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

2024-08-29

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共9篇)

1.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 篇一

一、专业解析

什么是遥感?

遥感技术并不神秘,从字面上说就是从远处感觉事物。广义地讲,遥感是指不直接接触地收集关于某一定对象的某种或某些特定的信息,从而了解这个对象的性质。一般多指从人造卫星或飞机对地面观测,并以电磁传播与接收技术,以收取目标的讯息并加以进行分析的技术。

简单理解,就像是在飞机或人造卫星上,安装一台功能强大的照相机,通过图像分析获取想要得到的数据。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我们进行市容规划的时候,为了取得土地的使用情况,如果采用地面测量,工程量将会是非常巨大的,而使用遥感技术,通过空中拍摄取得规划区域的图像信息后,只需要分析这些图片就能够得到这一区域的土地资源信息——绿色的是植被,规则的长方形、正方形是建筑物,深色的是河流„„一目了然,快捷准确。

很早以前,人们就希望从空中来观察地球,当时人们使用的是普通的照相机,后来发展成为专门的航空照相机。航空摄影的技术在世界大战期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基于这种照片的识别技术也得到了提高。随着飞行器技术的提高,尤其是火箭和卫星的出现,遥感技术获得了一个全新的平台。现在,遥感技术也日新月异,成为在国民经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技术。

遥感学什么?

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该专业的全称为遥感科学与技术,属于工学中的测绘类。遥感科学与技术是在空间科学、地球科学、测绘科学、计算机科学及其他学科交叉渗透、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专业课程分为三大系列:计算机科学类、测绘科学与技术类和遥感科学与技术类。

各院校根据培养特色不同,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也有所差异。如北京建筑大学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课程包括: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摄影测量基础、数字摄影测量、近景摄影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物理基础、遥感原理与方法、数字图像处理、遥感技术应用、激光雷达数据处理与应用、微波遥感、高光谱遥感、城市遥感。该校遥感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是,掌握遥感科学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兼具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知识,适应行业发展的遥感专业人才。

遥感人才好像“破译员”

这里还有一个误区,很多人认为遥感的主要作用就是“拍照”:从空中拍下照片进而获取有效信息。实际上,遥感绝非“拍照”这么简单,遥感技术的真正作用是将信息从“照片”中提取出来并得以应用。

北京建筑大学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庞蕾老师说,遥感中收集到的信息,就是物体发射或者被它反射的电磁波。这些电磁波包括近紫外、红外线、可见光、微波等。遥感技术就是收集这些数据,再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获得对象信息的技术。虽然目前遥感信息获取系统已经较为完善,但由于地球大气、陆地和水体非常复杂,不同物质反射电磁波的特性各不相同,遥感图像出现误差的情况难免会发生。遥感技术也不是无所不能的,今年马航失联事件就是很好的例证。世界多国调集了几十颗卫星搜救马航失联客机,依然无功而返。

如果说遥感技术是密码,那么,遥感专业人员就是解读这些密码的破译员。遥感专业人才就是要学会获取对象信息,并把它们解读出来。

一位从事遥感专业教学多年的老师介绍,无论你的专业方向偏重哪方面,学习遥感专业必须学好英语,还得学会一门计算机编程语言,这样才能与国际接轨,才能更好的提升专业水平。

二、专业与就业

目前运用在哪些领域

卫星遥感并不是单一的技术,它集中了空间、电子、光学、计算机通信和地学等学科的成就。随着国际上卫星遥感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层、立体、多角度、全方位和全天候对地观测的新时代。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究竟能在哪些领域发挥作用。

1.观测PM2.5。就拿目前最受关注的雾霾治理工作来说,从2013年1月1日起,我国对70多个城市开展了PM2.5的监测,同时运用卫星遥感技术,从空中监测灰霾的影响范围。

2.用于防灾减灾。遥感卫星可以用于各类灾害应急监测和抢险救灾信息支持,如地震、火山活动、土砂灾害等。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发生地震后,国家共调集国内外18颗遥感卫星,对地震灾区紧急成像,获取鲁甸地震区域卫星影像数据近百景,为抗震救灾发挥了巨大作用。

3.资源普查。卫星遥感技术可以用来普查地球资源,例如水、石油、天然气、煤炭、金属矿藏储量。今年8月,我国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遥感卫星二十号送入太空。它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农作物估产及防灾减灾等领域。

4.天气预测、掌握海面温度、海洋资讯。如果没有气象卫星,我们无法全面监测大气成分,无法做好气象预报预测;如果没有海洋卫星,我们很难解决赤潮等问题;如果没有陆地遥感卫星,我们不能有效地监测森林、沙漠等的变化情况。

5.考古研究。遥感技术在我国的考古工作中运用越来越多。在新疆的北庭古城、高昌古城,陕西的汉长安城,河南的汉魏洛阳故城、安阳殷墟等很多古代遗址的考古工作中,遥感技术获得的影像资料,为学者们发现遗迹现象、摸清遗址范围和内涵、了解遗址过去和当下的保存状况等工作,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帮助。

6.农作物生产预测。卫星遥感技术可以掌握全球耕地分布,监测大宗作物的长势与估产。遥感技术的应用,让农业统计数据的获取途径发生重大变化,有了遥感技术,一个地区的粮食种植面积在卫星照片上一目了然,大大提升了数据的准确性。7.军事。遥感在军事科学上的应用是显然的,因为可以远距离地观察目标,而且可以获得相对宏观的分析数据。在军事上,遥感可以对目标国家和地区的资源状况的监视。监视对方军事部署和大规模的军事移动。在具体的作战中,遥感可以帮助分析局部的地形、资源状况,从而帮助己方进行战术行动的方案判断。

毕业生少 就业率高

人们越来越需要深刻地了解我们的地球,了解它的资源,了解他的变化,以便合理安排生产和生活活动。可以说,遥感技术为我们打开了观察地球的“眼睛”。

在我国,遥感科学与技术目前已成功地应用到包括资源调查、环境保护、政府管理与决策、城市规划、防灾减灾、重大工程和国防建设等众多领域。在国民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方面显示出独特的战略地位和意义,许多发达国家已将其列为优先发展的战略目标,具有很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遥感科学与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据阳光高考信息平台数据显示,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人数并不多,毕业生规模仅为800-900人。但从连续三年的就业形势来看,该专业的就业率区间从2011年的85%升高到2013年的95%,就业率呈持续上升趋势。该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城市发展与规划、国土资源与开发、环境、交通工程、海洋、国防建设等领域的科研单位、企业与行政管理及生产部门,从事与遥感技术相关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从事专业教学、科研工作。

三、报考指南

各校遥感专业掠影

目前全国开设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院校共有20余所,包括武汉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院校等。其专业方向也多集中于学校自身特色方向,包括矿业、交通、农业、海洋、气象以及土地利用等领域。

在我国开设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院校中,武汉大学是办学历史较早,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的院校,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始终名列前茅,被业界誉为中国测绘遥感领域人才培养的摇篮。目前,该校遥感信息工程学院设有 “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国情监测”2个本科专业,“遥感科学与技术”拥有遥感信息工程、摄影测量、地理信息工程等三个专业方向。

2013年以前北京地区仅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设有该专业,前者的遥感专业偏重于仪器类航空航天遥感,而后者则侧重于环境遥感。2014年北京建筑大学也开设了遥感专业,其专业特色建立在建筑测绘、城市遥感等基础上。

报考应当注意什么?

由于学习遥感专业,要运用很多专业软件,并且要进行很多编程实习。所以,不喜欢电脑,对编程完全没兴趣的同学,选报时一定要慎重。当然,没有编程基础,也完全不用担心,经过几年的学习你也许会成为一个电脑高手。遥感专业和其他热门专业的录取分数线相比不算太高。当然,各校的情况不同,生源和就业形势也在不断变化,不排除遥感专业抬高分数线的可能。学生在选择报考时一定要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兴趣爱好等情况综合考虑。另外,色弱、色盲的同学要认真阅读所选院校的招生章程,谨慎选择。

专业推荐

推荐专业源自高校学生实名推荐数据。当前累计投票数量超过200万人次。通过实名注册的高年级学生或毕业生,根据本校各专业办学情况进行投票,推荐优势专业或特色专业。下图仅展示了部分高校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推荐情况,星号为推荐指数。可查看更多专业推荐数据。

2.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 篇二

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许多高校都开设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该专业将电子与信息系统、电子科学和无线物理学相互结合, 形成一个全新的新兴学科。由于其发展时间较短, 因此许多高校内该专业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1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原则

1.1 坚持以需求为主要动力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一门新兴的应用型专业, 其内容必须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并能够广泛运用与社会实践中去。因此, 在进行课程设计、选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时都应当坚持以需求作为主要驱动力, 这样才能使专业建设得以长久广泛的发展,

1.2 以核心课程建设为中心

最近几年, 我国教育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是由于没有将课程建设作为核心, 导致在进行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形成一种拼接式的教学手段。因此必须要求学校和教师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建立一个以课程建设为核心的骨干课程体系, 并且要求改课程体系必须与教学大纲、教材等相配合。

1.3 加强实践环节

由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特殊性, 要求学校培养出来的必须是能够掌握先进技术并具有专业电子信息技术知识和技巧的专业型人才, 因此学校必须通过课内外的各种渠道, 引导学生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 将所学专业电子信息与技术知识和技巧巧妙合理的运用于实践中去, 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2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口径宽, 并未突出专业特色

由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属于一门新兴专业, 目前仍然处于建设和发展初期阶段, 因此大部分学校对于该学科的课程设计上并未进行严谨的考虑。目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需要学习的课程主要有电子学与信息系统、信息与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无线电物理学等专业学科, 专业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宽泛, 专业口径过宽, 这就无法有效体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特色。还有一些高校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率, 在课程设计时并未对该学科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安排和内容设计, 这些原因都导致大部分学校内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子科学技术专业等理工学科之间没有很大区别。目前这种情况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未来发展将产生很大影响。

2.2 师资力量不雄厚

由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目前还处于建设与发展初期阶段, 其师资力量还十分欠缺。很多高校中真正具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的教师严重不足, 由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新换代速度十分快, 因此这些教师在为学生进行授课过程中并不能给学生传授及时有效的前沿知识。加上校内一些教师是刚毕业的学生, 在教学经验上存在严重不足, 校内师资结构也存在一定问题, 这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未来发展产生严重阻碍作用。

2.3 缺乏专业实践力度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一门应用型专业, 其内容必须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 因此, 实验教学是该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部分。目前许多高校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在课程设置上安排了合理的实验课程安排, 然而实验课程只是单一的让学生按照实验教材进行一些简单的验证型实验, 记录相关数据, 填写实验报告。这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起了限定作用, 影响学生自主研发和设计的能力, 加上实习过程中一些工作做得不到位, 严重影响着学生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科上的实验实践能力。

2.4 教学思路和方法存在不足

国内很多高校教师在进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讲解时, 只是一味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 对于学生如何将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去等方面知识并未给出更多的研究和讲解。学生在学校虽然学习并掌握了专业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知识, 但对于如何科学合理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的相关能力却并未得到提高。此外, 一些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一味沿用以往教学经验, 并未结合课程实际和新技术发展对课堂教学思路和方法进行完善提高,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也存在严重不足现象。在这种教学环境下, 学生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并有得到一个有效引导, 进而产生排斥厌烦的情绪, 使得该专业的教学无法达到预定教学成果。

3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建议

3.1 加强专业方向建设, 突出学科特色

对于目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存在的专业口径过宽并未突出专业特色的问题, 可以在今后的课程建设中, 加强专业方向课程建设以突出该专业科学特色。针对该专业特点对一些基础特色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行一些重点调整和改进。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必须加强计算机、信号与信息、电路与系统和电磁波这四个方向专业知识的学习。学校应当以这四个方面作为教学方向, 将培养学生对这几个方面知识进行运用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学重点, 并形成一个明确的教学系统体系。

3.2 提升整体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不足是限制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因此提高整体师资力量在专业建设中显得十分重要。首先, 学科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 为学生带来更加专业的教学。教师应当不断关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相关的信息并完善自身专业教学素质, 为学生提供更加有目的性的学科教学。其次, 学校应当资助教师进行学科专业知识的培训。很多高校教师并不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 使其无法进行全面科学的教学工作。因此, 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专业知识培训, 有效提高教师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的了解, 这样才能够使教师能够更加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活动。

3.3 强化学生实验实践能力, 强化对知识的运用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应当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为主。学校在进行教学过程中, 应当加大对实验的关注度, 重视实验教学, 同时加强实验室文化的建设。此外, 在学生实习期间, 学校要积极和社会企业进行沟通和联系, 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际机会。

4 结语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都开设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然而由于其发展时间较短, 使得该专业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为更好的推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我们应当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对其加以完善, 不断促使该专业培养更多电子信息专业的人才。

摘要:本文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原则入手, 分析当前国内高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专业发展与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原则,存在问题,建设建议

参考文献

[1]许福永.关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的建议[J].高等理科教育.2011. (23)

[2]张丽英.普通高等学校电气信息类专业应走具有自己特色的道路[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 (11) :45-48

[3]孙越, 苏玉刚.深化专业教学改革, 提高自动化专业教学质量[M].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写作委员会.2012:33-36

3.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简历 篇三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简历本文由大学生个人简历网为您详细提供。在阅读本文时请参考阅读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简历模板为写简历同时作为模板资料,现在大学生个人简历网提供一份电子科学与技术类专业应聘个人简历为参考,注意在求职中写个人简历时请以自己的真实情况填写。

 基本信息    个人相片
姓 名:   性 别:
 
 
民 族: 汉族 出生年月: 1988年9月11日
证件号码:   婚姻状况: 未婚
身 高: 171cm 体 重: 54kg
户 籍: 广东湛江 现所在地: 广东湛江
毕业学校: 广东海洋大学 学 历: 本科
专业名称: 电子科学与技术 毕业年份:  
工作年限:   职 称:  
 
求职意向  
职位性质: 全 职
职位类别: 电子/电器/半导体/仪器仪表

 

技工-普工

质量/安全管理-质量检验员/测试员

 

职位名称: 实习生 ; 技术员 ; 工程师
工作地区: 湛江市霞山区 ; 湛江市赤坎区 ; 湛江市麻章区
待遇要求: 可面议 ; 需要提供住房
到职时间: 三天内
 
技能专长  
语言能力: 英语 CET4 ; 普通话 标准
计算机能力:  
 
教育培训  
教育经历:
时间 所在学校 学历
9月 - 207月 广东海洋大学 本科
培训经历:
时间 培训机构 证书
 
工作经历  
 
所在公司: 湛江华丽金音影碟有限公司
时间范围: 3月 - 204月
公司性质: 私营企业
所属行业: 电子、微电子技术
担任职位: 实习生
工作描述: 了解光盘生产过程以及研究LED光固化过程及原理
离职原因: 实习期满
 
所在公司: 桂林漓江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
时间范围: 6月 - 207月
公司性质: 国有企业文章来源于www.Yjsjl.org大学 生个人 简历网
所属行业: 电子、微电子技术
担任职位: 实习生
工作描述: 微波通信的运用以及PCB板的生产流程
离职原因: 实习期满
 
其他信息  
自我介绍: 熟悉计算机操作以及办公软件的使用,对于计算机软件都有很好的领悟能力;

 

能够熟悉运用protel 设计电路和PCB板设计,了解PCB板工艺制作过程;

能够熟悉使用电烙铁进行焊锡;

了解LED工艺制作流程以及LED发光特性及原理。

诚实守信、做事稳重、有责任心、富有时间观念,富于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以及企业忠诚度,善于沟通交际,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不怕吃苦,拥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愿意从基层做起。

 

发展方向: 本人乐意到与本专业相关的.事业单位,管理部门,教育部门,及外资企业,亦乐意到其他能发挥个人才能的企业事业部门就业。
其他要求: 希望拥有实习或者培训的机会(时间由公司决定),以适应岗位的要求。
 
联系方式  
   

4.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 篇四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训练,强化理工渗透,加强综合实践训练,开设多种课程设计和综合实践,使学生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与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培养既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又熟练掌握电子技术、信号处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与控制方面的知识和各种实验测试技能,了解有关通信技术、光学工程、微电子技术、材料工程、无线电电子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能在信息科学、电子工程、计算机技术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工程技术及生产管理的综合型人才。本专业的毕业生能在电子信息产品的设计、通信网络的维护与管理、信息系统集成、网络通信设备的研发等行业工作,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二、培养特色:面向就业市场设置信号处理和电路设计两个专业模块。采用厚基础、宽口径的专业培养模式。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了以电子系统为基础,以信号处理、计算机和电子技术为主线的基本框架,使学生掌握电子信息系统和组成单元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培养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础理论,既具有电路系统、信号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基础和系统理论知识,又具有光电子系统中电信号处理技术的理论和技术基础、有自主创新能力的跨学科人才。

三、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四、主要课程: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软件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电路分析、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信号处理、高频电子线路、单

片机原理与应用、EDA与硬件描述语言等

5.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简历 篇五

主修课程:

C语言,微型计算机原理、单片机技术、激光技术、微电子器件与IC设计,电子线路,半导体物理、红外检测技术,通信原理,半导体集成电路,EDA技术实用教程,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传感器技术,电磁场与电磁波,电路分析。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一般

国语水平: 一般 粤语水平: 一般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计算机能力:

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了解计算机硬件软件基本原理,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熟练掌握Office、CAD等各种办公及专业软件的操作。

详细个人自传

自我评价:

性格开朗,热情大方,能吃苦,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对事情认真负责,有很强的责任心和团队意识;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有很好的人际关系,为人坦诚、自信、乐观、处事冷静,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求知欲强烈,能够应自身与公司的需求不断的完善自己业务上的不足。

6.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 篇六

1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目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绝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必备专业,在十多年的专业发展过程中,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总体来看尚未形成一套科学完善的课程设置方式,仅有一些重点大学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课程设置方面已有相当先进的研究成果 [1]。多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课程设置研究专家认为在课程设置之前需要形成严禁科学的理论体系,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应当注重教学问题的设置,要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进行改革创新,在课程设置中还要注意吸收国外高等院校先进的课程设置经验与教学理念,结合自身教学情况逐渐形成适合于自己的课程设置形式。

2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主要措施

2.1 提高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地位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技能的提升必须依靠良好的基础知识积累,因此首先应当加强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一般为线性代数、高等数学以及大学物理等,这些基础性课程作为必修课业应当让学生拿出充足的精力与时间来学习。在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加强对模拟电路、电子线路、数字电路、通信原理、电路分析、微机原理、信号与线性系统、数据库等核心课程的学习。

2.2 优化教学方案,改革教学内容

教学方案的优化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教学方案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应当注意不同课程之间的衔接,需要避免教学方案中内容的重复,另外还应注意增加一部分具有当下研究成果的新理论与新技术内容,发散学生思维,完善知识结构。教学内容改革应当以教材与基本教学任务为基础,大胆开设新式课程需要掌握一定的度,避免过分的超越教材而引发一些不良教学结果。

2.3 扩展电子信息科技教学覆盖面

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专业教学应当注意扩展教学内容的覆盖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身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无论是理论教学过程还是实践应用教学过程都具有较大的张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将各种与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相关的专业与学习项目紧密联系,比如计算机软件操作技术、网络环境下信息设置技术等。通过扩大教学覆盖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并进一步优化知识结构。

2.4 加强实践应用教学环节的改革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重点是实践能力、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所以课程设置的重点应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可以开设各种与本专业理论课程配套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实验课程,开设技术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电子类基础技能培训、电子电工技能培训、毕业设计等实践性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应当循序渐进,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出发点,不断提升实践应用与创新能力。

3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方式

3.1 专业课程设置需要与时俱进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当适当补充当下电子信息科技发展的新成果,紧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需求,适时适度调整教学策略,形成动态的课程设置模式,以使学生的专业素养可以社会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另外还应当为学生提供就业方面的时效性信息,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一些指导。

3.2 重点抓实践应用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课程设置要充分保证实践环节的教学时间与教学质量,重点培养学生的动脑与动手能力,为了改革核心实践教学项目,可将教学课堂移至实验室和机房,确保学生真正把书本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能力锻炼联系起来,为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实践基础。

3.3 不断优化师资结构,加强结构研究

高等院校应当重视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师的培训,不断提升教学素质,提高课程设置能力。教师在课程设置中应当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以及主观能动性,加强对教学结构的研究,逐渐形成课程设置的良性发展形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学校方面需要加大教学设施和教学技术与资金方面的投入,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机构,补充实验室教学设施。

4 结语

7.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 篇七

专业建设是高等院校的一项基本建设,它决定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相互依托,成为学院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具有一定特色的学科专业对提高学院的知名度和办学效益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及高职学校自身改革的需要,加强专业建设势在必行。

一、专业基本情况

1.专业特点及发展现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目前专职教师48人,教授3名,副教授12名,讲师15名,其中研究生毕业有22人;在校学生524人。本专业拥有“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微机原理与接口实验室、多媒体技术实验室、计算机组装与实训实验室”共5个专业试验,并配备了许多先进的专用仪器、实验设备、工具及软件等,基本覆盖本专业的主干课程教学,可满足现阶段本专科教学需要。

2.专业建设基础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始建于2005年,2005开始第一届招生179人,我院在该专业的建设上遵照“重在改革、重在建设、重在办出特色、重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原则,目前该专业已成为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条件较好、人才培养水平较高的专业,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掌握现代计算机方面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二、专业建设目标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系统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基本理论与应用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技术研究和应用,硬件、软件和网络技术的开发,计算机管理和维护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

本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以下素质、知识、能力:

1、素质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实践科学发展观,确立实现中华民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信念。

(2)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和责任感。

(3)具备良好的诚信品质、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协作精神、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

(4)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素质;

(5)能够适应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变化的需要,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2、知识

(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数据库,网络和多媒体技术;

(2)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3)具有熟练地进行程序设计和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和开发CAI软件的能力;

(4)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具有从事计算机教学及教学研究的能力,熟悉教育法规,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具有善于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5)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3、能力

(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3)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

(4)了解与计算机有关的法规;

(5)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7)具有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交流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8)具有准确的汉语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一定的英语交流与英文专业资料阅读能力。

2.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了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以基础性、综合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优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中心进行专业教学内容设计和人才培养。

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发展状况,制定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对专业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进行不断调整和优化。

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时,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和进程进行简单的计划和安排,而且围绕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从社会调查和职业

岗位群分析入手,着力识别和分解出从事岗位(群)工作所需的核心能力及相关的专项能力,然后从理论教学到技能教学,从内部条件到外部环境,从教学软件到教学硬件,对专业教学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规划,确定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然后,选择教学内容,确定课程科目,设计教学模块。实现学校学习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形成了具有自己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

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突出实践教学环节,积极探索具有职业特色的教学方法,努力构建有利于学生素质全面提升,符合高职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3.专业发展规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现有学生人数共524人。计划到2011年在校生人数达到700人。

4.专业建设总体目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设的总体目标: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探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大专业核心理论和技术课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力度,根据专业的特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拟重点建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科学与技术专业方向,基本形成与办学规模、人才培养、教研科研和社会服务相适应的师资队伍,使专业建设、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全系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显著提高,达到省内同类学校先进水平。

三、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专业建设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我院办学为指导思想,以民办高校发展纲要为依据,以就业市场为导向,以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核心,以专业基本建设为基础,以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突出本专业特色,实现高素质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紧跟时代要求,切实注重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建立与自身定位目标相吻合,具有时代和社会特征的质量观及质量标准。进一步拓宽办学思路,使本专业特色突出,成为优势明显的品牌专业。

四、专业课程及教材建设规划

1.课程体系建设

(1)现有课程体系及其特点

为了适应专业发展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改革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和专业

课程教学内容,形成以基础性、综合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优素质和实践能力为本位进行整合课程(详见本专业教学计划),不断加大实践教学内容及其学时量,从而改变了传统教育理论学时偏重的局面。

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实践教学规律,明确新形势下的教学建设与改革的基本思路: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打破传统学科教育的思维模式,树立以人为本,以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不断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突出实践教学环节,积极探索具有民办高校特色的教学方法,努力构建有利于学生素质全面提升,符合民办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和内容

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完善教材建设,探索和改革教学方法,力争三年内建成校级精品课程2~3门,省级精品课程1~2门。

(3)课程体系建设负责人及分工(要求落实到个人,并将建设任务分配给相关人员)

核心课程名称

课程内容建设负责人

计算机网络

张培衢

操作系统

王柏盛

离散数学

马明书

计算机组成原理

职东成2.教学内容改革及教学大纲建设

(1)教学内容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实施计划

为了适应专业发展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改革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形成以基础性、综合性强、专业宽口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优素质和实践能力为本位进行整合课程,逐年不断加大实用的实践教学内容及其学时量。

(2)教学大纲建设

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方法,将教学内容研究与改革的成果及时地反映到教学大纲中来,作到每学期、每对教学大纲做出必要合理的修订。大纲的修订工作由担任本课程的负责人组织修订。

3.教材建设

(1)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做法

为适应市场发展需要,本专业结合电子技术相关领域对应用型一线人才需求的特点,由专业负责人、带头人牵头,组成专业骨干教师队伍,对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教材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制订教材的建设规划,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完成一定量的本专业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使用民办三本院校教材编写任务。经过几年教材建设后,本专业教师编写出版的民办三本教材应达到一定规模。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制订科学合理的教材选用制度。根据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本专业的所有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材,选用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教育部推荐的优秀本科教材。

为加强试点专业建设,满足专业教学需要,投入资金用于购置专业图书资料。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部分反映最新知识、最新技术的专业课程(含选修课程)需要及时更新教学教材。

(2)专业课程教材使用计划

根据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本专业的所有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材,选用符合教学大纲要求,优先选用教育部推荐的优秀教材。

3.精品课程建设计划

2009年拟列为重点建设课程:计算机网络

2010年拟列为重点建设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

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1.专业师资队伍现状

姓名

性别

职称

姓名

性别

职称

副教授

助教

副教授

助教

副教授

助教

副教授

助教

副教授

助教

副教授

助教

讲师

助教

讲师

助教

讲师

助教

讲师

助教

讲师

助教

讲师

助教

讲师

助教

讲师

助教

2.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师资队伍规模

教师58人。

教师专业方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

职称结构

正副教授授20人,讲师20人,助教18人

学历结构

硕士30人,本科28人

年龄结构

40岁以上25人,40以下33人

3.专业师资队伍引进、培养计划

到2015年,引进正副教授5名,211、985院校研究生8人,让青年教师进行外出进修、培训、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等。

4.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

充分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和地域优势,重点引进高职称、高学历的学术带头人,确保教师的理论知识结构、实践工作经验和教学工作水平能够充分满足专业教学及实训室建设的需要。

专业教师在认真完成教学工作任务的同时,要承担相应的科研课题。

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把教师师德师风的表现作为教师工作考核的首要内容,作为职务职称聘任、晋升、奖惩以及部门和个人评优的重要依据。提高了专业教师的精神境界,形成了爱岗敬业、勤奋工作、努力学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专业重点通过师资培训来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和教学质量。组织教师参加各类短期专题培训班、学术研讨班。

认真落实学校制订的教学检查、教学督导、领导干部听课、师生交流会、优秀教师奖励、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等一系列制度,保证专业教师教学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升和教书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进一步提高和增强专任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鼓励教师走出校门,走进企业;鼓励教师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书。

六、实践教学建设规划

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

生实践能力的关键。一方面,要站在学科建设的高度整体考虑,以学科建设来带动专业建设,依托相关专业的教学条件进行扩展补充,此外,加强软硬件投入,与相关专业搭建平台,最大限度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办学效率。另一方面,积极与企业、科研院所进行广泛的合作,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构建立体型实践教学体系,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增加“三性”实验项目。加强专业实践基地建设,既要重视基地的教学功能,又要考虑基地的科研功能,以基地为基础,建立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一)专业实验室建设规划

专业实验室建设的要求、方式和途径

l

在目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建设发展基础上,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层次和质量,构建适应专业发展的师资队伍,形成一支能较好保证完成实验教学,能承担实验科学研究、敬业爱岗、团结协作、业务优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层次较高、相对稳定的实验室工作队伍。逐步改革不利于教学科研的管理方式,提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实验教学质量。

l

在实验室的建设中,按照基础实验、技术基础实验和专业方向实验三级平台,构建我系新的实践教学科研系统。加大投资力度,充分发挥现有实验实训和中心的作用,建设和提高专业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层次和影响力。在专业方向上形成特色和优势。

l

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改革、认真完善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开展实验教学内容、理论和技术方法、手段研究,逐步修订完善体现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主的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和内容;提高综合性、设计性、研究创新性实验的开出率;把实验室的建设与实验项目开出率、实验室开放度、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结合起来,加强课程设计与综合性实验实训教学,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l

改革实践性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

l

进一步加强校外实验、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

(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条件建设规划

严格执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加强校企合作,使毕业设计课题的真实比例进一步提高。

(三)实习基地建设规划

1.现有实习基地的软件、硬件建设和使用情况

现有实习基地由包括校内和校外两部分,校内以实验实训中心为主,校外与多家企业联合进行实习。

2.实习基地建设计划

在校内进一步拓展实习内容,加强自建规模。增加校外实习基地,确保实习质量。

七、教风建设及保证、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教风建设及保证

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把它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并列入学校党政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以制度为保证、活动为载体,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形成了严谨治学、求真务实、教书育人的师德风范。

(1)以制度为保证、建设优良师德师风

(2)治学严谨,教书育人,勇于创新

(3)党政齐抓共管,师德建设成效显著

2.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对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设计,一定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职业教育的宗旨。教师备课的主要内容不仅是熟悉学科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考虑如何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创造优良的环境。对课程中理论性比较强、同时又与实际应用关系密切的一类课程,对其进行宏观设计时,首先应选定一个典型项目作为课程教学的“背景”,用来带动整个课程教学。这个项目应该是一个典型的、综合性的、有实用价值的项目,完成这个项目所需要的知识要尽量覆盖到整个课程。教学实践表明,一个好的典型项目的实现过程能充分体现该课程对能力和知识的要求。而对于理论内容不多、以实际能力训练为主的课程,采用以核心实例贯串的教学方法。该方法是把一门课程以一个规模较大的、典型的、有实用价值的、学生感兴趣的实例为引导,以该实例设计和改进中的问题为动力,逐步深入、全面展开课程内容。学生必须从始至终都积极参与制作、调整和改进

该实例的操作实践。全课程以核心实例贯串,同时每次课也从实际问题入手,用实例引入本堂课的内容。这样一来,无论是对整门课程还是对每堂具体的课程内容,学生学习的目标都十分明确、具体。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更有效地掌握必备的知识和理论。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简历 篇八

Tel: 137 **** 5624Email: ****20042008@gmail.com

——————————————————————————————————————————  个人概况

性别:男出生年月:1986年11月

学历:硕士研究生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毕业院校:**大学

——————————————————————————————————————————  教育背景

2008.9—2011.6硕士 **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主修课程如下: 算法类:高等计算机算法、高级计算机网络技术

理论类:面向对象与构件技术、现代软件工程、程序理论

应用类:计算机图形学、计算几何、数据挖掘技术、数字图像处理及应用 底层类: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系统结构

2004.9—2008.6学士 **大学商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主修课程如下: 计算机类:数据结构、离散数学、数据库原理及程序设计、通信与计算机网络、Oracle数据库

技术、管理信息系统

经济类: 技术经济学、计量经济学

——————————————————————————————————————————  获奖与证书情况

1.通过大学英语六级(CET-6)

2.2008-2010(研究生阶段)获半额奖学金

3.2004-2006(本科生阶段)三次获“校级三等奖学金”

4.2006年12月获Sun 公司的Java程序员认证(SCJP)

——————————————————————————————————————————  专业技能

1.熟悉C/C++、可以看懂汇编程序以利于C/C++开发;

2.熟悉Java语言,2005年9月至2006年4月参加系统的Java培训;

3.熟悉C#语言,研究生期间有2-3年.NET平台实际项目开发经验;

4.熟悉网络基本原理,对OSI模型与TCP/IP协议有一定理解;

5.拥有扎实的操作系统、算法、数据结构、设计模式等基础。

——————————————————————————————————————————  项目经验

1.大冶立式砂仓充填控制系统(.NET+WinCC):2009.11-2010.01

 项目概述

一级系统:根据现场仪表测量的信号,利用西门子的Step7软件,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并将最终的结果显示在利用WinCC组态软件开发的监控画面中。二级系统:通过PLC数据采集程序,将一级系统中的实时数据采集到二级系统的数据库中,根据每秒钟采集的数据自动生成每天的报表数据,供用户在二级系统中查看;同时还提供按天、按月统计各种关键数据的图形统计模块。

 职责描述

管理协调一级和二级系统的开发工作。开发联系一级和二级系统的PLC数据采集程序、二级系统的报表和统计等关键模块,对二级系统进行集成测试。负责整个系统的后期维护和升级。 项目成果

项目通过大冶有色金属公司的验收,2010.1正式投入使用。并于2010.5通过国家安监局验收。

2.中冶长天基于MAS的烧结生产综合管理专家系统(Java+JESS推理引擎):2009.7-2009.10  项目概述

在中冶长天烧结综合专家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利用JESS推理引擎来实现基于Java平台的烧结生产专家系统,主要包括烧结生产异常诊断平台、烧结生产作业指导平台。

 职责描述

根据专家系统的特点,完成中冶长天基于MAS的烧结生产综合管理专家系统建设规划。 项目成果

该系统已经在韶钢第六烧结厂运行,并于2010.4通过中冶长天专家组的验收。

3.创智新程教育平台(Web Service+.NET):2009.3-2010.07

 项目概述

为创智新程教育技术有限公司(软件教育机构)开发集市场、绩效和教学等一体化的企业管理平台,以支持公司的整体运营及业务管理流程,增强企业管理效率及执行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职责描述

负责教育平台核心的教学管理相关模块的数据库设计,教学管理相关模块的开发、集成测试。并于2009.2至2009.5到创智新程教育技术有限公司进行系统现场部署、培训与维护。长期负责教育平台的系统升级工作。

 项目成果

创智新程教育平台于2009.9正式投入使用,现已通过创智新程公司的初验和中验。

4.孝义铝矿安全标准化系统与信息化平台(C/S+B/S):2008.7-2008.10

 项目概述

为孝义铝矿创建一套完备的安全标准化管理系统,实现企业生产的现场标准化、操作标准化和管理标准化,达到企业安全绩效的持续改进与提高的目的。

 职责描述

参与系统设计,负责数据分析统计模块的设计与实现,并参与系统的集成测试。

 项目成果

该系统已经成功在山西铝矿内部运行,并于2009.1通过终验。2008.12该系统被湖南省科技成果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国内先进水平,足以证明该系统在全矿山安全标准化方面有很大的推广前景。——————————————————————————————————————————  自我评价

1.在开发过程中碰到的任何问题,善于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最合适的解决方案或技术

路线;

2.对新技术敏感,有较强自学能力和适应能力。对陌生的事物或技术,都能够尽快掌握并逐步吃

透;

9.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 篇九

专业认同感是指一个人表现出的对所学专业的认可情绪。专业认同感强的人会坚信自己所学专业有价值、有意义, 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本文通过对山东理工大学光科专业在校学生专业认同感调查, 了解学生所思所想, 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以增强学生专业认同感为切入点, 提高专业教育教学水平, 为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一、专业认同感现状及分析

(一) 研究对象

以光科专业所有在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在问卷形成中, 除基本问题外, 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的差异。大一至大四级各年级学生共收回有效问卷分别为:71份、61份、72份和67份。问卷分年级进行统计。

(二) 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调查主要从对专业的了解程度、专业选择动机、专业学习环境、专业前景展望、专业坚定性等方面展开。

1. 对专业的了解程度。

问及报考 (选专业、转专业) 之前对专业的了解程度如何, 各年级均有60%以上的学生表示对本专业不了解, 30%以上的学生表示略有了解。这实际上是目前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对所填报的专业了解甚少, 对于本专业学什么、将来能干什么以及所学专业就业前景怎样, 都不是很清楚。事实上, 当问及经过一定时间的专业学习, 目前对所学专业的了解程度时, 各年级依然有15%以上的学生表示不太了解, 即便是大四学生。这说明对学生专业思想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 专业选择动机。

问卷中提到的动机有:个人兴趣;就业前景;随波逐流;父母亲友的意愿;被迫来到这里等。大三和大四学生有一半左右的同学是出于个人兴趣, 20%以上的学生是考虑到就业前景, 12%左右的学生是随波逐流选择了本专业。对大一和大二的学生调查结果为:个人兴趣 (37%;28%) ;就业前景 (5%;23%) ;父母亲友的意愿 (8%;13%) ;被迫来到这里 (27%;30%) 。就专业选择动机来看, 大家都是凭借着一种兴趣和对未来工作的要求来做出选择的, 即大家选择本专业的动机总体上是好的, 但也存在一些功利性倾向。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本专业不是个人意愿, 他们对专业学习缺乏兴趣, 学习情绪不稳定。对那些由于专业调剂而进入本专业学习的学生来说, 则应给予特别关注。

3. 专业学习环境。

对大三和大四学生问及对本专业的实验室建设满意程度时, 70%以上的同学表示不满意。这说明实验室的建设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去做。但年级均有一半以上的同学表示认可。由于学校所处的城市不是省会城市或一般大城市, 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的投入还是让人满意的。但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学校所在的城市环境影响了自己的发展。

4. 专业前景展望。

调查的问题是“毕业后您是否愿意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大一到大四各年级对本问题的回答存在一定的差异, 选择“愿意”的情况为:55%;43%;68%;45%。这说明大部分同学还是希望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 不希望从事专业不对口的工作。总的来说, 大家对于专业前景还是看好的。

5. 专业坚定性。

对大三和大四学生的问题是“如给您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 您是否会继续选择本专业?”对大一和大二学生的问题是“您有转专业的打算吗?”调查表明, 这四个年级依次有30%、42%、54%和79%的学生选择继续学习本专业。虽然各年级的情况略有不同, 总的来说, 学生的专业坚定性还是不容乐观的。由于没有较强的专业认同感, 专业坚定性弱, 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有转专业的倾向。当进一步问及“重新选择什么样的专业”进行学习时, 大部分学生填写的是学校的一些品牌专业。不难看出, 学生的选择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二、加强入学教育与专业认同感教育的建议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光科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总体偏低, 这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 专业建设时间短, 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专业实验室建设及开放程度还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在省内本专业的就业没有什么优势。专业认同感普遍偏低这一状况, 将制约着教育目的的实现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为了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结合与学生所进行的座谈, 若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必将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 加强入学教育, 稳定学生情绪, 打造第一印象

新生入校后的入学教育是各高校普遍进行的一项常规性工作。一般都是学生所在学院安排相应的教育环节。但目前在系或专业这一级别上安排的入学教育较为薄弱。我们认为, 加强系这一级别的入学教育是很有必要的。通过系里各专业教师的亲身经历, 从不同角度为学生讲解与专业有关的知识, 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专业思想。学院的入学教育使得学生知道他是某一学院的学生, 而系里的入学教育将使得他知道自己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系的学生。通过与专业教师面对面的交流, 有助于学生稳定入学后的恐慌茫然情绪, 初步具有一定的专业思想。

(二) 加强对专业学生的“系爱”关怀

目前的新生入学教育大都在一定程度上过分强调“爱校”和“爱院”, 而与此相对应的“校爱”和“院爱”似乎都被忽略。从系这一级别说, 在对学生强调爱自己专业的同时, 系里的各位教师, 也要做好“系爱”工作, 把系里的每一个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去呵护。系里每一位教师应对系里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指导, 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实际困难和思想动向, 并及时疏导, 突出对本专业学生的人文关怀。

学科导论课是将专业教育、思想教育、就业教育等融为一体的课程, 进行专业导论课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早期教育”手段, 是新生入学教育的继续。山东理工大学光科专业对大三和大四的学生进行过类似的早期教育, 但并没有作为一门课程来对待, 因此, 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在新的培养计划中学科导论课被纳入到正常的教学环节中去, 教学效果很好。但也应当看到, 目前对该课程的认识, 还远没有达到应有的重视程度, 在教学安排上较随意。除了学科导论课, 平时还可以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 请专业教师来给学生讲一讲与专业有关的内容, 分析、预测专业的未来发展前景, 明确专业发展方向以及培养目标,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所学专业, 树立专业信心。在专业思想教育中, 山东理工大学其他学院的一些经验也值得借鉴[2]。

(四) 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

专业认同感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各个阶段, 专业任课教师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将专业思想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一是通过实验室平台激发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二是鼓励学生广泛参与校园科技活动, 在参与中学习, 在学习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三是邀请本专业的专家学者或企业家介绍本专业当前国际上的研究前沿领域或行业发展动态与前景, 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 使学生对专业充满期待和希望;四是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 既可以从中学到知识, 锻炼能力, 提高素质, 又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专业的了解和认识, 激发他们的专业热情。

(五) 引导学生树立大专业的思想观念

不可避免, 一些学生对所学专业存在认识上的偏见, 认为某某专业才是真正的好专业。对这类学生要循循善诱, 不要让他们失去学习的动力, 而是让他们逐步建立大专业的思想, 那就是在本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向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转变。喜欢电的, 可以多学点电子方面的知识;喜欢通信的、喜欢物理的可在所学课程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涉足这些领域。大专业思想与我们一直强调的“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完全相符的。已有的成功实例也说明了这一点。在已毕业的考研学生中, 除了继续本专业学习外, 也有学生考取了诸如通信、自动化等方面的研究生。

总之, 作为一个新设专业, 学生专业认同感的提高是一项系统工程, 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需要把专业思想教育应贯穿于从学生入学直至毕业的整个过程。在专业教育的过程中, 只有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才能不断提高新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促进新设专业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 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摘要: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受专业外在发展环境、内在教育状况和个人兴趣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 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本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普遍较低。本文基于目前的专业实际, 提出提升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建议, 以促进学生专业思想的巩固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认同感,入学教育

参考文献

[1]孔梅, 陈高.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就业去向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 2010, (1) .

上一篇:课文《小小的船》教学反思下一篇:幼儿园“小小运动会”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