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业标准化实施方案

2024-06-24

县农业标准化实施方案(精选8篇)

1.县农业标准化实施方案 篇一

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是我县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保山市委一届七次全会精神,加快农业科技转化利用,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提升农业科技推广服务能力,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为推进该项工程稳步、有序、规范开展,力求真正取得实效,根据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意见》(农科教发〔2004〕8号)、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05年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试点行动方案〉的通知》(农办科〔2004〕51号)、保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千名农科人员进百村(企)入万户帮扶致富奔小康行动意见》(保政发〔2005〕10号)《XX市农业局关于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保农发〔2005〕7号文件),《中国共产党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农业科技人员进村(企)入户帮扶致富奔小康行动的意见》(X发〔2004〕11号)的有关要求,工程实行项目管理,结合XX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技示范户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为重点,以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实施主体培训为关键措施,以整合资源与创新农技推广和服务机制为突破口,通过政府推动、市场引导、项目带动,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长效机制,不断提升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和劳动者素质。构建为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为农户生产经营提供技术服务的新机制。

二、目标任务在全县组织县、乡农业科技人员进村(村委会)入户(科技示范户),以水稻、玉米、小麦、甘蔗、茶叶、油菜、蔬菜、亚麻为重点,兼顾其它农作物和农产品的开发利用,选择种植类型相对集中、农产品商品率高、示范效果好、生态类型有一定代表性的科技示范户开展工作。示范推广优良品种和配套技术,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培训,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培育和造就一大批思想观念新、生产技能好、既懂经营又善管理、辐射能力强的农业科技示范户,发挥科技示范户的带动作用,拓宽科技入户的渠道;构建政府组织推动,市场机制牵动,科研、推广机构带动,农业企业和技术服务组织拉动,专家、技术人员、示范户和农户互动的新型农业科技网络,为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实施农业建设项目提供科技支撑与保障。力争到2010年,科技示范户的素质和能力显著提高,农业技术服务组织进一步壮大,培育0.3万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6万农户,发展25个新型农业技术服务组织;重点示范区内主要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0%以上,农业综合生产成本降低15%以上,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提高10%以上。

三、农业科技示范户能力建设

1、合理选择农业科技示范户遴选示范户是做好科技入户工作的重要环节,要深入、认真、细致地做好示范户的遴选工作。示范户遴选工作由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充分尊重工作队员的意见。(1)示范户选择的条件示范户应具备:家庭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至少有1名劳动力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科学种养水平和经济效益较高;生产经营规模较大,在当地属中上水平;拥护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明理诚信,遵纪守法,群众公认,乐于帮助和带动周边农户依靠科技发展生产。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农民技术员、各类科技推广项目示范户、种养大户、《绿色证书》和《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证书》获得者。对某些方面表现突出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可适当放宽限制条件。遴选示范户要在农户自愿申报基础上,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经过相应的民主程序确定。经县农业局批准后在本村范围内公示,并报市农业局备案。(2)示范户的权利和义务示范户的权利:享受科技入户工程项目补贴;优先获得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优先接受科技培训、技术指导和服务;对技术指导员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价。示范户的义务:积极参加科技培训,带头使用新技术、新机具,提供必要的示范条件,配合技术指导员做好技术推广和示范工作;热情帮助周边农户,积极传授科技致富经验,带动20个左右农户。

2、重点扶持农业科技示范户采取政策倾斜、直接补贴、科技培训、专家指导和小额信贷等多种方式,对科技示范户进行扶持,实现良种、技术、农机、信息“四到户”。通过各级农业部门、农业专家、技术指导员及农村基层组织,把农作物和水产的优良品种推介到科技示范户;把先进实用、配套集成、简单易学的种养技术、防灾减灾和标准化生产技术传授到科技

政策和各类项目资金,良种、农机补贴、科技推广培训、重大农业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项目要向科技入户工作倾斜,增量部分主要用于扶持科技示范户;引入市场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和个人对科技入户工程进行投入。

2、资金用途列入科技入户工程资金的,一律直补到农户,主要用于农户购买良种及其它科技措施运用,不得用于科技入户工程工作经费及其它事项。

3、资金使用办法县级以上安排的科技入户工程资金,市、县、乡镇三级工作队员每人配套科技推广经费1000元,待资金就位后借支,工作队员各自按联系户造册登记补助,联系户必须签名并按手印,年末凭补助名册到农业局核销,逾期不办理核销手续的,不予考核定格,并责令书面说明原因。有经济问题的,追究当事者的责任。

六、技术指导员管理技术指导员在从事科技入户工作期间,除接受所在单位管理外,要服从县农业局农业科技入户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管理,并接受所在乡、镇、村的管理。

1、技术指导员原则上与所在单位其他工作脱钩;

2、技术指导员应与科技示范户同吃、同住、同劳动;

3、技术指导员每月在村时间不得低于20天,农忙时节不得离村。特殊情况需离村时,应报所在乡(镇)、村有关工作机构批准;

4、技术指导员进村2周内应制定出工作计划,按季度、半年、进行工作报告,分别报所在乡(镇)、县领导机构;

5、技术指导员在村工作期间,按实际驻村天数由所在单位每天核发伙食补助6元,往返交通费每月一次由所在单位报销,列入单位科技推广补助经费开支;

6、在选择的科技示范户中,当年与上年相比较,要做到粮食产量增加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0%以上,以村为基本单位转移劳动力15人以上。

7、工作考核。农业局局属二级单位抽派的工作队员由县农业局农业科技入户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考核;乡级抽派的工作队员由乡镇政府负责考核,报由农业局备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履职考核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

七、项目管理

1、管理机构为加强对全县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工作的组织管理,腾冲县农业局成立农业科技入户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农业局局长尹正辉任组长,农业局副局长赵国祥、杨必金任副组长,成员由县农业局种植业股股长张绍富、水产股股长杨新寿、农机股股长张家文、组织人事股股长谢翠芝等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农业局种植业股,办公室主任由张绍富担任,日常工作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管理,联系电话(0875-5183309)。

2、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监督检查县局领导小组根据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工作责任制,开展科技入户工作的全程监督和检查,切实解决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农业技术成果转化“最后一道坎”的问题。开展对农业科技示范户和科技入户工程组织管理的绩效评价,建立奖惩机制。对绩效突出的乡镇、村给予表彰和奖励,对绩效不明显的,减少项目支持或停止项目实施;对绩效显著的示范户给予表彰和奖励,对示范作用差、周边农户不满意的示范户,经调查核实后取消资格;对表现突出的专家组成员、技术指导单位和技术指导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责任心不强、绩效不明显的实行末位淘汰,并及时增补。研究制定优惠政策,为科技入户创造良好环境,形成广大农民竞相学科技、用科技的氛围,推动科技入户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XX县农业局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实施方案(第3页)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县农业标准化实施方案 篇二

目前, 我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普遍展开, 广泛深入地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 是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必然选择。竞争时, 没有实行标准化的农产品势必被认为是“劣等品”, 即使是一些高质量的农产品也会被大打折扣甚至被禁入, 所以研究标准化实施中企业行为迫切需要。

二、企业行为调查与分析

1、数据来源。

本文调查范围在四川省嘉陵区。调查了15家农业企业, 涉及的企业包括单纯种植业、乳制品加工业、作物加工业。调查采用的是随机抽样、整群抽样和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2、认知意识分析。

各企业与所融入的产业链上游生产者构成了标准化生产模式, 这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 对企业相当重要。当前, 我国的标准化生产的模式比较自由, 对于此问题, 在我们的调查中, 有44.5%的企业选择了“企业+农户”的生产模式, 27.2%的企业选择了“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 还有18.2%的企业选择“企业+基地”的模式, 最后有10.1%的企业选择“企业+合作社”的生产模式。

农业标准化生产涉及多方面, 各个企业所重视的方面也不一样。通过调查, 我们发现100%的企业认为技术标准化是最重要的, 并且均以实施;其次是管理标准化, 实施率为62.5%;企业员工队伍与基础设施标准化的实施率近似相等, 均为37.5%;最后是服务的标准化, 实施率为25.0%。调查结果表明, 技术和管理的标准化实施率比较高, 均远高于50%, 而企业员工队伍、基础设施、服务的标准化实施率较低。这就证明农业标准化的发展在我国农业企业中还处于不太成熟的阶段, 企业普遍偏重于技术和管理, 对其他的标准认识不够。

3、成本效益分析。

在调查问卷中, 从产品检测、有关文字材料、员工培训、传递信息管理、供应链协调、销售等六个方面的相关成本进行分析。企业给每一个方面进行评分, 虽然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成本支出上各不相同, 并且有些方面是增加的, 但实行标准化之前的综合评分为6.8分, 之后的综合评分为5.7分, 总的成本是减少的。在效益方面, 从产品售价提高、产品销量增加、获得财政补贴、市场份额扩大、更好生存空间、召回成本降低、供应链管理效率提高、食品安全事故费用减少、留住现有客户能力增强、吸引新顾客能力增强、进入海外市场能力增强、产品差异化品牌化效益等十二个方面进行评分, 结果表明, 在实施标准化之前其综合评分为5.4分, 之后其综合评分为7分。从总的效果来看, 企业在实施农业标准化以后, 收益是增加的。

4、与合作社、农户协作度分析。

合作社越来越多的向企业方向转化, 而企业愿意直接绕过合作社, 自身完成合作社的职能, 与农户直接联系, 所以企业与合作社协作较少。

企业与农户的关系相比之下比较紧密。由于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以及视野的局限, 造成了他们对农业标准体系了解很少, 在很多方面都需要外界的指导和帮助。如何进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问题, 在我们针对与企业有合作关系的农户的调查中, 发现89.3%的农户希望企业对他们进行技术指导, 10.7%的农户认为没有必要, 自己具有经验。而作为企业来说, 要进行标准化生产, 那么技术就一定要统一, 产品才能具有质量保证。在调查中, 100%的企业认为很有必要对农户的生产进行指导, 但由于企业规模、人力资源等原因的限制, 只有92.3%的企业派出技术人员对农户进行指导。在产品收购上, 对于农户来说, 相当于进行的是订单农业生产, 企业全额收购, 所以农户对企业的技术指导均表示可以接受。在利益分配方面, 企业按照统一收购价格支付给农户, 为节约成本, 尽量压价, 而农户为满足自身利益, 希望提高收购价格, 双方存在博弈。在对企业的调查中, 61.5%企业认为与农户的经济利益关系处理得很好, 30.8%的企业认为关系处理得一般, 7.7%的企业认为关系处理得不太理想。在对农户的调查中, 88.2%农户对与企业的经济利益关系比较满意, 只有11.8%的农户认为一般。以上结果说明, 大多数农户希望并满意企业对他们进行技术指导, 在经济利益关系的处理上, 绝大多数农户感觉比较满意。这就证明企业与农户的生产关系比较好, 协作度比较高。

5、销售行为分析。

如何将农业标准化产品卖出去, 也是一个较大的问题。从调查结果看, 大部分企业都重视产品质量, 在定价上, 企业定价策略是多样的, 多数采用产品组合定价策略:包括系列产品定价策略、互补产品定价策略和成套产品定价策略。在实际看产品定价, 有73%的企业实行差别定价, 27%的企业实行市场定价。销售渠道方面, 大部分是通过经销商, 零售商传递给消费者, 很少有生产企业直接传递。促销方面, 农业标准化逐步成了一种食品安全认证的标志, 企业在推广、广告上, 都突出了农业标准化的内容。主要促销手段是向市场投放广告, 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通过广告提供产品的更多信息;二是通过广告对消费者进行劝说。但由于资金的限制, 企业广告较少, 这也就导致企业的促销效果影响范围受限。

6、对政府的依赖性行为分析。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时间较短的背景下, 政府仍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在调查中, 发现100%的企业认为政府在推进农业标准化体系下企业发展中应担任重要角色, 其中46.2%的企业甚至将政府的作用与市场引导相并重, 这表明企业对政府产生较重的依赖性。统计表明企业对政府的依赖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六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补助、金融担保、协调各方关系、技术支持、产品促销。

三、结论

1、农业企业规模小、资金缺乏。

由于我国现代化建设起步晚, 致使农产品行业发展时间短, 农业企业规模小, 产品基地规模小, 竞争力弱。导致农业企业融资困难, 致使企业建设资金短缺。这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2、认知缺陷。

企业对农业标准化的认知还不够, 对农业标准化的知识了解比较薄弱。实施标准化单一, 偏向技术层面, 管理水平低, 缺乏高端管理人才和技术管理人才。标准过多, 企业使用标准混乱, 这难以代表大宗农产品的标准化。标准定性太多, 定量不够, 强制性标准太少, 推荐性标准太多, 难以实行质量标准监督。

3、成本控制、品牌建设不足。

农业企业加强成本控制, 降低成本, 会使企业的利润升高, 但是由于企业成本形式比较单一, 故而成本降低带来的利润升高程度不够大。农业企业所拥有的品牌数量很多, 但是知名品牌较少, 而农业企业的利润幅度直接决定企业对品牌的建设投入不足。

4、对政府依赖性强。

由于农产品行业地位特殊, 发展滞后, 政府的影响非常重要, 而部分地方政府在此方面做得还不够, 不利于农业企业的发展。

四、对策建议

农业标准化作为一个大体系, 仅仅凭任何一方独自的努力是没有办法改进的, 所以要促进农业企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政府和企业这两个重要的参与者, 必须共同努力。

第一, 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程序化活动为核心, 建立和完善企业标准体系。建立企业标准体系, 应根据农业企业的特点并充分满足其他管理体系的要求, 促进企业形成配套完整、协调配合、自我完善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农业企业标准体系的内容应能基本上涵盖种植 (养殖) 、加工、流通以及销售等环节。但对于不同类型的农业企业, 可以根据其生产经营的重点拓展或压缩相应的子体系, 以适应不同的需要。

第二, 提高管理者对标准化作用的认识, 加强企业标准化制度建设。首先, 从企业的标准化战略与企业发展战略、经营方针协调一致入手, 明确企业标准化目标;然后, 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 找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与企业标准化活动的密切结合点, 充分认识企业标准化取得的长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及在占领市场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第三, 积极拓展融资渠道, 控制成本, 增加投入。农业企业规模小的特点直接制约其发展, 必须吸收新的资金来扩大再生产。企业应该积极主动寻求资金的投入, 通过各种渠道融资。同时, 管理者必须树立严控成本的理念, 将资金适度转移至新产品研发和品牌建设上, 企业应根据实际需要, 组织科研力量, 合理配置资源, 研发一批技术先进、社会经济效益佳的产品, 通过新产品的投入弥补市场空白, 抢占市场份额;通过品牌建设, 拓展销售渠道, 增加产品附加值。

第四, 完善各项政策, 鼓励农业企业发展。政府制定标准应结合实际情况, 不应盲目效仿先进地区, 照搬他人的标准。加大财政对农业企业的扶持, 引导企业加强科技研发和品牌建设。在政策上, 加大该产业的扶持力度, 从原料生产到产成品销售各个环节, 制定相应的政策保障。在金融方面, 鼓励企业融资扩大生产, 帮助其寻找融资渠道, 易于融资。

参考文献

[1]陈红金, 何乐琴等.浙江省农业标准化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标准化, 2007.7.

[2]陈晓丹.我国农业标准化问题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2005.

3.县农业标准化实施方案 篇三

摘要:通过对实施案例剖析与归纳,提出我国农业标准化8大实施模式,并根据其联系分为5个时期和4个阶段,从而勾勒出中国农业标准化过程蓝图;得出该过程的发展,由社会责任引发,到利益驱使,再到新一阶利益与精神需求下的系统性循环升级。模式运行的动力机制是市场需求、利益驱动和国家保护。模式的支撑,有政府投资和政策引导,并且以技术为内容、标准为载体,应市场变化,引导农民实施。从而实现系统效益最大化和内部分配合理化。这就需要一批懂标准、通技术、熟悉农业管理、应变市场动态之综合性人才和激励性事业管理架构出现,以成标准化下的农业文化和制度规则,进而强化和升华运行机制。

关键词:农业标准化;实施模式;运行机制;案例;演进;第三方监督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07(2009)05—0025—07

农业行为受农业文化和管理制度双重约束,农业标准化无一例外地遵从这种规制。面对复杂的中国农业背景,真正实现农业标准化,则实践是相当重要的环节。中国已经大规模推进了10多年的农业标准化,对其加以研究总结,提炼其中成功经验,将对农业标准化普及产生极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在对全国9个省(市、区)农业标准化示范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具体案例所成模式与运行机制的剖析,阐述农业标准化的推进过程,以期对国家农业标准化推进有所裨益。

一、农业标准化实践模式及其案例

在大量调研取证的基础上,根据目前我国农业标准化实施的形式与特点,进行了有限归纳,得出6个运行模式(模式1—6)。同时,根据中国农业标准化发展的趋势和必然,也进行了适当地延伸性预测,提出2个推断性模式(模式7—8)。这样,构成成了8大基本模式结构:

(一)高校科研院所带动型

纵观我国农业标准化发展历程,无论是大的创造还是小的发明,只要将其应用于农业过程,在推广中都会隐含、甚至显现的一些标准化方法。尤其是历代科技人员参与或者创办的农业示范和农业操作时,规范而最富经济实效的程序便产生出来。此乃农业标准和农业标准化的体现。

改革开放后,围绕着农业发展,各种科技活动活跃不止。科技下乡,应用型项目的实践研究或者较有影响的基地建设,更是典型范例。其主要形式有:政府组织科技下乡,科研项目外办基地,公司技物下乡促销等。无论哪种形式,在农民心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良好印象。从效果上看,农民的直接评价,以大学和研究院所专家及其项目建设推动的基地辐射效果为最好。跟随这些模式,专家也已经研究了组织农民的方式和解决科技到户途径等重大问题。推进农业标准化,同样以该成果为平台运行,效果显著。其核心做法:以标准载技术,将技术变操作,根据农时,应市场需要,接农民需求,实现最大利益目标;按农时需要培训『操作;分阶段,以关键点只交待农民三件事:本期做什么和怎么做,上期为何如此做,以及解答农民提问。这样,由“干什么、如何干到为何这样干”,就构成了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学干结合而激发农民兴趣,使标准化操作落实到行动和心中。同时,“当场号脉、严格记录”的复合诊断式指导方法,把分散、多元的农户群体用知识和利益捆绑到一起,形成一套严密的注册、培训和落实的宣传贯彻体系,使“知识不教重复,标准不做虚拟;学习讲求实效,操作就看结果。”这样,农民自愿跟进,比学习,比操作,比效果。该途径由西北农业大学从1996年探索到2002年,曾经波及了9个县区、3000多户农民参与,取得过显著成效。此乃“农业技术家教”模式。2005—2006年,在农业部“苹果GAP引进与示范”项目中,于陕西苹果园应用此成果,很快将GAP体系落实到万家农户,再次证实其成为农业标准化在农户着陆的好方法。

农业标准化的科技带动模式能够成功的基本保证,是操纵该项活动的核心人员懂得农业标准化基本理论与方法,并在推行中善于总结和提高。其次,技术过硬,标准到位,组织得力,应农时、农民要求与需要组织培训指导是另一个关键。

该模式的优点,能够以可见的实际效果,快速吸引和组织大量分散农户集成为整体,其过程使农民收效的同时深感自身的劳动成就,再激发更大学习的欲望,进而起到示范带动与内部自觉的推动作用,形成强大的农户吸引子。模式的缺点,没有直接而强力的市场支撑通道,受许多因素制约,组织的规模亦相对较小,往往在收获后会产生“好货卖不上好价钱”的结果,进而影响循环升级和积极性的持续,特别是技术人员经费支持保障困难。在得不到经济补充,经费拮据时,核心体系难以维持而致萎缩。实质是科技人员及其跟随者的市场操作能力限制。

(二)政府推动型

自从国人认识到农业标准化在本土必行之后,10多年来的农业标准化宣贯主要是政府行为。这是农业标准化在中国农耕文化背景下大规模实施初期的充要条件。

中国农业标准化大规模实施,政府推动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型式。因为,首先,长期以来农业未明确实施标准化,在分散落后的“弱智型”农业面前,结合体制与人们意识,只有政府的推动,才能够在短期内实现思想观念的齐性与跃性转变。其二,长期以来养成的政府统领(决策、出资、拨款、带任务执行等)的工作模式,在每项国家层面发出的“命令”中,人们在响应的同时,更关注国家的专款支撑。即便企业,亦是如此。而面对目前脆弱、落后的和必须反哺的农业,国家必然地、也责无旁贷地予以全力扶持和引领。第三,为保国家基础稳定,且必应对全球市场要求,加强农业发展,只有国家出面,利用政府机器驱动。因此,我国农业标准化,政府必须充当最大的启动子和激发子,尤其在初期。

为完成国家战略,政府必须推动农业标准化的实施。这种实施,绝非简单的出资与推动,而必须根据国内不同区域特征,从深层次寻找切入最佳的实施点,事半功倍。那么,政府牵头,多点示范,充分调动和发挥地方社会力量作用,就容易形成快速提升的合力。很显然,依靠政府推动,依据农村组织化程度,必然在越落后的地方,政府推动力度要越大;越分散的地方,协调管理的制度要越硬,相关的政策实施也需要更强劲。

政府推动,是利用了财政资金,通过行政手段,有平推速成之作用。近多年来,各级政府先后开展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县”、以及GAP、HACCP体系的引进与示范等,均为好的例证。对六省(市)30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县)调研证明,总体以政府推动为主。政府推动在农业标准化示范的总数中所占比例分别为:陕西5/6个、河南5/7个、安徽3/3个、江苏1/3个、上海3/7个(2008年结果)。

政府推动模式,极易造成声势和社会舆论,并在资金和政策的保障下,刺激有关机构或组织积极参与,在短期内形成横向气势,起到造势和方向引导的

作用,尤其在心理推动以冲击传统理念的约束方面所起的作用史无前例。

政府推动,若在之前具备良好方案体系,从市场到生产过程,由管理到标准落实,做出良好策划与计划,直至操作层面组织和完成农产品生产过程,则对于加速示范产业的标准化提升和带动发展会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然而,由于普遍缺乏农业标准化理论体系与实施科学方案支持,使政府推动容易表面化、流于形式。先后对全国9个省级区域的近50个示范县(区)的代表性示范点进行现场调研发现,人们最为困惑的问题是:“农业标准化到底该如何做?”“面对农户的标准化从何下手?”但是,在农业标准化示范有任务、有指标的情况下,示范不得不以嘴上和纸上的为多。政府推动,因对市场反应不敏感而易失去有利商机。

(三)民营科技+合作社型

农业经济合作组织,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面目出现并根据其所在区域综合条件,使合作社与市场问的距离差异各有不同。换言之,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对市场的驾驭能力是不同的。在西部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仍处在起步阶段,主要由一些农民能人,其以技术推广和简单的买卖活动为主要经济活动特征,在市场尚处于朦胧状态的情况下带头组织的。对于水平较高,已经有部分能力可以应对市场和与公司打交道、部分参与市场竞争的合作社,也以技术的需要为首选目标。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高水平的合作社,技术、管理、信息采集等的需求正在迅速增加,竞争能力也迅速提升。如从2008年起,一部分积累了相当经验的涉农公司,带头成立并运用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牌子和机制。无论哪一层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技术需要,使农业科技人员在合作社中倍受欢迎。另一方面,科技人员也需要合作社这样的平台来实现自己研究成果的验证和科技身份的认可,更主要地是对农户组织的合作社依托。可见,科技人员、科技项目与合作社合作推动农业标准化,就成为双方的需求和共同的利益。因此,科技与合作社合作推动型模式便自然产生。

陕西安康平利县的绞股蓝产业大多属于这种情况,其运行的基本模式见图1。

民营科技+合作社模式的主要运行动力,是模式内隐含共利驱动了合作社的组织和科技人员对农民潜在需求的激发,从而使有效的农业技术搭载的标准化操作得以实现并带来明显效果。特别是,以方法简单、操作有效和效果明显为诱惑力,吸引了农户加入。这一模式,使科技力量变成一种直接输出,通过标准到了合作社,并较快动作到操作层面。科技人员从直接的技术到对管理的参谋及对有关信息的提供,对合作社均有较大而直接的促进力,对组织农民以间接方式发挥作用,同时贯穿新的思想和方法,使合作社十分欢迎。

在陕西苹果GAP引进与示范项目中,科技与合作社的合作,产生出了比任何一家单独行动都好得多的显著效益。当然,其中的当事单位之间的利益分配是合作能否持续长久的关键。本项目初期,由于带有经费,科技对合作社成为一种无偿援助,但在项目结束后,这种关系的维持就要靠合作社资金,否则必然终止。由此看出,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有二,即政府以公益性质使项目投入继续;或者合作社与科技人员之间建立直接的长效利益关系,直接参与合作社经济分红。后者的实现,尚需时日。采用前者,可能是目前扶农和农业标准化促进方式的较佳形式。

该模式不足在于缺乏市场开拓,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易产生后劲不足。合作社仍然脆弱,尚未在市场学习中成长起来。同时,合作社的原始积累尚未完成,合作社活动经费受到极大限制,没有可靠经济保障,无法与科技人员形成内在的激励式联合体系。

(四)公司+合作社型

如果说该模式是一个与所涉及的农户没有根本性联系和宗族式同一文化背景的外来公司,那么它的存在就可能较长久。主要原因是两者间的根本利益没有直接冲突且有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个缓冲区,使利益矛盾存在时能够温和解决。

在农户或者合作社没有精确利润概念、不懂市场经营、在公司能够获取较大利润的前提下,这种模式可存在一个时期。其优势是公司为合作社认识和接近市场搭起了桥梁,为合作社的经济活动当了启蒙师傅。显而易见,市场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其紧密联系的时数就越短,而以对等形式的合作、分离、再合作的形式会长久存在。所以,该模式是计划经济、小农经济到市场经济过渡中的暂时——长久体,对农业标准应用和农业标准化合作推进的作用只能是一种辅助。

还有一种情形,公司与合作社同一。如果这个公司是由农户自己的合作社升级而来,对外是公司面目,对内仍是合作社作用,则其发展会逐渐成为一个系统化、有生命力的实业体系,农民在其中的经济地位也逐渐在转变。这种实体会把农户、农民当作自己的生产班组和体系成员,而不是直接取利的对象。调查发现,中部和东部有些省区,就存在行政村运行本村的经济、实施以合作社性质的经济实体,对外则成为一个集团公司。如河南省的龙堂村(见图2)所成的龙云集团和北徐庄村的北徐集团。西部地区也有此现象。

该模式不足之处在于内部往往缺乏大手笔的能人(真正的经理人),受地方文化影响严重,传统束缚力强,发展速度总体偏慢,升级难度较大。

(五)三元联合型

三元联合型指院校科技与公司、合作社的联合,还有院校科技与公司、农户的联合。在后者中,科技还发挥着重要的保护农民利益的协调作用,否则农户的参与不能长存。

从运行机理上,在增加了利益分红因素的同时,更增强了与市场联系的紧密度,以及生产到市场的经济链上分工协作要求的精度,使每一要素更具专业性。农业标准化推进的要求和信息可直接源于市场,并由公司提供主要信息或成为该信息的主渠道;院校科技承担着该链上任何需要科技力量和解决科技问题的系统技术任务,合作社此时的要务体现组织农户、协调上下、维护农民权益和生产规划发展的四大方面。

以院校科技为依托的农业标准化实施模式,如,“农技站+基地+农户”,“科研基地+农户”,“大学、科研院所+基地+农户”等,对于农业标准化的理论研究、小点示范和广泛宣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因农民对于来自技术机构的人员信任度高,有利于奠定农业标准化实施的基础。陕西秦川牛繁育中心,是以大学为依托的一个联合中心,大学以技术入股,是企业的技术依托,企业是大学的教学实习基地和产学研基地(见图3),成为农业标准化推进的成功平台。当然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大学+企业+标准+农户”模式,也是企业带动的一种。

这种三元模式的运行,需要与人文、社会环境条件相适应,即在生产有长足发展、经济有较明显增长、思想与合作信誉意识达到一定水平时,才能够良好运行,和谐发展。另外,由于农业的弱势性特点,加上与我国社会制度相适应,在缺乏政府强力支持时,自造血功能会弱化而发生支撑危机,尤其是政府

的农补政策资源得不到应用时,易产生某一方的经营弱化甚至解体,特别容易使农户或者农民专业合作社受到伤害。

(六)四元联合型

四元联合型模式指公司、合作社、科技和政府的四要素共和体。这是农业标准化实施的较高级状态。此时的公司,具备了较独立驾驭市场的能力,需要政府给予政策的支持和宏观氛围的保护,比如技术壁垒与争端处理。合作社同样具备了相当的管理和运筹能力,具备一定经济实力,能够将农户组织或生产链上的专业小组、分户、联合生产相结合,能够自如地与公司打交道,并能够直接与市场发生联系,能够吸纳更多人才、科技和更新标准体系,构成灵活有序、高效的经济子实体,切实起到保护农民利益作用。合作社对政府的依赖和政府对合作社的关注与支持,在四元体中应当是首位的,这种支持和关心的最终目的仍然是农户和农民,只是通过合作社来实现。因此,政府对合作社的运作和行为要起监督和指导作用。当然,重要地是政府根据大趋势和消费需要所进行的投资扶持和宏观调控。

农业科技园区的出现与建设,应当属于这种模式。同时还有比此更多的任务,如承担一定的旅游观光任务等。其运行见图4。

杨凌示范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园的模式形态的多数,就是此类的典型事例。

当然,园区模式中,合作社的作用并不十分强烈。一个真正好的园区,合作社不能没有。

科技在四元体中属于技术中性组织,也是这一模式中从未来预测到当前技术以及操作过程的标准出台与落实中最活跃、积极、主动和有效的因素,该因素的表征即是不同要素中科技人才的质与量的多寡,各要素中与高校、院所联系的紧密程度。对于政府,重要的是攘外,洞察全球市场变化,解决重大贸易纠风,设置利于本国农业的技术壁垒;对内协调提高农业宏观效益,促进农业科技快速升级,切实保护农民阶层利益,利用经济杠杆支持农协发展和推动农业标准进村入户,建立第三方监督机制,从总体上把握所辖区内的四元平衡与一切行为的标准化尺度,促进农业标准化不断改进和升级。

(七)市场主导型

在经济社会里,没有哪一项活动能够避开市场约束。农业标准化发展到较成熟阶段,必然会以市场的要求为向导,围绕着市场的需要而升级。纳入最新技术,吸收最新管理理念,积极自觉采用标准,以求最大效益产生,是市场引导下农业标准化的自动应程。到这一时期,集团性合作更为明显,内部协调性更加突出,任何组织和团体的系统效应(总体的和纵横层面的)都将被发挥出来,农业标准的产生、修订和采纳均成为主动态和自觉式。

这一模式中,以四元要素为主体的新构有机体,将直接目标与市场动态紧密联系起来,以公司为主体,科技为核心,政府为后盾,合作社为平台,进行有计划、分层次、过程严密监控下的产业发展过程。该模式的重大任务在于宏观控制与精细管理,并且讲究的是整体利益或者系统效益,而不能在围绕总体目标的系统内管理到位的前提下再去注意局部利益得失。

(八)平衡发展型

平衡发展型是农业标准化发展的最高级阶段。从一个国家,一个区域,或者某个大的团体、单位,基本构成了具有明显层次性的、又有高层调控作用的农业标准化有机发展模式,其内核因市场而动,其作用应需要而成,其效益因过程而生,一切在农业标准化的理念和方法掌控之下进行,处于完全动态适应和系统性联动的有机高效之中。此时,真正的农业标准化文化建成,标准化制度及其非制度化文化同起管理作用,系统中的每一个人的行为总被文化与制度的双重作用约束于协和整体之中。

上述8大基本模式,只是对农业标准化实施的架构与形式进行了归纳梳理,从宏观角度进行了剖析,而对其内核的解析和理论思想挖掘以及体系内机制的科学性探究尚待深入。尤其对农业标准化的基础性工作——农业标准化理论基础与如何科学产生标准和制定标准的科学步骤需要直接链接。限于篇幅,此处仅对8大模式体系的关系与机制予以浅析。

二、农业标准化实践模式的理论剖析

(一)八大模式的联系、区别与趋势

农业标准化8大模式,有明显的顺次性升级联系。为此,从外部形式到内部因子关系,不难得到如图5所示的金字塔型时空构图。

图5看出,农业标准化8大实施模式,在时序结构上发生了层次性的直接联系,形成了阶梯式步步高升的“进化”总态势。而在每一模式的层内,从左到右,有不同要素的依次分布,其各自所占面积,显示了各要素本层次内农业标准化进程中的主次位置。根据农业发展进程、复杂性程度和内在水平的高低,又将农业标准化的演进与发展分为5个时期、4个发展阶段。

这一结果使中国农业标准化过程和进化蓝图更加清楚地展现出来。说明了农业标准化发展也需要分阶段进行,按时期过渡。同时,不同的经济区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认知能力、经济需要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加快推进,多元化提升,力求各个阶段所需时间能够短一些,尽快向市场主导型和平衡发型升级。

农业标准化在我国大规模推行以来,首先是一个缓慢发展的时期,一个由科技带动、局部示范的时期,再到政府的重视与大规模的推动。在此基础上,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和应用的需要,发展到多元并存,多样化摸索,进入了农业标准化的社会多样性时期。其特点是,总体处在混沌状态,但发展动力强劲,内部要素活跃,是有序化和升级的开始。这两个时期,共同组成了农业标准化发展的第一阶段。

再经过适应性选择与重组,在政府和社会双重需要作用下,各参与要素间由独立到联合,进而走向携手,步入较为有序的中速发展时期,标志着农业标准化在实际应用中走向成熟的前期时代,成为农业标准化发展中的第二个阶段。

第三阶段为一个较为成熟的农业标准化内在模式形成,面对市场有了较自如应对的策略、方针与手段,内、外部均形成了较为良好的架构与运行机制,更多的内部工作转化为修饰和改造。这便是农业标准化发展的准高级阶段,即快速发展期。

第四个发展阶段用平衡发展来代表,是农业标准化在市场力量的促升下,随着生产力提高和经济力量的增强以及人们对社会综合需求、资源保护开发的愿望,必须再一次需要监督因素的持续介入、政府力量的宏观调整、社会文化作用和相关制度的规范约束,出现在最高层次上的综合利用和平衡得利的标准化活动。

科技推动发生最早,处于底层位置,随之政府推进,到政府与科技一起推进,再扶植和纳入合作社。公司与农户的合作稍弱于科技推动,而又以利益驱动下的公司主体形态,两者合作的过程中产生合作社,合作社逐渐成为牵动多寡力量的聚合平台,将科技、公司、政府拉在一起,从而发生了从三元要素直到四元过渡的演变。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上东西、南北生态地域的明显差异,使农业这种生态依赖性强的事

业更具有复杂性。在这复杂的农业巨系统中,上述8大模式中的前6种已经同时存在,第7种已经萌芽,基本上从经济发达、尤其是农产品出口频繁的地区到以户为主的小农生产方式,顺次摆开,只是按照经济发展总量和其具备的主导性在空间上有所不同。

(二)模式的运行机制

在递升式农业标准化8大实践模式中,农业标准化的运行机制在各种模式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各模式机制也在发生着相应地转变,模式之间顺次性处于一种层式演变过程,由简单到复杂。起初,是一种对未来预测下的社会责任和国家责任,由知识分子以科技为代表率先推动;科技推动、市场趋势和专家呼吁影响到政府决策,使政府逐渐认识和重视这一事业。科技、政府的推行和参与机制多属于此。进而,演变到有经济利益的纳入和市场的需要,产生利益集团间的利益分配,使试图谋利的机构也加入进来,这是企业、公司的最终目的,也就有了企业的参与。一直到最终,围绕着市场或者被市场牵动下的、以获得最大利润为总体目标的复杂聚合动态系统,产生了三元、四元甚至多元成份的协作,其机制也构成了复杂多变的机制体系,并且因不同时空位置而发生着动态变化。这种协作,不仅仅是利益的需要,更是意识的开化、思想的解放和水平的提高,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具体表现。总起来看,机制是由责任引发,再到利益的驱动,逐渐产生着新一阶利益与精神需要下的推进。

对于运行的动力机制,总括起来,必需具备以下方面的要求:(1)农业标准化走进农户,必须以技术为内容,以标准为载体,根据农民需要,实施操作指导。(2)实施农业标准化,必须有一批懂标准、通技术、熟悉农业内涵、能管理又懂得市场变化与需求、具备组织农民能力的综合性专家和技术人员,并有激励其推行和参与该项事业的相关机制,包括政策、具体待遇和经费保障。(3)实施农业标准化,必须以市场需要为前提,以提高内部效益为根本,从相关信息和对方标准的研究中探索和总结适合当地实际的操作套路,用制度规则和文化约束来规范标准操作过程。(4)政府投资是支持农业标准化运行的基本保障,这在小农背景下和农业弱势产业的中国至关重要,关键是资金投向与激励方式。

动力机制的目标核心和升级途径,是从市场要求到服从需要,再到追求利润到降低内耗,再为平衡内外到接受制衡这样一种多循环过程。

参考文献:

[1]李鑫,徐长兴,张日成,等,中国农业标准化实施途径研究——中国农业标准化基础与基本模式[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4):16—20

[2]陕西省技术监督局,农业标准化理论与实践[J],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5:8—16

4.县春季农业科技服务活动方案 篇四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农村、农业工作会议以及农业部、省农委春季田管暨春耕备耕视频会议精神,扎实开展好2014年全省春季农业科技服务活动,根据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2014年全省春季农业科技服务活动方案的通知》(皖农科函〔2014〕94号)要求,现制定如下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以科技服务促春耕备耕为主题,以包村联户科技服务为重点,动员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围绕在地作物田间管理、春耕备耕和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以及惠农政策宣传、农资市场监管等开展服务,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政策落实,为夺取夏季粮油丰产丰收和实现全年农业发展目标提供科技支撑。

二、目标任务

2014年春季农业科技服务活动从2月份开始到4月底结束。全县动员组织295名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基层,进村入户,到田间地头、畜禽场舍、河湖塘边、农业试验示范点,开展农业科技指导、培训、咨询、示范和惠农政策宣传等服务。通过服务活动,全县培训农民5万人次,印发明白纸5万份,开展广播电视讲座10次,联系服务科技示范户、生产大户、家庭农场2950个,服务指导各类农民合作社295个,促进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推广应用,推进惠农政策贯彻落实。

三、服务内容

今年全县春季农业科技服务活动重点围绕以下内容开展。

1.突出做好春季生产指导服务。分类指导,抓好小麦返青肥、拔节肥追施。春季气温变幅较大,易引发低温冷害,要切实抓好倒春寒和其它灾害天气的防御,抓好化学除草、三沟理墒,小麦纹枯病、蚜虫、赤霉病的防控,抓好蔬菜和其他在地作物的生产管理,围绕春耕备耕、农业结构调整、养殖业生产,抓好主导品种推广,开展动物重大疫病防控、畜牧业补栏出栏和春繁春孵、水产品春繁春放和清塘消毒等科技服务。

2.突出做好重点技术推广服务。重点推广以下技术:主要作物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技术,养殖业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健康养殖技术,设施蔬菜栽培和农业结构调整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控释肥、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清洁农业、循环农业、节水农业及农业信息技术。

3.突出做好政策法规宣传咨询服务。重点围绕“四补贴”(良种补贴、种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购机补贴)、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土地经营权流转、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美好乡村建设等开展政策宣讲,提供咨询服务。

4.突出做好农资市场监管服务。大力开展春季农资市场执法检查,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违规违法行为,净化农资市场,保障农民利益和春季农业生产安全。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一年之计在于春”.委属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春季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和春季农业科技服务的基础性,切实增强抓好春季农业科技服务活动的责任感、紧迫感,将其摆上重要位置,结合自身工作任务和工作特点,认真制定春季农业科技服务工作计划,明确服务时间、内容和目标任务,并与各乡镇做好对接联系,悬挂宣传条幅,印发明白纸,安排好重大科技活动,建立服务责任制,落实服务经费,保证科技服务活动扎实高效开展;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要立足服务区域,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和集市等公共场所,广泛开展技术培训、政策咨询和现场指导等服务工作。

(二)加强统筹协调。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包村农技员要立即进村入户,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掌握情况,搞好服务;各农技推广机构和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要组织精干科技人员,建立春季农业科技服务活动专家服务队、报告团,深入基层,开展服务;县级农技人员要在做好包村联户服务工作的同时,划片包干,深入乡(镇)村开展技术培训和驻点指导;乡镇农技人员要包村联户,每个农技人员要包干1个或若干村、联系服务10个大户(科技示范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200户,推进技术推广应用。

(三)提高服务效率。一是突出重点服务。重点抓好高产创建片、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科技示范户以及种养大户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二是进村入户服务。组织广大科技人员进村入户,为农民提供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宣传各项惠农政策。三是开展多形式培训服务。大力开展农民培训服务,通过现场培训、老师讲课与农民互动相结合培训、大户与一般农户结合培训、室内授课与现场指导相结合培训等多种形式,提高培训效果。四是抓点示范服务。依托农业重点项目,开展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

(四)强化宣传工作。要在村边、路口、高产创建点,通过挂横幅标语、办板报、出动宣传车等做好春季农业科技服务活动的宣传,营造良好活动氛围。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简报、通报等,宣传活动的做法经验、成效,推进活动开展。县农委将建立农业科技服务活动旬报制度,编发春季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工作简报,各乡镇要做好每旬初上报科技服务活动信息工作。

5.XX县农业科技年活动方案 篇五

根据州农业局《关于印发XX农业科技年活动方案的通知》要求,为切实抓好我县农业科技年活动,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结合我县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科技工作实际,特制定《XX县农业科技年活动方案》。

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的生态农业。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在全县掀起学科技、讲科技、用科技的热潮,实现农产品竞争力增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确保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

二、活动内容



(一)制定《XX县〈优质农产品竞争力提升科技行动〉工作方案》,重点做好各项试验示范技术的推广

按照《XX县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总体要求,制定《XX县优势农产品竞争力提升科技行动方案》,科技攻关重点在优质专用粮食,高效经济作物及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加强优质水稻、玉米、香葱、大蒜等农作物新品种协作选育及试验示范,建设好优质柑桔、鲜食葡萄、石榴、大枣等水果生产基地和香葱、大蒜等蔬菜生产基地,做强做大宾川柑桔产业和葱蒜产业。



(二)突出重点抓好产业化建设项目和科技配套服务

按照最适宜区域布局原则,结合XX产业结构调整,突出抓好香葱、大蒜、亚麻、蔬菜、水果甘蔗、香叶等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按发展目标,科学规划布局,抓实种苗、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的准备。做好技术储备,为做大做强各项产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做好农户的宣传发动和科技培训工作。根据产业化发展的要求,调整充实,巩固提高,主抓相关重点产业的科技力量,强化技术培训,保证技术到位,高标准建设好生产基地,打牢农业发展基础。



(三)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

以全州重大农业推广技术为主体,大力推广优质粮经作物良种工程,优质无公害蔬菜及绿色食品生产技术,优质柑桔高产高效综合配套技术,农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水稻规范化条栽,平衡施肥,新型农机具,信息技术推广等各项农业科技推广。实施宾川县科教兴农与可持续发展综合示范项目,积极探索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的新机制、新途径,充分发挥宏宇、金鸿、兆丰、云福、清水河等一大批农副产品加工、营销龙头企业和宾川县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营销示范大户、各种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努力提高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率。做好水果、蔬菜、香料等特色产业开发。



(四)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

继续组织实施绿色证书培训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组织农科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科技培训,培训农民10000人以上。稳步推进农业第二次创业,加快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的发展,积极争取农业部和农业厅等有关部门支持,逐步完善我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基地,改善培训条件和手段,建立新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



(五)改善农村能源,加强农业环保工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大力推进以沼气为主的农村能源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继续完善我县生态家园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认真实施好农业部列项的农村能源建设项目,有效治理环境污染,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工作,逐步建立健全农村农业环境保护监测体系。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提高种植业生产的素质和效益,开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的产地环境和产品的检测试点工作,争取发展一批,申报一批,使其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面上推广。



(六)深化农业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转变

通过推行聘用制来转换事业单位科技人员的用人机制,实现事业单位由固定使用科技人员制度向合同用人制度的转变,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单纯的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由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的聘用关系转变;搞好内部分配机制,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实行按岗位定酬,按业绩定酬,按贡献定酬办法,充分调动广大农科人员的积极性,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工作内容主要是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项目论证、情况收集分析、政策法规的制订和执行,产业发展和科技推广的示范引导、招商引资、组织科技试验示范、农产品安全管理和质量检验检测等,由农业扩大到包括农业在内的“三农”领域。观念要转变,素质要提高,把营销理念引入农业、农村工作,成为学习型、创新型、务实型的新型农业干部。



(七)加强农业法制建设和农业执法工作

一要增强执法意识,自觉执法,主动执法,发挥农业法律、法规赋予农业部门的职能职责。二要加强农业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和涉农人员的农业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三要依法办事,规范执法,对具体执法行为,定性准确,法律适用得当,程序合法,过程清楚。四要文明执法,为民服务。逐步健全行政执法队伍,实行综合执法,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对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等坑农害农行为要严厉打击,净化农资市场,维护农民利益,从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

(八)认真组织科技成果推荐申报工作,从而推动科技活动年开展

为进一步调动广大农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农科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使科技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配合科技年活动的开展,认真组织好科技成果的鉴定推荐申报工作。向上级推荐申报一批突出贡献奖,科技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农业技术推广奖等奖项。



三、主要活动



(一)全县标志性活动



1、传达全州农业科教工作有关文件精神,安排部署我县农业科教工作。



2、建立农民科技书屋,各级各部门要认真组织,精心筹划,搞好“农民科技书屋”的建设,推进我县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步伐。



3、积极组织参加农民科技知识大奖赛。



4、科技三下乡活动。积极组织科技普及活动,发送科普资料、良种、农药,开展现场咨询活动。

5、在《宾川农业信息网》上开辟“宾川农业科技活动年”专栏,宣传农业科技年活动方案,标志性活动动态和农业科技新技术、新成果等科技信息。



6、召开农业科技年活动表彰大会。通报表彰在农业科技年活动中成绩突出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二)行业活动



1、种植行业

一是抓好优质经济作物新品种的示范推广,推广柑桔、葡萄、石榴、大枣优质丰产高效综合配套技术,走“巩固提高,调整优化,提质增效,稳步发展”的路子。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完成年内柑桔4000亩,葡萄1000亩,石榴1000亩,大枣500亩的水果新植任务。重点推广优良品种,高接换种,果实套袋,花果精细管理,产期调节,采后保鲜技术及节水灌溉等新技术,搞好水果产业化示范以及制定无公害果品栽培技术规程,大力发展一批名特优稀新品种。二是抓好粮经作物优质品种示范推广,推广实施优质稻项目,推广亚麻规模化连片集中示范。全县计划发 展优质食用型水稻4万亩,亩产632公斤,优质加工型水稻4万亩,亩产710公斤。三是继续抓好冬季农业开发,推广以冬春早菜为主的蔬菜种植,继续扩大反季蔬菜种植,并注重品种和品质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葱蒜、韩国辣椒、鲜食蚕豆、豌豆、鲜食玉米等名优特稀新品种,扩大无公害蔬菜种植规模。四是抓好以水稻肥床旱育稀植浅插和优质柑桔高产高效综合配套技术两项骨干技术为重点的各项科技措施推广。组织农科人员深入第一线,分区域进行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以上活动由局种植业管理股负责组织实施。



2、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生物资源开发

首先,抓好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申报认证为重点的绿色产业示范区建设。重点抓好云南宾川优质无公害果蔬产业示范园区的规划和宾川县优质果蔬科技示范园完善建设,加大对香葱、大蒜、香

叶、番茄、优质米等特色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和申报认证力度,培植绿色产业,发展绿色经济。其次,抓好生物资源开发,重点发展苦良姜(薯蓣)、除虫菊、红花等生物资源,抓原料基地建设和试验示范推广,根据基地建设情况,对基地建设进行培训。

以上活动由生物办组织实施。



3、网上宣传

宾川农业信息网结合宾川农业科技年活动的实施,加大对农业科技年活动的宣传报道,对此项活动的热点和亮点,要突出针对性和时效性,开辟专栏,大力宣传。

以上活动由县农副产品营销服务中心负责组织实施。



四、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5月至6月,制定和发布《宾川县农业科技年活动方案》,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和宣传发动。第二阶段:6月至12月,组织实施。

第三阶段:2004年元月进行全面检查总结。



五、组织方式

成立XX县农业科技活动年活动领导小组,由局领导和各股室、站(所)领导组成,负责全县农业科技年活动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科教法规股。由科教法规股牵头,各站所配合,实施全县性工作。行业活动由行业股室负责组织实施,并写出工作总结。

6.县农业标准化实施方案 篇六

为推进蛋鸡生产持续健康发展,做好我县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造以奖代补项目实施工作,根据《**省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造以奖代补项目实施方案》,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目标

对蛋鸡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采取

以奖代补方式进行奖励,以稳步提升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降低动物疫病风险,实现粪污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加快蛋鸡饲养方式转变,充分发挥规模养殖对稳定蛋鸡存栏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稳定蛋鸡生产,增加养殖收入,促进蛋鸡生产持续健康发展,保障鸡蛋市场有效供给。

二、基本原则

(一)自愿参加。按照公开、公平、透明的原则,公布补贴政策、补贴标准和补贴范围等,符合条件的养殖场(户)根据实际情况自愿申报和实施。

(二)以奖代补。对自愿改造后达到《**省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规范》,改造成效明显的养殖场(户)给予一次性奖励。

(三)养殖场户直接受益。符合条件的养殖场(户)提出申请,改造后经专家验收,资金直接奖励给验收合格的养殖场(户)。

(四)扶持规模化养殖。以规模化标准化改造为扶持环节,推进蛋鸡养殖向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三、实施范围和标准

(一)奖励范围

在全县范围内,对符合上述原则,经自愿改造后达到《**省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规范》要求并通过上级验收,存栏规模在0.2万—5万只的蛋鸡养殖场(户)给予适当奖励。

对禁(限)养区的养殖场户不予补助,对规模未达到0.2万只和超过5万只的不予补助。

(二)奖励标准

根据上级下达的资金规模和我县蛋鸡规模化养殖的实际情况,分别给予奖励:

产蛋鸡存栏0.2万—0.5万只(不含0.5万只)的养殖场,每户奖励1.5万元;

产蛋鸡存栏0.5万—1万只(不含1万只)的养殖场,每户奖励3万元;

产蛋鸡存栏1万—5万只(不含5万只)的养殖场,每户奖励5万元。

四、项目申报程序和补贴方式

(一)明确标准

按照《**省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规范》,结合 我县蛋鸡养殖实际条件和现有规模化水平,严格按照《**省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评分标准》和《**省蛋鸡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以奖代补项目验收程序》组织验收,并报州财政局农财科和州农业局畜牧科。

(二)项目申报

符合申报条件的蛋鸡规模养殖场(户),可于2009年2月25日前向所在乡(镇)畜牧兽医站提出改造申请,经县畜牧兽医局审核后方可进行改造,否则不予奖励。

(三)项目验收

具有发展潜力,按照《**省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规范》要求,已自愿对鸡舍标准化建设、粪污处理设施以及水、电、路、防疫等配套设施进行改造,改造成效明显,规范化程度较高,产蛋鸡存栏规模在0.2万—5万只的蛋鸡规模养殖场(户),改造完成后,于2009年6月30日前向县级财政、畜牧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州畜牧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按照《**省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验收评分标准》和《**省蛋鸡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以奖代补项目验收程序》,组织专家验收,验收合格的上报省畜牧主管部门,待复核后,反馈相关部门,并将验收合格的标准化规模养殖(户)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公示。

(四)资金拨付

验收合格的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户)经公示无异议后,在资金到账10日内将奖励资金拨付给养殖场(户)。上级下达的总资金计划为10万元,实际补助资金若大于上级下达的计划,将按照改造申请验收时间、验收得分的高低顺序依次奖励,奖完为止。

五、项目管理

加强对项目的组织领导,抓好项目的监督管理,落实责任制,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加强项目的组织协调工作。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由县畜牧局主要领导和相关站所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项目管理、组织实施、落实措施、检查督导等。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县畜牧局局长

副组长:县畜牧局分管副局长

县财政局分管副局长

成 员:县畜牧站站长

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

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所长

(二)明确责任,分工负责

财政局负责项目资金拨付,对项目资金使用进行检查和监督等。

县畜牧兽医局负责项目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负责制定项目实施方案,组织专家进行初验,县级相关站所和派住各乡镇畜牧兽医站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协调组织技术培训,对申报对象的初审和实地核查,负责对项目建设进行初验,在补贴对象确定后,落实补贴资金到养殖场户,协助上

级部门对项目建设进行监督检查,报送项目执行情况,进行项目监督检查,汇总报送项目执行情况。

(三)强化监督与管理

县财政局、县畜牧兽医局共同作为项目主管部门,负责全县项目的验收、督导和检查。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违纪违规问题,将按照规定严肃处理。县畜牧部门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服务、协调和监督,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县级畜牧部门设立项目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县畜牧兽医局举报电话:8521343 8524096

附件2:

**省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户)建设规范

为了加快蛋鸡饲养方式转变,提高蛋鸡养殖的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水平,以“生产高效、资源节约、质量安全、环境友好”为基本目标,按照相对统一、兼顾地区差异的原则,特制定本标准。

一、养殖规模

存栏规模在1万-5万只的蛋鸡养殖场(户)。

二、选址与布局

(一)选址。距离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500米以上,地势高燥,背风向阳,通风良好,给排水方便,远离噪音。

(二)基础条件。有稳定水源,电力供应有保障,交通便利。

(三)场区布局。场区布局合理,有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辅助生产区、粪污处理区。育雏、育成和蛋鸡舍各鸡舍采用全进全出饲养模式,配套合理。

(四)净道和污道。场内净道、污道严格分开。

三、设施与设备

(一)鸡舍。鸡舍建筑牢固,能够保温、防雨雪、防鼠害、防鸟。

(二)饲养密度。产蛋鸡饲养密度合理,每平方米不超过13只。

(三)消毒设施。场区门口有消毒池,鸡舍门口有消毒盆,场区有消毒泵。

(四)设备。鸡舍安装通风设备、降温设备,并配备光照系统、自动饮水系统、自动清粪系统和焚烧炉。

(五)辅助设施。有更衣消毒室、兽医化验室、解剖室。配备清粪设施、储粪场所及鸡粪无害化处理设施。

四、管理及防疫

(一)制度。有健全的生产管理制度、防疫消毒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

(二)操作规程。有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操作规程和免疫程序。

(三)档案管理和生产记录。

1、档案管理。按照农业部《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要求,建立完整的养殖档案,要求以下记录齐全完整:

(1)品种、来源、数量、日龄等情况记录。

(2)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来源清楚,其名称、使用对象、使用时间和用量记录。

(3)定期免疫、监测、消毒记录。

(4)发病、诊疗、死亡和无害化处理记录。

2、生产记录。有完整的日产蛋记录、日死淘记录、日饲料消耗记录。

(四)从业人员健康状况。从业人员未患人畜共患传染病。

(五)引种。雏鸡从有《种畜禽经营许可证》的种鸡场引进。进鸡时的“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车辆消毒证明”保留完好。

五、环保要求

(一)粪污处理。污水和粪尿进行集中处理。污水和粪尿进行集中处理后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

(二)病死鸡无害化处理。病死鸡采取深埋或焚烧的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

附件

3**省蛋鸡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

以奖代补项目验收程序

中央财政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蛋鸡规模养殖场(户)进行标准化改造,加快蛋鸡饲养方式转变,稳步提升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水平,充分发挥规模养殖对稳定蛋鸡生产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稳定蛋鸡生产,增加养殖收入,促进蛋鸡生产持续健康发展,保障蛋鸡市场有效供给。对自愿改造后,经有关部门验收,达到《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规范》要求,存栏1万-5万只之间的蛋鸡规模养殖场(户)给予一次性奖励。现将验收程序公布如下:

1、蛋鸡规模养殖场在按照《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规范》完成对鸡舍标准化建设、粪污处理设施以及水、电、路、防疫等配套设施的改造后,向县级畜牧部门和财政部门提出“以奖代补”奖励验收申请。(到所在县畜牧部门写验收申请表)。

2、县畜牧局落实该场已完成核定的改造内容后,将验收表上报州、市畜牧部门进行验收。

3、州市畜牧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根据各县申报情况,组织专家到养殖场实地进行评审验收。

4、验收严格按照《**省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造

项目验收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填写验收评分表。

5、将验收结果通知被验收场。

6、县畜牧部门将验收合格的场在县主要媒体和被验收场所在地进行公示。公示3天无异议后,上报农业厅。

7、省农业厅会同省财政厅组织专家进行复审。通过后,10日内省财政厅将奖励资金拨付县级财政部门;县级财政部门会同畜牧部门于资金到账10日内拨付给养殖场(户)。

附件

4**省蛋鸡规模养殖场(户)标准化改造

以奖代补项目验收评分标准

根据农业部、财政部《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规范》和实施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造以奖代补项目的要求,制定本标准。评分采取百份制进行计分,各项考核内容的权重分值及考核标准如下:

一、养殖规模。分值10分。养殖规模(以开产蛋鸡的存栏数计)未达到1万只和超过5万只的,不予考核验收。

二、选址与布局。分值25分。

(一)选址。分值10分。凡是位于禁养区、水源保护区和距离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不足500米的场(户),不予考核验收。选址不科学的酌情扣分。

(二)基础条件。分值5分。达不到要求的酌情扣分。

(三)场区布局。分值5分。布局不合理的酌情扣分。

(四)净道和污道。分值5分。净道、污道交叉的扣5分。

三、设施与设备。分值30分

(一)鸡舍。分值6分。根据建筑质量和规范要求酌情扣分。

(二)饲养。分值6分。未采取全进全出饲养模式的扣3分。饲养密度超过每平方米13只的,每超过1只扣2分。

(三)消毒设施。分值6分。未达到规范要求的,酌情扣分。

(四)设备。分值6分。未达到规范要求的,酌情扣分。

(五)辅助设施。分值6分。未按规范要求配备相关辅助设备的酌情扣分。

四、管理及防疫。分值20分。

(一)制度。分值4分。相关制度不健全的,酌情扣分。

(二)操作规程。分值4分。相关操作规程不规范的,酌情扣分。

(三)档案管理和生产记录。分值4分。

1、档案管理。分值4分。未按照农业部《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要求,建立完整的养殖档案及档案记录不完整的,酌情扣分。

2、生产记录。分值2分。记录不完整的,酌情扣分。

(四)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分值2分。从业人员未定期进行体检,未持有健康证明及患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酌情扣分。

(五)引雏。分值6分。雏鸡从无《种畜禽经营许可证》的种鸡场引进,扣5分;进鸡时无“动物检疫合格证”或“车辆消毒证”一证扣1分。

五、环保要求。分值15分。

(一)粪污处理。分值8分。未对污水和粪进行集中处理的扣8分。污水和粪进行集中处理后未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排放标准》(gb18596)的,酌情扣分。

(二)病死鸡无害化处理。分值7分。未对病死鸡采取深埋或焚烧的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扣7分,处理方式不当的酌情扣分。

附件

5**省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

考核验收评分表

考核验收内容 满分100分 得分 备注

一、养殖规模 10

二、选址与布局 25

(一)选址 10

(二)基础条件 5

(三)厂区布局 5

(四)净道、污道 5

三、设施与设备 30

(一)鸡舍建筑 6

(二)饲养密度 6

(三)消毒设施 6

(四)设备 6

(五)辅助设施 6

四、管理及防疫 20

(一)制度 4

(二)操作规程 4

(三)档案管理和生产记录 4

1、档案管理 2

2、生产记录 2

(四)从业人员健康状况 2

(五)引雏 6

五、环保要求 15

(一)粪污处理 8

(二)病死鸡无害化处理 7

7.县农业标准化实施方案 篇七

本刊讯据新华社报道,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月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引领中国制造升级;部署推进“互联网+流通”行动,促进降成本扩内需增就业。其中提到,要推动农业机械等领域的标准化实现新突破。

这次会议认为,坚持标准引领,建设制造强国,是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改善供给、扩大需求,促进产品产业迈向中高端。会议通过了《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要求对接《中国制造2025》,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实施工业基础和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标准化和质量提升工程,加快关键技术标准研制,推动在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农业机械、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标准化实现新突破,并适应创新进展和市场需求及时更新标准,力争到2020年使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从目前的70%以上提高到90%以上。要弘扬工匠精神,追求精益求精,生产更多有创意、品质优、受群众欢迎的产品,坚决淘汰不达标产品,提振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信心,支撑制造业提质增效、提升国际竞争力。

这次会议还提出要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是推动流通革命,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新经济的重要举措,有利于降本增效,拉动消费和就业。为此,一要突破信息基础设施和冷链运输滞后等“硬瓶颈”,打造智慧物流体系,发展物联网。尤其要加大农村宽带建设投入,带动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便利,既促进农民增收,又丰富城市供应,使市场价格合理稳定。二要破除营商环境“软制约”。建设商务公共服务云平台,开展允许无车企业从事货运和商户选择执行商业平均电价或峰谷分时电价的试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营造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环境。三要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快分享经济成长。推动传统商业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改造,支持企业依托互联网优化资源配置、开拓市场,引导降低实体店铺租金。

8.县农业标准化实施方案 篇八

丰润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集食用菌制种、栽培、加工、销售、出口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化龙头企业。依托河南省农科院食用菌专家康源春等的技术指导,在道庄村党支部书记、丰润公司董事长康志远的引导下,这家企业快速成长为豫南地区知名的双孢菇标准化示范基地,道庄村也走出了一条依托双孢菇生产快速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

牛粪秸秆寻商机

改革开放以来,道庄村少数人靠经商富裕起来,而大多数村民靠外出打工维持生计,除去生活开支所剩无几;还有部分农户致富没门路,守着一亩三分地,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2002年,33岁的村民康志远外出寻求致富经,河南省农科院的食用菌专家康源春告诉康志远,利用麦秸和牛粪生产双孢菇是一项好的致富项目。双孢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素有“植物肉”之称,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效果,深受市场青睐。康源春的一席话使得康志远下定决心发展双孢菇,带领村民走出一条致富路。

听说康志远有致富项目,村民们都很感兴趣,但听说是没人要的秸秆,就有点不理解。一位村民说,“以前秸秆都当成柴火烧了,现在能卖钱就全部卖给他了,100斤卖10多元,我们挺高兴的,就是不知道他要这些秸秆干啥。”

2003年,康志远请了当地几十个村民去帮工,大家这才知道他要种植双孢菇。思维敏捷、眼光独到的他率先投资9万元,建起两座高标准、平房结构的大菇房。接着,村委会副主任、妇联主任也各自投资建起两座大菇房。当年12月,他们种的双孢菇上市了,收益不错,村民们眼馋得不得了。

村民们说:“双孢菇一斤卖到3元,比种菜收入高多了,现在我们村种双孢菇的人越来越多,一个大棚一年下来能赚五六万元呢。”

“产业发展快,要有龙头带。”在丰润公司“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的带动下,西平县目前已形成以道庄村为中心,辐射10多个乡镇的双孢菇、草菇种植基地,技术服务发展到了周边漯河、上蔡等地。

康源春指导种植户:“只要将温度控制好,并从源头防治病虫害,就可以稳定蘑菇的质量和产量。以往是冬春种植销售双孢菇,现在改为夏秋种植,错开了双孢菇销售的时间,效益自然就提高了。”

为增加双孢菇的附加值,叫响“道庄牌”双孢菇品牌,康志远建起了食用菌精加工厂,用新鲜双孢菇做盐渍菇和罐头,边角废料做酱油。他说,深加工做好了,才能最大限度保障菇农的利益。

合作共赢拓市场

在河南省农科院的全程技术指导下,丰润公司以双孢菇种植开发和深加工为主导,坚持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路子,成立了道庄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对菇农开展市场信息、生产技术、原材料和菇产品购销等一条龙服务,菇农不仅获得生产环节的效益,还能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

“现在,我们种的双孢菇除了供应国内市场,还远销国外呢。”康志远自豪地说。为畅通销售渠道,丰润公司先后与漯河双汇集团、西安外贸进出口公司、安徽阜阳罐头厂建立了长期供销关系,站稳了信阳、洛阳、平顶山、郑州等地的鲜菇市场,并出口日本、韩国、乌克兰等国。

“建一座1000平方米的菇房需资金6万元,很多刚起步的农户一次拿不出这么多钱,合作社就以五户联保形式和农村信用社协调资金。近3年来,合作社为菇农解决小额贷款1200万元。”西平县农业局副局长李万祥告诉记者。

村民刘新建对记者说:“种双孢菇前俺家穷得叮当响,2006年,俺家建起了第一座双孢菇大棚,当年双孢菇销售形势非常好,每公斤卖到8元。现在,俺家的大棚发展到3个。今年保守估计3个大棚能挣15万元。”

村民告诉记者,现在村里种双孢菇的农户越来越多,一个大棚一年下来,能赚五六万元,这样的经济效益对他们来说,确实不错。

“一个棚忙时需要用工五六十人,工人每人每月收入两三千元。周边十里八村的人都来我们这打工,很方便。”村民李学军乐呵呵地说。目前,合作社安置本村剩余劳动力800多人,吸纳周边剩余劳动力200多人。

下一步,道庄村准备扩大双孢菇基地规模,加强深加工管理,强化品牌优势;建一个奶牛场,用玉米秸秆养牛、牛粪种菇,让村民每天都能喝上牛奶,过上小康生活,把道庄建设成为村民富裕、邻里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生态农业新模式

丰润公司在食用菌种植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农药,对菇蚊、菇蝇采取灯光电击物理诱杀和烟雾剂等方法;在食用菌生产环境,采取医用“来苏尔”溶液进行地面及菇房消毒,从根本上确保了质量安全。

双孢菇空调房内装有自动控温设备,可以根据季节调整菇房温度,生产周期短,受自然条件和市场因素影响小,种植技术容易掌握。

丰润公司充分利用当地废弃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发展生态农业,采取“麦秸+牛粪→生产双孢菇→双孢菇废料还田肥田”的生产模式,舍弃的菌根腐烂后还可作为有机肥再利用,变废为宝。

“河南省农科院为我们村种植双孢菇提供了全程服务,我们不用操那么多心啦!”正在棚里忙碌的菇农张振海感激地说。像张振海一样,有1.8万农户尝到了西平县科技兴农战略的甜头。

河南省农科院挂职干部、西平县科技副县长张磊告诉记者,今年5月3日,河南省农科院在这里举行了“食用菌生产与加工技术示范基地”现场观摩与技术培训会,与会人员对丰润公司循环农业生产模式赞不绝口。

“双孢菇规模化生产与加工技术示范与推广”是河南省农科院与西平县政府确定的重要合作项目。去年4月,由该院资环所、加工所组成食用菌学科团队,发挥技术专长,指导专业合作社和加工企业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引进和推广双孢菇新品种6个、配套新技术4项,研发出食用菌新型加工产品3个,扩大了当地食用菌生产规模,延伸了产业链条。

上一篇: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研究论文下一篇:护士实习生各科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