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志设计》公开课教案

2024-07-31

《标志设计》公开课教案(共11篇)

1.《标志设计》公开课教案 篇一

13《夏感》教学设计

增城中学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执教者:郑丹丹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字词。

过程与方法:诵读品味,感受夏天的特点及文章的语言魅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教学重难点】

1.感受作者对夏天的赞美。2.品评优美语句的含意和表达效果。【课前准备】 1.熟读课文3遍

2.完成《课堂导学》中《夏感》第一课时的1—4题。3.搜集关于夏天的古诗词。

一、导入(诗歌竞猜)

我们先来看一组诗,请同学说说诗中的季节,并且说出你是怎么判断的?(多媒体展示)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天。有春风。“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秋天,有霜。

“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冬天,雪花大如草席。“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天,有秋日。“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春天,有青山绿水。从这些诗中你有没有别的一些发现?——没有夏天。历代文人写了很多春花秋月的诗词,却极少有夏的影子,作家梁衡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他就写了一篇有关夏天的散文《夏感》。

二、自学检查:导学P37第1—3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贮满(zhù)澹澹(dàn)

芊芊(qiān)

...磅礴(páng)(bó)

黛色(dài)

匍匐(pú)(fú).....2. 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草木茂盛

()(2)统治

()(3)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4)闲适的情致

()(5)爬行

()(6)形容飞舞的姿态美好

()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笔下的夏天有何特点? 明确:紧张、热烈、急促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景致?

明确:夏天的自然景色、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

3、面对夏天这些的景致,作者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对夏天的热爱和赞美。

四、研读课文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问题:(1)本段中哪个词紧扣住“热烈”?(2)写了夏天的哪些景观?(3)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明确:沸腾

芊芊细草(视觉)、林带上的绿烟(视觉)、蝉(听觉)、太阳(视觉)、麦浪(视觉)、热风(触觉)、麦香(嗅觉)对比,写出夏天的热烈。2.齐读第三自然段,学以致用:

(1)为什么说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运用了什么写法?(2)这一段描写了夏天的哪些事物?写出夏天的什么特点?

明确: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花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对比。

棉苗、高粱、玉米、瓜秧——写出夏天旺盛生命力的特点。

五、精读课文,感受语言

有道是“一切景语皆情语”,请大家在文中找出你认为能表达作者赞美之情的句子,并从修辞手法方面进行赏析。(同桌合作交流)【教师示范】

我认为用得好的句子是 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

它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拟人 这样写的好处在于 小草的勃发显示出夏天蓬勃的生命力。

六、积累古诗词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夏天也有它独特的美,虽然历代文人极少写夏季,但还是有人写出不少关于夏天的名句。下面请同学展示自己的搜集资料,看哪个组的同学备得最充分。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白居易《观刈麦》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林子方》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白朴《天净沙 夏》

七、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什么?(学生自己为本节课作小结)

参考答案: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可通过多种感官感觉和修辞手法进行写景;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等。

八、作业

1.仿照以下句式,请你结合课文或发挥想像,写一写“夏之色”或者“冬之色”。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2.完成《同步训练1》P28-29的1-9小题。

2.《标志设计》公开课教案 篇二

本次研究性公开课主要想尝试一下新课标下如何处理学生与教材、教师与教材、学生与老师、学生与社会的关系, 其指导思想是把学生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 (通过学生课下搜集相关资料, 占有大量的材料) 然后对课文中所涉及的人物形象有一个客观的公正的多方面多角度立体性的了解。而不再局限于老师的说教、课本上的知识使学生的思路更加的开阔, 无论在课上还是在课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他们积极思考, 积极参与课堂, 由学生自己分析问题, 自己得出结论, 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而不是学习的奴隶, 并且使他们能理论联系实际, 真正能关注社会, 关注自身成长。

教学步骤

1、通过猜谜语导入 (猜文学史上的一个文学形象)

2、简要介绍一下鲁迅和他的《阿Q正传》

3、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再读课文第二、三章划出觉得可笑的句子, 并体味这些句子体现了阿Q的哪些性格, 后让学生主动回答。

4、引导学生作深入地分析, 分析阿Q对待欺侮和失败时的心理活动。总结出精神胜利法的定义。

5、让学生举出在现实生活中与阿Q类似的现象。

6、分析阿Q精神胜利法与人们正常的心理自我安慰的不同。

7、指导学生如何对待生活、学习、工作上的失败。

8、为学生提供一些途径继续研究我们的阿Q和鲁迅先生

9、留课下开放性的作业。

10、课堂小结:通过本次的学习,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不但是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还应把所学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提高自已的素养, 指导自己的人生, 指导社会。

3.公开课“语言得体”教学设计 篇三

指导学生根据场合、对象、目的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来使语言得体,达到交际目的

教学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故事导入,通过高考原题或模拟习题讲解,讲练结合

一、导入: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如果要大家写条横福来表达我们对老师们的欢迎,该如何写?

明确:热烈欢迎各位老师莅临指导

这里“莅临”是礼貌性用语,指导是谦词敬语,这样我们就可以表达完整了。

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语言之得体。

二、1.掌握谦敬

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从前有个知县好巴结上司。一天,知府到他这儿巡视。在宴会上,知县一边劝酒一边套近乎:“大人几位公子呀?”知府伸出两个指头回答“两个犬子”。说完反问知县“令郎几位”。这不问则已,一问这知县就急了。你想呀,知府大人都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那他该怎么称呼自己的儿子呢?他想了好一会儿,才毕恭毕敬地回答说:“回禀大人,卑职只有一个五岁的王八羔子。”

这里“令”含有美好的意思,作为敬辞指称对方,犬,卑贱的动物,以此表示谦虚,都是得体的。但是“王八羔子”是骂人的话,作为谦词使用,只能闹笑话。

所以说要使语言得体,其中得把握好谦敬。

谦词

小、拙、鄙、愚、敝、不才、错爱、寒(舍)、草(民)、献丑、见笑、抛砖引玉、犬子等等。

敬词

令、尊、贵、大、高见、贤(平辈或晚辈)、仁、光临、赐、惠(顾、书、存)、鼎力相助、恭、海涵、呈正/雅正(送请批正)、斧正(请人改文章)、钧裁(请人作决定)等等。

做题训练(略)

2.符合语体

我们每次回到家跟爸妈打招呼,你的第一句话通常是什么?“爸妈,我回来了”而不会说“父亲母亲我回来了”,这就是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再比如我们常说“祖国,我的母亲”而很少说“祖国,我的妈妈”。这是庄重与通俗的区别。

语体即指口语或书面语,庄重语或通俗语。要使语言得体,还得符合语体。

下面看一个高考题:

根据语境用口语方式转述下面书面材料的内容。

①徐凡,男,江苏南京人,东方大学文学院教授。

②系我国红学界后起之秀。

③尤以考证作者身世见长。

④专著《曹雪芹家世考》《大观园人物论》(获优秀教育图书奖),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学校邀请徐凡教授与学生座谈时,你以文学社成员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说:

提示:①徐凡后肯定得加称呼,性别不必。

②“系…后起之秀”是书面语,必须转换,如改成“是…研究专家”。

③“尤以…见长”书面语,可改为“尤其在…方面有专长”。

④括号中的文字必须转换,括号或破折号是在书面表达时为加强逻辑关系而使用的,口头表达不可能有这样的符号,只能转换成口头表达。

调学生上黑板后批改,指出问题然后给出参考答案(参考答案略)

3.注意场合

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说话还得注意场合。再听一个小故事:

一家人家生了一男孩,合家高兴极了。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自然是想讨得一点好兆头嘛。抱到一个客人面前,这客人说:这孩子面相好,将来一定是要做官的,主人听了很高兴。又抱到一个客人面前,这客人说:这孩子手相好,将来一定是要发财的,主人听了又很高兴。这时抱到一个青年人面前,青年人听别人都说一定怎么样怎么样,于是也说到:这孩子将来一定…一定…是要死的。结果他遭了大家一顿合揍,被主人轰了出去。青年人有点委屈,想我说错了吗,难道他将来不会有死的一天吗?

我们说,你说的话没有错,但在这种喜庆的场合却不能说,尤其在主人想讨吉言的时候。

所以说,讲话要得体,还得注意场合。

下面再看一个高考模拟题:

下列标语与所张贴的场所协调得体的几组是( )

A.考场门口:失败乃成功之母

B.卷烟场车间:严禁吸烟

C.澡堂门口:谢绝观看

D.火葬场门口:把经济搞上去,人口降下来

E.医院门口:宾至如归

F.婚姻介绍所门口:与人作對

G.某市交叉路口标语牌:多拉快跑,争分夺秒

答案:BF

结语

总之,语言是一门艺术,运用得体可以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不得体则可能闹笑话。希望今天这节课对大家在日后的与人沟通交往中有所帮助,有所启发。

4.《标志设计》公开课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掌握3种偏旁“彳、亠、忄”。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3、学会正视自己,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自己又很小。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所学生字,能够按笔顺准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学情分析:学生掌握一定二类字记忆方法,但仍需加强训练。教学准备:课件

法:情境导入法、朗读法、示范法。学

法:练读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启发质疑

1.出示字卡“大”。

师:同学们,请大声地读这个字。(生读:大)

师:上课时,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大。你知道和它意思相反的字是什么吗?(生答:小)

2.出示字卡“小”。

师:请小声地读这个字。(生读:小)上课时,回答问题声音不能太小,否则别人就听不到了。老师要看看这节课谁的表现最棒。(同时出示字卡“大小”)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读:大小)

3.质疑:你认为自己是大还是小呢?能说说为什么吗?(指名回答)

师:有一个小朋友也遇到了这个问题,他是怎么回答的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大还是小》。(板书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检查自主学习情况。

(1)我会读

课件出示词语:

时候 觉得 穿衣服

自己 很小 快点儿

(注:“时、候、觉、得、穿、衣、服、自、己、很、快”要带拼音。)

①指名开火车朗读,师生正音。

②齐读。

③自主选择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④去掉拼音指名读,齐读。

(2)我会认

①这些词中有些生字需要我们记住,瞧,它们已经从词中跳出来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

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读。

时 候 觉 得 自 己 很 穿 衣 服 快

②识记生字:

接下来在小组中相互读一读本课的这些生字,并选择你喜欢的生字说说记住它的办法。(学生小组内合作交流,教师在各组中巡视,解答疑难。)

③我来考考大家:

“我在洞穴里发现了一颗牙。”(穿)

这是我们的识字办法之一——编谜语,猜谜语。接下来要看你们的本领了,说说你们的识字办法吧!(学生自由选择生字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④小结:识字的时候,我们不仅可以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还可以用猜字谜的方法,但要注意编的字谜要合理。

⑤指名认读,齐读。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要特别注意趣味性和方法性,这一环节,我设置了猜谜语识字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

三、写字指导(自、己)

1.交流谈话。

师:你觉得在这十一个生字中哪个字最简单?(己)组一个词好吗?(自己)现在我们就来写好下面这两个字。

(课件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自、己)

师:听,这两个字宝宝在说悄悄话呢!它们正在问大家:“我们有相似的地方,你们发现了吗?”(发现了,它们都是独体字)

2.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观察,跟着书写。

3.学生描红、写字,教师指导点拨。

4.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读帖、描红、仿写、评价是学生自主写字的四个环节。在这

四个环节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以前的学习经验,发展并完善学生的认知方式和学习风格,所有的策略均以学生为主,旨在促进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四、再次朗读,解决问题

1.认识了这些字宝宝,并写了两个生字。

教师出示自探提示二。

温馨提示二:

(1)再次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找书中的小朋友到底是怎样回答的,标出相关语句。

(2)练习读好这些句子,为朗读展示做准备。

2.学生先自由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然后在小组内展示朗读。教师巡视。

3.指名展示朗读。

设计意图:学习过程中,儿童最大的需要就是满足自我表现的欲望。表演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发掘了个人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在课堂上展示读,变“讲台”为“舞台”,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深刻,从而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同时,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更给了学生自由的空间。

五、再次质疑

师:课上到这里,请同学们看看课前提出的问题你们都弄明白了吗?你有新的疑问吗?

预设:

(1)“我”为什么一会儿说自己大,一会儿又说自己小?

(2)“我”到底是大还是小?

师:这两个问题特别值得我们研究,下节课,我们再继续。

设计意图:再次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课堂是学生的,就该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知说出来。

六、课堂总结

1.说说自己的收获。

2.学生谈收获。

设计意图:一节高效的课不仅要有有趣的开头,还要有完美的结尾,这叫“善始善终”!良好的课堂小结能产生“课虽终,趣犹存”的境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质疑导入

1.课件出示词语。

时候 觉得 穿衣服 自己 很小 快点儿

(1)指名读。用“自己”说一句话。

(2)开火车读。

(3)小组比赛读。

设计意图:复习是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复习并掌握好已学的生字。

2.回顾问题。

师:请大家想一想上节课我们都提出了哪些问题?什么问题我们没有解决?

(1)“我”为什么一会儿说自己大,一会儿又说自己小?

(2)“我”到底是大还是小?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课前以问题引入,“上节课我们都提出了哪些问题?什么问题我们没有解决?”意在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引发学生思考,激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新课的探究中去。

3.出示自探提示。

围绕这两个问题,仔细读课文完成下面两个问题:

(1)“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用“____”画出来。想一想:为什么这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2)“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用“____”画出来。想一想:为什么这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究并找到答案。以“画一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通过动手画一画,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只有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二、精读感悟,解决疑惑

1.根据自探提示先自主学习,然后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相机引导。

(1)“我”觉得自己“很小”。

“我够不到按钮的时候,我听到雷声喊妈妈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

小。”

①“我”觉得自己很小的原因是什么?

②你有过这样的感觉吗?

(2)“我”觉得自己“很大”。

“我自己穿衣服的时候,我自己系鞋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①“我”为什么觉得自己很大?(因为“我”能做很多事情,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了。)

②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的心里会有怎样的感觉?(高兴)

③请你高兴地读一读这句话。

(3)你觉得自己什么时候很大?(指名回答)让我们一起齐读。

设计意图:朗读的最高境界为感情朗读。感情朗读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使学生在加深理解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同时感情朗读又能促进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引导,师生互动,入情入境,引起学生共鸣,激发情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训练了情感朗读。

三、写字指导

1.课件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衣。

请你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生字,教师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你是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个生字的?

预设:“衣”字可以用字理识字法记忆,也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

2.书写生字。

(1)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生字的结构是怎样的?

(“衣”是独体字。)

(2)请同学们看好这个字的笔画顺序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好吗?

(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观察,跟着书写。重点强调笔顺,要先撇后捺。)

(3)学生描红、写字,教师指导点拨,提示书写姿势。

(4)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字形,了解汉字正确的书写笔顺,感受汉字的间架结构;然后通过描红,仿写练习,学会正确书写汉字。强调孩子正确的书写姿势,有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发展。“端端正正地写字,写出端端正正的字。”在这样扎实的写字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但能把字写好,而且能陶冶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操。

四、总结,再次质疑

1.此时你能解答一下课前的两个问题吗?(指名解答)

2.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问题预设:

“我”为什么有时候希望自己不要长大,有时候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

启发表达: “我”希望自己不要长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时候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问题引路,激发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思考的学习习惯,避免教师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理解文意。

五、欣赏歌曲,结束课堂

最后,让我们在歌曲《快快长大》中结束今天的学习。(播放歌曲《快快长大》)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拓展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

板书设计

大还是小

觉得自己很小

觉得自己很大

够不到按钮

自己穿衣服

怕雷声

自己系鞋带

希望自己不要长大

5.《画画叶子》教案设计(公开课) 篇五

桥头镇桥南小学 刘忠红(2013.11.8)【教学目标】

1、观察发现树叶的形、色、纹之美,并用线条写生的方法画叶子。

2、通过讨论,探究叶子奇妙的叶脉之美,培养发现美的能力。

3、培养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叶子的形、色、纹之美,并能用线条表现叶子的纹理。【教学难点】

用线条表现出叶子的纹理变化。【课前准备】

学生:

1、树叶一片。

2、深颜色的笔一枝。

教师:

1、树叶若干片。

2、范画三幅。

3、PPT课件。

5、作业展板。【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直入课题。

1、检查课前作业情况。

2、学生说说自己对叶子的初步感受。

3、引导学生从叶子的形色纹上感受叶子的美。【板书:叶子

形状

颜色】

二、初步探究,感受叶子的形色美。

1、欣赏图片,感受叶子美。

2、了解叶子各部分的名称。

3、活动一:找叶脉、叶端、叶柄、叶缘,学生说自己叶缘的变化中,体会叶缘的丰富性。

4、教师示范,叶子轮廓的绘画方法。【板书:画画(叶子)】

5、学生作业一:画叶子的轮廓。

三、深入探究,感受纹理之美。

1、欣赏图片,感受叶子的纹理美。【板书:纹理】

2、学生说说叶子纹理像什么?

3、欣赏多幅叶子图,感受各种叶子纹理,体会纹理的丰富性。

4、教师示范叶子纹理画法。

四、作业要求:

1、仔细观察叶脉和纹理,准确地把它画下来。

2、选用深颜色的笔,用勾线的方式,画完你的叶子。

五、作业展示

1、你觉得哪一片叶子最美,美在哪里?

2、哪一片叶子的叶脉描绘的最仔细?

(学生自评、互评)

六、课外拓展:

学生作品做成一本《秋语》的画册,将来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装饰生活。

6.《梅花魂》公开课教案设计 篇六

设计理念:

以教材为依托,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充分开展师生对话,在对话中交流,在对话中成长。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课文的内容,品词析句,体会“梅花魂”的含义和华侨眷恋祖国的情怀。

3、拓展阅读思乡诗,积累语言,积淀情感。

4、结合课外知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课前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给出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吟诵后,体会梅花特点。

2、自学生字词。

3、回忆已学过的古诗中品味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明题解惑

生吟诵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师导入课题,并相机板书。

1、当你读了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生自由发言,归纳为魂字的解释。

通过查字典,生得出两个解释,选择精神,即梅花魂,就是梅花的精神。

生了解题意后再次齐读课题。

检查预习,巧读佳句

以开火车的形式,将文中的重点词语朗读,并及时纠正点拨。

根据意思说词语,生拿出家庭本相机巩固词语。挑单个回答,并齐声跟读。

佳句男女赛读,朗读第一与最后一个自然段。

佳句品析,技巧掌握

1、师:刚才的朗读中,你们发现都提到了谁?有关联的事物。

生汇报,相机板书:外祖父、梅花。

2、师:这样一头一尾交汇呼应,我们称为“首尾呼应”。(贴出卡片)可以让文章结构更严谨,主题更鲜明。

师:谁能告诉我,外祖父对梅花有着一种怎么样的感情?

生回答,相机板书:外祖父—爱—梅花

师:你从文中能找到外祖父爱梅花的句子吗?画出后,在找找那个字词让你最能体会这种爱梅花的热情?生找出第三自然段

学习第三自然段中的句子,品味出写作技巧: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将人物的刻画的淋漓尽致,重在细节描写。(贴出卡片)

读中感悟,读中升华

师:被外祖父如此痴迷的墨梅图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我们来欣赏下吧。幻灯片投影给出墨梅图,生通过直观的观看,品味梅花的魅力。

师:为什么外祖父最爱这幅墨梅图呢?生自主回答,找到第十三自然段。

欣赏梅花傲雪绽放的图画,生边欣赏边听师范读,欣赏赞美梅花的句子。生在体会感情后,再次单个朗诵后,齐朗诵,升华主旨。

师:梅花的精神,梅花的品格到底是什么,用文中外祖父的`话中两个词来回答。

生回答后相机板书:顶天立地,不低头折节

这样的精神仅仅是指梅花的魂吗?读文,这样精神的还有谁?生回答:中华民族有气节的人。现在我们用记忆的双手打开“他们”,想想这样的人有谁?生汇报。师通过幻灯片给出那些民族英雄,渲染氛围。

也许他们的身份不同,年代不同,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人。正因为有了一个又一个的他们,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才能——继续读文。顶天立地的我们向世界展现了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同学们着梅花魂更是我们的“中国魂”相机板书。当老师写下这三个字的时候,我的内心真是激情澎湃,外祖父的话然给我骄傲自豪,我是中国人,从中我们自然看出:外祖父—爱—梅花,其实更爱祖国。(板书)

我真切地感受到这位华侨老人那颗深深地眷恋祖国的心。画颗心。

从这一自然段,不难看出作者赞扬梅花的精神更赞扬了具有梅花精神的中国人,这种写作手法叫做:借物喻人。(贴出卡片)

课外拓展,体会乡愁

7.《标志设计》公开课教案 篇七

第一, 课堂过程有没有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和《英语课程标准》的原则 (教育部2003) 。 (1) 有没有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 (2) 有没有关注学生的情感,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3) 有没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第二, 课堂有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第三, 课堂准备是否充足, 内容是否充分, 节奏感是否强, 是否高效轻松。第四, 教学与应试是否达到和谐统一, 即学生专业上是否有收获, 能力上是否有提高。第五, 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素质:流利的口语, 先进的教学理念, 驾驭课堂的能力。

二、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 成立精英团队, 共同研究, 集体备课

精选本学科优秀老师及课件高手, 各抒己见, 共同研究所选课题, 然后对各教师的教学建议做出适当的筛选和整合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设计。

(二) 共同搜集素材

《高中英语标准》明确提出“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 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 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教育部2003) 。因此, 教师必须有一定的素材信息搜集能力, 在课前广泛搜集相关的图片、文字、动画、录音、视频等资料, 以便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

(三) 确定目标要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目标要求包括:学习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四) 精心设计课件, 准备教具

在课件设计时要遵循有针对性、交互性、简洁性、艺术性四大原则。

(五) 反复试讲, 及时调整

反复试讲, 让团队成员挑毛病、找不足, 并及时调整。只有反复实践, 才能发现所设计的内容与学生实际是否相符, 老师与学生之间是否协调一致。

三、课堂上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 展示真实、生动的教学情景

语言学习讲求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 因此教学情境的设计应提供给学生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 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语言, 感悟语言的功能。

(二) 给学生创造参与交际的机会

语言习得研究的规律表明:学生参与程度与提高语言熟练程度成正比, 当学生用英语积极地参与交际时, 语言也被掌握了。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 促进学生参与, 巩固学生参与, 并保证学生参与的时间和空间, 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进行主动参与, 进而达到激发其主体意识, 发挥其主体作用, 发展其主体能力, 使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三) 教师上课要有激情, 要有跌宕起伏的节奏

教学节奏就是教的节奏与学的节奏有机整合而成的一种组织节奏。教师如果能出色地把握好课堂节奏, 必定会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感染力, 提高教学效果。

另外, 教师的嗓音要做到抑扬顿挫以外, 教学活动节奏还应达到动静相生。教学中的“动”能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保持注意力;“静”则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深入。因此要做到动静结合、动静有致, 这样既可以提高节奏感, 又可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魅力。

四、如何上好优质课 (以一堂市级公开课一等奖的教学设计为例)

本节课为英语外研版必修五模块二新授课, 授课对象为高二学生。

(一) 教学目标、方法和手段

(二) 教学流程设计

文章导入→结构速读→故事深读→归纳拓展→指导定位

Step 1:Pre-reading

1. Warm-up

导入阶段是师生之间建立情感, 为新课做铺垫, 营造英语学习氛围和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阶段。视频导入刺激了学生的感官, 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Watch a video about the Devil’s Bend and lead students to the passage about the unusual human traffic signal.

2. Brainstorm

头脑风暴的投入是为了迎合阅读中考查学生的猜测能力。

When the students see the title, what will be talked about?

Step 2:Focus-on

1.Fast reading

把握文章主题, 了解文章大意

Read the passage and match the headings with the Paragraphs.

(Tip:Don’t need to read every sentence.J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beginning or ending of each paragraph)

2.Careful reading

获取文本主要信息, 并通过追问来引导学生层层深入, 充分理解课文。

Paragraph 1:The road

A table (from four aspects:location, life, road, fact) is designed to focus on the detail information.

过渡:正是由于手举标志的志愿者, 事故和死亡率大大下降。以“What kind of man is he?What does he do?”转入第二段。

Paragraph 2:The man

(1) What does he usually do as a traffic signal?

(2) Does the job bring him much money?Why?

过渡:Timoteo并没有得到很多钱, 但是依然坚持工作。为什么?接着转入第三段。

Paragraph 3:The reason why he does it?

His two experiences: (1) ... (2) ...

3. Consolidation

板书总结。

4. 情感升华

升华道德意识, 为正确的职业选择打基础。

Step 3:Sum-up

Task 1:Retelling

Retell the story of Timoteo according to the key words.

In La Paz...in bad condition...one road...dangerous...But thanks to...the death toll...a human traffic signal...a volunteer...Why does he do it?...encounter...was called out...mission...every morning...takes up...and directs...

【设计意图】本活动为读后的巩固性篇章输出部分, 旨在引导学生回顾所读文章, 同时对所学语言进行巩固、内化、综合、运用, 为下一步的读后活动做铺垫。给出关键词, 降低了难度, 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差异性, 使所有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Task 2:Discussion (Group work)

Compare the jobs of Timoteo and Xiao Yonglu, and find out what they have in common.

→What have you learned from them?

【设计意图】本活动为读后深层次的输出, 旨在培养学生的分析及评价能力。通过从课文阅读延伸到课外生活来引导学生进行情感升华, 引导学生树立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价值观。

Homework (choose one)

A.Read the passage again and write a summary within 100 words.

B.Write a passage describing an experience of getting help or helping others.

【设计意图】作业A紧密结合本节课所学, 适合所有学生;作业B是迁移运用, 适合学有余力的学生。分层次布置作业, 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差异性。

五、结论与反思

纵观本节课, 教师的教学思路缜密, 教学步骤合理紧凑, 课堂活动内容丰富, 学生参与积极性高,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本节课的内容, 并受到了启迪和教育。所以, 作为一线英语教师, 应该与时俱进,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8.一堂公开课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八

关键词:高一英语;教学设计;反思

一、教材分析

Using Language是本单元ReadingⅠ的延续,教学任务既要完成Reading又得完成Speaking and Writing,达到Using Language的最终目的。那么,要在45分钟内要完成原本近2课时的内容,既不能简单地合并、取舍,又要有创新,那必须对教材和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合理、科学、灵活地设计,才能真正体现公开课“原生态”“研究性”和“鲜明个性”的特点。

二、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以及教学方法

(一)三维目标

1.能力目标

Get students to learn how to use language and improve their speaking and writing ability.

2.情感目标

(1)Enabl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Canada “The True North” further and stimulate students’ love of Canada.

(2)Develop students’ sense of group cooperation and teamwork.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Let students to learn different reading skills in order to develop their reading ability.

2.Get students to learn how to use language and write in a short time.

(三)教学方法

1.Task—bas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2.Cooperative learning.

3.Discussion.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及反思

Step 1:Greetings

Step 2:Duty Report

反思:这些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师生配合默契、气氛较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Step 3:Presentation Free talking (ask and answer)——Watch. Power points.(Four pictures).(5分钟)

反思:这一环节主要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有关加拿大的一些趣事,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

Step 4:Scan and Fill in the blanks according to the text (Watch PPS)(题目略)

反思:这个教学环节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让学生在课前把Reading充分预习好。因此,教师所布置的预习作业很关键,我主要是让他们充分利用手中参考书的译文、词汇表以及课文注释等,对课文进行充分理解,把不理解的单词、词组、句型找出来,在课前进行检查,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效率。

Step 5: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5分钟)

Read the passage for a second time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详见课本P39)

Q1-4 共四个问题(略)

这一教学环节,目的也是为了进一步突出重点及突破难点。因为是公开课,很多学生事先把答案写出来了,其实有一部分同学生,对题目或所抄答案完全看不懂,这样就达不到预期的Reading目标。因此我就采用:Translate into Chinese and point out where they are.(这些倒不是在预习作业要求内)当然,我们可以提问较优秀的学生,以免影响上课时间,达到预期的效果。

Step 6:Practice (Watch PPS制作课件 again)(题目略)

反思:这些短语、句子主要针对一些生词、难词,还有语法知识点较难的重点短语和句型,也是为突破writing这一教学难点而设计的。

Step 7:Writing(10分钟)

假设我们学校是加拿大的一所学校,今天所有的听课教师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海外学者,听完课后,今天下午学校安排他们到Toronto参观,请你给他们当一名导游,根据Using Language——Reading所学内容,详细介绍一下有关Toronto的情况,字数50个词。

反思:考虑到时间问题,如果采用课文(P39 EX2)中Writing的写作训练包括讲评,在10分钟内应该是做不完的。因此我就改用Reading所学过的、以上环节多次训练过的 useful words,expressions and drills 又能体现Toronto特点的语句等编制而成的。让学生自己当“导游”,让他们设身处地地介绍Toronto,这样一来有趣而新颖,二来又能在短时间内当场训练(5分钟),达成了学生最棘手的writing这一能力目标,最终达到本次公开课目标Using Language.

教学方法:5分钟以后,在投影仪上展示学生的一篇习作,然后大家一起来评析、总结。

Step 8:Homework

Finish off(speaking and writing);(Ex2 in P39)

因时间关系,把作业打印在所发的练习卷上面。

总之,整堂课本人能用英语组织教学,在规定的时间内较好地达成预期的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这一教学理念,课堂上师生配合默契、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较高,达到了开课的预期目标,得到了教研室听课领导和同仁的一致认可。当然,这节公开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的提高,我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扬长避短,力争当一名合格的高中英语教师。

9.《海伦凯勒》公开课教案设计 篇九

一、教材依据:苏教版第十二册第一段元第三课。

二、设计思想: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让同学从重点词语入手,学会抓住关键词来理解句子,体会句子的内涵,感受人物精神,在此基础上,让同学有感情朗读,以声传情。朗读指导没有机械的固定程式,让同学以自身的理解来读。应该说,这种教学思路对协助同学学会阅读,掌握读书方法很有益处,朗读训练也很扎实。但是假如仅止于此,那么这节课也只会流于一般,同学的情感也无法与文中人物发生真正的碰撞与对接,不能发生拨动同学心弦的力量。有了下面教学的延伸,我们才干有了一个精彩的情感课堂。在紧接着的公开课教案中,教者匠心独运,让同学想象画面读,并在语言情境的描述中,协助同学走进海伦的世界,笼统的文字渐渐灵动起来,鲜活起来。同学是最易打动的,他们在穿越时空的漫游中,感性而细腻地根据自我已有经验,个性化地还原人物活动场景,实现“人”入我心的效果。于是,一个真正的、“百折不挠”的海伦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感动着我们。这是的“读”的水到渠成,课本的语言融入同学的发自内心的情感,变得句句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这样的课堂是感性的、厚实的、同时也是同学精神的栖居的“家园”。

三、教学目标:

1、自读自悟,体会海伦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和百折不挠的学习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片断。

四、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海伦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和百折不挠的学习精神。

五、教学准备:收录机、背景音乐磁带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课文主要讲了哪些事?

(二)、学习课文第一局部。

1、自读第一节,想一想:这一节告诉了我们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同学小组间交流。

3、集体评议。

4、指导朗读。

(三)、学习课文第二局部。

1、就在这时,沙利文老师来到了海伦的身边,她是怎么做的?海伦又是怎么做的?在文中画出有关句子。

2、分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评议。

①沙利文老师开始是怎么教海伦的?后来呢?

②海伦开始是怎样的表示?

③海伦接着是怎么做的?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

师:文中哪些语句能协助我们理解“百折不挠”这个词,同学们刚才也默读了课文,谁来说一说你画的第一处句子是什么?

“他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吮吸着知识的甘霖。他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他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

师:请大家读读这段话。在这段文字中,哪些词语一下子引起你的注意,请用笔画出来。(生自读画圈)

生:我认为这段话中重要的词语有:不分昼夜、吮吸、拼命、如饥似渴。

师:谁有补充吗?(生补充:摸出了血)为什么觉得这些词重要?

请大家再读这段话,注意刚才圈画的词语,你能有什么发现?

生:这些词语写出了海伦“百折不挠”的精神。

师:是的,这些词语突出了海伦所具有的精神。那么,这段话该怎么读,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海伦的精神吗?试试看,现自身练习读一读。

师:谁来读出你的理解?(指生读、评议、分组读、齐读)

师:要想讲这段话读得更好,我们可以一边想象着这段话的画面一边读,请大家再来边读边想,争取读得更好。(生练习朗读)

师:你看到什么画面?

生:我看到海伦在拼命的学习,不停地摸着盲文。

生:我看到海伦不分昼夜地学习,小手指摸出了血。

生:我还看到海伦在书写单词和句子,他学的如饥似渴。

师:就这些画面吗?远远不止啊,请大家闭上眼睛,我们用想象走进海伦的世界。好吗?

(小提琴音乐响起,师语言描述)也许,这是一个清晨,太阳还没有升起,可是你看海伦已在做什么?她是怎么做的?你看到了吗?早过了吃午饭的时间,但海伦呢?她在做什么呢?我们继续看,夜很深很深了,万物进入梦乡,海伦还在干什么,你看到了吗?一阵阵倦意袭来,海伦打起精神,她仍在做着什么?连手指头都摸出了血,血在一滴滴落在书上,海伦忍住疼痛,她还在……同学们,你还看到了些什么?

师:请大家睁开眼睛,透过你们的表情,我知道同学们看到了,同时也被深深地打动了,请你选择你所看到的一幅画面,用文字记录下来,让同学们也能感受到你内心的感动吧。(生动笔并交流)

生:夜已经很深很深了,爸爸、妈妈早已进入梦乡,海伦却一个人坐在书桌前,她一遍又一遍地摸着、摸着,直到摸到对了为止。一阵阵倦意袭来,海伦仍打起精神,在不停地学习着,她似乎已经忘记了时间,忘记了休息。

师:谢谢你精彩的想象,你的文字让我们到了海伦的身边。

生:海伦得手都磨破了,血一滴一滴地落在书本上,一阵阵钻心的疼痛让海伦不由得紧咬着牙,可是她仍用没破的手指头在盲文书上摸着。她的额头因疼痛而流出了一层汗,但为了学习,他仍在坚持着,他在心中默默对自身说: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师:好一个坚强的海伦啊!我们还看见——

生:冬天到了,雪盖住了整个原野,海伦坐在书桌前,握着笔在本子上拼写着单词,她的手都快冻僵了,连笔也几乎握不住了,海伦不时放下在嘴边呵一下,取取暖,便又接着一丝不苟地写起来……

师:是的,无论是在白昼、中午、黄昏、深夜,也不论是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海伦她不分昼夜——(引读第四自然段重点句)

师:(指一生)从你的眼神我发现你的感动了,将你的感动读出来吧!(生读:他不分昼夜——)

师:全体女同学准备,读(女生齐)这才是百折不挠啊!让老师倾听你们投入的朗读,分享你们内心的感动!(全班齐:她不分昼夜——)

4、指导反复朗读有关语句。

(四)、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局部,进一步体会老师对海伦的爱和海伦对知识的渴求。

(五)、作业

1、用“喜悦”、“如饥似渴”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教学反思:假如只是让同学呆板机械地死记硬背、生吞活剥地接受吸纳,是很少有效果的。只有打动他们的内心世界,才干做到刻骨铭心。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 一 ) 用情感朗读激发同学情感

文质兼美的课文往往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教师在朗读教学中,除要求同学读出节奏,注重声调和音量外,还要满怀感情地读,读出文句中蕴含的情感、哲理、意境以和 “ 弦外之音 ” 等。

( 二 ) 用艺术激发同学情感

语言和艺术是同源的,将艺术中那些为同学喜闻乐见的形式拿过来,以用于教学,是完全可能的。

例如,用图画再现课文内容;用音乐渲染与课文相似的氛围,协助同学想像课文描写的画面;用戏剧的形式让同学担当角色、扮演角色,利用角色的`新奇感激起同学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同学更深切地理解课文中角色的思想、情感、语言和行为。

总而言之,把艺术引进课堂,就是把课文描写的形象让同学仿佛能看到、听到、触摸到,使他们的感受更真切,也更容易激起同学的情感。

( 三 ) 用体态语言显示同学情感

眼睛是心灵之窗,脸面是心灵之镜。师生的面目表情、动作神态是一种动态的无声语汇,它蕴含了大量的情感信息,是师生心理交流的重要 “ 外显点 ” 。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教材提供的情感线索,恰如其分地让同学运用自身的面目表情、动作神态,直观、形象、真切地进行情感体验,发生共鸣。

此外,在教学中适时地引入录像、幻灯、电脑软件等电教手段,可以使原本单调枯燥的讲述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同学的情感,使课堂充溢生机。

10.二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设计 篇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既要注重生活实践对学习的主导作用,又要善于学习书本知识,将小学阶段还不能经历的内容通过课文的形式掌握。今天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二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设计,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设计1

一、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人类交通工具的发展史,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索、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索、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用具:

CAI课件、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如果你现在要出去旅游,会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呢?为什么?

(生自由回答)

从古至今,人类的交通工具一直在进行着不断的变化和改进,我们就一起走进这段历史吧。

(二)复习词语

在学习课文之前,要检查一下同学们对课文中词语的掌握情况,你会读了吗?

(双排火车读词语)

(三)课文学习

1.听老师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讲了哪些交通工具,并用“——”勾画下来。

(生汇报)

2.你在课前查找了哪些关于交通工具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生介绍资料)

3.听了同学们的介绍,再认真读读课文,你觉得人类远行靠的是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科技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密不可分)

齐读第7自然段。

4.就让我们回到过去,重温人类交通工具的发展历程吧。

⑴自读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⑵后来,人们为了到更远的地方,又发明了什么?一起读一读。

(生读2自然段)

⑶是什么的发明促使了火车和轮船的出现?(蒸汽机)

“天涯海角”是指哪儿?

(大组赛读)

⑷快速读4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什么叫“川流不息”?

(男女生读)

⑸除了在陆地和海洋上行动,人们还想象鸟儿一样飞翔,这个梦想能实现吗?课文是怎么介绍的?自由读一读。

假如你正坐在飞机上,闭上眼睛想想,会看见些什么?

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美好感觉,一起读读5自然段吧。

⑹现在,人们又发明了什么?用你的朗读告诉我。

(引读6自然段)

5.四人小组合作,按照陆地、海洋和天空的划分,画一幅人类远行的脉络图。

(生四人小组合作画图)

(汇报、展示)

6.踏着人类远行的脚步,让我们带着自豪的感情,一起来读读课文吧。

(齐读全文)

(四)扩展。

学完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如果让你来发明交通工具,你想发明什么样交通工具呢?

(生自由回答)

大胆想象一下,你准备怎么去远行?拿起你们手中的画笔,设计一个未来的交通工具吧。

(生自由作画)

(汇报、展示)

二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设计2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读中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创意情境:

山脚下一幢幢漂亮、整齐的瓦房,学校前面有一条弯弯的小河、学校四周树木郁郁葱葱,蓝天白云,构成一幅美

丽的图画,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自学要求:

1.认真地读读课文,谁在告诉我们什么呢?

2.找一找,画一画有关的词语、句子。

用“——”画出谁,用波浪线画告诉我们什么?

对比读感悟美:

A.那漂亮的瓦房就是课堂。

B.那最漂亮的瓦房就是我们的课堂。

A.那平坦的土地,就是操场。

B.那最平坦的土地,就是我们的操场。

A.小河会告诉你,上课的铃声很清脆。

B.小河会告诉你,上课的铃声是多么清脆。

A.林涛会告诉你,放学的歌声很悠扬。

B.林涛会告诉你,放学的歌声是多么悠扬。

观察图画:

用自己的话说说小山村学校的样子、说说在学校参

加丰富多彩的活动时的快乐心情。带着真实地

感受有感情地朗读1、2、3小节。

阅读课文:

啊,在祖国的地图上,我们的学校,找也找不到,画也画不上。

但是我们的学校,却装得下----

祖国的历史、今天和未来的理想。

自己读最后一个小节,联系上一个小

节,你有什么问题吗?

?

为什么学校那么小,却装得下祖国的历史、今天和未来的理想。

小结提高:

我们的学校虽小,但是在这里,我们这些小朋友同样快乐地学习,了解古今

天下事,认识中外知名人,笑谈理想抒情

怀,这个小小的山村学校,就是我们成长的摇篮。一句话,学校虽小,可是我们的理想却远大的很呢!

朗读全文,假如你就

是这个山区小学的一

名小学生,你将会怎

样向别人介绍你们的小学校呢?

扩展学习:

你们的学校什么样?可以仿照诗歌的样子,也向大家介绍介绍。

二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设计3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4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7自然段,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妈妈是怎样摘星星的。

3、借助插图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会认4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7自然段,借助插图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摘星星》。(教师板书课题,指名读)

2、读了课题,你能提什么问题吗?(谁摘星星?怎样摘?摘下来了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用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有不明白的问题请教同学和老师。

2、回答根据课题提出的问题。

3、标出自然段。

三、阅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第一自然段,学习“未”、“赏”两个生字。

未(未来)指名说一说记忆“未”字字形的方法,例如木字加一横,或味字去掉口字旁。

赏(欣赏)(观赏)(奖赏)翘舌音,注意正音。联系课文理解“观花赏月”的含义。

2、这春天的夜晚是什么样的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认识“嘿”字。

朗读课文。体会“淡淡的”“闪闪的”“凉凉的”和“幽幽的”几个词的含义,表现出幽静芬芳的春夜之美。

借助教师所画的简笔画,用多种形式练习背诵课文。

3、过渡:在这迷人的夜色中,妈妈和未未说了些什么呢?

读妈妈和未未的对话,教师指导学生读好妈妈的问话和未未对星星赞美的语气。

分角色朗读对话。

4、过渡:未未和咱们小朋友一样,都非常喜欢星星。于是,妈妈提出要和他比赛摘星星。可是,天上的星星那么高,离我们那么远,怎样才能摘到呢?

5、自读第七自然段,看看妈妈用什么方法摘到了星星?

认识“碗、“端”两个生字。

碗(饭碗)怎样记住这个字?指导书空。

端(端水)怎样记住这个字?

指名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妈妈摘星星的方法。

6、回读课文1——7自然段。

三、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1、读字卡:

2、读词卡:

未来

欣赏

赏月

赏光

饭碗

端正

端庄

端午节

3、指导书写:

碗:左窄右宽,注意右半部分的写法。

段:左窄右宽。

赏:上下结构,要写得紧凑些,避免过长。

未:独体字,笔画写得舒展些。

二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设计4

教学目标

1.读中感悟和思考,深入学习体会“专心做事”的良好品格。

2.了解聂耳,走近聂耳,拓宽知识视野。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4.认识“创、革”等12个生字,会写“军、代”等12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自主阅读,理解文意,学习聂耳专心做事的精神。

教学准备

少年聂耳和成人聂耳的生平图片资料等。

教学时间

2课时(第2课时略)。

教学过程

一、国歌导入,分步揭题

1.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说出它的原名,词、曲。(板书:聂耳)

2.愿意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聂耳吗?学生汇报所收集的相关资料。

3.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聂耳小时候的故事。(板书:少年)齐读课题。

(国歌是大家所熟悉的。以大家所热爱并能熟练演唱的国歌引入本课教学,可以迅速拉近学生和聂耳之间的距离,使大家觉得聂耳是那么可亲,可敬。充分挖掘语文课程资源,利用学生收集的有关聂耳的资料,使学生多角度地、更完整地了解聂耳其人。在此基础上顺势导入新课,给人一种水到渠成之感。)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2.同桌分自然段互读、互听,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分段读课文。大家评一评,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4.你认为少年聂耳是一个怎样的人?自由补充课题:少年聂耳

随机板书:喜欢音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每一个年段的学生都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们应该坚持一条理念:阅读教学要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这样,就要保证每一个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初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整体感知。)

三、围绕主线,品味探究

1.默读课文,用“”画出写聂耳少年时代就非常喜欢音乐的句子。

2.合作探究,品读重点词句。

(1)小组交流圈画出的句子,每个人都说一说自己选了哪句话?从什么地方体会到聂耳喜欢音乐,为什么?

(2)各小组选出自己组内体会最深的句子,由组长当众汇报交流,其他组员作补充。

(3)根据小组汇报情况,集体品味感悟重点词句。

如重点句①:聂耳诞生在云南省玉溪县,少年时代他就非常喜欢音乐。

引导抓住重点词“非常”来领会。

重点句②:聂耳常常跑到木匠师傅跟前,坐在石阶上,手托着下巴,眼睛一眨也不眨地侧耳倾听。

结合课文插图,引导抓住重点词“常常”“一眨也不眨”“侧耳倾听”,以及表示动作的词“跑”“坐”“托”来领会。可以做一做动作,体验“眼睛一眨也不眨”的样子,想象聂耳专心的神态(样子),再有感情地读一读,从而领会聂耳听音乐的专注和入神。

重点句③:抓住聂耳和师傅的对话。

可以分角色读一读,读出聂耳渴望拜师学艺的那种诚恳、迫切的心情,再有感情地读一读,从而体会到聂耳从小就对音乐情有独钟。

重点句④:哥哥去攀登龙门,聂耳却独自站在一棵大青树下吹起了笛子。

引导抓住重点词“独自”“站”体会聂耳对音乐的忘我之情。

重点句⑤:傍晚,天空忽然阴云密布,下起了蒙蒙细雨。聂耳全神贯注地吹着笛子,似乎一点儿也没有觉察到。

可以结合自身实际体会聂耳的“全神贯注”。想一想,你在学习时遇到过“全神贯注”的人吗?可以说看到的、听到的,也可以说自己亲身经历的,从而深刻理解“全神贯注”的意义。

3.再回顾课文,文章围绕聂耳喜欢音乐写了哪两件事?(板书:向木匠师傅学吹笛子西山大青树下练吹笛子)

(这个教学环节是文章的中心环节。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有序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补充合作学习成果,有效地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在尝试新型学习方式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一些重点词句,读一读对话,做一做动作,说一说切身体验,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同时,进行一些必要的语言训练,如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抓住表示动作的词使句子表达得更具体,初步渗透围绕中心编排内容的写作方法等,努力夯实学生的语言文字基础。)

四、诵读全文,积累语言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回归整体)

2.我来摘一摘。

好词:如“阴云密布、侧耳倾听、全神贯注、蒙蒙细雨、点点归帆”等。

好句:自己最喜欢的,描写有特色的一句或几句话。

(有意识地积累文本中有特色的四字词语,以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不断地充实学生的语言库存。)

五、读中思考,读写结合1.再次回归整体。朗读全文,思考少年聂耳是一个怎样的人。

(引导学生进一步走近聂耳,逐步加深对聂耳的认识。)

2.说一说,你遇到过专心做一件事而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的人吗?可以让学生把这个情形写下来,能写多少就写多少。

(读写结合,抓住时机进行“小练笔”,逐步提高学生写话能力,为三年级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巩固识字,积累词语

1.开展丰富多彩的识字游戏,如开火车、猜字游戏等,检查并巩固识字。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填写在“自选词语”的小货车上。

二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设计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A、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B、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2、过程与方法:A、用自读的方式了解铜像的来历

B、知道为什么称于连为小英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文的学习中,明白体会于连是个聪明机灵的小英雄。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于连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

课件

生字卡片

教学思路:

一、导入新课

1、讨论英雄:小朋友们,什么样的人称为英雄?(厉害、聪明、勇敢、不怕牺牲)

2、你们知道哪些英雄?(.雷锋、刘胡兰、王二小、张嘎等)

3、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外国的小英雄,他的名字叫于连)

4、板书课题:8、小英雄于连

(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创设情境,学习第一自然段

A、于连的祖国是比利时,现在我们就到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这座美丽的城市去游览一下。

(课件出示布鲁塞尔风光图,最后定格于于连铜像)

小朋友们,聪明的你知道这座撒尿的小孩铜像是谁吗?(于连)

他就是我们今天要来认识的主人公小英雄于连。看到这座铜像,你有什么想说的话,想问的问题吗?(铜像有趣、很调皮,很有意思,很好玩,为什么他要撒尿等等)

请一位小朋友来描述一下这座铜像的样子。

B、课文中也描写了这座铜像的样子。下面就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翻到31面,把第8课轻声读一遍,想想:课文的哪个自然段描写了这座铜像?是怎样描写的?

(学生读完课文后反馈:第一自然段)(学生找出描写铜像样子的句子)

C、指导朗读:这座铜像真有趣,这一段该怎样朗读呢?(要读得有趣)谁来读一读?

(指名朗读,评价,再齐读。)

2、学习课文第二到第四自然段

A、人们为什么要造这样一座有趣的铜像呢?课文的第二个自然段也提出了这个问题,你能把这个问题读好吗?(指名读)这是一个什么句?读的时候要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呢?(问的语气)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个问句。(生齐读)

B、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人们造这座铜像的原因?(3、4自然段)

下面就请小朋友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读完之后和旁边的同学讨论:人们为什么要造这座铜像呢?

(学生读第三、四自然段,然后互相讨论)

C、学生反馈讨论结果(因为于连撒了一泡尿浇灭了导火线的火花,拯救了全城的人们)

D、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五百多年前的一个晚上)

当时美丽的布鲁塞尔正在做什么呢?“侵略者”指的是什么?(想要占领比利时的人,他们是比利时的敌人。比利时人民对他们非常憎恨。所以当比利时的人民打败了可恶的敌人后,大家非常高兴,整座城市都在欢庆胜利。)(学生用课文中的相关句子回答后,课件出示庆祝图)

请小朋友们看大屏幕,齐读这个句子(大街小巷灯火通明,欢声雷动)。结合这幅图,说说你对灯火通明、欢声雷动这两个词语的理解。

(指名说“灯火通明”和“欢声雷动”的意思)

师:人们正在欢庆胜利,谁也没有想到敌人不甘心失败,竟会在这个时候来搞破坏,敌人想干什么呢?敌人做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反馈)这根导火线可是连着.库的,想想导火线点燃后会怎么样呢?(生自由发言)

就在这个时候,敌人的诡计被于连发现了。他看见了导火线上闪着火花,正在咝咝地燃烧着。小朋友,如果是你看到了导火线闪着火花,你会怎样做?(吓得赶快逃命,很慌张)

为什么?(从这里我们也看到了火是很危险的,所以小朋友在平时不要去玩火,要注意安全。)

E、于连看见导火线闪着火花时,他是怎样做的?(板书:想用水浇灭

想通知大人)

于连看见导火线闪着火花,并没有自己赶快逃命,而是积极想办法。他知不知道这里很危险?你从哪句话看出于连知道这里很危险?(“哎呀,不得了”)

这里已经是不得了的危险,他为什么还不赶快逃命呢?(生畅所欲言)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于连是个怎样的孩子?(遇到事情不慌张,勇敢)(所以小朋友如果是你看到了火花,逃跑是不对的,不要慌张,应该要积极地想办法。)

勇敢的于连看见了正在燃烧的导火线,马上就想到了用水浇灭和通知大人这两个办法,而这两个办法行不行呢?为什么?(板书:附近没有水

时间来不及)

说明这时候的情况怎样?(非常危急)这句话该怎样朗读呢?(要读得着急)(生读句子)

这时如果再想不出办法会怎样?

F、在这危急时刻,于连想到了一个什么办法来解决问题呢?(板书:撒一泡尿)

G、你能在课文中找出有关句子来回答吗?(课件出示句子。)

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可恶”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根导火线是可恶的?

“灵机一动”是什么意思?(突然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这个办法好不好?好在哪里?

(板书:方便)这个句子要怎样读才好呢?(语速要读得快一些,因为要赶快把火花浇灭)(请小朋友读这个句子)小朋友,你还有什么办法吗?(引导学生明白撒尿是的办法,体会小于连的机灵)

于连朝着导火线撒了一泡尿后,结果怎样?(课件出示句子)(我们真为美丽的布鲁塞尔得救了而感到高兴。)请大家用高兴的语气读这句话。

H、从这件事情当中,你们觉得于连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机灵勇敢)

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于连是个机灵勇敢的孩子?(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J、请小朋友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注意语气和语速。

3、于连用自己的智慧保住了布鲁塞尔,救了布鲁塞尔的人民,当人们知道后,人们是怎样感谢于连呢?大家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A、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B、人们造了一座撒尿的小男孩铜像来表示对小于连的感谢,如果你是布鲁塞尔的市长,你会对小于连说什么呢?(小于连,谢谢你救了整座城市)

如果你是布鲁塞尔的一位老奶奶,你会对小于连说什么呢?(小于连,你真是个好孩子!)

如果你是布鲁塞尔的一位小朋友,你会对小于连说什么呢?(于连,你真聪明,我佩服你!)

三、讨论小于连是否英雄?

师:英雄是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字眼,与之相关的往往是要付出流血甚至牺牲的代价。回顾我们前面所提到的英雄,我们所熟知的有冒死把日本鬼子带到八路军包围圈里的王二小,有为了保守党的机密而牺牲在敌人铡刀之下的刘胡兰。还有为人民做了无数好事的雷锋。他们为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甚至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而于连不过是撒了一泡尿,又没有费多大的力气,他可以称为英雄吗?

生:于连当然是英雄,他救了一座城市。

师:他是不是靠了一点运气救了这一座城市呢?

生:不是,于连他很勇敢。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如果是我,看到敌人点燃了导入线,就会吓得逃跑了。

生:于连很聪明,他才想得出这样的好办法。

师:是呀,如果于连当时吓得掉头就跑,城市能保住吗?

生:不能。

师:如果于连当时想不到撒尿浇灭火花的办法,城市能保住吗?

生:不能!

师:于连以自己的机智和勇敢救了一座城市,救了全城百姓,他无愧于这个小英雄的称号!来,让我们再一次齐读课题--小英雄于连。

四、拓展延伸

1、小于连撒尿的样子被人们用铜像塑造了出来,并竖立在大街上,你能不能也像他一样在大街上撒尿呢?(不能)为什么?(小于连撒尿是为了救全城的人,人们是为了纪念他才造了这样一座撒尿的铜像,但我们不能随地大小便,那样不文明。)

(小朋友们知道吗?小于连的这座铜像撒出的可不是尿,而是自来水,到了狂欢节,他撒出的还是啤酒,人们还会争抢着去喝呢!)

2、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认识了机灵勇敢的小英雄于连,我们要向他学习什么呢?如果你将来长大了,有机会去比利时,去布鲁塞尔,有机会去看小于连,你会给他带点什么礼物呢?

生:我会给他带一顶帽子,给他挡阳光。生:我会给他带一把伞,可能挡雨呢。

生:我会给他带一套衣服。

师:为什么呀?

生:因为于连是光着身子的。

师:除了你,世界上还有很多人跟你一样的想法。几百年来,于连不断地收到全世界各地人民送来的衣服。我们中国也送了一套汉服给于连。你们猜猜,小于连现在有多少套衣服?有700多套呢!现在专门有一个博物馆收藏着这些衣服。大家来看看穿上了衣服的小于连。(课件出示穿上了衣服的于连图)

五、总结:

11.《标志设计》公开课教案 篇十一

【关键词】 初三化学 公开课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1-078-01

0

1.设计思路

本节课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让学生知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设计两个探究活动,实验验证二氧化碳溶于水不仅发生物理变化,还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碳酸,并进一步探究碳酸的不稳定性。另外,通过一系列的视频、Flash动画,启发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实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教学过程

2.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视频】播放“屠狗洞”之谜,在意大利某地有个奇怪的山洞,人过这个洞安然无恙,而狗走进山洞却一命呜呼了。因此,当地居民称它为“屠狗洞”。这个神秘杀手到底是谁呢?

【学生】观看视频,倾听,思考,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设置悬念,让学生产生疑惑,激发学习兴趣,体会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同时感知二氧化碳的性质。

2.2通过集气瓶,内化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展示】展示一瓶预先收集好的CO2,通过观察色、味、态,总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学生】观察、跃跃欲试,纷纷抢答。

【讲解】回忆氧气,氢气,分析CO2的密度大小?CO2是否溶于水了?当我们将一瓶可口可乐振荡后,迅速打开瓶盖,有大量气体逸出。瓶中逸出的大量气体是什么气体?说明了什么?

【学生】经过计算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是44,比空气的大;且说明CO2能溶于水。

【投影】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播放视频】“干冰”的形成及升华,知道固态CO2就是干冰,干冰易升华,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用于人工降雨和舞台云雾。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实物,让学生学会从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等方面认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3演示实验,发现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

【演示实验】向烧杯中—高—低两支燃着的蜡烛中倒入CO2

【学生讨论】1.蜡烛发生了什么现象?熄灭的先后顺序什么?2.二氧化碳为什么可以用作灭火剂?3.这个现象说明了CO2的什么性质?

【教师】【实验现象】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应用】灭火

【多媒体展示】“半个西瓜,三条人命”的新闻报道。

【播放flash动画】在我国北方冬天常用菜窖来储存蔬菜,久未开启的菜窖能否直接进入,为什么?

【结论】二氧化碳也不供给呼吸

【案情回顾】揭开“屠狗洞”的奥秘

设计意图:通过真实的场景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惨案,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用动画解决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实验,让学生体化学就在身边。

2.4对比实验探究,领悟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演示实验】1.向一收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软质塑料瓶中注入约200ml蒸馏水,立即旋紧瓶盖,充分震荡,观察瓶子的形变,并分析原因。

【对比实验】2.取少量醋酸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现象。

3.取上述塑料瓶中液体数毫升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震荡,观察现象;4.加热上述试管,观察现象。

【学生】观看教师演示实验,并归纳总结,在教师的引导下,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师】【实验现象】塑料瓶变瘪了;溶液变红了;加热后溶液又变紫了。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碳酸不稳定,加热后又分解。CO2+H2O==H2CO3H2CO3==H2O+CO2↑

【应用】制碳酸饮料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试验,让学生在一系列演示实验中领悟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质,同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5趣味实验探究,加深二氧化碳特征反应

【学生实验】分组完成实验,通过饮料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吹气(有效成分为二氧化碳)

【讲解】【实验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CO2+Ca(OH)2=CaCO3+H2O

【应用】检验CO2气体

【探究实验】设计实验:证明雪碧逸出的气体是CO2气体,并展示实验现象

【播放flash动画】石灰浆摸墙壁时,为了使墙壁快点干燥,我们常常要在室内生一个炭火盆,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学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此过程有水生成,因此还可以观察到墙壁在硬化过程中有“出汗”的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实验感知化学其特性,通过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化学联系实际的能力。

2.6二氧化碳的利与弊

【讲解】二氧化碳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有无影响呢?

【学生】阅读课本、联想、讨论、交流、自由发言、互相补充

用途①灭火②制汽水③气体肥料④保存食品、人工降雨、舞台云雾⑤制化肥

【教师】二氧化碳越多越好吗?

【播放视频】播放温室效应的视频

【学生思考】1.什么叫温室效应?2.温室效应有哪些危害?3.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4.温室效应的防治措施?

【学生】阅读课本、认识温室效应的危害,感悟和总结

【结论】温室效应:定义、危害、原因、防治措施。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生活实例,总结二氧化碳的用途,播放视频,场面生动、直观,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不仅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而且培养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能力。

3.反思

(1)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体会化学的生活价值。

(2)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化学的学科价值。

(3)凸显化学对人类的贡献,帮助学生形成化学的情感价值。

上一篇:优秀作文让世界充满爱400字下一篇:中学生交通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