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工作坊研修日志(精选11篇)
1.教师工作坊研修日志 篇一
教师研修日志总结
继续教育平台,给了我一次完善自我的机会,让我可以对有效课堂有一个科学的定位思考,对如何有效教学形成了独特的见解。
一、我会在上课的时候对课程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制定出适合学生的方案。然后在小组备课时,征求小组各位老师的意见,并作修改之后,再行试课。
二、培养学生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我会注重培养学生对于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教学中尽可能构建,让学生可以理解、体会、自由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可以穿针引线,巧妙的点拨,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得到知识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尝试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之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知识积累等等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对于有分歧的问题则进行小组讨论,以求获得不同层次的思考。
三、授课之后,我会根据听课老师的评价,针对本节课的课标理念,围绕研究点突破,围绕学生主体参与,然后进行改善。
四、注重新课导入时的新颖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尝试用新的理念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不知不觉的爱上语文,爱学语文,我会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选取多媒体等情境,让学生进入具体环境,也会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置悬念等等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够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将在研修中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利用集体备课研修等活动培养自己的理解和把握教材的能力,让自己可以进一步的推进新课程,下一学期我将提高对事件本身的深入反思,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更具有研究的深度,以便为学生更好的提供服务。
继续教育培训,得以让我在网上遇到不同地域的老师,和他们在网上交流学习心得,讨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享一些教育特殊学生和转化后进生的经验,在网上看老师们发的帖子和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是一种全新的享受,自己发表的帖子,被别的老师回复给自己支招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另外在网上阅读别人的文章是一种独特的感受,而自己的文章被别人阅读也是一种美好的感觉,于是我每天阅读别人的文章,发表自己的日志,教案课件及上传各种资源等等更有意义的事,可以与同行们交流,大家各抒己见,群策群力,聚合更多人的智慧,从而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我每天在发帖回帖的过程中享受更多学习的兴趣无形之中产生了一种表现的欲望我希望每天的,统计数据可以有所更新,希望帖子的质量越来越高,有更多的人回复,讨论的话题更为新颖,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于是我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取长补短,不断的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挖掘出更多的共性话题,和老师们一起探讨分享,在讨论的过程中,我积极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而要发表更好的见解,便会促进我更加关注自己平时的教学,通过学习专家讲座和同行的讨论,对教学进行反思,进而使我养成了观察和思考的习惯,真正实现了专家引领,同时也实现了网络培训的同伴互助。
几个月的时间里,我每天上网,整个培训期间。我都积极参与其中,我渐渐喜欢上了这种感觉,本的继续教育已经接近尾声,但在我心里它并没有结束。感谢继续教育,让我适应了网上学习,喜欢上了网上学习,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会像这次培训一样虚心学习,并将学习到的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同时也希望以后有更多这样的机会,可以和专家和同行们共同学习。
同时这次继续教育培训,也让我意识到重视大数据,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天涯若比邻,教育资源更加丰富,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也应该发生变化,通过学习我对互联网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它可以在基础教育领域带来巨大的创新和变革,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我将利用大数据指导学生合理利用周末时间提升和补充自己的学习,同时也可以更,有选择性的利用资源备课,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促进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每一次专家讲座,对于我来说都是一次精神的盛宴,应用到教学中才是我的目的,如何对待学生,如何上好每一堂课,如何做一个称职的教师,如何在专业发展上提升自己,如何把新的教育理念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去,回归教学的本质,这将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
这次继续教育培训,还让我意识到,当学生的个体需要得到尊重时,学生就会产生自主的学习的动力,当自主选择和规划学习发生时,学生就会选择自省和判断,当学生和个人兴趣紧密联系时,学生就能体会到其中的责任和担当,从而获得自主学习能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对于教师来说,个性化课程的开展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语文课程也应该依据课程方案确定模块每个模块所需要的教学时间应该和学诚相匹配,使得每一个学生对模块的组合有多种可能,课程也应该更为灵活性,这样的课程将更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自主规划,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学生在选择课程上的自由度,也意味着对于老师的选择,这样的话老师将更有可能迎接更大的挑战,增强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总之,继续教育,让我学会了改变自己,不再固步尘封,学会了向专家和同行们学习,学会了理解学生学会了走进学生心里,学会了如何分析教材学会了如何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的教学水平一定会得到质的提升。
2.教师工作坊研修日志 篇二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 专业学习共同体在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悄然兴起, 成为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一种新的学校发展模式。为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上海市教育行政部门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样本创设本土化实践, 于2000年成立首批名师工作室。
2010年我国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纲要中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保障措施, 提出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我国48万所学校中有30多万所学校师资力量不足, 乡村教师总体教学能力偏低。作为处于新生阶段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名师工作室尚未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广开来, 相较于我国庞大的教师队伍, 依然是一种极其稀缺的教育资源。受时空限制, 传统环境下名师效应只能影响工作室内有限的成员, 辐射范围狭小, 名师积淀扎实的学科知识, 良好的反思习惯, 敏感的研究意识, 高超的教学技能无法惠及广大乡村教师。
二、“互联网+”环境下名师工作坊内教师网络研修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开辟了新途径, “十二五”期间, 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基本形成, 保障条件进一步夯实, “三通量平台”的建成将网络学习与网络教研日渐融入到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到Web2.0时代, 网络研修平台为“学—研—创”过程网络化提供了技术保障支持。
“互联网+教育”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 人人能够创造知识, 人人能够共享知识, 人人也都能够获取和使用知识, 让教育内容持续更新、教育样式不断变化、教育评价日益多元。在开放的大背景下, 全球性的知识库正在加速形成, 优质教育资源正得到极大程度的充实和丰富, 这些资源通过互联网连接在一起, 使得人们随时、随处都可以获取他们想要的学习资源。
三、基于“互联网+”环境下名师工作坊教师网络研修的效能优化策略
1. 工作室名师多元身份驾驭能力提升。
名师工作室作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组织细胞, 它具有团队的一般特征。访谈结果表明高效能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在工作室中往往集教育者、管理者和领导者角色于一体。名师工作坊主持人不仅要以教育实践专家的身份指导工作室成员的专业学习和发展进行有效指导, 还要以领导者身份规划愿景, 促进培训内容与价值追求相统一、规范章程化, 营造成员间合作学习氛围。名师主持人对多元身份的驾驭能力与工作坊内教师研修效能成正相关。
2. 合作与反思性场域的营造有助于唤醒教师的专业自觉。随着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作为研究者观念的冲击, 很多教师内在的学习需求增强, 研究显示, 教师这一需求在合作与反思氛围浓厚的名师工作室内会得到支持, 信任会打通教师与教师之间展开分享经验与感悟的通道。工作室主持人可通过QQ群、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搭建成员与成员以及成员与专家之间的对话平台, 营造合作与反思的场域, 激发工作室内教师的专业自觉性, 并督促对教育理念进行移植于自身的教学实践当中。
3. 互动模式的多元化。
文献研究表示, 依据所借助的互动平台与工具的不同, 网络研修社会性互动的实施方式可分为内嵌式和外置式两种类型。内嵌式的社会性互动指通过网络研修平台上自带的社交工具, 学习者与导师或同伴交流、协作、分享知识。外置式的社会性互动实施方式是利用网络研修平台以外的网络社交媒介进行社会性互动。目前, 教师普遍使用的外置式社会互动性平台有微信、微博、博客和QQ。学习者在外置式社会性互动平台上可以快速交换信息资源和想法, 参与人数的增多会使这种更加便捷、随意的社会性互动激发研修者的研修积极性。
4. 延伸线上网络研修至线下。
文献表明, 网络研修这一特殊研修环境下, “名师工作室”成员之间处于时空分离的状态, 在研修活动中缺失社会临场感。所谓临场感, 就是使在线学习如同发生于真实情境中的学习一样。社会临场感是参与者把个人特色映射到共同体中的能力, 是作为真实存在的人向其他参与者展示自己的能力。除了线上的社会性互动, 在实际调查中发现, “名师工作坊”成员已经自觉地将社会性互动延伸到线下, 即面对面地社会性互动, 学习者能够根据所在地域和所在兴趣等通过建立面对面的学习小组, 定期会面进行讨论学习。
5. 结合平台数据量化评价嵌入伴随式质性评价。“互联网+教育”环境下, 大部分网络研修平台都有研修者发帖数、点赞数以及该数据生成的排名, 调研显示, 平台数据量化评价结果影响到研修者的研修积极性, 排名靠前的研修者会更加积极地参与互动。同时高效能工作室导师更加注重对研修者的伴随式评价, 注重收集研修者的研修笔记和研修反思, 并能及时给予反馈, 将伴随式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结合起来会使工作室研修活动更加有成效。
3.班级日志,教师要常看看 篇三
班级日志,是温馨教室建设的推进器
高一(1)班学生用心、用情写的班级日志,有的文采华丽,有的朴实真我,有的篇幅长些,有的三言两语,有的图文并茂……通过他们的笔端,讴歌了身边刻苦钻研、自强不息、关心集体、团结友爱的先进事迹,抨击了班上无视纪律、抄袭作业等丑陋现象,表露出了自己的目标及理想以求相互勉励,学会了用恰当的方式“发泄”以求健康成长。通过小小的班级日志,你会体验到班集体是否和谐,班集体是否温馨,班集体是否积极向上。让我们一起来品读其中的一个片段:
2009年5月15日,周五记录人:盛龄珏
今天的篮球赛,可谓是8班欢喜6班叫愁,从上场到下场,6班球员的手指连沾到球也是困难重重,在8班球员不怎么高的比赛精神和剽悍的夺球猛攻下,可怜的6班就这样一步一步由“光明”走向“黑暗”,最后落得个惨败收场。8班的强,6班的惨,似乎就是我们班第一场比赛的真实写照。6班像我们班一样温文尔雅,举止优雅,是那种绝对不会把已经在别人手里的球硬生生掰过来,抱在自己怀里来体现自己是多么勇敢、多么有集体荣誉感的人……也许老天爷把“眷顾”毫不吝啬地全给了8班;也许老天爷是被他们收买了;也许,老天爷特别喜欢“8”,爱屋及乌;也许,只有老天爷自己心里清楚。但是,我们班“不绝望,不放弃”,相信上帝也会“眷顾”我们的。
不长的篇幅,与其说在记录8班和6班的比赛,不如说是学生表达了原始的情感:在1班与8班的比赛中,对8班取胜忿忿不满,为自己班级失力寻求理由,这种理由未必就正确,就充分,但是当读完连续“四个也许”这段文字时,你会油然而生:孩子们多爱自己的班级啊,已经爱到“彻底”了,这种爱发自内心,没有掩饰,甚至到了偏激的地步。
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看完后怎么能不爱他们呢!但遗憾的是,无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老师都没有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回帖。作为教育者需要思考的是,要不失时机地以此为契机,共同教育学生,让这种爱不断升华,不断锤炼,让一种狭隘的爱转化成人间大爱;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辨证地对待班级利益得失,营造包容、和谐、向上的文化氛围,只有所有任课教师都齐心协力,从教育细节入手,才能达到德育的最高境界——雁过无痕。如今,全市都在推进温馨教室建设,创建的核心是人的健康和谐发展。班级日志就是一种很好的载体,透过它,你能判断师生的人际关系是否和谐;透过它,你能发现学生所想、所思、所作;透过它,你能为学生的思想把脉和诊断并找到方向。毫无疑问,以育人为己任的所有老师都有责任用好它、用足它,而不仅仅是班主任。
班级日志,是学生心灵的加油站
我们一直有这样的一句话:课堂是小的,学生心灵是大的,但是学生的心灵也需要不断加油的!学生的心灵也有许多不光彩之处,也有瑕疵,他们会暴露出来的,如果我们是有心的育人者,我们会有所作为。以下的班级日志会给我们带来更深刻思考:
最近,校领导对我们的头发抓得很紧,可是我却以为有点过了。不错,主任说的对,一个学生要活泼、轻松,可是试想,每个女生都扎马尾辫,男生全部剃成板刷头,从上看下去,会是一幅怎么的景象呢?
接着,这位学生在貌似理由充分的分析下大声疾呼,“自己的头发应由我们自己作主”,并蛊惑他人:“同意我的看法的兄弟姐妹们顶一个(跟帖)。”
跟帖的人不多,令这个学生失望的是,其他同学在他的呼吁下面用红色的笔批示:“某某同学,看样子没有人顶你呀。”“你不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吗?哈哈。”“某某兄,你要看何时何地才能作主呀。”正在我津津有味地看这些跟帖时,忽然,一则信息让我感到了很多欣慰和钦佩:一位老师也写了一段话,意思是劝某某同学的发型以他的为标准,挺酷的。字数寥寥,却幽默诙谐,既表达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又传达了教师正确的审美观。
我想,记录日志的学生,高举个性化旗帜,在行为规范认识上存在误区。但是当他看了班级日志中师生的观点和态度后,他一定会反省自己的行为。可见,班级日志所传达的正确舆论,能唤起有效的教育力量,这无形中就给所有学生的心灵加了一次不能缺少的“油”,而教师则可以把这个加油站打理得更好。
班级日志,是师生交流信息的平台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没有互动,就没有教学,但是,为什么有的课堂互动不起来,而有的课堂互动得很成功呢?其中,师生关系是基础。师生关系如何,我们可以在班级日志中得到很好的诠释,教师可以从班级日志中获得很多信息,从而增进师生间的了解,改进教学。了解学情,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用好如“班级日志”这样的渠道。
例如,英语老师看完这段文字以后,会有什么样的感触呢?
March 18th Wednesday writer: Zhang Min
What surprised methe most today was that our English teacher Miss Liang is going to have her own baby in the near future. All of us arelookingforward to seeing what is Miss Liangs baby like! I believe if the baby were a girl,she would be as beautiful as Miss Liang,and if the baby were a boy,he would...No! No!I am the most handsome!
Lets congratulate Miss Liang and wish her to become a great mother. Then, she should be much kinder to us and would arrange less homework, as a result we would be relaxed. Am I right?
读完这篇班级日志后,我马上给梁老师看了,虽然事隔一个月了,但是梁老师还是马上给张敏同学写了回信,不仅是感谢孩子天使般的心灵,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委婉提出的作业过多的问题给予了答复。
在班级日志中,你可以看到很多学生在和我们交流信息,又如,“我们班数学貌似有N个满分,我能想象数学老师露出他那似笑非笑的招牌表情。”“从黄老师灿烂的笑容上,我们可以知道她很满意我班的那节政治公开课。”作为教育者,是否也应该主动应答一下我们的孩子?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二者是朋友,教师是引导者,是建立在对话基础上的引导者,所以,作为育人的我们,能经常翻阅学生用心写下的班级日志,真的是一种享受,它可以让你兴奋,可以让你感受到教师的幸福感和责任感。
愿天下所有的老师都常看自己所教班级的班级日志,并在班级日志中留下心声!
(作者单位:上海华东师大三附中)
4.骨干教师研修日志 篇四
我体会,学好计算机要有四个条件:一是要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会操作机器,会管理文件,会排除简单的故障;二是要精通软件操作,知道使用哪些操作命令、技能方法能够实现创意;三是要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只会操作软件而不懂得起码的色彩、构图、造型等知识是无法独立承担任务的;四是要有一点灵感,这得益于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文学、绘画、摄影、印刷、广告、网络……您大概都需要涉猎。这四个方面就像汽车的四个轮子,少了哪个都不灵。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给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形成该性认识,通常需要使用图像辅助教学。学了photo shop后,解决了图像问题,我要把它更多的应用到教学中去,并教给其他和我有同样问题的教师。在和其他教师学习photo shop时,我会和大家共同讨论一下不运用photo shop的弊端和运用photo shop的便捷,加深对photo shop的印象。我会就教学工作的需要较大家如何对图像进行基本的处理。比如,调整图像的尺寸、裁切图像、抠取图像及最重要的合成图像。
5.语文教师研修日志 篇五
放假了,有时间静下心来学习,今天学习了“古诗文教学”,何郁老师讲的实在实用,开篇就有这样一段话:“研究初中古诗文教学,必须要关注中考语文对古诗文的考查。中考的导向很重要,中考考什么,怎样考,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古诗文教学怎么教,教什么。不要责怪我们的老师太现实,太功利,他们首先是要对孩子的分数负责,对家长的期望负责。离开这个前提,研究初中古诗文教学是没有现实意义的。”是不是很实在_说到我们每个一线教师心里了。还有就只这样一段话:“
新课标说,“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些话语多么朴实,但字字句句又都说到了语文教学的根子上。现在社会这么浮躁,许多人急功近利,有几个人能够静下心来读书。学生为什么语文能力和素养上不去,一个关键问题是无法沉潜下来读书。许多学生做题,是看着题目就开始做答,浮躁得连考试提供的文本都没有耐心读完。这样做题,分数又怎么可能会好呢?我们有些语文老师,也成天地埋头做题、讲题,也不读书,久而久之,脑子就僵化了,心灵里也没有源头活水了,除了跟学生讲一点做题技巧外,就没得讲的了,长此下去,语文成绩又怎么能提高呢?
要学好语文,更要读课外书,甚至要读一点闲书,无用的书。这是修炼我们的心灵、情感和精神气象必须要做的功课。否则,我们的心灵就会日渐干涸。新课标说得多好啊!它说,“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当然,要做到这样,也不是太容易,一方面,我们要抵挡得住外面世界的诱惑,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安静下来,做一做心灵的功课。
老师们,热爱读书吧,当你热爱读书时,学生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他们也会热爱读书的。当我们在校园里营造出了人人热爱读书的氛围,那个时候,我们语文学习的春天就来到了!”
6.教师工作坊研修日志 篇六
本世纪初开始的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将素质教育目标追求与教师素质的现实反差凸显出来, 面对汪洋大海般的基础教育, 教师研修方式手段的落后, 经费与专业引领力量短缺, 不仅新课程所需要的教师全员跟进培训难以开展, 教师日常教研活动也难以跟进教学、追踪问题解决过程和获得专业引领。借助网络, 突破技术手段落后, 使教师研训一体, 走向校本、走向全员、走向自主、走向低成本高效益, 是本项目研究的背景和动因。
二、研究内容和成效
1. 省级区域网络教研的设计和实施。
2001年, 本项目率先在省级范围开启了区域教研和校本教研走向网络的探索。主要内容有:
实现了教研走向网络后的观念与行为的转型。通过对网络状态和非网络状态教研的比较研究, 抓住教研走向网络的三个要素:整合 (网络教研不是网站加教研, 而是技术被整合成教研自身的要素) 、服务 (技术选择、功能取舍、运用评价取决于服务教研的需要) 、改造 (改变教研观念、结构、形式、管理和评价以适应新技术介入后的教研需要) , 做好教研员和教师网络教研的理念与技术的培训, 顺利完成教研走向网络后教研员教研观念、行为的转型, 各级教研员网络教研遂成习惯。
开展了教研系统网络教研机制的探索, 实现了技术介入后, 教研工作计划、组织、活动、管理及评价等结构的调整和改革。
将博客、BBS广泛运用于全省区域教研和校本教研, 创造了许多博客助教、助学、助研、助管的优秀案例。网络教研在海南, 教研员全面参与, 中小学教师普遍受益。全省教研系统实现无纸化办公和教研活动的网上开放与全息管理。
经过3年努力, 在全国率先完成了省级区域网络教研的建网、建模和建队工作, 创造了将教师用得最多的技术在教师研修中发挥最好作用的可行经验。
为开放教研触点, 下移教研重心、教研主体回归教师, 大范围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多种类型的成功案例。2005年,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中心在海口市召开我国首次“全国新课程网络教研专题研讨会”, 会议安排海南省从多角度介绍网络研修的经验。此后, 本研究整合到教育部课程中心对网络研修的整体研究之中, 从而在更大范围发挥了作用。
2. 多种教师研修的e化流程设计和实验研究。
研修e化流程是研修活动过程的网络呈现、开放参与和全息管理。研修活动流程数字化, 旨在突破通常教研活动及时沟通、自主参与、协同跟进等方面的局限, 方便专家、教师、教研员、管理者等多种角色, 对研修活动的协同参与, 促进了网络教研的落地和常态化, 使教师研修能够嵌入教学和跟进问题解决过程。
网络研修从共享开始, 网络研修最基本的行为是共享。自己的、他人的思想通过网络在更大范围让更多人共享, 是新型工具最简单的使用方式, 是网络研修的初级阶段。很显然, 教师研修是有主题、有组织、有协同的活动, 需要从共享走向合作研究和集体行动。为教师研修提供网络工作流服务, 标志着网络研修从大范围资源共享走向合作和协同研究的新阶段。
网络研修工作流服务的实验研究是结合海南教研培训院打造教研品牌活动开始的。针对通常研修活动盲点多和难跟进的问题。通过打造品牌活动进行研修深跟进、无盲点的探索, 使教师研修在技术支持下, 以全员覆盖解决普惠盲点, 以过程覆盖排除过程盲点, 以方便参与排除参与盲点, 以跟进问题解决环节排除问题盲点, 以全时空、多形式互动排除关注和专业支持盲点, 以全程记录和展示排除评价与管理盲点。打造品牌研修活动, 实际上是探索技术支持下的新的研修流程, 一些在常态下实现不了实现不好的研修流程。其意义在于对网络研修的建模价值和示范作用。从外延看, 网络研修的品牌活动不是孤立的一次具体活动, 它体现为由技术连接聚焦主题的系列活动。
如, 课例打磨e化流程如下图
图示是跟进多次备课和上课的教学反思和教学研讨的网上磨课流程。该流程以“同课异案”、“同课异构”、“同课异思”为主要展示交流内容, 以研修群体跟进的教学研讨和实践反思改进为特点, 将课例为载体的教学研讨和经验分享贯穿在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全过程。
课例打磨流程突破了非技术条件下听评课的时空局限, 将活动空间向听评课现场之外拓展, 使一对一交流拓展到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活动时间向听评课活动两头延伸, 一次性交流变成多次连续跟进的交流。网络延伸后的听评课活动, 不仅课的研究覆盖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全过程, 而且留存了课例资料, 营造出良好的教研氛围。集体备课和听评课是校本教研的基本活动形式, 课例打磨流程, 开放了学校的集体备课和听评课活动, 既可用于校本教研, 也可用于区域教研和校际协作的课例研究。磨课过程全程的活动记录, 使听评课活动走向流程管理, 方便教师参与, 并强化了教师的参与动机。
研修活动的丰富性, 决定了工作流服务的丰富性。其中常用的研修e化流程有, 网上课例打磨流程、问题解决流程、专题研修流程、高中新课程全模块研修流程、课题研究流程、教研工作管理和评价流程等。
2008年, 山东、海南两省的网络研修的合作, 使网络研修工作流服务得以吸纳更多的领导、专家和教师的实践智慧, 在更广阔的实验天地为满足教师日常分散多样的研修活动提供网络工作流组合服务。比如, 磨课流程与问题解决流程、磨课流程与远程研修流程的复合服务等, 能取得比单一工作流服务更好的效果。
3. 大数量级远程研修模式的设计和实施。
为应对教师新课程全员跟进培训需求的供给瓶颈, 本项目设计和实验了全员参与、对接教学的新课程全员跟进培训的课程范式、研修流程、队伍组织、资源整合机制和项目评价管理等, 指导了多个全国性和省域合作的大数量级教师开放参与式研修项目所必需的建网、建模、建队等工作, 为大数量级教师远程研修的组织实施, 提供了完整的模式、经验和成功案例。
本项目设计的以学习者为中心, 以优质资源为基础, 以激励、鼓舞和唤醒为基调, 以开放对话为特征, 以协同组织管理为保障的培训模式, 从2004年海南试点成功到2005年开始在多个国培、省培项目和跨省合作研修项目中运用。在全国20多个省市约80万人次参与的大样本实验中效果显著, 为广大教师所欢迎, 受到教育部和相关司局领导的重视和肯定。
4. 区域教师开放式成长社区的设计和指导。
对广大教师而言, 研修是学习、是引领, 也应该给教师带来职业生活的幸福和尊严。让老师从研修活动中体验到工作的效能感、学习的快乐和职业的幸福, 是一切研修活动追求的至高境界。近年来, 本项目利用网络新的沟通方式和工作方式, 重视人、重视沟通、重视老师的相关性和体验参与, 通过名师吸引和服务吸引, 打造教研的SNS, 努力追求网络研修的人本化、优质化、常态化和普惠化。
一方面利用网络技术优势, 采取“个人——群组——社区”的策略, 即从教师个人工作室贴身服务切入, 循着“ (成长) 摇篮定位、社区走向”, 推进教师研修SNS建设。本项目秉持“尊崇名师、用好名师、造就名师”的理念, 不仅为名师和每位参与网络研修的教师提供个人工作室的贴身服务, 并且在各级教育行政的重视和支持下, 结合区域名师培养工程, 帮助建设好以教研员和名师命名的工作室群组, 引导教研员和优秀教师, 利用网络社会性工具, 树立起名师教学、研修先进经验传播者、示范者和指导者的网络形象, 在发挥名师作用中培养名师, 并通过名师的教学示范、研修示范和成长示范作用, 带动广大教师共同走上开放式成长的幸福道路, 共同建设好教师研修社区。
另一方面, 找准技术服务教师的“触点”, 为教师创建关系, 构筑应用, 排忧解难、创造欲望, 跟进服务, 减负增效。所谓“触点”是技术与教育的结合点, 是教师职业劳动中需要和能够发挥技术作用的地方。老师愿意上平台, 是网络研修的前提。网络研修要向工作繁忙的老师提出时间要求, 必须能够提供非网络条件下做同样事情的更高价值。创造更高价值, 就必须找准和扩大技术服务教师劳动的触点。比如, 找到用技术替代教师人工操作的替代点, 为教师职业劳动提供替代性服务, 同样, 找到技术服务教师劳动的拓展点、引导点、创新点、诊断点、集成点, 就能够有效地利用技术为教师提供拓展性服务、引导性服务、创新性服务、诊断性服务、集成性服务。在教师的职业生活中, 技术服务教师职业劳动的“触点”分布在教师工作、学习研修的方方面面, 只要用心总能找到。找准和不断扩大技术服务教师的触点, 将这些触点嵌入网络研修的相关功能组件 (如, e化流程) 之中, 并将各功能组件贯通和结构化, 就能满足教师学习研修的多种需要和不断改善网络研修的服务品质。
7.教师校本研修的探索 篇七
自我反思——我要学
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因素就是自我反思。这两所普通的乡镇学校,依据农村学校的特点采用了以下的“土法上马”的校本研修方式:
1、写《教学后记》。人是在反思中不断成长的,教学工作尤需反思。教师应一课一反思,课课回头看。这几年来,这两所学校要求老师们每上完一课写简要的“教学后记”,通过后记形式强化教学反思。在“后记”的写作上学校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1)客观——就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把本节课中成功或失误的原由简要写出来。从成功和失误中悟出规律或找出原因,只要是有价值的。
(2)及时——教学后记及时撰写是非常必要的,及时的反思就非常的有利于于下一节课的教学。
(3)简明——写后记提倡言语简约。因为写后记主要是自己看,无须太详细,否则会无形中增加老师们的负担。
写后记首先是基于记录,但更重要的是自己深刻思考和感悟。初写后记可以是零散的、无主题的,一段时间后,可以根据自己教学研究的主题写专题性的后记。如在一个月或一个学期中,根据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问题写多篇后记;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和总结,写出有关合作学习的专题总结;最后,还可以在自己总结和吸收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写出关于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教学论文。
2、抄写《教育教学名言警句》。为了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这两所学校还要求教师加强对教育理论的学习。每学期统一安排学习一本教育理论著作,在学习中注意对名言警句的抄录,一般还要求熟读成诵40句段以上,并要求能学以致用。现在,每位老师能够脱口而出的名言警句都超过五六十段了,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的说课评课以及论文的撰写中能恰当地运用这些名言警句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和分析相关的教学案例,老师们的教育理论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3、辑录《教法集锦》。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艺,教师在听优质课或阅读教学书刊时,将精彩教学片断和环节记录下来,并适当地进行点、划、批、注,每个月一般要求要有3例以上。过去,老师上公开课前,学校领导要组织很多老师来出谋献策,现在由于融化了众多优秀教师的教例,并经过自己内化后设计出来的教学设计就非同一般了,近三年来,这两所学校的教师在县、市和自治区级的教学赛课中都取得了优良的成绩。
同伴合作——助我学
学会合作与交流,是现代职业教师提升自身素养的重要路径。 在教师个人自学研修的基础上,学校要求教师互相研讨交流,以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一般的做法是:
1、实施“2+1”工程。“2”就是教师每月自荐两篇教学后记式,由教科室每月检查评比并从中精选优秀者或展示或宣读,资源共享。“1”指的是教师每学期至少阅读一本理论书籍,在学期结束时写一篇读书心得体会并进行座谈交流。
2、加强互动性的课堂研究,主要做法是:预约课—— 领导向教师提前预约所听的课;邀请课——教师自己主动向领导和同事邀请听的课;同形课——大家都上同一节课,从中探究相同或相异的教学方法;二次课——在大家评议基础上再用不同的方法上一次甚至多次,以求切实的提升; 开放课—— 举办“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专家以及兄弟学校的领导老师到校观摩课堂教学,在更大的层面进行“合作探究”和“同伴互助”。在多种形式的上课和听课中,强调互动式的交流对话, 在相互的说课、评课和反思中,丰富了教研的内质,生成了新的培训机制。
3、举办“教研组风采展示”。教研组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精心准备“5个1”(上课、 说课、评课、教案设计和一份教研组风采介绍),最后抽签决定展示者;分别从上课、说课、评课和教研组风采介绍四个方面来展示所在教研组,最后由学校 针对“5个1”评出5个单项奖和1个综合奖项。在“风采展示”的过程中,组内教师充分体现出团结、合作、互助的精神。
4、在课题研究中合作探究。科研兴校就要有科研课题,而且必须人人参与。课题研究是一种集体探究的活动,最能体现团结互助的精神。在学校科研室的统领下,做到每个教研组都有自己的课题,每人都参与课题,在课题研究中进行自学、讲座、研讨、展示等形式多样的研究活动。课改以来的几年中,这两所学校各自都有8——10个县、市以及自治区级的课题。从目前结题的情况看,老师们的确是从课题研究中加强了团结协作的关系,提高了自己课堂教学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5、开辟主题论坛。学校为教师开辟教育教学论坛,曾先后举行过“我的教学故事”、“我的好课标准”等主题的沙龙式座谈研讨活动,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互相交流,使论坛成了信息反馈的集散地,在对热点问题的讨论和辩论中明晰事理、提升能力。 通过灵活多样的合作学习,教师们逐渐地能教会评、能说会写、养成“学习理论——探索实践——提高理论”的学习和研修的习惯。
专家引领——带我学
专家能给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提供智力上的支持,给予行动上的诊断,“专家引领”的方式也是多样的:
1、显性的专家引领。邀请教研员、知名专家来学校作学术讲座、现场指导或咨询座谈等。这几年来,这两所学校就分别请了县、市、区的多位专家到学校进行教学指导,还聘请了一些全区乃至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兼任学校的教学顾问。这些专家除亲临学校指导外,还通过电话、邮件、视频对话等方式进行指导。
2、隐性的专家引领。就是通过阅读专家的理论著作,从中学习吸纳专家的理念和方法,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这样隐性的专家引领方式是主要的和大量的。这几年来,这两所学校都有计划的统一购买了不少教育教学专家的理论著作,基本上是一个学期着重学习一本,而且还要求做读书笔记、摘抄《教育教学名言警句》、摘录《教法集锦》、举办沙龙式的理论学习座谈会等。
3、上“移植课”和“移植报告会”。除“请进来”外,还采取“走出去 ”的方式, 所谓“走出去”就是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外出学习,聆听专家们的报告,回到学校后再举行“移植报告会”;外出观摩特级教师和名师的优质课后,回到学校就上“移植课”; 派出优秀教师参加脱产学习和接受高层次的系统培训后,回到学校后就让他们做“学习体会报告”等,这实际上也是一种间接的专家引领。
8.小学数学教师研修日志 篇八
我现在是教四年级,家长都知道四年级是一个爬坡的年级,但为什么是爬坡的年级各位家长并不十分清楚。这是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什么都不懂,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既要教给他知识,又要培养他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而四年级的学生则由低年级刚进入到中年级。这一年同学们要掌握的知识就像泛滥的洪水一样蜂涌而至。而这时孩子们的发育却处在缓慢阶段,这也就是为什么四年级的学生成绩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造成了孩子学习成绩的下降。相信经过我刚才的解释,大家已经对四年级有了新的认识。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教学中,构建数感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换角,今年新课程全员培训又到了,怎样创新培训模式,才能使民族地区乡村小学教师先教学生做人,后教学生学数学。我认为,学生成长发展,做人是根本,学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大家都晓得陶行知先生吧,他有句话让我很有想法:“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所以,本学期的数学课堂先从最基本的课堂常规,作业常规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认为,学生成长发展,做人是根本,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积千累万,不如有个好习惯。
上课时注意新课导入新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数学,让学生明白我们的数学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处处有数学。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让他们主动去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9.幼儿教师研修日志[推荐] 篇九
对农村幼儿园教师开展幼儿教育的认识
作为一个从事幼儿教育的教师,肩上的责任重大,幼儿如果没有一个扎实、良好的初始启蒙教育,就会影响其后乃至一生的发展;我是农村幼儿园的教师;在幼儿教育中从理论到实践;由于没有系统学习过幼儿教育知识,使我自己有点摸不到头脑;不知道如何来对幼儿开展教育;农村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现在的教育模式还处在一个偏向小学化的上课状态;但是农村幼儿园硬件的落后以及各种玩具的缺失;再加上农村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一种不理解;这都对我们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很多的障碍;现在国家加大了对幼儿教育的投资以及重视;这使得我们幼儿教师得到了很大的鼓舞。研修学习使我有了一定的认识:
一、通过幼儿教师国培平台培训学习,使我深深地认识到这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多样化平台,这是对教育不断的更新,也是对教育教学不断的改进和提高。通过理论学习与同行们的研讨、交流,以及对自己教育教学的反思,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有许多不足之处,也找到了在教育教学中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和自己努力的方向。我们要充分信任孩子,相信孩子有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孩子,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孩子的生活。相信孩子,孩子就能充分展示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的开展教学活动。
二、通过幼儿教师国培平台培训学习使我认识到,幼儿教师担
任的教育是启蒙教育,是第一个开智者,使幼儿如何做人的先行者,而幼儿园的工作又是繁琐的,作为幼儿教师,我们付出的爱是深沉的,处处总是要以幼儿为主题,针对不同的年龄段采取不同的关爱方式,我喜欢时常地会去抱抱、亲亲他们,这简单而又轻易的动作一下子就能和孩子们亲近起来了,我给了他们安全感,他们就会十分信任我了。我要求自己要对每个孩子的爱都要是平等的,但我也不会去溺爱他们。我会注重培养他们各方面的品质,促使孩子们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三、通过这次的国培平台研修学习,让我感受到科技的进步给我们学习带来的方便,我还充分利用这样的学习机会,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和教学水平。在以后的工作中,从实际出发,引发幼儿的积极性。感谢远程研修平台,给了我学习的机会,让我收获更多的知识。
10.校本研修,教师成长的摇篮 篇十
一、充分认识到校本研修对学校和教师发展的意义
校本研修强调以校为本,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研究。学校是校本研修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教师融合学校自身及校外的各类资源优势和特色,在自己的学校中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校本研修就是为了持续不断地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让教师“自觉”“自主”地参与到校本研修中来,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自觉地对过去、现在的状态进行反思,对未来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与程度做出规划。充分激发起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由自发转向自觉,由个别转向群体,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研修工作。
二、人人参与课題研究,直面教育问题
学校坚持“科研兴校,立足实际,提高质量,形成特色”的战略,近几年取得了一些成绩。每年的小课题申报,教师都积极参与,认真选择与自己教育教学相关的小课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内容。结题报告中可以看出,教师认真查阅相关资料,研究中努力实践课题中提出的大胆设想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学校教育科研组鼓励教师从实际需要和可能性出发,根据自身条件,选择、运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去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积极倡导行动研究、案例积累、实践反思的形式进行研究。还倡导教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个性化的语言来叙述自己的实践、提炼自己的经验、体现自己的特点。
三、大胆吸纳昌乐二中的高效课堂教学理念
自从我校领导从昌乐二中观摩取经后,就积极推进昌乐二中的高效课堂建设。
1.把我校的实际情况与昌乐二中对比,酝酿、讨论并初步制订适合我校的高效课堂模式为1531模式。确定4~6年级为课改年级,制定制度和措施,保障各课改年级组认真开展导学案的编写、实施。
2.安排年轻教师积极实践高效课堂模式:班级小组建设、晋级模式、小组的组员安排等,从形式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3.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组织4~6年级的课改教师作高效课堂的示范课。在此活动中,我校课改年级的教师表现突出,小组讨论积极奋进,勇于提问质疑,回答问题的学生也毫不示弱,从容应答。
4.与周边兄弟学校积极联谊,向兄弟学校求学赐教。我校地处城边,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外出求真学、取真经,为我所用。
校本研修,是学校发展必由之路,是教师成长必经之道。路虽漫长,却浸润着每一位辛勤、智慧的园丁。
(作者单位 四川省泸州市新乐镇中心小学)
11.深化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篇十一
一、培训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
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教师。只有教师发展了, 才会有学生和学校的发展。教师要发展就要学习, 而且要终身学习。不仅是教师自主学习, 更需要教师团队学习。学校要组织和引领教师学习, 加强常规培训,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培训工作日常化。
我们把校本培训当做学校常规工作, 与平时的教研活动、业务学习相结合, 与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和班主任队伍的培养相结合, 规定双周的周三下午为全体教师固定的业务学习时间, 使校本培训工作制度化、日常化。
2.培训内容宽泛化。
培训内容力求做到全面、丰富、详实。具体有课程通识培训、各科课程标准的学习、实验教材培训、教科研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如仅数学学科就包括数学教学理论选讲、学习理论与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教育科研、数学 课堂教学、特级教师教学思想、数学思想方法、案例研究与写作、数学教育展望等专题, 力求教师对当前的数学教育改革与研究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3.培训形式多样化。
在校本培训中, 我们力求做到形式多样, 贴近教师工作实际。具体有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反思教学、参与式讨论等研讨形式。在培训中做到内容新 (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与教学方式、新型师生关系) 、方法活 (采用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反思教学、参与式讨论等研讨形式) 、效果实 (备课时要想到、教学中要做到、课后要反思到) 。
二、同伴互助——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
同伴互助注重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 有助于教师队伍建立合作的学习型组织。教师们不仅能在专业讨论中畅谈自己的教学观点, 发现别人的真知灼见, 还能在深度会谈中找出阻碍教学进步的消极因素, 并依靠集体智慧来加以解决。因此, 我校对教研活动进行系列优化, 最大限度发挥同伴互助功效,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教研科研一体化。
我们认为教研科研的目标是一致的, 都是为更好地开展教育学工作而服务, 为了实现学校、教师、学生三者的最大发展而服务。为了提高教研科研的实效, 我们的做法是教研活动科研化、教研科研一体化。学校教导处、教科室经常协同组织开展教研活动。在我校, 我们所说的教研活动实际上是一个“大教研”的概念, 它涵盖了科研活动。
2.教研活动规范化。
学校规定每周一为语文学科教研日, 周四为数学学科教研日, 周五为其它学科教研日。教研活动中要求做到“三个有”, 即有主题、有中心发言、有活动记录。组织上到位:教研组是开展校本研修的中间力量与基本组织。我校非常重视教研组的建设, 根据学科划分教研组。明确各教研组长的职责, 加强对教研组的指导与考评。行为上跟进:要求教师主动参与各类教研活动, 主动与同事交流实验中的成功与不足。广大教师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由“被动研究”为“主动研究”, 学校教研氛围日渐浓厚。
3.教研主题专题化。
在开展教研活动时, 我们要求事先定好计划、确立研究主题, 做到“两个结合”。一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即要求学校各级教研活动要与课题研究相结合, 要与课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相结合。二是与校本培训相结合。根据培训主题、培训内容开展教研活动, 如课程通识培训、实验教材培训等。
4.教研内容系列化。
我们认为开展系列的主题教研, 有助于教师更加深入系统地研究问题。为了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 我校提出上好“三课”的做法。即骨干教师每学期上好展示课, 青年教师上好汇报课, 课题研究上好研讨课。数学从内容上分有新课标的四大领域系列研讨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 、从课型上有新授、练习、复习等研讨活动。
5.教研形式丰富化。
从教研性质上分有注重操作的参与式研讨、同课异构的比较式研讨 (师徒上对比课) 、自我申报的论坛式研讨、提高层次的课题式研讨、诸多学科的交叉式研讨 (音美合科教学研讨) 、多渠道多反馈的交流式研讨等。具体组织形式有课堂观摩、说课评课 (实话实说) 、课题研究、热点评说、读书交流等。
三、专业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
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只停留在同事之间横向支援, 明显缺少了纵向的引领, 尤其是在当今我国课程发展大变动的时期, 先进的理念如若没有以课程内容为载体的具体指引与对话, 没有研究者与骨干教师等高一层次人员的协助与带领, 同事之间的横向互助常常会自囿于同水平反复。因此, 教师还必须向专业人士和成功人士学习, 不断接受先进理论、方法和经验的专业引领。
1.校内:开展新老教师传帮带活动。
一是采用师徒结对的方式, 要求教龄未满5年的教师必须拜一名骨干教师为师, 全面学习骨干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敬业精神。二是成立校学科指导组, 校长任学科指导组组长, 副校长副组长, 教导处四人为指导组成员, 下设学语文、数学、英语、艺体科4个学科指导小组, 全面负责各学科的教学指导工作。学校实行“推门听课制”, 要求学科指导组成员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 每学期不少于60节, 并定期进行汇报交流教学情况。形成大家都深入课堂, 研究教学的良好氛围。
2.校外:始终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以引领教师成长。
一是有计划安排教师外出学习, 尤其是骨干、青年教师在政策上给予倾斜。我校近三年先后输送干部、教师36人次到东北师范大学、上海学习基地等学习培训, 参训人员归校后将对全体老师做汇报交流, 共同分享, 深受教师欢迎。二是外聘教学顾问, 每周二到校为教师进行教材辅导、听评课活动, 强化专业指导, 汇各校优秀经验为教师所用。三是以学校为基地, 开展“名人讲堂”活动, 邀请了全国特级教师董大方、大连市教育学院小教部主任李凤荣等到校为全体教师讲座。同时, 我们还特邀了本地的企业家、人大代表等非教育人士谈教育, 以拓宽教师的教育教学视野, 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四、制度激励——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
1.组织到位。
学校已经形成一个校长主要负责, 教学副校长、教导处、教研组协同负责的校本教研的管理网络。
2.制度到位。
学校先后制定各项教学常规制度 (候课制) 、听课评课制度、师徒结对制、青年教师素质考核制、教师外出学习汇报制等, 从制度上保证并激励了教师积极参加校本教研活动, 提高活动质量。
3.人员到位。
一是实施教研活动组长负责制、学校领导联系制。即各教研组的活动由组长负责, 学校领导各联系一个教研组, 指导并参与各个组的教研活动。二是学科指导组成员要求深入课堂、研究教学, 全面负责各学科的教学指导工作。
4.经费到位。
为了提高校本教研的成效, 学校在经费上予以大力支持, 做到四个保证:保证实验经费、保证课题研究经费、保证外出学习经费, 保证校内奖励经费。
5.激励到位。
学校专门出台校内绩效奖与科研奖实施办法, 用于奖励在教学、科研方面有贡献的教师。鼓励教师向“科研型、学者型”教师转变。
【教师工作坊研修日志】推荐阅读:
体育教师研修日志10-11
小学教师实习工作日志07-14
学科教师研修工作汇报07-12
小学数学教师研修工作计划10-26
远程研修教师个人工作总结10-28
生物教师个人校本研修工作计划07-06
幼儿园教师研修工作总结08-31
中职骨干教师研修班工作学习总结09-28
教师企业锻炼日志10-02
小学数学教师实习日志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