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热点分析

2024-08-03

一带一路热点分析(精选8篇)

1.一带一路热点分析 篇一

“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

单位:学员五旅三队 姓名:刘天林 学号:20152063

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中国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必然要求,是促进亚欧国家共同发展繁荣的必然选择。这一建设战略受到亚欧国家积极支持和参与,国内相关省份也纷纷制定实施规划方案。但美国、俄罗斯、日本实施的力图主导地区事务的战略举措,给“一带一路”建设带来了严峻挑战。沿线各国应团结互信、合作共赢,努力打造亚欧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共创丝绸之路新辉煌。

关键词:一带一路、欧亚、美国、俄罗斯、日本

引言:“一带一路”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宏伟战略已被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

一、“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带一路”建设战略给古老的丝绸之路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规划了美好蓝图,为亚欧区域合作注入了新活力, 为世界发展繁荣提供了新路径。

(一)“一带一路”建设是续写古丝绸之路辉煌的必由之路

随着时代发展, 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中国与他国所有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通道的统称。有西汉张骞出使西域的官方通道“西北丝绸之路”;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进入中亚的“草原丝绸之路”;有西安到成都再到印度的山道崎岖的“西南丝绸之路”;还有从中国东南沿海出发,穿过南中国海,进入太平洋、印度洋、波斯湾,远及非洲、欧洲的“海上丝绸之路”等。数千年来,各国使节、商队、游客、学者、工匠、教徒沿着丝绸之路四处活动、川流不息, 沿线民众互通有无、互学互鉴,逐渐形成了沟通中华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希腊文明的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古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人民共同走出来的。各国人民排除艰难险阻、跨越万水千山,以极大的毅力和勇气开辟了这条道路。古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新时代背景下,亚欧国家都面临着转变发展模式、增强发展动力的共同使命和挑战,需要沿线各国共同建设“一带一路”,使这条曾经创造无数财富、凝聚各国人民友谊的传奇之路重现辉煌,成为惠及沿线各国人民的和平之路、合作之路、共赢之路。(二)“一带一路”建设是构建中国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主席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 60 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正在推动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等重大合作倡议, 中国将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体系,为亚洲和世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空间。”[1] 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 西部地区积极实施赶超战略,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但受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因素影响,与东部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一带一路‟将构筑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迈向前沿。”[2]“一带一路”建设, 有助于西部地区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形成横贯东中西、联结南北方的对外经济走廊,进一步释放开发开放和创新创造活力。

(三)“一带一路”建设是促进亚欧国家共同发展繁荣的必然选择

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践行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逐步深化同周边国家互利合作。通过“一带一路”建设,能够更好地推动沿线各国人民友好交往,促进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传统的国家之间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给沿线各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好处。

“一带一路”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也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合作带。“„一带一路‟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覆盖约 44 亿人口,经济总量约 21 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 63%和29%。”[3]通过 “一带一路”建设,能够把中国的发展与沿线各国的发展对接起来, 把中国梦与沿线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梦想对接起来,让周边国家从中国的发展中获益。

二、“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机遇 “一带一路”建设战略为亚欧国家深化合作勾勒了宏伟蓝图,为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繁荣提供了崭新机遇,丝绸之路意识已在各国落地生根, 许多国家将本国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有效对接。(一)“一带一路”战略受到亚欧国家积极支持和参与

中亚国家的积极支持和参与。2014 年 5 月,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同习近平主席会谈时表示:“哈方积极支持和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拉动经贸、交通和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等领域合作。”[4] 南亚国家的积极支持和参与。2014 年 5 月,巴基斯坦总统侯赛因在同习近平主席会谈时表示:“巴中经济走廊建设进展顺利,巴方愿为加快实施有关项目提供便利,希望双方加强电力合作。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重要组成部分。”[5]6月, 孟加拉国总理哈西娜在同习近平主席会谈时表示:“孟方赞同中方提出的„一带一路‟重要倡议。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对南亚地区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孟方愿积极参与。”[6] 欧盟国家的积极支持和参与。2014 年 3 月,《关于深化互利共赢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指出: “中欧加强交通运输关系潜力巨大,双方决定共同挖掘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与欧盟政策的契合点, 探讨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开展合作的共同倡议。”[7]

阿拉伯国家的积极支持和参与。2014 年 6 月,《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北京宣言》指出:“阿方欢迎中方关于建设 „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双方愿进一步扩大中阿双边贸易和相互投资,并重点在以下领域积极开展合作: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中阿产业合作发展,特别是深化能源、金融、人力资源领域合作。”[8](二)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基础坚实

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合作基础坚实。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 各成员国之间加强了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促进了各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能源、交通、旅游、安全等领域有效合作。中国与东盟之间合作基础坚实。目前,中国是东盟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东盟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由贸易区。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合作基础坚实。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因为丝绸之路相知相交,是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伙伴。(三)国内相关省份纷纷制定实施规划方案 陕西提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和桥头堡。陕西要“以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为核心,以构建欧亚立体大通道为基础,以加强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先进制造、科技教育、现代农业等领域合作为重点,紧紧抓住机遇、积极主动作为,深化区域合作、促进互利共赢,努力把陕西打造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通物流商贸枢纽、文化科教交流核心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高端生产要素聚集区。” [9] 新疆提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力军和排头兵。新疆要充分“发挥亚欧大陆核心地带的地缘优势、四大文明交汇的文化优势、富集的资源优势,利用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时期,加大全方位开放力度,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性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文化科教中心和医疗服务中心, 以及国家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和储备基地”。[10] 甘肃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段。甘肃要“着力构建兰州新区、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中国丝绸之路博览会‟三大战略平台,重点推进道路互联互通、经贸技术交流、产业对接合作、经济新增长极、人文交流合作、战略平台建设等六大工程,努力把甘肃省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的黄金通道、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经贸物流的区域中心、产业合作的示范基地、人文交流的桥梁纽带”。[11] 广西提出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门户和新枢纽。广西是我国唯一与东盟海陆相连的省区, 海岸线1595 公里,与东盟“一湾连七国”,拥有防城港、钦州、北海等北部湾良港。广西要深度融入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进一步开拓沿线国家市场,“充分发挥对东盟合作前沿窗口和桥梁作用,加速成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面向东盟、走向世界的国际大通道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节点和重要平台”。[12] 除了上述省份踊跃投入“一带一路”建设外,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青海、宁夏、重庆、四川、云南、河南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福建、江苏、浙江、广东、山东、海南等省份也都结合自身特点优势提出了建设“一带一路”的规划方案。

三、“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挑战 由于 “一带一路” 沿线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近些年来,美国、俄罗斯、日本纷纷实施了力图主导该地区事务的战略举措,给“一带一路”建设带来了严峻挑战。

(一)美国实施“新丝绸之路”战略和主导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1999 年美国国会通过“丝绸之路战略法案”。2011 年 7月,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印度参加第二次美印战略对话期间提出“新丝绸之路”计划。“2011年10月,美国国务院向美国驻有关国家的大使馆发出电报, 要求将美国的中亚、南亚政策统一命名为新丝绸之路战略,并将其向国际伙伴通报。这标志着新丝绸之路战略成为了美国的正式官方政策。”[13]美国的“新丝绸之路”战略,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和明显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意图。其主要目的是谋求在中亚地区的长期存在, 控制中亚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和矿产资源,建立由美国主导的中亚、南亚新秩序,削弱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这就给中国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非传统安全带来严峻挑战。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是由美国主导、共有 12 个国家参与谈判的一项多边自由贸易协议, 协议的内容和标准更多体现美国自由贸易理念及其战略利益诉求。TPP 是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意设置高门槛限制中国加入。从短期看,TPP 对中国参与推进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合作构成现实制约, 不利于中国提升在亚太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从中长期看, TPP 的持续推进, 将使中国与周边大国关系趋向复杂,增加中国地缘政治与安全压力, 甚至可能危及中国长期谋求的和平发展环境。

(二)俄罗斯实施“欧亚经济联盟”战略和寻求欧亚地区事务主导权 2011 年 10 月, 时任俄总理的普京在其纲领性文章《欧亚地区新一体化计划——未来诞生于今日》中提出了建立欧亚联盟的构想。他倡议由原苏联共和国组成“欧亚联盟”,建立一个类似欧盟的超国家联合体,在欧洲和亚太地区间起桥梁作用,成为世界格局中的强大一极,跟美国、欧盟和中国三大中心平起平坐。俄罗斯的“欧亚经济联盟”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存在许多重叠之处,虽然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但俄罗斯传统上把中亚地区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不愿意接纳其他国家在这里扩张影响力。因此,如何发展好中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寻找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之间可行的契合点,使之共同成为推进亚欧区域一体化的重要引擎,这是摆在中俄面前亟待破解的难题。

(三)日本实施“丝绸之路外交”战略和搅局南海围堵中国

1997 年, 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提出 “丝绸之路外交”战略,该战略把中亚及高加索八国称为“丝绸之路地区”, 并把这一地区摆在日本外交战略中的重要位置。2004 年,日本推动设立了“中亚+日本”对话机制,这标志着日本同中亚国家的交往联系开始朝着常态化、多边化与全方位方向不断发展。日本推行“丝绸之路外交”战略的主要意图在于:在毗邻中国的地区培养“亲日国家”,谋求在中亚和高加索这个世界战略要地站住脚跟, 形成对中国的战略遏制;在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和进口方面牵制中国,延缓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同时对上海合作组织发展也形成牵制。日本将中国的发展视为其实现政治军事大国野心的最大绊脚石,企图搭乘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顺风车,将日美同盟的干预范围扩大至南海,拉拢与中国存在争议、对中国存有疑虑的越南、菲律宾、印度等国家共同遏制中国,以实现其主导亚洲事务、抢夺海洋权益、围堵中国发展的目的。2014 年 6 月 11 日,“日本国会众议院外务委员会就南海问题通过一项决议案, 指责中国在西沙群岛进行石油钻探活动加剧紧张局势, 声称日本不会容忍中国单方面以实力谋求领土和海洋权益,并要求日本政府加强与美国和东南亚国家的合作,共同敦促中国遵守国际法。”[14]日本是一个典型的麻烦制造者, 其上述行为对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带来严重威胁和挑战, 破坏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友好合作关系,影响了南海正常的航运安全,损害了中国在南海的海洋权益。

(四)国内省市争打丝绸之路牌引发无序竞争和恶性竞争

国内各相关省市为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抢占发展先机,纷纷做规划、争地位、要政策,力求得到国家层面的认定与支持,期盼在这一国家战略布局中争得一席之地。但目前,“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整体规划尚未出台,各省市“自弹自唱”的规划中难免出现区域功能定位趋同、产业结构布局重叠、同质化无序竞争的弊病。仔细分析各相关省市的功能定位和规划设计, 就不难发现许多重复和雷同之处。从各地提出的口号来看,陕西、河南、重庆争抢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福建、江苏、浙江、广东争抢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从各地开通的连接亚欧的国际货运专列来看,西安、重庆、连云港、郑州、成都、武汉、义乌等城市相继开通了类似专列,有“长安号”、“渝新欧”、“新亚欧大陆桥”、“郑欧”、“蓉欧”、“汉新欧”、“义新欧” 等国际铁路货运专列往返于中国与欧洲之间,但这些专列大都面临着始发地货源充足、返回地货源匮乏的困境,甚至出现“空担”现象,造成巨大资源浪费。

四、“一带一路”建设的实现途径 “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各国要团结互信、合作共赢,将政治关系优势、地缘毗邻优势、经济互补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优势,努力打造亚欧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福祉,共创丝绸之路新辉煌。

(一)中国和中亚南亚国家、俄罗斯、欧盟国家共同建设 “一带一路”,形成亚欧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大格局 中国同中亚、南亚国家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应以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一带一路”。坚持世代友好,做和谐和睦的好邻居;坚定相互支持,做真诚互信的好朋友;加强务实合作,做互利共赢的好伙伴。中国和俄罗斯要加强在联合国、20 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东亚峰会、亚信峰会等框架内的合作, 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双方要积极寻找丝绸之路经济带项目和欧亚经济联盟之间可行的契合点,推进油气、核能、电力、高铁、航空、通信、金融等领域合作,加强全方位基础设施与互联互通建设。中国和欧盟国家“要从战略高度看待中欧关系,将中欧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结合起来,共同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为中欧合作注入新动力,为世界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15]中国和欧盟国家要做和平伙伴,带头走和平发展道路;做增长伙伴,相互提供发展机遇;做改革伙伴,相互借鉴、相互支持;做文明伙伴,为彼此进步提供更多营养。

(二)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建设 “一带一路”, 打造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中国和东盟国家要使双方成为兴衰相伴、安危与共、同舟共济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一是坚持讲信修睦。双方应真诚相待、友好相处,不断巩固政治和战略互信,在对方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支持。二是坚持合作共赢。双方应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进一步提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水平, 努力发展好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伙伴关系。三是坚持守望相助。双方应树立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续安全的新理念,对中国和一些东南亚国家在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方面存在的分歧和争议,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四是坚持心心相印。双方要促进青年、智库、议会、非政府组织、新闻媒体等的友好交流,夯实双方合作的民意基础,增进人民了解和友谊。(三)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共同建设“一带一路”,不断深化中阿战略合作关系

目前, 中阿都面临着实现民族振兴的共同使命和挑战,需要双方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引领,规划中阿关系未来发展,不断深化全面合作。一是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共商,就是集思广益,好事大家商量着办,使„一带一路‟建设兼顾双方利益和关切,体现双方智慧和创意。共建,就是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双方优势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聚沙成塔,积水成渊,持之以恒加以推进。共享,就是让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中阿人民, 打造中阿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16]二是要做好顶层设计。要以能源合作为主轴,以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两翼,以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领域为突破口,促进资源要素在中阿之间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三是要深化合作论坛建设。依托合作论坛支点,增进中阿传统友谊,加强政策沟通,深化务实合作,不断开拓创新。(四)中国国内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建设“一带一路”,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宏伟的国家战略,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建设、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一是要加强顶层设计。国家相关领导部门要尽快制定整体规划和具体实施蓝图,明晰沿线各省区市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资源整合等重大事项,加快形成区域产业协同融合、资源互补共享的良好发展格局。二是要加强道路互联互通。内陆城市要增开国际客货运航线,发展多式联运,形成横贯东中西、联结南北方的对外经济走廊, 同时要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三是要加强产业对接合作。西部地区要抓住全球产业重新布局机遇, 把扩大向西开放与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结合起来,同时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推动国内产业与国外产业对接合作。综上所述, 中国梦与世界梦始终相通。曾经驼铃声声、舟楫络绎的丝绸之路,正在重现活力、大放光彩。“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各国人民只要团结互信、互利共赢,共同建设、共同发展,就一定能够共圆丝绸之路新梦想。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 60 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6-29(2).[2]高虎城.深化经贸合作共创新的辉煌[N].人民日报,2014-07-02(11).[3]龚雯,田俊荣,王珂.新丝路:通向共同繁荣[N].人民日报, 2014-06-30(1).[4]杜尚泽,郝洪.习近平同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举行会谈指出深化中哈战略合作大有可为[N].人民日报,2014-05-20(1).[5]杜尚泽,赵成.习近平会见巴基斯坦总统[N].人民日报, 2014-05-23(1).[6]赵明昊.习近平会见孟加拉国总理哈西娜[N].人民日报, 2014-06-11(1).[7]关于深化互利共赢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N].人民日报,2014-04-01(2).[8]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北京宣言[N].人民日报,2014-06-06(3).[9]赵正永.向西开放:西部大发展的新机遇——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N].人民日报,2013-10-29(7).[10]冯瑾,姚彤.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研讨会在乌开幕[N].新疆日报,2014-06-27(1).[11]卢吉平.“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蓝图出炉[N].甘肃日报,2014-05-23(1).[12]陈武.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共建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N].人民日报,2014-01-15(7).[13]赵华胜.美国新丝绸之路探析[J].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15.[14]华益文.日本搅局南海祸心昭彰[N].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06-13(1).[15]杜尚泽,许立群,刘歌.习近平同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举行会谈[N].人民日报,2014-04-01(1).[16]习近平.弘扬丝路精神深化中阿合作——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4-06-06(2).

2.一带一路热点分析 篇二

2013年9月和10月,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 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 并且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与认可。其中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涵盖东南亚经济整合、涵盖东北亚经济整合, 并最终融合在一起通向欧洲, 形成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的大趋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从海上联通欧亚非三个大陆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形成一个海上、陆地的闭环。“一带一路”战略是目前中国最高的国家级顶层战略, 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 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提出: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 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 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 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利用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环渤海等经济区开放程度高、经济实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优势, 加快推进中国 (上海) 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福建平潭等开放合作区作用, 深化与港澳台合作,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

截至2015年底, 我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贸易额约占进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 投资建设了50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 承包工程项目突破3000个。2015年, 我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相关的49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 投资额同比增长18.2%。2015年, 我国承接“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服务外包合同金额178.3亿美元, 执行金额121.5亿美元, 同比分别增长42.6%和23.4%。

二.“一带一路”下的区域能源产业合作发展建议分析

从国际视角分析, 区域能源产业合作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及实践基础, 其中包括北美电网的组件、欧洲电力网络的融合以及北美天然气网络等先例, 在一定程度上极大推动了区域能源系统的稳定供应及安全保障。“一带一路”框架设想的提出, 将极大推动区域能源产业合作发展, 综合分析各区域能源产业发展特点, 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区域能源产业合作发展建议:

(一) 东北亚区域能源产业合作发展分析

东北亚地区涵盖我国东北和环渤海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韩国、日本, 具有较大的经济发展潜力。该区域我国已经与俄罗斯及蒙古国等国家开展了一定的能源合作, 包括中俄石油管道建设工程、中蒙煤炭贸易等合作往来。俄罗斯和蒙古等国家能源资源丰富, 多边能源产业合作不断深化, 具有较为广阔的合作空间, 可在天然气、煤炭、新能源、电力等多个领域积极强化合作发展。

(二) 东南亚区域能源产业合作发展分析

东南亚地区涵盖我国华南与西南地区, 中南半岛以及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国家, 该地区人口众多, 资源需求旺盛, 油气资源较为丰富。其中我国已与东南亚相关国家在水电、油气等能源产业方面进行了较为长期的合作, 包括中缅油气管道建设、中国与东南亚多个水电工程开发等。由于该地区能源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落后, 未来可强化合作发展, 推进能源资源更为深入更为广阔的开发利用。

(三) 中亚、西亚区域能源产业合作发展分析

该地区主要包括中国新疆、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等国家及区域, 此外还与巴基斯坦、伊朗等多家紧邻, 这一区域能源资源丰富, 但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未来在“一带一路”框架建设下, 应积极完善区域能源产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深化能源通道建设, 积极实现能源互联互通, 推动区域经济、能源、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三.“一带一路”下的区域能源产业跨境合作保障措施分析

能源产业跨境合作将对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带来极大的推动作用, 不断深化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经济、文化、贸易等交流与往来。但能源产业跨境合作也将面临能源安全、投资保障、市场机制等诸多现实问题, 综合分析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保障措施建议:

(一) 能源产业跨境合作投融资机制保障建议分析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包含多个发展中国家及新兴经济体, 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能源产业基础设施发展相对薄弱, 同时投资保障能力不足。“一带一路”的提出与发展, 将对相关国家及地区的能源产业发展建设提供平台, 在投融资保障方面提供一定的支撑。其中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组建与发展, 将为援助相关国家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供融资支持, 包括贷款、股权投资及担保等多个形式;中国丝路基金的成立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对沿线国家资源开发、产业合作提供支持;包括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发展、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相关政策性银行等其他主体也将对能源产业跨境合作提供支持与保障;同时也将积极鼓励私人资本加大投资建设, 提供更为开放式的投融资机制及保障平台。

(二) 能源产业跨境合作安全保障建议分析

能源产业跨境合作安全保障是“一带一路”发展建设中能源合作发展的基础,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较多、涉及范围较广、面临着诸多政治、经济、社会等安全风险问题, 相关国家应积极加强合作, 确保能源产业合作安全稳定。应不断深化能源运输通道海上运输安全, 降低海上运输风险, 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应进一步增强陆地能源通道安全建设, 推进跨境油气管线安全保障协议实施, 维护区域能源安全及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应深化应用信息化网络技术推动能源产业跨境合作安全保障, 构建完善的区域能源网络信息安全沟通机制, 提高跨境合作信息交流及协调能力。

四.总结

“一带一路”的提出与发展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发展平台与合作机制, 尤其在能源产业跨境合作方面效果显著。近年来, 我国能源产业发展较快, 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深化, 但仍存在着能源资源分布不合理、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现实问题。应积极借助“一带一路”发展契机, 深化能源产业跨境合作, 推动能源产业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

摘要:本文以“一带一路”框架的提出与发展为研究背景, 针对我国能源产业跨境合作提出相关发展建议。叙述了“一带一路”的提出及基本内涵, 介绍了“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情况。从东北亚、东南亚以及中亚、西亚等不同区域剖析了我国能源产业强化跨境合作的主要发展方向, 并从投融资保障机制、安全保障机制两个方面针对能源产业跨境合作提出了发展建议, 为综合提高“一带一路”下的能源产业综合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能源产业,跨境合作

参考文献

[1]刘建国, 梁琦.“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问题研究[J].中国能源, 2015, 07:17-20.

[2]张生玲, 魏晓博, 张晶杰.“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能源贸易与合作展望[J].国际贸易, 2015, 08:11-14+37.

[3]张莉杨光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工商管理学院.亚投行助力“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战略[N].中国能源报, 2015-09-21005.

3.新常态下的“一带一路”建设分析 篇三

【关键词】新常态;一带一路;建设分析

一、关于“一带一路”

(一)什么是“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在综合运用唯物辩证法、地缘经济、地缘政治以及社会形态学等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主要目的是在通路、通航的基础上通商,即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构建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了世界经济体系。

(二)为什么要提出“一带一路”建设。提出“一带一路”建设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1、内部需要:目前我国的人均GDP还属于中等收入经济体,国内的经济增长缺乏动力,因此中国需要新形式的开放,需要将自己提升为高收入的经济体;2、外部原因:第一个外部原因是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失衡,我国的经济需要重新平衡;第二个外部原因就是国际经济战略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几点建议。习近平主席关于新常态下“一带一路”建设的几点建议为:1、以亚洲国家为重点方向;2、以经济走廊为依托;3、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4、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5、以人文交流为纽带。

二、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

(一)速度---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是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的特征,其与经济的潜在增长率有关。潜在增长率是理想状态下的增长率,是指一国(或地区)经济所生产的最大產品和劳务总量的增长率,或者说一国(或地区)在各种资源得到最优和充分配置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经济增长率,主要与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等因素有关。在新常态下,由于我国的劳动投入增加,资本投入减少,全要素生产增长变缓,潜在增长率将呈现下降的趋势,即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二)结构层面---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产业结构优化:由于土地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减少,而资源环境在不断强化,一二产业比重下降,服务业发展加速;2、区域结构优化:产业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实现了区域的协调发展;3、城乡结构优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城乡差距不断减小;4、收入分配结构优化:劳动力供给减少,劳动工资增加,服务业占主导;5、需求结构优化:收入提高,消费需求增长,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三)动力层面---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廉价生产要素是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新常态下,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使得经济由原来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创新驱动有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四)风险层面---挑战增多,不确定性风险显现。新常态下,随着经济的增长速度、结构层面和增长动力源的改变,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挑战也在不断增多,不确定性的风险也逐渐显性化,例如房地产市场的衰落导致银行相关贷款的风险隐患。

三、新常态下的“一带一路”建设分析

(一)正确认识“一带一路”,适应经济新常态。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要进行“一带一路”的建设,首先必须要正确认识“一带一路”,要认识到“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一个合作发展的倡议和理念。其次要明确“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层含义,“一带一路”建设是各国共同的事业,是各国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以及文化包容的利益、命运和责任的共同体;最后要牢记“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目的和核心内涵,积极开展、优化建设。此外,还应积极了解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特征,以便根据特征而做出相应的适应措施。

(二)对外明确“一带一路”的内涵,消除误解及曲解。“一带一路”建设是各国共同的建设事业,因此,中国应尽快对外明确“一带一路”建设的内涵,例如:可以通过发布白皮书的方式进行“一带一路”建设理念和内涵的阐述和相关解释,还可以通过举办论坛、开展合作交流等促进其他国家对“一带一路”建设的理解和认同。对于外界的误解或曲解,我国应积极回应并作出相应的解释,尽量消除误解。

(三)贯彻“四个全面”,发展“一带一路”新理念。国家发改委学术委秘书长张燕生认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是新常态下的中国用资本输出的方式进入到亚太和欧洲,构建贯穿欧亚大陆的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

(四)遵循“一带一路”核心内涵,促进建设良好氛围。新常态下进行“一带一路”建设时应始终遵循“一带一路”的核心内涵---开放、包容、互利、共营。其中,开放是丝绸之路的基本精神,包容是典型特征,互利是现代丝绸之路建设的根本动力,共营是现代丝绸之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应以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和互利共赢的古代丝绸之路精神为导向,积极营造良好的“一带一路”建设氛围,这样不仅有利于建设的顺利开展,还能降低或消除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各方面的风险。

四、结束语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结构层面及增长动力来源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风险也在不断增加,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必然趋势。在进行“一带一路”建设时,应正确、全面认识“一带一路”的含义、目的,时刻遵循其核心内涵,深刻贯彻“四个全面”理论,将“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推向世界,实现世界经济的和平、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4.自贸区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分析 篇四

各位学员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跟大家一起讨论自贸区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通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跃居全球第二,进出口总额位居全球第一。可以说,中国的发展与外部密切联系,全球经济离不开中国。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未来如何进一步保持持续、健康的发展,已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重大问题,从中国30多年的发展经验来看,改革开放是其中最重要的动力,未来如何进一步实现对外开放,成为判断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党中央推行了新一轮的对外开放战略的调整,尤其是提出了以自贸区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为核心的新一轮的对外开放战略思想。这些战略目前正在稳步的实施,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也成为未来判断中国经济发展的,尤其是判断中国对外开放战略走向的重要内容。所以今天和大家一起讨论自贸区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的话题,具有重要的意义。这里我主要讲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就谈一谈,自贸区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及关系,在此基础之上,看一看当前自贸区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情况,最后简单谈一谈,促进自贸区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政策选择。

一、自贸区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及关系

(一)融入全球体系的三次开放战略调整

很多人都说,自贸区战略、“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主要思想、主要思路。但也有很多人将其割裂开来看,那么自贸区战略跟一带一路战略到底有什么关系?其提出的背景是什么?对中国的对外开放来说,它们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所以这堂课我们讲的不仅仅是“一带一路”,也不仅仅是自贸区的问题,而是理解新一轮对外开放战略的一个核心内容。

首先我们来看看自贸区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跟关系到底是什么呢?我们知道近几十年来,全球经济迎来了新的、较快的发展时期,世界出现了新一轮的较快增长,其背后的重要的动力呢,那就是全球化加速,开放合作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大势所趋,谁强调开放,谁就有可能迎来经济较快的发展。综合实力的较快提升,谁强调封闭,谁就可能丧失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开放与合作已成为当前人类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基于这样一个判断,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1978年以来沿海开放战略,20世纪90年代以来邓小平南巡,这个对外开放格局已基本形成。及至2001年,中国加入WTO,中国进入了全面对外开放的阶段。这三次对外开放战略的调整,使得中国融入了全球,中国由原来的、封闭的计划经济转向了现在的、开放的市场经济。中国经济通过三次对外开放战略的调整,取得了三次质的飞跃,助推中国经济30多年来,保持在9%左右的这么一个较高的经济增速。

前三次对外开放战略的调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以点到线到面的开放,比如前面是几个点,再到沿海的14个城市,形成线,到最后开放期开放,内地开放城市、内地省会城市,全面对外开放。前面的三次对外开放有一个严格的逻辑,那就是由点到线到面,从深层次的角度来看,前面的三次对外开放,其实就是融入全球体系,接受西方大国所倡导的,开放的市场经济规则。所以说,1978年以来,中国对外开放三次战略的调整,其实就是为了实现一个目标,使中国融入全球,使中国与外部对接,促进中国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所以前三次对外开放战略,使得中国接受现有的全球体系,融入现有的全球体系,同时又是现有全球体系的接受者。但是伴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的快速上升,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快速成长,中国现在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是什么?那就是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倡导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同时跟欧洲倡导成立跨大西洋贸易投资伙伴关系协议。其实美国就是想要通过TPP和TTIP,构建下一代的WTO,目标是要促进全球一体化的更快提升。当然从更严的目标来讲,应该说美国的这一套体系,有助于深化TPP跟TTIP成员国之间的密切合作。但这套体系并没有帮助过中国,外界的解读是,美国要通过TPP边缘化中国。为什么呢?中国前面30多年的发展,使得中国的体量快速上升,美国感到了压力,如果不对中国采取一定的措施,是不是美国,就中国未来的较快增长,会使得美国处于劣势,所以美国现在加快推动全球规则的变革就有一个重要的目标是边缘化中国。我们刚才说了中国现在经济体量是世界第二,进出口总额是全球第一。如果美国所主导的下一代的WTO构建成功的话,而且中国又不在其中,那么我们就会显得很被动。

(二)自贸(园)区战略:对接及制定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那么中国该怎么办呢?2013年以来,我国新一届的领导集体,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对外开放战略思想,那就是通过自贸区对接,高标准的国际经贸规则,如TPP、TTIP。国有企业的竞争中性,工会制度、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都是我们新一轮对外开放里的软肋,那怎么办?我国新一届领导集体提出,要构建自贸区,在自贸区里先行先试,在自贸区里深化同其他国家的合作,倒逼中国国内的改革,构建高标准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此来应对美国提出的TPP、TTIP。全球的这一套规则是由发达国家来主导构建的,所以我们现在跟别人合作,我们所能形成的这套体系,其实仍然是其他国家主导了这套体系,那怎么办呢?这一套体系我们不一定适用于中国?那中国通过自贸区跟外部的高标准对接以后,我们其实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形成适合中国的,有利于中国开放的经贸规则,那这个开放经贸规则要往哪里进行?谁来构建这样的经贸关系?新的领导人提出,通过一带一路释放中国开放理念的经贸规则,那什么是“一带一路”?尤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原来是没有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亚等国家,相对而言经济发展比较落后,跟外部的合作也不是非常密切。

那怎么办呢?中国通过力推、倡导构建“一带一路”,这时就可以释放以中国开放理念为核心的国际经贸规则的构建,所以我认为,前面三次对外开放战略的调整,是使得中国融入全球体系。而现在以自贸区一带一路为战略的,新的对外开放,开启了未来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对外开放的下半场,也就是由原来接受的体系转向我们现在要参与的国际经贸规则调整优化的时代。比如,我们现在成立的天津、上海、广东、福建自贸园区,先行先试要探索对外的高标准。我们前一阵子刚刚签署的中澳自贸协定,是一个高标准的经贸协定。这些都体现,通过自贸区战略来对接国际高标准的经贸规则,同时通过“一带一路”来释放中国开放理念最核心的就是互利共盈的开放理念。

(三)全球或者区域治理体系中释放中国声音

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里的声音已越来越大,比如说通过20国集团、APEC峰会,对外释放重要的信息,那就是中国力推的,在国际经贸规则、区域经贸规则上的调整优化,所以总的来看,前三次的对外开放战略使得中国融入全球化,分享全球经济发展的成果,同时也加快了全球化的进程。新一轮的对外开放战略,开启了中国参与或者主导国际经贸秩序调整优化的新时代,中国进入了新的开放阶段。所以我们刚才看的就是,自贸区战略跟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是开放,我们不能搞封闭,开放是重要的基础。

由原来融入的现有体系转向高标准经贸规则的制定,更高层次的开放是一个背景,但这两个推出,又有什么关系呢?那就是共同助推中国,由原来被动、接受规则,转向主动参与,制定规则,推动规则调整优化,来转变,自贸区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都是推动国际经贸规则调整的两个重要的手段。所以这就是他们的背景跟关系,所以离开了自贸区一带一路不行,离开一带一路自贸区也没有太大的意义。

二、当前自贸区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情况

自贸区战略跟一带一路战略我们提出了将近两年的时间,这些战略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梳理。也就是第二个层面,当前自贸区战略以“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情况。

(一)自贸区的概念

要讲自贸区战略之前,首先对自贸区做一个概念的辨析。我们现在看媒体的报道,很多都是不加区分的,都叫自贸区,比如上海、天津、广东、福建。我们成立自贸园区,自由贸易实验区,很多媒体也说,上海、广东、福建是自贸区,我们跟中韩、中澳签署自贸协定,媒体也说,中韩、中澳自贸区。那这两者的概念其实不是完全一样的,为了更好理解自贸区的战略,我们必须对这个概念做进一步的区分。自贸区其实包含了两种:第一种叫自贸园区,英文叫FTG,它是指一个国家地区范围内,设立的实施特殊贸易投资政策,所形成的开放区,这种是单边的开放,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成立的上海自贸园区,我们在上海自贸园区有很多特殊的政策,也就是对外部有很多优惠。但我们成立上海自贸园区,没有要求韩国给我们什么好处,没有要求新加坡给我们什么好处,因为我们是单边开放。这叫自贸园区,在国内也叫自由贸易试验区。而第二种自贸区,英文叫FTA,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关税主体之间达成的贸易协定,它是相互开放的,主要是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比如我们最近签署的中韩、中澳自贸区,那就是双向开发,我们中国给韩国什么优惠?给澳大利亚什么优惠?澳大利亚、韩国又给我们什么优惠?不然我们就不跟它签署协定,所以这个是相互开放。

(二)自贸区战略

自贸区战略包含两个方面,第一个是自贸园区战略,第二个是自贸区战略。自贸园区战略,目前以上海自贸园区为代表的自贸园区,已稳步发展,上海自贸园区已经运行1年多的时间,去年上海自贸园区一周年的时候,对外交了一张很好的成绩单,这成绩单得到了各方的赞赏,尤其是得到了我们政府高层的肯定。它主要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突破,第一个方面是探索了负面清单管理的投资模式,我们原来投资的时候都是要正面清单,哪些能投,哪些不能投。但从现在开始要对接高标准经贸规则,要探索负面清单,像今年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国跟美国要达成双边投资协定,双方交换了货币清单,所以这个货币清单是非常重要的。第二个方面是改革了海关的体制,促进了贸易的便利化,同时伴随着政府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创新政府管理方式,下放很多审批权等一系列措施。当然上海自贸园区公布一周年的成绩单时,也有一些评论认为,上海自贸园区是低于外界预期,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说原来上海自贸园区里边,说要进行很多的金融方面的尝试、金融方面的创新。但是到现在为止,上海自贸园区的金融创新并没有像外界预期的那样,比如说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资本债务开放等等。为什么呢?因为这里面有一些改革会涉及全球层面的问题,比如说给上海自贸园区更多的金融方面的优惠政策,那就意味着这里面的资金回报会更高,那怎么办?他全国的资金都会跑到那里面去,如果说他的资金跟这个区域外的资金,存在利差、汇差的时候,会不会出现套利套汇的问题。就像刚才说的,上海自贸园区一周年,释放了重大的消息,比如说货币清单模式,这种原来我们是没有概念的,现在至少有概念了,这就重大的利好,重大的创新,当然我们不能单单看到上海自贸园区一周年所取得的成绩,我们更多的是要推过自贸园区,来自己想,想清楚要干什么?

自贸园区战略是做什么的?很多人以为自贸园区就跟原来的经济特区一样,中央给予特殊的政策、给予政策上的优惠,所以有些地方成立自贸园区,其目的就是为了争取中央的政策支持,争取中央的政策优惠。其实这是不对的。自贸园区的重要任务是探索高标准的经贸规则,也就是要探索制度创新,而不是政策优惠。什么叫制度创新?那就是探索像TPP里面的劳工标准,在此基础上先行先试。不是说西方所倡导的规则,我国要完全接受,而是针对西方提出的高标准规则,再结合国内的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提出客观的、适合中国的、适合全球的开放发展理念的国际经贸规则。当然中国的国土面积是比较大的,我们有严重的区域差异,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沿海的产业也不一样,所以现在中央主要是在沿海地区构建了几个自贸园区,比如说上海、天津、广东、福建,我认为是非常好,这几个自贸园区分别在各自特殊的区域做专门的探索,比如福建应着力于两岸合作,广东应着力于深化港澳合作,天津应着力于京津冀一体化等等。这些形式再弄到一起,就可以形成一般性的、适合全国推广的制度模式。

同时我们要加快推动自贸园区战略,跟其他国家合作。推动国际双边或者多边的区域经贸规则的调整、优化,2015年以来我们已经开始签署了中韩自贸协定、中澳自贸协定,截止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构建了14个自贸区,也就是东盟十国、新加坡、巴基斯坦、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滨岛、瑞士、新西兰、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韩国、澳大利亚等14国家或地区构建了自贸区。这里需要指出的是2015年6月1号刚签署的中韩自贸协定,这是一个高标准的经贸协定,这个超过98%的贸易额,实现了零关税。这是一个很高标准的自贸协定,当然相比中澳来说,中韩标准还是低了一点,中澳标准应该是更高,中澳双方在过渡期满以后,都接近100%的零关税。这里我想重点谈一谈中澳自贸区,它到底有什么重大的信息?最近几天官方或者其他一些媒体都在讨论,中澳自贸区为什么会比其他自贸区引起更多的关注?中澳自贸区引发社会关注有三层因素:第一个因素就是从贸易合作来看,中澳自贸协定大幅提升贸易自由化水平。在货物贸易中,双方各有占出口贸易额85.4%的产品将在协定生效时立即实现零关税。减税过渡期后,澳大利亚最终实现零关税的税目占比和贸易额占比将达到100%;中国实现零关税的税目占比和贸易额占比将分别达到96.8%和97%,这大大超过一般自贸协定中90%的降税水平。

为什么说它是高标准呢?从降税的实现角度来看,其降税时限大幅缩短。和澳大利亚与韩国、日本的自贸协定相比,澳大利亚对中国产品的降税期最长为5年,而对日本和韩国产品的降税期最长均为8年;在澳大利亚通过降税期降税的产品中,澳大利亚对中国降税期为3年的税目所占比重高于同类产品在澳日和澳韩自贸协定中所占的比重。第二层因素是从创新国际投资合作看,中澳贸易协定积极同高标准国际规则接轨。中澳自贸协定既包括通常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也包括投资领域。此外,政府采购、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等21世纪议题在此次协定中也都涉及。尤其是在服务领域,澳方承诺自协定生效时对中方以负面清单方式开放服务部门,成为世界上首个对中国以负面清单方式作出服务贸易承诺的国家。中方则以正面清单方式向澳方开放服务部门。同时在投资领域方面,澳大利亚对中国私营企业的投资审查的门槛由2.48亿美元提高到10.78亿美元。中澳自贸协定实现了“全面、高质量和利益平衡”的目标,具有显著的对接高标准自贸区的含义。第三个就是从国际影响来看,中澳自贸协定有助于应对美国TPP等高标准区域经贸规则边缘化中国的问题。我们刚才说了,美国要通过TPP来边缘化中国,TPP没有包括中国,中国可能会被边缘化,但中澳自贸协定的签署,对我国应对TPP有重大的意义。澳大利亚是全球GDP排名第12位的西方发达经济体,是经合组织和二十国集团的重要成员,澳大利亚也是当前美国主导12个国家谈判的TPP的重要成员。中澳自贸协定的签署使得中国与澳大利亚的合作将更加深入,有助于缓解TPP生效后可能对中澳经贸关系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也有助于以中澳自贸协定为样本促进中国与其他发达经济体开展自贸区等国际合作。

同时,中澳自贸协定释放了中国对方开放的新思想:首先,中澳自贸协定着力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体现了中国深化对外开放的决心,更体现了中国开放重点由政策优惠向制度规则创新的转变。在中澳自贸协定中,中澳双方不仅在减免关税等传统领域达成了共识,而且也涉及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壁垒的谈判。更重要的是,中澳自贸协定还纳入了负面清单管理等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度设计。这些预示中澳双方深化开放合作的决心,也体现了中国在开放重点方面向高标准制度规则体系的转变。其次,中澳自贸协定释放了中国积极倡导“互利共赢”的开放合作新理念。从中澳自贸协定的内容看,中澳双方充分考虑了中澳两国的产业结构、发展阶段等因素,既考虑了澳大利亚农产品、能源等优势产业释放比较优势的诉求,也考虑了中国在服装、电子机械等领域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的需要,中澳双方分别重点在关税等方面给予取消或者减免,同时,重视构建促进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充分流动的开放制度体系,表明中国所倡导的“互利共赢”的开放合作理念在中澳自贸协定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也预示中澳双方对“互利共赢”理念的认可。第三个方面就是中澳自贸协定的签署凸显自贸区战略在中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中的重要地位。截至目前,除了中国与澳大利亚签署了自贸协定外,中国与东盟、新西兰、新加坡、巴基斯坦、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冰岛、瑞士和韩国也签署了自贸协定,中国内地与香港、澳门构建了更紧密的经贸关系安排(CEPA),以及中国大陆与台湾构建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中澳自贸协定的签署,预示着中国继续推进自贸区的积极态度,也体现了中国将自贸区作为对外开放重要内容的战略体现。

(三)“一带一路”战略

而在一带一路战略方面,其实我们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原来提出一带一路的时候,还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东西?或者说一带一路到底指哪一些路、哪一些地带,也不完全清晰,但现在我们看到国家也开始发布了一带一路的整体规划。总体来看,一带一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是中国通过中亚到俄罗斯再到欧洲这么一条通道,同时是中国通过中亚到西亚到地中海到欧洲这么一条通道,应该说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是从中亚这些地区穿越而过。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则主要是从东南亚到南亚到印度洋,再到地中海和欧洲,或者从南海到印度洋到地中海,或者从南海到南太平洋,再往外的其他地区。其实“一带一路”的范围十分广泛,不仅仅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几条路线涵盖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同时留下了非常大的想象空间,比如说从南海向南太平洋延伸,理论上就可以将美洲等这些包括在内,所以一带一路从广义上讲,可能包括了全球,但从狭义上讲,它可能就是我国历史上的丝绸之路的沿岸国家和地区。

那么一带一路该怎么推进了?应该说这里面的一些核心的思想也逐步成型了,比如,“一带一路”战略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比如说中亚这些国家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和良好的环境,而我们国家有比较强的制造业的工业发展经验,有高铁技术,有比较充足的资金。但是我们缺资源、缺能源,中亚这些国家,则缺的是基础设施,缺的是资金。这样的话,双方进行互补,我们提供资金,提供技术,他们提供能源,提供其他的能够一起合作的领域,互利共盈,最重要的就是构建优势互补的关系。

那怎么样让互利共盈的思想,真正在“一带一路”里落地呢?现在来看,一个很重要的思路也逐步成型,就是在一带一路里面构建自贸区。我们说“一带一路”充满想象,这么多个国家和地区怎么办?我们领导人每个国家走一天,走下来都要几个月,更不要说合作了,那怎么办呢?那就要重点构建几个自贸区,起到示范的作用,然后再大面积、大范围的推进,自贸区是抓手,自贸区着力于什么?就是将互利共盈的理念能够贯彻其中,什么是互利共盈,那就是在自贸区里面达成优势互补的协议、协定。达成协定构建自贸区以后怎么办?那就要钱,要注入资金,让他真正地落地、实施。我们现在看到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为什么呢?那就是现在我们看各个地方的债务比较高,地方政府的发展经济的空间,在缩窄,怎么办呢?没钱,银行不敢借给他,他要借了利率会比较高,所以没有钱的话,一切都是白搭,那如何解决资金的问题呢?“一带一路”里倡导通过自贸区的思想,将互利共盈真正地落到实处,但要真正落到实处就要有资金。现在有两个重要的支柱,那就是保障一带一路有重要的资金支持,那就是前一阵子成立的丝路基金及目前社会热议的亚投行。亚投行现在已经有57个初始成员国,所以从理论上讲,只要“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有比较好的回报,那么57个成员国的这些国家的至亲,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入一带一路的项目,为“一带一路”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但从短期来看,“一带一路”可能较难取得很好的基础设施的投资回报,因为他毕竟还没有完全连通,或者说他即使连通了,但各方面的障碍还是比较多,那怎么办呢?我认为就是要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先让互联互通的工作能够实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想要富先修路,先把路一步步做好,再加以拓宽,然后让经贸往来、经贸合作能持续地加深,由此使得基础设施的回报快速提升。因为“一带一路”主要是中国在倡导,所以中国需要通过丝路基金来“打前仗”。在前期,可能因为亚投行的项目不是太好,人家不愿意投入,那该怎么办?丝路基金先打前站,把这个路先修起来,把一些关键的结点打通,让一带一路沿岸的国家或地区,能够开展深入的经贸合作,促进基础设施投资回报的提升。所以丝路基金跟亚投行其实是为“一带一路”提供了两个很重要的保障。这两个支柱,一个已构建完成,开始运作,亚投行则在今年正式进入运作阶段。

同时这个“一带一路”,也开始与其他的经济体对接,这其实为“一带一路”未来的发展竖立或确立了一个相当好的远景。比如,2015年5月8日,习近平主席与俄罗斯普京总统会面后,双方共同签署并发表了《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对外界释放了一个重要的信号,一带一路跟其他的七亿经济一体化协定不是冲突的,在一定程度上,应该说是互利共盈的,所以现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以欧亚经济联盟进行对接,对外界释放一个重大信号,那就是“一带一路”的空间是非常巨大、充满想象的。

三、促进自贸区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政策选择

在此背景下,如何促进自贸区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更好的发展?那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谈的第三点,促进自贸区战略以“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政策选择。

(一)自贸区战略:重视构建中美自贸区

我认为未来最重要的发展就是要重视中美自贸区。大家知道,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进出口贸易第一大国。而美国则是世界最强的国家,中国主导构建的自贸区里如果没有美国,我认为这是不完整的。为什么呢?在2009年,美国提出TPP、TTIP,对中国对外开放形成的重要制约或重要挑战,引起了我们国内的高度关注,那么这背后凸显了一个什么命题?就是TPP使得中国在新的对外开放当中,处于劣势。我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曾说:“没有中国参与的TPP不完整。”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中国现在已经是全球服务贸易的第一大国,它把第一大国排除在外,那它肯定是不完整的。所以TPP出来以后,我们中国也不是非常着急,现在美国要单边地把我国排除在体系之外,还是很困难,所以短期内我们说可以通过WTO来稳定现有的市场,巩固现有的市场。但是未来怎么办?未来我们还得考虑要不要加入TPP的问题,所以反过来说,我们现在短期不怕。但是如果中国不重视美国,任由他自己做,那再过几年我们可能会十分被动。那怎么来破解呢?中美自贸区的谈判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果中美能够形成自贸区,那中国加入TPP也就不远了,或者说中国加入TPP的机会就大大提升了,或者说中国跟美国的合作就更加密切了。美国希望通过TPP来边缘化中国,也就不太成现实了。因此呢,中美之间构建自贸区,不仅仅是中国构建自贸区的一个完整性的一个诉求,同时也是中国应对TPP的诉求,中国要推动国际经贸规则调整优化的诉求。如果我们跟美国的体系不一样,那该怎么办?所以自贸区战略最核心的未来,就是要力推中美自贸区的谈判。虽然中美自贸区的谈判可能非常地艰难,但有一点我们可以确认的是,只要谈就有机会,只要谈就有可能,将这个事情做成,而且早谈肯定会比晚谈更好。

(二)“一带一路”第三支柱:区域治理平台建设

刚才我们说“一带一路”已经形成了自贸区跟两大支柱——亚投行、丝路基金,我认为一带一路还得加快构建第三个支柱,那就是区域治理平台。就像我们刚才说的,这个“一带一路”里这么多国家和地区,你怎么让他们能够合作,怎么深化合作?我认为就要借鉴我们开人大会的思想,一年里或者几个月里,定期搞一个“一带一路”的平台,类似于达沃斯峰会,让大家去谈、去互相的思想碰撞,达成共识,统一思想,所以“一带一路”的区域治理平台非常重要,现在比较分散。

同时“一带一路”里面,我们要对人民币国际化非常重视。大家知道呢,“一带一路”是我们未来要释放中国开放理念的一个全民领域,我们现在开始释放合作互利共盈的合作理念,那这里边很重要的一块就是金融话语权由谁来主导。如果你在用美元、欧元、英镑,那以后你还是绕不开美国、绕不开英国,你的这个体系还是别人的体系,那怎么办?我认为人民币非常重要,在一带一路里要力推人民币的结算、投资、债券。现在“一带一路”里面要投资是吧,发行人民币债券,搞人民币的离岸金融中心,这些我认为非常重要。但是“一带一路”的发展,我们还得积极地、及时地总结经验,助推国内开放体制机制的完善,我们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个新体制到底是怎么新的也不知道?那随着“一带一路”这些新的战略,或者将中国的开放理念跟外部对接以后,有什么问题?有什么经验?有什么启示?应该要倒逼国内进行新一轮的开放体制机制的变革,构建开放体制机制。

在开放体制机制构建当中,有人认为,中国短期内应该更加重视什么呢?国际投资规则的制定。我们前面讲了贸易,讲了投资,讲了服务,那其实投资呢,我认为当前更为重要,2013年中国对外投资存量仅占GDP的6.6%,若未来达到世界35%左右的平均水平,那么未来10至20年将增加3~5万亿美元。中国在未来几年,将跃居成为全球最大的海外投资大国,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如果再不掌握国际投资规则,可能在未来就会处于劣势。

这一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加快推动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而且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也就是双方交换了负面清单,这我认为具有重大的意义,中国应该积极重视。如果中美之间能够达成双边的投资协定,那么就可以以此为样本,来跟其他国家进行投资协定的谈判,推动国际投资规则的优化、调整、完善,构建有利于中国海外投资的良好的国际环境。

(三)注重治理人才培养及治理机制研究:提升秩序规则制定能力

第三个层面是要注重治理人才培养及治理机制的研究,提升秩序规则的制定能力。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主要是接受别人的体系,接受别人的规则,我们很少在全球提出自己的规则,构建中国主打的经贸规则。这有两个信息,一个是指中国,还很少主导自己的规则,第二个中国很少参与主导,参与制定国际规则的经验。那怎么办?要推动规则的调整,很重要的一块就是秩序规则的制定能力比较弱。我们看世界上的强国,比如美国,像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没打完的时候,就启用了著名经济学家怀特的怀特计划。而英国启用了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凯恩斯计划”,这说明这两个国家都是早有准备、早有预谋,他们对全球治理理念、治理体系的理解、制定能力是非常强的。如果我们国家现在有机会,提一个全球的规则,我们该如何提?改革开放前30多年是融入全球体系,未来主要是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推动制度的创新。未来我们要提出什么样的方案?在我看来,中国在这个方面可能还需要有一些大的动作,或者加强研究,这里面主要是要加快人才的培养,加快治理机制的研究。

5.一带一路热点分析 篇五

【摘要】天水市商贸流通业应以优势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新机遇,积极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驿站、建设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城市。【关键词】一带一路,天水市,商贸流通业,优势

随着 “商贸活市”战略和国家“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的深入实施,天水市商贸流通业获得了快速发展。2014年,天水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5亿元,比2011年增长50%,年均增长14.3%,总量和增幅居全省第二位。2013年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和2015年国务院《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正式发布,又为天水市商贸流通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如何在明晰自身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就成为当前天水市商贸流通业急需思考的问题。本文就“一带一路”背景下天水市商贸流通业发展优势进行了深入分析。

优势一:商贸流通业发展基础日益增强

1、优势产业日益提升。一是装备制造业。天水市是全国老工业基地、国家先进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甘肃省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工业基础雄厚,特色鲜明。近年来,天水市通过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已逐步形成了以装备制造业为主体,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信息、医药食品、建筑建材、能源化工为主导的六大产业集群,培育了华天科技、长开公司、电传所公司、岐黄药业等一批重点企业,国家级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和26个县区工业园区已成为新的增长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目前,天水市正在实施工业“提质扩量”工程,着力打造中国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二是特色农业。天水是西北农作物生长最适宜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北方最佳水果、蔬菜生产基地和中国西部航天育种基地,农林土特产品质优品繁。花牛苹果、秦安蜜桃、秦州樱桃、下曲葡萄、航天蔬菜驰名中外。近年来,天水市通过深入实施“农业稳市”战略,培育了“果品、蔬菜、畜牧、劳务”四大主导产业,建设了天水花牛苹果产业园等八大农业示范园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示范和技术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优势农产品基地规模效应逐步显现。“甘谷鲜辣椒和辣椒面”、“甘谷干辣椒丝”、“秦安苹果”被国家工商总局认证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目前,天水市正在深入实施“48113”现代农业推进计划,着力打造中国西部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三是文化旅游业。天水市是“羲皇故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生态得天独厚,旅游资源十分富集。近年来,随着“旅游富市”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天水市依托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石窟文化、秦早期文化、三国文化等资源,打造了“羲皇故里•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和“陇上江南•麦积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两大核心品牌,培育开发了羲皇故里寻根祭祖游、百里石窟艺术走廊游、丝绸之路名城古韵游、陇上江南生态休闲游、天河沐浴温泉度假游、现代特色农业观光游等特色旅游,文化与旅游业在融合中快速发展。目前,天水市正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甘肃黄金段发展新机遇,着力打造中国最佳历史文化旅游城市,以“游天水·知天下”为主题,依托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公祭伏羲大典暨伏羲文化旅游节等有效载体和平台,全方位加强与周边地区在文化旅游发展方面的交流合作和互动联动。工业、农业、文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全市商贸流通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2、物流基础日益良好。天水市是甘肃省六大物流枢纽和物流集聚区之一,也是陇东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自古以来就商贾云集,物流畅通。近年来,天水市坚持实施“商贸活市”战略,建设陇东南区域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城市,商贸物流业快速发展。目前,全市有信合物流园、春风物流园、秦安货运配载服务站等综合性物流园区和站场物流相关企业120余家,物流网点逐步延伸,物流信息平台逐步建立,初步形成了多种所有制、不同经营规模和各种服务模式的物流企业主体。二是建成了麦积区桥南家居建材市场、秦州七里墩建材市场、秦州瀛池蔬菜批发市场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和专业市场。新建商品配送中心2个,改造提升农贸市场10个,建成便民蔬菜店50个、农家店230个。逐步形成了以区域性批发市场为龙头,各类专业市场为骨干,农贸市场和社区市场为基础的商贸市场交易网络。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市场260处,市场交易额36亿元,进入市场经济实体4万多户,从业人数13.5万多人。三是全市两区五县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甘谷浙江商贸城一期、清水兴盛物流园、张家川商业城已建成运营;秦安西部小商品城、国家级武山洛门蔬菜批发市场、天水城市蔬菜仓储分拣中心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全市物流服务市场基本形成,物流产业初具规模,物流增加值稳步上升,经营范围已辐射到西北和西南地区。

3、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电子商务=网上信息传递+网上交易+网上结算+物流配送=鼠标+车轮,整个运作过程是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的流动过程。近几年来,随着因特网的日益普及,天水市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为全市商贸物流业拓展了广阔的业务范围和运作空间,也成为现代流通体制改革、创新的有效突破口。目前,天水市已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资源整合、协会助推、物流支撑、媒体造势、上下联动、跨越发展”的电子商务新格局,全市现有各类电子商务经营企业500多家,注册资金9.2亿元,从业人员约8000多人,销售额22亿元,平台或店铺月访问量20多万人次,依托的知名品牌网络主要有淘宝网、阿里巴巴、天猫商城等,营销产品主要涉及集成电器、旅游工艺品、药材及特色农产品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及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地区。同时,天水市电子商务的支撑体系也在逐步健全,全市各城区网络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快递物流也基本向各个乡镇延伸。为顺应消费新模式和新趋势,提升电子商务在拉动消费中的作用,天水市还成立了发展电子商务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精准扶贫电商支持计划实施方案。加强了对电子商务的普及培训,培训电商从业人员近5000人次。

优势二:商贸流通业发展环境日益优化

1、政策环境日益宽松。天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商贸流通业发展,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全市商贸流通业、对外贸易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加快商贸流通业、餐饮业发展的实施方案,以及关于实施商贸流通业“5强20户”工程的意见等,不断完善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政策环境。2014年,出台了《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贯彻落实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有关政策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2015年,市政府预算安排300万元商务发展资金,为促进全市商贸流通、对外贸易和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这些文件不仅明确了全市内外贸发展和商贸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任务、工作措施、扶持政策和奖励机制,更是对全市商贸流通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全市商务经济创造了宽松的政策环境。

2、市场监管日益规范。近年来,天水市以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电视购物等为重点,深入开展了一系列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专项整治活动。一是成立了市“双打”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两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采取强有力措施,集中力量开展了农村和城乡接合部市场假冒伪劣专项整治行动。二是开展了全国商务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加大了对煤炭、酒类、成品油等特殊商品市场的监管和整治力度,以及对各类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有效打击了各类违法活动,市场交易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同时,基本实现了公共服务体系监管项目市县两级全覆盖。三是认真开展了消费市场监测,通过密切监控市场动态,加强应急调控,实施肉类、蔬菜储备补贴,有效地遏制了市场波动,强化了市场有效供给。

3、开放步伐日益加快。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天水市对内对外开放的步伐也日益加快。一是通过多种途径方式积极参与陇海兰新、陕甘川宁毗邻地区等区域经济合作交流活动,多次组团参加兰洽会、西洽会、西博会、西交会等国内重大节会,推介和展示天水市名优特产品,走出去、请进来,开放搞活步伐明显加快。二是大力推动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先后组织了14户企业参加莫斯科国际食品展、第11届泰国(亚洲)世界食品展,签约意向性合同3400万元,提高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三是积极响应甘肃省向西开放战略,在全力做好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天水商品展筹备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动员企业参加白俄罗斯、伊朗甘肃特色商品展,进一步开拓了中亚、西亚市场。

优势三:商贸流通业区位交通地位日益重要

1、区位优势日益凸显。天水是甘肃的东大门,位于陕、甘、川交界地带,是西安至兰州两大城市的中点和我国东部地区进入西北的咽喉要道,处在祖国的几何中心。东与宝鸡毗邻,西与定西、北与平凉、南与陇南接壤,自古以来就是陇右的核心、西出长安的第一历史文化重镇和陇东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物资集散地。近些年来,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天水市作为经济区的次核心城市、甘肃东南部的桥头堡,辐射带动甘肃庆阳、平凉、陇南及毗邻地区加快发展的作用正在逐步发挥,区域现代物流中心城市的地位也日益变得重要。今后,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天水市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必将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点城市,向西将逐步融入北方路上丝绸之路,向南将融入南方路上丝绸之路,与省内、省外、中亚、南亚,甚至更广泛区域的交往和商贸贸联系也将日益加强,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商贸物流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2、立体交通日益通达。天水是连接陕、甘、川三省毗邻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新欧亚大陆桥的节点城市之一,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境内陇海铁路和310、316国道横贯东西,五条省道辐射南北,天水机场开通民航,宝兰铁路复线、宝天高速、天定高速、宝天高速天水过境段公路建成通车,天水和陕西关中地区的交通瓶颈已彻底打通。目前,天水军民合用机场正在着手迁建,十堰至天水高速公路正在建设,天水至平凉高速公路天水段项目即将启动,天平铁路将在今年建成运营,宝兰客运专线将在2016年底建成试运营。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中,天水市在努力构建陇东南区域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天水市紧紧围绕甘肃省“6873”交通突破行动总体布局,正全力实施天水市“6873”交通突破行动,努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天水立体交通枢纽。随着各项规划政策的逐一落实,天水市终将建立起“两横三纵”的双“井”字形高速公路主骨架,“十”字形的铁路基本格局,开通天水到上海、北京、深圳、成都、乌鲁木齐等城市的直通航线,打通天水连接国内一线城市的空中通道,形成更加完善的集铁路、公路、民航“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真正成为区域通达、便捷的交通枢纽。而日益凸显的交通地位,也将再次使天水市天然的成为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聚集和辐射的区域物流中心城市。

优势四:商贸流通业发展机遇日益叠加

1、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加速了天水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2009年,《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使天水市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也为全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为了贯彻规划,甘肃省人民政府出台了《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意见》,提出打造“一枢纽、一中心、五基地” 的战略定位,“一中心”即将天水市建设成为陇东南区域物流中心。天水市制定了《天水市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提出了“1135”发展战略,明确了商贸物流业发展的目标,即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形成向东联接宝鸡、西安,向西联接定西、兰州,向北联接平凉、庆阳,向南联接陇南、汉中的放射状大物流格局。《甘肃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也提出,要重点建设“一个物流核心圈、四大物流通道、六大物流枢纽城市、六大物流聚集区”,着力建设天水物流枢纽、天成物流集聚区,努力把天水打造成为区域现代物流中心城市。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极大地推动了天水市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

2、“一带一路”战略为天水市商贸流通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2015年3月,国务院《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正式发布。为了抢抓这一新机遇,甘肃省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方案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提升天水等重要节点城市的支撑能力,“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的黄金通道、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经贸物流的区域中心、产业合作的示范基地、人文交流的桥梁纽带。”其中明确提出,要重点推进天水等国家级公路运输枢纽建设,建设天水装备制造业等物流基地。这不仅对天水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天水建设区域信息物流交通枢纽城市指明了方向。为了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落实省委要求,天水市提出了建设“丝路明珠·三宜名城”的总体思路,指出要着力打造“三地两城一枢纽”,“一枢纽”即区域信息交通物流枢纽,努力把天水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宜居宜业宜游历史文化名城。目前,天水市通信网络覆盖全市100%的乡镇,行政村覆盖率达到80%以上,并延伸到天水所有过境高速公路、主要公路、铁路沿线、旅游景点等区域;宽带网络覆盖率城市达到了100%,行政村覆盖率为53%。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落地实施和甘肃省委、省政府的迅速行动,中国国内东西部之间,中国和中亚、西亚,甘肃和周边地区,甚至更广泛区域之间在商流、物流、信息流等方面的合作将越来越紧密,陆地商贸物流和海上商贸物流的大通道也必将打通,这些都给地处内陆的天水市商贸流通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6.一带一路热点分析 篇六

落实进展分析与建议

自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该倡议得到了全球广泛的关注,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成为捍卫全球自由贸易的一面代表性旗帜。在这4年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贸易以及投资均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而“一带一路”也成为全球重要的区域经济增长点,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目前已经有8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中国目前和“一带一路”沿线24个国家共同推进建设了75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一带一路”初步成果丰硕。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提出“一带一路”倡议面临两个挑战。第一个挑战——确保“一带一路”的项目仅在有需要的地方推进。由于涉及大规模的支出,人们有时会面临项目甄选和招标过程中的诱惑。全球经验显示,项目失败的风险和资金使用不当的情况总是存在的。即便是选择了正确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也常会遇到困难。如果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企业帮助在海外开展建设,那么它们可能会面临政治、法律和环境方面的新障碍。第二个挑战——关注稳健的财政政策。“一带一路”倡议可以为伙伴国提供其亟需的基础设施融资。不过,这些项目也可能带来问题,导致债务水平上升。这可能会增加偿债成本,从而限制了其他方面的支出。其也可能带来国际收支方面的挑战。公共债务已然很高的国家,应该对融资条款进行谨慎管理。这将防止中国与其伙伴国政府签署那些未来将有可能引发财政困难的协议。未来的首要工作,是为这些情况做好准备,选择那些能真正填补基础设施缺口的项目,并以最高效的方式予以实施。克里斯蒂娜·拉加德针对两个挑战提出了两点建议,一、确保决策透明。在“一带一路”倡议内,各机构之间建立起一个总体框架,将帮助为所有利益相关方提供清晰的信息。为“一带一路”倡议建立一个“一站式服务”的机构,便可提供一个这样的框架。近期成立的、负责中国对外援助和“一带一路”工作的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可能会发挥出这种作用。

二、对于已获批准的项目,建立争议解决机制将能防止小问题演变成为大麻烦。随着项目的规划和实施,满足环境标准可在各群体中建立信任,并使项目投资成为可持续增长的基石。这些政策能够确保“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项目取得成功。基金组织在这些领域经验丰富,随时准备着在这些方面给予指导,特别是在帮助各国全面改善公共财政管理问题上。

中共长沙市委党校副教授、科研处处长陈石山时表示,美国的战略围堵,日本的战略搅局,印度的战略不合作,俄罗斯的战略猜疑,沿途国家的不稳定性,国内面临的新风险等多方面的困难依然或多或少的存在。对此陈石山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一、反复强调实施“一带一路”的战略目的,消除误解。中国实施“一带一路”的战略目的是为加强与沿途国家的经济合作,促进经济发展。为防止有关国家的怀疑,有关人员要在各种场合反复强调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目的,以消除有关国家的疑惑。

二、与域外力量兼容,不排挤大国。为进一步说明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目的在于加强合作、发展经济,而不在于发展盟国,拉伙伴。在具体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时要坚持与域外力量兼容,不排挤大国。

三、发展与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在美国实施重返亚太战略,对中国实施战略包围的背景下,发展与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可以减少来自北方的威胁,巩固北方防线,可以建立稳定的石油供应渠道,保证能源供给,还可以利用俄罗斯强大的军事技术与军事实力,增强我国的军事对抗能力。

四、发展与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一带一路”战略的起点在中国,终点在欧洲。致力于发展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是中欧双方的共识。现代意义上建设“一带一路”,毫无疑问将提高双方互通互联的效率,为贸易投资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条件。

五、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共担原则。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共担原则一是可以进一步表明中国实施“一带一路”的战略目的,减少有关国家的战略猜忌,减少“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阻力;二是可以减少与沿途国家的摩擦。“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过程中必定会遇到与沿途国家部分利益团体的利益冲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共担原则,让沿途国家参与进来,可以减少、化解许多矛盾,减少与沿途国家的摩擦。三是可以减轻投资压力与投资风险。“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单靠中国一家投资,中国承受不了,也没必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共担原则,可以减轻投资压力与投资风险。

六、力求与当地已有的合作框架兼容。“一带一路”沿途有许多经济合作组织,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必须与当地已有的合作框架兼容,从而保证“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

7.一带一路热点分析 篇七

(一) 历史沿革

两千多年前, 各国人民就通过海陆两条丝绸之路开展商贸往来。从2100 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到600 多年前郑和下西洋, 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等输往沿途各国, 带去了文明和友好, 赢得了各国人民的赞誉和喜爱。千百年来, 不同的文化在古丝绸之路上交相辉映、相互激荡, 积淀形成了世人共知和推崇的和平、开放、包容、互信、互利的丝绸之路精神, 而且不断注入时代内涵。作为多元文明碰撞与交流的遗产, 丝路精神并非中国独享, 它一直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二) 我国对外开放战略2.0 版本

改革开放30 多年来, 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但受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因素影响, 对外开放总体呈现东快西慢、海强陆弱格局。“一带一路”将构筑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 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 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迈向前沿。在遵循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 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实现合作。

(三) 我国成为世界强国的重要路径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构筑国土安全发展屏障, 摆脱以发达国家的不平等国际贸易谈判, 寻求更大范围资源和市场合作的重大战略, 被称作世纪大战略。这是中国在近200 年来首次提出以中国为主导的洲际开发合作框架, 将彻底摆脱原来依附大国, 被动挨打的地缘政治局面。

(四)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

2015 年“, 一带一路”就进入了中国的国家战略。“一带”指的是陆路, 就是丝绸之路经济带, 主要有三条, 第一条是从中亚、俄罗斯到欧洲;第二, 是从西亚波斯湾到地中海;第三, 就是从中国到东南亚、南亚和印度, 这比当初张骞的路更加宽了。“一路”, 主要指得是海路。第一条, 是从中国沿海港口到印度洋和欧洲;第二条, 就是从港口到太平洋, 辐射到非洲。“一带一路”如果能够建成, 它将改变全球经济的格局, 它将创造一个绕地球三分之一长的经济带, 覆盖了44 亿人口, 经济总规模达到21 万亿美元, 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一带一路”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 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屹立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我国共建“一带一路”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 有利条件和历史机遇

1.我国与沿线国家政治外交关系总体良好, 为共建“一带一路”奠定较深厚的合作基础。“一带一路”战略高度契合沿线国家加快发展本国经济的利益诉求, 为沿线各国共享机遇、共同发展、共创繁荣开启了新的机遇期。目前看, 我国与沿线国家经济关系发展势头良好, 现有的合作机制趋向成熟稳定, 现有的合作基础也越来越稳固扎实, 这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重要基础和强大助力。

2.我国与沿线国家经济结构互补优势明显, 为不断深化双多边投资及产业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现阶段, 沿线国家在资本、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存在较大瓶颈, 而我国资本相对充裕, 在高铁、核电、通讯设备等高端制造装备和技术方面拥有比较优势。这种供求双方经济结构互补和利益诉求契合, 使我国与沿线国家之间实现优势互补、推动资本和优势产能有序输出更具现实性和合理性。

3.沿线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利用外资, 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 发达国家对外投资能力显著减弱, 而沿线国家普遍对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存在长期而巨大的需求, 各国政府吸引利用外资意愿强烈, 这为我国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二) 不利因素和现实挑战

1.大国战略博弈加大, 对共建“一带一路”形成一定掣肘。沿线地缘政治复杂敏感, 是大国长期博弈和较量的重点区域。从“一带”战略走向看, 美国提出的新丝绸之路战略, 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 日本上世纪90 年代提出的“丝绸之路外交”政策, 都对该地区表达了各自的想法和战略利益诉求。而从“一路”战略走向看, 自美国2009 年高调重返亚太以来, 我国与少数邻国间的矛盾明显趋于激化和复杂化。而位于南亚的印度, 对中亚和东南亚也有着自身的利益诉求, 近期提出的“季节”计划, 也旨在强化其印度洋的势力范围。此外, 少数国家与我国缺乏政治互信, 对我国实施和平发展战略心存疑虑, 在大国之间搞平衡, 以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

2.部分国家政治局势不稳, 对深化相互投资及产业合作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一些沿线国家政局持续动荡, 部分地区武装摩擦和冲突频繁, 加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因民族宗教问题引起的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和分裂主义盛行, 都将对共建“一带一路”构成现实的威胁。

摘要:共建“一带一路”, 不仅有助于促进中国经济繁荣和区域经济合作, 而且开启了一扇沿线国家和平合作、互利共赢的机遇之窗, 是一项造福沿线国家人民的伟大事业。本文试通过对“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背景和内涵的分析, 探讨共建“一带一路”战略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8.一带一路热点分析 篇八

关键词 “一带一路” CMS模型 出口波动

一、 问题提出

2013年,我国提出构建“一带一路”合作发展的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囊括了亚欧两大洲和部分非洲国家,这些国家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和出口对象国,将“一带一路”战略落实好将有利于加强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关系、带动我国出口、促进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尽管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整体呈增长态势,但仍有波动,且对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出口动态增长不一。本文将利用修正的CMS模型就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国家的出口动态增长进行测算,并结合测算结果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研究:1.金融危机前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地区或国家出口波动的原因是什么?2.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或国家出口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各地区有何不同?哪些因素促进了中国对这些地区的出口,哪些因素又阻碍了出口?3.各个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如何?

本文分为如下三个部分对上述问题逐步分析:第二部分将基于地理范围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进行归类,从CMS模型的发展和应用两个角度对已有文献进行了梳理;第三部分利用修正的CMS模型,对金融危机前后(2005年-2009年和2009年-2014年两个时间跨度)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地区的出口需求效应、结构效应和竞争力效应进行测算,并做了各时间段、各地区、各影响因素的对比分析;最后根据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二、 研究区域范围界定和文献回顾

(一) 研究区域范围界定

本文从地理区域的角度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划分,用地理区域角度来研究的原因在于在:1. 同一区域地理位置的发展程度相对相似,形成了比较相近的产品出口结构和产品需求;2. 从地理角度来划分能较全面考虑“一带一路”倡议所涉及的国家。这些因素将有利于结合需求结构、产品结构和竞争结构进行出口动态分析。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划分结果见表1。

(二) 文献回顾

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onstant-Market-Shares Analysis,简称CMS模型)由Tyszynski于1951年提出。该模型的假设基础是:当一国出口市场份额不变时,其竞争力也保持不变,一国出口竞争力随该国出口市场份额的变化而同向变化。该模型将一国出口变动分解为两个效应:竞争力效应和结构效应。Fredoun、Milana、Jepma等对Tyszynski提出的CMS模型进行了一些完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Jepma从两个层次解析一国商品出口额波动的影响因素。但该模型经过改进后仍然存在计算复杂、缺乏对称性和对某些因素分解的含义不清晰等问题。我国学者也对该模型进行了一些完善。孙笑丹、张复宏等对CMS模型进行了相应简化,减少了模型计算量,使模型可操作性更强;张寒和聂影提出的修正模型不但节省了数据搜集工作和计算量,还部分解决了上述问题:一是修正后的模型对市场分布效应的衡量更加准确;二是将竞争力效应进行分解,使得同时分析某国的产品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成为可能。

从对CMS模型的应用来看,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基于CMS模型对某一产业的竞争力的分析;二是对进出口波动因素的研究;三是贸易增长的成因分析;四是贸易失衡研究。从目前文献来看,对“一带一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分析,较少有运用实证的方式对“一带一路”的出口波动的因素进行分析,而这正是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本文为平衡地分解结构效应和竞争力效应并降低计算数据量,借鉴张寒和聂影修正后的CMS模型对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三、 模型设定及数据说明

2. Jepma修正的CMS模型

Jepma修正后的CMS模型是目前许多对CMS模型进行进一步修正的蓝本,该模型从两个层次出发,分解了CMS模型。Jepma修正后的CMS模型在进行第一层次分解时,分成了竞争力效应、结构效应和二阶效应:

(二) 本文所采用的模型及数据说明

1. 修正的CMS模型

Jepma修正的CMS模型通过二步分解,对研究问题深入提供了帮助。但这个模型仍存在计算复杂、不对称和分解含义不清晰等问题。国内外学者进一步针对Jepma模型的问题进行修正。本文借鉴张寒和聂影修正后的模型就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的动态增长进行研究。该模型对称地将结构效应、竞争效应分别分解为产品结构效应、市场结构效应、产品竞争效应和市场竞争效应。修正后的模型不仅解决了Jepma模型中的不对称问题,同时还将原来两步求和公式进一步简化为一步求和,减少了数据计算量,提高了模型的可操作性。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四、 测算结果及分析

根据本文所用修正的CMS模型,计算出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地区出口的两期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结果,如表3和表4所示。本文将对测算结果进行不同时间段、不同地区和不同层次的对比分析

本文对国别和商品门类的具体分析中,所用数据均为在计算CMS模型过程中所得,由于篇幅原因,本文对这些计算数据结果不一一列出。

(一) 出口额变动分析

上一篇:甘肃技工学校:高铁乘务专业课程介绍下一篇:企业主人翁思想教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