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典型材料(精选11篇)
1.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典型材料 篇一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典型发言材料范文两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典型发言一:
同志们:
今天我们运用半天时间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试点县工作推进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场看了4个乡镇4个试点村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情况,刚才XXX安排部署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XXXX也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五大振兴”中“生态振兴”最重要的一环,也是重点和难点。2018年,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再次强调要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办国办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四川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五年实施方案》。7月30日,市委召开四届十一次全会,赋予丹棱打造“中国美丽乡村典范”的定位,8月22日,县委召开十四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两个决定”,提出构建“一核三区、全域振兴”发展新格局,打造“五美五有、全国典范”的美丽乡村。9月3日—4日,省委高规格召开乡村振兴大会,彭清华书记指出要突出抓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工作,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农村污水治理是这些工作的重要内容。我县是全国首个农村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试点县,去年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今年又被确定为全国、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试点县,全省18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试点县之一,我们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龙鹄模式”已全省推广、全国闻名,在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上也先于其他地方有很好的探索,农村也有很好的治理基础,有条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经验,所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也理应走在全市、全省、全国前列。
二、分析现状,找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试点的成绩和不足
今年3—4月,县人大常委会对我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专题调研,摸清了2005年以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推进情况,找准了该项工作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很好的建议。5月8日,我在专题研究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会上,要求在丹棱镇兴隆村、石桥乡黄山村、顺龙乡幸福村、杨场镇狮子村和石马村因地制宜进行不同模式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探索。
从现场查看情况和书面材料可以看出,丹棱镇、杨场镇、顺龙乡、石桥乡、县农业局、县环保局、县住建局都行动起来了,取得了一些成绩。一是基本摸清了家底。对现有“三种模式”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营情况进行了初步分类统计,基本做到了心中有数。二是进行了初步探索。比如,狮子村污水处理站将人畜粪污进行集中处理,虽一次性投入大,但户均和运行成本都较低,且出水水质能稳定达标;黄山村30套玻璃钢污水处理设备除1套未找到外,其余29套经维修改造后已全部运行;幸福村引进日本技术,还存在水土不服,不仅户均和运行成本高,且没有解决磷和油污问题
;兴隆村不仅将人工湿地池“变废为宝”,还创新了单建—联建方式,探索出农民投入和监管的长效机制,很值得大家学习。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问题也非常凸显。一是上热下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生态宜居的重要环节,不管是国家层面,还是省、市、县都高度重视这项工作。5月来,我也在常委会、专题会、阳光问责等等大大小小的会议上多次强调,但是这几个月过去了,主动作为的乡镇和试点村却很少。二是重建设轻维护。人大专题调研报告指出,截止2017年底,全县共建设户用污水处理池(设备)6948套,能正常使用的占21%,经修复能正常使用的占27%。从今天现场查看情况来看,黄山村和兴隆村的生态湿地池,当年建设后,一直用起来的非常少。究其原因,一方面业主单位一建了之、只建不管,乡镇监管责任缺失,发挥群众参与维护也不到位。另一方面没做到科学建设,没有使用专业队伍建设,导致质量不达标。三是只探索不总结。狮子村污水处理站2013年5月就竣工投入使用,得到了一致好评和认可,但至今没有总结提炼出是怎么建设的?建成后是怎么运营维护的?没有看到你们的思考与总结,不思考不总结又怎么出经验、又怎么复制推广?
三、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一)坚持基本原则。
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地理、民俗、经济水平和农民期盼,科学确定本地区整治目标任务,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做到干净整洁有序。有条件的地区可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持续推进,不搞一刀切。确定实施易地搬迁的村庄、拟调整的空心村等可不列入整治范围。(二)明确行动目标。
从中央来讲,到2020年,要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城市近郊等条件好的地区,要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全覆盖,基本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明显提高,村容村貌显著提升,管护长效机制初步建立。中西部有较好基础、基本具备条件的地区,要实现人居环境质量较大提升,力争实现90%左右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左右,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管控,村内道路通行条件明显改善。从我县来讲,12个乡村振兴试点村在今年要全面铺开、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确保乡村振兴工作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都要走在全县前列,县上将给予项目、资金支持;明年,全县也将全面铺开此项工作,解决沿河、沿库生活污水突出问题。全省乡村振兴大会上,明确要出台乡村振兴工作先进县的激励政策措施,从明年起每年评10个先进县,每个县奖励6000万元资金,我们一定要有雄心壮志,全力争取全省第一批乡村振兴先进县。(三)实施分类推进。
通过今天的现场参观,有3种模式值得我们全面推广。在集中聚集区,可采用狮子村模式,统一规划、建设、管理,通过县上补助建项目、村民自治保运行;在分散居住区,可采用兴隆村生态湿地池+沼气池模式,要做好降成本、增自筹工作;在餐馆、农家乐和民宿区,可采用幸福村模式,但中车公司要负责解决餐厨垃圾和总磷问题,要降低成本。
(四)管护机制再探索。
各个村要积极探索,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中央的政策鼓励专业化、市场化建设和运行管护,有条件的地区推行城乡垃圾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理。推行环境治理依效付费制度,健全服务绩效评价考核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垃圾污水处理农户付费制度,完善财政补贴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支持村级组织和农村“工匠”带头人等承接村内环境整治、村内道路、植树造林等小型涉农工程项目。要简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项目审批和招投标程序,降低建设成本,确保工程质量。顶层有设计,我们基层要实践。(五)发挥村民主体作用。
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强化党员意识、标杆意识、带头意识,带领农民群众推进移风易俗、改进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要完善村规民约,将农村环境卫生保护等要求纳入村规民约,通过群众评议等方式褒扬乡村新风,鼓励成立农村环保合作社,深化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明确农民维护公共环境责任,庭院内部、房前屋后环境整治由农户自己负责;村内公共空间整治以村民自治组织或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主要由农民投工投劳解决,各村要思考好如何充分发动村上有劳动能力的低保户积极参与环境卫生公益劳动。要提高农村文明健康意识,把培育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发挥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等组织作用,鼓励群众讲卫生、树新风、除陋习,摒弃乱扔、乱吐、乱贴等不文明行为。提高群众文明卫生意识,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使优美的生活环境、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农民内在自觉要求。同志们,打造“五美五有、全国典范”的美丽乡村是全县人民的目标,大家要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加快推进,全面打赢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攻坚战这一场硬仗。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典型发言二:
近年来,XX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各项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硬任务,动员各方力量积极参与,整合各类资源强化保障,以垃圾、厕所、风貌“三大革命”为抓手,扎实推进清洁整洁、住房改善、污水治理、农村改厕等专项行动,着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高点定位抓谋划。
坚持城乡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统筹,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对接污染防治和精准脱贫攻坚战,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为目标定位。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
坚持把规划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第一道工序,实行“先规划、后建设”。制定出台了《XX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以项目化、事项化、清单化确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目标和任务。紧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多规合一”要求统筹推进村规划编制工作,指导基层精心编制实施村规划。呆鹰岭镇、雨母山镇镇域规划设计全面铺开,临江村、新民村、土桥村等15个村的村庄规划进入实质性进展阶段。
二是坚持系统思维。
综合考虑地理、民俗、经济水平和农民期盼等要素,科学确定目标任务,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坚持全域旅游,以人为本、留住乡愁的思路,突出雨母山核心景区环山一线优美生态环境建设。统筹兼顾农村田园风貌保护和环境整治,注重乡土味道,深挖历史古韵,传承乡土文脉。综合提升田水路林村风貌,保护乡情美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坚持以点带面、先点后面、点线结合,全面推进、整体提升。三是坚持质量标准。
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技术、施工建设、运行维护等规范标准。根据排水方式、排放去向等,分类制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排放标准。明确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基本要求、政府责任和村民义务。鼓励村组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农村垃圾治理、乡村清洁等乡规民约。制定实施《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水污染排放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技术指南》等技术标准或指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基本实现了有章可循、有标可依。全面推进抓整治。
坚持问题导向,以农村人居环境薄弱环节为突破口,加快补齐短板,全面推进整治工作。
一是强力推进“垃圾革命”。
2019年XX区以创建清洁村庄全域覆盖为目标,集中精力对全区所有镇(街道)、村(社区、管理处)全域开展清洁整治行动。先后组织开展了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夏季战役”,集中攻坚了一批农村环境卫生中的老大难问题。全区累计清理村庄垃圾乱放3000余处,清理卫生死角8000余处,清理农村生活垃圾7500余吨。同时,持续推广“户分类、村收集、镇清运、区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全区所有行政村全部进行生活垃圾集中堆放、清运、填埋的无害化处理。组建立了207人的农村垃圾清扫保洁队伍,并将村庄保洁、公厕维护、设施维修等纳入管护范围,切实提高保洁能力。今年,我区长湖村、同溪村被国家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村环境整治样板创建村。二是稳步推进“厕所革命”。
结合区情实际,按照“户厕抓提升,公厕抓覆盖”的思路,组织人员逐村逐户摸排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了《XX区农村“厕所革命”实施方案》,科学有序推进农村改厕工作。按照“一户一策”原则,采取差异化补助的方式,稳步推进户厕改造提升。推动行政村村部、规模较大规划发展村庄、有乡村旅游发展等实际需求的村庄配建公共厕所。近年来已完成卫生厕所修建4582个,其中先后投入934万元,建成旅游公厕43个。2019年全区完成1694户农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改(新)建任务,超过省定1254户任务的35%。
三是统筹推进“风貌革命”。
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与培育乡风文明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大力开展“一拆二改三清四化”村庄清洁行动。同时,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抓手,开展区级“美丽庭院”创评,加强农民群众卫生健康教育,从源头上减少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现象和不文明行为。突出“雨母一日游”沿线、重点村组的房屋、公路改造、“穿衣戴帽”工程建设。今年以来,全区清理危旧房屋30余宗,改造农村公路10余公里,完成房屋穿衣戴帽工程100余栋,有效提升了乡村颜值。重点打造新竹村、七里山村2个村为模板的清洁村庄示范点,通过典型示范引领,带动全区乡村村容村貌大幅提升。我区雨母山镇已申报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推进镇,雨母山镇新竹村通过了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验收。多措并举抓成效。
工作干得好不好,关键看成效。近年来,XX区以争先创优为目标,不断强化工作举措,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实效。
一是健全制度保障。
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任组长的高规格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压实“三级书记”责任,全区各级各部门“一把手”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第一责任人,要既挂帅又出征,靠前指挥、亲自部署,做到真抓真管、心中有数。区党政领导坚持每月一调度、每月一巡查。制定下发了《XX区2019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考评奖惩细则》等6个文件,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重点民生实事、绩效考核项目,层层落实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问题清单。定期组织督导评估,评估督察结果将各项支持政策直接挂钩。二是强化资金支持。
按照“渠道不变、统筹安排,集中投入、讲究效益,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加大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资金支持。建立了财政投入为主、金融机构信贷支持为辅、社会资金共同参与、村民投劳配合的资金投入体系。创新建设资金支持方式,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以工代赈等多种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工作效率。2019年,我区已投资3200余万元,用以改善基础设施,改善饮水安全,确保路通、沟通、灯亮,绿化、美化、净化。三是注重宣传引导。
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结合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建设,充分调动群众自觉维护生活环境、自主共建美好家园的积极性。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深入开展文明户、卫生户、清洁户等评选活动,及时开展检查评比,有效约束群众生活行为,引导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充分利用宣传栏、广播、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平台,广泛宣传推广各地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2.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典型材料 篇二
关键词: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可持续发展
0 引言
2010 年9 月, 深圳市人民政府颁布了《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 ( 2010—2020) 》, 它是第一个将城市的空间模式由“增量扩张”向“存量优化”发展与变革的试行规范, 促使城镇建设用地由增量扩张向存量优化过渡[1]。但是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发布的《城市蓝皮书: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 8》内容中写道, 截止到2014 年年底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4. 8% ; 预计到2020 年中国城镇化率超过60% ; 远景2030 年将达到70% 左右的城市现代化目标[2]。那么也就是说至少在未来的20 年内,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 城市建设用地和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同时由于现阶段中国人口低出生率和低增长率导致人口老龄化, 五中全会决定全面放开“二胎”, 各地随即推出多项政策鼓励生“二胎”, 这将造成城镇的总人口不断上升。纯粹的“存量优化”满足不了这种形势下的城镇发展建设, 因此, 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 我们更需要将“空间增量扩张”与“土地存量优化”相结合进行寒地新农村的人居环境整治规划。
1 寒地新农村人居环境现状问题
我国是农业人口众多的大国, “三农”即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否能成功的关键。其中农村建设一直是规划和管理的棘手问题, 例如由于农民自身素质还不是很高, 使得农民认为宅基地是私有的, 可以随意拆建且乱占耕地和林地, 甚至破坏原有的人文景观和历史遗址; 村庄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 各级道路狭窄、商业配套不完善、市政公用工程还未普及化、照明亮化不够等, 影响着村民的日常行为活动和村庄的人居环境质量; 由于寒地村庄在气候、日照、风向、降雪方面的显著特征, 导致极度缺乏休闲娱乐的公共绿色空间等。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往市中心进行迁移, 留下来的大部分是孤独的老人和小孩。从村庄建设的角度来看, 这种行为虽然一方面对城镇化率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但同时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废弃房、危房、闲置房, 也就是所谓的“空心村”和“睡村”村庄空间形态 ( 见图1) 。
2 “扩张”与“优化”协同发展下的村庄人居环境规划策略
2. 1 “扩张”与“优化”协同发展理念
所谓“扩张”是指“外生型”的增量扩张。随着城镇化率的不断上升和“二胎”政策的放行, 新型城镇化发展下的新农村建设规模必然会呈现出不断向外延生的趋势。因此, 我们需要明确新农村的发展方向来科学地制定整治计划, 这也是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的重要内容, 即寻找高效益的土地来进行村庄的规模扩张, 运用现代化的城市设计方法来突出寒地村庄的自身特色。但是单方向的增量扩张新农村整治道路是行不通的, 它还需要另一只“无形手”———“内生型”的存量优化来协同整治。
这里的“内生型”存量优化, 简单地说就是建立在土地集约更新与利用的规划理念上, 与国家新型城镇化提出的“多规合一”“规土融合”的目标方向是一致的。为了满足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以土地集约更新与利用理念为基础, 结合土地集约综合评估体系 ( 见图2) , 实现空间形态优化, 控制村庄用地性质的随意变更, 从而提高整个寒地村庄的人居环境质量。
2. 2 循序渐进的“针灸疗法”
在中国传统的医学观念里, 如果某个器官过度消耗或者逐渐减弱, 能量循环系统就会变得不正常。因为经脉中某处产生了堵塞, 必须借助外界来进行打通, 而通过“针灸法”可以使其恢复正常[3]。这个原理在寒地新农村的整治规划中亦适用, 这些脉络可以比喻成道路系统、工程管线系统、配套设施系统、绿地系统, 并且也有主次“脉络之分”。不过在进行针灸疗法之前, 笔者认为前期还需要进行“放血疗法”———针刺某些穴位或体表小静脉血管, 使其流出少量血液的治疗法[4]。该疗法主要针对于“睡村”, 首先, 我们需要对该村进行彻底的调查研究, 充分利用相关调研数据来分析现状土地的利用情况。其次, 对于那些闲置了很久的房屋以及破败的房屋进行拆除, 一定的放血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即铲除废弃房、危房及闲置房, 腾出更多的空间进行土地集约化利用。
2. 2. 1 村庄道路系统适当优化升级或路面拓宽
村庄的道路多为2 m ~ 3 m的村道, 勉强满足两辆车的通行能力, 所以对村庄道路系统的“存量优化”也是势在必行的。首先对村庄的各级道路进行交通综合效能评估, 针对那些已不能承载现有车流量和满足基本道路服务水平的, 提升其道路等级。考虑到寒地的冰雪特点, 村庄道路宽度应比南方道路宽度增加1 m ~2 m, 以便于冬季积雪的堆积。此外在经常发生交通事故的路口, 可以设置一定数量的交通信号灯进行导流与疏通。
2. 2. 2 废弃房、危房、闲置房的整治改善
由于传统的观念和经济的相对落后, 农宅分布较为分散, 建筑立面也是各有特色, 和谐感较弱。大部分的废弃房、危房、闲置房致使道路不通畅与人居环境恶劣。因此, 我们应逐步进行“针灸疗法”, 先将废弃房和危房进行强制性拆除, 随后对于闲置房进行保留、改建或者拆除。逐步打破现状的村庄格局, 并联系村庄的上层次发展战略规划对土地进行集约更新和利用。例如针对综合效益评价较高的土地可以发展商业或者建设企业; 而综合效益评价一般的土地可用来发展农业或者工业。
2. 2. 3 强化配套基础设施,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燃烧秸秆、大量的牛粪和木柴, 能源利用效率低且对寒地人居环境破坏严重, 因此我们可以考虑集中供暖或者提供一些太阳能蓄能装置。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系统的排水体制, 有些农村的房屋外观虽美丽, 屋后却污水流淌。我们可以根据污水量采取明沟和管线相结合的整治措施或者建设氧化塘和垃圾收集点。
2. 2. 4 疏通村庄的绿地景观天际线, 优化出更多的公共活动空间
寒地村庄的广场不宜过大, 应以若干小游园连续成群的公共活动空间为主。将现有的自然景观结合当地寒地文化特色形成一个高效益的公共空间, 例如冬季灯盏、小型冰雕展览等, 并促进村民之间的情感交流。此外寒地地区的植物景观设计应以转变村民对冬季的寒冷感和改善人居环境为主要目标[5]。
2. 3 政策优化设计与建议
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 使得城乡的发展呈现出两极分化, 同时村民对于村庄的建设也是有心无力, 首先, 应加大国家政策扶持力度, 政府才有足够的资金推行政策。“村民出力, 政府出资”共同把村庄的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有秩序地进行。其次, 搞好试点, 逐步推进改造模式, 对于扩张的新增土地, 需进行严格的审批程序和管理, 避免乱占用耕地与林地进行大规模房屋建设。同时健全的组织管理机构也有利于加强政府各职能部门的积极合作, 秉持“以人为本, 多方协调”的原则妥善处理好拆迁过程中的整治问题。最后, 当地政府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转变农民“宅基私有化”“墨守成规”等传统观念。
3 结语
新农村的人居环境整治规划还没有较为完整的政策评估体系, 而且村民的建设意识不强烈, 因此适当的增量扩张和土地存量优化相结合的“针灸法”更符合寒地新农村整治。这是一项长期的循序渐进的任务, 我们应坚持结合寒地乡土特色文化, 基于土地集约综合评估体系和村民参与提出的宝贵意见, 确定土地是迁并、新建还是在原地进行改建活动。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人居环境的质量, 也有利于政府与群众更好地协调和平衡公共利益, 从而系统地、科学地、可操作地指导寒地新农村整治规划。
参考文献
[1]周婷婷, 熊茵.基于存量空间优化的城市更新路径研究[J].规划师, 2013 (S2) :36-40.
[2]中国社会科学院http://cass.cssn.cn/yuanlingdao/lingdaohuodong/201510/t20151016_2498170.html.
[3]蔚枫, 睿智.基于针灸学原理的旧城更新规划方法浅析——以宜宾旧城滨江带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例[J].室内设计, 2011 (1) :37-40, 59-64.
[4]娘毛加.浅述藏医放血疗法理论基础[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5 (3) :29-30.
3.延边州掀起农村环境整治热潮 篇三
年初以来,延边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先后出台《集中整治村屯环境实施方案》、《提升村屯环境实施方案》等多个政策文件,精心组织,落实责任,广泛发动。
为搞好农村环境提升工作,延边州着眼于农民最关心的实事,突出重点地域,根据因村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以绿化、量化、农村泥草房改造、农户围墙大门、道路边沟、垃圾清理6项任务为核心,多方筹措资金,着力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完善公共服务。
为使农村环境提升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延边州建立领导包保責任制,派出8位州常委领导包保县市,各县(市)分别实施了四套班子分片包保,主要领导包保乡镇,乡(镇)领导和干部包村的包保责任制,明确责任,凝聚力量;实施部门帮扶制度,安排99个州直部门和单位包保帮扶主要交通干线上的重点整治村屯,安排348个县市直部门和单位帮扶重点村,指导规划整治工作,协调解决困难;相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国土、环保、林业、民政、交通等部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项目资金和补助资金,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环境建设水平;动员企业广泛参与,组织300多家企业开展“村企共建”活动,各帮扶企业慷慨解囊、无私奉献,积极帮助解决整治资金,推进农村环境提升的氛围日益浓厚。
4.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典型材料 篇四
为了大地春常在——XX
作为全省开展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的18个县之一,近年来,XX县抢抓国家、省土地整治政策机遇,扭住保发展、保红线“双保”目标,顺应广大农民意愿,始终坚持“打造精品、造福于民”的工作理念,全力以赴申报、实施农村土地整治项目,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达到了实施一项工程、改变一片生态、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良好效果。近年来,XX连续多年荣获“全市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先进县”荣誉称号。
一、项目实施情况
XX年至XX年,XX共承担实施9万亩农村土地整治任务,预算总投资1.8亿元,其中县级配套资金0.366亿元。目前,已实施土地整治项目6 个,新增耕地面积0.312万亩,受益群众6万人。XX年,申报实施汪家乡山下村等五个村土地整治项目,建设规模为18493.05亩,其中建设基本农田16300.05亩,项目总投资3 673万元,目前各项目已基本完成;XX年,共实施4个土地整理子项目,涉及齐埠、青云、裴梅、梓埠、苏桥5个乡镇22个行政村,建设总规模为4.0858万亩,项目预算投资7905.24万元。当前各项目进展进展顺利,已完成总工程量的50%;XX年,XX农村土地整治建设规模为35620亩,其中:土地整治规模29875亩,配套开发5745亩,涉及石镇、裴梅、湖云、苏桥、梓埠等五个乡镇12个行政村,项目预算总投资8129万元。目前已完成市局组织的专家初审工作。
二、主要做法
1、立足政府主导,落实“四个到位”。XX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将其列入“一把手”工程,切实做到组织、资金、制度、宣传“四个到位”。一是组织到位。自XX被列为全省开展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的18个县之一后,该县迅速成立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领导小组,制定总体方案和工作方案,下发具体实施意见,明确目标责任,求速度、重质量、比结果。二是资金到位。在项目资金配套上,努力克服财力不足等不利条件,积极整合新农村建设、小农水、高标准农田示范、万亩粮食高产等项目建设资金,并采取实施配套项目、引入社会资金等措施,确保项目配套资金及时到位。目前,已配套资金0.366亿元。三是制度到位。建立健全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项目公告制、档案管理制等“六项制度”,做到依制度办事,靠制度建设。四是宣传到位。在每个项目区选定之后,组织召开乡、村、组三级干部大会和村组代表会、村民大会,宣传有关政策,消除群众思想顾虑。同时,通过宣传车、张贴标语、悬挂横幅等方式,营造全社会人人参与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浓厚氛围,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2、立足合力共建,实行“四级联动”。在县一级,成立以常务副县长为组长,分管农业副县长、县政府办主任、县监察局长、国土局长、财长局长为副组长,相关单位和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服务工作。在乡一级,项目区所在乡镇成立土地整治工作项目部,由乡镇主要领导担任项目部主任,分管领导和国土资源所长担任副主任,并设立宣传综合组、规划建设组、拆迁安置组、土地整理组、治安维稳组、后勤保障组;在村一级,建立村级建设理事会和项目协调小组,引导村干部积极参与政策宣传、纠纷调处、事务协调等事项;在组一级,建立质量监督组,由组干部、老党员、老干部和村民代表任监督员,行使项目建设监督权,真正做到群众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管。通过县、乡、村、组四级联动,上下一心,统筹协作,加快项目实施进度。
3、立足统筹实施,注重“四个结合”。坚持以土地整治项目为引导,做好“四个结合”文章。一是注重与农田水利建设相结合。在项目建设中,始终把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放 在重要位置,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土地整理的主要内容。通过土地整理项目建设,项目区有效灌溉和排涝面积达到95%以上,田间道路通达率达到80%以上。二是注重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把整治项目作为新农村建设关键抓手,有序开展村庄拆并搬迁和农村新社区建设,不断为新农村建设注入强大动力。目前,XX已建成 个农村安置区和 个城镇建新区,人过上了社会主义新生活。三是注重与增加耕地相结合。通过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农村土地整治、增减挂钩等项目,XX共新增耕地1.51万亩,项目区粮食总产量达834万公斤,增收1500万元。同时,通过土地流转,在项目建成区发展有机蔬菜、马家柚等高效农业,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四是注重与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XX是生猪养殖大县,年出栏生猪80万头,猪粪、沼液造成农田污染。结合这一实际,XX在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工作中,尽量把项目区安排在猪场周边,充分利用猪粪、沼液等作为农作物有机肥,有效解决了猪场排污问题。并通过种植防护林、田埂播种护坡草籽等措施,有效防止因开发造成的水土流失,保护了当地生态环境。
4、立足建设精品,严把“四大关口”。一是严把质量监督关。建立技术人员驻点监督、监理公司专业监督、国土部门定期抽查、乡镇政府每日督查、村组干群日常监督的五级监督体系,确保项目工程进度和质量监管。二是严把施工操作关。在施工过程中,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执行设计部门的 质量要求,严把施工工序,严格按施工标准规范操作。三是严把工程进度关。根据农业生产规律,明确项目开竣工时间,倒排工期,细化到天,督促施工企业备足人员、机械,确保按规定时间推进项目建设。四是严把责任追究关。在施工过程中,坚决做到“四不放过”,即质量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和相关人员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质量问题没有纠正到位不放过,工程进度赶不上序时不放过。
5、立足多赢发展,破解“四大难题”。通过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工作,XX做到既保护了耕地资源,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解决了一些长期困扰基层工作难题。一是破解城乡统筹发展难题。XX把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工作作为城乡统筹的突破口,一揽子解决工业化城镇化“缺地”、新农村建设“缺钱”、耕地保护“缺动力”、城乡统筹“缺抓手”等一系列问题,聚集各种资源扎堆三农,农村发展空前给力。二是破解生产条件改善难题。通过土地平整和田间道路、沟渠、电管站、农桥、下田涵、路涵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渠相通”的现代生态农业园区。三是解决落后村庄建设难题。将原先没有纳入规划管理的空心村、偏远村、破旧村逐步拆除。XX把落后偏远的梓埠邓家村搬迁到县城,建起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的永安新村,农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成为XX新农村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线,一扇展示对外形象的优美窗口。四是破解农民发 家致富难题。实施土地整治后的耕地,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引入“农”头企业整体流转或发包给大户集中经营,部分农民还可通过替承包者打工,二次增加收入,实现种自己的地、收他人的租、赚别人的钱。
5.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经验材料 篇五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一场硬仗,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民福祉和农村社会文明和谐。近年来,我市以农房改善为契机,把公共空间治理、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四项重点工作系统推进、全域整治,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实现了从“环境美”到“内涵美”的华丽蜕变,农民群众过上了文明和谐的幸福生活。
粉墙黛瓦,街巷蜿蜒,农舍依山而建,错落有致。xx区xx镇xx村,经过近几年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绘就了一幅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过去,村民住的从砖瓦房到平房再到砖混楼房,整体布局杂乱无序,村庄环境脏乱差。xx村先后投资8000余万元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对村庄进行了包括道路、污水管网、美化亮化等在内的一系列环境和配套设施改造,原来的土路改造成彩色观光步道,被挤占的公共空间清理后改造成花园绿地,村民的房子“穿衣戴帽”改造成明清或民国风格的外立面,又复建和新建了景区景点等旅游业态,xx村的面貌被彻底改变。
xx村在改善农民住房条件的同时,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了村庄,活了产业,富了百姓,淳了乡风,村民生活质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走进新沂市棋盘镇小杨庄农民集中居住区,古树、水塘、碑石等乡村印记随处可见,让村民留住乡愁记忆。小杨庄农房改善项目在建设中有机融入马陵山当地红石、红瓦等自然元素,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的新中式住宅,既留住了浓浓乡愁,又彰显了山水田园特色。
新沂在农房改善中重点对空间结构、建筑风貌、地下管网、绿化景观等进行重点把关审查。在项目建设中,对标省级标准,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确保农村社区建设实现“五通十有”的标配。污水管网接户率、地表水入户率、垃圾收运处理率、电力通信敷设入户率全部达到100%,实现居住集中化、环境生态化、设施城镇化、管理社区化、生活智能化。
我市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乡村发展理念,以农房改善为契机,整治重塑乡村环境、整合集聚资源要素,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农村电商,真正让乡村的颜值“靓”起来、人气“旺”起来、财富“聚”起来。
深度拓展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深化推广邳州经验,研究制订《徐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实施方案》,推动公共空间治理与村庄清洁行动有机结合,全面发起治脏治乱的“春季攻势”“夏季战役”、秋冬季节“百日攻坚”,目前全市乡村公共空间治理任务已基本完成。
加快改善农民住房条件。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按照“四化”同步要求,统筹编制小城镇、村庄建设规划,合理确定城、镇、村人口布局,有序引导农民进城、入镇、留乡,避免村庄“二次空心化”。制订《徐州市加快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实施方案》《徐州市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建设管理细则》,打造了沛县采煤塌陷地搬迁、睢宁扶贫搬迁、xx区旧村改造等一批典型。丰县大沙河镇、沛县龙固镇、睢宁县魏集镇叶场新型农村社区、新沂市棋盘镇杨庄新型农村社区入选第一批省级农房改善示范项目创建名单。
全域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学习借鉴xx“千万工程”经验,以实施“十大提升工程”为主抓手,推动全域整治、全面提升、全民参与,着力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目前,这项工作已由“典型示范”转向“面上推开”,组保洁、村收集的行政村基本实现全覆盖,村庄污水治理覆盖率达到46%;
改造户厕6.68万户、修缮户厕11.12万户,建设公厕1178座,新建农村公路1346公里、村内道路1029公里,农村区域供水入户率达到99.9%,城乡供水一体化入户率达到80.2%。
通过人居环境整治,广大乡村面貌发生根本性改变。农村“乱”的现象全面清除,行政村生活垃圾保洁收运体系实现全覆盖,村庄污水治理覆盖率、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稳步提升。“绿”的底色不断彰显,积极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和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不断擦亮农村生态底色。“美”的形态更加亮丽,开展省、市两级特色田园乡村创建,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标杆,创建以贾汪区马庄村、xx区倪园村、邳州市授贤村为代表的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村庄15个、市级试点村庄14个。“管”的体系日益完善,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管护长效机制,建立村庄河道、道路、绿化、垃圾和公共设施“五位一体”的综合管理和社会化管护模式。“好”的习惯逐步养成,组织开展“美丽庭院”评选活动,教育引导农民群众提高文明健康意识,主动参与农村人居环境管护,共同打造美丽家园。
今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我市将对照收官标准和群众期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深入排查解决突出问题,不断巩固提升整治成果,统筹做好农村“环境优”与“产业旺”“乡风好”“治理强”“百姓富”的关系,把产业兴旺作为美丽乡村的关键支撑、乡风文明作为美丽乡村的重要内涵、治理有效作为美丽乡村的必要条件、生活富裕作为美丽乡村的根本追求,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可用可享的金山银山,使资源环境成为可持续的生产力,让美丽生态化为美丽经济、带来美好生活,推进农业展现新质态、农村展现新面貌、农民展现新气象。
【篇二】
迎着夏日骄阳,xx县xx镇xx村村民xx更觉敞亮:马路巷道整洁,厕所干净,村庄美如画。“一出门清清爽爽,心里真舒坦!”
谁承想五年前村子还不是这个模样。“我亲眼见证了xx村从以前一个脏乱差的小山村,到现在干净整洁,变化十分大。”xx村驻村第一书记xx介绍道。
对于高原农村来说,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是一场摒弃陋习的攻坚战,更是提升乡村文明程度的实践课。
近年来,xx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惠及百姓的头号民生工程来抓,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乡村环境卫生得到明显的改观。如今的xx,绿树掩映、花草繁茂、鸟鸣虫唱,一个个整洁、美观、宜居的村庄散落在花海绿林中,到处一派美丽怡人的田园风光。
“农村生活实话好!”
走进xx县xx镇xx村,沿着硬化的村道前行,蜿蜒的小道在绿草间穿行,通向前方静静挺立的凉亭。
“现在村里有4个保洁员,两辆垃圾车,每周往县上运一次垃圾。保洁员每天早上8时开始负责广场和主路等的保洁。垃圾车到每家每户收集垃圾,家家户户提前用袋子装好。”xx村党支部书记xx介绍道。
xx村组织村民养成集中处理垃圾、维护生活环境的习惯,组织大家积极种草种树,对村里进行绿化美化,还为村里的养殖户找了块儿空地进行集中养殖,把牛羊的粪污进行堆积发酵、还田利用。
“如今的农村生活实话好!村里带领大家改善环境,也帮助他们发展产业,现在不仅村民的收入增加了,居住的环境也变美了。”xx说。
“乡村要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是重点之一。我们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围绕农村牧区全域无垃圾省创建试点工作,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推进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完善村庄保洁机制,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县、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村庄占比分别达到90%和100%。”市农业农村局农村科负责人xx说。
“污水入网环境更整洁!”
缓步慢行在xx县xx镇xx村石条路上,听雨落下的声音,看雨顺着地势流向低洼处。
在村民xx的小院里,小小的菜地被划分成不同的区域,种植不同的蔬菜,樱桃挂果,芍药正打着花骨朵。屋内也是各种现代化设施齐备,天然气入了户,厕所由旱厕改为水厕,冲厕所的水直接汇集到化粪池。
“污水集中处理后,村里别提多干净了,啥味儿都没有。”嫁进村里17年的xx对记者说道。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中,xx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探索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模式,实现生活污水治理与生态农业发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多赢。
“小厕所改出大民生!”
走进xx县xx村,在村民xx家,一个现代化的卫生间呈现在记者眼前:洗手台、热水器、马桶、干湿分离……乍一看,根本想象不到这竟然是一个农村人家的厕所。
“政府有补贴,我家孩子自己掏了些钱,就把厕所改成这样了。上完厕所用水一冲,干净又卫生。”xx告诉记者。
“过去,这里是远近闻名的落后村、空心村。如今,这里破茧成蝶,成为游人如织的‘花海’,成为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新农村、新变化、新气象扑面而来。”xx村党支部书记李培栋说。
这几年,xx市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面完成4.7万余座农村改厕任务,四区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以上,三县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
一村一落皆美景,美丽乡村入画来。如今,徜徉在xx花香四溢的乡间小道,漫步于静谧怡人的家风长廊,一幅绿水青山、产业兴旺、村民富饶、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腾飞画卷正徐徐展开。
【篇三】
近日,记者走进xx街道xx村看到,村道干净整洁,村民房屋前后也没有生活垃圾的堆放,公共区域卫生、整洁。村民xx告诉记者,自从街道进行了环境整治后,现在家家户户门前不仅看不到垃圾,就连路面上也没有垃圾的影子。
xx街道为贯彻落实市区“讲文明讲卫生、改陋习树新风”会议精神,从4月份开始,在街道广泛开展“讲文明讲卫生、改陋习树新风”百日攻坚行动。xx街道集中开展城乡环境“大扫除”活动,下大力气开展乡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从主干道的清扫保洁到乱堆乱放的清理整治,从垃圾日产日清到强化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使农村环境卫生工作逐渐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精心组织、专题部署
结合乡村工作实际,xx街道研究制定具体方案,按照区域进行分工,街道市政站、农村社区管理办公室联合环卫公司对王岗、北辛、xx、大许、邱家村内村外及道路两侧环境卫生进行全面排查,并对集中堆放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点实地查看。积极调动各村两委干部、包村干部、机关党员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对各村营造浓厚的清洁宣传氛围、各条街道的清理标准、村庄外围的责任划分和垃圾清理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要求各村自觉提高政治站位,齐心协力、凝聚共识,详细列出问题整改台账,制定整改措施,高质量高标准整治推进,将村庄环境进行一次彻底的转变和提升。
积极动员、强化宣传
充分发挥各村村规民约作用,强化村民环境卫生意识,提升村民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强化指导,要求各村配备完善环卫设施及保洁人员,基本实现保洁全覆盖,大幅提升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效率。对农村环境卫生专项整治行动进行全方位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发动群众积极参与,使群众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自觉养成维护环境卫生干净整洁的良好习惯。
压实责任,落实到位
为切实将工作落到实处,xx街道成立了以包村干部带头,村委干部及党员干部为主的工作队伍,严格规范工作内容及范围,夯实责任及义务,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彻底清理村居区域内道路两侧村道、渠道、水沟坑塘内的陈年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枯树、枯草等,净化道路沿线及周边环境,以及村民生活垃圾。
6.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汇报材料 篇六
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根据会议安排,与大家一起来研究“纯农户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方法,我就XX镇安福村开展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向大会作个简要汇报。
一、XX镇环境卫生基本情况
XX镇有2、3万人左右,共辖14个村1个居委会。其中有8个村和居委会在省道、乡道旁边,村民一直有把垃圾倒在路边的习惯,每逢领导检查时,清理垃圾就成了一个大事,每年要花几万元的钱,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还经常受批评。我作为分管领导,时刻担心环境卫生出问题。
二、争取领导重视,财政积极投入
今年初,我们积极向县爱卫办汇报环境卫生的工作情况,并从爱卫办了解到一种对农村垃圾处理的好方法“分类处理法”。方法再好,如果没有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也没有办法实现,我耐心细致地向主要领导汇报,有空就找他,领导最终给了一句话:先搞个试点,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努力去干吧。也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4月初,我组织全镇7个村支书和居委会主任,在县爱卫办的带领下到攸县学习取经,出发前,有位村支书说:垃圾分类在农村要是能搞好,我用手掌煮饭给他吃。回来后,他说这是一种好方法,实用,操作性强,符合实际,是个好事,攸县搞得太好了,我们明天就搞吧。我镇安福村先搞试点工作。
三、大力宣传,营造舆论氛围
垃圾分类处理这项工作,只有干部理解是不够的,还难以做好,只有群众支持,才能搞好。我镇从宣传方面加大了力度,在试点村,我们召开了村组干部、党员大会,印刷宣传资料发放,每个村干部包组召开了户主大会,晚上经常上门做工作。全村每家每都张贴宣传标语,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四、多元化筹资,财力充分保障
资金是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难题与重点。县财政按“三三四”给予配套,村里几乎没有钱,在农村只要农民感觉是指令性的工作,要摊派集资,难度较大,怎么办?村干部想方设法多元去筹资,找企业宣传、跟金银老板沟通等等。村干部发扬了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烦。安福村非摊派自筹资金5万元。为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趁热打铁,积极开展实际行动
我镇安福村的召开宣传大会、多方筹资、定做焚烧池模具等等工作是一气呵成,干部、群众一直保持激情,到目前焚烧池完成400多个,垃圾桶采购任务全部完成,并完成3个组的垃圾桶发放和老垃圾清理工作,每户发放4个垃圾桶,并贴好垃圾分类标志。
这项工作固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我们始终有信心能做好。
7.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现状分析及对策 篇七
1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现状
我国农村饮用水大多为地下水, 与城市用水相比, 水质更好, 并且农村绿化面积较大, 空气质量也相对较好, 更适宜人类居住[2]。但是, 随着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在农村的不断发展, 使得农村的水质富营养化现象十分严重, 空气质量也有所下降, 人口聚集的地方垃圾也较多, 并且都随意处置, 无人管理。目前,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现状为村民缺乏环境保护意识;相关领导人对环境污染不重视, 治理资金严重缺乏;农村地区的管理机制不完善, 管理起来较为困难。
2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对策
2.1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
由于农村信息较为闭塞, 村民长期生活在自己的习惯当中, 对于环境保护的知识非常缺乏, 较多的村民甚至不知道随意焚烧秸秆和垃圾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并且在种植方面也随意使用化肥和农药。当地农民只注重经济的利益, 而对环境的保护缺乏主动性, 更是对相关知识一无所知, 所以必须加强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政府需要下达环境保护工作的文件, 对于村民则可通过发放宣传手册、组织讲座等方法, 增强其环境保护的意识和保护环境的主动性。对外来产业需严格监控, 有污染超标等行为的应立即报备给相关部门。还可在农村周边拉上关于环境保护的横幅, 这样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村民, 使保护环境等意识融入村民的心中。
2.2 政府鼓励引入可再生资源
由于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起步较晚, 遗留了较多的历史性问题, 短时间内无法得到较好的解决, 并且环境的治理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辅助, 但农村环境保护的项目建设资金来自于政府的投资, 而政府需要规划处理较多的项目, 尤其是城市的建设, 所以能够用来治理农村环境污染的资金少之又少。即便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了, 之前所遗留的问题也无法得到较好的解决。因此, 政府需要引入可再生资源, 利用环保的农业技术与产业技术来降低污染的程度, 鼓励村民使用有机化肥, 建设沼气, 合理利用资源, 开发可持续发展经济, 农村经济能够稳步向前, 环境的治理自然也能够迅速提上日程。政府还需要与农村周边的大型企业共同合作, 制定共赢策略, 提高整改环境污染的资金。
2.3 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目前, 我国只制定了针对城市建设的环境保护法, 而未制定关于农村区域的环境保护法, 城市环境保护法也不适用于农村。所以, 农村的环境保护建设很难得到法制化的管理和法制化的保障。如果不能立即制定出针对农村环境进行保护的法律条规, 将会使农村的环境改善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政府需要联合各方尽快落实农村环境保护的条例条规, 实行后还需要专人进行监督审核, 尤其针对开设在农村的工业工厂, 需要制定更为严谨的规范制度, 对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与个人进行强有力的处罚, 长此以往可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 农村的生态环境便可得到有效的保护。
3 结语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可以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 政府鼓励引入可再生资源, 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等三方面进行。为了保障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 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必学落实农村环境连片整治, 并坚持到底。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与城市化建设的发展, 农村地区引进了大量的机械设备与耕种技术, 使得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由于各种工厂的迁入和发展, 农村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对农村人民的身体健康有着较大的威胁。所以, 对农村进行环境整治迫在眉睫。
关键词:农村,环境,整治对策
参考文献
[1]童兴无, 杨旭.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能源环保, 2014 (3) :250-253.
8.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典型材料 篇八
1.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加快示范村建设步伐
2006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扎实推进“百镇千村”和10个整体推进县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2010年转入深入实施阶段,启动实施了“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村镇改造和农村环境整治力度不断加大。按照省里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全省确定了1000个省级示范村,通过努力要逐步达到人口相对集中、产业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比较完善、环境优美、乡风文明先进的农村社区中心的建设目标。示范村的建设任务,概括起来主要是“六通、六改、五建、三化”。
“六通”是指通路、通水、通电、通气、通电视、通信息网络。行政村主干道达到油路、水泥路标准,街道和巷道硬化;村内群众饮水达到安全标准,有条件的可兴建自来水设施;照明用电和动力用电进屯入户,全面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大力推广户用沼气池,有条件的可建设秸秆气化设施;基本普及有线电视;电话、电脑等信息网络进村入户。
“六改”是指改住房、改院落、改厨房、改厕所、改圈舍、改街道。拆掉土坯房、茅草房和危房,有条件的农户搞好旧砖瓦房改建新建;对村屯各住户的院落进行统一改造,达到整齐美观;适应燃气需要和节能要求,对厨房进行必要的改造,推行新型节能灶;室外厕所达到封闭、卫生的要求,有条件的建室内冲水厕所;改变农村圈栏养畜、棚架养禽式的散牧散养、人畜混居的状态,推行房舍式、暖棚式养畜养禽,有条件的统一建设牧业小区,做到人畜分离;对街道和巷道进行统一规划,尽量达到宽窄有度、整齐划一、方便行走、节约占地。
“五建”是指建村部、建卫生所、建文体场所、建农民科技夜校、建垃圾处理场。村部建设要达到省里有关要求和标准;村内有一所适合新型合作医疗和满足农民保健防疫需要的卫生所;村内要有图书阅览室、娱乐活动室、微机音像室和体育健身活动场所;建一个能容纳100~300人的农民科技夜校;在村外建一处统一堆放垃圾的处理场。
“三化”是指美化、绿化、亮化。重点是搞好室内外墙壁和院墙的粉刷,在院落外统一堆放柴草,房前屋后和村道、街道、巷道两侧栽花种草植树,沟塘、荒山、荒坡和农田防护林带搞好植树造林,对于不适于耕作的搞好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村屯整体绿化率,建设良好生态环境。对于有条件村屯的重点道路和居住区实施亮化工程。
6年多来,全省新农村建设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全面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全省新修道路5.3万公里,修建围墙1800万延长米,建新大门19万个,修建排水沟2939万延长米。修建村部4283个、农民夜校2467个、卫生室4494个、农家书屋7021个,科普画廊2850延长米,行政村的农家书屋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实现全覆盖。建设畜禽养殖小区742个。新建大型秸秆气化站26个,安装路灯5.19万盏,完成绿化23365万延长米,农村面貌大为改观。
2.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农村面貌发生较大变化
按照省里的总体部署安排,对全省现有行政村、国有农林牧渔场、林区和矿区1万多个村级单位,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了以清垃圾、清粪堆、清柴草、清路障,改院、改厨、改厕、改圈,绿化、美化为内容的“四清、四改、两化”综合整治活动,并注意防止“前清后脏”的现象发生。一是加强村屯道路、路边排水沟、院墙、大门的统一整治,达到整齐美观。二是加强农村绿化美化和亮化,建设魅力村庄。三是加强农村垃圾清理,实现统一收集、转运和填埋,大力推进城镇环卫下乡。四是加强农村水源保护,防止出现畜禽粪尿、垃圾、工业废水污染水源。五是加强农村人畜分离,集中建设畜禽养殖小区,防止出现畜禽粪便污染农村空气。六是大力推广粪尿分集式卫生厕所,发挥其卫生环保、减少蚊蝇滋生,进一步净化农村环境。七是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和新式采暖设施,重点推广大型沼气池和秸秆固化颗粒燃料,改变秸秆污染农村环境的状况,同时抓好秸秆统一堆放点的建设。逐步建立管护长效机制,完善村屯环境卫生管理村规民约,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卫生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八是在整治农村环境中,注重与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实施土地整理、推行村屯绿化工程、普及卫生厕所活动及推广清洁能源等项目紧密结合、联手运作,努力在综合整治、联合整治、集中整治上实现新的突破。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村容屯貌明显改观,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2011年,全省1万个村级单位新建休闲文化健身广场664个,新建公厕、室内冲水厕所和户外粪尿分集式卫生厕所17.6万个,新购置垃圾箱和新设垃圾处理场点21691個,配备垃圾转运车2059台,清理垃圾16694万立方米,清理柴草垛416.9万个,清理粪堆404.8万个,清理路障97.3万个,绿化美化自然屯6801个,安装路灯亮化自然屯1048个。
3.不断增加专项投入,辐射带动效应明显
省里不断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环境整治工作的支持力度,在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的辐射引导下,各级财政也进一步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形成了省、市、县、乡四级财政共聚财力和社会各方面共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大好局面。据统计,6年时间,全省新农村建设累计投入达到298.29亿元,平均每年投入都在50亿元左右。省级财政投入专项资金11亿元,放大效应达到25.5倍。其中,各级财政投入达到29.72亿元,占10.6%;部门和单位帮扶资金和实物折现17.59亿元,占6.28%;整合项目投入65.79亿元,占23.47%;社会捐助投入4.4亿元,占1.57%;带动乡村和农民投入169.79亿元,占60.58%。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民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新格局,实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市带县、城帮乡,促进了城镇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
4.不断完善帮扶制度,营造合力共建新农村的浓厚氛围
为加强新农村建设环境整治工作的领导,省里不断完善新农村建设帮扶制度。全省坚持千名领导干部、千个部门单位、千户企业帮扶建设1000个示范村,坚持把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与省委开展的“三帮扶”和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程”紧密结合,形成强大帮扶合力,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仅2011年全省就有2714名领导、3829个帮扶部门和单位、2777名指导员参与新农村建设,参与帮扶企业达到4645家。其中,参与帮扶的大型企业192家,中型企业317家,小型企业4136家。省、市、县、乡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帮扶村现场办公累计9572人次,平均每个新农村建设点都有2名以上领导进行现场办公、工作指导、落实资金项目和解决实际问题。
5.深入开展宣传培训工作,切实增强村干部实践能力
9.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典型材料 篇九
镇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从2010年3月开始至今,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镇党委、政府始终把这项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坚持镇长亲自主抓,联村党政负责人、联点组长负责,村干部包干到组到户的工作方针,层层抓落实。
一、基本情况
全镇共16个村、社区,16000户,人口65000人,规模企业20家,过十亿元企业2家,过亿元企业4家。镇成立了由王军副镇长任组长的农村环境整治机构,由7人组成,并配备一名专职办公室成员负责资料收集、整理和上报。各村、社区分别成立由支部书记任组长的农村环境治理机构,对本辖区内的工作进行指挥、协调、实施。镇中心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制的学校卫生环境整治机构,兽医站成立了由站长负责制的牲猪养殖治污机构,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的作用,共同为我镇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出谋划策、齐抓共管,使工作全面走上正常运行轨道。
二、建立相关制度,严抓落实。
1、镇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小组定期定项随机对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卫生治理情况进行督查考核,并将考核成绩纳入村级目标管理考核(村级目标管理考核记分50分)。
2、机关干部全部分成小组联系一个村,村干部联系本村几个组,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
3、保洁员全部和保洁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制定绩效考核办 法,根据考核情况发放工资,基本工资600元,浮动工资200元,回收废品奖励100-200元。
4、充分发挥各类评比的作用进行广泛宣传。一是镇对村支部书记、环保专干进行家庭卫生评比,评选一、二、三等奖,分别进行奖励。二是大部分村开展家庭卫生评比活动,推动宣传。用最清洁、清洁、不清洁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如:梅花社区、五福村、楠木村、江背社区、阳雀新村、古井村、印山村、乌川湖村、肖排村、朱桥社区等先后多次开展评比,将结果张贴于农户的门板上,张榜公示并给评出来的先进给予奖励。三是开展组与组之间的评比,调动组与组之间的积极性。如楠木村、梅花社区、乌川湖村、肖排村、湘阴港村。
5、大力组织中小学校开展各类卫生环保活动,今年上半年共开展各类活动10余次,在群众中取得了很好的反响。
三、保证环保公司正常运行,村级保洁员培训上岗。
1、保洁公司方面:江背镇成立了两家保洁公司,专门负责40公里环形经贸圈的卫生保洁工作。公司每天保证保洁员按时上路清扫,每天对沿线垃圾池(箱)垃圾进行清运,沿线基本保证无成堆垃圾,垃圾池(箱)内无积存垃圾。镇治理办每月对保洁公司进行考核,使其发挥保洁和人员管理的作用,此外各村(社区)还成立了环保专业合作社。
2、保洁员方面:镇治理办通过对思想素质、责任心、身体条件等各方面素质的考察,确定了82名保洁员,由镇治理办统一组织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保洁员如何区分可回收垃圾与不可 回收垃圾、如何对区域内的垃圾进行回收处置、保洁员与保洁员的管理与考核制度等。培训结束后保洁员与保洁公司签订了合同,明确了保洁员的工作范围、工作职责以及管理考核制度。
四、齐抓苦干,保持“四边”卫生清洁。全镇上下齐动员,全面开展“四边”卫生大整治,大清扫行动,出动宣传车,召开培训班。由党政领导负总责,联点组长和机关干部全部到村、社区,开展督查,指导工作。镇人民政府又召开环境卫生讲评会,联点组长、村支部书记、党政领导参加,进一步再动员。由我镇党委书记、镇长亲自督查各村、社区。既检查各村落实情况、又督查机关干部、村组长到岗到位情况。重点督查相对落后的湘阴港村、特立村、五美社区、福田村、砖田新村。清扫垃圾,已收到很好效果。村域内的主道边、水边、屋边保洁良好。同时,开展两次检查评比,对村社区进行交叉检查评比。并对村支部书记、环保专干进行家庭卫生检查评比,分别对一、二、三等进行奖励。据统计,全镇共清理卫生死角1512处,打捞水体漂浮物保洁面积达12000㎡,清理水圳15000余米。填埋焚烧垃圾850吨。清运陈年垃圾430吨,回收各种废品15吨。砖田新村、肖排村、五福村、楠木村、乌川湖村、江背社区、梅花社区等清污保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五、建立长效机制,确保保洁常态化。各村(社区)成立专门的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加强环卫队伍建设,完善卫生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垃圾清扫、收集、清运和保洁制度,建立居民、农户、门店、单位环境卫生“门前三包”(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和农户每季卫生评比制度,实施“周末卫生大扫除”制度。建立乡村环境卫生以奖代补工作机制,并通过开展创建文明村、卫生村、人民满意村(社区)的创建活动,以增强群众卫生意识,不断巩固整治成果,实现乡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使我镇乡村环境卫生状况实现半年明显改观、一年根本好转、三年形成常态管理。为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科学跨越发展”奠定好的物质基础。
六、垃圾分类处理,源头上减量化。村(社区)、组干部,特别是妇女干部担负当地垃圾处置的推动者和督查员的职责,保洁员每星期1次上门指导回收、督促农户实行垃圾分类和自行减量,做到可以焚烧、填埋的不进地,可以回收的不乱扔。经过垃圾分类减量化的措施,目前全镇每天垃圾回收量为30吨左右。
七、狠抓养殖关停防返工作,切实做好养殖治污工作。今年我镇针对已关停的209户养殖户进行了回访,所涉及到的 区所涉及到的东庄水库集雨范围内禁养户4户有重新饲养现象,治理办及时上门做好工作,现已全面退出,其余养殖户没有发现返养现象。
针对我镇今年的治污工作,镇治理办专门组织召开全镇100头以上养殖户107户再次召开动员大会,并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和限期治理协议。已治理达标的44户坚决做到达标排放,对已纳入今年治理的63户(面积18000平方米)必须在10月30前全面治理达标。
八、后段工作思路 我镇近一年来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了较大的实效,但江背镇要在环境治理,特别是在环境卫生上走出一条长效之路、将江背镇真正打造成一个全国生态乡镇,党委政府认识到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一是党委政府进一步统一各级、各部门思想,全面调动各方力量共抓环境治理工作。二是在宣传上必须继续深入人心,在群众的基础上,让环境治理成为群众自觉行为。三是在环境卫生治理思路上,以管理城市的方法来管理农村卫生,进一步针对农村实际,进一步加强操作性。四是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垃圾场和无害化处理设施,进一步提高保洁员的待遇标准。五是进一步探索亮点,特别是农村集中消化上做好文章,真正做到垃圾不出村。总之,长效、实效的治理之路是党委政府今年追求的目标。
10.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典型材料 篇十
一、成立组织,全区发动。
1、成立机构,加强领导。
为切实推进我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成立了以管委会主任周先惠同志为总指挥,工委书记马常应同志为政委,工委委员周先山、韩雪松同志为副总指挥,各相关单位负责人及村(居)主要负责人的工作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2、制定方案,建立机制。
为贯彻落实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文件精神,全面清除“脏、乱、差”现象,建立健全了农村环境保洁网络和长效保障管理机制,制定了《紫蓬山旅游开发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试行)》。
3、全区动员,营造氛围。
管委会召开了全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动员会,共有600多名党员干部参会,副县长吴光艳亲临会场并作了讲话,要求全区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管委会周先惠主任作了具体部署和工作安排,强调要明确责任,分工到人,层层落实,建
立机制,坚决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这场攻坚战。
二、建立队伍,明确责任。各村(居)支部书记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第一负责人,村包片干部为直接责任人,实行“包保责任制”。为了加强村民自治,由各村制定一名在村民中具有一定威信的村民担任本村的环卫监督员。建立了“十户轮值”制度,发动群众互帮互助,轮流值日,培养村民文明意识和习惯养成,全区共配备了197名保洁员,建立了保洁员队伍并明确了工作职责;管委会行政执法分局负责紫蓬小区、梁岗小区、风景区、环山公路、环湖公路、农山路、农聚路、森林大道、西庐文化商业街、紫蓬商业街的卫生保洁及项目单位垃圾清理清运,按县文件要求配备保洁人员,确保公路路面整洁,沿线目测范围内无白色、飘浮垃圾;管委会文明创建办公室负责对各村(居)环境综合整治的落实、推进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建立健全农村垃圾收集台账管理、村庄保洁检查登记等制度,为日常管理和考核提供依据;制定村(居)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及保洁员工作制度,资料收集上报,保洁器具配备,协调垃圾清运、处理等工作。
三、加强督查,现场调度。
管委会将此项工作纳入到各村(居)党建、村务目标考核范围;管委会每月上旬进行一次检查考评,创建办对照工作考核标准,每月一次百分制考核,每月一次汇总评分,在评分中,满90分之上的,按核定补贴标准给予补助,每少
一个百分点,减少补助1%,60分以下(含60分)的不予补助;依据市、县、管委会的检查考评结果,排名倒数第一的村(居),扣除检查点保洁员的当月工资,包片干部和村(居)支部书记给予通报批评,一年内2次排名倒数第一的村(居)检查点保洁员由村予以辞退,给予村包片干部和村(居)支部书记相应的纪律处分,根据工作中出现的情况,现场召开调度会,及时解决问题。
四、集中整治,取得实效。全区各村(居)以村民组为单位,开展了农村环境全面集中整治行动,集中清理清运遗留的所有垃圾和杂物,就地填埋,农村“脏、乱、差”现象有大幅改善,为下一步农村环境日常保洁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完善设施,打牢基础。目前,全区投资近40万元配备了900个垃圾桶,100辆垃圾推车及日常保洁工具、服装;投资30万余元新建了50座垃圾房和5处垃圾填埋场,确保所有生产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建立了以村民组为单位的布局合理的垃圾收集、清运、处理体系。
六、下一步工作思路。
全面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结合我区实际,不断巩固提高工作成果,确保农村的环境保洁工作走上程序化、经常化、制度化;按照目标要求完成环卫设施建设,建立比较完善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和卫生保洁网络;不断改进和强化工作管理措施,净化、美化、亮化村居环境,培养、提高人民群众的环保、文明意识,确保我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紫蓬山管委会
11.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典型材料 篇十一
1.高度摆位,强化组织推动
农村环境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一定意义上讲,农村环境也是生产力,也能促进经济发展。因此,各地都把环境建设当成大事来抓,加强工作推动力度。加强组织领导。全省上下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既抓试点(推进)村项目实施,又抓农村面上的环境建设,遵循省里部署、市县推动、村镇实施、部门帮扶、社会支持的思路,以每年组织春秋两次农村爱国卫生运动为载体,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广泛动员部署。每年省里都召开新农村建设工作现场会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现场会,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同农村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等重点工作一道部署。制定出台了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意见;强化包保责任。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帮扶的重要责任, 50多位领导、185个帮扶部门单位负责同志都深入基层指导工作。九台市成立了由6位市级领导、市直17个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由市委专职副书记挂帅,常委宣传部长、分管农业的副市长具体负责,全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2.完善标准,实施重点突破
几年来,全省各地不断强化整治的标准,从村屯环境、牧业小区、垃圾处理、绿化美化等方面实施重点突破。狠抓路、水、气、房等项目建设,改善村屯环境。全省修建水泥路(柏油路)28507公里,實现“村村通”10987个,完成饮水工程建设(改造)1499个村,完成改造泥草房33万户,修建排水沟48346公里,修建桥涵521个,建设沼气、秸秆气化等清洁能源34288户。狠抓“三小五堆”的清理,先后清理空心房、柴草垛35万处,清除垃圾点150万处。此外,各地还加强了一批标准化粮仓建设,解决“地趴粮”影响环境建设问题;建设畜禽养殖,实现人畜分离。实施了牧业发展三年攻坚计划,全省按规划要求建成标准化牧业小区5652个,着力解决了人畜混居、污染环境的问题;搞好垃圾处理,形成良好卫生习惯。大力推进卫生厕所、垃圾点、垃圾处理场等设施建设,探索实施“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城乡一体的垃圾处理机制。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推进)村累计建设室内水冲和户外卫生厕所30万个,建设公共厕所11306个,修建垃圾点30706个,修建排水沟2938万米,成立农村垃圾清理队8500多个,购置各类垃圾清运车辆1万多台,兴建洗浴点1109个,大规模开展春秋两季以灭鼠为重点的除“四害”工作;狠抓绿化美化,创建优美环境。在全省开展“绿化美化村屯、建设美好家园”行动,对村屯和庭院进行绿化、美化,实行“有空就栽树,露土就栽花”,大力打造花园式村居。完成绿化栽树14782万株,种草120万平方米,栽花50多万平方米。同时,还建路灯24033盏,建设休闲广场2012个,配备健身器材9300台套,改围墙80496万延长米,修建农户院门202358个,进一步提高农村美化水平。
3.创新机制,整合各方力量
农村环境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农村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着做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必须要在新农村建设的统领下,不断完善工作的推进机制和办法。工作上坚持把握好四个环节。坚持科学规划。在推进过程中,各地坚持建设与整治相结合,先规划后建设,边建设边整治,做到建设一处、整治一处、规范一处、达标一处,保证了建设效果;坚持农民主体。通过宣传和引导,使农民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等不来,靠不来,只能靠双手建出来。能不花钱的事就动员农民自己干,能自己做的事就鼓励农民干。很多地方都支持农民建立了村务或屯务理事会制度,实行项目农民确定,农民参与,农民管理,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政策引导。一些地方对表现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对连续三年工作突出的村支部书记,如果年富力强,可以破格提拔为副乡镇长或享受副科级待遇,继续留村工作,一些地方还设立了奖补、奖励资金。通化县2008年拿出奖励资金142万元,对62个帮扶部门、8个先进乡镇、13个标兵村、31个先进村进行了奖励。长春市绿园区将环境整治任务纳入干部工作年度评奖之中,推动环境整治的深入展开。
4.加强管理,建立长效机制
农村卫生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确保整治成果不反弹,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事关长远的根本之计。实际工作中,突出三个方面的制度建设。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乡镇、村领导工作责任制,确定专人负责,乡镇、村屯成立专(兼)职的卫生保洁队,做到日产日清,全天候保洁。同时,加强环境整治经费保障制度、“门前三包”(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责任制、卫生管理村规民约等建设,增强群众保洁的约束性和自觉性,确保整治效果;建立督导检查机制。各级都制定了农村卫生环境长效管理考核办法,实施定期督导检查,年终总评,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评选先进、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之一;建立宣传教育机制。各级和各有关部门通过广播电视、文化大集、走访座谈等有效形式,积极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农民进一步增强卫生意识、健康意识、环境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断提高讲文明、讲卫生、讲健康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5.深入实施,加大工作力度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典型材料】推荐阅读:
夏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10-02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攻坚阶段工作汇报07-12
村级人居环境整治方案09-28
城镇人居环境整治调研10-30
农村整治环境宣传单06-22
xx农村环境综合整治07-29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意见08-20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领导讲话09-30
农村社区镇级建设典型材料09-26
农村三变改革典型材料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