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建设发展历程(共9篇)
1.团队建设发展历程 篇一
(医院)发展建设历程
一、四十一载春光好 五年一跃又峥嵘 ××医院建于 1956 年,她与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大坝相伴而生,随“黄河明珠”三门峡的成长不断发展壮大。近半个世纪以来,××医院致力于为三门峡人民和水电十一局职工的健康服务,把发扬优良传统与深化改革、开拓创新相结合,医院各项工作全面推进,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1995 年,黄河医院被国家卫生部确定为“二级甲等医院”。从 1986 年至今,黄河医院连年被评为“河南省文明单位”。 黄河医院现有职工 600 多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 500 余人,高、中级卫生技术人员 300 余人。住院部设有内、外、妇、儿、五官、中医等 13 个科室,开放床位 380 张,门诊部设有电话咨询、急诊科、社区服务科以及检验、放射、CT 、核磁共振、药剂、功能等 9 个医技科室。黄河医院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拥有核磁共振、螺旋 CT 、大型 C 型臂、X- 刀、心血管造影仪、体外血液循环机、彩超诊断仪等一大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医疗设备。黄河医院始终坚持“科技兴院”的方针,采取“内引外联”的办法,培养和锻炼出一支素质好、业务精、作风正的专家型医疗队伍,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一批具有国内、省内先进水平和高难度的手术先后在该院成功实施,受到患者和有关方面的高度评价。近年来,黄河医院先后获得省级科技成果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2 项,获得三门峡市、水电十一局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数十项。黄河医院已经成为豫西地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 党的十五大以来,黄河医院历届领导班子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认清形势,转变观念,紧紧围绕医院中心工作,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深入开展优质服务,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医院的各项工作和综合实力都跃上了新的台阶,两个文明建设结出了累累硕果。五年来,医院广大干部职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努力实践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水电十一局党委及医院历任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宗旨,以医院质量建设为生命线、以病人为中心,深入开展优质服务,不断探索新的医疗服务理念和经营方式,先后开展了争创“百佳医院”、“最佳医院”和“三级医院”等活动,医院的门诊量、住院人数、床位使用率逐年提高,医院固定投资总额、业务总收入、职工年平均工资稳步增长。 年,黄河医院新门诊大楼、住院部竣工投入使用,不仅为广大患者创造了一流的就诊环境,同时还为医院病房的布局调整及整体规划创造了良机。由于各项工作成效显著,黄河医院多次受到国家电力公司卫生处和水电系统兄弟医院的好评。 二、“科技兴院”春风劲 勇克难关荟精英 五年来,黄河医院坚持走“科技兴院”之路,在抓好对常见病、多发病诊治的同时,瞄准当代临床医学中的尖端、前沿技术,加大医疗科技攻关力度,不断完善诊疗手段、提高技术水平,有效地拓展了医疗市场空间,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工欲利其事,必先利其器。”为紧跟当今医学科学的发展步伐,不断完善医院诊疗手段,黄河医院历届领导班子都十分重视医院医疗服务硬件建设,并根据临床实践需要,多方筹资购置了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大型诊疗和检测设备。目前,医院已拥有美国核磁共振仪、高速螺旋 CT 、X- 刀、大型 C 型臂、钼钯 X 机、气化电切仪、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仪、日本奥林巴斯腹腔镜、血气分析仪、电子胃镜、宫腔镜、关节镜、鼻窦镜、肠镜、支气管镜、膀胱镜、动态心电及血压监测系统、直线加速器、X 模拟定位机、全自动麻醉机、血流变测定仪、RK 手术设备等一大批先进的诊疗设备,使医院的诊疗手段不断完善、医疗技术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医院的医疗硬件建设跃上新的台阶。目前,黄河医院已成为豫秦晋“金三角”地区医疗设施齐全、技术手段先进的大型综合性医院。 年,黄河医院在三门峡地区独家引进的美国超导型核磁共振成像系统,使该院骨科对脊髓压迫症等疑难病症的治疗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年,该院投资 450 万元购进的大型 C 型臂为心脏内科各项诊断、治疗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使医院能够自主完成心脏冠状动脉造影和心室造影,填补了三门峡市心内介入治疗的空白。 2001 年底,医院投资近200 万元,建立了三门峡市一个一流的“ ICU ”(重症监护)病房,使心脏外科、肾移植、多脏器衰竭、心血管、脑血管疾病的重症患者集中治疗、集中护理、集中管理,使各类危重症病人的救护和护理更加规范、严格,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此外, X- 刀为肿瘤病的放射治疗提供了准确、科学的手段;全能麻醉机改善、提高了各类手术病人的麻醉质量;气化电切仪为前列腺病患者手术治疗提供了较安全、较合理的手术方式。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仪、日本奥林巴斯腹腔镜、血气分析仪、电了胃镜、宫腔镜、关节镜、鼻窦镜等一大批先进仪器都在不同专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促进着黄河医院医疗技术的全面进步。 在不断改善就医条件和就医环境的同时,黄河医院坚持“科技兴院”和“以人为本”的战略,采取“内引外联”、分批进修轮训的办法,加快培育和构建专家体系,培养和锻炼出一支专家型学科带头人,促进全院科技创新事业的蓬勃发展。该院中医中药研究所发挥传统中医优势,研制出达源降糖冲剂、儿泻宁等一批中药制剂,并在临床应用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深受广大患者好评。该院骨科开展的“不同类型的组织瓣移植在四肢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与研究”项目,于 2000 年底通过河南省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因其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推广性,该项目同时被评为 2001 年度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1 年度,该院共获得水电十一局科技进步奖 8 项,并连续 5 年被评为局科技进步先进单位。 近年来,黄河医院在巩固“二甲”医院水平的基础上,专业学科迅速发展,先后开展了一批“三甲”医院的医疗技术项目,其中不少项目是具有国内、省内的先进水平和高技术难度的手术,如:率先在三门峡市开展同种异体肾脏移植术、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心脏冠脉造影术和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安装。其中,率先在三门峡市开展的同种异体肾脏移植术、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均达到了省级先进水平。此外,医院还开展了白血病标准化疗,食管静脉曲张胃镜下硬化治疗,肺癌及肝癌介入化疗,食道癌根治手术,肺叶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胰、十二指肠肿瘤切除术,腹腔镜代替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支气管残端瘘修补加全胸廓成形术,治疗食管化学烧伤的结肠代替食管手术,肝叶切除术,断(指、趾、肢)再植,游离皮瓣移植,髋关节置换术,大小脑肿瘤切除术,宫颈瘤及卵巢癌根治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切除术,喉癌根治术,遗传性疾病染色体检查,大面积烧伤治疗等等。凭借雄厚的技术力量、先进的诊疗设备和手段,黄河医院已经成为深受豫西及周边地区广大人民群众信赖的医院。 三、病房内外春意浓 丹心悬壶念苍生 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黄河医院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全面实施优质服务系统工程,完善岗位责任制,不断提高医疗和护理质量,塑造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 5 年来,黄河医院始终把医德、医风建设作为全院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抓医疗质量管理,健全完善各项责任制,深入开展病人选医生活动,有力地保障了“优质服务系统工程”的全面实施。医院先后制定完善了急诊、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病历书写制度,疑难和死亡病历讨论制度,院长查房制度,业务查房,护理查房,三查七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极大地激发了全院职工的岗位责任意识。 在护理质量方面,黄河医院建立健全了二级质量控制标准,严格院、科两级质量检查并及时进行总结、反馈,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医院修订完善了护理差错报告制度,并注重加强护士长队伍建设和管理,实行护士长岗位交流制度和公开选拔护士长制度,不断提高护理工作的`管理水平。为切实提高护理质量,医院推行了新的护理模式“整体护理”,以满足患者需求为主线,全方位做好优质服务工作。从 年至今,“整体护理”工作已从医院的两个病区推广到 7 个科室,护理工作质量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达 92% 。作为医院推行“优质服务系统工程”的一部分,黄河医院新修订的《护理人员服务规范》、《黄河医院领导行为规范》、《黄河医院医师语言行为服务规范》日前也已在全院实施,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医院门诊病人和住院病床使用率都出现增长势态,目前达到了医院历史最高水平。 黄河医院全体医护人员本着仁爱、敬业、务实、进取的精神,视患者为亲人,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使病房内外处处洋溢着浓浓春意,各地前来就诊的患者在黄河医院体会到了家一般的温暖。不少患者出院后,专程赶来致谢或打电话、写信表达自己对“黄医”人的感激之情。据不完全统计, 2001 年,黄河医院共接受各地患者赠送的锦旗 18 面、匾额 5 块、感谢信 25 封。 四、大河浩荡春潮涌 高擎云帆沧海行 回首过去,满怀喜悦;展望未来,信心百倍。“黄医”人深深懂得, 21 世纪是以生命科学为主导、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世纪,黄河医院将按照国家对医疗体制改革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努力深化内部运行机制改革,不断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力;医院将全面建立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适应市场机制的科学管理体系,培育广大干部职工的市场意识和敬业精神,秉承“医德奠基、科技兴院、管理兴业、质量为本”的发展战略,以患者为中心,抓好优质服务,狠抓“三基”、“三严”建设,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和医护质量。医院要充分利用各类先进设施和设备,积极引进、运用新技术,促进医疗水平不断提高;要大力开展社区服务工作,在原有的两个社区服务站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影响,强化辐射功能,进一步树立“服务上门”的观念,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切实做好社区预防保健工作,满足社区居民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 展望未来,“黄医”人将抓住“医改”契机,在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增强竞争意识,切实将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落到实处,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深化优质服务系统工程,促进医院各项事业不断发展。要充分发挥先进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继续深入开展“病人选择医生”的活动,坚持医疗质量好、服务态度好、就医环境好、病人花钱少的“三好一少”原则,树立“质量就是
[1][2]下一页
生命,医德就是本钱,信誉就是效益”的新观念,使医院的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和医疗质量不断提高。 在新的世纪里,黄河医院将进一步做好“科技兴院”工作,依靠科技营造优势,全面加快医疗技术发展步伐,并做好以下工作:( 1 )进一步抓好基础性疾病诊治工作,力求不断改善诊治手段,积极引进新的治疗方案和新的技术,不断向“高、精、尖”发展。( 2 )进一步引进先进设备,提高诊断率,为治疗提供可靠条件。要充分利用磁共振、高速螺旋 CT 、X 刀、大型 C 型臂等高、精、尖设备,带动相应专业的发展;继续做好脏器移植工作,肾移植项目要加大宣传力度,不仅要上水平,还要上规模,同时要做好骨髓移植,角膜移植的前期准备工作;要瞄准高精尖技术,再造特色和优势,大力发展心脏介入技术,继续抓好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及周围血管介入治疗、肿瘤的介入化疗和导管室的发展,创出黄河医院在医疗技术服务方面的特色品牌。( 3 )要继续做好社区医疗服务和“送医下乡”工作,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开展健康义诊咨询活动,为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如结合防治高血压病、管理糖尿病高危人群和定期为患者检测血糖、对其给予膳食指导,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 在狠抓医疗设备、医疗技术发展的同时,黄河医院的领导和广大职工,决不会忘记三门峡人民的期望与厚爱,牢记办院宗旨,坚持“医德立院”、诚信为本,坚持把优质服务作为永恒主题,严格规范医疗服务价格,以病人的满足和方便作为根本目标,为三门峡人民营造舒适的就医环境,为三门峡的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作出新的贡献。 在党的十六大即将召开之即,黄河医院全体干部职工决心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更新观念,加快发展,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责任意识,用做好医院各方面工作的实际行动,努力实践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医院两个文明建设的优异成绩向党的十六大献礼。
上一页[1][2]
2.团队建设发展历程 篇二
我国银行信息化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20世纪90年代对于柜面业务初步实现信息化处理,20世纪90年代末至2005年,主要进行和完成全行性的数据大集中工程,信息化在原来信息技术基础薄弱、管理机制不健全和有效投入相对不足的情况下仍然取得了显著成绩。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应用于银行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各银行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借鉴国内外现代银行经验,从银行实际出发,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促进业务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十年来银行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历程如图1所示。
一、信息技术基础平台建设
以建立和完善总行“三大中心”即数据中心、软件研发中心、灾备中心为重点,以进一步完善网络系统为依托,逐步完善信息技术基础平台,为业务的经营管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服务,提升银行信息系统集约化运行水平。
十来来随着银行发展战略要求改变“一行千面”的服务模式,建立统一的服务渠道,提供统一的客户体验。需求催动建立一种粗粒度、松耦合面向服务的统一IT架构,主要包括满足现有业务需求、对银行有战略价值、有影响的公共应用、交易构件及数据结构,同时包括满足将来业务需求的新的公共服务或系统功能,实现银行数据整合、业务处理和渠道访问的无缝集成。
二、经营决策支持平台建设
以经营决策支持平台建设为目标,关注银行数据结构一致性研究,制定统一的信息资源目录,建立数据共享和交换平台,加强数据资源共享和统一管理,更好地采用多维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进行数据的深层分析与综合利用。然后以数据结构、业务流程为基础,建立统一的应用服务渠道,明确各个相对独立的应用系统的共性部分,对于共性部分尽可能进行功能抽取,建立公共构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个系统的部署及实现方法。
以开发和优化银行“三大系统”即综合业务系统、信贷管理系统和以数据仓库为基础的综合报表系统为重点,以扩展和细化数据维度与粒度为关键,逐步建设以风险防范为中心的经营管理平台和以经营战略分析为中心的决策支持平台。
三、信息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依据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结合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分层次、分步骤地制定银行信息系统的有关标准,形成较为完整的信息化标准体系,全面提升银行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化水平。银行信息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是作为银行总体经营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描述如何有效、经济、规范、连续地推进银行信息化建设,是对银行信息化建设从战略目标、总体策略、实施步骤、关键技术、相关规范、信息化阶段划分及费用投入等方面做出的总体谋划,强化规划指导作用,整体协调推进科技和业务的深度融合。
十年来银行业以IT建设现状为基础,按照业务发展要求,建立信息技术标准体系,设计、实现和完善银行IT架构,规范IT管理,不断进行银行信息化发展,推动银行科技发展由分散模式向集约模式的转变。
四、信息科技风险防范体系建设
信息科技风险防范是一个内涵深、外延广的多维度定义。信息科技风险防范的事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常常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各因素之间互为表里,交织在一起互相纠结。影响安全的各类风险之间往往相互关联,只有进行多层次、多视角的探析,才能进行全方位覆盖。银行业务极端重要性要求信息化系统必须安全、稳定、高效运行,要求银行通过合理的架构设计和技术手段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十年来,银行专注信息科技风险防范体系建设,加强数据中心、各级行机房和网络系统的安全建设,建立和完善各种信息科技风险应急处置和风险防范机制,构建完备的信息科技风险保障体系,有效防范、控制和化解信息系统风险,满足银行业务发展的安全要求,有效提升信息科技风险防范水平。
五、信息技术组织管理体系建设
3.团队建设发展历程 篇三
郭楼镇中心小学整体搬迁至新校区已有近一年的时间了,回首这一年的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将整个教学楼的楼梯、楼道及教室进行了统一的文化布置。突出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凸显学校文化育人的办学特色。来学校参观的领导、家长也都为学校这种浓浓的文化气息所感动。
学校教学楼的文化布置共分四大主题:一、以“二十四孝”为主题的宣传,图文并茂的展示了“百善孝为先”是传统道德教育的核心。二、以“弟子规”为内容的宣传,塑造了学生的道德情操、人格魅力和智力发育等。三、以“勤奋读书、珍惜时间”为内容的格言,起到了激励和督促学生学习的目的。四、以学生绘画作品为内容的图片展,呈现了学生巧手绘世界的灵性。
今年,郭楼镇中心小学在让教学楼楼道、楼梯这个闲置却又“人气”很旺的地方达到文化育人细无声的同时,为使校园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学校校委会利用暑期时间又规划设计了教学楼楼外图版,内容有:校训、校魂、校徽、校歌、校旗、校树、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图片等。另外,学校校墙上还规划设计了“三字经”等道德教育图片展;学校校园不锈钢展板更是内容丰富。孩子们处于这样的文化磁场中,长此以往,他们将成为一个融洽的共同体——校园文化、孩子们无不透着文化的气息。
4.团队建设发展历程 篇四
(一)人文化表现点滴:
快速决策、立即执行,与时俱进、活学活用。交往朋友、慷慨大方,合作伙伴、守约精算。喜聘来人、笑送去者,大门敞开、入离自由。培养员工、给足机会,同事有难、关心备至。听怎么说、更看怎么做,注重过程、更注重结果。
(二)发展历程的四次飞跃:
完善新型节能板材生产销售实现第一次飞跃;承揽大型工业厂房钢结构工程实现第二次飞跃;涉足重钢高层、桁架结构是为了实现第三次飞跃;向国家一级施工总承包目标迈进实现第四次飞跃。
从不知名产品期到知名品牌期,从小作坊加工到现代化大流水线生产。2011年——2015年为做实基础、强化管理、提升品牌期。这个时期主要任务是企业调整结构、产品更新换代、员工提高素质、管理夯实基础、形成多维知名品牌。
(三)发展目标:
一维目标,做精彩钢新型板材 ;二维目标,做大门式轻钢结构;三维目标,做好重钢空间结构;多维目标,做强企业综合实力。
1、基本定位:巩固新型节能板材和轻钢结构产品市场销售优势;着力开发高层大跨度重钢结构产业。
2、奋斗目标:中国最强新型节能板材供应商;中国北方最强钢结构生产承包商。品牌成为多维核心竞争力,变我被动找市场为市场主动找我的格局。
3、发展目标内涵市场销售为先导,设计技术为纽带,制造安装为基础,人才储
备为核心,文化修炼为灵魂,综合实力达目标。
4、人才价值坐标诚信做人(人品好),智慧做事(技能精),把握适度(能力强):(人事合一)为最高境界、就是度。
5、营销理念差异化营销与差异化服务:差异化营销的核心——细化市场;差异化服务的核心——细分客户;差异化标志: 你无我有、你有我好、你好我变、你变我转。
(四)价值愿景
5.信贷业务团队建设及发展思路初稿 篇五
2016年是我行关键的一年,据目前一季度信贷业务发展情况来看,很难实现目标。个人认为目前我行信贷团队及发展主要存在以下两点问题:
(一)信贷团队框架不合理,团队之间协作能力较差,信贷部门运作效率低下。
(二)市场营销不到位,据我这星期市场调研及向去年做的比较好同行请教,信贷业务发展的关键是什么?是市场营销,无论从贷款手续、贷款利息、服务态度,相比较邮政银行还是比较有竞争力,但是小额贷款业务发展速度落后邮政银行,原因就是营销工作没有统筹安排好。据了解,邮政银行的客户经理每天早上都要下乡镇,到各个邮政局报到,报销午餐费,目的就是做到彻底的全覆盖的市场开拓营销。
6.团队建设发展历程 篇六
推动路网管理工作和谐发展
尊敬的刘主任、曾书记,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有机会向大家汇报路网管理中心的党建工作。我汇报的题目是:建设团队文化,推动路网管理工作和谐发展。
2010年5月10日,北京市道路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中心挂牌成立。路网管理中心党委在交通委、路政局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坚持科学发展,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团结求是、探索创新、开拓奉献,通过开展团队文化建设赋予党建工作新的内涵,提高了党委的凝聚力和干部职工的向心力,提升了队伍整体素质,激发了前进动力,确保了各项工作规范高效地开展。下面把我们致力建设团队文化,推动路网管理工作和谐发展的实践和体会,向领导和同志们作一简要汇报:
一、建设团队文化的初衷
路网管理中心成立之初,人员基本由原养路费征稽处转岗而来。受税费改革久拖不决影响,征稽人员近十年来只出不进,加之绝大部分中坚力量被税务机关招录,剩余人员年龄结构老化,平均年龄45岁;学历层次偏低、专业人才匮乏,131人中初学历为本科的仅有7人。如何带领队伍形成合力,克服高科技含量的工作与知识水平偏低的队伍之间的矛盾,尽快掌握全新业务,探索路网管理工作的发展模式,完成交通委、路政局赋予我们的新的使命,很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中心党委立足实际,多次讨论研究,确定了“以开展团队文化建设为切入点,顺利实现人员转岗、业务转换的工作思路”。
建设团队文化是凝炼团队精神、提高团队凝聚力的重要途径。“团队文化具体到一个单位,就是一种集体人格”,也就是单位风气、团队理念和价值观的体现。团队文化是一个单位的“软实力”,是团队的灵魂,是单位发展的源动力。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新成立的单位,中心党委充分认识到团队文化建设对提高党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队伍素质,激发干部职工工作热情的作用和意义。路网管理中心要开好头、起好步,要持续发展,必须孕育、锤炼和塑造我们自身的团队文化,形成我们的核心理念和精神,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升华,赋予时代的内涵,以激励广大干部职工顽强拼搏,开拓进取,推动路网管理中心各项工作的蓬勃开展。
二、建设团队文化的举措
路网管理中心党委将“以人为本”贯穿于团队文化建设的始终。围绕激发和调动人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来开展团队文化建设,从重视职工需要入手,寻求个人发展与路网管理中心发展的协调一致,进而达到职工进步、中心发展的目的,最终形成合力,推动路网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关心职工生活是建设团队文化的支撑
中心成立后,我们采取多项措施,关心和丰富广大干部职工的生活。一是充分利用现有空间和资源,为中心机关和三个巡查队建立阅览室和活动室,订购图书杂志、添置健身器材,丰富干部职工的业余生活,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二是组织开展登山、乒乓球赛、联欢等文体活动,充分展示干部职工的精神风貌,增强集体意识。同时积极参加委、局组织的各类活动,增强集体荣誉感。三是关心职工生活,每年组织即将退休的职工参加夕阳红外培,为退休职工举行欢送会;组织离退休职工开展春季踏青和秋度重阳活动;对因病住院职工发放困难补助;对过生日的职工发放生日贺卡、蛋糕卡,送上生日的祝福;组织少年儿童六〃一联欢等活动。通过这些举措,丰富了干部职工的工作和生活,增强了干部职工对中心大家庭的归属感,使大家迅速融入了新的团队,为团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陶冶思想情操是建设团队文化的基石
思想情操的陶冶和提高是推动团队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中心党委借助各类丰富乐见的活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先后组织全体职工观看了北京电视台播放的《为你而歌》及电影《第一书记》、《唐山大地震》;开展了“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松山垃圾捡拾”活动,增强职工爱家园、爱北京、做文明北京人的首都意识;组织开展了“共产党员献爱心”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两次捐款活动,共筹集善款7450元,捐赠市慈善协会和灾区;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参观了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举办的“ 北京市反腐倡廉法制教育展”;组织全体党员开展了“学习红旗渠精神,重温入党誓词”的主题党日活动;与昌平区望宝川村实施了帮扶共建,为共建村小学生购买了近300册图书和50套学习用具。我们以这些活动为载体,潜移默化地陶冶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情操,提高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和职工的个人素养。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更加突出,群众的向心力和中心党委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为建设团队文化提供了充足的精神食粮。
(三)开展培训学习是建设团队文化的必然途径 中心党委从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和业务能力入手,加大培训学习的力度。一是以增长知识、提高素质为目的,组织开展了内容多样、形式灵活的教育培训活动。采取自学选修、培训授课等方式,开展了“我爱读书”活动和“责任重于能力”、“管理艺术”等系列综合素质培训。二是针对新单位、新岗位、新业务的工作需求,先后组织了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系统建设状况和功能应用的培训、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系统操作及相关业务培训、公路服务热线子系统应用培训以及路网管理系统安全知识等系列业务培训。三是注重建设学习型团队。在中心内部大力倡导“爱学习、会学习、勤学习”的良好学风。在中心党委班子带动下,营造出了“争学习、比知识、善思考、敢创新”的学习和工作氛围,学习型团队初步形成。
通过各类培训学习,丰富了干部职工的知识,提升了综合素养,熟悉了新的业务领域,掌握新的了工作技能,实现了个人发展与中心发展的统一,激发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为路网管理中心各项工作规范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队伍管理是建设团队文化的保证 征稽队伍有过辉煌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但受税费改革久拖不决的影响,严重制约了队伍的建设和发展,部分同志存在自由散漫、责任淡漠等弊病。中心成立后,我们专门召开中层干部和科室全体人员会议,专题研究如何带队伍、树形象、做好路网管理中心各项工作。全中心形成了共识,那就是要“严格管理、扬优弃劣、令行禁止,以新面貌、新形象、新贡献服务于首都道路交通建设,不辜负领导的殷切期望”。按照这一管理思路,我们着力开展建章建制,明确岗位职责和管理制度,共制定印发了《考勤管理暂行办法》、《奖金管理办法》等17个办法和规定。并实行精细化管理,加大执行和考核力度,坚决奖优罚劣,实现了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使队伍面貌焕然一新,有力保证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团队文化的建设。
三、建设团队文化的收获 通过开展团队文化建设,实现了中心成立之初党委确定的“以开展团队文化建设为切入点,顺利实现人员转岗、业务转换”工作目标。并在以下方面有所收获:
(一)基本形成了团队的核心精神和理念
通过一年来的团队文化建设,我们凝练形成了“团结协作、客观公正、拼搏创新、爱岗敬业、甘于奉献”为内涵的路网精神---“团结、求是、开拓、奉献”;树立了以人为本、科学管理、集思广益、细致严谨、阳光透明、公平公正的管理理念。这些核心精神和理念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路网管理中心的魂。他将带动我们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不断谱写路网人的新篇章。
(二)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在中心成立之初,路政局领导就提出要打造一支“思想进步、作风扎实、业务精湛、服务到位”的路网管理团队。通过一年来团队文化建设的推动,以及专业人才的引进,我们的队伍素养取得了长足进步,精神面貌更加积极,工作作风扎实稳健,业务工作规范顺畅,整体形象大幅提升,初步打造出了一支比较优秀的路网管理团队。
(三)业务工作开展顺畅
中心成立一年以来,各项业务开展顺畅,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绩,得到了路政局领导的肯定。路网管理系统运行稳定,功能日趋完善,通过对养护事件、路政案件、视频图像、交通量数据、气象信息等动态数据的分析,基本实现了对公路路网运行状态的有效监测,建立了较为高效的公路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机制;路政服务热线、公路出行信息服务站为市民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的出行服务,成为路政局、交通委为公众服务的一扇窗口;顺利完成了路网管理系统的国检任务,充分展示了公路管理的亮点。这一切都得益于团队文化建设所形成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
以上是路网管理中心在建设团队文化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也是我们在基层党建工作中的一些探索,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7.团队建设发展历程 篇七
一、加强企业团队建设意义重大
1. 企业团队有利于增强组织灵活性。
新经济的新变化要求企业组织普遍采用团队工作形式, 任何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生存、发展都必须改变过去对外界变化的应变能力较差的传统管理模式, 使企业具备较强的组织灵活性, 更好地应付外部环境的变化和适应企业内部的改革、重组。同时企业团队的共同价值取向和良好的文化氛围, 使组织能更好地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 以其敏捷、柔性的优势, 增强企业的应变和制变能力, 提高企业组织的灵活性, 提高企业竞争的效能。
2. 企业团队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团体与个人的关系就如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团队模式使组织结构大大简化, 领导和团队、团队和团队以及团队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变成伙伴式相互信任和合作的关系。建立在志同道合基础上的团队可以起到功能互补的作用, 因而领导决策合理、科学, 团队士气高涨, 从而产生了比个体简单相加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
3. 企业团队有利于员工素质的提高。
团队鼓励成员一专多能, 并对职工进行工作扩大化训练, 要求成员积极参与组织决策。团队工作形式培养了职工的技术能力、决策和人际处理能力, 使员工素质和技能得到极大的提高。同时, 团队在文化氛围上既强调团队精神, 也鼓励个人的完善与发展, 从而激发了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充分体现了人本管理的思想。
4. 企业团队有利于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
团队强调通过沟通协调, 提高员工归属感和自豪感, 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同时, 团队的工作形式要求其参加者只有默契的配合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 促使他们在工作中有更多的沟通和理解, 共同应付工作和生活压力。
二、目前企业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团队的目标没有达成共识。
每一位个体都有个人的目标, 而组织本身也有它的发展目标, 只有彼此目标一致的情况下, 团队的合作和士气才能达到最佳状态, 团队成员参与决策和执行目标往往因为信息不对称、成员价值观和个人利益角度的不同, 使目标被肢解, 最终丧失功能。此外很多企业内部目标不能达成共识的原因不是由于彼此目标真的不一致, 而是缺乏一种有效的沟通机制, 当团队或组织逐渐走向“成熟”以后, 每个个体自己的“行为模式”开始产生影响, 而在这个时候, 正是需要企业采取措施巩固和强化“目标共识”的时候, 可悲的是, 很多企业这一工作做得太晚了。
2. 企业领导者的误区。
一个团队或组织在逐步成熟以后, 便有了它成文或不成文的“游戏规则”。团队的领导者希望每一名团队成员遵循他自己习惯的团队规则。但是, 团队的外部环境决定其必须具有高度灵活性和适应性, 否则团队就会变得僵化。很多情况下, 由于缺乏一种有效的机制, 使得团队领导者过分强调自己习惯的“团队规则”而忽视了其他团队成员的需求, 导致团队危机的产生。对于员工来说, 生理和安全的需求都比较容易被满足, 但在被尊重的需求上, 对此都抱有怨言, 认为自己经常不被尊重, 经常被领导者视为己有, 时刻受到监督, 被管制得很严, 没有一点时间可供自己自由支配, 自己的想法无法得到实现, 工作环境很压抑。在人性化管理被提倡的今天, 这种领导者的“合作规范”越来越受到置疑。
3. 缺乏有效的团队绩效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
当前企业对团队成员的激励手段单一, 对不同的团队成员不能分别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不善于综合运用薪酬管理体系、职业生涯管理和异动升迁机制、分权与授权机制及目标激励、压力激励、认可激励等激励手段和措施。对团队成员期望心理和公平心理的疏导有待改进, 当成员的期望心理与现实情况反差较大, 出现挫折感和失落感时, 不能及时有效地加以疏导, 有“争名次、争荣誉、争奖金”的现象发生当成员的公平心理与现实情况反差较大时, 忽视对其疏导, 导致出现盲目攀比的现象。未能恰当地设立奖励目标, 不能适当地拉开实际效价的档次, 不能有效控制奖励的效价差。效价差忽高忽低, 效价差过低, 造成“平均主义”的现象发生;效价差过高, 会走向反面, 使团队成员产生不公平、不公正的感觉。不注意掌握奖励时机、奖励频率、奖励强度, 忽视发挥综合效价。对激励时机、奖励频率、奖励强度的运用, 缺乏灵活性和系统性。忽视激励的及时性, 导致不能给团队成员及时的信息反馈、不能迅速地调动成员的积极性, 不重视延时激励, 难以保证激励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实际操作中, 忽视奖励频率、奖励强度的负相关关系。
4. 团队成员素质整体偏低。
首先, 当前我国企业团队成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团队成员特别是项目经理控制着项目巨大的财权、物权和事权。企业有些管理团队成员主要是项目经理不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 一味地追求项目自身的经济利益, 虽然满足了项目自身一时的经济利益, 却严重损害了企业的整体形象、整体利益。团队成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尽管一些团队成员经验丰富, 但是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另外有一部分是从学校毕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中选拔的, 这部分团队成员专业理论知识相对比较扎实, 但是实际工程管理经验相对较为缺乏。其次, 团队成员培养机制不健全。培训并不仅仅是对员工技能与能力的培养, 更是推动组织发展、促进团队建设、改进企业管理实践与文化实践的重要内容。尽管企业的团队不断加大员工的培训投入, 使得员工的整体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是总体而言, 其团队成员培训机制仍然不能适应实际需要。在培养方式上, 我国许多企业对团队成员的培训多采用工作轮换、见习、自我指导法等传统的培养方法, 无法满足团队成员的个性化需要。培训教师的专业性、针对性差。在培训过程中, 重视知识技能培训, 轻视成员潜能的激发;重视业务培训, 轻视管理培训。在企业和团队组织的培训中, 团队成员缺乏主动性, 参与意识差。
三、完善企业团队建设的措施
1. 力争对团队目标达成共识。通过有效的交流, 团队中每个人了解团队的目标、团队的情况, 也就是使领
导者和员工公开地交流问题和看法, 抛开过时的等级制度, 使信息在员工、领导者之间迅速地互动起来。为此, 领导者们必须告诉员工公司的现状、业务如何进行, 以及公司的未来计划等, 让他们了解到自己在公司发展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必不可少的职能, 使他们也和领导者一样明确公司发展的目标。这样使团队中每一位个体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的发展目标相一致, 确保团队的合作和士气能达到最佳状态。
2. 创建理性化管理团队。
对于企业团队领导来讲, 应在“团队规则”和团队灵活性之间保持平衡, 把握什么是最关键的:一是领导者要以身作则, 在其位谋其政, 树立工作行为的典范;二是保持对下属的充分尊重, 给予团队成员充分的灵活性与施展空间, 尊重团队中的每个成员;三是领导者应寻求一定程度的员工参与到企业各个决策方面的讨论中来;四是通过建立自我管理的工作团队, 把员工参与更向前发展一步, 每个团队成员在没有上级严密的监视下完成或管理一项职能, 并对其结果承担责任, 这大大增加了员工工作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3. 完善团队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
绩效考核要遵循公开与开放、反馈与提升、定期化与制度化、可行性与实用性的原则, 通过采用目标管理法, 进行有效沟通, 使上、下级员工一致认同目标, 形成全员目标管理, 确定团队层面绩效考核的指标和对个体层面绩效考核的指标, 并明确团队和个体绩效所占的权重比例, 运用平衡记分卡的思想确定具体的团队绩效考核指标。对团队成员个人的绩效考核可采用全方位绩效考核, 努力保证考核结果的客观性。
另外, 在建立和完善团队激励机制的过程中, 要以动机和激励的整和模型为总体框架, 综合运用多种动机和激励理论, 充分发挥各种理论的优势和它们之间的互补性。有针对性地运用薪酬管理体系、职业生涯管理和异动升迁机制、分权与授权机制及目标激励、压力激励、认可激励等多种激励手段和措施。将员工的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进行有机组合。恰当地设立奖励目标, 有效控制奖励的效价差, 针对具体情况, 适时使用及时激励和延时激励。对奖励频率和奖励强度要整体考虑。
4. 努力提升团队成员能力素质。
8.团队建设发展历程 篇八
形成特色文化理念,发挥精神引领作用。进疆之初,大队基地不能完全落实、职工难以落户乌市、粮食关系无法解决、生活物资供应困难,野外地质工作结束收队后,大部分职工不得不回甘肃原驻地解决冬季吃住问题,经历了“冬去春回,两地办公”的艰难岁月。为了队伍的生存和发展,大队确立了“立足新疆创三业,严细求实重管理,同舟共济渡难关,奋力振兴二一六”工作思路,并先后形成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团结求实,开拓发展”、“开拓进取,勇创一流”、“二一六靠我发展、我靠二一六生存”和“干一流工作,创一流业绩,找一流大矿”等企业文化理念。
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近10年来,大队注重人本管理,加强理念培育,在认识上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在探索上进行了更有效的实践,在落实上付诸了更多的行动,在深化上投入了更多的思考,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具有大队实践特色的企业文化理念。具体来说就是:“新疆一流,行业中坚,国内知名,技术领先”的地勘队伍的建设目标;“完成国家任务,服务集团发展,支持地方经济,实现队强民富”的企业宗旨;“干一流工作,创一流业绩,找一流大矿”的企业精神;“经营大地质,矿业立支柱,服务创品牌,机制增活力”的工作方针;“依科技靠人才优化管理,重质量求成果提高效益”的经营理念;“改变,精进,创富,和成”的发展理念;“有房、有车、有尊严、有文化”的职工生活愿景(个人目标)。这些明确的目标理念,为队伍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思想引领和强劲的精神动力,同时通过将大队整体发展目标和职工个人发展愿景有机结合起来,使“有房、有车、有尊严、有文化”等职工想得通、看得见、够得上、摸得着的个人发展愿景成为激发干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强大动力,为大队整体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营造了良好的组织氛围。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物质文明发展。进疆以来,大队始终把通过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载体作用,在地方政府宣传核行业企业文化,扩大社会影响力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特别是近些年来,通过项目联系与中煤、伊泰、中电投等大企业大集团进行企业共建,以虔诚的态度、优质的服务、良好的信誉和过硬的作风,强化客户意识、服务意识、市场意识及质量意识,打造核工业“西部铁军”形象,树立品牌,提高声誉,取得信任,赢得市场,成为大企业集团的信用客户,在有效传播了大队企业文化的同时,推动了大队经济快速发展,大队的精神文明创建水平和层次不断提升。
大队2001年初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之后三次复验均高分通过。2013年在淘汰30%名额的自治区文明单位“零基启动”创建中,大队按照“工作成绩突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干部职工群众思想道德素质较高、四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在社会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条件要求,自我加压、统筹安排、全面落实、对标创建,又以高分重新创建成功,连续四届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努力打造科技团队,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多年来,大队以多种方式推进找矿理论与方法领域的科技进步,重视人才在队伍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加强项目合作与技术交流,每年选派技术骨干到国内外学习深造,请国内外专家来队讲课,以找矿理论和方法为主题,每年举办技术论文交流会,对优秀论文给予重奖。制定人才工作规划,在引进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上下功夫,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人文环境。除每年选送部分技术骨干进行学历深造外,还与国内院校合作,在单位开设继续教育授课点和工程硕士授课班,大力提倡并积极鼓励技术人员进行学历深造;对优秀人才优先安排有利于其个人发展的重要岗位,对在重要岗位上的人才在待遇上给予充分的考虑,制定地质科技成果奖励办法,对在找矿、科研工作中有重要贡献者进行重奖。这些举措不但激励了人才,而且极大地推动了科技进步,“伊犁盆地南缘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勘查研究及资源评价”项目以其对中亚“次造山带控矿”理论的突破和对国民经济建设的重大贡献荣获了199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充分彰显了人才、科技在队伍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大队也先后获得中核集团科技创新特别奖、中核集团成立十周年杰出成就奖、2009年全国十大找矿成果奖、2010年全国十大找矿成果奖、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全国模范地勘单位、全国野外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等。
实现文化落地生根,增强文化内生动力。努力建设作风民主和谐高效领导班子团队。领导班子成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地位观、权力观,以成就事业和服务群众为宗旨,以建成“勤政务实,廉洁高效,团结和谐,作风民主”的领导班子为目标,党政主要负责人淡化“本位”意识,放下架子、站起身子、迈开步子,主动到班子其他成员处进行沟通交流。在主要领导的示范和带动下,形成了领导班子成员之间日常多向沟通交流的良好风气,树立了“党政和弦,班子和谐,成员和气”的充满生机活力、善于和谋共事的领导班子良好形象。在廉洁自律方面,大队党政主要负责人在全体干部职工大队上郑重承诺,欢迎全体职工对领导班子成员进行廉洁自律监督。大队领导班子成员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增强队伍凝聚力和群众向心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进疆以来,干部职工中涌现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四光奖获得者、地质金锤奖获得者、钱三强奖获得者以及省部级劳模、全国劳模等一批勇于探索、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典型人物。为了使榜样的力量物质化,充分利用先进人物典型引路、榜样带动的“辐射作用”,除在内外媒体进行先进事迹宣传外,还利用道德讲堂的平台,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营造崇尚先进、比学赶超的浓郁氛围。另外,通过以优秀典型事迹为原型创作诗歌、快板、微电影等文艺作品,形成弘扬正能量、宣传主旋律的文化产品,如诗歌《四海为家竞风流》、音诗画《创业者之歌》、快板《地质人生显风采》、微电影《生日》、《朝阳》等,在文化建设落地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9.团队建设发展历程 篇九
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自建校初就成立了小学数学“沂河数波”教师团队,我们结合我校实际确定了发展的策略,经过3年多的实践和探索团队建设初见成效,现具体总结如下:
一、认清现状,便于扬长避短:
1、团队成员情况分析。
我校是新建校,我们“沂河数波”团队的成员都是从乡镇和新分毕业生中招考的教师,每年都有新成员加入到团队中,经过3年多的发展团队成员由开始的3人发展到如今的12人,平均年龄28岁,成员主要分为三类,一类为参加工作15年以上的中年教师,这部分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对教学内容把握比较精准,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热情有所减弱;另一类是参加工作8-10年的青年教师,她们既有工作经验也有工作热情,对教学内容把握比较准确,有自己的教学特色。最后一类为新分毕业生,有工作热情但对教材的分析和把握能力比较弱,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2、团队成员弱项调查。
为了团队的健康发展,我们采用推门听课、随堂检测等方法对成员的教学行为进行了跟踪调查,通过调查和随访我们发现了团队成员教学中的很多薄弱点:
(1)教材的使用缺乏科学性:情境图的使用比较混乱,青岛版教材情境图信息丰富,采用情景串组织教学,一个情境图中的信息贯穿一个知识系列的2-3节课,但在使用中,情境图的价值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有的老师甚至理不出情境图中的有价值信息,出现了情境图教学的负效应。(2)听评课活动缺乏深入思考:老师们听课随意性强,评课也多是唱赞歌,听评课是围绕课堂教学的程序和教师的表现进行评价的,而非问题解决的策略和对其专业成长的建议,对听评课双方来说,都缺少持续的跟进研究。由于没有良好的听评课支架,没有科学的听评课程序,也就难以结合自己的专业实践进行深入的分析,难以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3)教学观念不能与时俱进。年轻教师忙于熟悉教材,对教学新思想的学习显得力不从心。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则出现了“啃老本”的情况,为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时单刀直入,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的培养,忽视数学实践课的实施,课堂的拓展性不强。
二、对症下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师徒结对帮扶,加强互助共同提高。
针对我校新分教师多的特点,开展了师徒结对活动,每学期举行师徒结对仪式,师徒签订目标责任书,师傅每周必须听评徒弟2节新授课,徒弟每周随堂听课师傅的课不少于3节。同时,还充分发挥团队优势,每学期定期举行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备课组长示范课活动,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的教学示范引领作用,给青年教师提供了可直接学习、提高的机会。
2、依托科研课题,提高教材研究实效。
为提高教师使用教材和挖掘教材的能力,我们申报了研究课题,围绕情境图的使用开展研讨活动,遵循课例设计、课例观摩、课后反思、课例改进的研究步骤,对情境图的使用策略技巧进行了研究,探索出了三步二调的教学模式,提高了老师们有效运用情境图实施教学的能力。
3、搭建学习的平台,促进教学理念的更新。
为促进教师的成长,学校为老师们提供了大量的学习机会,开阔教师的视野,2014年10月我们赴山东师范大学附属教学观摩翻转课堂的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微课程课例《平行与相交》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14年11月赴张店参加了小学名师高效课堂、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观摩活动,徐长青老师的《数与形》、蔡宏圣老师的《认识比》给我们来了一次头脑风暴,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狭隘,看到了大师视野的高远,返校后的研讨中,我们又找到了要实实在在变革的地方,教学重点要学会向能力倾斜。2014年11月赴德州市参加全国小学数学名师高效教学“同课异构”教学形式观摩研讨会,与吴正宪、张齐华等大师面对面,再一次感受到了教学思想的大气与教学语言的亲和,正是在一次次与经典的相会,让我们激起了我们对比反思的意识和完善提升自己的愿望。学习让我们看到了前进的方向,也鼓起了我们向上的力量。
4、制定读书任务,督促教师积极阅读。
读书,能让我们思考,促我们成长。一个人如果没有广泛的阅读,行万里路,不过是一名脚夫;读万卷书,才能具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作一名有智慧、有思想的教师,必须持续地读书,边读书边思考,在反思中成长。因此,为了提升自身的业务素养我们团队成员利用一切课余时间进行了专业书籍的阅读,撰写读书笔记和教学反思。除了每学期学校要求征订的教学期刊外,我们还利用课题组集体活动时间组织大家阅读了华应龙的《我就是数学》,张齐华老师的《张齐华与小学数学文化》以及吴正宪老师的《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三本书。每个暑假,老师们也必须读一本书,并在教师讲堂中与大家交流读后感。我们从书本中寻找教育思想的营养、智慧的源头。
三、成效梳理,积淀后续发展的能量。
几年来,经过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在教育科研等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略)
四、查找困惑反思不足,为更好的发展努力。
1、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还跟不上研究实践的需要,影响了研究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是部分教师的研究热情和水平不够高。
2、机会均等但发展不够平衡。
【团队建设发展历程】推荐阅读:
团队建设107-05
团队风气建设07-15
高绩效的团队建设与团队培训10-15
团队建设宣传标语07-30
团队建设职责描述08-11
金牌团队建设培训09-19
年度团队建设计划09-30
销售团队建设方案11-06
班级自主管理团队建设06-18
高效团队建设调研表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