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质量分析

2024-07-16

初一历史质量分析(精选12篇)

1.初一历史质量分析 篇一

2012--2013学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由我负责初一年级的历史课程的教学工作。初一年级共有5个班,各个班的人数及学习基础略有差异,期中2班、3班人数相对较多,课堂气氛,学习气氛相对于其他,班都要稍好,1、4、5班人数不多,但是学习气氛不够活跃,四班学生相对沉稳,学习态度相对其他两个班比较好。

二、试卷基本情况分析

1、本套试卷总分共110分,选择题60分,材料分析题28分,问答题22分。从题型、题量、与内容要求杀那个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紧扣教材,把历史知识和历史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考察,尤其在开放题中,要求学生学会结合学过的历史知识用以分析对当代的社会有什么可以借鉴之处,及我们可以从历史人物的身上学习到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充分体现了历史课程的综合特点和情感教育功能。

2、本次考试以闭卷的形式进行。主要考察学生对历史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难度适中。

3、从试卷的内容看,本次考试侧重点在7-11课,无论选择题还是大题考察的内容都比较多。如:选择题8--20题考察的基本都是7-11课的内容。材料题中主要考察第7课的内容,尤其是商鞅变法。问答题中主要考察10-11课中秦朝的建立及灭亡的问题。

三、得失分情况及原因分析 从本次考试学生失分情况看,选择题主要失分在2、3、6、15。材料分析题中的22小题,问答题的失分率为最高。主要原因在于:(1)学生对做题的方法没有灵活运用。如:选择题第6小题,学生反映红山文化遗址的所在区域没有提到,学生不会运用排除法进行筛选;材料分析题中22小题,学生因为看到给出材料复杂,无法判断材料信息,不懂得从关键字及给出的图画中判断题中信息。(2)对题目的理解不透彻。如选择题第3小题,学生没有读懂题目中的根本原因就是最主要的原因,因为农业的发展才使原始人过定居的生活,而不是造房术;选择题第15小题中题目中问的是不可能是战场上的对手,学生误以为是实力的对比。(3)笔记没有做好,知识没有记牢。俗话说“好脑袋不如烂笔头”在上课期间讲到的内容进行分析时学生都表示听懂,到考察起来失分情况却很严重。如:问答题。秦始皇采取的巩固措施;秦无道的具体表现,在上课期间都与学生一一讨论总结,但是还是答不好。(4)由于种种原因本次初一教学九月中下旬才开始,所以课程进度相对较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对学生的练习巩固以及笔记记录情况的检查不够,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不够,所以导致这次考试失分情况严重。

四、今后计划

本次考试学生成绩不甚理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改进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多关注学生的听课情况,因为初中生控制能力不是太好,所以要时不时提醒学生听课。(2)提高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在上课过程中可以穿插历史故事,这样使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便会主动学习。

(3)多做练习巩固。以学习指导为主,每次教完一课时便检查学生练习的完成情况。

2.初一历史质量分析 篇二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历史 教学质量 自主学习 教学措施

传统历史课程教材和课堂教学越来越不适合新形势的要求,新课改的普及和推广,势必是带给教师和学生的新挑战和新体验,同时也给死气沉沉的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作为新课改旗帜下的教师,要有敏锐的意识,剖析新形势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转变传统的思维观念,将学生从以前“灌输”的教育中解放出来,促进学生从被动接受向积极主动学习的学习主人翁转变。同时,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新课改中,应该积极参与学习,与老师多交流、积极配合,充分利用国家教育改革带来的自我展示平台和教学资源,响应新形势下教育理念和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做学习的主人,争取早日成为有用人才。

一、新形势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陈旧,授课方式枯燥单一

众所周知,高中课堂存在课时紧张、知识点繁杂、记忆难度大等特点。因此,在高考的压力下,许多老师为了提高课堂的所谓质量,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来开展日常的教学活动,学生只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一节课整整45分钟,老师的知识点讲解、知识结构的建立就占了大部分时间,而学生的理解和消化时间少之又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缺少思考,即使学到了知识,也会因为理解力缺失,只是学到了皮毛而已。而且,久而久之,学生会厌倦这种枯燥单一的学习方式,对学习失去兴趣。

特别是,许多教师受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思想比较落后,很简单地将高中历史教学看成一门考试的科目。授课以考试升学为目的,以提高考试成绩为前提前提。往往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个性化的发展,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种为了教学而教学,为了学习而学习的教学活动,不仅无法深层次挖掘历史教材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同时,也让历史教学考试服务。

2.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一刀切”现象严重

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熟不知,在学习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不管教学过程能否顺利进行,还是教学成果是否优胜,都是通过学生来反应的。由此可见,教师应该将学生放在第一位,认真考虑学生的需要,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学内容,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激发学生思考的潜力,加深学生的理解。

然而,还是有老师为了高考的任务,采用统一性、一致性的教学模式,加快教学速度,忽视了教学中的灵活多用与思维发散,让学生拘泥于课堂,成为考试的机器,在高考的路上为了成绩拼命学习,而这完全违背了学习的初衷!

二、新形势下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措施

1.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多么的重要!那么,作为一名老师应该了解这一点,在高中教学中放宽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高效优质的高中历史教学课堂。尤其是近年来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应用,让学生学习、老师教学的方式有了多种选择。老师的新思维、新方法教学,会让学生受益匪浅。在快乐轻松的参与中,牢牢理解并掌握知识。同时,还原学生主人翁的地位,学生的学习意识增强,成绩自然而然不用担心了。

2.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所谓树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从某种角度讲,教育是为了个性化的发展,而不是让学生在考试的泥潭中迷失自我、失去自我。最后都成为没有个性特色,一模一样的“小树叶”!老师应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有针对性、代表性、梯度性的教学手法,对学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真真切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老师可以根据学生能力强弱,有层次辅导。对一些学习吃力的学生,可以让其识记基础知识要点、知识疑难点归纳、基础知识练习等;而对于能力好的学生,可以跳过基础知识学习,根据自己能力做一些又提高性的题目,或者拓展一些课外知识。这种层次分明的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而且可以加强老师与学生的沟通,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结语

科学合理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掌握知识的关键。因此,新形势下,教师应该顺应时代潮流,紧跟时代的步伐。创新教育理念,开展灵活多变、层次鲜明、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来增强历史课堂的灵活性、生动性与形象性,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同时,转变学生学习的主人翁地位,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快乐参与学习,轻松掌握课堂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 姚春敏. 高中历史教学中“史地”结合的现状及原因分析[J]. 中国校外教育,2009(08).

[2] 马文平. 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学如何改变教学观念[J].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S2).

3.初一期中考试历史成绩分析 篇三

历史学科成绩分析

2014年11月21日

本次考试我们采用的是我校自己出的试卷,试卷还是很符合我们学校的教学实际的,不管是从试卷的难易程度,还是从试卷的适应范围,还是切合中考题型等方面,都是质量不错的,既能检测到学生的学业成绩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况,又不至于让学生感到太难而丧失学习兴趣。但本次考试的历史试卷考查的知识点较细,有重点,感觉整体很好,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分析一下本次考试的试卷:

一、历史考试成绩分析。

本次历史期中考试全校参加27人,及格的24人,50分以上的3人,40分以上的10人,24分以下的3人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卷,最高分57分,最低分19分,平均分37分,及格率72%。

从总体上看,要求识记的基础知识部分的内容掌握得比较好,要求理解部分的内容相对较弱。

从题目上看,选择题的正确率比较高,材料题中22题春秋战国时期提出反对不义的掠夺战争的思想家是谁?他是那一学派的代表人物?这一题变相考查了诸子百家的学派、代表人物。学生的应变能力较差,大部分学生答不出来。第21题分封制在后期出现了什么问题?由于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低,导致写不出完整通顺的答案。

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是失分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基础不扎实,对课本知识生疏,或不能熟练运用,相当一部分后进生表现尤为突出、历史语言表达不规范、不准确。

2、审题不仔细是造成失分的又一主要原因。如相当部分选择题的错误,纯粹属于审题不细心所造成的。

3、平时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过死,灵活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尤其表现在对课本上的一些变式问题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死搬硬套,照猫画虎,因而得分率较低。

4、态度不端正。表现在字迹马虎潦草,随意性大,写错的地方乱涂鸦,卷面不整洁,书写不工整,错别字太多,综合素养差。试卷中部分学生答题态度不认真,没有做到最基本的字体工整。

二、改进建议:

针对这次考试中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我觉得今后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1、认真备好一堂课。备课时要把握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精心编制和设计导学案。认真上好一堂课,做到有效教学。学生明白的不多讲,重点难点,重点把握,重点讲解。做到讲练结合,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练习,或其自己去寻找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内容。

2、强化基础知识训练。万变不离其宗,基础知识是根本,选择题错误的原因大多就是基础知识不牢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抓基础知识入手,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用双色笔构建每课的知识体系。

3、平时应加深对教材的分析力度注重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学生在课棠上应该多参与一些实例分析,增强解题威力。培养学生审题意识,解题思路要注意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分析,答题方法应加强指导,让学生学会更加广度和更加深度地进行答题。

4.初一历史质量分析 篇四

一、参考人数:

参加此次月考的两个班共有106人,缺考二人。

二、成绩统计:

两个班的及格人数62人,及格率61.76%,优秀率 25.49%。最高分98,最低分24 分。总体来说,此次考试成绩比第一次月考有所进步。

三、试卷分析:

1、试卷类型:本次考试为闭卷,其中单选题25题,分值为50分;问答题4题,分值为50分。

2、试题特点:试卷题目中,容易题约占75%,中档题20%,稍难题占5%,总体偏易。根据本校初一年级的总体教学进度和学生掌握水平,本次月考试卷注重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鉴于农村中学初一学生知识面较窄的状况,材料均直接从教材上选取,主要是考学生对课本的熟悉程度和归纳概括能力,适当地涉及了对学生分析归纳能力的考查。设问跨度较小,涉及知识点较少,主要以七年级历史下册1-14课的内容为主。

3、暴露问题:(1)基本概念记忆不准确。学生基本历史概念掌握不好,易混点区分不清。概念,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素之一,无数个概念、知识点构成了我们所学的一本历史书。试题对概念的考查基本上是直问直答,没有设太多难点。对分析能力的考查最后也归于基本概念,仍然是在比较浅的层面上提问。整张试卷有80%都属于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考查,但仍有许多同学做错,说明在记忆方面学生仍没有下足功夫,仅凭大致的印象和常识难以应付全部题目。

(2)历史思维能力欠缺 问答题是学生的弱项,考试时失分很多。历史学习要求学生能用辩证的历史的思维来思考问题,分析历史事件要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更要放在整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大部分初一年级学生缺乏历史思维能力,且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概括归纳能力差,在答题时表现为凌乱、啰嗦、不完整,造成失分,就失在不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而是凭主观意向随意答题。

四、教学反思

1、强化基础知识教学,讲授新课时注意细化知识点,复习时则要突出重难点,加强对学生记忆能力的训练。

2、丰富学生课外知识,充分利用图书室的课外读物,扩充学生知识面,课上也可适当将讲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小故事。

3、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除了完成对课本知识的讲解,要创造各种机会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对史料的分析能力,答题时分析归纳,组织语言的能力。

欢迎大家去阅读由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初一期中历史试卷分析大家好好去品味了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加油哦!

2016年初一历史下册期中试卷

5.初一历史质量分析 篇五

初一年级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简介:343929 池锝范文网Kxiel.09---10(二)初一年级期中考试质量分析在学校组织安排下,初一年级于4月30--31日对全体学生了期中考试,了预期,现把情况向及全体教师作简要汇报

一、考试组织情况分析:本次考试前,任课教„

池锝范文网

.5 dfds.K xiel.09---10(二)初一年级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在学校组织安排下,初一年级于4月30--31日对全体学生了期中考试,了预期,现把情况向及全体教师作简要汇报

一、考试组织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前,任课教师都做了的复习,班主任做了细致的考前动员,强调了考试的严肃性、性,诚信考场的设立,激发了学生考试的兴奋点,为学生成绩的了奠定了的基础。考试布置及监考工作做得有序,杜绝了迟到、早退、试卷错收、漏收等不良,从而了考试的和性。王雅琼老师并制止了三名考生的作弊作弊未遂,级部对表扬和奖励。

二、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由学校教务、教研室组织各备课组自行命题,语、数、外各120分,政,史、地、生各100分,满分为760分。从各备课组上交的质量分析和与任课教师的交流来看,教师对大多数科目的试题评价,试题了紧扣教材,注重基础、难易适中,题量适中,与平时的教研吻合。

三、考试情况分析:

1、整体成绩与上学期期末相比,略高。前10%的学生降了1名,前30%的学生上升1名,前50%的学生上升4名。有一名转出,本学期转入的学生中有5名了前50%,上持平。

2、从单科总评来看,语文、政治、历史、地理、均衡,数学、英语、生物相比都有悬殊。英语相差15分、数学相差14分、生物相差13分。

3、从班级总评来看差距,前10%多大差别,但前30%65班16名,62班6名,相差10名,前50%64班16名与59班5名相差11名。从前50%学生相56、57、63、65班有进步,从均分相56、58、61班有进步。附下表

4、各科优秀上线人数偏少。语、数、外在95分分别有60人、242人、125人,政治85分137人、历史有69人、地理有34人、生物有56人。

四、的问题:

1、学生偏科严重,优生有拉分科目。

2、学生基础题得分率不高,单科成绩小于30分的大有人在。

3、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较落后,较低,一学生学习目的性,学习的自主性较差,自觉性,包括前11-50%的学生。

五、下一阶段的工作和对策:

1、析学情、定措施

每一位师生对考试的经验教训一一总结,反思,确立下一步的和措施。

2、树典型、榜样示范作用

① 备课组的备课质量,交流经验措施。

② 各科评选进步之星和学习标兵,在班级的期中考试家长会上表彰 ③ 各班对优秀试卷展览,建学习标兵光荣榜。

3、降低教学重心,学生自信心。① 在培优的关注每班的后10名学生

② 考试不及格的同学补考,由备课组长组长挑选试题,组织补考,并批卷、点评

4、培优补差工作

班主任要本班对学生逐一分析,找薄弱科目,给任课教师名单,制定计划与预期,找学生谈话,鼓励学生,各备课组帮扶记录。

5、的班级活动。

① 每班5月中旬举行一次读书会

② 每班 举行一次“我在进步”的主题演讲。③ 将感恩行动以展示,榜样的作用

6、注入爱心,家校,学生的家庭、性格,与学生多沟通,与家长互通信息,商讨教育之计。

7、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① 定计划的习惯,学生学习非常盲目没而成绩,让学生制定远期、中期、近期及每天的作息表,在班上找一位同学的竟争对手,每次考试都与他比一比。

② 预习、复习的习惯。要求每天晚自习的后30分钟能预习天所学的内容,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

③ 整理错题集的习惯。考试考一百分考后得一百分,找出错误的原因及对策。

8、学法,学习。

① 各任课老师要学科特点,学生学法大面积教育教学质量。② 优秀生学习经验交流,表彰大会及各班请优秀学生总结演讲。

9、常规教学工作检查,团队合作精神。① 备课组,集体教研情况。② 跟踪课堂,建议。

③ 作业精心设计,精心批改,督促检查。

2015年5月4日池锝范文网

6.让初一的历史课生动起来 篇六

【关键词】课堂教学 快乐激发 兴趣生动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47-01

历史作为初中的一门学科,不少的学校都进行过无数次的课程改革,究竟需要改成什么样子,谁也说不准。历史的地位比较尴尬,于是有的教师课堂教学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平时上课仍然是老师讲,学生听,用笔勾出要点机械的背诵等,创新的东西不是很多。不少的家长和孩子也是这样认为的:历史就是背诵,由于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许多初中学生学习带有强烈的功利性,中考历史所占分值也不是很大,这就使得学生普遍不重视历史的学习,为了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也为了终生发展,我们必须从初一就要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历史课生动起来。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一目标呢?下面我谈几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⒈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来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古人曰:“亲其师,信其道”。我是刚转行教历史的,属于菜鸟级别的人物,不过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学生爱上并学好历史这门学科?我想首先必须让孩子们喜欢历史老师,因为现在初一的许多孩子喜欢哪门学科更多的是因为喜欢这门学科的任课教师,教师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我首先想办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和他们交朋友,用亲切的语言感动学生,用饱满的情感去感化学生,建构一个民主、和谐、温馨的课堂;其次我不断揣摩学生的心理,耐心指导学生,循循善诱。当学生取得可喜成绩时.为他们欢呼,为他们鼓掌,对表现出色的学生,我总是毫不吝啬地夸奖他们:“你的表达真精彩!”、“你的口才真好!”“你的知识面真广”等,对待学困生,我总是充满诚心、悉心辅导他们、激励他们,“你一定能说好!”“加油”等话语成为了我的口头禅。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于是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师生合作中,达成学习目标。

⒉教师要有幽默感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我自认为是一个有幽默感的人,孩子们不大喜欢一上课就绷着个脸,不苟言笑的教师,小学孩子们并没有接触历史,入门也许有一定的困难,如何才能尽快适应历史呢?记得在上第一节历史课的时候,我先不让学生们看书,而是首先在黑板上写下历史的英语单词“history”,然后声明,历史就是许多故事,你看,外国人对于历史的理解,hi—story,分开就是比较嗨的故事,同学们在下面哈哈大笑。然后我又讲了一则笑话:说刚考完试,一位家长问老师孩子的成绩:“老师,这次考试孩子的历史怎么样呀?我以前历史就学的不是太好。”老师回答:“历史在重演。”大家又笑了。然后我迅速抓住时机,告诉大家小学没有学习历史已经成为了历史,不过是空白的历史,但是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我们要学习必须学习历史,因为我们要了解历史的进程,总结历史的经验,吸取历史的教训,以后甚至我们要改写历史等等,第一堂课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我相信不少的孩子已经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历史了。

⒊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俗话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通过调查表明绝大多数(96%)的学生喜欢历史课,但绝大多数(91%)的学生不喜欢看历史教科书,更不用说课外阅读了。现在的电视剧,电脑流行什么穿越剧,网络上充斥着许多网络小说,孩子们沉迷其中,都不花时间去阅读有关历史书籍,再加上现行的教材中仍是一幅幅远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模式化图景:活生生的历史却演绎成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性、单调、乏味、无聊的课本。所以我重视设计开场白,趣味的导入,让每一节课的导入都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上《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时,我直接放光盘来教学,让学生直观感受远古人类的生活,孩子们看的是津津有味。在学习《文字演变》的时候,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几个篆刻印章,让大家来猜,结果大家积极踊跃,举手发言,极大的引发他们的兴趣。

⒋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来促进历史的兴趣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历史和现实社会是息息相关的。在课堂教学时,我使学生感觉到学习历史知识的时代感,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将一些历史现象和当今社会的很多现实问题、热点问题加以恰当的联系,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生活讲起,将历史知识和实际进行联系,引发思考,调动了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记得在上《诸子百家》中儒家讲到孔子的“仁”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现在假如你在路上碰到一个摔倒的老太太,你该怎么办?结果大家许多人都说不敢去帮忙,怕被讹诈上,我说生活中我们不应该有爱心和同情心吗?假如摔倒的是你自己的爷爷奶奶,别人都不去帮助,你会怎么想?大家陷入了沉思中。接着到了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时,我又提出:为什么现在这种浩然正气变得的越来越少了?我们如何来提倡这种浩然正气?我让大家分组进行讨论,不一会大家有了结果:我们需要有爱心、同情心和浩然正气,政府要加大正能量典型事例的宣传力度,个人要提高思想认识和道德修养,大家共同努力来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充满爱心的社会。

⒌运用新的教学评价方式来体会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教学评价方式的单一化,一般只重视考试成绩,对学生平时的历史学习情况缺少记录和考评,或者是有记录而与总评成绩无关;评价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我对学生的考核除了书面考试还要有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历史演讲、历史小制作、历史参观考察等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成果累计成绩。平时的历史测验也要从重知识考查向重素质考查、重能力考查转变,逐渐扭转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局面,让学生体验成功,分享合作的和谐。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我积极的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手段,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可以使课堂教学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拓宽学生获得知识的信息渠道;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感悟过程;对自己也是一个提高。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论》黄济、王策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育文论选编》张焕庭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7.初一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篇七

一、从分数统计和卷面分析来看,本次初一年级期末试题力求体现《地理课程标准》的思想,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1、试题覆盖面较广,题型多样。

2、注重积累。《地理课程标准》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列入教学目的和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本次质检题注意了学生的语言积累的考查。

3、基础知识占得比例较大,除个别题之外,基本做到了难易适中,不偏不怪。

二、答题情况

总人数:354 总分:20212平均分:57.09 优生率:25.98 及格率:48.02差生率:20.05

三、改进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在以后的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1、课改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我们在教学中要坚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忌满堂灌。学生能展示出来的东西尽量让学生去准备去展示,充当好学生预习、展示的助手。

2、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的展示都应该在清晰展示结论时更应注重介绍得到结论的方法、思路。切忌让学生囫囵吞枣,似懂非懂;

3、教师的每一堂课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如教师形象、语言、课堂设计、教学准备(课件、教具、学案等)等,每一节课都当做公开课一样去对待。

4、加强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培养,把学习习惯的培养与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每个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书写习惯。

5、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熟练掌握运用基本知识。

6、教学中应强化练习。

8.初一年级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篇八

在学校统一组织安排下,初一年级于4月30--31日对全体学生进行了期中考试,达到了预期效果,现把有关情况向领导及全体教师作简要汇报

一、考试组织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前,任课教师都做了充分的复习准备,班主任做了细致的考前动员,强调了考试的严肃性、重要性,以及诚信考场的设立,激发了学生考试的兴奋点,为学生成绩的发挥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考试布置及监考工作做得严格有序,杜绝了迟到、早退、试卷错收、漏收等不良现象,从而保证了考试的顺利进行和真实性。其中王雅琼老师及时发现并制止了三名考生的作弊以及作弊未遂,我们级部对这种行为给予表扬和奖励。

二、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由学校教务、教研室统一组织各备课组自行命题,语、数、外各120分,政,史、地、生各100分,满分为760分。从各备课组上交的质量分析和与任课教师的交流来看,教师对大多数科目的试题评价较好,试题做到了紧扣教材,注重基础、难易适中,题量适中,与平时的教研基本吻合。

三、考试情况分析:

1、整体成绩与上学期期末相比,略高一些。前10%的学生降了1名,前30%的学生上升1名,前50%的学生上升4名。其中有一名转出,但是本学期转入的学生中有5名进入了前50%,这样,实际上持平。

2、从单科总评来看,语文、政治、历史、地理、比较均衡,数学、英语、生物相比都有较大悬殊。英语相差15分、数学相差14分、生物相差13分。

3、从班级总评来看差距较大,前10%没有多大差别,但前30%65班16名,62班只有6名,相差10名,前50%64班16名与59班5名相差11名。从前50%学生相比较56、57、63、65班有进步,从均分相比较56、58、61班有进步。附下表

4、各科优秀上线人数偏少。语、数、外在95分以上分别有60人、242人、125人,政治85分以上137人、历史有69人、地理有34人、生物有56人。

四、存在的问题:

1、学生偏科现象严重,部分优生有拉分科目。

2、学生基础题得分率不高,单科成绩小于30分的大有人在。

3、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较落后,效率较低,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学习的自主性较差,缺乏自觉性,包括一些前11-50%的学生。

五、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和对策:

1、析学情、定措施

每一位师生对考试的经验教训一一总结,反思自己,确立下一步的目标和措施。

2、树典型、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① 加强备课组的备课质量,交流经验统一措施。

② 各科评选进步之星和学习标兵,在班级的期中考试家长会上表彰

③ 各班对优秀试卷展览,建学习标兵光荣榜。

3、降低教学重心,增强学生自信心。

① 在培优的同时关注每班的后10名学生

② 考试不及格的同学采取补考形式,由备课组长组长挑选试题,组织补考,并及时批卷、点评

4、加强培优补差工作

班主任要结合本班实际对学生逐一分析,找薄弱科目,给任课教师名单,制定计划与预期目标,找学生谈话,鼓励学生,各备课组做好帮扶记录。

5、开展各种形式的班级活动,增强凝聚力。

① 每班5月中旬举行一次读书会

② 每班 举行一次“我在进步”的主题演讲。

③ 将感恩行动以各种形式展示出来,起到榜样的作用

6、注入爱心,加强家校联系,了解学生的家庭、性格,与学生多沟通,与家长互通信息,商讨教育之计。

7、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① 定计划的习惯,很多学生学习非常盲目导致他们没目标而影响成绩,让学生制定远期、中期、近期目标及每天的作息时间表,同时在班上找一位同学作为自己的竟争对手,每次考试都与他比一比促进提高自己。

② 预习、复习的习惯。要求每天晚自习的后30分钟能预习第二天所学的内容,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

③ 整理错题集的习惯。考试考不到一百分争取考后得一百分,找出错误的原因及对策。

8、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① 各任课老师要根据学科特点,给予学生学法指导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② 优秀生学习经验交流,召开表彰大会及各班请优秀学生总结演讲。

9、做好常规教学工作检查,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① 深入备课组,了解集体教研情况。

② 跟踪课堂,提出建议。

③ 作业精心设计,精心批改,加强督促检查。

9.初一历史质量分析 篇九

关键词:地图;初一;历史与社会;应用

初一历史与社会主要是对地理知识的教学,而地图在地理知识学习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学好地理知识的关键性工具。因此,在具体的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恰当地运用地图,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一、地图在初一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集中注意力,细致观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对于许多闻名于世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初一学生真正见过的不多,好奇心较强。而初一历史与社会教材中的地图比较生动、形象、鲜明和直观,可以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学习的极大兴趣和求知的强烈愿望,为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2.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初一历史与社会的主要内容就是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介绍。在一定的空间里分布着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所以空间性较强,而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概念的最有效办法就是恰当地使用地图。利用地图,学生可以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进行有机结合,进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形成一定的空间概念。如可以对中国地形图进行分层设色,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空间概念,这样学生就会对我国的山地、平原、盆地、丘陵、高原等的主要分布位置,以及河流的流向和山脉的走向等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空间概念,加深对我国自然环境的理解。

3.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一历史与社会教材中明确规定了教学目标:学生掌握获取历史与社会知识知识的基本技能、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比较能力和综合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地图中包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内容,对地图上各种事物的详细观察、分析、比较和推理,可以帮助发现各个地理事物之间存在的各种内在联系,获得对地理事物成因、特征、变化规律的理性认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地图在初一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帮助学生克服认知地图的障碍。通常情况下,人们主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特征,并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认识周围的世界。浙江教材七年级历史与社会学习也是从整体开始的,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简单来说,就是学生不能对地理知识形成整体印象,自然也就不能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地图虽然能以特殊的形式表示地理事物,但是由于地理事物具有不同的区域和特征,因此学生要想以地图的形式上从整体上把握各个事物的鲜明形象,也具有较大的困难。如通过课本上的文字描述,学生都知道喜马拉雅山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但是如何高大、如何雄伟,学生难以想象,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找不到合适的参照物,难以从整体上进行把握。此外,学生在学习中沒有看地图的习惯。地图和日常绘画截然不同,是严格按照相关比例精确绘制的,和学生原有的认识模式和实物具有较大的差别,不易于学生进行认知,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扫除这些认知地图的障碍,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指导学生养成看图、用图的良好学习习惯。地图是学好地理知识的基础和有效途径,只有具有良好的地图意识,才能对初一历史与社会中的地理知识形成系统性和整体性认识,进而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之发挥想象力。可以说,浙江教材初一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如果脱离了地图,将无法进行有效的教学。因此,在具体的初一历史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大使用地图的频率,培养学生逐步养成看图、用图的良好学习习惯。首先,要从基础地图知识开始,如对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地图上的方向、图例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对于比例尺,学生要了解比例尺的概念,学会运用比例尺进行计算,了解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等;对于地图上的方向,学生要能在各种类型的地图上熟练地辨别方向,迅速地找出教师指定的某个地理位置,辨别地图方向在农业、工业的布局和工程建筑等方面有什么作用;对于图例,教师要引导学生熟记地理事物和地貌符号。只有掌握了基础的地图知识,学生才能提出一些关于地图方面的问题。但只掌握基础知识还远远不够,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掌握一些读图的方法和技巧,如读图一般按照图名、注记、正图的顺序,促使学生在具体的学习中经常运用,加大地图使用频率。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预习、学习、复习等各个阶段频繁地使用地图,这样学生脑海中就会慢慢形成一份属于自己的地图,有利于学生在遇到某种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的时候,迅速地提取有效的信息,然后从地图中发展一些问题,从而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更好地学习。

3.借助地图使学生养成地理思维习惯。地理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地图,所以在初一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看不同类型的地图。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充分开发学生的大脑,使学生逐渐养成地理思维习惯,形成较强的的空间意识。如:在进行世界气候的教学时,地中海气候具有比较独特,而且在考试中也经常涉及,属于重点和难点内容。如果单纯地让学生进行机械性记忆,学生很容易将其和其他气候混淆,而通过让学生观察地中海气候柱状图,可以让学生很直观地看出地中海气候最显著的基本特征,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对地中海气候的了解,并结合地中海气候柱状图,总结出地中海气候主要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这样学生对地中海气候特点的记忆就会非常深刻,而且不容易和其他气候的特征混淆。也就是说,通过观察地中海气候柱状图,学生很容易总结出地中海气候的变化情况和主要特点,这样在学习其他气候的时候,学生就会主动采用这种学习方法,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4.对地图进行灵活处理。在初一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对地图进行灵活处理,有效地利用各种地图。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将具有因果关系的地图重叠在一起分析。将具有因果关系的地图重叠在一起分析,然后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认真对比和分析,就可以发现某些事物之间存在的各种联系。如可以将季风区地形图、非季风区地形图、中国地形图三张地图重叠在一起,这样就可以很清楚地理解和掌握季风区与海陆分配的关系、非季风区和海陆分布的关系、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这样的分布与哪些大型山脉有直接关系,以及非季风区内青藏高原与西北内陆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当地地形的因果关系、和海陆位置的因果关系。二是将一幅完整的地图分成不同的几幅图进行解读。如中国的行政区划图,如果进行整体记忆会有一定的难度,而如果将将各省分开进行解读,则会对各省的形状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并形成牢固的记忆。三是在原有地图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辅助图。对于一些地图中学生难以理解掌握的难点内容,可以根据需要增加一些辅助图。如由于学生对欧洲气候不太熟悉,所以教师就可以在欧洲气候图增加一些辅助图,可以标出西风带风向符号、北大西洋暖流符号等,这样学生就能比较容易理解形成四种气候的原因,以及主要气候特点。四是让地图实现一定的变化。根据学生学习需要,教师可以合理地实现图文之间的互换,或者教师也可以将原来的地图转化成更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其他图形,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地图在在初一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合理运用地图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因此,教师要重视并加强地图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克服认知地图的困难,指导学生养成看图、用图的良好学习习惯,以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林丛.让你的探究点熠熠生辉——初一历史与社会《大洲与大洋》课例反思[J].教育教学论坛,2013,(34):72-73.

[2]陈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浅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有效教学[J].新课程(中学),2012,(10):28-29.

10.初一期中考试政治质量分析(共) 篇十

孝义十中七年级政治张晓琴联系电话:***

一、试题分析 :

此次期中考试试卷,题型分为单项选择题(36分)、简答题(32分)、材料分析题(9分)、实践探究题(13分),卷面分(10分),满分共100分。试卷以人教版七年级思品上册教材为依据,注重了双基,强调了综合运用能力。试题知识覆盖面宽,基本突出了考查教学中重点的理念。但试题难度适中。

二、答卷情况分析 :

学生整体政治理解能力较弱,从考试当中就能显现出来,反思原因应该是后期的复习巩固不到位,本次考试成绩情况如下:

初一政治期中考试卷,最高分87分,最低分41分,平均分66.8分,及格率83%,,其中59分以下人数为30人,60-69分数段为58人,70-79分数段为50人,80分以上为15人。

从总体上看,要求识记的基础知识部分的内容掌握得比较好,要求理解部分的内容相对较弱。

从题目上看,选择题的正确率比较高,选择题4小题没有审清题,故错误率很高。简答题中,课本中有明确答案的部分还可以,如13、14小题,课本中没有固定答案的明显不足,尤其是发散型题目,不少学生不知所措,如15。失分点在于对题意理解不清楚,尤其是分析说明题和实践探究题不能准确分析把握,如16、17小题。17题的(2)问:对于身陷地震灾区,同学们说一些求生技能,答案有点太死。

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是失分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基础不扎实,对课本知识生疏,或不能熟练运用,相当一部分后进生表现尤为突出、政治术语表达不规范、不准确。

2、审题不仔细是造成失分的又一主要原因。如相当部分选择题的错误,纯粹属于审题不细心所造成的。

3、平时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过死,灵活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尤其表现在对课本上的一些变式问题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死搬硬套,照猫画虎,因而得分率较低。

4、态度不端正。表现在字迹马虎潦草,随意性大,写错的地方乱涂鸦,卷面不整洁,书写不工整,错别字太多,综合素养差。试卷中部分学生答题态度不认真,没有做到最基本的字体工整。

三、改进建议:

针对这次考试中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我觉得今后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1、认真备好一堂课。备课时要把握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精心编制和设计导学案。认真上好一堂课,做到有效教学。学生明白的不多讲,重点难点,重点把握,重点讲解。做到讲练结合,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练习,或其自己去寻找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内容。

2、强化基础知识训练。万变不离其宗,基础知识是根本,选择题错误的原因大多就是基础知识不牢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抓基础知识入手,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用双色笔构建每课的知识体系。

4、平时应加深对教材的分析力度注重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学生在课棠上应该多参与一些实例分析,增强解题威力。培养学生审题意识,解题思路要注意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分析,答题方法应加强指导,让学生学会更加广度和更加深度地进行答题。

11.初一下学期英语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篇十一

一、试卷基本情况

本次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20分,其中听力30分,笔试90分。考试题型包括听力、单项选择、完形填空、阅读理解、选词填空、完成句子、书面表达七大版块。本次考试听力听短文选择正确选项部分、任务型阅读部分和完成句子部分对于学生相对较难,学生得分不理想,其余部分难易适中,学生较易得分。

二、教学成绩总体分析

听力部分(30分)本次听力题目难度不大,语速适中,但由于学生没有养成提前阅读听力题目的习惯,听短文填空正确率极低。完型填空(20分)考查考生在语篇理解的基础上,对词汇知识的掌握情况,总体说来,本次完型填空题目较为简单,但由于平时练习少,有很多同学出现了懂意思还是填错的现象,并且一些固定搭配记忆不清。文章的情节清晰,但学生遇到个别生词时容易着急,影响了对下文的理解,导致后面失分率高。阅读理解(20分)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失分的原因还在于未能准确找准有效信息,并及根据上下语境猜测词义、句意。还有很大程度上的粗心大意失分。任务型阅读(10分)这部分题目难度不大,文章难度也不大,得分率较高。后进生这一部分失分的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技巧,看不懂文章就心慌,影响做题。其实答案就在原文里。完成句子(5分)这一部分这次较难,学生失分的原因主要是Be动词使用不当。写作部分(15分)这一部分两极分化严重,基础好的同学能拿满分,但基础差的人只能拿8分左右,再有就是书写占了很大的印象分。以后要加强书写的训练。部分同学能够拼对单词,但是动词的时态和语态,名词的单复数等大多不会变化,造成了失分。

总体上来说,初一一班平均分83.15,参考人数47,及格人数36,及格率0.77,上100分的有12人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规范听力时间的听力练习,做到听力时间既能锻炼听力,又能积累知识。不能懒散放羊。

2、阅读理解能力差,生词量不够,不能正确理解文章。

3、部分学生缺少耐心,不认真读题干,浅尝辄止。

4、单词记忆不扎实。

四、教学建议和改进措施

1、用心备课,有效教学,要提高导学案的实效性

2、加强语音和词汇教学,夯实语言学习基础

3、搞好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注重输入,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5、遵循规律,举一反三

6、加强教学研究,探索有效教学模式

7、小组合作学习,真实有效,制定合理的评价机制

8、弹性作业,自主发展

9、趁热打铁,及时复习

10、注重优生优培和必培生转化工作,克服两极分化现象。

11、搞好课外读写训练,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12.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篇十二

关键词:初中历史 观念 语言 多媒体 效率

一、转变学生的历史学习观念

历史是中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由于某种原因和各方的影响,在学生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重主轻辅”的不良现象。根据我对教学过程的了解和观察,这些学生对历史科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对学习历史虽有兴趣,却浅尝辄止,不求深入;有的只对听历史故事有兴趣,对一般历史知识则不感兴趣;有的只关心考试分数的高低;还有个别学生虽屡经诱导,但仍不能引起重视。诸如此类的种种现状,需要教师根据这种差异,注意学生的不同情况和条件,喻之以理,有的放矢,寻求脱俗的办法和手段帮助学生端正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使之对历史学科的认识发生根本改变。

二、加强教师语言感染力

教学语言是指使用语言的形式,传授历史教学信息,包括书面语言、口头语言和形体语言等。它是历史教育过程中师生交流的基本工具和方式。教师的语言功力如何反映了教师的教学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决定了教学的质量、效果。现在,有许多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这一问题的成因,除了教材本身的结构,学校教学设备的不完善,教学方法等有关外,其中很大一部分与教师的教学语言有很大关系,中学生的心理及心理特点是好动,集中注意力时间短,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采取单调、乏味、枯燥的教学语言把教学内容无一波三折的倾泻出来,这不可避免使学生的大脑进入抑制状态,使大脑疲劳,进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日复一日,如此下去,学生进入恶性循环,会失去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产生抗拒心理,阻碍思维发展,降低教学效果。尽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一再强调,提醒学生注意听讲,但效果是暂时的,收效甚微。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应该在教学语言上下功夫,掌握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启发性、简约性和具体性。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身体力行,充分发挥历史语言的艺术性,尽可能使教学语言生动活泼——既教师语言不刻板,词汇量丰富,声情交融,并配以形体语言等,使学生在轻松诙谐的语言环境中完成历史学习任务,此外,历史教师还应强调锻炼,使自己的音调听上去悦耳,在教学中尽可能做到情理交融——既要能动之以情又能晓之以理。

三、完善直观教学方法

教育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学生最乐于接受和最容易接受的信息,便是形象直观的信息,因为形象的东西总比抽象的东西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直观教学,那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教学手段,可以使历史知识形象化,增强对学生的视觉器官的宏观刺激,化抽象为形象,化理性为感性,化深奥为浅显,更好的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加强对历史知识的感知、理解和记忆,可以说,在学生接受信息的时候,直观的教学方法比教师用常见的语言去讲解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能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更丰富的历史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乃至发散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直观教学方式我平时经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播放历史记录片引入新课。历史就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对于学生来说有些特别陌生,传统的说教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明显,必须通过形象的图形或动画来表现,例如学生熟悉的抗日战争,《课标》要求我们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战胜利在中国发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对于侵华日军的罪行,如果我们简单的用书上的话来描述,学生的反映很平常,体会不到我们全民族抗战的艰辛,我们播放了历史记录片《百年中国》中的一个涉及到抗日战争的一个记录片,短短的几分钟,给学生一种动的视觉,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欲望,从而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想学”。

2、利用多媒体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媒体单一,只能是教师讲,学生听,以教为主的模式,常常导致学生厌学,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彻底改变这样的局面,由于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各中教具、学具、投影、电影、录象、录音等媒体,集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结束了以往的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总而言之,历史课的直观教学,能够提高多学生的吸引力,从而达到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因材施教,关注每个学生

上一篇:漏电保护器分析的论文下一篇: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