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使用语言文字(共9篇)
1.规范使用语言文字 篇一
规范使用语言文字是学校文明的标志
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活动汇报材料
乌鲁木齐县四十户中学
四十户中学是我县一所有着优良办学传统的民汉合校。在全国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强化教学管理,稳步推进素质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在上级领导和县乡政府的关怀指导下,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成为乌鲁木齐县声誉较高的窗口学校,跨入了我县名校建设工程行列,配备了多功能教学设施。学校被评为“乌鲁木齐县文明单位”、“市级综合治理学校”、“乌鲁木齐县德育达标学校”,成为经常对外展示交流的窗口,受到当地群众一致好评。我校现有教学班24个(汉语21个、民语3个)学生712名。在职教职工63名,其中民语教师5人。教师中小教高级中教一级教师26名,小
一、中二级教师13名,本科学历17名,大专学历5名,大专以上学历占全校人数的70%。教师学历达标100%。在职教师中有党员15名,团员19名,教师平均年龄33岁。教师中县级学科带头人3名。干净、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团结、务实、勤政的领导班子,敬业、爱生、年富力强的教师队伍,积极、乐观、向上的学生风貌。为四十户中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语言文字方面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为了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我校认真将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并结合我校民汉合校的实际,注重创建工作的过程和实效,努力做好此方面工作,现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认真抓好组织领导
切实提高思想认识
结合乌鲁木齐市及乌鲁木齐县下发的关于争创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文件要求,我校首先制定了争创语言文字示范校工作领导小组,联系学校实际,出台了领导小组工作职责,明确分工,并及时制定出我校争创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实施方案,使语言文字工作从领导到老师,再到学生层层重视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了全校师生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其次,学校每年制定语言文字工作计划,并按计划实施到位,同时将其纳入学校工作之中并贯穿于工作始终。党政领导首先做到讲普通话、用规范字、做好表率作用。除此之外还要求教师以培养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青少年人文素养为目的,建立语言文字工作网络,各部门积极配合,高效开展工作,齐抓共管。从营造优美的语言环境入手,制作长期性的“爱国旗、唱国歌、说普通话”、“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维护祖国统一”的宣传标语。继续利用校园小广播,选派普通话标准的学生轮流播音,以促进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提高。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校园氛围在全校师生中,开展“手拉手,民汉师生共同学普通话”、“一帮一,结对子”等活动,使民族师生和汉族师生一同学习普通话,在学生中开展“一次演讲比赛、一次写字比赛、一次板报评比”的“三个一”的推广普通话活动,真正将推普工作落到实处,使普通话示范校的创建活动渗透到学校的各个角落。在学校各部门工作实施中,我校始终坚持贯彻落实语言文字工作的规范性。在各项工作中,无论归档材料还是师生交流均正确使用语言文字,以此促进学校语言文字整体的规范。同时指导学生精心布置教室内部环境,将“双推”活动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在每年一次的“推普宣传周”活动中,为更卓有成效的实施开展语言文字工作,在“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的方针指导下,学校加大了对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宣传力度,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了教师、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和标准化意识。学校充分利用教学主渠道作用,积极开发教师与学生的创新潜能,充分利用黑板报、出学生手抄报、办专栏橱窗、开汉语主题班会、教师硬笔书法展示、普通话演讲比赛、朗诵比赛、写字比赛、作业展等时机,展示有特色,有创意的宣传活动。并且在每年“六一”、“十一”等节日举办报告会、讲座、学习经验交流会等等,普通话是否标准作为重要的评分指标。
三、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促进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1.我校注重全校教职工,尤其是广大教师的普通话素养、运用规范字的能力。及时组织教职工学习各级语委下发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强化教职工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意识,组织教师针对自身及学生运用普通话、规范字的实际情况,制定方案及措施,从日常教学抓起,要求师生在校内外组织的活动中,都自觉地使用普通话交流。同时,要求教师率先垂范,在工作、学习、生活中讲标准普通话、用规范字的情况,并把它作为一年一度教师公开课比赛和教案评比的主要评分标准,以语文教师和青年教师为龙头,组织教师的普通话达标升级,目前我校汉语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已全部达到标准。其次,我们还把写好规范字作为学校常规教学的基本要求,组织教师开展书法比赛和作品展示活动,达到规范用字的目的。对教师教案和作业批改,要求教师书写和批阅中的用字规范化,我们把教师因书写习惯而导致的不规范字和“自创字”都记录在案,并反馈给教师令其改正。同时,利用我校民汉教师合署办公的优势,充分发挥向民族教师推广普通话、推广规范用字的辐射作用,民汉教师在一所学校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为民族师生学习汉语提供了语言场所,民汉教师同处一校,共同学习,共同备课,共同探讨教研教改,对教学工作中的疑难问题相互切磋,相互帮助,相互指导,相互交流,其同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相互传递各种教学信息。这使民汉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且促进他们的普通话水平上到一个新的台阶。
2.重视“双语”教学,提高双语教学质量。教育改革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大事,不存在民汉差异。要做好课改工作,就必须掌握汉语,不掌握汉语,就无法面向全国。要掌握汉语,就要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双语”教学时乌鲁木齐市中小学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对全面提高各族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和推进民汉合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加强双语教学工作,我校制定了出台了《双语培训制度》和《双语培训规划》、并根据市教育局的安排和乌鲁木齐县教育局的要求,从2005年9月在上一、二年级开设汉语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在上汉语课的同市要求教师在数学课上也要进行初步的双语授课,并特意安排汉语水平较高,经验较为多一点的教师承担数学课教学工作,这对民族教师的汉语水平无疑是一个挑战。为此学校加强了民族教师的业务培训,号召民语教师和汉语同年级教师共同进行业务学习,共同参加校内外的各种业务培训,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等。学校还要求民族汉语教师和数学教师每周至少听汉语教师1至2节课,担任双语教师的教师上相关课程时更要主动去听课。民族的汉语课教师必须用汉文备课。为提高汉语水平和教学质量,我校民语教研组还派出了再吐南老师脱产进修一年。为更广泛、深入地推进双语教学和汉语教学工作,学校积极为教师创造机会,鼓励他们参加市、区两级各类研讨活动和组织民族教师参加HSK培训及测试。到目前为止,我校已达到HSK7级的1名、6级的3名、5级的1名,对还没达标的教师学校鼓励其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种培训,尽快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
四、以推广普及普通话和规范字为契机,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作为语言文字传播的主阵地,我校紧紧以课堂教学为依托,大力开发课堂教育时机,对学生进行规范语言文字的教育,在教学中,我们从训练学生说好每一句话,练好每一个字入手,从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民族情感。把学生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作为学生的最基本的素质。其次,我校积极接受民族学生入学,并配备较强的师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普通话训练和汉字的书写,努力使他们与汉族学生达到同等水平。特别是在每年十月学习汉语月中,学校民语部全体师生大力开展学习活动,教师、学生分别开展学习汉语演讲比赛,班级与班级开展汉语小报、板报的评比活动,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提高普通话的表达能力以及文字书写的规范性。
五、开展在辖区内查找不规范字的工作
我校为了改善普通话使用的大环境,全校统一行动,针对各年龄学段的不同特点、要求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走出校门,检查身边的牌匾、标语用字情况,净化我们的语言环境。在查找不规范汉字活动中,学生们通过查找,以调查报告的形式记录下来,反映出社会中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普遍性,从而警示了学生要规范正确使用语言文字是作为一名小公民所必须的素养。活动的目的是将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理念进一步辐射到校园外,传播到家庭和社会,努力营造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大环境,同时也为家庭、为社会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尽一份力量。
在创造活动中,我校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做了大量工作,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提升了师生推广普通话和规范用字的意识,使广大师生深刻感受到说好普通话和正确使用文字的重要性。我们今后要继续为全面提高我校师生的素质,进一步提升我们的整体办学水平而做出不懈努力。
乌鲁木齐县四十户中学
2010年8月 2009——2010学年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大事记
2009.10
认真学习文件精神,成立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领导小组
分工负责,明确职责。
2009.4.15
组织教师学习《关于进一步发挥城市的中心作用,全面2009.4.21 2009.5.10 2009.5.20 2009.6
2009.9.11 2009.9.20 2009.9.29 2009.10
2009.10.27 2009.11.2 2009.12.9 推进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在学校广泛宣传,召开动员会,开展学习普通话的热潮,规范社会用字,为教师提供学习,培训的条件。
制定语言文字规范化制度,把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纳入教育教学工作中。
语言文字规范化领导小组检查学生,教师写字,讲普通话的情况。
开展第八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开始。关爱健康主题中队活动。更换学校各办公室、年级门牌。
整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材料,迎接验收。
师德演讲比赛。
更换校训、标语牌。
教职工书法比赛。
自查自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不足。
2.规范使用语言文字 篇二
如何准确领会党中央指示精神, 正确贯彻党中央的这一重大决定, 已经成为语言文字工作者必须思考并付诸行动的重要问题。
我们都知道, 语言文字是人类用于交际和思维的最重要工具, 语言文字能力是人的核心能力, 也是现代社会人极为重要的生存能力和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对人的成长及全面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它决定着信息表达与信息获取的能力, 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思维水平, 而且决定着文化水平, 关乎语言社团的认同, 更是国家人才战略、语言文字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对公民个体生存发展和国民综合素质的提高, 对国家整体实力的提高, 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提升公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关键是制定相应的培育规划, 而培育规划的重要基石和前提则是建立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评估标准, 从而加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在这一领域, 国外相关理论和应用研究开展得非常普遍, 很多国家和地区在推出各种语言测试的同时, 也制定了相关的评价标准, 用于描写和评价人的语言能力和水平。著名的欧洲语言教学、学习与评估共同标准 (The 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作为欧洲理事会各成员国外语教学与评估的统一标准和纲领性文件, 为各成员国的外语教学大纲、课程、考试和教材等提供了一个共同的基点, 为各成员国公民的外语水平提供了统一参照。
我国关于国民语言文字能力的研究起步较晚, 理论和应用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得到进一步普及和推广, 国民的语言文字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 有关机构和部门相继研制出台了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相关的测试, 如“普通话水平测试”“汉字应用水平测试”“职业汉语能力测试”等等。这些测试有的考查语言文字能力的特定方面, 有的针对特定领域和特定人群, 但测试的最终目的都是通过测试的形式引导和促进国民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这些测试在提高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测试或处于不同层次, 或适用于不同人群, 测试的是语言文字能力的不同方面;这些测试多作为一种测试工具, 对人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描述和评价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 未能建立起从全局和系统的角度评价使用者语言文字能力的统一标准。
当然, 从世界范围看, 与外语教学和测试红红火火的局面相比, 母语教育与评估确实也沉寂一些。这一方面是由于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已经将国民的母语教育纳入了基本的教育体制, 与其他学科教育平行布局并融为一体;另一方面, 有关母语教育与评估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也的确存在着薄弱之处, 许多研究领域还有待加强。
当前, 我国正在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 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在人力资源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对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统一标准的缺乏与我国越来越具影响力的国际形象不相适应, 与蓬勃发展的语言文字测试形势不相适应, 反过来也会影响和制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评估的深入发展。有调查显示, 近年来国民汉语应用能力呈现下降趋势, 要求建立汉语、汉字应用能力分级标准和水平测试的呼声日趋强烈;另外, 从幼儿教育一直到公民的终身教育, 如何建立一种连续的、发展性的和统一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评估标准, 用以协调和指导不同地区、不同教材、不同教学方法的教学目标与方向, 也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 研究并建立独立于具体测试的统一、全面的国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评价标准, 从国家的宏观战略思考和需要出发, 为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供一个共同的参照, 使各级各类语言文字测试有所依托和参照, 从而以测试为手段, 建立引导、激励和扶助机制, 通过教育、培训等措施促使全民重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和规范运用, 全面提升国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已经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国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评价标准应当是一个全面的、基础性的、多角度和多维度的评价体系, 主要描写和评价国民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水平。它由一套具体的、标准化的能力指标构成, 在纵向上涵盖能力从低到高的不同层级, 描写不同水平人群掌握和应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水平, 特别是能够满足个体生存、成长、生活、学习以及发展提高所需要的能力和水平特征;在横向上既包括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总体能力指标, 也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具体能力指标。能力描述力求清晰、明确、简洁, 具有可操作性, 并能为国民用于个人自我评估。该评价体系还应当基本具备客观、全面衡量国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水平的诊断性评估作用, 便于使用者自己或与其相关的机构或个人了解其现状, 同时根据有关需求明确其发展、提高的目标与方向。
该评价标准在内容方面不仅要注重国民对语言要素、语言文字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还应当强调在实际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 能力指标中既要有一般性的、概括性的描述, 如积极词汇或消极词汇的大致范围等, 也要有针对具体使用环境和场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水平的描述, 乃至对完成特定交际任务的情况的描述, 如整理会议纪要等;既要说明不同水平等级人群需要掌握的语言文字知识, 更要指出他们应具备的语言文字技能。
建立该评价标准可以借鉴的研究成果和应当着眼的主要问题大致来自以下几个重点领域:第一, 国内外母语教育与测试的政策与措施, 如美国的SAT (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 和NAAL (National Assessment of Adult Literacy) , 日本的日本语检定、汉字能力检定、日本语教育能力检定试验, 英国的GCSE (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 测试, 等等。第二, 母语教育与评估的重点人群, 如幼儿、中小学生以及工作性质与工作范围同语言文字应用密切相关的职业人群。这方面, 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政策层面、研究层面以及具体措施上都有许多值得研究和借鉴的经验, 比如在日本和我国台湾开展得比较早的儿童绘本阅读、美国政府于2002年推出的针对中小学生的《不让一个孩子落伍》 (No child left behind, 简称NCLB) 法案、我国香港地区施行的教师语文能力评核制度等。第三, 国内外外语教育与测试的政策与措施, 如我国针对母语非汉语人士的“汉语水平考试 (HSK) ”、美国教育服务机构ETS主持的TOEFL以及欧洲理事会制定的CEFR, 等等。
3.规范汉字使用 净化语言环境 篇三
语言文字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载体,是人们学习、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政府对语言文字进行了多次改革,实现了社会用字、用语的标准化,有力地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来势迅猛的信息革命使我们的语言文字产生了新变化,出现了许多新颖的、鲜活的新词汇,但也有很多离奇的、低俗的网络语言。
当前,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例子不胜枚举,网络上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创新”词汇层出不穷——
在一些公共场所,我们会看到不少错别字和有语病的句子,“大饼”写成“大并”,“蛋糕”写成“旦糕”,“篮球”写成“兰球”,“零售”写成“另售”。各类广告上,与食(时)俱进、吉庆有鱼(余)、咳(刻)不容缓、一网(往)情深、我形(行)我塑(素)等不规范的“谐音成语”,比比皆是。
如果有人对你说:“你是天才,是我的偶像”,你千万别得意,因为他可能是在说你是“天生的蠢材”,是他“呕吐的对象”;如果有人对你说:“猪你快乐”,你千万别生气,因为他是在“祝你快乐”。在网络上,我不叫我,叫“偶”;不错不叫不错,叫“8错”;不要不叫不要,叫“表”;支持不叫支持,叫“顶”;看不懂不叫看不懂,叫“晕”——这回我是彻底地晕了!
如果有一天,你收到这样的短信:“7456,大虾、菜鸟一块儿来我的烘焙鸡上乱灌水,哥儿们用不着PMP,到底谁是好汉,光棍节过招,待会儿再打铁!”你觉得这还像是我们日常生活讲的话吗?
不少中小学生受到网络语言和不良节目的误导,不但文章错字连篇,还以写错字为“时尚”,作文中经常出现“偶稀饭你酱紫的人”(我喜欢你这样子的人)之类的“火星文”,让老师根本看不懂。许多老师感慨:“学生们以新词新语为时尚,不时冒出电视、网络上流行的话语,还常常得到大家的赞赏。”这种现象着实令人担忧。
关键是,这些不规范的语言文字,正在逐步侵入规范的语言阵地,逐步侵入到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甚至登上了“大雅之堂”。当前,语言文字不规范的“重灾区”主要集中在网络、广告、户外招牌、非法出版物等处。最突出的问题是:滥用繁体字和方言,以此为时尚;乱用异体字、同音字,不良语言倾向复燃;照搬外来词、译音字,含意模糊不清;随意搭配语句,词不达意;凭空生造新词新句,逻辑混乱,语病百出。
有人不以为然,认为用词用字没必要太讲究,只要认得出、听得懂就行了,这种观点万万要不得。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是国家主权统一、民族团结、国际交往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失去语言文字的统一和规范,意味着将失去一个维系民族凝聚力的纽带,甚至影响到国家的形象。
规范语言文字是一项很严肃、很重要、很紧迫的任务。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之后,对进一步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时代脚步的前进,需要有符合社会发展变化的新制度,政府已经意识到建立健全语言文字规范化体系的重要性,正在加紧制订有关方面的政策法规。
4.规范使用语言文字 篇四
(2016-2017学年)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的通知》和天门市教育局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具体情况,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地推进我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加大语言文字工作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抓好普通话的推广活动,切实提高全校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使语言文字工作与校园文化、精神文明建设、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学校的各项教育工作结合起来,更好地为学校的教育事业服务。特制定本规定。
二、组织与网络
学校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校委会成员为副组长,组员由教研组长及成员组成。领导小组中由教导主任担任语言文字工作专管人员。该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
三、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网络。
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在校长领导下,由语言文字工作专管人员安排协调。建立学校推普三级网络,由分管领导、推普员、教师推普员、学生推普员(兼监督员)组成。
–– 1 ––
四、管理及职责
(一)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1.贯彻落实《国家语言文字法》,执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方针及各种规范标准,负责学校“创建迎检”的整体工作,管理学校通用语言文字的应用。
2.制定学校语言文字工作中长期规划、计划、推普周活动计划。
3.制定各级目标,实行分级目标责任制,建立学校推广普通话,规范用字检查制度,督导、检查各年级组语言文字的应用情况,做好学校用字规范化工作。
4.指导推广普通话工作以及组织教师参加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
5.指导学校文字规范化建设,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知识教育和用字规范基本功训练。
6.布置校园“推普”宣传环境,创设推普宣传氛围,开展推普周宣传活动。
7.强化校园用语,把普通话作为教学、工作、交流和交际用语。
8.做好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总结、推普周活动总结、表彰工作。
9.做好学校网站语言文字的栏目。
(二)语言文字工作专管人员职责
1.宣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提高师生员工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国家意识、法律意识、现代意识。
–– 2 ––
2.切实采取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对组室、班级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的管理。
3.对推普工作和用字规范的办公室、个人进行推荐表扬。
4.督促普通话尚未达标的老师积极自培,争取早日达标。
5.认真组织积极开展“全国推广普通话周”活动。6.积极完成学校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布置的各项工作。
7.做好各项档案资料整理工作。
(三)推普员职责
1.落实学校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的安排任务。2.认真组织积极开展“全国推广普通话周”活动。3.组织好班级语言文字工作的各项活动。4.监督执行校园文明语言的实实施。5.组织安排班级各项普通话比赛活动。
6.协助老师检查学生作业,及时纠正学生作业中用字不规范现象。
7.及时向上级反映班级语言文字工作中的问题。8.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
五、常规管理
1.将语言文字工作列入学校常规管理工作中,分管领导每学期至少召开2次会议。
2.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内容,营造语言文字规范化氛围,主管领导认真检查落实。
–– 3 ––
3.校园设警示标语牌、永久性标语牌;在学校走廊等张贴有关于讲普通话的宣传标语,时时提醒学生养成加强说普通话的意识;在教学楼、图书室等公共场所设“请说普通话,请用规范字”的提示牌;使校园内形成人人都说普通话,都使用规范汉字的氛围。
4.对校内所有公示牌、上墙的制度、办法及所发文件、所写文字材料负责监督审查,对不规范用字现象要立即纠正、整改。
5.学校的公文、文件文头和校刊校报的刊头报头学校的公章、印鉴、图章;自编自印的各类印刷品等几个方面的用字必须规范化、标准化。
六、教学管理
1.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教育中应使用普通话,在板书、批改作业、家庭联系册、科研论文、案例等中写规范汉字;每学期对教师教案、板书、论文、科研材料等进行一次抽样检查。
2.在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中将用语用字规范作为考核指标之一。
3.加强对各类教材、教辅读物、讲义、试卷、教案、等用语用词的规范审核把关。
4.把普通话口语课作为拓展型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固定任课教师,使用统一教材,着重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七、师资管理
1.将普通话合格作为录用教师条件,新教师上岗条件,–– 4 ––
教师继续教育内容。
2.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作为对教师业务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3.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使用能力纳入教师业务学习、职后培训、教学基本功训练的基本内容。
八、学生管理
1.各科教学都应加强对学生规范意识和能力进行培养:课堂中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必须使用普通话,语言力求清晰明了。作业书写工整,不写繁体字、异体字、错别字。
2.学生在校园内讲普通话,写规范字是学生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
3.将语言文字规范意识、语文综合能力等纳入学生评优评先的基本条件。
九、德育教育
1.开展多层次的普通话演讲、朗诵、书法及规范字知识竞赛、口语表达争章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每年9月开展“推普宣传周”活动,力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2.校广播站每学期播出宣传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节目2次以上;每学期出2期以上的专题黑板报;积极宣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有关文件精神。
3.开展形式多样的推普活动;开展普及普通话专题宣传活动,提高师生语言文字水平;开展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社会语言文字工作,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
十、奖惩制度
–– 5 ––
1.教师要积极参与普通话培训和测试,不断提高自身规范用语水平,语言文字规范的要求纳入到教师业务考核和教学基本功能力考核中,考核结果作为聘用,晋级和评优的条件之一。
2.学校拨出一定的活动经费,用于对本校师生开展各类常规活动竞赛的奖奖励。
3.在语言文字规范化活动中,对于做得好的个人和班级作为评选优秀个人和优秀集体的依据之一。
4.在语言文字规范化活动中工作不力,不规范用语、用字的个人,一经查实,将予以通报批评,取消当的评先、评优资格。
5.本规定由校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解释。
5.规范使用语言文字 篇五
——二(1)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目的:
1、提高对普通话的认识。
2、自觉在校园使用普通话交流,推广普通话的使用,3、增强对祖国语言的热爱。活动准备:
制作PPT、下载视频、搜集资料 活动内容:
一、介绍班会主题
“大力推行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了解普通话
(一)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二)什么时候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已于2001年1月1日开始施行。
三、观看《第19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宣传视频
四、绕口令比赛 三月三,小三去登山;上山又下山,下山又上山;登了三次山,跑了三里三;出了一身汗,湿了三件衫;小三山上大声喊,“离天只有三尺三”
五、朗诵比赛
六、布置活动任务
(一)进行“我寻找、我发现、我纠正”行动并完成联系单。
(二)完成“我寻找、我发现、我纠正”行动表
6.规范语言文字作文 篇六
从我刚刚入学的第一天,老师便时刻提醒我们不能写错字,要写好字,写规范字,强调我们从小注意握笔的姿势和汉字的多重用法,把写错字当成学习中的绊脚石,要随时改正,不要让错字,别字,成为我们以后的读书生涯中的一个污点。
初学汉字的时候,在妈妈严厉的管教下,我的字体,常被老师作为同学们中的楷模,同学们争相阅读,互相取经,得到了许多的赞赏和荣誉。可是越到后来,我把自己的荣誉变成了退步的阶梯,在作文中经常出现错字,例如:把“曰”字老写“日”字,在老师的批语中,我得到了严厉的批评,作文的质量也明显的下降了,回家妈妈语重心长的对我说,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不能玷污它啊!语言文字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般分,你这样的粗心,怎么能在以后的学习中用好汉字,在以后的生活中和别人交流,我听了妈妈的话,一下茅塞顿开,心里惭愧了好久,我自己给自己下定决心,一定要改正这个错误。为此我专门买了一个小本子,起名叫“纠错本”,把自己作文中出现的错字,全部记载了下了,例如:把“墓地”书写成“幕地”,之类的错字。自从有了纠错本,错字和别字明显少多了,老师的批语充满了赞赏,我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微笑。
老师老对我们说:“字如其人,字代表了一个人的性格,容颜和品质,别人从你的字中就已经读懂了你这个人,所以说字就是一个人的外在表现,字是知识的外衣,内心的素质,只有写好字,才能更好地做好人。”
7.新闻媒体如何规范使用网络语言 篇七
网络语言是指在互联网环境下, 网民为了适应网上交际需要而创造和使用的语言。网络语言有着十分鲜明的特征:简便、新奇、欠规范的特点。
(1) 简便。在当今媒体条件下, 基于网络发展而来的手机媒体相较互联网媒体最大的优势就是速度。因此, 无论是信息传播还是网民交流, 最大的特点就是快捷。为了追求速度, 缩略语、数字谐音表达、汉语拼音缩写以及文字录入时显示的第一个词就成了网络语言的首选。例如, “斑竹” (表示论坛中的“版主”) 、“酱紫” (表示“这样子”) 、“杯具” (表示“悲剧”) 等, 也有一些特殊的数字、符号来表示特殊的意思, 如“MM”来形容“美眉”, “88”表示“再见”等。
(2) 新奇。随着网络的普及, 特别是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兴起, 使用网络的群体逐步从高学历人群向全员过度, 有些人为了吸引眼球、博得关注, 往往煞费苦心, 不断创造和使用新奇的语言。于是, 给力、神马、高富帅、白富美、高大上、萌等词语不仅在网络中随处可见, 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被网民广泛使用。
缺乏规范。在网络中, 由于类似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因而口语词汇大量出现;同时, 不严谨的语法逻辑关系、随意的语言表达、省略等句式结构也造成了语言表达的不规范。网民往往会滥用常规的构词手法创造并不符合语言规范的新词, 也会充分利用独特的格式创造出很多新鲜的表达。比如说去年年底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禁止在广播电视节目中使用的“十动然拒”、“人艰不拆”之类的网络用语, 这些根据网络语言仿造生拼的词语, 或许还有网民能懂, 但把它们从网络搬到新闻稿件中, 只会让更多的受众感到“迷惑”, 影响节目信息的传递。
由于具有以上特点, 网络语言的出现丰富了新闻语言的表达, 拓宽了新闻在语言表达上的自由度, 为新闻语言带来一股时尚新颖之风;但与此同时, 网络语言也给传统新闻语言带来一股强烈的冲击, 特别是那些不规范用语的滥用, 严重影响新闻语言的严肃性和公信力。因此, 对待网络语言, 我们要辩证地看, 把那些反映了时代进步、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词汇, 用以充实汉语言文字中, 在新闻媒体中使用。另一方面, 对那些不符合现代汉语语言规范, 生拉硬造, 内容低俗的词语要彻底地摒弃。在对网络语言甄选、使用、规范的过程中, 要秉承准确鲜明、简洁明快、具体形象、通俗易懂的基本要求, 根据新闻语言及网络语言的特点要遵循以下几点:
形式一致原则。在新闻中使用的网络语言, 在形式上必须能与原有的汉语体系保持一致, 原则上采用汉字, 并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的要求。去年,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要求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应严格按照规范写法和标准含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字、词、短语、成语等, 不得随意更换文字、变动结构或曲解内涵, 不得在成语中随意插入网络语言或外国语言文字, 不得使用或介绍根据网络语言、仿照成语形式生造的词语, 如“不明觉厉”、“火钳刘明”、“累觉不爱”等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这些要求, 正是基于汉语体系的完整性以及现在汉语词汇和语法的要求, 对于那些抛弃了汉字基石, 不顾汉字的表意功能, 增加了阅读难度的网络词语, 新闻报道采用时要慎之又慎。
约定俗成的原则。新闻媒体的受众是广大公众。因此, 新闻必须选用为大众所接受、在社会上较为通行的网络语言。有些网络语言已经广泛普及, 如“版主”、“黑客”、“博客”等, 无人不晓。去年《包钢日报》看发一篇《包钢环境治理赢来无数“点赞”》, “点赞”这个词语就是一个为大众所接受、在社会上较为通行的网络语言, 就连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新年贺词里都使用过。这样的词语, 词义清晰而且被大众所接受, 所以即使在新闻中使用, 受众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但那些完全丧失本来面目的网络语言, 会让大多数人不知所云。比如说“5201314” (我爱你一生一世) , 这种表述只限于特定网民之间的交流, 故不能作为新闻语言。
不可替代的原则。任何词语之所以能够存在, 是其有特定的价值, 而这种价值是由于它的特定的含义或特有的色彩, 是无可替代的。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原有的语汇系统中没有能准确表达网络概念的词汇。因此, 吸收部分网络语言成为新词, 可提高新闻报道的准确性, 丰富新闻的语言表达。例如, 新闻里经常引用的“驴友”、“粉丝”、“潜规则”、“山寨”等词语, 所含的词义都有不可替代性。这些词语方便时尚、言简意赅, 读来让受众耳目一新。如果改用传统词语表达, 根本不能把背后的网络语言文化展示出来, 甚至连基本的概念都可能表达不出。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媒体应该正确对待网络用语, 充分发挥网络语言的魅力与价值, 把那些符合语言规范要求的网络语言吸收进入新闻语言, 丰富和发展新闻语言;对那些表意含混, 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词语应果断摒弃, 保证新闻语言的严肃性和规范性。正所谓“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摘要:伴随网络传播的兴起和自媒体时代的到来, 网络语言应运而生。这一新兴语言的出现丰富了新闻语言的表达, 拓宽了新闻在语言表达上的自由度, 为新闻语言带来一股时尚新颖之风;但与此同时, 网络语言也给传统新闻语言带来一股强烈的冲击, 特别是那些不规范用语的滥用, 严重影响新闻语言的严肃性和公信力。因此, 秉承什么样的原则在新闻中使用网络语言是一件值得深思的事情, 本文立足分析网络语言的特点,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新闻语言中使用网络语言的原则。
关键词:新闻语言,网络语言,规范化,形式一致,约定俗成
参考文献
[1]何力.浅谈报刊如何用好网络语言[J].新闻实践, 2010.
8.规范定名,要规范使用 篇八
上海市的徐汇区岳阳路,一场突如其来的小雨把道路两边的树木冲洗得愈加碧绿。笔者一行来到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拜访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委员会主任祁国荣先生。在绿树掩映的院内,一座颇有年头的实验楼里,笔者见到了年近八十、身体硬朗的祁先生,他听到我们上楼的声音,走出办公室,笑着迎接我们。并不宽敞的小屋内,一壶刚刚泡好的茶散发出幽幽的清香,“冰箱里还有可乐,随便喝。”祁先生长辈般的话语,使我们瞬间感受到了浓浓的暖意。没想到采访居然是在如此温馨的家庭般气氛中徐徐展开。
我低头看着手中的资料,长长的列表背后,都是祁先生数十年的辛勤工作成果。从1986年起,祁国荣先生就受聘于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现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开始了与科技名词审定工作长达30年的不解之缘。当时,祁先生担任生物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负责名词审定的具体工作。祁先生与委员会的同人一起收集词条、逐条筛选、严谨审定,于1991年出版《生物化学名词/生物物理学名词》,这也是我们国家重启科技名词审定工作以来较早的一批成果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1991年公布的那些生物化学名词已显得远远不够,越来越不能满足实际需要。2000年祁先生又主动请缨,向中国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会提出申请,成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由此可见祁先生对科技名词审定事业的热爱与执着。2001年,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祁先生担任主任,继续把自己的学识和精力奉献给名词事业。2008年《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正式出版。 1995—2005年期间,祁先生连任三届全国科技名词委委员,并于2005年在换届大会上介绍工作经验。随着时光流逝,虽然年事已高,但祁先生未曾停下名词事业的脚步,作为大陆方面的学科负责人,年已七十有余的他热情参与海峡两岸的名词对照讨论,《海峡两岸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于2010年出版。在30年悠长岁月中,祁先生为我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名词工作做出了卓越贡献。
规范定名,要规范使用
谈起最初与名词工作的结缘,祁先生说:“我1955年大学毕业就分配到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所工作。年轻时曾先后在中国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所讲授课程,也很喜欢在讲台上的生涯。在授课过程中,逐渐感到名词的规范使用不可忽视。那时对名词就有了一些兴趣,但还没有开始做具体的工作。”
在正式接触名词工作后,祁先生更是深深觉得:“名词规范工作,审定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推广使用审定公布的名词。”2008年,《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公布出版后,祁先生开始投入大量精力来进行这些规范名词的推广使用。除了名词审定工作,祁先生还参与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辞海》(第六版)、《大辞海——生命科学卷》《英汉生物学大词典》《生物学大词典》等诸多词典的编纂工作。祁先生跟我们谈道:“在编写这些词典的过程中,我都坚持使用审定公布过的规范名词。如果其他工作伙伴有不同见解,我会跟他们讨论,向他们解释使用规范名词的重要性,往往最终都能达成一致意见。”2009年,他发表《规范和统一使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一文,介绍审定工作概况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的特点,呼吁生物化学及相关学科在科研与写作过程中,使用已公布的专业名词。祁先生曾担任《生命的化学》期刊主编十余年之久,在担任主编期间,祁先生建议编辑部及相关学科编辑购买了全国科技名词委公布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和《细胞生物学名词》,帮助他们在编辑加工的过程中形成使用规范专业名词的习惯。现在祁先生由于年龄原因,不再担任主编职务,改为顾问一职,但仍然受聘在为期刊审读文章,为其中的专业名词把关。
名词审定是艰难的工作
谈起自己付诸辛苦数十年的名词工作,祁先生颇有感触:“名词审定工作做起来确实非常艰难,专家的意见几乎不可能完全相同,有时还相差甚远,要综合多方意见,定出一个规范的名称来,是很不容易的。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prion的审定过程,几经波折。prion被发现以后,中文名一度使用混乱,曾出现过朊病毒、朊蛋白、朊毒体、普里昂等十余种定名,全国科技名词委曾两度组织专家讨论,为之定名。我也于2007年和2008年两次撰文,提出自己的意见。”在第一次撰稿中,祁先生对prion的中文定名做了深入的分析,认为朊病毒比其他定名要合适。看到第一次讨论后并未形成定论,学界仍在为此定名困扰,祁先生再次撰文,建议在定名以外,可以选用较合适的定名为又称。祁先生说:“我在第二篇文章中提出,在没有大的分歧的情况下,可以求同存异,尽快结束使用混乱的局面。最终我们把它定为朊病毒,又称普里昂。”
名词审定是个综合性的工作,在名词审定过程中,除了首先要遵照单义性和科学性等原则外,也要考虑到约定俗成等原则。祁先生说:“比如核糖体ribosome这个词,在我们对其审定时,有专家提出‘核糖核蛋白体或‘核蛋白体更符合其含义,但截至定名时,‘核糖体这个名称已经使用了很多年,学界意见也比较统一,这样就没有更改的必要了。”
现在很多学科都公布了带释义的规范名词,2008年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也有释义。对于名词定名与释义的关系,祁先生这么认为:“定名是重要的工作,释义是需要的工作。释义是对名词的解释,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名词。我们的首要任务还是要做好名词的定名,然后尽量准确地给出名词的释义。”
新词工作是细水长流
对于各个学科源源不断出现的新词,祁先生有着自己的见解:“新词正在不断地大量涌现,以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为例,还有那么多的基因没有发现,如果有几万个基因,就会有相应数量蛋白质,这些蛋白质都需要命名。因此,新词的空间是非常大的。但如果等10年哪怕是5年以后,再来集中收集、审定,就太晚了。到时候会出现很多‘约定俗成的词,这种‘约定俗成的结果往往并不能产生符合规范的名称,在使用中会造成混乱,修改起来也有一定难度。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新词,把工作时间节点提前,在新词出现的早期就对其进行定名。”endprint
凭借着多年名词工作中的敏感性,祁先生对新词工作有先见之明,早于2005年就曾撰文建议成立专门机构,进行新词的收集和定名工作。祁先生说:“新词工作必须有专人来做。首先,要找到相关学科的负责人,请他们帮助收集平时科研工作中出现的新词。学科的科普出版机构和期刊编辑部也是很好的新词来源,他们平时在编辑工作中会接触到一些学科中新出现的名词,可以请他们帮助收集。收集后,由专人整理、分类(可以按学科分,也可以按有无中文名来分),然后定期刊登在期刊上,以征求定名。”“新词工作是一个细水长流的事情,我们一定要坚持,时间长了,成效就能显现出来了,这对每个学科自身的发展也很有利。”
名词工作需要好的身体
写文章、审稿、出书、编词典,祁先生在名词工作上的很多贡献都是在2001年退休后做出的,退休后祁先生停止了科研方面的工作,时间相对充足,对名词工作的兴趣也更加浓厚。
六十岁以后开始做名词工作,还做出了那么多成就,除了对祁先生学术建树的深深钦佩,我也很羡慕祁先生能有如此充沛的精力。祁先生爽朗地笑道:“我年轻时最爱游泳和长跑,都是锻炼身体耐力的。所以我耐力很好,在审稿时,几千条词,每一条都带有释义,得一条条过目,然后还要在不同学科之间协调,最后才能统稿。没有好的体力是吃不消的。现在我也注意锻炼身体,平时我都是从家骑自行车到所里,单程要30~40分钟。今天虽然下了点小雨,我也坚持骑车过来了。” 听到这里,我们不禁赞叹祁先生的体力,向他请教起如何养生,祁先生说:“我从来不吃什么保健品,也没有严格的饮食禁忌,随遇而安,在国内吃中餐,在国外吃西餐,都能吃得惯。我没有抽烟喝酒的习惯,但是爱喝可乐,爱看足球。现在我快八十岁了,遇到欧洲杯的时候还是会熬夜,边喝可乐边看球,人生一大乐事也。”祁先生的朗朗笑声让我们所在的这间小屋充满了欢乐,在开怀的笑声里,仿佛跳动着先生未泯的童心。
9.规范语言文字总结 篇九
一、注重环境熏陶,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宣传
良好的校园语言文字环境,能够产生宣传、教育和改变孩子们行为习惯的效果。为此,我们设置了常年使用的“请讲普通话,请用规范字”标语牌;督导员们则随时提醒师生使用校园规范语言。
二、扎实做好普及普通话工作,全面提高师生人文素养
就教育的功能而言,学校责无旁贷地担负着语言文字教育的任务,肩负着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职责。对孩子们加强民族共同语的教育,不仅是教育本身的需要,也是对孩子们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更是为孩子们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思维表达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和培养社会主义创新人才的需要。基于这样的一种思想认识,我校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全校教工认真学习了教育部和国家语委相关文件,深刻领会“把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纳入培养目标和课程票标准,纳入学校的工作日程和常规管理,渗透到德育、智育、美育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中去”的精神实质,将标准的普通话明确为教学语言、校园语言来严格要求,做到:
1、把推广普及普通话作为打造学校品牌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对社会、对家长的承诺之一,作为培养学生的目标之一。
2、把“普及普通话”纳入学科教学规划之中,力求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张能言善辩的嘴,能用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条理清晰地进行辩论、演讲。
3、加强对教职工的普通话技能培训。学校通过认真的宣传组织发动,使广大教职工参加了普通话培训测试,并达到了相应的规定等级。
4、将普通话明确规定为教师的职业语言和教学语言。经过宣传、教育、培训、测试,目前普通话已成为我校师生的教学语言,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都能100%地使用普通话。
5、将普通话明确为校园语言。现在,教职工在教育教学、宣传、会议等各种集体活动中,都能100%地使用普通话。
6、整合教育资源,加大推普力度,学校把推普工作上升到提高教师语言素养这一更高的层面上来认识、来要求。学校注意充分发挥名优教师的辐射作用,发挥区学科带头人和优秀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开展师徒结对,促使一大批年轻教师迅速成长。同时,学校还组织开展讲故事比赛、书法比赛、手抄报比赛等,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去促进教师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从而实现学校发展与教师发展、与学生成才的有机统一。
三、切实推行规范字,着力加大渗透度
我校一直将规范用字,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元素,并有机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和教学的各个环节。在用字规范化工作方面,我们努力实践,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工作。
1、明确要求课堂既是语言文字学习的主要阵地,又是学生学习的生动乐园我们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语音标准、书写规范,并强调遣词造句、标点运用、行款格式准确。
2、重视情景育人
校园是感觉语言文字的美好天地。我校有一个优雅舒适的环境,那也是一个文化底蕴丰富的乐园。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是学生感悟生活、学习语言的活教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浓郁的语言文字规范化环境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我们在校园里设置了造型别致的语言文字永久性宣传牌,与优雅的校园环境相衬相映,处处都体现了语言文字的规范品位。
3、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寓教于活动之中
综合活动是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广阔空间。在包罗万象的社会文化领域中,有着极其丰富的语言文字教育资源。我们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力求开发和活用这样的资源,创造性地开展综合性活动,拓展学习领域,突破学习时空,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生活,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啄木鸟”活动是我校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三纳入一渗透”工作的传统项目,学生们常常在发现、纠正错别字的活动中受到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教育与熏陶。
【规范使用语言文字】推荐阅读:
关于规范使用手机09-08
标点符号使用规范10-11
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09-08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范10-30
彩云小学电子白板管理使用规范07-25
2024年度全国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专业考试所使用的规范、标准06-30
礼仪:正确地使用目光语言07-04
语言规范总结09-17
工作语言规范11-04
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