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顶岗实习交件材料

2024-06-22

学生顶岗实习交件材料(通用8篇)

1.学生顶岗实习交件材料 篇一

电子信息工程系毕业生顶岗实习(就业)工作材料之1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班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暂行规定

按省教育厅规定,每年11月20日,已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可以离校顶岗实习,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必须在校边做毕业设计边找就业单位,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毕业班学生管理工作,特规定如下:

一、毕业班学生日常管理及要求

毕业班学生日常管理同非毕业班学生一样,具体由各系负责。毕业班学生管理及各系就业以学校为主,各系不得让毕业生放假,自找工作,若发生问题,要追究系领导责任。

二、顶岗实习学生管理与监控

(一)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实行学校与实习单位双重管理,顶岗实习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学校与实习单位的管理规章,认真履行《实习协议书》相关条款,毕业鉴定周返校进行毕业答辩时须提交实习鉴定材料。

(二)各系对顶岗实习学生要全程跟踪,确保定期联系,学生集中的单位,要适时安排专人前往开展教育管理工作。

(三)求职择业和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1.顶岗实习学生必须先办理好离校实习协议书后才能离校顶岗实习。未买平安保险或医保的,必须到辅导员处办理补买手续;

2.顶岗实习学生应注意实习过程中的交通安全;

3.毕业班学生应注意求职择业的安全,尤其不能参与像传销等类的非法活动,同时要注意防范网上虚假招聘;

4.顶岗实习学生应严守实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严守各工种操作规程,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三、毕业班学生的教学管理

(一)第五学期的教学管理 1.教学环节

(1)第五学期前11周

就业单位进行成批招聘的毕业班学生可以提前就业,其余的毕业班学生原则上不允许提前就业,必须在学校修完本学期安排的教学课程和参加学校组织的毕业班考试。凡因提前离校而未能参加毕业班考试的同学必须参加补考。(2)第五学期后8周

应采用选修课、专业讲座、校内课程设计、校内岗前综合实训方式安排教学。因为本阶段由于部分学生提前就业或参与顶岗实习,在校内的学生已为数不多。为了降低教学成本,电子信息工程系毕业生顶岗实习(就业)工作材料之1 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要求相同专业、相近专业的开设统一的选修课、专业讲座或校内顶岗综合实训。2.成绩评定

(1)考试课成绩由授课老师根据考试结果与平时表现进行评定;

(2)考查课、课程设计、课程实习、校内岗前综合实训等成绩,在校内学习的同学由授课老师根据成果和表现等情况评定;在校外就业或顶岗实习的同学由教学系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直接认定或其他途径赋予成绩。

(二)第六学期的教学管理 1.教学环节

(1)整个学期参与顶岗实习或就业的同学,由教学系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定期全程跟踪、指导与考核;

(2)未办理顶岗实习手续的同学,参与教学系组织的毕业实践,实践课题原则上优先采用来自行业、企业、校企双方联合提供的实践项目。2.成绩评定

(1)整个学期参与顶岗实习或就业的同学

1)顶岗实习岗位与专业相近的同学,答辩时应提交与实习岗位相关的、字数在2万字以上、手写的毕业综合实践报告;

2)顶岗实习岗位与专业不相近的同学,答辩时应提交与实习岗位相关的、字数在1.5万字以上、手写的毕业综合实践报告;另外,还应交一定量的与专业相近的毕业论文(专业图纸);

3)成绩权重比例:实践成果占50%,答辩成绩占20%,顶岗实习手册成绩占20%,就业诚信占10%。

(2)整个学期参与校内毕业综合实践的同学

1)答辩时应提交毕业综合实践成果,依校内或校外指导老师的要求而定; 2)成绩权重比例:实践成果占60%,答辩成绩占25%,校内实践出勤占15%。(3)前一阶段参与校内毕业综合实践、后一阶段参与校外顶岗实习的同学。

1)答辩时应提交1份校内毕业综合实践成果和1份校外顶岗毕业综合实践报告,具体成果或报告的内容及字数由教学系参照前两种情况综合对学生提出要求;

2)成绩权重比例:总成绩按时间比例对分阶段成绩进行计算,分阶段成绩由教学系参照前两种成绩评定方法综合评定。

四、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院学生处、教务处负责解释

2.学生顶岗实习交件材料 篇二

顶岗实习是中职学校的基本教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顶岗实习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教学环节, 也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的良好途经。实施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后, 已取得了显著的实效。学生入学之后, 学习专业理论、练基本功都在学校实行课堂化教学, 而实习时则直接到企业, 通过顶岗实习, 使学生能够尽快地将所学专业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 实现在校学习期间与企业、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触, 解决学校实习场地不足和学用脱节的矛盾。使学生能快速树立起职业理想, 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具备过硬的职业技能, 从根本上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但是, 由于中等职业学校招收的生源质量相对较差, 加之学生到企业之后, 顶岗作业比较分散, 如何搞好实习期间的管理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新课题。下面就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谈一些粗略的看法。

一、了解学生顶岗实习的特点

学生顶岗实习是指学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企业生产、服务第一线参加实践活动, 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学生顶岗实习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

(一) 学生身份的双重性。

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 具有在校学生和企业员工 (确切地说是准员工) 的双重身份。这种特点决定了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 必须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反过来讲, 学校把学生放到企业后, 不能认为主要就由企业来管理。学校除要求学生必须遵守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外, 还必须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细则》, 从而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二) 学习内容的针对性。

一般地讲, 为了符合就业的需要, 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学习, 主要是针对“岗位群”设计的, 但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 则主要针对具体“岗位”, 其学习的内容会更具体、更明确、更有针对性。这种特点决定了学生在顶岗实习中, 会遇到很多书本上没有讲的具体知识和技能, 因此, 要鼓励学生善于在实践中学习, 善于在工作岗位上学习, 以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能力。

(三) 技能学习环境的真实性。

顶岗实习从“以课堂和学校为中心”到“以岗位和企业为中心”, 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创造了最真实的环境。这种“真刀真枪”的环境与学校的学习环境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 从空间上在着许多不可控的因素, 这给学校的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因此, 要建立以学校为主的, 学校、企业、家庭三方协调的管理机制。

二、分析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通过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拓展实习基地、加强学生管理等办法, 顶岗实习取得了预期效果。但实践证明, 企业对顶岗实习的认识不足, 学生与学校时空的阻隔等因素, 影响了顶岗实习的效果, 有的学生甚至擅自离开实习岗位。根据调研掌握, 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具体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 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增大。

1. 学生人身安全难以保障。

毕业生规模逐年增大, 受企业承受能力限制, 不同专业学生分到不同的单位实习, 同一个单位实习的学生岗位也不同, 学生实习地点分散, 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信息互通困难。一方面在实习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易出现安全问题, 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另一方面, 有的学生自律性较差, 法律观念不强, 加之个人自由空间大, 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和违法事件。这些不仅会对学生本人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 对学校发展和社会稳定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和危害作用。

2. 环境变化导致各方面的不适应。

学生因为不适应新的环境而陷入迷茫和困惑中。主要有四种情况:

(1) 对于所从事的工作感到不适应

(1) 专业不对口不适应。学校在安排学校顶岗实习时首先考虑的是专业对口, 但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 不可能学生一到企业给安排的就是本专业岗位。虽然现在倡导“先就业后择业”, 但有的学生总是想一到企业就能接触本专业;他却不知道, 企业还需要考察他。

(2) 身体对所从事的工作环境不适应。有的学生认为工作噪音太大, 自己的耳朵受不了;有的学生感觉工作环境有气味, 受不了;有的学生则认为工作环境引起身体过敏, 有点害怕等。

(3) 对企业的要求不适应。有的学生不能适应企业的规章制度, 有的学生则还不能尽快从学生转变到员工的角色上来。

(2) 不能吃苦

这是现在大多数的实习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也是用人单位反映最多的问题。有的学生感觉工作太累, 企业加班等身体受不了而中途离岗;有的学生则是因为心理压力大, 心理疲劳等。

(3) 对社会期望值太高

有的学生认为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 当逃兵, 开小差;有的学生甚至轻信别人的游说, 为追求高收入而走入违法之道等。

(4) 为人处事的能力较差, 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在一些行为习惯、礼仪、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不善于与人交往, 不善于沟通, 缺乏团队合作的精神, 甚至有的学生表现出我行我素的个性。

(二) 劳动时间超长加班现象普遍, 学生难以适应, 实习时间难以保证。

根据学校要求, 学生应完成一年的顶岗实习。但是, 在顶岗实习期间, 大多数企业的劳动时间都是超标的, 学生难以适应, 因而实习时间就难以保证。根据我校对顶岗实习企业跟踪回访结果表明, 国内企业, 其工作时间都在10—12小时甚至更长。刚出校门且年龄在16—17岁之间的中职学生就很难接受和面对, 短期内很难适应, 导致学生因顶岗实习生待遇低、劳动强度大、日工作时间长而怨声载道、无法坚持, 继而找各种理由借口离开实习企业。因此, 真正能坚持实习并在实习单位就业的为数就不是很多。

三、对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顶岗实习是一门重要的综合实践课程, 它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 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为保证中职生顶岗实习工作顺利、有序、稳定地进行, 加强顶岗实习管理显得至关重要。为此, 必须通过明确实习任务、规范实习管理体系、制定及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不断改进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拓展和稳固实习基地、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等办法来做好实习工作。

(一) 顶岗实习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1. 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前应制定详细的实习计划并与实习单位的管理者做好沟通工作。

2. 对实习学生进行宣传动员, 将实习的目的、要求、安排和计划告诉学生们, 并对学分的考评方式也一并公布。

3. 实习前加强对学生的劳动纪律、生产安全、自救自护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 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 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为安全实习提供重要保障。

1. 建立和健全管理工作机构。

成立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 以分管教学校长为组长, 教务科、学生科、实训中心、招生就业办等为成员来组织、管理顶岗实习工作。

2.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

理办法》 (教职成[2007]4号) 等相关文件, 建立实践教学规范、顶岗实习工作细则、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顶岗实习指导老师职责、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细则等制度。

3. 为保证学生安全和权益, 学校与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书。

同时为了促使学生遵守劳动纪律和学校规章制度, 安全有效地完成实习任务, 学生在离校前必须与学校签订实习管理协议书。学校还必须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 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4. 加强企业顶岗实习学生的安全管理, 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和安全工作。

5. 投入一定的经费和人力保障实习安全顺利进行。

对顶岗实习学生相对集中的单位, 可配一名指导老师带队, 由学校发放实习课时津贴或补助, 差旅费也由学校支付。

(三) 充分调动三种人的积极性对实习学生实施管理。

1. 带队教师。

带队教师最好是专业课教师, 在学生实习过程中, 专业课教师既是班主任又是生产实习的指导者, 他应当承担起主要责任, 对学生的考勤、纪律、岗位适应情况、实习态度进行管理和打分。

2. 企业班组长。

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 企业班组长扮演着重要角色, 他既是企业的生产员工, 又是学校聘任的实习指导老师, 他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实践知识, 还是工作经验、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制度、行规及团队精神, 他应给实习生的职业操守、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工作创新程度、团队意识等方面进行管理和打分。

3. 学生干部。

实习学生中的学生干部既是实习者又是实习学生生活、实习秩序的管理者, 他可以对学生的自我管理状况进行打分。

(四) 以德育教育为统领,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夯实职业思想和职业道德。

1. 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 特别是加强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精神和遵守劳动纪律的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对接教育。

对于不能吃苦的学生, 平时除要加强对其吃苦耐劳的教育外, 还要充分做好其在顶岗实习前的军训及相关教育, 以及通过学生成才典型的宣传来教育其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例如, 2009年元月中旬, 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客服部实习的郑叶清、吴小方、李春梅、韦丹荣、蒙庆玲和伍丽琼共六名学生, 因工作强度大又累, 全体闹着辞工回校, 我发现情况, 马上采取措施, 以打电话、发短信、网上QQ聊天等形式, 做她们的思想工作, 经多次交流, 她们明白了实习工作中暂时的苦和累, 都是为以后打的基础, 可以锻炼自身的毅力和承受力, 同时可以帮助自己成长、成熟。就这样逐步做通她们的思想工作, 使她们安心实习。又如, 2009年3月, 上海鑫旺阁酒店餐饮部实习的程小琴、莫晓婷、韦春莲三名学生因工作累又苦, 不能很好地休息, 闹着要回校, 我逐个打电话、发信息与她们谈理想, 学习工作等, 耐心地与她们谈心, 安定她们的实习心态。

2. 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开设, 从思想上和心理上做好实习与就业的充分准备。

对于学生感到对工作岗位不适应的问题, 一方面校企双方要在学生上岗前对岗位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教育, 让学生三思而行。上岗后还要对学生进行爱岗敬业教育。例如, 2009年4月, 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客服部实习的郑叶清, 打电话给我, 接通就直哭, 一边哭一边诉说实习的委屈, 我一边耐心地听她诉苦一边开导她, 告诉她实习是锻炼一个人的好方法, 也是成就一个人的好机会, 要好好利用这段时间学习。经过长时间的谈话, 终于做通了她的思想工作, 她也顺利地完成了实习。

3.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诚信教育, 提升实习学生职业素养。

对于那些对社会、对岗位期望值太高的学生, 除要教育他们正确面对社会, 正确对待薪酬以外, 还要加强就业观、价值观的教育。对于那些只向往高收入甚至走入传销歧途等的学生必须及时劝其悬崖勒马。例如, 我班的学生郑珍2007年8月在深圳信南股份有限公司实习期间, 在工作中认识了来南城横岗店买东西的一名李姓女顾客, 李顾客给她留下了电话号码, 也要了她的电话号码, 之后便频繁给她打电话。郑珍就觉得李顾客对自己很好, 把李顾客当作很好的朋友, 很相信李顾客, 在没有了解李顾客的情况下, 就自己的想法全盘托出, 说在南城实习很累, 工资又少, 为了帮助家里弟妹读书, 不想只领这六百来块钱的实习工资, 只要有发财的机会就可以实现自身的价值。李顾客就主动对郑珍说, 北京是可以让她实现她的梦想的地方, 她可以带郑珍去北京发展。郑珍涉世不深, 警惕性较低, 很容易相信别人, 且有很强的实现自身价值的欲望, 因此, 决定辞工跟李顾客去北京发展。当我接到实习点学生负责人报告这个消息的电话时, 就觉得情况不对, 于是电话安排班长找几个同学, 包括郑珍的老乡郑丽华一起做郑珍的思想工作, 再电话与带队实习老师联系, 要他也同时做郑珍的思想工作, 跟她分析此事的利害关系, 实行全天不让郑珍有一个人独处的措施。经过多方努力, 学生郑珍终于想通了, 从此安心实习。

4. 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和法纪教育, 以生产安全、人身安全和遵纪守法作为重点内容, 反复强调和提醒。

制定突发性事件处理预案, 及时掌握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动态, 排查各种隐患, 确保实习学生在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和安全稳定。

5. 加强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教育。

对于为人处事能力差、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的学生, 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工作就意味着走出学校单纯的环境, 走向社会的大舞台, 同事关系和上下级关系并不像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那么简单明朗。其次要重视人际交往, 遵循与人团结合作的原则。要让学生认识到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原则是以诚待人, 为人处事以诚信为准则。现代社会的发展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合作, 团队精神, 而不要事事以我为中心, 要以全局为重。

综上, 只有加强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 才能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才能密切校企关系。这样学生到企业实习就既能进得去, 又能留得下, 且技术过硬, 使得招生和分配工作顺利开展。

摘要:顶岗实习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是完成专业培养目标的最后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中职学生的顶岗实习是学生从单一的学校课堂走向实际的职业岗位, 从理论学习为主转向实践过程为主, 逐步形成较强的动手能力, 工作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特殊学习过程, 让学生所学的理论与实践形成对接是顶岗实习的主要目的。本文作者就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谈一些粗略的看法。

3.顶岗实习:学生权益存隐患 篇三

学生维权意识较低

调查显示,顶岗实习学生年龄为20岁及以下的有89人,占问卷调查人数的7.4%;21~24岁的有785人,占问卷调查人数的65.8%;25岁及以上的有326人,占27.2%。顶岗实习学生中,由学校推荐的659人,占54.9%;由中介机构介绍的85人,占7.1%;通过自由选择及其他方式参加顶岗实习的456人,占38.0%。

股份制企业和私人企业是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重要平台。本次调查中有658人在股份制企业中顶岗实习,占54.8%;有369人在私人企业中顶岗实习,占30.7%,两者相加占了總数的84.6%。而在国有企业顶岗实习的为173人,仅占被调查人数的14.4%。

顶岗实习企业学生工资计算以计时为主,并能够较好地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来执行。其中,月最低工资600元的有952人,占79.3%;690元的有186人,占15.5%;800元的有62人,占5.2%。学生月收入(含加班)人均在900元左右。

在调查中发现,有半数以上学生对法律法规赋予自己的权益知之甚少,知道劳动合同法规定每周劳动时间为40小时的只有96人,占参加问卷调查人数的8%;不知道的为669人,占55.8%。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有部分学生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会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但仍有不少学生认为“走维权成本高”,选择“离开”或“忍一忍就算了”的处理方式,有这种想法的学生达435人,占参加问卷调查学生总数的36.3%。这种现象说明,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欠缺。

学生权益存在隐患

劳动时间超长加班工资缺乏保障

如果以国家规定的每日8小时工作制作为标准,本次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顶岗实习劳动时间是超标的。调查显示,学生每天顶岗实习劳动时间在8小时以上的为986人,占参加问卷调查人数的82.1%。在顶岗实习期间,一个月中没有休息日的为572人,占参加问卷调查人数的47.6%;休息2至4天的为412人,占34.3%;按法定节假日休息的仅有216人,占18.0%。

与此同时,顶岗实习学生加班工资也得不到保障。调查显示,平时加班按规定支付加班工资的有726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60.5%;而没有按规定支付的有474人,占39.5%。法定节假日加班,按《劳动合同法》规定支付加班工资的只有596人,占49.6%;没有的为129人,占10.8%;支付了但未足额的为475人,占39.5%。

企业与学生签约比例较低

调查表明,顶岗实习企业与学生签订劳动合同的有789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65.7%,其中有362人误把单位规章当作是劳动合同,占30.2%;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为49人,占4.1%。在签约学生中签约期限以5至8个月为主,人数为812人,占签约人数的67.6%;签约一年的为388人,占签约人数的32.3%。顶岗实习企业给学生办理社会保险的仅为469人,占39.1%;未办理任何社会保险的731人,占60.9%。同时,办理的社会保险以工伤保险为主。

实习学生劳动保护状况有待改善

在参与调查的顶岗实习学生中,顶岗实习企业对他们进行生产安全制度教育的只有326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7.2%;进行少量教育的为569人,占47.4%;而一点都没有进行的为305人,占25.4%。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前,对顶岗实习企业了解的有268人,仅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2.3%;了解一点的为456人,占38.0%;一点都不了解的为476人,占39.6%。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生产安全制度教育不够和学生对顶岗实习单位了解不完全,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学生权益的保护。

学生顶岗实习难

学生实习难这是职业院校目前面临的普遍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用人单位对学生实习缺乏认同感。二是现行的法律制度对实习学生的保护不充分。据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组对l06家用人单位的调查,愿意接受学生实习的占48%,不太愿意的占52%。用人单位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的主要原因在于担心影响正常工作的占49%。担心泄漏商业机密的占39%;担心增加额外负担的占34%;认为是为他人作嫁衣、不值得的占27%;其他原因占23%;担心万一出了事故负不起责任的占20%;担心实习生不好管理的占19%。为避免在实习中出事故,学生家长、学校和学生本人都不愿意或不希望参加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实习活动。

学生顶岗实习权益的保护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大力和广泛开展,顶岗实习在实践中已被高职院校广泛采用。因而如何规范学生顶岗实习、如何保护顶岗实习学生的劳动权益,就成了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

学生运用法律维权意识、能力的薄弱,是困扰学生权益保护的一大症结。因此,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把开展相关法律知识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努力提升学生的知法、守法、用法意识,让学生能够自觉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学校要定期走访顶岗实习学生,加强与顶岗实习企业的沟通,共同处理好学生权益侵害问题,以维护社会的稳定。

作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实施细则的基础上,要加强督查、指导,深入调查研究,全面了解相关情况,从政策上给予倾斜,在工作上给予指导,切实为顶岗实习学生权益保护保驾护航。加强学校建设,让学生在学校就能得到比较系统的技能培训,到企业后能够尽快适应岗位要求。

4.撰写顶岗实习材料的具体要求 篇四

一、“顶岗实习鉴定表”是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评价性材料,其中包括“自我鉴定”、“单位鉴定”和“指导教师鉴定”三部分。“自我鉴定”要求简要总结个人生产性顶岗实习工作、主要收获和存在的问题。“单位鉴定”需有单位实习负责人签名并加盖单位印章。“指导教师鉴定”需有实习的“评价等级”和指导教师、教研室主任的签名。

二、“实习周记”是学生对个人生产性顶岗实习的原始记录,要求及时如实填写。实习周记不是记流水帐,要有所记,有所不记。例如现场有的但教材上也有的内容就不必记;有些虽然有实用价值但可 通过复印取得的资料(例如机床、仪器等设备的说明书,或技术手册上有翔实阐述的内容)也不必记。应该记入实习周记的内容,可考虑有这样一些:

1)在理论教学授课时,一直没有搞清楚,而通过现场观察、质疑,彻底了解了的内容;

2)在学校的实习、实训中不易看到、学到,而在工厂的生产实践中时有应用的内容;

3)通过机床等实物和设备说明书,了解设备和技术更新换代的技术核心所在(如数控系统升级的核心技术);

4)现场各种机电设备中高水平的机构和电路设计的构思;

5)企业个性化的经营理念、营销策略;

6)各个不同实习岗位上指导老师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设备故障检查、钳工装配、产品推销等);

7)生产、技术、管理、营销的实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所引起的思考。

三、实习报告是生产性顶岗实习工作的总结,是顶岗实习20周来学习、实践、思考、探索,并进行了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提炼后的成果。实习过程充实,富有成效,实习报告才有可能写得好。但是,是否能写好,还取决于是否善于总结,善于提炼。“顶岗实习报告”是学生生产性顶岗实习的总结性材料。记好实习周记是撰写好实习报告的基础。只有实习周记提供了翔实丰富和精练的“原材料”,实习报告撰写时才不会捉襟见肘。由于实习时间较长,待实习结束欲从实习周记中疏理出有关材料撰写实习报告时,必然会遇到头绪太多,难以筛选和取舍的难题。因此,每一周对实习中所见、所闻、所想、所思进行一次初步的整理,把实习中的亮点提炼出来是十分必要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总结个人对顶岗实习工作的认识、态度和表现;

2)总结个人顶岗实习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完成情况。

5.学生顶岗实习交件材料 篇五

一、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义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开展工学交替的实践活动,是教学计划安排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不断探索中职人才培养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重大举措。“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职业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它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合作企业双向介入,将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在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为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实用人才。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既体现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行业企业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鲜明特色,又是当前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的关键环节,更是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进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重要途径。

根据对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与分析,结合我市发展的实际,我们清楚的认识到:职业学校办学目的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其本质就是就业教育,就业的去处是工厂、企业。职业学校与企业是社会中关系平等的两个单位,职业学校要实现就业的办学方向,就得发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的办学模式,1 通过“订单式”、“双元式”、“专业委员会指导式”、“产、教、研”等方式的开展,促成了职业学校教育的学以致用、促进了职业学校教育的快速发展。

二、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的

开展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的,是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探索并实践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三、中餐烹饪专业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工作情况

我校紧跟职业教育发展的形势,成立了招生就业办公室,学校主要领导亲自抓,通过规范学生实习就业程序,积极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办学模式,推动了学校的发展。

1.创新模式,开拓校企合作新途径

根据学校中餐烹饪专业发展的需求,我校与西水湾大酒店创建了较高标准、固定的中餐烹饪专业实习实训基地。通过与上海铭源大酒店的合作为学校中餐烹饪专业学生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实习基地,2012年,学校领导经多次考察与调研,与凤城大酒店、金阳酒店、西水湾大酒店、肖老四清真餐楼、上海铭源大酒店等签定了校企合作协议,采取“1+1+1”的培养模式;2013年3月,学校与西水湾大酒店举行了盛大的协议签定、授权与挂牌仪式,把西水湾大酒店作为我校中餐烹饪专业实 2 训基地。学校通过采取形式多样的办学方式,创建了校企合作新模式,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2.开展工学结合,保障学生的就业实习

为进一步落实和做好学生的实习就业工作,学校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进一步规范了学生的就业实习的工作程序,即:搜集招工信息—筛选招工企业—班子集体确定后选企业—征求学生意见—考察相关企业—召开家长会议—护送学生上岗—专人跟踪服务;近两年,学校分别与凤城大酒店、金阳酒店、西水湾大酒店、肖老四清真餐楼、上海铭源大酒店等签订了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协议,共有100余名学生到上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与就业,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职业体验和职业道德教育,学生在企业工作与在校学习相结合的工学结合模式在培养人才职业技能、促进学生成功就业等方面显示出了优越性。

3.全程服务,促进实习就业工作的发展

目前中职学生的就业率虽然很高,但就业的稳定性很差,这对企业的良好发展和中职学校的社会声誉都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服务好学生实习就业是职业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我校通过认真总结分析学生在企业不稳定的因素,及时采取了相关措施。

一是每批学生离校实习、就业之前,我校都要召开学生专题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要求学生在岗位上要有四种精神,即:学习精神、吃苦精神、合作精神、奉献精神。

二是在安置企业的选择上,我们把 “工作环境好,薪资待遇高,社会保障全、发展空间大的企业做为首选,保证让学生有一个可靠的、安全的、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三是我校积极与企业沟通,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及指导,对适应过程中出现的压力进行疏导。

四是给予学生人文关怀。我校在学生实习单位有一教师坐阵负责,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及问题,同学们的信任,就是我们做好工作的理由。

五是我们懂得学生的事情没有小事,小事的背后就是大事,家长把学生交给我们,我们感觉责任重于泰山,必须让家长放心。

新型工业化国家建设步伐的加快,为中职学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加之我校全体同志思想上的重视、行动上的落实,使得我校学生实习就业工作做到了实习岗位好、就业率高,且稳定性强,得到了学生及家长们的好评。

4.课程建设与改革推进

开发基于行业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形成每门课和行业标准相结合的课程标准和讲义;积极把职业标准引入课程教学内容,制定以职业能力本位为特征的专业培养方案。

推行双证书制度,在基于职业能力分解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将课堂搬到了公司、企业,大大提升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四、中餐烹饪专业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工作的不足:

1.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的积极性不够。一是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认识不到位,二是企业没有直接经济效益。同时企业缺乏能参与学校管理、学生教育方面的人才,使得校企合作中存在许多困难。

2.当前从课程体系建设、学生的职前教育对学生参加生产实践的针对性、指导性不强。尽管我们在课程体系的设置方面参照国家标准和地方需要,完全使用教育部规划教材,学校也尽量开设职业指导课程,但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职业能力掌握与工学结合、顶岗实习阶段的要求,还有一些专业课学习的内容,理论性太强,难度大,学生学习存在困难,与企业的实际工作存在距离,对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的针对性、指导性不强。

3.对学生的评价标准难以掌握。学校对学生的考核,尽管注重了过程性、发展性、多元性的评价,但由于受到师资水平、教学设施等的影响,还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能力。

4.对学生的评价主体单一。学校对学生评价的主体仍然是教师。虽然对专业教师要求为“双师型”,但大部分专业课教师是脱离企业实际,在评价学生学业时,不能给学生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教师自身职业素质与能力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职业能力水平的提高。

上述问题,影响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必须建立有利于学生提高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学生评价体系,保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五、中餐烹饪专业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对策

1.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要激发企业的积极性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模式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从培养具有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的要求出发,“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迫切需要引导教师和学生按照人才培养的特点开展教学工作。以利于使教学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在一 5 起, 以利于学生个体的职业发展需求,以利于学生学习自主性、主动性的加强。为此,学校要主动与行业、企业合作,寻求“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学校与企业利益的结合点,激发企业的积极性,实现学校育人与企业发展的双赢。

2.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科学的评价标准与多元评价体系

成立有行业、企业成员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组,由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制订专业培养目标与学生评价标准,使得培养出的学生能适应企业需要。通过工学结合,在企业为学生提供的真实的工作、实训环境,熟悉熟练岗位项目与标准,并由企业有关人员予以考核。学校在制订学生成绩评价体系时,也应积极争取得到企业的参与和支持,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与学校评价体系结合起来,共同制订出一个合理的评价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体系。使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所需的训练、考核得到充分落实。

行业、企业的技术人员与专业教师共同制订的考核标准、评价体系,能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职业能力,反映学生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中职业素质的综合表现,能使学生得到比较合理的评价结果,这样的评价方式也能受到企业的欢迎。

对学生的评价是要立足于激励,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成才。因此,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对学生的评价应是学校、社会、企业相结合评价。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考核内容、考核形式和考核效果分析等方面的改革,注重过程性、发展性、多元性的评价,实行教师评价、企业评价、自我评价结合,笔试、口试与答辩结合,平时学习记录和考试相结合,综合职业素质考核要综合学校成绩、企业实践、职业资格鉴定、参加技能大赛等,形成开放的、多元的、综合的考核评价体系。

3.以职业技能为核心,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水平

许多教师在教育观念上仍存在着育人理念、自身知识、能力结构与职业教育不相适应的问题,为此,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建立竞争、激励、监督、保障机制,有 6 针对性地对教师的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质量进行考核。引导教师强化职业教育育人理念,鼓励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参加技能大赛、定期参加骨干教师培训、参与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等,掌握本专业最新的知识和技能;文化基础课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相关专业对所授基础课的要求,在基础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职业素质的渗透;鼓励文化课教师编写实用基础课教材。总之,要通过各种途径、多种形式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三、几点建议:

1、职业教育的教学是受许多因素影响的一个复杂过程,仅仅靠一个学校很难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学生评价标准与体系,建议由市局组织有关人员统一制定。

2、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建议采用弹性学制和学分制进行管理与考核。

四、学校对中餐烹饪专业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思路

中餐烹饪专业实习就业是一项既重要又面临诸多困难的工作,我校在摸索中发展,在发展中走向成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和要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扎实推进,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54321工程”,即提升“5”个“共同”——在过去已有的校企共建基础上,全面提升合作层次和合作内涵,与行业企业共同实施教学、共同进行评价、共同组建基地、共同培育师资、共同开展研发;推进“4”项合作——明确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强调全面持久的合作理念;实行“3”层对接——学校对接企业、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职业;建好“2”种“课堂”——学校建到企业中,企业建在学校里;最终实现“1”个目标 7 ——校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也就是说,要紧紧围绕“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这一主线,持续深入地展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以抓好五个方面的共同合作作为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重要抓手,通过实行三层对接,建立两种“课堂”等举措,真正实现学校、学生、企业、社会共赢,最终达到彰显中职特色、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我市发展的需要,为实现我校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的努力。

三、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容及措施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据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需要,由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确定教学方法和手段,把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分解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 即理实一体,教、学、做结合阶段。第一学年在专业教室和实训室,以“理实一体”、“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模式进行专业基本知识学习和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通过专业基本技能实训,重点培养面点制作、热菜操作、冷拼雕刻的基本技能。第二个阶段,即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渗透阶段。第二学年在校内、外实训基地采用“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渗透”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烹饪专业岗位技能,包括综合实操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学分制和弹性学制为基础,实施教学计划,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半工半读(与西水湾酒店的深度合作),②订单培养(与肖老师餐饮有限公司的订单培养)。③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建立赛学互动机制,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技能大赛,培养 学生技术创新能力。

第三阶段:即无缝对接,顶岗实习阶段。学生在第三学年到企业,通过岗位锻练,拓展和提升专业技能,养成职业习惯,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加贴近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完成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实施了“订单式培养”,与肖老师餐饮有限公司进行了合作,举办班等为用人单位对口培养专门人才。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文化知识、专业理论学习,赴顶岗单位工作,实行工学交替,既增强了专业实践能力,又获得了一定的生活补贴,减轻了家庭经济压力。合作企业还全程参与招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教学活动的开展,并在教学中融入企业文化,使教学活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生到用人单位后很快能融入企业,受到用人单位好评。以首次就业率、对口行业就业率、就业稳定率、就业业内发展率作为检验办学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将评价考核结果反馈于教学,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四、课程建设与改革推进

开发基于行业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形成每门课和行业标准相结合的大纲和讲义;积极把职业标准引入课程教学内容,制定以职业能力本位为特征的专业培养方案。

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推行双证书制度,在基于职业能力分解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将课堂搬到了公司、企业,大大提升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学习南方经验 开创实习就业新局面

介休市职业中学校 张 强

近年来,由于招生、就业、观念等方面的原因,职业教育的加快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而与此同时,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却不断攀升。如何解决二者间的矛盾,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问题。

通过这次南方学习和考察,并认真分析当前中职发展的趋势与学生实习就业的优势,坚定了我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开创了我校学生实习就业工作的新局面,进一步推进了学校的发展。

一、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工作的意义

“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这是一项重大变革和历史任务。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健全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全国人大十届五次会议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高屋建瓴,为职业学校的发展指明了一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道路。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职业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它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 10 校和合作企业双向介入,将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在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为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实用人才。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既体现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行业企业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鲜明特色,又是当前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的关键环节,更是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进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重要途径。

根据对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与分析,结合我市发展的实际,我们清楚的认识到:职业学校办学目的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其本质就是就业教育,就业的去处是工厂、企业。职业学校与企业是社会中关系平等的两个单位,职业学校要实现就业的办学方向,就得发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的办学模式,通过“订单式”、“双元式”、“专业委员会指导式”、“产、教、研”等方式的开展,促成了职业学校教育的学以致用、促进了职业学校教育的快速发展。

二、学校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工作情况

我校紧跟职业教育发展的形势,成立了招生就业办公室,学校主要领导亲自抓,通过规范学生实习就业程序,积极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推动了学校的发展。

1、创新模式,开拓校企合作新途径

根据学校汽修专业发展的需求,我校与四通汽修厂合作十几年,创建了较高标准、固定的汽修专业实习实训基地;通过与信宜通公司、利达公司的合作为学校计算机专业、机电专业学生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实习基地,2008年,学校领导经多次考察与调研,与三佳公司签定了校企合作协议,在我校开设了“有机硅班”,采取“1+1+1”的培养模式;2011年,学校与上海英业达集团举行了盛大的协议签定、授权与挂牌仪式,英业达集团委托学校为上海英业达集团人才培育基地,开办 11 英业达人才培育班(焊接专业);学校通过采取形式多样的办学方式,创建了校企合作新模式,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2、开展工学结合,保障学生的就业实习

为进一步落实和做好学生的实习就业工作,学校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进一步规范了学生的就业实习的工作程序,即:搜集招工信息—筛选招工企业—班子集体确定后选企业—征求学生意见—考察相关企业—召开家长会议—护送学生上岗—专人跟踪服务;近几年,学校分别与青岛海尔集团、山东恒星基电子厂、常熟达富公司、上海英业达集团、苏州和硕集团签订了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协议,共有700余名学生到上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与就业,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职业体验和职业道德教育,学生在企业工作与在校学习相结合的工学结合模式在培养人才职业技能、促进学生成功就业等方面显示出了优越性。

3、全程服务,促进实习就业工作的发展

目前中职学生的就业率虽然很高,但就业的稳定性很差,这对企业的良好发展和中职学校的社会声誉都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服务好学生实习就业是职业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我校通过认真总结分析学生在企业不稳定的因素,及时采取了相关措施。

一是每批学生离校实习、就业之前,我校都要召开学生专题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要求学生在岗位上要有四种精神,即:学习精神、吃苦精神、合作精神、奉献精神。

二是在安置企业的选择上,我们把 “工作环境好,薪资待遇高,社会保障全、发展空间大的企业做为首选,保证让学生有一个可靠的、安全的、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三是我校积极与企业沟通,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及指导,对适应过程中出现的压力进行疏导。

四是给予学生人文关怀。我校在学生实习单位设立了办事处,有一名中层领导坐阵负责,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及问题,同学们的信任,就是我们做好工作的理由。

五是我们懂得学生的事情没有小事,小事的背后就是大事,家长把学生交给我们,我们感觉责任重于泰山,必须让家长放心。

新型工业化国家建设步伐的加快,为中职学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加之我校全体同志思想上的重视、行动上的落实,使得我校学生实习就业工作做到了实习岗位好、就业率高,且稳定性强,得到了学生及家长们的好评。

三、学校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发展的思路

中职学生实习就业是一项既重要又面临诸多困难的工作,我校在摸索中发展,在发展中走向成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和要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扎实推进,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54321工程”,即提升“5”个“共同”——在过去已有的校企共建基础上,全面提升合作层次和合作内涵,与行业企业共同实施教学、共同进行评价、共同组建基地、共同培育师资、共同开展研发;推进“4”项合作——明确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强调全面持久的合作理念;实行“3”层对接——学校对接企业、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职业;建好“2”种“课堂”——学校建到企业中,企业建在学校里;最终实现“1”个目标——校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也就是说,要紧紧围绕“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这一主线,持续深入地展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以抓好五个方面的共同合作作为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重要抓手,通过实行三层对接,建立两种“课堂”等举措,真正实现学校、学生、企业、社会共赢,最终达到彰显 13 中职特色、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我市发展的需要,为实现我校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的努力。

尽管我们在努力去实践,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

1、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的积极性不够,一是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认识不到位,二是企业没有直接经济效益。同时企业缺乏能参与学校管理、学生教育方面的人才,使得校企合作中存在许多困难。

2、当前从课程体系建设、学生的职前教育对学生参加生产实践的针对性、指导性不强。尽管我们在课程体系的设置方面参照国家标准和地方需要,完全使用教育部规划教材,学校也尽量开设职业指导课程,但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职业能力掌握与工学结合、顶岗实习阶段的要求,还有一些专业课学习的内容,理论性太强,难度大,学生学习存在困难,与企业的实际工作存在距离,对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的针对性、指导性不强。

3、对学生的评价标准难以掌握。学校对学生的考核,尽管注重了过程性、发展性、多元性的评价,但由于受到师资水平、教学设施等的影响,还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能力。近几年,通过工学结合加大了实践课在教学过程中的比例,但没有与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相适应的评价标准,学校评价时随意性大,因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4、对学生的评价主体单一。学校对学生评价的主体仍然是教师。虽然对专业教师要求为“双师型”,但大部分专业课教师是脱离企业实际,也不曾跟随学生到企业参与实习指导,在评价学生学业时,不能给学生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教师自身职业素质与能力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职业能力水平的提高。

上述问题,影响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育人模式的发展,必须建立有利于学生提高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学生评价体系,保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思考与对策:

1、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要激发企业的积极性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从培养具有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的要求出发,“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迫切需要引导教师和学生按照人才培养的特点开展教学工作。以利于使教学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 利于学生个体的职业发展需求,利于学生学习自主性、主动性的加强。为此,学校要主动与行业、企业合作,寻求“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学校与企业利益的结合点,激发企业的积极性,实现学校育人与企业发展的双赢。

2、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科学的评价标准与多元评价体系

成立有行业、企业成员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组,由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制订专业培养目标与学生评价标准,使得培养出的学生能适应企业需要。通过工学结合,在企业为学生提供的真实的工作、实训环境,熟悉熟练岗位项目与标准,并由企业有关人员予以考核。学校在制订学生成绩评价体系时,也应积极争取得到企业的参与和支持,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与学校评价体系结合起来,共同制订出一个合理的评价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体系。使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所需的训练、考核得到充分落实。

行业、企业的技术人员与专业教师共同制订的考核标准、评价体系,能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职业能力,反映学生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中职业素质的综合表现,能使学生得到比较合理的评价结果,这样的评价方式也能受到企业的欢迎。

对学生的评价是要立足于激励,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成才。因此,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对学生的评价应是学校、社会、企业相结合评价。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考核内容、考核形式和考核效果分析等方面的改革,注重过程性、发展性、多元性的评价,实行教师评价、企业评价、自我评价结合,笔试、口试与答辩结合,平时学习记录和考试相结合,综合职业素质考核要综合学校成绩、企业实践、职业资格鉴定、参加技能大赛等,形成开放的、多元的、综合的考核评价体系。

3、以职业技能为核心,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水平

许多教师在教育观念上仍存在着育人理念、自身知识、能力结构与职业教育不相适应的问题,为此,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建立竞争、激励、监督、保障机制,有针对性地对教师的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质量进行考核。引导教师强化职业教育育人理念,鼓励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参加技能大赛、定期参加骨干教师培训、参与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等,掌握本专业最新的知识和技能;文化基础课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相关专业对所授基础课的要求,在基础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职业素质的渗透;聘请有一定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实训指导能力的兼职教师优化学校教师队伍。鼓励文化课教师编写实用基础课教材,鼓励专业课教师编写工学一体化实训教材,形成以实践技能培养培训为主的实用性课程。总之,要通过各种途径、多种形式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三、几点建议:

1、职业教育的教学是受许多因素影响的一个复杂过程,仅仅靠一个学校很难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学生评价标准与体系,建议由市局组织有关人员统一制定。

2、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建议采用弹性学制和学分制进行管理与考核。

实施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完善学生评价体系建设 介休市职业中学 张 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职业教育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我校在这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并在此模式下努力完善学生评价体系建设。

一、做法与不足:

学校在合作条件成熟、合作要求满足的前提下,将机电专业、数控专业、化工(有机硅)专业、汽修专业分别与介休利达洗煤设备公司、介休多智管模公司、三佳新材料(有机硅)公司、介休四通汽车修理厂等企业实行合作办学。合作企业提供实训设备、部分专业教师(如三佳新材料(有机硅)公司把工程师派往学校,给学生讲授生产流程、工艺、安全等专业课程)、学生实习岗位,并接受优秀毕业生就业。与此同时,所有专业学生都实行了工学结合,改革以往“2+1”培养模式(2年的文化专业知识学习+1年的专业顶岗实习)为 “1+0.5+0.5+1”培养模式,即学生在学校学习1年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到实习基地进行半年的实践操作,再回到学校学习半年的专业知识,再到企业进行1年的专业顶岗实习。除机电专业、数控专业、化工(有机硅)专业、汽修专业分别在本地合作企业实习外,其它专业则在与学校合作多年的青岛海尔、常熟达富、苏州和联华硕、上海英业达等公司(集团)实习,并且上海英业达公司已经在学校挂牌,学校成为“英业达人才培养基地”。

办学模式的改变势必会带来学生评价体系的改革。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增加了学生专业实践的时间,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那么以能力评价为核心的学生评价体系也就应运而生。我们主要的评价方法是:记录平时表现,注 重过程性评价;增加阶段(单元)考试,注重发展性评价;改变考试方式,注重能力性评价;拓展评价主体,实行多元性评价。

尽管我们在努力去实践,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

1、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的积极性不够,一是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认识不到位,二是企业没有直接经济效益。同时企业缺乏能参与学校管理、学生教育方面的人才,使得校企合作中存在许多困难。

2、当前从课程体系建设、学生的职前教育对学生参加生产实践的针对性、指导性不强。尽管我们在课程体系的设置方面参照国家标准和地方需要,完全使用教育部规划教材,学校也尽量开设职业指导课程,但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职业能力掌握与工学结合、顶岗实习阶段的要求,还有一些专业课学习的内容,理论性太强,难度大,学生学习存在困难,与企业的实际工作存在距离,对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的针对性、指导性不强。

3、对学生的评价标准难以掌握。学校对学生的考核,尽管注重了过程性、发展性、多元性的评价,但由于受到师资水平、教学设施等的影响,还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能力。近几年,通过工学结合加大了实践课在教学过程中的比例,但没有与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相适应的评价标准,学校评价时随意性大,因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4、对学生的评价主体单一。学校对学生评价的主体仍然是教师。虽然对专业教师要求为“双师型”,但大部分专业课教师是脱离企业实际,也不曾跟随学生到企业参与实习指导,在评价学生学业时,不能给学生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教师自身职业素质与能力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职业能力水平的提高。

上述问题,影响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育人模式的发展,必须建立有利于学生提高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学生评价体系,保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思考与对策:

1、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要激发企业的积极性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从培养具有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的要求出发,“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迫切需要引导教师和学生按照人才培养的特点开展教学工作。以利于使教学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 利于学生个体的职业发展需求,利于学生学习自主性、主动性的加强。为此,学校要主动与行业、企业合作,寻求“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学校与企业利益的结合点,激发企业的积极性,实现学校育人与企业发展的双赢。

2、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科学的评价标准与多元评价体系

成立有行业、企业成员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组,由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制订专业培养目标与学生评价标准,使得培养出的学生能适应企业需要。通过工学结合,在企业为学生提供的真实的工作、实训环境,熟悉熟练岗位项目与标准,并由企业有关人员予以考核。学校在制订学生成绩评价体系时,也应积极争取得到企业的参与和支持,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与学校评价体系结合起来,共同制订出一个合理的评价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体系。使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所需的训练、考核得到充分落实。

行业、企业的技术人员与专业教师共同制订的考核标准、评价体系,能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职业能力,反映学生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中职业素质的综合表现,能使学生得到比较合理的评价结果,这样的评价方式也能受到企业的欢迎。

对学生的评价是要立足于激励,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成才。因此,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对学生的评价应是学校、社会、企业相结合评价。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考核内容、考核形式和考核效果分析等方面的改革,注重过程性、发展性、多元性的评价,实行教师评价、企业评价、自我评价结合,笔试、口试与答辩结合,平时 20 学习记录和考试相结合,综合职业素质考核要综合学校成绩、企业实践、职业资格鉴定、参加技能大赛等,形成开放的、多元的、综合的考核评价体系。

3、以职业技能为核心,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水平

许多教师在教育观念上仍存在着育人理念、自身知识、能力结构与职业教育不相适应的问题,为此,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建立竞争、激励、监督、保障机制,有针对性地对教师的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质量进行考核。引导教师强化职业教育育人理念,鼓励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参加技能大赛、定期参加骨干教师培训、参与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等,掌握本专业最新的知识和技能;文化基础课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相关专业对所授基础课的要求,在基础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职业素质的渗透;聘请有一定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实训指导能力的兼职教师优化学校教师队伍。鼓励文化课教师编写实用基础课教材,鼓励专业课教师编写工学一体化实训教材,形成以实践技能培养培训为主的实用性课程。总之,要通过各种途径、多种形式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三、几点建议:

1、职业教育的教学是受许多因素影响的一个复杂过程,仅仅靠一个学校很难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学生评价标准与体系,建议由市局组织有关人员统一制定。

6.学生顶岗实习交件材料 篇六

人才培养模式总结材料

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教学模式: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要求。要求进一步完善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制度,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处理好学生“工”与“学”的关系。因此,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是各类职业学校共同面临的新课题。由于不同层次的中职学校工学结合采取的形式和方法不同,学校与企业结合的深度和广度也不同。但在结合的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困扰着学校和企业,阻碍着工学结合的开展。

我校机电工程系近年来,始终坚持以能力为本、以就业和岗位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校企合作办学、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不断的实践与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是在实践和探索中也遇到一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我系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情况。

1.创新模式,开拓校企合作新途径

根据我系专业发展的需求,我系与山东陆宇斯通车轮有限公司,山东大王金泰集团有限公司,东营博瑞制动系统有限公司,山东沃森橡胶有限公司,山东鸿亦机械有限公司,东营信义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山东汇丰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广饶县华骜钢丝帘线有限公司,东营恒力威管件有限公司等周边企业建立了机电、数控专业的实习实训基地;与山东经天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建立了电气自动化,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实习实训基地,通过与新加坡远东航海公司合作为学系航海技术和轮机工程专业学生提

供了较为完善的实习基地。近2年,学校领导经多次考察与调研,与山东沃森橡胶有限公司,山东鸿亦机械有限公司等签定了校企合作协议,采取“1+1+1”的订单培养模式;学系通过采取形式多样的办学方式,创建了校企合作新模式,为学系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2.开展工学结合,保障学生的就业实习

为进一步落实和做好学生的实习就业工作,学校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进一步规范了学生的就业实习的工作程序,我系每年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与就业,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职业体验和职业道德教育,学生在企业工作与在校学习相结合的工学结合模式在培养人才职业技能、促进学生成功就业等方面显示出了优越性。

3.全程服务,促进实习就业工作的发展

目前高职学生的就业率虽然很高,但就业的稳定性很差,这对企业的良好发展和高职学校的社会声誉都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服务好学生实习就业是职业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我校通过认真总结分析学生在企业不稳定的因素,及时采取了相关措施。

一是每批学生离校实习、就业之前,我校都要召开学生专题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要求学生在岗位上要有四种精神,即:学习精神、吃苦精神、合作精神、奉献精神。

二是在安置企业的选择上,我们把 “工作环境好,薪资待遇高,社会保障全、发展空间大的企业做为首选,保证让学生有一个可靠的、安全的、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三是我校积极与企业沟通,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及指导,对适应过程中出现的压力进行疏导。

四是给予学生人文关怀。我校在学生实习单位有一教师坐阵负责,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及问题,同学们的信任,就是我们做好工作的理由。

五是我们懂得学生的事情没有小事,小事的背后就是大事,家长把学生交给我们,我们感觉责任重于泰山,必须让家长放心。

新型工业化国家建设步伐的加快,为高职学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加之我系全体同志思想上的重视、行动上的落实,使得我系学生实习就业工作做到了实习岗位好、就业率高,且稳定性强,得到了学生及家长们的好评。

4.课程建设与改革推进

开发基于行业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形成每门课和行业标准相结合的课程标准和讲义;积极把职业标准引入课程教学内容,制定以职业能力本位为特征的专业培养方案。

推行双证书制度,在基于职业能力分解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将课堂搬到了公司、企业,大大提升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二、我系专业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工作的不足。

1.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的积极性不够。一是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认识不到位,二是企业没有直接经济效益。同时企业缺乏能参与学校管理、学生教育方面的人才,使得校企合作中存在许多困难。

2.当前从课程体系建设、学生的职前教育对学生参加生产实践的针对性、指导性不强。尽管我们在课程体系的设置方面参照国家标准和地方需要,完全使用教育部规划教材,学校也尽量开设职业指导课程,但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职业能力掌握与工学结合、顶岗实习阶段的要求,还有一些专业课学习的内容,理论性太强,难度大,学生学习存在困难,与企业的实际工作存在距离,对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的针对性、指导性不强。

3.对学生的评价标准难以掌握。学校对学生的考核,尽管注重了过程性、发展性、多元性的评价,但由于受到师资水平、教学设施等的影响,还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能力。

4.对学生的评价主体单一。学校对学生评价的主体仍然是教师。虽然对专业教师要求为“双师型”,但有个别专业课教师是脱离企业实际,在评价学生学业时,不能给学生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上述问题,影响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必须更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学生提高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学生评价体系,保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我系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对策

1.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要激发企业的积极性。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模式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从培养具有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的要求出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培养模式迫切需要引导教师和学生按照人才培养的特点开展教学工作,以利于使教学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 以利于学生个体的职业发展需求,以利于学生学习自主性、主动性的加强。为此,学校要主动与行业、企业合作,寻求“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模式下学校与企业利益的结合点,激发企业的积极性,实现学校育人与企业发展的双赢。

2.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科学的评价标准与多元评价体系。成立有行业、企业成员参加的专业建设指导组,由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制订专业培养目标与学生评价标准,使得培养出的学生更能适应企业需要。通过工学结合,在企业为学生提供的真实的工作、实训环境,熟悉熟练岗位项目与标准,并由企业有关人员予以考核。学校在制订学生成绩评价体系时,也应积极争取得到企业的参与和支持,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与学校评价体系结合起来,共同制订出一个合理的评价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体系。使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所需的训练、考核得到充分落实。

行业、企业的技术人员与专业教师共同制订的考核标准、评价体系,能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职业能力,反映学生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中职业素质的综合表现,能使学生得到比较合理的评价结果,这样的评价方式也能受到企业的欢迎。

对学生的评价是要立足于激励,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成才。因此,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对学生的评价应是学校、社会、企业相结合评价。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考核内容、考核形式和考核效果分析等方面的改革,注重过程性、发展性、多元性的评价,实行教师评价、企业评价、自我评价结合,笔试、口试与答辩结合,平时学习记录和考试相结合,综合职业素质考核要综合学校成绩、企业实践、职业资格鉴定、参加技能大赛等,形成开放的、多元的、综合的考核评价体系。

3.以职业技能为核心,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水平

许多教师在教育观念上仍存在着育人理念、自身知识、能力结构与职业教育不相适应的问题,为此,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建立竞争、激励、监督、保障机制,有针对性地对教师的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质量进行考核。引导教师强化职业教育育人理念,鼓励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参加技能大赛、定期参加骨干教师培训、参与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等,掌握本专业最新的知识和技能;文化基础课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相关专业对所授基础课的要求,在基础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职业素质的渗透;鼓励文化课教师编写实用基础课教材。总之,要通过各种途径、多种形式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我系多年的实践证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了高职学校的办学特色,真正实现了“三满意”。即学生强化了技能,实现了预就业,完成了知识、技能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学生满意;企业得到了“量身订制”、源源不断的高技能人才,得到了学校这个人才培养平台,企业满意;学校充分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5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得到企业全方位的支持,构筑起稳定的实训和就业基地,学校满意。

7.学生顶岗实习交件材料 篇七

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就是物流。物流业是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有机结合的活动的集合。它不仅包含仓储业和运输业,不是运输业和仓储业的简单叠加,而是随着物流资源产业化形成的一种复合型或聚合型产业。

物流行业属于生产性服务行业,是为第一、二、三产业的实物和服务生产提供服务的产业。国际上,一般把50%以上产品用于生产的服务部门称为生产性服务业,50%以上产品用于消费的服务部门称为消费性服务业。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在整个服务业的比重超过60%,其发展速度明显快于消费性服务业,特别是金融、物流、运输、信息、商务服务发展最快。[1]

物流从业人员素质以北京物流业从业人员为例来看,在2010年达48.6万人,占市从业人员的4.7%,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6.3%。天津承担多项应用型物流研究项目,建立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和职业教育等多层次研发与教育培训体系。上海吸引部分海内外高层次紧缺人才,高校和科研机构与国内外知名大学著名物流企业开展交流合作,物流专业人才培训具有一定优势。深圳利用地理优势,深化深港澳现代物流业务合作,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高,物流从业人员之间的国际交流频繁,高素质人才比例较高,从业人员总量及素质较高。

1.1 学生分析

(1)年龄、学生总数、物流企业顶岗学生人数、百分比。

近五年来,进入相关物流企业的顶岗实习学生平均年龄在21周岁,基本来自北京各地及部分京外生源。近五年学生总数为385人,男生共计210人,占总人数的47.62%。北京生源以郊区县生源为主,占总人数的72.11%。

(2)知识层面。

目前本校主要开设的有关物流课程有:物流管理基础、物流市场营销、物流仓储实务、物流配送实务、物流信息技术、海关报关实务、报关报检英语、物流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等课程;实训课程主要有物流生产实训、物流仓储实训、物流配送实训、物流信息技术实训、报关报检实训、供应链管理实训、物流设施设备实训等实训课程。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业务操作员的核心能力,即基本业务处理,包括:仓储配送业务处理、运输计划与调度、采购业务处理、国际货运单证处理、物流管理系统信息录入。

(3)技术层面。

在校学习过程中,根据学校的实训计划安排,学生具有物流库房实践操作、物流设备基本使用、物流配送配载操作、报关报检表格处理、出入库订单分析、库内盘点等相关的技术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完成基本的数据分析和相关处理,具有一定的业务操作管理基础。

这些技术层面的培训以及经过半年时间的工作实践,学生也将具备有业务主管的核心能力,即运用计算机管理系统熟练进行业务管理并能够进行业务筹划分析,包括:仓储配送业务管理、物流运输组织、采购业务组织、库存盘点分析、物流信息分析管理等技术能力。

总体来看,经过在校的理论与实训学习,学生其实是具有一定的物流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对工作充满热情的青年人。在最后一学期的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对于自己的工作岗位、职业规划是有一定目的性的,希望通过顶岗实习能够达到质的飞跃,即完全具备业务主管的核心能力。

1.2 物流企业人才需求

顶岗实习过程中,我们发现企业对于顶岗实习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有相对具体要求。首先,需要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学生能够吃苦耐劳,积极主动,爱岗敬业,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过硬的身体素质。其次,需要物流职业技能。学生有一定的动手能力,熟练的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单证处理能力。

2 顶岗实习在岗率统计

顶岗实习是指《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的“2+1”教育模式,即在校学习2年,第3年到专业相应对口的指定企业,带薪实习12个月。北京城市学院在校企合作时,物流企业提供的岗位主要有:仓库管理员、分拣员、客服、信息员(单证处理)、设备管理员等。其主要的岗位职责及特点见表2。

每年学生进入企业,基本在仓库管理员、分拣员、客服、文员、设备管理员岗位上进行顶岗实习。企业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会根据企业工作需求以及学生特点,考虑学生要求,会安排调岗或者轮岗。我们排除轮岗现象,统计了近五年的岗位录用总人数及在岗人数,并按照(在岗学生人数/本岗位初始录用学生人数)进行在岗率分析。

通过以上数据统计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分拣岗位的在岗率是比较低的,企业限制分拣岗位为男生,通过与离岗学生以及企业交流沟通,综合来看离岗原因集中在:①工作辛苦,通常有夜班、倒休情况;②薪资报酬体现在体力劳动里而非专业知识;③对于高职高专学生而言,分拣岗位晋升空间较小,学生通常体验1个月左右即提出调岗;④工作环境比较单一,分拣岗位员工团队与顶岗学生年龄相差较大,沟通方面有所欠缺。

在岗率比较高的是仓库管理员和信息员岗位,通过与学生及企业的沟通,发现这两种岗位对于学生的吸引主要在于:①工作时间相对稳定,加班机会较少;②工作与专业知识结合较紧密;③培训机会较多,晋升空间较大;④工作伙伴学历相当,有一定共同语言;⑤统计时发现这两个岗位女生选择较多,约65%,女生本身相对稳定。

3 顶岗实习稳定性方法探索

在校指导教师应进行过程控制与对学生的指导。

(1)顶岗实习的教育不应该体现为短期的教育结果而应该是三年教学教育的综合表现。

在授课过程中注重知识培养,能力培养的同时一定要融入素质培养、职业道德培养,一定要结合社会现实对学生更关注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培养。

而职业道德和素养的培养又不单纯是通过课堂讲解,需要通过与企业与社会的融合来进行渗透式教育。

(2)为了提高人员稳定性而进行的过程管理不应该是单纯的各类数据管理而应该是与学生与企业的各种交流沟通。在过程管理中,校内指导教师的心理开导和疏导较为重要。

(3)学生的过程控制不是一味要求而是换位思考。学生的整体思想是丰富的,他们对于社会的想法和定位具有一种浪漫情怀,因此,如果不切实际地提出让他们无条件地奉献自己、无条件地热爱企业工作会适得其反。不妨换位思考,站在学生角度,理解其可能的离职原因,认真分析学生与企业的共同利益,这样在顶岗时期会提高学生的在岗稳定性。

(4)企业的过程管理控制不是廉价劳动力(下转P184)(上接P181)而是稳定的员工培养。如果企业在顶岗时期能够展现出企业对于新晋员工的人才培养优势,能够积极参与顶岗学生的职业规划,积极协助学生适应社会新鲜人的角色变换,展现企业的积极向上具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那么将有力提高其对学生的吸引力,降低学生的离岗率。

4 后续研讨方向

今后研究需要扩充企业类型,不能局限在传统物流企业;需要调研更多的岗位的在岗率,不能局限在某个特定岗位,用以分析学生的岗位流动性特点;在进行数据分析的时候需要考虑到离岗学生的家庭背景情况,加以综合分析。这些都需要深入探讨的内容将在以后的研究分析中作为重点加以关注。

物流行业在中国是一个比较辛苦的行业,其从业人员的流动性本身就很大,学生顶岗期间的离岗率高不足为奇,我们研究顶岗实习人员稳定性其实质不是为了让学生在某个企业中的某个具体岗位上长久不变,而是为了学生能够通过顶岗实习发现社会的需求,企业的需求,并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自己的特长,发现自己的优势,从而能够在毕业之前为自己设立切实可行可发展的职业规划。

摘要:文章基于物流及物流从业人员特点的角度,结合北京城市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硕岗实习的企业特点、岗位特点,分析学院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在岗率变化及其相关原因,从而提出如何加强学生顶岗实习岗位稳定性,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思考。

关键词:物流,顶岗实习,在岗率

参考文献

[1]邓传红.中小物流企业的用人之道[J].物流技术,2006(1):18-19.

[2]曾艳英.适应物流业需求,优化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3]陈伊菲,宋晓黎,彭华颖.北京物流业软实力现状分析研究——基于北京、天津、深圳、上海物流业软实力对比研究[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

8.中职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 篇八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应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遵循职业教育规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就业为前提,以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为目标。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中职学生顶岗实习已经变成了提前就业,对学生、学校和企业都造成了不利影响。所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必须建构和运行合理的、科学的顶岗实习过程管理。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顶岗实习;过程管理

许多中等职业学校采用的“2+1”教学模式,是指前两年在校学习、实习,最后一年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这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一些学校和企业的责任心淡化,导致了学生顶岗实习的严重萎缩。这主要表现在:一些中等职业学校把顶岗实习当作“顶岗就业”,认为这样可以缓解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而企业也把顶岗实习当作“顶岗生产”,认为利用学生顶岗实习,可以缓解劳动力紧张、降低劳动用工成本。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应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就业,提高教育质量。所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必须建构和运行合理的、科学的顶岗实习过程管理。

一、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理论依据

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理论依据是ISO9001中的过程管理。ISO9001的过程管理是指使用一组实践方法、技术和工具来策划、控制和改进过程的效果、效率和适应性,包括过程策划、过程实施、过程监测(检查)和过程改进(处置)四个部分。

将其迁移到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中,主要是针对学生进入顶岗实习前的准备工作、开展顶岗实习活动的整个过程及顶岗实习成绩评定这三个问题,从实习过程的策划、实施、检查及管理工作的总结、改进几个方面着手,使学生的顶岗实习管理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二、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实施步骤

1.过程策划——建立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体系

(1)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实习方案

结合学校专业计划、课程方案和企业生产计划、培训方案,认真制定学生顶岗实习方案,并共同分配实习任务,实习任务分为学习任务和生产任务。

(2)成立顶岗实习管理部门和制定相关制度

成立专门的顶岗实习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细则》制度,包括负责落实学生顶岗实习的方案,组织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以及对学生的实习进行跟踪管理等。

(3)制定实习文档

建立一套完整的实习管理文档,用以规范学生顶岗实习工作,主要包括:实习协议书、实习生考勤表、实习生业绩记录表、实习生实习评分细则表等,强化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

2.过程实施——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实施

(1)开展顶岗实习前的专题讲座

现在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有必要对他们进行专门的岗前辅导。所以,在顶岗实习前阶段,由专门领导小组安排上岗前的思想动员,并邀请企业的管理人员来校参与学生的岗前辅导。

(2)积极开发校外实习基地

学校要长期派专人外出考察调研,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拓宽学生的实习领域,为更多学生提供理想的实习岗位,并尽可能地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如期参加实习。

(3)签订顶岗实习协议

严格遵守教育部和财政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教职成[2007]4号)的规定,在组织学生顶岗实习前要与学生、学生家长签订实习协议,并要求所有参加学生必须与用人单位签订实习协议。

(4)安排专任专业教师指导实习

派专任专业教师进行顶岗实习指导,制定《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职责》。对学生数量较多而且比较集中的单位,实行定点管理;对学生数量较少、学生分散的单位,实行跑点管理。

3.过程监测——顶岗实习过程的检查

(1)实习单位考勤评价

制订实习生考勤表,由实习指导师傅填写,纪录学生一周的出勤情况,一个月结束后将出勤情况汇总交给学校,这样能直接反映学生实习期间是否遵守实习单位的各种劳动规章制度。

(2)学生实习业绩记录

制订实习生实习业绩记录表,纪录学生的工作绩效情况,如完成多少件合格产品、报废多少件产品等。这样能将企业对员工的具体考核要求运用到学生实习的评价过程中。

(3)实习指导教师评价

根据学生的实习表现,实习指导教师要对每一个参与顶岗实习的学生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将评语填写在实习生实习成绩总表中,并鉴定其实践等级。

(4)管理领导小组评价

由顶岗实习管理部门的领导,根据每月到企业的走访情况,以及学生返校教育时上交相关的考核资料和企业的反馈,对学生的实习成绩作出评价。

4.过程改进——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工作的总结、改进

顶岗实习结束,学校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1)充分采纳企业的评价意见,根据学生实习的各项记录,客观地进行学生实习鉴定工作;(2)要做好就业推荐工作;(3)要对企业的实习指导师傅进行评选优活动,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只要我们把整个顶岗实习管理工作做细、做好,对学生的就业和下一轮的顶岗实习安排就会“水到渠成”。而且,实施顶岗实习的精细化过程管理,对于形成校企长期合作、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骈啸风,戴林东.中职“顶岗实习”教学管理策略分析[J].职教论坛,2008,12:49-52.

[2]殷翔文,马斌,马成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制度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7):27.

[3]张雁平,成军.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0):15.

(作者单位 江苏省中等专业学校)

上一篇:外貌描写作文100字下一篇:电商基地建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