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观后感

2024-08-08

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观后感(精选5篇)

1.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观后感 篇一

2022年北京冬奥会比赛项目全部完成了,以冰球比赛芬兰2-1战胜俄罗斯奥委会获得金牌而结束。中国代表队在这次冬奥会上一共获得9枚金牌4枚银牌2枚铜牌,总奖牌数15枚,排在奖牌榜第三位。

大家一定还记得,去年在东京举行的奥运会,中国代表队在奖牌榜一路领先,直到最后一天,美国队当天拿到3枚金牌,完成反超,中国队屈居奖牌榜第二,中国代表队非常遗憾地结束了2022东京奥运会之旅。

这次北京冬奥会,中国代表队也一度落后美国代表队,直到昨天,随着隋文静韩聪夺冠,中国代表队第九金,以微弱优势冲出8金团队(美国,瑞典,荷兰,中国),在8金团队里,中国队银牌铜牌没有优势,算是叠底,隋文静和韩聪让中国代表队完成了一次蜕变,脱颖而出。当然谷爱凌的2枚金牌的分量也是不容忽视的,其他运动员的金牌和努力一起为中国代表队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考”出了一个好成绩。

还有就是弥补了东京奥运会被美国最后一天超越的尴尬,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国第三,美国第四。

2022年北京冬奥会完成了对美国队的超越,也完成了自身的超越,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绩是中国代表队在冬奥会的最好成绩,曾经的最好成绩是的温哥华冬奥会5金2银4铜。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国代表队在运动员们和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创造了历史,从历届的冬奥会中可以看到,中国代表队在冰雪运动中的进步也是有目共睹的。冰雪运动,中国一直在进步。

晚上还有无与伦比的冬奥会闭幕式,北京2022年冬奥会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剧透”:闭幕式是一个大Party。“双奥之城”北京再次向世界展示她的魅力。

随着闭幕式的结束,北京2022年冬奥会完美收官,中国代表队位列奖牌榜第三,交了一张漂亮的答卷,2026年冬奥会在意大利的米兰和科尔蒂纳丹佩佐举行。

2026,米兰见!2026,科尔蒂纳丹佩佐见!中国代表队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2.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观后感 篇二

(一) 标志设计概述

2022年北京冬奥会标志由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林存真教授带领团队设计, 以中国书法“冬”字为创作主题。冬奥会申办标志自发布以来, 便被人们所喜爱和接受, 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情怀, 又具备了冬奥会体育精神。该标志由中国书法结构融合冬奥会冰雪运动元素, 以书法“冬”字为主体, 将抽象飘逸、具备曲线之美的滑道、冰雪运动员的形态与书法艺术生动结合, 人书一体, “天人合一”。其中“冬”字下方部首的两点水与2022进行共生设计, 融合在一起, 生动自然。标识的设计不仅展现了冬季体育运动的活力与激情, 还传递出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

(二) 标志中的书法美学

纵观世界文字的历史由来和发展, 在书写上可称为艺术的只有中国的汉字书法,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也独放异彩, 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这一点, 不仅被国人所推崇, 也得到了世界的公认。正如西方一位哲人所说:“世界真正的艺术在东方, 东方的艺术在中国, 中国的艺术是书法”。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中, 一方面起着重要的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社会作用, 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 字体作为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被设计师不断进行深度挖掘和应用, 这次的冬奥标志设计又是一次成功的案例:汉字“冬”用象形结合人物图形说明了奥运会举办的时间和性质, 书法艺术“冬”用流畅的线条体现中国元素, 汉字结合书法艺术彰显了书法美学的独特魅力。在此基础上加上运动员及冰雪滑道, 增强了传达的通识性、国际性及符号美感。在整体设计中, “冬”“2022”“奥运五环”“BEIJING-Candidate City”布局紧凑合理, 将不同的线条、符号融为一体, 相互呼应, 对比得当, 体现了书法艺术的章法美, 使书法美学在标志载体上得到了无限的释放, 让人观其形、得其意、赏其艺。

二、冬奥标志体现奥运精神

(一) 奥林匹克文化精神

奥运会是集人类体育精神、民族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于一身的世界体育运动盛会, 象征着全人类的和平、友谊和团结, 这就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精神的体现。通过对奥林匹克文化精神的研究, 一方面其源头是古代希腊文明, 人们对体能力量与健康的崇尚是奥林匹克运动竞技比赛发展的基础, 在古代奥运竞技中对人的体能素质、运动技巧的挑战体现了古希腊人的竞争与开拓意识;另一方面, 古代奥林匹克的举办既是对地区和平的期望, 也体现出希腊人对神和自然的敬畏, 这些价值观念都已慢慢成为现代奥运盛会的核心价值。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盛会自复兴以来, 其精神内涵经历了从挑战自我、追求身心协调和全面发展到追求体育运动竞技的人性化、人类文化的多元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的历史演变。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盛会的历史上, 曾经有“永远争取第一, 永远超过别人”的口号。而今天, 许多国家的有识之士认为仅仅提倡“更快、更高、更强”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必须提倡一种更为人性化的, 更为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 体现出更高层次的人类文明和体育精神。

(二) 奥运会五环标志所体现的奥运文化精神

奥林匹克运动会五环标志是由法国著名教育家、国际体育活动家、教育学家和历史学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起人, 被国际上誉为“奥林匹克之父”的皮埃尔·德·顾拜旦先生于1913年构思设计的, 后经《奥林匹克宪章》确定, 它是全世界范围内最为人们所熟悉和广泛认知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标志。其中用五个不同颜色的圆环代表了来参加运动盛会的五大洲 (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和美洲) , 其设计应用到蓝、黑、红、黄、绿五种颜色。圆环从左到右互相套接, 上面是蓝、黑、红环, 下面是黄、绿环。整个造型为一个底部小的规则梯形, 五个圆环的设计含义是象征五大洲的团结以及全世界的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比赛和友好的精神。

(三) 2022冬奥会标志与奥运精神的有机结合

奥运精神理念, 是通过体育竞赛展现出团结、公正、友好比赛, 利用五种颜色进行立意、象征。2022冬奥会的“冬”字在色彩上没有采用单一颜色, 而是将奥运五环颜色生动地应用, 利用渐变、阴影, 人物、红旗等元素融合一体, 独具魅力。深刻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文化精神的内容, 也体现出中国作为申办国, 将用热情迎四方来客, 有信心、有能力组织好本次体育盛会, 为人类体育事业的进步做出贡献。

三、冬奥标志体现视觉设计原理的应用

视觉设计原理在平面设计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恰当地运用设计原理可以使观者在品读设计作品的同时享受一个美妙的视觉之旅, 使招贴本身所传达的内容主次分明, 一目了然。2022冬奥会标志设计, 对设计原理的应用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按照视觉传达流程规律做图形符号的布局。人们在长时间地观察、观看或者阅读的时候, 形成了内在的阅读视觉流程及规律, 其视线有着自然性的流动习惯, 一般来说, 大多数人的视觉流程规律是从左往右, 从上到下, 从左上到右下的方向流动。在视线流动过程中, 人们的视觉集中注意力会逐渐削减, 其最佳视域一般会在一个版面的左上部和中上部, 而版面上部占全部面积的三分之一处是最为引人注意的视觉核心区域。理想的视觉流程应该符合人的认识思维发展的逻辑顺序, 自然、合理。在设计系统中, 也要根据人的这一视觉生理特点及其内在规律, 使传达的设计要素按照人的视觉流程流动, 并且可以利用各视觉元素之间产生的节奏, 增强阅读的舒适性和趣味性。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标志将“冬”字放中间, 利用大小对比, 让受众第一眼看到, 体现第一主题, 然后利用颜色对比, 将北京拼音设计成黑色, 引导向左阅读, 最后按照由左向右的视觉规律, 看到“2022”, 然后视线转移到稍小的字“Candidate City”, 其视觉流程规律布局合理, 阅读方便, 很好地将主题一一传达给受众;二是设计元素的合理化编排。设计元素的编排以传达主体思想为依据, 将各种不同的视觉化要素进行科学的布局和组织, 使各个组成部分在版面内结构、动力平衡协调。设计元素编排的目标自始至终要抓住人们的视觉规律, 以“瞬时注目”为目的, 比例恰当、主次分明, 使视觉焦点处于最佳的视域, 使受众能在瞬间感受主体形象的视觉穿透力。对比设计方案二, 我们就不难分析出孰优孰劣, 第二个方案在编排上虽然平衡, 但过于中庸, 呆板, 没有体现出冬季奥运项目的灵动, 虽在标志右侧点出一个小雪花, 但也是画蛇添足, 图形魅力不够, 视觉传达不准, 冲击力不强。最终的设计方案充满灵动, 编排合理, 充分地将文字、图形、色彩设计元素利用大小对比、颜色对比、视觉流程等规律进行编排, 比例恰当、主次分明、既有冲击力, 又能够很好地吸引人们的视线。

四、冬奥标志体现设计思想潮流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设计的目的是满足人们社会生产及生活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 会不断涌现不同类别、不同流派的设计思想, 其中总有一个主流设计思想能被各国设计界所认同, 而注重本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就是共识之一。那么什么是传统文化呢?广义上是指一个民族在与自然界长期交往活动中所形成和积淀下来的物质和精神事物的总和。我国传统文化所积累的图形文案等元素与设计应用是密不可分的, 传统文化元素正是通过现代艺术设计方式延续保留和传承下来的。在我国现代设计发展过程中, 如何将传统文化艺术精华传承、应用到现代设计当中去, 如何在现代设计中挖掘传统符号、文化基因, 发扬传统文化特色, 一直是许多一线设计院校教育工作者和设计师共同努力探讨的课题。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都是我们必须加以传承的精神财富。综上所述, 在现代设计中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要本着“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的科学态度, 将我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光大。2022奥运标志以体现中国元素为主要设计理念, 将图形与书法艺术应用其中, 体现出大道至简的设计特点, 值得其他设计师借鉴。

五、2022冬奥会标志图形比较

(一) 挪威奥斯陆申奥标志

挪威奥斯陆的2022申奥标志是由色彩缤纷的字母和数字用活泼的形式拼缀成一个圆形“Oslo 2022”。标志利用字母和数字作为设计元素展开设计, 组成圆形象征地球大家庭。

(二) 乌克兰利沃夫申奥标志

乌克兰利沃夫的申奥标志是将蓝色的喀尔巴阡山脉和城市建筑物有机组成。是大自然与城市文化的结合, 向世界展示了利沃夫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宜居环境, 体现了当地的地理和人文风情。

(三) 波兰克拉科夫申奥标志

波兰的克拉科夫申奥标志虽是一个简单的图形符号, 但它却又融入更多的象征意义:一是用白色、蓝色和黄色三种克拉科夫的传统颜色代表该城市的人文历史;二是将当地民俗服饰的传统图案花纹元素运用到标志的造型设计中, 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特色。

(四) 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申奥标志

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申办2022年冬奥会标志是由一个红色和绿色丝带缠绕形成的苹果图案构成。进一步表现了阿拉木图“苹果城”的称号, 体现了当地的地理及特色, 但与体育运动精神及冬季奥运会特点的结合还是有些差距。

六、结语

2022冬季奥运会申办的成功以及冬奥会标志的优秀设计, 使中国设计在世界舞台上独放异彩。通过图形比对研究, 无论是图形素材, 还是文字, 各国的设计师都注重紧密结合奥林匹克精神理念对当地文化元素的应用和创新。中国设计的冬奥会标志体现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 以汉字书写艺术为载体, 取其形, 表其意, 得到了国内、外设计界的肯定。墨舞奥运, 让“墨”舞起冬奥的灵动, 舞起奥运会至高无上的奥林匹克精神。

参考文献

3.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观后感 篇三

关键词: 2022年冬奥会 运动员为核心 可持续发展 节俭办赛 群众体育价值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证明我国政府举办国际顶级赛事的实力,向世界展示我国的大国形象和竞技体育的发展水平,使全民健身意识增强,带动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证明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对群众体育的促进作用。

北京联合张家口获得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权,使中国又一次拥有向世界展示大国形象的机会,使中西文化又一次的交流与融合,将加速区域经济、文化和冰雪项目的发展。冬奥会的三大理念“以运动员为中心”、“持续发展”、“节俭办赛”不仅与《奥林匹克2020议程》相契合,而且是中国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战略和优良传统在体育赛事中的具体实践,更反映出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国家战略。通过对冬奥会三大理念内涵研究,进一步探析我国竞技体育对群众体育的价值,证明中国体育不再是奥运体育或全运体育,而是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协同发展,促进全民的健康幸福,加速中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1.“以运动员为中心”

1.1“以运动员为中心”理念内涵

“以运动员为中心”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体育赛事中的具体实践。“以人文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系统的确立、主体内容的嬗变、政治主题和价值主题始终围绕着人生价值目标的揭示及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实践而展开[1]。中国古代思想家从儒家学者孔子到宋明理学的张载、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都倡导和躬行人本主义。齐国政治家管子提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2]

在当代,“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和继承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理论,是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重要升华。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同前几届国家领导人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进一步解决为什么要发展和怎样发展得更好的问题,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3]17-18。当前,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中国发展战略中的进一步升华。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涉及国家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领域。“以运动员为中心”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举办体育赛事中的具体实践。2022年北京和张家口的冬奥会,两个城市在服务保障和设施建设上从运动员的需求出发,充分考虑运动员感受,使运动员在比赛之外尽情享受冬奥会的盛宴,在比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运动水平。这一理念是中国奥申委提出的2022年申办冬奥会的理念,完全契合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2020议程》,这一理念不是脱离中国发展战略为冬奥会量身定制的,而是中国科学发展观“以人文本”的核心内容在举办体育赛事中的具体实践,这表明中国发展战略的时代价值。

1.2“以运动员为中心”理念对群众体育的价值

“以运动员为中心”反映了我国体育赛事的宗旨,是“以人为本”在体育发展中的实施。在体育发展过程中要做到“以人为本”,就要时时牢记发展体育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2022年北京冬奥会筹备和宣传期间,改变以往主要以媒体宣传的主要手段。首先对群众推广冬奥会文化和冰雪健身项目,使人们领悟冬奥会的文化精神、项目内容、健身价值,带动群众体育冬季运动项目的开展,提前感受冰上项目的乐趣和魅力,提高群众参与锻炼的意识。预计将有三亿人走上冰雪进行体育锻炼,提高群众体育健身运动的热情。冬奥会结束以后,在“以人为本”理念的带动下,所有场馆和户外滑雪场地对社会开放,为群众体育健身服务。场馆设计的人性化标准,使群众体育健身可以在为运动员设计和建造的场馆里感受赛场的魅力,提高群众体育健身的兴趣。另外,北京和张家口承诺把蓝天留给群众,人们将继续尽情分享健康的健身环境。

最主要的是,“以人为本”是把人作为体育发展的各项因素中最重要的部分和发展的中心环节,把是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否维护人的健康、是否维护人的切身利益作为评价体育工作好坏的客观标准。中国体育事业发展不只是奥运体育或者全运体育,而是全民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协同发展,是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新说。在“以运动员为中心”理念的感召下,我国未来所有体育场馆的建设不仅仅满足运动员的需求,更注重从群众体育发展实用角度出发,最大化地满足群众体育的发展需要。

2.“可持续发展”

2.1“可持续发展”理念内涵

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研究报告中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标志着“可持续发展观”被全球各国普遍认同。可持续发展观一个重要的特点是研究了人类的代际关系,强调现在的行动必须考虑未来的发展[3]19-20。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要求我们把经济发展与社会、人、资源、环境、生态等有机协调,共同发展。持续既是经济的持续,更是社会和生态、资源、环境的持续[4]。

2003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战略,2007年10月在中共十八大上,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写入党章,成为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体育未来发展的行动纲领。体育作为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很低,全民体质较弱,新中国体育是在百废待兴的艰难背景下起航的。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前提下,对精神生活提出新的要求。我国的体育发战略逐渐转移,在继续发展竞技体育的同时,开始重视群众体育的发展。1995年3月全国人大八届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体育工作要坚持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方针。随后国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对体育事业中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做出强化与部署。1996年国务院再次重声我们的体育工作,应该以发展人民的体育、增强12亿人民的体质,作为最根本的宗旨[5]。

进入21世纪,中国共产党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战略,使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得到快速发展。2008年北京奥运会,使中国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综合实力,本届奥运会中国获得金牌总数第一,超过美国。2012年英国伦敦奥运会中国仍然获得金牌第二的战绩,这证明了中国的竞技体育发展以位居世界前列,这是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发展成果。但是,由于体育主管部门对中国体育“举国体制”发展战略的误读使得中国的群众体育发展状况与竞技体育发展水平不相协调。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群众体育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与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水平相比严重不协调,经费和健身场所的不足,政策执行的乏力,各级政府的重视不够,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国民体质的逐渐下降,人们的健康状况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严重失衡等现象表明我国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关系没有解决好,这与我国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战略“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持续”的发展战略不相符。当今,中国政府已认识到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持续发展”的关系需要实质性的改变。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申办理念就重申“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举办赛事,首先实现奥运遗产的持续发展。2008北京夏季奥运会留下了体育场馆,经过改造将作为2022年冬奥运的赛场,实现体育场馆遗产的持续发展。2022年北京冬奥会又会给我们留下新的奥运遗产——场馆和体育遗产等,场馆遗产将作为冬季奥运竞技项目的训练基地,又可作为冬季群众体育健身的运动场所,实现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持续发展。体育项目遗产的持续发展,可以吸引中国更多青少年从事冬季冰雪项目训练,增加冬奥项目后备人才培养资源,带动北京周边地区和北方的群众利用冰雪项目进行健身运动,提高身体素质。京、津、冀协同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持续发展,可以把清洁的空气和蓝天留给群众,使群众体育在健康的环境中持续发展。

2.2“持续发展”理念对群众体育的价值

“持续发展”是我国政治、经济、体育发展的理论依据。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持续发展”理念的感召下,不仅仅使群众体育健身所需的内容、场地等有所改善,更重要的是中国群众体育发展计划实施和政策制定具有时效性和长期性,真正实现群众体育发展有质的飞跃。冬奥项目的持续发展必然能丰富群众体育健身内容,冰雪项目健身在我国发展相对较慢,一是这些项目有很强的地域特色,二是人们对这些冰雪项目了解较少。通过冬奥项目的推广和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将会带动全国很多人了解和喜欢这些冰雪运动项目。场馆的持续发展能够弥补群众体育健身场馆的不足,但是群众体育发展不是时段性的,不能依靠群众的自发状态,需要国家和政府职能部门制定政策、实施计划的长效机制才能保证群众体育的持续快速发展。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增强了我国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提高了体育健身兴趣,带动了群众体育参与行为。2008年9月29日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我国体育的发展目标是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实现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持续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但目前来看,中国离体育强国的目标还有较大的距离,主要是群众体育的发展不协调,表现城乡差异、青少年与中老年体育健身差异,群众健身对场馆的需求的严重不足及场馆利用率不高,群众体育资源利用单一,群众体育发展主要还是政府通过行政指令开展体育活动的机械做法。2022年北京冬奥会从筹办到完美落幕,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驱动下,“举国体制”的发展理念不仅仅是竞技体育发展战略,更是群众体育的发展战略。因此,必然带动政府部门对群众体育发展观念的转变,一是群众体育发展计划的可持续性;二是群众体育发展制度实施的可持续性;三是群众体育发展策略和手段的长效性;四是群众体育发展与体育产业发展的持续性。“可持续发展”理念不仅是北京冬奥会的理念,而且是奥林匹克的宗旨——体育造福于人类,更是中国群众体育发展的实施战略。随着时代发展,国家将会持续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育管理新体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保持持续发展的新常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然使我国群众体育发展计划实施和制度完善势必进入常态化趋势,真正实现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嬗变。

3.“节俭办赛”

3.1“节俭办赛”理念是内涵

“勤俭办赛”理念是我国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在体育赛事中的具体实践。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勤俭节约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小到一个人、大到整个人类,要生存,要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勤俭节约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到今天,六十多年来,每一位国家领导人都把“勤俭节约”作为治国之道。

如今,习近平总书记为实现“两个一百和中国梦”,提出的一系列治国理政的重大决策中“勤俭节约、反对浪费”两词高频出现和反复强调。他提倡“弘扬勤俭新风,建设节约型社会”,杜绝舌尖上的浪费。习近平指出:“我国餐饮浪费,包括其他方面的浪费现象和奢靡之风令人痛心!”[6]。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反对四风”真抓实干,注重成效,向社会传递正能量。他还主张“净化政治生态,勤俭为民”。纵观中国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中国是靠勤俭节约起家的,也是靠勤俭节约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

“节俭”就是要提倡一种节约资源的意识,最大化地实现资源效用,避免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浪费和科技资源的闲置或滥用。2022年北京冬奥会“节俭办赛”理念不仅仅契合《奥林匹克2020议程》,更是中国新时期体育发展战略的一项措施,说明“节俭”已成为全球公认的发展手段。“节俭办赛”理念,首先沿用奥运场馆遗产,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北京冬奥会,北京市计划需要12个比赛场馆和非比赛场馆,期中11个场馆是北京奥运会的场馆遗产,根据冬奥会场馆的要求加以改造,达到冬奥会比赛场馆的要求标准。这样既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土地资源、财力资源,又减少了环境污染。其次,多种措施节约资金。坚持资金预算编制科学、严谨、申审的原则,最大化地发挥资金利用的实效性,同时,采用多渠道筹集、运行资金,鼓励民间资金参与场馆建设、改造和奥运村的建设,严格控制办赛成本和建设成本。再者,沿用北京夏季奥运会组委会成员和工作者,节约培训经费,避免人才资源浪费。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组委会成员和工作者尽量选用参与过2008年奥运会工作的专家学者,他们不仅有丰富的经验,而且对奥林匹克充满着挚爱,可以减少部分培训经费,降低办赛成本等。最后,冬奥会留下的遗产科学、合理利用,避免资源闲置与浪费。

3.2“节俭办赛”理念对群众体育的价值

“节俭办赛”理念将引领人们发展体育事业形成“勤俭节约”的风尚,使群众体育发展资源有效利用。(1)冬奥会需要的场馆大部分来自奥运场馆遗产,将节省大量的资金、土地等等资源,可以用来弥补群众体育发展需要的资源的缺乏。(2)冬奥会场65%场馆建设预算来源于社会投资,一是减轻国家对竞技体育比赛的资金投入,加大对群众体育发展资金的支持力度。二是让社会参与体育事业的发展,由原来的国家包揽,逐渐发展社会资本参与的作用,使群众体育发展逐渐走向社会化。群众体育发展,将推动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体育产业在中国发展刚刚起步,而且中国人口众多,对体育需求较大,体育产业将会成为中国的又一支柱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将会吸引有卓识远见社会企业家从事体育产业投资发展,实现群众体育发展与体育产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3)科学、合理的经费预算,大大提高经费利用的实效性,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尤其对一些经济欠发大的地区,体育场馆建设避免出现面子工程和地方标志性建筑工程,应从场馆的实用性出发,从群众体育发展的需求出发。现在有很多地方的体育场馆外表装饰豪华,内部能利用的空间有限,平时主要用来商业比赛和商业演出,很少对群众健身开放,使得体育资源闲置和浪费。(4)赛后资源利用,也是节俭办赛的价值。北京冬奥会又会留下大量的奥运遗产,科学、合理的后续利用是资源节约有效措施,冬奥会留下的永久性场馆,可为群众体育健身服务,缓解群众体育冬季健身场所的不足。尤其冰雪项目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南方城市没有建设这类场馆的先天条件,冬奥会留下的场馆满足北京和张家口周边地区群众体育健身的需求,给全国各地的人们提供冰雪运动体验的场所,培养运动兴趣,养成运动健身的习惯。(5)充分利用冬奥会留下的人力资源,它是项目推广和群众体育组织的无形资本,一些专家、学者能带动一个社区、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地区的群众体育发展,将节约大量的人力资源培训的经费。

4.结语

4.1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三大理念“以运动员为中心”、“持续发展”、“节俭办赛”,不仅与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2020议程》相契合,而且是中国发展战略和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在举办体育赛事中的具体实践,这些理念对中国群众体育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将改善群众体育发展的条件,加强群众体育健身计划的实施、群众体育发展政策执行的长效机制,促使群众体育发展资源的有效利用。

4.2冬奥会申办成功标志着国际奥委会对中国的综合实力的肯定,我们要把握这次机会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大国形象,使东西文化交流中促进双方共同发展,促进中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中国体育事业的协调发展,更要领悟“以运动员为中心”、“持续发展”、“节俭办赛”三大理念的内涵及其对中国群众体育发展的价值。

4.3北京冬奥会将会使冰雪运动项目在中国掀起运动热潮,提高中国群众体育健身热情,如何实现我国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协同发展,一方面以积极的态度和科学的理性研究实现“以运动员为中心”“持续发展”“节俭办赛”承诺,另一方面要深思“举国体制”当代意义,针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现状,规划中国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持续发展的战略,尽早实现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张岱年,方立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90.

[2]管子(注释本)[M].华夏文库,2000.

[3]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12:17-20.

[4]于宏卫,赵磊.科学发展观透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2-3.

[5]李力研.解读体育文化[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3.

4.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观后感 篇四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即将到来,来自世界各地的冬残奥健儿将欢聚在残奥会旗下,共同诠释人类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永恒追求。同时,冬残奥会传递出的和平、友谊、光明、希望,在当下更显珍贵。

3月2日至4日,身披银金色战衣的火炬“飞扬”在565名火炬手中传递。冬奥会火炬变身冬残奥会火炬,仍以“飞扬”为名。搭乘火炬,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官方火种汇集了“光明之火”“互助之火”“和平之火”,一路播撒激情与希望。

在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理念指引下,冬奥会、冬残奥会从一开始就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朝着实现同样精彩努力。

冬奥会刚一闭幕,北京、延庆、张家口3个赛区紧锣密鼓向冬残奥会转换。更换标识,增设轮椅、矫形器和假肢维修间、轮椅存放间……在冬奥会的基础上,冬残奥会比赛场馆“换装登场”,各种无障碍设施一应俱全,体现了中国速度,彰显了中国温度。

短短十几天,从场馆设施、竞赛组织,到赛事服务、景观标识,快速调整转换优化,为的是呈现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残奥盛会,践行“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承诺。

之前,在冬残奥会6大项目中,我国仅开展了残奥越野滑雪和轮椅冰壶2个大项。4年前的平昌冬残奥会,中国队在轮椅冰壶项目上奋勇夺金,这是中国代表团在冬残奥会上获得的首枚金牌,实现历史性突破。

经过努力,中国冬残奥运动员由原来不足50人发展到近千人,冬残奥会大项由2个拓展到6个,实现了我国冬残奥会大项参赛全覆盖。

“我国冬残奥运动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奋起直追,逐步发展壮大。”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体育部副主任勇志军表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申办成功,既是检验我国冬残奥运动水平的标志性时刻,也是促进我国冬残奥运动发展的历史机遇。

近年来,中国残联出台了《冬季残奥项目振兴计划》《冬残奥争光行动方案》《残疾人大众冰雪行动方案》,在全国大力推动发展冬残奥运动。越来越多残疾人走上冰雪,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自起,全国“残疾人冰雪运动季”已连续6年举办。从首届只有14个省(区、市)的残疾人参加,发展到现在有31个省(区、市)参加,已基本覆盖全国。

筹办冬残奥会以来,中国残疾人康复、就业、就学等各项保障长足进步。城乡残疾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超过90%、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全面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不出门就近办,实现“跨省通办”;制定残疾儿童康复专项救助制度,96.7万人次残疾儿童得到康复救助……一系列助残惠残措施,进一步提升残疾人获得感。

“十三五”期间,我国残疾人康复健身体育工作快速发展,越来越多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截至12月,全国累计设立社区残疾人健身示范点13313处,已培养残疾人社会体育指导员近14万名。

在冬残奥会火炬传递中,残疾人使用上、下肢助力外骨骼机器人进行火炬传递的场景引人关注。通过使用助力外骨骼设备,经过数月的适配训练后,就能分别实现自主抓握功能和直立行走。

科技改变生活,让不可能变为可能,激励更多残疾人勇敢面对生活,不抛弃、不放弃独立自主生活的愿望。

5.北京冬奥会2022年闭幕式作文 篇五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简约而精彩,创意巧思令人惊叹。开闭幕式团队此前透露,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将延续简约的风格。闭幕式不但设有诸多精巧的环节,还将特别致敬北京成为“双奥之城”这一元素。

北京冬奥会主题口号为“一起向未来”,共设7个大项、15个分项、109个小项。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是对“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新格言的成功实践。北京就此成为全球首个举办夏季、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

上一篇:销售渠道业务代表工作总结下一篇:考务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