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2024-06-19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精选10篇)

1.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篇一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不倒翁的探秘》教学设计

一、主题背景

学生通过前期的活动,了解到鸡蛋壳在生活中有许多用途,并产生制作不倒翁的想法。学生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初步了解不倒翁的制作方法,并自主尝试制作不倒翁。本节课通过检查学生制作不倒翁的情况,让学生在互相观察、互相评价中发现制作中存在的问题,对问题进行归类及分析,从而归纳出制作不倒翁的科学方法。本节课紧紧围绕问题 “如何做出最好的不倒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究,学生的观察、分析、讨论、、比较、归纳等能力得到强化。

二、活动目标

1、在玩不倒翁过程中,通过观察、发现自身和他人设计与制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问题。

2、能对问题进行归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思考问题解决的办法

3、积极与老师、同学探讨改进自身不足之处,感受探究乐趣

4、清晰、简洁地表达个人观点,能认真倾听他人的观点,乐意与他人分享活动成果,养成善纳他人观点习惯。

三、实施对象:五年级

四、活动课时:1课时

五、前期活动:

1、通过观察、探究鸡蛋壳的形状特征,感受鸡蛋壳性形状的奇妙之处,并 了解人们怎样把蛋壳的这种形状特点运用到生活中。

2、通过调查、上网搜索、查找书籍等方法收集鸡蛋壳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了解一些生活小常识。

3、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及利用已有的经验,尝试制作不倒翁

六、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师生共同回忆本主题活动的一些经历片断

师:现在赵老师要挑战大家的智慧,请看一张图片,(出示西安小雁塔照片)图片介绍: 西安小雁塔始建于公元707年,跨越了唐、宋、元、明、清等朝代,在陕西省乃至全国所存1300年前的完整建筑中名列榜首。公元1487年,陕西发生6级地震,小雁塔被震裂。时隔34年,即公元1521年,陕西再次发生地震,塔的裂缝竟然合拢,复原如初。人们百思不得其解,便把小雁塔的合拢叫“神合”。1555年9月,一位名叫王鹤小京官回乡途中夜宿小雁塔。听了目睹此次“神合”的堪广和尚讲的一段奇事后,惊异万分,把这段史料刻在小雁塔的北门楣上。小雁塔经历了几十次地震,史载大地震曾使其3次开裂又3次复合,尤其是1556年的一次地震将其由56米的完整高度震为43米的现存高度。但是至今其塔身不倾斜,让人惊奇。

师:同学们看到这些说明,你们有话想说吗?(或有问题想了解吗?)(小雁塔为何历经几十次地震不倒呢?)

师:是啊,老师也很好奇,你们猜一下是什么原因?(请1-2名学生猜测)我们听专家怎么说

西安小雁塔保管所所长孔正一说:“小雁塔虽有40多米高,但其塔基之下的夯土层深而广,原来古代工匠根据西安地质情况特地将塔基用夯土筑成一个半圆球体,受震后压力均匀分散,这样小雁塔就像一个“不倒翁”一样,虽历经70余次地震,仍巍然屹立,塔基如同一个实心锅,使其整体上好似不倒翁一般,虽经千年而无大恙。”正是地下的庞大载体让它具有了如同不倒翁的原理与功能,让其减缓了各种外力、尤其是地震时外力的作用,虽经千年风雨而能保存至今

师:听了专家的话,小雁塔历经几十次地震不倒最大原因是什么吗?(是利用不倒翁原理,上轻下重,底是半球型的,稳定)

师:不倒翁原理不仅带给了人们乐趣,并在建筑设计、玩具制造、生活用品、汽车结构设计以及体育健身等方面充分利用不倒翁“上轻下重的物体因重心低而更加稳定”的原理

出示汽车透视图: 图片介绍:

汽车在设计制造时,通过增加底盘占整个车体重量的比例,降低汽车的重心,可以使汽车在紧急刹车或者转弯时,保持平衡状态,避免撞车、翻车等危及生命安全的交通事故的发生,用不倒翁原理提高了汽车的操控性能。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不倒翁最大的特点是稳定平衡。与学生共同归纳不倒翁原理:上轻下重,重量集中在下面,稳定程度高,不容易倾倒。

老师要强调:设计制作活动不是盲目的,随意的,任何设计,除了要有明确的设计目标,还要搞设计原理——即科学道理,依据一定的原理来进行设计与制作。

二、玩中观察

发现问题

1、师:同学们,你们觉得一个好的不倒翁应该是什么样的?

①静止时立得直、受到外力时很快直立,不能歪斜;②外形美观,表面干净。(板书)

师:你们都已做好了不倒翁,现在根据你们的评价标准,在互相玩不倒翁中认真观察自己或同学的作品还存在哪些问题,请组长记录下来(相同的问题不重复)哪个同学的作品做的好也一起记录下来,填在表格上。

存在的问题:

2、学生玩不倒翁,记录问题(5分钟)

3、各小组把问题单贴在黑板上

三、归类整理

分析问题

师:这么多问题看起来很杂乱,有什么办法把这些问题条理化,变得井然有序呢?

(提问1-2名学生)

师:采用归类的方法,可以使问题不重复有条理,如果按问题的内容,可以归类为以下几类?

共同归纳得出以下三类:

一、歪斜、不能直立

二、孔钻得不规矩

三、外表修饰不好看

师:什么原因使不倒翁站不稳呢?

可能出现的答案:

1、重心没有固定:里面的沙跑来跑去,没有固定

2、重量问题: 如学生没有发现上轻下重还要考虑重心低的问题时,教师可以拿出两个站不稳的不倒翁进行比较(请一个同学上台听重心没有固定的,再拿一个重心稳定但没重心低的不倒翁进行比较)

让学生明白重量问题也是影响鸡蛋壳稳定平衡的一个因素。

3、重心位置:重心要低

四、梳理总结

拓展延伸

同学们,一件优秀作品是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的,我们在玩不倒翁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实验形成了我们制作不倒翁的基本方法,你们真了不起。希望你们能根据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去创作更多有趣的不倒翁,下阶段我们将举行一个不倒翁展览会,看哪位同学的作品能得到最佳创意奖。

板书设计

学生每组的问题

对策:

1、歪斜、不能直立

1、固定重心

2、孔钻得不规矩

2、重心位置:低

3、外表修饰不好看

3、重量高度不能超过蛋壳三分之一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变废为宝》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垃圾怎样变废为宝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3、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活动准备:

1、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说说环境的变化,并了解当今社会人们是如何处理垃圾的,怎样变废为宝?

2、教师收集有关的图片、数据、文字资料和录象带。

3、废旧的垃圾物品

活动过程:

一、计算导入: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上一堂研究课。在上课前,老师想出道题目考考大家,怎么样?

1、出示题目:

某市约有180000户家庭,如果每户家庭每天产生1千克的垃圾,那么1天之内,珠海市会有多少垃圾呢?

如果以30天计算,每个月又会产生多少垃圾呢?

如果一年以365天计算,海宁市每年又会产生多少垃圾呢?

2、学生计算。

3、“看了上面的数据,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研究有关垃圾的问题。怎样变废为宝?这个问题可是个世界级的难题,你们有没有信心挑战这个难题?”

二、观看录象:

“我们就从自己熟悉的某市来开展研究。接下来,就让我们从录象中去看看某市产生的垃圾是怎样的一种情况!”

1、学生观看录象。

2、“看了刚才的录象,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三、研究方案: 要求:

(1)、其他小组在汇报方案时,所有的同学都要做个文明的小听众。如果你有不同意见或同一小组的成员要补充的话,请等这位同学汇报完再发言。

(2)、如果你们组的方案和前面小组的方案相同或类似,那么你就不必在重复。

(3)、小组设计废品制作小制作方案。随机补充: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将垃圾分成三类:

有机垃圾:又称湿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或餐余废弃物。包括:瓜果皮、蔬菜皮、变质食品、剩饭菜等。

无机垃圾:又称干垃圾、可回收垃圾或可再生废弃物。包括:废纸、废金属、废塑料、废玻璃、废织物(布料)等。

有害垃圾:又称危险废弃物。包括:废电池、过期药品、水银温度计、废油漆桶等。

四、动手操作:

1、小制作:根据小组活动方案,小组分别带自己制作作品的废品材料,制作小制作的工具,小组合作制作完成,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安全。

2、作品评比:评比出有创意的作品,废品利用的有价值的作品,综合利用废品的作品。

五、活动延伸:

“刚才我们的同学都表明了自己的决心。大家想想,用什么办法能使全校的同学,全社会的公民都参与到保护环境、减少垃圾的行动中去?怎样变废为宝?老师请大家发挥集体的智慧,把怎样变废为宝的设计写下来,把想宣传的内容写下来,好吗?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走进秋天》

一、活动目的:

1、让学生体会和发现大自然的美。

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

3、拓展学生知识。

二、活动重点:让学生体会、发现大自然的美。

三、活动难点:学生创作是本课难点

四、活动课时:一课时

五、活动准备:

老师准备课件、录音机

学生准备画笔、各种叶子及白纸、胶水

六、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件)同学们,请看显示屏上的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季节?(秋季),你们喜欢秋天吗?你喜欢秋天的什么?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秋天。(板书课题)

秋天的云、天空、树木、果园、山岗都有各自的特点,都有各自的美,你要怎样来表达你对秋天的喜爱呢?

二、协同创作

导语:就请同学们组成协作小组,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现秋天的美吧!

各协作小组自由创作。

(1)知识小组

(2)收集秋季常识及有关成语。

在秋天的节气有: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在秋天有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有赏月,吃月饼的风俗。

含“秋”的成语有:

一日三秋

秋风过耳

秋扇风捐

多事之秋

秋高气爽

秋毫之末

(2)美术小组

可单人也可几人协同完成“画秋天”,请几个同学在黑板上协同作画。

(3)手工组

用收集的各种落叶贴成叶子画。

(4)朗诵组

朗诵赞美秋天的诗歌。

(5)舞蹈小组

用舞蹈来赞美秋天。

三、汇报展示

四、小结

2.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篇二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博客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 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它是基于学生经验,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 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1]笔者通过对中国知网中小学开展基于网络的综合实践活动相关文献的查询, 发现许多学者都开展了相关的研究, 并进行了教学实践。但其实施对象都是小学高年级及以上的学生, 几乎没有针对小学低年级的。而最近几年的研究表明, 信息时代出生的人 (通常被称为“数字土著”或“网络一代”[2]) 有很强的个性, 能迅速接受信息, 喜欢同时处理多种任务、文本前呈现图表、随机进入超文本等。[3]特别是目前由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几乎成为家家户户的日用品, 所以许多学生从小就接触这类产品, 很容易学会一些基本的计算机操作, 而且网络能为识字少、语言交流能力低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提供图片、视频等资料, 方便他们进行信息的分享和交流。

江苏省南京市白云园小学是南京市“网络与数字化环境下的教与学”实验学校, 该校勇于进行课程改革和教学创新。2016年9月, 笔者参与了该校一年级的一项教学创新项目——低年级开展基于博客的综合实践活动。本文将详细论述该活动的教学设计及其在一年级4班的实施情况和教学效果。

● 教学对象

本次教学的对象为南京市白云园小学一年级4班的学生, 共30人。在认知发展方面, 依据皮亚杰的理论, 他们处于前运算阶段向具体运算阶段转换的时期, 其语言、认知、思维都有了一定发展, 能进行简单推理, 察觉到事物的一些表面特征, 但不能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在信息技术方面, 他们虽然没上过信息技术课, 但大多数在家里玩过电脑、智能手机或i Pad。

● 教学工具

本次教学活动主要利用博客 (Blog) 平台——一种由个人管理, 不定期张贴新的文章、图片或影片的网页或联机日记, 来抒发情感或分享信息。[4]博客的操作非常简单, 不需要有复杂的电脑操作。用户只要通过电子邮箱注册一个账号, 就可以免费开通个人博客, 就能将个人生活、奇闻异事、所思所想等内容及时地记录并发布在博客中与亲朋好友分享, 读者可以对其留言和评论。它非常适合应用于低年级学生的教学中。

在本活动中, 每位学生都在家长的帮助下开通了个人博客, 他们可以将自己看到的现象、探究的结果及感受发表在自己的博客中, 其他人可以对其进行阅读和评价。教师也可以建立班级博客圈, 然后所有学生都将自己发表的日志推送至博客圈, 这样便于教师查看, 也能实现班级共享信息。

● 教学过程

本次教学活动分为准备期和应用期两个阶段。准备期从2015年9月上旬开始, 到9月底结束。在这期间, 我们为学生开通了个人博客账号, 并将账号、博客的基本操作步骤等告知其父母;建立了班级博客圈;进行了利用平板电脑打开个人博客和班级博客圈的培训;初步拟定了活动主题和教学设计方案;等等。

应用期的教学活动从2015年10月初开始, 到10月中旬结束, 共计3周。此阶段的活动主题定为“找秋天”, 教师于每周一开展一次课堂讨论、交流活动或布置任务, 每次1节课, 每节课40分钟, 其他时间由学生自主探究, 并在博客中发表博文、阅读他人日志和评论等。教学过程具体如下:

第一周:布置任务、学生探究

由于一年级学生能力有限, 所以教师要选定贴近学生生活且学生能够进行探究的主题。当时正值金秋十月, 到处是一片秋天的景色, 因此教师选定本次活动主题为“找秋天”, 并布置任务:找到代表秋天的事物或景色等, 拍下照片, 上传至博客, 并推送至班级博客圈。

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 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探究。有的学生在公园找到了树叶、花等, 有的学生在水果店找到秋天的水果, 有的学生作了一幅秋天的画等。学生将找到的事物或者制作的东西拍成照片, 并进行简单描述, 上传至个人博客并推送至班级博客圈, 供同学、教师阅读和评价。

第二周:阅读、评价、交流

线上, 学生可以互相阅读他人的博文, 并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评论 (父母帮助打字) , 如有的学生找到了一些在秋天成熟的果实, 其他学生评论到:“秋天真是丰收的季节。”“我知道还有玉米也成熟了。”等等。课堂中, 学生可以依据自己或他人的博文内容进行交流和讨论。由于学生年纪小, 所以刚开始时教师要为学生的讨论提供一些支架, 如“我在××地方找到了秋天”“我找到的是××”“我是这么做的……”等。对于讨论和交流的内容, 教师建议:有疑惑的地方要提出问题, 对好的作品要提出表扬或赞美, 有自己的想法也可以说出来等。

第三周:课堂汇报、教师总结

学生汇报并展示本次活动中自己找到的“秋天”, 如在哪里找到的, 找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等。然后, 教师总结学生找到的代表秋天的事物, 并在黑板上进行分类和概述, 最后总结本次综合实践活动。

● 教学效果分析

语文、数学等学科可以通过考试的方式来检测学生是否已掌握知识。而综合实践活动课有自身的特点, 所以其评价方式也具有独特性。有学者提出可以从学习态度、合作精神、探究精神、社会实践和交往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劳动态度与习惯、设计与操作技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八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5]由于本次对一年级学生开展的基于博客的实践综合活动内容、操作、探究程度等都较简单, 所以笔者从学生的作品、发表的博文及对博文的阅读和评论来检验教学效果。

1.博文量、阅读量、评论量

在本次活动中, 学生成果的分享和网络交流是通过发布博文及对其他人的博文进行阅读、评论、建立和发展的, 学生之间有没有发生社会关系及其社会关系紧密度可以根据相互间发布日志的数量以及获得其他学习者的响应回复数量加以分析确定。因此, 笔者统计了本次活动中学生发表的博文量、阅读量及评论量 (如下页表1) 。

本研究中共有30名学生, 而博文总量也是30, 说明每位学生都发表了个人的博文日志, 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此次活动, 且都有各自探究的成果, 并能通过网络和其他人分享。人均阅读量达到26.3, 说明几乎每位学生都阅读了其他人的博文, 他们并不只关注自己的探究成果, 还关注其他学生的, 想了解他人都找到了什么, 发现了什么, 已经有了和他人交流的意识。然而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 评价是比较难的, 它需要在阅读他人博文的基础上给出自己的想法或感受, 表中人均评论量是11.5, 虽然不到人数的一半, 但说明一部分学生之间已经发生了交流行为, 能利用博客这个平台进行简单的交流。这是学生进行探究和协作的基础, 也是开展实践综合活动的基础。

2.不同类型作品的数量

学生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出学生对此次活动的用心程度及其探究能力。因此, 笔者统计了学生不同作品类别的数量 (如表2) 。

从表中可以看出学生的作品是多种多样的, 除了我们常见的落叶、菊花、橘子等事物, 学生还发现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在田地里找到了稻谷、红薯、红豆等, 有的学生还将自己对秋天的感受画了下来, 还有的学生用自己捡到的落叶拼出了一幅画。这说明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 他们也在用心发现秋天, 寻找秋天。而且他们对此次活动很感兴趣, 有简单探究的能力, 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发现一些东西, 创作一些东西, 这些东西甚至有些教师都想象不到。

● 结果与讨论

通过参与南京市白云园小学的教学改革与创新项目, 笔者对一年级基于博客平台的综合实践课程的设计与实践及教学效果的分析得出, 小学低年级学生是能够开展此类活动的, 他们能积极地参与其中且有所收获,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有积极主动的参与态度。首先, 从学生的作品量可以看出每位学生都积极地参与了此次活动;其次, 从作品中的照片和文字可以看出学生都能身体力行地在生活中寻找秋天, 感受秋天;再次, 从学生博文的阅读量和评论量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都能主动地进行分享和交流。二是学生有探究的兴趣和收获。从学生作品的分类统计可以看出, 学生找到的秋天是多种多样的, 不仅有我们常见的树叶、花、水果等, 还有田地里的谷物, 有的学生还将自己对秋天的感受画成一幅画, 这说明他们对此次探究很感兴趣, 且能认真观察、留意身边的事物, 并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其记录下来。

参考文献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_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678578.htm.

[2]Bennett S., Maton K., Kervin L..The“digital natives”debate: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evidence[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2008, 39 (5) :775-786.

[3]黄荣怀, 杨俊锋, 胡永斌.从数字学习环境到智慧学习环境——学习环境的变革与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 2012, 18 (1) .

[4]Blog_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509/4904688.htm.

3.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篇三

1.以标志为载体,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比较全面的观察,掌握常用的观察方法。

2.能有意识地将思考与观察结合起来,通过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边观察边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PPT;小组观察记录单。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PPT出示“找不同”游戏。

师:老师先请大家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找不同。观察两幅图,你能快速找到其中的几处不同之处吗?

学生观察后交流。

师点评:你们观察时注意到了细节的不同。

2.PPT出示“树脸图”。

整体上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再观察局部,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师点评:看来每个人各有智慧的眼睛。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观察是我们认识世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一个人获得的知识和经验80%以上来自观察。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标志的世界学习观察吧。

二、观察米奇,有序观察,注意细节

1.出示米奇文具盒。

师问:观察一下,这是什么牌子的?你怎么知道的?

2.出示米奇头像。

师:这就是米奇产品的标志。米奇是一只老鼠的名字,为什么用它的头像做公司的标志呢?这和风靡世界的动画明星米奇有关,你们看,米奇来了。

3.PPT出示米奇图片,指着米奇问:你觉得它怎样?用一两个词语说说你的印象。(可爱、滑稽、夸张等)

点评:这是你观察后的整体印象。

4.师:有了整体印象,我们的观察还不够细致,想一想,以前你是如何观察事物的?例如,美术课上老师是如何让你观察的,作文课上,老师也告诉我们哪些观察的秘诀?

学生交流,小结。(老师都告诉我们观察要有顺序,才能做到全面观察,不遗漏。)

5.有了这些宝贵的经验,面对米奇,我们该如何有顺序地观察呢?

指名说。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开始有顺序地观察,三分钟后,各小组来比一比,谁观察得最全面、最细致、最有顺序。填写好观察记录表一。

PPT出示小组活动要求:

有顺序地观察米奇,记录下你们小组的发现,填写《观察记录表一》。小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合作,讨论时音量适中,认真倾听同伴的发言。

6.学生汇报。

点评:刚才同学们通过有序地观察,都有一个共同的发现。指着米奇的图比划出“圆”。你们真了不起,通过观察,发现了米奇最大的两个特点:圆、夸张。

这时候,你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吗?(为什么用这么多的圆?)

学生回答。

点评:生活中,圆形让人觉得可爱,圆圆的脸蛋讨人喜欢,圆圆的苹果爱不释手,现在你明白为什么用米奇头像做米奇产品的标志了吧?

7.小结观察方法:回顾一下刚才的观察过程,步骤是什么?

第一步:整体观察,感知形象。

第二步:有序观察,注意细节。

第三步:发现特点,提出问题。

三、观察交通标志,比较异同

1.观察有意思吗?还有更有意思的呢。

出示9个交通标志。

2.请你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有三类。

3.出示分类图。

你们观察了哪些方面,从而进行这样的分类的?

点评:你们是观察了颜色、形状和里面的指示图的组合,然后进行了分类,真棒。观察力有提升哦。考考你们吧。

4.出示生活中的两个安全标志(禁止饮用和小心火灾),观察它们,向我们传达了什么意思?

点评:这就是观察,它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留给我们的是智慧。

四、观察新闻联播视频

1.同学们,生活中的标志不都是静止的,还有一些是动态的,下面你们看到的将是一个动态标志,你打算如何观察呢?

学生发言,师小结:一看内容是什么,二看变化过程。

2.放第一遍新闻联播。

师:看到了什么?(新闻联播的片头,其实就是一个动态标志)

师:你是从哪里判断出放的是新闻联播?

这就是片头里的主要元素。

师:除了主要元素,还有什么?

师:对了,这些元素就是我们要观察的内容。如何观察呢?就要用到前面我们所学的方法,第一步:整体观察,感知形象:第二步:有序观察,注意细节;第三步:发现特点,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回答:主要元素由四个汉字和下面的拼音组成。细节观察,发现字的颜色和字体。

师: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你能不能自己解决问题。

同样的方法观察背景。

3.既然是动态的,只观察内容够不够,不够,还要观察什么?(变化过程)

具体说就是主题和背景的变化过程。

4.放第二遍,看主体的变化过程,做观察记录。

5.放第三遍,看背景的变化过程,做观察记录。

6.小组交流,汇报。

7回顾刚才的观察过程,有哪些步骤。

出示:第一步:看内容是什么。

第二步:看变化过程。

8.新闻联播自开播以年,经历了四个版本的发展,请观察四个版本的新闻联播片头什么没变,什么变了?

播放历年来新闻联播。

9.观察以后,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为什么地球没变?为什么字没变?为什么音乐没变?)

学生自己尝试着解决问题。

教师小结:观察中,你们已经不知不觉地发现了新闻联播的特点,它的特点就是那些没变的元素。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说,教师小结。

整体感知,有序观察,抓住细节,发现特点,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们的社会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观察的事物也会越来越复杂、多样,所以,同学们要养成注意观察的习惯,学习观察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要边观察、边思考,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收获。

【课后反思】

我执教的《学会观察》这节能力训练课分成了三个板块,按照由单一到复杂,由静态到动态的顺序选择观察力训练的载体,每一个板块又侧重于不同观察策略的指导。

第一板块:依托经验,引导反思,获取观察策略。

开始的两个小游戏是两个观察类的趣味游戏,课堂教学从观察米奇开始。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观察力不是零起点,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中已经有一定的观察能力,绝大多数学生对某一观察对象都能有一个整体印象。在这一板块中,我选择了米奇这一卡通形象作为观察对象,米奇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形象,它有着鲜明的特征,设计者在设计这一卡通形象时用到了很多的圆,圆圆的脑袋,圆圆的耳朵,圆圆的鼻子等,这就是米奇这一形象的本质特点。引导学生观察时,我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发现问题:米奇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学生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者是可爱,或者是滑稽等。然后启发学生去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印象,进一步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圆”这一元素在这一卡通形象上的运用,从而发现了事物的本质特征。事实上,我们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经常需要学生观察某一事物,有序观察才不会遗漏观察点,尽量避免观察的笼统、模糊和杂乱,使观察活动能获得更多信息。

第二板块:比较异同,抓住特征,提升观察能力。

第二板块观察的对象是一组交通标志。之所以选择这一组交通标志,我是这样思考的,在第一板块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如何观察一个事物,生活、学习实践中,观察对象往往要复杂一些,会以多个或成组的形式出现,交通标志就是以成组的形式出现的,每组中的单个标志之间有相同也有不同,发现其中的规律,就掌握了它的本质特点。在进行这一板块的教学时,首先还是要清楚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水平。所以,我在这一板块中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通过观察这一组交通标志,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的发现是这是一组交通标志,可以分成三类。这就是他们已有经验的反映。分析学生的回答,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观察多个事物时,先是找相同,这是一个包含着比较、归纳等思维方式的心理活动过程。观察多个事物仅仅找相同是不够的,还要能通过更加细致深入的观察发现不同之处,从而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于是,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再一次展开观察活动,发现交通标志组合的规律,交通标志中间图案传达的意思等。这一板块的教学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进一步的观察实践,学习了又一个观察策略——比较异同,这是在观察多个事物时经常用到的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对外界信息的敏锐感觉。

第三板块:关注变化,自我提问,培养观察意志。

在学习了观察静态的事物之后,第三板块分别是观察一个动态标志和一组动态标志,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动态标志的选择不能太复杂,其中出现的元素不能过多,过于繁杂,于是我从大量的动态标志中选择了《新闻联播》的片头作为观察的对象,片头中出现的元素不是单一的,也不是很多,便于学生小组合作观察,而且新闻联播的片头曾经经过多次改版,学生很感兴趣,可以激发起学生课后持续观察的动力。那么,对动态事物又该如何观察呢?首先,观察“有什么”,其次,观察“怎么动”。这些对中高年级学生来说,只要掌握了一些观察策略都不是难题,所以,在这一板块中,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意志。在观察过程中能有意识地进行自我提问,从而推进观察活动的继续开展。在以前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在观察时往往观察一遍两遍就不观察了,为什么呢?因为他觉得我已经观察了,没什么值得再观察的了,而事实上是学生的观察往往很肤浅,只看到表面。所以,在这节课上我选择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新闻联播》的片头,学生看完后,都知道是新闻联播的片头,然后观察片头中出现了哪些元素,做好观察记录。如果到这里观察就结束,停留在“观察——获取信息”这一层次上,那么学生主动观察的意识就很难培养。怎样才能让学生有主动观察的动力呢?关键是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于是,我就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自我提问:为什么新闻联播几个字用黄色的呢?为什么片头中一直都有地球做背景呢?这些问题的解决不是仅仅依靠观察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更多途径来解决,这样的自我提问使得学生的观察变得有意思,也有意义了。接着我又播放了历年来的四个不同版本的《新闻联播》的片头让学生观察,既是动态的,又是多个事物,观察时就是对前面学到了观察策略的综合运用,也是学习观察的课后延伸。

4.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篇四

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1

一、学情分析:

通过以前的学习,五年级学生对综合实践课程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综合实践这门课程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但是他们的研究能力还停留在网上查找资料的层面,缺乏动手实验探究的兴趣和方法。本学期多留给学生自由实践锻炼的时间和空间,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是:“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相当丰富,形式也和多。教材编排上充分体现小学学科知识和技能联系较多,与学生学习生活环境联系密切,容易激发兴趣。

三、活动目标: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法的变革。

4.指导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方法,利用网络收集、整理和处理信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四、活动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要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不但要关心学生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更要关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和变化,关心学生合作与交往能力的提高,关心学生社会化的发展。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合作程度等。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评价”,充分挖掘和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发展和个性化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

五、教学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六、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五个主题:

单元1———我自信,会成功

单元2———零用钱该怎么花

单元3———死海不“死”的秘密

单元3———漫步古诗园

单元5———家乡的传统民居

七、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周次

课题

2—4

我自信,会成功

5—7

零用钱该怎么花

8—11

死海不“死”的秘密

12—14

漫步古诗园

15—18

家乡的传统民居

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2

一、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要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不但要关心学生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更要关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和变化,关心学生合作与交往能力的提高,关心学生社会化的发展。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合作程度等。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评价”,充分挖掘和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发展和个性化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

二、学生分析:

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讨论,开展主题活动,理解学习行为的含义,了解良好的学习行为对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的重要性,从而指导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2、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实践操作,了解饮食与健康的重要性。在活动中,让学生更多的发展能力。

3、通过调查我们身边的电和交通工具,让我们用实践行动为保护环境做贡献。

4、通过调查、采访,使学生初步了解到人与家庭、社会的关系,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5、通过制作水果拼盘、了解茶文化,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

四、具体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五、进度表

周次内容周次内容
第1周早餐的学问第12周快乐学习
第2周偏食与减肥第13周我们真幸福
第3周秋天的节日第14周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
第4周过节第15周动物的家
第5周生活中的电第16周谚语
第6周电的游戏第17周水果拼盘
第7周有限的水资源第18周茶文化
第8周水的调查第19周

第9周交通工具的变化第20周

第10周设计一个新型的交通工具第21周

第11周认识广告

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3

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本课程是一项探求在自然常态教学条件下,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力求把这门课作为一像语文、数学一样的课程要求去实施、去开发,使之常态化,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开拓一条有助于学校发展特色的新路子,本学期我们构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补充与拓展,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模式。继续开展并利用学校周边有利环境进行课题开发,力求把实践学习融入学生生活,体现个性化发展的教育理念。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法律方面的知识。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4人,其中女生27人,其中男生27人,大部分学生喜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一种积极探索问题的意识,课上一部分同学状态较好,课堂气氛活跃。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集中精力,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本班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是:“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相当丰富,形式也和多。教材编排上充分体现小学学科知识和技能联系较多,与学生学习生活环境联系密切,容易激发兴趣。

本学期主要有以下几个单元:

1、中国结

2、当地土特产品调查

3、当地旅游资源调查

4、陶艺

5、认识电池

三、教学目标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法的变革。

4、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相关法律知识。

四、具体措施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开发学校资源。一是利用校园丰富的植物资源;学校的植物园经过上学期的努力,已初具模型,本学期的重点是让学生亲身参与植物园的开发与利用

2、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每周三节课定为综合实践活动课,也可以把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与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在实践过程中,要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大指定领域融合在一起实施,使之彼此渗透,形成整合。

另外,指导老师要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的时间资源和丰富的校外资源指导学生以活动小组的形式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期间也可发挥家长的指导作用,以保证活动的质量和学生的安全。

1)在活动的主题、项目的确定阶段,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基础及兴趣爱好、学生所处的特定社区背景和自然条件,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活动主题、项目。

2)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引导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着重对活动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3、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的意识。评价应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自评、生评和师评相结合。在期末做好实验班级活动成果的展示、交流和评价工作。

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4

一、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正在逐步由儿童期迈向少年期。在这个时期,广阔无边的外部世界和自身的内心世界都等着他们去探索。他们有着强烈的探究心,但因社会经历有限,再加上他们的思维能力还有待加强,有部分学生来自农村,知识面窄,课外阅读量小,他们看世界的方式方法需要加以引导。

2、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走进孔孟》、《写字》、《信息技术》三大部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贴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了解一些性别差异的知识,体验成长的快乐,培养积极进取的健康心理。并能掌握一些常见病、小伤害的预防和临时处理方法。

2、让学生具备环保意识,知道环保应从自己的身边做起;引导学生关注国际问题,关注地球,关注宇宙,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3、通过访问、调查等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好奇、竞争、合作、分享、关爱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4、继续组织学生研究生活中的小科技问题,了解其中的基本原理,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并进行小发明、小创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各个单元教学目标

1、《走进孔孟》旨在使同学们较为全面,深入地了解济宁的过去和现在,激发大家深爱家乡,报效家乡,服务人民的感情,提高人文和科学素养。借助济宁地区名人故事及感人的史实,使同学们深刻感悟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体验先辈们在创造孔孟之乡文化过程中的艰难曲折,聪明智慧,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2、《信息技术》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来看,四年级学生以直接兴趣为主,对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对这样的有实物的观察内容比较感兴趣。对他们来说只有有了明确的观察目的任务和实现这些任务的具体方法时,他们的观察才能持久和有效。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的广泛用途,并从小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方法处理信息的意识。从小培养良好的`用机习惯,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进行创新实践。

3、《写字》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本学期要加强写字教学,增强学生的写字兴趣,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培养学生写字意识,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通过写字课程的开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推进语文教学改革,认真贯彻语文的指导思想,具体落实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

1、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生字描红、课文同步描红进行写字训练。

2、每周有固定写字时间。(一节地方课程)

四、教学措施

1、注意加强现场教学,教师要认真备课,选好地点,通过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操作示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并注意提供学生更多自己探索的机会。

2、认真上课,突出重点。

3、加强与社会和学生家长的联系,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到校外参观调查,既开阔学生视野,又在活动中培养实践能力。

4、对学生的劳动成果及时反馈,表扬先进,激励后进。

5、采取集中课时和分散课时,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安排综合实践活动。

6、培养学生的特长。

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及所处地位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新型课程。所谓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一类新型课程。

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2、单元内容分析

本教材包括“方法与指导”和“活动与探究”两部分内容。

“方法与探究”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如何进行采访,通过一系列活动,掌握采访的准备、注意事项、具体实施,及最后的交流总结,培养学生交往能力,“活动与探究”包括六个主题。

二、教材的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交流,提升能力;认识各种标志,学会制作;学会健康的生活;通过制作丝网花、风筝、植物的扦插于嫁接,学会制作,提高动手能力,通过体验小小志愿者,提高服务意识。

难点:教学中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与创新的潜能。

四、评价要求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流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评价”,充分挖掘和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发展和个性化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

五、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不同主题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不同的问题要有不同的研究方法。通过使用简单、常见的材料,使它们变废为宝,培养学生操作简单工具的能力;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2、通过采访活动使学生掌握如何进行采访,通过一系列活动,掌握采访的准备、注意事项、具体实施,及最后的交流总结,培养学生交往能力。。

3、通过设计班级标志活动。动手做早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4、通过制作培养学生合作、审美、动手能力。

5、通过了解体验志愿者的活动,丰富阅历,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自身获得提升与发展。

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跨学科的实践性综合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性、关注过程和具有生成性,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亲身经历及积极实践,体现参与,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过程中有所理解、有所体验,有所感悟。

二、主要教学目标

1.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2.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3.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

4.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学习制定活动计划,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5.学会利用网络等多种手段查找收集资料。

6.学会通过合作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探究式学习。

三、教学工作措施

1.使书本知识在运用的过程中成为活知识,使实践能力和创造性得到培养。

2.增加劳动科技含量,赋予劳动教育更多发明创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将发明创造赋予动手实践的过程,使劳动技术变得更有生命力。

3.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学会与人合作,搜索整理资料。

四、主要教学任务安排

九月份:

1.开学第一课--------我心中的综合实践课

2.走近中秋节

十月份:

饮食与健康

十一月份:

走进老游戏

十二月分:

5.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篇五

自制泡沫盆景

单位:黑龙江省鹤岗市红军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教师 张倍毓

自制泡沫盆景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五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活动二

活动设计:

鉴于小学生相关知识缺乏,我们将学习重点放在制作技能上。通过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了解泡沫塑料的特性,从环保出发,并且认识假山盆景,学会感受美、欣赏美,进而产生创造美的欲望和兴趣。利用图片,简单介绍制作盆景的常识。

让学生组成小组、合作制作一个盆景,学习和掌握制作盆景的一般操作技能。突出培养学生“情趣高雅的审美能力,敢想敢做的创新能力,学用结合的动手能力,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泡沫塑料的特性及其用途。

2、让学生在设计中,增强合作的能力。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体验艺术创造的过程,培养创意设计、策划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3、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教育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让学生在观察感悟中,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怀。活动重难点:

掌握制作盆景的基本方法,制作出有意境、特色的盆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盆景实物和相关图片。

学生:了解有关盆景及树形态和造型的常识。美工刀、画笔、取泡沫塑料一块、钙塑板一块、红色和棕色植绒纸各一小块、塑料盘一只,黄、绿、黑丙烯颜料少许。教学时间: 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揭示本节课活动主题,欣赏交流

1.引导学生欣赏盆景图片,初步感受盆景中树木的形态和造型。2.学生谈谈课前所了解到的对盆景的认识了解和兴趣所在。(1)小组交流,师生畅谈。

(2)课件文字展示:盆景是植物栽培技术和造型艺术相结合的一种形象思维艺术,也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于一体的精神文化。

3.欣赏示范作品。用铁丝、橡皮泥等相近材料塑造的各种树的造型。(1)比较后面的盆景和前面所看到的盆景的共同点和差别。(2)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盆景中的树木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发现材料:泡沫塑料、细铁丝、彩色橡皮泥等材料。4.出示课题:自制泡沫盆景

二、学习新知

1.欣赏图片与讲解:松柏直立挺拔 柳树婀娜多姿 枫树色彩艳丽

2.学生讨论、交流

(1)山水、陆地、岛屿怎么摆放在盆景里最好看?(2)用哪种颜料上色?(3)陆地和岛屿分别用什么颜色? 3.绘制盆景

(1)制作材料:泡沫塑料、颜料、深底的盘子、胶水

(2)所需要的工具:美工刀、画笔、取泡沫塑料一块、钙塑板一块、红色和棕色植绒纸各一小块、塑料盘一只,黄、绿、黑丙烯颜料少许。(3)学生总结归纳制作步骤要领:

a整体构思,废弃的泡沫塑料,经过设计和加工,可以制作成饶有情趣的仿山水盆景。细铁丝捆扎出树干和树枝的整体造型。

b用彩色橡皮泥或性质相近的材料捏制加工树干、树枝使其更加逼真。c用彩色橡皮泥或性质相近的材料捏制出树叶,制作出大方逼真的树木模型。

三、制作方法: 1.根据你的创意和构思,将泡沫塑料用手和小刀刻挖成大、中、小山体各一块,再将山体底部用美工刀削平。

2.在山体上用丙烯颜料涂上颜色,趁颜料未干时再点上层层黑色,使其与山体颜色自然融合产生一种犹如绿色植被的感觉。

3.用美工刀将钙塑板切成长条,顶部削成斜面如屋顶状。再将长条按需要切成长短不一的小块,制成5—6个房体,再用颜料画出门窗 4.剪一块比屋顶面积略大些的红色的植绒纸,对折后粘贴在屋顶上作房顶。

5.用美工刀切一小块钙塑板,削成5—6艘船体,画出船舱,用大头针作成桅杆。

6.将棕色植绒纸剪成陆地和岛屿。7.将制成的各部件根据构想在塑料盘内进行布置,待布局满意后再用白胶进行固定。

四、合作完成

小组成员,相互协作,运用铁丝、橡皮泥等性质相近的材料,捆扎、捏制出大方逼真的树木模型。

五、美化盆景

交流、改进、美化作品。

六、评价展示

1.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摆放在桌子上。(教师事先在讲台上布置)2.说一说:在制作的想法和在制作过程中的感受。评一评:你认为造型大方逼真的树有哪一些?

六、全课小结,思考:

1、不同景物的大小比例安排的是否合适?

2、屋顶用什么材料制作效果比较好?

板书设计

自制泡沫盆景

6.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篇六

本学期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选择了“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和家人,了解自然,了解社会,关注社会生活。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中,我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交流,与同学们分享劳动成果,在交流、汇报中学会了赞美,学会了欣赏,学会了理解,获得了知识。同时努力号召推动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自我发展和合作精神意识。在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和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取得较好的成果。

一、结合学科特点,开展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在教学“人与自然”的课程时,我通过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语文课程紧密结合,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扎实了文化课质量提高的坚实基础。如开展读书乐活动,利用图书阅览室和年级书吧为主场所,组成小组读书会,组织故事会,让学生体验读书的乐趣,享受读书小组交流分享的如获至宝般的快乐。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更喜爱文学知识,重视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为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熏陶文学人才起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通过一系列快乐交往的实践活动,如与家人、与邻居、与老师、与同学等交往的实践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人际交往的能力,又展示了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收获实践活动硕果的快乐。

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有益的社会调查活动。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存在于他人之中,世界之中。教育就需要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现实感、生活感。这种现实感、生活感的获得与体验,是其存在和生活的直接目的。在处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的进程中,逐步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研究生活和社会调查。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这个期望,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课程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调查学校周边的绿色食品基地,了解绿色食品,了解蔬菜与健康的密切关系。又如让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调查大涌牛仔服装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等,通过这些调查活动,让学生对于自己家乡的特色产业就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同时,我还让学生调查自己家周围的古树名木,而这些调查学生既感兴趣又是比较容易进行的实践活动,学生积极性很高,做得非常好,从而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1

三、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创新能力。综合实践活动的精髓在于“实践”二字,我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动手动脑,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随着综合实践活动广泛的开展,拓宽了学生动手的空间,为学生自主动手、独立制作、体现个性化特征的设计提供了时间的保障。如读书乐活动中让学生制作读书卡片;在牛仔服名镇的教学中让学生来当一回设计师,设计自己喜欢的牛仔服。学生的热情高,动手实践兴趣浓。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实际操作,亲身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能力。

7.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篇七

一、质疑, 是快乐的“导火索”

快乐, 是从质疑开始的。灌输式、模仿式的教学方式早就被大家抛弃了, 综合实践课更是如此, 只有注重引导, 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的产生疑惑, 才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求知欲是在智力活动过程中推动学生自己探求知识并带有感情色彩的一种内心的渴望, 它能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感、积极的态度。

在上初二的旱地龙舟时, 一开始, 学生总会东倒西歪, 既影响前进的速度, 前进的路线也是歪歪斜斜, 还时不时会因为步调不一致而整体“翻船”, 这是为什么呢?我并不急于给他们提供现成的经验, 而是让他们通过各种尝试来摸索, 这样非但不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他们的热情反而更高了, 想出了各种改进的措施并进行尝试, 时不时还会飞奔到教室里研究我给他们提供的视频, 后来终于摸索成功:“龙舟”前进时除了步调要保持一致, 所有同学必须微微前倾, 且倾斜幅度尽量也要一致。课后总结时, 学生问:“这是为什么呢?”, 我微微一笑:“这是秘密, 同学们已经开始学物理了, 我建议你们到物理书上寻找答案。”相信不久后, 他们在无力学习“惯性”这部分内容的时候, 很自然的会联系到我们的这个活动, 还有我给他们设置的这个悬念。我们的综合实践课就是这样, 不断的引导学生质疑, 从而探究, 在探究中品味快乐。

在活动中加强质疑环节, 还可以开拓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同时优化了活动过程的结构, 提高了活动的效益。

二、参与, 是快乐的“催化剂”

综合实践活动应面向每一个学生, 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激发学生参与的意识, 相信每一位学生通过努力都可以有所发展, 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 给学生搭起展示自我的舞台。要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 使他们心情舒畅, 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敢想、敢说、敢问、敢做, 敢于大胆创新, 乐于发表意见。

怎样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呢?

首先, 分工合理, 提高学生全体参与的程度。主体参与是要求每一个学生的参与, 而主动参与是体现每一个学生的积极的参与。每一位学生的能力是有差异的,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活动时教师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活动的方法, 使全体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发展, 以野炊为例, 有的学生生活经验比较丰富, 活动中就可让这些学生承担烹饪技术顾问, 胆大的可以派去杀鱼宰鸡, 特别能吃苦耐劳的可以承担烧火的任务, 公关能力强的可以派出去向其他班级和小组取经, 心灵手巧的可以担任诸如雕花、拼盘等技术活等等, 决不让一个学生在一旁观望, 置身于活动之外。这样他们的特长都能充分发挥出来, 既保证了活动高质量的开展, 又能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展现自己的价值, 从而更自信。

再次, 追求民主, 鼓励学生参与组织和管理活动的全过程。每个同学内心都有表现自我的欲望, 都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与肯定, 我就抓住学生这种心理, 充分让学生参与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我让学生参与协调分工, 让他们参与卫生监督工作, 还让他们参与活动质量的评比, 每个学生都为自己能参与组织和管理课堂活动感到自豪, 尤其一些较怕羞的同学, 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 也能充分的参与到我们活动中来, 体会到了活动的快乐, 增强了自信心。特别是这种民主的氛围使得课堂非常和谐, 活动开展的十分顺利。

当然, 还可以创设平台, 给学生提供更多表演和参与的机会。

通过上述方法, 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 随着活动的深入, 自身的价值不断实现, 自然会催生一波又一波内心的惬意。

三、成功, 是快乐的“引爆者”

“体验成功”和“得到肯定”是孩子们健康成长过程中重要的需求, 如同吃饭穿衣一样重要。试想:就是我们成年人, 在遭遇失败时, 往往都会灰心丧气, 心有余悸, 取得成功后, 常常是喜不自禁, 信心倍增。更何况是还处在成长过程中的孩子们呢?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 受到赞美或体验成功会对他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鉴于此, 我在上综合实践课时总要千方百计给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让每一个学生都会感受到成功的愉悦。野炊时, 无论哪个学生, 我都会让他至少包好一个馄饨;瓷盘画时, 无论哪个学生, 我都会让他完成一个完整的作品, 哪怕画面简单点;帐篷搭建时, 无论哪个学生, 我一定会教会他固定一个支点, 哪怕速度慢点。然后把最美好的赞誉送给他们, 引爆他们内心的快乐, 让他们更自信, 更好学。

翻开学生的感言本, 我确实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学生获得成功后的喜悦, 特别是这一段:“我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表达我内心的感激之情, 我的孩子通过这一次活动, 真的像换了一个人, 变得爱与人交流了, 从来没见过他这般主动的参与群体活动, 这三天的笑声可能比三年还要多。”这是一位脑瘫孩子的妈妈给我们的留言, 三天的活动, 她推着轮椅上的儿子全程陪同, 我们同事在组织他们班活动的时候, 都耐心的给予他特别的指导和鼓励, 但处理的很艺术, 尽量不让他察觉, 直到他克服困难, 完成任务为止, 三天结束, 他能独立包一个粽子、一只馄饨、用轮椅带一组旱地龙舟进行比赛等等, 这样成功的体验, 可能会使他终身难忘, 这种成功后的喜悦应该会在他内心埋下自信的种子:别人能做到的, 我也行。

8.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篇八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策略;学习环境;课堂活动

既要实现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的培训目标,又要重视学生个体发展目标的实现,让学生在数学教学中既能获得知识又能谋求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落实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是小学生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小学生存在年龄较小、缺乏阅历、定位不清、实践活动缺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最好是从根本上分析问题,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这才是提高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效率的关键。

一、数学综合实践课中应用探讨教学策略

综合实践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要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发挥空间,让学生占据主动学习的地位,这样就不会觉得数学是一门枯燥、被动学习的课程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之中,在数学综合实践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分组学习在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中是较好的学习方法。例如,有一个教师在教学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时提问:“某工程由甲、乙两队承包,2到4天完成,需要支付1800元;由乙、丙两队承包,需要3+3~4天可以完成,需要支付1500元;由甲、丙两队承包,要2+6~7天可以完成,需要支付1600元。在需要一星期完成的情况下,选择哪队支付的费用更少?”教师要求同学们分好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每组派出代表发言。这时前后左右的学生聚集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地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教室里嗡嗡的声音表明学习氛围浓烈。同学都积极地参与到了讨论之中。几分钟后,小组中选出的代表发言,“根据应用题的题干可以看出选择甲……”“我是这样认为的……”“我觉得是,我应该……”小组之间的讨论学习是一种实现资源共享、大家凝聚智慧的过程,能够让学生以讨论交流的方法相互学习、交换看法,提高数学实践课程的实效性。

二、数学实践课中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对数学的实践教学非常重要。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能够以一个愉快、轻松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有利于数学实践课的学习。那么,如何在数学实践课上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呢?

首先,教师应该对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个性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喜好,营造学生喜欢的课堂实践氛围,还要了解学生对数学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

其次,可以利用课堂活动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像多媒体、投影仪等,声音和画面都会对学生的感知产生强烈的冲击,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强化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还要在平时的课堂上或是课下的交流中抓住有利时机,向学生讲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正确地看待数学。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的社会价值、现实意义就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效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是新世纪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素质教育重点提倡的方法。综合实践是一种能力,可以终身受益,有这样一句话说:“世界上最珍贵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积极地致力于培养学生数学综合实践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我们要创新教育方法,改变教育模式,用事实说明问题,为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发展提供经验借鉴,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实践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董艳梅.恰当引导,化失败为成功: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案例[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09(9).

9.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篇九

活动目标:

1、了解泡沫塑料的特性及其用途。

2、让学生在设计中,增强合作的能力。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体验艺术创造的过程,培养创意设计、策划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3、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教育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让学生在观察感悟中,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怀。活动重难点:

掌握制作盆景的基本方法,制作出有意境、特色的盆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盆景实物和相关图片。

学生:了解有关盆景及树形态和造型的常识。

美工刀、画笔、取泡沫塑料一块、钙塑板一块、红色和棕色植绒纸各一小块、塑料盘一只,黄、绿、黑丙烯颜料少许。教学时间: 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揭示本节课活动主题,欣赏交流

1.引导学生欣赏盆景图片,初步感受盆景中树木的形态和造型。2.学生谈谈课前所了解到的对盆景的认识了解和兴趣所在。(1)小组交流,师生畅谈。

(2)课件文字展示:盆景是植物栽培技术和造型艺术相结合的一种形象

思维艺术,也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于一体的精神文化。

3.欣赏示范作品。用铁丝、橡皮泥等相近材料塑造的各种树的造型。(1)比较后面的盆景和前面所看到的盆景的共同点和差别。(2)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盆景中的树木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发现材料:泡沫塑料、细铁丝、彩色橡皮泥等材料。4.出示课题:自制泡沫盆景

二、学习新知

1.欣赏图片与讲解:松柏直立挺拔 柳树婀娜多姿 枫树色彩艳丽

2.学生讨论、交流

(1)山水、陆地、岛屿怎么摆放在盆景里最好看?(2)用哪种颜料上色?

(3)陆地和岛屿分别用什么颜色? 3.绘制盆景

(1)制作材料:泡沫塑料、颜料、深底的盘子、胶水

(2)所需要的工具:美工刀、画笔、取泡沫塑料一块、钙塑板一块、红色和棕色植绒纸各一小块、塑料盘一只,黄、绿、黑丙烯颜料少许。(3)学生总结归纳制作步骤要领:

a整体构思,废弃的泡沫塑料,经过设计和加工,可以制作成饶有情趣的仿山水盆景。细铁丝捆扎出树干和树枝的整体造型。

b用彩色橡皮泥或性质相近的材料捏制加工树干、树枝使其更加逼真。c用彩色橡皮泥或性质相近的材料捏制出树叶,制作出大方逼真的树木

模型。

三、制作方法: 1.根据你的创意和构思,将泡沫塑料用手和小刀刻挖成大、中、小山体各一块,再将山体底部用美工刀削平。

2.在山体上用丙烯颜料涂上颜色,趁颜料未干时再点上层层黑色,使其与山体颜色自然融合产生一种犹如绿色植被的感觉。

3.用美工刀将钙塑板切成长条,顶部削成斜面如屋顶状。再将长条按需要切成长短不一的小块,制成5—6个房体,再用颜料画出门窗 4.剪一块比屋顶面积略大些的红色的植绒纸,对折后粘贴在屋顶上作房顶。

5.用美工刀切一小块钙塑板,削成5—6艘船体,画出船舱,用大头针作成桅杆。

6.将棕色植绒纸剪成陆地和岛屿。

7.将制成的各部件根据构想在塑料盘内进行布置,待布局满意后再用白胶进行固定。

四、合作完成

小组成员,相互协作,运用铁丝、橡皮泥等性质相近的材料,捆扎、捏制出大方逼真的树木模型。

五、美化盆景

交流、改进、美化作品。

六、评价展示

1.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摆放在桌子上。(教师事先在讲台上布置)2.说一说:在制作的想法和在制作过程中的感受。

评一评:你认为造型大方逼真的树有哪一些?

六、全课小结,思考:

1、不同景物的大小比例安排的是否合适?

2、屋顶用什么材料制作效果比较好?

板书设计

1.准备工具、材料 2.绘制盆景 3.学习制作方法 4.合作学习、弥补不足

10.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篇十

(2009-2010学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乡:

“综合实践活动”是为了改革中国教育弊端而提出的一种新型课程,其目标在于通过活动,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根据综合实践课程的本质特征,结合学生实际等因素,确定我校五年级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题为

1、各活动的时间

2、估测树叶的面积。

二、总体目标:

1、用最简分数表示一天中每项活动所用的时间占全天的几分之几,巩固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约分等知识。增强学生的时间紧迫感,懂得珍惜时间。了解分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2、通过估计树叶的面积,算出一棵树所释放的氧气能满足多少人呼吸的需要。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三、活动安排:

1、各活动的时间(2月——3月)

(1)通过录像、故事等方式介绍鲁班教子故事,引出主题。

(2)围绕活动主题,展开讨论,你想研究哪些内容,计划开

展哪些活动?(从学生的讨论中教师找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出相应的集中)

(3)根据学生的实践情况,由学生自己研究形成初步方案。研究方案可以是:记录一天

中每项活动所用的时间等等。

(4)学生自行设计一张表格,将所记录下的各活动时间填入表中。

(5)算出各项活动所用的时间占全天的几分之几。

(6)用分数知识进行全班交流,介绍心得体会。

(7)每一小组围绕研究主题出一期手抄报。步骤:确定主题、组员分工、选择材料、合作出报。教师作相应指导。该手抄报主要体现这一阶段学生读书成果。组织一次手抄报展评,评出优胜奖。

(8)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家里的人和周围的人,让大家明白时间的宝贵。

2、估测树叶的面积(4月——5月)

(1)用各种手段了解全球空气污染的情况(如:查书籍、上网、询问等)。

(2)户外学习:选择树叶。注意点:①采树叶时不要伤害树。②树叶要选择有代表性的,不能太大或太小,为了更准确,选择5片树叶

(3)进行估策:教师提出可以将树叶描在纸上,再用透明方

格纸放在上面进行估策,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其他方法进行估策。(为了方便计算,每片树叶的面积可以适当的四舍五入)。

(4)运用数学方法计算,如果一棵树有10000片树叶,估计这棵树的树叶总面积以及释放的氧气能够满足多少人呼吸的需要。用这一系列的数字来警醒学生,使他们受到震撼。(树叶只有在光照下才会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5)交流心得,结合所了解的空气污染情况,说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师总结。

(6)出一期板报,并进行一次关于保护环境的数学手抄报比赛。

张光明

上一篇:足球下一篇:六年级学生寒假计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