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发展对经济的影响

2024-07-25

电商发展对经济的影响(精选8篇)

1.电商发展对经济的影响 篇一

一、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对策

1. 品牌推广

要想电商持续运行下去就要打造自己的品牌,品牌对一个商品来说非常重要。例如,红河州非常重视农产品品牌的建设,整个州已经开办了不下500个网店,有700多家注册电商的大型企业,他们销售石榴、大米等农产品,所有商家都是注册“红河九红”这个商标。他们非常重视自己品牌的推广,请技术人员拍摄农民在田间耕种的过程,以及包装运输途中的镜头,做成广告,在电视等各大媒体上进行播放,使广大消费者认准这个品牌,无论是在京东还是天猫都可以购买到这个品牌的农产品。

2. 保证农产品的质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作物也可以作假,增红剂、膨大剂的使用,使得农产品的质量大大下降。在当今社会,人们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城镇的消费者,他们要食用有机无公害的水果和蔬菜,因此农产品电商有必要让消费者了解自己买到的商品质量。商农可以通过网络对农产品的施肥、浇水、除虫等过程进行监督,并对消费者公开,从而让消费者放心购买。农产品的质量还包括水果蔬菜的新鲜程度,例如苹果、桃子、香蕉等,在运输的过程中可能因为时间过长,新鲜程度有所降低,因此农商可以使用保鲜柜来运输水果,选用更加快捷的交通工具,将新鲜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农产品质量的保证有助于增加产品的销量。

3. 政府要发挥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要想农产品电子商务得到好的发展,当地政府就要加强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出台相应的政策,统一对区域化农作物电商的管理,加强电商的宣传力度,让农民了解电商的重要性,及时解决农民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加大区域化网络的覆盖面积,让每家每户都可以安装宽带,从而使农民可以通过网络一边学习一边做农产品的销售,在多个地点建设咨询服务台,帮助农民掌握电子商务的相关技能。随着经济模式的改变,销售方式也随之改变,政府应开展电商宣传,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改变传统的销售方式,在网上进行农作物的销售。所有相关网络的建设都由当地政府出资。

4. 加快培养农业电子商务人才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需要精通网络、会销售,能够熟悉掌握农产品的社会实用型人才。当地各个高校应该开展与电商相关的专业或者培训班,助力当地农作物电商的发展。先培养出一批有意愿从事农作物电商行业的年轻人,因为年轻人对网络的接受能力较快,然后再让其下乡对农民进行一对一培训。鼓励大学生从事农作物电商行业,政府可以对其进行经济上的资助,还可以请专业的农业科研人员在当地开展讲座,普及电子商务在农业产品销售方面的发展前景,从而激发人们对这种销售方式的兴趣。

二、农产品电商对区域农业的影响

1. 提高产品的销出量

区域农业因为受到地区的限制,发展较为落后,农产品的销路较少,因此有很多农产品卖不出去,这样不仅浪费农产品,而且还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而电商则弥补了这一缺陷,打破了区域的限制,只要在水果生产的季节,或者是有大棚水果生产,消费者就可以通过淘宝等购物渠道,购买到新鲜的水果。因为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可以买到各地的水果,而且一般当天摘果当天发货,三四天就可以到达消费者手中,减少了区域化农产品因为卖不出去腐烂造成的损失。据调查,从2010年到2013年间,在淘宝和天猫上,县区发出的农产品包裹就超过了13亿件。农产品电商不仅可以减少产品的损失,而且还可以减轻农民的负担,传统的销售方式是农民外出去卖,天气好坏和摆摊地点都会对产品销量产生一定的影响,电商不受天气因素的影响,只需农民坐在电脑前接收订单,发货即可,从而增加了产品的销出量。

2. 增加农民的收入

农产品电商主要是“互联网+三农”形式,即“互联网+农村”“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农民”,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在互联网上增收奔小康。农产品在网上销售没有租店的成本,而且只需对农产品进行简单包装就可以提高销售的价格,如果注册商标,商品的价格又会翻一番,现在进行电商的农民每个月至少收入3000元。有大学生留学回来后回到自己的家乡,在网上将当地特产通过网络销售出去,通过网络赋予农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的收购价,让消费者了解到产品“背后的故事”,宣传当地文化。

3. 增加就业机遇

电商的兴起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大学生毕业找不着工作可以回农村创业,在外地打工的农民工兄弟也都纷纷回家种田开启农商之旅。农商的开启,不仅促进了农产品的发展,还使得当地的运输、包装等行业也发展起来,而且间接地增加了当地的就业机会。有的村子集中开展电子商务,淘宝、天猫是主要的平台,电子商务的交易额已经达到了500万元以上。电商使得农村的村民成为“白领”,过上了小康生活,一些当地的特产通过网上进行销售后,减少了农民与买家见面的环节,降低了成本。同时如果将农产品的产地宣传出去,让买家来当地进行购买,可以亲自采摘新鲜的水果,这样消费者不仅买着放心,而且还感受到了亲自采摘的乐趣,同时既省去了包装成本,又可以发展旅游业,让远在城镇的人们假期的时候来到乡村放松一下,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三、农产品电商存在的问题

1. 交易主体电子商务观念落后

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的主体主要是农民、中介机构和农营管理者,因为农民对网络不太精通,对电子商务的认识较浅,所以做得不太理想。电子商务并不是只要东西卖出去就行,还要保证农产品的质量,要能够打造自己的品牌,做好客服。只有与消费者搞好关系,才能将农产品电商持续做下去,并且越做越大。因此就需要对做电商的农民进行培训。

2. 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

在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建设中,产品的发送是关键环节,然而许多运行电子商务的农营企业在配送的过程中并没有使用可以保鲜的装置,当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时,产品不够新鲜,消费者就会给差评,而且很有可能失去这个消费者,不利于产品的宣传以及口碑的建立。除了保鲜装置外,还需要一些防压装置,运输人员在转运的时候也要注意,避免使一些农产品因为震荡导致品质下降。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电商体系发展不够健全,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因此还需要通过网络建立监督体系,不仅要监督购买网站,而且还要监督物流的配送过程,让消费者和卖家都能了解运输的情况。

区域化农业因为受到地域的限制,农产品的销售一直处于局限状态,而电子商务改变传统的销售方式,打破了这种局限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发展电子商务,因此我国要及时完善与电商相关的法律体系,让农民在一个健全的体系下进行电子商务的运作。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很多商品都开始放到网上销售,农产品也不甘落后,很多农民个体和农营企业都开始网上销售农产品。传统的区域农产品销售往往是通过农民在大街小巷摆摊叫卖,其受到地域和天气的影响。而电商则摆脱了这种销售模式,通过网络就可以将产品销出,这样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而且还促进了区域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农产品,电商,区域农业

参考文献

[1]赵冥.可透明潮源的安心好茶[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4(4):85.

[2]崔明理.乡土乡亲:”他们”成就”我们”[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4(9):22.

2.电商发展对经济的影响 篇二

1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221006;2南京邮电大学 210023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电子商务不仅对经济微观领域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对宏观领域也有巨大影响,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意义重大。本文运用实证研究,对电商发展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行了分析,表明电子商务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电子商务;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结构调整

近年来,随着全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经济对传统经济产生强烈的冲击,电子商务在经济活动

中的地位和作用越发凸显,已经成为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点。2008 年金融危机风靡全球,各国经济都受到不同的影响,而电子商务的发展却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2009 年,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6 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5%;2009 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8,251亿元,同比增长21. 7%①;都创出历史的新高。

1.电子商务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本文根据支出法来对电子商务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进行详细分析。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用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国内生产总值(cDP)=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净出口。电子商务可以通过增加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等因素来促进国民经济增长。

2.1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电子商务为人们提供了种类丰富的产品,更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物质文化的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热衷于网上购物,增加消费支出。电子商务的发展为计算机、互联网、物流,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刺激消费。电子商务高效便捷、能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特性,极大地吸引了商家与消费者,双方共同促进经济发展。

2.2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方式,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求企业在库房、存货、物流运输工具等基础设施方面增加固定资本投资。电子商务还将促进网络广告的发展,激发了企业对广告的投资需求。从现实来看,电子商务可以扩大资金来源、支撑体系建设。面对2008年的全球金融风暴,我国电子商务利用其优势,成为企业度过经济寒冬的重要选择。

2.3政府购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与之相关的道路和交通工具的需求将越来越大,这方面的政府采购也相应会增加。这些配套服务需求的增长能够使得消费者对价格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可能会引起市场的波动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此外,由于电子商务对网络数据安全性、企业商业信用和个人信用有严格的要求,政府也会增加相关采购支出来保证电子商务的正常运行。

2.4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电子商务掀起了国际贸易领域里的一场深刻的革命。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广泛应用,对于世界市场重新构造,国际贸易经营管理方式创新,促进国际分工的扩大和深化及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增长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电子商务的应用能够更加有效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和主动,从而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获取更大的利益,促进本国经济快速健康地发展。

2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2.1互联网基础资源发展现状

截至2009年12月31 13,我国的网民规模达到3.84亿人,较2008年增长8600万人,增长率为28.9%,普及率达到28.9%,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5.6%)。互联网普及率正处于稳步上升阶段,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我们的互联网普及率处于非常低的水平。国内各省发展不均衡,东部沿海省份的互联网基础资源水平较高,处于中西部的互联网基础资源水平相对落后。

2.2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2009年。我国的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已达到12282家,其中,B2B企业有5320家,B'2C,C2C企业有6962家,电子商务企业数呈现出几何级的增长。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服务企业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北京等省份,这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发达有紧密的联系。从电子商务行业分布看,由于纺织服装和家电数码类商品是生活必需品,因此这些行业多占电子商务企业行业份额也相对较高。我国运用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数量已经超过1000万家,而网购用户规模突破了1亿人。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已经突破3万亿元大关,达到3.15亿元,其中B2B交易额为3万亿元,B2C与C2C交易额为1500亿元。

3电子商务发展对策建议

电子商务是一项系统、复杂而庞大的工程,它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为了迎接全球信息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促进我国电子商务健康有序的发展,本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电子商务发展提出以下对策。

3.1 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积极支持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府在信息化基础设施方面的支出并对资金投入进行合理的引导,加快建设高速信息传输骨干网络与宽带互联网建设,提高上网速度,降低上网成本。要进一步加强电子信息化硬件和软件的引入与开发。缩短与互联网发达国家的距离。对于重要但存在投资困难的电子商务发展项目,政府可以采取直接投资或者以政府为主的方式支持企业电子商务建设。

3.2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与社会信用体系

国家有关部门要组织专业研究队伍研究网络安全技术。对于企业来说,要加强自身网站的安全管理与安全配置,提高整体防范能力,尤其对重要的文件信息要做好加密措施。为保证电子商务和谐发展,要采取一切极积有效措施建立起社会信用体系。比如建立电子商务信用认证中心以及信用等级数据库,对进行电子商务的用户进行信用评价并发放信用等级证书,解决电子商务交易中存在的商业信用问题。

3.3推进和完善电子支付结算体系

针对我国各大银行选用的网络通信平台不统一而导致电子支付存在困难的问题,我国应尽快建立统一的标准,促进银行、企业,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之间良好合作并鼓励他们使用银行卡、电子支票、电子现金等支付和结算工具。银行应大力推进网银业务,完善电子支付与结算系统,提高我国的电子支付水平,努力推进和完善电子支付结算体系。

3.4加快支撑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体系建设

各类物流企业要积极提高信息化水3F,优化物流流程,完善物流配送体系,提高递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为电子商务提供良好的支持服務。大力推动第三方物流体系建设,提高物流企业专业化。同时,物流企业应积极引进和使用国外先进物流技术和装备,整合企业间资源,加强与国外物流企业的合作,在我国逐步建立起现代物流配送体系,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3.5加强法律、法规的研究与制定

为了保证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政府应早日制定和出台更多切实可行的电子商务贸易、税收制度等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要加快、加强信息安全、网络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法律、法规建设。新建立电子商务法律体系既要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符合,又要与国际接轨,

从而为我国电子商务健康有序地发展提供一个安全的外部环境。

3.6加强电子商务宣传与人才培养

加强电子商务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电子商务意识,提高对网上交易的积极性,为电子商务创造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政府在为电子商务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的同时,应加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在人才培养方面,可以通过在高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来讲授相关课程或者采用远程教育、在职培训等形式来培养具备电子商务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达摩达尔·N·古扎拉蒂.计量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4

[2]大卫·范胡斯.电子商务经济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5

3.电商发展对经济的影响 篇三

国际经济贸易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越发紧密,为了更好的将我国的经济与世界各国之间联系起来,就应该加强高新产业的发展速度,做好进口和出口之间的衔接,将我国经济在世界发展中的优势充分的体现出来。另外,在国际经济贸易下,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应该有效的引进外资和国外的先进技术,并将这些技术与我国的经济建设有效的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我国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从而实现我国市场经济从根本上、飞跃式的发展,提升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2.2注重人才的开发和利用

从上述国际经济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可以看出,在我国经济贸易竞争中人才竞争、劳动力竞争是最为明显和突出的,所以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推动国家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就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注重人才的开发和利用,将人才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要务,提高高等教育教学的质量,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我国人才的竞争力,才能够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逐渐消除各种不利的影响,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稳健发展。

2.3完善对外贸易的发展机制

国际贸易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与此同时我国的市场经济也面临着巨大的打击,这也就使得我国的市场经济出现了很多的波动,这也体现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健全的现象,需要加强对对外贸易发展机制的完善,使得国内的企业能够从国际上获得更多的市场信息,然后据此对自身的产业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2]。另外,对外贸易发展机制的完善,还需要对我国国际贸易的法律体系进行完善,以此来促进我国企业在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可以受到法律的保护,也使我国的企业能够在政府政策的扶持和法律的维护下,不断实现自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自身发展战略的重建,从而制定出更加优质的、利于国家经济发展的方案,促进我国国内经济的快速和健康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际经济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所以政府和各企业要客观的看待这一问题,对国际经济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科学的分析,尤其要准确抓住消极影响的弊端,通过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人才结构的优化、对外贸易机制的完善,健全和落实国际贸易法等,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提升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为世界经济的发展贡献微博力量。作者简介:杜堂正,1993年生,男,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参考文献

4.电商发展对经济的影响 篇四

本文论述了知识经济的兴起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基本趋势.当今世界正在迈入知识经济时代,对中国经济来说,这不仅是严峻的挑战,也是发展的机遇,中国必须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经济.

作 者:胡国杰 张晓芬 张颖丽  作者单位:辽宁工学院,经济贸易管理学院,辽宁,锦州,121001 刊 名: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4(5) 分类号:F062.3 关键词:知识经济   经济发展   影响  

5.网络经济对会计发展的十大影响 篇五

一、会计基本假设将得以创新

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的界限将变得模糊起来。会计主体的外延不断变化,“网络公司”、“虚拟公司”使得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不仅仅是传统会计主体假设下的实实在在的企业,而使会计丰体对应于“虚”和“实”两个之间。虚拟企业以高度发达的通信、信息技术为必要的物质基础支持,通过合作进行竞争,具有高度的弹性与灵活性,在网络空间中迅速重构和解散,从而导致会计主体多元化和不确定性。因此,网络经济下,对于“会计主体”,用“经济相关的联合体”定义可能要更加确切些。

随着虚拟公司与网上银行的发展,企业之间的交易不再使用看得见、摸得着的钞票和单证作交易媒体,而采用“电子货币”支付的网络贸易将成为信息时代的商务主流。电子货币的出现,引发了货币革命与支付革命,使货币真正成为观念上的产物,弱化了记账本位币的假设,工作报告《网络经济对会计发展的十大影响》。同时,电子货币的出现,使资金在企业,银行间高速运转,加剧了货币需求的不稳定性,严重地影响了控制货币量的运作模式,加之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加快,资本决策可瞬间完成,这一切都加大了会计面临的货币风险,对币值不变假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网络经济,有专家建议将传统的货币计量假设,改为电子货币计量假设。

二、会计核算的重点有新的变化

网络经济时代下,决定一个公司生存发展的不再是传统工业经济条件下赖以生存发展的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而是人力资本、知识产权、专有技术、商誉、信息资产等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由于无形资产在企业中地位的显著提高,会计核算的重点将从有形资产转移到无形资产上。

三、会计核算的及时性有了保证

网络经济条件下的会计,不同于传统的手工会计,也不同于计算机应用的简单模拟,会计信息的收集、处理、加工和披露都向电子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已内化为IN-TRANET一部分的会计系统,可通过对数据库的实时访问,同各业务部门随时保持信息沟通,从根本上改变了财务与业务互不对称的滞后现状,企业的财务资源配置与业务运作协调同步,有利于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同时,财务数据处理的实时性,是网络财务的一大特点,无论业务发生在企业外部还是内部,一旦确认都将存入相应的服务器并送到财务信息系统随时检测,业务信息实时转化且自动生成反映各种经营业务的动态报表,并报告财务信息。财务信息作用者可以随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经营及财务状况,企业管理者运用实时的财务信息作出决策,其准确性、时效性、风险可控性将显而易见。

四、会计的职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

6.国际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篇六

1.1 国际经济一体化给我国经济带来的机遇。

国际经济一体化给我国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 具体表现为: (1) 国际经济一体化有助于我国利用发达国家的资本输出、先进技术与设备和管理经验。 (2) 经济全球化促使我国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 从而加快了经济发展的速度。 (3)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贸易比重的逐步提高有助于我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开展国际贸易, 以获取更大利益。 (4) 经济全球化有助于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

1.2 国际经济一体化给我国在外贸领域引资带来的机遇。

国际经济一体化为我国等发展中国家外贸发展建立了一座桥梁。使我们清楚的看到, 它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从目前世界投资的发展趋势看, 中国引资面临许多有利条件:第一,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势头强劲, 跨国公司正在成为各国大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 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将更加频繁。第二, 由于我国经济目前增势良好, 有望保持一个稳定快速的增长, 这将对国际大量的剩余资本形成有利的吸引。第三, 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大批新兴国家清偿力和信心迅速下降, 对外信贷评级降低, 在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中, 流入这些国家的外资将大大减少。这些国家对外信贷评级的降低, 会使我国的竞争力相对上升, 在吸收西方投资中占有不断上升的优势。

1.3 国际经济一体化给我国外贸发展带来的机遇。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之后, 我国不断进行对外开放, 因而扩大了我国的对外贸易。我国经过近20年的改革实践, 对外经济贸易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为我国经济最重要的增长点。近年来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增长速度大约为7%~8%, 其中靠对外贸易拉动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百分比大约是两个百分点, 也就是说, 我国每年1/4左右的经济增长是靠对外贸易来实现的。在此情况下,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我国国际贸易的增长, 贸易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我国资本流动加快, 并呈多元化趋势。由于可以便利的进行国际间资金的划拨和结算, 从而为我国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 也是我国的资金余缺能在世界范围内调配, 闲置的资金可以转变为盈利的资本, 使我国的贸易可以不完全受制于国内储蓄和资金的积累, 从而可以更好的发展对外贸易。

2 国际经济一体化对我国外贸发展带来的冲击

对于中国而言, 经济一体化犹如一把"双刃剑", 既为我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也带来诸多问题。从而使我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1 国际经济一体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第一, 经济全球化使我国经济发生波动的可能性增加。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国际性的经济波动如通货膨胀、通货紧缩、金融危机等现象将通过国际经济的传递机制影响到本国。我国的市场发育不太充分, 经济结构比较脆弱, 更容易受到外部不利因素的冲击。如果国内政策不当, 就有可能发生较为严重的金融危机甚至整个经济危机。第二, 经济全球化对国内产业和市场将造成一定的冲击。经济全球化使我国把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连结为一体, 通过封闭市场来保护本国产业的做法变得越来越不可能。过去, 我国凭借严格的贸易保护建立了许多本国并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随着外国商品和直接投资的大量涌入, 这些产业将面临外国竞争者的巨大冲击, 有的产业不可避免地要被淘汰。第三, 经济全球化可能危及到我国的的经济安全。这具体表现在: (1) 经济全球化使我国处于空前激烈的国际竞争之中, 原来具有的比较优势逐步丧失。 (2) 全球性的自由贸易规则使我国敞开自己的大门, 保护自己产业和市场的能力大大削弱。 (3) 我国的重要经济领域可能受到发达国家跨国企业的操纵, 使还很小且不健全的市场和脆弱的民族工业处于困境。 (4) 国际金融资本流动的不稳定性特别是大量投机资本的存在使我国小而不健全的金融市场更容易受到冲击。

2.2 国际经济一体化对我国外贸领域引资的影响。

资金是贸易的源泉, 我国对外贸易要得到良好的发展, 就必须很好的招商引资。在国际经济一体化之后, 从我国贸易引资情况看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第一, 东南亚危机所导致的该地区对外信贷评级的降低将会使欧美国家对亚洲的贷款和投资更加谨慎, 使流向亚洲的资本大量减少, 从而给中国21世纪的引资带来更大困难。第二, 直接投资在发达国家间的双向流动为主的趋势在当前不会有根本的改观, 同时许多新兴地区也在大力引进投资, 这使中国引进外资所面临的地区竞争更加激烈。第三, 拉美地区和转轨后的东欧与独联体各国也都放宽了引资政策, 使国际资本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国际投资热点的增加, 各国竞相吸引外资, 将使中国利用外资在21世纪初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2.3 国际经济一体化对我国外贸发展的影响。

第一, 从货物贸易看:科技进步推动着全球化, 科技产品的贸易增长最快, 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际交换比率日趋不利, 削弱了贸易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第二, 从服务贸易看:信息革命促进了全球化, 信息密集型服务业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支柱, 我国服务贸易的滞后会拖住国民经济的后腿。第三, 从加工贸易看:"产业内分工"是全球化的基础, 加工贸易便是其表现形式, 但我国的加工贸易处于低级阶段, 难以更多地获得分工的利益。第四, 从贸易政策看:贸易和金融自由化与全球化结伴而行, 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在转轨, 若不加快改革, 贸易政策将难以适应自由化的过程。

3 我国外贸应对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对策

3.1 面对国际经济一体化我国经济作出的对策。

面对国际经济一体化, 我们应该积极作出回应, 根据我国总体的经济发展水平来制定出相应的对策: (1) 改革应着力于制度创新, 开放要着眼于提升水平, 提高国际竞争力。 (2) 立足国内、放眼世界, 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 (3) 提高国民素质, 提高人才资源利用率。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只有这样, 才能适应全球化的发展的要求, 才能既充分利用国际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有利条件, 又能抵挡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某些消极因素。

3.2 面对国际经济一体化我国外贸作出的对策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大前提下, 制定出我国总的发展对策之后, 根据我国外贸发展的具体情况, 我们还应该做到: (1) 发展对外投资, 逐步形成自己的跨国公司和著名品牌。 (2) 扩大外贸出口, 改善外贸结构。以投资带动技术、设备、产品和服务的出口, 改变以往主要依赖产品贸易出口的模式。 (3) 转移我国明显过剩的生产能力, 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4) 到境外利用外资, 在当地利用直接、间接和政策性融资。 (5) 通过参与全球资源分配, 获取或直接利用当地资源, 缓解我国资源短缺对经济发展的约束。

国际经济一体化加速了国际竞争, 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增长。由于经济全球化使各国在空间上的距离大大缩短。面对这个国际大市场, 我国参与到了激烈的竞争中来, 利用自己本国的比较优势, 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努力开发新技术, 开拓新市场, 促进了本国生产力的提高, 因而我国的贸易也得到了长足的增长。

参考文献

[1]吴怡平.从国际经济竞争看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体制改革, 1997-06-30期刊.

7.浅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篇七

关键词:环境经济发展经济增长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时刻离不开环境提供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同时社会经济发展也强烈地影响着环境的变化,人类活动会干扰和影响环境秩序,甚至恶化环境。为此,必须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注重环境建设,使环境建设与当地经济发展结合起来,通过建设发展经济,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向协调方向发展。

一、环境与经济的关系

自然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人类对自然界的侵犯与破坏已经严重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甚至危害到人类的健康与生命。环境问题的重要性、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人类为促进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发展经济,不可避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这种破坏又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但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并不矛盾,好的环境能引来投资环境,恶化的环境会影响健康,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经济发展是主导,是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物质条件,自然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一)自然环境是基础

经济发展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社会生产归根到底是从环境中获取自然资源,加工成生产和生活资料。在生产过程中,一部分资源转化为产品,另一部分资源变成废弃物返回到环境中去。良好的自然环境能降低经济发展的成本,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支持。一旦自然环境遭到破坏,自然环境恶化会通过经济发展情况反映出来,使经济发展受到影响,进一步又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保护自然环境可以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使资源再生能力提高,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 发展经济是根本

经济发展对自然环境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发展是自然环境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了,可以拿出更多的资金用于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为保护自然环境创造物质条件,并运用科学技术和宏观经济手段去保护、改善自然环境,增强自然环境系统的稳定性和耐受力。没有经济的发展,人类的物质条件、生活条件和自然环境就无从改善。二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合理开发利用,将自然环境改变为人工环境,按照人类发展的要求,建设一个比较理想的生产环境和生态环境。

(三) 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

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是经常的,表现在经济增长对资源需求的无限性与资源供给能力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就是环境问题的实质。离开了经济发展,解决不了环境问题;不解决环境和资源问题,又难以保持经济持续发展。随经济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的再生产能力与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能力之间的差距在拉大,一方面自然资源过度消耗,造成生态系统结构简化、功能下降;另一方面,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排放的各种废弃物超过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生态平衡被打破,自然环境恶化。这种两难选择要求全面客观地处理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不能因为保护自然环境就限制经济发展,而是要想方设法在自然环境的承受范围内来发展济。

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又是不断运动变化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不同。当经济发展较低时,发展经济为矛盾的主要方面;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保护自然环境就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逐渐由矛盾对立状态转化为协调统一状态。脱离具体的发展阶段、发展范围,无论是“发展第一的经济决定论”,还是“零增长的环境优先论”,都是把二者简单地对立起来、割裂开来,孤立静止地看待环境问题和经济问题。最终达到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系统整体协调。

二、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我国的生态环境已非常脆弱,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间的矛盾将更加突出。总的来看,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有所改善,但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中国的现实情况要求经济发展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经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自然资源理性开发利用基础上,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有可能持续地发展下去。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指出,经济问题与环境问题是不可分割的,如果经济发展损害了环境资源,那么环境恶化反过来会破坏经济发展。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在兼顾代际公平的基础上,以低耗、高效的经济增长方式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

(一)保护环境能够促进和优化经济增长

环境问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也只有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解决。保护好环境,能优化经济增长,促进发展。其主要表现:一是通过认真执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严格环境准入制度,严格执行产业经济政策,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有利于合理引导投资方向,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科学发展的宏观经济调控能力。二是通过削减排污总量,开展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工程,既减轻了环境污染负荷,同时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发展容量。

(二)发展环境产业可以带动对经济增长

环境产业的发展可以从投资、消费和就业三个方面来带动经济的增长。对投资的带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产业链的延伸以及由此而带动的社会需求的增加。环境产业主张企业从生产全过程实施环境管理,通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达到低排放甚至是零排放。这要求企业在生产工艺上,尽量考虑使用无毒、无害原材料;开发清洁能源替代传统高污染的化石能源;开发回收再利用技术,通过延长产业链的形式回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企业的环境投资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环境效益,促进了企业生产率的增长,另一方面,企业为实施全过程环境管理所进行的技术改造、技术创新,需要设计和建造新的设施和装备,所引起的物质、资金、信息等方面的社会需求会与相关产业产生联动效应,从而刺激经济的增长。对消费的刺激作用主要表现在:绿色产品市场需求的扩大,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环境是经济的基础,对环境的过度破坏势必会阻碍经济的发展,我们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努力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最后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三效益的统一发展。虽然我国在改善环境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形势依然严峻,存在尖锐的矛盾和问题。只有高度重视环境问题,切实加强环境保护,才能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8.电商发展对经济的影响 篇八

班级:交通设备0902班

姓名:

学号:

1.陕西铁路建设迈进黄金发展期

今年陕西省计划完成铁路建设投资120亿元,截止4月底在建铁路项目实际完成投资32亿元。陕西省在建的7个铁路项目中,关中有4个,分别是西安到宝鸡、大同到西安的客专和西安到甘肃平凉、黄陵到韩城的铁路,陕南为西康复线和汉中火车站改扩建工程,陕北是内蒙古准格尔到神木的铁路。其中,西宝客专、大西客专、西平铁路、西康复线已完成大部分路基桥隧工程,全部进入铺轨阶段,预计年底可基本完成主体工程。目前,西安铁路局已于7月1日开通西安到延安动车。此外,西成客专、宝兰客专、西合铁路复线、西安北客站到机场铁路等项目已经开始按照三季度开工的目标启动前期准备。

目前,陕西境内多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以运输煤炭为主的大能力通道包西线,隧道、桥梁和路基土石方工程已完成设计的90%、75%和 90%,铺架及站后工程已全面展开。西平线桥梁、隧道和路基土石方工程完成设计的42.1%、29.2%和21.4%。去年年底开工的西康复线、西合复线、黄韩侯铁路、西宝铁路客运专线等工程已全面展开建设。

为加快全省铁路重大项目建设和前期工作进度,保持稳步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5月31日,省发展改革委组织在西安召开了全省铁路建设推进工作座谈会,省国土资源厅、西安铁路局,西安、咸阳、渭南、榆林、安康和商洛市发改委(铁路办),陕煤化集团公司,西成、大西客专公司等建设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听取了各单位目前建设的进展情况,对反映的问题进行了研究讨论并形成了初步解决方案。徐强副主任总结强调指出,要充分肯定全省铁路建设所取得的成效,在当前形势下,要把思想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上,要把精力放到研究问题、加快建设上来,近期要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一是西安铁路局按7月1日前开通西安至延安动车抓紧准备工作,省市相关部门做好配合;二是陕煤化集团要抓紧已下达的10.5亿元配套资金的拨付,确保西安和谐大功率机车检修段、西合复线、宝成客专、宝兰客专等新开工项目征地拆迁工作的及时启动;三是要加快解决具体问题,各市发改委(铁路办)召集专题会、现场会,及时解决影响工程建设的问题,当时难以解决的提出工作方案和解决时限节点意见,各市的落实情况6月10前报省铁路办;四是抢抓机遇,增加成熟项目储备,由各市配合业主单位,加快西安火车站改扩建、阳安复线等前期项目的审批和手续办理。

到“十二五”末,陕西将建成运营6000公里的铁路线,形成“两纵五横八辐射一城际”铁路网,届时从西安乘动车1小时可到汉中、3小时可到成都,5小时可到上海。陕西省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杜增权表示,根据规划,到2015年,陕西将基本形成“两纵五横八辐射一城际”的铁路网,西安将真正成为全国性的客货铁路运输枢纽中心城市。陕西铁路运营里程将增加到6000公里,届时,将形成从西安1小时到宝鸡、汉中,2小时到延安、安康、太原、郑州,3小时到武汉、成都,4小时到北京,5小时到上海的快速动车经济圈。

陕西“十一五”期间,已累计投入965亿元用于铁路建设。据西安铁路局副局长李玉旦介绍,“十一五”以来,西安铁路局紧密围绕陕西铁路网规划目标,加快重点工程建设,累计竣工较大项目10个,在建项目7个。投产新线1451公里,其中高速铁路146.5公里,全局营业里程达到4179.3公里,增幅22%。

2.铁路建设助力陕西经济快跑

“十一五”以来,陕西铁路得到快速发展,以西安为中心,20条营业线、8500多公里的铁路延展长度、通达全国所有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铁路覆盖面,使西安成为我国最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之一。

2007年4月18日,和谐号动车组驰骋关中平原,“西部第一速”的欣喜与感动,让八百里秦川第一次有了骄傲的理由;2009年10月31日,我国重要入川通道襄渝铁路二线建成,5000吨大功率机车满载重要物资穿越秦巴山区,让千年蜀道不再难。2010年2月6日,郑西高铁开通运营,“给我一天,还你千年”,300公里时速拉近了两座古城的历史文化距离。2010年12月28日,在西部大开发实施10周年之际,国家路网规划“八纵八横”主骨架之一包西铁路全线通车,这条我国西部能源密集区的“乌金”走廊,强省富民效果明显。

“十一五”以来,陕西铁路累计完成投资1000亿元,建成项目10个,在建项目7个,已开展前期工作项目12个。目前,西安铁路局线路营业里程达4179.3公里,较“十五”末增幅19%,铁路密度增幅21%,复线率达到50%,电化率达到80%,铁路基础建设的高速发展助力陕西经济快跑。

“十一五”期间,陕西省经济增速始终保持在全国各省市区前10位,年均增长14.8%,比“十五”时期加快2.9个百分点,是陕西省历史上发展最快和高速增长持续时间最长的时期。

2012年7月1日,西安至延安动车组列车开行,黄土地阔步跨入动车时代;此前4月1日开行的西安北至北京西动车组和西安北至汉口动车组,将陕西与东中部地区的融合发展提速到“一日经济圈”时空平台。以西安为中心的20条营运线、8500多公里的铁路延展长度、通达全国所有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铁路覆盖面,使西安成为我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之一。陕西在国家铁路“八纵八横”格局中大中枢的后发优势,正成为助力地方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包西铁路开通后,陕西铁路增加复线625公里,形成了年运输1.4亿吨的南北煤运大通道。随后开通的太中银铁路增加复线348公里,再添年运输6000万吨的东西煤运大通道。两条铁路线以绥德为中心,在陕北境内形成了“大十字”运输骨架,大规模铁路纵横黄土高坡。针对国家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需求,西安铁路局积极释放新线效应,在陕北建设煤炭基地和物流基地,推动货运集约化发展。通过开行“五定班列”、跨局大宗货物直达列车和管内直达列车,实现了运输增量。2011年,仅包西铁路陕西段就发送货物5700万吨,比上年增运1700万吨,增长42%,今年上半年已突破3000万吨,占全局货运量的一半。

包西铁路不仅实现了陕北地区、内蒙古西部“金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更带来了人畅其行的可喜变化。包西铁路建成后,延安火车站增开了延安至上海、延安至西安的多趟始发列车,停靠的旅客列车对数由6对增加到15.5对,可直达北京、天津、上海、成都、齐齐哈尔等城市,年旅客发送量从88万人增加到120万人,增幅36%,老区人民的出行条件走在了全国地级市的前列。

与此同时,西(安)延(安)线扩能工程、西安货运北环线工程、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工程、西安北站工程以及宝鸡、杨凌站房等一大批站场改造工程,在“十一五”时期相继建成投用。如今,以西安为中心的铁路网正日渐形成。向东,有陇海、郑西线;向西,有西宝、宝中线;向北,有包西、侯西、梅

七、咸铜、太中线;向南,有西康、宝成、宁西、襄渝、阳安线。

位居全国18个集装箱中心站之一的西安新筑集装箱中心站,依托新丰镇编组站,直接服务于西安国际港务区,为陕西打造内陆国际港、提升经济外向度起到关键作用。

集航空、公路、铁路交通之便利的西安北站,设计领先、超前,年旅客发送能力高达8000万人,未来西兰、西成、大西等多条高速铁路将在这里汇接,使西安铁路枢纽地位更加凸显。到今年底,石武客运专线建成后,郑西客运专线将与石太、武广、京石客运专线衔接,我国中部地区将形成高效便捷、快速安全的快速客运通道。届时,西安到北京、上海、石家庄、太原、武汉等城市的直达距离将大大缩短,西安与全国各大城市“一日交通圈”的愿景将成为现实。

当前在建的7个陕西铁路项目中,我国“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网之一的徐兰客运专线西安至宝鸡段正在紧张施工。项目建成后,西安至宝鸡间将形成单向6000万人的旅客运输能力,区段运输瓶颈将大大缓解。重要的货物运输通道西平铁路、黄韩侯铁路、宁西铁路二线项目建成后,又将为陕西增加年2亿吨以上的货物运输能力

我国中西部地区第一条高速铁路郑州至西安高速铁路自2010年2月6日正式投入运营,郑州至西安列车直达最短时间由6个多小时缩短至2小时以内。510公里,这是西安与郑州之间的距离。郑西高铁的开通,使这两座黄河流域的千年古都一下子拉近了距离。“上午吃泡馍,下午看少林”,从两地市民的梦想变成了触手可及的现实。2月6日10时50分,由西安开往郑州G2004次时速350公里国产“和谐号”动车组列车缓缓驶出西安火车车站,满载着600多名旅客向郑州飞驰而去。首发列车的开行,标志着郑西高铁正式投入运营,也拉开了郑西两地谋划已久的“双城”旅游大戏的序幕。

西安旅游局副局长余亚军说,随着2月6日郑西高铁的正式通车,沿郑西高铁两小时经济圈、生活圈、旅游圈将快速形成,高铁旅游已经成为现实,这将进一步促进高铁沿线各城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在河南、陕西两地旅游主管部门看来,“高铁效应”将会进一步带动两地旅游市场的发展,为实现强强联合、资源共享、客源互动从而实现共赢,两地旅游部门还共同签署了“西安、郑州合作开发高铁旅游市场协议书”。

早在2009年,西安市旅游部门就开始紧锣密鼓地规划郑西高铁旅游市场策略,郑西高铁开通后,西安市又趁热打铁,宣布乘坐郑西高铁到西安旅游的游客可凭高铁车票在西安各主要景点享受最低五折的优惠;郑州市也相应推出了针对西安游客的持高铁门票享受门票优惠措施,范围包括了少林寺在内的15个景点。

河南,全国粮食、油料大省,地处沿海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接合部,可以说是“中部之中”;陕西,全国矿产资源大省,是我国煤炭生产和出口的重要基地,被誉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然而连接这两个中西部重要城市的铁路通道却长期处于饱和状态。

郑西高铁投入运营以前,郑州与西安之间的铁路运输主要依靠陇海铁路。随着“西部大开发”深入推进,“中部崛起”步伐加快,连接中部与西部的陇海铁路已经成为了制约西部地区和中南、华东地区的客货交流的“瓶颈”。目前陇海铁路的运输密度是全路平均值的3倍,尤其是郑州至西安段运输能力长期处于饱和状态。

郑西高速铁路开通后,有望成为一条“金腰带”,把中部与西部更加紧密顺畅地联系在一起。西安铁路局局长龙京说,陇海线向来是中国铁路路网结构中运输能力最紧张的线路之一,这种情况下中国西部与中部乃至东部相互之间的运能是非常紧张的。郑西高铁开通,可以起到客货分流的作用,大大缓解陇海铁路的运能。据铁路部门介绍,郑西高速铁路的开通运营,近期可解决既有陇海线郑州至西安段的客货争能问题,释放既有线的能力;远期徐州至兰州客运专线将与京沪、京广客运专线实现连接,将大大缩短中西部地区与中南、华东地区的距离,促进东中西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郑西高铁沿线的郑州、洛阳、三门峡、渭南、西安等城市,也在两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如郑州至洛阳一线,既是黄金旅游线路,也是河南的工业重心“郑洛工业走廊”,郑州至三门峡是河南省支柱产业铝工业的产业分布核心区;郑州更是中原城市群“一小时经济圈”的核心。而十三朝古都西安,是陕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西部特别是西北地区是占据翘楚地位的大城市。郑西高铁的开通,有望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的融合与发展。龙京认为,郑西高铁沿线分布着一些河南和陕西的工业重镇,高铁在这些地方都设有停靠站。郑西高铁的开通,对沿线经济会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包括一些物资、人员、资金这方面的流动就会更加方便和快捷。而在有关专家看来,除了带来商务便利,带动沿线经济融合,郑西高铁的开通还有着更深远意义。中投顾问流通行业研究员黎雪荣表示,随着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的发展和崛起,客货运输需求将会不断增长,再加上郑西高速铁路沿线城市密集、工业布局集中,其开通运营将对沿线地区的工业、商贸、房地产等行业都将产生强大的拉动效应,对沿线区域经济将发挥很好的推动作用,可以加速沿线经济的快速转型和高新技术的创新,促进地区间各种要素的高速流动。

而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博士王铁山也认为,郑西高铁的开通事实上将国家批准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向东延伸至邻省河南,与河南的“中原崛起”发展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区域范围更广大,合作内江更广泛、影响力更大的三省合作区,这个区域将连通中国东部的“长三角经济区”,形成了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连通。这有利于中西部区域与东部经济高地接轨,中西部地区更好地承接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形成中国经济由东至西的梯次渐进发展。

这是一条延展在中西部地区的金腰带。郑西高速铁路的开通运营,为深入推进“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提供可靠的运力支撑,将满足中西部地区日益增长的客货运输需求。这是一条穿越丰厚文化地域的铁路。郑西高速铁路的建成运营,为完善铁路网结构,建设优质、平安、绿色、和谐铁路,加快豫陕两地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是一条饱含中国铁路创新成果的彩虹。郑西高速铁路的投入运营,再次向世人展示:中国高速铁路技术,早已站在了世界铁路发展的制高点!郑西高速铁路的开通运营,不仅惠泽当地人民,促进中部与西部的协调发展,而且将引领中西部地区绿色交通发展。西部地区生态脆弱,中部地区人口承载量大,决定了中西部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郑西高速铁路无疑是“绿色”发展的推进器。

这是看得见作用。其实,在我国建设高速铁路有着丰厚的底蕴。我国人口众多、内陆深广,解决大规模人口流动问题,最安全、最快捷、最经济、最环保、最可靠的交通方式就是高速铁路。类需要的发展是经济的、生态环境的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北京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韩宝明认为,较其他运输方式而言,铁路具有运量大、能耗低、污染小、安全性强、用地省等优点,是最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交通工具”。据最新统计,能耗方面:铁路内燃机车牵引客运每千人公里的平均耗油2.3公斤,仅为公路的39%;货运每千吨公里耗油3.6公斤,是水运的70%,公路的7.2%。环境影响:铁路运输产出的废气对环境的污染是公路运输的1/30。安全性:铁路事故是汽车的1/8。建设用地:在同等运力下,铁路占地仅为公路的1/4。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发达国家已相继走出“夕阳工业”的阴影,进入铁路“再发展”时期。日、法、德、英、意等国家一手发展高速铁路,一手抓既有线改造,用先进的科技改造铁路传统企业,货车载重、时速均有大幅度提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铁路在路网密度、技术装备、信息化建设、经营管理等方面相差甚远。无论是按国土面积,还是按人均计算,我国铁路的网络密度不仅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就是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明显差距。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不足30%,而世界平均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45%。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达到30%以后,客运量将会有一个高速增长时期。如果不加快铁路客运专线建设,铁路在国民经济中的瓶颈地位将会更加突出。铁路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产物,也是促进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建国以来,中国铁路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到2002年底,我国铁路运营里程已达7.2万公里,但按人均里程计算,仅为5.5厘米,不及一根香烟长,排名在世界百位以后。铁路货运需求满足率不足35%,95%以上的运输能力只能用于运输煤炭、石油、粮食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家重点物资。在客运方面,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乘坐火车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对运输服务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每逢春运暑运、“五一”、“十一”黄金周,全国各大车站人流如织,一票难求。

铁路发展的滞后,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和国务院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作出了加快发展铁路的重要决策。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铁路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要求铁路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认清使命,抓住铁路建设的黄金机遇期,再接再厉,开拓进取,为加快我国铁路发展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2004年1月,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第34次常务会议批准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这是新中国铁路历史上第一个中长期发展规划。2008年10月,《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调整)经国家批准正式颁布实施。根据调整规划,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客运专线及城际铁路达到1.6万公里以上,复线率和电化率分别达到50%和60%以上,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随着《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一大批铁路项目陆续投入运营,到2012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1万公里以上,其中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将达到1.3万公里,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50%以上,建成新客站800多座。基本形成以“四纵四横”为主骨架的全国快速客运网。届时,将形成以北京为中心,到全国绝大部分省会城市的1小时至8小时交通圈,给人们提供更加方便、快捷、舒适的运输服务,铁路“瓶颈”制约基本消除。到2020年,我国铁路将实现现代化,主要干线实现客货分线,贯通东、西、南、北、中的区际干线网全面建成,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人民群众“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愿望将变成现实。此外,建设高速铁路可以较多地增加对建材、钢铁、电力、机械设备制造以及商业等重要国民经济产业部门的需求,从而带动这些行业的加快发展。据资料显示,每100亿元的铁路建设投资可以为13至15万人提供就业机会,并产生对原材料的需求约38亿元,对制造业的需求约20亿元。

上一篇:工会会员管理制度下一篇: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