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专业就业方向

2024-07-12

传媒专业就业方向(共11篇)

1.传媒专业就业方向 篇一

河南编导考生-影视传媒-编导制作类专业就业方向如何?

一代人来,一代人去,太阳照常升起。一代人更比一代人强。据说艺术类学生就业难?

相比普通考生的就业情况看,影视编导类考生的就业更加容易。首先是选择范围广,我国仅电视台、电台就有几千家,其中涵盖各大栏目与广告的人才缺口与日俱增。很多大学毕业生希望能够留在大城市发展,甚至非北京、非中央电视台不去,因此造成了一种误解:艺术考生就业难。

影视学院学生毕业后主要有以下八个就业领域:

1.全国近千家电视台及节目制作公司

节目主持人需求(表演、播音主持等专业);

节目编导人才需求(影视编导、广播电视编导等专业);

节目策划与制作人才需求(影视编导、广播电视编导、摄影等专业)。

2.全国每年上万集电视剧以及相关制作公司

演员需求(表演、播音主持等专业);

编剧需求(影视编导专业);

导演和副导演需求(影视编导专业);

影视制作的各类技术人才需求(影视美术、录音艺术、影视技术、摄影等专业);

制片及发行人才需求(影视管理等专业)。

3.全国上万家各类广告公关公司

广告策划与制作人才需求(影视编导、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技术、录音艺术、影视美术、摄影等专业);

各类公关人才需求(表演、播音主持等专业);

各类管理人才需求(影视管理等专业)。

4.各大型集团公司

企宣部门、广告部门的人才需求(影视管理、广播电视编导、摄影等专业)。

5.全国数千家娱乐媒体

娱乐记者、编辑需求(广播电视编导、摄影等专业)。

6.全国各著名网站

策划与文稿工作需求(影视编导、广播电视编导、摄影等专业)。

7.各动漫公司网络游戏公司

技术人才和编导人才需求(影视编导、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技术、录音艺术等专业)。

8.各电视台、演艺经纪公司、制作公司、发行公司、跨国影视公司、广告公司、电影院发行、经纪、制片、企宣等管理人才需求(影视管理等专业)。

2.传媒专业就业方向 篇二

一、存在的问题

探索新闻传播学教育的历史,可追溯到1918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这一事件被视为中国新闻教育事业的开端。1978年,复旦大学新闻系的刊物《外国新闻事业资料》首次公开介绍传播学,通常被视为中国传播学研究的起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事业进入飞速发展时期,与之相对应的,我国的新闻传播教育也展现出了遍地开花的状态。1983年,全国只有14家新闻教育机构。1997年,新闻学由二级学科调整为一级学科,列为“新闻传播学”,拥有新闻学、传播学两个二级学科。截至目前,全国高校中共设有新闻专业教学点800多个,新闻专业成为各类高校竞相开设的热门专业。

90年代中期起,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在中国迅猛普及,传媒领域竞争日趋激烈,新闻传播领域又迅速抓住这一契机,有关新媒体的研究和教学不断展开,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全国各新闻院校纷纷进行教育改革,如汕头大学创建全新课程体系,首创了“融合媒体”课程,试图培养既有良好新闻专业素质,又能突破媒体界限、适应不同媒体(平面、广电及网络媒体)工作的融合性新闻人才。

在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如火如荼展开的形势下,我们也看到一些存在的问题。第一,高校盲目扩招,新闻专业点增设失去控制,造成了供大于求的情况;第二,新闻传播学师资队伍良莠不齐,不少专业教师缺少实战经验,与业界联系较少;第三,新闻教育经费短缺,大量技术的更新无法及时到位,学生实践操作没有物质基础,自然影响了就业质量。

众所周知,新闻传播学是一个紧贴社会,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专业。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说,对于新闻传播学专业人才的期望正在不断升高,不仅要求从业人员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娴熟的实际操作技能,更要求其具备上岗后马上投入工作的能力,而且还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特长且在工作中有创造性的表现。而从传媒行业普遍反馈的信息来看,新闻传播学专业的毕业生往往欠缺实践经验,或者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与行业的要求严重脱节。“新闻教育滞后于新闻实践”这一矛盾的日益凸显充分说明:新时期,传媒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不是仅凭理论教学就能培养出来的,还有赖于科学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的训练。随着我国传媒业逐步与国际接轨,只有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新闻传播类毕业生才能适应当今传媒业发展的需要。

一个具备良好就业能力的传媒类专业毕业生,其所体现的素养不仅表现在具备优秀的专业能力上,而且还需要具有良好的情感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其中,专业理论知识可以通过第一课堂的学习获得,而其他能力的培养仅仅依靠课堂学习是无法得以实现的。因此建立完善的第二课堂体系,对于传媒类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然,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单纯地追求就业率,而是要明确就业能力的培养不仅在于帮助学生实现择业和就业,最终目标是要结合实际,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解决途径

以我院为例,一直以来就十分重视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形成了开放式、立体化的实践课堂,实现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效对接,搭建起了学生乐于参与、实践效果较好的第二课堂平台。在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方面,走出了一条符合学院和学生实际发展之路,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建设专业技能竞赛平台

开展专业技能竞赛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起到了直接的促进作用,搭建完善的专业技能竞赛平台,可以使学生在竞赛中体会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使命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首先是配合教学进度的比赛,结合专业可以开展新闻撰稿人大赛、新闻评论员大赛、电视栏目策划大赛、广告文案策划大赛等。这样既能促进学生理解吸收专业理论知识,又能令其快速总结和掌握规律。

其次,举办每年一次的全院性质的专业基本功大赛。加强各专业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夯实基本功,激发其荣誉感、上进心,充分调动学生的专业热情和自学能力。同时,邀请兄弟院校到校沟通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热忱。

最后,做好与国内各类相关比赛的衔接,选拔选手和作品参加校外竞赛。这些大奖赛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协作精神,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行之有效的手段和途径。积极参与竞赛,有助于把握行业标准和行业需求的变化,对于专业建设和人才定位也能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

(二)组建学生社团平台

学生社团是高校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能力的又一重要平台,有着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组成各类社团,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更能实现专业上的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近年来,我院依托自身的专业特点,先后成立了广告社、新闻通讯社、光影协会等相关的学生社团,吸引了专业内外一大批学生的关注和参与,为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和跨专业的交流提供了有力的平台。

(三)创建社会实践活动平台

多年来,我院重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积极联系和搭建实践平台,组织开展了各类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平台的搭建,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帮扶弱势群体的社会责任意识。作为未来的传媒人,学院积极引导他们“眼睛向下”,关注社会、关注基层、关心他人。同时,依托我院的相关专业,成立了“新传媒工作室”,开展广告设计、摄影摄像、文案策划等方面的服务。工作室成员全部由在校学生组成,面向校园、面向社会,加强了专业融合,努力培养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的能力。

(四)完善人格培养平台

良好的就业能力,除去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结构外,还需要有良好的情感沟通能力。因此,以身心健康教育为重要内涵的人格培养也是传媒精英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毕业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一直以来,学院重视学生人格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开展了情感讲坛、心理健康月、同伴教育、素质拓展等多种活动,鼓励学生参与集体活动。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文化、艺术、体育、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素质。此外,通过评选新传之星、优秀校友访谈等教育活动,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发学生的成才热情,努力塑造健全的人格。

三、结语

为全面应对传媒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学院最终形成了以就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新闻传播人才第二课堂培养体系,即“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第二课堂实践为提高”的新闻传播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加强第二课堂的四大平台建设,多年来学生就业能力显著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提升高校传媒类学生就业需要学校结合自身发展和学生实际,在思想上开阔思路、与时俱进,在方式上锐意进取、革故鼎新,在操作中敏锐细致、循循善诱,只有多元发展,才能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传媒类专业遍地开花的背景下,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就业能力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李煜.新闻学与传播学:全球化的研究、教育与实践[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4-5.

[2]李希光.新闻教育未来之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7-8.

3.传媒专业就业方向 篇三

法学热的背后,也需要有些冷思考。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大学生就业报告来看,近几年来,法学专业就业频频亮红灯,属于“失业量比较大,就业率比较低的高失业风险型专业”。因此,在报考的时候,你就要对开设法学高校的专业设置有所了解,发掘相同专业名称背后的秘密,结合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报考,才能在法学的天空飞得更高。在本科层次,除了政法类大学,几乎所有的综合性大学都开设法学专业,而一些理工科的院校也开设了具有行业特色的法学专业,下面我们就来一览它们的风采。

法学(不分方向)

很多学校的法学专业不分方向招生,在培养方面也比较注重宏观。法学专业四年本科时间,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说话的条理性,树立社会责任感。在理论层面,学生需要学习法学基本理论和系统法律专业知识,熟悉我国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在技术层面,律师实务、司法鉴定、法医等技术也要求有所了解与掌握。

必修课程: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知识产权法、商法、经济法、民事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

就业方向:因为没有进行专业分流,重视学生法律基础知识的培养,所以就业范围比较广。随着就业门槛的提高与近年来法律硕士的大规模扩招,许多同学选择攻读法学硕士或者法律硕士,提高自己的职场竞争力。如果你还想继续充电,读研是最好的选择。此外,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公检法机关、公司企业、律师事务所、金融机构等都为法学专业学生提供了大量岗位,可从事律师、法官、法律顾问、法务专员等相关工作。当然,如果你性格外向,热爱媒体工作,也可以选择与法律相关的媒体工作,如去法制日报社。央视著名主持人撒贝宁就是法律硕士。

推荐院校:开设法学专业的王牌院校有中国政法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如果你对冲击这些名校有所顾虑,西北政法大学、山西大学、云南大学也是不错的选择。

小贴士:如果不爱做学术,研究法理学等理论型专业,那么司法考试是你在法学领域从业的通行证。这个被称为“国内最难考的考试”其实对于认真学习的本专业学生并非高不可攀。对法学跃跃欲试的你,不要因为外界的舆论对自己向往的专业望而却步哦!

法学(卫生法方向)

时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成为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当前医患纠纷愈演愈烈,卫生系统中专业的法律人才的缺口也越来越大。此外,该专业对国家医事法律的健全,有着推动作用。因而有规范化教育背景的,既懂医学又知法律的人才的作用日益凸显,卫生法专业也成为越来越多学生的选择。卫生法学是医学与法学交叉的前沿学科,学生既要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知识,对医学领域有所了解,又要系统学习法律知识,能从法律层面解决卫生系统存在的问题。因而,该专业的可替代性较弱,一旦学有所成且对口就业,前景十分看好。

必修课程:

在法学部分,需要修的课程有宪法学、法理学、民法学、刑法学、经济法学、商法学、中国法制史、国际经济法、行政法、知识产权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

在医学部分,需要修的课程有基础医学、病原学概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概论、护理学概论、药学概论、公共卫生学导论、诊断学基础、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

专业特色课程:衛生法学、医事法学、医事仲裁与诉讼、药事法学、卫生监督学、医疗纠纷法律实务、外国卫生法学等。

就业方向:除了司法部门、法律服务机构、行政机关,还可以去医院医务科做专兼职法律顾问,去卫生系统如卫生局政策法规处等,在与医疗卫生活动相关的执法监督和医疗事故鉴定、医疗纠纷调解等司法工作中有突出优势。

推荐院校:很多医科大学都开设有这个专业,在法学专业下招生,如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也有一些医科大学在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中开设卫生法相关方向,授予管理学学位,如重庆医科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医事法律方向)、南京医科大学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与法学方向)。

小贴士:不得不承认,很多报考医学院的学生最初都希望学习医学专业,因为成绩原因不得不调剂到法学等文科专业,也因此造成医科大学法学招生难、专业差的误解。事实上,当前法学毕业生众多,而真正能将法学知识运用到医学领域的人并不多,在医事法上术业有专攻地去学习与研究,就业自然不是难事。另外,很多名校招收卫生法、医事法相关方向的研究生,如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项目的卫生法方向,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医事法学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报考这些热门高校的人数必然众多,而如果你本科就是学习卫生法方向,那么备考自然更加容易,成功率更高。

法学(国际法方向)

国际法是作为国际法律关系主体的国家(或者地区)之间制定和实施的法律,这个方向的法学专业主要学习国际公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军事法等内容。在大学四年里,你需要学习国际法基础理论、原理与法律方法,能够运用国际法分析并解决现实问题。所以,这个方向的学生可以算是复合型实用人才。

随着国际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密切,高校专业设置也越来越国际化,现在一些院校的法学专业的本科向国际法方向倾斜。虽然在专业目录上没有体现出来,但通过课程介绍你可以有所了解,所以,如果你有志于学习该专业,就要多关注那些以外交等专业为强势专业的院校。

必修课程:理学、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诉讼法、商法、经济法、知识产权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组织法、国际人权法、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诊所式法律教育、法律英语等。

推荐院校:这一领域内比较好的院校有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

就业方向:国际法方向的学生外语要求更高,从事涉外方向的法律工作较多。可在政府机关、司法部门、对外经贸、涉外律师、投资、金融、证券、保险、海事等法律相关部门工作。此外,大型外企的法务专员也更倾向于要这一专业的学生。

小贴士:带“国际”二字的专业一般听起来都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专业,所以更多的付出自不用说。这个专业对英语有极高要求,甚至很多专业课采用双语授课,所以填报此专业时需要同学们注意,部分院校会对英语单科有所要求。

法学(经济法方向)

很多年来,高考生对经管类专业追逐的热度一直居高不下,经管类高校成为报考的大热门。一些学校往往也开设法学专业,且都和经济密切相连,法学专业的经济法方向的录取分数水涨船高。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有坚实的法学基础知识,特别要掌握国际经济法方面的基本知识,同时要掌握国际经济贸易基础理论知识与实务,并能熟练掌握英语,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国内外法律问题能力的法律人才。

必修课程: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知识产权法、商法、经济法、民事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公司法、证券法、票据法、保险法、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金融法、外国合同法等。

推荐院校: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财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

就业方向:经济法方向是法学专业中就业率最高的方向。毕业生主要到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很多外企在招聘法律顾问、法务专员时,一般要求研究生学历。

4.传媒专业就业方向 篇四

“我们游戏设计方向两届毕业生就业率都是100%”

――访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游戏设计系主任费广正

近年来,有媒体报道“我国游戏设计人才缺口30万”,还有人说“游戏设计高手缺口高达60万,年薪30万难求”。随着我国游戏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加之全球金融危机下游戏业逆流而上的态势,让不少学子将目光投向了游戏设计这一“钱途光明”的新兴产业,各色游戏培训学校也是应运而生,生源火爆。

但是,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游戏设计系主任费广正,在近日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时说,如今很多游戏培训学校因为利益驱使,片面夸大了游戏行业的人才需求和薪资水平。“我们说游戏行业缺人才,缺的主要是核心从业人员。游戏培训学校出来的大多数学生只能做基础性工作。”

中国青年报:游戏设计方向毕业生现在的就业情况如何?

费广正:挺不错的。我们的游戏设计方向从开始招生,是国内最早开设本科层次游戏设计相关专业的高校之一。目前已有两届毕业生,就业率都是100%。大多数毕业生就业于各大游戏公司,从事游戏设计相关工作。毕业生中还有几位同学选择了自主创业,开发桌面游戏市场,目前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即将获得某网络游戏公司数百万元的投资。

中国青年报:那你们的生源一定很好吧?

费广正: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好。由于教育部学科专业目录中还没有将这个专业编入二级学科(独立专业),因此国内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游戏设计专业”,传媒大学目前也是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下开设游戏设计方向,按艺术类招生。这让很多报考者摸不着头脑,我们因此也很难招到理想的人才。长此以往,必然会限制游戏设计专业的健康发展,我们也期望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能尽快批准设立游戏设计专业,改变这种状况。

中国青年报:目前市面上有很多游戏培训学校,它们培养的学生如何?

费广正:我对这些学校的总体评价是“中偏下”,它们培养出的学生只能应一时之需。我们说游戏行业缺人才,缺的主要是核心从业人员,比如主策划、主程序、主美工,这些人是职业培训学校很难培养出来的。

如今有一些培训学校缺乏社会责任感,片面夸大游戏行业的人才需求和薪资水平。比如近年来,很多宣传都说游戏行业人才缺口60万,哪有那么多!合理的推算应该是5万左右。普通美工的收入也就2000~3000元,有的城市起薪才1000多元,这算高薪吗?

中国青年报:游戏行业中有个名词叫“坐牢时间”,是说游戏设计者在设计游戏时非常关注游戏能抓住玩家的时间。这不是会让青少年沉迷游戏吗?

费广正:所以培养游戏设计方向学生的艺术观和价值观很重要。干这行的`就要有个底线--游戏设计者至少要做到不伤害玩游戏的人。有些游戏设计师认为游戏获利方式就是让玩家沉迷,去买道具、买装备,持续不断地投入,让玩家相信只要他们花钱、花精力就能超过别人,这个价值观不对!通过这个赚的钱是不义之财。

有个观念大家也要改变一下。游戏是一种艺术,爱好游戏本身也不是坏事,就像有人热爱足球或者醉心于琴棋书画一样,但要做到适度,是否适度主要是看沉迷后的产出。如果产出是恶性的,伤害身心的,就是过度了;如果产出是良性的、有益身心的,沉迷也不一定是坏事。这和游戏设计者如何把握有很大关系。

对防止沉迷,国家做过一些努力,比如推出“防沉迷系统”,但采取这种“堵”的方式不是长久之计。国家可以考虑从对游戏设计师的教育和管理上下工夫,并使游戏设计者实施行业自律,制定明确的从业规范。

中国青年报:游戏是人文、科学、艺术的交融。现在学生这些方面的素养如何?

费广正:从我接触的学生来看,总体不理想,文字功底和文学欣赏能力较过去有所下降,对社会也缺乏人文关怀。这和现在的人更倾向于掌握技能、忽略文化素养有关。游戏本身承载着文化,比如美国游戏中有英雄主义,日本游戏中有很多当下日本青年的价值观判断。我们也要向国外输送具有中国文化内涵的游戏,这种文化不一定非得是秦砖汉瓦,还可以有当今中国文化中的新理念。不过我们首先要对自己的文化有自信,不能总是运营别人的产品。

中国青年报:有人说,目前游戏开发的核心技术主要控制在游戏设计发达的国家手中,这制约了中国游戏产业的发展。是这样吗?

费广正:制约我们游戏产业发展的不完全是这个。比如网络游戏,中国自主研发的也很多,政府也很支持。那中国的游戏设计和世界的差距主要在哪里?比如我们游戏产业目标和发展路线还不清晰,政府制定的规划不明确,像全球三大游戏国家之一的韩国,早在数年前就制定了今后几年游戏市场要达到的规模、游戏产品数量、所提供的就业机会数等等具体指标。

另外,当前游戏行业人才紧缺,许多从业人员都是半路出家,没有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知识积淀,仅凭市场经验和个人直觉设计,最后创作的游戏思路狭隘、手段局限、创意雷同。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高校的游戏设计教育。

还有一个破坏游戏产业健康发展的情况也值得关注。有些运营商为了赚钱,搞一些虚假的“热门游戏排行榜”。本来游戏取胜的地方在可玩性上,但这些运营公司却将“走后门”的游戏公司做的产品排在前面,让一些很好的游戏最终没落消失。这光靠道德约束是不行的,还要在政策制度上去完善。

中国青年报:我们与发达国家在游戏产业上的差距,与缺乏创意人才有关吗?

费广正:有关系。现在是大众化教育阶段,学校很难做到因材施教。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把自主权更多地交给学生,让他们学会如何去思考。

5.传媒专业的就业前景 篇五

日本的很多传媒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毕业之后能够进入到东海电视局,熊本朝日电视局,日本经济新闻社,中日新闻社等一些知名的电视新闻相关部门进行自己理想的工作。但是众所周知,日本的新闻电视界压力大是出了名的,虽然没有那么多的勾心斗角,但是很多事情都是要自己亲力亲为。尤其是日本这个责任制度非常严格的社会中,是你应该完成的任务就不要太期待会有人来帮助你一起完成,更别谈延期等不切实际的话,因为日本人的守时可是全世界有名的。

二:金融公司

日不三菱东京UFJ银行,足利银行等大手银行。与制造业相似,去银行工作也是传媒的一种体现。日本的银行窗口基本上是不办理存款取款业务的,这些都在自动取款机上完成。窗口更多的是提供其他的业务。那么如何更好更快的解决客户的需求,就是传媒专业毕业的学生需要考虑的了。很多银行为了能够增加竞争力,都在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服务体系,而这些服务体系的完善也有传媒专业毕业生的功劳。

三:教育类

在日本教授传媒相关专业的基本上集中于日本私立大学和日本专门学校。如果你是正规大学毕业的传媒专业不妨可以先到日本私立大学或者日本专门学校去将自己热爱的传媒专业更加广泛的传授给更多的人,同时也能够潜下心来更加专注于自己的研究,真的是两全其美。有的人说读研是对研究的一种延续,有时候不妨退一步,当个讲师或者助教,是不是也还是可以继续研究钻研自己热爱的专业呢?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四:制造业

还有的学生会直接进入到广济堂、福田电子、新日本音栓、NTT电信等知名制造业进行工作。原因很简单,这些大企业会经常做公关和广告,而负责这些项目的,往往都是传媒专业毕业的学生。即使你不选择去电视传播相关工作,你照样可以跟别人一样到知名企业进行工作,并且通过公关和做广告等相关传媒工作,你能够接触到更多电视广播圈的人哦。

五:其他

还有很多学生会选择比较小的企业甚至是运输业等其他地方就业就职。但是不论是哪个方面,传媒都不会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毕竟传媒靠的是人,最后服务的也是人,只要你有心,到哪里都是传媒的延续。

6.传媒类专业就业前景如何 篇六

传媒艺术专业社会需求大,就业面广,学生毕业后可以到电视台、广播电台、剧院(团)、报刊杂志社、电影厂、编辑部、网络媒体、广告公司、传媒公司等相关单位从事专业的电影、电视导演、广播、电视节目编导、撰稿、编剧、制作、传媒艺术创作、编辑、记者、策划等工作:或在国家机关、艺术学校、文教事业单位、公共事业单位和企业等从事管理、电教、宣传或教学研究等工作。

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例:全国有30多家省级电视台,有500多个省级频道。有多家城市电视台,有一万多个城市频道,每天要播出12个小时以上的电视节目。除了常规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外,国家广电行业的相关政策也催生了大量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广告公司、传媒公司、音像公司等广电节目制作单位,异军突起的大众传媒业共需要专业从业人员1000万人才能保证正常的电视节目制作。从传媒专业院校毕业的人数总共不到10万人。所以传媒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巨大的。《金陵晚报》对文、理、艺三大类近九十个专业进行就业率排名,传媒艺术类位居第六位

[传媒类专业就业前景如何]

7.传媒专业就业方向 篇七

关键词:通信技术,就业,订单培养

一、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毕业生的就业方向

通信技术是一个宽口径工程类专业, 涉及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领域, 在信息化社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信技术在我国开展虽然较早, 但起步较慢, 各种设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不完善, 相关公司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 国家大力建设通信技术, 因此此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大, 特别是3G技术的在我国研发, 再一次加大通信技术人员需求量, 就业前景比较乐观。我国信息产业中发展最为迅猛的是移动通信, 移动通信技术以令人眩目的革新速度, 推动着移动信息时代的发展, 改善着人类社会活动的质量, 移动通信产业已经成为我国21世纪最主要的产业之一。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需要大批技能型人才, 而目前我国移动通信方面尤其是3G的专业技能型人才相对比较紧缺, 行业需求量大, 是市场所需要的抢手人才。就业岗位有:移动通信设备的生产和管理人员, 移动通信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和管理人员, 移动通信运营公司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移动通信设备的经营销售人员。

作为一名通信产品销售人员, 其职业道路应当是:销售助理———销售工程师--销售市场经理。涉及通讯器材的销售, 企业在招聘时非常看重专业背景, 对通信的基础专业课程必须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作为一名电信运营商工作人员, 其职业道路是:职员———主管———中高层管理人员。运营商中的服务类职位进入门槛较低, 以后的职业道路会比做技术开阔很多, 可以转行做别的产品或服务的销售。作为一名运营商设备维护人员, 工作任务就是维护通信设备的正常工作, 掌握设备备品备件的更换, 进行正常巡检。这项工作需要经过专业培训。

通信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曾经有过耀眼的辉煌, 到了今天, 毕业生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就业的困难主要难在大城市、难在热点地区、难在毕业生就业的高期待。在面临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情况下, 毕业生应当改变自己的求职心态, 以市场为导向, 避免就业地区和就业领域过于集中, 中小城市和西部城市常处于"人荒"的境况, 中小企业和不著名公司仍求贤若渴, 毕业生大有用武之地和发展机会。避免被一步到位捆住手脚, 先就业后择业, 先生存再发展, 以务实可行的态度面对面临的就业困难。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中, 先挑选一些低薪的工作作为实习, 以求日后有足够的工作经验可以考虑跳槽。每个专业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没有哪个专业是永远的热门, 也没有哪个专业会是永远的冷门, 无论专业的前景如何, 首先应当尽全力的完善自己, 使自己在竞争中更有优势.其次, 以后的就业不一定就是和自己的本专业有关, 很多事例表明好的工作不一定适合自己的专业.

作为大学毕业生, 只要看清职场的运行规律, 并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储备和提高自身的职业竞争力, 完善个人的综合职业素质, 就能抓住人生成长过程中的机遇, 进而达到个人职业生涯的高峰。

二、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

通信技术教学应以通信行业需求和现实条件为依据, 来准确定位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向。通信工程、运维企业由于服务质量的敏感性, 难以提供一线岗位实习环境, 校内难以建立真实的岗位实习环境, 这是通信专业面临的现实困境。

因此, 通信技术教学应依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 开展应知应会课程, 并安排对应实训内容, 以“够用、适用”为原则。在应会课程中, 根据岗位能力层次递进逻辑, 依次开展焊接、测试、维修、组装、顶岗实习等技能训练。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 设计“课证融通”课程内容。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 (群) 的任职要求, 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 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把岗位职业资格所要求的应知内容和应会技能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使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的同时获得岗位职业资格证书。以证促学、以证促教、持证上岗。按照工作过程, 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 引导学生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案例学习、问题学习、项目学习, 融“教、学、做”为一体, 强化能力的培养, 重视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考核, 课程学习效果的检验以国家职业资格或行业职业资格的获得为标准;建立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 引入企业一线能工巧匠担任实践课程教师。

8.传媒专业就业方向 篇八

关键词 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学生;就业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学生的就业情况不乐观

公共事业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公民的利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受到社会、民众和政府越来越多的关注。卫生事业是公共事业管理中的重点领域。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公共事业尤其是卫生事业的发展及其管理状况不尽如人意。当前,我国人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突出,整个社会对于医疗卫生系统有诸多不满,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为此,必须提高卫生事业管理的科学性和管理水平,这就要求有专业化的卫生事业管理者。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的高等教育显得十分必要。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1998年由国家教委批准的新专业,从1998年至今,全国已有超过132所高校设立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但是,近年来我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并不乐观。“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大量毕业生并未进人公共事业专业领域就业”,根据有关统计机构统计分析,公共事业管理的毕业生就业率为:79.53%。

二、造成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社会认知度低

作为一门新兴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发展时间短、社会认知度较低,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会中遇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甚至不了解其专业培养的方向,提到“公管”专业,用人单位更多理解为“工商管理专业”,相对于其他发展时间长、社会认知度高的专业,在求职竞争中,首先就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

2.专业设置不合理

(1)从目前我国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的设置情况看,主要是医学院校,包括一些综合类院校。各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和方案各有其特点,但基本方向都是培养在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从事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但从就业渠道来看,当前,我国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于本专业尤其是本科层次学生的需求极其有限,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需求也不高,就业渠道较为狭窄。毕业生就业分布统计中:录取研究生:l8.41%、中小学及其它教学单位:10.00%机关、其它事业单位:14.5%、国有企业、民营及私营企业:12.05%、三资企业:0.87%、医疗卫生单位:5.71%、科研设计单位:2.73%、金融单位:1.51%、高等学校:7.65%、出国:0.17%、部队:2.22%。而各大院校争相开办该专业的结果使得毕业生的供给越来越超过需求,必然造成本专业学生的就业难问题。

(2)相对于对实践有较高要求的其他专业例如医学类专业而言,作为社会科学类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在专业培养上,对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考核评价最为重视,而实践课程设置较少,评价更是流于形式,这使得学生在大学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能力的提升为很多学生所忽视。

3.用人单位的用人观念存在不合理之处

首先是普遍存在人才高消费的现象。专科生能从事的工作,非本科生不招;本科生可以胜任的工作,非研究生不用。这种用人观念给广大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包括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其次受传统经验的影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的对口就业单位,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于本专业学生的认同度不高。从我国医疗机构管理的传统来看,医院的管理工作主要是由临床工作的或者有过临床经验的医务人员负责,对于拿管理学学位、仅接受过粗略的医学知识学习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的学生,认为无法胜任医院管理的相关工作。这种用人观念对该专业学生的就业影响较大。而实际上,作为临床上成绩突出的医务人员,因为没有接受过专业性、系统化的管理学教育,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对于医院管理工作,更多的是一种经验性管理,因个人经验不同可能使管理工作显得随意而缺乏规范性、效率不高;而作为医院管理人员,扮演的是组织管理者的角色,并不在临床一线为病人诊治疾病,不需要具备系统、高深的医学知识就可以胜任。

4.学生的就业择业能力有待提升

本专业学生就业难还存在学生就业择业能力欠缺的原因。如前所述,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的经验,主动性不够,对于工作、职业的了解很少。在参加就业招聘前,很多学生几乎未参加过一次用人单位的面试,缺乏相关的知识准备、信息准备和实际经验的积累,而这些是提高就业成功几率的必要条件。

三、促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学生就业的对策建议

1.开展专业宣传,提升社会认知度

人们对于新事物的接受都有一个过程,各高校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途径和方式,例如网络、电视、报纸等,开展专业宣传,提升社会认知度。首先应该让社会上的用人单位了解该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了解其专业设置的目的。同时,可以在宣传中,介绍国外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的状况和趋势,通过对国外先进意识和经验的引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转变社会用人单位不合理的用人观念。

2.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加强专业建设

首先,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用人单位希望招聘到的是可以胜任工作的人才,对于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较好而实践能力缺乏的问题,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应该加大实践课时的设置,多给学生提供进行专业见习、实习的机会,加强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评价,使学生对实践能力更为重视并有所提升。

其次,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从目前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看,就业去向为医疗机构的所占比例不高。我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于本专业学生的需求量不足以消化每年的毕业生,就业渠道较为狭窄。而从学历层次上来看,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作为本科毕业生,已经属于社会主要的一般性人才,相对于研究生来说,对于专业对口的要求并不高。尤其相比工科、医科等专业,社会科学类专业间的替代性较强。在专业设置中,应注意拓宽基础,改革单一就业方向的专业培养方案,使本专业学生既可以从事卫生事业管理工作,也可以实现多元化就业,从事公共事業相关的基础性管理工作,甚至是管理大类的工作。

3.引导用人单位形成合理的用人观念和用人制度

用人单位不合理的用人观念的转变和合理用人制度的建立要依靠政府、社会、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共同努力。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主体的政府应制定适宜政策,例如,对于医院管理人员的聘任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通过规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员的任用比例等方式,转变我国传统依靠临床医务人员进行经验性管理的不恰当做法。

4.提升学生就业择业能力

首先,要加强学生就业择业意识的培养,在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就给学生传达有关就业的信息和知识。其次,开展就业知识的教学和交流,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时应注意避免流于形式,也可以采取与往届学生座谈、邀成功人士开讲座等方式,使学生获得一些就业经验。第三,就业能力提高关键在于实践,可在就业指导课中,开展相关比赛和模拟面试等锻炼学生;利用实习、见习机会,例如组织实习面试选拔决定实习单位分配;在求职招聘季,学校就业部门除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外,还应及时组织学生间进行经验交流,引导已参加过面试的学生反思自身就业能力的欠缺,促进学生就业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毛新伟.“211”模式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思考——基于本土化的视角[J].经济师,2011(11):124-125.

[2]雷丽珍.高校公共事业专业发展的困境与挑战[J].焦作大学学报,2010(1):118—120.

作者简介:马春燕(1983-)吉林松原人,硕士,讲师,成都医学院人文信息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卫生事业管理。

9.传媒专业就业方向 篇九

现在学什么专业好就业?网络传媒专业好不好? 现在学什么专业好就业?网络传媒专业好不好?

网络传媒工程师好不好? 网络传媒工程师好不好?

网络传媒工程师就业前景广阔 网易教育讯 毕业已经两年了,蒋莲欢已经从当初刚毕业时候一名羞涩的女孩成长为上 谈到自己怎么能够在竞争力激烈的上海滩 海英诺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一名骨干设计绘图员。得到让别人羡慕职业的时候,蒋莲欢总会带我们回忆起她在徐州新华的两年学生生涯。蒋莲欢2006年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理想大学,一心想学门技能的想法让她选择了徐州新 华电脑专修学校的网络传媒工程师专业,通过两年的专业学习,蒋莲欢掌握了计算机网络基 础知识、网页设计与制作技能,同时具备了较高的审美意识和网站开发能力。过硬的专业技 能让蒋莲欢在毕业时在徐州新华就业中心的推荐下轻松获得了一份满意的工作。在看到蒋莲欢的求学就业故事时,很多人会问网络传媒工程师具体是做什么的,在学校 都学习那些课程,能考哪些证书,就业情况怎么样,发展潜力怎么样等等问题,总结起来就 是网络传媒工程师专业到底好不好? 藉此疑问,记者走访了蒋莲欢的母校徐州新华电脑专修学校,试图将网络传媒工程师专 业一探究竟。记者找到了徐州新华网络传媒工程师专业主讲教师、IT 教师最具权威认证 CIW 中国认 证讲师曹晓钰老师,曹晓钰老师详细的为记者介绍了这个专业的背景、潜力、课程、就业情 景等等事宜,让笔者受益匪浅。藉此,笔者将自己了解到的网络传媒工程师专业相关知识分 享给大家。网络传媒工程师专业怎么样 网络传媒是因特网爆炸式发展的直接产物,是网络技术应用的全新发展方向。因特网本 身所具有的开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也成为网络传媒的内在特征,并使得网

络传媒大大超越了作为一种新的商业形式所具有的价值,它不仅会改变企业本身的经营、管 理活动,而且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与结构。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电子”技术平台为传 统商务活动提供了一个无比宽阔的发展空间,其突出的优越性是传统媒介手段根本无法比拟 的。网络传媒,顾名思义,就是指利用网络为载体,通过文本、音频、视频等形式来进行公 共或商业行为的一种平行于传统媒体的信息交流。其具有个性化、网络效应、互动性和时 效性四个突出特点。作为大众传媒的一种,是大众传媒经历了报纸、杂志、电影电视的三百 多年历史后出现的新产物。它快捷、灵活的传播途径通过与传统传媒模式相结合,构筑了无 孔不入的信息环境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网络媒体逐渐成为信息时代的第四大媒体。各行各业都涌现出的 成千上万的优秀网站,他们利用网站来进行宣传、娱乐、产品资讯发布、论坛交流、资料下 载等等。如腾讯、新浪、天涯、迅雷等网站,网站在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流媒体同时也成为大 众娱乐的主要阵地。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推进,网站开发带来的上级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仅制作一个网站带 来的收入就能高达数万元。可以说在 IT 时代谁掌握了网站开发的领先技能,谁就拥有了一 个永不失业的金饭碗。以新浪为例,目前新浪用户已超过2.3亿,是中国大陆及全球华人社 群中最受推崇的互联网品牌。在此 IT 发展大背景下,网络传媒工程师也成为社会紧缺人才。据悉,徐州新华电脑专修学校实行“技能+学历”的教学方法,网络传媒工程师专业的学 生在掌握一门技能的同时还可以考取大专学历,可谓一份耕耘两份收获。同时学生在校期间 还可以考取 Adobe 认证产品专家(flash)CEAC 网页设计、、Adobe 认证产品专家(Photoshop)等网络传媒相关证书。在徐州新华五重就业保障下,毕业生均可以顺利就业,就业范围相对 来说比较广泛,可从事网页美工设计、网页(web)程序开发,企业单位的网站建设和维护,企业营销策划,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项目管理,网络营销等方面的工作。平均月薪在5000 元左右。蒋莲欢告诉笔者:“之所以选择网络传媒工程师专业,是因为互联网迅速发展,网络传 媒业势必会跟上互联网的发展速度,网络传媒工程师自然也会成为最有潜力的专业之一。之 所以当初选择徐州新华电脑专修学校就是看中了徐州新华专业的电脑教育品牌力量。先进的 教学设备与优秀的师资团队也是吸引我的原因之一。选对了专业与学校,只要自己肯努力肯 奋斗,自己的未来就会一片光明。”


10.动漫专业就业方向 篇十

【培养目标】:主要根据社会对动漫人才的实际需求,培养掌握动画设计基本原理、熟练掌握二维影视动画设计与制作、影视广告与制作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主要课程】:《动漫概论》、《动画运动规律》、《摄影摄像》、《photoshop图像处理》、《动漫速写》、《动漫造型设计》、《FLASH 动画》、《影视广告》等课程。

【就业方向】:毕业后可在动漫制作公司从事二维动画制作;在游戏企业从事二维游戏美术开发;在电视台从事二维影视广告和栏目包装制作;在网络科技公司从事二维网络动画和广告制作;在影视广告公司从事二维影视广告制作;在教育产品开发企业、多媒体技术公司从事互动二维动画产品开发;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宣传工作等,也可以自己开设工作室从事动漫游戏创作。

动漫专业(三维动漫游戏美术设计与制作方向)

【培养目标】:主要根据市场对动漫人才的实际需求,培养掌握动画设计基本原理、熟练掌握三维游戏美术与制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动画运动规律》、《动漫造型设计》、《摄影摄像》、《FLASH动画》、《图形创意》、《动漫速写》、《游戏美术设计》、《3D max动画制作》、《After Effects和Prmiere ho后期合成》等课程。

【就业方向】:毕业后可在动漫游戏企业从事三维美术的开发;在电视台从事三维广告和栏目包装制作;在网络科技公司从事三维网络动画和广告制作;在影视广告公司从事三维影视广告制作;在教育产品开发企业、多媒体技术公司从事互动三维动画产品开发;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宣传工作等,也可以自己开设工作室从事动漫游戏创作。

王小东

11.传媒专业就业方向 篇十一

■ 从北京市就业人口基本特征来看,现阶段的就业不仅存在总量矛盾,也存在结构性矛盾

2008年人口变动和劳动力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的就业人口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就业结构的变化趋势与经济结构调整趋势一致,但二者未处于均衡状态。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中的分布状况反映了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是否合理,是否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北京市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中的分布也发生了变化。2005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在三次产业中的分布为1.4∶29.5∶69.1,到2008年调整为1.1∶25.7∶73.2;同期,全市就业人口的产业分布由2005年的8.1∶26.4∶65.5调整为2008年的7.4∶25.4∶67.2,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上升。可见,就业人口的变化趋势与经济结构调整趋势是一致的,就业人口的产业分布日趋合理。

虽然就业人口变化趋势与产业结构调整趋势一致,但是并不表明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已经处于均衡状态。我们用结构偏离度来判断北京市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是否处于均衡状态。从理论上讲,地区生产总值的产业结构与就业人口的产业结构应该一致,即各产业相应的就业人口应创造相应份额的产业增加值。但是,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地区生产总值的产业结构首先发生变动,由此带动就业人口的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在此过程中,会产生就业人口与地区生产总值产业结构的错位。

由表1可以看出,第一产业的结构偏离度一直为负,并且偏离的绝对值呈扩大趋势,表明就业结构的转换滞后于产值结构的转换,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速度较慢。第二产业的结构偏离度为正,偏离的绝对值呈下降趋势,表明第二产业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偏离在逐步缩小,趋于均衡状态,存在就业人口转入的可能性。第三产业的结构偏离度为正,偏离的绝对值较小,并且变化平稳,表明第三产业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趋于均衡,同时存在就业人口转入的可能性。

上述分析表明,在北京市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中,相对于二、三产业而言,第一产业明显失衡。如何加快第一产业的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北京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中必须考虑的问题。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都具有劳动力转入的可能,但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趋于下降,第三产业仍然具有较大的就业空间。

本地人口与外来人口在不同行业占有优势,高端行业中外来人口比重不断提高。从就业人口的行业分布看,位于前两位的仍然是批发和零售业及制造业,所占比重分别为19.6%和16.3%。与2005年不同的是,两个行业的位次发生了变化。其他行业中,农、林、牧、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中就业人口比重也较高,分别在7%左右。

本地就业人口和外来就业人口在行业的选择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本地就业人口在农、林、牧、渔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行业中,就业比例较高,这些行业中本地就业人口占到80%以上;外来就业人口在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建筑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中占据优势,这些行业中外来人口在60%左右。可见,本地就业人口在具有某种资源独占特点,或是层次较高的公共事务管理等行业占据优势,外来就业人口在传统的、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占据优势。

外来人口除了在上述行业中比重较高外,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行业中发展较快,所占比重不断上升。2008年,这三个行业中的外来人口均达到40%以上。表明随着北京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在京就业的外来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高端人才来京就业。

就业人口受教育程度在全国位居首位,但行业差异明显。就业人口的受教育水平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生产力的发展主要依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自科学技术的进步,实现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有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就业人员。

北京市就业人口的受教育水平较高(见图)。2008年全市就业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1.7年,相当于高中三年级的水平。就业人口中,33%接受过高等教育,其中:大学专科占14.3%,大学本科占15.5%,研究生占3.2%。与2005年相比,接受高等教育的就业人口比重提高了2.1个百分点。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北京市就业人口的受教育水平位居首位,其次是上海市和天津市。2007年北京市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就业人口达到1/3,而上海市不到1/4,天津市不到1/6。

虽然北京市就业人口的受教育水平较高,但是具有明显的行业差异。根据2008年各行业就业人口的受教育水平,可以将行业分为五类:

第一类是受教育程度最高的行业,包括国际组织,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教育五个行业。这五个行业中70%以上是大专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5年。

第二类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行业,包括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公共管理四个行业。这四个行业中55%—70%是大专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在13—14年之间。

第三类是受教育程度以高中和大专及以上为主的行业,包括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房地产业两个行业。这两个行业中,高中和大专及以上就业人口分别占30%和40%,平均受教育年限在12—13年之间。

第四类是受教育程度以初中和高中为主的行业,包括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四个行业。这四个行业中,初中和高中人口达到60%以上,并且初中与高中人口的分布基本上是1∶1,平均受教育年限在11—12年之间。

第五类是受教育程度较低的行业,就业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以初中为主。包括住宿和餐饮业,采矿业,建筑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农、林、牧、渔业五个行业。其中:农、林、牧、渔业就业人口受教育程度最低,80%是小学和初中,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8.3年;其他四个行业中50%是初中,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10—11年。

就业人口社会保险和劳动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但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保障水平较低。近年来,北京市出台了多项社会保险政策,保险覆盖范围日益扩大,参保比例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劳动合同法》的正式实施,进一步规范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使得全市就业人口的社会保险和劳动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调查表明,2008年全市就业人口中,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的比例分别为70.2%、58.7%和48.8%。从就业者的工作单位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外商、港澳台投资企业中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的比例很高,参加三项保险的人员基本在90%以上;私营企业中,2/3的人员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1/2的人员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2/5的人员参加了失业保险;个体工商户中参加社会保险的人员比例较低,除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比例略高(35.8%)外,参加其他两项保险的比例不到20%。

人口变动和劳动力调查中将就业人口分为四类:雇员、雇主、自营劳动者和家庭帮工。从雇员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情况看, 2008年71.2%的雇员签订了劳动合同,比2005年提高了10.8个百分点。由于工作单位类型不同,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也存在较大差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外商、港澳台投资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最高,分别为94.0%和92.4%;机关团体事业单位、集体企业和其他类型单位的雇员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在65%—80%之间;私营企业中雇员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达到60.8%;个体工商户签订劳动合同的比例最低,只有15.4%。

无论是参加社会保险还是签订劳动合同,个体工商户的比例都是最低的,私营企业次之。因此,提高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中就业人员的保障水平是提高全市就业人员保障水平的关键。

■ 在促进就业、扩大就业规模的同时,还要注重就业结构、就业质量、劳动者权益等问题

就业结构的改善、就业质量的提高、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维护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能否安居乐业。因此,在促进就业、扩大就业规模的同时,还要注重就业结构、就业质量、劳动者权益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第一产业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改善就业结构。第一产业结构偏离度较高,并且绝对值呈扩大趋势,表明存在大量富余劳动力,需要向二三产业转移。由于农村劳动力技能单一,向二三产业转移难度较大,因此应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基本素质,使其掌握相应的岗位技能,适应二三产业的需要。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调控外来就业人口规模,吸引高端人才,提高就业质量。外来人口主要集中在低端行业,其就业规模受到北京市产业发展对外来人口就业需求的直接影响,因此,要调控外来人口就业规模,就应该提高三次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特别是提高第三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对劳动力的需求层次,优先发展高端产业,减少对低端就业领域人员的需求,通过不断吸引高端人才,提高就业质量。

上一篇:感恩节爆笑幽默短信下一篇:关于开展下城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浙江工业大学选区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