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英语教程翻译

2024-08-17

研究生英语教程翻译(共8篇)

1.研究生英语教程翻译 篇一

Unit One 信息空间:出入随愿 美国人的内心深处具有一种酷爱探索新领域的气质。我们渴求宽敞的场地,我们喜欢探 索,喜欢制定规章制度,却不愿去遵守。在当今时代,却很难找到一块空间,可以供你任意驰骋,又不必担心影响 你的邻居。确实有这样一个空间,那就是信息空间。这里原本是计算机迷的游戏天地,但如今只要想像得到的各类人群应 有尽有,包括少年儿童、轻佻的单身汉、美籍匈牙利人、会计等。问题是他们都能和睦相处吗?人们是否会因为害怕 孩子们躲在卧室里看网上的淫秽图片而将它封杀?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是信息空间。我们可以抛开高速公路、前沿新领域等比喻,把信息空间看作一个巨 大的庄园。请记住,庄园是人们智慧的结晶,是合法的、人工营造的氛围,它建立在土地之上。在庄园里,公园和 商业中心、红灯区与学校、教堂与杂货店都能区分开来。你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把信息空间想像为一个巨大的、无边无际的虚拟庄园。其中有些房产为私人拥有并已租出,有些是公共场所;有的场所适合儿童出入,而有些地方人们最好避开。不幸的是,正是这些应该避开的地方使得人 们心向神往。这些地方教唆你如何制造炸弹、为你提供淫秽材料、告诉你如何窃取信用卡。所有这些使信息空间听 起来像是一个十分肮脏的地方。正直的公民纷纷作出这样的结论:最好对它严加管理。但是,在利用规章制度来反击下流之举之前,关键是从根本上理解信息空间的性质。恶棍并不能在信息空间抢 走毫无提防之心的儿童;信息空间也不像一台巨大的电视机,向不情愿的观众播放令人作呕的节目。在信息空间这 座庄园里,用户对他们所去之处、所见所闻、所做所为都要作出选择,一切都出于自愿。换句话说,信息空间是个 出入自便的地方,实际上,信息空间里有很多可去之处。人们不能盲目上网,必须带着具体的目标上网。这意味着 人们可以选择去哪个网址、看什么内容。不错,规章制度应该在群体内得以实施,但这些规章制度必须由信息空间 内各个群体自己来制定,而不是由法庭或华盛顿的政客们来制定。信息空间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诱惑力,正是因为它不同于商场、电视、公路或地球上的其他地方。那么,让我们 来描述一下这个空间。首先,信息空间里人与人之间可以进行电子邮件交流。这种交流类似于电话交谈,都是私 人之间的、两相情愿的谈话,不需要任何规章制度加以限制。其次,信息空间提供信息与娱乐服务。人们可以从中下载各种信息,从法律文件、“大型新饭店”名单,到游戏软 件、下流图片,无奇不有。这里如同书店、商场和电影院,属购物区域。顾客必须通过索求或者登记来购物,物品(特 别是淫秽之物)不会发送给那些没有索取的人。有些服务可以免费,或作为总服务费用的一部分计算,如“计算机服 务”和“美国在线”就是如此。而有些服务要向顾客收费,而且可能会让顾客直接支付账单。第三,信息空间里还有真正意义上的群体,那就是在内部互相交流思想的人群。从庄园的 角度来看,这些群体就像酒吧、饭店或公共浴室。每个活跃的人都积极参与谈话,谈话一般通过邮件方式进行;而 有的人也许只充当旁观者或旁听者。有些活动由专人监督,有些则像公告牌,任何人可以任意在上面张贴。很多活 动起初都无人监督,但现在实行强制管理,用规章制度来扫除那些不受欢迎的广告、不相干的讨论或日渐粗鲁的成 员。信息空间里群体的演变过程正如陆地社会团体的演变过程,即情趣相投的人们聚在一起。信息空间里每一个团体都各具特色。总的来说,“计算机服务”上的团体一般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美国在线”上 的团体一般为富有的独身者; “奇才”主要面向家庭。另外还有一些具有独到见解的服务机构,“共鸣”为其中之一,是纽约市中心一家时髦的服务机构。再如“妇女专线”,是专为女性开辟的,她们希望逃避网上其他地方盛行的男性 文化。就因特网本身也有大量情绪激昂的讨论小组,都属非商业性质,讨论话题广泛,从匈牙利政治(匈牙利在线)到版权法,无所不及。信息空间的独特之处在于允许任何规模、任何种类的团体发展繁荣。在信息空间,用户自 愿参加任何团体,而不是因为地理位置的巧合而被迫参加某个团体。这种自由赋予主宰信息空间的准则一种道义上 的权威,这种权威是地球空间里的准则所没有的。多数人呆在自己出生的国土上动弹不得,而在信息空间,假若你 不喜欢某一群体的准则,脱离这个群体即可。出入自由。同样,如果做父母的不喜欢某一群体的准则,便可以限制 孩子,不让他们参与。在信息空间,可能会发生的情况是形成新的群体,新群体的形成不像在地球上那样受到限制,产生冲突。我们不是要建立一个梦寐以求、而又难以管理的全球村,而是要建立一个由各种独立的、不受外界 影响的群体组成的世界,这些群体将投其成员所好,而又不干涉他人。一种真正的市场型管理模式很快成为可能。在信息空间,我们将能够检验并完善所需要的管理制度??知识产权制度、服务内容与使用权的控制制度、个人隐 私权与自由言论制度等。有些群体允许任何人加入,而有些则只允许符合这样或那样条件的人加入。能够自持的群 体会兴旺发展(或许也会因为志趣与身份日趋特殊,而发展成为几个分支)。有些群体或因为成员失去兴趣,或因为成 员被吓跑而不能幸存下来,它们将渐渐萎缩消亡。在不远的将来,信息空间的探索者应该更善于解释和辨别各群体的性质。除了现实中的政府之外,他们将有必 要安置并接受自己的地方政府,就如同豪华庄园的业主一样,尽管可以叫警察来驱逐不受欢迎的顾客,但还是宁愿 雇佣自己的保安。那么,该如何处置信息空间不受欢迎的材料呢?例如,淫秽材料该怎么办?答案除了禁止 以外,就是在有问题的材料上贴上标签。信息空间的成员对有问题的内容应该达成共识,拿出一个解决方案来,使 人们或自动过滤系统避开这些内容,这样可能会有助于解决问题。软件制造商很容易建立一套自动过滤系统,使你 和孩子们在菜单上见不到不想见到的内容。(就好像所有的内容都被包装了起来,并在包装纸上贴有标签。)如果有 人在色情材料上贴上“童趣”的标签,便可能会因错贴标签而被起诉。一些私人组织和地方团体已经在不声不响地建立各种标签服务系统,并建立了适合儿童的网站,“儿童连接” 如、“儿童空间”等。具有不同品味和抱有不同价值观念的人如同挑选书刊、杂志一样,可以从网上挑选出适合自己的 服务机构。如果愿意,他们还可以在网上无拘无束地逍遥漫游,完成自己的旅程。总之,我们的社会需要发展,要发展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明白,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答案,没有能够解决各种问题 的妙方,没有政府认可的安全避难所。我们不能在地球上建立一个十全十美的社会,同样也不能在信息空间营造一 个这样的社会。但是至少我们可以有个人的选择??也有个人的责任。

Unit Two 男女交谈为何如此困难 弗吉尼亚郊区一个住所的客厅里,我正在一次小型聚会上发言??这是一次女性的聚会, 但也邀请了男性参加。整晚,一位男士表现得极为健谈,他不断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讲述奇闻轶事.而他的妻子却安静地坐在他身旁的沙 发上。聚会接近尾声时,我说,一些妻子经常抱怨丈夫不与她们交谈,这位男士立刻表示同意。他指着妻子说: “在 家里爱说话的是她。”于是满屋子哄堂大笑,这位男士一脸茫然和委屈。“这是真的,”他解释说,“我下班回家后总 是无话可说, 如果她不说话,我们会整晚沉默。” 这段小插曲反映了一种具有讽刺意味的现象,即美国的男性尽管在公共场合比女性健谈,在家里却比女性说话 少。而正是这一现象使婚姻受到严重威胁。社会学家凯瑟琳?凯尔?里兹曼在她的新作 《离婚谈》 中说,她采访过的大多数女性将离婚的原因归咎于缺乏交谈,但只有少数男性将此当作离婚的理由。在我本人的研究中,女性对丈夫的抱怨大多不是集中在一些实际的不平等现象,例如为了跟随丈夫的事业而放弃了 发展自己事业的机会,或者她们所承担的日常生活琐事远远超过她们份内的部分.她们的抱怨总是集中在交流问题 上, 如 “ 他不听我说话”, “他不和我说话”.我发现多数做妻子的都期望丈夫首先是自己的交谈伙伴。但是很少有丈 夫对妻子抱有同样的期望。简言之,最能体现目前这种危机的是一个老套的卡通画面:一个男人坐在早餐桌旁,手中拿着一张报纸看着,而 他的妻子愤怒地盯着报纸背面,渴望与他交谈。两性间的唇枪舌剑 在婚姻中的交流问题上,为何男女会持有如此不同的观点?为什么男女的兴趣和期望普遍 不一致? 斯坦福大学的埃莉诺?麦科比在 1990 年 4 月《美国心理学家》刊物上发表了她自己和他人研究的结果。研究结 果表明,儿童的发展主要受同龄伙伴交往过程中社交结构的影响。无论男孩女孩都喜欢与同性伙伴玩耍。不同性别 的儿童小群体有不同的组织结构和交际准则。

我相信,儿童时代社交过程中的不同规则,导致了两性间的交谈如同跨文化交流一样难。我本人通过对男女对话的研究发现,成年男女对话的模式类似于儿童群体交流过程中的模式。成年女性同女孩一样,彼此亲密是她们感情关系的纽带。而交谈是编织这种纽带的线。小女孩通过相互交换秘密 来建立和维持友谊。同样,成年女性也把交谈看作友谊的基础。因此,女性期望丈夫成为自己新的、更好的知心朋 友。对她们来说重要的不是某个具体的讨论话题,而是在说出自己的想法、感受和印象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亲密的、分享生活的感觉。男孩间的关系和女孩一样紧密。但男孩间的关系与其说建立在交谈基础上,不如说建立在共同动手基础上。既然 他们不认为交谈能够巩固感情关系,他们不知道女人需要何种交谈,也不会因为没有交谈而感到遗憾。男孩的群体比女孩的要大,所包括的人更广泛,也更具有等级特色。因此,男孩们势必要努力争取不在群体中处 于从属地位。这也许是为什么女人抱怨男人不听她们说话的根源之一。当女的对男的说“你没有在听”,而男的反对说“我在听”时,常常男的是对的。这种给人没有在听的印象是由 于男女对话方式的不同而引起的。这种不同在男女各自就位时就已表现出来了。我对心理学家布鲁斯?多维尔录制 的关于儿童与成人分别与他们的同性好友交谈时的录像带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无论多大年龄的女孩和成年女性,都采取面对面的姿势,眼睛看着对方的脸。而各种年龄的男孩和成年男子就座时,相互位置都成一定的角度,眼睛 看着屋子别的地方只有时不时瞥对方一眼。男性这种看着别处的习惯,可能给女性一种印象,那就是他们没有在听,即使他们在听也会给人以没有在听的印象。一个年轻的女大学生感到很失望,因为每当她告诉男朋友她想跟他谈谈 时,他总是躺在地上,闭上眼睛,并用手臂挡住脸。她对此的理解是,“他想睡一会儿”。而他则坚持说他在非常认 真地倾听。在一般情况下,他会环顾屋子四周,所以容易分心。而躺在地上,蒙住眼睛会使他专心致志听女友说话。转移话题是男人的另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也给女人一个印象:他们没有在听。特别是当他们把话题转移到自己身 上时更是如此。在我的研究中,女孩往往就一个话题谈得很详细,而男孩倾向于不断改变话题。我对 10 年级的孩子所进行的研究发现,当女孩对朋友倾诉烦恼时,对方总是刨根问底,并且表示不同意和理解。男孩却不把对方的问题看得那么严重。例如,托德安慰理查德说他饮酒 “不是什么大问题” 当托德说他遭受冷落时。理查德回答说: “你怎么会这么想?你认识的人比我还多。” 女性把这种回答看作是轻视她们的问题和不支持她们。但男性似乎对这种回答很满意。女性的回答暗示: “你不应该感到难过,因为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从而彼此安慰。而男性通过暗示“你不应该感到 难过,因为你的问题并不那么糟糕”来彼此安慰。还有更简单的原因来解释为什么女人总觉得男人没有在听。语言学家莱内特?赫希曼发 现,女性比男性发出更多的倾听者的声音,如“对”“嗯嗯”“是”等来表示“我理解”。她发现,男人通常是静静 地倾听。而女人期待听到一连串倾听者的声音,她们把静静地听理解为根本没有注意听.男性的对话习惯使女性感到失望, 同样, 女性的对话习惯也使男性感到失望.男性期望的是静静地注意听, 他们 将一连串倾听者的声音理解为过头的反应或是不耐烦.此外, 当女性在一个亲密, 舒适的环境里交谈时, 常常互相搭 话,说完对方未说完的句子, 并且能够预料到对方要说什么.我把这种做法叫做 “参与式倾听”, 男性往往将此理解为 干扰, 冒犯和缺乏注意力.同样, 男女之间的差别也使丈夫抱怨妻子, “她只想表达她的观点.如果我向她表达另一种不同的观点, 她就对 我生气.” 多数妇女在交谈时, 认为谈话伙伴要做的事就是表示赞同和支持.而很多男人则认为, 谈话时指出问题的 另一面才是他们的责任.在女性看来, 这样做是一种不真诚的表现, 是拒绝给予必要的支持.这不是因为女性不想听 到别的观点, 而是因为女性更喜欢将这些观点以建议或询问的言词表达出来, 而不是以直截了当的挑战形式表达出 来.沉默的声音 上述这些区别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婚姻内的交流问题上,男女抱有如此不同的期望。对女性来说,交谈可以使关 系亲密。婚姻关系是一种无比密切的关系:你可以说出你的感受和想法,对方会依然爱着你。女性最大的恐惧是被 排斥。但是,男人生活在一种等级分明的世界里,谈话的目的是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与地位。他们必须时刻警惕,保 护自己,以免受人压制或受人摆布。这一点也解释了那个健谈的男人说他那沉默的妻子“她才能说呢”这种矛盾局面。在公共场合,他觉得迫不得 已要表现自己的聪颖、展示自己的理解力。但在家里,他不需要证明什么,也.不需要提防任何人,所以他不想说话就不说话。对他的妻子来说,在家意味着不必担心自己说的话会得罪别人,或者引发矛盾,或者显得炫耀自己。在家里,她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交流问题威胁着婚姻,但不能通过机械的手段来修补。这些问题要求我们用一种新观念来看待谈话在人际关系中 所起的作用。从心理学的角度所作的许多解释都无济于事,因为这些解释往往责怪女性(不够自信),或者责怪男性(不 关心她们的感情)。如果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将男女对话看作跨文化交流,我们便会理解这个问题,找到问题的答 案,而又不责怪任何一方。一旦问题得到理解,情况自然有所改善。那些通常因丈夫不倾听或不谈论每天发生的事情而感到被遗弃、感到 丧失生活乐趣的女性会高兴地发现,她们的丈夫一旦知道了不起眼的谈话在女性关系中的地位后,正努力地在适应。如果丈夫不适应,妻子仍然能够得到安慰,因为她知道,对男人来说,这不是不亲密的表现。当妻子接受了男女存 在区别这一事实后,便会去找自己的朋友或家人说一说话。那些不能够给予妻子谈话快乐的丈夫,也不应该觉得妻 子提出了无理要求。仍然会有一些夫妻决定离婚,但起码他们的决定是建立在比较现实的期望基础上的。

Unit Three 状告人类 第一个错误是把人看作是某种独立的事物。其实并不是。人是复杂的生命网络系统中的 一部分。我们甚至不能将生命本身视为某种独立的事物。它确实不是。生命是一颗沐浴着太阳能的行星上的复杂结 构的一部分。地球自从呈目前的形状近50 亿年以来,已经历了一场巨大的演变。在形成的初期,地球上很可能没有我们今天 称之为海洋和大气层之类的东西。当地球的内部固体紧压在一起时,物质的逐渐向外运动就形成了海洋和大气层。地球形成之后,海洋、大气层以及坚固的地壳之间也并非相互独立。它们之间总有相互作用:蒸发,凝结,溶 解,风化,等等。在坚固的地壳内很深之处也有不断的缓慢变化,其中温泉、火山、以及地震是在地球表面上较为 引人注目的地质运动。. 在 20 亿到 30 亿年前期间,一部分地球表面的水在太阳能的作用下,形成了结构复杂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灵 活多变,足以形成我们称之为“生命”的东西。生命形式从那时起就变得更为复杂,更为丰富多彩。但是生命形式和地球上许多无生命的部分一样,是地球结构中的一部分。它是整个地球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 分。如果把任何动物与其他的生物形式完全隔离开,那么该动物肯定要饿死。要是没有水,由于脱水很快就会死亡。要是没有空气,不论是充分的空气还是溶于水的空气。动物会因窒息死得更快。要是没有太阳,动物可能会存活一 段时间,但是植物会枯死,如果所有植物枯死,那么所有的动物将会饿死。反过来情况也一样。地球的无机世界是由生命造就成形的。大气层的性质已经被植物活 动所改变(植物活动给空气增添了大量的游离氧气,而这是通过其他方式所不能获取的)。蚯蚓翻松土壤,珊瑚形成一 个个巨大的海礁。整个地球,加上太阳能,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相互联系的巨大系统。整个星球是一种由无机部分和各种各样 的有机生命构成的生命形式(正如我们自己身体那样,既是由各种各样的有机邵分构成,又是由骨骼中的无机晶体和 血液中的无机水分所构成)。事实上,我们可以将上述类推继续进行下去。人是由各种类型的细胞构成的,这些细胞多达 50 万亿,它们之间相互 联系,相互依赖。如果丧失某些细胞,比如说失去构成整条腿的那些细胞,将会严重影响有机体的其余部分;如果 某一器官(如心脏或肾)中较少的细胞受到严重损害,可能会最终导致所有 50 万亿细胞的死亡。同样,从全地球的规模考虑,砍掉一整片森林不会在总体上对地球生命构成威胁,但是这样做会对该地区的生 态形式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会造成水的流失,因此引起地质结构的细微变化。蜜蜂数量的大量减少将影响依赖蜜 蜂授粉的那些植物的数量,然后又影响到靠蜜蜂授粉的植物生存的动物的数量,依此类推。还可以以细胞的生长为例。不断受到磨损的器官的细胞(如皮肤、肠内壁)自始至终都在不断发育、增长。另外一 些较为隐蔽的细胞,如神经细胞、肌肉细胞,在成年之后再也不会增长。还有一些器官,通常为肝脏和骨骼之类的 静止器官,在需要替换受损部位的时候随时可以生长。当完成适当的修复任务以后,便停止生长。同样,“行星有机体”(这正是我们在生态学中研究的)也是如此,只不过是按照一种较为松散、更加灵活的方式 运行罢了。如果美洲狮的数量太多,它们赖以生存的鹿就会被过度捕杀,一些美洲狮就会饿死。这样一来,美洲狮 就恢复到一个 “适当的数量” 如果美洲狮死得过多,那么鹿的数量就会迅速得到增长,美洲狮反过来就会迅速繁衍。直到新增加的美洲狮将鹿的数量再一次减少。如果排除外界的干扰,食肉动物和被吃动物都保持一个适当的数量,这样对双方都有好处。(如果美洲狮被斩尽杀绝,鹿肯定会大量繁衍,直到吃光它们赖以生存的植物。这样,更多的 鹿会饿死,而不是葬身狮腹。)某些有机组织(比如人)内的净增长有时候会受到干扰,有机体中的部分细胞开始无限制地增长??这究竟是因为 什么原因,我们尚不得而知。这就是令人生畏的癌症。除非以某种方式阻止癌细胞日益增长,否则疯长的癌细胞将 会扰乱整个身体的结构,最终导致有机体本身的死亡。在生态学领域,如果出于某种原因,一种有机体开始无限度地不断繁衍,消灭竞争对手,以毁掉其他物类的食 物为代价来增加自己的食物,那么将会发生同样的情况。这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生物体系的毁灭??绝大部分或所 有生命,甚至无生命环境中的某些方面。这就是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事。数千年来,人类这惟一的种群在数量上一直不断上升。我们大家都属于这一种 群,这可说不上是什么光彩的事。在过去几世纪,人口增长率一直呈爆炸趋势。在凯撒时代,世界人口估计为 1.5 亿。如果按当时那样的速度平稳地增长,世界人口再 1,000 年增加一倍。今天,世界人口大约为 40 亿(是凯撒时代的 26 倍),如果目前的增长率稳定不变,那么世界人口 将在 35 年之后翻倍。目前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率使人类可以被称为生态恶性肿瘤。这种恶性肿瘤肯定会摧毁 生态环静正如普通的癌细胞会摧毁人的肌体一样。有什么治疗方法吗?正如任何癌症的治疗方法一样,必须以某种方式使癌细胞停止增长。当然,它会停止增长的。如果我们不采取任何措施,这种增长终将停止,就像人体中癌细胞的增长一样,不加 治疗,人死了,癌细胞也随之死亡。与此类似,生态也会毁灭,人类也会随之灭亡。那么怎样才能制止人口爆炸?要么提高死亡率,要么降低出生率。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选择了。如果我们不采 取任何措施,在未来几十年中死亡率将会自动上升,而且最终将极具灾难性。不管怎样(事实上,几乎可以说无论如 何),使出生率下降肯定更为可取,因此这是人类今天应着手解决的头等大事。如果人类处理不好这一问题,那就会作为大规模杀害生灵(包括杀害自身)的凶手,作为大规模破坏地球错综复杂的进 化发展(是这种进化发展最初形成了目前生命的繁荣景象)的罪魁祸首而受到抽象正义法庭的审判??因为到那时可 能已没有子孙后代来审判他了。Unit Four 英语的未来 在 16 世纪中叶,有四五百万人说英语,说英语的人数在欧洲的语言中名列第五。前四 位依次是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俄语排在英语之后。两百年以后,意大利语排 名落后,而俄语的排名靠前了,英语依然处于第五位。到了 18 世纪末,英语的地位开始上 升。到 19 世纪中叶,英语已经跻身于第一位了。今天,英语的地位遥遥领先,说英语的人 数可能达到说后两种语言,即俄语和德语人数的总和。今天到底有多少人说英语?这个问题难以回答。除了把英语作为母语的人以外,还有一 些人虽然出生在说其他语言的地方,但现在生活在说英语的社会,这些人在日常工作中说的 是英语。更重要的是,英语目前在世界范围里作为外语广泛使用??当然,在这些地方英语 往往说得蹩脚,但是也可以让人理解。你几乎可以去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不会任何别的语 言,也能像在纽约一样过得顺利,这已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当然,英语得到普及,部分原因是说英语的人分布极广。他们是现代最热衷旅行的人、最敢冒险的商人、最执着的殖民主义者。除此以外,他们总体上学语言的能力很差,所以,他们走到哪里,便把自己的语言带到哪里,并将之强加于人。但是,问题远不止如此。英语在与其劲敌的竞争中取胜,往往不是因为数量原因,而完 全是因为其优点。“在丰富性、所包含的智慧、以及严谨的精炼程度方面,著名的雅各布? ” 格 利姆在一个世纪之前说,“没有一种现存的语言能与英语媲美。”而著名的奥托?耶斯佩森就 在前几天对此加以补充说:英语简单,发音清晰,词与词之间的结构紧密,词的安排组织有 逻辑性,而且英语中没有迂腐的废话。当美国的教育工作者谈及英语的优点时,几乎总是一开始就赞美其词汇量之庞大。英语 的词汇比任何其他语言的词汇至少多一倍。然而,吸引外国人的并不是词汇量大,相反,浩 瀚的词汇很容易令外国人担忧。真正赢得外国人的是英语简练和纯朴的特征。尽管英语中有 大量的源于拉丁文的多音节词,但我们却更多地使用短词,少用长词。而且,我们总是努力 把长词缩短。以前使用的 puniligrion 现在缩短成了 pun; 昨天还是 gasoline,今天已成为 gas。欧洲没有任何一种其他语言有这么多由三个字母构成的单词,也没有如此多由四个单词构成 的格言。“First come, first served”(先到先供应)便是典型的英语,因为它一目了然、朴实无 华、短小精悍。英国心理学家奥格登博士认为,在一般的交流中,850 个词就足够了。他把英语改编成 简单的形式,将这种形式叫做基础英语。基础英语中的词汇不超过 850 个。在这 850 个词中,有至少 600 个词表示事物的名称,剩下的 250 个词包括说明事物的特征和动作行为的词、以 及将句子连接在一起的语法词和小品词。这些词的数量是不是显得太少了?只有那些忘记了下面这一英语基本特征的人才会这么 认为:英语中同一个词与不同的小修饰词结合,便可以产生无数多的意思。例如,我们可以 想一想动词 get 在下列组合中的不同意思:to get going,to get by,to get onto,to get wise,to get off,to get ahead,to get over 等。奥格登博士建议去掉英语中的大量动词??其中一些 是不规则动词,因而难以掌握,这些动词可以用上述短语动词来取代。例如,为什么要教外 国人说他已从船上 “上岸”(disembark)? 难道说他已 “下船”(get off)不能表达同样的意思吗? 为什么要教他说从流感中“复原”(recover)、“逃避”(escape)了警察,“获得”(obtain)了工 作? 难道说“流感好了”(get over the flu)、“甩开警察”(get away from the police),或者简单

地说“找到工作”(get a job)不足以表达同样的意思吗? 但是随着英语的广泛传播,它是否能够保持现在的形式?也许不能。但为什么要保持现 在的形式呢? 每次使英语规范化的所谓成功的努力其实很少成功。自从大革命以来,学校女 教师一直努力使美式英语遵守语法规则,但是,美式英语依然在不断发展,最终必将征服英 国英语。这种结局很容易猜出,甚至是可以肯定的。在过去的.SO 年里,英语一直屈从于美语。自世纪之交以来,英语屈从美语的速度不断加快。新词汇、新习语、甚至新发音都以无法抗 拒的势力源源不断传入东方。从前我们常常借用很多英语词或短语,但现在很少这样做。但 英语却吸纳我们创造的词,我们创造有多快,其吸纳的速度几乎就有多快。我认为,美国电 影固然对这一变化起了很大作用,但毫无疑问,还有更深刻的原因。英语依然有点太严格、有点僵硬,且过于矫揉造作。而美语的发展却像伊丽莎白时代一样繁荣。所有那些在英国莎 士比亚时代应用的构词方法,现在依然在美国应用着,新词源源不断地产生。如果莎翁健在,这些新词一定会使他欣喜若狂,就像他所生活的时代产生的新词曾使他欣喜若狂一样。自安妮时代以来,英国人就以一种带有爱国者的警惕和义愤的复杂心情,来拒绝美语的 进入,尽管效果在日渐下降。1800 年以后开始蜂涌来到美国的英国游客也甘情愿支持这一有益的工作。他们当中很 少有人不对碰到的美国新词和陌生的美国发音感到惊恐。当海军上校巴赛尔?霍尔 1827 年和 1828 年来到这里时,甚至打电话向 70 多岁的诺亚?韦伯斯特提出抗议。“毫无疑问,”他说,“这种发明创造应该受到蔑视。” “我不这么认为,”韦伯斯特坚决地回答,“如果一个词在美国普遍流行开来,为什么不 应该收人语言中呢?” 霍尔只好以英国人典型的自满态度回答说: “因为现有的词汇已经足够了。” 这种敌对情绪一直持续到今天。每隔一段时间,伦敦的日报和周报便对美语侵入提出大 声抗议。就连相对谨慎而又绝对实用的美式简单拼写(如以 or 结尾的词)有时也遭到极其强烈 的指责.但是,英国人现在来维护其本族语的纯洁性实在为时太晚了,因为已经有太多的美 式用语进入英语,英语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一种美式方言。在英国,数以百计的美语应 用于日常生活中,许多英国人对这些用语极其熟悉,因此在使用时,如果有人质问他为什么 用美语,他往往会辩解道,这些用语其实是英国英语。有些英国人认为,现在已是向美语妥协的时候了,甚至应该欢迎美语了。美语支持者的 鼻祖好像是已故的威廉?阿切尔。他早在 1899 年就说过,美国用语大大丰富了英语语言,不仅为英语增加了新词,而且增加了一些恰如其分、通俗易懂、带有口语特色的比喻用法。已故的罗伯特?布里奇博士,从 1913 年到 1930 年去世为止,享有英国桂冠诗人的称号,他 也与阿切尔持同样观点。我看了看奥格登博士的基础英语里列出的 50 个 “国际性” 名词表,发现至少 9 个是美语,而不是英语。我再看了看市川教授列出的已纳入日语的英语单词表,只见每一页都有美语。显而易见,如果有朝一日英语征服世界真的成为现实,征服世界的必将是美式英语。Unit Six 洛城邂逅

混凝土、烟雾及晨色将好莱坞高速公路立交桥下的奥尔瓦多街笼罩在特有的灰色之中,车辆 堵塞在路上,几乎一动不动。杰克无精打采地坐在车里,对此并不真的在乎,因为他知道,如果试图往左转,开到高速路入口,情况可能会糟糕得多。好在他不用每天这样,如果有人 问他,他会肯定地说,以后也决不这样。稳定的工作有其优点,他不否认考虑过这件事。他 需要一台调频收音机,安装在一辆比他现在开的这辆 58 款别克更好的车上。好一点的车有 天鹅绒内饰,有为洛城的夏天而设计的电控装置,为冬天开往海滩而设计的精美电热器和除 霜器,还有为长途旅行设计的导航控制器,当然车的前后都有声音优美的喇叭,窗户一摁就 能关好,将外面高速公路上恼人的噪音隔绝。实际上,他可能不得不改变整个生活方式。富 有异国情调的古龙香水、长毛绒服装、光线暗淡的夜总会、代基里酒、身穿丝绸长礼服、佩 戴项链的女子,她们如同特奎拉酒广告里的女子一样,朦朦胧胧而又富有魅力。只要让他的 想像驰骋,杰克会想像出许多可能的东西。杰克正想入非非时,瞥见绿灯亮了,他只顾开动汽车,盯了一眼那些有固定工作的人,以示再见。当他扭过头来,面对前方时,已经晚了一秒钟。他猛地一下踩住刹车,调转方向,以避免撞上前面那辆车上小小的刹车红灯,但还是砰然一声撞上了。如果他动作再快一秒钟,也许只会离这辆车很近,不会撞上。而如果再晚一秒钟,他的车就会爬上这辆丰田车的行李 箱。实际上,他好像没有把前面的车撞坏,而后面的车撞上了他车后部的保险杠,那一撞却 严重多了。杰克想开过这辆丰田车,但又怕前面的车挡路。当他在几辆车前的路边停下来时,又突 然觉得这些车反而有助于他逃走。他使劲关了两次车门,一方面是为了将车门关紧,同时也 再给自己一秒钟时间盘算。然后,他走到别克车的前面,又走到车后面,看看保险杠及其周 围是否碰坏。然而,镀?层上连明显的划痕都没有。于是他精神振作起来了。虽然比起启动 性能和行驶性能来,车的外表之美是次要的,但他这些年取得的少数显著成就之一便是:他 的汽车车身和喷漆上除了几处小小的刮痕以外还完好无损。杰克没有先去跟丰田汽车司机说话,因为从她的表情可以看出,她可能会给他增添更多 的麻烦,所以,他先是向撞了他的车的司机打了个手势。这时那个司机还坐在车里,但已将 车停在了丰田车的后面。杰克向他挥挥手,摇摇头,让他知道什么问题也没有。这位司机也 向杰克挥了挥手,便开动汽车走了。“连漆都没擦伤,”杰克用他特有的口气对她说,“你怎么样?车碰坏了吗?我倒是有点希 望如此,这样,我们便可以多停留一会儿,聊一聊什么的。要不,你现在把电话号码给我,免得我以后还得跟你贫嘴,问你再要。” 杰克把她的微笑当作一个好兆头,便松了一口气。他吸人的是她身上散发的香味儿,就 好像是清新的空气。他拽了一下自己身上穿着的不算很新但还不算过时的衣服。“你的牌照是佛罗里达州的。但看上去你肯定是古巴人。” “我父母是委内瑞拉人。” “我叫杰克。”他伸出手来。“我叫玛丽安娜。” 他们握了握手,她好像有生以来从未与人握过手似的。“把你的车撞成那样了,我真的很抱歉。”他的话听起来很真诚。他抚弄着撞碎了的尾

灯旁的大坑。“这么容易就在新车上留下个坑,真是太令人吃惊了。这些车这么柔软,可能 很快就会取代充水床垫。”说到这里,杰克不知道接着该说什么好。这么多看似不可能发生 的事都发生了。什么事都是可能的。“也许我们应该一起出去到什么地方吃早饭,同时好好 谈谈这件事。” “我不吃早饭。” “那就喝点咖啡吧。” “谢谢你,但我真的不能去。” “你还没有结婚,是吧?这并不是说我会很在乎你结没结婚。我是个开朗型的人。” 她笑了笑说: “我得上班了。” “上班真无聊。” “你最好把驾照给我。”她说。杰克点了点头,感到很失望。“有点小问题,”他说。“我没带驾照。今天早晨忘了。我是 搞音乐的,他夸张地说,” “而且,嗯,我也不知道,我的钱包放在了昨天晚上穿的那条裤 子里。如果你有笔和纸,我把地址和所有这些都给你写上。” 他跟着她走到贮物箱那边。“我们可不可以不向保险公司报告?我找人给你把车修好就是了。” “我想,我爸爸不会让的。” “你爸爸?这不是你的车吗?” “是他给我买的。我住在家里。” “是啊。”她想要摆脱他。他走回到她的新丰田后面,再次查看了一下车的损坏状况。行 李箱盖、保险杠、后挡板、尾灯都坏了。“你真的上保险了吗?”她走到车后面,怀疑地问。“上了。”他撒了个谎。“我想,你最好把保险公司的名字也写上。” 他编造了一个姓和地址,并写下了他过去的女朋友曾经所在的保险公司的名字。他想把 真实的电话号码给她,但又打消了这一念头,编造了一个电话号码。“我还是个演员,”他撒了个谎,以便进一步加强效果,“演过两三部电影。”她笑了笑,像是个 影迷似的。“那你的电话号码呢?”他老练地反问道。于是,她把电话号码也给了他。“玛丽安娜,你真美,”他用最真诚的声音说。“给我打电话吧,”她羞怯地说。杰克微笑着。“我们会见面的,玛丽安娜,”他伸出手说。她的手那么温暖轻柔,他感觉 好像被亲吻了一样。回到车里,杰克为自己的表演一时感到既自豪,又悲伤。接着,他从后视镜里看到玛 丽安娜将车停在了他后面,她正在记录他的别克车后面的牌照号码。这号码是他从一辆废车 上取下来装上去的,因为他自己车的牌照号早就过期了。他转动了点火钥匙,启动了庞大的 发动机,喀嚓一声开动了车。当他开到畅通无阻的街道上时,自由的感觉油然而生。他情不 白禁又去想像那调频立体声收音机、天鹅绒内饰、以及新车的味道,这将使一切变得更加美 好。

Unit Seven 熵 事情发生在大约两个月以前。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在我日常生活中熵逐渐占了上风。就在这同一天,我的车又 坏了,电冰箱不制冷了;而且我还得知我的右后臼齿牙根管需要镶补。每逢下雨,卧室的窗户仍旧漏水;每当我急 需照看孩子的保姆时,保姆仍旧没有露面。我的头发开始花白了,我的打字机也磨损坏了。房子需要刷油漆,我也 需要一副老花眼镜了。儿子的运动鞋磨破了几个窟窿,而我越来越感到自己没出息了。如果新换的衣服下星期五又穿脏了,那么我星期六花上整整半天的功夫泡在洗衣房还有什么意义呢? 唉,混乱是宇宙万物的自然规律。甚至还有一个叫做“熵”的测量混乱度的精确单位。熵不同于任何其他物理 眭质(如运动、引力、能),它不会双向运转,且只增不减,一旦形成,就决不会毁掉。通往混乱的路是一条单行道。由于熵有令人气馁的不可逆性,因此它被称为时间之箭。我们都本能地理解这一点。孩子们的房间,如果不去 收拾,那么只会越来越乱,而不会越来越整齐。木头会腐烂,金属会生锈,人会长皱纹,花要凋谢。甚至山头也会 消蚀,原子核也会衰变。在城市里破旧的地铁中、在坑凹不平的人行道上、在被拆毁的楼房中、在我们 El 常生活越 来越多的混乱中,我们都能看到熵在起作用。我们不用问也知道什么是衰老。如果我们突然看到油漆又跃回旧楼房 的墙面,我们准会感到有问题。如果我们看到一个鸡蛋自己拼凑在一起又跳回蛋壳,我们准会开怀大笑,就像看一 组倒放的电影镜头那样。然而,熵并不是开玩笑的事,因为每增加一分熵,就意味着能量的浪费和机会的丧失。从山上流下的水可使其 在流动过程中做功。但是,一旦所有的水都处在同一个水平高度,就不能再做功了。这就是熵。我的电冰箱启动时,它使所有冷空气有序地聚在厨房的一角,而使热空气呆在另一角。一旦冰箱出了故障,冷热空气就混合成了不冷不 热的一团,使得冰箱里的黄油溶化、牛奶变质,冷冻的蔬菜腐烂。当然,能量并没有真正丧失,但是它已失去效用而消散为乱七八糟一锅粥,对我们没有任何用处。熵是混乱无 序,是目的的丧失。人们常常因在自己的生活中似乎看到熵而感到焦虑不安。人们就像温热的厨房里的大量分子一样被推来攘去,他们感到自己失去了方向感,感到无时无处不在浪费青春和机遇。婚姻中很容易出现熵,当伴侣们过于忙于自己的 事而忽视了弥补小小裂痕时,几乎可以肯定他们的婚姻要破裂。在我们国家目前的状况中,在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中 都存在着大量的熵??各种混乱随时会雪崩般把我们全部吞噬,而我们却丧失了阻止它们发生的种种机会。然而,熵并非在哪里都不可避免。晶体、雪花和星系是在杂乱无序的海洋中令人难以置信的美丽而井然有序的 孤岛。如果不是因为有了熵的例外,天空就会是一片黑暗,我们就能看到星星在何处度过它们的白昼。正是因为空 气分子在大气中井然有序地聚集组合,天空才会是蓝色的。对于熵来说,最深邃莫测的例外莫过于生命的创造了。一粒种子吸取了一些土壤的养料,一些碳、一些阳光和 水分,就长成了一株玫瑰。母腹中的受精卵吸收一些氧气、比萨饼和牛奶就发育成了婴儿。引人深思的是需要大量的能量才能形成一个婴儿。种子长成大树也需要能量。通向混乱之路犹如走下坡道那样 轻松,而通向创造之路却要付出劳动。虽然我们可能与熵抗争,但却要付出代价。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振作起来似 乎非常困难,而放任自流却那么轻而易举。

而更糟糕的是,我们在宇宙的一个角落里建立秩序的同时,总是在另一个地方造成了更多的混乱。我们从石油 和煤中创造了有序的能量,付出的代价是烟雾的熵。在暂停了几个月之后,我最近又开始吹长笛了。刺耳的笛声回荡在整个房间,我的儿子不由得捂着耳朵问道: “妈,您的长笛怎么啦?”我的长笛自然没出任何问题,问题是我的吹奏技巧却大不如以前,或者说熵化了,就那么 回事。制止这一过程的惟一方法是天天练习。果然,我吹出的音调比以前好多了,尽管我为此付出的代价只是坚持 练习。我们的能力如同其他任何事情一样,如不花费精力加以运用,能力就会退化。这就是熵使人沮丧的原因。看起来即使要和熵打个平手也是一场艰难的战斗。我们这样说是有充分理由的。熵 的形成有很大的偶然性。以任何一个在我的厨房里转来转去的冰冷的空气分子为例。这个分子在任何一点上朝冰箱 方向运动的概率都正好是50%;它朝背离冰箱方向运动的概率也是50%。但是如果数十亿个冷热空气分子混合在一 起,那么所有冷空气分子朝冰箱方向运动,同时所有热空气分子背离冰箱运动的概率实际上是零。熵总是占上风,这并不是因为有序是不可能的,而是因为通往熵的道路比通往有多得多。把一件事情办糟的方 法要比把它办好的方法多;把一件事搞得乱七八糟的办法比把它搞得井井有条的办法更多。我们生活中的障碍和意 外事故几乎总使我们不断碰撞,偏离既定的路线,使我们步人歧途。通往无序之路是阻力最小的路,是一条轻松但 并非必然的路。和许多人一样,我因今天所见到的自己周围的熵而感到苦恼。我担心难以预测的国际局势;担心这个世界缺乏 共同的目标;对由此可能会导致核战争这一终极熵而提心吊胆。我为自己不能把孩子送去上我所在这个城市的公立 学校而感到苦恼;我为人们失业以及通货膨胀失控而苦恼;我为性别和种族之间的紧张关系似乎再度加剧而感到苦 恼,为人与人之间处处显示出的分崩离析的关系而感到苦恼。社会制度如同原子和恒星一样,如果不添加能量保持其有序状况也会衰变。友谊、家庭和经济关系亦是如此,除非我们不断努力对其加以保持和维护,否则也都会瓦解。而据我看来,愿意为此而不断努力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当然,事物越复杂,维持有序就越困难。如果在厨房里只有十几个的空气分子,那么我等上一年左右,或许在某个 时刻 6 个最冷的分子会聚集在冰箱里。但是,这一等式中的变量越多、参加这一游戏的角色越多,那么他们的路径 井然有序地相互吻合的可能性就越小。组成拼图的木块越多,打乱次序之后,就越难将图重新拼好。一位物理学家 说过: “不可逆性是我们为复杂所付出的代价。” Unit Nine 他们输给了可卡因

梦想破灭 斯坦?贝林出生在 20 世纪 30 年代一个陷入经济大萧条困境之中的城市家庭。这是一个破裂的家庭,父母争吵频 繁。“我感到世界末日即将来临,”他说。这种恐惧感驱使他成为一个模范孩子。斯坦清楚地记得自己在孩提时代,曾有一次倚在一座桥的栏杆上,凝视着一条造型美观的游船,载着一群兴高采 烈的人从桥下驶过。他看得出,甲板上的人们出来玩得非常开心。这种舒适与奢侈的情景是他无法想像的。这一情 景铭刻在他的脑海里,影响着他的成功观。于是他的奋斗目标就是金钱、权势和威望。在学校,斯坦的功课很好。他发现自己学得最好的科目是理科。但是他没有信心从事医 学,所以便选择了牙医,作为一条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捷径。他娶了一位中学时代就认识的女子为妻。20 多年来,他和妻子简过着让很多人羡慕的生活。他的名气越来越大,财源滚滚,还被州政府任命要职。同时他还有两个健康的孩子。他拥有华丽的住宅和昂贵的汽车,并常常出国度假。斯坦感触最深的时刻是他买了一条豪华游艇,驶到那座小桥下。在孩提时代,他曾在那里第一次看到了他所希 望的未来生活。“我把那次经历告诉了简,”他说。“说话时,我忽然意识到情况很不对劲。我已拥有曾经梦寐以求的 一切,但却感到悲伤无望。更糟糕的是,我知道这种状况将永远不会改变。” 到了 80 年代初,有一位当医生的朋友请他吃饭。这位朋友说他一直用可卡因来消除抑郁。他说这种药很神奇,不会使人上瘾。于是,斯坦肯定,这种药可能正好适合他自己的抑郁。“我吸入第一口可卡因的那一瞬间就上瘾了。”斯坦这样说。“它能使我镇静、自信、快乐??这都是我原来认 为金钱能够买到的感觉。可卡因使我感到自己变成了一个更出色、更健谈的人和一个更优秀的牙医。” 起初,斯坦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我以为终于找到了一种抗抑郁药品,把我从痛苦中解脱了出来。我感到愤慨,这么好的药竟然始终被法律禁止。” 斯坦使用可卡因两年之后,那位当医生的朋友遭到谋杀。于是,他再也不能与街上吸毒者的世界绝缘了。一周 之后,斯坦离开了牙科办公室,从此再也没有回来。“当时,我以为这是因为自己不能应付工作的压力,但这不是真 正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我需要更多的时间吸毒。” 他的生活漫无目标??陪妻子购物,到处求医,寻找能够使他摆脱抑郁的办法,同时还一直吸着毒。他做一些 低贱的工作,还经常想自杀。到了斯坦吸毒的第三年,可卡因的效果越来越短。快乐的感觉只能持续几秒钟,然后又马上陷入深深的抑郁中。“最后,我甚至发展到站着大哭的程度,斯坦说。” 简知道丈夫已到了绝望的境地,于是规劝他去戒毒中心治疗。斯坦报名来到一家著名的戒毒所,但是他的衣服里藏着半盎司可卡因。“在吸完这些可卡因之前,我合作了几天,” 斯坦说。然后他就溜走了??以前当妻子说服他寻求帮助时,他也是这样。斯坦曾一时以为最终战胜了毒瘾,可他在洗车时,看见过去剩下的一小瓶可卡因从地毯下滚了出来。“一看见它就使 我兴奋,”他回忆说。“我把它装到口袋里。我想,留着它并抗拒其诱惑会使我意志更坚强。但是我的心里时刻都想 着这个小瓶子。” 这一小瓶可卡因就像一条盘绕着的毒蛇,静静地躺在斯坦的口袋里。斯坦的心里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突然这条 蛇向他发起猛烈攻击,其凶猛的程度只有那些在毒瘾面前意志薄弱的人才知道。现在,斯坦已完成了一个全面的戒毒疗程,并在一项戒毒计划中担任顾问。他的工资只有当牙医时的七分之一,房子和船都没有了。只有时间能说明他是否最终战胜了毒瘾。斯坦现在已筹划创建新的生活,他决定再也不让那条毒蛇近身了。

死亡之舞 帕特里克?比斯尔 21 岁时,便作为美国芭蕾舞剧院的主要演员,在纽约崭露头角。这么年轻的人很少能够在竞 争激烈的芭蕾舞界如此风靡。他受到赞美,用麦克尔?巴利史尼科夫的话说,他是“整个芭蕾舞界最亮的明灯之一”。帕特里克.比斯尔的成功结束了那个只有女人气的男人才能进入芭蕾舞界的美国神话。帕特里克是来自得克萨斯州的少年,他身高六尺二,粗犷、嗜酒,酷爱摩托车、牛仔靴和女人。他强壮有力,可以 托起女演员在空中旋转,使她们如同蝴蝶一样优美动人。据比斯尔的母亲说,1957 年出生后七个月时,小比斯尔简直就不是走,而是在跑了。帕特里克 10 岁时,姐姐 用自己的零花钱贿赂他,让他去她的舞蹈班,因为她需要舞伴。他的协调感和耐力是他与生俱来的天赋,无不使人 叹服。从那时起,他的命运就注定是跳舞了。芭蕾舞界对演员身体和情感素质的要求之残酷是众所周知的。其根本目标就是绝对完美。很多人相信,比斯尔 完全可能成为一个职业运动员,但芭蕾舞明星与职业运动员不同的是,他永远也不会因为知道了自己的最终得分或 者比赛获胜而感到满足。他的竞争对手是自己。对一个完美主义者来说,这也许是最为残酷的竞争。比斯尔的母亲认为,年轻的比斯尔踏上人生道路时,身上就带着导致他毁灭的种子。帕特里克是帕特丽夏.比 斯尔和唐纳德?比斯尔 6 年之内生下的 5 个孩子之一。比斯尔夫妇雄心勃勃,到帕特里克 12 岁时,就已搬过 6 次家。在那些年里,帕特丽夏?比斯尔自己受到严重挫折。她深信自己对儿子在身心方面的屡次打击使他的自尊心受 到了严重的损伤,所以在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便对自己怀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仇恨。无论事实是否如此,帕特里克? 比 斯尔自很年轻之时起,生活就好像受到痛苦的折磨。各种迹象表明,比斯尔在舞蹈生涯的早期就已经对可卡因、烈酒和其他毒品上瘾。但他力量巨大、技艺高超,能够完成难度最高的动作,因此他的经纪人始终不知道真相。芭蕾舞女演员盖尔赛?柯克兰在自传《坟墓上的舞蹈》中说,比斯尔在纽约城取得成功后不久,就引诱她吸食 可卡因。从此便开始了他们那种与性和毒品有关的秘密关系,这种关系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她观察到,比斯尔的 妄想症发展到了睡觉时在床下放斧子、在枕头下放刀子的地步。他会站在公寓门口达数小时,拿着一瓶梅斯催泪喷 射剂,来抵御想像中的侵犯者。1981 年 6 月,他的芭蕾舞生涯只有三年,比斯尔便割断了自己的手腕。当医务护理人员赶来时,比斯尔把瓶子 打碎作为武器,把他们赶走。第二天,他缠着绷带,重返舞台。显然,到这时为止,他与柯克兰都已失控。他们连续数周无节制地吸食可卡因。渐渐地,他们不去排练,演出迟到。他们双双被解雇,重新被雇佣,然后又被解雇。最后,盖尔赛?柯克兰去寻求帮助。帕特里克?比斯尔却没有。1987 年秋天,芭蕾舞公司将比斯尔送往加利福尼亚贝蒂福特中心去治疗。他对朋友们说,他准备重新生活,他 希望有一个崭新的开端。他提前一星期从中心出来,回到了纽约。12 月间,与比斯尔订了婚的芭蕾舞女演员埃米?罗斯去了加州,准备 过完节后回纽约。比斯尔独自一人在家,买了一棵圣诞树,并装饰了一下,放在他们的公寓里。12 月 23 日,他与父母通了一次长长的电话。母亲求他回家团圆。他谢绝了母亲,解释说圣诞节独自一人,可 以给他一个机会来证明没有可卡因他也能够坚强地生活。圣诞节后的第四天,埃米?罗斯走进公寓。她在起居室的沙发上发现了帕特里克的尸体。帕特里克?比斯尔死于超剂量服用可卡因和其他毒品。当时他刚刚 30 岁。帕特丽夏?比斯尔说起纽约时报上她儿子的死讯时泣不成声。比斯尔的名字下,只有简单的几个字: “晚安,甜 蜜的王子。” 在帕特里克?比斯尔开始了漫长的死亡之舞后,我们很难说有什么可以拯救他。当他母亲认识到自己的看法与 有些专家的看法不同时,提出了以下有力的见解: “我们很容易把这样的悲剧归罪于他人??同行的竞争压力、紧张 的职业、毒贩子,以及除了我们自己以外的所有其他人。但是,这类问题多数起源于家里,也就是在我们把孩子抚 养成人的时候。承认这一点对我来说很不容易,我没有能够在帕特里克身上培养面对生活所需要的自尊。无论他做 得多么好,他都觉得自己失败了。他吸毒,是因为毒品能使他摆脱这种失败感。当我们明白并且接受这一原因时,也许我们会为解决这个问题做点什么。”

2.研究生英语教程翻译 篇二

关键词:人称代词,翻译初学者,确定性理解,定量研究

代词是“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副词的词。” (现代汉语词典1988:205) 考虑到代词的重要地位, 对代词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尤其是对英汉语代词, 例如人称代词差异的确定性理解, 对翻译初学者的实践能力培养十分关键。

1“英语中人称代词比汉语多”的观点

有关人称代词, 学者们似乎在一点上已经达成共识, 即英语中人称代词比汉语中的人称代词多。在解释有关现象时, 有语言学家提出观点认为英语常用“替代和省略以减少或避免重复” (Randolph Quirk, 1972:677) ;用替代形式代替上文或句中已出现过的词语或内容, 以避免重复并连接上下文, 这是英语说话或写作的一项重要原则 (连淑能, 2010:223) ;英语避免重复, 最常见的办法是使用代词, 而汉语连续使用某个词语是常见的事, 而且汉语常常隐含人称于句意内, 主体融于客体之中, 无形而有意, 看似“无主之境”, 实为“有主之意” (庄绎传, 2002:251-252) 。言下之意, 汉语代词的使用远远不如英语代词广泛。

作为翻译初学者, 知道这一差异很重要, 但确定性地理解这一差异灵活对待这一差异则更利于翻译学习和实践, 而确定性理解的最直观方式就是作对比性研究。可是, 粗略比较《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 (第二版) 》的英语课文和《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教师用书 (第二版) 》的中文参考译文 (以下分别简称:英语原文、汉语译文) , 往往会感觉译文中汉语代词的数量并不比英语代词少, 这显然有悖于传统的“英语中人称代词比汉语多”的观点。为了对英汉代词差异有一个确定性了解, 有必要对该教程中英语原文及其汉语译文中的代词做一个定量分析。

2 英汉翻译中人称代词数据对比差异

本文选取的案例为《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 (第二版) 》的课文和《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教师用书 (第二版) 》的参考译文。《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 (第二版) 》共四册, 课文80篇, 除英文标题外, 共计64, 717字, 相应的中文译文, 除中文标题外, 共计118, 109字。本研究统计了人称代词的使用总量 (即各种人称代词在文中出现的总次数) , 以便对英汉人称代词孰多孰少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同时还统计了每万字中人称代词的使用频次 (使用频次=使用总量÷原文或译文的总字数×1万) , 以期清晰再现英汉语言系统中人称代词使用的总体状况。

从表1的字数看, 译文字数 (118, 109) 约为原文字数 (64, 717) 的1.8倍, 似乎可以说明中文译文存在“超额翻译”现象。

为精准地反映人称代词在英汉语中的真实使用情况, 在剔除超额翻译的基础上对表1的数据进行分析,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从使用频次上看, 汉语人称代词的确比英语少, 但从使用总量上看, 译文人称代词的使用量与原文人称代词的使用量基本持平;

2) 译文中“我”、“他/她”的使用总量比原文多;

3) 译文“它”的使用总量和使用频次远低于原文, 这是因为it在英语中除了作为代词, 也可以作形式主语、形式宾语或用于强调句型;

4) 英语的人称代词与其所有格是相应的, 所有格的翻译也会从一个侧面影响到人称代词的翻译。

定量分析的结果是:宏观上代词在汉语中的使用的确比英语少, 这印证了译界的一个共识, 即汉语也常常使用代词, 但不如英语用得多, 所以英译汉时要少用代称, 多用实称 (庄绎传, 2002:251) ;微观上, 略去所有格的使用, 中文译文和英文原文人称代词的使用数量不相上下, 出现了与宏观结论相悖的现象, 这种对英汉代词差异不确定性的定量研究结果可能造成翻译初学者翻译人称代词时无所适从的情况。

3 人称代词的翻译与英汉人称代词差异的确定性理解

为探究上述发现, 本研究对英语原文中的人称代词及其汉语译文进行了对比, 发现人称代词的翻译大多采纳“英语代词多于汉语代词”的观点而使用了“省译”技巧, 即在英汉翻译过程中应该考虑这一差异将原文的代词省略不译, 因为有专家指出:只要不影响原文意义, 中文译文可以将其 (代词) 省略, 避免累赘。如Man errs as long as he strives.——失误是进取的代价 (祝吉芳, 2009:172) 中原文的代词在译文中被删减了。试比较以下从《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 (第二版) 》的课文和《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教师用书 (第二版) 》的参考译文中选出的英语原文及汉语译文:

原文:As Jane Finch drove to work, she thought about her Sandy. (Excerpt from Deep Concern)

译文:上班的路上, 简·芬奇一面开着车, 一面想着她的桑迪。

稍作对比即可发现译文省略了原文的人称代词she, 以使译文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可见, 适当地采用省译技巧十分必要, 可避免“逢词必译”、废话连篇。此技巧的使用势必进一步印证“人称代词英语多汉语少”的宏观定论。在对比《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 (第二版) 》的课文和《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教师用书 (第二版) 》的参考译文的过程中, 发现涉及省译等技巧的意译方法显然在翻译代词时大量使用。例如,

原文:“We are slaves to nothing but the clock, ”it has been said.Time is treated as if it were something almost real.We budget it, save it, waste it....” (Excerpt from Time-Conscious Americans)

原译:人们一直在说:“只有时间才能支配我们。”人们似乎是把时间当作一个差不多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来对待的。我们安排时间, 节约时间, 浪费时间……”

英语不喜重复, 如果需要重复某个意义, 多用代词代替, 或以其他手段来避免。 (庄绎传, 2002:251) 而汉语多实称、多重复, 少代词, 因此用“时间”译it是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另外, 原文的两个被动句暗含了动作的发出者是we, 而这里we有具体范围, 指包括其作者在内的美国人。韩礼德对we的语义区别做过详细阐述:他认为其主要的区别在于一方是由交流过程中的角色界定的人称 (第一和第二人称) , 一方是所有其他实体 (第三人称) ;在两种主要的人称范畴中, 还包含了一个第三种形式we, 它代表讲话者和另一个人或另一些人的总和;“混合”的人称we, 当只涉及讲话者和受话者时, 其意义仅仅包括话语角色, 也可以延伸到第三人称单数或复数 (M.A.K.Halliday, &Ruqaiya Hasan, 2007:36-40) 。所以翻译时译者要尤为稳妥, 要根据语境确定we的指代范围, 避免出现误译或指代不明的情况。所以在译为主动句时, 这里宜直接将主语意译为“人们”, 以保证文章指代的一致性。显而易见, 意译的结果自然与“人称代词英语多汉语少”的宏观定论相吻合。

可是, 在对比《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 (第二版) 》的课文和《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教师用书 (第二版) 》的参考译文的过程中, 还可发现“直译”方法在代词翻译时也被大量使用, 这势必造成英语代词数与汉语代词数持平的现象, 客观上造成了英汉代词数据对比统计中出现与“人称代词英语多汉语少”的宏观定论相悖的现象。例如,

原文:My favorite place was on top of the gatepost.Not only did I enjoy the show, but I didn’t mind the actors knowing that I like it.I usually spoke to them in passing.I’d wave at them and when they returned my wave, I would say a few words of greeting. (Excerpt from Slavery Gave Me Nothing to Lose)

译文:我最喜欢坐在门柱上。我喜欢在那看人们来来往往, 也不在乎让那些人知道我喜欢看, 顺便还与他们搭几句话。我向他们挥手, 如果他们也向我挥挥手, 我还与他们打招呼。又如,

原文:.They get angry that they have to carry it all, and they blow their tops.Then they feel guilty and they start the whole cycle over again. (Excerpt from Lighten Your Load and Save Your Life)

译文:他们生气是因为他们不得不把什么事情都扛在肩上, 还为之发脾气。随后他们就感到内疚, 接着他们就再把这个过程重复一遍。

以上两个例子基本上逐个翻译出原文的人称代词, 打破了中文意合的行文习惯, 使文字显得支离破碎。其实, 英译汉时产生的代词多译的现象根源于英汉思维差异和英汉语言的基本差异。汉语注重整体思维, 当人称不言而喻时, 汉语行文往往隐含或省略人称, 或采用无主句的形式, 如果像原译一样, 中文会显得千头万绪, 干扰读者的思绪, 而对翻译初学者影响更为负面的是他们会误以为这就是翻译, 久而久而久之会误以为汉语代词并不比英语代词少, 从而模糊英汉语差异, 拿不出合格的译文。

与此同时, 在对比《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 (第二版) 》的课文和《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教师用书 (第二版) 》的参考译文时, 还发现了一些误译现象, 例如:

原文:...., The History and Geography of Human Genes is a remarkable collection of more than 50 years of research in population genetics.It stands as the most extensive survey to date on how humans vary at the level of their genes. (Excerpt from Research into Population Genetics)

译文:《人类基因的发展与地理分布》是一本汇集了50多年来人种遗传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的好书。它对人类在基因层面上的差异做了迄今为止最为广泛的调查。

其实这一译文使用了直译方法, 但由于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这里将之列为误译范围。众所周知, 英语原文为了避免重复而使用了代词it, 目的是指代明确, 而且使上下文连贯。可是汉语很多时候用重复而非代词进行指代, 以使上下文连贯。因此, 译文将原文的it直译为汉语代词“它”是一种误译, 不仅使译文拗口, 削弱汉语语言味道, 还会引起指代不明, 使读者产生理解偏差。在此, 可考虑将it译为“该书”。

显然, 直译与误译是造成微观上中文译文和英文原文人称代词的使用数量不相上下, 与宏观结论“英语代词比汉语代词使用得多”相悖的现象。其结果是致使汉语译文人称代词使用较多, 不仅影响了读者对译文的理解, 还不利于翻译初学者对英汉代词的差异形成确定性的理解。

4 结论

对比《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 (第二版) 》的课文和《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教师用书 (第二版) 》的参考译文, 汉语代词看似并不比英语代词少, 不过这只是一个感觉和假象, 其根本原因在于翻译中使用了直译, 有时还有误译。从翻译角度而言, 逐字逐句地直译出的译文只是形式上的对等, 且译文多少都会生硬拗口, 长远来看不利于翻译初学者的翻译学习和实践。其实译文的考虑应该是多方面的:首先, 通过基本的翻译方法使译文通顺传意, 具有可读性;其次, 译文不应该局限于形式上的对等, 更应该加注重意义的等值, 使译文读者对译文的理解能够达到原文读者对原文的理解的程度。因此, 英汉人称代词翻译时宜多使用省略技巧等意译方法, 这样做的结果是可以加深翻译初学者对代词的确定性理解和运用, 尤其是对英汉语代词差异的准确性理解, 有利于翻译实践的成功开展。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 A K, Hasan Ruqaiya.Cohesion in English:ChineseVersion[M].张德禄, 王钰纯, 韩玉萍, 柴秀娟, 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

[2]Quirk R, Greenbaum S, Leech G, Svartvik1 J.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M].Essex:Longman, 1972.

[3]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 (增订本)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4]吕叔湘, 丁声树.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8.

[5]祝吉芳.英汉翻译方法与试笔[M].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6]庄绎传.英汉翻译简明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7]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 (1-4册) [M].2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

3.英语电影翻译策略及翻译方法研究 篇三

【关键词】电影艺术 翻译 文化 翻译研究

电影是一种综合艺术的体现,通过借助多种表现手法使艺术世界走向人们的生活,使人们在感受精彩的同时获得多重的艺术上的享受。是一种大众文化传播方式,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深化,许多优秀的影片被引入中国本土,这不仅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也成为了文化价值形态融入的重要方式。英文影片的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不仅是对语言加工转换的一门艺术行为更是一种文化意象的处理方式。英文电影在广大群众看来是一座桥梁,语言文化沟通的桥梁。如何很好的传递原影片表达的内容同时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需要尝试一种以目标为基准的翻译策略,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策略,翻译策略反过来满足于翻译目的。在翻译目的的视角下传递一种最佳的翻译策略。

一、英语电影翻译策略

1.通过文化意象直译,实现文化传真。文化交融最重要的是文化尊重与包容,通过保留原影片中表达的情节的意向,实现观众对英语文化最大程度的理解,英语文化交流会受到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因为受民族色彩的影响,很多客观事物表达过程中的含义也不尽相同,文化意象间这种信息传递的不对等性就会使影片观赏者产生理解上的困难,最终脱离电影艺术表达的目的,通过意象直译,将可以最大程度的保留原文化意向中所表达的意向内涵,得到最佳的影片赏析。比如影片《木乃伊归来》中有句台词:“He went out west”,看似简单,如把这句译为“他去了美国的大西部”。好象很准确,但如果看了影片之后,我们就会意识到片中被提及的人物已经死了,很显然自相矛盾,这种表达正是在理解原影片之后才能理解的一种含蓄式表达,所以很多翻译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涉及原影片故事背景的情节,掌握一些影片对白涉及的历史内容可以更好的掌握这方面的问题从而可以更合理的进行翻译。

2.通过文化意象重构,正确传达语义。由于汉语同英语的语言体系不同,仅仅靠直译来表达语境传递文化内涵是远远不够的,很多文化信息的传递是需要语序充足将原有的表达转换成深层结构,通过文化内涵来阐释译语的词汇。在翻译的实践过程中,翻译者可以选用与原文中意思最相近的、最容易被观众所理解的表达方式,在电影《公主日记2》中,主人公在讨论昆虫时提到的英国著名生物学家“大卫·艾登堡”竟被翻译成“福尔摩斯”。影片《钢木兰》有这样一幕:谢尔比对妈妈不满,她认为妈妈为自己的婚礼请了九个女傧相过于虚荣,就引用了爸爸引用过的一位诗人的话来讽刺她:An ounce of pretension is worth a pound 0fmanure。译者将其翻译为一份自命不凡可换至的收获。这样与原文差距甚远,随原文表达的意思有些简单粗俗但是可以将主人公仇恨虚荣的心理表达的淋漓尽致。更能够使读者或观看影片的人更好地理解本意。

3.通过文化意向的修饰,表达特殊内涵。在处理影片中一些与民族相关的文化意象时,需要进行必要的信息补充才能更好的实现文化信息的传递。了解一些专有名词。符合统一的翻译原则。译文要符合惯例、人名、地名需要翻译时可以直接翻译或者引用一种约定俗成的标准。电影和电视不同所有的翻译需要一个完善的翻译校对机制来加以规范实现。很多文化信息传递的过程中需要一些必要的信息补充才能实现特殊文化内涵的表达。字母为电影和观众搭建了一座桥梁,因此翻译一部好的电影正是对原著的尊重。译文应降低“文化干扰”。字幕翻译应该削减文化隔阂对观众产生的理解障碍。例如影片中阿尔玛对丈夫埃尼斯所说到:“…it comegeneral delivery,”中的“general delivery”不能按字面理解为:普通邮寄。这种表达在美国通常是一种不清楚收件人地址的邮寄方法。排除干扰应将英语中的表达翻译为不确定的地址邮寄过来的。英文电影最重要的是保留原片的风格。让国内观众可以深刻领会到英文原著的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蕴。近年来国人学习英语的热情日益高涨,很多原汁原味的英文电影就需要标尺原有风格的表达。塑造一个具有鲜明特征的人物,在英语电影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考虑多种因素,创造积极的认知过程,帮助读者尽可能的理解原意。

二、结语

4.研究生英语教程翻译 篇四

反思:读研的挑战与成功策略

琳达·威斯顿·克莱默

(1)继续读研的决定不应太草率,必须先慎重考虑个人及职业发展目标。为了获得硕士学位,你必须评估学校提供的研究生教育的多样性,不管它是传统的校园教学还是网络课堂;你还必须评估继续接受教育的费用,是否可以获得经济资助,能否兼职,完成学业的时间分配,个人计算机能力,学校计算机及图书馆资源等各类因素。研究生教育应该帮助学生获得三种核心能力。

(2)迈克尔·沃尔考克是曼彻斯特大学社会科学和发展政策学教授以及布鲁克斯世界贫困问题研究所的项目主任。他将这三种能力列为:侦探能力(数据收集、分析、诠释),翻译能力(将已有观点阐述给不同的群体),外交能力(谈判、斡旋、取得共识)。硕士学位带来的好处包括智力的提升、个人的成长、口语/写作技巧的增强、职业的发展以及人脉关系的建立。根据梁伟澄先生的观点,在原创性、知识应用、洞察关键问题的能力方面,硕士生需表现出比本科生更高的水准。梁先生是英国纽卡斯尔市健康信托机构公共健康医药部门的资深医师,同时也是一位多产作家。

(3)你首先面临的挑战是了解哪一类的研究生培养计划能满足个人基本需求并为其做好准备。另外一个挑战是时间限制,因为与教授、在读研究生及顾问们的交流是做出这个最初决定的必要过程。读网络学位可以有弹性学习时间,学生可以制定自己的学习进度,无需花时间往返校园,并且可以每天24小时进行网络交流。但是,在尽力满足日常生活要求的同时,学生们仍然要完成各类作业及面对各种截止期限。接受远程教育的学生还常常觉得与老师和其他同学隔绝开了。准备读研的学生必须评估各类研究生教育的相似与不同。学生们必须在工作、家庭和学校要求之间找到平衡,而这三点常常使学生们有逼迫感与疲惫感。通常的情况是,生活中的其它事情都比学业重要。所以不能完成学业或获得学位的原因经常是来自社会与家庭,而不是学术。

(4)获得成功有几种方法。成功的第一条策略是选对学校。第二条策略是管理好时间。用笔记本草草记下以后要用到的想法、观点和观察,将待办的事情列成清单,每完成一件就将其从清单中划掉。来自新墨西哥州霍布斯里亚区域医疗中心的一名家庭护士,拉梅什.纳乌卢瑞,将治疗肺炎的设备PQRSTU一词用于比较时间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我们心脏的节奏。P是Prioritizing,确定被他人及你自己掌控的那些事情的优先处理次序。Q是Question,质疑任务的有效性、效果及效率。这点涉及到要知道“何以”来确保任务的完成。R是Recheck,尽快重新核查你的待办清单,哪些任务或事情已经完成,哪些尚未完成。S是Self-reliance,自信,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与不能做什么,能控制什么与不能控制什么。这里的关键是要务实、变通、创造与坚持。T是Treating yourself,善待自己。休息一下以保持头脑清醒,感觉到准备好、精力充沛了再重新开始工作。最后,U是You can do it,你能做到。这句话总使我想起“周六夜现场”中的鲍勃.施耐德!然而不管你是通过自己还是与他人进行团队合作,确定自己能够做到是非常励志的。成功的第三条也是最后一条策略,是处理好压力。减压的方法有很多,但必须是令人愉快及有意义的。体育活动、唱歌、手工、音乐、冥想、旅游以及按摩等都是舒缓压力的多种渠道。

(5)读研非常有挑战性,同时也令你获益匪浅。研究显示,读研期间的研究生会订阅与职业相关的杂志,加入全国性的组织,并阅读专业期刊。一旦你做出继续深造的决定,我的ABC方法可以供你参考。A是Assess,评估你自己的个人和职业目标。现在许多工作都要求你拥有硕士学位。B是Buy into,相信你的决定!但是在做出决定之前,务必权衡所有的利弊。C是Charge ahead,勇往直前,朝着目标努力!

Unit TwoLifestyle and Health

职场沙发土豆:如何克服久坐不动的习惯

贾斯廷∙沃尔夫

(1)现如今,人们越来越青睐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他们坐着吃饭,坐着玩游戏看电视,坐着旅行,甚至坐着工作。学生们被迫久坐不动,其结果是注意力下降。很多成人去上班,连续几小时坐在办公桌旁。下班他们坐车回家,吃饭,做账,写作业,之后花数小时看电视,打游戏直到就寝。显然,现在的男女老少都缺乏运动,其中一些人还面临肥胖症、心脏病一类的健康问题。这些疾病反过来又引起诸如抑郁或焦虑的心理问题。因此,要恢复人们的身心健康,这些人必须参加运动。

(2)北美肥胖症研究协会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活动量和某些健康问题的有无存在着相关关系。首先,他们在加拿大的爱德华王子岛选了5个相当缺乏体力活动的工作场所,从中挑选了约100名员工着手研究,接着要求每位员工佩带记步器-一种能计算一个人每天所行步数的装置,以期获得他们的体力活动情况。

(3)他们的研究数据说明人的体力活动和健康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走路最少的人体质指数最大,舒张血压最糟糕,腰围也最大,这些都是肥胖症的指标。研究还发现,从事办公室工作的每5个人中就有4个体质肥胖。

(4)该研究还发现,那些曾诊断出代谢综合症的受试者比健康的受试者每天的步行量要小,这些代谢综合症包括高血压,血胆脂醇过多,心脏病,或Ⅱ型糖尿病。因此可以说,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所引起的缺乏运动很可能导致代谢综合症的出现。总之,活动量太小很有害健康。

(5)该研究针对的是活动量小的职业场所,但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已延伸至家庭生活。节省劳力的现代技术(像洗碗机、吸尘器、洗衣机)使人们无需多少劳作就能打理好家务。学校甚至也保持久坐不动的模式。不到36%的学校开设体育课。学生没有体育活动,其结果是注意力下降。要培养出更好的学生,学校必须想办法让学生参加更多的体育活动。

(6)牛津布鲁克斯大学琼∙甘地博士的一项研究表明,一般男士每天消耗的卡路里比正常值要少180,一般女士则少142。由此可以推断: 为了消遣,人们一般玩电子游戏、看电视,而这类娱乐性设施使得人们只对坐在那里享受刺激感兴趣。所以说,技术使人们生活中的体力活动减少,人们也就渐渐习惯了坐多动少的生活方式。

(7)体力活动不够还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许多研究表明,身心两方面的健康有很多相似之处。运动释放出内啡肽(体内产生的一种起镇痛作用的荷尔蒙),这种化学物质进入血液,到达脑部,使人产生兴奋感。此外,运动可以降低血压,增强人的抗压能力。数以百计的研究和对30例口头报告的研究也表明,运动能治愈临床及亚临床抑郁症和焦虑症。因此,运动是改善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它帮助人们在面对学业和工作负担时镇定情绪。

(8)两种方法可以消除久坐不动的习惯对健康的不良影响。首先,个人要做主观努力。可以去慢跑、散步、参加健身俱乐部, 或者(对学生来说)参加一个运动队。其次,雇主和学校要想办法让员工和学生健身。学校要给学生更多休息时间,课间休息可以再长点,并开设体育课。雇主可以让员工每隔一小时围着办公楼走一圈,提出员工健康要求,或者让他们做一些富有创造性的劳动,例如做一个椅子/自行车,在午餐之前骑半个小时的自行车等。总之,人们需要运动,不管何种方式都行。

Unit ThreeFood Crisis

行动起来,抵御全球粮食危机

杰弗瑞·德·萨克斯

通过许多自然和社会现象我们知道将会爆发全球粮食危机,但是人类没有未雨绸缪。当全球食品匮乏逐渐演变成粮食危机.我们就要认真考虑如何应对。

(1)全球经济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障碍。尽管近年来无数迹象向人们发出警告,贫穷国家的饥荒和全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已经逼近。但是各国领导人未能未雨绸缪:其后果是全球性的粮食危机。在过去的两年里,小麦、玉米和大米的价格已经翻了一番多。自从2004年初以来.石油的价格是原来的三倍多。食品价格上涨和能源价格猛增即使不会使世界上很

多地方的经济发展停止,也会放慢它们的速度,甚至会带来政治上的不稳定。发生在诲地、盂加拉国以及西非国家布基纳法索的抗议和**已经证实了这一点。解决这些日益严重的灾难不是没有实际的方法,但是需要我们人类提前准备,并一同行动起来:

(2)这种全球性的危机源于以下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第一,在最贫穷落后的国家,农民的生产力长时期以来都很低,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贫困没有钱买种子、肥料和灌溉土地。第二,美国和欧洲国家的误导政策。这政策在经济上支持一些企业把粮食加工成生物燃料,比如把玉米加工成乙醇。第三,气候变化。在澳大利亚和欧洲出现的旱灾,使得2005和2006年全球的粮食产量减少。第四,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在逐渐增长。总之,对粮食的需求量越来越高,但是产量是有限的,其结果是贫困的人遭受的打击最大。

(3)在这种危机面前,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要缓解目前的危机,并避免潜在的全球灾难,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措施:首先.号召全球贫困地区仿效马拉维(南非国家)的成功举措-马拉维是个易闹饥荒的国家。在三年前,这个国家采取了一项特别资助政策。在经济上帮助农民买肥料和高产值的种子。政策出台一年,马拉维的粮食产量就翻了一番。依据马拉维资助农民的模式建立起来的国际资助项目,只要世界上富裕地区每人每年拿出10美元,就是100亿美元。这个基金能有效地预防饥饿,就如防治艾滋病、肺结核和疟疾病的全球基金一样有效。

(4)其次.美国和欧洲国家应该废除资助企业把粮食加工成生物燃料的政策。美国政府应停止把玉米加工成乙醚、每加仑乙醚补贴给农民51美分的纳税人资助的做法。可能有些土地不适宜种粮食,但可以用来种植能加工成生物燃料的树木——树木产品(如棕榈油)、草地和木材制品.但是不应该拿出钱来鼓励把餐桌上的食品转换成油箱里的汽油。

(5)再次.我们要尽可能有效地人工干预坏天气,保护农作物。对一个贫穷的农民来说,一个雨季时蓄水和干旱时灌溉农田的小池塘,就可以给农民带来不小的收获,甚至是粮食丰收和歉收的区别。世界组织承诺要建立一个气候基金组织,帮助贫困地区抵御恶劣气候给经济发展带来的破坏,在粮食生产和健康保障等方面为贫用地区农民提供资助.但是至今还没有付诸行动。

(6)解决粮食危机的办法也能用来解决能源危机、水资源危机和其他稀缺资源危机-只要我们能快速行动起来,我们就能战胜这些危机。太阳热能和采用复合燃料的汽车技术几年内将被研发出来并普及起来:保护环境的捕鱼方式可以缓解悔洋的压力:粮食危机不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给我们带来丁机遇。为了在真正意义上取得全球的和平稳定、经济良性发展.我们应该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加大投资力度。

旅游贴士:运用项目管理技巧,获取更多商旅利益

卡尔·赛林格尔

(1)出差旅行太多就会心生厌烦;过少就会期盼旅行。但我们都应设法从旅行中获益,最好的方式是在你的行程上多花心思,就像你致力于解决一个技术难题一样。

(2)如果你想多出差---争取业务,和你行业团体建立联系,或只是看看外面的世界----你应设法获得去参加行业会议的机会;另一种方法是应要求写会议论文摘要,你单位将乐意派你去参会。

(3)你也可针对那些能扩大业务量的地方进行活动,我职业生涯中一次成功的商旅活动就是用的这种方式。在番安姆航空公司1991年破产以后,我把它属下的肯尼迪机场维修设施在纽约市场进行销售。我当时注意到在德国有一个有关飞机维修的会议,同时还有巴黎国际航空展,我写了与会申请,出乎我意料的是,我获准成行。我争取到了许多商务合同,使得我的业务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4)获准成行是一码事,商旅成功是另一码事,以下是一些建议:

(5)规划整个行程:一开始就要定下回程日期,大概的行程安排,主要会议以及预定机票、酒店及租车。所有这一切,我都是在微软日历视窗软件上完成的,使得旅行就像周期性出现的约定,我把行程安排在“笔记区”输入。这些都能在我的个人掌上数字助理上同步呈现,即使是这样,我还打印了一份,以便我能在上面记录开支情况,我也在手机的联系人一栏输入重要的联系电话。

(6)甚至在你旅行获批之前就要预定酒店,以便能得到会议住宿折扣优惠。设定日程安排程序,万一你最后不能成行,程序也会在24小时内提醒你取消约定。

(7)在商旅活动前后,要准备加班加点工作。在日历上做出标记以免和人会面,这样才能完成你在外出差时落下的大量工作。然而更好的做法是,你出差返回的确切日期不能泄露。

(8)轻装简从,因为你总是能买到必需的个人用品。随身行李里什么能携带,什么不能携带,要了解最新的安全规定。

(9)避开旅行高峰期,比如明智的旅行者会选择合适的时间到达芝加哥繁忙的奥黑尔国际机场,在夏季,早点到达机场能避开下午的雷暴,在冬季,晚点到达机场,以便先天晚上的积雪能有时间融化。

(10)保持平和的心态。事情不顺利的时候,尽量不要生气,因为这是经常出现的。我曾经有次在休斯敦丛林国际机场的候机大厅滞留了一整天,但是我有事干,尽管没有乐趣可言,然而也不会担忧。

(11)规划回程,问清楚机场快巴的班次,应该到达机场的时间,然后和 航空公司确认登机时间。尽管酒店和出租车司机都说有我充足的赶机时间,但是有次我还是没赶上从德国汉堡起飞的返程航班,原因是那架飞机为了确保在伦敦希思罗机场能有停机位而将登机时间提前了。这是谁的错误?当然是我自己的,因为我没和航空公司确认。

(12)除了学会忍耐和灵活处事之外,旅行能教你办公室学不到的知识。当然商务旅行最重要的是商业活动,但也不能忘了享受旅游的过程。祝旅途愉快!

抗衰老基因的秘决

艾米莉·辛格

(1)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将对1000名健康老人的100个基因进行测序, 这一计划有可能为找到使某些人免患因衰老带来的包括心脏病、癌症和糖尿病等疾病,使他们能够健康地生活到80岁甚至更久的基因变异提供线索。与其研究增加疾病危险的基因变异, 科学家们计划将重点放在之前已经证明与健康和长寿相关的基因上。

(2)近年来, 基因筛选技术的发展使科学家开始在基因组中寻找健康衰老和长寿的线索。这项研究表明健康老年人的基因组并不是没有缺陷的。“这些人对许多严重疾病在遗传基因上都存在患病的风险,其中包括心血管疾病、中风和糖尿病,但他们却并没患有这些疾病, ”,心脏病学家Eric Topol说。他是位于加利福利亚州La Jolla的Scripps Translational科学研究中心的基因药物项目组的主任和项目负责人。“怎样解释这一现象?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免患这些疾病?”

(3)为了回答这些问题,研究者正在采集1000名80岁或以上的从未得过任何严重的疾病,也没有进行过任何药物治疗的老年人的血样。他们计划对100组从动物研究和其他研究中发现的影响健康和衰老的基因组进行测序。Topal说:“我们特别感兴趣于主要的掌控基因比如说(那些参与)DNA修复或者胰岛素生长因素-1”,一种参与细胞生长的蛋白质荷尔蒙。在关于长寿的研究中,参与DNA修复的酶引起了关注,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细胞常常会积累DNA序列错误,而且某些老鼠和人类DNA修复基因的缺陷会触发某些早衰的现象。胰岛素生长因素-1(IGF1)的受体已通过实验证明对老鼠,线虫和苍蝇的衰老有影响。

(4)大多数之前的研究只对少量的基因进行测序或者使用基因芯片,这样能够快速检测整个基因组中常见的基因变异.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一些在不同基因中发生的罕见的变异在健康和疾病中发挥作用。基因测序使研究人员能够确定健康的老年人是否更有可能携带能使防护性因素功能更加有效的运作或者能阻碍有害因素活动的基因变异。

(5)Topol和他的合作者将对健康志愿者的基因序列与在80岁以前就死于与衰老相关疾病的人身上收集的DNA样本进行比较。科学家们发现健康人群携带与疾病相关的基因变异的几率只是稍微低一点。这一发现证实了防御性基因在人们成功(健康)衰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论点。

(6)科学家们希望找到这种具有保护效果的分子成分,从而进行药物仿制。“我们相信长寿基因在保护着几种而不是一种与衰老相关的疾病”,纽约爱因斯坦医学院长寿基因项目负责人Nir Barzilai说。他没有参与Scripps项目的研究。他还说 “从制药的角度来看,针对上述途径会更符合成本效益,因为它会效仿长寿而不只是治疗疾病本身。”

(7)Barzilai已经确定了两组长寿基因的候选人。在一项正在进行的关于95岁或以上德裔犹太人后裔的研究中,Barzilai和他的同事发现老年组更有可能携带改变人体处理胆固醇方式的基因变异。最近科学家对IGF1基因及其受体进行了排序,并且找到了女性百岁老人所特有的变异。

(8)在以不同的途径,即通过基因芯片,进行基因搜寻时,Barzila指出:各个研究小组都期待了解别人的研究发现。有两项同时进行的关于健康衰老基因的大型研究将使每个研究组能证实对另一人群的研究结果--这是一项对大型基因研究有效性的关键测试。

Unit SixHappiness富裕生活的秘诀保罗·麦肯锡

在过去的33年中,我每天早晨都会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还会去做你今天要去做的事情吗?”当连续几天我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时候,我知道该对自己生活做些改变了。

史蒂夫·乔布斯——亿万富翁,苹果电脑公司的创建者

(1)伦敦大学进行了一项非常有趣的研究。此项研究的课题组研发了一个幸福度量表。这个幸福度量表的目的是为了测量人们每时每刻相对的幸福感。之后,他们又设计出了一个公式,用来计算一般人每年要多赚多少钱才能获得从富有生活中所获得的幸福感。

(2)例如,从丰富的社会生活所获得的满足感与每年增加63844英镑的收入所带来的满足感相同,与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所获得的幸福感与年薪增加82500英镑带来的幸福感相同。而良好的健康状况则是幸福感中最有价值的,拥有一个“健康证明书”相当于年薪增加304000英镑的满足度。

(3)尽管如此,金钱还是买不到幸福。比起以前,我们收入更高、吃的更好、受到更好的教育、有更好的住房,但是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我们却越来越不如以前幸福了。据统计,世界上从未像现在这样有这么多的抑郁症患者。

(4)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会让你非常诧异——财富畸形症:

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调查那些身体畸形患者。身体畸形症是一种病症,即扭曲对自己身体缺陷的看法,这种扭曲达到了无法忍受照镜子的程度。他们认为自己的身体的某部分极其丑陋,丑陋得不敢自视。

(5)其实,这与他们的身体外观并没有任何关系。而是因为他们身体内部好像有一个过滤器,过滤掉一切好的方面,却保留了不好的方面。因此,这些人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外表上他们自己不喜欢的微小的缺陷。比如说,总是关注自己脸上的皱纹或皮肤上褶皱,却忽视自身其他优点。

(6)有趣的是,很多人对待财富采取同样的态度--—他们忽略掉所有他们已经很富有的生活方面,却把精力集中在他们生活中缺失的方面。

(7)我经常与我的客户做一个练习,要求他们想象不管是由于什么原因,在他们的生活中,钱对他们来说已不再是一个问题。在他们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他们可以自由地追求任何他们想要的,去做他们想做的任何事情,拥有他们想拥有的任何事物。

(8)然后,我要求他们列两份清单。第一份清单:列出他们有了钱以后将会改变的所有事物。第二份清单:列出他们有了钱以后仍会保持不变的事情。结果令人惊讶,没有多少人在有了更多的钱以后,会去改变他们原有的生活。

(9)当然,他们可能会换个工作,有更多的假期,买更好的车或住更大的房子,但他们不会抛弃他们的朋友,他们还会去他们最喜欢的餐厅吃饭。他们不会去看原来就不喜欢看的电影,不会对原来就不感到可笑事物发笑。

(10)调查的结果如下:

当你有了更多的钱却不去改变你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就说明你已经生活得很富足了。

(11)真正、持久的幸福绝不会依存于你的银行存款数目。真正的幸福应该是过一种有价值、有意义、有目的的生活。所以,富有的生活其实是一种体验,无论你赚的钱是多还是少,你都可以在任何时候开始追求这种体验。

(12)你越是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让你已感到富足的方面,你就越会意识到你现在其实已经很富有。

事实上,在很多方面你已经跟我们这个星球上最富有的亿万富翁有同样的财富。

例如:

●每当你睡了一个好觉,你拥有睡眠财富。一个亿万富翁可以购买更昂贵的床垫,但他们买不来一个更恬静的睡眠。●每当你走进餐厅,点菜用餐时,你有可能和最富有的男人或女人拥有完全一样的经历。

●每当你走在海滩上或看夕阳,你将和经济上富裕的人欣赏着同样的美丽的景色。

(13)戴安肯尼迪和芬克尔在他们的著作《毛利岛百万富翁》中,很直截了当且令人震惊地指出:

“有些人认为一切都有价格。好吧,如果这是真的,要多少钱你会出卖你的视力?你会接受100万美元出卖你视力

吗?10亿美元怎么样呢?那你过去的记忆值多少钱呢?你会为了什么而出卖你所有的记忆?你是否愿意交易你所有的回忆,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100万美元能否剥夺你所有的过去?”

(14)用这样的计算方法来计算的话,在现实中你有多少财富呢?在一个由一至十的度量表上,当你审视你的整个生活的时候,你会认为你有多少财富呢?

(15)虽然这可能是一个让一些人感到不舒服的练习。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那些我们认为在我们的生活中理所当然的东西永远是无价的。在这个意义上说,之所以如此多的人感到贫穷,是因为他们已经那么富有了。他们不再关注那些在他们生活中一直不变的、好的东西,只意识到了那些发生了意想不到的问题的方面。

5.英语泛读教程4翻译 篇五

1天才与工匠

许多人羡慕作家们的精彩小说,但却很少有人知道作家们是如何辛勤笔耕才使一篇小说问世的。以下的短文将讨论小说的酝酿过程,以及作家是如何将这小说雕琢成一件精致完美的艺术品 。

有一次,我在暮色中来到小树林边一棵鲜花盛开的小桃树前。我久久站在那里凝视着,直到最后一道光线消逝。我看不到那树原先的模样,看不见曾穿透果核,能崩碎你的牙齿的力量,也看不到那使它与橡树和绿草相区别的原则。显现在我面前的,是一种深邃而神秘的魅力。

当读者读到一部杰出的小说时,他也会这样如痴如狂,欲将小说字字句句刻骨铭心,不提出任何问题。

但即使是个初学写作者也知道,除那将小说带到世上的文字之外,还有更多的构成小说生命的因素,小说的生命并不始于写作,而始于内心深处的构思。

要创作出有独创性的作品,并不要求懂得创造的功能。多少世纪以来的艺术、哲学及科学创造都出自人们的头脑,而创造者也许从未想到去关注创造的内在过程。然而,在我看来,对创造工作一定程度的了解 ,至少会使我们通过知道两个事实,增长我们处理正在出现的故事的智慧。

首先,天赋不是掌握了技艺的艺术家独有的特性,而是人脑的创造性功能。不仅所有对技艺的掌握都含有天赋,而且每个人都具有天赋,无论他的天赋发展是何等不充分。对技艺的掌握是天赋的显现,是 经过培养的,发展了的和受过训练的天赋。你的天赋在最原始的层面上起作用。它的任务就是创造。它是你的故事的创造者。

第二,将你的小说带进世界的文字是艺术家的工作,它就和一个泥瓦匠的工作一样 ,有意识、谨慎而实实在在。天赋正如理解力、记忆力和想象力一样是我们的精神禀赋中的天然部分,而技艺却不是。它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学到,并要通过实践才能掌握。如果要使在我们内心深处浮现的故事跃然纸上,光彩照人,那么,每个故事都须有感染力极强的优雅文笔。只有健全的技艺才能使我们做到这一点。

一个故事是如何酝酿成的呢?据说,我们从一生中的前二十年,或许前五年起就开始写作。这可能取决于个人,而写作中的很多事都取决于个人。无论如何,童年和少年时期的清晰印象,或多或少无条件地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中,未被解释,不受约束,而且栩栩如生,永不磨灭。困惑、厢濉⑽肪濉⑾苍谩⒒曰秃推接梗在各种程度上以各种形式组合在一起。这些对往事的印象在心中悸动着。它们在等待什么?是在等待 某种圆满的结果?还是对它们特有的真理的认可?似乎它们的创伤需要切开,隐秘的见解需要表露,发现需要与人分享,苦恼需要承认,这种飘渺的美需要形式。

我们就这样背负着各种任务渡过一生。时而,一个常常是小小的体验,撬开了记忆之门,抓住了这些虽已年代久远,却依然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印象。于是,故事就如种子一般开始萌动。

这种经历人人都有,却鲜为人知。然而,一旦富有创造力的作家有了这种感受,他就会凝神屏息,专注于此,因为他知道这时故事的种子已经萌发并开始了它自己的生命过程。 就象任何一颗种子,故事的种子有它自己的生长规律,要要经过作家对记忆中的素材进行精心筛选,从潜意识博大精深的阅历宝库中提取故事赖以实现其内在形式的素材。于是,各种人物,他们的处世风格、气候、时间、地点及各种事物的精髓,都聚集起来。简而言之,一个世界产生了,有灿烂的星辰,也有形形色色的障碍。

故事就是这样在“隐秘中构思,在思想土壤的最深处神秘地形成,”并不断地缓缓扩展、生长,直到它最终在意识中显现。就在这意识的门槛上,故事带着希冀的颤栗等待它的文字整体的形成。

天赋创造的功能现已完成了它的使命。只是到这时,工匠,这位故事的助产士才开始他的工作。

故事完整地呈现,即使有这样的情况,也是罕见的。罗伯特?弗洛斯特说过,他开始作诗时从不知道这诗最终会是什么样。而我往往在小说的第一稿几乎完成时才恍然大悟,意识到小说该怎样结尾,或它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有时甚至在写完第二、第三稿,甚至更多稿之后小说才呈现出清晰的轮廓。

多年以前,十月的一个凌晨时分,我遥望小小的人造卫星划出一道弧线匆匆掠过星空。又过了一段时间,我心中一直萌动的故事呈现出来:一位老人一生在都市中心过着寂寞生活 ,隐居到一个小海湾边的房子里。他为那地方的美景和邻人的善良而激动不已,开始感受到那些生活道路将要走尽,由于某种原因从未付出或从未与人分享过任何东西的人们的绝望。

尽管当时心里朦朦胧胧仅有这点感受,我立刻着手第一稿,写道:“波米洛依湾的人们将蓝天奉献给了帕拉蒂先生。他们将这一切全给了他,每个黎明,一片片雷雨云、一群群飞翔的野鹅和冉冉升起的红色月亮。”

当时我在干什么?我在描绘一个奇怪的 才能:而且还有更多奇怪的才能。接着我升上高空;尔后飞向运行中的万千星辰。当我写到小说的结尾时,我不禁感到诧异,我 开始写

第一段时居然对整个小说毫无了解:每一个字都指出方向。然而,我浑然不知时,我为什么动笔写作?我在干什么?

我是在实施工匠的三个功能中的两个:信赖,第二:写作。不论我的小说会是什么样,我坚信小说的灵性,它的真实性;不论它可能在何时显现,我都坚信它的完整性和它的形式。在写作中我听任它发展,迎候它的显现。我在为它的显现提供载体,否则它又怎能显现呢? 信赖你的天赋吧,它是你的创造性功能,它的任务就是创造。因为它在最原始的层面上起作用,因此,它所创造的小说是独一无二的。这故事完全是你自己的。没其他人能了解它,也没人能写出它。这就是一个小说的价值,唯一的价值。尊重你的创造性功能,依靠它获得智慧:它不是盲目冲动的产物,而是工作的原则。信赖它,为它感到欣喜,运用它。这正是培养天赋的奥秘所在,也是真正能力的开端。

信赖并着手写作。当你开始感到小说急不可待的脉动时,就动笔写作。如果你对它并不完全了解,就尽你所知去写。逐个地写你所知道的那部分,要有耐心,不久你就会完全知道你所写的是什么。假如你写得不好,那就尽你所能去写。务必竭尽全力,以你当时所能驾驭的全部智慧努力写得明白清晰。如果能这样做并坚持不懈,你一定能稳步提高。因为认真踏实的工作可以真正发展智力。不懈的实践可 以真正形成技能,而形成技能就是工匠的第三个任务。

以你最好的文笔尽你所能写每一个故事,每一封信,如果你写日记的话,要 这样在日记中记每一件事。要写好。要写得有技巧。要写得优雅,如果你能够的话,要写得完美。对任何成文的材料都应力求谨慎、真实。任何低于当时你所能达到的完美程度的文字都谈不上是技艺,而是浅尝m止的儿戏。

初事写作者总是力图尽量快捷、高效地找到适合他的写作方法,以求省时省力。谈起方法,我们都知道写作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但是常识――天赋的 狡诘的侍女却告诉我们,实际从事写作者象日复一日干着同一工作的管子工、从政者和金银首饰匠一样,谈起他们的工作都很在行。读作家们所写的书,听作家们所说的话,你就可以发现他们的工作习惯中有许多与自己相同的偏爱和冲动。你会发现这些不仅是你自己独有的癖好,而往往是从事写作者的性情中特有的,极其重要的几种癖性。它们对你有利,可以为你所用。

我每天写作四小时,一连写了十年之后,才发表作品。在写作过程中,我没有老师指导,也没有写作的书籍可供参考。我花了很长时间才发现了一种写作方法。多年之后,一位

十分优秀的教师说:“要知道,好小说不是写成的而是改成的。”当时,我沉思着回答说:“是啊!我明白。但愿早就有人告诉我。”

我处理小说的方法简单而行之有效。当一个故事在我脑海中呈现出来,当我朦胧地感觉到它的显现,就迅速将它草拟成一个提纲。不久,也许就在次日,我就通篇重写,这一次不可避免地会加进更多内容并填补很多缺漏。我总是对小说进行整体处理。每隔一段时间 我就继续重写,再将其搁在一边冷一段时间,然后根据需要反复重写,直到文字流畅、妥贴。我总是试图用词准确,贴切,就象将湿绸缎紧裹在身上那样,努力使文字简明练达。 目的是有魔力的。当你以追求卓越为目的而写作时,无论你的工作如何艰辛,它绝不会单调乏味。不论你的工作成果如何不如人意,只要你不愿裹足不前就绝不是失败。以这种方式重写不是乏味的苦工而是技艺上的探索。

如果你将小说当作活生生、有灵性的整体来对待,修改就有活力,因为在此过程中有三件事同时发生:

第一,你达到了对整个故事的完全了解。你几乎不能相信,在写第一、第二稿时,你对这 个故事的了解是何等不足,直到第四第五稿,你才能领悟到这一点。它一层层地显示出来;起先不受关注的小事件渐渐变得重要;含混处变得清晰。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闪过眼前的事物向你跳跃 ,以引起注意。对这个故事的彻底理解给了你控制力,而这种控制力使你能将故事写到最好。因为你知道你在做什么。彻底了解一个故事也为你了解下一个故事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你在写它的第一稿时就不会再感到困惑或束手无策。尽管还会有种种缺憾,内容模糊不清或行文粗劣,你仍可以认为这是你 写的最好的东西。你会自信地去修改,确信它会逐步完善,

第二,你取得了一种其它任何练习、书籍乃至无论知识如何渊博的老师都所不能给你的技能。在一次又一次解决情节问题、写作问题的过程中,你学会了如何高效地工作;你学习了新的方法,而最重要的是,你获得了自己的方法。重读往往宽容写作中的错误,而重写则往往揭示出错误。不自然地过分炫耀词藻 ,常常在重写时暴露无遗;你自认为机智含蓄的东西,往往是对难以表述的问题的故意回避。而这些问题对于故事而言,恰恰是至关重要而务必清晰表述的。你的判断力和敏感性 ,由于你被迫面对那一个个枯燥乏味的字眼和粗劣笨拙的段落而变得敏锐起来。每改进一个句子、一个段落,你都在提高你的技能。渐渐地,你会看到追求卓越并非空泛的梦想,而是一种可能。

第三,修改是修改,作家的工作是写作。阅读、听课、与专事写作的作家们交谈都是极为有益的,但它们只在你致力于写作时才有帮助。修改为脚踏实地的写作指明了目标,而这一目标会给予你终身受益的回报,即不断提高的技能。修改有助于形成习惯,而世上再也没有比工作的习惯更能激发才智的了。

绝不要强加给你的能力任何限制,也绝不允许任何人这样做。一旦力求完美成为你的习惯,你就会领悟到杰作并不神秘,也绝非偶然,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结果。

2. The population surprise

世界人口会象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持续增长吗?造成人口变化的因素是什么?请阅读下面的文章,并 弄清其观点。

现在起五十年后,世界人口将会减少,而且还 看不到终止的迹象。除非人们的价值观产生巨大变化,否则几个世纪后,生活在整个地球上的人口可能会比今天生活在美国的还要少。

过去二十年最令人吃惊的事情是,没有一个国家当其出生率降到人口置换率水平时――每个妇女生育2.1个子女――就停止下降了。例如,在意大利,该比率已降到1.2。整个西欧和日本降至1.5。现在的证据显示大约五十年内世界人口将达到八十亿的顶点,然后将开始相当迅速地减少。

因为在过去的两个世纪内,世界人口已从十亿增至将近六十亿,许多人害怕人口还会爆炸式增长,直到地球无法负担庞大的人口。但是,这就好象担心因为你的宝宝在最初的七年内体重翻了六倍,他就会长到一千磅。在六十年代,世界人口每年只增长2%,现在这一比率已降到每年1%。如果上个世纪的生育模式没有根本性变化的话,这将会导致人口的负增长。尽管公众们继续把目光集中在失控的人口增长带来的危险上,上述观点已开始被人口学专家普遍接受。

早在1974年9月,《美国科学》杂志发行了一份人口研究专号,描述了人口学家开始将之称为“人口过渡期”的情况,即从传统的高出生率和死亡率转到现代社会的低出生率和死亡率。专家们当时相信,将来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会和过去一样大体相等,这样,在过渡期内人口达到一百至一百二十亿这样一个水平后,整个人口将会保持稳定。

过去二十年的发展表明,专家们认为人口不会永远增长这一观点是正确的。但他们认为人口停止增长后就会维持该水平却是错误的。专家们推测出生率一旦同新的低死亡率达到平衡后就会停止衰减,所以人口能够保持稳定,这种推测没有得到经验的证实。来自五十多个国家的证据显示了一个并不令人惊讶的结论:在现代社会,死亡率并不能决定出生率。长远地看,如果世界范围内出生率不能与死亡率适当保持平衡,那么人口将肯定或者增长或者减少,这取决于出生率高还是死亡率高。我们预计会看到什么呢?

过去两个世纪内人口快速增长是由于低死亡率造成的,这使得世界范围内的人均寿命从约三十岁增至约六十二岁(因为如果我们不改变人类的基本生理构造的话,最高人均寿命约为八十五岁,所以世界人均寿命的增幅已达到最大可能性的五分之三)。这在一段时期内造成的结果就是人口的年轻化,每一代中母亲的数量将会更多,死亡人口少于出生人口。但是即使在这段人口爆炸期间,现代社会中平均每位女性所生育的子女数(出生率)仍在下降。基于几乎是人类的普遍行为,我们预测出世界人口将开始衰减。美国二百多年来生育率一直在下降(除了二战过后出现的短暂的生育高峰期),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受移民的影响,在25年里它只略低于人口置换率。

很明显,如果许多代平均出生率一直低于每个妇女生育2.1个子女,人口最终一定会停止增长。最近,联合国人口署预测,世界44%的人口居住在那些出生率已经低于人口置换率的国家中,而在除此之外的几乎世界各地,出生率都在快速下降。在瑞典和意大利,出生率早就长期低于置换率,以致于人口老龄化,死亡人数多于出生人数。出生率的降低使世界人均年龄增长,而且会导致四十至五十年后世界人口的减少。

在现代社会,因为死亡率和出生率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独立的,世界人口并不一定要保持稳定。只有世界范围内的出生率能达到平均每位妇女生育2.1个子女,世界人口才可能稳定。但为什么平均出生率一定是2.1,不是2.4或1.8,或其它什么数字?如果无法使每个国家的平均出生率正好控制在2.1,那么就无法保证总体的平均水平正好为2.1。

问题的关键在于,孩子的出生取决于家庭想要养育多少个孩子。一个家庭在决定他们是否还需要一个孩子时通常所考虑的并不是全国或世界的人口数目。谁知道或 是在乎世界人口会不会从50.85亿降到50.81亿这类问题?人口的变化是长期的而且变化微小,即使在仅仅1间总人口就翻番或减半,人们也很难在生活中感受到。世界人口是否正在增加或减少未必会影响某些决策的产生,使将来的人口增长或减少。正如一些系统论研究人士会说的那样,这里不存在一种反馈环。

真正会影响出生率的是现代性。几乎在生活方式已经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所有国家中,人们

选择的是少生孩子,以致于无法进行人口置换。在西方和东方的国家,在天主教和世俗社会都是如此。在最富庶国家中最富裕的地区同样如此。唯一的例外好象是一些小的宗教社区。我们不清楚穆斯林国家中会发生什么,因为它们几乎都不是现代化国家,但目前看来,其出生率好象也会象其它国家那样对现代性作出呼应。

没有人能肯定世界人口是否会一直减少到非常低的数目,这取决于人们将来的价值取向。在即将到来的人口高峰过后,只要人们仍继续宁愿少生孩子以节省精力和金钱,那么人口将会继续减少。(这并不意味少生孩子的决定是自私的,也许,比如说,这只是出于希望 为每个孩子做更多的事情。)

也许有些人的价值观与世界其它地方的很不一样,所以就会产生不同的出生率。如果这些人生活在特定的某个国家或特定的人口群体中,那么即使世界人口变化很缓慢,他们的价值观也会使该国或群体的人口数目产生显著的变化。例如,美国人口由于受移民影响, 也由于其出生率只是略低于置换水平,所以在将来的二、三百年内,有可能会从目前占世界人口的

4.5%增长到世界人口缩减后的10%。对于一些较小的人口群体来说,如果他们长时间内与平均出生率保持差距,那么他们所占世界人口的份额可能会产生更大的变化。(举例来说:如果朝鲜的人口每年增长2%,而世界其它各地的人口每年递减1%,那么仅在一个生命周期内,朝鲜就会从世界人口的1%增加到10%。)

要是人们的价值观不转变,世界人口就不会停止减少。但人类的价值观是会变化的――价值观,而不是生物的必需要求,才是人口预测中不可捉摸的变数。也有可能在一百、两百或三百年后,当几乎整个世界的现代化水平都能达到目前的西欧国家时,相比于当今的现代社会,人们会更看重孩子。如果是这样,那么出生率就会攀升。而且在达到每位女性生育2.1个子女这样一个平均水平后就会停止上升的可能性并不比降到2.1后会停止下降的可能性大多少。

仅在过去的二十年左右时间里,世界人口出生率每个妇女已降低了1.5个。如果再发生如此程度的变化,那么就足以使以前长时间内1%的年世界人口增长率变成长时间内1%的年递减率。也有可能某一天出生率会象最近几十年急速衰减那样急剧增长,虽然一旦整个世界过渡到现代社会之后,出现这样一种急剧变化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如果出生率仅增长到2.8,比人口置换率高33%,那么世界人口最终将会有1%的年增长率,即七十年内翻一番,在三个世纪内就能增长20倍。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在一些国家中,包括美国,出生率衰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取得了世界人口减少的效果,因为开始衰减时的出生率比人口置换率要高得多。而且,愿意少生孩子的观念与现代社会相关。现代社会中,高生活水准使得时间变得很宝贵,而生孩子从经济上来说没有效益,养育和教育费用也很昂贵,所以只有当经济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发展后,低出生率的潮流才会遍及世界。但是一旦整个世界都成为现代化国家,且任何地方的出生率都与置换率大体相当时,新的社会价值观又会在几十年内传遍全球。家庭方式可能会继续变化,所以世界人口的出生率会在置换率附近上下波动。如果每次波动只需要几十年或几代人的时间(虽然 在其中任一方向的发展可能是长期性的),世界人口变化会保持在一个合理的、狭窄的范围内。

但是,看起来,影响人们作出生育决定的价值观转变缓慢,却流传很广。如果需要一段漫长时间使平均出生率从远低于置换率升到远高于置换率,然后再使它降下来,那么世界人口的走势会发展得很远,然后才会逆转。其结果就是世界人口的巨大涨落――可能会降到10亿或20亿,然后升到200至400亿。

不管人口的涨落是短期、小范围的或是长期、大范围的,世界人口的平均水平在经过了几个周期之后,总体上会形成一种或上升、或下降的趋势。正如全球范围内妇女生育子女的平均水平不一定要正好达到2.1一样,几个世纪内的人口平均水平也不见得就是零增长,而可能

是慢增长或慢衰减。但是与长期的趋势相比,人口波峰与谷底所带来的效应显得更重要。人口达到谷底时,人类数量会比古代还要少。波峰时会由于某种短缺而产生危害。

一个隐含的结论是,即使由于疾病或战争使人口大量减少,它们对世界人口的长远影响也不能与由于人类价值观转变所造成的影响相抗衡。我们从过去几个世纪戏剧性的人口变化中所学到的就是,不管任何时候世界人口是多少,人们愿意生育多少子女的个人抉择,能够 使世界人口发生各种变化――到零,或者到1000亿,或者更多。

3食品大战 food fight

现在,基因改造作物越来越多的,而且成为了我们日常食品的一部分。食用这种食品安全吗?它们有什么副作用吗?公众开始怀疑甚至反对这些转基因食品。各国政府也为此争论不休。那么论战的结果是什么呢?反对者会如愿以偿吗?请看下面的文章。

麦当劳店的人并不指望在法国受到特别热烈的欢迎,但停车场的粪便肯定还是让他们大吃一惊。最近三个星期中,在几乎所有地方的麦当劳店,人们都能碰上成堆的新粪便和大量腐烂的水果和蔬菜。这些都是抗议的农场主倾倒在麦当劳门口的。

麦当劳店的许多方面都让农场主们愤怒,如:它的雷同,它的毫无特色,以及它所代表的餐饮霸权。 然而,开始时,示威还很温和,抗议者餐馆,给顾客提供一种里面塞着奶酪或鹅肝的面包作为替代食物。但后来情况就非常糟糕了。抗议者发现越来越不喜欢这种典型的美国食物,特别是使麦当劳的牛肉,小面包和土豆成为现在这个样子的基因。

全世界的人们都在密切关注他们所食用食品的基因构成,并且对他们所看到的一切变得越来越不安。在刚刚过去的十年中,科学家们改变了无数蔬菜和水果的基因,把这些日常食用的作物变成了超级作物,能够防霜冻,抗除草剂,甚至本身就能杀虫,因此转基因食物已越来越成为普遍现象。在总共测试的4500多种转基因植物中,至少40种通过了政府复审,包括13种谷类,11种西红柿和4种 大豆。

对于一些生物科技公司,如;生产基地位于美国的蒙生特公司和位于瑞士的那瓦特斯公司,基因技术的兴起意味繁荣时期的到来。基因作物种子售出的总值从1995年的七百五十万增加到去年的十亿五千万,并且他们生产的作物不仅出现在直接生产的产品中,而且出现在从饼干、薯条到婴儿食品的加工食品中。 但是,许多人提出疑问:让容易犯错的人类摆弄其他物种的基因是否是个好主意。他们说,如果实验室里的科学实验做错了,那是一回事。但如果它最终出现在你的饭桌上,那又是另外一回事。到目前为止虽然还没有什么表明转基因植物对谁有什么害处,但不管怎么说,欧盟已停止进口一些转基因作物,并且从就开始要求含有重组DNA的食物必须如实标注。许多华盛顿贸易观察家都看出 ,欧盟这一举动是日益强大的欧盟不再害怕美国经济威胁的又一次回击。也许是这样,但事实是美国国会今年晚些时候会制定他们自己的商标法案,而一些民间团体正在威胁要诉诸法律迫使制定这一法案。即使没有立法行为,舆论对转基因技术 也持更加怀疑的态度。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的丹尼丝?德莫克利特说,“法国的农民是对的,没有什么比食物跟人类的关系更密切。”他今年碰到了转基因食物这件事,正把它当成一件事业来做。 如果说法国的抗议确实预示着全球性的麻烦,事情是不是应该如此,则完全不清楚。尽管转基因技术引起这些争论,事实是,一些生物科技公司已经成功地创造出一些奇异的植物。蒙生特公司生产了颇受大众欢迎的除草剂Roundup,他们的转基因作物的生产线也非常轰动 ,因为这种转基因作物对Roundup毒有免疫作用。这多亏了该公司的科学家, 他们从普通的喇叭花中提取一种基因,并将这种基因编织进他们的食用作物中。设计的其他转基因作物,含有来自

普通细菌的DNA成分,使作物对吃树叶的昆虫有毒而对人类无害。

可以理解,这种经过强化的植物深受农民欢迎,因为对他们来说产量的些微增长就意味着利润的大幅增加。去年美国35%的大豆作物和42%的棉作物采用了转基因种子。蒙生特公司的女发言人凯伦?马歇尔说:“这确实有效,给种植者带来了巨大的利润。”

但是,如果没有效果会怎么样呢?几年前,一家公司开发了一种大豆,该品种大豆有巴西坚果中的一些基因成分,目的是增加大豆中的氨基苯甲酸含量。结果,这种大豆非常象坚果,不但大量产出氨基苯甲酸而且产出了引起坚果过敏者过敏的化学物质。这家公司很快就将产品停产。去年五月,康奈尔大学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 含有杀虫功能的玉米花粉能杀死黑脉金斑蝶的幼虫,而任何人都不会把蝴蝶当成害虫。库钦尼治说:“当蝴蝶开始死亡时,我们就应该开始质疑了。”

在海外,人们提出这样的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最近几年,欧洲人对质量差的食物越来越紧张,并且事出有因。自从爆发疯牛病,去年五月出现比利时受二恶英污染的鸡肉,以及后来法国和比荷卢经济联盟国家受污染的可口可乐罐的销毁,卫生官员对他们居民所吃的食物越来越谨慎挑剔。

自从1990年,欧盟已经同意销售18种转基因产品(美国政府认为转基因成分只不过是添加剂,因此不需要食品和卫生部的同意。)今年,欧盟已禁止进口未经许可的转基因玉米。在美国,所有的转基因品种 和普通品种混在一起,因此该国所有出口的玉米都成了不合法的。德国环境部长于尔根?特里汀说:“只有在制定新法规后,我们才会让新品种进来。这是事实上的暂停审批禁令。”

但是一个国家暂时性的禁止,对另一个国家来说就是保护主义,美国对欧盟的行为表示怀疑。美国和欧盟之间的紧张关系最近加剧,这是因为欧盟决定继续禁止进口美国荷尔蒙饲养的牛肉,而美国则加收欧盟100%食物出口关税。在这样的激烈争吵中,对转基因食品的禁止让人感觉既是谨慎又是报复。并且,如果是如此担心转基因产品,那欧盟自己为什么也在种植

呢?法国不仅自己生产转基因玉米,并且使用转基因玉米比其他任何一个欧洲国家都多。 横跨大西洋的食品之战在11月召开的世贸组织大会上也许将成为一个重要议题讨论,这对于像蒙生特这样的公司是个好消息。两年前,公司首席执行长官罗伯特?夏皮诺在生物科技上下了大赌注,他将公司的化工部独立出来专门 研究这新科学。该举措使蒙生特股一度在华尔街受宠,当然现在投资者对该股不再青睐。一年前,蒙生特股高居63点,而现在却陷在30大几。

华盛顿的情况可以使事情更加糟糕。由于法律制定者还没有处理商标的问题,民间组织希望起个带头作用。环保组织和犹太以及穆斯林组织已经参与进来,游说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制定商标法案,并且在一些情况下还提出诉讼来迫使他们这么做。他们的立法请求从食品药物管理局的内部备忘录中寻求到支持,因为在备忘录里,管理局的科学家们对转基因产品也提出疑问。一位科学家提到转基因作物和传统作物有“重大不同”,虽然他强调不同并不意味危险。

在华盛顿,很清楚制定商标的呼声还在继续。美国农业部长丹?哥力克曼承认,最终这些活动家们很有可能获胜。哥力克曼希望商标上写的内容不是去警告而是去告诉人们,基因技术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同样可以起到降低胆固醇之类的作用。

到目前为止,转基因产品的反对者所能希望的,至多是让亲农业的国会通过一项议案,允许生物技术公司自己选择标注还是不注。在以需求为导向的市场中,他们如不标注,必须自己承担风险。在欧洲,那瓦特斯公司的分部哥布婴儿食品公司已屈服于反转基因产品的呼声,宣布它的产品不再含有转基因成分。那瓦特斯公司的发言人坚持说:“这个决定并不是出于安全问题,而是迎合我们的消费者的喜好。”最终还得由消费者说了算,这肯定不是最后一次。

5玩具的故事

广告客户喜欢利用儿童天生轻信的特点。在一个充满令人眩目的广告世界,儿童对此类广告的反 应如何?他们在接受广告承诺之前,是否学会了怎样评价广告呢?

“为什么那个人将手伸到袜子里?难道他们不知道怎么做是对的吗?那样子是不会使我买的,对吧?”一名7岁儿童看到汉堡王的电视广告《失去的世界》中的布袋木偶,挑剔地说。

你可以管这叫玩世不恭。你可以管这叫精于世故。伦敦灵狮广告公司的尼克?布斯声称,如今见到4岁的孩子做出这样的判断是经常的事。4岁的孩子们已经“精通各种品牌”,并能看穿“广告的夸张”。

或者,他们真能么?瞄准孩子的广告符合道德吗?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赞成与反对儿童广告两股力量之间的斗争,集中在孩子们是否理解广告后面的动机。这场争论远未结束,但新的研究显示,布斯已有所进展。要么是与七八十年代相比,孩子们在更小的年龄懂得了广告游戏;要么是过去的心理学家们低估了这些年幼的研究对象理解他人动机的能力。 不需要什么天才就能想象出,为什么打广告的人竭力向儿童直接推销。4至14岁的英国儿童每周平均需花2.49英镑。据数据监控管理咨询处最新报道,这使零花钱市场一年的价值达15亿英镑。在美国,零花钱市场每年达640亿美元巨额。

向儿童销售已成为一笔大买卖,打广告的人必须尽可能使它具有科学性。伦敦温斯偌浦出版社刚刚发行了《国际儿童广告与销售学刊》。一篇文章报道,60%的2至11岁小孩到了10月底,都知道自己圣诞节需要什么。对7岁以下的女孩来说,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是她们在电视上见到的东西。

研讨会与咨询很多。花上英镑,你便可以参加99儿童威力研讨会在欧洲的系列会场中任何一场会议。会议提供专题研讨会,关于“什么对儿童起作用,为什么”,“同年龄组销售”及 如何“象孩子一样思考”等。咨询公司就会告诉您,怎样建立“交际之墙”,从消费者两岁开始来影响“你的核心消费者的生活方式”。

同时,位于伦敦的赢利机构“儿童研究所”,通过国际互联网,在一年之内3次对在校7000名儿童的味口进行调查。儿童们以口味易变而著称。格伦?史密斯是该研究所的主任兼心理学专家,主编《国际儿童广告与销售学刊》,他解释道,广告客户很难满足儿童反复无常的味口。他说,市场研究者花点钱就能购买调查中的“热门话题”。

当然,多数国家都有具体保护儿童消费者的规定。在英国,“广告不能利用儿童天生的轻信与真诚,不能用特殊的影响,不合理地引起对玩具和游戏的期望,”独立电视委员会的海伦娜?亨特说。“不能让儿童感到必须购买的压力。”据广告协会的詹姆斯?艾奇孙说,独立电视委员会的法规已开始生效。他说,“广告协会收到的对玩具或游戏广告的投诉不到1%。”

但是,怎样才算是利用儿童的天生轻信呢?如果孩子连广告是在推销商品这个概念都没有搞懂,那这是不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标准呢?相反,如果孩子们意识到了广告的目的,那么 针对儿童的广告就只是和针对成人的广告一样阴险

当今儿童与广告研究的背景,是70年前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的认知理论。皮亚杰认为,儿童经历4个认知发展阶段――这个模式相对只作了少许改进,至今仍然主导着儿童心理学。在2至7岁之间,孩子们处在“前运算”阶段,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受直接感觉的支配。他们缺乏心理学家所说的“理论心理”:不知道世界从他人的视角去看是不同的,或其他人会有与他们自己不同甚至相冲突的动机和欲望。当然不能指望他们会意识到,广告是那些不同动机的显露。7岁以后,孩子们进入“具体运算”阶段:他们不如以前那样以自我为中心,更能进行结构性思考,并且懂得世界并非象他们 即刻感知的那样。

如果皮亚杰考虑过儿童与广告(可能他会认为这不值得自己研究,他更关心儿童是怎样

解决推论法这种令人头痛的问题),他可能会争论说,儿童直到具体运算阶段,才能对媒体背后的动机有所了解。

对儿童理解广告的最初研究似乎符合皮亚杰的模式。一项25年的研究发现,96%的5至6岁儿童,85%的8至9岁儿童以及62%的11至12岁儿童,“不完全懂得电视广告的目的 ”;当时,美国的心理学家企图用这些研究结果迫使美国联邦商务委员会禁止在电视上做玩具广告,理由是8岁以下的儿童不懂得广告的“商业意义”。登广告的商家则劝说联邦商务委员会反对这一禁令。

但是在90年代,类似的争论则导致希腊与瑞典禁止在电视上做玩具广告。瑞典法律禁止任何旨在吸引12岁以下儿童注意力的产品广告。目前,欧洲广告业想看到 这些禁令被解除,或者起码保证这种禁令不再蔓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一些通常在反对向儿童使用推销词时感到更舒服的心理学家,不能不承认,这些推销词比他们曾想象的要机智得多。

以尼德兰乌得勒支大学心理学家杰弗里?戈得斯坦为例。戈得斯坦为任天堂及康柏这样的公司撰写关于儿童与电视最新研究方面的报告,他认为 ,这个长达25年之久的.研究用的测试过于严厉。要被视为“充分意识到”电视广告的目的,小孩就不得不用语言来解释:广告企图推销商品,赚小孩的钱。

安?阿伯的密执安大学心理学家亨利.威尔曼认为,皮亚杰的框架不适合现代儿童。威尔曼说:“[如今的]儿童接触到更为广泛的社会交往。他们上日间托儿所;而不是生活在核心家庭 成员中。他们参加更多的扮演游戏。”与过去相比,如今的儿童在更小的年龄接触更多的人。这样便促使他们成长。

根据威尔曼对数千名儿童对话的大学网分析,“在3至4岁之间,儿童们懂得你脸上所表现的 ,并不一定与你的内心状态一致。 大部分5至6岁的儿童懂得你可以通过显露一种表面的行为来骗人,而实际上想着另外的事情。”如果你能理解欺骗,你一定会懂得广告。

皮亚杰选择的实验对象,也许刚好加大了代的儿童与现在的儿童之间认知能力的差异。他主要的观点是基于对自己的孩子的观察――雅克琳娜、劳伦特以及露西安――而他们是在很封闭的环境下成长的。

同时,他的研究受到至今仍困扰着儿童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问题的困扰:你如何能让孩子讲清楚也许他们心中理解的事?

要搞清楚儿童对广告的内心的理解,一个办法是观察他们是否意识到电视广告与常规节目的区别。在这样一个实验中,66名4至8岁的儿童观看两类广告。其中原版广告赞美一种面霜,因为它使使用者好看。改编了的广告也赞扬这种面霜,但关键的一句台词是说它使使用者长出讨厌的斑点。实验问孩子喜欢哪一个广告,以及为什么。4至5岁的孩子更喜欢那可笑的结尾,并没有注意那关键词是否具有商业意义。所有8岁的孩子都很熟悉广告游戏。他们看了改编了的广告都笑了――并不只是因为有趣,而是因为作为广告这是不成功的。他们指出,让你长斑点的面霜是不能畅销的

但是,6岁儿童的反应最能说明问题。只有超过一半的孩子能理解广告有趣的结尾存在着问题,尽管他们并不都能说出原由。这说明许多6岁的儿童对广告目的的理解是有限的,伊克赛特大学心理学家布莱恩?扬在19英国心理学协会研讨会上报道了这一结果。 但儿童研究所进行的一项实验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他们向4岁的儿童放映电视广告,用布娃娃代替妈妈,爸爸和孩子等等,要他们挑选推销广告针对的布娃娃。史密斯说:“我们发现,如果是一个有关冰冻青豆的广告,他们把妈咪推向前;如果是一条有关玩具的广告,他们把代表孩子的布娃娃向前移动。”他说,如果4岁的孩子懂得推销台词是对准谁的,那就有理由假定,他们对广告的目的内心 是理解的。

史密斯没有发表这一研究结果,因为它象儿童研究所的其他成果一样,只提供给顾客。史密斯说他的这一研究及其它研究使他相信,向儿童做广告并非是“有罪或邪恶的”,但是,

他承认应当“注意幼儿易受欺骗的特点”。

尽管越来越一致的意见是,许多儿童在5岁时就意识到了广告的不同之处;有些心理学家声称,他们仍然不真正懂得广告的目的。

扬说:当他们连怎样“推销自己”都不知道时,又怎么会懂得广告的目的呢?“一系列研究显示,”他说,“儿童只是在7岁左右才有推销自己的意识。例如:如果你叫那些6岁的孩子推荐自我加入一个团队,他们会告诉你自己的缺点。”只有在7岁左右――按照皮亚杰的理论,他们仍然很年幼――孩子们才理解,如果他们想说服其他人接受自己加入团队,就得按照麦迪逊大街(注:美国广告业中心) 最优良的传统,强调自己的优点,回避自己的缺点。

近来对儿童理解广告的研究,似乎是给争论火上加油,而不是解决争论。但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倾向――令广告客户很烦恼 的倾向:几乎是儿童一懂得广告的意义,就会对广告充满敌意。

在威尔士的阿拜利斯特韦斯,一项对7至11岁男女儿童的研究发现,孩子们不仅了解电视广告,而且持很轻蔑的态度。甚至7岁的儿童也“表现出惊人的敌意”,阿拜利斯特韦斯的威尔士大学儿童心理学家梅利斯?格利弗斯说。“他们觉得受到了广告的侮辱。他们会说出‘这是诡计’一类的话。女孩们的敌对反应最强烈。你会以为她们中没有人玩过芭比娃娃。”而7岁的小孩便会发出“住嘴”之类的评论。

看来,只要广告商和销售商们想策划一场新的促销活动来销售豆宝宝或宠物小精灵,都有足够的理由变得惶恐不安。戈德斯坦说:“毕竟每天都有关于向儿童销售的研讨会。如果广告商真知道怎样向儿童进行推销,他们一定不会那样做的。”

6. 网上复习时间

课后学习对考试的成功十分关键,而电脑业正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在家免费上网是使人人都可获得网上教育 方面的一大进展。当学生紧张地准备考试时,他们中很多人转向网络,来补充他们的知识,以下课文描述英国一些这样的网址。

凯利家中的气氛渐渐紧张起来。5月22日和6月19日这两个日子深深根植在一家人集体意识之中。这两个日子标志着波拉的普通教育证书第一门和最后一门考试。 贝尔法斯特维多利亚学院的15岁学生波拉说,“我一直觉得我需要更多的复习。我知道我必须着手复习。”“并不是我父母给我施加压力,尽管我知道妈妈有点紧张,但我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他们都说他们以前在这一阶段比我的复习要多得多。”

在考试季节结束时,全国上下七十万名学生及家长都会一起松一口气。西约克郡的斯狄弗?波格斯,15岁,正参加普通教育证书的九门考试,他说,“连我奶奶也在叫我多复习。”“每次见到我时不用 可怕的‘复习’这个词的,似乎只有这条狗。”

自从有了考试,就有了复习,但两项发明改变了我们准备考试的方法。以前的一代,复习资料是有利可图的产业,出版时印有 布罗狄和约克这样的字 样。波拉与斯狄弗这一代人采用的是第二项发明,国际互联网。

最主要的复习网址是英国广播公司的普通教育证书比特塞斯(GCSE Bitesize)。3月中旬该网址每周接受750000次点击,而且本月有望该数字加倍。电视4频道的家庭作业(Homework High)的服务范围更加广泛,帮助9至16岁的学生做家庭作业,每周点击次数达到1.3m次。

这样的需求给两项服务施加了很大压力。“每天有3000名孩子在网上向我们的教师提一个问题,”4频道特别节目责任编辑保罗?阿失顿说,“但是我们最多只能解答300个问题。同时我们不得不关闭那些聊天室,因为它们太成功。随着更多的学生参 与,新的聊天室自动开辟,有一段时间我们有30个聊天室,却仅由一名监管员来监管。”

这一巨大的要求事出有因。在英国,学生是最有可能使用国际互联网的群体之一。最近,

由诺普儿童网站(NOP Kids.net)进行的研究表明,57%的学龄儿童既可在家里也可在学校上互联网。而就在6个月前,是51%。正在准备普通教育证书考试的15至16岁学生上互联网的比例上升到了70%,相比之下,总人口的上网率不到30%。

信息反馈表明,互联网正在满足重要的学生需求。父母不在时,网络给学生提供信息、支持与鼓励;某门功课有困难的学生离开课堂后,可在网上按照自己的进度学习实例、测试及讲解;因生病而缺课的学生,可以通过网上学习而跟上进度。最受人关注的是,许多学生说,在准备考试时网络能比那些不太称职的教师提供更好的资源和支持。

波拉?凯利对网上复习持乐观态度。“我用过一些网址,但不那么频繁。在具体的科目,比如科学,这些网站的确能提供帮助,――在网上看考题及理想的解答作为指导,非常有用,特别是你对那门功课把握不大时,。不过,我也感到沮丧,因为尽管我知道我所需要的东西就在那儿,但必须花很长时间才能找到。”

波拉的老师朱迪斯?艾得利的话反映了许多教育工作者的观点,“复习网址替代不了传统的方法,如记笔记和做模拟试卷练习等――没有东西能代替这些――并且,网上复习肯定不能代替努力学习。但是, 比特塞斯以及其他一些网站确是各种因素混合体中挺不错的一部分,而且我确信它们在将来会变得更加完善。”

我们都知道复习是乏味的,但是因为网上的方法与教师的方法之间可以有很大差异,独自学习就可以打破头脑中的信息堵塞。斯狄弗?波格斯发现历史与地理这种以事实为主的课程很难复习。他说,“几个小时的阅读和记笔记后,在电脑上复习太好了。这些网站有更多的交互作用,配有测试题、电脑批阅、还有完整的答案,因此你知道你的目标是什么。” 他比波拉更热衷于网上复习。“我过去觉得很难着手复习,但现在我大多数日子都使用网络。当我拿起书和笔记坐下来学习时,10分钟后我就开始走神。可我喜欢电脑 。因为我必须在网上浏览,填出答案,这样就使我学下去。如果60秒钟后我还没摸键盘或鼠标,我就不能回避自己什么事情也没干这个事实。”

据调查,帮助孩子的教育是父母购买能上网的电脑的重要原因,因此网上复习与家庭作业服务的要求将会增多。随着政府信息技术启动计划实施,能在学校上网的学生数目超过了在家的数目,不管怎样,明年将有3/4的学龄儿童可望上网。

尽管成立只有两周年,英国广播公司普通教育证书比特塞斯网站,已成为为学校建立的互联网站之父。正如它的名字显示的,它提供的一块块复习内容易于消化,涵盖了与全国教学计划紧密匹配的11个主要科目。

“比特塞斯(Bitesize)最初的目标,是要让使用这一服务的每一位学生起码获得 C 等成绩,”英国广播公司负责学校与学院的弗兰克?弗林说。“自从开创这一网址以来,我们已增加了更多的补充资料。我们的远期目标是提高现有水平,我们已证明有这样做的能力。 教育者在用电脑学习的效果问题上有很大分歧。人们清楚的是,内容的质量及涉及的互动性的性质非常重要。简单地坐在一台个人电脑前面――惊奇、惊奇――并不能帮助学生学习,但某些基于电脑的交互式练习特别有效,对那些感到通过阅读和听讲难以获得知识的学生尤其是如此。

英国广播公司已经拓展了服务范围,帮助处于第二和第三关键阶段的学生面对这个月的考试,并且对未来的计划抱有雄心。四年之后,英国广播公司网上内容将覆盖大部分国家开设的课程,从5岁到普通教育证书的考试。弗林解释说:“我们想提供范围广泛,有机结合的整套内容,在家庭活动与学校活动之间建立一座桥梁。我们希望网上的资料能吸引那些有对学习失去兴趣的危险的学生,也能让较有抱负的学生根据自己的速度接触全部课程。” 4频道的家庭作业网站(Homework High)更加引人入胜。5位卡通式人物住在学校,代表英语、数学、科学、地理及历史。这一网站满怀信心,把自己描绘成世界上最好的家庭作业网址。它的确很好。学生可以周一至周四放学后的4点至5点半,或者在家中下午6

点半到9点之间提问。如果你的问题被接受,就会在24小时内得到回答,比其他免费网站来得快,答案的质量也高。需求程度意味着你只有1/10的机会获得一个答复,但是已经建立的一万个答案储备意味着许多领域会有实实在在的帮助,虽然针对性欠缺了一点。

“我们对所提供的答案特别谨慎,” 4频道的保罗?阿什顿说。“我们提供口头建议,以便学生马上可以获得有益的帮助,但不能简单地抄进论文。他们必须对答案进行思考,它的意思是什么,然后把它融进自己的作业。”

家庭作业网站(Homework High)正在发展,以跟上需求。会来新的老师,网上服务时间正延长到星期天,回答学生问题的将是不同类型的嘉宾如诗人和科学家, 回答问题的风格与教师的形成对照。聊天室将得到进一步控制,将会有对学生与家长都开放的聊天室――当然是分开的。

同时,让我们祝波拉、斯狄弗和所有面临普通教育证书考试最后几周复习的学生及家长们获得圆满成功!

7尸检和弦乐

是什么最终导致了莫扎特的早逝?他死了数百年后,在马里兰州召开了一次不同寻常的临床病理学会议,以诊断这位天才的死因,会上,费思? 菲茨杰拉德教授提出了其独到的诊断意见。这次会议如何不同寻常?菲茨杰拉德教授又是如何进行尸检的?下面的文章将会澄清这些疑团。

在马里兰州立大学戴威基大厅里的砖铺地面上,一位著名的医学教授正准备进行一次最为不同寻常的尸检。虽然两百多年来,这座前后座椅间坡度很大的带圆顶的圆形剧场举办了各种医学讲座及演示,今天提供的 内容却不同一般,因为根本见不到死者的遗体。尸解结束时,一个弦乐四重奏乐队将奉献十八世纪的音乐节目。这儿正在举行的是该校第六次历史临床病理学年会。每年,该大学的医学院会邀请一位医生就一些历史人物――从艾德加?爱伦?坡到亚历山大大帝――所患的神秘疾病作出诊断。今年的病人是一位三十五岁的男性,患病两周后死于维也纳。他的遗体被安葬在一个普通的墓地里,但他那才华横溢的音乐至今仍在世界各地的音乐厅中回荡。

费思?菲茨杰拉德是内科医生,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医学院教授。她首先提出:“当一些杰出人物死于普通疾病时,我们就会感到不安。”她的开场白给那些急于解释随后的研究的人提了个醒。当事人当时正处于创作的颠峰期,且那一阵健康状况很好,突然一病不起,发高烧、头疼、盗汗、手脚浮肿。几天之内,浮肿就扩散到了身体各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全身性水肿。这位受害者卧病在床,胸部和腹部还出了疹子。病了一周时间之后,他诉说全身疼痛,遭受了阵阵呕吐和痢疾的折磨。他神智仍一直清醒和警觉,但到1791年12月4日晚,出现谵妄症状,陷入昏迷,午夜过后便病逝。

费思?菲茨杰拉德解释说,围绕着这一特殊病历的争议,是因为死者名人身份:沃尔夫冈?阿马戴乌斯?莫扎特的去世“一点儿都不会神秘至今,如果那个十二月的晚上死去的是沃尔夫冈?阿马戴乌斯?穆勒的话。”此后,被名人效应左右的医生们归结了一百多种使莫扎特死亡的病因。菲茨杰拉德指出,“这些[诊断]的每一种,争论时的热情要远大于对数据的关注。”“当然,莫扎特死于梅毒,死因怎么说都行――因为每个伟人都死于梅毒。”

曾给生病的作曲家看病的医生们同样也帮不上什么忙。他们的救助方法就是放血或用冷敷布降温。当时没有对尸体进行尸检。康奈尔大学音乐理论家尼尔?扎斯罗简述了莫扎特生平,据他所说,莫扎特死亡与安葬时,两座教堂载明的死因都是“严重的粟疹热”,在当时这是对出现籽状疹症候群的一种通用描述。报纸上登载的关于其死亡的诊断则有声有色,不怀好意,认为是一种有毒的性病,还有心脏浮肿――这在十八世纪用来指体液潴留及严重水肿。

甚至一些在莫扎特小时侯给他检查过身体、颇有学识的人士,对他最终的死因也形成自

己的看法。扎斯罗说,“他们认为,每个个体生来就存储有限的生命要素,当这种生命要素以他们认为的在年轻的莫扎特体内的强度消耗时,这种要素就可能提前耗尽,导致早逝。” 就这样,过多的想象以及时间的流逝,使悲剧演变成一个亟待解决的医学之谜。对于该医学院副院长菲利普?迈考威艾克来说,这正是他所感兴趣的材料。六年前,他在一本马里兰州的历史杂志上读到一篇关于艾德加?爱伦?坡临终情况的叙述,然后便发起组织了这个会议。他雇了一个演员扮演坡,还邀请他的同事迈克尔?本尼特斯重新审查这位作家的病史。 用选自坡所著的故事《黑猫》中的一段独白,恰如其分地最终得出诊断结果:死于狂犬病。死于狂犬病的说法吸引了相当多的注意力,以致成为电视益智问答节目《危险》中的一个问题。 从那以后,参加会议的人探讨过亚历山大大帝、贝多芬以及雅典军事和政治领袖培里克利斯的死因。到目前为止,迈考威艾克的医学同行们所作出的诊断 ,要是不算平庸的话 ,也是比较常见的――这使得会议不仅有趣,而且对于与会的受训医生来说也很实用。医学博士保罗?萨赫戴夫正在传染病研究领域接受最后一年培训,他说,给历史人物会诊过程中体现一种 彻底性,而当前临床实践有时就缺乏这一点。“一旦你过了见习期及住院实习期,你就容易不假思索地作出一些诊断,而不仔细考虑所有的可能性。”

萨赫戴夫说,通过没有现代科技帮助的一个病例考察另一种医疗工作,也具有启发性。在莫扎特这个例子中,最显著的病症――全身水肿一般有三个成因:肝脏疾病、肾脏疾病以及充血性心力衰竭。没有现代的实验技术,菲茨杰拉德必须运用演绎推理。她第一步是排除肝脏疾病,因为并没有出现黄疸症状。

一些医学史家曾暗示是肾脏疾病,因为莫扎特的耳朵有些畸形。耳朵和肾脏几乎在人类胚胎阶段同时发育;因此,畸形的耳朵也可以表明肾脏有问题。但是菲茨杰拉德说,莫扎特并没有肾脏机能不良的病史。而且,严重的肾脏病在发病过程中产生谵妄症状时间要早。 因此,最后菲茨杰拉德转向了充血性心力衰竭。如果心脏不能泵压足够的血液通过肾脏以排出存在于体液中的盐分,也可能会导致全身水肿。用戴威基大厅配备的听诊器,在场的任何一位听众都会很容易确诊心脏疾病。“不幸的是,”菲茨杰拉德说,“在莫扎特死后二十五六年 才发明听诊检查。而且也没有记录表明,他的医生曾经把耳朵贴在胸部听心跳。如果我真得面对一个出疹、发烧、盗汗、浮肿的家伙,我大概也不会想要把耳朵靠在他的胸部。” 但是,菲茨杰拉德注意到,据说在莫扎特去世时,维也纳正遭受一场流行性风湿热的侵扰。风湿热的形成是由于某种细菌入侵诱发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抗体袭击细菌,但它们也可能会袭击体质虚弱的寄主的心脏、皮肤、关节和大脑。菲茨杰拉德指出,这种反会引发产生在莫扎特身上的其它病症,也会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风湿热对神经系统造成的后果舞蹈病,可以用来解释莫扎特临终时的谵妄症状,也可以解释其令人困惑的性格变化――在去世前几天, 这种变化导致他把自己最宠爱的金丝雀从病房中赶了出去。

她说:“人们可以说那场流行病对他的死因并不重要,那只是巧合而已。但我认为,要是对此不加以考虑,则有些自大。”菲茨杰拉德运用奥卡姆剃刀原则――即对某一现象最简单的解释可能性最大――作出了诊断:由风湿热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

听众们显得平静,而且深感满意,就好象沉浸在对一位亡友的颂扬之中。人们分发着三明治,弦乐四重奏乐队正在做演出准备,当第一个音符奏响的时候,沃尔夫冈?阿马戴乌斯?莫扎特又重获生命。

天气正越变越糟?

因为“这些日子大自然母亲充满着意想不到的事情”,看起来天气在越变越糟,越来越狂野。全球变暖是现在的热门话题,常常理所当然地被看成恶劣气候的罪魁祸首。但是,凯文?E?川伯斯这样的科学家在下定论时态度谨慎。请阅读以下文章,看一看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所起的作用。

当你阅读本文时,请把目光轻快地投向窗外。天空澄净,微风轻拂,日光明媚。也许并

不是这样――这些日子, 大自然母亲充满着意想不到的事情。日历上说现在是春天,但窗外完全可能是一场冬季的暴风雪,一阵夏日的酷暑或一股秋天的寒流。几乎是在一瞬之间,气候就好象从一个季节转到了另一个季节。而且不管天气转向何方,它看起来变得越来越极端。

想想看去年五月大自然母亲都给我们带来了些什么,那是第二个遭受龙卷风袭击最严重的月份。在不到二十四小时之内,七十多个“地狱”风暴在俄克拉何马和堪萨斯州横行肆虐,造成49人死亡以及十多亿美元的损失。六月,天气酷热,东北部连续几周在热浪下炙烤,遭受了自六十年代以来最严重的旱情,256人丧生。今年一月,暴风雪横扫美国,从堪萨斯州直至大西洋沿岸。四月,新英格兰部分地区下的雪厚达二十五英 肌

为什么我们的天气变得如此狂野?这是每个人都在问的问题,但是很难回答。虽然许多科学家仍然不相信天气已经失控,但有些人――虽然态度谨慎,仍存疑虑――已经开始说,与本世纪任何时段相比,极端性天气出现的频率愈加频繁,这与全球变暖的量变曲线是吻合的。凯文?E?川伯斯是设在科罗拉多州博耳德市的大气研究中心气候分析部的主任,他说:“全球变暖是事实。”“平均气温在上升。但关键问题是,它会给具体地区带来什么?我认为我们已开始感受到它的影响,天气的变化趋于极端。”

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用某一有限区域的怪异天气作为控诉的证据。大自然母亲知道该如何隐藏她的行踪。她今天猛地来一场倾盆大雨,明天是干旱,紧接着是一周柔柔细雨。你不能靠察看天象来了解自然变化的模式,你必须得研究数据。但由于种种原因,这并不容易。 但是计算一下灾害损失却是容易的。过去的二十年里,我们这个国家与气候相关的灾难――飓风、干旱、洪水及龙卷风――造成了高达一千七百亿美元的损失。仅1988年至这十年间就发生了38起严重的气候事件,仅年就有7起气候事件,这是有史以来受灾最多的一年。

从全球范围来看,保险公司把天气变暖称为“灾难趋势”。世界最大的再保险商,即为保险公司提供保险的墨尼黑再保险公司在去年十二月份发行的一份报告中指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自然灾害的数量已经增长了四倍有余。在这些灾难中,和气候无关的地震造成了近一半人的死亡;风暴、洪灾以及其它气候性灾难夺去了另一半人的生命。19,全世界的灾难数目达到755起, 超过前一年才创下的702起的记录。

墨尼黑再保险公司在其列出的索赔要求日益增加的五点原因,认为人口增长首当其冲,天气变化则列在第五。一些批评家也许会紧抓住这一点来 轻视天气正越变越糟的观点,但综合起来考虑,这是幅更可怕的画面。幸亏人口增长主要在城市和沿海地区,更多的“地球过客们”是在不适当的时间住在了不适当的地方。

尽管这样,气象学家收集的有关极端性气候事件的统计数据,还不足以证实天气正越变越糟。根据他们的定义,极端性气候事件并不经常发生,而没有人收集的可靠的科学数据 ,在时间上长到足以弄清极端性气候事件怎样的频率才算正常的问题。例如,一场百年一遇的风暴也许需要两千年间的风暴数据,才能得出结论。为了得出结论,科学家研究气候所用的计算机模型每一次都需要以世纪为级别来处理数据。纽约拉蒙特-多尔蒂地球观测站国际天气预报研究所副主任菲利普?阿尔金说,“理想的状况是,你最好拥有数百年的数据。但根本就没有 这样的数据。美国有五十年前的数据。二战以前则很难弄到理想的数据。我们有一些1900年以前的暴雨灾害的数据,但派不上用场。”

即使科学家们能够找到可用的数据,但由于计算机演算解析率仍然太粗糙,无法预测象天气变暖这样一个如此简单的变化会对地球上某个特定地点的气候产生怎样的影响。科学家们在陆上、海上、冰层及大气中能够研究的最小的的范围,相当于弗吉尼亚州的大小。如果他们想研究上述一半大小的区域,提高50%的解析率,那么代价就是计算时间。先前十天的计算现在也许要三个月。

新泽西国家海洋和大气局大气物理流体动力学实验室气象学研究人员基思?迪克森回忆说,有一次有人问全球变暖对各州的滑雪胜地具体意味着什么。会下更多的雪?(好。)或者雨量会增加?(不好。)“我明白为什么商人或政界人士要问这些问题。如果你要减少燃料、投资以及做决策,你得知道你为什么要做这些。”他的同事汤姆?克努特森补充说:“当然我很同情他们,但是我们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1995年以来,文献显示,二氧化碳的含量翻番时或如果翻番,那么21世纪则意味着霜冻减少,更多的热浪、旱灾,更多的降水、热带气旋和飓风。但是这些预测都底气不足,因为科学家不能肯定这些会不会发生以及如何发生。

这一切不能给普通公民带来什么实惠。他并不关心30-100年跨度的气候变化,他只在意每天的天气:“我要热死了。”“连续五年这儿的庄稼收成都不好。”“三周内刮了三次糟糕的龙卷风。”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中,有独一无二的特权来知悉天气事件----以及畏惧它们。设在华盛顿特区的一个监察组织媒体与公共事务中心报道说,仅至1998年一年间,媒体关于灾难性天气的报道就增加了一倍多。

也许结果就是,人们开始把恶劣天气怪罪于全球变暖。政界人士同样如此。大气物理流体动力学实验室主任杰里?马尔曼就天气变化为白宫提供咨询。他记得有一次参加会议时,副总统戈尔问:“我们能说在地球温室效应越发严重的情况下,风暴就会变得更厉害吗?”他毫不畏缩地回答:“不能。”戈尔的肩膀似乎耷拉了下来。

从全球范围来看,20世纪90年代是我们记录在案的最暖和的十年。科学家们已经预测,到2100年,地球的温度还要再提高1.8°F-6.3°F。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一提到全球变暖就会想到热浪。科学家们想到的则是冰。他们担心,一旦多余的热量袭击地球两极的冰,会发生什么情况。一种主导的假设是,水循环将加快:热量将加快海水的蒸发,因为热空气可以含更多的湿气,就会朝我们的头上降更多的雨。

五年前,一个由两千名科学家组成的国际联合组织,跨政府的气候变迁专家小组,在一份长达五十六页、引起公众广泛注意的报告中也提出了这一理论。同年,现任国家气象数据中心(NCDC)主任的汤姆?卡尔领导一个科学家小组,对80年的美国数据进行了研究,证实自1970年以来,极端性降水事件有所增加,旱涝模式改变,气温升高。但科学家提醒说,该研究只分析了80年的数据,且仅限于占全球2%面积的美国境内,没有从纯粹偶然王国中得出任何东西。

几个月之后又得到一份来自现实世界的、更有力的数据,由一位经历了那场一月暴雪的人精确地提供。对历史数据进行筛选后,川伯斯发现过去的20年间,与这之前的120年相比,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次数更多,时间更长,强度更大。这可是不同寻常的1/2000的概率。厄尔尼诺是赤道附近的太平洋周期性变暖现象,引发风暴和其它气 候事件,历史上每三至七年发生一次,持续时间可长达两年。但正当川伯斯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次会议上提交他的发现时,太平洋正经历着一次反常的双厄尔尼诺现象:第一次从1991年持续到1993年,还有一次威力小一些,从1994年持续到1995年。川伯斯带着他那新西兰家乡口音,向听众提出这样一个观点:这能否归因于地球变暖?

川伯斯谦逊地回忆说,这个观点在听众中引起了一层波澜。科学家们不禁问自己:如果这一自然界中的风暴机器(虽然我们还不完全了解它,但它毕竟象季节一样有规律 地变动)为全球变暖的影响所左右,那么会发生什么?

考古学方面的证据表明,厄尔尼诺已存在了数千年,或许数百万年。已知它激起风暴、洪水、干旱还有如火灾这样的副效应。厄尔尼诺向南摆动的现象对解释许多极端天气现象很有帮助。在通常情况下,赤道地区的太平洋洋面温度升高,孕育强烈的雷雨天气。厄尔尼诺增强了这一活动,它象一个巨大的气候邮包,亲手把热量和湿气带到平常并不光临的地球部分地区。形成对照的太平洋中的寒流,则会迎来一种相反的状况,拉尼娜现象。它倾向于给

西南和中南部各州带来干旱。拉尼娜现象同样会使天气状况变糟,但很少象厄尔尼诺现象那样横行霸道。

川伯斯说:“南北美洲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很严重,欧洲受的影响则要小得多。如果情况确实朝着厄尔尼诺方向发展,那么美国的不同地区都会受到影响。这意味着风暴更可能直抵南加利福尼亚州、穿越美国南部,至少在冬天会是这样。如果1998年只是初露端倪,那么现在你真得当心季节的变化,风暴路径向北移动更远时,气候状况会从湿润变得相当干旱。 在九十年代早期,厄尔尼诺现象助长了印度尼西亚和其它一些太平洋赤道气候区的干燥天气和发生在南部非洲的庖病,但却给加利福尼亚带来滂沱大雨。厄尔尼诺和拉尼娜联手给美国造成了一系列麻烦。1992年到1993年:冬天加利福尼亚洪水泛滥。1993年:密西西比盆地受淹,南北卡罗来纳州 大旱。1994年至1995年:加利福尼亚涝灾比以往严重。19:中南部各州遭受旱灾,中西部遭受洪灾。

记录在案的势力最强的厄尔尼诺发生在1997-1998年,水温比正常时期高了整整九度。川伯斯说:“普通的厄尔尼诺比正常时期高二至三华氏度。这次是九度,在这点上,它可真是爷字辈的。”这年,飓风“米奇”在中美洲造成至少11,000人丧生。国家天气数据中心(NCDC)称“米奇”是1780年以来杀伤力最大的大西洋飓风。

现在,川伯斯的假说已被诸如普林斯顿大气物理流体动力学实验室、德国汉堡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以及其它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的大气研究试验室列为重要议程。拉蒙特-多赫提研究所的阿尔金说:“不研究他所做的工作,就很难对极端性天气进行探讨。”而马尔曼则认为:“这是个不错的假说,里面有这么一点儿道 理。但看起来仍象抛硬币一样不确定。”川伯斯评论位于落基山脚下的试验室结果时,第一个指出了自己研究工作中的漏洞。他说:“问题的一部分是,所有的模式都倾向于对这一论题提出了不同的解释,但是许多模式首先不能很好地再现厄尔尼诺现象。所以你就对这些模式所告诉你的一切信心不足。” 然而,川伯斯相信,在即将到来的下个世纪里,更可能的情形是,我们会看到持续时间更长的厄尔尼诺与时间变短的拉尼娜波动发展的状况。天气形态,包括坏天气,因而可能会变得更稳定。他说:“这就是厄尔尼诺或拉尼娜给你带来的主要影响 。”“它把气候形态固定下来。于是,一旦干燥天气占了主导地位,那就一直会是干燥气候,如果受潮湿天气控制,那就一直是湿润天气。所以往往就会出现极端天气――――接踵而至的风暴。或者你会一再受干旱侵袭。”

巴尔的摩的居民也许还记得,去年夏天遭遇热浪和干旱,没想到整个九月却被“弗洛依德”飓风浸泡。科学地说,我们不能把这些直接归咎于厄尔尼诺或全球变暖。川伯斯说:“这完全是区域性的。 这里面有很多因素,部分因素是拉尼娜,部分因素来自世界上其它许多地方发生的事情。除非在世界范围内的不同地方,它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频繁,积累的证据才会促使你往那个方向考虑。对于地球变暖这个话题,全球范围的视角是重要的。对地域性事件进行观测有助于勾勒出一幅全景图画,但是却并不能证明这图画。”

所以,天气是不是变得越来越糟,越来越狂野?或许吧。也许对这一话题做出最好概述的,是大气物理流体动力学实验室(GFDL)主任马尔曼。在去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他写道:“就我看来,这些新数据表明...我们离那些要求很高层次证据的人所要求的‘确凿证据’,明显地已经越来越近。”

川伯斯认为,极端性天气是未来气候的类比和预演。前景并不美妙。干旱抢走了我们赖以生存的东西,使我们容易受火灾袭击。在湿润、温暖的情况下,昆虫会大量孳生。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 已经报告说,携带疟疾和登革热的蚊子数目在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又达新高。在美国,七年一次的旱涝周期循环,使一种由老鼠传播的肺汉滩川病毒在西南部猖獗起来。

给了我们一次彩排机会,或许我们应该利用它。我们可以制订应对的战略计划。我们可以

6.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课文翻译 篇六

学习方式

课文A 哈佛大学教育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回忆其中国之行,阐述他对中西方不同的学习方式的看法。

中国式的学习特色

霍华德·加德纳

1987年春,我和妻子埃伦带着我们18个月的儿子本杰明在繁忙的中国东部城市南京住了一个月,同时考察中国幼儿园和小学的艺术教育情况。然而,我和埃伦获得的有关中蓁教育观念差异的最难忘的体验并非来自课堂,而是来自我们在南京期间寓居的金陵饭店的大堂。

我们的房门钥匙系在一块标有房间号的大塑料板上。酒店鼓励客人外出时留下钥匙,可以交给服务员,也可以从一个槽口塞入钥匙箱。由于口子狭小,你得留神将钥匙放准位置才塞得进去。

本杰明爱拿着钥匙走来走去,边走边用力摇晃着。他还喜欢试着把钥匙往槽口里塞。由于他还年幼,不太明白得把钥匙放准位置才成,因此总塞不进去。本杰明一点也不在意。他从钥匙声响中得到的乐趣大概跟他偶尔把钥匙成功地塞进槽口而获得的乐趣一样多。

我和埃伦都满不在乎,任由本杰明拿着钥匙在钥匙的槽口鼓捣。他的探索行为似乎并无任何害处。但我很快就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饭店里任何一个中国工作人员若在近旁,都会走过来看着本杰明,见他初试失败,便都会试图帮忙。他们会轻轻握紧本杰明的手,直接将它引向钥匙的槽口,进行必要的重新定位,并帮他把钥匙插入槽口。然后那位“老师”会有所期待地对着我和埃伦微笑,似乎等着我们说声谢谢——偶尔他会微微皱眉,似乎觉得我俩没有尽到当父母的责任。

我很快意识到,这件小事与我们在中国要做的工作直接相关:考察儿童早期教育(尤其是艺术教育)的方式,揭示中国人对创造性活动的态度。因此,不久我就在与中国教育工作者讨论时谈起了钥匙槽口一事。

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

我的中国同行,除了少数几个人外,对此事的态度与金陵饭店工作人员一样。”既然大人知道怎么把钥匙塞进槽口——这是处理槽口一事的最终目的,既然孩子还很年幼,还没有灵巧到可以独自完成要做的动作,让他自己瞎折腾会有什么好处呢?他很有可能会灰心丧气发脾气——这当然不是所希望的结果。为什么不教他怎么做呢?他会高兴,他还能早些学会做这件事,进而去学做更复杂的事,如开门,或索要钥匙——这两件事到时候同样可以(也应该)示范给他看。

我俩颇为同情地听着这一番道理,解释道,首先,我们并不在意本杰明能不能把钥匙塞进钥匙的槽口。他玩得开心,而且在探索,这两点才是我们真正看重的。但关键在于,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试图让本杰明懂得,一个人是能够很好地自行解决问题的。这种自力更生的精神是美国中产阶级最重要的一条育儿观。如果我们向孩子演示该如何做某件事——把钥匙塞进钥匙的槽口也好,画只鸡或是弥补某种错误行为也好——那他就不太可能自行想方设法去完成这件事。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他就不太可能—共如美国人那样——将人生视为一系列的情境,在这些情境中,一个人必须学会独立思考,学会独立解决问题,进而学会发现需要创造性地加以解决的新问题。

把着手教

回想起来,当时我就清楚地意识到,这件事正是体现了问题的关键之所在——而且不仅仅是一种意义上的关键之所在。这件事表明了我们两国在教育和艺术实践上的重要差异。

那些善意的中国旁观者前来帮助本杰明时,他们不是简单地像我可能会做的那样笨拙地或是犹犹豫豫地把他的手往下推。相反,他们极其熟练地、温和地把他引向所要到达的确切方向。我逐渐认识到,这些中国人不是简单地以一种陈旧的方式塑造、引导本杰明的行为:他们是在恪守中国传统,把着手教,教得本杰明自己会愉快地要求再来斗次。

学习应通过不间断的精心塑造与引导而得以实现,这一观念同样适用于艺术。我们观看了孩子们在教室里学习艺术的情景,他们的娴熟技艺令我们惊讶。年仅5、6岁的孩子就带着成人的那种技巧与自信在画花、画鱼和动物;9岁:10岁的小书法家写出的作品满可以在

博物馆展示。有一次去两位小艺术家的家里参观,我们从孩子的父母处得知,他们每天练习数小时以完善他们的技艺。

创造力第一? 从对创造力的态度来说,优先次序似乎是颠倒了:西方的年轻人先是大胆创新,然后逐渐深谙传统;而中国的年轻人则几乎离不开传统,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同样可能发展到具有创新的境界。

美国人的立场可以概括起来这么说,我们比中国人更重视创新和自立。我们两种文化的差异也可以从我们各自所怀的忧虑中显示出来。中国老师担心,如果年轻人不及早掌握技艺,就有可能一辈子掌握不了;另一方面,他们并不同样地急于促进创造力的发展。美国教育工作者则担心,除非从一开始就发展创造力,不然创造力就有可能永不再现;而另一方面,技艺可于日后获得。

但我并不想夸大其辞。无论在过去还是在当今,中国在科学、技术和艺术革新方面都展示了巨大的创造力。而西方的创新突破则有被夸大的危险。如果仔细审视任何一项创新,其对以往成就的依赖则都显而易见(“站在巨人肩膀之上”的现象)。

然而,假定我这里所说的反差是成立的,而培养技艺与创造力两者都是值得追求的目标,那么重要的问题就在于:我们能否从中美两个极端中寻求一种更好的教育方式,它或许能在创造力与基本技能这两极之间获得某种较好的平衡?

第二单元

价值观

课文A 有钱是否意味着过一种完全不同于普遍人的生活?看来未必,如果你的名字叫萨姆·沃尔顿。

美国乡巴佬首富

阿特·哈里斯

他穿上餐服准备到美国首富的生日聚会上去担任侍者。在他的想象里,他定然会看到:豪宅,主人天天要坐的罗尔斯一罗伊斯轿车,戴着钻石颈圈的家犬,到处可见的仆人。

他动身前往那所宅邸,开着车穿过本顿维尔镇冷冷清清的市政广场。本顿维尔镇是阿肯色州一个仅有9,920人口的偏远小镇,萨姆·沃尔顿就在该镇从一个专卖廉价商品的小店起家,逐渐发展成为价值60亿美金资产的廉价连锁店沃尔玛公司。侍者上了一条乡间车道,转过一个标着“萨姆和海伦·沃尔顿”的信箱,在一幢林间住宅前跳下了车。

房子还不错,但绝对不是宫殿。家具略显陈旧,一辆旧的轻便货车停在车库里,褐色的捕禽猎犬在院子里窜来窜去。根本没看见任何仆人的身影。

“太令人失望了,”侍者杰米·鲍尤叹道。

只有在美国,一个亿万富翁才能像普通百姓一样,安稳地过着普普通通的日子。67岁的廉价店大王萨姆·穆尔·沃尔顿仍然开着他那辆红白两色的1979年出厂的福特牌轻型货车穿行在弯弯曲曲的乡间小道上,身边坐着他的捕禽猎犬。当狩猎季节来临时,他跟别人一样在当地的沃尔玛商店排队购买猎枪子弹。

“他不要任何特殊待遇,”夜班经理乔尼·贝克说,他费了好大的劲才如公司最近一份备忘录所规定的那样对自己的老板以名相称。这里几乎没人去想他的亿万身价,他们称他为萨姆先生;丝毫不以他的平民作风为怪。“他还是那个在市政广场开廉价店,为了自己的梦想每天工作18个小时的人,一点没变,”市长理查德·霍巴克说。

人人都说他为人友善,性情开朗,是个好邻居;他尽力与人们融洽相处,从不炫耀,也从不盛气凌人。

无论他星期六晚上的夜生活过得多晚,星期日你还是能在教堂见到他。当然是坐在他的包座上,对吗?“我们不设包座,”当地教堂牧师戈登·加林顿第三说。

那美国首富坐哪儿呢?哪儿有空位子就坐哪儿。“知道吗,他根本就不是那种人。他没有包座。前几天晚上教堂举行晚餐会,他和太太一起在后面洗盘子。”

19年来,为他理发的总是同一个师傅。约翰·梅霍早上七点开门会见到他等在门外。他跟人闲聊国内新闻,或是坐在椅子里看报,没准是《本顿民主日报》,这是沃尔顿的又一宗产业。这份报纸从来不让有关他的消息出现在头版上。它将《福布斯》的富人排行榜塞

在第二版的报尾。

“他压根儿不是那种爱上头版新闻的人,”一位报社雇员解释说。

但最近有天早上,美国首富做了件在任何其他地方准会成为头条新闻的事:他忘了带钱。“我说,‘没事,下次一起付吧,,理发师梅霍说。“可他说,‘不行,我得回去拿,’就回家去取钱包了。”

这一切,嗯,是不是有点怪?“一点也不,先生,”梅霍说。“萨姆·沃尔顿惟一不同寻常的就是,他平平常常。”

然而,沃尔顿所到之处名人追星族紧跟不舍,他的平民习惯能保持多久,就很难说了。自从《福布斯》杂志宣布他拥有价值28亿的沃尔玛股票成为美国首富以后,他就成了一个东躲西藏的富人,他得甩开记者、寻梦者,还有图谋不轨者。

“他或许是《福布斯》排行榜的首富,”公司事务主管吉姆·冯·格雷姆普说,“但他并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首富——而且他也不在乎。他不怎么花钱。他是拥有股票,但他一直把股票留在公司里好让公司发展。而他脑子里真正想着的是沃尔玛十万员工共同取得的成功。”

他通常回来参加星期五的销售会议,或是星期六早晨7点的行政人员鼓劲会,届时沃尔顿会像分店新开张时那样,跳上椅子,带领大家呼喊沃尔玛公司口号:“给我一个W!给我一个A!给我一个L!大声点!”

于是大家越喊越响。没有谁说这样做有点傻。这都是萨姆定下来的沃尔玛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忠诚,勤勉,加班加点;从公司最底层起大家集思广益,日本管理方式;善待员工;尽可能降低价格、减少利润,一夜安睡到天亮。员工进公司一年就有资格获得优先认股权,并一再鼓励他们尽能力购买。

鼓劲会之后,大家一起去打野禽,或在他家后院打网球。但他的那些商店总搁在他的心上。一位来打网球的客人为了分散他打球的注意力,故意问了一句为什么一筒网球在一家沃尔玛商店卖得比别的一家沃尔玛商店贵。此话并非实情,但这一招却真管用。沃尔顿连输四局。

沃尔顿为员工子女设立了大学奖学基金,·为房屋遭受火灾、洪水、龙卷风等破坏的员工重建家园设立了灾难救助基金。他信奉广开思路、褒奖成功。

“他会说,‘那人工作努力,奖励一下吧,”退休的前任总裁费罗尔德·F·阿伦德回忆道。他原先供职的雇主非常吝啬,所以离开那里加入沃尔玛公司之后,他对这种慷慨行为深感震惊。“我加盟沃尔玛后,不得不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

“我们之所以成功,”沃尔顿在公司宣传册上写道,“是由于我们的员工,是由于他们所受到的待遇以及他们对公司的感情。他们认为这里与众不同,但是这种荣誉他们受之无愧。”

公司律师吉姆·亨德伦补充说,“我从没见过有谁为他工作或和他接触一段时间后而不受益的。我不仅仅是指钱财方面,当然许多人是更富有了。我是说他的某种内在的东西——与萨姆·沃尔顿交往会使你成为一个更健全的人。”

第三单元

代沟

课文A 这出喜剧主要写一位为儿女感到自豪的父亲虽做出种种努力帮助子女,不知怎的,其结果却总是令子女尴尬不已。出于搞笑的目的,故事情节作了极度夸张,但几乎人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以及父母的影子。

老爸英明

马什·卡萨迪

人物:父亲;母亲;海蒂,14岁;黛安,17岁;肖恩,16岁;饭店经’理,20多岁:希金斯

场景;快餐店,汤普森家餐厅,一所中学的办公室等

幕启;随着灯光亮起,海蒂上,走至舞台右前方。肖恩与黛安上,走至舞台左前方。海蒂对观众说话,两人倾听。

海蒂:我老爸是个大好人。没人会相信他不好。可是他„„唉,他老是干那些蠢事,弄得我们当儿女的到头来无地自容。瞧,我哥曾一度想买把吉他。他都积攒了好一阵子钱了。后来他在这家快餐店找了份活,不错吧?当服务员。这是·肖恩第一次正经打工,他真的挺开

心。他算计着,再过两三个月,他就能攒够钱买他想要的那把吉他了。老爸老妈都为他感到骄傲。晤,是啊,他是大哥,老是要捉弄我。不过嘛,我也同样为他感到骄傲。你猜后来怎么了?我都不想说这事,因为:

黛安、海蒂:(齐声)老爸英明!(左后方灯光亮起,肖恩打工的快餐店。有柜台和几张小桌子。经理站在柜台后面。父亲进店时,肖恩正忙着擦桌子。)经理: 晚上好,先生,能为您效劳吗? 父亲:晚上好。

肖恩:(自言自语)噢,不!(他在一张桌子后蹲下,欲躲过父亲的视线。)父亲:我找经理。

经理:我就是,先生。

父亲:我是萨姆·汤普森。我儿子在这儿打工。经理:哦,您是肖恩的父亲。

父亲:是啊。知道嘛,这是他第一次打工。我只想看看他干得怎么样。经理:噢,不错。没问题。

肖恩:(双手摊开,掌心向上,自言自语)我干了什么了要受这份罪?倒是告诉我啊? 父亲:那么雇用他没错啦? 经理:呃,对,我想是的。

肖恩:(仍然自言自语)回家去,老爸。回家去。回家去。

父亲:我肯定他是一把干活的好手,可他也跟其他孩子一个样,明白我的意思吗? 经理:(不再有兴趣)我怎么知道。·

父亲:他是个好孩子。你放心,要是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的话,我和肖恩会开诚布公谈的。

经理:我看没必要吧„„

父亲:噢,没事儿。我为我儿子感到骄傲,我为他深感骄傲。我只是想让你知道,我将竭尽全力帮助他驶过人生的惊涛骇浪。

肖恩:(站起身,高声喊叫)唉!唉!唉!父亲:儿子,不知道你在这儿。’ 肖恩:这是我打工的地方嘛,爸!父亲:那自然。我是说,刚才没看见你。肖恩:我真弄不明白。

父亲:经理和我正聊得起劲呢。

(黛安从左前方上,海蒂自右前方上。两人看着肖恩和父亲。)肖恩、黛安、海蒂:(齐声)老爸,你这是干什么呀。

(灯光迅速暗下,片刻之后又亮起。肖恩独自站在舞台右前边。海蒂、黛安走至舞台左前边)肖恩: 这类事要是偶尔发生一两次,那倒也没什么。总的来说,我是不肯把自己老爸跟别人的老爸换的。他爱我们当子女的,也爱老妈。不过我想,有时问题就出在这儿。他一 心想帮助我们,他自以为在为我们做好事呢。可他应该多想想才对,因为:

肖恩、海蒂、黛安:(齐声)老爸英明!(灯光暗下,旋即又在舞台中央亮起。父亲与三个孩子围坐在餐桌旁。母亲端菜上,把菜放在桌上。父亲迅速起身为她拉出椅子。母亲坐下。全家开始用餐。)父亲: 我要给你一个惊喜,黛安。

黛安:(知道不会有好事)你要给我„„一个惊喜? 母亲:哎,是什么事啊,亲爱的,别卖关子了。父亲: 呃,你们知道,丹·卢卡斯和我是同事。黛安:凯尔的父亲? 母亲; 别插嘴,亲爱的,你父亲正有事要跟你们说呢。海蒂:(与肖恩耳语)我敢肯定准是黛安不要听的事儿。肖恩:(与海蒂耳语)你怎么会知道? 母亲: 肖恩,亲爱的。海蒂,宝贝儿,别打扰你们的父亲。肖恩、海蒂:(同时地)对不起,妈妈。

父亲: 好吧。我说了,我知道你挺喜欢小凯尔。

黛安: 爸爸!父亲:是这么回事,对吗?我不是听你跟你妈说,你希望凯尔邀请你在高年级舞会上跳舞吗? 肖恩: 噢!海蒂: 哎哟!母亲: 静一下,孩子们,静一下。你们父亲在说话呢。

黛安:(咬紧牙,一字一顿地)对一我一是一说一过一你一这一干一嘛? 父亲:那就算了。

黛安:(歇斯底里地)什么算了? 父亲: 我说什么啦?我说错什么了吗? 海蒂:(对肖恩)这会儿还没有,还没说错什么 肖思:(对海蒂)等着吧,这就来了。

母亲: 静一下,孩子们。对父亲应该尊敬一点。海蒂、肖恩:(一边转着眼珠)是,妈妈。

父亲: 嗯,今天我见到丹时,问他想不想去第三街上的那家法国餐馆吃午饭。孩子他妈,你是知道那家餐馆的。

母亲:对,是啊,我知道。

父亲: 我请客,我对他说。当然,他挺乐意去了。. 母亲:他哪能不乐意呢? 父亲:(略为惊讶地)对,是啊。

黛安; 这一跟一我一有一什一么一关一系一呢? 母亲: 黛安,你的行为有时我真弄不懂。无论怎样我就是弄不懂。黛安:(没好气地)那就抱歉了。

母亲: 多谢了,黛安。(对父亲)请说下去 父亲:我说过„„

海蒂: 我们知道你说过什么,爸爸。父亲: 嗯·....·哦,你说什么? 肖恩:她说,“我们知道你说过什么,爸爸。” 父亲:是啊,是啊,当然。

母亲:快说吧,亲爱的。我做了特别好吃的甜点。是我姨祖母希尔达传下来的老配方,„ 黛安:妈妈,好了!母亲:怎么啦,宝贝

(黛安摇着头,身体仰靠在椅背上。)父亲:不管怎么说,丹人不错。过去我跟他不熟。发现我俩还有不少志趣相同之处。家庭,社区,世界和平,人类幸福。

海蒂:(咕哝着自言自语)就要说到正题了·。肖恩:爸爸? 父亲:嗳?儿子? 肖恩:我肯定黛安很想知道是什么惊喜。

黛安:(粗粗地喘气,好像精疲力竭的样子,她转向肖恩连连点头)多谢了,肖恩。我记着你的情。

父亲:啊,对。我就说吧。我告诉丹,你对他儿子很感兴趣。黛安:你说什么? 母亲:黛安,你怎么啦?我真不明白你们年轻人。唉,在我那个时候„. 黛安:妈,好啦!母亲:怎么啦,怎么啦?又怎么啦? 妈妈,我知道她想听爸爸说完。

肖恩:(自言自语)还不如说是快把这份罪受完算了。

黛安:爸爸,请你告诉我。现在,马上告诉我。你说什么啦,爸爸?求你了,快说,你跟卢卡斯先生说什么啦?请快告诉我。请快说。

父亲:嗨,瞧,太妙了。看来我的小计策成功了。如今你急着想知道·.,„这可让人觉得我做的这一切还真值。

海蒂:(对肖恩)你能相信吗?

肖恩:(对海蒂)啊,当然。你还不信? 父亲:嗯,对了,我告诉他你是多么喜欢小凯尔,一心希望他邀你在高年级舞会上跳舞。黛安:你没这么说过!告诉我你没这么说过!父亲:说了,当然说了。只要为了我孩子好嘛。黛安:(尽力忍住)那„„那——“ 母亲:黛安,你没事吧? 黛安:(冲着母亲撅起下巴,很快扭头面对父亲)那„„他怎么说?!父亲:嗯,当然啦,以他的为人一坦率,善解人意;他说他会去跟小伙子说的,一定让他给你打电话。

黛安:(愤怒地高喊)什——么!肖恩、海蒂:(齐声)老爸,你这是干什么呀。

父亲: 是吗?对,对,我想是。我又„„弄糟了,是吗?(灯光迅速暗下,旋即重新亮起。黛安独自站在舞台右前边沿。海蒂、肖恩自左前方上,走至舞台边。)黛安: 你们能想象我觉得自己有多么丢人现眼吗?堂堂的优秀生,班主席。父亲竟然去求别人叫他们的儿子打电话来邀我跳舞!可这就是我那可爱的老爸。他其实挺可爱的。他 就是不好好想一想。不止我一个人深受他横加干预之苦。哦,绝非我一个人,我们兄妹三个整天提心吊胆,知道倒霉的事随时可能来临,因为:

黛安、海蒂、肖恩;(齐声)老爸英明!(灯光暗下,旋即在舞台左侧重新亮起。舞台左侧摆放着一套办公桌椅和另外两张椅子。希金斯太太坐在办公桌旁办理本杰明·哈里森中学新生入学手续。海蒂和父亲坐在另外两张椅子上。)希金斯太太:你是我们新来的学生,是吗? 父亲: 是的。

希金斯太太:你叫什么名字,小姐? 海蒂:海蒂·汤普森。

希金斯太太:我相信你一定会发现这里的同学们都挺友好。这里的老师也都乐意回答问题。

父亲: 您知道,她是个出类拔萃的姑娘。海蒂: 爸爸!父亲: 非常非常聪明!希金斯太太:一定是的,现在你是不是能填一下„.

父亲: 不知道她怎么会这么聪明。我想是她母亲的遗传。哦,我也不笨。可没法跟海蒂比。教过她的老师都对汤普森太太,就是她妈,还有我说,她差不多是最聪明的一个„„

希金斯太太:(不耐烦地打断,但口气仍尽量和缓)我刚才说了,如果你有疫苗接种证明„„

父亲:(打断希金斯太太,沿着自己的思路讲下去)她不仅聪明,而且才华出众。海蒂:(双手置于胸前,搓拧着)行了,爸爸,别说了。

父亲: 啊,宝贝儿,我当然要说。我为你感到骄傲。我和你妈都为你感到骄傲。(转回身面向希金斯太太)嗳,就在去年,她初中最后一年,我们还没搬家的时候,海蒂在县里 每年一度的拼单词比赛中得了第一名!了不起吧?而且她钢琴也弹得美妙之极。简直就是仙乐。

海蒂: 爸爸,行了。求求你了,求求你了。爸爸,我得上课去了。我要去上课。请让我去上课吧。

父亲: 瞧见了没有?一个多么好学的学生。我想不出还有谁比我家海蒂更好学了。我的好姑娘。

希金斯太太:是的,嗯,不过„„ 海蒂 唉!唉!唉!(黛安、肖恩从右前方上。两人望着海蒂、父亲和希金斯太太。)海蒂、黛安、肖恩;(齐声喊)老爸,你这是干什么呀。父亲: 呃,嗯,是吗?(幕落)

第四单元

虚拟世界

课文A 迈亚·塞拉维茨曾是电视制片人,目前从事写作。她在本文中探索了数字化世界及其后果。与此同时,她将数字化世界与真实世界做了比较,承认电子空间自有其魅力。

虚拟世界的生活

迈亚·塞拉维茨

在网上呆了太久,听到电话铃声也会吓一大跳。显示屏上看多了我男朋友那些一目了然的文字,他的利物浦口音一下子变得难以听懂;而秘书的清脆快速的语调听上去比我想象的要生硬。时间本身变得捉摸不定——几小时变成几分钟,或几秒钟延伸为几天。周末原本是我一周的黄金时段,现在却不过是平平常常的两天。

在我不再当电视制片人的这三年间,我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在家里使用计算机终端进行的。我通过电子邮件投稿和校订,利用互联网上的人名地址与同行交流。我男朋友住在英国,因此两人的关系也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电脑维系。

我要是愿意的话,可以一连几个星期不出门而什么也不缺。我可以在网上订购食品、网上理财、网上恋爱、网上工作。事实上我有时独自呆在家里长达三个星期,只偶尔出去拿信、买报纸及日用品。1996年那一场接一场的暴风雪我大都是在电视上看到的。

然而,一段时间之后,生活本身就显得不那么真实了。我开始觉得自己似乎与机器融为一体了,我接收信息,再发送出去,就如同互联网的一个连接点。其他上网的人也谈到了同样的症状。我们开始厌恶外面的社交方式。我们的状况成了批评互联网的人们最害怕见到的一幕。

一下床就上机,不再为发型、服饰、面部化妆烦心,起初看似高级的享受如今却成为一种对生活的逃避,一种缺乏自律的表现。你一旦开始用网络交际取代人与人的真实接触,要走出这种穴居状态就会相当困难。

我发现自己变得比以前怯生、谨慎、焦虑。或者,反过来,当我突然面对现实中活生生的人时,会变得过于兴奋,说个不停,爱打断别人的讲话。我老是担心自己衣着是否得体,担心自己会不会真的忘了穿裙子,只穿着夜间睡觉、白天活动的那件T恤和内衣就出门了。

有时我把电视机开着,让它作为背景声音一直响着,以前我从不这样做。电视节目中的说话声让人感到宽慰,可那些广告又叫我心烦。我发现自己沉浸在肥皂剧里,或者不停地收看最新的新闻报道和天气预报。一而再再而三地从“每日新闻”、“一线新闻”、“夜间新闻”、有线新闻电视网、纽约一套上收看有关每一条新闻的各种不同视角的报道,尽管它们对我毫无用处。工作成了次要的。我决定去看一下自己的电子信箱。

在网上,我发现自己见谁攻谁。我脾气暴躁,动辄生气。我觉得我与之通信的每一个人都麻木不仁,认为他们已经忘却还有人真会去读他们那些刻薄伤人的言辞。直到有人礼貌地指出,她同意我的观点却遭到我的抨击时,我才意识到,自己是在以己度人,不由得深感尴尬。

在这种精神状态下,我也和男朋友吵架,常因键出的对话缺乏情感暗示而误解他的本意。由于系统常出故障,两人一争就是几个小时。我写一句,他回一句,接着系统失灵!可我们俩还是锲而不舍地接着吵。

以前我从未意识到日常的生活起居是多么重要,如穿戴整齐去上班,按时就寝。以前我从未想过自己会那么依赖同事做伴。我开始理解为什么长时间的失业会那么伤人,为什么一个人的生活缺少了外部支持的日常计划就会导致吸毒、犯罪、自杀率的增长。

为了恢复生活的平衡,我强迫自己回到真实世界中去。我给别人打电话,与所剩无几的仍然住在纽约城的几个朋友安排见面。我至少设法去去健身房,以便使周末与工作日有所不同。我安排采访好写报道,预约看医生——安排任何需要我出门与他人接触的活动。

但有时面对面地与人相处实在难以忍受。我与一位朋友见面,她那种响亮的笑声让人忍无可忍——饭店里的噪杂谈话声也让人受不了。我找了个藉口逃之天天。我重新回到我的公寓,冲向电脑,似乎那儿才是一个安全的地方。

我点击鼠标,打开调制解调器,曾经听了就烦的连接声此刻听起来就如同最心爱的曲子那么悦耳。我键入密码。真实世界转瞬便消逝了。

第五单元

逾越障碍

课文A

读一读以下两则名言,想一想迈克尔·斯通的故事是否印证了其间的道理。障碍越是巨大,逾越它也就越感自豪。——莫里哀

只有天空漆黑时,你才可以看到星星。——查尔斯·久比尔德

真正的高度

大为·纳史特

他手心在出汗。他需要用毛巾把握竿的手擦干。太阳火辣辣的,与他今天在全国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所面临的竞争一样热烈。横杆升到了17英尺。比他个人的最高记录高出3英寸。迈克尔·斯通面临的是其撑竿跳高生涯中最具挑战性的一天。

尽管赛跑决赛一小时前就已经结束,看台上仍然观众满座,足有20,000人上下。撑竿跳高确实是所有田径比赛中最精彩的项目。它融合了体操运动员的优雅与健美运动员的力量。它还具有飞翔的特征,对观看该项目比赛的观众来说,飞跃两层楼的高度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迈克尔自从能记事起就一直梦想着飞翔。从小到大,母亲给迈克尔念过无数关于飞翔的故事。她的故事总是从高空俯瞰描述大地。她对细节的激情和酷爱使得迈克尔的梦境色彩缤纷、绚丽无比。迈克尔总是重复做着一个梦。他在乡间大路上飞奔。当他奔跑在金色的麦田之间时,总是把开过的机车一路甩在身后。就在他深深吸上一口气的瞬间,他开始从地面一跃而起,就像一头雄鹰那样开始翱翔。

他飞越的都是母亲故事里描述的地方。无论他飞向何方,他都怀着母爱所赐予他的自由精神,用敏锐的目光观察入微。可他的父亲却不是个梦想家。伯特·斯通是个彻头彻尾的现实主义者。他信奉的是努力与苦干。他的格言是:簧键绢谚殉吼莳,腐挣努力工/户/

从14岁起,迈克尔就是这么做的。他开始按非常周密的计划训练。他每隔一天进行举重训练,其它的日子做些跑步训练。训练计划由迈克尔的教练、训练员兼父亲严加督导。迈克尔的投入、执着、自律正是每一个教练所梦寐以求的。迈克尔在学校是位优秀生,在家是个独生子,但他仍帮助父母在自家的农场上千些杂活。迈克尔的母亲米尔德里德·斯通希望他能更放松些,还是做那个“自由幻想”的小男孩。有一次,她试图跟他及其父亲好好谈一下,可当父亲的马上就打断了她,笑着说:“要想有所收获,就得努力工作!”

迈克尔今天跃过的所有高度显然都是对他刻苦努力的回报。迈克尔·斯通在成功跃过17英尺的横杆时是感到惊讶、激动还是得意,人们无从知晓。迈克尔身体刚刚落在充气垫上,观众还没坐下,他马上就开始准备下一次飞跃。他似乎并未意识到自己刚刚把个人最好成绩提高了3英寸,已经是全国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撑竿跳高项目最后两名决赛者之一。

当迈克尔成功跃过17英尺2英寸和17英尺4英寸高度的横杆时,他仍没有流露出丝毫感情。他仰面躺着,听到观众在叹息,他知道另一位撑竿跳运动员最后一跳没有成功。他知道自己最后一跳的时刻到了。由于那位运动员失败次数较少,迈克尔这一跳只有成功才能获胜。这一次跳不过就会使自己落到第二名。那也丝毫无愧,但迈克尔决不让自己产生哪怕一丝与冠军无缘的念头。

他翻了个身,照例指尖撑地做了三下俯卧撑。他找着了撑竿,站起身,踏上那引向其17年生命中最具挑战性的一跃的跑道。

这一回,那跑道显得有些异样。刹那间,他感到一阵惊吓。一种惶惑不安的感觉向他袭来。横杆升在高出他个人最高记录9英寸的高度。他想,这一高度与全国记录只差1英寸了。这一刻紧张异常,他感到焦虑不安。他想摆脱紧张情绪。没有用。他更紧张了。在这种时刻怎么会这样呢,他暗暗思忖着。他有点胆怯起来。说是恐惧也许更为恰当。怎么办?他以前从来不曾有过这种感觉。这时,不知不觉地,在内心最深处,出现了他母亲的身影。为什么是在这一刻?记忆中,母亲在这种时刻会怎样做呢?很简单。母亲过去总跟他说,当你觉得紧张、焦虑、、甚至害怕的时候,就深深地吸气。

于是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在摆脱腿部肌肉紧张的同时,他轻轻地把撑竿放在脚边。他开始舒展双臂和上身。刚才飘过一阵轻风,此刻消失了。他小心翼翼地拿起撑竿,只觉得心怦怦在跳。他相信观众们的心也在怦怦跳动。场上鸦雀无声,令人透不过气来。当他听见远处飞鸟啼鸣时,他知道,自己飞身起跃的时刻到了。

他沿着跑道起跑冲刺,那感觉奇特无比,妙不可言,而又似曾相识。脚下的地面就好似过去常常梦见的乡间大路。金色麦田的景象映现在他的脑海中。他深深吸了一口气,于是奇迹发生了。他飞起来了。他的起岿L轻松自如。迈克尔·斯通此刻就像儿时梦境中的那般在飞行。不过这一次他知道自己不是在做梦。这一次他真的在飞。周围一切都似乎在缓缓移动。他感到周围空气从未像这样纯净清新。如同一头雄鹰,迈克尔在翱翔。

或许是看台上人们爆发出的欢呼声,或许是他着地时嘭的一声响使迈克尔回到现实之中。他仰面躺着,明媚的骄阳映照着他的脸。他知道自己只能想象母亲的笑靥,他知道爸爸或许也在微笑,甚或欢声大笑。他不知道的是,他爸爸正与妻子相拥而泣。没错,这位“要想有所收获,就得努力工作”的伯特·斯通在妻子怀里孩子似地泪流满面。米尔德里德从没见他那样哭过。她也知道,他流淌的是最难得的泪水:骄傲的泪水。迈克尔一下子被围住了,人们拥抱他,祝贺他所取得的一生中最辉煌的成就。那天稍后,他接着越过了17英尺6英寸半,创下了全国和世界少年奥林匹克撑竿跳高的新记录。

随着媒体的关注以及可能随之而来的各种赞助,迈克尔的生活肯定会不同以往。这不仅仅是因为他获得了全国少年奥林匹克冠军并刷新了一项世界记录,也不是因为他将自己的最高记录提高了9英寸半,而是因为迈克尔·斯通是个盲人。

第六单元

妇女半边天

课文A 有些妇女何以能既做一份全职工作又能兼顾家庭的责任,并仍有余暇做其他事情?艾德丽安·波珀渴望能像她们一样,但又怀疑这会不会是一个根本无法实现的梦想。

我要买下布鲁克林桥

艾德丽安·波?

不久前,我收到母校一份校友简报。里面有一条是关于一个老同学的消息:“凯特·L在俄克拉荷马大学兼职任教,并任县高中校长助理。她正在利用业余时间完成博士论文以及两本著作的最后定稿,同时她仍有时间与女儿们一起打网球、骑马。”这条短讯中有四个字令我心神不安:业余时间。有位朋友说,要是我对这一报道里的一切都信以为真,那她在布鲁克林还有一座桥要出售给我呢。

朋友的打趣一针见血。我多蠢啊!于是我打定主意,不再去想凯特那些不可思议的成就,以后看到类似报道也不要轻易相信。

可是,就像节食者一时软弱竟把整盒饼干吃个精光一样,我发现自己的决心也有动摇之时。每当不坚定时,我就在报刊上到处搜寻,贪婪地阅读一篇又一篇的成功故事。我最喜欢的女强人有\一位政治家的女儿,她在照料一个两岁幼儿与一个新生儿的同时读完了法学院,同时还经营着一家公司;一位开业儿科医师,她自己有十个子女还有一位电视主持人,她是两个学龄前儿童的母亲,还在攻读硕士学位。

然而,有一天我真的与一位女强人面对面相逢。去年圣诞节前,我因工作需要来到一家全国性公司女总裁的办公室。如同其他女强人一样,她有丈夫,两个孩子,还有一处据说是纤尘不染的公寓。她的生活安排得如瑞士表一般精确。由于我本人的计划安排很少成功,她的成就既令我惊讶不已,又使我深感内疚。

那天,她办公桌后面的架子上放置了至少一百罐草莓酱,上面扎着鲜艳的红格缎带。这些果酱是总裁和她的孩子们一起制作的,罐子也是他们一起装饰的,她准备把果酱送给员工及来访的客户。

我不由得惊问,她从哪儿抽出时间完成如此令人钦佩的假日工程?我真不该多此一问。答案听上去相当熟悉:业余时间。

坐火车回家途中,我把那罐草莓酱放在膝头。这罐草莓酱一路上都在责备我。它似乎在说,别的女人不仅在上班之时干得出人头地,而且在工作之余也大有作为。而你,它责问道,在业余时间都做了点什么呢? 我很想回答说,我在业余时间从事博士后物理学研究,在研究钢琴与号的声调和谐方面的新理论,在烘烤蛋糕,在跟儿子一起打棒球。然而,实际情形是,我生性就根本做不到事事有条不紊。不论怎么仔细安排时间,我的计划总是出问题。

如果我制定像作战计划那样精确的时间表,将下午若干小时用于写作一部伟大的美国小说,那么幼儿园的保育员肯定会在我刚刚提笔的那一瞬间打来电话。我的一个孩子得了一种怪病需要整天卧床休息,还不停地让我端汤倒茶送果汁。

别的日子里,我时间表上的每一件事的耗时都超出原计划的三倍。洗衣工不知把我的衣服塞到什么地方去了。肉铺没有把我的订货按时准备好。在超市里,排在我前面的那位女士开出一张“火星银行”的支票为其食品杂货付款,只有经理(他刚出去吃午饭)才能决定可否接受。“站着等候的人们也在效劳,”诗人约翰·弥尔顿写道,但他却忘了补充一句,她们这样站着等候成不了女强人。

每天与时间赛跑令人精疲力竭,等我果真有了一些余暇,往往累得都要垮了。我大多瘫倒在椅子里,呆呆地凝视着前方,想象着要是自己拥有那些超级女英雄的组织才能与旺盛精力,生活该会是多么美妙。事实上,我白白浪费了许多闲暇时光不无忧愁地去想着别的女人在业余时间会成就什么事情。有时我想,这些现代神话故事给女人带来的问题并不少于那些害得我们终日等待王子前来相救的古老故事。

但女强人的故事仍然令我心醉神迷。尽管朋友提醒我不要上当,尽管我也长了不少见识,我还是发现自己不仅愿意,而且还真的渴望买下她说的那座桥。为什么?我想这是因为乐观的生活态度深深地吸引着我——还有,那些就是不肯相信自己的梦想“不能”实现的意志坚定的人确实成就了非凡的业绩。

男人一般确信,实现自己的心愿不费吹灰之力。女人嘛,当然总是相信鱼与熊掌不能兼得——人们反复灌输的不要好高骛远那一套。我或许无望成为女强人,但如果没有这种梦想,生活就变得平淡无味,就如同日常饮食中缺了美味佳肴一般。

我知道如今人们认为英雄崇拜是一种愚蠢的想法,我们职业女性业已成熟,不再干这种傻事。然而我所读到的女强人就是我的英雄。当我对自己失去信心时,正是她们激励我向前进,轻轻对我说:“去争取啊,女士!”

我准备近日给老同学凯特打电话,对着话筒大叫一声“干得好!”我希望她对自己的成就不要谦虚。也许她已经完成了博士论文和两本著作,开始着手某项颇为刺激,或颇具危险,甚或两者兼有的新工作。我愿意听她讲述这一切。随后我要给那个嘲笑我轻信自己听到的成功故事的朋友打电话。我要给她讲一个故事:一个女人的故事,她买下了她自己演绎的布鲁克林的那座大桥,并发现这是一项明智的投资。

第七单元

了解英语

课文A 有些语言拒绝引入新词。另一些语言,如英语,则似乎欢迎新词的引入。罗伯特·麦克尼尔回顾英语的历史,得出结论说,英语对变化的包容性体现了根深蒂固的自由思想。

英语中绚丽多彩的杂乱无章现象

罗伯特·麦克尼尔

我们的英语的历史是典型的大量窃取其它语言的历史。正因为如此,今日英语的词汇量据估计超过一百万,而其它主要语言的词汇量都要小得多。

例如,法语只有约75,000个单词,其中还包括像snackbar(快餐店)和A打parade肮行唱片目录)这样的英语词汇。但法国人不喜欢借用外来词,因为他们认为这样会损害法语的纯洁性。法国政府试图逐出英语词汇,宣称Walkman(随身听)一词有伤大雅,因此他们造了个新词balladeur让法国儿童用——可他们就是不用。

Walkman一词非常耐人寻味,因为这个词连英语也不是。严格地说,该词是由日本制造商发明的,他们把两个简单的英语单词拼在一起来命名他们的产品。这事儿我们不介意,法国人却耿耿于怀。由此可见英语中绚丽多彩的杂乱无章现象。这种乐意包容的精神,这种不管源自何方来者不拒的精神,恰好解释了英语为什么会这么丰富,解释了英语缘何在很大程度上第一个成了真正的国际语言。

欧洲沿海一个弹丸小岛的语言何以会成为地球上的通用语言,比历史上任何一种其他语言都更为广泛地被口头和书面使用?英语的历史体现在孩子最先学会用来表示身份(/,me,you)、所属关系(mine,yours)、身体部位(eye,nose,mouth)、大小高矮(tallshort),以及生活必需晶(food,water)的词汇当中。这些词都来自英语的核心部分古英语或盎格鲁一萨克逊英语。这些词通常简短明了,我们今天仍然用这些词来表示对我们真正至关重要的事物。

伟大的演说家常常用古英语来激发我们的情感。例如,在二战期间,温斯顿·丘吉尔作了如下的演讲来激励国民的勇气以抵抗屯兵英吉利海峡准备渡海作战的希特勒的军队:“我们要战斗在海滩上,我们要战斗在着陆场上,我们要战斗在田野和街巷,我们要战斗在群山中。我们决不投降。”

这段文字中几乎每个词都来自古英语,只有最后一个词——surrender是个例外,来自诺曼法语。丘吉尔原本可以说:“Weshallnevergivein,”但这正是英语迷人之处和活力所在,作家为了加强效果可以糅合来自不同背景的不同词汇。而演说中使用古英语词汇具有直接拨动心弦的效果。

尤利乌斯·凯撒在公元前55年入侵不列颠时,英语尚不存在。当时不列颠的居民凯尔特人使用的那些语言流传下来主要成了威尔士语。这些语言的起源至今仍是个不解之谜,但有一种理论试图解开这个谜。

两个世纪前,在印度当法官的一位英国人注意到,梵文中有一些词与希腊语、拉丁语中的一些词极为相似。系统的研究显示,许多现代语言起源于一个共同的母语,但由于没有文字记载,该母语已经失传。

语言学家找出了相似的词,提出这些语言的源头是他们称之为印欧母语的语言,这种语言使用于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这些人使用同样的词表达“雪”、“蜜蜂”和“狼”,但没有表示“海”的词。因此有些学者认为,他们生活在寒冷的中北欧某个地区。一些人向东迁徙形成了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各种语言,有些人则向西漂泊,来到欧洲气候较为温暖的地区。最早西移的一些人后来被称作凯尔特人,亦即凯撒的军队在不列颠发现的民族。

新的词汇随日尔曼部落——盎格鲁、萨克逊等部落——而来,他们在5世纪的时候越过北海定居在不列颠。他们共同形成了我们称之为盎格鲁一萨克逊的社会。

盎格鲁一萨克逊人将他们的农耕词汇留传给我们,包括sheep,OX,earth,wood,field和work等。他们的日子一定过得很开心,因为他们留传给我们laughter一词。

下一个对英语产生重大影响的是基督教。基督教以400至500个希腊语、拉丁语词汇丰富了盎格鲁一萨克逊词汇,如angel(天使),disc扣Je(门徒)和martyr(殉难者)等。

接着北欧海盗从斯堪的,纳维亚来到了这块相对和平的土地。他们也给英语带来了许多以JA开头的词汇,如s勿和skirt。但古斯堪的纳维亚语和英语同时留传下来,因此你可以说rearachild(英语),也可以说raiseachild(斯堪的纳维亚语)。其他留传下来的这类同义词组有:wish和want,craft和skill,hide和skin。每一个类似的词的增添都使英语更加丰富,更加多样化。

另一次新词的大量涌入发生在1066年,诺曼人征服英国的时候。这时英国三种语言并用:贵族使用法语,教会使用拉丁语,平民使用英语。由于三种语言相互竞争,有时同一事物就出现了不同的名称。例如,盎格鲁一萨克逊语有king/y一词,但诺曼人入侵后,royal和sovereign作为替代词进入了英语。不同寻常的是,法语没有取代英语。三个多世纪后,英语逐渐吞并了法语,到15世纪末,发展成为一种经过改进,大大丰富了的拥有一万多个“借来”的法语词汇的语言——中古英语。

大约在1476年,威廉·卡克斯顿在英国制造了一台印刷机,由此掀起了一场信息传播技术的革命。印刷术把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涌现的大量新思想传入英国。希腊罗马经典著作的译文纷纷印成书册,成千上万的拉丁词,如capsule(密封小容器;航天舱)和habimal(惯常的),希腊词,如catastrophe(大灾难)和thermometer(温度计)等也随之涌入。今天我们仍借用拉丁、希腊语命名新的发明创造,如video,television和cyberspace(虚拟空间)等。

随着移民在北美登陆并建立美国,英语出现了两个源头——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英国的学者担,b英语会失控,有人想成立一个有权威的学会,决定哪些词汇合适,哪些词汇不合适。幸运的是,他们的设想从未付诸实施。

这种对变化的包容态度也体现了根深蒂固的自由精神。丹麦学者奥托·叶斯柏森在1905年写道:“如果不是多少世纪以来英国人一向崇尚个人自由,如果不是人人都能自由地为自己开拓新的道路,英语就不会成为今天的英语。”

我喜欢这一观点。想想吧,孕育英语的文化土壤也同样为现今的世界培育了伟大的自由精神及人权准则。最初的根芽在英国萌发,接着在美国生长壮大。英语国家的人民挫败了种种意欲建立语言保护的企图。

事实上,英语不是语法学家、语言卫道士、教师、作家或知识精英的特殊领地。英语是,而且一向是,人民大众的语言。

第八单元

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

课文A 保护大自然固然裨益良多,但代价也不菲。当我们决定在保护环境方面应该走多远的时候,该如何协调这两者间的关系呢?

为了人类自身拯救自然

查尔斯·克劳特哈默

环境意识,就如同对民主制度的信奉,或是对尼龙的厌恶,已成为当今上流社会一

种必备的态度。可是,在人人都有权利热爱地球母亲的情况下,面对以保护环境的名义而提出的许许多多相互冲突的建议、限制、规定、工程和法律,我们该如何选择呢?很显然,并不是每一件声称保护环境的事都值得去做。那我们该如何选择呢? 有一种简单的选择方法。首先,要区分是出于对环境的奢侈追求还是出于环境保护之必需。对环境的奢侈追求指的是那些如果不需花费代价则不妨拥有的事物。环境保护之必需指的是无论花多大的代价我们都必须做的事情。然后,再运用一条法则。姑且称之为理智环境保护论的基本原理:遏制直接危害人们健康与安全的生态变化,是环境保护之必需。其他一切均为奢侈追求。

例姐通过保护臭氧层和遏止温室效应来保护大气层是环境保护之必需。科学家们在4月份报告说,臭氧层破坏之严重远远超出过去的估计。臭氧的减少不仅导致皮肤癌和白内障,而且摧毁浮游生物,那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链的第一环。

温室效应的现实情况是怎样目前难以确定,但可能产生的后果破坏性更大:冰帽融化,海岸线被洪水淹没,气候反常,平原干涸,进而最终粮仓空匮。美国中西部是为全世界提供粮食的地方。我们是否愿意眼看着爱荷华州出现阿尔伯克基的气候,而西伯利亚则出现爱荷华州的气候呢? 臭氧减少与温室效应都是人类的灾难。两者恰好都属于环境的范围。但这两种情况都很紧迫,因为它们直接威胁着人类。理智的环境保护论,亦即惟一能赢得公众普遍支持的环境保护论首先坦然指出,大自然是为人类服务的。理智的环境保护论完全是以人为本的:它呼吁人类保护自然,但其目的是自我保护。

理智的环境保护论对地球不感情用事。它不要求人们为其他生物做出牺牲。毕竟,要人们为他人作牺牲都难而又难。(想一想公众对海外援助和福利救助是何等的抵制。)如果你要求勤劳的选民为蜗牛鱼做出牺牲,客气一点的,也就对你耸耸肩而已。

当然,这种以人为本的做法与当前一种过分崇拜地球的环境保护论格格不入。有一种科学理论,即盖亚理论,就声称地球是个有生命的机体。这种环境保护论喜欢自诩为崇高而纯洁。究其实不过是感情用事。比如,它在看待大自然的仁慈时往往好事尽记,坏事皆忘。本人过去也崇拜自然。但自5月风暴夺走了125,000多孟加拉人的生命,留下1,000万人无家可归以后,我的自然崇拜也就不复存在了。

非感情用事的环境保护论是建立在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一切事物的尺度”的原则之上的。‘原则能帮助指点迷津,引导我们杀出环境保护的大论战。且以目前要不要在阿拉斯加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一角开采原油引发的激烈争论为例。环境保护论者极力反对一项正在设法想获得国会通过的开采提案,他们争辩说,我们应该保护能源,不应该开采它。这一种非此即彼的提法根本站不住脚。美国的确需要对能源课以重税以减少消费。但我们也需要更多地生产石油。政府估计几乎有对半的可能,在阿拉斯加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之下蕴藏着美国迄今为止发现的五大油区之一。

我们刚刚经历了一场部分是为石油而进行的战争:对能源的依赖使美国人不仅付出了金钱的代价,更有生命的代价。荒唐的感情用事使我们用不上可以和平获得的石油,只因为那有可能破坏北极鹿的繁殖地。

我和别人一样喜欢北极鹿。如果它们的交配规律被打乱,我会深感遗憾。但你不可能什么都要。如果要在北极鹿的安乐和减少石油依赖以使人们免于战争的屠戮之间做出选择的话,我永远都将舍鹿取人。

对斑枭也一样。我无意与斑枭为敌。如果能够不付代价或以极小的代价保护斑枭,我也赞成保护:自然的多样性是一件好事,是美学上的一大好事。但也仅此而已。有时美学上的好事不得不为那些更为基本的好事做出牺牲。如果保护斑枭的代价是30,000户伐木工丧失生计,那我宁要民生不要斑枭。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基本的环保善举与仅具美学意义的环保善举之间的区别。自然归我们掌管,它不是我们的主人。自然理应得到尊重甚至抚育。但人类是这个世界的主宰。当人类不得不在自身的福祉与大自然的裨益两者之间取舍时,大自然就得通融了。

人类只有在自身命运与大自然的命运紧密相连时才应该将就自然做自身调整。人类在居住环境的健全——如大气臭氧层——受到威胁的时候必须做出最紧迫的调整。如果对人类的威胁相对较小(如燃煤或燃油发电机排放的使人致病致死,但对生态系统并不带来致命伤害的污染物),应该权衡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而进行适度调整。但不管哪种情况,基本原则是一个保护环境——因为这是人类的生存环境。

感情用事的环境保护论者会将这种对自然的保护称之为心态完全错误的自然保护。完

全正确。理智的——人本主义的——环境保护论不是为大自然保护环境,而是为我们自己保护环境。

AppendixⅡ Chinese Translations of Texts B(Units 1-8)

参考译文 第一单元

学习方式

课文B 设法教育孩子珍惜钱财会是件难事。然而,大卫·欧文说,方法也很简单——开个银行就行。说来容易做起来难?其实,这事并没听上去那么难,你读一读戴夫第一国家银行的故事就知道了。

孩子与金钱

大卫.欧文

当家长觉得该教孩子们懂得如何对待金钱的时候,他们通常先为孩子开个储蓄账户。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颇感兴趣,因为他们想自己什么也不干银行还会付给他们钱,可当他们明白利率小得很,而且父母也无意让他们动用本金时,他们的热情一下子就冷却了。对一个孩子来说,一个储蓄账户只不过是一个吞没其生日礼金支票的黑洞。

孩子:“奶奶给了我25美金!”

家长:“太棒了。咱们把支票直接存到你的账户上去。” 孩子:“可这钱她是给我的!我要用!”

家长:“嗳,钱还是你的嘛。你只不过是要把钱放在银行里,好让它增多。” 孩子(狐疑地):“你说‘增多’是什么意思?”

家长:“哦,要是你把这25美金在银行里放一年,银行就会付给你75美分。要是你连本带息在银行里再放一年,银行会再付给你75美分,另加2.5美分。这叫做复利。这钱能帮你上大学。” ’

这类储蓄计划的主要缺陷在于,孩子本人一无所获。上大学还不知要过多少年,他们或许会想他们宁愿呆在家里。实际上,这类计划的真正目的通常不是促进储蓄而是限制消费。(1)孩子们在糖果、电子游戏上的花费之大令家长们十分震惊(或者更确切地说,孩子们的超支行为似乎是在竭力仿效父母、这令家长们十分震惊),于是家长便设法把孩子们的钱存起来不让用。毋怪乎孩子们很快就认定,大额钱款不是实实在在的钱,有了现钱要么赶紧花掉,要么藏在抽屉里。

为了避免我的两个孩子产生这——问题,我开设了自己的银行,名叫戴大第一国家银行。我用记录自己支票簿使用情况的同—个电脑程序给每个孩子开了一个账户。因为我希望孩子存款增长的速度足以引起他们的注意,便给他们一个诱人的利率——月息5厘。(2)以复利计算,年息达到70%以上。(不,我不接受外来存款。)零花钱在每月第一天自动存入。孩子们也可以把别的钱存进来,想存就存,想取就取。

戴夫银行经营了4年,一下子就把我的两个孩子变成了热心的储蓄者。至今我儿子在车里找到零钱仍会来找我说,“今天就把这个上账。”两个孩子的存款增长很快,两年之后,我不得不将月利率降至3厘。我宣布调低利率时两个孩子反对,可当我解释说供求法则同样适用于货币供应后,两人严肃地点头赞同。两个孩子帮我一起·计算他们的利息——这可是学习计算平均值与百分比的颇为有用的一课。(3)他们使用自己的资金我不加任何限制,不作任何询问,我还根据要求随时提供打印的账单。

高利率并非戴大银行惟一诱人之处。在孩子看来同样重要的是,他们的存款属于他们自己。他们存钱便会获利;他们想花钱也用不着获得许可。孩子对自己的钱没有自主权,就没有什么东西激励他们不去伸手要钱,不把到手的钱花个光。·

帮助孩子们成为理性消费者的方法是,交给他们更多的,而不是更少的自主权。我们去度假前,我通常额外多给孩子们20块钱左右存在他们账户上。我告诉他们,他们可以在我们出发前用这笔额外的钱买T恤衫、存起来,或者花掉,或随便他们派什么别的用场——但在度假期间,他们就不会从我这儿再拿到任何额外的零用钱了(根据惯例被认为是度假享受的共同消费除外,如糖果、冰淇淋、电影票等)。由于他们花费的任何一笔钱都是他们自己的而不是我的,他们出手时就很谨慎。两年前的一个夏天,在玛莎葡萄园的一家纪念晶商店,我儿子一声不响地仔细察看那些不起眼的商品,他的一个朋友则吵着让父母花5美金买了一把玩具枪,可几乎还没等我们回到车上,枪就坏了。我儿子最后花了33美分买了个未打开的空心晶球,后来他用榔头把它砸了开来——我看这钱花得值得。要是他花的是我的而不是他自己的钱,毫无疑问,他肯定也会要买一把玩具枪的。

儿童是天生的资本家。只要给予足够的自由活动余地,他们很快就会成为精明的理财者。如果家长的理财教育失败,那往往是因为他们出于自身的原因把存钱弄得似乎既痛苦又

无聊。金钱是有趣的,而且几乎完全是不讲自明的。(4)教育孩子们看问题要有长远目光的惟一途径,是让孩子们近期内便能尝到某种甜头,从而激励他们去那样做。

第二单元

价值观

课文B 从小木屋走向白宫是美国梦的一部分。可是,当吉米·卡特连任美国总统的努力失败后,他发现自己一下子被赶出白宫,回到了自己的小木屋。本文叙述了他是

吉米·卡特的复元

莎拉·帕夏尔

或许因为我本人也生长在佐治亚州的一个南方小镇的缘故,我觉得跟罗莎琳和吉米·卡特夫妇坐下交谈就如同在夏日午后荡在门廊的秋千椅上呷冰茶那么舒服。坐落于蓝岭山脉的卡特夫妇幽居的原木小屋前,恰好就有这样的秋千椅,往下看去是一条咆哮的山间溪流。和小屋里别的家具一样,这秋千椅是前总统卡特设计和制作的。卡特是一位手艺高明的木工,为了制作这些家具,他从其方圆160英亩的农庄上亲自遴选并砍伐树木,而后剥去树皮,将木料制成家具及其他用品。

“我父亲擅长使用工具,”他回忆道,“因此学习使用工具对我们来说就像呼吸一样自然。要是有什么东西坏了,我们就得自己修。我们不会请人宋修理或换新的。我们有这种手艺——大萧条时期,农民都有这一手。”

多年来,卡特制作了约50件居家用品,差不多有一半已作为礼物馈赠他人。但有些制品仍留在普兰斯的家里,都用了30多年了。不过,他妻子赶紧指出,他的手艺在不断提高。“1953年我们刚从海军退役回家时,他做了只放在后门廊用的沙发。那时他还用钉子。现在他做什么都不用钉子了。他研究木工工艺,下功夫制作,他给家里做的家具真的非常漂亮,包括一张细柱床和配套的床头柜。”

卡特的木工才干在政治竞选中,尤其是在与工厂工人见面时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你不用跟在工厂干活的人多说,他们就会明白,原来你本人也是个劳动者。你的手艺或许跟他们不一样,但在干体力活的人之间有种天然的纽带,就如同手足之情。”

卡特一路竞选当上总统之后,偶尔也设法悄悄溜到戴维营的木工场干上几个小时,因为在他看来,“我们在生活中需要一些永远不变的要素。(1)我认为手艺——不管是耕地,造房子,做家具,拉小提琴,还是画图——这些东西不会因生活的起起落落而改变。至于我,回到农场种地或重返木工场一直是我增进基本技能的机会。(2)无论我在写书,从事政治活动,在爱莫瑞大学教书,还是处理国际事务,我总会设法抽空回到木工场,每次至少呆上几个小时。这对我十分重要。这是一种理疗,同时也是我生活中的一种稳定力量——是身心的完全休息。”

“在木工场的时候,”他接着说,“我不会去想正在写的章节,不会去想写不下去的段落或搁浅的思路。我考虑的是一件家具的设计,木料该如何嵌合,用什么样的榫头,还有工具是否锋利。”

(3)在吉米和罗莎琳.卡特最近出版的书名为《好处说不尽》的书中,他们直言不讳地解释了当他们遭遇痛苦的政治上的失败,突然告别华盛顿以及对茫然的未来感到惧怕时,他们是如何使用返璞归真的技能来面对和化解这些问题的。

“在书里,”吉米说,“出于几种原因,我们试图将我们的生活与普兰斯而不是跟白宫联系在一起。其一,是为了展示小镇的魅力;其二是要清楚地表明,这本书写的并不仅仅是一对有幸成为美国第一家庭的夫妇的生活,它也是写给普通人看的,例如一个失去工作的人,突然遇到职业变迁的人,并非出于自己的选择而不得不迁居的人,一个连自己最小的孩子也长大成人离家而去的人,或者是写给一对突然发现己届退休年龄、第一次得从早到晚而不仅仅是夜里厮守在一起的夫妇看的。”

卡特夫妇热情投入了诸如铺设人行道、在尚未完工的阁楼里铺硬木地板这类工程。在与两人最喜欢的一个机构“博爱居家”的共事过程中,罗莎琳学到了不少木工手艺。“博爱居家”是一项为无家可归的人创办的住房工程,帮助他们在志愿者的协助下建造自己的家园。

“我俩都在农场上花了不少时间,”卡特说。“我们护理林地。有时我们在林子里长时间散步。我或许会看到某棵我觉得适合制作四五把——也许七把、八把——椅子或别的什么家具的树。不过,我通常挑选离家近的树,因为我得自己把木料搬回到木工场地。

“我最喜欢的一件木工活是用湿材制作家具,不过这活要费很大的劲。你得处理好木

料干燥后引起的不同的收缩率,以保证榫头紧固不松。我喜欢的就是这样的技术难题,”这位前核工程师说。

很显然,今天大多数的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不像卡特当年那样,在日常生活中得学会“像呼吸一样自然”地使用自己的双手。但他认为,年轻人还是拥有他们父辈所没有的优势。

“过去,你16岁或18岁就开始干活,一直干到死或者再也干不动为止。太阳一出来你就开始干活,一直干到天黑。可如今,你一星期只工作40小时,还有两个星期的休息度假,然后到了55岁,60岁,或65岁,你就退休了。你有那么多的空余时间去干别的有趣的事。这些事有时可能是相当有益的,有时仅仅是好玩,有时则旨在服务他人。在《好处说不尽》一书中,我们试图展示一个普通人所能参与的广阔的活动范围。我们试图指出,无论你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青年,中年,或退休之年——都有可能不断拓展兴趣的领域,找到新的刺激,迎接新的挑战,获得新的成功和尝试新的冒险。(4)在此书中,我们鼓励人们勇于开拓新天地,看起来也许非常困难,但你一旦投入进去,就会得益匪浅。”“如果你遭遇某种危机,”罗莎琳补充说,“最好的对策之一就是学习新事物。”

第三单元

代沟

课文B 与本单元开始的那场戏里的那位父亲不同,这里我们读到的是一位颇能设身处地为儿子着想的父亲。然而,正如默顿所描述的那样,要做到这点往往并非易事。

父亲未必英明

安德鲁·默顿

1983年11月25日,年仅23岁、缺乏临场经验的职业拳击手马维斯·弗雷泽在第一回合比赛打到2分57秒时被重量级世界冠军拉里·霍姆斯击倒。霍姆斯出左拳佯攻,弗雷泽防卫时右侧暴露。霍姆斯重拳出击,雨点般地连打19拳,弗雷泽挺着没有倒下。最后,在第一回合只剩三秒钟时,裁判叫停。当时,马维斯·弗雷泽的父亲兼经纪人、前重量级冠军乔·弗雷泽搂抱着儿子一遍遍地说:“没事儿。没事儿。我爱你。”

后来,有人批评他对儿子的实力估计过高,乔·弗雷泽回答说:“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1)尽管事实清楚表明并非如此,但乔.弗雷泽还是坚信马维斯能继承他的衣钵成为冠军,他的荣耀能通过儿子继续下去。

(2)这种通常比硬把儿子推上拳坛要微妙得多的对不朽的追求是一件让人苦恼的事。这常常不过是在期待孩子亦步亦趋地重复自己的童年。

1983年7月,我儿子加布里埃尔4岁,并且已经有了强烈的年龄意识。事实上,他的许多行为是以年龄来界定的:“4岁的孩子会自己穿衣服/’或是:“我能比迈克跑得快。因为我4岁了,他才3岁。” 当时我想,一个4岁的孩子可以去看全美职业棒球赛了。于是,7月16日星期六,我开车带他去波士顿看红袜队与奥克兰A队的比赛。

那是个晴朗、炎热的日子——事实上那一天非常炎热,气温达到97度,创下了波士顿当天的最高记录——但没有下雨,这在波士顿是极为罕见的。我装了一大袋果蔬。加布在前往波士顿的90分钟的车程里一直在睡觉,这是个好征兆,看球时他就会有精神了。还有一个好征兆:我找到一个合法的免费泊车位+我俩进场时,加布显得兴致勃勃。他郑重其事地接受了我的建议先去厕所方便,这样在球赛当中我们就不必离开座位了。

当我们穿过体育场下的通道时,我想起了1952年在扬基体育场自己第一次看球赛的情景。当我和父亲走进阳光下的体育场时,那绿茵茵的巨大外场令我惊喜万分。一位名叫维克·拉希的投球手投出了一个又一个好球,扬基队球员乔·柯林斯击出一个本垒打,最后扬基队以3:2获胜。对手是历史悠久的费城竞技队,就是奥克兰队的前身。此刻,当我和加布走到阳光下,他第一次见到赛场时,我心中不由充满了喜悦与期待。加布没说话,但他一定也感受到了那份激动。

我俩找到了座位,在右外场侧面。位置不错,我们能看清场上的每一个部位。我俩提前了半小时入场,坐了下来看差不多就要结束的击球练习。加布说他饿了。我给了他一根胡萝十条,他开心地啃着。吃完了胡萝卜,他问我袋子里还有什么好吃的。我给了他一些葡萄,接着是一个苹果。在15分钟之内,他把袋子里的大多数食品都一扫而光。随后他说:“我想棒球已经看够了。现在我想回家。”

“可比赛还没开始呢,”我说。“你一点比赛还没看到呢。”

“看到了,我已经看到了。我想回家了。” “那只是击球练习。你不想看正式比赛吗?” “不想看。”

我想怎么着都得呆下去。难道我和儿子的这一天就这么毁了不成?(3)但我还是比较明智,放弃了呆下去的念头,我很明白如果我坚持呆着不走,那他的一天就会因为爸爸想看球赛而过得十分扫兴。我情绪糟透了,让他骑在我的肩上,就在红袜队上场击球时走出了体育场。

“爸爸,我想吃冰淇淋,行吗?”

我不很情愿地给他买了个冰淇淋。我俩上了车,我开车退出那个宝贵的车位,仍然没有好气。他也很明白我不高兴;我能看到他脸上不安的神情,恐惧中夹杂着痛苦。我讨厌那副神情。可我没法摆脱自己恶劣的心境。我一点都不想开车回新罕布什尔去。

随后,在斯托罗街上,我瞥见波士顿科学博物馆,就在查尔斯河对岸。加布以前去过,而且很喜欢那个地方,不过一直到现在他还郑重其事地把它叫做“静默博物馆”。我压着一肚子火,勉强问了一句:“加布,你想不想去博物馆?”

“想,”他说。

博物馆里几乎就我们俩。当我俩穿过一个个凉爽舒适的展厅时,我心里不得不承认,自己是多么希望加布能像我一样。(4)他应该为了我,而不是为了他自己喜欢这场棒球赛,当他辜负了我的期望的时候,我便对他生气了。不是加布的行为不当,而是这种期待不近情理。因此,必须改变的是这种期待。

我还反思了我俩刚才的对峙:球场上所发生的一切,归根到底,是两种意志的对峙。他赢了。他坚持了自己认为是正确的做法。

我俩在博物馆里浏览,三个小时转眼就过去了,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看与实物一样大小的霸王龙,尝试宇航舱,造波浪,观看各种各样想象得出的展品。我也感到兴致勃勃。

儿子和父亲,两个人共同挽救了这一天——他坚持不放弃自己所喜欢的事物,而我,总算明智,最终认识到他是对的,并放弃了自己不切实际的幻想。

至少这一次是这样的。

后来我还想起了另一件事。我父亲带我去扬基体育场看棒球的时候,我是6岁,不是4岁。

也许再过一两年„—

第四单元

虚拟世界

课文B 你以为与网友分享秘密不会出事儿吗?等着门铃响起来吧„„

母亲恨死了网虫

卡罗尔.萨尔勒

嗒嗒,嗒嗒,嗒。这是入睡前最后听到的声音。遇到特别糟糕的日子,早上一醒来就听到这种声音。(1)这是一个原本安宁的家庭中惟一持续不去的不和谐音。女儿沉迷于互联网,我觉得这是一种疯狂的不端行为,而且凶险四伏。

她在别的哪个方面都不失为一个明事理的姑娘。她是夏天毕业的,天天上班,·晚上和朋友们在电话里聊天,周末和他们一起外出玩耍。但除此之外,近来她每天花两个小时光景与电脑厮守在一起。对此我深恶痛绝。

这不完全是对新科技的恐惧。当然,能随时获取全世界信息库中的信息是很有价值的,电子邮件正在完全改变人们相互间通信联系的方式。我的不信任感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使用互联网通讯与人们传统的相互交流方式相比实在大为逊色。(2)它使人们还未相识就已亲近,它不能保守秘密反而扩散秘密;而最令人担心的是,它是撒谎人传播谎言的工具。

最令我心惊胆战的是女儿对我的一切规劝都拒之不理。这在她的言谈间流露无遗。“我是一月份‘遇见’珍妮特的,”她说,“那以后我们就成了‘朋友’。” 有时,她又说“前几天我和亚历克斯‘聊天’,他‘说’„„”“不对,他没有说,”我争辩道;只有当你亲眼见过一个人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朋友才成其为朋友。她只是朝上翻了翻白眼。

你想象得到吗,上个月我正打算外出数日的时候,这位聪明的22岁的姑娘宣布打算举行一次聚会,客人包括各色网虫,他们来自各地,还要在我家过夜。

在我家里过夜?在这个有我珍爱的一切的家里,而女儿本身就是我的最珍爱的宝贝之

一。

她说,“别傻。”她说不会有事的,因为她准备邀请的那些人都是“认识”了至少有一年的,而且她“了解”他们,就像了解我总的来说比较喜欢的她的其他朋友一样。(3)我说,他们啪嗒啪嗒“讲”给互相听的事情中,杀人的倾向或许就被忽略了,难道这不可能吗? 我说这话时尽量想做到通情达理,但不完全成功。

聚会不了了之。但我和她确实大吵了一场。

当我说那些人即使不是疯子也一定是些怪人时,她试图跟我争论。那我是不是觉得她就是怪人一个?绝对不是。既然这样,那他们为什么会是怪人呢?我是不是觉得她就是个谎言家?当然也不是。她抓住了主动权,开始反攻。

“还记得你最喜欢的那个讲一个—亡尉和一个女人的故事吗?那个他看到那女的读过的一本书便和她通过书信往来而认识的故事?记得吗,她拒绝给他寄照片,因为她认为如果他真的喜欢她,她长得怎么样并不重要?瞧,他们俩也没见过面嘛。”她得意地笑了。跟女儿争辩总是这个样,总是令你烦恼不堪。她们深知你的弱点,知道如何乘虚而入。

但我总是忘不了这个事儿,种种担忧萦绕心头。并不是说我有理由认为,他们作为个人,一定会撒谎。但他们可能会撒谎。他们可能隐瞒自己的真实年龄、心态,甚至性别。的确,在美国显然有不少上网的男人常常自称女人,认为藉此可使其他女人更无顾忌地与他们讲知心话。

有一天我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我脑子里虚构出来的最可怕的场景一幕接着一幕,就像一部恐怖片。于是我给一个好莱坞的朋友打了个电话:有没有谁想过用这个题材构思一部电影情节?他哈哈大笑。据他本人所知就有5部正在酝酿之中,一部已经进入制作阶段了。

于是,我对女儿说,我们就等着看生活去模仿艺术吧。我们现在安然无恙。谁知道什么时候被谋杀在自己的卧床上。

她大笑。“明天早上见,妈妈。我要上楼去跟朋友聊天了。晚安。”塔塔,塔塔,塔塔„„

第五单元

逾越障碍

课文B 磨难到底是能让我们显出内在的美德还是暴露出自身的缺陷,有时一次偶然的遭遇可能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十四级台阶

哈尔·马纳林

人们都说猫有九条命,我也觉得这完全可能,因为我现在经历的是自己的第三次人生,而我还不是猫呢。

我的第一次人生始于1904年11月一个晴朗、寒冷的日子,我来到世上,在一户农家8个孩子中排行第6。我15岁那年父亲去世,为了生存,我们苦苦挣扎。我不得不等到成家后才真正开始享受自己的第一次人生。那时我非常幸福,体格健壮,还是个运动好手。我和妻子生有两个可爱的女孩。我在圣何塞有一份很好的工作,在圣卡洛斯有个温馨的家。

那时的生活就像是一场美梦。

接着美梦终止,变成了一场可怕的噩梦,令你夜半惊醒,出一身冷汗。我得了恶化的进行性运动神经元病,一开始影响我的右臂右腿,后来又侵入身体的另一侧

就这样我的第二次人生开始了„„

尽管疾病缠身,我还是借助车上安装的特殊设备每天开车上下班。在某种程度上,我是由于14级台阶才得以保持健康的心态与乐观的情绪的。

无稽之谈?一点也不。

我们家住的是错层式的房子,从汽车间通往厨房门有14级台阶。这些台阶是我衡量自己的尺度,是我活下去的一个挑战。(1)我觉得如果有一天我无法再抬起一只脚迈上一个台阶,再痛苦地拖起另一只脚——将这个过程重复14遍,直到精疲力竭爬上去——到那时我就会服输并躺下死去。

因此我坚持上班,坚持爬那些台阶。时光流逝。两个女儿上了大学,建立了美满的家庭,只剩我和妻子守在我们那个有着14级台阶的温馨的家里。

你或许会以为,这里生活着一个勇敢坚强的男子汉。„事实并非如此。这里一瘸一拐走着的是一个幻想破灭、内心痛苦的跛子,一个靠着从汽车间通往后门的那14级可怜的台阶

才没有失去理智、没有丢—F妻室并坚持工作的男人。,随着年岁的增长,我变得日益失望和沮丧。我想,当我执意谈论自己的人生哲学时,我的妻子和朋友一定都很难受。(2)我认为在这整个世界里,就我一个人被选中去受苦受难。我已经背了9年的十字架,只要我还能爬上那14级台阶,很可能我就要一路背负下去。

后来,1971年8月一个漆黑的夜晚,我开始了自己的第三次人生。那天夜里我回家时天正在下雨,我慢慢地开着车走在一条车辆稀少的路上,雨水哗哗拍打着车身。突然,方向盘在我手里猛地一跳,一只车胎啪地一声爆了。我奋力停下车,呆坐着,心想,这下子麻烦可大了。我没法自己去换轮胎!根本不可能!开车路过的人会停下帮忙吗?我马上就把这个念头打消了。为什么别人要停下帮忙呢?我知道我自己就不会。这时我想起前面不远处的一条小路上有幢房子。我发动了引擎,慢慢地开到了那幢房子跟前。接着我把车开上了宅旁车道,按了按喇叭,迎接我的是窗口亮起的灯光。

门开了,一个小女孩站在那儿朝我张望。我摇下车窗,大声说道,我有个轮胎爆了,需要有人帮忙替我换一下,因为我要靠拐杖走路,自己干不了。

她回到屋内,稍后裹着雨衣、戴着帽子又出来了,身后跟着个男的,愉快地跟我打招呼。

我坐在车里,舒舒服服,淋不着一滴雨,而那男人和小女孩却在暴雨里干得那么辛苦,我觉得有点过意不去。得了,我会酬谢他们的。这时,雨似乎小了一些,我摇下车窗看着。我只觉得两人动作慢得出奇,我都开始有点不耐烦了。我听到车后传宋小女孩的声音。“千斤顶的柄,爷爷,拿好了。”那人轻轻地应了一声,车微微倾斜着被顶了起来。

接着有好一会儿,我听到车后的响声和轻轻的说话声,最后总算换好了。我感觉到千斤顶移开时车颠了一下,又听到后车厢盖啪地关上,接着两人就站在了我的车窗前。

那是位老人,身材瘦小,背有些弯。我看小女孩大约8岁或10岁,神情愉快,她抬头望着我,满脸的笑容。

他说:“这种天气又是夜里,车出了问题可真够呛,不过现在都给你修好了。”

“多谢了,”我说,“多谢。我该付你们多少呢?”

他摇摇头。“什么也不要付。辛西娅跟我说你靠拐杖走路。很高兴能帮上忙。我知道如果是我遇到这种情况你也会这样帮我的。不要钱,朋友。”

我拿出一张5美元的钞票。“那不行!我不喜欢欠人家的情。”

他没伸手宋接,小女孩凑近车窗,轻声说道:“爷爷看不见。”

(3)刹那间,时间凝固了,我感到万分的羞愧和震惊。我从来没有这么难受过。一个盲人和一个孩子!用又冷又湿的双手在黑暗中摸着那些螺栓和工具干活——对他来说,这黑暗很可能永远不能驱散,直至他死亡。

他俩替我换了一个轮胎——在风雨交加之中换着轮胎,而我则舒舒服服地倚着拐杖坐在车里。我不记得他俩道别走后我在那儿坐了多久,但时间之长,足以让我内心深刻反省,发现令自己深感不安的品行。

(4)我意识到我的自艾自怜、自私,以及对他人需求的冷漠,已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我坐在那里祷告。我祈求力量,祈求更多的理解,祈求对自己的缺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我祈祷上帝保佑那位盲人及其孙女。最后我开车离去,心灵上震撼巨大,精神上羞愧难当。

现在我不仅每天努力去爬那14级台阶,而且尽我微薄之力去帮助他人。或许有——天,我能有机会去帮助一个同样处于困境中的盲人——一个跟我过去一样瞎的盲人。

第六单元

妇女半边天

课文B 当你发现自己被一份你根本不想做的工作束缚住时,很容易希望自己能重新开辟一条全新的路。不幸的是,说来容易做来难,新路往往充满崎岖坎坷。然而,对穆丽尔·L.韦特斯通来说,这一人生之路还是值得一走的。

重新开始

穆丽尔·L.维特斯通

我曾经惧怕星期天。那时我从星期一上午八点半开始就盼着周末。我痛恨我的老板。(1)每当我想起给别人回电话、打字,看到我出得主意和见解却让别人去受益时,常常整个星期都会闷闷不乐。我痛恨我的工作。我痛恨我的生活。我痛恨自己既没有勇气改换工作,也没

有勇气改变我的生活。

当我的大多数的朋友都在计划上大学,欢聚至深更半夜时,我却在换脏尿布,抱着一个哭闹的孩子在屋里走来走去。才19岁,我就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一个可怜的小媳妇。多年来不管我做什么或是作出什么决定,我总得考虑我的这个家。

一晃我就29岁了,离30岁仅一步之遥。(2)这样的生活我能维持多久?肯定不会到我退休之时。我开始觉得,如果我不早日有所作为,马上行动的话,我就会苦闷而死。我决定去追寻儿时的梦想:我要拿到大学本科学位,做一个全职的记者。

我在我的一个美好的日子,一个星期五,辞去了工作。我的心中几乎马上充满了焦虑。我怎么跟丈夫说呢?他会怎么反应呢?我们如何付家里那些账单呢?我真是疯了,我心想。我已经不再年轻,没法从头开始了。我祈祷着,天哪,我都做了些什么呀?我怀疑自己是在经历某种早期的中年生活危机。如果我爬回去跪倒在老板跟前,恳求他原谅我一时神志错乱,或许他会让我复职。整个周末我都在忐忑不安中度过。

然而,就在我对刚刚跨越人生之桥的举动深感不安之际,我同时也开始感到希望的复萌,觉得彼岸有种种机会在等着我。长久以来,我对与自己生活中的种种角色毫不相干的文字情有独钟。我与文字之间有一种默契:它属于我自己,并将永远是我的,无论外面的世界发生什么事情。我并不完全明白我的人生旅途中将要发生什么,但我对到达旅途终点之后的自己怀有信心。(3)我坚定地走下去,这条路将使我更好地了解自己,更好地认清自己生活的母的。我向丈夫坦陈自己的复杂心绪。他和我一样担忧,但同时也热情支持我。于是我走下桥来,踏上征途,紧张但却坚定。我很快发现,我热爱学习,利用一切机会汲取知识。这时候我会觉得我的决定做对了。但有时,每当意识到别人对自己的期待时,我又会由于自我怀疑和对未来捉摸不定而感到心情沉重。

我比个别教师年龄还大,几乎比所有的同班同学都大。差不多整整第一学期,我觉得自己完全是个外人。终于我遇到了一些大龄女生,她们和我一样都在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我们开始交流自己重返校园的体验,谈论怎么与丈夫、男友相处,怎么带孩子,怎么应付各种要付的账单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成了姐妹,通过相互鼓励,相互支持使自己获得勇气和信心。

我终于不得不找工作以贴补家用。事实上,在那两年里,我干过许许多多工作,连自己也懒得记数了。我常常不得不一手炒菜,一手拿着书看。好多次过重的负担几乎要把我压垮。在不顺利的日子里我哭泣流泪,但在顺利的日子里我也有许许多多欢笑。

然而,我不因流泪而后悔,也不想改变过去几年中发生的一切。这几年过得不容易:(4)从此,给我带来新的生活的,与其说是自己努力取得的成果(虽然这也很重要),不如说是由于意识到自己具有潜在的能力可以做自己想做得事情。如今我感到自己更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不再如风中的旗帜,随风飘荡。

我不再惧怕星期天,星期三也如星期五一样愉快。现在我出了主意,功劳就是我的;我讲的意见,别人认真聆听。我热爱自己的新工作。我重新热爱自己的生活。我清楚地看到,在不远的前方,一个全新的女人正在耐心地等着我去与她拥抱。

第七单元

了解英语

课文B 你怀疑费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学英语是不是值得?本文列举充分理由说明完全值得。

英语在21世纪的作用

梅尔文·A.哈斯曼

在过去的40多年间,英语在全球的传播引入瞩目。(1)这一过程在几个方面都是前所未有的:英语使用人数的增加,英语在不同社会渗透的深度,以及英语功用的广度。

全世界有14亿多人生活在英语享有官方地位的国家。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讲英语。在2000年就有五分之一的人——超过10亿人——在学英语。全世界70%以上的科学家阅读英语。全世界约有85%的邮件是用英语书写的。世界上各种电子检索系统90%的信息用英语储存。到2010年,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使用的人数将超过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数。这一趋势无疑会对英语产生影响。

使用英语的目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英语的词汇,语法形式,以及说写方式演变深受科技发展、经济状况,以及管理、文学、娱乐的影响。(2)大约1500年前,英语还只是那些入侵英格兰的鲜为人知的日耳曼部落使用的一种粗俗语言,如今它却遍及全球。

墨西哥飞行员在法国降落飞机时,与地面控制人员用英语通话。德国物理学家要将新发现通报国际科学界时,他们首先用英语发表他们的研究成果。日本经理与斯堪的纳维亚商人做生意时,双方用英语谈判。流行歌手写歌时常常用英语。游行示威者要引起世界关注他们的问题,就打着用英语书写的标语。

有三个因素继续促进着英语的传播:英语在科技、商务上的应用;英语融合其他语言词汇的能力;对各种不同的英语方言的认同。

在科学领域,英语在二战之后取代了德语。(3)随着它在科技领域主导地位的确立,英语先是在欧洲,继而在全球开始取得全面的主导地位。

今天,信息时代已经取代了工业时代,并缩短了时间和距离。这一情况正在改变世界经济使其从工业生产转向以信息为基础的产品与服务。信息革命不再受地域与国界的限制,正在重新界定我们的世界。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过去仅限于出版物的信息处理已经让位于计算机和X联网。借助于计算机的通讯交际正在弥合英语口语与书面语之间的距离。它鼓励人们使用更多非正式的会话语言,包容多样性和个人特色。

英语像许多浯言一样使用语音字母以及比较基本的语法。但最重要的是,它拥有·庞大且覆盖面宽广的词汇,其中约有80%是外来词。它从西班牙语和法语、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印地一乌尔都语和盂加拉语、马来语和汉语,以及西非和波利尼西亚等各种语言中曾经借用过并继续借用各种词汇。这一特点使得它成为历史上独一无二的语言。

最后一点是,由于没有英语语言中央权威机构维护英语标准,因此形成了许多方言:美目英语、英国英语、加拿大英语、印度英语和澳大利亚英语,就是众多的方言中的几种。英晤没有标准的发音。但在其多样性里存在一个统一的语法和一套核心词汇。这样,每一个讲英语的国家都能将各自的文化融入英语的用法和词汇中。

然而,英语的未来无从预测。从来没有一种语言像英语这样为这么多人如此广泛地传播使用。因此,没有先例来帮助我们预测,当一种语言取得真正的国际性地位之后会发生什么情况。

世界[处于变革之中,英语将会出现新的形式。英语及其使用将有所变化,将反映出它与其他语言交往的新模式,以及变化中的人际交往需求。

英语正在消除其自身的政治和文化的含义,因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英语不是少数几个国家的财产。相反,它是一种全球通用的媒介。谁使用它,它就属于谁,不管用于何种目的或需要。,没有理由相信在未来50年内会出现任何其他一种语言取代英语。然而,英语在21世纪遭遇挑战的可能性不是不存在。少数几种语言倒是有可能与之分庭抗礼——各有其特殊的影响地域。比如,由于贸易的扩展和美国国内拉丁美洲人口的增加,西班牙语的地位正在上升。这可能产生出一个英语和西班牙语共存的双语地区。

改换语言,即人们放弃自己一向使用的语言改用其他语言,是另一种可能。这种改换过程缓慢,难以预测。但在未来50年内,随着经济发展对更多国家产生影响,重大的语言改换可能会发生。

由于语言使用上的这些变动,更多的语言可能会消失。剩下来的语言将迅速为更多的人作为母语使用,其中包括英语。

用英语讲课的大学将会增多,并迅速造就一代中产阶级专业人员。经济发展只会壮大这个中产阶级,这一群体更有可能在工作中学习并使用英语。

(4)虽然英语、德语和法语这些语音曾经凭着各自政府的政治力量而成为国际语言,这种情况在经济和人口变化对语言的影响更大的21世纪不太可能发生。

英语成为国际语言至今仅有50年。如果英语的发展沿袭以往的语言发展模式,那么在一种新的语言主宰世界之前,英语仍可享有100年左右的主导地位。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如许多人所担心的那样,英语正在或将会取代其他语言。相反,它可以作为其他语言的补充,或与其他语言并存,让陌生人跨越语言障碍进行交际。它可能成为人们了解世界、开启机遇大门、扩展思路、接纳新思想的一种工具。

第八单元

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课文B 本单元第一篇课文中,我们听取了反对过度保护环境的理由。接下来我们听一听要求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的呼声。

沙滩上出现的一个丑陋的新脚印

A.B.C.惠普尔

昨天,曾经有陌生人来到我们的海滩上,这是一个月来的第一次。我们沙滩上任何一个新脚印几乎都像《鲁宾逊漂流记》里所描写的那样罕见。我们是在大西洋的边沿上:在我们前面半英里的地方是个珊瑚礁,再向前直至西非便什么也没有了,只有3000英里大海一片。这是个荒僻的人烟稀少的海滩,海浪与往昔哥伦布途经时一样日夜不停地拍打着海岸,但这片海滩却已遭受污染。

航行在地平线之外的油轮对海滩的污染要比成百个野餐者造成的污染更为严重。浮在海面上的片片油污漂到岸上,把珊瑚都染成了黑灰色。油污毁灭了黄道蟹和龙虾,在海螺精致的螺旋壳上涂上了一层黑色稠胶。油污凝固成柏油,一团团散落在海滩上,东一块,西一块,看上去就像是荒弃战场上的弹丸。岛上居民去海滩上捡拾千百年来被海水不断冲上岸的珍奇宝物时,现在也穿上旧鞋,以防同时冲上来的油污玷污了脚。

当你不得不想方设法逃离污染的时候,你才会意识到污染的严重程度。几年来我们已经意识到我们的城市污染严重。时至今日再也无路可逃。如果连远离陆地的这个大西洋小岛上都出现了油污,那么差不多所有的岛屿都不能幸免。

这里的污染才初现端倪。岛上空气依然清新,但拟议之中的机场一旦造好,空气就不再会清新了。离岛远一点的珊瑚礁上面的海水仍呈蓝绿色,但已经比前几年脏了许多。如果说这块土地尚未受到污染,那只是因为当地的居民很少,还不足以将其污染。人会多起来的。(1)因此,目前在这个岛上,不妨说我们是环境开始受到污基的见证人„„

在我们荒僻的海滩遭受污染之前,人们简单地把一切归咎于“人口爆炸”。比如说,如果岛上的人口能够稳定地控制在几百人左右,那么这个偏僻的地方就不会有什么环境问题。如果没有太多的人使用环境,就不会有环境污染。因此,如果我们集中精力打赢人口过剩这一仗,我们就能为人类拯救地球。

但海滩上的油污证明这一简单的推想是错误的。那些油轮不是山于每分钟降儿厂过多的中国人或印度人而航行在那遥远的大海上的,甚至也不是由于美国人、欧洲人太多而引起的。他们是在运送石油,在海上清洗油舱,而将残余污油送1:了人西洋、太平汗的海滩,目的是为人类科技提供燃料——如今,那些让人类得以在地球上生存的工厂、发辆和发动机正为了人类生存而在毁坏地球。

岛上的渔民宁用舷外马达不使风帆,这样做一点也没有错。(2)这关系到他们的生计,马达尽管气味令人讨厌,却帮助渔民增加了捕获量,因而他们就可以有钱去掉远比马达气味糟糕的户外厕所。然而,技术的危害在于其自身的不断升级,而这里已经出现了这种迹象。你可以看到小镇码头漂浮水面的机油。发电机的声响已经压过了大海的涛声。虽然10英里长的公路上只行驶着二十多辆汽车,港口水域内已有一辆丢弃的破车在生锈。技术污染在这个小岛上已经开始升级,这与过去大陆城市的技术污染升级一模一样,而如今这些人陆城巾已被笼罩在烟雾之中。

(3)如果油污正在毁灭珊瑚礁顶部的生物,那它对于供给我们70%呼吸所用氧气的海洋浮游生物还有什么影响不会产生呢?海滩污染给我们的教训在于,我们甚至尚未意识到这—切已经为时太晚。人类因其技术的发展有可能需要比我们过去所想的多得多的人均空间才能在这个地球±:生存,但这并:不仅仅是一个人均多少平方码的问题。相反,这里有一个微妙的自然平衡问题,要维持不多几个人的生命,需要许多平方英里的海洋、植被和清新空气。到本世纪末我们就可能看到,我们生存环境的彻底破坏不是以饥馑为标志,而是以人们的窒息死亡为标志。(4)那个时候,技术——即机器——便确实地会像掐断潜水者的透气管一样毫不含糊地毁掉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层,无意中不知不觉地取得击败人类的最终胜利。

7.研究生英语教程翻译 篇七

英文合同经过长期实践应用、改进, 其结构已经相对固定。一份标准的英文合同一般包括目录、正文和附录几部分, 而正文涵盖了约首 (导言、鉴于条款、过渡条款) 、本文 (通用条款、专有条款) 和约尾 (证明条款、签名、盖章) 三部分。本文拟以王振国、李艳琳所编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2月出版的《新英汉翻译教程》所选英文合同翻译为例, 分析英文合同约首 (序言) 部分的翻译策略和注意事项。英文合同中, 序言 (preamble) 是位于目录之后主文之前的部分, 旨在交代合同的基本信息, 包括导言 (premises/commencement) 、鉴于条款 (whereas clause) 和过渡条款 (transitional clause) , 各自承担不同的功能。

例文涵盖了英文合同序言中的三部分内容, 而提供的译文表述中, 每一部分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现逐一分析如下:

1 导言的翻译

原文和翻译:

This Contract is made this_____day of____, 20___, in (place of signature) by and between (name of one party) , a corporation duly organized and existing under the laws of (name of the country) with its domicile at (address)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Party A) and (name of the other party) a cooperation duly organized and existing under the laws of (name of the country) with its domicile at (address)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Party B) .

本合同于二零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在 (签订地点) 签订。

合同一方为 (一方名称) , 是一家依照 (国家名称) 法律组织而存在的公司, 其住所在 (地址) (以下简称甲方) ;

合同另一方为 (另一方名称) , 是一家依照 (国家名称) 法律组织而存在的公司, 其住所在 (地址) (以下简称乙方) 。 (王振国、李艳琳, 2014:292)

英文合同的导言行文模式趋于程式化, 包括合同签约方的名称/姓名、国籍、主营业地/住所、合同签订的日期和地点。尽管其行文和结构相对固定, 但翻译时需要特别注意一些细节。

合同生效的要件之一是主体合法。合同签约方作为合同行为主体, 其签订的合同是否有效成立依赖一些基本事实, 因此在合同开始交代签约方的名称、组织形式、签订地点和时间就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 可据此判断主体是否合法, 而万一以后发生争端, 也方便选择合同的管辖地, 根据中国合同法规定, 签约一方的主营业地、注册地和签约地的法院对合同都享有管辖权。

分析译文, 有两点值得商榷。

(1) duly organized and existing的译文不妥

合同中的每一个单词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意义, 不能视为赘词而不翻译。根据公司法规定, 组建一家公司要经历设立和成立两个阶段, 公司设立是公司设立人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 为组建公司并取得法人资格而必须采取和完成的法律行为。公司的成立是指已经具备了法律规定的实质要件, 完成设立程序、由主管机关发给营业执照而取得公司法人主体资格的一种法律事实, 表现为一种法律上的状态。公司设立是成立的必经程序, 而公司的成立则是设立的法律后果或直接目的。原文中的duly强调设立过程中一切都符合法律规定, 合法有效, 因而确保公司得以成立。译文中对duly一词视而不见, 辜负了合同起草者的一片苦心。原译文中, organized被翻译成“组织”, 显属外行话, 组织当动词使用时, 其搭配要符合汉语习惯, 我们可以组织一次活动, 但不能组织公司成立, 此处如果翻译成“组建”当属最佳选择。如前分析, 组建涵盖了设立和成立两个步骤, 翻译成“成立”也可以, 它强调一种组建后的结果。原译文中将existing翻译为“存在”, 没有反映出这个词的内涵和其想强调的事实。合同签订中, 一方最怕遇到对方是“骗子公司”, 尽管是合法成立了, 但已经不再实际经营或失去了民事主体资格, 因此有必要强调其是有效存续, 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存在。

(2) 译文顺序应调整, 以适应读者的思维逻辑

译文的准确和通顺与否不仅取决于对字词的准确理解和搭配, 而且应关照到译文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逻辑思维。原文是按合同签订时间、地点和合同主体的顺序排列的, 但对于合同译文的读者, 他首先关注合同主体是谁, 是否具备签订合同的主体资格, 然后才是合同签订的时间和地点。鉴于此, 译文的顺序应做必要的调整为佳。

2 鉴于条款的翻译

原文和翻译:

Whereas Party A has been engaged in the manufacture and marketing of (name of products) , and possesses valuable upto-date technology, relating to the manufacture, assembly and marketing of the said products;whereas Party B has been a leading trading company in thefield of the said products and is willing to arrange for the manufacture, assembly and marketing of the said products, and whereas both parties are desirous to establish a joint venture company to manufacture, assemble and market the said products;

鉴于甲方长期从事 (产品名称) 的制造和推销, 并拥有制造、装配、推销上述产品的有价值的先进技术;

鉴于乙方长期以来是一家经营上述产品的主要贸易公司, 愿意安排上述产品的制造、装配和推销;

鉴于双方都希望建立一家合资公司, 来制造、装配和推销上述产品; (王振国、李艳琳, 2014:292)

鉴于条款也称之为“叙述性条款” (recital) 、说明条款或订约背景 (background) , 因该段的开头多以whereas引导的句子并列行文, 故此得名。鉴于条款由合同当事人对订约目的、希望和意图所作的陈述性说明构成, 但鉴于条款不单单是几个陈述句的堆砌, 其存在有着重要的法律意义。鉴于条款具有证约的功能, 一旦发生争议, 鉴于条款对于双方订约的目的与意图以及解释某些具体条款将起到一定的作用。依据英美法的一项法律原则——“意思表示禁反语” (estoppels by representation) 之要求, 签约方在条款中写明某项事实的, 不能主张与此相反的事实, 并不得以此为由提起诉讼。亦即一方在合同中进行不真实的 (事实) 阐述, 对方信赖其所述并据之采取行动时, 有不真实阐述的一方应对其误导行为负责, 不得以己方所述不实为理由主张客观真实的情况。 (王相国, 2014:69)

分析原文发现, 三个whereas引导的分句分别交代了订约双方从事的业务、拥有的技术和合作的意图, 阐述了订约背景的基本信息。译文中将本属于一段的三个分句分成了三段, 实无必要, 英文段落结构的安排有其自己的考量, 译者一般不宜自作主张改变原先的段落顺序或增添原文没有的序列编号。重新分段后, 译文的段落顺序无法和原文一一对应, 假如下文出现对前款的指引参考时, 将出现指代错位情况, 容易引起理解争议。另外, 译文对个别词语的处理过于刻板和随意, 如将marketing译作“推销”, 从行业术语贴切角度考虑, 建议改译成“销售”更切合语境, 推销在一定语境下带有贬义, 不像“销售”这个中性词, 态度上不偏不倚。

3 过渡条款的翻译

原文和翻译:

Therefore,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premises and conventions herein contained and other good and valuable considerationsflowing from either party to the other, the receipt whereof both parties by their execution of this Contract do hereby acknowledge, the parties hereby agree as follows:

考虑到上述各点和本合同所载各项条款, 以及双方通过签署本合同而确认收到的彼此间的其他有效相应报酬, 双方特定此协议如下: (王相国, 2014:69)

过渡条款位于鉴于条款之后, 合同主文开始之前, 起到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 前面的导言和鉴于条款陈述签约主体、时间、地点和签约的缘由, 而在鉴于条款之后, 合同的主文, 即规约合同当事人权利义务等条款就开始了。过渡条款的行文非常程序化, 一般以大写的NOW, THEREFORE打头, 其后是in consideration of/词组引导的约因语句, 其中文翻译也非常模式化。此处需要特别注意consideration一词, 通用英语里, consideration是“考虑”的意思, 但在法律性文本中, 某些情况下有考虑的含义, 但一般译作“约因”或“对价”。对价是英美合同法中的重要概念, 是一方为换取另一方做某事的承诺, 而向另一方支付的金钱代价或提供的承诺, 从法律上看是一种等价有偿的允诺关系。对价被认为是合同的构成要件之一, 没有对价的合同不能强制履行, 对价可以是金钱等价物, 也可以是某种允诺, 如放弃诉权、承担某种责任等, 对价不必等价, 但应具有真实价值。

分析原译文发现, 译者显然没有明白consideration一词的含义, 将其翻译成“报酬”, 而且对前面的两个限定形容词视而不见, 随意地翻译成“相应的”, 没有忠实地传递出原文想表达的意义。另外, 译文的个别选词也违背了法律文件的翻译原则, 即保持同一术语译文的“一致性”。原文是一份英文合同的序言部分, 译文中也多次出现“合同”的译语对应英文的contract, 但到了译文的结尾, 非常突兀地出现了“协议”, 显然有违这一公认的翻译原则。法律翻译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 即在法律文件中要保持法律术语或相同句式结构译文的同一性和一致性, 不能随意用不同形态的同义词或近义词表达相同的法律概念, 也不能让同样的句式结构有多种不同形式的翻译表达。法律翻译中只要认准并用准了某词语, 就千万别怕反复使用这一词语。 (仲人、吴娟, 1994) 法律文字的翻译在译名的选词上不能像文学翻译那样灵活多样和丰富多彩, 而必须坚持译名的同一律原则。 (刘法公, 2001) 再之, 译文最后一句“双方特定此协议如下”中的“定”字属于“订”字的误用, 或者属于“约定”一词不适当的省略。其实这两个单词在法律合同中经常被误用, 严重时会损害当事人的利益。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订金”和“定金”, 定金属于一种债务履行担保, 对应的英语为earnest money或deposit, 适用定金罚则, 给付定金的一方在对方不履行债务义务时可以要求双倍返还定金, 具有违约罚金性质, 而“订金”在无论是担保法或合同法中都没有明确规定, 一般视作一种预付款, 其对应的英文为subscription或down payment, 收受订金的一方无须双倍返还, 而合同实践中也不乏有人故意误用两者的区别, 以逃避违约的责任。

综上分析, 拟将译文整体修改如下:

本合同由______, 一家依照_______法律合法组建并有效存续的公司, 其住所地位于_______ (以下简称“甲方”) , 和________, 一家依照_______法律合法组建并有效存续的公司, 其住所地位于_______ (以下简称“乙方”) , 于20____年____月____日在_____签订。

鉴于甲方长期从事_____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并拥有关于该产品生产、组装和销售的有价值的先进技术;鉴于乙方是一家长期从事该产品经营的大型贸易公司, 并且愿意安排该产品的生产、组装和销售;以及鉴于双方都愿意建立一家合资公司, 以生产、组装和销售该产品。

鉴于上述事实和本合同所载条款, 以及其他双方通过签署本合同而确认收讫相互提供的有效并有价的约因, 双方兹此订约如下:

4 结语

英文合同是一种结构和遣词造句都高度规范化的法律性文件, 了解法律文本的语言特征和翻译的一般原则, 对翻译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仅针对翻译教材中的实例, 对英文合同的序言部分翻译做了简要分析。需要指出的是, 作为一本供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使用的翻译教材, 《新英汉翻译教程》对合同翻译一节的取材和设计过于简单, 既没有对合同语言特点、用词、典型句型和一般合同结构做任何介绍, 也没有详实充分的实例讲解, 没能反映英文合同的全貌。提供的参考实例也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除译文中一些似是而非的选词, 原文中也不乏错误, 如导言部分的cooperation (应为corporation) 和鉴于条款中relating to前面多余的逗号等。英文合同的翻译难度高, 除句子长、概念复杂、同义词堆砌之外, 还有就是典型句型难以理解。熟悉英文合同的结构, 正确理解常见句型, 掌握规范的中文译法, 将对提升英汉法律文本的整体翻译质量提供可靠保证。

摘要:英文合同的结构相对规范、固定, 其序言部分交代了订约背景, 由导言、鉴于条款和过渡条款组成。序言的用词和句式呈现模式化的特点, 但仍不乏翻译难点和陷阱。

关键词:鉴于条款,约因,一致性

参考文献

[1]刘法公.涉外经济法规汉英翻译规律[J].中国科技翻译, 2001 (2) .

[2]王相国.鏖战英文合同——英文合同的翻译与起草[M].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4.

[3]王振国, 李艳琳.新英汉翻译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

8.英语新词新语的翻译研究 篇八

【關键词】新词新语 领域范围 翻译理论

语言其实和其他学科是一样,都是无穷无尽、无边无际的。甚至在目前任何一个语言高度发达的国家,都有至少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个词语,并且每天都在新旧交替。其实新词新语经过一段时间的应用之后,有的被运用到我们的词典词汇之中,而有些则经不起时间的长久,就退出了新词新语的大行列里。然而新词新语的出现与及时流行,都是因为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的结果。在这个知识信息爆炸、科技迅猛发展、东西方文化交融渗透、市场经济勃兴的时代,新词新语的大量出现更显得理所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词新语的不断出现,使得众多学者已经对这一现象产生兴趣,有些甚至已经在这一领域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所以新词新语的“新”就新在它与新思想、新发明、新创造、新情况、新事物、新学科、新生活、新观念紧密相连。

一、英语新词新语的产生因素

在现在社会发展中最活跃的应该属于思想产品和物质产品,而语言发展中最活跃的部分则是思想产品和物质产品是最直接的表达载体,即词汇。所以人们开始对客观世界不间断的产生一些新观念、新认识,因为这样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产生一些积极反映当时社会现象的事物和表现人们思想认识的词语,并且很多。其实这些词语在特定历史时期里都是当时曾属于新词新语的行列中的。

“何为新词?”或许是每位新词研究者必须首先阐明的一个问题。就对新词新语定义而言,有的学者认为新词新语是特指人们杜撰或新创的出现在人们自然对话语言中的词语。而不同的人对“新词”下的定义是不同的,其主要原因是研究者基于研究的不同背景。换句话而言:新词新语就是那些不收录在初级的口语词典中的词语(但其并非外来词)。一般来说,实用意义(有别于词典学的意义)上的“新词”有两个含义:第一,从蓝本参照角度来说,新词则指的是“某一词典、一些词典或所有现有词典未曾收录的词汇”,如许多词典的增补版中收录的词汇就属于该范畴。也有人指出,新词新语是那些还不曾进入主流话语的一些俚语或者说它是非母语者为避免语法错误而创造出来的,即所谓的口误也可被看作是新词新语。第二,从时间参照角度来说,新词可以是“出现在某一时间段内或自某一时间点以来首次出现的词汇”,如约翰·艾托(John Ayto)的《朗文新词词典》(Longman Register of New Words,1989)收录了出现在1986--1988年之间的新词。

1.政治因素。二战以来,特别是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的政治形势产生了很大的变化,都不可避免地给英语增添了或多或少的新词新语。众所周知,cold war(冷战),arm race(军备竞赛),iron curtain(铁幕)等新词,因美国和前苏联两大军事集团长期对峙而出现。英美等国家领导人上台执政后所采取的政治、外交、经济、社会等各具特色的政策也给英语添了一些新的词汇。(bull market;bullish market)等术语都津津乐道,甚至活学活用,将它们在口语和书面语中延伸融入开来,成为一种时髦。例如1972年曾在美国爆发一起“水门事件”开始,Watergate一词就被广泛应用的指明到任何类似的一些政治事件或者是大的新闻丑闻。因此-gate亦成了意味scandal的后缀,新闻丑闻几乎都开始用-gate构成,不再像以前那样用“affair”或“scandal”。这些新词语活脱脱的就是一部当代经济发展史的教科书,如debategate(辩论事丑闻)、Koreagate(韩国事件或韩国丑闻)、Irangate(伊朗门事件或伊朗丑闻)、克林顿总统在第二任期内发生了与白宫实习生莫尼卡·莱温斯基(Moni—ca Lewinsky)的桃色事件等。因此在越来越开放的经济政策引导下,人们的生活与国家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革有着越来越密切地关联。由此可以预见,这些折射出当今经济活动的新词语也将不断地扩充和淘汰,充当时代的见证。

2.经济因素。伴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英语语言中也相应地涌现出大量有关新经济方面的新词新语。并且随着资本主义的崛起,西欧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发现新大陆、开辟新航路、建立海外殖民地,把落后的地区卷入资本主义的漩涡。而且语言又是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思想的象征,理所当然的新词新语就会在一定时期内反映出人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比如European Union(EU)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成立于1993年11月,由20世纪50年代的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欧洲经济共同体)或European Common Market(欧洲共同市场)和20世纪60年代的European Community(欧洲共同体)演变而来。Asia 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APEC)“亚洲和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其简称为“亚太经合组织”。

3.文化因素。 西方国家之所以可以用武力、商品、资本等物质力量征服异域,并且还能将西方精神传播全球,主要是因为他们借助创造工业文明所获得的优势。而语言恰恰是工业文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并且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则是产生英语新词新语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新词新语对一种文明的重要性。这样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西方国家的一些人喜好对人和事物分门别类,并贴上不同的“标签”。而有很多作为表达近代学科发展产物的西方术语,其实都是西方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等内容表达的工具。所以西方词汇才会逐渐散布天涯海角,逐步形成了覆盖世界的“西方话语霸权”。正如hippies,generation,beatniks,等称号,从而使得产生了各国文化上的许多英语新词。并且自从1953年hippie出现以后,模仿此词的新词新语不断被创造出来。所以词语的跨文化旅行,古已有之,而近现代尤盛,原因即在于此。

4.科学技术因素。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尤其是20世纪后半叶,许多和科学技术有关的新词应运而生。之后通过报刊等新闻媒体的传播,新词汇逐渐被大家所熟知。然而社会变化的加速,新的社会思想产品和物质产品不断涌现,新的现象和新的概念层出不穷,词语的推陈出新亦在加速。最明显的就是电脑的发明、生产及普及,与电脑有关的新词汇也如雨后春笋般的涌出。例如:Website(网址),surfing the net(网上冲浪),hardware(硬件),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software(软件),net shopping(网上购物),net head(网虫),E-mail(电子邮件)等。崭新时代到来正是那些在报刊网络上不断涌现的崭新词语一样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的。现如今科技、医学的飞跃式发展也创造出海量令人耳目一新的词汇并流行日广。如DNA(deoxyribonucleic acid)(脱氧核糖核酸),test tube baby(试管婴儿),nuclear reactor(核反应堆),nuclear tipped missile(核弹头导弹),clone(克隆),maglev train(磁悬浮列车)等。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催生出了许多新词新语新义,并且深入到城市、农村的各个角落,触及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和物质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谓精彩万分。

二、新词研究与翻译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它之所以会有导致人们实难定义时间这一界限,是因为新词新语就是通过时间来设定界限的。从即时性角度出发,设定某一历史时期里对过去某一时期和现在出现的新词新语进行探究,而新词的翻译方法主要分为音译、直译、意译、半音译和半意译等。由于新词新语的相对性之故,导致当人们在做研究时,就不得不考虑到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尽管这个概念有太多值得商榷之处。所以,一个新词可能会有多个译名同时存在,而译名最终是否接受要看专业人员的定夺。而有些新词在英语中也有多种表达方式,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要。一个新词新语到普通词语的过渡,必定会经历的一个过程也就是稳定地使用了一个时期之后,便失去了新鲜性。也就是在这个时空里存在着的新词语,其实大多都是一些前所未有的、剛刚创造出来的新词语。比如“疯牛病”,专业人员会使用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牛海绵状脑组织病,但普通人觉得mad COW disease更容易接受。“骨质疏松症”在英文中也有两种表达,有专业性很强的osteoporosis,也有通俗易懂的brittle—bone disease。

随着时代变化的,导致了社会生活的内容也跟着变化,尤其是语言中最活跃、最敏感的因素语汇,也会随着变化相应地产生不同的意思。翻译其实就是用于沟通各族人民的思想,从而促进文化、政治、技术、经济、科学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国际斗争的必要武器。它的新意义便是界定新词新语的语义基础,如return ticket可以省略概念“ticket”,保留属性“return”表示return ticket这一复合词的意思,反之亦然;snow baby毒品因此可稍加注解,指出snow是cocaine(可卡因)的街头委婉称谓,有助于读者理解。新翻译出来的,其中便包括了音译、意译、半音译和半意译,甚至到原外文的词语,都是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词汇当中的。这样既指明了这类新词产生的逻辑理据,便于读者理解,同时,也反映出现代英语日趋简化的发展趋势。伴随着思想观念的更新,新词缀也时有发生。

三、各领域不同的翻译方式

如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各国的国际交往在政治、法律、经济、科学、教育、技术等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的频繁运用,新词新语所表现突出特点其实就是反映现象和事物的敏锐性,同时各类应用文体的翻译其实在翻译实践中所占用的比例也越来越大了。由于客观现象和事物都是千变万化难以掌控的,而新闻媒介是日新月异的,同时也是当今世界科技、政治、文化、经济乃至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的最佳表现渠道。所以导致原有词语难以及时而准确地反映出这些变化,但是这些难题有了新词新语便游刃而解。新闻媒介出现的新词语与这些领域里产生的新事物、新问题、新现象等无不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些语言活动是在至少两种不同的语言之间展开,翻译的过程不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更是不同同家、不同社会文化的交流过程因而翻泽是一种跨社会的交际、甚至跨语言、跨文化的活动。

列举关于美国英语为了体现政治正确性而创造的几个新词(左边为已有词语,右边为新词):

history herstory

prisoner client of the correctional system

short vertically challenged

emancipated efemcipated

white melanin·impoverished

manhole personhole

woman woperson,wofem

四、结论

在现在这个经济发展迅速,对翻译新词新语的日益重视的理论研究和批评的新时代,将会导致从不同的视角探讨翻译的各种问题。而新词新义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语言现象,会随着时空的推移而逐渐淡化,但它的新鲜性质,其实就是它给人带来的新鲜的感觉。

英语词汇的极大丰富已毋庸置疑,它们充满了生命和活力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它真实的反映了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它们的产生与流行不仅更好的使我们的语言丰富多采,也使得人们的思维、科技的发展、社会的变革的活跃和观念的更新,使我们的社会生活波澜壮阔,更使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万般绚丽。

参考文献:

[1]徐昌和著.英语新词新语导论[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07.

[2]高永伟著.词海茫茫:英语新词和词典之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07.

[3]金其斌著.英汉语新词研究与翻译[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2.06.

[4]杨全红著,汉英词语翻译探微[M].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3.09.

上一篇:六一游园门票下一篇:外企面试全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