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环保出行标语

2024-08-20

绿色环保出行标语(精选12篇)

1.绿色环保出行标语 篇一

1、人人都有环保心,小河淌水清又清!

2、你低碳,我环保,共赢弥川梦。

3、小河淌水我的.家,节能减排靠大家。

4、弥川秀色美如画,保护环境不能忘。

5、太极青青,毗江悠悠,若求长久,今来保护!

6、小河水清,泽润子孙。

7、垃圾也有它的家,清洁弥渡靠大家!

8、环保人人参与,弥川年年秀丽。

9、低碳生活大家来,弥川田园风光在。

10、小河淌水人人爱,环境保护靠大家。

11、大美弥川,环保先行!

12、弥川绿小河清,爱护环境身先行。

13、秀美弥川,且享且爱惜!

14、小河淌水清又清,大美弥川你我行!

15、共建绿色弥渡,同享生态文明。

16、愿蓝天白云永驻花灯之乡,让碧水青山长流弥川大地。

17、共建绿色弥渡,有你分外美丽。

18、弥渡花灯个个能,环境卫生该全能!

19、低碳环保绿色出行,小河淌水清澈透明。

20、花灯之乡绿色家园大家建;小河淌水生态文明全民享。

21、环保弥川,绿色健康!

22、小河淌水传天下,弥渡美景在心间,环境保护共传承。

23、水清月明弥川秀,山青風和惠万家。

24、秀美弥川是我家,环保清洁靠大家!

25、践行绿色低碳好生活,共创秀美幸福新弥川。

26、生态弥渡幸福梦,环境保护齐行动!

27、保护太极灵山,营造绿色弥川。

28、爱我家园,环保弥川。太极山绿,小河水清。

29、神奇秀美新弥渡,生态保护第一步

2.绿色环保出行标语 篇二

为倡导绿色出行和降低城市空气污染,宣传新能源公交车低碳减排亮点,唐山公交总公司团委于3月5日(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也是学习雷锋日)开展了“选择公共交通倡导绿色出行”争做低碳减排志愿者签字活动。唐山公交的30名青年团员及志愿者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在百货大楼站点开展千名乘客签名活动,倡导绿色低碳、互助礼让的文明出行理念,营造温馨和谐、文明有序的乘车环境。在宣传绿色理念、服务市民的同时,志愿者们还为乘客讲解《绿色出行之公交优先》展牌,让乘客直观地了解到新能源公交车的优势和绿色环保。乘客们听取讲解后争着在志愿旗帜上签字,表示要争做一名倡导绿色出行和文明乘车的志愿者。

3.提倡节能环保、绿色出行理念 篇三

关键词:节能环保;绿色出行;出行行为

前言: 2014年我国的汽车销售总量已经达到2000万辆,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虽然带动了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但同样引发了一系列的负面问题。包括空气中的CO2含量逐渐增长,达到30%,导致温室气体严重超标;石油消耗方面,交通消耗量占石油消耗总量的80%[1]。为缓解这一基本问题,城市居民绿色交通出行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

(一)影响因素一:社会经济条件

交通出行行为不仅受到城市规划等外部原因的制约,同时还受到出行者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汽车的出行方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小汽车的交通出行逐渐取代公共交通的地位,成为城市居民的主要出行方式。例如19世纪的英国,几乎没有私人的机动化出行方式,到了20世纪末,小汽车的出行比例已经高达53%。目前已有不少国内外学者针对不同城市和地区开展了实证研究,主要研究变量包括年龄、性别、收入、就业、受教育程度、家庭规模及结构等。研究普遍认为居民自身的社会经济属性差异性对小汽车使用有重要影响,不同年龄、性别和家庭类型的社会经济群体有不同的交通出行率和出行模式[2][3]。

(二)影响因素二:出行意识

虽然城市规划不合理引起大量的交通出行需求,但是城市居民的出行意愿同样是出行方式选择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存在的一些不成熟、盲目攀比的汽车过度消费心理,造成部分人群滥用汽车出行;根据第四次北京市综合交通调查数据显示[4],在短距离出行过程中小汽车的出行比例占小汽车出行总量的40%以上。这种短距离的小汽车出行方式造成大量的城市道路等社会资源的浪费,这种对小汽车的过度使用给城市交通系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三)影响因素三:城市规划

随着市场化的逐渐推进,城市中的重工业企业逐渐从城市中心区域向郊区迁移,而企业工作人员还在市区生活,这样就形成了城市交通的潮汐现象,造成大量的交通出行。同时,在城市郊区化建设的过程中,城市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跟不上城市化的过程,造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例如Roger L. Mackett(2003)通过调查377位居民后发现,在所有的短距离小汽车出行中,除了22%是必须使用小汽车外,其他出行可以通过改善出行环境而选用其他出行方式,如37%的居民愿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代表小汽车出行,7%的居民愿意使用自行车代替小汽车出行。

二、我国城市居民节能环保、绿色出行具体对策

(一)优化城市空间形态

城市空间形态对城市居民日常交通出行行为影响较大。对城市空间形态的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绿色出行的基本要求。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过度强调功能分区,资源过度集中,造成城市居民出行距离的增加。为了追求出行效率,节省出行时间,小汽车的出行方式就成为了城市居民的必然选择。优化城市空间形态,从交通出行的源头上减少交通需求,对进一步推进绿色出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制定差异化的出行结构目标

绿色出行比例的提升,能够在根本上满足交通清洁化的基本指标。北京市在《2013-2017年空气清洁行动计划》当中提到,发展至2017年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争取达到52%,公共交通占机动车出行比例达到60%[5]。与此同时,中国城市还应依据交通需求的不同层次,制定差异化的出行结构目标,做到经济化需求管理的基本要求,引导居民合理使用小汽车。

(三)改变公共交通服务能力

公共交通的服务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城市居民的出行行为。城市居民在选择出行的过程中,通常会将私家车与公共交通进行对比,包括在出行时间、出行成本、舒适性以及便捷性等多因素作为衡量标准,进而确定交通出行方式的选择。但是由于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服务质量不高,造成大量的小汽车出行。改变城市居民的出行习惯,应当加大对城市公共交通的建设。

结论:综上所述,在节能环保以及绿色出行理念的引导下,我国各个城市已经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优化公共交通服务能力,旨在全方位为城市居民出行方式提供保障。但受到私家车出行便捷性的影响,公共交通建设并不占优势。本次研究提出在城市空间形态、差异化出行结构以及公共交通服务能力等多方面,鼓励城市居民倾向于绿色出行行为选择。

参考文献:

[1]曲英,潘静玉.我国城市居民绿色出行行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4,10(06):162-166.

[2]Ewing,R.R. Cervero. Travel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 a synthesis [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Journal of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2001, 1780(-1): 87-114.

[3]Ewing,R.R. Cervero. Travel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 a synthesis [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Journal of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2001, 1780(-1): 87-114.

[4]北京交通發展研究中心.北京市第四次交通综合调查[M].北京:北京交通委员会,2012

[5]杨宝路,冯相昭,邹骥.我国绿色出行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环境保护,2013,10(23):139-140.

4.绿色出行活动标语 篇四

2、步随车轮转出绿健康。

3、绿色交通,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4、骑酷炫单车,倡低碳生活。

5、倡导绿色出行,构建健康家园。

6、追求绿色低碳环保,拥抱健康美好生活。

7、蓝天之下你我他,优美环境靠大家。

8、支持环保,巾帼志愿者显风采。

9、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10、打造低碳风尚,提倡绿色出行。

11、低碳环保自由行,你我齐参与,共创美好明天。

12、清洁生产是企业的生命。

13、树荣草茵车乐行,携手护绿大家能。

14、绿色交通,城市未来。

15、选择公共交通,选择绿色出行。

16、你我齐节约,能源才不缺。

17、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

18、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

19、来时给你一阵芳香,走时还我一身洁净。

20、小草有生命,足下多留“青”。

21、大手小手齐动手,共创环保模范城。

22、低碳生活始于心,节约资源践于行。

23、推进节能低碳,实现循环发展。

24、为了保护绿色资源,请大家节约用纸。

25、节约资源做得好,用水用电没烦恼。

26、环境是大事,扔垃圾是小事,大事要从小事做起。

27、节约能源做得好,省钱省能又环保。

28、创建绿色校园,共享生态环境。

29、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必须保护环境。

30、垃圾也有用,请别乱扔它。

31、作环保模范,扬环保美德。

32、保护环境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责任。

33、我是环保一员。

34、动手做节能,环保又省钱。

35、水清自然甜,水浑人人厌。

36、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__衡。

37、省一点能源,多一点资源。

38、低碳生活,从我做起;节能减排,造福未来。

39、生态环境要节能,从我做起显文明。

5.环保出行优秀警示语标语 篇五

32、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主题是:“为了地坏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33、节约和保护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4、用我们的小手放飞绿色的希望。

35、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境意识。

36、创建绿色学校美化学习环境。

37、绿色出行,你我共行。

38、保护蓝天碧水。

39、创建绿色学校,美化学习环境。

40、保护环境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41、追求绿色时尚,拥抱绿色生活。

42、骑乐无穷,低碳万岁。

43、创造绿色时尚,拥抱绿色生活。

44、低碳引领环保时尚,品质生活从我做起。

45、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46、打造低碳风尚,提倡绿色出行。

47、倡导绿色交通,构建和谐社会。

48、毁坏环境一同损,绿色出行一同利。

49、低碳环保自由行,你我齐参与,共创美好明天。

50、清洁生产是企业的生命。

51、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52、不要浪费,凡事适度,低碳生活。

53、热爱生活,低碳生活。

54、健康低碳生活,从绿色出行开始。

55、青草绿树你我他,咱们同住在一家。

56、环保出行,你我齐参与。

57、实施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58、树荣草茵车乐行,携手护绿大家能。

59、倡导低碳出行,传播健康理念。

6.安全出行标语精选 篇六

62、行车,行人,遵章守法;为您,为他,平安到达。

63、马路就像老虎口,不留神就没活口。

64、一二三四五六七,出行安全是第一。

65、道路交通安全法,伴您平安万里行。

66、你让我让让出温馨,你抢我抢抢出祸端。

67、超速行驶是抢占死亡线。

68、红绿灯前的等待,是对您家人的关爱。

69、违章超载,得不偿失。

70、法规记心中,三思而后行。

71、知荣知耻知文明,礼貌礼让礼行车。

72、不追不跑不打闹,平平安安到学校。

73、一路礼让一路安,一人平安一家欢。

74、纠正您的违章是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

75、文明是出行最美的风景,安全是回家最快的路程。

76、爱你的家人及朋友,请杜绝飙车。

77、你和安全“躲猫猫”,事故和你“近”悄悄。

78、但愿人长久,千里路畅通。

79、你文明,我文明,妙曼普洱更闻名;你礼让,我礼让,和谐交通心舒畅。

7.自行车绿色出行回归困惑及对策 篇七

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截至2016年3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83亿辆,其中家庭拥有机动车超过1.3亿辆。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加之市民对私家车出行依赖程度过高,是城市交通拥堵公认的直接原因。大中城市目前已成全国交通拥堵的“重灾区”,出行高峰期绵延于大小道路上“前望不到首、后看不见尾”的堵车大观,正在从北、上、广、深、津几个“堵城”向国内的各中心城市和中、小城市蔓延。

2013年的新年钟声还未消逝,一场北起环渤海京津冀地区,南跨黄淮流域、长江三角洲,直卷珠江三角洲的高强度灰霾污染,袭击了10个省、市,面积达140万平方公里以上的东部小半个中国。据2015年4月1日公布的全国大气污染9大重点城市污染源解析结果显示,北京、杭州、广州、深圳的大气首要污染源是机动车排放。北京市PM2.5的来源中,机动车排放占到31.1%,已成为灰霾和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

在这城市治“堵”难见成效再叠加东部区域化大气治“污”的重压之下,如何通过政府推动,改善市民的出行结构,加快我国城市自行车绿色出行的回归步伐,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

一、全球自行车绿色出行热潮方兴未艾

(一)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是自行车绿色出行回归的源头。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的一项调查表明,2012年欧洲至少23个国家自行车销量超过了汽车销量。2002年以来,欧洲有11个国家拨款修建城市自行车专用车道,瑞士境内政府已经建成了9条,总长3,300公里的自行车出行道路。拥有“自行车之城”美誉的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将自行车作为了城市文化的象征,自行车成了市民的重要交通工具。2012年4月该市建成了全球第一条自行车高速公路,该路段开通后自行车绿色出行人数增加了30%(1.5万人),每年减少了7,000吨二氧化碳排放,并节约了3亿丹麦克朗的医疗费用。哥本哈根现有110万市民,超过55%的居民骑自行车去上班或上学。该市被欧盟委员会评为“2014绿色首都”。美国的最大城市纽约,秉持城市建设尽量适应自行车出行的发展理念,近年来配套建设服务于自行车出行的基础设施,使居民的自行车骑行环境与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6年间(2003年至2009年7月)市内自行车通行道路总长度翻了一番。洛杉矶市也计划在未来30年内建成2,560公里的自行车出行道路。英国政府把“建立更安全、更清洁、更绿色的社区”确立为国策,在城市交通规划中,优先考虑和保证居民的自行车绿色出行。法国巴黎市政府致力于自行车自助服务的智能化建设,将安放于市区300多个自助服务站的20,000辆特制自行车,采用统一的电子智能服务系统管理,使车辆的租赁、使用和存放更加便捷和人性化,同时节约了大量的人力成本。

(二)我国自行车绿色出行正在悄然兴起。杭州市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系统于2008年5月1日试运营,同年9月16日正式运营,2015年11月通过了国家级“城市公共自行车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验收。至2015年10月底,已具有3,354个服务点,8.41万辆公共自行车的规模,日均租用量达31.27万人次,日最高租用量达44.86万人次,2015年1~10月,为杭州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69万吨。通过与地铁、水上巴士、公交汽电车、出租车等系统的连接,杭州公共自行车解决了交通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是城市低碳生活、便利生活完美合一的生动案例。2013年9月,英国广播公司(BBC)旅游频道选出全球8个提供最棒公共自行车服务的城市,杭州市众望所归,名列榜首。

北京市目前已经把自行车绿色出行列入五年绿色交通发展规划,2015年计划在已完成454公里市管路的步行自行车系统整治基础上,实施慢行系统改造100公里,实现公共自行车市内六区通存通取,建成50,000辆公共自行车的自行车租赁服务网络,自行车绿色出行将占市民市内出行的20%。上海在规划公交专用道路时,充分考虑1,000多万辆自行车的市内出行问题,为避免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市内自行车专用道路网络正在设计中。广州市采取绿道建设和摩托车市区限行以来,市民自行车绿色出行率从不足7%,提升到2011年的15.45%。长沙市将建立自行车绿色出行免费服务系统,实行全程联网,一卡通行,市民凭有效证件即可申请办理“诚信卡”使用公共自行车,无需支付租金,并可在城区异地借还。特别是2012年国家三部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颁布《关于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以来,新一轮的自行车绿色出行浪潮将再次波及全国。

二、我国城市自行车绿色出行面临的困惑

我国自行车绿色出行的尝试,以政府推动的诱致性制度变革的形式迅速兴起,短短几年里,国内的特大、大型城市和中东部地区的中型城市纷纷推出了以公共自行车为标志的市民绿色出行举措。但是,近年来各媒体屡见城市便民公共自行车运行失败的消息,运行效果差强人意,与民意呼声、政府初衷出现了二律背反怪象,此困惑背后的深层成因值得世人深思。

(一)城市自行车绿色出行尝试夭折的直接原因

1、资金人力投入不足,规模过小。有些城市将数量很少的便民自行车投放于固定人口加流动人口高达数百万的主城区,杯水车薪难以缓解市民短途出行的困难,对传统出行习惯并未产生冲击和影响。

2、运营主体严重错位,体制陈旧。有些城市便民自行车服务采用政府出资,市交通局管理,交通局运营的模式,缺少具有独立资格的市场化运营主体。在市场机制缺位的状况下,交通局以代管者身份实施“看管懒政”,无疑加快了城市便民自行车绿色出行尝试的早期夭折。

3、服务功能不完善,使用不便捷。不少城市便民自行车服务点过少且布局不合理,存取管理手段落后,车辆余缺调度不及时,“热点”无车可取、“冷点”车辆积压的现象时有发生,不能满足市民出行的现实需要。

4、骑车出行环境堪忧,缺少安全感。市内不少路段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严重,小汽车与自行车抢行,公交车不断占用自行车道停靠站牌,屡屡上演骑行者与机动车“贴身肉搏”的惊险闹剧。机动车排放的有害尾气和噪声已经笼罩市区的大街小巷,令长期身陷其中的骑行上班族难免为身体健康担忧。市内行道树随着道路的不断扩建,屡遭砍伐、重植,已陷入有树难成荫的尴尬境地,林荫大道成了现代城市的罕见景观。盛夏时节出行,上有似火骄阳,下有暑气蒸腾,迎头热浪扑面,常令骑行者望而止步。

5、舆论导向乏力,社会氛围欠佳。伴随城市便民公共自行车的推出,电台、电视台和几家报纸虽先后做了消息报道,但缺少政府和人大的号召与引导,缺少有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论证和听证,缺少工、青、妇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参与及动员,缺少工厂、学校、机关、社区、团体的深入宣传和教育,自行车出行尝试由于没有成为市民和社会各界的自觉行动,只能沦落为个别政府部门的“独角戏”。

(二)城市自行车绿色出行夭折的深层因素

1、构建和谐出行方式的理念不足。市民的出行结构,承袭了全国以家庭轿车为主的既有模式。长期以来,政府忽视需求侧的引导,各级城市程度不同地加剧了出行结构与城市环境和交通资源的矛盾。突出表现在城市出行结构内部的失衡,带来城市大气环境恶化、城区道路堵塞、能源供应压力过大、城区宜居程度下降等城市病态。

2、城市交通资源管理的配置失衡。为了适应城市机动车的“爆炸式”发展,市内交通资源配置长期以来向机动车“畸形”倾斜,陷入了车越来越多、路越修越宽、道越来越堵、气越来越脏的“怪圈”。城市的自行车道和人行道被机动车严重“侵蚀”,中心市区出现了大量的“瘦身路”、“间断路”、“断头路”和“障碍路”,在非机动车通行为主的市区小街上,夜间照明服务也往往大幅“缩水”。一定意义上讲,城市交通资源“错配”才是市民自行车出行回归的根本性障碍。

3、市民传统出行模式的锁定效应。城市自行车绿色出行回归的关键,在于市民由思想观念的认同转化为从我做起的践行。对其产生影响的,不仅有现代汽车工业文明带来的快捷与舒适,社会环境中公车消费的“身份意识”、“土豪”式的“炫富意识”、市民的攀比心理和“从众意识”等,往往发挥着难以估量的负面效应。

4、市场化经营管理的运行机制缺位。受旧体制的影响,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时往往遗忘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亲历亲为的结果是,勤勤恳恳做了一些“不该做”、“不会做”,也“做不好”的事。如何把关乎民生的公共服务交给市场,寻找好“两只手”的最佳结合点,充分发挥政府“廉政”、“勤政”和市场“灵活”、“高效”的叠加优势,时时值得政府深思与警醒。

三、促进我国自行车绿色出行回归的建议

(一)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推进自行车绿色出行,在城市公共管理体系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其在缓解交通压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健康水平诸方面均有重要作用。推进的核心目标在于构建绿色的城市出行文化,促进全体市民的出行观念和出行方式的绿色变革。在坚持“统筹规划、政府主导、市民为本、社团促进、市场运作、协调推动”中,政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级政府担责统筹城市综合发展规划、城市交通发展规划和自行车绿色出行发展规划,依据省情、市情,确定合理可行的自行车绿色出行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及完善的节点推动策略。政府还应担负起不断加大财政投入以及整合社会资源为当地自行车绿色出行发展服务的义务。政府亟须协调所属规划、财政、交通、交管、体育、卫生、教育、宣传媒体等部门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形成合力为推动自行车绿色出行注入新能量。政府机关和工作人员率先践行自行车绿色公务出行,以榜样的作用和健康的政风引领绿色出行的民风民俗变革,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优化交通资源的合理配置。当务之急是合理调“存量”,依据自行车绿色出行的区域规划,解决好现有道路资源配置不公的问题,将本属于自行车和徒步出行的道路资源重归其位,构建和谐的城市交通资源配置体系。关键在于提“增量”,加快城市自行车快速交通网的规划和自行车专用绿道的建设,为市民打造一个安全、便捷、健康、美好的自行车出行环境。

(三)探索市场化的运行模式。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须选择“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模式一:阶段责任制。前期建设由政府主导,每年从土地出让金中抽出一定比例用于公共自行车交通体系的基础性投入,后期实行市场化运营,由专业管理有限公司全权负责,自负盈亏,政府仅负监管和政策性补贴之责。模式二:政府买服务。运营公司负责全部投入,自负盈亏,自主运营。政府负责依据第三方评估机构提供的“服务数量及质量报告”,付给运营公司合理的服务费。日常监管及绩效评估均委托第三方机构负责。

(四)完善人性化的服务功能。在增加公用自行车投放数量,形成规模效应的同时,须注意服务网点的合理布局,使之契合市区交通客流的现实需要。通过对系统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实现自行车租赁服务网点间的资源调度、通租通还和自行车使用的全程自助服务,提高为民服务的便利性。加大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络的覆盖力度,不仅讲求面广,而且要突出重点,应强化客流主干道、大型商贸中心、大型文化演艺中心、大型社会服务中心的设点布局,还要尽快实现公共自行车服务进社区、进院校、进机关的重点突破。

(五)秉持公益性的基本宗旨。公用自行车租赁服务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一部分,讲求的是社会综合效益,坚持公益性是其天然具有的鲜明特点。服务系统应始终坚持为绝大多数市民服务,市民持有效身份证件初次办卡免收工本费用。对12周岁以上至70周岁以下的市民(其中12周岁以上至16周岁以下的,须具有成年人的全程监护)实行“一小时免费制”,在免费租期内,市民基本可以实现点对点通达或近距离往返,以此实现公用自行车的基本无偿使用。为加快车辆周转速度,提高使用效率,单次使用超过一小时后可象征性收取一定费用,但必须坚持低标准收取。对外来游客,凭有效身份证件亦可办卡租用,享受同等待遇。公用自行车租赁可免收押金,实行诚信卡积分奖惩制度,凡租赁车辆在规定时间内及时归还的,使用者每次可获得一定的诚信积分;违约超时者则视情节扣除一定数额的诚信积分。严重违约者还可暂停租赁权或取消租赁资格。

四、构建复合型的推进机制

第一,强化绿色城市文化导向。将城市绿色出行的文化理念转化为市民共识,让市民绿色出行的普遍愿望转化为切实行动。普及党政机关的政务自行车办公,党政要员自行车出行的常态化,大专院校师生自行车出行的率先普及,群团组织的号召作用,骑行健身运动协会的兴起,宏大志愿者队伍的建设,都是发挥榜样作用引领绿色城市文化建设的基本环节。

第二,运用多种形式,多管齐下,建立多元化的推行机制。地方政府要跳出单一的“公共自行车”推进模式,积极探索补贴市民自购车辆;试行家庭轿车停驶(封牌)补贴;自行车停车免费;扶持市民骑行健身运动;组织有影响的骑行健身运动竞技赛事等具体形式。

第三,加大城市自行车绿色出行的政策扶持力度。公共自行车的普及,讲求规模效应,各级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规模,使当地公用自行车在服务数量、覆盖区域、交换服务站点设置、管理手段升级等方面与市民出行需要相适应。为便于自行车存放、维修和周转,城市在发展规划中要保障相关土地使用。市区自行车站点广告收入可纳入绿色出行事业的发展基金。城市机动车停车收费可由当地政府纳入地方财力,补贴本市公用自行车运营资金的不足。

第四,发挥社会资源在城市自行车绿色出行中的作用。通过建立政府主导的现代化信息平台,实现当地自行车出行事业的信息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并在重大决策前充分问计于民。在市场化运作模式中亟须引入第三方评价,构建政府买服务,企业管运营,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价,以管办脱离为特征的企业化运营机制。鼓励社会以捐赠、投资、兴办慈善性事业等多种渠道,为城市自行车出行事业注入新的财力。借鉴“广州拜克”的做法,搭建市民骑行网络沙龙,通过政府、社团、市民的实时互动,提升社会关注,拓展社会参与。

参考文献

[1]刘文杰,黄杰斌,陆培永.丹麦:谈自行车,从哥本哈根开始[J].广西城镇建设,2014.10.

[2]侯浩,刘霞,马毓晨.世界城市绿色骑行的经验及借鉴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13.

8.打造自己的绿色出行 篇八

给自己做一辆自行车

David生在美国波士顿,身上带着一半中国血统。6年前,Fullbright奖学金让他来到西安,那也是他第一次来到中国。如果你有人类学的学位又恰巧来到中国的腹地,那么你的人生很可能会就此改变。在西安待了一年半,一边进修人类学课程一边和朋友开了个小酒吧——David是个爱折腾又会玩儿的人。Fullbright项目结束后他回到美国工作了一段时间,大概是中国对他依旧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他又来到北京,在一个用人类学方法为企业进行青年用户分析的公司工作。这个波士顿小伙一直对自行车出行有着浓厚的兴趣,中国到处可见的竹子让他想要做一辆竹子自行车。虽然他发现国外已经有人开始了这样的尝试,但还是从淘宝上买了各种材料工具配件,并查询了大量的技术资料。在付出辛苦的劳动和无数次的犯错之后,他终于造出了自己的第一辆竹子自行车,现在这辆“处女自行车”依然是他每日的出行工具。

就像当初和朋友在西安攒了个小酒吧,David喜欢和大家一起折腾而且有着探险式的创业精神。第一辆竹子自行车的完成让他想要与更多人分享,于是开创一个众筹项目,让他的创意落了地。凭借着自己一步步学来的打造这种新型绿色而且外观时尚的交通工具的经验,他和合伙人Claudio一起开启这个项目——Bamboo Bicycles Beijing。

BBB的目标并非只是唤醒都市人对于骑行环境与环保的认识,更是要对他们的行为产生实际的影响。每个人都可以到这里体验亲手打造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并与BBB社区的朋友们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跨着一辆竹子自行车在城市中穿梭代表的是一种环保又创意十足的生活态度。

自行车架是竹制的(青篱竹),这种竹子轻便韧性好,兼具足够的强度。将竹子固定在一起的碳纤维是另外一种让自行车保持耐用性的关键材料。这两种材料构成了车的主要框架,之后就是要选择其他基本配件,如车轮等。深度私人定制使得每一辆自行车都是独一无二的,而在制作时,也可以在每一个环节进行个性化选择。

到工作坊中亲身参与是BBB特有的体验。学习制作自己的自行车有许多好处,最明显的一点就是重新找回双手的可能。但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让你的头脑学会创新。工作坊需要两天时间来制作车架,并用碳纤维或参与者选用的其他材料加固。在这两天中你能对自己的动手能力有充分的认识,并且思考机械性能、绿色出行、设计等问题。现如今人们开始对手机的沉迷感到担忧,而在BBB你的注意力需要完全集中在动手制作上。在这里你看不到参与者不停地拍照发朋友圈,因为眼睁睁地看着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逐渐成型实在令人陶醉——这种专注与自我成就感让参与者们乐在其中。

动手的启发

Bamboo Bicycles Beijing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前来制作自行车的人来自世界各地,同时他们也在工作坊中分享自己的经验。他们将竹子自行车当作一种身份认可,并且对于这种表现自我的方式感到自豪。车主可以用自己的选择向人们展示对于环境问题的关心:不开车,使用可回收材料。BBB现在已经培养了一个用户群以及许多志愿者,他们对于未来出行方式有着相似的看法。成员们互相帮助,探讨制作出更好的自行车的方法,并分享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生经历。BBB对于其他人的生活也有着相当大的影响,让他们开拓视野,参与到不同寻常的活动中。其中最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发生在一个福建大学的学生身上。他在大学期间休学一年并骑车周游中国,最后来到了BBB的工作坊。亲手制作自行车的体验给了他学校无法赋予的灵感,在三周的学习之后,他已经可以非常专业地制作自行车了。回到学校后,他做出了不同寻常的选择——将自己的专业改为工业设计,并从学校申请了一笔资金开设了竹子自行车工作坊。这样的经历不仅使他收获了心灵上的蜕变,同时也将BBB的精神在全国扩散开来。

另外一个特别的故事就发生在BBB所在的胡同里。巷子里小商小贩的孩子们整天拉帮结伙地在胡同里玩儿,自然对BBB所做的事情非常的好奇。于是总有小孩子过来问David自己能不能也试试做辆自行车,几经犹豫后David同意了。连续几周他每天用闲暇功夫教孩子们如何制作竹子自行车。当孩子们亲手完成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时,又有了新的问题——几个孩子开始争夺自行车的所有权,于是他们又开始制作第二辆儿童竹子自行车了。这种与周围居民发生的最直接的互动也让David看到了一个小小的项目如何可以为本地社区带来全新的生机。

和中国来来回回有了六年的交情,人类学出身的David对中国社会的变化有着深刻的观察和体会,而BBB也让David有了自行车文化这个独特的角度。很多年前,北京以满城尽是自行车而闻名。但今天,北京已满城尽是汽车和噪声。尽管近几年自行车似乎在华丽回潮,但仍远远落后于汽车。自行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健康、绿色、实用的城市出行方式。固然自行车的回潮背后不乏对时尚潮流的追赶,但这样的潮流终归会对社会观念和城市环境带来积极的影响——现在北京大多数场所依旧对自行车保有抗拒态度,似乎自行车的存在会降低他们的“格调”,但如果越来越多的人重新关注并使用自行车,这种对自行车的体制性排斥自然会逐步缓解。

未来是有活力的

对于David而言,中国社会最大的变化就是体现在年轻人身上。他认为网络、旅行和留学的日益普及,使得年青一代在思想上更加的开放和包容。和自己初到中国时遇到的年轻人相比,如今的年轻人在谈论问题时显得更加自信,因为他们可以逐渐站在世界的视角去审视问题。他们对未来有着更充分的准备。而社交媒体的飞速发展也孕育了非常有活力的创新文化。当然他也有自己的担忧,认为变化太快就意味着不稳定,很多潮流都是转瞬即逝,无法持久,这中间隐藏着很大风险。而BBB要做的,也是让人们在信息饱和的时代能够重新专注到自己的生活、创意以及唤醒对双手的创造力的认知与感受。

David在北京已经4年多了,他喜欢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人们开放的心态,以及对新事物和新观点的接受度。胡同里每个周末都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对于David来说,胡同代表着既封闭又开放的环境。住在胡同里,你仿佛就与外面喧嚷的城市隔绝,但胡同里面的生活却丰富多彩,充满了惊喜。胡同对于David而言是个创意的孵化器,任何想法都可以迅速实现,并通过胡同的社区传播建立自己的用户群。这种社区感和参与感,也是胡同独有的魅力。

明年David要回到波士顿在麻省理工进修城市规划的硕士学位,但Bamboo Bicycles Beijing会继续带领着参与者们体味亲自动手和绿色出行的快乐。如今这里已经成了一群想法活跃的年轻人的据点,他们通过乐在其中的亲力亲为,默默地或许也并无刻意地,改善着这座城市的环境和思想。

9.国庆安全出行标语 篇九

1、安全与幸福携手,快乐与健康共存。

2、蛮干是走向事故深渊的第一步。

3、安全帽是护身宝,上班之前要戴好。

4、遵章是安全的先导,违章是事故的预兆。

5、健康的身体离不开锻炼,美满的家庭离不开安全。

6、安全就是生命,责任重于泰山。

7、道路因文明行驶而畅通,生活因出入平安而幸福。

8、违章违纪不狠抓,害人害己害国家。

9、不怕千日紧,只怕一时松。

10、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下班去。

11、气泄于针孔,祸始于违章。

12、安全生产牢牢记,生命不能当儿戏。

13、严禁违章操作,确保安全生产。

14、品质——减少浪费,提高生产力的手段。

15、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

16、安全日日好,生产节节高。

17、事故猛于虎,隐患是豺狼。

18、安全花开把春报,生产效益节节高。

19、安全警句千条万条,安全生产第一条。千计万计,安全教育第一计。

20、交通规则要遵守,莫将生命丢街头。

21、自检互检确保产品零缺陷。

22、执行劳动安全法规,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加强职工劳动保护,人人学会保护自己。

23、高空作业最危险,安全绳扣系腰间。

24、以管理保质量、以质量保进度、以进度求效益。

25、按章操作莫乱改,合理建议提出来。

26、安全意识在心中,安全生产在手中。

27、安全工程铸广厦万家,先进技术育优秀人才。

28、养成良好习惯,提高整体素质。

29、呵护自己的生命就是对亲人的回报。

10.春运出行的标语 篇十

2、不要与驾驶人闲聊或有其他妨碍驾驶人正常操作的行为。

3、做到不违反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行,行经人行横道线,做到礼让行人。

4、驾驶守则,让一点点通过

5、酒喝得像泥,开车上路像赌命。

6、遵守文明出行,享受精彩人生。

7、积极举报客运车辆超员、驾驶人疲劳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

8、发生交通事故,请立即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在车后150米外放置三角警告标志,迅速将车内人员疏散至路侧安全防护设施以外,打电话报警等待救援,切勿在公路上停留。

9、不要让酒瓶和你一起上路。交通安全必须由你我来维护

10、一定要提前了解行驶线路、沿途加油与食宿场所,尤其是高速公路转换的节点。同时,检查车况,仔细检查刹车、方向、雨刮器、灯光等装置是否齐全有效;检查轮胎及备用轮胎完好情况、气压是否正常;随车携好三角警示牌,备用两个应急灯。气温较低地区和长途出行,要为车辆预备“冬装”:防滑链、三角木块、保温套或喷灯等用品;柴油车要更换冬季柴油,防止燃油冻结。

11、在高速公路遇到交通阻塞时,千万不要非法占用应急车道,应确保各类救援、应急处置车辆能顺畅通行。

12、如果你不急着走,你可以走很长时间

13、不要在行车道上招拦出租车。

14、驾驶时请勿随意变更车道,加速抢行。

15、乘坐车辆时必须系好安全带;乘坐两轮摩托车必须戴安全头盔,不准倒坐或侧坐。

16、驾驶机动车走街串门时,请按规定停放车辆,切勿乱停乱放。

17、在行车道上,不得从车辆左侧门上、下车。

18、节日期间农村赶集、庙会活动较多,出行人员集中,驾驶面包车请勿超员载客、客货混装。驾驶货车、拖拉机请勿在货厢违法载人。途经村镇、集市时,注意低速通过,礼让行人。

19、在返乡和自驾旅游长途驾驶过程时,连续驾车时间不要超过4小时,若在驾车途中身体感到不适或倦意时,要停车休息。

20、路在脚下,命在手中,稳握方向盘,把好人生路。

21、饮酒后导致触觉、判断和操作能力降低,造成视觉障碍和心理失控,易产生疲劳感。资料表明,人呈微醉状开车,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为没有饮酒情况下开车的16倍,因而酒后驾驶危害极大,请勿酒后驾驶。

22、文明交通你我他,平安出行迎新春。

23、人人文明礼让,处处友爱温馨。

24、雾霾天气驾车出行前,请广大驾驶人提前选择出行路线,尽量避开早晨和午夜雾气多发时段出行,保持车距,谨慎驾驶。

25、奋战春运最前线,家家平安展笑颜!

26、要遵守交通安全,不要飙车喝酒

27、包租车辆返乡的,要包租合法单位合格车辆;并车回家过年的,请勿乘坐农用车、拖拉机等无资质或非载客车辆。

28、一定要控制车速,切勿超速行驶,尤其是在春节前后气温低,雨雪多的情况下,路面因结冰附着系数降低,车辆容易打滑,应降低车速行驶。

29、儿童乘车不要坐在前排,不要怀抱小孩,有条件的要为儿童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座椅,以减轻车辆在紧急制动或发生事故时对儿童造成的伤害。

30、喝酒伤害身体,开车伤害人,不要让酒瓶和你一起上路

31、春节返乡或自驾游时,要根据道路实际情况与前车拉大距离,为及时处置情况留足车距。

32、酒后三巡,开能开车;醉酒上路,危险到了

33、不乘坐非法营运、设施不全、未年检、未春运临检、报废车等存在安全隐患的机动车,不乘坐无证驾驶、酒后驾驶、超员超载的车辆。

34、相聚举杯,应劝阻同桌的他不要酒后驾驶。

35、时贪杯,终酿千古恨,请勿醉驾。

11.绿色出行的现实与未来 篇十一

拥有着高人口密度、人口数量的国际大都市,被交通问题困扰已久,虽然采取了各种措施,但每到上下班高峰期公路上还是会出现严重的拥堵。不少学者认为引起这种不正常的拥堵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不合理的交通规划,二是私家车数量之庞大。

汽车拥堵不仅影响了城市生活,更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元凶之一,而且经常坐着开车对身体健康也不利。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现在城市化比率已经到了50%,到2050年的时候,城市化的比率将达到75%,也就是说,届时80%左右的人都会住在城市中,所以城市的人会越来越多,有30亿人要在今后40年当中搬到城市居住,以后会出现更多的城市和更大的城市。城市交通问题对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重新认识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的重要性

在刚刚闭幕的北京国际设计周论坛上,来自丹麦的创意设计师简马丁做了一篇关于:《绿色出行的现实和未来》的演讲。

演讲中提到在北京以前很多人骑自行车出行,但现在都搁置不用了,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自行车好像只是耍酷的工具,而且自行车道也越来越多地被汽车道挤占了。全球来说,汽车也是最主要的出行方式,许多人都从实用角度回答这个问题,他们认为开车可以带来很多实际好处,比较便利,因此他们选择开车。但是很多实用的产品并不见得都是高效率的,在大城市开车效率非常低,但如果换成骑自行车出行的话,不仅高效而且很环保。

十几年前的中国,大家都骑自行车出行,但现在汽车已经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而在西方,很多人反而在提倡骑自行车,现在关键的问题是人们到底从哪里获得幸福感。拿自行车与汽车对比后,可以发现任何成功的产品都会涉及到取代以前的产品,并不见得是一种功能主义的方法,这要求设计师需要为消费者设计出能把功效和其他方面结合起来的产品。

提升自行车的定位

自行车不再被大众认可,这也与自行车的定位有关。很多人收藏汽车,因为汽车是地位的象征和自己追求的一种表现,但是自行车很少被人收藏,因为自行车无法让人达到展示自己地位和财富的效果。怎样提高自行车的定位,让更多的人接受自行车,了解自行车的价值,这就是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

让人们重新认识自行车设计师需要把汽车设计理念融入到自行车设计理念当中去,在中国自行车是非常便宜的,但是它的功能也是非常有限的,针对这种情况设计师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就是观赏性。要让自行车有办法把它的功能以外在形式表现出来,自行车的整体造型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设计不够亮眼的话,它就不是一个好的设计,所以应该赋予自行车独特的观赏性。不光要让它有吸引人的造型,同时也必须有良好的操作使用性。比如iPad就是这样,不光是漂亮,而且功能强大便于使用。将自行车设计得越简便,大家应用起来越方便,就会越受到大众的喜欢。

另一点就是一体化。自行车是由不同部件组合而成的,怎样让这些部件组合又不显得零散是设计师需要考虑的。马丁本人针对这一点设计的自行车很好的体现了一体化:车身上安置有一体锁,将车上主要的部件锁定在一起,大大加强了安全保障。

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美学的可持续性,这也就是说设计出的自行车在市场中能够长期被大众审美认可。

利用高新技术改善现代城市交通

将火车系统的部件以及飞机上自动驾驶、巡航系统等高新技术运用到汽车驾驶中,这也是未来交通工具设计的一个趋势。无人驾驶也是未来的一大趋势。现有交通系统中的环路、十字路口、交通指示灯等也是造成交通拥堵的一大成因。无人驾驶的汽车可以运用我们现有的系统得到高效的行驶,克服车多路少的瓶颈。就如同鱼群游动时不会相互碰撞到的原理,将这种仿生学应用到未来交通工具的设计上,能实现完美的交通安全系统。例如,可以让交通工具拥有一个能提前显示它们后一步行动的“阴影:这样就能让行人预先知道无人驾驶汽车的动向,从而合理避让。同时,也给道路上的行人和自行车设计环状安全圈,让无人驾驶的汽车能感应到,从而调整行进路线。如果能实现这样的交通体系,将路灯、能源、信息指示一体化、智能化,那么未来的城市交通将会变得环保、安全。

12.绿色环保出行标语 篇十二

“生态文明建设, 绿色交通先行”, 上海市也在新一轮交通发展白皮书中明确提出了要“着力打造绿色交通都市”交通发展总体目标, 构建基于百姓切身感受的绿色交通体系是新时期上海市“4+1 中心” 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 绿色交通的内涵核心——百姓出行的切身感受

1. 交通出行空间的宜业宜居绿

根据TTB (Travel Time Budget) 理论, 通勤是交通出行的刚性需求, 其服务水平直接影响城市宜业宜居水平。相较其他全球城市, 上海市居民平均通勤时间和距离都较长。2015 年百度发布了全国50 城市上班距离及时间排行榜, 上海平均通勤时间为51 分钟, 平均里程18.82公里, 在国内仅次于北京;而伦敦、纽约、巴黎和东京都市圈的单程平均通勤时间也仅为43、40、38 和69分钟。究其原因, 上海是一个人口导入型城市, 自2000年至2010年间, 上海人口自1 640.77 万人增加到2 301.92 万人, 净增人口近800 万。这些人口无一例外地融入城市交通, 加上由于上海道路资源受地域限制以及历史原因, 造成就业- 居住关系失衡, 生产性服务业的就业岗位高度聚集在市中心, 这些无疑都增加了通勤交通的压力。因此, 在如此高密度人居环境下, 上海市需要考虑大都市连绵区城镇体系的均衡。要通过通勤时间与空间的收缩, 改善居民通勤交通出行负荷感受, 建设以通勤交通出行低时耗为特征的交通出行空间宜业宜居绿色交通。

2. 交通出行环境的安全舒适绿

近年来, 上海道路交通事故年均死亡人数一直维持在900 人以上, 但死亡率有所下降。2013 年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为3.74, 虽然相较北京的5.44 为低, 但仍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是日本的5.12 倍、美国的2.75 倍。除了出行方式多样、冲突点多、交通参与者约束力不足等原因, 还应该注意到上海航运中心的集疏运体系重载货车对交通出行环境的冲击, 表现为事故、震动、噪声等影响, 因此, 需要对航运中心集疏运体系进行重构, 提升居民出行安全感受。另一方面, 随着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以及绿色交通思想的形成, 慢行交通空间对城市健康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但在快速城镇与机动化背景下, 慢行交通环境往往受到机动车出行的分隔与挤压。减少交通事故, 保障行人安全, 构建交通出行环境的安全舒适绿, 不仅有利于上海市民的出行安全, 也有利于鼓励市民健康出行。

3. 交通出行能源的洁净节能绿

城市空气质量直接影响了人们城市交通出行的感受。近年来, 上海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得到了一定控制, 但形势仍十分严峻。通过淘汰黄标车、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等举措, 2014 年上海市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相比2013 年净减排1.08 万吨, 消减率为11.5%, 全年环境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也达到77%, 较2013 年提高了11 个百分点。相对于中国其他大城市, 上海市机动车排放对雾霾天气贡献度也较低。据环保局数据显示, 作为影响上海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来源, 机动车污染排放占全市PM2.5的本地排放源的15%, 相比北京31.9%、广州21.7% 和深圳41% 要低了不少。另一方面, 上海市交通行业能耗 (不包括私家车等社会车辆) , 在经历了“十一五”期间年均8.3% 增速的快速上升之后, 近年来基本趋于稳定。2014 年全市交通行业共消耗2 064 万吨标准煤, 较2010 年降低了1.7%。但是, 未列入统计口径的社会车辆能耗近年来仍然保持高速上升趋势。2014 年社会客车能源消费量为545 万吨标准煤, 同比增长11%, 较2010 年增长了约44%。从人均指标来看, 2012 年上海市人均年交通排放为837 千克二氧化碳, 较伦敦、东京和纽约而言仍有一定距离 (图1) , 但增长十分迅速, 说明居民对个体机动化出行的需求越来越大。

二、推进以百姓切身感受为核心的上海绿色交通体系发展建设重点

从上海4+1 中心的城市性质、绿色交通体系建设的关键与成效, 以及上海树立国际标杆城市等因素考虑出发, 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绿色集疏运体系建设、慢行交通环境提升以及零排放示范区建设等3 项行动任务, 作为推进以百姓切身感受为核心的上海绿色交通体系发展建设重点。

1.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绿色集疏运体系建设

优化集疏运体系结构。目前上海货物运输量的70% 在陆上, 29%在水上, 铁路占比很少。未来上海应提高集疏运体系中海铁联运、水水转运等多式联运的比重, 减少陆路集疏运对城市道路资源的占用。陆路集疏运外围化、集约化。建设与货源联动的集装箱拆分场站, 在主要的集装箱货源生成地建立无水港, 完善港口与内陆的运输通道, 实现内陆地区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贯通。重载货运线路专门化。通过客货运分离, 提高运输效率。实施专门线路低冲击绿色工程, 通过声屏障、低阻轮胎、降噪沥青路面等技术, 减轻重载货车对交通出行环境的冲击。

2. 慢行出行环境品质提升

通过慢行交通系统的精心设计, 建设三类城市魅力区:“城市吸引核”、“城市活力核”和“城市和谐核” (图2) 。慢行核内交通设施的路权分配慢行交通处于绝对优先地位, 充分体现人性化, 与城市风貌、景观及城市教育、创意、休闲、观光、旅游以及商业紧密结合。注重以人为本的慢行公交换乘系统建设。完善慢行与公共交通的换乘衔接, 保障出行连续性。重点围绕轨道交通站点, 推进建筑物之间的人行连廊和通道建设, 构筑立体步行系统。鼓励自行车换乘公共交通, 改善停车换乘便利度。特殊区域建设慢行通勤道, 定制城市微旅行。以上海杨浦创新型城区为示范区, 建设连接住宅区、校园区、企业园区、公交枢纽的慢行通勤道。在一些历史文化区域, 定制反映城市风貌的微旅行线路, 发掘大街小巷的魅力。

3. 建设零排放绿色交通示范区

上一篇:《社区志愿服务管理规范》样本下一篇:电气火灾防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