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物教学反思

2024-08-02

我的生物教学反思(精选15篇)

1.我的生物教学反思 篇一

我的牙刷教学反思

篇一:我的牙刷>教学反思

《我的牙刷》这堂课主要是通过同学们对牙刷的设计来了解艺术设计和生活应用的密切联系,牙刷对于学生是很熟悉的物品,但是牙刷在材料、造型、尺寸等方面的运用是根据不同功能进行设计的。这是学生在以往的生活中容易忽视的,本课的教学正是以牙刷的设计为出发点,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能力,了解设计理念,提高设计意识,学会简单的设计方法。认识到设计要“以人为本”的原则。并将设计理念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创造出更有创意的作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养成善于关注身边事物的习惯。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我是先让同学们了解牙刷的设计理念。学会观察和分析牙刷各个部分的特点和功能。养成关注身边事物的好习惯。同时还要知道设计是为人类生活提供服务的,遵循“以人为本”。仔细观察牙刷个部分的设计意图,了解形象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最后运用简单的设计图的画法设计一款牙刷。

篇二:我的牙刷教学反思

前段时间我校公开课,我听了美术教师李影上的《我的牙刷》,听后感受颇深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李老师通过多种活动类型的精彩教学设计,使学生们在轻松又兴奋的探究中了解了艺术设计与生活应用的密切联系,简单了解了设计的理念,在学习和生活中提高设计意识,学会简单的设计方法,并能够将设计理念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创造出更有创意的作品,在这节课的作业设计中,很多孩子都能够从外型和功能上进行思考创作,尽管还有的细节不够严谨,但孩子们在设计过程中,却是真情实感的演绎,值得肯定的是孩子的情感态度。“评价一幅好画的时候,不是画的好,而是看在画的过程中是否投入了真情实感,只要用心、用情画出来的画就是好画。”李老师精彩的点拨定会使学生自己作画时参考,其实,生活和艺术是密切相关的。孩子们学好美术,运用美术知识,判断生活中事物的美丑,定会发现更多生活中的美,让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更加有趣味。

篇三:我的牙刷教学反思

《我的牙刷》这一课是一节“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课,旨在让学生了解艺术设计与生活应用的密切联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简单了解设计的理念,在学习和生活中提高设计意识,学会简单的设计方法,并能够将设计理念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创造出更有创意的作品。

我先是和孩子一起分析了自己的牙刷,有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特点是什么?还分析了自己牙刷最具特点的地方和自己最不满意的地方,因为切合自己的利益所以孩子分析的很好。例如:我的牙刷有三个刷头;我的牙刷刷颈很有弹性„„我现在的牙刷有些硬,想要软一点的;我的还要挤牙膏太麻烦 „„

孩子的想法简直太丰富了,可是要想画好不容易,这也是孩子们的一个缺点,很多课经常是讨论精彩,作业效果一般般啊。所以我引导孩子一起看书上的设计图,让孩子注意怎么呈现一张精彩的设计图。例如牙刷是主要的那么牙刷部分要占整张设计图的三分之一,牙刷要有色彩,各个部分特别是金彩之处一定要画出来特别表示让人看得明白,要把各个部分的功能表示出来。

在这节课的作业设计中,很多孩子都能够根据造型新颖、色彩艳丽、材料丰富、实用性强这四大特点进行设计,但有一些作品的设计,却让我>收获了一份很大的惊喜,在这些作品的功能上,体现了孩子们的一种美的情感和品质,那就是在作品的设计中融入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孩子说有些人挤牙膏不方便,所以就设计牙膏牙刷一体的;现在刷牙太浪费水所以设计了可自动倒水排水的牙刷。还有一个孩子在刷柄末端设计了齿状结构,说是刷牙杯底部,因为平时牙杯底部不容易刷到。

再就是孩子的善良也让我很为动容,有个智力不是很好的孩子,这节课他也设计了牙刷并且贴到了黑板上,其中一个孩子到黑板评价的时候首先就指出了这个孩子的进步之处,说是他能画成这样已经很了不起了特别是写的很认真,其他的孩子听了之后不约而同的鼓起掌来。

看,我们的孩子,多么的可爱!

2.我的生物教学反思 篇二

小学美术四年级的《冷色和暖色》一课主要培养学生感受和认识色彩冷暖的能力, 让学生能辨别冷色调、暖色调并感受其美感, 提高学画色彩画的兴趣。

本节课是一节色彩基础课, 是为学生学习色彩基础知识而设置的。学生在了解了三原色、三间色等色彩知识的基础上, 再来学习冷色和暖色, 是一次温故而知新的学习过程。于是教学中我从复习导入, 让学生回忆起红、黄、蓝, 三原色。再从三原色带给人们的色彩感觉, 让学生对这三种颜色展开丰富的联想。因为人对色彩天生十分敏感, 色彩的感情来自个人对生活、自然的不同生理感觉和情感联想, 但有些感情许多人还是相似的。看到红色, 孩子们都说会联想到火焰、太阳。看到蓝色, 孩子们都说会联想到蓝天、大海、冰山。教学中, 我分别安排了在色环中认冷暖色、在水彩笔中找冷暖色、在教室中感受冷暖色等环节。随着教学的层层深入, 学生对冷暖色的感受力大大加强。学习兴趣高涨。

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兴趣, 我还准备了大量的色彩图片和冷暖色对比图案, 充分利用课件及书中的图片、作品等。通过对比, 使学生直接感受到同一画面不同色彩的冷暖感觉, 而且还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进行讲解举例, 并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颜色来联想不同的物体, 辨别是冷色还是暖色, 这样比起理论上的讲解更直观、更形象,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学习环境中掌握色彩的冷暖知识。

第一次上完这节课, 有关色彩冷暖相对性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这个问题与之前欣赏作品环节如何衔接?作为一个教学难点如何突破, 从而让学生轻松掌握, 使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第一次的课上我只得硬着头皮做一次尝试, 将同种绿色与橙色、蓝色的对比图片安排在欣赏书上冷暖色调的画后面来讲。自己觉得突然从讲冷暖知识跳跃到讲色彩冷暖的相对性这个过渡十分生硬, 学生的反应也很平淡。于是我打算静下心来, 好好专研教材, 争取找到突破口。经过自己反复琢磨, 我终于从一幅范画上找到了上下衔接的纽带。这是一幅书中的范画, 画中有两个穿着红色衣裙的小女孩正在开心的搂在一起嬉笑着, 手中还各自拿着一束菊花。我首先问学生, 看到这幅画给你怎样的感觉?一个学生说道, 我感觉两个女孩很快乐。我又问除了从孩子的表情上看出他们的快乐, 还从哪里有所体现?孩子补充道:“从她们衣服的颜色上能感受到这份快乐。”我又进一步请这位学生给大家详细描述了女孩衣服的式样及色彩, 从而使大家都明确了因为她们穿着以红色为主色的裙子, 所以整幅画面是一幅暖色调的画。为了与下一环节展开联系, 我让学生特别关注了两个女孩手中握着的绿色茎叶的菊花。我问学生:“在这样暖色调的画中, 出现这样的冷色, 大家觉得合适吗?”同学们一下子陷入沉思, 接着有几个声音弱弱的回答:“合适的”。我又追问:“能说说原因吗?”一个大胆的男孩子答道:“这样是为了冷暖对比, 起映衬的作用”。他的答案很快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我也大大地夸奖了他一番。可是我依然没有放手, 对这一问题再次深入。“同学们, 那你们觉得在暖色调的画中出现冷色, 在用色时有什么讲究吗?”“使用面积要小一点……”“颜色不要太浓烈……”同学们七嘴八舌的嚷嚷开了。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我心里也乐开了花, 因为这正是我想要的答案。

于是我紧接着总结一句:“这就说明同种颜色的深浅不同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冷暖感觉。”当你将绿色调淡, 甚至有黄色倾向的时候, 这时候的绿色就让你感觉不那么冷了。这就是色彩冷暖的相对性。为了更好的应证这句话, 我还当场跟孩子们做了个色彩游戏。我用红色的水粉颜料来做这个实验, 在第一张纸上我涂了一层薄薄的红色, 完成第一张范画。接着往调色盘里加入一些水, 再次和刚刚的红色相调和, 再均匀的涂在第二张纸上。整个操作过程很清楚, 孩子们对实验结果一目了然, 第二张红色的颜色最淡, 第一张颜色深一些。然后我又拿出一张色彩饱和度很高的红色卡纸和那两张放在一起对比, 孩子们立刻发现颜色最深的红色给人的感觉最暖。看到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我又趁热打铁, 用绿色和黄色, 绿色和蓝色进行对比, 再次让学生感受到色彩冷暖的相对性, 不仅在同种颜色上有所体现, 在不同颜色中也会有所体现。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观察, 发现了规律, 掌握了本课的知识, 也轻松地解决了我之前很头疼的问题。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改进, 使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对最后的教学效果有相当大的影响。要想学生学得好, 老师自己首先得吃透教材, 理清思路, 寻求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趣, 久而久之就对这门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无论哪一门学科, 学生一旦有了兴趣, 其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3.我的网络教学反思 篇三

一、教学设计思路

1.以培养信息时代的读写能力为出发点。

2.以探究和协作为主要的学习方法,借助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搜集、利用、筛选、加工信息的能力。

3.以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归宿。

二、主要教学过程

1.把从网上下载的烟台美丽的海景图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情境。品读欣赏,描述烟台的海之风光。(1)根据自学提示学习第1~2自然段,不理解的词语,可以点击课件,就会出现相应的词义文本框。(2)再读课文,勾画描写海景的句子。(3)课文中是如何描述烟台的海景的,有哪些特点?(生交流讨论,将特点写在留言板上)

3.点击网页,表现美景。欣赏烟台的海景和网页中对此描述的美文,找出喜欢的画面,通过重组、再造想象、来描绘一番。

4.質疑自学,描绘景色。烟台的海有哪些特点?根据屏显文章,进行重组和想象,描绘烟台特有的海景风光。(1)提出自学要求,指导自学。(2)学生上网自学。(3)学生小组交流。

5.上网领略祖国其他风景名胜的美景和美文,如青岛的海、大连的海等等,用自己语言描绘喜欢的一处风景,制作出一份图文并茂的电子文稿,实现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

三、几点启示

通过本课的教学,给我们以下几点启示:

1.网络教学促使教师的角色有了转变

信息时代,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和垄断者。学生课外已在网络中获得了许多知识,也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前台走到后台,成为学习的支持者和帮助者。为学生提供物质条件、必要的学习资源及传授必备的基础知识。

课前,教师必须从整体出发,明确学习目标,细致策划教学环节,在教学伊始,运用事先准备好的网络素材,创设出良好情境和活跃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分组讨论和交流汇报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互相评议。可见信息化技术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提供了广泛交流协作的机会,通过这种协作交流能有效地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延伸课堂教学内容,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2.在网络环境下开展阅读教学,提高了阅读实效

为了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的资源优势,使学生的学习范围已不再局限于一成不变的教材,只要轻轻一点鼠标。各种美文名著,精彩句章,尽收眼底。而且使阅读活动也由课堂扩展到课外,学生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扩展阅读。在这篇课文中学生阅读了大量描写烟台海滨城市美丽景色的文章,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量,激发了阅读兴趣,促进了学生多方面知识的积累,提高了阅读能力。

3.借网络环境,加强写作体验

网络作文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并通过建立一个交互性网络平台,构建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比如,这课教学,我们通过互联网搜集各种描写烟台海景和祖国河山风光的文章,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通过网络,使更多的文章聚集于一处,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与本次写作最相关的信息,学生可以自主进行想象、重组,激发他们写作与表达的欲望。在这种主体性的支持下,学生学会了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表述与写作,用自己独特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真实的经历与感受,从而顺利地写出不同风格的文章,达到读写的结合。

4.网络读写一体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

4.我的大树教学反思 篇四

这个教时提醒老师,要丰富自己的各方面知识,走近新课程,走进新课程教学,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引导者,也是学生的合作者,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讨论、交流、探究自己发现并提出的疑问。教师从中点拨、引导并要和学生一起学习、探讨,真正做到教学相长,达到教之于渔的动感目标。这样:教师辛苦了许多,备课增加了难度,需要更多的时间来作准备,既备教材,又备学生。总觉得很难,其实我们只是走近了新课程,只是刚开了个头。

5.我的理想 教学反思 篇五

本次习作的目标是将口语交际与习作指导紧密结合在一起,创设宽松自由的口语交际环境,通过师生互相倾诉自己的理想以及理想背后的故事,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应对和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理想观。

“我的理想”是一个很空泛的话题,学生往往都会说些大话、空话,为了避免步入这样的困境,我以口语交际课为依托,激发学生兴趣,抓住三个话题,即我的理想是什么?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为实现理想,我该怎么做?教学时,我首先用故事感染激发学生,让他们明白故事中的主人公的理想是崇高的;接着交流关于理想的名人名言;最后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我该怎么去做?就这样,从聊天似的谈话入手,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打开学生思路,为后面的写作奠定基础。

6.《我的同学》教学反思 篇六

作文是一种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的作业,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思维的重要渠道,它为学生创造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但中年级任教老师可能都有这个共同的感受“教学生作文难,教学生初学作文更难”。而今天看见刘老师在《我的同学》这堂习作训练课,面对三年级初学写作的孩子们,把课上得有条不紊、扎实有效,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中掌握写作的技巧,我感慨良多。下面就刘老师的这节习作课谈谈我的感受。

一、注重课前准备,奖罚得当。

刘老师在课前注重与学生交流,让孩子们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并对发言积极的小朋友进行表扬及给予奖章奖励。大多数孩子都积极主动展示自己,使孩子们得到进一步的互相了解,也为下面的讲课进行了铺垫。同时因为孩子们在课前已进行过比较充分的准备,所以他们对本节课内容不感到陌生,课堂气氛轻松而不哄闹,井然有序。

二、游戏先行,激趣导入。

刘老师用“猜一猜”的游戏导入新课,首先出示一段话,描写班内同学的外貌、兴趣爱好和特长等,然后让学生猜出同学的名字,这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踊跃参与,以一种轻松的状态进入学习。她结合身边生活,采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这既丰富了习作教学的内容和情境,也激发学生学习习作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三、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创新能力的引导。

三年级习作课程标准中要求:“能让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图、听范文,引导学生应按顺序来描述人物,并懂得抓住一件典型具体的事去表现人物的特点。同学们都踊跃举手抢着发言,在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中回答得非常好,且各异奇趣。在同学们介绍同学特点进行多方面的探讨后,刘老师进行总结,并将写这篇作文要注意的事项对同学们进行小点讲说,让学生对这些小点理解并注意运用到习作当中去。在学生们理解和掌握后,让孩子们以《我的同学》先进行一小段说话训练,在说话练习中,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给予鼓励,让他们在此基础上再联想其他内容,发散学生们的思维,在听、说中有条不紊地进行联想与想象,以期写出符合自己个性和想法的富有创新精神的文章。

四、重视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掌控课堂。

新的课程标准中要求以学生为主,刘老师很好地把握住了这一点。对于写作,这是一般学生都挺害怕的事,要么不会写,要么不想写,要么思维过于活跃而调皮捣蛋,搅乱课堂秩序,让其他学生也不能好好听课。对于这些问题刘老师都很好地把握住了:通过老师的提问与指导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奖章的奖励与鼓励性的话语让学生们敢于说话,大胆发言;示范性安静动作和对表现好的孩子给予奖励给学生树立榜样。这样,不仅让学生能积极有序地发言,同时也让老师能更好地给予指导,让学生们都能更好的听课。

7.我的生物教学反思 篇七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要传授知识, 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智力, 真正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和兴趣、爱好、求知欲望及自觉态度, 教学过程要有浓厚的情感色彩。教学形式、教学手段与方法要多样化。

笔者认为科学课堂中的“调味品”有如下几种:

一、情境课堂

“情境之于知识, 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 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 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这句话就道出了情境教学的重要性。

科学学习有时候也是趣味的, 有时候是深情的。所以笔者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设置一些情境结合实验, 学生学得有趣又有成果。教学设计不一定在于新, 但一定要巧, 情境是因为课堂而存在的, 教学手段运用巧妙。在科学性质的学习时, 有些要借助实验中的一些反应现象来理解, 有时显得枯燥无味, 很难记忆。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 学习兴趣是内在动机在学习上的体现, 它伴随着求知的动机、理智的情感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在教学中以丰富有趣的内容和生动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是很重要的。

比如讲到光的折射这一节时, 我还有一个“偏心”的故事情境。光线总是“偏心”, 厚此薄彼, 哪里厚就往哪里偏, 光线经过三棱镜, 凸透镜, 凹透镜后折射光线怎么画, 学生结合实际实验很容易掌握, 当这一节透了, 到后面讲视觉形成时, 其中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和矫正就相当容易, 比如可以这样讲, 近视的像是成在视网膜的前面, 太偏心了, 即晶状体曲度过大 (中间太厚了) 激光手术 (削薄一些) , 或者配带凹透镜, 不要那么偏心, 焦距更大一些, 像就能成在视网膜上, 远视与之相反。呵呵, 不过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对待学生可不能“偏心”。

二、幽默课堂

科学课堂教学常会出现气氛沉闷、枯燥现象, 教师讲得辛苦, 学生听得无味, 究其根源是教师在课堂上机械重复, “炒现饭” 缺少课堂教学的“色香味”。有的教师生怕学生听不懂弄不明, 于是经常不断地机械重复操练。有的教师也明知这种教法效果差, 但面对升学压力无能为力。要改变这种现象, 给课堂添加调料十分必要。要吸收现代教学观点,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而达到学生乐学、善学的目的。

教师的幽默是课堂教学大餐不可缺少的调味品, 是调节师生情绪, 提高课堂气氛不可或缺的教学机智, 是教师教育机智与创新能力的展示。比如七年级下显微镜这一节里:物镜长的放大倍数大 (勿长大she的《不想长大》哼上几句) , 七年级上动植物的组织:宝叔嬴积分 (保护, 输导, 营养, 机械, 分生组织) 。八年级上水的电解实验:负极产生氢气 (父亲) , 正级产生氧气。

三、善用肢体语言

要做一名成功的老师, 必须让自己的教学充满美感, 具有强烈的艺术性。教师的肢体语言是组成课堂艺术的重要元素之一。在课堂教学传点教学内容的时候, 教师还可以通过表情和动作来传递教学信息。因为肢体语言传递的信息能给学生拥有更加长久的记忆停留时间, 更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 我发现一位好的教师恰当的肢体语言能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 起到补充的作用, 可以让语言的表达更加准确, 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通过自身表现出来的自信心, 可以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面势语具有直观、有效、准确的特点, 它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视觉。

四、善待质疑

卢梭说过:“ 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 无论品格还是智慧, 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

质疑是学生深入思考探究的一种积极表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我适当采取一些措施, 把质疑带进课堂, 让孩子们活灵活现, 让学生学习变得有滋有味。

兴趣是学生学习入门的先导。对学生的提问, 教师应尽可能的满足, 因为任何压抑、干扰都将使创意的心灵受损。让学生喜欢质疑, 将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教学目标充分暴露于课堂, 以利于通过讨论解决问题。

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对学生的质疑有充分的考虑, 做到心中有数、“案”中有人。要给学生的质疑创造良好的机会, 使学生能问。质疑问难可以安排在课前预习, 让学生把疑难问题写在预习本上;在课堂学习时, 也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想, 不懂就问, 对教师讲解持有不同意见的可以提出来共同探讨;在课尾质疑, 教师可以用这样的问题“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再次引导学生质疑, 从而做到既“传道”又“解惑”。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适时质疑, 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既学到新知, 又发散思维。

综合上述观点, 其一我主要是基于能减轻学生负担, 其二是希望有更好的课堂效率, 其实现在的学生我看着真是辛苦, 每天有上不完的课, 做不完的作业, 其中有一部分学生自身对学习就有浓厚的兴趣, 毅力也比较好, 对这一部分学生而言, 可以给予他们更多的学习动力, 有更多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思考, 能坚持学习。

8.浅谈我的英语教学反思 篇八

新的教育理念提倡的是“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深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应当面向新时代,努力创建民主、平等和促进个性发展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这首先要求教师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其次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以科学的发展观去认识学生、关心学生、教育学生,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它是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是真善美的统一体。

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是增进师生情感的又一重要途径。

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克服远古遗留的“唯尊师不可”心理,遇事多做换位思考,把讲台和教本不光看成自己的权利象征,更应将它们视为履行义务和责任的重要途径,从而使自己具备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使学生在服从的同时,更多的是佩服与敬仰。要想成为这样的教师,我们必须严守师德要求,加强自身修养,自觉拓宽知识视野,不断提高敬业精神,积极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

我现在意识到教学不仅是教学生的知识,而且也是教学生的为人处世等言传身教的教育,我也知道分数虽然仍然是目前用来衡量教师上课的能力标准,但我不再为自己的得失而特意地去追求分数了。我只有宽容地对待学生的厌学情绪来延续自己的快乐,我的漫漫教学生涯才能永远充满活力、充满生机,才能对得起自己的劳动,达到愉快教学。

(作者单位 吉林省白城市民办实验中学)

9.《我的舞台》教学反思 篇九

在教学本文时,课前我就让学生收集了新凤霞、吴霜以及关于评剧艺术方面的资料,为理解课文做准备。教学时我着眼于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引导学生感悟艺术的魅力。在设计上采用多读,让学生通过充分朗读和画找语句来感知课文。在每次读时,给于具体的要求,如在第一遍接触课文时,设计扫读课文,画出课文中心句。第二遍快速自由读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在第三遍读时,要求在弄清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再精读课文,抓住具体的语句来体会“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精讲艰辛学艺的部分,从中体会作者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最后总结作者的成功得益于她心中的“舞台”。拓展练习中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心中的愿望,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愿望自己准备怎样去奋斗。通过整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总的来说,这堂课达到了我预先设定的效果。

学习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体会到在艺术之路上人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练就的勇气和毅力,同时也感受我国戏剧艺术的魅力。这样的文章也比较符合孩子们的成长特点。所以,上课的同时上让他们在课堂表露了自己内心的想法。

10.我的音乐教学实践及探索反思 篇十

关键词:小学音乐;实际情况;思考;改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039-01

对于在我们小学校的音乐教学来说,目前基本上是以教唱歌曲为主,学生对音乐理论知识不感兴趣,课外的教学活动也较少,学校也没有多少乐器,课堂教学基本上还是老一套。针对这种教学现状,必须高度重视,加以改进。

一、小学音乐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小学音乐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面临不少困难。

1、师资力量匾乏。在学校中,音乐老师基本上都是没有经过正规训练的兼课老师,有的老师甚至一点乐理知识都不懂,只不过会唱几支歌而已。所以,他们上音乐课,也只不过教唱一点歌曲,至于乐理知识基本也都没教过,所教的歌曲也有很大一部分是流行歌曲,什么情呀爱呀,小学生天天都挂在嘴边,而爱国歌曲却教得太少,这对小学生的思想发展很不利,现在就有很多小学生不愿意老师教音乐课本上的歌曲,认为那太老土,这就造成了师资严重匾乏。

2、教学设备不足。我们学校只有一台电子琴,有很多小学生还不知道腰鼓、小号这类小学最常见的乐器的样子。

3、大环境下家长重视不够。现在教育改革还不够深入,应试教育的影响还非常深,升学率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质量高低的唯一标准!在这种思想的束缚下,家长更关注的是孩子有没有把主课学好,经常听他们说的是学美术、音乐、体育没有什么用的观念,所以转变家长的观念迫在眉睫。

4、资金不足。现在,我国对教育方面投入的资金,远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特别对小学的投入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客观条件也限制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因为资金问题,导致教学硬件差等其他问题,这也是现在面临的最大的困难。

二、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不应该是功利性的培养多少音乐家,而是培养将来的高素质国民。就象一首英文歌曲《Music is The Key》(《音乐是一把钥匙》)的歌名所说的那样,音乐正是一把钥匙。这把钥匙不仅打开音乐体验之门和为多学科的学习打开视窗;更加为人们的生活作出良好的导向。因此,让小学生体验到音乐功能的多样性不但是他们的权利,也是音乐教育家和所有音乐教师的义务。为小学生从小创造一个多元文化交流的平台,无疑能够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养分。

三、反思改革小学音乐教育的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以人为本的新教学观是现代教学观念的核心”。音乐的学习领域包括: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性活动,课外活动,视听活动等,把这些方面的内容综合起来教学,还要把音乐与舞蹈、美术等艺术综合起来教学,这样音乐教学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因此,教师要把音乐教学摆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

2、热爱自己的专业。我们自己的专业就是“音乐”和“教育”两个方面合在一起的专业。自己爱音乐,用心感悟音乐,才能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也热爱音乐,乐于领悟音乐。同时,最能代表你水平的专长你千万不要放弃,学生对你一辈子的尊重或者将来具备某种音乐特长,也许恰恰是因为看过了你哪一次的演奏或演唱。对于教学方法的领悟以及教育经验的积累,会使你逐步教好你的学生。三、敢于创新,灵活教学。课堂教学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我们音乐教师有根据大纲所规定的教学目标要求自由选择音乐教学素材和教学方式的权利,如果你和你的学生一样讨厌你手中的音乐教材,我觉得就应该考虑如何重新组织或补充,让学生学得更好和更开心的音乐教学内容了。做到大胆切入自己的专长。适时的在学生面前表现一下自己的专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有计划地传授这些知识,并且取代一部分现行教材中不受学生欢迎的教学内容,这样既能使自己发挥专长,又使学生学有所得,而且可以增添学校的文化特色。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有意让孩子们在不同场合感受音乐的魅力,如生日,节日,比赛,运动等,让孩子们知道音乐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知道它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并多进行音乐课外活动。如采用歌咏比赛、合唱队、舞蹈队、乐器小组等不同形式的课外活动加以提高歌唱效果。音乐可以成为人的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把音乐作为一种文化来看待,我们要探索音乐教学新思路,赋予音乐教学新的内涵,把音乐教学搞得更好。

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能给我们的学生一个终身受益的大环境。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给音乐教育提出的新目标与要求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和精神,要切实在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音乐教育的全面改革刻不容缓。只有真正把审美体验的教育新思想融入小学音乐教育中,才能将的素质教育推上一个新台阶。

11.我的生物教学反思 篇十一

刚走上讲台的我, 完全不知道何为重点, 于是只能把教学重心放在知识目标上, 忽视能力培养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由于我所教授的课程是英语, 学生在课堂上容易只关注课堂的知识点。因此刚开始教书时, 我总是利用课件和书本, 枯燥地讲解知识点, 一味地挖深, 总认为自己讲得还不错, 但学生和我的“配合度”却不高。无论我怎么调整自己的情绪, 不停地“煽风点火”, 学生都是无动于衷。做老师的, 最在乎的莫过于学生是否喜欢自己的课堂。当我得知我第一届学生给我的评价时, 我很着急, 为什么我始终推不开学生心灵的那扇窗呢? 偶然的机会, 我看到了这样的一个公式:读书+教学的反思实践=教师的专业提升。我的生活中少不了读书, 是不是我的教学反思还不够呢? 于是, 我开始了对自己课堂的反思和实践。

第一次实践:运用真实素材, 还课堂时间于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要求, 教师越是把注意力局限在知识上, 学生对自己学习上的成绩就越冷淡, 学习愿望就越低落。”定下心反思自己的课堂, 我首先意识到的是将课堂有限的时间“让出来”, 让学生明白课堂知识点的“实用性”。但是如何让学生认为所学的知识能够运用在生活当中呢? 我将视线投向了时事新闻。新闻来源于生活, 不论学生喜好异同, 都能从中找到适合的素材进行加工。从我教的第二届学生开始, 我开始有意识地让学生课外关注新闻。并在每节课的一开始, 我空余5分钟, 让学生播报新闻。通过初步的实践, 我发现, 这个设想很好, 但是如果演讲者的新闻内容不够吸引人, 坐在下面听讲的学生就觉得没有意思, 进而开始分神。听者无心, 说者也就更无意, 最终这种现象导致这个环节流于形式。究竟怎样才能保证学生听的效率呢?我又开始了第二次反思和实践。

第二次实践:选择合适的课堂监控方式, 提高听课效率。

听讲这个动作最简单, 也容易出现低效率。以我所设置的课前5分钟新闻时间为例, 通过几次实践和多次课后与学生的交流, 我发现学生之所以不想听, 是因为听到的内容和自己的认知存在较大的差距, 并且在听的过程中, 由于演讲者是用英语进行表述, 导致听者对新词汇的理解成了整个听力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某些学生已经疲于应付较多的词汇, 因此对新闻的内容不再有兴趣。于是我做了这样的调整:每位学生在汇报新闻之前, 要将生单词和音标及释义写在黑板上, 并教其他学生拼读。这样一来, 尽管“练口”的学生面带羞涩, 磕磕绊绊地教“练耳”的学生, 但是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我常常在他们的脸上找到些许兴奋, 些许紧张。但这还不够, 因为紧接着我发现他们每天学到的东西很多, 但是遗忘得也相当多, 有的学生甚至在一天的时间内将前一次听到的新闻忘得干干净净。我又做了“微调”:每位“练口”的学生在播报新闻以后, 根据其内容设计两个问题, 让学生抢答。这样每位学生都能集中注意力听发言的同学讲话。同时, 为了便于课后巩固, 我要求学生准备笔记本, 积累单词。之后的日子当看到他们睁大眼睛看, 屏住呼吸听, 跃跃欲试发言, 同时课堂上他们的表达出现课外的拓展单词时, 我知道, 我成功了。

第三次实践:融情于景设计活动, 促进情感态度目标的实现。

“教育者在关心人的每一个方面、特征的完善的同时, 任何时候也不要忽略人的所有各个方面和特征的和谐, 都是由某种主要的, 首要的东西所决定的。这就是道德”。具体到课堂上, 如果一节热闹的课堂没有实现情感态度目标, 终究是不完美的。那么如何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 “于细微之处见真情”呢?我又开始在每节课的主线设置上进行探索。很快我注意到每个单元都是以一个话题展开, 何不利用同一个话题实现不同的情感态度目标呢? 有一次, 有一个单元的内容关于野生动物保护, 在课堂上我展示了大量的图片动物惨遭虐待的图片, 学生的眼睛里充满惊恐。他们无法相信, 竟然有这么多动物因为人类的一己之私承受着痛苦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很凝重, 这时的我, 脑海里却闪过一个念头:“换位思考”。我立即问学生:如果你是其中的某个动物, 你能否描述一下你所遭受的痛苦呢? 学生沉默了一会, 继而纷纷举手, 发言内容的角度和深度都出乎我的意料。精彩的发言不断, 班上的掌声不断, 大多数学生一边听, 不时地点头赞同。这时, 我意识到唯有抓住课堂话题的主线, 将真实的情境融入教学中, 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才能与他们产生情感共鸣, 从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次实践:利用网络热词, 给课堂气氛“加点料”。

现代学生的生活几乎无时无刻不与网络联系着, 于是网络流行语就伴随着我的学生在课堂中生根发芽。如何利用这些网络热词引导学生产生正能量成了我课堂上的另一个挑 战。我明白, 教育“宜疏不宜堵”, 唯有用幽默的语言及时化解尴尬, 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有一位学生精通游戏, 课堂展示时游戏术语不断, 下面的学生窃笑, 等着看他被我“训斥”。我不动声色, 冒了这么一句话:“从你的发言中我可以看出来你是CS高手, 我是门外汉, 但我不是‘奥特曼 (outman) ’哦, 有时间我可以向你请教这方面的知识吗? ”他惊讶地瞪大眼睛, 点了点头, 我继续说:“人的成长离不开学习, 所以我可不希望在我的课上你也变成‘奥特曼’哦。”这时学生发出会心的笑声, 都明白了我的用意, 更重要的是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那以后, 课堂上再也没有学生谈论与主题无关的事了, 同时班上讨论学习的声音大了, 而讨论游戏的声音小了。

12.《我的信念》教学反思 篇十二

居里夫人为了科学的发展而终身在是实验室里埋头工作,这是居里夫人的高尚品德之一。我归纳了一下,文章围绕居里夫人的信念写了两点。

第一点是:不求盛名。人们以为给予居里夫人以盛名,表达了人们对她的尊重,居里夫人必须会很乐意。没想到居里夫人永远追求的是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所以她竭力坚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到人事的干扰和盛名的拖累,这是值得我学习的。以前在丰都,自从我上了电视以后,便有许多我不认识的人跟我打招呼,说:“那不是黄聪吗?”我就有了可恶的虚荣心,对那些小的演出我也要尽力地把自我表现得更突出一点,所以很多同学都说我爱表现自我。我以后必须要把精力多放在学习上,教师安排的任务我当然也要尽力做好,可是平时要尽量低调一点,这样我就会慢慢地脱离我的虚荣心。

第二点是:不为金钱。居里夫人深信在科学方面她有对事业而不是对金钱的兴趣。当她发现第一克镭时她的信念让她不能违背她纯粹研究的观念,因而她没有申请镭的专利,抛弃了一大笔财富。有人说她傻,可她却坚持她是对的,她认为“诚然,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多的报酬。可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他们受事业的强烈的吸引,既没有闲暇也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这一点使我更加的钦佩这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

13.《我的五样》教学反思 篇十三

《我的五样》其实是毕淑敏通过一个游戏想让大家审视自己的内心。在上这篇课文时,花了太多时间在文章脉络的`把握上,在讲到选择、舍弃、保留东西的心情可以直接在过程中插入,不必再在后面回过头去看。正如一开始所说,毕淑敏想要的结果是大家去审视自己的内心,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对这个游戏的解说以及实践当中,却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学生心灵的挖掘。

作为老师,最重要的应该是让大家通过这篇课文去审视自己的内心,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对于自己来说,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从而去确定自己今后的道路。

14.他推开了我的“反思”之门 篇十四

学生自主学习过后, 我请第一位上交了作品的学生演示操作过程。一般这时, 我都会在学生旁边, 学生一边做一边说, 而我负责总结提升学生的操作要求, 以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这次也不例外。但意外就在第二个操作时出现了。当学生利用“录音机”软件打开第一个文件, 准备插入第二个文件进行拼接时, 我习惯性地把手伸到了学生的键盘上, 开始操作左右方向键, 以提示学生可以用左右方向键进行滑动块的微调。可是, 这位学生却推开了我的手, 不让我动键盘。我没理他, 又强行动了方向键, 并向学生说明可以通过左右方向键进行微调。这个知识点在这节课中不用也可以, 但在实际操作中会用到。作为拓展点, 我也想让学生知道。这时, 这位学生又推开我的手, 看出来他实在不能忍了:“老师, 我试了, 把滑动块放在1分4 5秒的位置, 当音乐前奏结束时, 朗诵正好开始。”说着, 把滑动块准确定位在了1分4 5秒的位置。等他操作完, 我听到他编辑后的音乐和朗诵配合得恰到好处。

学生在操作时, 我也暗中动手, 一直是我很得意的教学手段。我有时会故意让操作存在困难的学生演示, 一旦学生遇到困难时, 我及时出手, 暗中帮学生完成操作。或者在学生快速完成操作时, 我撤消操作, 要求学生慢一点再来一遍, 使其他学生看清楚。这个暗中的帮助, 在我看来既照顾了学生的颜面, 又可以让教学难点的突破有了良好的支撑, 一举两得。

这位学生的反应让我反思。学生操作中注意的节拍和朗诵配合的问题, 我在操作中, 没有做出明确要求, 但这是现实录音编辑时最重要的一点。我一直认为学生不可能做到, 但有了这位学生的提醒, 这个班所有的学生在操作中都注意到了这一点, 而且做得都很完美。这也是我对学情的一个错误分析, 说得严重点儿, 是我教学理念没有将真正落实在教学实践中。我平时经常说要相信学生, 相信学生的创造力, 可是, 我真的相信学生了吗?暗中插手帮助操作时, 很多学生也表现过抗议, 比如, 有的学生会直接说:“老师, 你来做吧。”但从没有像这位学生反应这么直接, 所以一直没有引起我的反思。学生有自己的想法, 有自己的操作习惯, 既然让他演示就应该放手让他去做, 给他充分的空间。当他有问题或遇到困难时, 再给予提示, 这样的帮助比我直接操作效果更好。我这样武断地打乱学生的操作, 是对演示学生的不尊重。另外, 我犯的错误正是我要求学生杜绝的现象:帮助同学时, 不要代劳, 应该告诉他如何去做, 为什么这样做。我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却没有做到。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提出了“过程与方法”目标, 我总觉得无从落实。虽然每次教案都会写上, 但是从未真正思考过怎样去落实。这位学生的表现给了我启示, 我犯了一个极其严重的错误, 这种迫不及待地插手学生操作的行为, 其实是过多地关注学习的结果, 而忽视学习的过程, 剥夺了学生体验学习过程的权利。之所以感到“过程与方法”目标无从落实, 是因为我无形中把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时机错过了。

15.反思,让我的课堂流光溢彩 篇十五

我想:教学反思是教学的升华。一个有事业心和使命感的教师,更应体会到“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和“经验+反思=成长”这两个公式的真谛。而我,是在一节校公开课上深刻地体会到了其中的奥妙的。

我教学的是一篇文字优美、充满趣味的课文──《林中乐队》。课前,我充分准备,设计出精巧的教学方案。为了慎重起见,我还先上了一节试验课。结果,课堂不但平淡无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课也上得不是很顺畅。试验课以失败告终。

课后,我进行了认真地反思,对原来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变动。其中,有三个部分的改动给我的触动最大。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公开课上,我先帮助学生找到全文的中心句:“在清晨和黄昏……各有各的奏法。”找准切入点——“各唱各的、各用各的、各有各的”,问:“所有的动物”指哪些动物?课文是怎样具体说明‘各有各的’”?通过这个问题的抛出,迅速锁定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的重点。

接着,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上试验课时,由于顾虑重重,我始终处于控制与主导的地位,因而才出现了我一人的课堂。我在反思中明白: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个别性和独特性应该受到尊重与珍视。因此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需要、水平,因人施教,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习的主体——学生,让他们更自由、主动地学习。于是,在第二次上的时候,我充分尊重学生差异,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让他们在课堂中自主读书,合作讨论,大胆交流与汇报,构建无拘无束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在自主、互动中去感悟课文,去体验课文的情感和句子的意蕴。我问孩子们:“在众多的小动物中,你最欣赏谁的演奏?读一读它的精彩表现,并说说欣赏它的原因。”学生一听,可乐了,都自主地读自己所喜欢的演奏家,还边读边沉思,有的甚至拿出笔写一写,做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要求。在学生充分朗读之后,我再让学生进行匯报,这时的课堂不再是以前的沉闷,学生都积极地参与了,他们在我的引导下,把演奏家的精彩的表现一个个地用他们的语言阐述了出来。其中,学生在回答沙雉的精彩演奏时,我是这样问的:

师:你们为什么会喜欢沙雉的演奏呢?

生:沙雉的演奏方式与众不同,竟然是用尾巴在唱歌。

生:沙雉的声音让我想起了小羊羔。真好听。

师:老师跟你们也有同感,如果要让你们将沙雉的演奏表演出来,你们可以吗?

学生一听,来了兴致,都大胆地运用自己的肢体和语言进行了表演,更有甚者表演得惟妙惟肖。就这样,学生在无拘无束、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里,读的用心,想的开阔,说的流畅,议的尽兴。更让我惊喜的是,我的孩子们此刻俨然成了表演家,他们生动地演绎了文本,一再把课堂气氛不断推向了高潮。

二、以想象作钥匙,打开学生与文本对话之门

这篇课文中描绘了大自然各种生机勃勃的动物发出的奇妙声音,这些声音孩子很少听到,但对于音乐,他们是喜欢的。在试验课上,我直接将课前搜集的这些动物的叫声放给学生听,但这只有感观效果,并没有给他们留下太深的印象。如何引导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体会作者的心情呢?我在反思中认识到:“阅读应该是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等字眼点明了想象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因而,在公开课上,我以激活学生的想象,来拉近他们与文本的距离,打开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之门。

在引导学生欣赏沙雉的精彩演奏时,我要求学生边听边想象,想象沙雉的演奏方式和声音。出示练习:按课文填空,想象句子描绘的画面,说说所填词语的好处。

沙滩更是( ),它( )用尾巴唱起歌来了:它一个腾身冲入云宵,然后张开尾巴,头朝下直冲下来。它的尾巴兜着风,发出一种“咩咩”的声音——( ),活像羊羔在森林的上空叫!

在本片段的教学中,我力求使学生在相互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对课文的理解时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发展,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我让学生感受沙雉表演时的景象,领会作者的惊喜心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这样,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词语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它教给了学生发散性思维方式,让学生有了发言讨论的机会,主动参与意识强烈了。

三、注重朗读,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上试验课时,大都是我在讲,学生听。学生读的时间极少,这造成了学生没有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我在反思中领悟到: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深入体会文章的情感。于是,我决定以读代讲,在教学中坚持“以读为本”的理念,引导学生充分有效地读书。

首先,我通过品读感悟的方法,让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分析和理解,从而明确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使读者和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在学习有关沙雉的演奏时,为了让学生更能感受到沙雉给人的那种惊喜之情,我就引导学生紧紧抓住“异想天开、竟、不折不扣”等重点词语进行理解。其次,在指导训练朗读时,既让朗读者说说为什么这样读,又让其他学生评评这样读好不好,为什么?在“思”与“评”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的朗读又再次品悟了文本。

上一篇:摘抄100字下一篇:灯塔计划通讯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