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计算机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24-09-18

论计算机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共11篇)

1.论计算机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篇一

1.1 利用多媒体创设良好的计算机学习环境,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计算机课堂教学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识记理论知识。课堂活动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练习实践操作能力。为了让学生获得学习后能够通过动手实践来掌握所学知识,教师就应当注意创设良好的交际环境。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突破时空的限制,再现历史场面,模拟人机互动的真实场景,在网上进行计算机的学习,操作等训练,从而创设一个良好的计算机课堂交际环境。通过语言、图像和声音的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得以进行大容量的仿真交际,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1.2 利用多媒体增强记忆、巩固提高 利用多媒体的集成性、综合性、虚拟性、超媒体性、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而合乎实际的直观材料。通过视、听觉等感官,促进学生从生动的直观开始自己的认识过程。将所学计算机的文化背景,语言情景,通过录像变成具体的形象,让学生在和谐、自然、轻松的环境下充分感知教材。多媒体的直观、生动、形象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有助于学生记忆。同时运用多媒体渠道的信息传输,多形式多角度反复呈现所学教材,刺激并促进大脑皮层各种联系的`形成,有利于提高记忆力,巩固和提高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1.3 利用多媒体构建学生认知图式 图式理论重视图式(schemata)作为一种认知构架在理解和交际中的作用,它使信息有条不紊的储存在长期的记忆中,给预测提供依据。交际是一个双向的心理过程,需要一定的图式为前提。

作为计算机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网上的资源,收集大量外国的科研,先进技术知识。并积极的借助多媒体技术的视频图像、音响、图形和文本,将这些人文因素形象化、具体化,转化成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并能为其接受的形式展现给他们,帮助他们构建认知图式。

例如:在讲解“for和 do…loop循环控制语句”时,学生要理解“for语句”和“do…loop”进入循环结构执行循环体里语句的条件,由于“do…loop”语句有4种不同的格式,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反复播放不同循环语句条件成立的情况,并结合实际例子讲解,这样可以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点的印象,掌握各种循环语句成立的条件。这样学生慢慢地就掌握了教学的重难点,并增强了学习的信心,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2.论计算机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篇二

关键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教学工作,课堂教学,学生兴趣

1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所谓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其实就是指融合了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其他信息技术的综合性电教技术, 是当前最为流行和普及的教学辅助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将信息技术与日常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拓展教学的内容容量、深化教学的层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技术角度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够实现文字、图像、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要素的融合, 可以让传统的教学内容和理论“活起来”、“动起来”, 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预期和个性特征。从教育角度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突破陈旧、死板的教学手段的桎梏,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现代科技的魅力, 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同时,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也是对教师的解放, 可以帮助教师释放出更多的能量和激情, 极大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备的优势, 比如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画面感强、科技含量高等, 都是其能够迅速成为教学辅助手段的重要原因。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是很高的。总之, 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提高适度的处理和设置, 应用于教学的各个方面, 能够促进教学改革, 提升教学效果, 推进素质教育的整体进程, 培养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2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重点是课堂教学

无论哪一时期的教学, 其核心都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和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下。因此, 要把搞好课堂教学作出日常教学工作的重点。同样的, 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参与到日常教学的过程中, 也要注意把握住课堂教学的核心诉求和中心理念。也就是说, 要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重点放在日常的课堂上, 用以烘托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提升课堂教学在整体效果。比如,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预先制作一部精美的PPT课件, 将课文文字与相关的图像、音乐、视频结合起来, 然后在课堂上放映。在PPT放映过程中, 伴随着课文文字的“跳跃”, 穿插精美的图片、悦耳的音乐和诙谐的视频, 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在PPT放映的同时, 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分析、讲解, 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 提高课件的辅助效果。

诸如此类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不胜枚举。透过这样的案例, 我们可以看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十分有效的。以课堂教学为中心, 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科学的分解、设置与运用, 不但效果明显, 而且可以节省教学资源, 提高教学的科技水平。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 在课堂教学中推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辅助, 意义十分重大。要注意的是, 日常教学的重点仍然是课堂、教材, 不能过多、过度的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而是要注意把握好“度”, 切勿让技术手段“喧宾夺主”。总之, 适度、适时、适当的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参与课堂教学, 其效果是很好的, 值得推广和普及。

3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要把握“教学”和“学生”的中心点

在教学中引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是对教学手段的丰富和补充, 但绝不能将其作为唯一的手段或全部的手段。简言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 而不是中心。具体来说, 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参与教学工作, 要时刻注意把握“教学”和“学生”两大要点。

首先, 无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如何变化、形式如何包装, 其核心内容必须要和教学的内容紧密联系起来, 要以教材为依据、课堂为阵地、大纲为指导, 扎实有效的开展教学工作。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的技术优势和应用特点, 丰富教学的层次, 深化教学的深度, 拓展教学的内涵。其次,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 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 尊重和服从于学生的主体地位。计算机多媒体的一大特点就是生动形象, 能够把书本化的知识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喜好。所以, 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 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生积极性为主要目的, 帮助学生更好的听课、上课, 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知识, 加深记忆和理解。当学生对计算机多媒体感兴趣时, 也就会对其展示教学内容感兴趣;如此, 就形成了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的良性循环, 这也正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基本诉求。

参考文献

[1]王海澜.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J].光盘技术.2009 (04) .

[2]陈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1 (36) .

[3]闫志琴, 刘行芳.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 (08) .

3.论计算机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篇三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 教学观念 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张海东(1972- ),四川乐 山人,四川师范大学校长办公室主任,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四川成都611745)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6-0191-02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已越来越多地走进课堂。因此,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对于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基本内涵

多媒体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活动影像和声音等多种媒介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使计算机成为能以人类习惯的方式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种新技术。在现代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技术主要有以下特点:

1.多媒体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多媒体计算机进一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样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

2.多媒体技术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多媒体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种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

3.多媒体系统的超文本特性可实现对教学信息的有效组织与管理。超文本是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用网状结构非线性地组织管理信息的一种先进技术。如果所管理的信息不仅是文字,还包含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其他媒体信息,那就成为一个超媒体系统。它可按教学目标的要求,把包含不同媒体信息的各种教学内容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按教学内容的要求,把包含不同教学特征的各种教学资料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按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水平,把相关学科的预备知识及开阔视野所需要的扩展知识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4.多媒体系统的超文本特性与网络特性的结合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之一,它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这些知识库和资源库都是按照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这样就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二、目前高校中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中部分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但从使用过程和教学效果上看并不是很好。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师制作的课件没有多媒体的特征,仅仅是将教案和教材的文本移植到电脑上;二是多媒体课件单位时间传递的教学信息量太多,学生接受困难;三是教师在教学手段上过度依靠多媒体,忽视粉笔和黑板等传统教学手段的交叉应用;四是教师完全利用他人制作的电子课件,简单地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播放,没有吸收消化,讲解生疏或结合教学实际不紧密;五是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钻研不够,讲课效果较差;六是教师教学方法上过度依靠多媒体,利用课件满堂灌教学,忽视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的应用;七是部分教师由于自身观念和技术问题,对一些很适宜多媒体教学的教学内容不采用或很少采用多媒体教学,影响教学效果。

为了解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笔者对50名教师进行了问卷和访谈的随机调查,发现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内涵理解不够。笔者的访谈表明,55%的教师说不清楚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25%的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含义的理解比较模糊,个别教师完全不清楚,部分教师把一般的“PPT”与多媒体课件混淆。二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落后。传统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深深影响了部分教师,虽95%以上的教师认同教学应主要调动学生积极性,但真正要落实到教学实践,相当部分的教师表示有困难。三是计算机知识的欠缺,90%的教师都能熟练操作OFFICE(主要是Word和Powerpoint),但有超过30%的教师不了解或不能熟练操作Flash等课件制作软件。四是教学管理不到位,教育部对必修课应用多媒体教学有比例要求,大多数高校对此比较重视,但是对哪些课程需要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课件质量和课堂教学效果抓得不够。

三、改进高校多媒体教学质量的措施

1.加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的学习,努力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要想较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必须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指出,现代教育技术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设计原理”,它是连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是一门用来实际指导教学过程、为“如何教”及“如何学”提供具体处方的规定性理论。目前已发展出两种不同类型的教学设计理论:一种是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该理论经过多年的实践目前已相当系统和完整;另一种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该理论是围绕如何帮助学生的“学”即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而展开。因此,从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和技术特点出发,只要我们科学规划,合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在构建“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中就大有可为。

2.转变教师的教育技术观念,努力适应教育新技术的挑战。对于教育技术的应用在教师中基本上有两种倾向:一种是技术恐惧症,有些教师认为信息技术高不可攀,感觉学习使用技术很吃力,为此不愿意用,满足于传统的“粉笔加黑板,课本加笔记”的教学方式;另一种是技术依赖症,他们只看到教育技术手段在传播知识信息方面的功能,认为技术可以代替他们的一切工作,走进课堂将做好的课件在电脑中一放,便可以轻松地结束一节。鉴于此,教师应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新时代对教师角色的挑战,认识到只有开放的思想和胸襟才能不断充实自我、超越自我。

3.加强对高校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合理利用资源。目前,各大院校均购买配置了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各种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多功能教室等基本满足了教学的需要,但大量的设备投入并不等于高效的产出,各高校普遍存在利用不充分的现象。出现这些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教师缺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知识和技能。所以笔者认为,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可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对教师进行计算机、网络等硬件设备操作的培训,掌握各硬件设备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二是掌握一些软件的使用和维护知识,能够熟练用文本、图形、动画、视频等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开发;三是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理论的讲解和分析,使得教师运用教育技术时不会由于缺乏理论基础在教学时偏向于硬件技术的运用,造成形式上的技术化。

4.加强学校管理,营造多媒体教学的良好氛围。第一,加大现代化教育设备的投入,根据实际尽可能使每个教室、实验室配备现代教育设备,为教育信息化提供物质保障;第二,加强教学改革,对一些适宜多媒体教学的课程,教学内容不压缩的情况下,迫使教师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授课;第三,加强多媒体授课的教学管理,实行多媒体授课申报制度,主讲教师欲使用多媒体授课,应向学院(系、部)提出申请,学院(系、部)组织专家对欲使用的多媒体课件进行审查或评估。第四,加强对多媒体教学的检查和评比,研究制定多媒体课件质量评价办法,定期对多媒体课件进行检查或评估,对那些课件质量差和教学效果差的多媒体教学,应限期改正或改为传统教学手段教学。

[参考文献]

[1]李思维,张宏怡.网络远距离课堂教学的利与弊[J].中国电化教育,1998(11).

[2]钟义信.信息时代宣言[A].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理科CAI学术会议论文集[C].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4.论计算机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篇四

如东县丰利小学教科室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研究构想

自1946年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问世至今,其发展之快,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之大,变革之深刻,是任何事物都无法比拟的。计算机在今天几乎向一切部门渗透。计算机的微型化、网络化的发展,则使计算机一天天向我们靠近,影响着社会的各个方面,同时也在改造着我们生活的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教育领域,出现了视听教育,因其重视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重视具体形象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国外的中小学,早就把计算机作为工具和教具在教学中加以应用,我国中小学的计算机教育也已由试验期迈向发展期。计算机与基础教育相结合是新技术革命与改革的必然趋势,•是信息社会对教育的新要求。随着计算机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普及,计算机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尤其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及网络技术,由于其兼有声画传输功能与信息处理功能,运用至数学课堂教学领域中,能提供住处传递的最优方法和手段,使学生不仅能向教师和书本学习,还可以向现代化的教育媒体学习,从而高效率、高质量地来实现教育的既定目标。为教育教学上的广泛应用插上了金色的翅膀,使得教育面临着一场革命,形成了现代化的新型教育方式----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简称CAI)。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让这一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数学课堂教学各子系统发生功能上的耦合,会产生明显的协同效应。这一研究有着很广阔的前景和很强的实践意义,•我们于1997年7月向如东县教育局申报了“多媒体计算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1997年8月教育局行文[东教科字(97)第4号]批准了该课题为如东县“九五”教育科研课题。

二、研究目标、内容和措施

(一)研究目标:

1.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现代化科学意识,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2.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减轻课务负担,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3.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以增强教师的现代化教学意识,促进教学素质的提高。

(二)研究内容:

1.探索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提高学生能力的有关途径、方法和措施,构建良好的现代化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2.多媒体计算机的运用与传统教学方式的适应、完善和补充。

3.结合数学学科特点,研究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来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形成数学概念、•提高应用题解题能力。

(三)研究措施:

1.建立组织,确定研究对象:

为保证该课题的研究,学校管校长直接协调课题研究进展,分管王校长主持该课题研究工作,教科室副主任陈爱明具体调控该课题的研究。对全面统筹规划、加强领导和管理,建立严格科学的管理制度,使课题研究纳入规范化的轨道。(课题组成员名单及其职责略)

2. 规范管理,建立保障机制:

在整个研究活动的运行上,我们采用“集中----分散----集中”的循环方式,•每双周集中活动,互通各成员近期研究目标、方案,确定听评科研课,进行理论学习等相关的集体活动事项,再分头让各实验教师独立研究、实践,至下一次集中活动再行汇总分析。在此基础上,要求每位实验教师在每个阶段对自己的研究进行阶段性总结,并交流评比,使整个课题既有个人的实验研究过程,又能及时得以检查、调整,从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课题研究能正常运行并向纵深发展。

(1)领导重视,创设有利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外部环境

该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得力于教育局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为课题研究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学校领导对于该课题的研究也表示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投资十多万元建成了多媒体教室,购置了扫描仪、数码相机、液晶投影仪等设备,来保证课题的顺利进行。

(2)更新观念,形成有利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特色

在迈向二十一世纪的同时,•人类在步入信息社会,“T”型人才教育目标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矛盾呼唤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实验起始阶段,我们就不断学习有关现代教育理论,使实验教师深刻认识到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多媒体教育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现代人才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加快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势在必行,从而在思想上形成共识,•并内化为自觉行动。

(3)加强培训,建立有利于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的队伍

开展“多媒体计算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重在师资队伍建设。进行该课题的实验,确需计算机专门人才,更需一大批有丰富教学经验而又能掌握计算机操作及有关知识,积极参与开展研究的专业人才。因此,有重点、分层次地抓住各种时机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建立一支能适应“多媒体计算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队伍是全面开展课题研究的首要工作。我们一方面做到培训全面,使全体实验教师能使用教学软件进行辅助教学,能掌握、评价软件;另一方面做到培训重点,使部分有能力的实验教师能编写软件脚本,制作软件。

由陈爱明创意设计、张建华制作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课件被南通市教委教研室选为优秀课件,并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发行。

三、研究过程与结果

第一阶段:明确研究目的,确定研究方向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在经历了落实“双基”、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和从局部、单个的教学方法改革到重视非智力因素的整体优化改革之后,直到现在的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改革,这中间每前进一步都是由不断积累和活跃的教育思想转变为先导的。当前,我们要明确这样一个方向:跨世纪对学生数学素质教育有哪些要求?信息时代教育技术将要发生哪些变化?如何应用多媒体技术促进数学教学改革?这些问题需我们在理论上给予解释,在实践上给予定位,并进行开创性的操作研究。

因此“多媒体计算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必须以现代理论和科学方法为指导。研究的起点要实,不能空。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要把研究落实到某个知识点、某个法则规律和数量关系的变化的教学上;研究的着眼点要高。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到底促进了学生数学素质哪些方面的提高?数学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容、思想和方法已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诸方面。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要着重研究如何使学生从小学会从数学的角度看待和处理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自觉运用数学的意识;研究方法要新。多媒体计算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要以教会学生基本的数学思想为干,强调数形意识的培养、数量关系的分析与转化,注重优化思想、统计思想的建立,逐步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研究措施要具体。多媒体计算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要和学生数学学习的具体内容,如数与计算、几何初步知识、简易方程以及数学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突出媒体优势,强化思维训练,促进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多媒体计算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要为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发展新的教育技术理论起积极作用,并提供科学的信息资源。通过学习,我们统一了这样的认识:

1.进行该课题的研究不能搞花架子。•多媒体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在多数教师的眼里只是花钱的摆设,作用不大。教学中长期存在的学生数学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过重、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总是困扰着我们的数学教学,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实验中我们要彻底改变这种错误的认识。

2.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一种教学手段。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具有概括性、抽象性和逻辑的特点。小学生对某一新的数学内容的学习依赖于学生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尤其是数学活动经验。在数学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形、声、色”形象、直观、动态地展示数学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就要和学生的学习行为、知识经验和情感状态发生联系,就要通过调动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同化新的知识。多媒体计算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改变现有教学模式将会产生积极作用,但它只是教学手段,而不是数学教学追求的最终目标。

3.研究中要注重帮助学生构建完整和谐的认知结构。•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建立是数学教学应该追求的目标。它可以分解为一套知觉表象(数量的、图形的、符号的);比较抽象的概念、技能和学习策略获得等心理成分,它是学生在数学认知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认知结构的残缺和不和谐常导致学生数学学习发生困难。多媒体的运用要结合学生数学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

第二阶段:实施课题研究,总结探索规律

现代化教育进程使教育从知识灌输型转变为启发受教育者个人思考、主动探索知识的多元化教学形态。在这种教学形态中,学习者是爱教育者自动的学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中心和主体。多媒体计算机这种现代教育技术兼有声画传输功能与信息处理功能,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领域中的运用,不但能提供信息传递的最优方法和手段,使学生不但能向书本和教师学习,而且还可以向现代化的教育媒体学习,为学习者主动的、高质量的相互作用型学习模式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从而高效、高质地实现教育的既定目标。

在第一阶段实验的基础上,我们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就如何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激发学习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能力的有关途径、方法和措施,构建良好的现代化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的适应、完善与补充;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形成数学概念、提高应用题的解题能力等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1.激发学习兴趣,促进主动参与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在CAI教学环境下,小学生面对众多的信息刺激必然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则会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欲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达成。像时、分,24时记时法,元角分等教学内容,学生已有初步的感性生活积累,但往往是“知其然”而难以“知其所以然”。教学中,如运用多媒体的音、形、像等功能,再现生活实际,熟悉的画面,悦耳的音乐,能给学生以真切的感受,产生愉悦的情绪。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动静结合展示,活化深化教材

数学教材展示给学生的是一个静止的世界。我们应根据教学大纲、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把静态的教材转化成一个动态的认识活动过程。要将静态的教材竖立起来,要以成功地运用信息传媒--多媒体计算机,将抽象的教材内容组成一个系统性强、逻辑层次清晰、梯度适宜,具有新鲜感的最佳认识序列,帮助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以利于学生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忆的认知结构,使教材内容得以“活化”。

多媒体技术是把声音、文本、图形、图像和动画等多种媒体的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再和通讯技术相结合形成一个综合整体的技术。这种技术的优点是传输的信息容量大,展示给人们声、像、画的听觉和视觉的立体、综合效果。如我们把这种技术用于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化静为动,化虚为实,传送给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和反应,使知识的形成过程更直观、更形象,弥补了教师讲解的不足,扫除学生认知、感知的障碍,丰富学生的感知,•增进学生对所感知内容的保持和识记,减少对所感知内容的遗忘。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在新知传授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住新旧知识的最佳结合点,找出新知的诱发点,扣住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结构建立联系,内化成学生的新的知识结构,并有效地控制教学节奏,要在关键处着力,使教材内容得以“深化”。例如“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教学,法则的推导,可以利用计算机的动画效果,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画面的变化过程,就是计算法则认知发展过程,也是未知向已知转化的过程。使学生不但知道结果,而且知道结论的演变、推导过程,从而真正、有效地去掌握法则。建立对计算算理的第一感知,使其对算理的掌握不发生偏差,是计算教学第一位的任务。

知识的获得必须引入到适当的位置上,弄清新信息是否引入到知识结构中去,仅依靠语言、文字、数据来进行教学,用这种单维的方式刺激大脑,效度不高,也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疲劳,使学生的学习处于抑制状态。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9加几”的教学,可以设计成这样的教学过程:学具操作--摆脱操作--建立表象--掌握算理。学生通过操作学具,对9加几的算理已有初步的感知,怎样摆脱学具建立表象,是理解上的一次跨越。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顺利地实现这个跨越。针对低年级的特点,设计小灵通算题的卡通,把“小数分成1和几,9加1凑成十,十加几得十几”的凑十规律暗含在里面,让小朋友在观看卡通的过程中进行感知;最后让小灵通出题“9+2,9+3,9+4,9+5”给小朋友进行计算,让小朋友在计算的基础上形成9加几的简约化思维过程。

3.呈现教学过程,突破教学难点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由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小学生年龄小,知识贮备少,加之缺乏生活经验,往往不了解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只是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行概括和作出判断。小学生的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把握仍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撑。课堂教学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比较抽象的问题,这就为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带来困难,教师单纯用常规教学手段难以向学生阐述清楚,采用微机动态图像演示,利用其丰富的媒体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而且其突出的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促进学生“建构”。

如采用多媒体电脑教学“线段、射线、直线”,可以先在屏幕上显示一组图形,让学生辨认直线和线段,然后,将线段向右边似光线射出一样地匀速延伸形成射线,学生看后马上就能悟出射线是怎么形成的。此后,再进行如下教学,①分别闪烁直线上线段两点间的部分和两个端点。启发学生说出:线段是直线上两点间的部分,线段有两个端点;②将直线向左右两边适当延伸后,问学生直线还可以向两边延伸吗?引导学生想象出直线无限长,它没有端点……

计算机辅助教学还能把复杂信息连续分解为简单的信息,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复杂信息的识别。如:在“圆的画法”的教学中,可先让学生观察一条线段绕一个端点(定点)顺时针旋转,直至另一端点扫出一个圆,让学生初步感知圆的形成过程。接下来,将画圆的步骤分解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获得“画圆”的完整信息。具体步骤:①清除屏幕,并且在屏幕的中央显现一红色亮点,闪烁数秒后,在其旁打出“圆心”;②在屏上显现一条以圆心为一个端点,另一端在圆上的线段(虚线),闪烁数秒后,在其旁打出“半径”;③展示半径绕着圆心旋转,直到画出一个圆。并在整个过程中适时加以解说。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会牢牢地记住画圆的每一个步骤和要领。计算机辅助教学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从而使学生较容易地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学习者的学习并不意味着对外界信息被动的输入和记录,而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对信息的主动的选择、推理和意义建构。因此,学生在感知教材时,如能把知识的前后联系沟通起来,感知得会更加深刻。如在进行“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复习时,设计这样的过程。在电脑上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再现它的特征,然后沿对角挤压,幻化成一个长方形,让学生感知长方形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再让长方形沿着它四个顶点向内挤压、收缩成一个正方形,这样沟通知识的前后联系,让学生集中感知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可以促进学生感知的正确迁移,感知的程度更加深刻。

4.扩充信息容量,增加教学密度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进行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对信息进行优化处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图形不是语言,但比语言更直观和形象,包容的信息量更大。动画又比图形更形象和生动,利用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不仅容量大、速度快、效果也更好。

5.实行人机对话,进行学习评价

利用CAI进行的程序教学,教师可以把要获得的反馈信息与进行学习评价的方法和过程,编入计算机程序之中,进行个别化学习指导。学生通过自己操作,人机对话来对学生的自我学习进行评价,将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为自主学习带来极大的可能。

6.建立训练题库,形成技能技巧

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应以发展各种技能的活动为基础。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自动传递快、练习程序强、存储信息容量高、提取信息方便快捷,针对计算教学要加强练习的特点和每个知识点的训练重点、要求,建立练习信息题库,随时调用,不断增补内容,扩充项目,让学生“反复操练”,以适应四则计算中的具体情况和种种变化,增大练习密度,获得更多的练习机会。可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务负担,为学生形成计算能力和全面发展,创造更多的时间和机会。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以现代教育媒体为重要标志的CAI,向学生提供了可感知的形象,创造了可参与的情境,进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带来了可能,已成为越来越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我们不应再仅仅满足于讲述和板书来进行教学了,用好CAI这个辅助教学手段,推进教学改革,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大的可能,为我们学生的发展带来最大的可能。

5.论多媒体在聋人舞蹈教学中的应用 篇五

关键词:多媒体;聋人舞蹈;教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新时代新形势为大背景,新技术不断进入到各个领域,在聋人教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这也将成为未来聋人教育发展的趋势。为了完善聋人舞蹈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如今的教育改革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责任。

1在聋人舞蹈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必要性

聋人的舞蹈教学与其他聋人基础类型的教学在培养目标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目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被广泛应用,传统舞蹈教学方法再也不能完整地表达出舞蹈课程规范的概念、术语和一定难度的舞蹈动作,为了讲明舞蹈术语和舞蹈动作,教师可能需大量板书和时间进行示范,最终也许花费大量时间也没完成教学目标。当多媒体引入舞蹈课堂教学中,将极大方便教师,多媒体教学有许多传统教学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如信息量大、化繁为简、化易为难、化静为动、化快为慢等,它能将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知识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此外,运用得当的多媒体会有其他教学手段达不到的教学效果,极大增强了舞蹈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力,充分调动起聋人的其他感官器官来参与其中,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将多媒体技术与舞蹈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主要体现为结合舞蹈教学内容运用视频、动画、字幕等资源整合设计制作成课件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使其教学形式多变,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氛围更富有趣味性和创造性,而为更好地发挥多媒体作用,使聋人得到方便,结合实践经验,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认真看待舞蹈课件的研发

舞蹈课件作为舞蹈教学信息的载体和教学辅助手段,它的好坏关系着“聋生”掌握舞蹈知识和舞蹈动作的效果,作为舞蹈课件设计者要熟悉舞蹈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在充分掌握舞蹈教学知识、教学内容和教学规律的同时并了解“聋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只有这样,在课件的制作和研发时才能在视频的创意、动画内容结构、字幕脚本写作格式等方面提供充分的见意和思路,才能设计和开发出高品质的课件,才能真正使“聋生”在多媒体教学的舞蹈课堂中获益。

2.2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

我们不应把残疾看作缺点,而是要当成一种特点,在我们最初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阶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制定是依据聋人听力障碍的特点而进行的,借此通过强烈的震动来传递信号,以此让聋人来获取节奏的信息。随着社会日益进步和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舞蹈基础教育方式不再适应现在“聋生”的发展,而是更偏向于利用聋人敏锐和细腻的观察力即模仿能力强的特点来进行教育。这种情况下,舞蹈学习者由被动学习成为主动者,他们通过主动性、创造性的学习,加工整合信息。

2.3完整的系统工程

多媒体技术运用是一项多方面人才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拥有一系列环节,要有策划、设计、审定、制作等。拥有制作人员的软件必须保证教师和制作人员沟通每一个环节,抓住课件的关键所在,体现聋生的特点。同时,教师运用过程中,避免过分依赖多媒体,有时课件形式过分五彩缤纷,会导致学生过分关注形式,反而影响学习效果。

3多媒体在聋人舞蹈教学中的经验和问题

3.1多媒体在聋人舞蹈教学中的经验

将多媒体运用到聋人舞蹈教学中会极大帮助学生理解舞蹈知识,提高学生的舞蹈技能。在推广多媒体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首先,适应一些不同学生的需求,学生各有特点,在课件的设计安排上不能用一条直线上下串联,要有一些分支程序,条条大路通罗马,多设计几条路径,这样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其次,在运用多媒体电脑辅助教学,对教导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可完全依赖多媒体,非重点的内容尽量有教师使用简明易懂的手语、身体示范来使学生认识了解。如若全部依赖多媒体反而造成没有重点,失去新技术的最初意义,严重阻碍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最后,在社会逐步认识到这一特殊群体时,聋人群体也越来越想要更加正规的训练,表演机会。春节联欢晚会上《千手观音》大获成功,向社会展示聋人高超的舞蹈功底,大大改变了社会公众对聋人的看法,同时,鼓励越来越多热爱舞蹈的聋人追逐自己的舞蹈梦想,实现人身价值。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使更多聋人通过现代的设备和影像资料,达到他们模仿的效果。所以,多媒体给更多聋人机会学习舞蹈,并且也是他们实现艺术梦想的重要途径。

3.2多媒体在聋人舞蹈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第一,一些年龄较大的舞蹈老师不够重视多媒体,将它看作可有可无的东西,还是坚持传统教育,不愿学习使用新技术,这种旧做法终会被淘汰,旧观念必需改变。

第二,师资缺乏和学校重视度,聋人舞蹈教育在很多学校仍不被重视,开设舞蹈教学课程也很少,相对的师资就较缺乏,舞蹈教师学习和交流机会就较少,影响了教师学习新事物的热情和多媒体的应用与普及。

第三,更新技术、增加开发力度,现在条件下许多媒体课件存在明显的科学性错误,或沟通不令人满意,有的设计不够精良。课件质量直接影响多媒体技术应用效果。虽多媒体技术在现代聋人舞蹈的应用刚开始,软件开发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但相信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发展,多媒体教育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进入课堂,把优秀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反映到教学课件中,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改善。但也必须看到,现代化教育手段只能在人的操纵下工作,它不可能完全代替教师的教学工作。

4总结

6.论计算机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篇六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网络的发展,以及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计算机为主体的现代化教学元素已经进入到我们平常的教学工作中来。它以直观的展示、海量的信息、色彩的冲击等显著特点以被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所接受。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在此,我们针对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中学数学课程教学效果的问题做出以下探究。

多媒体初中数学教学辅助应用随着今天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因其丰富的内容和易被学生接受的形式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被广泛应用,并在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时由于初中数学的特有学科性质,即抽象、难懂、晦涩等特点,使得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更加受到关注与重视。

一、现阶段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现状以及问题

多媒体教学辅助设施在初中教学课堂上应用次数以及使用时间不够。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大部分的初中课堂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技术。但是有些地方在课上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时间以及频率相对较低,这就使得这些设施成为了摆设,不能发挥其应用的作用。有关调查显示,课堂上课时使用多媒体技术的时间平均仅为38分钟。

多媒体教学课件流于形式以及过分依赖。现今阶段有很多老师存在着这样一种心理,即:越是高新的科技,就是越能带动教学效果的提高;越是华丽外表,越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这就导致了有些老师经常使用一味追求特效以及动画的课件,然而这些课件往往没有什么实际的内容,也就不能达到多媒体辅助教学应有的提高教学效率的效果。同时由于老师的这种心理,忽视了教师本身讲课的重要性,仅仅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课程的讲授。这样也达不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任课教师忽略了学生的接受以及和多媒体的人机交互。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讲课的时候,往往忽视学生的接受与理解能力,老师仅仅是一味的播放课件,不管学生是否真正的完全理解,这样也就与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背道而驰。

多媒体教学内容――课件质量较低。在现阶段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由于初中教师有相当一部分是年纪较长的老师,他们的计算机操控水平,以及对于多媒体教学设施的了解与操控水平相对较低,这样就不能很好地利用以及软件制作出功能强大、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同时由于对于互联网利用程度较低,也就不能从互联网上获取最新最好的课件资源。这样就导致了老师仅仅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来播放一段视频,用大屏幕显示一下作业题或就是播一段音乐等。不能很好地发挥出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功能,也就对教学效果的提高没有什么作用了。

二、针对以上问题的具体应对以及经典教学案例分析

我们要明确的一点是多媒体教学技术仅仅是一种辅助教学方法,并不能替代传统的教学方式。

1.注意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创建学生学习的情景和注意引出教学课题

初中数学中有些内容相对来水晦涩难懂,仅仅凭老师的语言描述和表达很难让学生完全明白。这就是需要老师在正常的上课时要注重多媒体教学设施的使用频率与次数,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来引出本课内容是很理想的,同时利用多媒体创建的学习情境,也对学生的学习有较大的帮助。

例如,我们在讲述柱体这一章节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来进行辅助教学。老师在课前备课阶段要用三维模拟软件建立课本一些例题的三维立体图,同时下载一些著名建筑的图片,这些图片中经常包含今天所见柱体的内容。

在课上,首先老师给同学们观看这些经典的著名建筑图,在学生们欣赏陶醉于这些伟大宏伟建筑的同时,老师就可以说:“同学们,这些图片好看吗?”“好看!”学生们异口同声道,“那么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就包含在这些伟大的建筑中,想不想学啊?”„„这是老师就可以很容易的引出今天所要讲的内容――柱体。学生们的积极性来了,自然就会专心致志的听老师讲今天的内容,同时在上课期间老师在给学生们观看早就做好的柱体的三维立体图形,学生们通过三维的形式,很容易理解柱体的构造,同时有利于学生在自己脑海里勾勒出三维柱体的形状,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有较大的帮助。

2.注重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质量

多媒体教学技术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所播放课件的质量,一个好的教学课件不但可以包含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对于学生的知识延伸也有较大的帮助,然而一个质量较差的课件,对于教学效果不但没有效果,同时也是对宝贵课堂时间的浪费。评定一个课件好坏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好的外表以及特效影音方面固然重要,这关系到学生学习积极性,但是仅仅是这些表面浮华的东西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考虑课件内容、各个部分的逻辑关系等因素。

在我们讲述函数这一章节时,老师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来制作课件内容,在制作时要注意课本基本内容的涵盖,以及逻辑性的通顺,同时也要包含课后题部分,在课上和学生一起做练习。同时我们也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上充分的教育资源,有很多的优秀课件是需要付费的,这一方面要向学校领导反应,学校应该建立相关的专项资金,来保证教学效果的节节攀升。

3.重视普通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教学方式的结合我们应该明白多媒体教学方式在中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扮演的是一种辅助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作用是形象化地说明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以及模型,或是传播一些新鲜的科学趣味知识。在中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老师讲课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例如,在讲述圆、球这一章节时,就可以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进行,利用计算机模拟软件可以让学生观看到球的立体感,尤其是在解决球体与其他几何体嵌套的题型时,就更能体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可以让学生很直观的看到各个交点等。同时配合老师在一旁仔细的讲解,就大大增加教学的质量。

三、结语

通过我们对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所做出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多媒体技术对于数学教学的重要性。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更好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服务于我们的教学事业。

参考文献:

7.多媒体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篇七

一、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状况

如今, 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授课。 将抽象的教学内容通过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表现出来, 这种直观、立体的教学方式不但方便讲解, 更便于学生理解。 如果我们认为, 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 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强大的交互性, 不管什么课程, 只要用多媒体课件来教学, 教学效果就一定很理想, 那就错了。 由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千差万别, 所以使用多媒体教学并没有实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本改变。

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 一) 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使原来枯燥、抽象的学习内容通过图形、图像等表现出来, 变得更加直观。 通过形、声、景将所学知识点化无声为有声, 化静为动, 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 增加教学容量, 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直接从屏幕上观看比较全面的知识, 多媒体教学把课程资源大面积地显现在学生眼前, 节省教师板书的时间, 并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大大增加了教学容量, 提高了教学效率。

( 三) 提高想象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多媒体教学一般是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 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 四) 直面教学效果

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课堂教学, 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随时都能获得教学反馈。 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人机交互功能, 学生进行大量练习, 及时知道结果, 找出发生错误的原因, 直接了解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 对多媒体设施产生依赖

在授课过程中, 教师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放映过程, 教师与学生直接交流的机会减少, 缺乏有效的沟通;教学速度加快, 学生思路跟不上, 影响听课效果;信息量加大, 课堂上难以消化。 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 对多媒体设施依赖性过强, 教师的主导性地位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也随之丧失。

( 二) 教学过程机械, 不利于师生课堂思路的交流

多媒体课件都在课前设计, 教学内容和步骤也按部就班。 师生之间的沟通减少, 出现了教师讲解机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较为肤浅, 教学效果不理想。 同时, 多媒体技术的表现形式比较统一, 基本上都是通过图像、声音等方式来表现, 这种方式对阐述教学原理和知识点的效果很好, 但对知识的衍生和扩展有一定的局限性。

( 三) 多媒体课件制作质量参差不齐

1.缺乏专业知识

由于多媒体技术是综合各种媒体信息的系统技术, 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从而使各学科教师在开发课件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完成一个多媒体课件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这是阻碍学科教师制作较高水准的多媒体课件的主要原因。

2.缺少素材

多媒体课件制作需要大量的素材, 教师在制作过程中受各种条件的限制, 制作的画面不够优美、与课程内容不协调、背景音乐选择不够恰当、表现形式比较呆板甚至凑合完成, 这就影响了课件的效果。

3.制作水平不一

有些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基本是对教材内容的复制;有些多媒体课件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但是又不能很好地表现出教材的内容, 主题不明, 层次不清;有些多媒体课件质量较高, 但是缺少网络版的课件, 造成资源不能共享。

四、多媒体教学的对策和建议

( 一) 多媒体教学避免盲目, 确保教师的主导作用

多媒体教学有它的优势, 但也有不足, 传统教学中积累的宝贵经验, 在多媒体教学中仍要使用。 不但要把多媒体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起来, 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 二) 加强制作课件技术, 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件要突出重点, 不要显示过多的文字信息;课件设计时要注意文字和背景颜色的合理搭配;多媒体课件要遵循教学规律, 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 适当配合板书和语言的表达, 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 三) 发挥多媒体优势,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 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 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他们进行讨论和思考, 进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为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环境。

( 四) 推广多媒体网络课件

目前我们使用的课件大多都使用自制课件。 课件资源不能够被有效的共享, 从而影响了多媒体网络化教学。 学校可以成立课件开发小组, 在开发课件的基础上对网络课件加以修改和完善, 以适应网络教学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 多媒体教学形式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 具有很多的优点。 我们要注意多媒体网络课件的制作方法, 解决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有效地让多媒体技术更好地为教学实践服务。

关键词: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课件,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8.论计算机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篇八

【关键词】多媒体 思考 教学评比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3.140

在各级各类教学评比中,老师们将电教手段的运用作为评定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实际上,这种做法是违背了教学自身固有的规律的,我们应该对此作出辩证的评判。

一、计算机多媒体在课堂教学运用中的好处

首先,我们应肯定课堂教学中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手段,能促进學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学生思维,让教学过程更生动,更形象、更感人,从而完成教学任务、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能力。

1.学生能有效把握学习中的重点、难点。计算机多媒体手段把抽象的文字塑造的形象、揭示的内涵转换成具体可感的生动的画面,激起学生的学习、欣赏兴趣,引导学生欣赏画面,配上必要的音乐、解说,把语言和画面、文字和图象、视觉和听觉、感知和理解、表象和本质融为一体,可降低重点、难点的梯度,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挖掘教材的美感因素,拓展审美的视野,把美形象地展现出来,让学生在美的境界中徜徉,领略精彩纷呈的艺术形象,接受美的煎陶和感染。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和写作能力。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能形象、生动、具体地反映客观事物,通过电教手段,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丰富学生的视野,促进其思维发展,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联想,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描写事物,表现生活的能力。我们一般可以放有情节的录像,让学生复述。然后和录象对比,分析两者的不同效果,找出差距。在强力的视觉冲击下。在优美的音乐和动人的画面的感染下,学生内心的情感被激发,全身心地沉浸在美的享受中,学生的想象力、艺术再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起到了一般阅读无法企及的效果。

二、计算机多媒体在课堂教学运用中的问题

1.课堂变成了纯粹的电教课,教师把课堂教学简化成简单的技术操作,教师成了一名电脑操作员,摒弃了在特定情境中富有情感的交流。老师只关注屏幕、键盘、鼠标的操作,师生间广泛而复杂的情感交流变成了人和机器无情的交流,实质上这是课堂功能的异化乃至退化。

2.为时髦而上电教课,一些教师为了展示自己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手段,完全置教学内容、目的于不顾,想方设法搬上众多的计算机多媒体课件,以屏幕代替黑板,以录象代替讲解,以录音代替朗读,他们认为传统的教学手段不再光彩依旧,完全抛弃了黑板、粉笔、生动的讲解,一味追求教学手段的新奇,煞费苦心地在课件上花功夫,而对课堂上出现的情况估计不足,或者对突发的“闪光点”无暇顾及。甚至置之不理,完全按照事先设定的程式“长驱直入”,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全面的发展,有些老师忽视了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扼杀了学生对语文作品进行艺术的再创造的过程,使对语文作品的欣赏、感悟简单地图解成对信息的筛选、归纳、整合。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缺乏那种随时随地的双向交流、灵活应变、挥洒自如的特点,这样,势必削弱学生对文章的解读能力,抹杀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更有甚者,一些教师自己不会操作现代教育技术.便另请高明在一旁当配角,遗完全违背丁电教课的初衷和课堂教学自基本规律。

3.电教垄断了课堂教学。电教手段可使教学过程声情并茂、图文并举、直观形象、生动感人,因而在教学中被广泛应用。但现在在各级各类评优课中,通常将计算机多媒体运用视作评判一堂课成败与否的重要标尺,似乎最好的课没有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的点缀便不是上品,右时发展到没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就一票否决一堂好课的地步。这样就使得教师不管教材是否合适、内容是否需要、方法是否得当,一窝蜂地搞电教,使得电教课一统天下,完全左右、垄断了课堂教学。

凡此种种,归根结底是由于对现代教育技术缺乏正确的理解,没有摆正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两者的位置,这与运用学实践,目的在于辅助常规教学,而非取代常规教学。因为它们之间终究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内容应该决定形式,形式要为内容服务。

三、关于计算机多媒体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1.教学手段现代化,首先是教师的现代化。经济发达地区学校的设备已基本达到现代化标准,但并不是所有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都已经现代化,并非所有的教师都能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有的地方“设备”与人员素质严重脱节。不少先进的教学设备形同虚设,不过是检查评比的摆设,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因此,教师的现代化程度严重制约了课堂教学的现代化。要想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最大效益。必须解决教师的现代化问题。教师的现代化首先是思想和观念的现代化,教师要用现代教育理论武装自己,要有自觉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意识,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相关理论知识,掌握与它相关的技术操作技能。

9.论计算机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篇九

1.新媒体的概念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移动通讯技术迅速发展,以互联网、手机、数字电视为代表的新媒体越来越深入地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国内外学者和不同机构对新媒体都有着各自的定位和理解,新媒体在现阶段的基本含义:“新媒体是通过高速互联网,能在多种电子器材上传播的互动多媒体资讯。”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new Media)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讯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客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式,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这都可以说是新媒体。”

10.论计算机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和高科技技术的不断更新,计算机技术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各个领域当中,无论是中小学、大中专院校,还是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服务场所,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已成为了当下的一种较为先进的方法和手段。对此,作为一名博物馆工作者,笔者拟从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浅谈下其在博物馆陈列中的一些应用。

关键词:计算机及多媒体;博物馆陈列;应用

博物馆是历史文化传播和全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是重要的信息传播场所。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诸如人文、历史、艺术、自然、科技等藏品,吸引并教育者着观众。现如今,传统的博物馆陈列设计、制作手段和陈列展览方式已经不适应观众这个群体,人们不再满足于宏伟、精致的建筑中文物孤立、静态的展示方式,也不再满足于定时、定点的参观模式,于是,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顺理成章的介入并成为了现代化博物馆发展的重要标志被普遍关注。在这样的背景影响下,如何将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与博物馆陈列设计、制作和展出结为一体,如何更好地表现、诠释展品,是我们博物馆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命题。

一、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

计算机最早出现于1946年,并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4个发展阶段。而我们日常应用的并被称为计算机或电脑的设备准确的说应被叫做微型计算机。正是由于微型计算机的出现,计算机技术才被普及开来,各种计算机应用软件和周边设备才篷勃发展起来,多媒体技术也才应运而生。多媒体技术涉及计算机、图像处理、音频视频编辑、数字通信等多个领域,是名副其实的交叉学科。

二、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在陈列展览中的应用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 这一阶段的主要应用特点是文字处理。20世纪80年代末,微型计算机开始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并得到了迅猛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初,微型计算机已经发展出了苹果机、286、386、486等几代产品,并衍生出电脑打印机、电脑雕刻机等外部处理设备,被广泛运用到博物馆陈列当中。这个时候的展览文字规范、整洁,代替了以往人工描字的方法,是博物馆陈列设计、展览制作发展长河中的划时代变化。

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末期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图像处理和多媒体技术出现。随着微型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当微型计算机和操作系统进入所谓的“奔腾”时代和视窗时代,各种计算机应用软件和周边设备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而出。如CAD等绘图软件将陈列设计的“人工绘图时代”升级到“电脑制图时代”;扫描设备的普及使博物馆图片陈列告别“绘画和照片时代”;大型电脑拼图的出现,可以实现大型展览图文一次成型;触摸屏技术的使用,观众可以轻易地放大、缩小或旋转数字化展品,或者跟随展品的不同欣赏视频短片或者玩拼图等多媒体游戏……博物馆的陈列设计制作和展示方式在这一阶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对博物馆陈列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21世纪至今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计算机技术网络化和多媒体技术的全面发展,逐渐运用到博物馆陈列设计、制作、展出的各个阶段。在陈列设计和制作过程中,3D MAX等设计软件运用虚拟现实渲染和动画等方法,使陈列设计人员在设计中就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渲染技术看到陈列展览完成以后的效果,以便更好地把握自己的设计,并让方案审查方更直观地理解设计人员的设计意图;在陈列展示中,通过音频技术的语音导览,参观者能够比较容易的了解展品的详细信息,从而弥补了陈列讲解的不足。而影像技术作为博物馆展示中的辅助手段,常被用在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中,以弥补图文陈列中想象性不足的缺憾,加深观众的理解;在综合运用方面,多媒体技术可以在不损失影像质量的前提下任意地转换图片文件的格式,以适应互联网发布、传统的制版印刷、制作幻灯、广告等各种需要,极大地扩展了文物影像的应用范围。而多媒体场景合成技术的运用,则真实的再现了所要表达的环境、细节、人物以及历史事件等无法用文字和图片表达的内容。

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博物馆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和云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现代化博物馆的陈列形式由传统形式向数字化、网络化转变,更有向主题公园式的发展趋势。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不断提高及应用成本不断降低的情形下,不久的将来,结合好莱坞梦工场式的大型影视特效、虚拟现实、三维立体投影等高新技术的全交互式的互动体验陈列展示手法就会涌现出来,即运用各种多媒体技术手段设计的展示情境,鼓励观众动手动脑参与展览,将观众被动的参观过程变成了一个在体验参与中探索、欣赏、发现和思考的双向传播参观模式,让博物馆的教育功能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作为陈列展览设计制作中一员,我认为做好陈列展览工作,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对我们提出了新要求。只有紧紧把握住陈列新技术、新知识的发展,才能对观众的提问做出满意的回答,让我们的博物馆成为名符其实的社会教育机构;第二,我们陈列形式设计出发点在以文物和标本展示为核心的同时,运用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为辅助的方法,这样才能为广大观众所接受,也正体现了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思想。

参考文献:

[1]安延山.论博物馆陈列技术的改革[J].文物春秋,1995(01)

[2]苏源.浅论多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展示中的作用[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9(01)

11.论计算机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一

关键词: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小学教学;应用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多媒体计算机信息技术正在逐渐改变着教学方式,推动教育教学的快速变革。对于小学教学而言,应加强多媒体计算机的应用,以充分发挥辅助性教学的作用。新时期,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发生了改变,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增强,对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加以有效应用,能够缓解教师教学压力、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所以,对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小学教学中应用问题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应用于小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计算机逐渐应用于社会众多领域中,并有力推动着社会变革。多媒体计算机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充分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其应用具有必要性。首先,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具有交互性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小学生对未知知识领域的探索欲望。其次,多媒体计算机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小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根据相关调查显示,低年级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且人类获取知识信息主要来源于视觉。因此,多媒体计算机设备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得到视觉、听觉等感官的刺激,有助于增强学习效率。

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小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应用于情境创设中

多媒体计算机在小学教学的情境创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引起学生好奇心,推动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创设情境的形式过于单一化,甚至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然而,应用多媒体计算机时,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情景创设。例如,在小学语文《荷花》一课的教学中,部分地区学生可能未曾看过荷花,进而对课文中荷花姿态描写的认识有所欠缺。但在多媒体计算机的辅助教学下,教师可以事先收集关于荷花的视频资料,在教学中为学生播放。通过视频,学生对荷花动态有着更多的认识,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供良好条件。

2.应用于师生课堂互动环节中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对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有着较高的要求。多媒体计算机在课堂互动环节中的应用具有积极作用,既能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又能帮助师生解决诸多实际问题。例如:数学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有必要实现数学的生活化,增强学生认知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在小学数学“平移与旋转”课程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移与旋转概念,教师事先利用手机或照相机等设备将班级学生进行拍照。其次,上传照片至多媒体计算机设备中,在教学活动中,利用鼠标将照片进行平移和旋转的运动,使学生了解运动轨迹,对知识内容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3.应用于知识巩固与延伸中

在小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和延伸,以培养学生的知识巩固能力和学以致用能力。在练习环节中,多媒体计算机有效应用于其中,有助于增强练习效果。例如,在小学英语字母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设置闯关游戏,答对一字母后方可进入下一关。在此过程中,既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有助于知识巩固和内容的拓展延伸。应用多媒体计算机的英语教学中,即便练习题量较大,但小学生仍然始终保持兴奋状态,推动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

4.应用于教学重难点突破中

多媒体计算机应用于重难点教学中,在其作用下,小学生的思维得以简化,进而掌握教学重难点。多媒体计算机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应用于小学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其辅助性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教学知识内容。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小学生获取知识过程中,82%来自于视觉感官。应用多媒体计算机,可以将教学内容更为直观地展现在小学生面前,形成教学特有的优势。

多媒体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是必然趋势,既为教学活动注入新的活力,又能增强教学效果,且对培养人才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小学教师在应用多媒体计算机作为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应遵循“善用、会用、巧用”的原则,以规避使用不当对教学活动造成的不良影响。目前,多媒体计算机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且应用效率得到明显提升,必将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晓丹.多媒体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以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小学为例[D].沈阳师范大学,2011.

上一篇:企业培训师二级真题下一篇:步步惊心中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