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诊疗消毒隔离制度

2024-10-22

口腔诊疗消毒隔离制度(共11篇)

1.口腔诊疗消毒隔离制度 篇一

口腔诊所消毒隔离制度

一、建立健全消毒管理责任制,做到落实至专人管理、专人消毒、专人监督,确保消毒工作准确、无一遗漏。

二、进入病人吕腔的所有诊疗器械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的要求。

三、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伤粘膜或者进行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哭器等,使用前达到灭菌、各类用于辅助治疗的物理测量仪器,印模托盘、漱口杯等,使用前达到消毒。

四、牙科综合治疗及其配套设施每日清洁、消毒,遇到污染时清洁、消毒。

五、医务人员进行口腔治疗操作时必须佩戴口罩、帽子,每次操作前及操作后应当进行洗手或者消毒。每次治疗一个病人必须更换一幅手套。

七、口腔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按照《医疗废物管理》及有关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处理。

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修复科、儿童牙病科、口腔正畸科、口腔保健及新技术

2.口腔诊疗消毒隔离制度 篇二

中图分类号:R826.2+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5-146-01

手术室是医院的高危科室,手术室的感染控制也是手术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术室的感染时有发生,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阻碍了医疗质量的提高,因此加强制度建设,做好人员培训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控制措施,是手术室感染控制的重要措施。

1 消毒隔离制度

1.1 无菌手术和污染手术应分室进行,如必须在同一手术间进行,应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污染手术。

1.2 手术室应有定期清洁卫生制度,每日、每周、每月定人、定点、定时,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定期做空气培养,手术室空气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500个/m3。手术前后以0.1%有效氧消毒液或0.5 %过氧乙酸擦拭手术床、桌、台、凳、用具、门窗等,并用思康消毒液拖擦地面,室内经常保持医疗器械、物品清洁整齐,每周大搞一次卫生。术前30-60分钟之前启动导流,做污染手术后按常规要求及时消毒处理。

1.3 无菌罐、无菌镊(钳)、无菌盒采用灭菌后干保存一用一灭菌。各种治疗包、手术包、敷料包经高压蒸汽灭菌后,有效期为两周。

1.4 用过的手术器械、手套清洗后分别置于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然后将器械放入烤箱烤干,涂油备用,手套晾干备用。用过的布类、敷料送洗衣房清洗煮沸消毒30分钟。乙型肝表面抗原阳性患者和绿脓杆菌感染患者用过的器械,置于500mg/L含氯消毒液中浸泡30分钟,取出清洗烤干,一次性敷料用后送大地维康公司焚烧。对用过的手术间,以0.5%过氧乙酸擦试手术床、麻醉桌、凳、器械台、门、窗、用具、地面以思康消毒液拖擦消毒。

1.5 破伤风、气性坏疽等特异性感染手术患者用过的器械、浸泡、冲洗后经高压蒸汽灭菌再洗净、烘干、涂油备用。用过的布类送高压灭菌后再送洗衣房清洗煮沸消毒30分钟。用过的敷料送大地维康公司焚烧。不能耐高温的精密仪器,用低温灭菌密闭。

1.6 手术包用化学指示剂检测灭菌效果,包内放置二张指示卡,每月做一次生物指示剂检测(即用嗜热脂肪杆菌芽胞检测)。

1.7 手术间每月做空气细菌培养一次,按规定和手术室等级放置平皿。

1.8 手术室应设置消毒物品贮藏间,各种无菌包经高压灭菌有效期为7天,霉季为3天。

1.9 无菌包内必须放有化学指示卡和3M胶带。

1.10 已打开的无菌包,必须用无菌单严密遮盖,不得超过4小时。

1.11 高压灭菌物品、手术间空气、手术者手、医用器材(熏蒸、浸泡),消毒液、净化水、操作台,每月细菌检测培养一次。

1.12 各手术间周期清洁消毒规定。

1.13 手术者戴好手套后,不得任意行走及离开手术室。

1.14 任何人发现或被指出违反无菌操作时,必须立即纠正,术者脐平面以下区域均视为有菌区,如器械等无菌物品掉至平面以下,必须重新灭菌后才能使用。

1.15 器械护士不可从术者身后传递器械,需要时可在术者臂下传递,但不能低于台面。

1.16 已取出的无菌物品,虽然未污染,但也不能放回原容器中,必须重新灭菌后再用。

1.17 手套破损,立即更换,凡疑有物品污染,必须重新灭菌后再用。

1.18 术中被污染的器械,如切开消化道的剪、刀,均须另放于弯盆内,不能重新使用。

2 感染手术后处理原则

感染手术后必须消毒处理,其目的以防止因空气的传播或感染器械的再使用以致交叉感染,污染手术处理,根据感染程度,细菌种类不同而分四类方法处理。

2.1 一般感染手术(如脓肿切除)(1)术中所用一次性器械及敷料,以医用污染垃圾作焚烧处理,非一次性物品另行消毒灭菌处理。(2)更换手术台及推车上的床单、被套等另行消毒处理。(3)手术间按常规清扫并消毒。

2.2 感染范围广泛手术(如急性脓疡、大面积烧伤等)(1)护士在术前根据手术的需要尽可能将的品准备齐全,以免外出而以引起交叉感染。(2)术中所用一次性器械及敷料,以医用污染垃圾作焚烧处理,非一次性物品另行消毒灭菌处理。(3)消毒液擦拭物品表面,消毒液拖地,空气净化处置。

2.3 烈性感染手术(如气性坏疽、破伤风)此类手术尽量在就地病区作,若送手术室,则须放在简易而小的手术间内进行,以利隔离。(1)术前准备用物,力求简单并选较差的器械为宜,尽量少用布类(用以一次性为佳),含有脓血的物品则尽量控制在手术台上,勿随意放置。(2)术前尽量将不需用的物品放到室外,配备2名护士,室内、外各一个。(3)术中用过的一次性物品全部焚烧,非一次性物品必须另行消毒灭菌处理。(4)凡手术中未用过的物品集中打包,外面加清洁包布,注明标鉴后,行高压灭菌后再按常规处理,推车用消毒液擦拭。

2.4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术后处理(1)手术通知单上注明阳性,即做好术前准备。(2)术中用过的一次性物品全部焚烧,非一次性物品必须另行消毒灭菌处理。(3)凡术中未用过的物品集中打包,外面加清洁包布,注明标准后,行高压灭菌后再按常规处理。(4)手术间按常规消毒处理。

3 讨论

3.1 凡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更换手术室的衣、帽、口罩、裤、鞋子必须盖住头发,方准入内。

3.2 除参加手术的有关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入内。参观手术需经医教科、护理部批准,其人数不能超过手术间规定之数字。

3.3环境要求(1)手术间应保持清洁,每次术后一切用物均应用消毒液湿式擦抹,地面、墙角需清洁干交,并以消毒液拖净。(2)每日各手术间彻底打扫一次。(3)吸引瓶、污物桶每次用后,洗刷干净,并以消毒液浸泡后方可使用。(4)洗涤间须保持清洁和下水道通畅,洗手护士勿将刀、针、线圈丢入水池,以防堵塞。(5)洗手间每晚与次晨须各拖地一次,洗手完毕再清洁打扫,及时冲洗水池积垢每周擦拭以保持水池洁白通畅。(6)更衣室清洁工作,地面,便池要求洁白无臭味,每日拖地二次,每周总打扫一次。(7)保持洗澡间整洁,防止毛发等物堵塞下水道,非本室人员及非当日手术人员,不得在该洗澡间洗澡。(8)办公室每日须擦拭桌面并清扫拖地,使用后随时保持清洁整齐,每月大扫除一次。(9)手术室在严格划分无菌,有菌区域后,手术按无菌与感染分室,因诊断不明或其它原因在无菌手术间施行有菌手术后,应进行严格严密的清洁和消毒。

参考文献:

[1]李爱萍.手术室消毒隔离与院内感染[J].实用医技杂志,2010,(2):99.

3.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制度 篇三

1、口腔科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有关规定。

2、单独配置口腔科器械清洗消毒室、诊疗室、操作室。

3、保持诊室空气流通、环境整洁,每天工作结束后进行空气消毒。

4、对每位病人操作前后必须洗手,操作时戴口罩、帽子,原则上戴手套,必要时配戴防护镜。

5、器械消毒灭菌按照“去污染——清洗——消毒(灭菌)”原则。

6、诊室地面、物表、无影灯拉手每天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遇有污染时,随时消毒。

7、口腔检查用口镜、弯盘、镊子、探针、注射器等采用一次性。

8、修复技工室的印模、蜡块、石膏模型及各种修复材料应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 分钟。

9、进入口腔内的器械一人一套一用一消毒/灭菌,能压力蒸汽灭菌的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

10、灭菌器每月生物监测一次,空气、物表、手、消毒用品每月培养一次。

11、每日对化学灭菌剂进行有效浓度监测。

4.消毒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篇四

消毒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1、消毒供应中心布局应按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办公生活区,严格划分;路线采取强制通过的方式,不准逆行,各区人员不得随意在各区来回穿梭.2.、工作人员必须着装整洁.换鞋入室,按要求洗手,必要时着防护服.口罩.戴手套,严格遵守各区操作原则.3、严格划分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三区标志醒目,非灭菌物品不得与灭菌物品混放.灭菌物品应存放于灭菌物品存放间的货柜或架上.4、分别设置污染.清洁.灭菌物品的发放窗口和通道,不得交叉.回收的污染物品均应经过标准清洗流程后再包装灭菌.5、下送车和下收车应分开放置.分开使用.每天下送下收完毕回科室后应对车辆进行清洗消毒处理.清洗用具如拖把.盆.桶.抹布等严格按小区分开专用, 不得交叉使用, 不得污染环境和工作人员.6、去污区所有回收人员必须遵循标准防护原则和操作流程.被朊毒体污染的一次性诊疗器械应直接焚烧.接触污染物品后必须洗手.7、去污区、敷料室、无菌物品存放区的传递窗每日用空气消毒器消毒一次.每日用空气消毒器照射或消毒溶液擦洗消毒一次.8、质量监测员应认真履行职责,做好各项监测工作.

5.学校消毒隔离制度 篇五

一、学校制定有消毒隔离长效管理制度。二、一旦发现传染病及时隔离传染病病人。因病隔离,必须是该传染病隔离期满为止,或凭医生的治愈证明方可返校复课。校医务室检查核实后方准其上课。

三、学校卫生老师为消毒隔离责任人,负责督导校内落实消毒措施、检查消毒工作质量及效果评估。

四、落实专(兼)职消毒工作操作人员,专(兼)职消毒人员需经过专项业务培训,掌握消毒工作基本技能,并能严格按消毒灭菌要求认真操作。

五、预防性消毒 每天对卫生室及教室(公用教室)内的空气实施紫外线灯照射消毒30分钟以上,紫外线灯每周用95%酒精擦拭一次;每周一次对卫生室及教室(公用教室)内的空气、环境物体表面实施全面的清洁消毒工作。

六、传染病消毒发现传染病,应及时对患病学生(教师)所活动过的室内、场所进行疫源地消毒,并以公用教室和活动场所为重点在全校实施终末消毒。

七、洗手间内配备洗手液或肥皂。

八、消毒灭菌保障措施:

1.备有必需消毒灭菌器材 如喷雾器、紫外线消毒灯。

2.备有常用必需的消毒药(剂),如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并定期检查消毒药(剂)有效期限。

3.准确选择消毒对象、消毒剂、消毒方法,准确配制消毒药(剂)浓度及所需消毒液用量。

4.有详细完整的消毒记录。

学校消毒及隔离制度

6.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篇六

1、医务人员上班衣帽要整洁,不带手饰、耳环、不留长指甲,下班、外出时应脱去工作服,不许穿工作服进入会议室、图书室、食堂等。

2、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手部卫生,操作前应洗手、带口罩、帽子,操作后及接触病人前后均应洗手或用消毒巾、消毒液抹手。

3、各病室应定期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每日晨间湿法扫床,一床一套,床刷专用,湿式清扫地面,病房内用品(桌、椅、床头柜等)每天用专用抹布湿擦,一桌一布,用后消毒清洁备用。病人出院、转科、死亡,床单位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其他表面(病历夹、门把手、洗手池等)每天保持清洁,当地面、物体表面受到病原菌污染时,应使用消毒剂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病房或床单元必须按要求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4、住院病人应统一穿患服。衣服,被褥每周酌情更换1-2次,必要时随时更换,保持清洁、整齐,换下的污物放入污物袋,防止落地,减少污染。

5、治疗室、换药室、抢救室,特殊病房等,每天进行通风、换气,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1~2次,每次照射时间30分钟以上,紫外线灯管每周须用95%酒精擦拭一次,并做好记录。每月应做好环境与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工作。

6、医疗用品实行一人一用一消毒,各临床、医技科室使用后的 器械物品包交由医院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包装、灭菌。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使用后直接按医疗废物分类处理。

7、凡适于压力蒸汽灭菌的物品应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不能用于压力蒸汽灭菌的器械,应使用低温灭菌或用2%戊二醛浸泡10个小时,容器每周更换一次;干置的无菌容器及持物钳每4小时更换1次。

8、置于无菌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9、物品放置正确,无菌物品专柜专放,无菌物品存放时应高出地面20cm,距墙15cm,保持清洁,有效期内使用,灭菌包与一次性物品分开放置,标签明显。

10、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无菌罐、无菌镊、盛碘酒、酒精的容器每周压力蒸气灭菌2次;小包装皮肤消毒液开启后注明开瓶日期,有效期为7天。

11、注射、治疗时应铺无菌盘,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

12、换药操作应按无菌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进行,污物按医疗废物分类处理。

13、各种医疗用品(如听诊器、血压计等)用后用消毒剂擦拭备用。体温计一人一支,使用后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经消毒处理后未开启的氧气湿化瓶、氧气管道、呼吸机管道、雾化罐、负压吸引

管有效期不超过15天,开启后干燥备用的吸氧装置和吸痰管装置有效期7天,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及湿化水每日更换一次,并注明更换时间及责任人。

14、清洁区、污染区要明确区分,治疗车物品摆放合理(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

15、急救车物品应保证在消毒灭菌有效期内使用(吸痰管、开口器、舌钳、导管、压舌板等),并保持应急状态。

16、便器的消毒:病房便器用后,有污垢时用清洁剂去污,清水冲净,浸泡于1000mg/L含氯消毒液内30min取出冲洗干净,干燥备用。

17、当病人疑是患有传染性疾病或多重耐药菌感染时,应就地采取隔离措施,防止院内传播。

18、治疗室、病房、厕所等的拖把,应标识清楚,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7.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篇七

1.门诊成立消毒隔离质控小组,成员由护士长一名护士组成。按质控标准做好本部门消毒隔离工作。

2.做好医务人员消毒隔离知识培训及考核。

3.配合卫生局每半年的消毒隔离指标进行监测。

4.每月进行院前消毒隔离质量检查。

5.无菌包管理

手术包、换药包、导尿包、(压舌板、开口器、舌钳子)包,器械罐等各种无菌包.(1)无菌包有效期一周。

(2)使用后物品灭菌前应彻底清洗干净,包布清洁,物品及时充填,打包消毒。

(3)消毒前包外贴封3m胶带(长度3cm,即3个斜杠)标有物品名

称、消毒起始时间、消毒者。

(4)无菌包打开后可使用24小时,超过24小时必须重新灭菌。

(5)已经灭菌物品不得与未灭菌物品混放。

6.无菌操作管理

(1)要严格分开有菌区与无菌区,无菌操作前洗手,戴口罩,帽子,必要时戴手套。

(2)无菌柜内物品摆放有序不准放置有菌物品。

(3)无菌持物镊子、桶灭菌后干燥使用、禁止浸泡,每4小时更换

一次,并标明使用时间。

(4)使用后器械应先浸泡1000mg/L有效氯30分钟,再清洗高压。

7.医护人员手消毒

(1)处置前后皂水洗手。

(2)连续进行检查、治疗处置前每接触一个病人后应皂水流水洗手。

(3)检查处置传染病人时戴手套,用消毒液洗手。

8.门诊诊室、治疗室、注射室消毒管理

(1)门诊诊室、治疗室、注射室为Ш类环境;空气细菌指数小于

500cfu/m³。

(2)每天2次用500mg/L清消剂擦拭桌面、门把手、地面、抹布、拖布应分开放置,用后凉干。

(3)每天室内2次紫外线灯照射1小时,悬挂灯管距地面2m,功率

30W,灯管寿命1000小时。

(4)紫外线登记要写明日期、时间以及累计时间,至1000小时重新

更换灯管,重新开始累计时间。

(5)紫外线灯管每2周用75%酒精擦洗一次。

(6)治疗室、注射室缓冲间应设紫外线灯。

9.一次性医用物品管理

(1)凡一次性医肜物品必须具备“三证”。不得使用过期产品。

(2)皮试、注射、抽血用注射器必须达到“五一制”(一人一次一用

一消毒一毁型)。

(3)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不得重复使用。

(4)注射器用后分解,针头浸泡1000mg/L有效氯60分钟,注射器

浸泡500mg/L有效氯60分钟后毁型送医用垃圾处统一处理,浸泡液每日更换一次。

(5)输液器用后,针头用1000mg/L有效氯60分钟,输液器用

500mg/L有效氯60分钟,剪断输液管,毁型后送医用垃圾处统一回收,浸泡液每日更换一次。

(6)要有一次性输、注器用登记本(内容为日期、种类、数量、处

理人签字)。

(7)洗手液500mg/L有效氯。

10医用垃圾处理管理

医用垃圾用黄色垃圾袋盛装,应将医用垃圾袋送医用垃圾处统一回收。

10.消毒液保存管理

(1)配置消毒液定期更换,桶加盖,注明配置浓度(mg/L),并要有

记录(配置日期、时间、浓度、配置者)。

(2)过氧乙酸不稳定,储存通风阴凉处,用前测定浓度,原浓度低

于12%不得使用。

(3)不得使用新洁尔灭消毒液。

(4)浸泡液应每天监测一次。

12.诊疗物品消毒管理

(1)碘酊、酒精瓶

每周2次更换消毒碘酊、酒精瓶。同时更换碘酊、酒精,瓶壁贴3m胶带,标有起始时间。

(2)止血带用后500mg/L有效氯消毒,浸泡30分钟取出备用。

(3)体温计用后500mg/L有效氯消毒,浸泡30分钟取出备用。

(4)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用后75%酒精擦试消毒。血压计袖带被污染应立即清洗凉干备用。

(5)开口器、舌钳子、压舌板用后500mg/L有效氯消毒,清洗去污,高压消毒。

8.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篇八

一、急诊与普通门诊、儿科门诊分开,设单独出入口和隔离室。

二、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门诊病人就医特点以及疾病不同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

三、严格遵照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患者,一定到指定隔离室诊治,并做好必要的隔离和消毒。

四、所有诊室必须设置流动水洗手设备,紧急情况下配备“杰雪”消毒液进行手消毒。

五、各诊室应定时通风,诊疗桌、诊疗椅、诊疗床等每天清洁,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进行擦拭消毒处理。

六、与病人皮肤直接接触的诊疗床单、诊疗巾要一人一用一消毒。听诊器每天由医生用75%酒精进行擦拭消毒;血压计袖带每周由护士用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处理。

七、所有急救器材必须在读灭菌的有效期内使用。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并且清洁保存。

八、病人使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呼吸机管道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后立即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并干燥保存。湿化瓶应每日更换湿化液。呼吸机的螺纹管、湿化器以及接头、活瓣通气阀等可拆卸部分应定期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处理。

九、各种无菌包及无菌容器中的消毒液,由专人负责定期灭菌或更换。碘酒、酒精等消毒液应密闭存放,每周更换二次,容器每周灭菌二次;2%的戊二醛使用效期不得超过二周;无菌包有效期不得超过7天;取用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持物钳或持物镊,持物钳或持物镊应与容器配套,手持部分应在罐外,浸泡于1:8金星中,浸泡液的高度为无菌钳轴节以上2-3cm处,浸泡液每日添加,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开启的无菌敷料罐等应每日更换。

十、所有工作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并做好自我防护。每次诊疗操作前后必须认真洗手、戴口罩。

十一、传染病门诊(肝炎、肠道门诊等)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做到诊室、人员、时间、器械固定;肠道门诊应设立专用坐便器。传染病患者离开诊室后,应视传染情况选择相对应的终末消毒措施。

十二、急诊留观病人发生医院感染时,应按要求于24小时内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9.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篇九

一、医务人员上班时衣帽整齐,不留长指甲、不戴首饰,进行无菌操作时戴口罩。进入隔离单元,应穿戴好隔离衣裤、换鞋、戴口罩。下班、就餐及开会时应脱去工作服。工作期间严格执行手洗手或手消毒指征。

二、非传染性病区不允许收治传染病人,以防交叉感染。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种感染性疾病、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置于一室,病床间距宜大于0.8cm。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隔离病房或隔离病床应有隔离标识。在每个病区的末端,应设2间隔离病室。

三、住院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或同时患有传染病应采取以下措施:

1、及时上报疫情、严格执行相应隔离措施;

2、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尽快转送至有条件收治传染病的医疗机构;

3、接触或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4、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医疗器械应按照“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处理流程”进行。其余传染病用后的医疗器械,清洗前不使用消毒剂预处理。

四、做好病人的卫生宣教,每月召开公休会征求意见,积极宣传医院内相关制度和消毒隔离知识。

五、被传染病病人的脓、血、排泄物等污染的布类,应装入黄色医疗废物袋内,注明“某传染病污染”字样,送洗衣房单独处理或送医疗废物暂时储存池。六、一般病人的被服每周更换一次,污染时随时更换。换下的脏被服装入污染袋内,有血液、体液的应置于防水袋内(黄色医疗袋内),不得在病房或走廊清点被服。

七、住院病人宜勤理发、洗头及剪指甲或淋浴,保持个人清洁卫生。

八、病房环境必须保持整洁。空气应根据天气情况,每天上、下午进行通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物体表面如:病历夹、门把手、水龙头、电话、门窗、洗手池、卫生间等,每天用清洁抹布擦拭2次,保持清洁。地面无明显污染时,用清水或清洁剂湿式拖地每日2次。物表、地面当遇有病原菌污染时,可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浓度的含有效氯消毒液擦拭消毒(细菌繁殖体、肝炎病毒、芽孢污染者,分别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2000mg/L与2000mg/L—3000mg/L,作用30分钟);病床每日晨湿扫,一床一巾;床头柜一柜一抹布,抹布用后用250mg/L—500mg/L有效氯浸泡消毒30分钟,清洗、晾干备用。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床单位必须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床单位包括病床、床垫、枕芯、毛毯、棉被、床单等)。

九、医疗废物应分类收集,感染性废物置黄色塑料袋内,损伤性废物置利器盒内,每日或隔日封闭运送至医疗废物暂时储存地,医疗废物桶每日或隔日清洗、消毒,每次转运的医疗废物应进行认真登记,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生活废物置黑色塑料袋内,每日运送,纸篓每周刷洗。

十、病人脸盆、便盆、便壶等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专人专用,病人出院时不能带出医院,应按医疗废物处理。

十一、病区治疗室、病室、厕所等地拖布定点放置,并有明显标记,分开清水冲洗,悬挂晾干备用。当地面有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时,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浓度的含有效氯消毒液喷洒地面,作用30分钟,作用30分钟,用清洁拖把拖干净后,拖把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清水冲洗,悬挂晾干。

10.消毒隔离制度 篇十

按照卫生部《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病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肛肠疼痛科制定以下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护人员上班时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遵守消毒灭菌原则,接触病人前后应及时洗手,进行无菌操作必须戴口罩、帽子。

二、室内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志清楚,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和手消毒设施。

三、灭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灭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不得重复使用。

四、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

五、碘伏、酒精应密闭保存,小包装溶液使用有效期一周。

六、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粘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接触完整皮肤、完整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七、病室应保持通风良好,定时开窗通风,发生呼吸道传染病时应进行空气消毒,消毒方法应遵循WS/T368 的相关要求。

八、治疗室、病房、厕所、值班房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把,标识明确。

九、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吸引瓶,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未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应用灭菌水。

十、病床湿式清扫每天1-2次,一床一套。物体表面(包括监护仪器、设备等的表面)应每天湿式清洁,保持清洁、干燥;遇污染时应及时清洁与消毒。擦拭物体表面的抹布,不同患者之间和洁污区域之间应更换,用后集中清洗、消毒,干燥保存。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应进行终末消毒。

十一、床单、被套、枕套等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应一人一更换;患者住院时间超过一周时,应每周更换;被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更换后的用品应及时清洗与消毒。

十二、被芯、枕芯、褥子、病床隔帘、床垫等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应定期清洗与消毒;被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清洗与消毒。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污染的衣物。医用织物分类收集、运送与储存、洗涤、消毒方法等参照《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执行。

十三、地面湿式清扫每日2次,遇污染应及时清洁与消毒。擦拭地面的拖把不同病房及区域之间应更换,用后集中清洗、消毒,干燥保存。

十三、餐具、便器固定使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和终未消毒。

十四、体温计用后浸泡于500mg/L的含氯消毒液中30分钟后,冲洗干净,干燥保存。

十五、医院应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隔离措施: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十六、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朊病毒、气性坏疽、突发原因不明传染病等特殊感染伤口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

十七、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分类、收集和处置医疗废物,并做好交接记录。

11.消毒隔离制度 篇十一

1、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的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黏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2、用过的医疗器材应根据《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先去污,按六步法进行彻底清洗,在选择正确的消毒和灭菌方法。

3、根据物品性能选择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或灭菌。

4、耐热耐湿物品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械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油、膏、粉的功能首选干热灭菌;各种重复使用的导管等不耐热物品首选环氧乙烷灭菌;消毒内镜首选氧化电位水消毒;活检钳首选环氧乙烷灭菌;灭菌内镜首选环氧乙烷或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器灭菌,尽量取消浸泡灭菌。

5、不可采用甲醛自然熏蒸法对无菌物品进行熏蒸灭菌。

6、采用浸泡方法消毒医疗用品的,应在容器外明显处标明消毒剂名称、浓度、有效时间等。

7、医务人员进行各种诊疗操作(包括穿刺、换药、手术等)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按规定洗手、戴口罩和工作帽。

8、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管道、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等器材,必须每天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9、不可在病房走廊内清点污染被服。

10、保持环境清洁,定时对空气、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清洁,必要时消毒处理。地面湿式清扫,拖洗工具使用后应先消毒清洗,再晾干。

11、严格按《传染病防治法》执行,传染病人应专科收治,普通病房不可混住传染病病人。

12.有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严格隔离措施,器械、被服及病室都要按常规严格消毒处理,敷料应焚烧后深埋。

13、传染病人入院按常规隔离,疑为传染病者应隔离观察。病区发生传染病时,及时会诊、传科或转院,病人转出后的病房及床单位应做好终末消毒处理。

14、传染病人的各类污染物品和排泄物按有关规定处理。

上一篇:奥林匹克文化理念研究论文下一篇:忆往昔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