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简报

2024-07-20

农产品质量安全简报(通用9篇)

1.农产品质量安全简报 篇一

(内部资料)

第15期

(总第56期)

东营市农业局2011年9月28日

河口区多措并举

提升农业标准化建设档次

近年来,河口区狠抓农业标准化建设,作为提升产业档次、巩固调整成果的有力抓手,切实抓实、抓牢、抓出成效,逐步探索建立健全适合本地发展的标准化推广体系,农业标准化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一是强化科技支撑。对农业信息网、“12316”三农热线(3612316)、农业科技短信服务进行有机整合,构建起了“三位一体”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网络,为农民准确及时地提供新品种、新技术等信息服务;以农民科技培训、农民创业培训、阳光工程、-1-

实用技术培训等为载体,积极培养多类型、多层次人才,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有力地推动了先进技术成果在农业标准化建设中的消化、吸收和利用。

二是狠抓示范带动。按照高效生态的要求,抢抓机遇,率先发展,全力打造农业“一带两园四基地”。目前,正在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编制河口区高效生态农业产业观光带规划,初稿已形成。同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10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60个高效生态农业示范片,着力抓好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建设。同时,着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狠抓大项目带动。目前,全区规模以上的农业企业发展到73家,其中,从事农副产品加工的企业40余家;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3家,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10家;全区农业企业固定资产总额达9亿元,销售收入总额达13亿元;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3家。依托优势产业带、产业基地和特色产品村,着力培育壮大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产品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目前,全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110家,60%以上农户进入产业链经营。

三是扎实搞好“三品”认证和品牌创建。以绿色和有机食品培育为重点,不断加大农产品质量认证力度,围绕绿色有机冬枣标准化生产基地、优质海参养殖基地、大闸蟹养殖基地、现代畜

牧业基地四大特色基地建设,继续抓好黄河口优势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目前,全区获得农产品质量认证的产品有58个,包括无公害农产品55个、有机食品3个,面积约25万亩。同时,今年又组织8个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三品”认证,认证产品12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0个,绿色食品2个,认证面积为8981亩,认证产品范围包括蔬菜、水果、粮食等。(河口区农业局)

抄报: 刘曙光副书记,吕雪萍副市长

抄送: 各县区委书记、县区长、分管县区长、市财政局、市工商局、市畜牧

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林业局

发:各县区农业局、有关乡镇政府

2.农产品质量安全简报 篇二

我们知道, 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保证, “餐桌安全”就属于无稽之谈。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质量正在快速提高, 对“餐桌”的要求已由“吃饱”彻底转向了“安全”。近年来, 由于化肥、农药、兽药、动植物激素等的大量使用, 在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产量的同时, 有毒有害物质超标导致的农产品污染和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就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机构改革后的长春市农业委员会内部专门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 负责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指导长春市绿色食品领导小组办公室 (长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中心) 具体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工作。

从近几年长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数据看, 农产品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合格率已由以前的83%左右提高到现在的95%左右, 说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发挥了作用。但也应该看到, 农产品污染的潜在安全风险依然非常突出,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目标并没有完全实现。

1 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1.1 农业环境的污染影响农产品质量

农产品生产, 主要在农村和城市周边。据调查, 长春市农村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农药化肥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染以及工业污染, 上述污染已经影响到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水平。

1.1.1 农药、化肥污染

农村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造成了有毒有害物质的大量残留。2006年, 我市化肥使用量851483吨, 平均每公顷耕地使用化肥750千克;农药使用量为6832吨, 平均每公顷耕地使用农药6千克。化学肥料施于土壤中, 被农作物吸收的只是其中的极小部分, 大部分在雨水的作用下渗透到地下, 污染地下水。农药的大量使用, 导致土壤的有害物质残留非常严重, 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1.1.2 畜禽养殖污染

近年来, 我市农村畜禽养殖得到较快发展, 生猪、牛、奶牛、肉羊、家禽等总量超过4亿头 (只) 。而这些畜禽粪便至少有2/3以上未得到利用就直接排放。这些粪便进入水体或渗入浅层地下水后, 大量消耗氧气, 使水中的其他微生物无法存活, 特别是一些含有抗生素类污染物渗入农业土壤, 进而通过农作物吸收进入食物链, 从而产生“有机污染”, 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

1.1.3 农村生活污染

按每人平均每天产0.5千克垃圾测算, 我市农村每天将有2070吨的垃圾产生。农村生活垃圾的成份也呈多样化的趋势, 除了常见的塑料制品外, 有机磷成份也明显增加。许多城市生活垃圾向农村运送扩散, 而大部分农村并没有最基本的垃圾填埋处理场地, 广阔的天地成了垃圾的天然排放场, 严重影响到农村土壤、水源和空气的质量。

1.1.4 工业污染

由于城市的发展, 工业“三废”和生活污物排放量增加, 以及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等, 使农田土壤、农区水系及大气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长春市的土壤和水系环境质量总体是好的, 但也有个别地段受到产地周围的污染源影响, 导致部分农田或菜田受到污染。另外, 由于城市的扩建, 原有良好的农田土壤、农区水系和大气, 有可能面临遭受污染或破坏的危险。

1.2 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影响农产品品质

我市农产品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以及工业和生活污染, 造成农作物农药残留、重金属和硝酸盐类的超标。比如六六六农药, 虽然早已停止使用, 但在个别农田土壤中, 仍能检测到残留。

据市农产品质检中心2009年对长春市蔬菜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的抽样检测表明, 农药残留超标率为3.57%, 而且在超标农药中, 63.16%为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毒或剧毒农药。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化肥施用的不合理, 特别是氮肥施用量偏高, 导致土壤中有机质和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含量降低, 使农产品营养品质下降。

重金属污染, 我市农产品重金属污染主要源于工业三废的排放, 造成农产品中重金属 (尤其是镉) 含量超标。

畜禽产品生产过程中, 主要问题是用含有重金属的饲料喂养、兽药滥用、饲料添加剂的违规使用等, 加之不利的自然生长环境, 造成其品质下降。其原因是不能按照标准化生产的要求科学使用兽药、投入品, 缺少必要的监督检测。

1.3 检测机构基础薄弱, 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不适应

农业部门 (含畜牧、水产) 检测检验机构由于起步较晚, 基础薄弱, 与长春市农业大市的地位不相符合, 不能满足农产品生产全程质量安全监管和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需要。

1.3.1 检测机构规模不能满足需要

我市现有农产品检测机构一家, 且规模较小, 受检测仪器和检测经费所限, 年样品检测量只有1800个左右。对于监测6个县市区的110万公顷农作物来说, 在监控强度和频率上不能全部覆盖对农产品全程监控的要求。

1.3.2 检测能力弱

可检项目少。检测参数亟待拓展。缺少对出口农产品相应的检测方法和仪器设备, 与国际不接轨, 检测精度急待提高。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农业高新技术产品 (如转基因农产品等) 会越来越多, 相应的质量安全检验项目还没有建立。

仪器设备数量较少, 配套性差。由于当时受建设资金短缺的困扰, 在选购检测设备时, 多选用一些价格较为低廉的仪器, 以满足当时检测工作开展的需要, 对现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 明显表现出不适应。

2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建议

2.1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单从村容整洁方面讲, 对于畜禽的要求是必须实行圈养。圈养的最大好处就是畜禽粪便可以集中处理, 集中处理的好处就是可以充分发酵、腐熟后还田土壤, 提高耕地有机质含量, 肥沃农田, 同时, 可以减少化肥使用量, 可谓一举三得:村容得以改善;畜禽粪便得以有效利用;改善耕地土壤质量。

2.2 全面推广科学施肥技术

所谓科学施肥, 即是: (1) 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 这样既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又可以弥补因速效肥料后劲短而造成的作物生长后期缺少必要营养而减产; (2) 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避免造成浪费, 减少化肥对耕地的污染; (3) 推广科学的施肥方法, 做到底肥机械条施, 口肥人工穴施, 追肥为垄沟深追肥, 有效地提高肥料利用率。

2.3 普及综合防治技术, 最大限度减少农药用量

在病虫害防治上, 积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对病虫防控实施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综合措施, 尽量减少应用农药进行化学防治。必需使用时, 也要严格控制农药的用量, 在使用上, 认真选好农药品种、用药时间、用药浓度, 使农药污染减少到最小程度。

对于农药的研发和生产, 国家有关部门应严格控制高毒、剧毒农药的生产, 监督或引导企业研发和生产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要大力投入研发资金, 发展生物农药, 积极推广生物防治。

要尽快建立一支由植保专业技能人员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服务队伍, 利用先进的设备和手段, 进行专业化的统一防治, 为生产者提供统一的技术服务。

2.4 大力推行农业生产标准化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都起源于农业。可以说, “三品”是农产品的品牌, 也是农业标准化的基础。它们都是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和由数量型、粗放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过程中, 为适应新的发展和质量安全要求而逐步出现的, 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产物。现在, 国家从食品安全的战略高度对“三品”的发展予以重视并大力提倡, 地方政府在发展“三品”生产过程中, 如何根据国家政策, 结合本地实际, 出台一些优惠政策或扶持政策, 鼓励更多的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生产更多的“三品”产品, 应该成为当务之急。相信所有农产品都是“三品”以上标准, 农产品的质量自然就有了保证。

2.5 实行严格的质量追溯制度

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 对生产农产品的农户, 实行严格的户籍编码制度, 一户一码, 不管每户生产何种农产品, 都使用统一配发的、每户唯一的编码。每批产品上市, 除加贴编码外, 还应加贴本批产品采收日期, 同一采收日期的产品, 为同一个批次。对经检验部门检验的, 还应附带产品检验合格证书。一方面是一但发现质量问题, 便于该批次产品的召回而不影响其它批次产品;另一方面是可以根据编码溯源找到生产者, 有利于责任追究。

2.6 加强检验检测机构建设

(1) 加大对检验检测机构建设的投入, 保证检测机构正常开展检测工作; (2) 加强现有检测机构检验人员的业务培训, 以适应新的工作任务要求; (3) 在现有条件下, 尽可能加大检测频率, 及时上报检测数据, 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详实的基础依据。

2.7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队伍建设

要保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质量安全, 必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程监管。 (1) 农技推广人员、植保人员要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民家中, 积极指导农民科学种植, 科学施肥、科学用药、适时采收, 要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示范等多种途径的方式, 千方百计引导生产者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2) 检测部门要不定期对各生产基地的产品进行监测, 及时将检测结果上报农产品质量监管部门, 监管部门要根据检测结果时时监管; (3) 监管人员要经常深入到生产者中间, 多了解、多询问、多查阅有关生产记录或档案, 发现违规生产, 要及时予以纠正和处置, 必要时, 可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2.8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工作

各有关部门应当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有关政策、法规、标准、技术的宣传, 形成全社会关心农产品生产安全和消费安全的氛围。要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既要曝光质量问题严重的农产品和违法的生产经营行为, 又要定期展示安全优质农产品、知名品牌和优秀的生产企业, 要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知识, 要引导企业和生产者按市场需求生产安全、优质的农产品。

总之,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是一项长期的保证民生健康的基础性工作。同时, 又是以农业部门为主, 其它有关部门协调配合, 全民参与的食品安全行动, 需要上下同心, 齐抓共管, 合力推动。只有人人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 人人监督农产品质量安全, 人人食用安全的农产品, 不安全的农产品也就没有了生存的土壤和温床。

摘要:农产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农业环境污染、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等都影响农产品质量, 加之检测机构薄弱, 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不适应, 影响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农产品安全应加强的八个方面工作。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农业环境污染,农业投入品,检测机构,保障安全建议

参考文献

[1]建设长春市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可行性研究报告

3.农产品质量安全简报 篇三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食用农产品是食品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是政府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的基础和支撑,是保障我国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日益受到重视。2006年颁布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了《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2006—2010年)》。按照规划,2007年以来已累计安排中央投资19.3亿元,地方配套8.07亿元,支持建设了33个部级研究中心和专业中心、11个部级区域中心、28个省级综合中心和435个县级质检站建设。与此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也积极增加投入,建设了一批农产品质检中心,初步改变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目前,全国已初步形成国家和省、市、县三级检测机构为主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网络,检验检测能力明显提升。依托各级农产品质检机构,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农产品质量例行检测等工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得到加强,促进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

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产品质检能力还不适应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要求,各地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很不平衡,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检测能力相对薄弱,一些农业大县的检测能力不能满足工作需要。与此同时,出现了农产品质检机构重复建设问题。有些地区没有按照国家规划的要求建立综合性质检中心,而是按照行政体制在农业、畜牧、水产部门各自建设检测中心,不仅造成不必要的重复投资,而且也增加了运行成本。从纵向看,许多地方按照行政层级层层建设质检机构,但各级检测机构功能定位和职责分工不明确,大多数市、县级检测机构的职能相近或相似,仪器设备大同小异,检测项目重复,没有充分体现地方农业发展的特色和当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点。另外,检测机构运行费用不足的问题也十分突出。很多市级、县级及乡镇的质检中心(站)运行经费没有保障,有些仪器设备长时间闲置,不能发挥作用。部分地区专业检测人员短缺,总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充分暴露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健全和农产品质检能力依然不足的问题。因此,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且十分紧迫的任务。

二、加强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要重点抓好的几项工作

以今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为标志,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最近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在农业部新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体现了中央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2006-2010年)》的实施也进入关键时期,近两年中央投入力度明显加大。新的形势对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后一段时期内,要坚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继续作为政府农业投入支持的重点领域之一,利用中央增加投资、扩内需保增长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同时要尽快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和保障措施,使农产品质检体系能够更好地、更有效地发挥作用。近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认真总结本期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规划的实施成效和问题,进一步摸清农产品质检体系的现状

本期《规划》已经实施四年。要认真总结本期《规划》的实施情况和建设成效,摸清各地区、各层级农产品质检中心(质检站)的最新状况,既包括仪器设备、实验室设施等“硬件”情况,也包括机构编制、专业人员、经费保障等方面情况,还包括本期规划的项目在建设实施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已经建成的各级各类质检机构在实际工作中究竟承担了什么职能,发挥了什么作用,下一步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等等。这是研究和编制下一期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规划的基础性工作。

(二)尽快启动“十二五”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

在摸清现状、明确需求的基础上,要抓紧启动“十二五”全国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要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实际需要,加快构建覆盖农牧渔各业,集检验监测、风险评估、预测预警、应急处置能力于一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要坚持把县级作为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的重点,着力支持农业大县(市)改善农产品质检基础设施,提高基层的检验检测能力。在建设层级上,不同地区可以各有侧重,但没有必要层层都建设农产品质检机构。要坚持因地制宜,合理确定不同地区、不同层级农产品质检中心(站)的仪器设备配置和投资建设标准,着力加强对当地重点农产品的检验检测能力,不搞全国“一刀切”。要根据中央和地方的投资可能,分清轻重缓急,明确阶段性建设任务和重点,有序推进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

(三)加强资源整合,明确各级各类检测机构的功能定位

要加强对种植业产品、畜产品、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力量的有效整合,逐步建立横向互不重复、纵向明确分工、布局合理、支撑有力的农产品质检体系,坚决避免重复建设和各自为政。国家支持建设的省级及省以下农产品质检中心(站),原则上必须是综合性质检中心(站),重点满足本区域内种植业产品、畜产品、水产品生产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需要。要进一步研究和明确各级各类检测机构的功能定位。农产品检测机构除承担政府委托的任务外,要积极面向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生产基地、种养业大户等提供检测服务,实现资源与信息共享。积极探索发展独立的第三方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为政府和全社会提供优质、高效、公正的农产品检测服务。

(四)强化农产品质检机构的人员和经费保障

只有在机构编制、运行经费、专业人员等能够保障的前提下,农产品质检中心(站)才能真正发挥作用。目前,绝大多数农产品质检机构是事业单位,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农产品质检机构的经费支持力度,切实保障其公益性检测和日常运行费用。国家支持建设的地方质检中心(站),必须是地方政府已经明确机构编制,并明确承诺保障其运行经费的项目。加强检验检测人员的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人员素质。已建的各级各类农产品质检中心(站)要及时进行检验检测机构法定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规范检测行为,提高检测水平。

(五)研究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

要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和风险评估制度,明确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点区域、重点产品、重点环节,强化对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农产品生产过程,以及贮运、加工和市场准入等关键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要加强各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实现农业部门对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与工商、质检等部门对农产品流通环节、加工环节监管之间的“无缝对接”。尽快研究建立农产品产地检测与农产品市场准入检测的衔接制度,既要保证不漏检,又要避免重复检测,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有效性。

(六)加强宣传引导和制度建设,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生产经营者是食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关键要从生产源头抓起。要切实加强对广大农民的指导和服务,向农民宣传科学施肥、合理用药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强化农民的质量安全意识,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要发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示范带动作用,鼓励他们将千家万户的农民组织起来从事标准化生产。要加快建立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记录制度、农产品产地检测制度、农

产品批发市場准入制度、重要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等,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三、增进部门合作,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

农产品质检体系属于公益性建设项目,是政府投资支持的重点领域之一。发展改革部门作为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和投资主管部门,农业部门作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监管的主要责任部门,对加强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负有重要责任。多年来,两部门按照职能分工,通力合作,积极配合,在规划编制审核、项目前期工作、投资计划管理、项目建设实施等方面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办法和程序。今后要在继续坚持现行管理办法和程序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和协商,共同把农产品质检项目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是要强化地方在农产品质检项目管理中的责任。除部级专业中心外,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项目均属于地方项目。按照政府投资管理的有关规定,项目前期工作在国家规划和政策指导下,由地方为主进行,建设项目组织实施和管理运行的主要责任也在地方。因此,地方特别是省级发展改革委和农业部门要增强责任感,切实加强项目和资金监管。在中央加大投资力度的同时,地方政府也要按照规定的比例,积极筹措落实配套投资,保证项目建设顺利进行。要在明确职能定位和落实机构编制、专业人员、运行经费等保障条件的前提下,安排农产品质检中心(站)建设,保证项目建成后真正发挥效益。

二是要进一步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按照现行部门分工,在制定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规划、组织编制项目可研、项目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编制和审批、项目组织实施、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管理等环节,均是由农业部门为主负责。发展改革部门主要从政府投资管理的角度,在建设规划审核、项目立项及可研审批、投资计划管理、项目建设监管等环节履行国家规定的职责。其中发展改革部门在审批项目之前,要征求农业部门的行业审查意见,地方项目的投资计划由两个部门联合上报、联合下达。这种管理方式,既能充分发挥两个部门的积极性,保证两个部门正确履行职能,又形成必要制约和监督,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要长期坚持。在具体工作中,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和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密切配合,共同把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项目管理好、实施好,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为提高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做出更大的贡献。

4.农产品质量安全简报 篇四

简报

第7期

宾阳县产品质量和食品

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2007年11月7日

加强节前检查宾阳县确保“经贸两会”

食品质量安全

11月6日,由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宾阳县委、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07年广西民营经济质量兴县(宾阳)研讨会暨小商品展销会(下简称“经贸两会”)在宾阳召开。为了保障“经贸两会”期间的食品安全,农业、质监、卫生工商等各职能部门积极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检查,确保参加“经贸两会”的嘉宾及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构建和谐稳定的宾阳。一是县质监局在“经贸两会”期间加大无证生产食品行为的查处力度,共查处6家无证生产花生油、2家膨化食品的加工厂,进一步深入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同时,加速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小作坊的建档速度,到目前为止已完成建档率100%。二是县卫生局制订了《宾阳县卫生监督所经贸两会卫生安全保障工作方案》,成立了以所长黄用贵为组长的“卫生安全保障工作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小组”,并组织全所的卫生监督员召开了专题工作会议,明确工作的任务,以县城为中心,把周边的饮食单位、娱乐场所列为卫生监督工作重点,做到点、面结合,将日常卫生监督执法工作、餐饮业专项整治与“经贸两会”卫生安全保障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分片、分组和落实工作责任制,三是县工商局成立宾阳县工商局服务“两会一节”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对服务“两会一节”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作了部署, 结合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在“两会一节”期间,全面开展一次打击无照经营的专项检查和“三无”产品专项整治活动。共出动执法人员163人次,检查食品经营户768户,责令现场下架处理腐乳、醋精46瓶。继续抓好食品经营户的各项制度建设,共有1692户建立了进货台帐,完成计划1969的86%;有1202户建立了索证索票制度,完成计划1405的86%。四是县农业局11月2、4、5、6日,在宾阳县黎塘龙腾农贸市场、黎塘朝阳蔬菜批发市场、商贸城农贸市场、新宾明镜农贸市场抽取莲藕、夏阳白菜、小白菜、芥菜、青瓜、玉米、豆角等蔬菜样品134个,经检测合格率100%。

★★★★ 简讯

★★★★县经贸局2007年10月15日上午举办酒类批发企业负责人培训班,会上宣贯了《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对使用、索取、保管酒类随附单等事项进行了培训,要求 100%使用酒类随附单,建立健

全台帐制度;下午对全县23家屠宰企业负责人、肉品品质检验人员共114人培训上岗,做到出厂肉品凭“两章两证”上市销售。10月30日局执法队出动车辆2车次,执法人员24人捣毁了大桥镇一私宰窝点,共查获私宰猪3头,并已对查扣的私宰肉作无害化处理。

★★★★县水产畜牧兽医局10月27日—11月2日,共出动检疫人员98人次,检查市场16个,屠宰场23个,养殖场30个(其中猪场12个、鸡场6个、鸭场10个、羊场2个)兽药经营店23家,查获猪产品20公斤、活鸡14羽、活鸭14羽,全都进行了无害化处理。

5.农产品质量安全简报 篇五

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综合工作

简报

(第3期)

横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办公室2007年10月9日

横县质监局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综合工作第三期周报

9月27日,我县印发了《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横县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横政办发„2007‟190号)和《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横县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横政办发„2007‟191号)文件,并于当天召开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会议,会上,县政府与各乡镇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单位签订了责任书,强化责任,明确目标和任务,全面启动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我县启动专项整治行动后,农业、质监、工商、卫生、药品、经贸等牵头单位和各镇(乡)和有关成员单位均已按照县政府专项整治行动方案要求,结合各自职能制订了本部门专项整治行动的工作方案,成立相关的组织机构。另外,我局在中秋节、国庆节期间加大对茶叶、月饼、白酒、建筑钢材、人造板等产品质量安全的执法检查力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整治

我局食安股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7人(次),执法车辆7辆(次),检查茶叶、白酒、月饼、花生油、酱油、大米等生产加工企业15家,送达了处罚告知书2份,催交罚款1.2万元。

二、非食品类产品质量安全整治

我局法规股和特安股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0人(次),执法车辆8辆(次),检查水泥、钢材、人造板等生产加工企业及液化石油气站及销售点共16家,下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4份。

三、联合执法检查

一是联合工商局、卫生局、药监局等相关部门对月饼生产企业和销售摊点进行了检查,检查的主要项目是:进货验收记录、生产销售记录、添加剂使用情况以及产品标签等内容。

二是联合经贸、水产畜牧等部门在国庆节当天开展了一次查处非法私宰生猪行为的“零点”行动,进一步严格执行定点屠宰制度,加强猪肉质量安全监管。

抄报:南宁市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县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

室;县局局领导

6.农产品质量安全简报 篇六

第6期

武鸣县产品质量和食品

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07年11月 20日

○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督查组到武鸣县督查工作

○太平镇召开“质量兴县”暨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会议并督促落实 ○武鸣县质监局举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宣贯会议

☆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督查组到武鸣县督查工作 11月16日,以南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冯兵民副局长为组长的南宁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督查组到武鸣县督查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整治工作。武鸣县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冯瑞安局长以及相关成员单位一名领导陪同检查。

首先,武鸣县人民政府办公室黄副主任就第二阶段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情况向督查组汇报。汇报显示:国务院、自治区、南宁市有关会议以后,县政府及时成立了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制定了行动方案,各镇各有关部门也相应制定了分方案;召开了全县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动员大会,对全县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进行了部署,各部门各司其责,采取有力措施狠抓落实,现已取得阶段性效果:全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取得食 1

品生产许可证比率100%;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比率100%;开展无证查处比率100%;12类产品中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建立质量档案比率100%。全县18个超市100%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和进货索证索票制度;酒类批发“随附单”使用率100%。全县食堂和县城以上城市的餐饮经营单位建立原料进货索证制度比率为100%。非法使用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禽畜及其制品和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加工食品行为监督检查覆盖率达100%。全县药品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覆盖面比率100%。农村药品的“两网”建设,县、乡、村三级药品监督网覆盖率达100%。县城以上城市进点屠宰率100%。全县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纳入质量安全例行监测范围比率100%。全县水产品氯霉素检测合格率和生猪“瘦肉精”检测合格率100%,县城市场、乡镇集市上市销售的动物产品检疫率达100%。其次,县工商局潘副局长就流通领域开展的专项整治情况及存在问题向督查组作重点汇报。最后,督查组一行深入城厢镇所辖城东区超市、药店、农贸市场、杂货店、糕点店就落实进货索证索票制度和产品进货台账制度等情况进行实地检查。

通过听取汇报和实地检查,督查组认为武鸣县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重视、职责明确、措施得力、重点突出、汇报材料全面、长效管理机制逐步形成,取得了一定成效。建议各有关部门加强协调,互通信息;提高对整治工作长效管理;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完善各项措施,全面深入地推进专项整治工作。(武鸣县质监局供稿)

☆太平镇召开“质量兴县”暨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会议并督促落实

10月30日,该镇政府召开“质量兴县”暨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工作会议,会议传达了《关于加强乡镇一级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李金早《在全区猪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暨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武鸣县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会议精神。该镇按照“地方政府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总负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生产经营者为第一责任人”的原则,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责任,以农贸市场、小摊点、小超市、小作坊做为本次检查的重点。目前,该镇已部署工商、兽医、卫生院、企业组等部门各司其职,摸清全镇油坊、小作坊、豆腐加工坊、米粉加工坊;加强畜牧防疫;检查食品加工厂,粉店、小卖部和学校食品卫生;加强对各淀粉企业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检查。11月上旬,该镇安监办已对各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各淀粉厂家正抓紧时间进行环保整治工程的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农户已经移栽秧苗800亩,完成50%;肉类和蔬菜检测按常规进行;小作坊调查摸底工作正在有序地进行中(太平镇政府供稿)

☆武鸣县质监局举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宣贯会议

11月16日,武鸣县质监局举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以下简称《特别规定》)宣贯会议。全县13个镇食品安全协管员和辖区内45家获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负责人以及县质监局全体人员参加了会议。

武鸣县质监局谢正林副局长就《特别规定》作了宣贯,并就如何深入理解特别规定,结合身边的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进行了解读。冯瑞安局长在宣贯会上就如何做好《特别规定》的宣贯和食品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各镇要立即召开《特别规定》宣贯会议,向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发放宣传资料,认真学习,深刻领会;

二、立即开展辖区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调查

摸底工作,建立档案,做到心中有底;

三、立即行动起来,与辖区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签订《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承诺书》,落实责任,提高质量意识;

四、获证企业要立即组织企业员工学习《特别规定》,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落实各项责任制,提高产品质量。(武鸣县质监局供稿)

报:南宁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武鸣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李汉奎副县长。

送:武鸣县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共印25份)

7.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探析 篇七

乏力的农产品追溯体系

我国并非没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追溯体系,而是数年前就开始有所应用,并拥有了一系列规范制度。但是其产生的效果微弱。

2004年,我国开始开发应用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的要求和国家即将施行的食品法的精神,指派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于2004年6月承担的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条码推进工程”中“EAN/UCC编码体系在蔬菜安全可追溯性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及示范工程”项目。

此后几年,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应用开始扩散。2007年7月,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联合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海洋与渔业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科技厅等各厅局政府机构,成立了食品安全追溯国家标准草案起草工作组。2008年7月,农业部在北京举行了“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签约仪式,农业部农垦局与15个省级主管部门及23家企业签订了“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合同。同年7月底,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全国食品安全管理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的食品追溯技术分技术委员会成立。

2010年成都市食品药品监督局推进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建设。在实现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的基础上,逐步将产品延伸到其他畜肉、禽肉、蔬菜、水果等重点食品上。商务部去年也在建设肉菜的产品追溯体系,已在上海、无锡、青岛、宁波等10个大中城市中试点。

众多的规范制度也在制定和出台中,如《食品可追溯性通用规范》、《食品追溯信息编码与标识规范》、《农产品追溯要求水产品》、《农产品追溯要求果蔬》、《农产品追溯要求蜂蜜》、《农产品追溯要求茶叶》、《猪肉可追溯体系基本要求》、《农产品追溯要求乳制品》、《农产品追溯信息系统设计指南》、《肉与肉制品的射频识别(RFID)追溯技术要求》等等。

然而这许多的规范制度和监控建设并没有挡住近来大规模曝光的有毒食品。

目前来看,在食品安全领域,追溯系统的推广动力主要以农业部、商务部等相关政府项目和少量成规模的食品企业为主。比如农业部的“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和商务部的“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三元集团北京金星鸭业中心的北京鸭鲜冻产品的全程质量可追溯系统。而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54641万吨,肉类总产量7925万吨。其中能够追溯的农产品份额微不足道。

可追溯的农产品本就量小,而在大多数农产品的追溯中,还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即追溯链条不完整。建立全链条的追溯系统,要涉及到种植养殖基地、原材料生产企业、产品生产企业、产品二次加工企业、物流运输企业、销售终端等多个环节,某一个环节或者某一家企业建立追溯系统比较容易,但是整个供应链都要建设则难度很大,一个环节出问题,将使整个链条断开。最近出现的双汇瘦肉精就是如此,企业对自己的生产和销售环节能够控制和追溯,但对于上游却无能为力。

缘何乏力?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为何没有发挥出真正的效用?据资深业内人士分析,这主要是由于以下障碍造成的。首先是我国食品尤其是农产品的生产比较分散,大部分产量由分散的农户提供,生产种植的集约化程度不高,标准化水平低;其次,流通方式还比较落后,传统的流通渠道如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还占有相当比例,出现质量问题难以追踪到责任法人,现代流通渠道如连锁超市还不够普及;第三,相关法律体系和标准体系不够健全,滞后于现实发展;第四,食品与农产品安全的监管体制不够统一;第五,在没有政府强制要求下,企业缺乏追溯系统前期投入的动力。

从农产品供应链来具体分析,首先,上游的广大散小种植农户一直都无法有效组织起来,难以追溯到户,而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种植企业,即使有实力也没有动力去追溯。某大型水果企业负责人向本刊记者透露,以他们的经营规模和实力购买农药残留等相关检测设备并进行检测不成问题,但他们一直没有去做,原因在于首先自己种植的水果,其种植过程、用药份量都在掌握之中,一般不会出现问题,容易出现问题的水果来自于从农户那里收购来的。但是作为水果企业,收获期通常很短,只有一两个月。在收获期,收购、储存、运输、销售等来不及,哪有功夫和精力挨个检测每个农户的产品。再者,政府确实没有这方面强制的要求,也没有相关部门的严格查验,企业也懒得为自己增加成本。

在中游,批发市场一直在尝试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追溯,不过收效甚微。

批发市场里眼观鼻闻口尝手摸的传统的质量判断方式已不足以判定农产品的真实质量,必须用科学的手段和科学的工具来鉴定。为此,商务部等部门为了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设立了一些专项资金,用于批发市场修建和购买保证食品安全的设施,比如冷库的修建、一些检测设施的购买、信息化建设等等。但这并没有真正改变问题。

原因在于,批发市场目前还是盈利企业,以经营牟利为目的,本身就不会主动承担监督食品安全的责任,管理部门要求批发市场检测鉴定农产品的质量,这并不现实。再者,目前的农产品检测,检测一个指标,普通蔬菜需要几十块钱,水产品上千块钱,这仅仅是一个样本的检测,一个批发市场里有众多品种,一个品种又有众多样本,要真正全部检测到位,将是一笔很大的费用,批发市场不会愿意承受。北京农通实业开发总公司总经济师、北京农产品流通协会秘书长王兢认为,批发市场存在的问题必须进行深入的改革才可能克服,而非简单地投入一些资金和提出要求就可以改变的。

北京市新发地作为北京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在保障质量安全上做了众多工作。据了解,新发地购进了蔬菜农药残留检测设备,培训了专门人员,常年对进场的蔬菜进行抽样检测加以监控;同时,加大同全国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联系和合作,积极组织和安排这些基地的农产品优先进场进京销售。在鲜肉副食的食品安全上,新发地市场于2001年6月联合丰台、大兴、朝阳等9家市级定点屠宰场,成立了以市场方、定点屠宰场、政府监管方为主的北京市首家跨区、县猪肉产销联合体。2006年,新发地市场在新建的肉类交易大厅里实施条码管理方式,2008年下半年,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试点推广使用了畜禽产品食品安全追溯码,消费者在购买畜禽产品时,经营者能随机提供该产品的食品安全追溯码,消费者则能根据追溯码上网查询所购产品的养殖、屠宰、运输等相关信息。但即使这样,北京市新发地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顾兆学还是表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并不是市场检查出来的,而是生产出来的。市场对进场的农产品进行检测和实施准入机制,主要是为了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上起到引导作用。

在下游,传统的农贸市场面临的问题和批发市场一样,并且由于几乎全是小个体户经营,检测监管的难题更大。在另一重要终端——超市,该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这主要得益于农超对接的实施。沃尔玛(中国)采购部鲜食高级总监黄志平表示,农超对接最关键最重要的好处还在于,农超对接和以往的采购模式有很大的转变,通过此项目超市可建立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从源头监控农产品的质量,从入口食物的角度出发维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在农超对接中,每一批农产品从哪个采购基地而来,在哪里入库,什么时候到门店,整个过程可监控。而通过一些代理商或者批发市场进行采购的生鲜食品则无法找到生产源头,在食品安全方面也就没有办法做到完全监控。

追溯技术集合

照目前的现实条件来看,对于全社会而言,要建立其完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还是一项很艰巨而长期的任务。体制上的问题得依靠政府出力,技术上的问题广大企业可帮忙。

各种追溯系统主要由自动识别类产品、软件以及集成企业提供,推广较多的有食品加工溯源及生产线管理系统、种禽育种饲养管理系统、牲畜养殖管理系统,以及蔬菜生产销售溯源系统、区域特色农产品追溯系统、有机蔬菜种植管理系统等等。

目前,应用较为成熟的为牲畜养殖与肉制品追溯管理系统。肉类的追溯技术主要依照“饲养——屠宰——加工——消费者”的链条。在养殖场通过耳标为每一头牲畜建立牲畜养殖档案,在屠宰厂通过称重平台和为生肉佩戴钩型标签记录整个屠宰过程,在加工分割过程中,通过标签打印机打印条码标识分割肉制品,建立相关的信息追踪系统,最后在无线网络可通过移动标签或者序列号对肉产品进行查询。

应用到的具体技术主要有包装物的标识技术、物流过程跟踪技术、信息交换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

如条码技术和射频技术等自动识别技术是将数据自动采集和识读、自动输入计算机的技术。在基于RFID技术的农产品配送追溯系统中,每单元农产品被贴上具有唯一ID号的RFID标签,在配送过程中,用户通过RFID阅读器读取标签内容,并将产生的配送信息通过网络发送到配送记录数据库,实现配送过程追溯。还可以将产品的温度变化记录在RFID标签上,以此来对产品的生鲜度、品质进行实时管理,可实现农产品信息的快速、准确采集和农产品追踪、质量监管。

GPS、GIS技术主要用于农产品运输车辆的跟踪与三维导航、农产品运输车辆的自定位、跟踪调度等,可解决物流配送路线优化、实时监控等问题。

根据欧美等国家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过程来看,条码标签技术和系统是追溯的基础技术。

条码和RFID等识别技术是食品可追溯性的首要保障环节,它不仅易于实施,同时有助于农产品种植商改变和更新对农产品信息的记录内容和方法。条码标签在整个农产品种植商运营和运输流程中的使用,使管理者能够更轻松地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其进行追溯。一旦发生食品引发的疾病,这种可追溯性能够让种植商快速查看记录并确定有问题的农产品是否来自自己的农地,可以及时通知合作伙伴并发出警告。另外,该技术也能够帮助对保鲜期要求严格的食品实现更好的库存控制、更快的处理和周转。

8.农产品质量安全倡议书、 篇八

一、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用合格产品和优质服务回报社会,增强消费者信心,让人民群众放心。

二、积极参与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推广,严格执行国家农产品安全标准和行业标准,履行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质量管理责任。

三、严格农业投入品生产和使用管理,决不使用禁用农药、兽药、肥料、饲料,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或休药期要求,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强化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健全管理档案,做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

五、认真落实农产品包装标识法律规定,坚决杜绝伪造、冒用、逾期使用及超范围使用标志等违法违规行为。

六、自觉服从政府监督管理,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维护企业品牌和行业形象。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让我们共同承担起农产品安全的神圣责任,遵纪守法,诚信经营,为构建和谐消费环境、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农业部)

9.质量安全简报(第二期) 篇九

【第2期】

海南炼化工程项目管理中心施工管理部编印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十一日

按照洋浦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土地局《关于开展2014年建设工程第三次质量安全生产大检查暨打非制违专项整治的通知》(浦建函〔2014〕338号)文件精神和公司领导要求,工程项目管理中心施工管理部于2015年6月18日会同HSE部组织北京华夏监理、五洋建设、福建七建等参建单位,对海南炼化员工公寓二期工程3#公寓楼、4#公寓楼项目、海南炼化员工公寓二期食堂项目进行了针对工程质量、安全的专项检查;对现将检查情况及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汇总如下:

一、海南炼化员工公寓二期工程3#公寓楼、4#公寓楼项目

1、项目概况及进度完成情况

海南炼化员工公寓二期工程3#公寓楼、4#公寓楼项目建筑面积22457.7平方米(11228.85平方米/栋),建筑层数16层/栋,建筑高度47.65m为剪力墙结构建筑。由五洋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担施工任务,北京华夏监理公司负责监理工作。截止到目前,3#公寓楼已施工完成二至四层十五层、十六层的内墙抹灰;外墙抹灰已经完成十四层至十六层及屋面机房的施工;屋面完成二遍防水涂料施工,已蓄水试验符合要求;4#搂已完成二至四层的内墙抹灰,十五层至十六层内墙抹灰刚开始;外墙抹灰已完成十四层至十六层及屋面机房的施工;屋面防水涂料已涂刷第一遍;3#、4#公寓楼已完成二至十六层的卫生 间排水立管施工;3#、4#公寓楼已完成二至四层的地面给水管施工;3#、4#公寓楼已完成二至十六层的管井立管施工;3#、4#公寓楼已完成一至三层的消防喷淋管施工;3#、4#公寓楼已完成二至十六层的强弱电桥架支架施工;4#公寓楼已完成二至五层的强弱电桥架施工。

2、项目检查情况

五洋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企业资质符合项目建设要求,从业人员资格证书、特种作业人员以及项目经理等相关人员的资格符合相关的法规规范要求;企业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施工过程中无野蛮施工、施工作业“三违”现象,“三宝”、“四口”、“五临边”的危险防护管理到位,按照规定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按规定组织专家论证(超高脚手架搭设),并认真落实专项施工方案和日常现场安全等问题。

五洋建设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分项详细编制测量、钢筋、模板、混凝土、砌筑、抹灰,屋面防水等、电气、给排水等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另外,编制临时用电、防暑降温、防汛防台等安全技术方案,以及应急预案等资料合计18份。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较好,应急救援物资、设备配备和维护情况满足现场需要;活动板房、装修材料等火灾危险源管理及防控措施到位,现场材料检验及材料质量通过严格把关,现场文明施工做得较好,工程整体质量受控,过程工序资料都同步,企业资质符合要求

围挡、安全标识齐全

线管敷设、开槽符合规范要求

各专项施工方案齐全

防坠落安全措施符合要求

屋面排水立管施工符合规范要求

3、存在的主要工程质量、安全问题

(1)3#公寓楼二层走道给水管线安装不规范;见照片。(2)3#公寓楼十五层个别填充墙顶部未塞缝,见照片。(3)3#公寓楼内墙走道吊顶内抹灰收口不齐;见照片。(4)3#公寓楼防雷接地测试仪器报验不及时;

4、资料存在的问题

隐蔽工程资料设计单位栏设计单位未签字;见照片

二、海南炼化员工公寓二期食堂、设备房和室外配套工程项目

1、项目概况及进度完成情况

海南炼化员工公寓二期食堂、设备房和室外配套工程项目由福建七建集团有限公司负责施工,其中食堂建筑面积:7495.70平方米,建筑层数3层,建筑高度13.35m,3层框架结构冲孔灌注桩承台基础结构类型多层公共食堂,底层层高为4.5m,2~3层层高均为4.2m。设备房建筑面积560.00平方米,建筑高度,地上1.7米,地下2米,1层半地下框剪结构筏板基础半地下生活供水泵房,发电机、配电房等设备用房。截止到目前,食堂外墙抗裂砂浆完成70%;一层填充墙砌筑完成60%;屋面防水施工已完成100%,已蓄水试验合格;食堂一至三的照明穿线已经完成90%;食堂一至三层的消防喷淋已经完成80%;食堂一至三层的暖通风管已经完成20%。

2、项目检查情况

福建七建集团有限公司企业资质符合项目建设要求,无违反基本建设程序现象,无超越资质承揽工程、转包及违法分包问题;从业人 员资格证书、特种作业人员以及项目经理等相关人员的资格符合相关的法规规范要求;企业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施工过程中无野蛮施工现象,对危险源的防护管理到位,质量、安全都符合要求

福建七建集团有限公司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分项详细编制桩基、钢筋、模板、混凝土、砌筑等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另外,编制临时用电、升降机、防暑降温、防汛防台等安全技术方案,以及应急预案等资料合计14份。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较好,但施工作业人员名单不全,管理不到位。应急救援物资、设备配备和维护情况较差,已提出相应的整改要求;活动板房、装修材料等火灾危险源管理及防控措施到位,现场材料检验及材料质量通过严格把关,工程整体质量受控。

企业资质符合要求 安全防范措施落实较好

模板、脚手架等辅助材料拆除后堆放 坑口、孔洞防护措施到位 合理,文明施工管理到位

屋面接地焊接符合规范要求 埋地排水管施工符合规范要求

3、存在的主要工程质量、安全问题

(1)食堂三层部分消防立管管口未封堵;见照片。

三、自查自纠的其它要求

海南炼化员工公寓二期工程施工许可证正在办理当中,存在严重滞后现象;

在质量方面,五洋建设、福建七建的质量管理意识、质量过程控制把关严格,按照流水化的施工作业,工序质量控制过程中通病较少。在安全方面,由于安全管理人员的不到位或责任心不强,存在安全管理制度未得到落实、应急预案未及时演练、施工作业人员流动频繁未及时教育等现象。

上一篇:违反下一篇:励志语录:成功致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