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和谐的师生关系

2024-11-25

建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和谐的师生关系(精选10篇)

1.建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一

颍州区小学英语参评论文

和风细雨润无声

—浅议英语课堂教学中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

作者:李 萍

单位:文峰中心校 2009年5月6日

[正 文]: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而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创设又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和前提的。”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教学课堂高效率的重要前提,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语言、陶冶情操,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教师充分利用课堂这个语言环境,有的放矢地设计和使用风趣睿智的教学语言,对创设英语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构和谐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着不容置疑的重要作用。

那么,在英语教学中,该如何创设英语教学环境,建构和谐师生关系呢?

一、创设和谐课堂,建造和谐关系的基础

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是保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而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创设又是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和前提的,因此,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消除紧张的上课焦虑情绪,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一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利用课堂环境,审时度势的运用教学语言,使用表扬、激励等语言,有效地控制学生在课堂的行为,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和乐趣性。其实英语教学的主要难点就是汉语与英语学习之间运用灵活运用语言的难点,平时我们的学生所想所听,所说的全是汉语,只有课堂才是学生接触英语的主要场地,所以教师尽量要把握好课堂的几十分钟时间,多用英语表达,与学生语言交流沟通,刻意营造英语语言环境。如我在对小学五年级新生第一次上课时,就用英语与他们问好,作自我介绍:

二、促进师生沟通,建构和谐关系的源泉

和谐的关系需要人与人之间心灵的碰撞,而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让学生在课堂中享受如春风一般的温暖,同时对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和谐的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宽松、活跃的学习环境中,在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能对英语学习有很高的兴趣性,敢于主动地表现自己,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师生间的良好沟通是建构和谐师生关系的源泉,那么作为教师如何与学生沟通,建构和谐关系呢?

1、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独立个性和情感的人,教师要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心态,尊重每位学生的才智能力,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对学生尊重与否往往决定着课堂气氛是否愉快、和谐。尊重学生就会尊重孩子的发言,聆听他们的见解,相信他们的能力,给予他们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权力,使他们主动、乐意地参与至共同进行的教学过程中来。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尽量不用命令性语气,如:“Do some writing.”,“Move your chair back!”,而应该多用协商式的语气,如:“how about read them once more?”,“Do you mind moving back a bit?”这种征求式的语言使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一下子就会拉近了许多,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蹲下来与孩子说话”。

2、宽容学生,信任学生

宽容是人类最美好的本能,在英语课堂上要多宽容、多信任学生,让我们的英语课堂充满信任和期待,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课堂提问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选择难度适宜的问题让他们回答,的主动性,师生间缺乏广泛的交流,更多的是教师的声音,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课内容,是一种不平等、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种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部分是缺乏个性、缺乏创造性的人。因此,在实施课堂教学综合素质化的今天,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建构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改变原有的单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1、师生对话,生生对话

包括师生间、学生间的对话、交流。可一问一答,可讨论或争论,相互启发,相互合作,围绕着教学目标前进。这有利于学生养成思维的习惯,了解思维的过程。一堂课从引入到新授再到反馈的过程中都可以将师生对话的方式贯穿进去。在引入环节,教师可围绕教学内容,创设情景,采用问题提出,设问引思,复习提问等手法,为新课的引入铺路搭桥,从一开始就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在讲授新知识的时候通过对话检验学生对此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讨论的时候通过对话传递所要表达的信息;课堂反馈中也离不开对话,有时需要学生讲述自己的观点,有时需要同学彼此之间进行讨论,或是由教师提问、学生板演的形式促进全班同学共同学习。因此,师生间和谐的融洽关系,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调动起学生的热情去参与学习。

2、分组讨论,协作共进

伟大的教育家罗杰斯是这样给教师定位的:“教师是可供学生合理利用的灵活的学习资源,一位真诚善良的帮助者,一位潜能开发的促进者,一位学生作出独立思索和自主决策的咨询者。”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体会学习

[参考文献]:

1.《英语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2.《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

2.建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二

一、农村中小学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学生实际意义上的主体地位和受尊重的权利未落实。素质教育, 是在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的前提下, 以注重培养人的创造精神, 开发人的创造潜能为宗旨, 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但在教育实践中, 部分地区仍以应试教育为主, 对学生该学什么都有或明或暗的要求和规定, 这种对学生学习包办、不尊重其学习兴趣的做法, 严重损害了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学习积极性。长期以来, 师生关系仍体现着“师道尊严”, 教师权威意识仍根深蒂固, 特别是在一些老教师身上体现的更为明显。[2]老师对待学生, 并没有把学生作为平等的主体对待, 不考虑学生的自尊和人格, 大事小事当众批评, 以管代教, 老师始终在学生面前扮演严师的角色, 使学生望而生畏, 这就拉大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学生一般不会发自内心的对老师尊重和认同, 这不利于师生之间感情的交流, 学习上的合作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师生和谐关系的建立更无从谈起。

2.学生学习处于被动地位。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为:培养人格健全, 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人才。而不是把人培养成书架子。但现有的教学中, 部分教师仍然采有“填鸭式”教学模式, 迫于评比、升学的压力, 教师拼命的给学生灌输课本知识, 学生却疲于应付学习任务。后现代主义的教育观中, 多尔的理论给我们实现这一目标很好的启示:教师的授课过程, 更多地体现为一群个体在共同探究有关课题的过程中的相互影响, 教师与学生在一起探索达成的共识;教师的权威不再是超越性的, 外在的, 而成为共有的, 对话性的。在后现代课程中, “在这种对话和反思的框架中, 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代言人, 而是探索过程中的参与者与协调者”。[3]

3.课程设置不健全, 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受到压抑。多元智

际生产中。

2.教师队伍的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

资料显示高职高专的师资队伍中的大部分来源于本科院校, 这部分“学院派”占总数的56.1%, 他们有理论知识, 但是实践能力非常薄弱, 学校应加强这部分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定期安排专业课教师顶岗工作, 使其掌握生产中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 加大培育教师的力度, 不论是从理论深造, 还是企业实习, 都应给教师创造更多的机会。而高职高专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只占总数的14.8%, 现在高职高专的教师招聘还是延续普通艺术院校的制度, 非常看重学历, 学历往往成了部分优秀的技术人才不能进入高校一个最基本的门槛, 高职高专应引进些些优秀的, 尤其是在某方面技能有突出表现的人, 为自己添砖加瓦。

随着“市场化”制度变迁带来的竞争效应, 职业教育的生能观核心在于:承认并认真对待个性差异, 个人不可能在单一的职能方面得到有效的表现。实践上来说, 一种相同的教育方法, 最多只能使少部分人收益。[5]但在现有的教学中, 农村大部分地区仍然是教材教法统一。几千年前人们就懂得“因材施教”, 而在今天, 却把学生的教育整齐划一, 学生就像生产线上的产品, “质检”都是一个标准。这很难满足学生个性和兴趣发展的需要。主要原因是:新课改的目标与现实的高考制度脱节, 高考制度没大变化, 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 只能针对高考来制定, 小学、初中提前为高考服务, 老师一味给学生灌输知识, 学生个性发展、兴趣培养无从谈起, 师生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

4.教育人才观单一, 教师教改动力不足。素质教育理念下, 以培养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知识全面、动手能力强、个性特长充分发挥、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人才的内涵是多方面、多类别、多层次、多结构的, 而不是以高分论人才。[6]这种片面的人才观, 已不适应现实社会教育发展要求。但是, 在现有的教育环境下, 人们又很难摆脱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 仍然以“高分”评价学生, 评价教师的教课水平及学校办学情况。在这样的评价机制中, 学校、教师、学生都很难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

5.教学质量评价单一, 应试教育倾向严重, 功利化教学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在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全国大部分地区应试教育的倾向仍然严重。其主要原因是: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存在问题。素质教育条件下, 学生能力的发展是多元化的。虽然学生的考试成绩是评价教师的一个重要指标, 但也决不能仅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将教师的评价简单化, 而应该考察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 做出全面评价。评教中, 迫于现实的压力, 学校只能以学生成绩作为教师的评价指标, 以此在教学上督促教师。这样教师也只能在学习上给学生施加更大的压力。这种功利化的教学评价, 使应试教育严重化, 学生学业越减越重, 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6.教师自身权威受到挑战。教师的权威, 主要体现为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和学生对教师的信赖和服从。新课程的改革, 提倡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更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教师不在是知识的权威。另外,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 学生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 接触知识的途径不在局限于老师。由于学生课程的繁重, 教师很少能在课下跟学生进行很好的

存和发展将面临更新一轮的挑战, 是机遇还是困难, 需要自己把握, 艺术类高职教育因起步晚、规模小受影响于普通高等艺术教育的模式, 在失去自身特色的同时, 也严重制约了自身的发展, 要想发展, 必须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 必须有所创新, 根据社会的需求确定培养人才的目标, 制定相关的课程及教学手段, 一切围绕社会需求, 以职业能力为中心构建新的艺术类高职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奚传绩夏燕靖.设计教育研究[C].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5

[2]潘鲁生.设计教育[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 2007.

[3]刘桂林.中国近代职业教育思想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浅谈音乐欣赏之美

李笑珂

(南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河南南阳473061)

【摘要】音乐欣赏是一种具有审美属性的音乐行为, 而音乐美感则是音乐行为中的审美心理。音乐欣赏不仅要有音乐美感的获得, 而且还可以培养音乐美感的能力;音乐美感不仅依存于音乐欣赏, 而且也是音乐欣赏的本质力量。

【关键词】音乐欣赏;音乐美;审美活动

美感一种特殊心理活动, 美感的产生是由美的客观存在决定的, 没有对象的美, 就没有主体美感的产生。音乐欣赏就是一种培养美感的艺术手段之一, 它是人们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 是音乐艺术整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而这种审美活动的核心是通过聆听音乐, 感知到在时间中流动的音响美感, 它给人以听觉上的愉悦和享受, 进而激起情感的共鸣, 最后升华为理性的觉悟。所以, 在音乐欣赏这个复杂的审美心理活动过程中, 对音乐美感的追求是关键性的核心。音乐美感的质量不仅影响着音乐欣赏的效果, 而且决定着音乐审美活动的价值与效应。

音乐美感是人的一种意识现象, 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一方面, 它产生并依存于音乐作品这个审美对象, 音乐作品及其表演的审美价值及水平, 是音乐美感赖以产生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 真正具有美感的音乐, 还必须要有听觉来感知, 才能发现音乐美感, 赏悦音乐美感。所以, 马克思曾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 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 就不是它的对象。因为我的对象只能是我的某一种本质力量的证实。”因此, 音乐美感的获得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即:既要有客观存在的音乐, 也要有能

沟通, 师生之间在心理距离上拉的很大。这也影响了老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二、建构农村中小学和谐师生关系的建议与对策

(一) 和谐师生关系

和谐师生关系, 人们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定义。这里给出我自己描述性的解释。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平等、尊重, 相互理解、信任, 学习上互相合作共进的过程。达到生活学习上都能够融洽共处的一种境界。

(二)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对策思考

1. 充分认识并切实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

师生关系研究的人本主义价值取向, 研究师生在人格上的平等, 致力于建构“民主、平等、对话”式的新型师生关系。在认识师生间关系时, 首先应该视每一个学生为有思想、有个性的独立人格的人。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给学生以充分的尊重, 注意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作用, 不能口里说一套, 行动做一套, 这样会适得其反, 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 重构教师授课模式, 改变教师授课观念。

多元智能观关注了学生作为个体存在的差异, 主张依据学生个性的发展, 实施个性化教学。这就要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关于新的授课模式, 有关人员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比如:分层教学法, 它是依据个体差异和因材施教的理论提出来的, 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水平, 确定不同的施教方案。以及合作式体验教学等诸多新的教学模式。

3. 重新认识文理分科, 构建更加合理的课程设置模式。

文理分科的问题, 早已被业内认识公认弊大于利, 但文理分科的现象, 不但不能被取消, 大有越来分科越早的趋势, 在高一入学就文理分开。这种做法容易产生偏科现象, 造成知识结构不完善, 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设置应该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 学生才能热爱学习, 进而热爱老师, 这样才能更好的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4. 重构教师评价标准。

教师评价体系对教学有着导向性作用, 正确的评价体制, 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和师生和谐关系的建欣赏音乐的耳朵。但是, 在现实音乐生活中, 有时即使具备了客观存在的音乐, 具备了能欣赏音乐的耳朵, 也不一定能获得真正的音乐美感。例如一些内容低级、旋律平庸的歌曲、乐曲, 许多平淡无味甚至是低俗粗陋的演唱、演奏, 都是很难激起听众真正美感心理活动的。再如将许多经典性的中外音乐名曲播放给那些毫无音乐修养的人听, 他们不仅对音乐的内容和形式一无所知, 甚至会说这些音乐一点也不好听。所以, 我们必须对音乐欣赏和音乐美感的内涵及其辩证的依存关系, 进行一些认真的探讨。

音乐欣赏作为一种审美活动, 其审美对象 (在现实中流动的音乐) 和审美主体 (能感知、欣赏音乐的人) 二者不仅要同时“到场”, 缺一不可, 而且还必须具有各自健全而完整的品格。首先, 作为审美对象的音乐, 必须具有美的属性, 既要符合千百年来人类对于音乐艺术的审美规范和审美标准, 又要有一定的创新和发展, 能符合人们审美习惯、满足欣赏音乐时追新求异的审美心理。当然, 对于音乐美的评价标准不可能是“万众一心”的, 的确存在着时代的、阶级的、民族的, 乃至个人的差异。例如有的人喜欢古典音乐, 有的人喜欢流行音乐;有的人喜欢歌剧, 有的人喜欢戏曲……, 但是, 审美标准、审美趣味的分歧并

立。长期以来, 只从教学结果来评价教师, 这就给教师一个错误的导向:只重视学生的成绩, 而不太关心学生其他方面的需要。教师在学生心目中, 扮演的是逼自己学习的角色, 这是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的一个原因。因此, 实践中, 有必要重构教师的评价指标。

5. 构建新型教师“权威”。

旧的教师权威以“师道尊严”为典型特点, 收到了诸多因素的冲击和挑战。教师的权威有被削弱的趋势, 这会严重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不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有必要重新构建新的教师权威, 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 应该跟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学习;教师不是课堂的宣讲着, 而是课堂的组织者和促进者。除了教师授课观念改变外, 教师还需要加强自身素质建设, 从身边小事做起。例如记住自己学生的名字;有一颗关心学生、热爱学生的心;学习一些跟学生相处的技巧等等。

三、结论

和谐的师生关系, 是顺利推进素质教育, 农村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保障。而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过程中, 教师必须首先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更新教学观念, 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相关机构也要为师生关系的和谐构建相应的制度保证。

参考文献

[1]唐著斌.论农村初级中学师生关系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 2006

[2]宋凤宁.苏良亿, 林柳.对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师生关系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2005

[4]李飞.论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师生关系重构[D].辽宁师范大学.2007.12

[5]任小平.多元智能理论关照下的小学阅读教学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 2006

3.建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三

一、体现学生的主导地位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育是师生双方心灵的交流,生命的互动。在教育活动中,师生双方都用各自的言行、情感和品性影响对方;教育不再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传输。现在的教育提倡平等对话,呼唤民主互动。正如教育家加里宁所说的那样:“当教师的人不仅是教师,他同时也是学生。”

体育教学这一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交融着师生的互动,合作,创新与进步。而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过程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必须改变传统教育观念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新型而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体会到体育的快乐,体验到学习中的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同时也能得到教师和同伴的激励,鞭策、感化、鼓舞、召唤、指导。在和谐的体育学习氛围中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感情体验。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师生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在教学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体育学习中建立和感受到自主的尊严,体验和感受到学习和运动的乐趣。

二、要热爱学生

爱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教师为什么必须爱学生,我想,教师爱学生主要出自于对教师所从事的事业的热爱,是出自于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因为孩子们是事业的接班人,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面对天真无邪的孩子们,面对稚嫩真挚的童心,作为教师应该打心眼里爱他们,当然这种爱是高于母爱、宽于父爱的师爱,这种爱往往是教师工作的强大动力和巨大能源。没有对学生的爱就没有教育,更谈不上对学生的民主和平等。

爱学生主要是爱护学生幼小的心灵,使他们的心灵不受到摧残和伤害,我们教师和学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心灵的接触,而孩子们的心灵又是极其娇嫩、脆弱和敏感的,尤其是自律性差的孩子,我们更不要故意去伤害他们。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能源,当这种能量作用于学生的时候,不用声张,学生自然会有感觉和反应,这反映就是对教师的信任和对教师所教课程的喜爱,孩子的进步会很快的,能唤起后进生的上进心和做人的尊严。

三、多赏识少批评

中国有一句俗话:“士为知己者死。”说的是为赏识自己、信任自己的人去死都愿意。成年人需要赏识,学生更需要得到家长、老师的赏识。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有一种殷切的需要:渴望被赏识。”赏识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可以发现一个人的优点和长处,而且可以激发一个人的内在动力,使之在成功的道路上得到一个加速度。

相信大家都认识刘翔吧,刘翔原来在上海跳高队,成绩一般更本没机会进国家队,原教练劝他回家,但是孙海平教练看到了他跨栏的潜力,让他练跨栏,不到六年时间,刘翔就改写了世界田径历史。是孙海平对刘翔的赏识激发了刘翔成就了这段历史,但是我们很多老师就是没有耐心,看到学生的缺点不分青红皂白就是严厉的批评,学生见到你的人都怕还会喜欢你和你的课吗,你的教学效果还会好吗?试想如果我们都看着学生的缺点而让学生的优点得不到赏识,我们会失去多少?

四、老师要学会风趣幽默

教育的过程也是一种交往的过程,师生间的关系首先是交往关系。有效的沟通能直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沟通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而幽默感则是沟通的润滑剂。幽默可以使课堂气氛融洽,使学生忘记了体育训练的枯燥和疲劳,使学生对你的影象很深,对你的课充满了向往。

4.体育课堂需要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四

案例背景

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在课堂教学中能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生在我和学生之间的故事让我深深地感觉到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体育教学的催化剂。

案例描述

有时在上课的时候,有些学生不管上什么内容的课他就浑身不自在。我在讲解示范的时候注意力不在学习上,要么和同学说笑,要么就“想入非非”,或者看其他班级上课。这种藐视课堂的行为让我非常气愤,自己年轻气盛,哪容得下他这样随意、无礼。那一次刚开始上课,我在讲解上课内容时他又在下面也与同学讲个不停,根本不把课堂放在眼里,也无视我的存在,我气不打一处来,顿时火冒三仗:“你不想上课就给我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我指着他。可以看得出,那一刻他无地自容,原来还眉色飞舞的表情在一瞬间凝固,然后转身就走:“不上就不上!”在接下来的几节课中他没有来,我向班主任汇报了这一情况,班主任来了个缓兵之计,先由他去,看来他是班上的“顽固分子”。就这样这件事随着时间渐渐地淡了。再后来我同样去上课,在我还没有到达学生集合地点的时候,我看到他一样的向教室奔跑,从他的脸上没有看出一点我们之间发生的那件不愉快的事情。当时我虽然因为剥夺了他的上课权利而有一丝丝胜利的闪念,我还是把他叫了过来,并与他进行了沟通:“你想上课吗?”“想!”他回答。“既然想上课就得好好上,遵守课堂纪律”他认错的态度非常好,他又回到课堂上来了。在以后的课中他表现很好,违纪现象再也没有发生,但从此让我加深了对他的印象。

几年后的一天我在超市里碰到他,我一眼就认出了他。我们不约而同的把手握在了一起,像分别已久的老朋友。我们交谈了很久,尽管谁也没提以前发生的事,但这件事让我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认真的反思,也领会到了体育课堂中教师要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

案例评析

这件事尽管已经过去好多年了,但同样或相似的情况还在不少课堂上发生,分析这件事发生的经过许多事情的处理都需要教师的智慧与方法。

1.了解学生兴趣,满足学生需求

每位学生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对不同的体育项目也有自己的需求与爱好,也因为学生的个性不同所表现的强烈程度不同。因此,一些同学尽管对老师安排的上课内容不喜欢但能克制,而一些学生则表现强烈,表现出明显的不满情绪,熊建伟同学的强烈表现正说明了这一点。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能及时了解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兴趣爱好,想方设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如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一节课中可适当开辟一块“自留地”,给学生展现的机会,满足他们的需求。这样也就不会出现课堂中像熊建伟同学一样上课没有心思而出现各种不良状况。当学生通过一些不良状况来表示自己的不满时,我不仅不去了解学生的所做所思,反而进行无情的批评,从而导致矛盾激化,这是传统的师道尊严所致。

2.对学生要进行心理疏导

无论上什么内容的体育课,一堂课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这时就需要

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明白不可能按他们的兴趣爱好上课,体育课有学习的目标与内容安排,如果喜欢可以课余时间来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样如果教师讲道理,分析情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于将近成人的高中学生来说他们不是不能接受。在这则案例中因为自己缺乏经验与方法,当时也怕停下来影响课堂教学进度没有很好的做好熊建伟同学的工作,也让他的这种行为在课堂中反复出现,从而导致后面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3.教师要讲究方法,不能强制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具有绝对的权威,并且神圣不可侵犯,而学生就应该对教师尊敬并且服从。再加上自己才走上工作岗位,对这种情况缺乏应对的方法,所以处理起来非常简单,甚至采用了粗暴的方法来强制。当着全体同学的面,没有给熊建伟同学一点面子,对一个自尊心非常强的同学来说,让谁能接受呢?所以也导致了我们师生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激化,也就出现了他不上体育课的现象。现在想想我这种不讲方法的结果是剥夺了他上课的权利,实在不该,不讲方法的这种强制是要不得的。

案例反思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全心的面貌,师生关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现代课堂教学的需要。通过这件事我认识到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条件,课堂中需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以维持正常的课堂秩序

一直以来,教师习惯运用权威和压制来建立课堂秩序,并在这种秩序下完成对学生的知识与技术的灌输。在新形势下,教师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从控制课堂秩序入手。首先,教师要彻底放弃不合理的权威和不平等的压制,依靠教师自身素质与人格魅力以及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依靠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以及高度的自觉性,共同营建一种新的课堂秩序;其次, 教师要有教育民主思想。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这种尊重既表现在对学生独特个性行为表现的接纳和需要的满足,又表现在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自由充分发现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人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案例中因为我的专制而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从而使师生矛盾进一步激化。这种采取专制的手段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更不利于课堂秩序的维持。因此,教师只有对学生亲和、平等,能听取学生的意见,将专制型教学作风变为民主型教学作风才能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维持正常的课题教学秩序。

2.正确处理“两主”关系

在处理师生关系的问题上, 教师必须准确把握自己主导者的角色,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启发学生学习,转变“师道尊严”和“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学习和发展是学生的权利,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要适应千差万别的学生,而不是要求千差万别的学生去适应同一目标、同一规格、同一要求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要起到引导者的作用,如果加以强制,则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会发生转变,被动地附和教师学习,让教师成为了教学的主体,而学生成为被动的学习的客体。因此,教师时时要保持头脑的清醒,在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与内在的动力之下,对学生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情况,正确引导,或采取一定的方法满足他们合理的要求。如案例中我如果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做好他的思想工作,再在完成教学任务以后留给他们一定的自主活动时间,结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3.建立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努力创造和谐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是促进学生创造力发展的重要手段。调节课堂心理气氛的方法有很多。(1)改善课堂用语。教师要加强教学用语的幽默性与情趣性,打破课堂的沉闷局面,缓解紧张、慌乱情绪,融洽师生情感,激发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笑声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受到启迪。如案例中如果我当时用一种幽默的语言给予熊建伟同学以暗示,相信结果又会发生转变;(2)要建立和谐交融的人际关系。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多走到学生中间去,如多参加学生的活动等,关键是教师要放得下架子,多与学生平等交往。

(3)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情绪。首先,教师不应该让学生的情绪来左右自己。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充满个性的孩子,学生总会制造一些让老师不如意的事情来,教师要反复提醒自己,这毕竟是一些正在成长的孩子,大度地包容,才不会被孩子的情绪所左右。其次, 要善于用自己积极情绪去感染学生。孩子心情与表情是善变的, 教师如果有丰富的感情, 而且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感染、调节孩子们的情绪并不是件很难的事情。

师生和谐,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有学者认为:和谐社会是一种有层次的和谐,其核心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即人与人的和睦相处,是保证社会机体协调发展的基础。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关系如何,便是构成了课堂这个“小社会”能否和谐的主体。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得好:“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教学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往,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如果真诚对待学生,学生也会用坦诚来反馈,师生关系才会和谐。课堂上,老师亲切和善的教态,善意的微笑,生动幽默的语言,鼓励的目光,一个强而有力的手势,一声由衷的赞许,甚至一个默许的眼神,都会激发起孩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因此,教师应注意和学生建立一种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合作的关系,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1、教师要有一颗与学生交朋友的心

陶老曰:“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教师要学会从各方面了解学生心理、生活、学习和家庭,真正亲近和走近学生,与学生谈心,使学生感到教师是最可亲的,是可以与之交心的朋友,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热爱是最好的老师”,通常一个受学生爱戴的教师,他就会以极大热情投入到老师的学科学习中。可见,教师与学生心理距离的缩小,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2、教师要有一颗欣赏学生的心

陶行知老先生曾在《创造的儿童教育》里着重指出“学生具有无限的创造力,教育者的任务是要加入到学生里去开发、解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造成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创造力发展的„乐园‟。”人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每个人天生喜欢别人的赞美。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他们身上的优点去克服他们的缺点,用积极的心态克服消极的心态。往往教师的一句不经意的赞美,会给学生开辟了另一片天地。教师对学生适度的赞扬,及时的肯定能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产生学好数学的积极信念,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励心理。自信心是学生学习进步,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教师要注意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经常鼓励,赞美学生。

课堂上要有“爱意”,教师不必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要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如;“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如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可以说“你一定行的,再好好想想,老师相信你!”课堂上教师言语亲切,神态和蔼,举止大方得体,拉近师生距离,使课堂气氛更加融洽。

3、教师要有一颗角色换位的心

5.小学英语课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五

从事小学英语教学多年,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到是课堂纪律有时让人头疼。今年,我和往年一样接了一个六年级班级的英语教学,开学初,课堂纪律很不好,上课的时候有些学生不是讲话,就是做小动作。对于很注重课堂纪律的我很是生气,并且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可是一段时间后仍然是一如既往。于是,我从其它方面反省了自己的教育观念„

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和谐教育是以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全面和谐充分发展作为目标,把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所产生的综合性教育影响力量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在和谐基础上能产生“谐振效应”,促使学生个体的发展达到其最佳程度或最佳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益和效率。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研究和谐教育正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所谓“和谐”,就是配合得适当和匀称。和谐产生美,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就像一幅画的美就在于它色调、构图等方面的和谐;一首歌曲的优美就在于它音色、音调、旋律、节奏等方面的和谐是最佳组合,和谐是人们的追求,也是教育的追求。因为和谐能够产生动力,提高效率,产生最佳效益。在教学中,诸如: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学生、文本的平等对话等等,都是和谐课堂的重要体现

和谐产生美,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和谐是最佳组合,和谐是事物的最佳状态,和谐是人们的追求。因为和谐能够产生动力、提高效率、产生最佳效益。因而,教育要取得成功,必然要使教育主体(学生)之外的各因素和谐统一于教育主体。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关系。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与学生的教育交往最根本的是二者作为完整的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沟通,是人和人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间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到教育过程的进行和教育目标的达成。所谓 “亲其师,听其言,效其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我以自己浅薄的经验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沟通——激起师生的情感共鸣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初步的分析能力和是非判断能力,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已不再盲目地崇拜教师,对老师的一言一行已有了自己的看法,对老师的要求接受程度也不同。“感人心者,莫过乎情”。寓情于教,以情动人是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通过活动进行情感、兴趣、能力的心理交流。

针对今年的六年级班级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反思,在一节课上,我给学生每人发了一张纸,然后提出诸如:你喜欢英语这门科吗?

你喜欢目前的英语老师吗?你认为她的教学如何呢?你对老师的教学有那些意见和建议?等等一类问题,让学生把答案写在纸上,那节课上,学生写得非常认真,没有了悄悄话,没有了小动作。课后我仔细地看了每个学生的心里话,心里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孩子们有那么多的感受,有的说,自己很喜欢英语,就是基础不太好,没有信心学。有的说,六年级压力很大,过于注重语文和数学了。有的说,老师太严厉了,看人的目光很严肃,让同学们有些畏惧。还有的说,老师上完课就走,从来不在教室停留,很少和大家交流...我很感动,于是也写了一段自己的心里话,告诉孩子们,学好英语很重要。老师也很喜欢大家,因为老师太想让同学们学好英语了,所以对同学们很严厉。也告诉大家,不是老师不想和同学们接近和交流,而是要去准备下一个班级的课。同时也检讨了自己的不足。同学们好象也明白了老师的心情,从那以后,课堂上同学们都认真的听课。

二、关爱——架起和谐关系的桥梁

爱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只有师生关系处在关爱,平等的和谐氛围之中,学生才能直言面对教师,大胆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去体验、去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必须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交流,比如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的手段,经常和学生谈心,体贴和关爱学生。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学中直观情感的优势,比如合理运用形体语言,形体语言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中

有着“润物无声”的效果,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神的运用可以使师生在无声的交流中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它是建立和维持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桥梁和纽带。而手势既可以传递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可以增加教师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面部表情表达着教师的情感和意图,教师只有情绪饱满,和蔼可亲,才会给学生一种自然、明朗的感觉,有助于形成学生积极、愉快的心情,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形成。

这学期我带的一(1)班有个小男孩,很调皮,平时也很少有小朋友和他玩,学习也不主动,课堂没少被批评。我注意了他一段时间,发现这位小同学的眼里总会有些忧郁的情绪。有一天我便试着和他谈心,他告诉我妈妈在去年去世了,每每看到别的小朋友拉着妈妈的手撒娇,就很羡慕,经常会想起自己的妈妈。听了这些话,我心里有些酸涩。是啊,缺少母爱的孩子原本就是应该怜爱的孩子。于是,我告诉他其实我们都很喜欢他,只要他能克服困难,好好学习,妈妈会在天上看到而且会很高兴的,我还告诉他妈妈会保佑他的。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只要这个小朋友在课堂上或常规中有一点点的突出表现,我就会乘机表扬并且鼓励他,同时我还鼓励其他小朋友和他交朋友。就这样一点一滴的关怀和鼓励使原本可能会消沉下去的孩子有了学习的信心,有了生活的勇气。

也许我们在教学中多些微笑,多些表扬,表现出教师爱的真情,就会感动学生,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和教育学生。只要建立起一种新型的、相互尊重、平等的师生关系,就一定会在师生的心灵深处碰撞出和谐而愉快的火花,建立起一种长久而和谐的情感,只有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之下,学生才能够自觉而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才能够激起学生自觉学习、乐于学习的愿望,从而使他们全面发展。

三、尊重——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热爱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学生觉得老师爱他,重视他,才敢接近老师,才乐意接近老师,才能真正地爱老师。师生之间的互爱才是最理想的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学生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教学中建立和感受到自主的尊严,体验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从“师道尊严”的权威中解脱出来,俯下身子,去聆听学生们的心声,从教学的指挥者转变为参与者,从决定学生应该做学什么,怎样学的主宰者转变为与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他们虽然是学生,但他们同样是独立的,有潜力的,有人格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我们要克服过去那种把“教师是对的”的认识方式强加给学生的做法,去研究学生,帮助学生,保持与学生平等的姿态,做学生的合作者。作为教师,有必要消除一切偏爱的因素,并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给不同学生以表现机会,让学生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教师与学生只是教学活动中地位的不同,并没有人格上的高低贵贱之分,教师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教师尊重学生就等于尊重自己,尊重教育。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才能够在教学中形成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我时常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我觉得教师应该调整好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努力成为一个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变传统型的“师道尊严”为现代型的“良师益友”。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2015-2016学年上期

期末教学论文

6.建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六

张云

儿童的生活并不是让每一个人单独地去冥思苦想,孩子是在跟教师、跟同学一起谈自己的想法。有时是相互争论、相互游戏、相互开玩笑,而课堂上的生活毕竟是以学习为主的一种精神存在的特殊形式。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原动力,对提高课堂效益是十分重要的,关系融洽,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调动起学生极大的热情去参与;反之,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苦学,使学生厌学,则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当然更谈不上课堂效益的提高。

和谐师生关系,还应注意提高自身素质,用自己的身心去影响,用自己的激情去诱发,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使学生和你协调一致,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努力提高学习效率。

苏联教育家列·符·赞科夫曾说:“不应当把儿童在课堂上的积极而充实的精神生活理解成连续不断地紧张状态,所谓儿童的生活并不是指让每一个人单独地去苦思冥想。孩子是在跟教师、跟同学一起交谈自己的想法,有时是相互争论。这里面有游戏的成份、有开玩笑,也有笑声……当然,儿童在课堂上的生活,毕竟是以学习为主的一种精神存在的特殊形式。可是,只要是真正的,有血有肉的,不故意造作的生活,它就会是既自由自在,又丰富多彩的。

以往在自己曾经教过的学生中总感到在教育上有缺陷的,是有深刻体会的。在一组毕业生调查中,请他们回答问题:学校在哪一点上没有教好你们?“学校很少教会我们创造性和独立性”,“我们缺少勇气替自己作主,常把自己的学习问题推给老师和家长去决定”,“学校里我们很少思考,更多的是枯燥乏味的背书”,毕业生的这些话无不触动着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心。

我认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动性、创造性的原动力,对提高课堂效益是十分重要的。关系融洽,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调动起学生的极大热情去参与学习。反之,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苦学,使

7.建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七

一、思想品德新课程改革条件下的师生和谐关系的基本要求

我国学校教育中的和谐师生关系, 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的, 是我国社会民主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的反映。在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基础上, 我们应该不断反思、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形成并发展成符合新时期的和谐师生关系。思想品德教学中, 和谐的师生关系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与学生在人格、地位上的平等关系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教不好的教师”“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等理念力图营造和谐的师生氛围, 给学生足够的爱去感动他们, 用爱心创造奇迹, 让学生逐渐怀着感恩的心对待周围的事物。在这种理念指导下, 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天才”来教, 尊重每一个学生, 让学生不因学习成绩的差别而感到有所不同, 让他们知道“只要你努力, 有足够的自信, 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长处”。牢记每个学生的名字, 充分信任和尊重每一个学生, 允许他们有发言的权力, 并努力接受他们的所思所想, 激发他们的内心肯定。学生渴望老师重视他们, 一些学生默默地听讲、不愿意参与讨论, 但也希望老师能关注他们, 所以努力记住每位学生的名字能够激发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内因。牢记每位学生的名字旨在唤醒学生的自信心、上进心, 发现学生心灵的火花, 彰显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引发情感的向师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面对教师给予的肯定, 情感上会从“让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2.教师与学生的对待问题的心理相容关系

心理相容是群体成员在心理与行为上的彼此协调一致与谅解。它是群体人际关系的重要心理成份, 是群体团结的心理特征。叶澜教授说“课堂教学应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 是他们生命意义的构成部分。”教育的最终归宿, 是对人内在精神的唤醒和开发, 是塑造一个精神丰满、心理相容、滋润光彩的“人”心理相容以群体共同活动为中介, 以成员彼此对共同活动的动机与价值观的一致为前提。但是师生往往会因态度、方式、个性的不同导致各种矛盾、冲突的产生, 这种矛盾冲突是必然存在, 不可避免的。心理相容造成的师生之间融洽的气氛, 对维系正常的师生关系起着重大的感情作用, 对维持学校秩序, 保证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起着重大作用。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思路和措施

1.转变观念, 坚持以“和谐”理念处理师生关系

思想品德课教师, 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应该转变思想观念, 抛弃传统的“师道尊严”, 抛弃“主导、主体论”, 充分认识到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追求和谐, “和为贵”, 有了观念的转变, 才可能有行动上的转变。思想品德课的教师, 在儒家传统文化的传承中, 运用文化思想理念来处理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也是社会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

2.要在课堂内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实施, 学生知识学习的前沿阵地, 也是构建和谐师生的主渠道。因为课堂教学是学校育人工作中一项最经常、占用时间最多、涉及面最大、内容最广泛的活动, 课堂教学的优劣, 直接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的优劣和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与否。

构建师生关系虽然是师生双方、双边关系, 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作用, 但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上,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联系现实社会中的一些具体的实际例子, 来突出所教科目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突出所教科目在个人修养提高方面的重要性, 要让学生产生一种学好你所教学科的冲动。这样做, 对于引导学生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 激发他们的学生兴趣, 鼓舞学生的士气都是很有必要的。

3.坚持在政治课堂外增强和谐的师生关系

随着新基础课程方案的实施, 中小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多。课余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多方面知识技能的时间条件, 在这些时间里学生广泛、直接地接触了解社会, 参加各种文体活动, 从社会文化生活中汲取营养、丰富道德情感, 形成科学健康的价值观, 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高质量的课余生活对学生的自主全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样, 在课余时间所延伸出来的和谐师生关系, 对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全面发展会产生积极的能动作用。

4.把握教学艺术, 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保证

首先, 用目光组织教学。教师的目光可以是赞赏的、批评的、关切的、鼓励的, 能起到以静制动、组织教学的作用。教师用目光注视学生, 对不同表现的学生传递不同的信号, 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应该怎样做, 从而增强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其次, 用耐心等待组织教学。情感教学的精妙之处在于以“情”激“情”。如果对于教师的问题学生无法得出结果, 教师就要给予更多的时间, 从而达到“大音若希”“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最后, 设疑提问组织教学。教学设疑是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疑问、用以激发学生深考并主动探究的一种教学艺术。

总之,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宽容、理解的状态, 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优化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所以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

摘要:思想品德课程的实施, 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努力创造完成的,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 教师应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分析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途径方法, 从而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对学生进行人格塑造, 进而实现德育教育目标和有效课堂。

关键词:新课程,思想品德课,和谐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李承武.现代教育学.西南师大出版社.

8.建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八

【关键词】融洽 师生关系 和谐 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227-02

作为一个从教不久的年轻小学班主任教师,我对曾带过为数不多的班级深有感触。让我感触的不是学生的天真无邪,不是学生的求知热情,更不是学生的言听计从,让我久久不能释怀的,反而是他们与老师之间的心理距离,特别是他们那种在班级常规管理工作中流露出来的被动的消极的心理。

作为年轻的班主任老师,一定想与自己班的学生拥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自己的班集体呈现出一种和谐的常态,把自己的班级构建成和谐的班级共同体,那我们不妨从以下三方面开始:

一.转变传统的师生关系理念

转变原有的 “上级对下属”或说“父母对孩子”式的师生关心,班主任老师就必须放低自己的身份,平等的对待学生,公正的处理班级中的人和事。

说白了,就是要师生共同平等地参与到班级常规管理工作中去,将原本传统拘谨的师生关系转变为友善和谐的朋友关系、同伴关系、或说同事关系。说是朋友,因为老师和学生之间要无话不谈,以心交心;说是同伴,因为老师和学生之间要共同生活,共同成长;说是同事,因为老师和学生之间要相互扶持,相互促进.在每一天的学校生活中,教师和学生或共同料理自己的事情、或共同探讨学习上的技巧、或研究学习中的疑团、或谈论自己成长中的趣事、也或高谈自我的理想追求。

二.以身作则,身正为范

班主任老师在接班之间,就应该在心中烙下一个印记——和谐融洽,这四个大字,并从真正接班的那一刻开始,顺理成章地“和谐融洽”作为自己管理班级的警示语。有了意识和理念还远远不够,班主任要在日常工作中,,以点点滴滴的细微生活小事为起点,时时以身作则,处处以身为范,充当好学生学习的好样板,好榜样。

其实,班主任老师只要有心,很容易做到,你比如:无论在什么样的场合,学生多与少,班主任都能做到举止文雅,谈吐文明,明纪守礼,特别是本班设定的班内规章纪律。总之,严格要求学生务必遵守的,班主任本人一定得完美无瑕地先实现。相反,对于违反纪律的学生,班主任要一改传统惯例—不分青红皂白,张口就是训斥的习惯。对其先消除胆怯心理,接着和善的咨询其事情原委,再明白原因后,再张开亲切温柔的谈话,在谈话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班主任自然而然地做到了恰当而有效地教育学生改正错误这一工作。

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你再比如:有些学生是离异儿童,班主任就在给予生活上的帮助和学习上的鼓励外,更多的是给予精神和心理上的激励和关心;有些学生生理和心理发育与同龄人相比相对缓慢,班主任不仅不歧视这类学生,更应教育其他学生关爱他们,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质;有些顽皮常犯错的问题学生,偶尔一次主动改正了错误,有些成绩总处于一种原地踏步的水平,偶尔一次有了0.5分的进步,作为班主任的,都应及时捕捉到,并在全班大会上大肆地鼓励和表扬。学生得到的表扬愈多,越觉得自己得到肯定;学生得到的微笑愈多,越容易吐露自己的心声。久而久之,学生不知不觉间已明白班主任是最可亲可信的人。这样,师生不就在一种融洽和谐的良好氛围中自由地生活、快乐地成长、开心地学习。

三.生生动起来,献出一份力

班主任在接班伊始,就要告诉学生他们要注意的事项:在校,听老师的话,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严格遵守校规校纪,班级规章制度。不过,落实到日常的校园生活中,班主任更要让学生明确:全班再坐的每一位学生都有监督权,表达权,管理权,教育权。一方面,班级中执行管理权的各组领队队长,执勤班长,其他班委等行使管理权,彼此协调。他们可以分配学生工作,指导学生干事,甚是批评学生不是。另一方面,这些班干也接受着班级其他学生的监督和指点,并真心诚意地听取其他学生的友善批评,以适时察觉自己的错误,及时改正;找出自己的不足,及时调整做事策略。在这样的班级中每一位学生有着一颗相同的心——“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在错误面前,谁都不让步,一定要让彼此改掉陋习,真所谓形成“有错必改,无则加勉”的良好心里素养。

为了能让学生持久地进行下去,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好执勤班长的带头效应。一周下来,执勤班长将会依据班级学生一周综合表现汇总,对自己的同学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分类汇总信息。在班级“我的一周生活”主题处,将本周表现最出色的学生头像粘贴在 “我最出色”一栏,而表现非常欠佳的学生头像也黏贴出来,不过是在 “我能改过”的每周“友情小贴士”的公告栏内。这样,全班学生就可以相互提醒,互相监督,相互学习了。班级也跟着促成了一种“个人事齐分享,大家事同改进”的良性循环模式。

9.培育和谐师生关系,构建高效课堂 篇九

------吴忠市第八中学

李学林

摘要:在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诸多因素中,师生关系对教学价值的实现有着重大意义。本文从教学实践与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当前师生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培育和谐师生关系,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有机融合活动,在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诸多因素中,师生关系对教学价值的实现有着重大意义。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良好的个性发展。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与管理过程中我深切的感受到教学效率差的老师绝大多数都存在师生间不信任,师生关系紧张。“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提出者罗杰斯认为,只有在移情性理解的基础上,师生之间才能彼此更乐意地相互交流,并更加正确地理解交流内容,从而使双方的心理机能得到改善,并在双方关系中彼此满意。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人们往往忽视学生学习中认识与情感过程的关系,只重视“认知”忽略“情感”,使教学原则、方法等仅依据教学活动中认知过程的规律,忽略了认知与情感互为联系的规律,导致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备课不“备人”,教书不育人,无视学生的人格和需要,缺乏与学生间感情交流,师生关系恶化,造成课堂教学氛围沉闷、效率低下。

一、当前师生关系存在主要问题

1、师生关系存在冷淡化的倾向。受社会人与人之间相对越来越相对封闭缺乏真诚相待的氛围影响。师生间感情缺乏交流,情感淡化,师生重视课内忽略课外,重视校内忽视校外,重视知识传授忽视道德 培养,只是“你教我学”的简单职业关系。

2、教师不够大度,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完不成作业的根本原因是不会做,多数教师不是耐心的辅导而是一味批评,从而造成学生怕老师,老师烦学生的恶性循环,学生抵触情绪的增加,最后导致师生成对立双方。

3、物质化左右师生亲疏关系。物质利益来维系非正常的商品式师生关系。我自己身边发生过这样一个案例:教师节前夕,女教师启发学生们去慰问她,一名学生为给老师选购礼物而犯愁,送一支钢笔吧又小又俗气,购买化妆品吧又不知道老师喜欢什么品牌,最后在家长参与下选了一把鲜花满心欢喜的送往老师家中,以表示对老师的节日祝贺。哪知老师开门后见学生的礼品一下沉下了脸,进门对学生说你送的这个是能吃还是能喝呀。随后指着衣架上的大衣和地上的靴子说这是某某同学送的,那是某某同学送的„„,送花的学生听着满脸通红,觉得很丢人,从此不敢正眼看这位老师,学习成绩也逐渐下降,最终成了教师眼中的“差生”。

二、造成不良师生关系的原因分析

社会因素:第一是社会大气候影响,一方面是学生思想活跃,自我意识表现强烈,传统教育方式与学生实现需求之间差距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少数教师责任心淡化,以物质利益定亲疏,第二是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存在重业务、轻道德的走过场现象,教育行政部门对优质资源、优质生源条件下“催生”出来的名师激励推崇、重金奖励,对长期工作在偏远地区、敬业爱岗教育效果突出的教师不够重视。第三传 统教育思想中“师道尊严”的观念根深蒂固;学校工作中素质教育的口号、应试教育的行动,主要以分数论成败的评价思想对教师的压力很大,造成教师对学生恨铁不成钢的心态严重。第四、教师社会地位低下、经济收入偏低、人格尊严被学生、家长及社会认同度不高。夸美纽斯的名言“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现阶段还只是梦想。

内部因素,教师队伍年龄偏大,课改理念学习、实践不够深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尚未被认可,穿新鞋走老路现象普遍。第二,多数教师的职业道德在现实影响下逐步下滑,职业认同感强,事业奉献心弱。终身学习的理念差,造成与学生共同语言少,第三,不注重自身人格力量,言谈举止、行为习惯起不到为人师表的作用。认教学活动为本职工作,视教育活动为额外负担的想法普遍存在。

三、如何培育和谐的师生关系

造成不良师生关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师生关系最大的特点是教与学,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永远起主导作用,因而造成不良师生关系直接的、主要的原因在教师。培育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是为学生奠定好适应未来社会人际交往的需要,也是师生互尊互爱、促进教学相长的需要。学校与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1、学校要把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当做学校兴衰的基石工程来抓,大力倡导“爱心”与“责任”,呼唤教师用爱搭建起师生沟通的桥梁。爱是教师从教的动力,教师只有爱学生才会选择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职业,才会孜孜不倦地去耕耘奉献。爱因斯坦说“只有爱才是最好的教 师。”

2、学校在管理方面要把依法治校与以人为本的理念有机地结合起来,关心教师、尊重教师,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培育教师的主人翁意识,使教师心情愉悦的走进课堂、融入学生群体之中,为培育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外部条件。

3、教师要实实在在地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人格修养,“塑造”好教师形象。抛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遵纪守法,以自身的学识才华、人格精神去征服学生,让学生的心理接受。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爱其业。”让学生喜爱你这位教师,喜爱你教的这门课,才能引发学习兴趣。

4、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学习课改理念、专业知识、教材教法,不断采用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大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用生动的实例来增加教学的新鲜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学生思维的抑制。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可能取得成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成功中体现和谐感。

5、积极融入学生群体之中,与学生多活动、多交流,务实避空。针对学生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举行一些专题活动,诸如参观访问、调查研究,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师已安排好的教育。这样,既符合学生个性,又能完成教育目的,同时还能不断地改进师生关系,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效果。

6、教师还应有较高的教育机智,在把握好尊重学生的人格、学 会欣赏学生、允许学生犯错的原则前提下对教学的人际关系问题机智地处理,灵活地解决,把不良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了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这个观点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细细品味的。

总之,新型的师生观要求教师必须放下那让教师本身感觉沉重、让学生畏惧的架子,真正地走近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建立平等友好的、融洽的、良师益友式的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从而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0.建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十

摘要:初中教育阶段之中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有效的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师生关系的形成和改善,是当前教学活动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整体的教学活动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本篇文章针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师生关系问题做出了研究,着重指出了师生关系当前的发展特点等问题,旨在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化。

关键词:初中语文;师生关系;教学过程;构建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讲同样重要,而形成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语文教学的进程和发展。在现如今新课程教育改革不断进步的背景之下,我们需要积极的转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师生双方的相互了解,以便于真正教育教学活动的目标。

一、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情况

1.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问题

学生如果相信一个教师的人格和其教学能力,就能够更加努力的学习这门课程,所以,教师的水平高低在很大一个层面上会影响师生之间的相处关系。但是在现今的初中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本身的水平有限,因而导致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在不断的减少和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等内容和知识,能够更好的进行日常生活,而语文学习和教学和其他学科是有比较大的区别的。语文知识的学习既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语文知识,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实现精神世界的升华。面对这样比较高的教学要求,当前很多初中的语文教师是不能达到的,因此就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更多的关注于课本之中的知识,而没有将语文知识与相关拓展的课外内容相互结合起来,这便极大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不仅如此,还有很多的语文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没有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或者对于教学活动中的一些形象问题没有注意,导致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畏惧感或者感到枯燥,最终是不利于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一个严厉的教师,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会给学生未来的学习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更有一些道德素质比较低的教师,将一些请客送礼等歪风邪气带进课堂,给学生树立了坏的榜样,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不断的变差,不利于形成和谐相处的关系。

2.信息化工具的使用导致师生关系疏远

当前社会是一个技术化的社会,先进的技术深刻的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先进的设备将一些语文知识和内容呈现给学生们,有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这些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具体情况。但是教师在课上所使用的这些多媒体课件等内容都是在备课时便已经准备好,因而课堂上讲课的灵活性缺乏。如果学生针对多媒体呈现的内容提出质疑,许多语文教师便无法根据该内容解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这便导致师生关系的疏远。另外,学生在观看多媒体的过程中,将自己的精神力量全部放在了多媒体的电子屏幕之上,而对于教师本身的注意力就不够,因此教师的个人能力发挥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教师无法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方式,帮助学生学习语文内容,这样会导致师生关系出现障碍,不利于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

二、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

1.教师应加强自身的水平及能力

随着当前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知识水平,才能更好的传授给学生语文知识。因此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水平,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和掌握情况来提升和优化自己的教学形式。如果发现自己在教学之中出现了一些比较薄弱的地方,则应该积极的在课余时间置身于学习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充分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最终帮助他们实现语文学习的进步。

2.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育过程和模式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一直都是比较紧张的。由于教师处于一个强势的主导地位,所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只能紧跟教师的教课步伐,才能了解更多的语文知识。在当前新型的教学模式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学生是学习之中的主体地位,而教师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和建议,提升他们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如果学生在学习之中出现了困难,应该和教师进行平等的商量,找到解决的对策,从而让学生感到教师对于自己的支持和关怀。对于一些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启发和指引,就能帮助他们了解更多的语文内容,学习起来也更加的轻松。而学习成绩暂时比较落后的学生,教师也应该平等的对待他们,和他们进行日常的沟通,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以此促使学生展现出应有的水平与能力。

总之,在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的响应课改的要求,及时创新教育教学观念,采取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并且要积极的和学生沟通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才能够进一步促进教学水平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上一篇:课堂常规及安全公约下一篇:乡镇党委书记机关作风整顿剖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