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 共同投身于企业发展之中。

参考文献

[1]童桂林.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J].学习月刊, 2008 (7) .[1]童桂林.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J].学习月刊, 2008 (7) .

[2]张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在于创新[J].今日科苑, 2008 (24) .[2]张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在于创新[J].今日科苑, 2008 (24) .

[3]王宏昕.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创新[J].今日科苑, 2009 (8) .[3]王宏昕.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创新[J].今日科苑, 2009 (8) .

[4]王力.浅谈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科技致富向导, 2009 (14) .[4]王力.浅谈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科技致富向导, 2009 (14) .

4.如何在工作中坚持好科学发展观 篇四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 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是创新党组织工作的基础, 是全面推进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现实需要。通过多年的努力, 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思想观念、组织设置、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等方面存诸多不适应[2]。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 新挑战和新的机遇。如何创新基层党组织的工作, 保证基层党组织在新的形势变化中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仍然是当前亟待深入研究和扎实的一项重要工作。

1 基层党组织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执政党是一个有机体, 而基层组织则是党生存、发展和执政的组织基础。[3]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也在不断加强。但从目前的情况看, 基层党组织还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队伍结构不够优化,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建设推进难, 社区党建的推广内容单一, 党建在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等方面建设不平衡以及党建的人才储备、选拔、任用、考核、奖惩机制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

2 创新基层党组织工作, 必须与时俱进

党的十六大指出, 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 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 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报告对党情变化的内容、特点和方位的论述, 大大地深化了我们对2 1世纪中国共产党党情的认识, 是我们推进党的建设的重要理论依据。在社会主义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民群众以往对党基层组织在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依附和依赖已经发生了改变, 基层党组织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权力资源和工作条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是科学发展观的关键, 要做好新形势下的基层党组织工作, 必须牢牢把握时代脉搏, 用创新的精神不断研究新问题, 创新基层党组织工作来迎接新形势下的新课题, 新挑战。在新的历史时期, 我们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理念, 不断创新和发展基层党组织的工作, 维护和发展好人民群众利益的途径和方式, 更好的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人民群众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坚强的领导地位。

3 创新基层党组织工作, 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3.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转变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职责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 这是新的历史时期赋予基层党组织新的任务和职责。面对新时期下的新形势, 基层党组织要及时调整工作职责和组织方式, 充分发挥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要求基层党组织成为党执政和领导国家建设的组织基础, 承担起巩固党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的责任。党的先进性建设, 要求基层党组织体现党的先进性的时代要求, 增强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党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需要基层党组织正确处理加强党的领导、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办事三者的关系, 不能仅仅依靠行政的、命令的手段开展工作, 必须更多地运用法治的方式、民主的方式和群众参与的方式。

3.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改进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式

要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 正确面对和认真研究基层党组织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切实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 树立基层组织建设的新目标, 逐步构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能够有效发挥党员和基层党组织先进性的组织工作机制。要适应基层经济社会管理体制、治理模式的变化, 规范党组织与经济、行政、自治组织的工作程序, 健全党组织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 保证党组织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具有领导核心或政治核心职能的农村、社区、学校、国有企业等基层党组织, 领导和保证经济、行政和群众自治组织发展目标的实现, 支持和保证各个组织依据法律和章程充分行使职权, 对于需要共同负责、共同决策、共同实施的重要事项和工作, 按照“统分结合、协调制约、运行有序、简便易行”的原则, 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制度相衔接, 由党组织牵头建立具体的工作规则和工作流程。

3.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提升基层党组织队伍的整体素质。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的核心价值理念。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一是积极拥护党的执政政策,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把主张党的政治领导和实现执政为民宗旨有机结合起来, 做党的政策的坚定实施者和群众利益的忠实维护者。二是在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上, 坚持以党员为本,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权利、激励和监督党员履行义务。培养造就想做事、敢做事、能做事、做成事的人, 加强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 清除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 坚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一支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队伍, 为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4 结语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动科学发展, 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创新的精神来推进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提高党领导和驾驭发展全局的水平和能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 提供一支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队伍。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 2007-10-25, (1) .

[2]陆侬.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 (1) :82~83.

5.如何在工作中坚持好科学发展观 篇五

步入新世纪, 人类社会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 这场变革在社会生产要素配置领域发生的一个显著特点, 就是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拥有13亿人口是我们的基本国情, 如此庞大的人口, 其素质状况直接决定了人力资源水平。怎样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换为人力资源优势, 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作为推动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引导人力资源更好发展载体的人力资源市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也就不言而喻, 人力资源市场运行的效率与人力资源利用的效率与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及社会福利的高低密切相关。

人力资源市场所供的服务, 主要包括:帮助供求主体实现对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用人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促进社会人力资源在市场机制下发挥的各类服务行为。其社会价值的体现是为用人单位减少搜寻、招募、培训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成本, 帮助求职者提升就业能力、实现就业和职业发展。

但是目前中国人力资源市场的运行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人力资源市场中服务的两大主体在权利实现过程中存在着不对称性, 特别是当前倡导以“求职者”为本的前提下更加突出。有相当一部分的求职者在人力资源市场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 形成了中国就业形势日益紧张的局势。因此人力资源市场在服务过程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仅是必要的, 而且极为迫切和亟待尽快得以全面贯彻和落实。

太原市作为中西部地区的主要城市,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及教育部门组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共同组成了本市的人力资源市场。各类人力资源市场的服务模式都将自己的首要服务对象定位为用人单位, 通过用人单位招聘的岗位来吸引求职者。这使得求职者被动地适应岗位, 从而造成相当一部分求职者在人力资源市场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现有的针对求职者的服务方式有两种 (如图1中a, b所示) :一是求职者在用工单位现场招聘会上与用工单位人事专员当面交流后选择报名。二是求职者进入人力资源市场后, 先填写个人求职登记表 (表中包括求职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工作履历、求职意向、薪资要求, 然后由人力资源市场的工作人员将填好的求职信息录入人力资源市场网的人才库中, 最后用工单位经注册, 可在人力资源市场网中寻找理想的人员, 再通过电话与之联系。

这样一个看似合理的程序却存在着如下的问题。一是求职者职业定位不明确。进入人力资源市场找工作的求职者主要构成:大中专技校毕业生约占80%, 下岗职工与农民工各占10%。大部分求职者职业定位和职业目标模糊。一项调查显示:只有10%的大学生到毕业季清楚自己的职业定位, 绝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定位、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知之甚少或是一片茫然;中技类学校毕业生的情况更为严重。我们在市场中接触到的情况是, 求职者在确定求职意向时意是在问“你说我干啥好呢?”他们填写求职意向、薪资要求时往往采取盲从跟风形式, 与自身兴趣、心理特点、职业能力相去甚远, 结果是工作满意度极低、频繁跳槽, 看不到未来。更有甚者, 几次碰壁后成为“坐家”“啃老族”。二是职业引导功能不足。人力资源市场应该帮助求职者明确社会对不同职业角色的具体要求, 并从这些需求出发帮助个人培养职业角色意识, 领悟社会对职业角色期待, 懂得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增强个人社会适应能力。

如何解决以上的问题, 更好地为求职者服务, 笔者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 经过反复思考和不断总结, 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 总结提出有如下几点思考。

在求职者初次进入人力资源市场时就开始为其建立个人职业生涯档案, 档案中包括个人素质测评表 (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心理各一份) ;个人基本信息表;求职登记表 (每张求职登记表之后要附一份参加相关培训的情况表、一份离职信息表记录离职时间、地点、原因) 。

求职者需要经历如下的择业流程 (见图2) :

求职者初次进入人力资源市场时, (1) 由一名工作人员负责接待, 简单询问其个人情况, 出示个人求职登记表让其填写, 其间告之我们会帮助他 (她) 找到较为适合的工作 (让求职者建立信任感) 。 (2) 询问“您想找什么样的工作?” (交流中了解其职业定位) 。对职业定位不明确或前后矛盾的求职者, 领其去做职业素质测评 (包括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心理三套量表) 。通过以上两步个人面谈、心理测评, 工作人员对求职者的素质现状和职业特征有了基本的判断。 (3) 工作人员在以上两步基础上指导求职者填写个人求职登记表。 (4) 工作人员在电脑显示屏上搜索与求职者要求相匹配的工作岗位。若有合适的岗位, 详细告诉求职者用工单位所有制性质、工作环境、企业特点、招聘标准、薪资水平、帮助求职者达成就业意向;若没有合适的岗位, 推荐求职者参加相关的技能培训, 培训之后再通过职业指导就业。 (5) 将以上的各种表格整理放入求职者的个人职业生涯档案册中。

通过以上的择业流程, 可以帮助求职者清晰个人职业定位, 明确职业目标, 进而帮助求职者就业稳定, 实现健康的职业生涯。

人力资源市场如何在提供标准化的服务流程前提下, 体现为每一个求职者提供更“个人化”的信息、素质测评、职业咨询、指导服务, 进而更好地搭建起连接人力资源两大主体之间联系的桥梁和平台, 还需从制度设计、组织建构和人员配置等多方面做全面的协调和完善。但无论如何, 开启“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服务工作新模式, 则是体现我国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王琴.论人力资源开发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8 (3)

上一篇:酒店餐饮部管理规章制度下一篇:希望疫情结束朋友圈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