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长访谈记录(共11篇)
1.名校长访谈记录 篇一
宜春市中小学、幼儿园名校长候选人事迹材料
XX同志长期以来,扎根基层,先后在乡镇初中、城区小学执教三十多年,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多次荣获市级镇级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深受学校师生和家长的敬佩。2005年,组织上安排他到市特殊教育学校主持工作。在他的带领下,特教学校师生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将一个设施非常简陋的学校,发展成为处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特教学校。如今,市特教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各种教育教学设施比较齐全,教育教学工作蓬勃发展,得到社会的赞许和支持。
自2005年任现职以来,他以“一切为了残疾学生的发展”为办学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抓教学,上质量;抓平安,保稳定;抓管理,促和谐,创设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在教学工作中,他坚持以研促教,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经常深入课堂听课、评课,不断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他还针对残障学生的特点,本着“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在活动中锻炼培养学生的能力,让这些残障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树立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他重视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并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潜移默化,使学校逐步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通过晨会、班会等各种宣传载体及课外兴趣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惯,促进了学生养成教育的发展。他细化学校管理措施,夯实安全,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彻底清查安全隐患,加强饮食卫生安
全、寝室安全等督查制度,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经过他的精心管理,师生的共同努力,先后获得市级教育教学管理综合先进单位、师德师风先进单位、市安全文明校园、迎省检督导评估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2.名校长访谈记录 篇二
张锦庭, 生于1969年6月, 中共党员, 研究生学历, 中学高级教师, 从事教育工作20多年, 现任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先烈东小学校长。在他的带领下, 先烈东小学这所传统名校焕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 在心理健康教育、儿童潜能开发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先后被聘为中国教育学会小学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省教育评估专家、教育部重点课题“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应用及推广研究”广东实验区指导专家, 曾荣获第五届全国优秀校长、全国素质教育模范校长、广州市名校长等殊荣。
作为广东省团体心理辅导专家, 张锦庭近年来赴全国各地作学术报告、经验交流达100多场, 听众达万人;曾在台湾嘉义大学作《0~13岁, 孩子成长及教育的关键期》的学术报告, 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汶川地震之后, 受广东省教育厅的委托及四川省汶川县的邀请, 到汶川县对全县校长进行了为期5天的培训。他撰写的论文经常在《广东教育》《基础教育参考》《大众心理学》《教育导刊》等刊物上发表, 有25篇获全国、省、市奖项;编撰了《四季耕耘》《生命的阳光》《阳光下的成长》等书籍, 主持编写了广州市四年级第一学期和六年级第一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教材。
3.名校长的办学经 篇三
与钟玲丽接触,你会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知性与优雅,但你很难将她与那个受命于危难之际,创造出骄人业绩的女强人联系起来。然而,正是这样一名看似柔弱的女性,却凭借着坚毅果敢的魄力,以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带领昆明市莲华小学、武成小学等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莲华小学担任校长期间,她硬是把一所排名靠后的学校打造成了“省一级示范学校”;来到武成小学,她以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为目标,扩大、优化办学规模,尽可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促进了学校的持续发展。
现代化管理助推学校跨越发展
作为校长,钟玲丽在办学上力求不仅能聚众人之精华,更能扬自身之特色,提出了“教学质量为立校之本,科学管理为兴校之基,师资队伍为强校之源”的办学思想。2010年武成小学抓住机遇,全面启动“云南省现代教育示范学校”的建设,以“学校发展”为本,实施精细化管理,抓好环境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同时加强民主管理,在“两基”迎国检工作中为五华区的中小学起到了很好地示范和引领作用,成为五华区教育事业的一面旗帜。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钟玲丽把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作为校长的首要任务。提出了实施教师队伍建设“五大工程”:一是激励机制工程,二是铸造师魂工程,三是建立名师工程,四是青年教师希望工程,五是教师心理健康工程。为了加大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钟玲丽组织成立了学校团队式“名师工作室”,开创了在基层学校成立“名师工作室”的先河。制定《武成小学骨干教师管理办法》,强化教师发展意识,引领教师制定不同时期的发展规划,让教师有计划地实现自主发展。建立有效促进教师成长的校本培训制度,坚持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保证师训经费,近三年来,学校共派出80人次参加国家、省级培训,164人次参加市、区级培训,100多人次外出学习观摩,撰写学习体会100余份。
钟校长是教师们的良师益友。每年她都要送几本优秀书籍给教师们,《师心流霞》、《21世纪成功学》、《窗边的小豆豆》、《于丹论语心得》、《你在为谁工作》……在任校长期间,钟玲丽手把手培养指导了省特级教师3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市级学科带头人6人、市优秀园丁3人、全国和市模范班主任2人、区级学科带头人17人、区级教坛新秀10人,共计培养各级各类教育教学骨干42人。目前武成小学各级各类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约占学校教师总数的40%。钟玲丽注重为教师个人的发展创设机会和平台,赢得了教师的尊重,更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学校也由此赢得了社会的认可。
为了提高学校的信息化水平,钟校长明确提出了“建网就是建学校”的工作思路。她克服了诸多困难,多方筹措资金,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投入资金150万元,学校自筹资金30万元。她放弃了休息时间,整个假期都在学校奔忙,终于在新学期到来之前,让两个校区的34间教室全部装上了多媒体平台,使武成小学的信息技术水平在昆明市处于领先地位,极大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质。
钟玲丽把教研作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渠道,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力源泉。以现代信息技术为突破口,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打造学校的办学特色。凭借信息技术资源优势,开展了各级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她身体力行带领老师们进行的多项教研课题,分别获国家、省、市、区科技进步奖。由于教研工作突出,钟玲丽被评为“‘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研究先进个人”,学校还承办了中央电教馆“十一五”规划课题中期现场汇报会。由她亲自领衔的课题《基于“三生教育”理念,多元假期作业形式的探索》,经过3个学期的实践,已基本成为了武成小学的特色。钟玲丽被邀请到厦门、广州、上海等地进行“学校现代教育工作创新”及“课题研究经验”交流。她撰写了十多万字的教育理论文章,被刊载在《云南教育》、《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昆明日报》、《五华教育》等报刊上,还被云南省教育科学院推荐到台湾参加海峡两岸艺术教育研讨会并做交流发言。
学校的快速发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兄弟学校前来学习。美国、泰国、新加坡、台湾、北京、广州、厦门、青海以及省内各州市的教育代表团纷纷来考察学习;东川、陆良、石林、嵩明、晋宁、芒市、普洱、维西等地的校长和教师陆续来进行挂职培训。而钟校长也多次深入芒市、临沧、昭通、陆良、丽江、大理、镇雄、文山、曲靖等地,对当地的校长、教师进行培训,帮助他们共同提高。
讓优质教育惠及更多群众
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真正落实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一直是钟玲丽担任校长以来的奋斗目标。2009年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钟玲丽带领老师们积极探索武成小学和毓英小学的整合工作。对于这项工作,教师、学生、家长、社会都在密切关注。为做好这项工作,在钟玲丽带领下,学校领导班子全面分析了两校的办学历史与现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认真制定了两校整合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任务和时间。要保证整合工作的顺利推进,就必须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整合前,她组织两校的教师开展联谊活动,增进教师们的相互了解,建立融洽的同事关系,为新学期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现实,她率先垂范,身先士卒,几乎整个假期都吃住在学校,亲自带领负责后勤工作的几位同事,扎根毓英校区,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完成了校舍装修、人事资料交接等纷繁复杂的工作,以极高的工作效率保证了按时开学。
在完成硬件设施改造的同时,根据两个校区的实情,钟玲丽大胆地对毓英小学原有班级进行了合理可行的合并,既节约了教室、设备等硬件设施,又有效地发挥了教师的工作效能。针对教师业务特长和工作能力,对所有教师的工作量和岗位进行了合理的变动,让大部分老师找到了合适的岗位,既推动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又充分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对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保证了教育教学工作平稳、顺利地开展,从而真正实现两校人、财、物的整合。通过整合,实现了两校管理同谋、计划同盘、资源同享、活动同步、发展同行;盘活了两校现有教育资源,实现了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化;充分发挥了武成小学的品牌和资源优势,重构了适应学校发展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辖区内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学校的整合,得到了上级部门的高度肯定,更得到了广大师生家长的支持与赞扬,两校整合成为武成小学发展进程中浓墨重彩了一笔,使百年老校的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由于工作业绩突出,钟玲丽被评为“全国优秀校长”、“云南省德育先进工作者”、“昆明市优秀园丁”、“昆明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从教34年来,无论是在莲华还是武成,没有人知道一路走来执着于教育的钟玲丽经历了怎样的艰难,但是,从她取得的成绩中我们分明看到了那片染着她汗水和心血的璀璨霞光。
4.齐鲁名校长报告感想 篇四
在近期的“淄博市首批名校长建设工程和第二期名师建设工程”评选中,周村一中路厚林校长被评为淄博市首批名校长。周六上午,作为周村区新教师中的一员,我很荣幸在正阳路小学聆听了“齐鲁名校长”路厚林校长的报告,受益匪浅。
报告开始,路校长从宏观出发,给我们讲了未来教育发展的新动向,2016年11月1日上午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意见指出要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和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倾向两个方面。
路校长从哲学的三大基本问题出发,针对我是谁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勉励新老师们分析自身的志向、优势、短板和潜能。只有首先认清自己,才能有个人发展,才能成为一名好老师。那么,好老师的标准是什么呢?路校长首先解读了习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分别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做老师就要热爱教育工作,不能把教育岗位仅仅作为一个养家糊口的职业。学生往往可以原谅老师严厉刻板,但不能原谅老师学识浅薄。老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以上这些话语,是路校长从教30年来的肺腑之言,路校长是一位真正做到了立德树人的“四有”好老师。另外,由于教师本身角色的复杂性,路校长还从不同不同时间、不同场所、课堂课下、小学生、中学生、家长教师和学术界等各个角度分别指出了多好老师评价标准的不同。例如:家长眼中的好老师是公平公正,一视同仁;不收家长礼金; 尊重家长:不训斥家长、不说过激的话; 有责任心: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教学认真;多与家长沟通:不捆绑家长,教师给家长一些指导等。教师工作繁杂,很多教师为工作忙碌,忘记了自己,年纪轻轻气质精神状态就比其他行业要查,细心的路校长看到老师们的辛勤付出,贴心地建议教师应该会生活,把握好工作和生活两个方面,学会享受生活,精神气质佳的老师更能体会到工作的乐趣。
路校长指出,教师成长路上有五个重要阶段。首先是成为一名合格教师,在入职后的两年内,成为一名合格教师至少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能带好一个班级。第二,在教学上,教学质量好,学生乐意向教师学习。第三,每学期至少能上好一节公开课,并尝试运用新的教学方式。第四,每学期至少能写好一篇反思文章。第五,信息技术运用娴熟支撑教学。工作五六年后,努力成为一名特长教师,逐步成长为一名特色教师。不惑之年,教师专业也迈进了成熟期,积极进取的教师就可能成为了品牌教师,最终发展成为名师。路校长鼓励新教师们积极努力,争取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早日成为一名合格老师,并不断进行专业发展,期待更多的教师成为品牌教师和名师。
对于教师的成长,路校长深入分析了教师成长的关键因素----格局。他以家庭妇女、乞丐、工地工人等三个通俗易懂的小故事为例,指出了格局的四哥维度包括 目标、品质、眼界和信念。接着,路校长对学校教师群体中现存在着两种主流倾向进行了分析。路校长以法国教育家卢梭的一句话“有些职业是这样的高尚,以至于一个人如果是为了金钱而从事这些职业的话,就不能不说不配从事这些职业……教师所从事的,就是这样的职业。”来说明了教师对待事业心和名利心的正确态度。然后,路校长语重心长地对新教师们讲述了青年教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生涯中应如何应对的问题。路校长引用美国杰出的教育家戴尔 卡耐基的名言,“假如你假装对工作感兴趣,那么这种态度会使兴趣变成真的,并且消除疲劳。”鼓励新教师在工作中一定要培养工作兴趣,从而消除工作疲劳,从而提高职业幸福感。
最后,路校长引导新教师要按照教师成长路上的五个重要阶段做好个人规划,并以“没规划的人生叫拼图,有规划的人生叫蓝图 ; 没目标的人生叫流浪,有目标的人生叫航行!”来激励我们。指出新教师要做好学期规划、规划、成长的各阶段规划等,并从适应力、控制力、承受力、自导力、感悟力、表现力等几个方面提升教师的职业心理素质。报告临近结束,路校长又提出了几点建议:规避风险,保护自己,掌握好尺度;要有“亮剑精神”,敢于挑战“不可能”;做人比做事重要;方法比知识重要 ;现在的努力都是为了将来毫不费力,年轻时认真做的每一件事都不白做;要有重构思维的意识和行动,形成自己独特的东西;坚持的力量是神奇而无穷的。
5.名校长工作总结 篇五
本学期,“邵长松名校长工作室”在上级领导及各部门、各兄弟学校的关心支持下,依照工作计划和相关文件精神,认真组织各项学习、培训、考察、研讨等活动,较好的完成了目标任务,现对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成立组织,建章立制
今年春季开学,我组织召开工作室启动会,拟定了《邵长松名校长工作室各成员职责》、《邵长松名校长工作室管理制度》、《邵长松名校长工作室成员考核办法》等工作室有关的规章制度。为方便工作室工作开展,便于各成员之间沟通、交流,建立了工作室微信群,大大提高了工作室的连接和传达效率。
二、明确了工作室的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13﹞11号)》文件为指导,以学校的办学特色为突破,以理论学习为支撑,以校长论坛为平台,以学校实践为载体,充分发挥名校长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引领、示范与辐射作用,努力提升工作室各成员的履职能力,积极探索学校内涵发展的新路子,为打造品牌、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三、明确工作室的研究目标 1.校长发展目标 在工作室主持人带动下,工作室学员不断提升管理水平,逐步提炼具有丰富内涵、自成体系的办学思想,成为教育思想先进、管理水平一流、办学实绩突出的名校长培养对象。
2.学员发展目标
(1)加强学员的职业道德素养。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培养师德高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精通业务的学员,培养在学生、家长、同行中评价优秀,得到同行和社会充分肯定和认可的学员,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学员。
(2)加强学员的教育研究能力。通过实施有效的校本研读、教育管理专著研读、专家指导、理论研讨,提升学员学术著述能力,促使学员向学者型校长发展。
(3)提升学员的学校管理能力。通过学员互访、外出考察、学校管理研讨会、学校特色文化交流会等形式,学习、交流、探讨学习办学思想、管理经验,加强学员的管理素养。
(4)加强学员的教科研能力。通过工作室开展的系列课题,引导学员对课题积极研究,在搭建的课题平台上提升研修素养。
四、工作室活动开展情况
1.读书学习,提升成员教育理论水平。
本学期,工作室成员都研读了两本以上教育专著。工作室统一为成员购买了《》。工作室成员在同读一本书后开展了读书沙龙活动,成员们畅谈了读书心得。通过个人自修、交流研讨、经典解读等多种形式,提高学习效果。现在工作室倡导成员坚持“每天阅读1小时,每月阅读一本书”活动,让阅读成为习惯,让阅读成为校长成长的起点。
2.主题研讨,推进学校文化特色建设。
工作室在今年四月组织了关于学校文化的专题讲座和交流研讨,让成员对校园文化有了新的认识。从四月开始,我带领工作室成员,逐一走进成员所在各校,全方位了解各校的文化特色,现场召开研讨会点评各校学校文化,并提出意见和建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成员受益匪浅,同时也促进了学校发展。
3、频繁交流,互通有无。工作室成立了季度交流制度,每季度轮流在各成员校之间开展座谈交流,以座谈会的形式总结工作室一个季度以来的工作、活动开展,部署一下个季度的工作任务、活动开展。
4、创新形式,多面分享。工作室主持人利用内部交流学习的机会作主题讲座,分享自己多年来的管理经验、办学理念,把自己自主学习和参加会议得来的心得向各成员校学员进行了经验交流,各成员也借此机会把自己的困惑抛出一起商讨协商。
5.搭建平台,开展成员讲座活动。
“教然后知不足”,本学期给成员布置了教学和研究任务,让其办主题讲座汇报,能促进成员学习和研究,激发成员学习欲望。组织工作室成员开展专题讲座活动,发挥了各成员的资源优势,促进了快速成长。
四、工作室主要成效 1.工作室成员紧密联系各自学校的实际展开研究,以自己的办学实践为主线,边学习边研究,促自己的专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改进了学校工作,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2.以工作室为平台,各成员交流学习,外出培训,相互切磋,增进了友谊,学到了知识,启发了思想,开阔了眼界。
3.成员所在学校在各项考核中(据不完全统计)获市、县级等次奖80余项,教育质量稳中有升,社会评价良好。
6.名校长培训小结 篇六
一、基地概况
为贯彻上海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提升上海市的师资队伍水平,上海市教委启动了“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工程”。xx年9月,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工程办公室组织专家组对所有申报“名校长培养基地”的单位进行审批,并经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教师培养工程领导小组同意,从32个候选单位中遴选出8个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培养基地,徐汇区向阳小学洪雨露校长申报成功,“上海市洪雨露名校长培训基地”(以下简称:我基地)正式成为全市8个普教系统名校长培养基地中的一个。
我基地常设在上海市徐汇区向阳小学。向阳小学是全国文明单位、上海市文明单位十连冠、市行为规范示范标兵校、市素质教育实验性学校、市二期课改实验校。作为一所有着悠久办学历史,并长期处于本市教育发展前沿的老牌优秀学校,向阳小学承担过大量的示范、辐射、引领本区、本市以及全国范围内有关兄弟学校的任务,并且每年都会接待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代表团的访问、学习与交流。校方将自己在办学、教育和教学中的宝贵经验与同行们无私分享,为教育的均衡化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我基地的主持人是向阳小学校长洪雨露。洪雨露校长是上海市特级校长、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辅导员、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标兵、市少先队工作学会副会长、市小学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在他的带领下,向阳小学立足悠久历史,不断继承发扬,进一步开拓创新,形成了以“快乐唱歌、快乐运动、快乐游戏、快乐创造、快乐学习”为核心的“兴趣教育”,成为了上海一流、全国有名的品牌特色学校。因此,在办学、教育及管理等方面,洪雨露校长有着在长期实践中所积累下来的`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和理论思考。
我基地拥有强大的专家导师团作为理论研究方面的有力后盾,由吴立岗、吴维屏、顾维萍、沈功玲、陈建强、陈宝林、张企曾等在教育教学领域有相当建树的教授和研究员们领衔的导师团,在整个培养过程中经常性的给予基地学员们理论指导和意见咨询,帮助他们开拓思路、提高认识。同时,我基地还聘请了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的陈建强研究员为随班专家导师,他和基地学员们一同参加了所有的培训活动。这样的安排不但充分挖掘了专家导师团在理论研究方面的优势资源,从理论的高度给予学员们以引领和提升,而且还使其能够真正深入了解我基地培训的各个环节,从实践的角度为学员们出谋划策,充分地发挥了专家导师团指导引领诊断咨询的作用。
7.名校长访谈记录 篇七
福建省教育厅2010年前将组织1000名农村中小学校长进行省级培训, 以提升农村校长和学校的自我发展能力, 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福建省中小学校长和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培训规划近日出台。此次培训加大了对农村各类学校校长培训工作的支持力度, 重点放在骨干校长的培训上, 努力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干部队伍的均衡协调发展, 并培养一批专家型校长。
据福建省教育厅工作人员介绍, 此次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重点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培训、寄宿制学校校长培训、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培训。福建省教育厅还将组织优质师资、优质课程资源, 采取“送培下乡”形式举办十期农村校长专题培训班, 以省级培训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各级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开展。
8.名校长访谈记录 篇八
校长张海经告诉记者,在中山,拥有这样规模的中学有四所。早些时候,这里原是中山市师范学校,2000年才将之改制为普通高中。
张海经身上有着中山人特有的淳朴,举止间又透露着学者的儒雅。面对记者的采访,他谦逊而低调。“我是一个很简朴的教育工作者,没有豪言壮语,轰轰烈烈,只不过是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或许正是这样的淳朴,才使得张海经能在宁静中回归教育的本源,坚守内心对教育锲而不舍的追求,从而创下中山市教育界为之震惊的“桂山现象”、“实中模式”。
“桂山现象”的缔造者
说起来,张海经与这所学校有着挥之不去的缘分。
出生于1957年的张海经,是土生土长的中山三乡镇人。他自小便有一个梦想:做一名教师。虽然在“文革”时期,老师的社会地位跌入谷底,但这丝毫不能让他产生动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神圣、智慧的形象在他的成长道路上深深地扎下了根。
1977年,对于那个时代很多像张海经一样的年轻人来说,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中国关闭了11年的高考闸门终于再次开启,人们从门缝中窥见了希望的曙光。张海经回忆,当时三乡镇几乎所有年轻人都报名参加了高考,而他便是在这次高考中成功考入了中山市师范学校——中山市实验高中的前身——那时的他,并没有预料到自己以后能以另一种全新的身份重新回归这个校园。
“一个人,对家乡总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出于这样的质朴感情和责任,从师范学院毕业后,张海经回到三乡镇的桂山村担任公办教师。1991年,已经拥有丰富执教经验的他被调到桂山中学。
出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张海经有空便博览群书,注重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改进,提高自己。渐渐地,他的积极踏实和工作能力得到了校领导的赏识。1995年,他被派往参加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课程班学习培训,之后奔赴上海跟随知名学校的管理阶层学习取经。他日后回忆,在北京、上海这种国内前沿、先进的教育机构的学习熏陶,不仅使他提升了专业素养,也让他对学校管理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并能用理性来指导实践。在对教育不断地探索和自我提升下,1998年,工作杰出的张海经被任命为桂山中学的校长。
张海经向记者介绍,当时,桂山中学地处偏远,交通极为不便,办学条件差。“一个学校30亩地,还有一条这样的丁字路把学校一分为三。”他用手一比划,“学生又多,当时大概就有2000多人。新来试用的老师,看到这样的办学条件后很多人都放弃了,没有人愿意来。”
面对这样的情况,张海经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挑战。他敏锐地认识到,如果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有一套完备的教学理念进行指导和管理。于是,有胆识的他敢于创新,站在改革的潮头带领全校教职工锐意改革,拼搏进取,用先进的办学理念,建立一整套的现代学校的管理制度,后来著成专著——《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探索与实践》。
完备的理论指导有效地激发了老师的创造力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好的校风,形成良性循环,在全校师生的努力下,办学质量迅速提高。在桂山中学任校长的头三年,他短期内使桂山中学由一所普通农村中学迅速发展为全市四所重点中学及省一级学校之一,成为一所“社会声誉高、政府放心,群众满意的普通高中”,创造了被中山教育界誉为“桂山现象”、“海经现象”的教育奇迹。张海经本人也被评选为广东省首批名校长、中山市首批名校长,在广东教育界享有响遏行云的声望。
光环和荣誉多了,张海经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他更坚定了为教育事业上下求索,贡献自己的毕生精力的决心。
“三元思维”,再创“实中模式”
2005年,张海经被委派到中山市实验高中担任校长一职。经过审慎的调研,他明显感觉到,在桂山中学创办的教学管理制度并不完全适用于现在的学校。他认为,学校的政策制度应与时俱进,因地制宜,于是,他开始重新探索针对于本校特色的办学模式。
那段时间,他无时无刻不在思索。每天早晨,他6点多钟就到学校,巡视校园,呼吸着清晨的新鲜空气,他经常一边走一边陷入沉思。在充分研究和论证校情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发展教育”办学理念。这是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为内容的现代发展教育理论,并与科学发展观内涵一致,是指导该校办学实践的基本指导思想,并成为市实验高中鲜明的办学特色。
有人评价,张海经是威廉·詹姆斯所说的那种有“见”的教育家。由他提出的“三元思维”的哲学思考,更是实验高中不断快速向前发展的“源头活水”。
道德经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相对于“一元思维”和“二元思维”,“三元思维”强调从整体上探求事物变化和发展的规律,因而它是一种全面的、整体的、高级的思维方式。张海经运用“三元思维”的哲学方法论,对教育本质规律的熟练掌握,从而制定科学的教育措施,有效地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例如,‘发展教育’办学理念的内核是‘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三位一体的和谐发展。这三位一体的三大元素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学校通过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实现自身的发展,而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三大元素以一种内在的逻辑关系共同构成了‘发展教育’办学理念的内核,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全面的、整体的教育观。”张海经说。
发展教育事业,是在做“人”的工作。张海经认为,促进学校里的人的最充分发展,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而教师,则是学校教育成功的决定性力量。他到市实验高中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造精良的教师队伍。为此,他为全校教师设计了“三师工程”、“三脑工程”、“三体计划”、“三大联盟”、“三级荣誉”等一系列人文与制度相融合的改革与创新。教师在完成教育使命的同时,有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的需求。张海经十分关心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生活幸福。他充分尊重每一位教师,为教师的发展搭建多样平台,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
而张海经所指定的一系列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策略,则是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特长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比如在德育策略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教育’、‘自主管理’,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只有当学生的自主教育意识被充分唤醒,自主教育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时,学生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他鼓励学生自主成立各种社团,学会创新合作,发展特长,陶冶情操。他告诉记者,在校园的文化广场,每逢周五的时候便会有学生社团自发组织活动,活动内容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
“在电视节目里火爆了一阵子的‘快乐女声’苏妙玲,以及第十届南方新丝路模特大赛季军徐晋,以前都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她们当时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张海经笑着说。
自张海经上任以来,短短6年时间,就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从2005年的全市排名第12位上升至2010年的第2位,并连续三年在市普通高中教学评价中保持前三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2008年被评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走出了一条师范类转制学校的“实中模式”,谱写了中山教育界的佳话。张海经也获得了2010年度“中山市十杰市民”荣誉金牌,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成为今年中山市教育界唯一获此荣誉的校长。
而张海经并没有因此而满足。“对教育工作,我永远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时刻有一种危机意识。正是这种意识,促使我在教育管理中不断地求索创新。”张海经说,表情中流露出一贯的淡然,这也正是一位有着30多年教育工作者的办学境界。
9.名校长工作室总结 篇九
根据广汉市市委市政府,教育局振兴教育行动工作纲要,进一步形成各学校合力,探索学校内涵发展的新路子,广汉市教育局决定成立首个名校长工作室——汤健辉名校长工作室。现将工作室一学期工作如下:
精心筹备,团队组建,制定目标,落实行动。在教育局,教科所等上级单位的关心之下,召开了三次工作室筹备会。团队组建成功,形成了以汤健辉同志为核心的学习共同体。工作室确立了工作室理念:合作——交融——发展;工作室目标:校长成长体系化,专业管理学术化,教育发展均衡化;工作室宣言:专业引领,自我提升;兼收并蓄,励志创新;工作室室风:知行恭谦,通达仁和;工作室室训: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此外,工作室拟定了《汤健辉名校长工作室三年发展愿景》,工作室成员按照要求制定了《自我分析报告》、《个人成长规划》。
开放平台,聚力发展。工作室从筹建开始,广汉市教育局和研培中心都给予了高度的支持和关注。工作室坚持开放工作室平台,引起外部关注,促进自身发展。4月8日广汉市市委毛书记到工作室视察工作,与工作室成员亲切交谈,寄予希望;4月18日,江苏启东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汤雄到工作室视察指导工作。5月11日,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科研管理中心主任张爱军博士到工作室讲学。德阳市教科所教研员冯学敏老师也到工作室指导工作。内外兼修,主动成长。工作室负责人汤健辉校长利用内部学习交流活动时机,做主题讲座。他做了《养大气 成大器》、《把学生看成发展中的人》等等经验交流,团队成员也在集体活动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想法、困惑抛出与大家分享。在这种和谐、机智的氛围中,团队成员得到了提高。工作室团队成员要求每人每周读一本教育著作,将所学所思所感作好记录。
不仅如此,工作室还注重对外学习和交流。工作室申请了新浪博客,建立了内部QQ群,同时也拓宽了彼此学习和交流的渠道。大家在繁重的工作之余,都抽出时间撰写博客。短短两个月时间,几位成员共撰写博客数十篇,其中包括时讯、随笔、教育叙事、论文等等。
成果丰富,再接再厉
工作室成员在学期末都做了个人工作总结。这学期,工作室集体活动5次,工作室出了简报3期,博客46篇,团队成员都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市、县不同级别科研课题,在汤健辉校长带领下,协助校订汤校长主编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指导与训练系列丛书》。
10.名校长的大智慧 篇十
六天时间,八个讲座,其中有四位是名动一方的知名校长,这一次校长提高培训班的学习经历,令我感觉不虚此行,获益良多。尤其是与四位名校长的近距离接触,亲耳聆听他们剖析自己的办学理念,袒露自己的心路历程,使自己对做人做事、为师从教的认识得到了一次洗礼和升华。郑杰校长之睿智缜密、崔其升校长之勇毅敏行、刘花兰校长之从容细腻、赵福庆校长之广博开廓,令人如沐春风,心向往之。四位校长个性迥异、各有经历、办学思路也不尽相同,但共同的是在各自的学校,创造了一段教育的传奇,这使我在学有所得、欣喜着迷的同时,一次次试图走进这些名校长的心灵世界,去探究他们共有的特质。
一、做事有大格局
四位校长面临的学校千差万别,有濒临撤并的乡村中学,有积弊难振的城郊烂校,也有高起点的示范学校,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问题,各有各的办学思路,但共同的一点是:他们都是立志做大事的人。从接手学校的哪一天起,其眼光就不仅仅盯在当下,目标就不仅仅定位在办一所中规中矩的学校,当一个尽职但平庸的校长。
郑杰校长履新北郊外中学,面对百废待兴的现状,却想到了北郊的未来,萌生了创建一所名校的强烈愿望,其高度和远瞻令人叹服,正如他的心声流露:“我是心怀着对教育的梦想到北郊学校任职的,我心中经常在追问,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办怎样一所学校才可以实现真正的教育。因为有了这些追问,才使我的工作和我的生命更有意义,在这里,我可以用我的知识、智慧、情感和我一生中最旺盛的精力和体力,为这所学校留下一些或许对未来有用的东西,我的心中充满快乐。”
崔其升校长把过去的杜郎口中学称为全国最烂的学校,1997年走马上任杜郎口中学校长之际,正是这所学校以乱闻名且教育教学质量步入低谷之时。3个年级每班有一半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厌学思想严重,辍学现象时有发生。1998年春,初三年级一个曾经有60名学生的班,中考前只剩下11名学生。全校一年升入重点高中的学生仅是个位数,家长抱怨,社会影响每况愈下。教师情绪浮动,教学秩序混乱,师生关系紧张,体罚、变相体罚现象几乎天天发生。县里已经将这所学校划入了撤并学校的行列。然而正是在这样一所烂校,崔校长利用一年时间“治乱”之初,已经为杜郎口中学未来的发展做好了准备,在大局初定的时候,大刀阔斧朝既定目标迈进。
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名校长摆脱了小富即安的小农意识,在学校小有成就之时,已然没有停下前行的脚步,不断地拓展学校的发展空间,不断地提升学校的发展目标。杜郎口中学在课堂教学改革声誉鹊起之时,没有满足,冒着风险,乘势而上,进行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为这所学校的持续发展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龙源学校是当地的一所名校,在这样一所学校取得再跨越,难度可想而知。刘花兰校长不当“太平官”,不计毁誉,上任伊始,总结调研的情况,提出了龙源学校的发展要走“轻负担、高质量”之路,把“高效课堂模式研究”定为几年内学校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刀阔斧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而这一切源于龙源学校把“创办全国名校”定为新的发展目标,。赵福庆校长在莱州市双语学校也同样经历了这样的发展过程,从把学校做起、做大,到把学校做强、做优,总是有新的目标,新的追求。
这些校长与他们的学校,有一个共同的特质,概而言之两个字:理想。这些名校长是有理想的校长,这些名校是有理想的学校。我觉得,他们做事业的格局因理想与追求而廓大。
二、做人有大胸襟
正像郑杰校长所言:人群接受一个新事物总要经过抗拒期、风暴期、信任期三个阶段,对一名校长而言,新到一所学校也同样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郑杰、崔其升等校长无一例外都承受了严峻的考验。而现在四位名校长在各自的学校都拥有超强的影响力,拥有超凡的个人魅力,成为学校教职员工的精神支柱。细细探究其奥秘,我们会发现,这些校长在做人上有着共同的特点:胸怀宽阔,春风容物。
其一是忘我,这不仅指工作的态度,更是指内心的品格。作为“另类”校长,郑杰在思维模式、工作思路、管理方式上颇多出人意表之处,可以遥想,初履校长之职,一定是毁誉加于一身,抗拒、反对、泼冷水的不会少,这是如果对自己的职位、名声患得患失,我想,郑校长的行动就不会这么坚决,正是将个人荣辱去留置于脑后,臻忘我之境,北郊外中学才迎来一片新天地。崔校长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一所千疮百孔的学校,最大的困难不在于硬件,而在于人心的混乱与堕落,治理这样一所学校,成功不一定一步登天,失败则可能万劫不复,如果对自己的所谓后路考虑过多,杜郎口能走出泥淖,成就今天的辉煌吗?“虽千万人吾往矣”,需要多大的定力。置之死地而后生,诚如崔校长,实际上就是先把自己置于死地。
其二是容人。能容人才能会用人、用好人。不能容物,往往会流于偏狭,闭目塞聪。这些名校长既会用人之长,也会用人之短。一名服刑释放人员回到学校,全校异口同声拒留,郑校长力排众议留下,因为他看到了这个人对治理尚不优良的校园周边环境的独特作用,并论功行奖,论过行罚,事实也果如所料,这个人做到了其他教职员工所不能。崔校长1997年到杜郎口中学,履新之际,“骂崔者”有之,“倒崔者”有之,初搞课堂改革,反对者众,今天这些人被撵走了吗?被打倒了吗?没有,相反,很多人留在了学校,成为学校工作的骨干,成为崔校长的拥戴者、学校改革的鼓吹者。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就是因为崔校长没有以自己的喜恶作为对待教师的标准,这一份胸襟折服了对立面。
其三是自醒。自省才能自知,自知才能自醒,自醒才能自制。在荣誉加身之际,这些校长无一例外保持了清醒,一再强调集体的力量。赵福庆校长不遗余力培养、推举本校的教师,在不同场合每每赞扬学校的班子、学校的优秀教师,用行动表明心迹。刘花兰校长谈学校成绩必谈优秀教师的作用,谈优秀班子成员的作用,也表明她把学校发展的功劳记在了群体的身上。郑杰校长有一段话令我深思:“我在努力使自己保持清醒。首先对自己的言行保持清醒,虽然我个人的成就和知名度为学校带来了一些收益,这所学校的无形资产在增值,使我心中充满个人价值得到实现后的喜悦,但是,我清醒地知道,是这所学校中每一个人的努力造就了我,如果我不能更努力地将学校命运与自己个人命运联系在一起,不能与这所学校荣侮辱与共的话,我的所谓名声也将会被轻易毁掉。”
对这些功成名就的名校长来说,这份自醒更加令人肃然起敬。我觉得,做人有大胸襟,是这些名校长成就个人魅力和影响力的核心因素。
三、日常工作能吃大辛苦
超常的业绩背后必定有超人的付出。纵观几位校长,在事业推进的过程中,无一例外都付出了超过一般教师、一般校长的辛勤和汗水。郑杰带领老师们克服了并校引起的管理困难、克服了学生来源质量不
尽理想的困难、克服了由来已久的财政困难、克服了学生人数过多引起的场地太小设施较差安全隐患过多的困难、克服了生源锐减招生困难和人员富余的困难,不仅没有被困难击垮,反而由一所被兄弟学校同情的学校一变为关注和争议的对象,成为令许多名校恐惧的竞争对手;赵福庆校长不但一手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绘制学校蓝图,确定办学理念,而且亲力亲为参与到学校方方面面工作的细节中去,从学生的养成教育,到班主任工作,从课堂教学改革到教师培训,敢放手,不包办,但事事在心,牢牢掌握第一手资料,可谓甘苦寸心知;刘花兰校长,自2007年到诸城五中任上,实施大型课堂教学改革——“学生霸占、立即落实”课堂教学研究,她深入课堂,一年听课近300节,每天晚上评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得到迅速提高。2009年任龙源中学校长,坚持这一做法,深入课堂,指导课改,这样的韧性与毅力令人叹服;崔其升校长,初到杜郎口,面对积弱不振的学校,面对千呼万唤不出来的教师,面对从后勤到一线的瘫痪局面,首先要求自己扑下身子,做一点具体的工作,他自学了气电焊,亲自修理教室门窗,焊制学校大门,感动了有良知的教师,进而带动了全校教师,可以想见,如果没有扑下身子的这一行动,杜郎口中学的今天可能永远无法到来,可能远远地推迟。
难能可贵的是,在学校发展广有影响的今天,这些校长仍然保持了踏实工作的本色,保持了深入一线的作风。虽然社会活动众多,崔其升校长仍然坚持每天平均听一节课,指导一名教师;刘花兰校长依然与任课教师朝夕不离,对学校课改的每一个新动向、新苗头、新经验、新做法保持高度的敏感;赵福庆校长仍然出现在教师培训的讲台上。这种不改本色的作风,使得这些名校保持了长久而旺盛的发展势头。
我觉得,一名校长,既要把学校管理当成事业来经营,又要把学校管理当做职业来从事,而不管一份事业,还是一份职业,没有艰辛的付出,就不会有理想的成绩。
四、个人发展追求大学问
我搜集了有关四位名校长的一组并不完整的数据:
赵福庆校长:著有《小学单元达标教学》、《素质教育实施策略》、《自主管理——创新教育的制度建构》、《教育每天从零开始》四部专著。在《人民教育》、《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课程·教材·教法》、《当代教育科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研究成果曾分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山东省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
刘花兰校长:作为研究型的校长。她将研究贯穿于工作之中,科研是她工作的常态,她主持多项潍坊市重大问题研究的课题研究,主持多项省市科研课题的研究。她是个爱好读书写作的校长,尽管她是理科出身,但她喜欢思考和写作,她读了大量的管理方面的书籍,掌握了很多的管理理论和理念,不断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2005年出版14万字第一次印刷8000册的个人专著《备考方略》,2008年4月第二本10万字个人专著《聚焦课堂》,2009年出版她的第三本个人专著《追梦,高效课堂》。
郑杰校长:以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广博的学问基础和独特的视角,致力于学校和教育问题解决,立志成为教师和校长代言人,被戏称为“另类校长”。近年来郑杰集中研究“学校发展战略”,创立“多维同创”教育机构,为教育变革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郑杰著有《给教师一百条新建议》、《改造学校待何
时》、《变革时期的教育阵痛》、《一套好制度才有一所好学校》、《没有办不好的学校》、《千万别去搞教育》、《无解》、《学校病了》、《小学的秘密》、《初中的崛起》等著作。
崔其升校长:著有《杜郎口解密·让学生动起来》、《杜郎口课堂风暴》等著作、论文近200万字。数据能说明什么呢?我想,这说明这些校长不仅仅是勤政的典范,同时也特别善于自我提升,自我发展。如果没有个人素质的不断提高,不可能支撑起一所名校的持续发展。
11.名校长访谈记录 篇十一
上海市教委日前启动“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决定采取多种方式进行选拔和培养。根据计划,上海每年将选拔200名具有高度事业心、较强管理能力和较大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校长后备人选进行培养,5年滚动达到1000名,从中造就100名能在全市起示范作用,并能参与国际交流合作的校长,造就10名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校长。每年选拔1000名各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后备人选进行培养,5年滚动达5000名,从中重点培养500名市级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重点培养100名掌握国际国内前沿理论,在学科专业、教改实践中具有很强教学和研究能力并能参与国际教育交流,在全国具有知名度的国家级教育教学专家。
重庆11中学生竞聘校长助理
重庆11中高一(2)班的夏令同学,新学期开学后走马上任为该校学生校长助理,具体职责是协助校领导管理学校的教育工作。为了完成这项使命,夏令经过思考,专门写了一篇《新学期教育助理工作的几点计划》,目前正雄心勃勃地开始实施。夏令是11中从29名学生竞选者中聘任的5名校长助理之一,他们分别担任教育助理、教学助理、生活助理、环保助理、体艺助理。他们要当好校长的助手,收集学生信息,提出合理建议,参与学校管理。他们的工作成绩与学校的正式干部一样,实行年度考核,考核结果决定能否被续聘。为了帮助学生校长助理切实履行职责,每位校长助理下分年级各设1名学生联络员。这种安排为学生校长助理们延长了工作手臂。比如夏令,在他本学期的“施政纲领”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带领学生联络员,了解、收集学生中事关教育的各种意见、动向,与学校高层共同研究,做出相应的决策。
山东潍坊市中小学校长告别“官帽”
从2004年年底山东潍坊市千余名中小学校长的人事档案已由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转由相应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管理,行政级别取消,将全部实行职级制管理,这意味着潍坊中小学校长们将彻底告别“官帽”。潍坊也由此成为全国取消中小学校长行政级别的第一个“吃螃蟹”者。
潍坊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度,主要内容就是取消行政级别,由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管理,副校长一般由校长提名;校长级别设置由高到低六级,实行动态管理,每两年评审认定一次。校长的工资根据业绩情况,随职级确定;实行任期制,每个任期4年,连任不得超过两个任期,公认的优秀校长到退休年龄可继续聘任;实行校长交流制度,鼓励校长到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三年内享受原职级待遇。
按照规定,中小学校长职级评定主要由三部分构成:本身的素质、能力、业绩、科研成果占30%;校长任职学校的业绩,如教师培养、学校建设占60%;评审委员会的评定占10%。
四川120万贫困学生春季开学起免交杂费
据四川省有关部门透露,从2005年开始,四川和中央财政将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今年全省将累计投入4800万元,从今年春季新学期开学起,对全省120多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全免杂费。凡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家庭贫困中小学生,将享受免费教科书、免杂费的政策。
北京市中小学校新学期推出德育教育新模式
北京市80万中小学生在元宵节前后都陆续走进了学校,开始新学期的学习。在新学期中,北京市教委推出了德育教育新模式:全市中小学校开设新童谣课程,让学生从传唱轻松的新童谣中自主接受德育教育;教育主管部门聘请德育专家,研讨解决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存在的德育问题。 北京东城区分司厅小学的师生们以“做品行端庄的文化人”为主题举行了开学典礼,同学们在典礼上以诵读和演唱《新童谣》的形式展示了学校、社会、家庭及生活中的文明礼仪。
辽宁将逐步取消中小学期中考试,
禁止张榜公布成绩
2月21日,辽宁省教育厅针对学生们过重的课业负担,提出全省要逐步取消期中考试,并不得张榜公布学生们的考试成绩的要求。辽宁省教育厅表示,学校要以对学生的生命健康负责的态度看待减负问题。要求各中小学 ,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举行周考、月考,逐步取消期中考试;不得张榜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教育行政部门不得把升学率作为考核学校工作、学校考核教师工作的指标;不得随意延长学生在校时间,坚决减少学生的作业量;不得随意增加或推荐教辅材料,尤其是习题型、试卷型教辅材料。
新学期中小学三大工作焦点
弘扬民族精神
弘扬民族精神将是新学期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各中小学将把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以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为重点,根据中小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区分不同年龄层次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教育。
深化教学改革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也是新学期的重点内容。学校将在课程计划安排、严格控制周活动总量和学科教学学时等方面继续下工夫。学校不得占用学生休息时间(包括节假日)组织集体补课,不得推销或变相推销练习册、习题集等教辅教材。
提高师资水平
【名校长访谈记录】推荐阅读:
好校长名校长事迹材料09-10
名校长工作总结06-19
护士访谈记录09-08
老员工访谈记录08-21
员工访谈记录范文10-28
英语小组合作访谈记录06-16
中学学生心理访谈记录11-25
敬老院访谈记录12-02
访谈提纲模板09-18
访谈提纲(中石油)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