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的心理状况

2024-09-12

关于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共8篇)

1.关于大学生的心理状况 篇一

关于大学生消费心理及状况调研 组 长:米济柳(设计调查问卷)组 员: 李婉菁(设计调查问卷)

李秋培 康芮铭(发放调查问卷)杨洋 蒲春婷(整理总结问卷)

指导教师: 陈锴 调研方案

一、调查的主题:大学生消费心理及状况调查

二、调查的目的和意义:通过调查,使我们充分了解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认识马克思主义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同时了解现在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并分析相关的消费心理及暴露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建议及对策,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性的消费观。

三、调查设计和执行过程:首先进行问卷调查制作,问卷调查涵盖了大学生的每月消费额度、主要消费类型、消费喜好以及消费观;然后进行问卷调查发放;最后进行问卷调查分析。

四、对象:大学生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由于生活环境、成长环境、家庭经济状况、所受教育、校园环境以及年龄的特殊心理特征等原因,使这个群体有自己特有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我们通过对部分大学生的经济收入来源、消费状况调查以及对他们的消费状况和消费的特点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改进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线索。

五、调查的结果和调查分析: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象

大学生月消费额在350-500元的占10%,500-800元的占30%,800-1200元的占55%,1200元以上的占5%。消费的主要项目中,伙食费用占每月消费总额的90%,交通、通讯占每月消费总额的68%,购物占每月消费总额的65%,娱乐占每月消费总额的52%,学习费用占每月消费总额的47%,交际占每月消费总额的28%,其他类别占每月消费总额的6%。就每月花在娱乐方面的费用而言,13%的大学生的花费在50元以下,30%的大学生的花费在50-100元,24%的大学生的花费在100-150元,15%的大学生的花费在150-200元,18%的大学生的花费在200元以上。每个月的情感投资费,或者说谈恋爱浪漫气氛“制造费”中,花费在100元以下占10%,花费在100-200元的占9%,花费在200-400元的占4%,花费在400元以上的占3%,另外本次调查中单身的大学生占74%。大学生每学期学习方面的花费(包括考试、考证、文具、书籍、复印、培训班)中,花费在200元以下占47%,花费在200-300元的占20%,花费在300-400元的占13%,花费在400-600元的占11%,花费在600元以上的占9%。

大学生的消费主要分为基本生活消费(衣、食、住、行)、学习消费(学费、书杂费、考证、电脑等)、休闲及娱乐消费(休闲、旅游、娱乐)、人际交往消费(人情、恋爱)等几个方面。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绝大部分的消费还是用于基本生活的消费(伙食、交通、通讯),购物(服装、饰品)消费所占的比例也很大,其次是娱乐、学习的消费,最后才是人际交往方面的消费。

由此可以看出,对于购买的商品的选择,大部分大学生还是比较理智的,他们有一定的知识和思维判断能力,对自己的需要定会做出满足相应需要的行为。但仍有小部分的大学生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有些盲目。

而就购买商品时注重的问题而言,大学生重视质量与功能的占调查人数的46%,重视实用性的占总调查人数的21%,重视美观别致的占总调查人数的15%,重视价格的占总调查人数的9%,重视新鲜感的占总调查人数的5%,重视品牌的占总调查人数的4%。据此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消费结构总体上是合理的,他们能够从自身条件出发进行出合理的消费行为,大部分的大学生购物时都会考虑商品的质量、实用性,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虽仍会有一部分大学生会更看重品牌新鲜感,外观,但质量还是最关键因素。

就在物品选择的标准上,对名牌(比如:鞋子、衣服、手机等)持的态度中,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的大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占48%,持无所谓态度的大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占29%,认为只是要几件名牌撑场面就行了,当代大学生热衷,只爱名牌的只占总调查人数的6%,可以看出对于名牌,很少有大学生会刻意追求,很多人对此持无所谓的态度。

(二)、大学生的消费心理

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全过程中发生的系列心理活动,它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应

认识过程:即消费者对自己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注意等活动对商品属性以及各方面联系的综合反映过程。

情感过程:在消费者对商品或劳务的认识过程中,产生的满意或不满意,高兴或不高兴的心理体验,构成有特色的对商品或劳务的感情色彩。大学生充满激情,热情奔放,道德感也比较完善,拥有较高的审美观。感情力大大增强,但自制力仍薄弱。多数大学生能理性地思考和行动,调节自己的冲动,理性地消费。

意志过程:消费者在购买活动中有目的,自觉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既定购买目的过程。

(1)消费的不平衡性 根据调查分析,大学生由于性别、年级、学校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家庭收入状况等各方面的差异都对其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和消费行为有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学校所在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和家庭收入。据调查研究显示,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大学生会有不同的消费水平。其调查中,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44%,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44%,来自城乡结合的大学生占总人数的12%,其经济状况处于中等地位的占总调查人数的15%,较为发达的占总调查人数的23%,较为落后的占总调查人数的23%,落后的占总调查人数的3%。大学生月消费额在350-500元的占7%,500-800元的占27%,800-1200元的占50%,1200元以上的占12%。(2)消费的主导性 针对是否有记账这个习惯,35%的大学生很少有记账的习惯,32%的大学生向来没有记账的习惯,22%的大学生对一些比较大的支出有记帐的习惯,11%的大学生基本上对所有支出都有记帐的习惯。

大学生在消费问题上,除了必要的生活支出外,还有学习、娱乐方面的支出。学习支出是为了自我发展的需要,娱乐的支出是为了放松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学生的需要通常包括要求别人承认自己,得到他人的好评、尊重,渴望得到相应名声和地位的成就感等。而要获得这种尊重就有许多条件,其中漂亮、美貌、健康和年轻是重要条件之一。这点对女性更为重要,因为这是女性获得他人和社会承认的一些必要条件。因此女大学生也开始注重美容包装,这也就增加了美容方面的消费。

(3)消费的合理性 对于选择购买商品的直接因素,大多数人会先考虑价格,其次是朋友或家人的推荐,再次是商品的品牌,最后是商场的火爆、促销活动、明星代言。

(三)、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

(1)消费的冲动性 就购物时是否会有快感这个问题中,57%的大学生认为会产生快感,43%的大学生认为不会产生快感。对于心情不好时是否会以购物、大消费来发泄这个问题,79%的大学生表示不会发生这种情况,21%的大学生表示会有这种情况发生。据此显示,大学生在购物时会存在一些冲动,会有部分同学通过购物来调节心情,享受消费带来的快感。而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会有些超前消费的意识。也有些同学会通过找兼职来缓解消费带来的压力。

(2)消费的盲目性 就大学生消费时是否有记账的习惯,35%的大学生很少有记账的习惯,32%的大学生没有记账的习惯,22%的大学生对一些比较大的支出有记帐的习惯,11%的大学生基本上对所有支出都有记帐的习惯。而大学生对于生活水平满意度,60%的大学生认为一般,正好够用,27%的大学生很满意,还有少许盈余,12%的大学生认为勉强可以,咬咬牙能熬过,1%的大学生.不满意,总是在预支下月生活费,拆东墙补西墙。并就认为周围的同学的消费观而言,81%的大学生认为周围同学的消费观是有时理性,有时盲目,10%是理性的,7%是相对淡薄的,2%的大学生是虚荣攀比的。同时据调查,53%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消费观念是有时理性、有时盲目,29%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是理性的,1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消费观念是相对淡薄的,1%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消费观念是虚荣攀比的。对于自己的消费情况的认识,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消费很少甚至不会有记账的习惯,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自己和周围的同学的消费都是有时理性,有时盲目。他们对自己的消费也认识的并不清晰,有时还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消费行为。

(3)消费的不均衡性 伙食费用占每月消费总额的93%,交通、通讯占每月消费总额的68%,购物占每月消费总额的65%,娱乐占每月消费总额的52%,学习费用占每月消费总额的47%,交际占每月消费总额的28%,其他类别占每月消费总额的6%。据此来看,大学生还是以生活所需为主,但用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的投入远远不够。当然也有一些大学生缩减饮食支出却用于娱乐购物方面,其结构更为不合理。

(四)、建议及对策

针对这些现象和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教育 大学通过各种渠道,比如讲座、课程来进行财商教育。教育大学生学会理财,加强理财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优化消费环境 社会各界要努力树立健康的消费风尚,企业要进行正确的宣传,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消费大环境。

(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引导大学生注重精神建设方面的消费,在物质消费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4)大学生加强自身消费教育 大学生应该变被动消费为主动消费,合理地、有计划地进行消费。学生应当把精力更多地集中在学业上。自觉增强和完善自我意识水平。提高文化底蕴,知识水平的提高,认知能力审美能力,抵御不良消费观念的影响。确定合理的消费期望,作有头脑的消费者。自觉学习一定的商品知识和消费技巧,积累消费经验,提高自己的财商。

六、调查结论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具有不平衡性、主导性、合理性以及严重的冲动性和盲目性,其主要原因是由每个城市发展状况和每个家庭收入 的差异的不同所对大学生消费群所产生的影响,其次就是每个大学生的生活习惯以及消费习惯的不同,对大学生的消费状况也会产生影响。而有些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并不是很健康,消费水平也是极为不均衡,所以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小组一致认为大学生应该接受一些财务管理和消费方面的教育,同时要多加强一些精神文明建设,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

附录:

关于大学生消费心理及状况的调查问卷

您好!为了了解大学生消费心理及状况,我们特意开展了此次调研活动。希望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一点时间根据自身情况为我们填写这一份问卷,内容仅作为分析之用。谢谢您的配合!

1、您的性别: A.男 B.女

2、请问您的年级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3、你来自:

A.城市 B.农村 C.城乡结合部

4、您的月消费额为:

A.350以下 B.350--500 C.500--800 D.800--1200 E.1200以上

8、请问您每月消费的主要项目有哪些:[多选题]  A伙食 B交通、通讯(如电话、上网) C购物(如服装、饰品)D学习费用(书籍) E  G 娱乐 F 交际 其他

9、您每个月的娱乐消费(包括旅游、朋友间的聚会、社团费用)用于这方面有多少元支出 : A 50 以下

B50-100 C150-100 D E 150-200 200 以上

10、您每个月的情感投资费,或者说谈恋爱浪漫气氛“制造费”是多少:  我尚单身  A.100 以下  B.100-200  C.200-400  D.400以上

11、您每学期学习方面的花费(包括考试、考证、文具、书籍、复印、培训班)()元

 200 以下  200-300  300-400  400-600  600以上

12、您常去的购物点:  百货市场  专卖店  特色店  小店  路边摊  不在意

13、您对名牌(比如:鞋子、衣服、手机等)持什么态度:  热衷,只爱名牌

 只是要几件名牌撑场面就行了  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  无所谓,合适就好

14、在您看来什么算是您消费时的奢侈品,或者说是你现在需要超前消费才能实现的:

 昂贵服饰、化妆品、保养品  新型电子产品  旅游  其他

15、.购买商品时您注重的是什么:  质量与功能  品牌  美观别致  价格  新鲜感 .实用性

16、.您在消费购物时,哪些因素会影响您的决策:  商场的火爆  商品的品牌  商品的价格  朋友或家人的意见  促销广告  明星的代言

17、心情不好时是否会以购物、大消费来发泄:  会  不会  看心情程度

18、购物时是否有快感:  有  没有

19、您对自己的花费是否有记账习惯:  对每一笔花费都有详细记录的习惯  对大笔花费有记录习惯  很少有记账的习惯  向来没有记账习惯

20、想买某样东西发现钱不够,你会: 

找父母要钱  找朋友借  自己存钱  等到降价再买

 需找功能相同,但价格便宜的  放弃

21、你月底有余额,怎么支配:  存银行

 转入下月生活费  马上花光  寄给父母  捐给慈善机构

22、如果你偶然获得一大笔钱,你会如何使用:  购买自己想要的东西  环游世界  捐给慈善机构  选择其他使用方式

23、你曾经做过或者正在考虑做兼职,以赚取外快吗:  经常做,我在这方面很积极  偶尔做过,看空闲时间而定  想做,但条件不允许  从没想过,不会去做

24、.如果你外出做兼职,你会是出于什么目的:  体验社会,学习实践经验  费用紧张,补给生活费用  陪朋友  父母安排  打发时间

25、.你对你目前的生活费用水平满意吗:  很满意,还有少数盈余  一般,刚好够用  勉强可以,咬咬牙能熬过

 不满意,总是预支下月生活费,拆东墙补西墙

26、您觉得您周围的同学的消费观大多是怎样:  理性的

 有时理性、有时盲目  相对淡薄的  虚荣攀比的

27、在您看来,您的消费观念属于:  理性的

 有时理性、有时盲目  相对淡薄的

虚荣攀比的

再次感谢各位参与调查!

2.关于大学生的心理状况 篇二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人的一种持续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当中, 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 面对挫折和挑战, 而心理健康与个人的成就、成长环境以及对社会的贡献有关。大学生作为21世纪的领军人物, 其素质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和昌盛状况, 甚至关系到整个国家的荣辱问题, 所以说, 重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必须的, 尤其对于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更是要加以重视, 而对于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也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1 临床资料

1.1 主要研究对象

研究场所是国内的某医学院, 随机从在校学生中抽取五个专业的全部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五个专业可以是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护理、医学检验。

1.2 具体研究方法

根据心理症状自评量表为主要分析工具, 此外, 采用自己设计的调查表对接受试验的学生进行资料的填补, 然后采用1~5分的评分标准对其进行评分, 最后让接受试验的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1.3 质量控制

在正式开始调查前, 先在某医学院选取一个小班进行预调查, 人数控制在30人, 其目的是要论证调查表的可行性。问卷要采用封闭式的选择句型, 而在调查的过程中要协调老师, 以便学生们能够更好的合作。

1.4 最后研究结果

本次研究一共发出调查问卷为618份, 收回的有效调查问卷为616份, 其有效率为99.7%;共220名男生, 占调查总数的35.7%, 396名女生, 占调查总数的64.3%。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参照国家有关标准, SCL-90各因子只要有一个因子的得分大于或者等于3分, 证明其有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 本次研究的检出率为7.87%。

2 讨论

2.1 影响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采用科学研究方法对医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6个:生活压力、生活规律不适、失眠、身体状况、和同学关系不融洽、不善于交流。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为了了解生活事件对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本调查问卷显示考试失败、升学压力大、就业苦难、学习负担重和家庭施加的学习压力, 一共5项常见的生活事件都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息息相关。

2.2 并不乐观的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据有关资料表明, 医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在29%左右, 此外医学生在抑郁、强迫、恐惧、敌对、精神病、焦虑等方面的表现都高于一般的社会青年, 这充分说明其心理健康状况水平低于一般的社会青年, 也就是说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不乐观。

众所周知, 如果心理健康状况不好, 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况, 多半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在学习成绩下降的大前提下, 学生的心理问题就会加重, 周而复始, 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有些学生的心理问题严重到一定地步的话, 很可能出现自杀或者触犯法律的情况, 这些情况往往会给学生和其家长甚至社会造成危害。因此, 作为国家的有关部门, 一定要对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 适当对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采取一些防护措施。例如:可以定期在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讲座, 提供给学生们一个可以进行心理咨询的场所和时间, 以便学生们能及时解决遇到的心理状况问题。

3 结束语

医学一直被公认为一门繁重的学业, 而且医学生以后毕业的工作对象都为患者, 所以说他们除了特别复杂的学习负担之外, 还有对未来工作的种种焦虑和压力, 很容易导致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因此, 作为医学教师而言, 应该积极主动的帮助学生们掌握学习的各项技巧, 并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培养他们的人格修养, 以便加强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对今后生活的适应、协调能力。

综上调查结果显示, 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十分不理想, 各类心理问题层出不穷, 其原因可能与学校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有关。因为医学院校的学习负担很重, 要死记硬背的内容太多, 掺杂进以后的就业问题压力就更大了。此外, 调查结果还表明, 女生在焦虑、敏感、恐惧等方面的表现都比男生要高。

相关资料表明, 人的精神状况和情绪稳定性都和心理健康状况成正相关。如果性格外向, 善于与人交流的话, 可以有效的促进心理健康, 此外, 心理越成熟, 自身的承受能力越强, 自控能力越好, 心理健康状况就越好。在众多因素的分析中更是表明, 加强在校医学生的人格培养, 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黄建中, 王嘉.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的相关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08, (2) .

[2]左川, 曾静, 黄慧, 等.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08, (6) .

[3]陈福国, 王芳, 伍志臻, 鲁威.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06, (3) .

3.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 篇三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SPSS

随着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的频繁发生,青少年心理健康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1]。由于青少年所处的年龄阶段以及其具有的特殊性质使得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处于成长期的青年及少年儿童,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的发育处于逐步成长和逐渐成形的阶段,这个阶段的青少年更是容易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因此,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预防青少年心理疾病,减少悲剧的发生。

一、相关研究方法简介

(一)SPSS基本原理

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2]是一个统计功能极强、内容极其庞大的组合式统计软件包,集数据整理、分析过程、结果输出等功能于一身。它包括基础统计模块和一些扩展模块,主要能进行基本统计分析、均值比较与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非参数检验等,还能直接生成和编辑专业的统计图形,己在教育、科研、通信、医疗、商业等领域被广泛地应用。

(二)随机抽样

抽样是一种基于多数据下的数据选择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的在众多数据中抽取部分数据进行相关分析。随机抽样方法就是按照随机的原则,即保证总体中每一个对象都有已知的、非零的概率被选入作为研究的对象,保证样本的代表性。该方法能够使调查对象总体中每个部分都有同等被抽中的可能,是一种完全依照机会均等的原则进行的抽样调查,被称为是一种“等概率”。随机抽样有四种基本形式,即简单随机抽样、等距抽样、类型抽样和整群抽样。本文采用简单的随机抽样对该问题进行研究。

二、模型的建立

本文基于问卷调查的结果对5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心理状况进行研究,设计了涉及生命教育、生活方式、娱乐三个领域,分别包括正向和负向两个框架,影响因素包括风险偏好、认知需要、决策风格三个主要方面。主要研究5个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不同影响因素下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心理状况的影响程度,分析相同因素对不同年龄段的影响程度。

三、模型分析

以生命教育正向、生命教育负向、生活方式正向、生活方式负向、娱乐正向、娱乐负向为因变量,不同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建立模型。通过分析发现,在每种因变量下,不同的年龄阶段其显著性差异是相同的,因此,以生命教育正向为例对不同年龄组的显著性程度进行分析说明。

单因素方差分析描述统计量表为本次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统计量结果包括个案数N、平均值、标准偏差、标准错误、平均值95%置信区间、最大值和最小值。由表可知,9岁组的平均生命正向和17岁组的差异较大,而11岁组、13岁组和15岁组的生命正向平均值接近。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9岁组的生命正向均值和17岁组差异显著,而11岁组、13岁组和15岁组之间差异较小。总体组间均值比较结果为:17岁组>13岁组>14岁组=15岁组>9岁组。

通过分析得出,9岁组与17岁组的心理健康状况最为显著。

四、结论

本文通过建立不同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程度的模型分析得出,9岁组与17岁组的心理状况的显著性程度最大,年龄、生命健康的程度以及生活的态度3个因素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年龄差异越大,心理健康程度相差越大。

二是年龄、生命健康的程度以及生活的态度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作者单位:山东科技大学矿业与安全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沈德立 马惠霞 白学军.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结构及其实证研究[J].心理科学,2009(02):258-261.

[2]陈良 张大均.近20年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的进展与走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9(11):74-79.

4.关于大学生的心理状况 篇四

摘要:本文是关于阜阳市颍上县红星镇大谢小学学生的学习及心理状况存在的问题进行的调查研究,对如何解决小学学生存在的学习及心理问题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强的意见。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及心理

指导老师:吕丽(阜阳师范学院社会发展学院团总支)

团队成员:陈帅 黄孟君 许思维

当前农村小学的教育问题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为了能在新世纪里实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目标,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农村儿童的教育为最终更好的服务我国的经济建设服务。

第一部分

一、调查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迅速的走上了社会转型和城市化的发展道路,流动人口迅猛增加,截至2012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流动人口规模超过3亿。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加,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并日益成为备受政府与社会关注的弱势群体。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限制,我们仅以暑假支教实习位契机进行了此次问卷调查。调查的重点在“留守儿童”这部分学生。

二、调查的基本现状

有刊物或调查表明,我国农村小学教育中,留守儿童的比例高达80%。我们所调研的大谢小学更甚之,父母在外打工的占到了85%。由于农村经济条件的落后、基础教育的薄弱以及缺少父母的教养等问题使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面临身体和心理的诸多不利。

三、目前的研究现状

就目前来说“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高校都投入到了这一研究领域。这为我们进行文献研究提供了资料。然而经考察发现,现有研究大部分是从整体上勾画留守儿童的成长状况,或者是探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品行问题等外在因素和表现,而对留守儿童心理状况等内在特点的研究却相对较少。也没有多少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专项调研。我们的问卷调研工作正是基于此基础之上开展的,不求有多高的学术水平,只希望能为让大家对留守儿童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四、建设和谐社会与新农村展现美好前景

党的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

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各地掀起了学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潮。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各方面全面提倡和落实“新农村”建设政策。在这种大好政策的鼓舞下一定能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构建一个完善的机制,让留守儿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健康成长。

第二部分

一、调研目的:

在目前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不够活跃和具体的状况下,本调研旨在通过实地调查与科学研究,在现有条件下,提出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构想。

二、调研意义:

作为在校大学生,我们所作的调查能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唤起更多同学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作为社会公民,我们希望我们的努力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言建议,并号召全社会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构建一个安全、和谐的环境,同时让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有一个更加全面和真实的认识

三、调研优势和特点:

1.我们在原有研究背景下,进行调研,能更全面更直接地反映“留守”现象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

2.我们所获取的研究材料来自实地调查,真实可靠。

3.我们采用了权威和实际相结合的模式制定的心理调查问卷。(权威是问卷的覆盖面具有权威性,实际是有来自农村的第一批留守儿童参与问卷的制定)

第三部分

一、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

二、调查过程

1、问卷调查:

2013年7月11号,我在阜阳市颍上县红星镇大谢小学进行问卷调查。我们的调查得到了学校校长朱振敏、及老师的积极支持与配合。我们在小学4—6年级各随机抽取一个班发放问卷,进行学习及心理测验。测验由陈帅组织,在教室开展。考虑到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发放问卷之前,我们对问卷的题目了详尽的解释,保证了问卷较高的回收率和有效性。

第四部分

一、农村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根据调查问卷显示,6.3%的家长每半个月会和孩子联系一次,56.2%的家长每一周才和孩子联系一次,37.5 %的家长每月才和孩子联系一次。由于与父母相处时间短,爷爷奶奶没有正确科学的教育方法,导致农村儿童或多或少的在思想上学习上和心理健康上都有些不同。表现如下:

1.学习目的不明确

统计表明非常喜欢上学的学生只占20%,有70%的学生只是有点喜欢上学,从数据来看学生并不是讨厌上学,只是还没有明白上学对自己的作用。这一点仅从“对上学的认识”这个题目就能反映出来,75%学生的认识还只停留在只会认识字就行,所以表现的对上学的积极性不高。同时父母的引导也存在问题,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更需要关注的是感情和学会做人等方面,但是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有85%的家长在和孩子的通话中主要是谈论学习成绩,对生活和其他方面的关心总共只占到15%。这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2.不自信,各种态度消极不正确:

表现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自信能自己解决的只占到了5%,更多的是直接找同学帮忙。在受到委屈时只有5%的学生会为自己辩解,80的会与人争吵,没有一个合理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3.不会与人交流:在问卷中“家里来了陌生人的时候你会()”题目中很多学生选择了,低头不语。显现出这些孩子们在与人沟通交流上面表现出来了怯弱,害怕

4.冷漠,表现在问卷中“在操场上体育课,教室灯亮着,我会()

A.喊人去把灯关上B.自己去关上C.不管它。有40%的学生选择了“C”

二、农村普通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因子状况分析:

家庭温暖的缺失使留守儿童心理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变异,他们多在性格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和孤僻,很难融入正常的同龄人群体。加之,农村的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基本上是以家庭和亲缘关系为纽带展开的,对于自己家庭及亲缘关系之外的其他人的困难处境,他们虽有同情的态度,却也无可奈何。于是留守儿童们在既得不到家庭温暖,有得不到社会关爱的情况下,只能靠自己对生活及社会的理解生活并发展自己,各种小的生活和学习问题就出现了。

第五部分

一、解决方法:

学习方面:

1.加强基层学校师资力量的建设,让更多接受先进教育的当代师范生走进基层,去以新鲜的事物引导农村孩子积极主动学习。

2.在合适的时间开展家长会,让家长在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时候能正确的认识到孩子真正需要的。

3.社会方面要以正确的舆论语引导孩子积极向上的学习

心理健康方面:

1.让孩子们互帮互助,年龄相近会让孩子们更容易相处和了解,所以让孩子们学会互相帮助是最有利的他们身心成长和发展的。

2.建立问题学生专门的档案便于管理和资料收集以及问题的分析。出现问题时 可以方便的找到问题所在,同时对他们生活上的帮助,对心理上的及时疏导。

3.设立咨询机构,由专门的老师负责孩子心理健康工作。

总之,留守儿童是当今教育面临的新问题,新难题,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我们大学生都应引起高度重视,都应做为其工作的重点之一去研究去解决。为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参考资料

1、《中国留守儿童现状调查》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叶敬忠。

5.关于大学生的心理状况 篇五

【摘要】为了比较全面地了解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及时分析原因,寻找对策,提醒教师、家长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给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从小就有一个健全的学习心态。为此,我们就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对策,以此为突破口,有力地促进了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本次调查对象为叶塘中学,对农村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展开了调查,采用口头问卷及个案调查访谈的形式, 【关键词】: 中学生 学习心理

一、中学生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一)学生对学习的认识

多数学生认同学习的价值,认为学习是有用的,能认识到现在的学习与自己将来的发展息息相关,而且大多数学生对考试成绩都关心和重视,知道必须靠自己的努力创造自己的将来,对自己的将来负责。

(二)学生在学习行为上的特点

1. 学习的主动性不强

很多学生表示“如果别人不督促我,我极少主动学习”一项中,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多数学生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看重学习成绩,但是落实到具体的日常学习行为上,却有近半数的学生表现出缺乏主动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认识和行动的脱节?在后期的个案访谈中,发现“懒惰”是一个重要原因;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学习动机不强,缺乏压力和动力,父母和教师对他们的期望不高与他们自己对自己期望不高这两方面互为因果,导致其学习的动力越来越弱。

2.近半数的学生存在各种不良的学习行为和习惯

我对学生的几种典型的学习行为进行了调查:在家学习行为、应对考试行为、对待作业行为、听课行为。

发现很多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慢,不能很好地处理学和玩是其学习行为的一个显著特点。在准备考试的行为中,不是系统准备,而是猜题背题。在对待日常作业中,“时会不能如期完成作业,或匆忙应付一下就交上去”,也就是说近半的学生在作业问题上存在不能按时完成或抄袭作业行为。有一半的学生对课堂上没有听懂的问题课下并不去花时间弄懂。可以肯定,长此以往堆积的问题越来越多,根据知识学习的连贯特性,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最后考试成绩差是必然的结果。

(三)学习意志力的特点

1.学习上坚持性较差,容易分心

学习是一项需要毅力的任务,学习耐性不强,注意力易被分散。2.学习上遇到困难容易放弃

目前中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弱,在学习中,表现为学生对待学习的“急功近利”,认识不到学习是一项见效慢,需要长期付出不懈努力的活动,一遇挫折,很快放弃。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1.家庭教育的影响 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2.学校教育的影响

学校本身没抓严,对于一些教学设施没法更新上导致对学生学习心态造成一定的影响。3.教师的影响

对于学生来说,恰恰就有某些教师在他们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产生以下几种不良的影响:

言语影响:有的教师对学生讽刺挖苦、嘲笑贬低,各种过头话、偏激话,或者不符合事实的结论,错误的批评,都常常出自他们之口。这些都极易使学生产生反感、抵触的心理,久而久之,学生就把自己放在与老师对立的位置上,顽固地反抗着老师的一切教育。

态度影响:有的老师在教育某些学生时,缺乏必要的热情,特别是对一些后进学生更缺乏热情,冷漠对待。这些都会导致这部分学生强烈不满,进而产生逆反心理,不仅将不满与怨恨对着老师,而且还可能将不满和怨恨撒向其它学生。

行为影响:对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动不动向家长告状,把学生赶出教室,动不动责令学生写检查、做检讨;发动全班同学孤立某一个人;等等。结果却毫无疑问地将部分学生推到了集体的对立面,给这些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有的人会很快形成强烈的反抗心理,严重的还会导致个别人产生报复心理,从报复别人中去求得自己心理上的平衡。教师在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这种作用的大或小与好或坏,则与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否大有关系。但是,必须承认,也有一些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有以下不健康心理:

教师总希望人人都听话,个个爱学习、守纪律,不希望也不能容忍出现与此要求不和谐的现象。但这种教育的求全心理,常常使学生轻则遭到斥责,重则受到惩罚。

有的教师对班级个别教育不听、处罚不怕的学生缺少耐心,时间一长,总想将这一类人赶走、清除。这样便放弃了对他们的教育。于是这些学生便产生处处与老师和集体对抗的心理,充分发挥他们破坏与捣乱的能量,使班级处于不安宁状态。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三、结论和建议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习是他们第一位重要的任务,学习使其智慧,使其高尚,使其成熟。然而,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种种困惑,同样是阻碍他们健康成长的绊脚石。为了清楚阻碍学生学习进步的绊脚石,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学习心理,经调查分析,特提出以下几条对策:

1、加强积极的心理辅导

教师运用学习心理学及其相关理论,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生的各种问题进行辅导。学习心理辅导有积极的学习心理辅导和消极的学习心理辅导之分。积极的学习心理辅导是对学生的良好的学习技能、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动机进行训练与辅导,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消极的学习心理辅导是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障碍进行矫治,如帮助学生克服厌学心理,矫治注意力障碍、自卑自弃心理、学习恐惧症等。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所谓学习习惯就是围绕学习这个中心的相应的行为习惯。如按学习要求起床、就寝的习惯,听课、作业的习惯,文具管理的习惯,思考的习惯、时间安排的习惯等。

不良的学习习惯既是对学习的一种态度,又是一种不良的行为方式,它反映了对学习毫无责任心和怠惰、懒散的生活作用,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人格缺陷,任其自然发展会严重影响学生认知能力的增长和积极动机的养成。

针对这些学生不良的学习行为习惯,学校教学的重点就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探讨有效的方法帮助这些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有耐心,要知道一个好的习惯的建立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

学校方面,可以通过班会课或者是各种活动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计划、听课方法、学习技巧、应试方法等进行学习适应性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一些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还应该进行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等方面的训练。家庭方面,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主要因从行为训练入手,调动孩子的自制力,一次次坚持重复地去做到,再坏的习惯也可以纠正过来。家长要可以调动孩子的自制能力和主动性。比如与孩子有一个“行为习惯协议”,以孩子自控为主,家长提醒督促为辅,适当配合以奖励、惩罚(孩子在协议中认可的,约定的惩罚),达到形成好习惯的目的。

3、激发积极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导致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成效,主要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会不会学;二是愿不愿学。前者属于学习方法与策略,后者便是学习动机问题。学生的心理问题占居首位的是厌学,厌学主要也是学习动机问题,而不是单纯的情绪反应。有些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导致父母教师对其期望不高,而期望不高又导致学生对自我要求降低,成绩更差。对于成绩差的学生老师要积极地鼓励他去学习,这样的学生只要一有进步,就应该及时表扬,表扬是促使差生进步的一种好的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尽量少批评学生,以鼓励为主,即使是批评学生时,也要注意方法,语言最好不要尖锐刻薄,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批评错的地方也应该向学生道歉。另外。可以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

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不仅可以防止厌学情绪,提高其学业,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其心理健康。

4、缺乏学习毅力

学习是向未知领域进军的过程。对于孩子而言,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遭到许多挫折,如果迎难而上,就能进入新的境界;如果知难而退,就会失掉信心,甚至丧失意志。据调查了解,大部分学生能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但少数学生作业总是拖拖拉拉,不能按时独立完成。他们稍有困难,就打退堂鼓,缺乏必要的毅力和意志。这说明我们不少学生在学习意志方面还需要加强训练,教师和家长要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平时,可以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一些挫折教育。

在学习上坚持性差,遇到困难容易放弃,懒惰这些学习的意志品质问题是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典型的非智力因素。这些问题与家庭教育的宠、纵不无关系,在家庭教育里缺少的这一课在学校教育中尤其是德育方面应补上。

5、加强自信能力训练

自我信念是动机系统的核心部分,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学习动机不足,有厌学、畏学的倾向,并不是他们智力问题,而是自己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或者有错误的认知。具体来说,一是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二是觉得自己的能力不可能改变和提高。

就学习而言,不少学生认为学习是一使劲就能行的事情,到时候再努力也来的及,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长期性、见效慢的特性;而一旦遇到失败又会轻言放弃。因此,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学习,客观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自信观是重要一步。因此,自信心的训练是关键。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能力呢?

其一,要培养学生积极的能力概念。有厌学、畏学倾向的学生,常常过分夸大学习中的困难,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为这些学生创设更多的成功机会,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困难来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专长与潜能,教师要善于发现它,并且让学生的特长充分展示,此时可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其二,要通过观察学习能力相近者的学习行为来培养自信心。树立成功的榜样的相似性问题,或榜样标准比学生实际高于许多,学生觉得“可望而不可及”,这就达不到激励的目的。而当一个人看到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成功,就会增强自我信念,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

其三,从自身进步中体验到成功。要增强自信心、胜任感,个人就必须确立自我参照目标。要求学生从自身变化中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尤其对中、下水平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同自己的过去比,个人的进步则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加自信心。

6、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总之,以上就是根据我的实习实践而写成的调查的有关情况。其中有些看法也许不尽正确,但结合一些优秀教师的做法应用到今后自己教学管理中去。

参考文献:

1.李朝常、黄天驿:普高学困生转化与教师观念转化

2.赵守盈、叶苑:学习心理自测与咨询,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 3.吴增强:学习心理辅导,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

6.关于大学生的心理状况 篇六

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题目:关于农民工子女的心理状况问题的调查报告 系别专业班级: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 姓名: 山中玉 学号201100901071 姓名: 高 磊 学号201100901028 姓名: 齐金峰 学号201100901046

第一作者联系电话 山中玉:***

关于农民工子女的心理状况问题的调查报告

———以济南、德州、临沂、青岛四地为例

一、社会实践目的

1.1摘要:

本文从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的标准入手,通过调查,对于农民工子女的基本情况、心理问题的表现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解决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的建议。1.2关键字: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调查;思考 1.3引言:

改革开放以后,二元制城乡结构中户籍限制政策逐步放松,大批农村青年离开农村走向城市谋求生计。在农民工流动的过程中,单身流动逐渐被家族式流动所取代,而成为农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式。目前,农民工的数量已经超过 1 亿以上,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学生总数中占相当一部分比重。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农民工子女的发展势必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我们针对以上情况对德州、临沂、济南、青岛四个地区,本文通过对各地区中小学农民工子女的问卷调查,了解了他们的基本情况,分析了他们心理问题的表现及成因,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解决民工子女心理问题的建议。

二、社会实践内容

2.1调研地的选择

本次调研的地址选在德州、临沂、青岛、济南,调研地包括了内陆、沿海以及乡镇周边的农村地区,农村类型丰富,涉及范围广,代表性强。各调研地根据地域类型等具体条件的差异,分别具有不同农民工子女的心理状况的问题,而且由于各地经济状况不同,地区特征不一样,农村经济多样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对促进我们这次调研活动的全面开展有很大帮助,也可以如实的反映出农民工子女的心理状况的问题的现状。2.2调查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拟采用问卷调查、随机访谈等多种调查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来开展。

1、问卷调查:为了深入地探讨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的实际状况,我们采用以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咨询研究中心修订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为测量工具。该量表由学习焦虑、身体症状、交往障碍、孤独、自责、过敏、恐惧、冲动8个心理健康因素和1个测谎因素构成,信效度较高。比较适合我国小学生实际情况,在使用该量表的测查结果表明:用这张量表对学生进行测查能比较客观和真实地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我选用

了郑日昌等编译的《学习习惯与应试技能自我测查表》对农民工子女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

2、个别访谈: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我们拟定了统一、具体的访谈问题,对调查中出现的个例进行访谈,旨在对问卷调查中的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通过个别访谈、交流,从谈话、交流中获得有关信息。

3、数据分析:对农民工子女的心理状况的问题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

4、影像采集:在调研过程中随时用相机记录下农民工子女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等问题现状。

5、文献研究法: 笔者广泛的阅读国内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文献,借鉴国内外学者的观点,故文献研究法是贯穿文章始终的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笔者寻找、确定该领域研究的薄弱点,确定文章研究的切入点;引用学者的观点,支撑本文的研究,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合理性。

2.3调研对象

本次调查研究主要采取抽样调查和实地调查两种具体方式,以德州为例,我们分别抽取德州郝王庄中学、广运中学、武城二中、广运小学,通过对各地区中小学农民工子女的问卷调查,了解了他们的基本情况,分析了他们心理问题的表现及成因,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解决民工子女心理问题的建议。

三、社会实践结果

3.1基本情况

以德州市为例:

3.1.1家庭情况:72%的学生父母从事贩卖水果蔬菜、废品回收等社会地位偏低的服务业或建筑业,88%的学生租住周边的民房且居住条件较差,28%的学生随父亲或母亲一方生活,虽然不是单亲家庭,但在日常生活、学习方面同单亲家庭没有多少区别。

3.1.2学习情况:81%学生初级教育都在自己家乡的小学完成,这类学校基础设施差,学校的师资水平落后,学校也缺乏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使得这些学生的学习缺乏系统性,导致学习基础较差。频繁更换学习环境,接触不同教师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学习方法没有系统性和科学性。另外,家长忙于生计,对待子女的学习不够重视,这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习惯。所以大多数的民工子女基础差,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3.2心理问题的表现及成因 3.2.1情感缺失,孤独无助。

依恋关系是孩子身心健全发展过程中的基础,依恋关系可以帮助孩子形成对社会安全、信任的基本态度,但民工子女与父母间依恋关系的正常发展过程却被中断了。大多数农民工子女都曾是留守儿童,从小就离开父母和爷爷奶奶生活,本来就对父母不够亲近,而且69%的农民工子女家里有2个或3个孩子,父母对孩子重视不够,再加上进城务工的父母从事的多是体力活或小生意,收入微薄,生活艰辛,劳动强度高,空闲时间少,没有时间和精力与子女进行情感沟通,有的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哪个年级、哪个班,开家长会时往往找不着地方,对孩子的情况漠不关心。当孩子想找父母的时候找不到或者得不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帮助和关心,使许多民工孩子多数时候只能独自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和挑战。根据调查,超过86%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家庭里生活感到很孤独,72%的民工子女在心烦时不向监护人诉说,选择藏在心里,或偷偷哭一场,由于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虑紧张,感到孤独无助,缺乏安全感。3.2.2性格孤僻,自卑怯懦。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烦恼与冲突需要倾诉的对象,需要有人能够告诉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而由于学生父母长期忙于打工、经商,与子女感情联系较少,有的甚至很难与子女交流。而在集体生活当中,大多数农民工子女由于家庭贫困,与城里孩子相比悬殊太大,总觉得别人是城里人,自己是乡下人低人一等,往往沉默寡言,独来独往,表现得自卑、怯懦、不合群。

案例:王某,女,13岁,初二学生。该生内向、倔强,不与其他同学玩耍交流,常常自言自语,上课时总是发呆或摆弄着手触及的东西,不认真听课,成绩较差。经常对同学们的言行产生猜疑,对同学的过失行为更是不能容忍,受不了一点委屈,常与同学闹矛盾,生气时大喊大叫,在家里不服父母管教,有时还会咬父母。该生从小由爷爷奶奶代大,属于留守儿童,小学一直在农村上学,初一时父母接来在城里上学之后变得越来越孤僻,只有在爷爷奶奶跟前才会有说不完的话,她认为父母对她不好、不管她,老师同学瞧不起她,所以心里很孤独、很自卑。

3.2.3学习困难,价值观错位。

进城务工潮使许多民工孩子间接失去了监护人,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缺位,因为打工艰辛,农民工没有时间去关心孩子的学习,即使有时间也没有能力担负起教育管理孩子的责任,因为大多数家长文化水平较低,有的甚至不识字,这就决定了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于是有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家长因为自己终日奔波劳碌,无法照顾孩子而产生负疚感,因此宁可苦了自己也不能苦孩子,对孩子的各种合理或不合理的要求都一概满足,无

形中使得孩子养成乱花钱、好吃懒做的坏毛病,部分孩子还产生了厌学情绪,认为读书无用,开始把人生发展方向定位为打工挣钱,热衷于吃喝玩乐,在学习中往往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得过且过,不求上进,成绩普遍较差。甚至部分农民工子女陷入了“进城上学—中学毕业—辍学打工—成为第二代农民工”这一怪圈。3.2.4行为偏差,人际关系紧张。

由于忙于生计,孩子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的态度,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使部分民工子女纪律散漫,在家里不听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人迷恋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在集体当中由于自身的原因造成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与家长关系都比较紧张。

四、社会实践结论或体会

农民工子女是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发展成才,既涉及这些特殊群体的权益保护,更是牵动着千万个家庭以及整个城市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需要学校、家庭、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一种责任,一项义务共同担当起来。5.1教育部门的管理和重视。

虽然农民工子女在我市就读,已经取消了高昂的借读费及其他一切歧视性的收费,但农民工本身是一批经济收入比较低下的社会群体。城市过高的生活成本及教育支出使农民工难以承受,而有的地区按照现行的法律规定,学生要在原籍参加中考和高考。这样一来,农民工子女初中毕业后就面临两条路:回老家中考或辍学打工。回原籍参加中考,就面临教育不接轨的问题或父母迫于生计不能回原籍,使他们再次成为留守少年,这样就再次加剧了他们的心理问题,这样一来,他们学习就没有了动力,势必会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因此,教育主管部门要从实际出发,从管理体制上破除城乡分割,保证教育投入,维护教育公平,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教育的和谐发展。

5.2学校、家庭、社会三管齐下,共同促进弱势群体子女健康成长。

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结合,对特殊孩子的行为塑造和心理辅导尤为如此。首先要从学校入手,开设弱势群体子女学生心理辅导课,由专任心理辅导老师,利用隔周一次的健康课,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让他们学会倾诉,克服心理弱点,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有条件的学校要建立心理辅导室,接受学生的咨询,进行个别辅导,同时在日常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鼓励,重视教

学中情绪的调节,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生存、抗挫、适应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及行为矫正能力,使学生的心灵在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其次在家庭中家长要正确地教育引导,家长在家的时候不要经常抱怨自己工作中的不满,让孩子承受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同时要以自己勤奋的工作态度,勉励孩子努力读书学习,让他们知道只有付出了才会有收获,劳动光荣等思想意识,让他们在主观上消除自卑感。家长要经常与学校老师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细心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知道他们的学习情况,及时与孩子沟通,然后与老师共同“对症下药”。

另外还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和配合。社会是个大课堂,是学生学习生活、学习做事、学习做人的重要课堂,也是学生磨砺意志、体验自我的极好场所。学校须很好地结合社会力量,联合街道、社区、妇联等各方面力量,给予民工子女特别的关怀,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让他们参与“城市小卫士”“爱心助残志愿者”等集体活动,担当“城市卫士”“志愿者”等角色,让他们觉得自己也是城市的一分子,在各种活动中辅导学生的心理问题,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爱。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我国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全局性的特点,虽然心理健康教育仅仅是一个方面,但必须认真对待。无论社会学校还是家庭都应相互配合,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关爱他们的心理健康,给每个农民工子女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使他们得以健康地茁壮成长,才能真正实现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才能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5.3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

首先,在活动的初期,虽然大家对整个活动进行了颇为完整的计划,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可以说大部分的活动都是在计划之下进行的,而且大部分的计划都有较强的实效性,但是也有由于对自身的条件估计不够准确,以至于在活动中,有些具体项目实施有所拖延,不够理想,甚至难以实现等现象。比如,在联系学校方面,当时就完全是按我们自己想法去联系,而没考虑的学校方面是否方便配合我们的活动,是否需要上级单位的批准等等因素。在活动正式开始前一天,正好是周日,在联系单位方面都开来很大不便,以至于第二天正式活动时只能兵分两路,我们去当地教育局开证明,余下等人去学校开展活动。好在大家及时认识到这种情况的严重性,在以后几天的活动中没再犯类似的错误。5.4活动的经验与成效

总结本次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的指导思想上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践来尝试着接触社会,回报社会,不能仅仅局限于感知实践,要尝试向参与实践发展。在组队方面,为了

让大多数同学都能亲身体会实践的乐趣,为了让这次活动取得突破性的成果,我院结合自身特色,组建了跨年级,跨专业,跨院系的实践小组,使他们能够把理论更好与实践结合,避免专业局限性。在实践过程中,要求各团队每天都坚持记录实践日记,为了搞好这次活动我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合力起草我们的策划书;联系好当地的领导;到考察地实地考察一次;搜集大量相关的资料;购买活动相关的物资„„每一项都是极具挑战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合理分工,充分发挥每个队员的特长。在我们做好了最充分的准备后,才可以向目的地进发。

在实践调查阶段,我们才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含义。在采访时从开始的紧张,到采访中的淡定,最后到采访后的喜悦。这一个小小的过程才让我们认识到一切必须要从实际出发,将理论付诸实践,才能找到真理的突破口。我们深入到农村,与村民们进行了深入的交谈,从开始的不太顺利,到现在的比较顺利甚至游刃有余,我们又经历了一个成长的过程。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一直在象牙塔中生活,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大风大浪的摧残。而深入农村后才看到了自己的不足,知道人生中有很多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自己生活的地方毕竟还很小,见识少,要了解民生,要不断的深入基层生活。我们在基层调研过程看到了并了解了从学校看不到的方面,这也坚定了我们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己专业水平的信心这次调研为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后期数据处理阶段,更是体会到了科学的调研方法以及统计工具的使用对我们的工作有重要影响,做工作要严谨、认真、踏实,这对我们以后学习工作影响很深,也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整个活动经历下来,从中真正的体会到了调研的含义,明白了调研工作的重要意义。本次活动使我们了解山东、了解社会,增强了我们服务山东、服务社会的思想意识。也引发了我们对人生的思考,对我们大学生个人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也体会到我们身上担子的沉重。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肩负使命,未来的祖国需要我们来承担来继续壮大,我们要更好的掌握好科学知识和技术,做到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统一结合,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

录一:

关于农民工子女的心理状况问题的调查问卷

您好,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关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希望能您够抽出一点时间帮助我们完成这份问卷,我们会对您的选择保密,真诚感谢您的合作!

1、你的性别:

A、男 B、女

2、你是下列哪类学生:

A、本地学生 B、外来工子弟

3、你的成绩如何:

A、非常优秀 B、优秀 C、一般 D、较差

4、你上课回答问题吗:

A、经常 B、一般 C、偶尔 D、几乎没有

5、你是否经常感到有人在背后说你的坏话: A、没有 B、偶尔 C、经常 D、总是

6、你是否觉得别人总在跟你作对:

A、没有 B、偶尔 C、经常 D、总是

7、是否会觉得老师和同学瞧不起你:

A、没有 B、偶尔 C、经常 D、总是

8、你会经常和同学聊天谈心吗: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9、你经常参加班集体活动吗: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10、你会经常感觉到朋友和家人对你的关心和爱护吗: A.经常 B.偶尔 C.不会

11、您觉得自己的前途乐观吗: A是

B不是

12、如果你能改变自己,您最希望改变的是什么: A 知识 B出身 C财富 D性格 E外貌

13、初中毕业后的去向是:

A继续高中 B技术学校或职业高中 C直接打工

D返乡务农 E自己创业 F其他(请注明原因)

14、你会经常生气吗:

A、是 B、不是

15、你被人说了坏话,是否想立即采取报复行动:

A是 B.不是

16、你会经常感到紧张或容易紧张吗:

A.经常 B.偶尔 C.不会 【专项调查:外来学生】

17、你来自哪个省:

18、你的父母在本地做什么工作:

19、你是否经常觉得自己比不上本地学生: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20、如果大家都说本地话,你说普通话,你会:

A努力学习当地语言,尽快融入他们的圈子 B尽量少说话 C因为他们都说本地话而生闷气 D只和外来学生交流

21、周围同学对你的态度是:

A很热情,很愿意去了解你家乡的风土人情

B不是很主动,但是你和他们说话,他还是会很热情的回应你 C大部分同学排斥你,只有少部分几个愿意和你交流 D都不理你,冷落你

录二: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HT)》 试题

测验指导语:

本测试调查的是你的心情和感受,不是测验智力和学习能力,与学习成绩无关,答案没有对错之分,请你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测验只有“是”和“否”两种答案,如果题目表述符合你的情况请选“是”,不符合请选“否”。

注意:

1、每一问题都要回答,但只能选择一个答案,难以决定时,请选择与你最接近的答案;

2、虽然没有时间限制,但不要过多考虑,尽快选出你最初想到的答案。

3、请将您的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不要在测试题目上做任何标记。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测试题目 你晚上要睡觉时,是否总想着明天的功课?

A.是 B.否 老师向全班提问时,你是否会觉得是在问自己而感到不安?

A.是 B.否 你是否一听说“要考试”心里就紧张。

A.是 B.否 你考试成绩不好时,心里是否感到很不快?

A.是 B.否 你学习成绩不好时,是否总是提心吊胆?

A.是 B.否 考试中,当你想不起来原来掌握的知识时,是否会感到紧张不安?

A.是 B.否 你考试后,在没有知道成绩之前,是否总是放不下心?

A.是 B.否 你是否一遇到考试,就担心会考坏。

A.是 B.否 你是否希望每次考试都能顺利?

A.是 B.否 你在没有完成任务之前,是否总担心完不成任务?

A.是 B.否 你当着大家面朗读课文时,是否总是怕读错?

A.是 B.否 你是否认为学校里得到的学习成绩总是不大可靠?

A.是 B.否 你是否认为你比别人更担心学习?

A.是 B.否 你是否做过考试考坏了的梦?

A.是 B.否 你是否做过学习成绩不好时,受到爸爸妈妈或老师的训斥的梦?

A.是 B.否 你是否经常觉得有同学在背后说你的坏话?

A.是 B.否 你受到父母批评后,是否总是想不开,放在心上?

A.是 B.否 你在游戏或与别人的竞争中输给了对方,是否就不想再干了?

A.是 B.否 人家在背后议论你,你是否感到讨厌?

A.是 B.否 你在大家面前或被老师提问时,是否会脸红?

A.是 B.否 你是否很担心叫你担任班级干部工作?

A.是 B.否 你是否总是觉得好像有人在注意你?

A.是 B.否 在工作或学习时,如果有人在注意你,你心里是否会紧张?

A.是 B.否 你受到批评时,心情是否不愉快?

A.是 B.否 你受到老师批评时,心里是否总是不安?

A.是 B.否 同学们在笑时,你是否也不大会笑?

A.是 B.否 你是否觉得到同学家里去玩不如在自己家里玩?

A.是 B.否 你和大家在一起时,是否也觉得自己是孤单的一个人?

A.是 B.否 你是否觉得和同学一起玩,不如自己一个人玩?

A.是 B.否 同学们交流时,你是否不想加入?

A.是 B.否

你和大家在一起时,是否觉得自己是多余的人?

A.是 B.否

你是否讨厌参加运动会和文艺演出?

A.是 B.否 33 你的朋友是否很少?

A.是 B.否 34 你是否不喜欢同别人谈话?

A.是 B.否

在人多的地方,你是否觉得很怕?

A.是 B.否

你在参加排球、篮球等集体比赛输了时,心里是否一直认为自己没做好?

A.是 B.否

你受到批评后,是否总认为是自己不好?

A.是 B.否

别人笑你的时候,你是否会认为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事?

A.是 B.否

你学习成绩不好时,是否总是认为是自己不用功的缘故?

A.是 B.否

你做事失败的时候,是否总是认为是自己的责任?

A.是 B.否

大家受到责备时,你是否认为主要是自己的过错?

A.是 B.否

你参加乒乓球、羽毛球、广播体操等体育比赛时,是否一出错就特别紧张?

A.是 B.否

碰到为难的事情时,你是否认为自己难以应付?

A.是 B.否

你是否有时会后悔:“那件事不做就好了”。

A.是 B.否

你和同学吵架以后,是否总是认为是自己的错?

A.是 B.否

你心里是否总想为班级做点好事?

A.是 B.否

你学习的时候,思想是否经常开小差?

A.是 B.否

你把东西借给别人时,是否担心别人会把东西弄坏?

A.是 B.否

碰到不顺心的事情时,你心里是否很烦燥?

A.是 B.否

你是否非常担心家里有人生病或死去?

A.是 B.否

你是否在梦里见到过死去的人?

A.是 B.否

你对收音机和汽车的声音是否特别敏感?

A.是 B.否

你心里是否总觉得好像要有什么事没有做好?

A.是 B.否

你是否总担心会发生什么意外的事?

A.是 B.否

你在决定要做什么事时,是否总是犹豫不决?

A.是 B.否 56 你手上是否经常出汗?

A.是 B.否 57 你害羞时是否会脸红?

A.是 B.否 58 你是否经常头痛?

A.是 B.否

你被老师提问时,心里是否总是很紧张?

A.是 B.否

你没有参加运动,心脏是否经常扑腾扑腾地跳?

A.是 B.否 61 你是否很容易疲劳?

A.是 B.否 62 你是否很不愿吃药?

A.是 B.否 63 夜里你是否很难入睡?

A.是 B.否

你是否总觉得身体好像有什么毛病?

A.是 B.否

你是否经常认为自己的体形和面孔比别人难看?

A.是 B.否 66 你是否经常觉得肠胃不好?

A.是 B.否 67 你是否经常咬指甲?

A.是 B.否 68 你是否经常舔手指头?

A.是 B.否 69 你是否经常感到呼吸困难?

A.是 B.否

你去厕所的次数是否比别人多?

A.是 B.否 71 你是否很怕到高的地方去?

A.是 B.否 72 你是否害怕很多东西?

A.是 B.否 73 你是否经常做噩梦?

A.是 B.否 74 你胆子是否很小?

A.是 B.否

夜里,你是否很怕一个人在房间里睡觉?

A.是 B.否

你乘车穿过隧道或路过高桥时,是否很怕?

A.是 B.否

你是否喜欢整夜开着灯睡觉?

A.是 B.否

你听到打雷声是否非常害怕?

A.是 B.否 79 你是否非常害怕黑暗?

A.是 B.否

你是否经常感到后面有人跟着你?

A.是 B.否 81 你是否经常生气?

A.是 B.否 82 你是否不想得到好的成绩?

A.是 B.否 83 你是否经常会突然想哭?

A.是 B.否 84 你以前是否说过谎话?

A.是 B.否

你有时是否会觉得,还是死了好?

A.是 B.否 86 你是否一次也没有失约过?

A.是 B.否 87 你是否经常想大声喊叫?

A.是 B.否

别人不让说的事你是否能保密?

A.是 B.否

你有时是否想过自己一个人到远的地方去?

A.是 B.否 90 你是否总是很有礼貌?

A.是 B.否

你被人说了坏话,是否想立即采取报复行动?

A.是 B.否

老师或父母说的话,你是否都照办?

A.是 B.否

你心里不开心,是否会乱丢、乱砸东西?

A.是 B.否 94 你是否发过怒?

A.是 B.否

你想要的东西,是否就一定要拿到手?

A.是 B.否

你不喜欢的功课老师提前下课,你是否会感到特别高兴?

A.是 B.否

你是否经常想从高的地方跳下来?

A.是 B.否 98 你是否无论对谁都很亲热?

A.是 B.否

你是否会经常急躁得坐立不安?

A.是 B.否

对不认识的人,你是否会都喜欢?

A.是 B.否 计分说明:

答“是”得1分,答“否”得0分;但84、94、96为反向计分,答“是”得0分,答“否”得1分。结果解释:

(1)效度量表的解释:效度量表的原始分≥7分,则测验结果不可信。要在适当的时候重新进行测验。在整个问卷项目中的第82.84.86.88.90.92.94.96.98.100项,即组成效度量表的这些项目,如果它们的得分合计起来比较高,则可以认为该受测者是为了获得好成绩而作假的,所以测验结果不可信。在解释测验结果时,对的高分的人需要特别注意,尤其是得分在7分以上者,可考虑将该份答卷作废,并在适当时候重新进行测验。

(2)整个测验的解释:将各个分测验的标准分相加就是整个测验的标准分。整个测验的标准分≥65分:该生情绪状况总体上不良,焦虑情绪较严重,有适应障碍,需要给予特别辅导。整个测验的标准分〈65分:该生情绪状况总体上正常,但需要进一步了解各分测验得分的情况。

(3)各分测验的解释:如果一个分测验的标准分≥8分,属高分,说明学生在该项目上有困扰或障碍,需要给予特别辅导。如果标准分<8分,属低分,说明学生在该项目上正常。

A.学习焦虑(由第1,2,3,4,5,6,7,8,9,10,11,12,13,14,15项组成): 高分(8分以上):对考试怀有恐惧心理,无法安心学习,十分关心考试分数。这类人必须接受为他制定的有针对性的特别指导计划。

低分(3分以下):学习焦虑低,学习不会受到困扰,能正确对待考试成绩。B.对人焦虑(由第16,17,18,19,20,21,22,23,24,25项组成): 高分(8分以上):过分注重自己的形象,害怕与人交往,退缩。这类人必须接受为他制定的有针对性的特别指导计划。

低分(3分以下):热情,大方,容易结交朋友。

C.孤独倾向(由第26,27,28,29,30,31,32,33,34,35项组成):

高分(8分以上):孤独、抑郁,不善与人交往,自我封闭。这类人必须接受为他制定的有针对性的特别指导计划。

低分(3分以下):爱好社交,喜欢寻求刺激,喜欢与他人在一起。D.自责倾向(由第36,37,38,39,40,41,42,43,44,45项组成): 高分(8分以上):自卑,常怀疑自己的能力,常将失败、过失归咎于自己。这类人必须接受为他制定的有针对性的特别指导计划。

低分(3分以下):自信,能正确看待失败。

E.过敏倾向(由第46,47,48,49,50,51,52,53,54,55项组成): 高分(8分以上):过于敏感,容易为一些小事而烦恼。这类人必须接受为他制定的有针对性的特别指导计划。

低分(3分以下):敏感性较低,能较好地处理日常事物。

F.身体症状(由第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项组成):

高分(8分以上):在极度焦虑的时候,会出现呕吐失眠、小便失禁等明显症状。这类人必须接受为他制定的有针对性的特别指导计划。

低分(3分以下):基本没有身体异常表现。

G.恐怖倾向(由第71,72,73,74,75,76,77,78,79,80项组成): 高分(8分以上):对某些日常事物,如黑暗等,有较严重的恐惧感。这类人必须接受为他制定的有针对性的特别指导计划。

低分(3分以下):基本没有恐怖感。

H.冲动倾向(由第81,83,85,87,89,91,93,95,97,99项组成): 高分(8分以上):十分冲动,自制力较差。这类人必须接受为他制定的有针对性的特别指导计划。

7.关于大学生的心理状况 篇七

一、大学生心里健康状况及其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 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当代大学生处于社会变革期, 他们同时面临求学、求职、求偶的三大人生课题。当现实生活中诸多问题和客观条件妨碍了其“理想自我”的实现时, 如果不能正确地把握自己, 调整心态, 必然引起心理上的矛盾, 从而陷入混乱, 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情感、认知、意志等方面问题。当前, 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有调查结果表明:在校大学生中出现心理障碍倾向的约占20%~30%, 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者约占10%, 有严重的心理障碍者约占1% 。近几年的事实也进一步表明, 由于各种心理疾患所导致的大学生休学、退学和人身伤亡事故呈上升趋势,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刻不容缓。

二、高校图书馆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优势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 对于在大学生中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来说, 不仅在文献信息资源上有很大的优势, 在学习环境、活动场所等方面都有着高校里其他部门所不可比拟的优势。

1.丰富的馆藏资源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 具有丰富的馆藏资源。美国精神病专家高尔特所说:图书馆是一座心智的药房, 存储着为各类精神失常病人治疗的药物。因此, 大学生遇到心理困扰时, 可以通过阅读相应的书刊这味“心药”来获得心理帮助, 平衡心态。

2.良好的借阅环境

高校图书馆十分注重借阅环境的营造, 无论是在采光、通风, 还是在文化氛围的营造等, 无处不体现着图书馆对读者的人文关怀。这使受到心理困扰的读者坐在图书馆里, 默默地感受图书馆那种特有的超凡脱俗的温馨氛围, 淡化烦恼, 净化心灵。

3.多功能的活动场所

现代化的高校图书馆在继承传统图书馆建筑风格的基础上, 在设计中融入了很多现代化元素, 比如, 咖啡厅、视听欣赏室、阅读疗法阅览室等。这些多功能场所的建造, 使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更趋多元化, 也为图书馆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提供了阵地保障。

三、高校图书馆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建立“阅读疗法”阅览室和网络心理咨询室等场所, 举办读书沙龙等心理素质教育活动, 为大学生排忧解难、舒缓压力, 提高其心理素质。

1.在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中开展心理素质教育

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十分丰富, 能从各个方面武装大学生的头脑。特别是文、史、哲等人文科学方面文献, 让大学生领悟历代大师们讲述的人生真谛, 调整心理状态, 消除可能出现的心理失衡临界点, 培养坚强的意志力和承受挫败的能力, 塑造健全的人格。因此, 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丰富的馆藏文献资源优势, 采取阅读疗法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首先, 成立一个由心理医生、图书馆员和大学生共同参与的阅读疗法小组, 对阅读疗法进行广泛宣传;其次, 调整馆藏结构, 储备适量的心理学方面书籍, 以满足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需要;再次, 建立阅读疗法阅览室, 集中展示有关解决心理问题的书刊, 开列阅读疗法的必读书目, 引导大学生阅读;第四, 增设个性化特色服务项目,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不同阅读心理和不同的读者群体的阅读需求, 开展“阅读治疗”服务。

2.在舒适的环境和高雅的文化氛围中开展心理素质教育

环境对人的心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一种理论叫“环境决定说”, 就是说环境对人的思维方式和性格要素的形成起着决定的作用。高校图书馆的阅读环境和文化氛围可以促进大学生心理状况的调适。

(1) 积极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高校图书馆的内部建筑应以宽敞明亮、舒适优雅为前提, 适当地栽种一些绿色植物, 为读者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带着心理压力的人走进图书馆, 就会为这里宽敞明亮而又舒适优雅的环境感到轻松、愉悦, 逐步释放积聚于心头的压力, 及时调整心理状态。

(2) 积极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高校图书馆除了以丰富的馆藏资源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外, 还应在图书馆里面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如悬挂学者肖像、名人字画、名言警句等等, 使读者置身于一个儒雅的文化氛围中, 潜移默化地受到真、善、美的教育, 增强意志力和应对困难的决心与勇气。

3.在丰富多彩的读者教育活动中开展心理素质教育

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文献信息和网络资源等优势, 运用多功能活动场所, 在大学生中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读者教育活动, 使他们在活动中增长知识, 陶冶情操, 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1) 开展读书活动。

针对目前大学生人文知识、人文精神薄弱的现象, 高校图书馆应成立阅读小组, 并定期组织大学生开展读书活动。通过阅读使大学生汲取人类社会中一切进步的思想和精神力量, 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完成理想人格的塑造, 达到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2) 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如举办心理学类文献的推介讲座, 让大学生了解知名的心理学专家对心理问题的认识和有效的应对方法, 了解他们的论著和学说, 丰富心理学知识;邀请心理学专家、学者, 针对大学生在学习、生活、恋爱等方面可能遇到的心理困惑作深入浅出的分析, 让大学生懂得什么是健康的心理, 怎样才能做到心理健康。

(3) 建立网上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高校图书馆应利用心理健康知识园地、建立网上心理咨询服务平台等途径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如在图书馆网站上设立心理健康教育网页, 开设“优秀书目推荐导读”、“心理健康指南”等栏目, 向学生推荐有关的文献,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标准、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其预防矫治方法等相关的宣传;充分利用网络的隐蔽性和虚拟性, 开设心理互动的网页界面, 通过电子邮件、在线聊天等开展心理咨询服务, 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

摘要:本文探讨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阐述了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素质人才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充分利用其独特优势, 发挥其教育功能, 在大学生中积极开展心理素质教育, 并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高校图书馆,心理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彭江山.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湘潮, 2005, (8) :34-35.

[2]吴俊英.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服务之探讨[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6, (5) :67-69.

8.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体系研究 篇八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心理干预

近几年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深入研究及对大学生心理干预模式的探索是国内外学者们关注的热点。进入大学以后,面对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学习要求和竞争压力等一系列的问题,必然会给他们带来一些心理和思想上的困惑,严重的不适应还会造成心理障碍。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成才。为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其心理素质和处事能力,我们抽取一部分大学生,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他们进行调查。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以湖北某高校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随机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431份,其中男生299人,女生132人,年龄18±2岁。

2.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使用SCL-90量表作为测量工具。该量表共有10个因子,90个项目,内容包括思维、情感、行为、人际关系、生活习惯等,能全面反映被试的心理和行为的全貌。该量表采用五级评分法,按症状的无、轻、中、重、极重5个程度,分别计1~5分,一般情况下,总分>160分,任一因子分≥2表示为阳性,任一因子分≥3表示有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分值越高,表明心理症状的自我感觉越差。

3.统计分析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二、结果

1.总体结果

在431人中,测查结果表明,有心理困扰的学生93人,占参加测验学生总数的21.58%;其中有中重度困扰的学生26人,占参加测验学生总数的6.03%(见表1)。按全国常模结果,(为1~5的5级评分)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分超过3分,可考虑筛选阳性,需进一步检查。

表1 心理健康状况测评结果统计表

2.SCL-90总体筛查结果汇总表(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中度症状(4>因子分≥3)的学生人数普遍少于重度症状(因子分≥4)的人数,所以在排查出中重度症状的人数中,重度症状所占比例较高。

表2 总体筛查结果汇总表

注:3>因子分≥2为轻度症状,4>因子分≥3为中度症状,因子分≥4为重度症状。

3.凡各因子分≥2的人以及由此而计算出的比例为检出率(见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参加心理健康测验的431名学生中,总检出率为37.82%。其中表现为轻度症状的有139人,占32.25%;中度症状的有20人,占4.64%;重度症状的有4人,占0.93%。

表3 男女生SCL-90因子≥2的检出率之比较

4.SCL-90各因子与全国常模的比较(见表4)

从表4中可知,除强迫症状、焦虑和偏执三个因子外,其他7个因子和常模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表现为明显高于常模。

表4 SCL-90各因子与全国常模的比较

注:p<0.05,即在统计学上表明有显著的差异。p<0.01,即在统计学上表明有极显著的差异。p>0.05,即在统计学上表明无显著的差异。

5.SCL-90各因子分的性别差异比较(见表5)

从表5中可知,男女生之间基本无显著的差异,只在恐怖因子上有显著的差异。

表5 SCL-90各因子分的性别差异比较

注:p<0.05,即在统计学上表明有显著的差异。p<0.01,即在统计学上表明有极显著的差异。p>0.05,即在统计学上表明无显著的差异。

三、讨论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处在走向成熟但尚未完全成熟的特殊时期,又承载着来自社会和家庭的高期望值,因此心理冲突较多,心理疾患易发,严重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

对431名大学生的SCL-90检测结果分析发现,该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一般人群相比没多大差别,从SCL-90问卷结果分析,心理状况呈阳性的学生占21.58%,比正常的比例(20.2%)略高,说明大学生的心理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

其中6.03%的学生可能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男女之间的差异无较大显著性,但与成人常模相比较,除强迫症状、焦虑和偏执三个因子外,其他7个因子和常模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表现为明显高于常模(P<0.05),而强迫症状、焦虑和精神病性因子分的差异是没有显著性的(P>0.05),这说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习压力

进入大学以后,学习方法与高中相比有了很大不同,自觉、自主、自立、创造是大学学习的特点。一部分学生不能适应这种转变,学习方法不当,课业负担过重,以及参加各类证书考试所带来的压力,和平常参加学生活动和社团所消耗的精力,使之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导致出现强迫、焦虑甚至厌学、自卑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2.人际交往

进入大学后,交往的范围比以前有所扩大,往往造成人际关系的不适应。而且,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缺乏集体环境,家长的过分包办和教育不当,使之缺乏独立生活及为人处事的能力。由于交际困难,产生了自闭偏执等心理问题,既无倾诉对象,又没有及时解决问题,从而导致心理疾病。

3.感情问题

大学校园内谈恋爱已很普遍,因恋爱造成的情感危机是诱发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有许多人不能正确地看待恋爱问题,恋爱失败往往导致心理变异,有的甚至因此走向极端,酿成悲剧。

4.网络的依赖性

一些大学生沉溺于网络,染上了网瘾,自我封闭,不敢与人面对交往,久而久之,会影响人正常的认识、情感和心理定位。由于较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一些大学生希望在网络上找到心理满足,上网成瘾,自我封闭,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久而久之,会影响他们正常的认识、情感和心理定位,还有可能导致人格分裂,不利于其健康人格和人生观的塑造。

虽然心理健康问题是现代人普遍存在的问题,都认为最终靠自己解决,但正确及时的疏导,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解决这一问题,早日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针对调查结果,应加强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有必要进行心理干预,如建立学校自己的心理咨询室,筹建大学生心理协会,开展心理问题方面的讲座,增加热线电话、网上咨询信箱等。

总之,在日常辅导的基础上,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营造一种良好、和谐的氛围,保证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充分了解,以便在未来大学生心理教育中更好地把握学生,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手册[J].中国心理杂志,1999(增刊):31-35.

[2]郭念峰.心理咨询(下册)[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92-193.

[3]睢密太,张建新.大学生心理障碍干预模式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6(28).

[4]裴利华,黄赐英.师范专业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5,21(12):899-901.

[5]裴学进.大学生心理状况研究中暴露出的问题[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8):534-535.

[6]董玉梅.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宜宾学院学报,2003,3(5):86-88.

摘 要:本文对431名大学生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大学生各因子分除强迫症状、焦虑和偏执三个因子外,其余七个因子均显著高于常模,不同性别只在恐怖因子存在显著性差异,431人中存在中度心理问题的学生93人,检出率为21.58%。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有必要进行心理干预,以有效预防心理疾病和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心理干预

近几年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深入研究及对大学生心理干预模式的探索是国内外学者们关注的热点。进入大学以后,面对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学习要求和竞争压力等一系列的问题,必然会给他们带来一些心理和思想上的困惑,严重的不适应还会造成心理障碍。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成才。为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其心理素质和处事能力,我们抽取一部分大学生,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他们进行调查。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以湖北某高校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随机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431份,其中男生299人,女生132人,年龄18±2岁。

2.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使用SCL-90量表作为测量工具。该量表共有10个因子,90个项目,内容包括思维、情感、行为、人际关系、生活习惯等,能全面反映被试的心理和行为的全貌。该量表采用五级评分法,按症状的无、轻、中、重、极重5个程度,分别计1~5分,一般情况下,总分>160分,任一因子分≥2表示为阳性,任一因子分≥3表示有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分值越高,表明心理症状的自我感觉越差。

3.统计分析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二、结果

1.总体结果

在431人中,测查结果表明,有心理困扰的学生93人,占参加测验学生总数的21.58%;其中有中重度困扰的学生26人,占参加测验学生总数的6.03%(见表1)。按全国常模结果,(为1~5的5级评分)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分超过3分,可考虑筛选阳性,需进一步检查。

表1 心理健康状况测评结果统计表

2.SCL-90总体筛查结果汇总表(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中度症状(4>因子分≥3)的学生人数普遍少于重度症状(因子分≥4)的人数,所以在排查出中重度症状的人数中,重度症状所占比例较高。

表2 总体筛查结果汇总表

注:3>因子分≥2为轻度症状,4>因子分≥3为中度症状,因子分≥4为重度症状。

3.凡各因子分≥2的人以及由此而计算出的比例为检出率(见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参加心理健康测验的431名学生中,总检出率为37.82%。其中表现为轻度症状的有139人,占32.25%;中度症状的有20人,占4.64%;重度症状的有4人,占0.93%。

表3 男女生SCL-90因子≥2的检出率之比较

4.SCL-90各因子与全国常模的比较(见表4)

从表4中可知,除强迫症状、焦虑和偏执三个因子外,其他7个因子和常模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表现为明显高于常模。

表4 SCL-90各因子与全国常模的比较

注:p<0.05,即在统计学上表明有显著的差异。p<0.01,即在统计学上表明有极显著的差异。p>0.05,即在统计学上表明无显著的差异。

5.SCL-90各因子分的性别差异比较(见表5)

从表5中可知,男女生之间基本无显著的差异,只在恐怖因子上有显著的差异。

表5 SCL-90各因子分的性别差异比较

注:p<0.05,即在统计学上表明有显著的差异。p<0.01,即在统计学上表明有极显著的差异。p>0.05,即在统计学上表明无显著的差异。

三、讨论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处在走向成熟但尚未完全成熟的特殊时期,又承载着来自社会和家庭的高期望值,因此心理冲突较多,心理疾患易发,严重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

对431名大学生的SCL-90检测结果分析发现,该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一般人群相比没多大差别,从SCL-90问卷结果分析,心理状况呈阳性的学生占21.58%,比正常的比例(20.2%)略高,说明大学生的心理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

其中6.03%的学生可能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男女之间的差异无较大显著性,但与成人常模相比较,除强迫症状、焦虑和偏执三个因子外,其他7个因子和常模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表现为明显高于常模(P<0.05),而强迫症状、焦虑和精神病性因子分的差异是没有显著性的(P>0.05),这说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习压力

进入大学以后,学习方法与高中相比有了很大不同,自觉、自主、自立、创造是大学学习的特点。一部分学生不能适应这种转变,学习方法不当,课业负担过重,以及参加各类证书考试所带来的压力,和平常参加学生活动和社团所消耗的精力,使之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导致出现强迫、焦虑甚至厌学、自卑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2.人际交往

进入大学后,交往的范围比以前有所扩大,往往造成人际关系的不适应。而且,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缺乏集体环境,家长的过分包办和教育不当,使之缺乏独立生活及为人处事的能力。由于交际困难,产生了自闭偏执等心理问题,既无倾诉对象,又没有及时解决问题,从而导致心理疾病。

3.感情问题

大学校园内谈恋爱已很普遍,因恋爱造成的情感危机是诱发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有许多人不能正确地看待恋爱问题,恋爱失败往往导致心理变异,有的甚至因此走向极端,酿成悲剧。

4.网络的依赖性

一些大学生沉溺于网络,染上了网瘾,自我封闭,不敢与人面对交往,久而久之,会影响人正常的认识、情感和心理定位。由于较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一些大学生希望在网络上找到心理满足,上网成瘾,自我封闭,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久而久之,会影响他们正常的认识、情感和心理定位,还有可能导致人格分裂,不利于其健康人格和人生观的塑造。

虽然心理健康问题是现代人普遍存在的问题,都认为最终靠自己解决,但正确及时的疏导,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解决这一问题,早日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针对调查结果,应加强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有必要进行心理干预,如建立学校自己的心理咨询室,筹建大学生心理协会,开展心理问题方面的讲座,增加热线电话、网上咨询信箱等。

总之,在日常辅导的基础上,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营造一种良好、和谐的氛围,保证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充分了解,以便在未来大学生心理教育中更好地把握学生,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手册[J].中国心理杂志,1999(增刊):31-35.

[2]郭念峰.心理咨询(下册)[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92-193.

[3]睢密太,张建新.大学生心理障碍干预模式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6(28).

[4]裴利华,黄赐英.师范专业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5,21(12):899-901.

[5]裴学进.大学生心理状况研究中暴露出的问题[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8):534-535.

[6]董玉梅.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宜宾学院学报,2003,3(5):86-88.

摘 要:本文对431名大学生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大学生各因子分除强迫症状、焦虑和偏执三个因子外,其余七个因子均显著高于常模,不同性别只在恐怖因子存在显著性差异,431人中存在中度心理问题的学生93人,检出率为21.58%。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有必要进行心理干预,以有效预防心理疾病和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心理干预

近几年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深入研究及对大学生心理干预模式的探索是国内外学者们关注的热点。进入大学以后,面对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学习要求和竞争压力等一系列的问题,必然会给他们带来一些心理和思想上的困惑,严重的不适应还会造成心理障碍。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成才。为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其心理素质和处事能力,我们抽取一部分大学生,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他们进行调查。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以湖北某高校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随机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431份,其中男生299人,女生132人,年龄18±2岁。

2.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使用SCL-90量表作为测量工具。该量表共有10个因子,90个项目,内容包括思维、情感、行为、人际关系、生活习惯等,能全面反映被试的心理和行为的全貌。该量表采用五级评分法,按症状的无、轻、中、重、极重5个程度,分别计1~5分,一般情况下,总分>160分,任一因子分≥2表示为阳性,任一因子分≥3表示有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分值越高,表明心理症状的自我感觉越差。

3.统计分析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二、结果

1.总体结果

在431人中,测查结果表明,有心理困扰的学生93人,占参加测验学生总数的21.58%;其中有中重度困扰的学生26人,占参加测验学生总数的6.03%(见表1)。按全国常模结果,(为1~5的5级评分)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分超过3分,可考虑筛选阳性,需进一步检查。

表1 心理健康状况测评结果统计表

2.SCL-90总体筛查结果汇总表(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中度症状(4>因子分≥3)的学生人数普遍少于重度症状(因子分≥4)的人数,所以在排查出中重度症状的人数中,重度症状所占比例较高。

表2 总体筛查结果汇总表

注:3>因子分≥2为轻度症状,4>因子分≥3为中度症状,因子分≥4为重度症状。

3.凡各因子分≥2的人以及由此而计算出的比例为检出率(见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参加心理健康测验的431名学生中,总检出率为37.82%。其中表现为轻度症状的有139人,占32.25%;中度症状的有20人,占4.64%;重度症状的有4人,占0.93%。

表3 男女生SCL-90因子≥2的检出率之比较

4.SCL-90各因子与全国常模的比较(见表4)

从表4中可知,除强迫症状、焦虑和偏执三个因子外,其他7个因子和常模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表现为明显高于常模。

表4 SCL-90各因子与全国常模的比较

注:p<0.05,即在统计学上表明有显著的差异。p<0.01,即在统计学上表明有极显著的差异。p>0.05,即在统计学上表明无显著的差异。

5.SCL-90各因子分的性别差异比较(见表5)

从表5中可知,男女生之间基本无显著的差异,只在恐怖因子上有显著的差异。

表5 SCL-90各因子分的性别差异比较

注:p<0.05,即在统计学上表明有显著的差异。p<0.01,即在统计学上表明有极显著的差异。p>0.05,即在统计学上表明无显著的差异。

三、讨论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处在走向成熟但尚未完全成熟的特殊时期,又承载着来自社会和家庭的高期望值,因此心理冲突较多,心理疾患易发,严重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

对431名大学生的SCL-90检测结果分析发现,该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一般人群相比没多大差别,从SCL-90问卷结果分析,心理状况呈阳性的学生占21.58%,比正常的比例(20.2%)略高,说明大学生的心理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

其中6.03%的学生可能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男女之间的差异无较大显著性,但与成人常模相比较,除强迫症状、焦虑和偏执三个因子外,其他7个因子和常模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表现为明显高于常模(P<0.05),而强迫症状、焦虑和精神病性因子分的差异是没有显著性的(P>0.05),这说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习压力

进入大学以后,学习方法与高中相比有了很大不同,自觉、自主、自立、创造是大学学习的特点。一部分学生不能适应这种转变,学习方法不当,课业负担过重,以及参加各类证书考试所带来的压力,和平常参加学生活动和社团所消耗的精力,使之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导致出现强迫、焦虑甚至厌学、自卑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2.人际交往

进入大学后,交往的范围比以前有所扩大,往往造成人际关系的不适应。而且,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缺乏集体环境,家长的过分包办和教育不当,使之缺乏独立生活及为人处事的能力。由于交际困难,产生了自闭偏执等心理问题,既无倾诉对象,又没有及时解决问题,从而导致心理疾病。

3.感情问题

大学校园内谈恋爱已很普遍,因恋爱造成的情感危机是诱发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有许多人不能正确地看待恋爱问题,恋爱失败往往导致心理变异,有的甚至因此走向极端,酿成悲剧。

4.网络的依赖性

一些大学生沉溺于网络,染上了网瘾,自我封闭,不敢与人面对交往,久而久之,会影响人正常的认识、情感和心理定位。由于较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一些大学生希望在网络上找到心理满足,上网成瘾,自我封闭,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久而久之,会影响他们正常的认识、情感和心理定位,还有可能导致人格分裂,不利于其健康人格和人生观的塑造。

虽然心理健康问题是现代人普遍存在的问题,都认为最终靠自己解决,但正确及时的疏导,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解决这一问题,早日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针对调查结果,应加强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有必要进行心理干预,如建立学校自己的心理咨询室,筹建大学生心理协会,开展心理问题方面的讲座,增加热线电话、网上咨询信箱等。

总之,在日常辅导的基础上,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营造一种良好、和谐的氛围,保证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充分了解,以便在未来大学生心理教育中更好地把握学生,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手册[J].中国心理杂志,1999(增刊):31-35.

[2]郭念峰.心理咨询(下册)[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92-193.

[3]睢密太,张建新.大学生心理障碍干预模式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6(28).

[4]裴利华,黄赐英.师范专业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5,21(12):899-901.

[5]裴学进.大学生心理状况研究中暴露出的问题[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8):534-535.

上一篇:在公安系统新领导讲话下一篇:聊斋志异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