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电子政务的作用论文

2024-06-29

职校电子政务的作用论文(精选12篇)

1.职校电子政务的作用论文 篇一

职校电子专业课程评价机制构建的思考

【摘 要】目前职校学生生源素质普遍不尽人意,如果按传统常规评价机制来评价这些学生的专业课程有点勉为其难。因此在专业课程的评价过程中,必须注重过程评价,加大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权重;形成小组合作捆绑式评价机制,确保评价促进作。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职业学校的学生,使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应有的自尊与自信,从而和谐、全面地发展。

【关键词】职业学校;专业课程;评价机制

一、职业学校学生专业课程评价机制现状

职业学校生源素质普遍不尽人意,造成其学生变成被社会所忽视的群体,不为人们所重视。在对其课程评价时,传统的评价模式沿袭了普教的评价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被排斥在评价主体之外,成为永不变的被评价对象。职业学校专业课程评价模式一直是如此,沿用了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依据某一次考试,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对其学习结果进行系统性考核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偏重于考试作为学习过程总结性评价手段的终结性评价功能,忽略了评价作为学习过程控制手段的诊断性功能和激励督促功能。

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这种状况很难使他们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及钻研专业课程的持续性。要想改变目前状况,必须改革专业课程的评价方式,考虑学生实际表现,注重进行过程评价;形成小组合作捆绑式评价机制,确保评价促进作用;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实施分层次评价。

二、构建学生专业课程评价新机制

1.注重过程性评价,发挥评价的诊断性功能和激励督促功能

由于学生的在校时间大部分在课堂中度过,因此学生的课堂表现,特别是在课堂上的收获应该作为其专业课程成绩评价的重要一项。课堂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区别优生和差生,而是为了更好养成学习行为,发现自己学习中的问题,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以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发展。教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反思自己的学习。从实际操作层面说,可观察记录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答问、上讲台演示解题及参与小组讨论、完成课后作业等实际态度和水平,做出评价;可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及每节课的重点难点,编制一些随堂测试题,利用下课前几分钟时间进行测试,在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情况的同时,也对学生的课堂实际收效给予评价。教师再参考学生自评和学习活动小组学生间的互评,给出学生的平时成绩。

2.形成小组合作捆绑式评价机制,确保评价促进作用

小组构成为班级正常座位的相邻2排,4人为一组,组长有4人推选产生。为调动小组长的积极性,每学期可以给予组长平时分嘉奖,基数为3-5分,一学期中被评为最佳组织者可以追加5分平时分。所谓小组合作捆绑式评价机制,既在课堂讨论、课后作业、课后预习等各项任务小组组长按老师的要求组织小组成员完成课堂讨论,课后作业、课后预习等,视小组成员完成的情况给予逐项评价,小组的分值取组员分值总和的平均分,每个星期对小组评价一次,小组考核过关分值为70分,小组综合评价平均分低于70分的小组全体成员要适度增加作业量作为“惩罚”。在这样的评价机制下组长主动带动组员、优秀的学生积极带动伟哥 http://weigegongxiao.51sole.com

弱势学生、自觉性强的学生督促自觉性较弱的学生,学生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形成有合力的学习小团体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3.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实施分层次评价

由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九种智力,只是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根据该理论的观点,就没有所谓“差生”的存在,每位学生都有各自独具特色的智力组合。因此笔者认为,为了合理、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而进行分层评价和“替代”评价。

(1)目标及要求分层。对不同的学生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比如电子专业的学生,最低层次要求掌握最基本的电子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中等层次要求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具备一定的思维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优层次则更进一步要求其独立思考,对问题能提出一些自己的独到见解,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等等。这样,每位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各自的奋斗目标,通过努力达到目标。

(2)作业及考核分层。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各有差异的情况,将练习题和考试卷均分为基础、中等、优秀三个不同层次,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完成。统计成绩时,则按照一定比例将不同层次的卷面分数统一到同一标准上。

(3)“替代”评价。实际上,对于一部分所谓“学困生”来说,无论怎样努力,考试成绩总还是上不去。在这种情况下,允许他们用其他一些能够展现自己才智和能力,且与所学电子专业知识相关的成绩、作品或活动替代。例如,再出一份试卷重新测试,允许开卷或半开卷;用自己创作的最得意的多媒体作品或调查报告、小论文替代等等。这样,既能够避免学生多次补考仍不及格而放弃电子专业学习的尴尬被动局面,又能够挖掘出“学困生”的优势潜能,对他们的才智给予充分肯定和欣赏,使这些所谓的“学困生”树立起自尊和自信。

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职业学校的学生,使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应有的自尊与自信,从而和谐、全面地发展。

伟哥 http://weigegongxiao.51sole.com

2.职校电子政务的作用论文 篇二

关键词:技术人员培养,队伍建设和管理

一、电子实作技术人员的地位

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进步, 电子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基本电子产品在我国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普及, 可以说, 我们也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电子社会。随着“十二五”规划中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定位和高度重视, 我们不难看出, 庞大的电子产品需求量需要相应的电子技术人才作为支撑, 电子人才的储备就变得尤为重要, 从而使得作为培养电子技术人才直接途径的职业技术学校的电子专业学科备受重视。

电子课程与其他单纯的纯理论课程不同, 电子专业注重实作, 一切理论都需要实作来巩固和运用, 具备标准电子实作技术人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显得必不可少。学生需要在技术人员的带领下完成他们的课程, 因此技术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术与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科研技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重点职业技术学校拥有大量的实验器材和精密的测试仪器以及相对完善的人才培养场所, 只有建立一支素质高, 技术好的实作培养队伍才能充分发挥实验设备的作用, 做到物尽其用。

二、电子实作技术人员的现状

1、新技术人员和新设备之间的“不认识”

新技术人员在走上实际岗位之前, 对电子设备的认识来源大部分来自在学所学, 可现实职业学校中, 实作设备相对甚至明显滞后于实际生产岗位所用设备, 于是毕业生到岗后看到新的实验设备往往是一筹莫展, 甚至缺乏一定的理论支撑, 往往需要用人单位经过长时间的理论和实作培训才能真正适应, 但企业往往不愿意花费这样的时间和经费。这就造成了人才培养与实际应用的“脱轨”。

2、传统观念对技术人员的偏见

在人们的思想观念里面, 认为老师和实作技术人员的区别是很大的, 认为技术人员不是教师, 被误认为是维修工。而很多学校也将技术人员划分到教辅人员的行列里面, 对实作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不够重视, 不论是在规章制度上, 还是在继续教育培养上都未能给其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严重影响了实作教育的稳定性。

3、在职教师的技术匮乏

在当前电子教师任职标准中, 没有对电子实作和教师职称做硬性化联系和要求, 这就导致部分电子教师纯属理论派, 一切理论来源均源自教材, 学生从老师那里获得的知识无法转化到实际操作中。

4、技术人员的严重不足

技术人员往往是使用多而人很少, 很多学校认为技术人员有一个就足够, 多一个就会浪费资源.将学生的培养寄托于到用人单位的实习过程中去, 忽略最学生在校实作技术的指导和培养, 这种错误的想法遏制了对技术人员的需求, 同时忽略对专业实作技术人员的培养, 使得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得不到更新, 不能更好的为学校及学生服务。

三、实作技术人员的培养方案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既要求他们能熟悉、使用、管理实验设备, 有要求他们能维修实验设备。因此除了他们自身的刻苦钻研以外, 还需要学校、教育部门重视对其进行专业的培养。

(1) 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帮带模式, 由专业小组研究决定, 对技术人员指定师傅进行“一对一”或“一对二”的培养。

(2) 转变传统观念, 让实作技术人员的地位得到认可, 充分认识到是做技术人员的重要性, 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让实作技术人员承担部分教学工作, 让他们也投入到教师的行业中, 从而提高他们在社会、学校、学生心中的地位。

(3) 教育局组织的集体专业强化培养, 通过专业讲座, 教师下企业实习等方式, 突出职业素养的培养, 培养技术人员具有良好工作态度、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 具备自主学习、创新发展的能力, 与社会最新的电子技术动态接轨, 做到理论不落后, 技术不落后。

(4) 规范考核, 鼓励优秀的技术人员。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制度, 将技术人员纳入考核的范围内, 对实作室进行定期的检查, 考核, 评优。关注学生在实作室上课的情况, 让每一个实作室都起到教具的作用, 让学生在实作室里充分发挥, 利用到每一种设备仪器, 学到应有的知识。

四、结语

电子技术教育中是一门实作性很强的专业, 实验教学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印证、巩固所学理论, 获取新知识的重要途径。只有重视电子实作技术人员的培养, 不断提高实验技术队伍的素质, 使其直接参与实验教学的各项准备工作, 完善并壮大“实作与教学兼优”的教师队伍, 才能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任务的完成。

参考文献

[1]周作元、李景奇、王兴伟等, 处于世纪之交的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的再思考J, 实验技术与管理, 1999, 16 (6) 4~10.

[2]夏有为, 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 适应新世纪需要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1998, 17 (5) :11~18.

[3]付秀芬, 李德华, 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契机, 进一步加强实验基地建设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0, 17 (1) :9~11.

3.职校电子技术教学方法初探 篇三

关键词:职业教育;电子技术;学习兴趣;教学方法

当前,电子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十分迅猛,电子技术专业也成为职业技术学校的热门专业之一。当前社会对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缺口较大,需要职业院校培养具有过硬技术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要。但是职业教育中,高职院校在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中,存在某些问题,如,重视教学理论,轻视实践操作;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技能教学与社会脱轨等情况,影响到电子技术教学的质量。面对社会的需求和教学现状,高职院校必须实行有效的教学改革措施,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实践操作技能的锻炼,加强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质量。

一、调整教学计划,协调教学理论与实践操作的矛盾

职业教育中的电子技术,要求学校和教师培养专业技能过硬、实用性的技术人才,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调整教学计划,协调好教学理论与实践操作课的矛盾,重视理论基础的教学,同时适当提高实践操作课程的比重,着重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加强实践训练。教师要以更加生动的方式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但不要重复为学生讲解复杂枯燥的教学理论,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水平,运用更简明易懂的方式讲解教学理论,尤其是增加实例教学,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过程紧密结合起来。比如,教师在教到电子遥控控制的时候,不要单纯注重教学理论知识中涉及的控制方式,要加入实际例子加以展示,教师甚至可以将遥控飞机和汽车模型带到教室里,让学生观察遥控过程,体会遥控过程中哪几部分电路参与了控制,电路之间的线性比例是如何控制的。教师通过实例展示,可以消除学生的陌生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教学理论的用武之地,并且尝试用教学理论解释实践操作的原理和过程,将自己观察到的实际例子与电子技术的教学理论结合起来,感受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也认识到理论知识的重要作用,重视理论基础的学习,为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打造理论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子技术在现实生活中有非常广泛的运用,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让学生感受到电子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电器,如,手机、电视、计算器等,这些都是人们生活中必备的工具,而它们与电子技术息息相关。另外,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学好电子技术课程,对于学生的就业和生活的重要性,让学生重视专业的学习。教师可以以生活中常见的电子小产品为例,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内部结构,了解它们的基本原理,然后制作出可以满足应用要求的电子产品。比如说,教师可以在讲解了鼠标的制作原理之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鼠标的制作,要求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制作出一个可以投入使用的鼠标。这样,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与直接的制作体验,从独自完成简单的电子产品的过程中,就能感受到电子技术的魅力,激发他们对学习电子技术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兴趣,刺激学生的求知欲,促使他们积极动手,感受电子技术的实用价值。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运用计算机的编程功能,设计网络游戏或者制作多媒体模拟课件,用直观形象的动画展示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三、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合,锻炼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学校和教师要尤其关注与社会接轨的问题。很多高职院校的教材更新不及时,学校的教学设备尤其是电子操作设备也由于资金和管理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换代,导致学生在电子技术的学习和操作上可能与社会脱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首先要选择最新、最切实的教材,并且及时更新教学设备。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学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切实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学校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签订合作协议,每学期固定为学生设置一定时期的企业实践课。将学生送到实际工作岗位上,与教师、技师一起参与到实际机器设备的管理、维修和操作上,让学生们熟悉各种电子产品和电器设备的使用和维修,切实提高工作能力。

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要直面教学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不断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技术过硬的电子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韩丽英,吕晓玲,乔良.以培养实践技能为中心的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J].科技资讯,2010(12):217-219.

[2]王鹏远.谈电子技术教学方法[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24):118-119.

[3]檀瑞斌.浅析电子技术教学方法[J].新课程:下,2012(05):64.

4.职校电子政务的作用论文 篇四

摘要:很长一个时期,我国职业中专学校生源及其学生就业有保障,专业稳定、教材统一,教学管理的职能比较单一,学校教务部门统领教学管理职能,教研室只是教学活动的研究组织者。而在新的办学条件下,职业中专学校学生自招,专业自选,教材自编,学生的实习和就业均由学校及学生自找。由此,职业中专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使得教学管理的职能增多,教务部门一家再也难以统揽教学管理的全部内容,专业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和创新教学研究等新的教学管理职能,必然落在中等职校教研室的肩上。

关键词:职教;中专;教育教学;改革;教研室;职能

中等职业学校教研室,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处于第一线,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的终端。在过去的办学条件下,由于生源有保障,专业稳定、教材统一,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体现在教法上。故那时,职业中专学校教研室的职能单一,即主要是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组织教师贯彻实施,并组织本教研室的教师开展一些小型的教研活动。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中等职业学校的教研室在教学管理方面,起不到多大作用,有的甚至形同虚设,似乎可有可无。

进入本世纪后,我国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为主,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这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现实赋予了职业中专学校教研室更多新的功能和作用,为此中等职业学校应当顺应新形势下的办学规律,进一步强化中等职业学校教研室的教学管理职能,充分发挥教研室学科带头,教学领路的积极作用。

过去,中等职业学校的各种办学条件都呈定式,那时,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是按照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来切实保证的,学生素质要求是由国家组织的统考来体现的,所设专业是有关部门预先计划批准的,学生所学科目、课程是教委统一规定的,老师用的教材甚至教法都是统编、统一的,毕业生由国家按计划分配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教学管理的工作内容是常规的、内敛的,学校的教学管理完全可以自我掌控,大都可以程序化操作。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很少需要层层决策和多级指挥。校级领导的意图,往往只需经由从事日常教学事务的教务部门梳理、放大后,再传达到教学一线贯彻执行即可。

在这样的管理体制下,许多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体系分为三级:分管校长是一级、教务部门为二级、教研室为三级。这种教学体系没有管理职能上的实际分工,只有管理权力大小的划分,上管下,一级管一级。这样的管理模式,是一种教学管理权力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它要求有相应的教学管理机构来统管学校的教学活动,这就决定了过去许多中等职业学校普遍推行的是一种教务部门集权型管理模式。

所谓教务部门集权型管理模式,是指由学校教务部门全面统领教学的管理职能。具体讲,即教务部门具有除了校长级的决策、指挥职能之外的其他管理职能,诸如教学组织、协调、监督、考核等管理职能;而教研室则是在教务部门领导下的一个教学实施机构,通过它,把教务部门的教学管理信息传达给每一位教师。这样的管理模式,教研室连反馈教学信息的职能都没有,因为教务部门完全有条件把工作直插到底,这就是教研室在教学管理活动中之所以形同虚设,可有可无的根本原因。

在这样的教学管理模式中,校长的管理意志靠教务部门全面贯彻,教务部门的工作范围已远远超出其名所冠“教学事务”,其工作职责是如何把校长的教学思想意志转化为计划,并将之贯彻落实到每一位教师身上,最终变成行动。在这个过程中,教研室充其量只能起到一个“二传手”的作用,而更多的时侯,每位教师的教学行为就像打排球,并不是所有的球都必须经过“二传手”才能打过网一样,其教学行为根本毋须通过教研室。因此,从这个层面上讲,教研室在教学管理活动中确实是可有可无的,只是有的学校规模较大,教师人数众多,于是设几个教研室,其职责无非是要替教务部门在忙不过来时,跑跑腿,喊喊人。

可是,在新的职业教育教学条件下,集所有教学管理权于一身的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务部门已忙得转不开身了: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的功能已改变――不再是单纯地“教书育人”,还要“育才荐用”(即要管就业),因为教务部门管不了也管不好就业;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的范围扩大――过去教务部门只管内不管外,现在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变成大量要管外,诸如外请教师,组织学生外出实训、实习,到社会上联系、组建实习基地等工作,也压在教务部门的头上,使其成为一个十分棘手的工作;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要达到的目标更难了,不仅突出对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而且要求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甚至要求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这让中职学校教务部门更是力不从心;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的渠道改变――原来中专毕业生由国家分配工作,现在一律由学校自找出路,这样一来,教学谋划的职能增加了:首先,当前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其次,开设什么样的专业才符合社会的需要?第三,学生掌握什么样的技能才能胜任工作?第四,一批批的学生毕业后将安排到哪里就业?对这样一些新问题,教务部门只能是望其兴叹;

●现时,中等职业学校所用教材甚至于教法很难校校一致。即使是本校用教材,因班次不一、学期不一、教师不一而版本不同。

在这样的办学条件下,教学管理的内容常常是非常规、外向型的.,很难自我掌控。由于决策的难度和广度加大,指挥的范围和精准度增强,管理的功能改变,计划的弹性增大,组织的内容增多,指挥的难度增强,控制的范围缩小,不只教务部门管不过来,就连校级领导也很难独立作出决策。因此,学校的教学工作,需要创新,需要研发,在这样的情况下,校级领导的意图,单凭教务部门已很难梳理成章。假如这时还沿用教务部门集权型管理模式,出路必然是:教务部门增岗增人(增加的人中,主要是增加教师、学科带头人);在教务部门内部增设机构,一部分人负责教务常规工作,一部门人负责动态性管理工作。但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其最终结果必然是教务部门任务过重,责任不清,占用教学人员过多,管理效率低下。 三

按照办学规律,如何在新的办学环境下重新划分教务和教研两大部门的教学管理职能,笔者有十余年做教务工作的经验,切身感受到在目前条件下从事教学管理工作之艰难。教育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改革教学管理和教研机制,应当实行教学管理分权制,即让教务部门真正负起管理教学事务,承担教学中静态、常规性的教学管理职能;教研部门负起管理从事教学研究,即承担教学中动态、非常规性的教学管理职能。

首先,教务部门负起教学的计划、协调、监督、考核职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日常教学管理。负责教学计划实施过程的布置、督促、监督、检查。②为教学一线服务。教材准备、实验室管理。③考勤考核。其次,教研部门侧重教学研究,负起教学的谋划、组织、实施职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跟踪专业发展动向,为学校不同时期动态地变更、增减专业提供决策参考。②加强行业研究,搜集就业信息,抓好学生实习、实训和就业基地建设工作。③组织教师积极设计精品课,按照专业需要组织教师编写教材。

这样的设置有什么好处?

首先,便于专业资源整合,做到人力资源使用效率最大化,有利于调动教研室及老师的积极作用,有利于教学创新。其次,便于专业发展情况跟踪,有利于按照市场需求更新专业设置;第三,便于教学部门提高管理效率,切实做好教务工作。第四,强化教研机构的职能,有利于充分发挥其教学教研的带动作用。

总之,按照不同职能划分,实行教务、教研两个教学机构分工合作共同实施教学管理的职能,有利于动静分开,各有侧重。教务、教研两个教学机构均由分管教学的校长统领,就好比是用两只“拳头”抓教学,更有力度。

中等职业学校教研室,作为学校教学的第一线,它以各学科带头人为核心,集中了各专业教学的骨干力量。他们当中,有的是学校所在地某专业同行中的佼佼者或专家,有的在同行业中声望很高。中职学校增强其教学管理的职能,有利于发挥其专业的领军作用,有利于借助其学术声望,促进企校合作、工学结合。

在中等职业学校教研室中,有本校的专职教师、兼课教师,还包括校外聘请的兼职、特聘教师。过去,外聘教师由教务部门出面聘请,存在着一些弊端:一是教务部门不一定全面了解外聘教师的情况;二是教务部门聘、教研部门用,形成聘用分离,导致本校教师与外聘教师配合不够协调。现在改由教研室出面聘请,减少了盲目性,实现了聘用统一,便于交流和管理。

强化中职学校教研室教学管理职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赋予中职学校教研室专业谋划的职能,使其很好配合学校做好中专学校适应市场需求灵活设置专业的工作,完善专业设置的管理,推进专业建设规范化。

这就要求教研室带领专业教师,面向就业市场,根据国家、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向校领导提出建设符合行业、企业人力资源需求、与区域经济结构相适应的专业的建议,供领导决策。协助建立中等职业中专学校专业人才培养与需求预测服务机制,制订和实行专业设置标准,完善专业设置管理,及时更新专业目录,以引导和规范专业建设。

2.赋予中职学校教研室对外拓展教学工作的职能,切实做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工作。过去,这项工作是由教务部门负责的,现在改为由教研室牵头,一是密切了教研室与“工”、与“企”的联系,二是强化了“教”与“学”、“学”与“岗”的联系,使“教”和“学”

,“学”与“用”紧密结合,有利于形成“学校里学的,正是企业里干的”这样一种学以致用的格局。

3.强化中职学校教研室专业创新的职能,深化课程改革,努力形成就业导向的课程体系。中职学校教研室应承担推动中等职业中专学校教学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调整课程结构,合理确定各类课程的学时比例,规范教学的组织管理职能,积极推进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促进课程内容综合化、模块化,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

5.职校电子政务的作用论文 篇五

一、电子政务

(一)电子政务概况

电子政务是公共部门在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自身事务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的普及,在互联网的依托下,运用科学技术,更加高效、便捷、透明地处理以上事务时的办公和管理的方法。在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一方面需要网络和信息化建设的辅助,另一方面还需要将便民、高效的理念融入电子政务平台。由此可见,电子政务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人才,因此,高校为即将求职于公共部门的大学生设立电子政务这门实验课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电子政务在公共部门行政中的作用

1.阳光枢纽。电子政务是公共部门与企业、公共部门与公民、公共部门与公共部门之间的枢纽,同时,又可以使公共部门在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时能够阳光、透明。电子政务可以通过行政审批系统实现对企业和公民行政审批的高效、便捷、透明;也可以通过招投标采购平台实现在阳光下招投标;更可以通过政府信息门户对外公开相关数据,接受监督。

2.办公。电子政务使公共部门在实现高效、有序运转的同时,实现了便捷和责权明确。例如,无纸化、责任明晰的OA系统,科学、有保障的档案管理系统,以及安全、透明的国有资产管理系统等。

二、教学概况

(一)教学设备

首先,在硬件方面,内蒙古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的实验室拥有数十台台式PC机,可以同时容纳50人进行实验。同时,在软件方面,目前,市面上有多种模拟操作系统,我院引进的这款电子政务教学实践平台,可以使学生在实验环境中,真实操作。为了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以不同身份感受电子政务的功能,在实验系统设计中,学生可以分别以公众、企业、政府办公人员等角色进入系统,实现有效的操作。如若是以公众和企业的身份进入系统,那么学生将会实现咨询、查询、申请等操作;如若是以公共部门OA或者是相关部门业务处理的身份进入系统,那么学生将会完成答疑、审核等操作。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共分七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是当下各单位最实用的内容。本文就这些模块作简单描述。模块一,政府办公系统(OA)。OA系统是目前公务员、企事业单位普遍应用的内部办公平台。在这个模块,学生可以模拟完成公文流转、考勤管理、日程管理等任务。模块二,公文传输平台。该实验是模拟公共部门之间共享和传输资源、会议资料以及文件的平台。这里所指的公共部门可以是不同级别间,也可以是不同部门间的公共部门。与此同时,学生还可以完成虚拟印章、电子签名的制作。模块三,政府信息门户。现实中,公共部门的门户网站正在不断完善,也正在变得更加便捷、简单、透明。通过在实验之前用案例与学生一同探讨信息门户的制作,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制作公共部门门户网站时有不错的效果。模块四,行政审批系统。在此模块,学生可以模拟申请行政审批的企业或公民,以及审核申请的公共部门,分别进行申请和审核。在这个训练中,如若申请需要跨部门共同审核,则培养学生模拟公共部门互相协作的精神。模块五,招标采购平台。在此模块,学生可以分别模拟企业、评标专家和政府,投放标书、评标和招标。模块六,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学生在这部分,可以模拟公共部门对自各项资产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以实现资产有保障地使用。模块七,档案管理系统。此模块,学生可以模拟档案管理系统工作人员和借阅用户,分别对档案进行采集、接收、归档、存管以及借阅。

三、作用

内蒙古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业面向的是卫生行政部门、医院的行政科室等,电子政务的实践在该类行政部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在日常教学中引入电子政务实验课可以比课堂教学更加直观地将教学内容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提高教学质量,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使学生更具竞争力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教育方式应当由过去的理论型培养向实用型培养转变,以适应社会对实用的公共管理毕业生的需求,从而满足实践应用。为了立足实验课程体系建设,应将配套的师资、硬件、软件等条件充分应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1.提升学生工作后的行政效率。早期,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不系统,等级制度较为森严,信息流通渠道不畅,处理手段较为落后,效率比较低下。电子政务的实际应用,改变了一般的口头或纸质信息传递方式,克服了各种物流阻碍和组织障碍,部门协作得到加强,行政运作程序和办事流程得到简化,提高了行政能力。学生通过对电子政务实验课的学习,可以在工作后的政务活动中,开展信息处理活动,提升行政信息化水平和信息处理能力,从而提升卫生行政部门综合实力,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2.节约单位培养成本。一般的行政信息处理方式主要将纸质文件信息作为载体,存在传输速度慢、归档立卷程序烦琐、检索信息较为不便、可浏览量有限、印刷打印耗材人工成本高等缺点。学习过电子政务系统的学生,可以通过电子政务更加便捷地开展工作,压缩了信息传递的时间与人力成本,使原来靠脑力和印刷文档传递的信息大量消耗的时间和成本降低,将工作人员从日常烦琐耗时的简单重复性事务中解放了出来,公共部门通过电脑和网络处理信息,远比过去通过纸张等媒介处理信息的容量大、速度快、形式更加灵活。同时,在高校设置电子政务实验课,减轻了行政部门日后培养此类综合人才的行政负担,不仅在处理日常行政事务中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透明、高效、无纸化办公,而且节约了培训专门人才的成本。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子政务实验课对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提升教学改革成果,加快学校教育发展和现代化管理都有促进作用,特别是对以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激发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学校的基础教育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适应社会、立足长远的创新型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三)培养学生现代化行政思维

1.培养学生简化行政成本的`意识。行政成本是行政部门在为社会提供服务、生产产品的过程中投入的物质和人工资源。行政部门在一般的管理模式下,应当完成的项目越多,行使的职权越大,输出成本越高,出现行政工作边际成本递增现象。与一般的公共行政管理教学模式相比,在学生学习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始终遵循行政管理边际成本递减的法则,明白社会化任务越重,管理范围越大,电子政务投入的管理成本越低。

2.培养学生行政能力。电子政务的实践应用,可以简化日常行政工作运行的环节和程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改变了公共部门内部信息传递方式,通过电子政务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收集服务对象的意见,获取反馈信息,通过远程会议、网上办公等模式打破公共部门工作的时空界限,强化公共部门之间和行政机关与服务群体之间的双向信息互动,使学生明白电子政务系统提升了行政工作的效率,这些都对培养学生公共行政绩效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明新,刘伟.互联网的政治性使用与我国公众的政治信任——一项经验性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1).

[2]秦小建,陈明辉.论行政法上的批示[J].政治与法律,,(10).

[3]寇莉,金明.大数据背景下加快西部城市电子政务发展的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10).

[4]蔡勇,边卫红,王常永.教学模式及多元化问题探究[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1).

6.电子商务带来的作用论文 篇六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突飞猛进。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电子商务这种新的商业模式给 企业的经济运行和 管理带来强大的推动力,它是世界经济向知识型经济转变的转换器。

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企业商务活动的主导形式,在企业运营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电子商务 企业 作用

电子商务(Elcctronic Commerce),顾名思义,是利用高科技、低成本的电子通讯方式进行各种商业贸易活动,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完成。

特别是随着 网络的普及,电子商务得到了飞跃的发展和广泛的 应用。

一、电子商务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了

信息时代已经完全到来,我们生产、生活中的每一个方面都和它息息相关。

那么在企业经营中,影响电子商务广泛应用的最主要方面如下。

1.降低企业成本

电子商务弥补了订货会、供需见面等传统采购原材料方式占用的人、财、物的不足,减少了企业采购成本的支出。

企业有效的利用和发挥好网络的作用,与合作伙伴、供应商做到信息资源共享,最大限度的提高运作效率,降低采购成本。

通过企业内部网络能及时了解本企业的库存动态信息,进行适时采购,避免因传统原材料短缺信息获取时间延迟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通过电子商务,企业可以加强与主要供应商之间的协作关系,并形成一体化的信息传递和信息处理体系,不但降低的采购费用,更重要的是能够让采购人员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集中在价格谈判和改善与供应商的关系上,建立起相对稳定的企业发展联盟。

2.提高 工作效率

在对电子通讯设备、Email、办公 软件等电子设备的使用,在最短时间内进行商务活动。

通过分析数据库中的信息,可以随时根据需要为经营活动选择合适的时机达到预期目标。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在生产中,系统会根据需求,提供合理的生产 计划。

提高了信息和资金等的转换速度,缩短生产周期,从而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3.有利于产品的研发和创新

电子商务能有效的克服企业在传统的生产方式、研发、库存等方面的缺陷,适时把握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生产决策 科学化水平,合理控制库存,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

网络将生产企业和消费者,使消费需求信息得以迅速的传达给生产者,这样就使得生产方式有大批量、规格化的典型 工业化生产向顾客需求拉动型生产转变。

4.提高服务质量,提升顾客满意度

客户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不断了解客户需求,不断了解客户需求,对产品及服务进行改善,满足顾客的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是企业能否在市场立足的关键。

企业通过对顾客的需求和归纳,能够及时把握市场脉搏,实现准确的市场定位。

电子商务以其互动性、灵活性、人性化等特点在客户拓展与维护方面体现出一定优势。

二、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

1.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和有力的技术经济政策

目前我国很多项发展电子商务专项规划,电子商务法规至今尚未推广。

国家发展电子商务还缺乏明确有力的技术经济政策。

2.企业信息化建设滞后

目前,我国从整体上讲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十分落后,多数企业计算机和网络基础设施薄弱,有关专业人才缺乏。

企业的管理并没有达到真正的信息化。

并且,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只重视基础设施建设,而忽视了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

3.电子商务交易存在安全性

电子商务交易中缺乏统一的信息安全标准、密码算法,协议在安全与效率之间难以两全,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大多数管理者对网络安全不甚了解。

4.电子商务人才缺乏

对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问题解决不好,电子商务就不可能持续高速发展。

三、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措施

1.做好电子商务的发展规划和宏观指导

电子商务是一项新生事物,其技术发展速度很快,业务方式没有最终定型,给政策的制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这就要求政策制定者对市场的变化保持高度的敏感,加强研究,适时制定鼓励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

2.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信息基础设施上投入明显不足。

3.重视企业网络经济安全

来自信息系统内部和外部的非法入侵都将更加隐蔽,如果商业机密被盗取,信息系统被破坏,大批数据丢失,都将对企业的生存带来严峻的考验,使之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4.政府的支持和人才的培养

政府支持首先在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上,需要政府加大力度,合理引进资金投入,提高投资效率,建设更加安全快捷的信息网络。

建立平等、开放的市场竞争机制。

7.职校电子政务的作用论文 篇七

关键词:分类分层次教学,电子技术,专业课,基本思路,基本原则

随着职教发展和各学校对生源的竞争,多数学校招生时,无法顾及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的知识水平普遍偏差,学生的素质存在明显的差异(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兴趣、学习目的、动机、家庭环境)。如何引导这些学生学习那些深奥而又抽象的电子技术,如何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在短短的三年内,让这些学生都有一技之长,适应人才市场的要求,这是电子专业课教学努力的方向。经过分析比较,认真筛选试验后,较为理想的途径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个性特点和知识基础以及接受能力对学生进行分类,采用分类分层次教学法。

一、电子技术专业课分类分层次教学的基本思路

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古已有之,如“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在国外也有一些代表性的学者,如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学生通过刻苦努力,应该都可以掌握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应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下图是电子技术专业课分类分层次教学的基本思路。

二、电子技术专业课分类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与基本原则

(1)强调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区别教学。由于受遗传因素、家庭背景及社会环境的影响,每个人都存在“个性差异”,对青少年来说,虽然经历了共同发展阶段,但发展的速度、水平及其发展的优势、领域(专长)也千差万别,这种差别表现为兴趣、性格、能力、爱好、发展目标的选择等。这就要求教学要以学生的具体情况为依据,因材施教。

(2)评价的层次性、激励性和创造性。职校的培养目标是具有某一特长的中等技术人才,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分数观念,摒弃片面追求高分数。重视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特长的发展,专业技能的提高和创造力的开发。

(3)强化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做到教与学平等。教师要很好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增强自我成就感。

(4)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电子专业课的实践性很强,理论又比较深奥,如何用实验来验证理论,如何把这些理论应用于实践,又如何通过实验践总结成理论,这是学好电子专业课应努力解决的问题。

三、突出技能训练的试验操作

(1)学生分类。依据考查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程度和兴趣爱好,学习动机,对学生进行分类。分类时,不能以一次考试成绩为依据,应该全面了解一个阶段里学生的实际表现进行综合评定。学生的水平类别划分,只能由任课教师自己掌握,不宜在学生中公开,私下应提醒学生向哪一方面努力。对学生学习水平类别的划分应实施动态管理,进行适当调整,调整的依据必须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收集学生在听课、回答问题、作业、考试、实验、实习中的实际表现。

(2)学生分类具体要求。分类备课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知识点,单元、章节的分层教学目标,要明确必学教材中哪些知识、实践技能的最低要求。确定各类学生应掌握的程度。例如晶体二极管这一节的教学。对A类学生要求掌握:二极管的单向导电特性;二极管的命名法;二极管的极性判定及性能检测。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能设计一些简单的电路,如整流电流、电热毯的调温电路等,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做到一学就会,学了就可以用于实际生活中。对B类生,应增加:二极管的分类及各类管的作用、识别,能独立使用万用表检测二极管。对C类生,应增加:二极管的正、反向特性,稳压二极管的特性。熟练使用万用表来检测各种二极管,要掌握二极管的分类、各类二极管的作用。对D类生,应增加:能用PN结的理论知识来解释二极管单向导电的机理。利用二极管的性质来设计充电器、稳压电路、电灯的调光电路、调温电路等。通过这样的教学,让每位学生都有所得,有所提高,达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3)分类指导,分组作业。分类指导应贯穿于课内授课上,更应体现在课外指导上,有指导性地个别铺导,因材施教,加强社会实践,让每位学生都学有所用,都有成就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上进心。分组作业就是让学生力所能及,只要经过努力,而且方向明确,就能实现教学目标。因此作业应分类,由学生自己选做。题目的结构与要求是:(1)基础型:要求一般性解决问题,能从书本上找到答案,每个同学都能做,适用于A类生。(2)综合型:要求功能性解决问题,能应用有关概念、原理、公式解决的一般规律,适用于B、C类生。(3)探索型:要求策略性解决问题,要求能用有关原理、电路、原件的性质设计、制作、改进一些电路,适用于D类生。例如上完单相半波整流电路之后(全波整流、桥式整流、滤波整流等电路还没有教),出了这样一道题目。二极管具有什么特性?有哪些主要应用,下图是什么电路?这个电路是利用二极管的什么特性来工作的?(见图1)画出下图负载电阻两端的电压波形,并说明工作原理。如果把这个负载电阻改为蓄电池就成为什么电路?蓄电池接入时应注意什么?(见图2)下图负载电阻两端的电压波形不够平滑如何改进?请设计相应的电路(不要求解答原理)?要求:A类生能独立完成第1题,在教师同学的帮助下完成第2题。B、C类生能独立完成第2题,并初步了解第3题。D类生能通过教材的自学,独立完成第3题。

其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应给予分类指导,对A、B、C类生应加强课外实践,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引导他们学习理论知识,总结经验。学完基础课后,对专业课的学习应进行分类,根据一年来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动机、就业方向,选择学习。其中音频与视频设备类(适用于C、D类生):开设音响设备原理与维修,VCD原理与维修。电热与空调维修类(适用于A、B、C类生):开设电动电热器具原理与维修,制冷与空调原理与维修。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类(适用于A、B类生):开设电子仪表与测量,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整机原理与维修技术,进行就业培训,为实现“一专多能”的培养目标,安排一定比例的选修课,例如,音频视频维修类的可选择制冷与空调维修类。教学目标是“对口就业”安排,体现了一定的灵活性。

(4)分类评价。分类评价是在四个不同类别中进行的,因此四类学生同分不等值,分数体现了教学评价的激励性和创造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各类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有所有提高,有所收获,适应于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居宇鸿.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推行项目教学方法的实践与研究[D].苏州大学,2008.

8.职校学生电子档案管理现状与对策 篇八

【关键词】中职学生 档案管理 现状与对策

在日常工作中,电子档案的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现象,对于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成为档案管理部门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档案管理的电子化程度虽然已有所提高,但由于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等的不同,其中的问题也日渐显现。

一、中职学生电子档案管理现状分析

(一)档案人员观念及专业素质滞后“重藏轻用”“为保管而保管”的传统观念仍然存在,长期形成的封闭、被动、单一等传统思维,影响了医院综合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深入开展;缺乏真正既懂档案业务、又能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难以适应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

(二)学校电子档案管理混乱。电子文档管理的关键是标准化,标准化的标志是建设枢纽性的档案信息数据中心,并安装能够对接转换各部门档案数据的网络版管理软件。有些学校虽然已经使用办公自动化网络系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电子文档处于无序、放任和无人管理的状态,大量的电子文件积压散存在学生管理科或班主任的电脑里。实际上还没有建立一个对接各部门信息数据的档案信息数据中心,也没有安装网络版的档案管理软件。档案载体将以电子为主,每年将产生大量的电子文件,如果在电子文件的形成、收集、整理、归档、检索、传递、保护、利用等各个环节上缺乏一套统一的数据模式和档案管理软件,电子档案就不能相互转化,文档不能有效对接,直接影响电子政务的正常运转。

(三)是学校硬件投入严重不足,专业设施设备空白。搞档案信息化,需要有专用软件,配置计算机、服务器、高速扫描仪、缩微机,开通内部局域网,连接外部因特网,配套信息安全防护措施等,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次性投入一笔资金,这些设施设备在有些职业学校是空白。从总体来看,学校对学生档案工作管理工作应给予大力支持和资金投入,如果没有上述设备,信息化建设只能是纸上谈兵。远距离传递频繁:由于学生入学、转学、毕业以及就业等情况每年都会发生,学生的流动性强,所以档案也经常需要远距离传递,跨省市、跨地区甚至跨国调用都是时常出现的情况。

二、中职学生电子档案管理对策

(一)健全组织提高素质改善服务要从资源共享出发,建立健学校综合档案室,配备专职档案员。建立规范的各类档案库房,指定专人管理。在各科室都应配备兼职档案员。在信息采集、加工、组织、服务方面,要面向网络环境,实行开放型的服务,摆脱单个、重复、被动、琐碎的手工服务,多提供编研“精品”,通过最快捷的检索途径把档案信息及时传递给班主任。建立健全校档案与其他信息融合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实行信息、档案管理一体化,建立一个结构合理、功能齐全、运行高效的信息中心。要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专门人才队伍的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培养人才、建设队伍、提高人的素质放在第一位。加大培训力度,有针对性地安排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特别要加强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信息专业技能。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金计划,加大经费投入。要以办公自动化和内部局域网建设为基础,以互联网主页网络建设为重点,把档案信息资源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学校建设的总体格局,把档案管理现代化与专业、版主热和学生管理职能部门办公自动化同步安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要把计算机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作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环节来抓,使那些符合业务规范、技术水平高的档案管理软件产品在学校档案室得以广泛采用,切实提高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的水平。

(三)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学生电子档案建设是一项开创性、基础性的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切实加强领导,确保学生电子档案建设工作顺利实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做好招生和学籍管理工作,及时处理学生异动,防止因异动处理不及时影响电子档案建立,要加强学校课程开设、学分认定、综合素质评价、体质健康测试的督查力度,督促学校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及时完成学生评价的各项工作。建立学生电子档案的主要责任在学校,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校长要立足于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认真负责的为每一个学生建立电子档案。

(四)合理分工,责任到人。学生电子档案内容多、时间长、要求高、责任大,学校要把电子档案建立工作与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合理分配到相关职能部门、学科教师、班主任和年级组,并责任到人,防止把建立电子档案工作简单性的交由学籍管理员、信息技术课教师或信息管理员处理。

中职学生档案作为人事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工作要不断改进和更新,作为中职学生档案者我们必须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和管理理念,不断优化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并从日常工作实践分析入手,提炼研究出多种潜在的档案管理理念和方法,积极把人事单位和毕业生个体对档案信息的需求结合起来,加大档案信息的调研与开发;以为社会和学生提供捷径和便利为根本,提高中职学生档案信息利用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努力为人事单位提供最直接、最准确、最可信的信息数据,为人才的开发利用及社会和谐发战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谢维丽.浅析加强电子文件的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05(9).

9.物流在电子商务中的作用 篇九

今天的商业经济,是以电子商务平台为核心,以支撑其他服务业发展为轴线的闭合式管理体系,在这条产运销的经济三角锁内,物流产业是组成整体经济板块的中心节点。

电子商务主要是以物流产业为支撑系统,若物流业不能与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同步,会使电子商务产业举步无路、面临失败,物流在电子商务上的位置异常重要,所以,重视物流产业即是推动电子商务发展。

目前,国内知名的电子商务企业如:阿里巴巴、卓越等,都在全面展开电子商务物流产业,在这个运作过程中,存在着均衡、统一的关系,即要保持电子商务稳步发展,又要保持物流与电子商务同步发展,且不要让物流成为电子商务的瓶颈。

在电子商务概念建立过程中,兼顾融汇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的整合。其中,信息流是实现对流通过程的监控。而物流则是实施电子商务的重要环节,是电子商务最终实现的基本保证。再完美的电子商务也会因为差质的物流配送而变成一纸空文,因此,强盛的电子商务还需有强大物流体系的支撑。1.物流的运营保障

无论在传统的贸易方式下,还是在电子商务模式下,生产都是商品流通之本,而生产的保障需要物流活动支持。科学、合理的物流,通过降低费用实现降低成本,通过优化库存结构、减少资金占压、缩短生产周期等实体管理,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反之,缺少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手段,忽视物流管理功能的维护,生产的顺利进行也就无法保障,电子商务亦难以实现。2.物流服务于商流

在商流活动中,商品所有权自购销合同签订之时起,便由供方转移到需方,而商品实体并未移动。在传统的交易过程中,除了非实物交割的期货交易,商流活动都必须伴随相应的物流活动,在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通过上网点击购物,即完成了商品所有权的交割过程,即商流过程。但电子商务活动并未结束,只有商品通过物流服务将实体转移到消费者手中,商务活动才最终完成。因此,物流亦是商流。

在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物流实际上是商流的后续服务,没有现代化的物流,就没有现代化的商流。

3.物流是实现电子商务的根本保证

电子商务最大化地方便了消费者,他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他们的购物过程,省时减耗。但是,他们所购的商品送达缓慢,抑或所送并非自己所购,那么,消费者不会再继续网购。所以说,物流是电子商务中实现以“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最终保证,缺少和未建立现代化的物流流通体系,电子商务就无法实现便捷销售、安全送达的网络经营,消费者会依然选择他们依赖已久的传统购物方式。

综上所述,在发展电子商务的同时,必须达到“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的发展与其同步。

绥芬河地区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凭借多年的对俄物流经验,以及有利的政策支持,形成了一整套完善、规范的对俄国际物流体系。近年来,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建设向纵深推进;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建设加快;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态势良好;综合保税区良性运作,中俄边贸天时和谐、地利优厚。

绥芬河在多年的对俄贸易中,积攒了丰厚的商业物流资源,尤其以绥芬河邮政国际包裹业务最具特色,邮政国际包裹以其专业,安全,便捷的服务特色,赢得了中俄客户的广泛赞誉,随着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其多渠道,多手段的营销方式普及俄罗斯全境,使整个绥芬河商户在咫尺之间即可沟通天涯海角,已成为绥芬河商家熟悉喜悦的物流形式。

中俄两国邮政偕同合作,绥芬河邮局驻海参崴办事处具有成熟的国际包裹运输操作流程,有专职专业的国际包裹业务处理的团队,能够灵活运用电子商务网络平台这一销售手段,利用安全、完备的运输体系将货物快速,准确、保质地配送到俄罗斯的各个地方。

依托电子商务平台的优势,邮政国际包裹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经营理念,以安全、快捷、高效为原则,已发展成有专业团队、有俄方合作伙伴、有完善服务机制的专业化的物流企业。运筹帷幄、制胜千里,积极准确地为对俄电子销售提供优质服务,实现包括专业化、多多元化、安全化的国际运输、数据对接、电子下单、信息处理等服务,为中俄贸易搭建安全畅通的物流对接渠道;并参与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内外物流中心建设,为保税区企业提供仓储设施租售、区内配送、海关监管运输、国际货运代理等配套物流服务。

10.现代物流在电子商务中的作用 篇十

电子商务的出现和兴起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和物流企业的运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1电子商务为物流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运作平台,大大节约了社会总交易成本。

尽管物流管理同样具有一般企业管理的共性,它也有其独特的个性。物流管理的大部分内容涉及到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衔接和协调,因此,物流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盲区和难点,运作不好,将导致企业物流效率乃至整个企业运作效率的低下。

电子商务则恰好为物流管理提供了良好的运作平台。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中的各个节点企业能更好地实现信息共享,加强供应链中的联系,使企业可以提高生产力,为产品提供更大的附加值。

1.2电子商务极大地方便了物流信息的收集和传递

信息对于企业经营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包括EDI、条形码POS系统等先进的信息交换手段得到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手工工作带来的失误,降低了运营费用。图2是一个典型的EDI系统:

更为重要的是,电子商务系统能够收集到大量的市场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加工和处理,很容易得到富有价值的商业资讯和情报,比如客户的定购数量、购买习惯、商品的需求变化特征,等等,这些资料对企业制定营运管理政策、商品开发和销售具有重要的价值。电子商务对现代物流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2.1信息化

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因此,条码技术(Bar Code)、数据库技术 Database、电子定货系统 EOS、电子数据交换 EDI、快速反应 QR 及有效的客户反映 ECR、企业资源计划 ERP 等技术与观念在物流中将会得到普遍应用。信息化是一切的基础,没有物流的信息化,任何先进的技术设备都不可能应用于物流领域,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将会彻底改变世界物流的面貌。

2.2自动化

自动化的基础是信息化,自动化的核心是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的外在表现是无人化,自动化的效果是省力化,它可以扩大物流作业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物流作业的差错等。

2.3网络化

物流领域网络化的基础也是信息化,这里指的网络化有两层含义:一是物流配送系统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包括物流配送中心与供应商或制造商的联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另外与下游顾客之间的联系也要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比如物流配送中心向供应商提出定单的过程,就可以使用计算机通信方式,借助于增值网(Value Added Network,VAN)上的电子定货系统(EOS)和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来自动实现,物流配送中心通过计算机网络收集下游客户的定货的过程也可以自动完成;二是组织的网络化,即所谓的企业内部网(Intranet)。比如,台湾的电脑业在90 年代创造出了“全球运筹式产销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点是按照客户定单组织生产,生产采取分散形式,即将全世界的电脑资源都利用起来,采取外包的形式将一台电脑的所有零部件、元器件、芯片外包给世界各地的制造商去生产,然后通过全球的物流网络将这些零部件、元器件和芯片发往同一个物流配送中心进行组装,由该物流配送中心将组装的电脑迅速发给订户。这一过程需要有高效的物流网络支持,当然物流网络的基础是信息、电脑网络。

物流的网络化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是电子商务下物流活动的主要特征之一。当今世界Internet 等全球网络资源的可用性及网络技术的普及为物流的网络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物流网络化不可阻挡。

2.4智能化

这是物流自动化、信息化的一种高层次应用,物流作业过程大量的运筹和决策,如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搬运)路径的选择、自动导向车的运行轨迹和作业控制、自动分拣机的运行、物流配送中心经营管理的决策支持等问题都需要借助于大量的知识才能解决。在物流自动化的进程中,物流智能化是不可回避的技术难题。好在专家系统、机器人等相关技术在国际上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为了提高物流现代化的水平,物流的智能化已成为电子商务下物流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2.5柔性化

柔性化本来是为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而在生产领域提出的,但要真正做到柔性化,即真正地能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来灵活调节生产工艺,没有配套的柔性化的物流系统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20世纪90 年代,国际生产领域纷纷推出弹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制造资源系统(MRP)、企业资源计划(ERP)以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技术,这些概念和技术的实质是

要将生产、流通进行集成,根据需求端的需求组织生产,安排物流活动。因此,柔性化的物流正是适应生产、流通与消费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物流模式。这就要求物流配送中心根据消费需求“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特色,灵活组织和实施物流作业。

另外,物流设施、商品包装的标准化,物流的社会化、共同化也都是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的新特点。电子商务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电子商务时代,由于企业销售范围的扩大,企业和商业销售方式及最终消费者购买方式的转变,使得送货上门等业务成为一项极为重要的服务业务,促使了物流行业的兴起。物流行业即能完整提供物流机能服务,以及运输配送、仓储保管、分装包装、流通加工等以收取报偿的行业。其主要包括仓储企业、运输企业、装卸搬运、配送企业、流通加工业等。信息化、全球化、多功能化和一流的服务水平,已成为电子商务下的物流企业追求的目标。

3.1多功能化--物流业发展的方向

在电子商务时代,物流发展到集约化阶段,一体化的配送中心不单单提供仓储和运输服务,还必须开展配货、配送和各种提高附加值的流通加工服务项目,也可按客户的需要提供其他服务。现代供应链管理即通过从供应者到消费者供应链的综合运作,使物流达到最优化。企业追求全面的系统的综合效果。

3.2一流的服务——物流企业的追求

在电子商务下,物流业是介于供货方和购货方之间的第三方,是以服务作为第一宗旨。从目前物流的现状来看,物流企业不仅要为本地区服务,而且还要进行长距离的服务。因为客户不但希望得到很好的服务,而且希望服务点不是一处,而是多处。优质和系统的服务使物流企业与货主企业结成战略伙伴关系(或称策略联盟),一方面有助于货主企业的产品迅速进入市场,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则使物流企业有稳定的资源,对物流企业而言,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正逐渐成为比价格更为重要的选择因素。

3.3信息化——现代物流业的必由之路

在电子商务时代,要提供最佳的服务,物流系统必须要有良好的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在大型的配送公司里,一般都建立了ECR 和JIT 系统。有了它,就可做到客户要什么就生产什么,避免了盲目生产。仓库商品的周转次数一般每年达20 次左右,若利用客户信息反馈这种有效手段,可增加到24 次。通过JIT 系统,可从零售商店很快地得到销售反馈信息。配送不仅实现了内部的信息网络化,而且增加了配送货物的跟踪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了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降低了成本。

3.4全球化——物流企业竞争的趋势

20世纪90 年代初,由于电子商务的出现,加速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致使物流企业的发展达到了多国化。它从许多不同的国家收集所需要的资源,再加工后向各国出口,如前面提及的台湾电脑业。

全球化战略的趋势,使物流企业和生产企业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社会化大分工。生产厂集中精力制造产品、降低成本、创造价值;物流企业则集中精力从事物流服务。物流企业的满足需求系统比原来更进一步了。例如,在配送中心里,对进口商品的代理报关业务、暂时储存、搬运和配送,必要的流通加工,从商品进口到送交消费者手中的服务实现一条龙.补充回答:

现代物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电子商务与物流的紧密结合;现代物流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才流的统一;电子商务物流是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的结合;物流设施、商品包装的标准化,物流的社会化、共同化也都是电子商务下物流模式的新特点。

11.职校日语课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篇十一

明确学习目标是促进学生主动、自觉学习的动力。对每个新生我都会问同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家选择日语作为专业。原因有几种:1. 家里有亲戚在外国,可以去投奔亲戚。2. 想出去留学或是工作。3. 喜欢日本的动漫,对日语比较有兴趣。4. 觉得日语相对简单,比较容易学。5. 只是为了拿到毕业证,混一纸文凭。对于前几种学生,已经有目的或是兴趣的学生来说,学生自身就有学习的动力,学习劲头也会较高。只要老师适当引导,都能够配合老师好好学习。而对于最后一种学生很让人头疼,他们往往都是以前成绩一直很差,对学习没有兴趣,没有信心的孩子。尤其是在职业学校,这样的学生非常多,经常占三分之一或者更多。面对这样的学生,首先树立学习的信心,我会告诉他们学习日语很简单,日语中有很多的汉字,对于中国人非常有利,只要用心,肯定能学会。让他们渐渐地克服对于学习的恐惧,树立能学好日语的信心。

二、课堂上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有了学习的欲望之后,教师要想办法延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要求教师有较强的驾驭课堂、启发兴趣、营造氛围的能力。我认为从以下几点入手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堂课教学行为的目的,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前提。有了教学目标,学生才能明确学习方向,知道劲儿往哪里用。制定教学目标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不能抽象模糊,不能长篇大论,要简要清晰的,一两句话概括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学会什么,学生在上课时才能围绕重点学习,课后也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进行自我检测。

2. 营造活跃的氛围。中学生大多好奇、好动、好说、好胜,针对这些特点要尽可能把实物、挂图、图片、投影片、录音机等各种教具带入课堂,使学生在看一看、听一听、玩一玩、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教学活动中接受知识,使他们的眼、耳、脑、手、口等各种器官都在无意识中高度配合起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丰富的表情,幽默、风趣的语言,再加上自然得体的动作和姿态去传授知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这种和谐的交际氛围不仅激发学生愉快的情感,使他们乐于开口说外语,同时学生积极向上、欢乐愉快的情绪又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多样的活动,使课堂练习大容量、快节奏,同时又有一定的趣味性。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应该是每个教师追求的境界。学生愉快了,自然会产生越来越多的求知欲。

背单词学生一直都感到枯燥,那么可以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提高积极性。我在上课的时候经常用竞赛的方式,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来提高课堂效率。比如说上课前我就会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的任務就是背单词,给大家20分钟时间记住15个单词,之后我们要分组进行比赛,选出今天的前三组,学生一听要比赛,马上来了兴致。而那些平时学习劲头稍微差的学生因为是小组竞赛,为了集体荣誉或者被活跃学习气氛感染,都尽力完成任务。而检验的时候,为了避免枯燥的听写,我采取了游戏的方式。学生背完了之后,老师在黑板上写上这些单词的中文意思,用日语说出,学生迅速找到相应的中文,用手拍一下,两两对抗谁找的最快就算赢,会有相应的加分,这种游戏被我称之为“打地鼠”。通过这样的竞赛式游戏,学生在玩中提高了对单词的熟识度和反应能力。

三、掌握科学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12.班主任在职校生顶岗实习中的作用 篇十二

关键词:顶岗实习,纽带,引导,角色转换,职业规划,职业道德,安全教育

职校学生在完成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校内专业实训后, 以准员工的身份到企业从事生产工作, 并承担工作岗位所规定的责任, 这种就业与学习融合, 学生具有在校生和职业人双重身份的状态, 近年通常称作顶岗实习。这一过程的特点是主体多元化、地点分散化、内容多样化。学生在进入社会、融入企业过程中, 由于环境和角色的改变, 会遇到各种问题。因此, 顶岗实习作为综合性、实践性最强的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各方面协调一致, 其中班主任的作用是重要的,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纽带作用

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 具有在校学生和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 必须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人才, 而企业发展的目标是获取利润。学校希望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技术技能得到系统训练, 而企业往往按照自己生产作业的需求来安排学生实习岗位和实习内容, 把学生顶岗实习作为缓解劳动力紧张、降低用工成本的手段。这种冲突会使学生遇到很多问题, 如岗位不适应、生活不适应、转岗问题、安全问题、加班问题、各种纠纷, 等等。由于学校与企业不是上下级关系, 解决这些问题只能通过班主任在学生、企业、学校之间沟通, 在兼顾企业利益、学校教学计划、学生切身利益的原则下协商解决。所以, 班主任是学校与实习单位沟通的纽带。

在学校, 教师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 对他们的教育帮助比较到位、全面、及时;在企业, 领导及师傅有自己的工作岗位, 不能像教师那样, 把培养学生当成自己的全部工作。顶岗实习阶段的学生处于由求学向就业的过渡阶段, 心理不成熟, 不了解社会, 不了解自己, 一时难以适应从学校到企业、从课堂到车间的转变。这就需要班主任与实习单位的师傅和领导沟通, 帮助学生处理生活、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所以, 班主任是学生与实习单位沟通的纽带。

虽然顶岗实习不是就业, 但与就业紧密相连, 是准就业状态。对此, 家长及学生会有更多、更实际、更复杂的想法。他们选择或不选择一个单位, 离开或不离开一个单位是各种问题交织的结果。诸如:单位经营状况、工作地点、岗位环境、经济待遇、专业对口、交通情况、家庭变故, 等等。因此, 学生思想波动、岗位变动是与多种因素相连的, 班主任经常在家长、学生、单位之间说明情况, 转达想法, 协调解决各种问题。所以, 班主任是家长与学生、家长与实习单位沟通的纽带。

二、引导作用

1.引导学生调适心理, 完成角色转换

顶岗实习是学生向生产技术工人转变的过渡阶段。由于学校的教学环境、教学设施与企业生产环境有一定差别, 学生对“上学”与“顶岗”, “上课”与“上班”, “在校学生”与“企业员工”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的体会和理解是逐渐完成的。班主任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实际困难, 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 帮助学生克服个人想象与社会、公司实际情况的落差所带来的心理不适。让他们不切实际的想法软着陆

2.引导学生准确定位, 根据个人特点和社会需要完善职业规划

从学校进入职场, 每一位职场新人都需要迅速、准确找到自己的定位。然而, 个人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 都会有一个比较艰难的过渡期。班主任要帮助顶岗实习学生学会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了解社会, 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人的特点进行职业规划。引导学生根据“择己所爱、择己所长、择己所利、择世所需”原则不断检验和完善他们的职业规划, 使其更清晰、明确。

3.引导学生融入企业文化,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顶岗实习是迈向职场的第一步, 快速融入企业文化才能走好这一步, 企业文化是企业中形成的文化观念、历史传统、共同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企业的意识形态。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接受优秀企业文化的熏陶, 使学生在思想意识、行为习惯上能尽早适应企业的要求。具体讲, 第一, 引导学生积极学习, 熟悉企业文化, 告诉他们工作中的每一点经历都是很好的学习机会;第二, 帮助他们端正心态, 入乡随俗, 遵守企业的惯例、潜规则等。第三, 督促学生主动沟通, 切勿拘谨, 在工作中, 会遇到各种问题, 要主动与师傅、领导、同事交流, 得到他们的帮助。总之,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4.引导学生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养成“干一行, 爱一行, 专一行”的职业品质

职业道德修养, 是从业人员按照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 在职业活动中不断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 所形成的职业道德品质以及达到的职业道德境界。社会职业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的职业都有各自的职业道德, 但有共同的原则和要求。这就是:爱岗敬岗, 诚实可信, 办事公道, 服务群众, 奉献社会。职业道德往往比较具体、灵活、多样。它总是从本职业的交流活动的实际出发, 采用制度、守则、公约、承诺、誓言、条例及标语口号之类的形式, 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在实习岗位上不断内省、自律, 除了专业知识以外, 还要在性格、情商、责任心、执行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开拓精神等非专业要素方面不断自我完善, 不断发展, 做到“干一行, 爱一行, 专一行”。

三、安全作用

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安全问题有两个方面, 工作现场的安全和工余时间的安全。在工作现场, 学生直接与生产设备打交道, 必须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班主任有责任配合企业对学生进行安全生产教育, 提醒、说服他们注意人生安全和生产设备的安全。在工余时间, 学生比在学校更接近社会, 不良社会影响对学生的侵蚀增大, 如果学生纪律、法制观念不强, 就容易参与社会违法乱纪活动, 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把纪律要求、法律意识变为学生的遵纪守法的自觉行动;再有, 顶岗实习期间, 学生有住单位宿舍的, 有租房住的, 还有住家的, 情况复杂, 他们年龄小、生活能力不强, 班主任要经常对他们进行用火用电安全教育和交通安全教育。总之, 班主任要通过反复强调和提醒对学生进行以生产安全、人身安全和遵纪守法为重点的安全教育和法纪教育。

四、结束语

校企合作, 共同对学生实施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中高级技术人才。这种管理是多方位、全过程的, 班主任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以上三个方面是最主要的。

参考文献

[1]和艳芳, 于一才.职业生涯规划.

[2]蒋乃平.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指导.

上一篇:解放思想促教育发展征文下一篇:显示器“临时黑屏”故障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