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新授)(共13篇)
1.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新授) 篇一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
新授课
⑪自主探究(10分钟):
①组织教学(0.5分钟):师生问好,然后教师简要概述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本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
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迅速进入上课角色,把自己的精力、体力、兴趣和爱好等一切因素调动到积极的状态,以便达到最理想的学习效果;让学生迅速明白本节课的总体学习任务,以便搞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和过度。
②课前检测(2分钟):教师对上节课布置的作业进行口头检查或者书面检测。课前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巩固上节课学习的知识,搞好新旧知识的衔接,也是为了发现新问题,避免教师的备课与学生掌握知识的现状不同步现象的发生,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或教学策略。
③展示目标(0.5分钟):对本堂课的学习提出A、B、C三个层次的学习目标,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自主选择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目标。
展示目标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目的明确,学有方向,干有动力,追有目标。④自主学习(7分钟):学生确定学习目标以后,开始进行自主学习。每个学生都要随时记录好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体会以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为下一步的小组交流做准备。
自主学习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整合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注意的问题:
⑪自主探究必须是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前提下进行,不能变成无目的的自由学习。⑫自主探究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的过程,此阶段中不允许学生进行交流,只准独立思考,进行独立的个体学习探究。⑫合作交流(20分钟):
这是一节课的核心部分,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探究知识,形成能力,实现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成长。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设计问题要紧扣教材,形式多样,问题设计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有层次,有梯度,有探究性。⑤小组交流(5分钟):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针对自己的学习收获、感想、体会和困惑,在学习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要深入小组了解情况,巡回指导。小组交流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提出自己的问题,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注意问题: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交流讨论,保证探究时间真正用于学生交流。⑥班级交流(10分钟):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交流。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交流本组同学的学习收获和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其它小组的成员在听取别的小组同学的交流后进行点评,解答发言小组提出的问题,谈自己的看法、意见和建议。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对学生正确的发言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对学生理解不透彻、思考不全面的知识进行点拨,引导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对重点问题进行细致分析,规范解题步骤,并总结方法和规律;将知识体系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知识间的联系和逻辑性有清晰地认识。对学生不正确的观点或错误的解答进行引导和纠正。强化学生对重点、难点和易错点的理解,以及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
班级交流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解决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更是为了通过同学之间对知识的交流、碰撞产生新的思想火花,以此达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化理解和再生新知识的境界。应注意的问题:
⑪无论是小组还是班级的合作交流首先必须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没有自主探究就没有合作交流;没有真问题就没有讨论。
⑫在班级交流环节中,如果学生的答案不完整,教师不能急于评价和补充,应再鼓励其他学生发表见解,以养成学生注意倾听、总结、补充的习惯和能力。⑦巩固训练(7分钟):巩固训练不是简单做题,而是根据学生有效学习要求有针对性训练,达到精选、精讲、精练。
练习包括基础知识练习,即课本知识点;变式训练即拓展提高,让学生形成双基;联系生活实际,提高综合运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做一道题,引导学生从五个方面思考:①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②为什么要这样做。③我是如何想到的。④还可以怎样做,有其它方法吗?⑤一题多变看
看怎么样。这样做一题通一题型。
⑧归纳小结(5分钟):首先让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然后进行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编制知识网络图或者构建知识树。
归纳小结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巩固本堂课所学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掌握。⑬达标拓展(15分钟):
⑨达标检测(6分钟):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当堂达标测试,反馈矫正。根据学习目标形成基础性、综合性达标测试,有基础知识,有不同题型组合考查学生达标情况。当学生进行达标测试的时候,教师要巡回检查学生的做题情况,了解学生对本堂知识学习的效果,特别是对学生出问题多的试题,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构思解决的方法,寻找突破的途径,为达标测试后的点拨做好充分的准备。
学生完成当堂检测后,教师要先组织学生在学习小组内进行互批互改,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所出现的问题和错误。然后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交流。交流的内容主要是看自己做错了哪道题,找出出错的原因,应当如何改正,以及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这期间,教师要及时准确的给予点拨和释疑,对待普遍性的问题要组织学生进行二次达标考试。二次达标考试可以在当堂完成,也可以下一堂完成。达标检测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检测本堂课学习的情况,也是为了进一步巩固本堂课所学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目标意识和达标能力,以此达到提高运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应注意的问题:在达标矫正过程中,对于学生出错多的题目教师要重锤敲打,对于出错较少,学生互助能解决的,老师就一定不要再浪费时间集中讲解。⑩巩固拓展(1分钟):教师根据本堂课所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分层次布置作业,指导A类学生进行适当拓展、B类学生进行知识迁移、C类学生进行错题重做。教师从学生的纪律、学习等方面全面总结本堂课教学情况,提出下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进行自主预习。最后宣布下课,师生再见。
巩固拓展的目的是为了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掌握和运用,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自主预习的能力,更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应注意的问题:
自主课堂的各个环节,可根据课堂的具体内容而做相应调整,不能为环节而环节,为模式而模式,为时间而时间。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模式是在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适用的,它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我们既要走进模式,更要跳出模式。
2.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新授) 篇二
教学工作本身就是双方面的工作, 如果单单凭借教师的传授是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才能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以满足适应社会发展对数学人才的需要.实施“自主与互助”的教学模式, 可以帮助学生调整学习方式来合理分配数学知识的比重, 这也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有效方法.
一、明确教学目标
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理念, 决定了课堂教学必须有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即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 明确规定学生课堂学习的目标任务.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 同时要体现三维性, 以便教师有针对性的选择确定施教方法.
二、实施教学导入
实施“自主—互助”学习必须以教师的启动为前提.运用“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 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应该建立在教师启动的基础上.教师在讲解新课内容前需要采取措施来引导学生进入到知识学习环境中去, 如:教师可以先创设与新课内容相关的情境问题, 对学生提出疑问, 以激发学生学习本堂课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就是引导, 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学生去除学习新知识的障碍, 向学生输送丰富的感性材料.恰当的导入是上好一节课的良好开端.导入一般要注意从对知识点分化、新旧知识的衔接、创设学习新知识的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等方面考虑.导入形式其实灵活多样:由辨析问题引入、开门见山直接导入;引用生动材料、设计趣味问题、检测预习情况等等.根据教学内容确定, 不一而足.导入语言要力求简洁、生动, 有吸引力、亲和力.
三、确定教学目标
而实施“自主—互助”学习还应当以学生的自学为基础在进行新课教学之前, 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心理和生理上的特点后, 有针对性的制定符合实际的、容易实现的教学目标, 并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个人学习目标, 促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尽量找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不断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讨知识, 为下面的小组讨论做好前期准备.
四、促进质疑问答
学生在自主、互助学习过程中, 很可能会遇到困惑, 或难以确定答案, 或延展派生的新问题.因此, 教师一定要留出时间让学生梳理、思考、探究疑难问题, 并给学生提供质疑问难的机会.小组讨论作为“自主—互动”的主体, 需要在学生具备自学能力和感知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具体做法为:每组由4名学生 (优等生1人, 中等生2人, 差生1人) 组成, 定期对小组重组, 以保持“同组异质, 异组同质”的状态小组在课堂上汇报自学情况时间尽量控制在15分钟左右汇报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简单叙述自己所在组的讨论情况, 并对本课的学习目标和自学目标进行简要阐述.组内成员轮流互相提问题;小组长把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集中到一起思考, 若互相讨论还是解答不出来, 则由老师进行指导讲解小组讨论过程中, 教师应当积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从学生汇报情况来看, 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学方式, 对新课的内容和知识点都能够有较好地理解, 基本上能正确回答教师和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这就起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自主—互助”学习的关键是组间交流.除了小组讨论外, 还要展开组与组之间的交流, 乃至全班集体交流.教师先让讨论较好的小组代表发言, 汇报出该组对知识的理解情况, 其他各组在旁边听着, 待汇报完毕后, 其他各组对汇报组作出补充、质疑和评价, 再由全班学生展开集体讨论, 最终将问题解决完整.在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 教师也要做好相应的调控工作, 讨论结束后还要为学生创造发言的机会, 让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将各自的想法或对知识的理解发表出来.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也能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 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其思维得到锻炼, 更为主要的是加强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促进整体学习成绩的提高.
五、知识训练拓展
“自主—互助”学习的检测靠练习评定实现.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学以致用, 当教师根据相关的评价标准对每一名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后, 还要通过课堂练习来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课内练习作为巩固知识的有效环节, 在检测教学效果中十分有效.教师在课堂上可及时将预先设计好的练习题派发给学生, 题目最好能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的知识来检查学生的运用情况.在学生自练结束后, 教师同样可采取互评、互议、互改, 再一次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当堂检测教学在“自主—互助”教学模式中的运用, 能够起到很好的反馈效果, 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数学教学质量.
六、结语
通过自主、互助的学习方式, 能让学生在互助中逐步成长, 使学生的成绩在高效的课堂学习中提高, 并体会到团队的力量, 使学生逐步形成成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摘要: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 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 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 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 有超常提高, 有超常进步.构建自主与互助的高效课堂, 说起来似乎很容易, 但是面对初中学生, 似乎就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应该如何下手呢?
3.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新授) 篇三
小学语文生命课堂“自主—互助”教学模式的实施是以小学生新版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感受、欣赏、评价的学习体验中感悟文本,品味语言,习得方法,自能读书。
一、预习检测,明确目标落实“基于生命,顺应生命,成就生命”生命课堂教学理念
小学语文生命课堂“自主—互助”教学模式本着尊重学生认知,从学生预学开始,指导学生掌握预习方法,自主预习新知。课堂上教师对学生预学内容检测,准确把握学生对新知的掌握程度、兴趣取向、学习态度等,及时调整教师预设教学目标,明确本节课学什么、怎么学,再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主要是体现学生预学在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1.课前预习。在课前有目的地指导预习方法,引导学生按要求完成预习任务。
2.预学检测。课中,结合本课预设的学习目标有选择检测,了解学情。
3.明确目标。依学情适当调整学习目标。
二、巧设情境,自主学习
在预学检测的基础上,梳理提炼出本节课完成的学习任务,巧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披文入境,通过朗读、默读,批划思考标注,引导学生自主解疑。这一环节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完成自主学习任务,体现个体先学,自主生疑,合作答疑,发挥兵教兵的作用。
1.提出自主学习要求。依据年段不同可酌情運用大屏幕展示自主学习要求,引导学生明确学什么,采用什么方式,怎么学。这同时也是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
2.学生自主学习尝试。学生按要求,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阅读批划标注,探究解决问题。同时提出疑惑,并做好标记,保障时间与空间。
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开阔学生视野,提供适宜的拓展内容,让学生在新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的思想方法,思考解决新问题,达到活学活用,提高迁移能力。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结构,结合组元训练重点及本节课教学重、难点,巧设测试内容,采取不同方式,检测本节课学生应掌握的核心知识和应达成的基本技能情况,力求人人达标。
4.“学案导学、自主互助”教学模式 篇四
-----谈英语导学案
于淑英
自2009年合校以来,我们一直在倡导“舒心课堂”教学模式。为此每个人都在不断地摸索、探究、实践,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子,形成了固定但不死板的模式,即:学案导学、自主互助。这也是英语组一次一次的教研、探讨的结晶。其具体步骤如下:
1.呈现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着定向作用。学生上课时自己或同伴之间朗读本节课学习目标,明确活动指向。
2.预习检测。这里设计与本节课有关的单词、短语,或重点句子,题目形式有多种:大脑风暴、英汉互译、连线搭配…以来检测学生预习的情况如何。为了在这一环节中做好,表现好,学生都会非常积极的去准备。
3、学习过程。导学案内容的设计要遵循“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大容量、实效性”这五个原则。学习过程,要体现“自主互助”。既有自主学习,又有小组合作。
4、知识拓展。新课内容完成后,给学生拓展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丰富他们的知识体系、开阔他们视野;或带领学生大胆走进中考,帮他们树立中考取胜的信心。
5、当堂检测。本着“堂堂清”的原则,新内容学习后马上进行检测。我们利用自己手中的各种教学参考,精选了题目编到学案上。让学生能接触最新题型,巩固细小知识,打好坚实基础。
6、盘点收获。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静静的思考一节课的心得、体会,动动手,写一写。我们一致认为课堂上的“空白”是很有必要的。
7、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也要难易适中,多少适量,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按上、中、下三个层次来设计布置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佳巩固。
5.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篇五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建立一种民主、和谐、新型的教学过程和模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活动中收获新知。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改变了原有的课堂结构,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动起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它对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素质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多维考虑,明确目标
三维教学目标的确立需要从以下几个具体的方面考虑:
1、基本知识:一堂课要求学生掌握什么知识都要明确。
2、基本技能:即学生能熟练运用所学基本知识。
3、情感态度:营造一个什么学习氛围,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些都需要课前考虑清楚。
4、学习策略: 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达到事办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考虑教学目标的时候要把自己摆在学生的地位,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动参与者,考虑学生的以往经验以及目前的水平等等.总而言之,一切要为了学生的发展。
二、先学后教,不断指导。
在学生自学之前,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同时要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即对所学习内容、要求程度、学习时间、学习效果评价等一一做出明确的要求,同时要对自学中的学习方法做好必要、及时的指导。自学要求可随着学习项目的自身特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地分步出示,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起自学好每一步的信心。同时,自学要求的设计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利用好奇学知识的正迁移效应。
三、通力协作,合作探究
学生在自学之后必然会遇到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时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协作,共同讨论研究所遇到的困难。在此过程之中,要充分调动小组之中后进学生提出问题的主动性以及优秀学生乐于助人的积极性,做到小组之中只要有一人会,便没有一人不会,即“兵教兵”。如此以来,小组成员的组成便显得至关重要了。把全班学生分成A,B,C三个等次,给他们划分成小组,每组4人,A等生1名,B等生2名,C等生1名,力争做到小组之间人员的平衡以增强小组之间竞争的公平性及积极性。
四、总结归纳,精讲点拨
经过了学生的自学过程以及小组内部的讨论协作过程,学生对所要求自学的知识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同时教师也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之中所存在的问题有了明确的了解,做好了充分的“第二次备课”。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答疑解难、精讲点可谓水到渠成。答疑解难、精讲点拨可分以下两步走。A、学生答疑解难。即让各小组组长提出在本组内部所未能解决的问题,看其它小组成员是否可帮助解决。这时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各抒己见,并特别要注意让后进生发言,同时也要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向书本甚至老师的所谓权威观点提出疑义或异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B、教师精讲点拨。教师的精讲点拨可谓把关的一环。在“第二次备课”的基础之上,教师将学生自学及讨论中所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讲解,从而使抽象繁杂的知识具体化、系统化、规律化,以便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掌握、运用所学内容。教师的讲解切忌重复,对于学生已经通过自学能够掌握的内容决不再讲。讲解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主动性,使师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教师讲得巧妙,学生学得高效。
五、练习达标,争取高效
“学生的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因此,学生学习之后必须及时当堂训练以反馈其所学情况,并进一步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当堂训练要确保学生能够把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同时,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培养能力方面,而不搞死记硬背。当堂训练有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也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有了充足的课余时间以全面提高其它各项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空。总之,“先学,后教,再练”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主动性,切实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六、开发潜能,拓展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往往需要补充一些知识,或者进行一定的替换练习。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有种种新鲜感,还使他们以一种获取知识的成就感。
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对学生在情感方面的拓展。教育学生要珍惜集体荣誉等。总之,在教学中进行一定的拓展是可行的,但也不能盲目进行,要考虑周全,尤其我们应该记住,我们的教育是为学生服务,而非教师的个人展示活动。实践证明,自主互助学习型教学模式能较好地体现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会学、乐学,而且通过小组成员间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和群体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都得到和谐发展。
具体操作方式:“三段六步”式: 一、三段:
即“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合作研讨——课后拓展延伸”
1、课前自主学习:老师可以设计预习卡,让学生利用质问法、查寻法、验证法等多种方法与途径进行预习,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课中合作研讨:根据自主学习所呈现的疑惑、问题,在课堂上与同伴进行交流,与老师进行交流,在合作的过程中解决疑问,得到正确的知识,养成合作思想。
3、课后拓展延伸: 常布置一些层次性、开放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作业。既是已学知识的延伸,又是今后要学知识的预设。二、六步 : 即教学中展现的六个步骤:课前参与、问题呈现、合作探究、小组展示、反馈小结、课后延伸。
1、课前参与
课前或自主学习教材,初步了解所学知识,提出质疑;或自己通过书籍、网络、咨询、请教他人等收集有关资料;或按照教师布置的思考题,做好准备;或动手制作课件,准备课上运用。为什么要让学生课前参与?因为今天我们面对的学生与过去不一样了,学生学任何一个知识,都不再是从零开始了,有些学生是知道一点,有些学生知道很多,有些学生都会,有些学生可能比教师要教的内容知道得还深呢。面对着这样一个群体,我们正视了这种学生基础。改革我们的教学方法。强调课前参与,把原来课堂上要进行的内容前移。
课前参与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这种现象,把容易的问题前移,学生能够看书自己独立解决的课前自己通过看书就解决了,在课前看书的时候他就是在思考,慢慢地养成这样一种良好的习惯,即自学的习惯。因为学生看书不仅是看懂与否的问题,我们要求他们在看的同时要思考问题,看懂什么了,第二天可以在课堂上问大家,可以设计问题来考别人;没看懂的,第二天带着问题来上课,可以问。然后我们再鼓励谁能提问题,谁的问题提得深刻说明谁学得好。因此我们的学生课前看书就不仅仅是一般的预习了,它实际上是一种比较主动的、自觉的、认真的自学。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一种很好的自学习惯,而且培养了一种自学的意识和自学的能力。并同时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2、问题呈现
这是一个初步交流的步骤。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各组基本上能够取得比较统一观点,对其中存在的共同困难和问题提出来。通过对各组所提问题的汇总,形成本节课的研究方向和学习重难点。这里一定要贯彻“三讲三不讲的原则”,教师不再重复学生已会的知识,重点强调已混的知识。但是教师不讲的内容,要改为由学生讲,由学生汇报。
3、合作探究
在学生初步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分配课堂学习内容的主攻方向。各组在进一步进行充分的交流,各小组对所分的学习内容探求自己组的理解和创新想法。在这个环节,教师要参与每一个小组的探究活动,了解他们的思想进程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4、小组展示
完成了对学习内容的研究后,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可以出示知识网络图,可以演示实验,可以出示自己组准备的经典习题,等等,形式多样。在台上各小组自己主持讲解,组内互相补充。其他小组对其进行及时的质疑和辩论,共同探究。教师在一旁仔细聆听同学的发言,对其无法解决或有争议的地方予以点拨。一般而言,学生自己搜集的题目往往带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求每个小组的同学先在内部进行交流,必须小组内的同学都能会讲解,这就要出题人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水平。这个步骤交给各小组自己进行主持。其他组的同学分享成果,或者在某小组展现时受到启发,又有更好的解答方法,从而形成规律,建立概念。各小组在听别的小组讲解时,互相质疑问难,形成全员参与的学习氛围。
5、反馈小结 本步骤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及时反思的习惯,学生总结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的方法,研究过程,意志情感的表现,因为这是学生最需要的东西。所以每节课的最后都安排几分钟的小组总结或个人即兴发言,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体会,谈谈自己的收获。
本步骤可以根据以上环节所用的时间灵活处理,有时研究的问题较复杂需要学生做大量的活动,或者有时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争执和疑难,需要反复研究,甚至不做练习题,直至研究透彻为止(可以放在下节课再练习)。即使练习也一定要有针对性,科学性、发展性。
但是为了照顾中下层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必须自己准备一定量的基础习题,视学生的课堂掌握情况和时间宽松度出示出来,使大家能对基础性学习内容真正的掌握。
6、课后延伸
指的是我们在引导学生课内学习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地留作业,使他们获得的知识得以进一步发挥,体验得以进一步延续,习惯得以进一步培养。这种“课后延伸”常布置一些思考性的作业,不硬性规定统一完成。我们提出,作业要呈现“四性”:即层次性、开放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这样坚持做下去,往往这一节课的课后延伸又是下一节课的课前参与。有的虽然不是下一节课的课前参与,但又是属于这一节课学习的知识的继续延伸,这节课的知识学完了,但问题延伸下去了,可能到某个单元的某个时候又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了。这实际上是一个良性的循环,课上带动课下,课下促进课上。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确实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
6.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新授) 篇六
自主预习,初步感知——精讲点拨,互助探究——悟情悟理,学习表达——自主积累,拓展延伸
一、自主预习,初步感知
1.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高年级语文的预习一般放在课前完成。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预习,对课文内容的预习一般包括:
(1)读准生字词,认会生字;(2)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3)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词语;(4)找出不明白的问题;(5)搜集资料。
2.检查预习情况
采取学生互查和教师督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小组检查或同桌互查预习情况,交流初读所得,质疑并请教同伴。
(2)教师通过学生的汇报情况,摸清情况,及时将自己的预设和学生的质疑有机结合在一起,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达到“以学定教”。
这一环节可在课前几分钟去做,也可在讲课开始时完成。教师根据检查情况进行问题的预设,决定课堂教学策略。
二、精讲点拨,互助探究 这一环节是课堂的主体,可分四步进行: 1.独立感悟。
让学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充分读书,独立思考,自己感悟。
2.小组合作交流。
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内围绕重点问题展开交流,充分发表各自的独立见解。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到交流中去。在这一环节中,一定注意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时间,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交流进度,千万不要流于形式,走过场。
3.全班汇报。
小组交流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在汇报的过程中,教师适时适度地引导、点拨,解决存留学生心中的疑惑,统一意见。在这一过程中,允许学生生成新的问题和疑惑,并及时引导解决。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对重点问题的解决,完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学习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潜心读书、感悟是基础,组织好学生的充分交流是关键。而教师针对学生的交流适时适度地引导是提高读书感悟、自主探究实效性的重要条件。教学是师生共同创造、共同推进的过程,学生的回答就是丰富的资源。我们注重课前问题的预设,但更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新问题的生成。新生成的问题往往很有价值,这就需要教师动态生成性执教。
三、悟情悟理,学习表达 在完成对课文内容理解、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情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高年级阅读教学,既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又要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具体操作:
1.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来体验文本,领悟感情。进而领会作者的表达特点。
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的独特体验。
3.领悟表达方法要有重点,强调一课一得。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每个单元的主题,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领悟到一篇课文在写作上的独到之处,或是学习作者表达的方式,或是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或是学习作者观察的方法等等。
四、自主积累,拓展延伸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所学内容进一步深化、积累、巩固,对所学方法进行梳理,达到系统整合、夯实基础的目的。
1.积累
大家要明确,积累并非单只积累好词佳句,还要积累学习作者好的写作方法、观察方法等。
2.拓展
将课内学习引向课外,或是对课内阅读内容的延伸(拓展阅读),或是对写作方法的运用(练笔),或是对跟课文内容相关的材料的搜集(综合实践)等。
7.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新授) 篇七
一、推广“自主互助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它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竞争品质, 发展学生的交往能力与审美意识, 这是21世纪对人才的最基本要求。“自主互助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模式, 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它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1. 推广“自主互助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 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实践证明, 人对某一事物一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便会百折不挠地去进取。有人曾说, 兴趣是发展智能的催化剂; 兴趣是通向成功彼岸的桥梁纽带。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诱发学生自觉地醉心于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大胆创新的学习享受中。“自主互助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 使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感受到自我的存在, 进而坚定了超越自我的信念。
2. 推广“自主互助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 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们知道, 所谓自主, 就是课堂探究的问题由学生提出, 规律由学生探究, 文本由学生自由解读等。一句话,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自己做主的课堂, 学生不仅会积极参与, 认真对待, 而且还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提出问题, 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一改传统教学中“填鸭式”或“满堂灌”的授课形式,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把苦学变成乐学; 把负担变成享受。实践证明, 只有推广“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在课堂上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 推广“自主互助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 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新课程强调自主学习, 先学后教。自主互助的课堂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理念, 它面向全体学生, 使每个学生的主体性都得以发挥, 课堂的合作性和开放性又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智力的发展。调动学生内在的情感因素, 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和个人的智力水平拓展延伸, 在愉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中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可见, 推广“自主互助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 能使学生从“填鸭式”的学习环境中解放出来, 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凸显。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生活的主人, 社会使命感、历史责任感必将因此得到提升。
二、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教学有法, 而无定法。教师选择哪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关键看它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诸多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中, “自主互助学习型教学模式是新课程以来专家、学者以及从业人员不断探索和共同关注的研究课题。
1. 构建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的创设, 要从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出发, 为学生提供一个呈现和传递知识、实现学习目标的信息资源, 可以是文字材料、书籍, 也可以是音像资料、多媒体光盘和因特网。良好的语文学习情境, 是师生双边活动的基础; 良好的语文学习情境, 是师生情感和智慧得到充分的发挥的动力。它是转变教师角色、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活力语文课堂必然要求。
如在教学《不用谢, 爸爸》第二课时内容时, 教师先组织学生带着感情色彩来读人物对话 ( 教师将人物情景对话制成了课件) 。然后由学生质疑问题: ( 1) 爱因斯坦怎样把眼镜弄掉了? ( 2) 他为什么没有找到? ( 3) 小姑娘把眼镜递给爱因斯坦的时候, 他为什么说谢谢? ( 4) 他究竟知不知道递给他眼镜的人是谁? 为什么? ( 5) 小姑娘为什么说不用谢? 这些问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 任意联想, 每个孩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都有话可说, 个个争先恐后, 踊跃参与。如此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心情舒畅, 情绪高昂, 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充满欢乐, 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2. 发展学生的个性
众所周知, 学习活动越是自主, 学习过程就越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 教师必须让学生享有学习的自由, 占有学习的空间, 只有这样, 才能拥有学习的欢乐; 才能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发现自己, 悦纳自己; 才能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个性发挥达到最佳状态。
如在教学《蜀相》一课后, 为了能鼓励学生走进名著, 走进名著中的人物, 教师可组织故事会, 让学生去讲故事、演故事, 学生表演的诸葛亮“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三顾茅庐”等故事, 不但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 而且还提高了阅读兴趣。
三、结束语
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是21世纪主要社会特征, 时代需要能在多方面大显身手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复合型人才需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提高学习力。知识经济的条件下, 知识的获取方式和传播方式都发生了改变。培养学生持续学习和创造学习的能力, 是知识经济时代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模式, 是知识经济时代赋予小学语文教师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王静, 杨红伟, 任建华.学习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及课例研究.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2011, (06) .
8.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新授) 篇八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互助;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实施自主互助教学模式,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通过教师与同学的共同帮助,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学习能力。而且从小学数学课程角度来看,自主互助教学模式能调动学生兴趣,促进其获得知识并塑造价值观等,故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实践意义。
一、自主、互助教学模式的内涵
通常自主、互助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再借由小组形式促进学生自学,并形成生生互帮、互促的良好学习模式。这种教学形式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用巨大,能够实现师生间与生生间的有效互动,将陷入被动学习局面的学生转化为课堂主体。故从教师层面来说,在教学中既要重视知识传授,更要注重学生创造性、能动性及自主性的激发调动,实现对探究态度和能力的培养发展;而从学生层面来说,最理想的学习渠道即自主发现。此外,各小组内部必须形成生生合作互助的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真正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二、小学数学自主、互助教学模式应用策略
1.探究式教学
小学生受年龄特征制约,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通常潜意识地模仿教师行为,这虽然可帮助学生学习,但一味模仿并不能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思想,故此,有必要将自主、互助教学模式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促使教学过程得到一定的探究性,这样才能让学生通过探究思考获得进步。同时教师要注意营造科学研究氛围,引导学生研究并再创造所学知识,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能动性,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教师首先指导学生自主绘制平行四边形,再合理进行学生分组,让学生集思广益讨论其面积计算公式。这样一来,才能使学生积极动手操作,踊跃发表意见,在组内开展合理有效的讨论。同时教师还要予以相应提示,比如,如果折叠平行四边形会如何呢?可以用七巧板计算他的面积吗?通过教师恰当的启发,帮助学生快速找出其与长方形之间的关系,从而探究出平面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在这期间学生为学习主体,所有探究任务均为学生完成,其思路不但得到了积极开拓,还可在与同伴想法的碰撞下不断提高其探究合作学习能力。
2.生活化教学
从小学生层面来说,数学教学要立足于其已有经验和知识背景,并为其提供充足的交流活动空间。特别是针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更应该积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真实合理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探究、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可通过趣味化引导:同学们都知道小白兔非常聪明,某日小白兔到村中卖萝卜,遇到作威作福的大灰狼,小白兔害怕被大灰狼吃掉,向它求饶道:“狼先生,只要你愿意放了我,我就把1/2的橘子给你,我要你剩下的行吗?”大灰狼想了想说:“不成,我还要多些。”于是小白兔又说:“那就给你2/4行吗?”这次大灰狼终于答应了,小白兔松了口气说:“笨蛋!”请同学们想想,究竟是小白兔笨还是大灰狼笨呢?而这种导入有趣新颖,又与学生生活相当贴近,不但能有效激起学生兴趣,使其高度集中注意力,还能促进其开展自主、互助学习,并深刻理解分数知识点。
3.加强合作学习
就小学生而言,虽然其数学素养较低,但其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的时间更多,能够实现良好互促互进。因此,基于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将生生合作纳入正式教学中,促使生生间相互带动,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对学生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由于小学生自主合作意识尚不完善,教师必须结合实际,根据学生综合能力科学分组,确保各组学生层次合理分布。也只有如此,在日常教学中小组方可形成整体,并更积极参与到问题解决或探究任务中。
例如,教学“认识分数”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一块蛋糕平均分给三个人?注意观察小组讨论情况,教师不难发现部分学生思路清晰,很快就能联想到所学内容平均将蛋糕分作三等份,只要每人1/2即可;部分思维较慢的学生也受到启发,逐渐想明白为什么会这么分,并在激励讨论的过程中继续实现延伸,将蛋糕均分为6份三人各2份,即每人2/4亦可。这种分组讨论既可有效形成生带生、生教生学习,又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思考能力,促使其不断提高自身,并增强问题分析、解决能力。
总之,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要将自主、互助教学模式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再针对了解到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积极为学生创设合理有效的问题情境,进一步提升教学趣味性,通过生活化教学等促进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到问题探究、解决中,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赵彦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与互助模式及其实施策略探析[J].科技视界,2012(28).
[2]魏守义.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探究模式[J].新课程学习(上),2015(5).
9.数学教学模式(新授) 篇九
数 学 教 学 模 式
数学教研组 2012-12
数学教学模式
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是教育的生命线,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在现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应用先进的教学模式。我们教研组根据新一轮的教学实践情况,对数学教学模式进行完善。形成“三段式”数学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精讲,学生多练、精练,以此提高课堂效益。基本模式如下:
课前要求学生自学:
12种模式中,10种要求自学。但是自学的时间有两种,一种要求课下,一种要求课上。这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接受情况来确定。根据我们的情况,让学生最好课下完成,这样可节省课上时间,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并可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印象,利于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提高听课学习的效率。
一、准备阶段
(共4-6分钟)
(一)思想准备(2分钟)
学生由课间的思想松弛转移到课堂上来,需要一个转化的过程。1.板书学习课题:(1分钟)2.明确学习目标:(1分钟)12种模式中,有8种模式要求出示目标,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让目标指导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出示目标的方法可以投影出示,也可口头出示。
经过这一阶段,学生的思想转移到课堂上来,注意力开始集中,进入到学习状态中来。
(二)知识准备(2-4分钟)
复习本节课需要的知识,以防学生出现学习困难,使学生能顺利学习本节的知识。
二.新知阶段
(共4-10分钟)
此过程有四种基本方式,一种是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疑惑,课上提出,老师进行解疑惑讲解;另一种是老师根据教学的经验确定学生会遇到的疑惑,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第三种是课上学生向小组提出,进行解疑惑,不会的再向老师提出,统一讲解疑惑,进行点拨;第四种是教师设计好本节的知识切入点,或旧知而新知,或实例而新知。不论哪种方式,教师都要强调新知识的注意点、新方法的应用。
经过这一阶段,完成本节的新知识、新方法的学习。
三.巩固阶段
(共30-35分钟)
学完了新知,进行巩固展示,本过程分三个层次性过程,步步深入。第一层,典型例题,老师带领学生共同分析完成;第二层典型练习题,老师稍作提示,学生独立完成。第三层,学生独立完成题(此层次的题目是课堂自测,检查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获得学习成功的幸福快乐的体验,提高巩固学生学习的兴趣)。
最后2分钟 1.小结:
让学生回顾本节学习的知识和方法。
2.作业: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以适应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
经过教研组的全体数学老师的讨论,设计本数学教学模式。在以后的教学使用中,根据使用中出现的问题,还会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
10.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新授) 篇十
一、课题的提出
1.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1世纪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时代。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不仅为人的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也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如何在多样变幻、“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社会发展激流中把握自己的命运,保持自己的追求;如何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主选择,充分发展个性特长;如何抵制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等等,都有赖于人的主体精神的支撑。“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良好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创造意识,这是构建新世纪学生健康的主体精神的重要基础。
21世纪也是知识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面对潮水般涌来的新知识,教学内容再广泛、再更新,也只是新知识一小部分。何况,知识陈旧率不断加快,今日的新知识,或许若干年后就不再新了,甚至过时了。因而我们的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习得上,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由此,我们提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它能极大地发展学生主体意识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为学生拥有终身学习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是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适应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发展的客观要求。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能动性”。它倡导充分挖掘和发挥受教育者在身心发展上的潜能,把积极的外在影响和要求,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素质,使其作为一个主体而主动发展,成为一个接受素质教育的成功者,绝不像应试教育那样把受教育者当做工具。然而,目前的课堂教学中,仍普遍存在着忽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忽视因人施教,忽视启发诱导,热衷于“满堂灌”、“填鸭式”,相信高压力、高负担才能出成绩的现状。这种状况正严重地扼杀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精神,阻碍着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造成大批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的“知识容器”。不改变这种现状,实施素质教育就将成为一句空话。为此,我们提出“自主-互助型”学习课堂,旨在积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动性,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极大地促进小学教育改革向素质教育迈进。
3.是深化我市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
当前,我市正在加大力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被视为决定素质教育之成败、新课改之成败和学校教育之成败的关键。然而,反观我们的日常小学英语课堂就会发现,众多教师仍然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讲授时间多,学生自主时间少;师生单项交流多,生生合作互动少,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多,主动探究学习少;重记忆轻思维,重优生轻差生,重卷面轻全面。这“三多三少”和“三重三轻”现象还相当普遍。原因是教学的评价机制、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和管理方式没有明显改变,新的教学理念没有内化为课堂上教师的自觉行为,传统的教学思想在潜意识里还强烈的影响着我们的课堂教学行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没有建立起来,不少教师为了落实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把英语课堂搞得热闹而不实用,呈现出随意化、感性化、娱乐化的现象,教学变得无序而低效。因此,建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轻负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成为了我市小学英语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自主-互助型”学习课堂模式正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而提出的。
4.适应学生自身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需要
现在的小学生思维活跃,头脑灵活。课外阅读量比较大,信息量大,大多数学生学习兴趣较浓,主动提问的学生在不断增多。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前的英语课堂中学生死记硬背的多,融会贯通的少,识记强于运用,知识强于能力。我们的教师越来越的感到,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打破陈旧教学模式的束缚,实践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性的新型教学模式;这不仅是英语教育工作者的热切期望,更是学生内心的强烈呼唤。
此外,1994年11月,在罗马的“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上提出了“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这意味着学习将成为一种人的自身发展的需求;学习将成为社会一切成员整个生命期的活动。因此,“自主-互助型”学习课堂所培养的独立学习能力无疑是每个学生通向21世纪的必不可少的个人护照。
在这种背景下,我室提出了“自主-互助型”学习课堂模式,力图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和新课改出现的课堂教学“自由”状况,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小学高年级”在这里指小学的五、六年级。“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互助学习”是指通过地位平等或匹配的伙伴积极主动的帮助和支援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活动。“模式”即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参照着做的标准样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指课堂教学中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而将教学的诸要素以特定的、简约的方式组合成比较科学、相对稳定、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结构(包含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情景设计、师生关系等诸要素)。据此,“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可界定为具有明确学习目标、自觉学习意识的学习主体,借助同伴之间的相互指导、示范、与评价,以互惠的学习共同体的形式并根据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来组织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体系。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现状述评 1.国外
课堂教学理论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多种流派。如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布鲁纳的结构课程和发现教学理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和信息加工学习模型、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等。“同伴互助学习”作为专门术语首次出现在1974年亚历山大等人共同创作的论文中。然而,同伴互助学习的思想渊源则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他们的同事们,就是以同伴学习的形式来开展辩论学习的。之后,到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爆发了工业革命,采用年长学生教习年幼学生的办法来解决办学过程中的师资和经费短缺问题的“导生制”就此产生了。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导生制是同伴互助学习萌芽。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民教育计划,掀起了全世界范围内的教育与课程改革热潮,这要求人人都能接受教育,人人都能满足基本学习需要。已有的教师传递式教学策略却难以实现这一目标,故而迫切呼唤多样化的有效教学理论、教学策略或学习方式的产生与发展,同伴互助学习正是顺应这一时代要求而勃然兴起的。2.国内
上在我国,同伴互助学习也同样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至少已经积累了“相观”“伴读”“小先生制”和“结对子”的思想与实践经验。翻开教育史册,很易发现同伴互助学习在我国古代学校教育中已经盛行。经典教育著作《学记》中就提及过“相观而善”,如果“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大教育家孔子也有语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见同学、朋友之间是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讨论切磋,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这些宝贵的思想无疑都是同伴互助学习的发端。到宋代,出现了专门的“伴读”,它是官名,是指各王府中陪皇侄皇孙读书的人,也指陪同富家子弟一起学习的书童。到了近代,深信“教育救国论”的陶行知于1934年开始推行他的“小先生制”,这是导生制在中国的延伸,它同样证明了同伴的辅助学习是可能的。20世纪80年代在对外开放背景下,全面引进了欧美的课堂教学理论,魏书生、黎世法、张熊飞等建构了一系列普遍适用的教学模式,如指导自学式模式、探究发现式模式、参与活动式模式等等。就目前而言,全国很多地方都在对自主教学类的课题的进行着大量的实践研究,尤其是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在全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1.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重在构建一套契合我市小学英语教学现状的、高效的自主互助学习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旨在进一步转变我市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极大地增强小学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从而促进我市小学英语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力求从教学模式上解决教育如何以学生为本,在进一步体现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交流互助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从而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研究内容
(1)自主互助学习课堂模式相关的文献研究。
(2)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教育观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教学时间、教学效果等)
(3)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学习观念、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能力、作业负担、学习效率等)
(4)小学高年级英语自主互助学习目标设计研究
(5)小学高年级英语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6)小学高年级英语互助学习方法的指导策略研究 3.研究的重点
小学高年级英语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五、研究的步骤与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将以素质教育思想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为指导,关注国内外有关课堂教学模式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立足学校,扎扎实实地全面推进“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周期为2009年9月至ⅩⅩ年8月,为期三年。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2月)
1、收集整理有关课题研究的信息资料,成立课题组,完成课题申报;
2、制定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课题组成员的分工与任务,细化子课题的设计;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ⅩⅩ年1月-ⅩⅩ年1月)
1、设计并进行面向师生的问卷调查,整理分析问卷调查的数据;
2、课题组修订研究方案,调整实际操作;
3、定期召开课题组核心成员和子课题主持人会议,反馈与交流信息,研讨和切磋方法,强化目标落实;
4、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指导课题研究;
5、逐步完成有关论文,力争公开发表,召开中期研究成果研讨会,做好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资料的收集工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ⅩⅩ年2月-ⅩⅩ年8月)
1、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2、编著出版研究成果:论文与电子成果等;
3、成果提交鉴定、验收、结题。
(二)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手段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避免重复研究,浪费资源,以保证课题研究的高起点和课题成果的高水平。国内外先行实验的地区已形成初步的经验,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经验。面对这些文献资料,我们在理清基本理论和操作层面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梳理出了一些对于本课题而言是有价值的、可供课题研究参考的意见。为课题的顺利开展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2.行动研究法。研究前制定计划,研究中实践计划,观察学生反应,研究后观察效果,反思教学活动,改进教学活动。每一次研究都有计划、实践、观察、反思这四个环节。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与实施阶段。
3.案例研究法。第一,是指教师记录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反思;第二,是指“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在以课堂形态实施时开发的教学案例,包括内容、设计、建议、资源、评价等方面;第三,是指以实验校为案例,研究其推进和实施的方式、方法和途径。案例研究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4.经验筛选法。搜集、整理课题研究材料,筛选有用的,剔除无用的,然后把有用的材料集中起来进行总结、提炼和概括,形成经验。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
5.调查法。运用采访、座谈、问卷、一般统计等方法了解、掌握课题研究情况。该方法适用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
六、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1)我们认为,现在的小学英语课堂太多教师的牵引,学生总是被动的接受,学生的自主
性得不到体现。
(2)我们认为,现在的合作学习严重缺乏实效,合作等同于“和坐”。进一步深化、细化这方面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3)我们认为,小学高年级已经具备了自主互助学习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但学习的自主性、互助的意识却相当的薄弱,在这个年段进行自主互助学习显得恰当而又必要。2.创新之处:
诚然,自主互助学习模式的研究在很多地方已经开展了。然而,就英语学科而言却研究的甚少,尤其是小学阶段几乎是个空白。本课题的研究正可以填补这个空白。
七、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申报评审书、课题论证报告、课题中期报告、课题结题报告)和课题工作报告。
2.开发的案例汇编,教学论文汇编。3.课堂实录光盘、课件等。
4.各实验学校的经验总结材料。形成能够推广的“小学高年级英语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
5.将课题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文本资料、音像资料等材料充实到南京市教研室-小学英语栏目下的“小学高年级英语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专题网站,加强信息交流,扩大实验影响,实现资源共享。
八、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理论保证:添置书籍、收集有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大量资料,固定时间组织培训,掌握最新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
2、人员保证:成立以市小学英语教研员主持、市小学英语学科带头人参与子课题研究的课题领导小组,保障课题研究正常有序的开展。组织成立课题组,课题组主要成员大多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绝大多数成员曾承担或参与“十五”立项课题的研究。此外,本课题还在全市范围类确立8所不同层次的学校作为课题的研究基地。
11.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新授) 篇十一
一、自主互助式教学模式设计思想的理论依据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既是“教”的客体,又是“学”的主体。“学”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如果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了,就学得顺利,创新力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从而促进学生在学习中将接受性学习、维持性学习转变为自主性学习和互助性学习。教师应当贯彻“师生互动、以教材为凭借、走向未知”的原则,加强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在一定的生活实践中,凭借自己的理解,接受和巩固新知识,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探索能力。
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仅仅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还有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潜能,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和经验的潜能是能够释放出来的,学习是个人的潜能的充分发展。学习不是简单的刺激和反应之间的机械连接,而是一个有意义的心理过程,学习的实质在于意义学习,这种意义学习不仅包括理解和记忆的过程,而且包括了价值、情绪的色彩,这种学习以个体的积极参与和投入为主,是一种自发、自主、自觉的学习,是从自我实现的倾向中产生的一种学习,学习者可以自由地去实现自己的潜能,才能获得更充分地发展。
学生在自主互助学习的交流过程中发现了思维的火花,这种实时地交流方式使每个学生都处在一种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可以刺激学生的表现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这样的学习环境可以使每个学生得到及时地反馈。学生学习真正地持续的动力来自内在的自发的学习动机,而不是外在的教师和学生家长等各反面的压力。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表现欲望被激发并得到满足,而学习内容所自然形成的评价标准使学生只有在深入学习后才能得到更充分、更出色的表现。尤其是在一个有着长期固定的学习团队的环境中,只有提出更好的问题,更深刻的思想,更有新意的观点或者提供更新的材料,才能有效地吸引别人,而学习的深入所带来的收获更能带来一种创造性的满足感,从而进一步强化学习动机。
二、自主互助性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在自主互助性学习课堂中,“问题是由自己去发现,规律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应用,概念由学生自己去概括提炼,文本由学生自己去解读体悟,实验由学生自己去设计操作,作业由学生去布置选择”。互助是基于小组内外互动的“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查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引导学生”,自主互助的意义不仅是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共享共赢,更重要的是个性的张扬互补和人格上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发展。这从学生的自主和互助的特性更可见一斑。
三、自主互助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自主互助式学习模式一般包括三个环节:学生自主预习、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教学目标的反馈与矫正。预习时教师出示课堂教学目标,提出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同伴互助解决。互助方式采用先与同桌讨论,再有问题在四人小组讨论,还有问题由六人小组讨论,最后的问题由全班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统一研究解决。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的发言代表整个小组的意见。展示使智慧共享,教师通过展示来了解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精讲点拨。最后,通过反馈矫正了解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教师有针对性地采取补救措施,使全班同学达到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在自主互助性学习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这种学习模式需要学生们的合作、解释和操作与交流,这些合作与交流的实践和经验可以帮助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则开展讨论的艺术,学会准确与他人之间的交流,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等。
12.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新授) 篇十二
大学教育的目的之一便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 发挥学习主动性, 从而更好得提高学习效果及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本研究旨在利用互助小组的建立进行学生间的互相督促, 同时加强教师的指导及其监控与监督, 以期提高学生整体英语自主学习的效果。
二、文献回顾
自主学习主要基于元认知理论。“国外对于自主学习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70年代, Holee (1981) 最早将‘自主性’ (autonomy) 这一概念引入外语教学, 认为自主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并能对自身学习方面的重要问题作出决策, 包括确立学习目标、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等”。 (张庆云, 2012) 国内学者对自主学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同时兼顾学习者本身与教师本身的自主研究。例如马武林等 (2010) 调查了“我国西部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 发现“被调查学生英语学习的整体状况不好, 被调查学生学习英语时很少利用网络资源…大多数学生并没有积极采用已经被证明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陈冬纯 (2011) 提出了“构建立体化英语自主学习导学和监控体系”;覃黎洋 (2012) “设计了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提高自身策略意识, 从而引导学习者以合作的方式进行策略训练的方法。”张庆云 (2012) 调查分析了“非英语专业大学新生英语自主学习观念”, 发现受试学生“部分学生策略性知识明显不足, 而且自我效能感观念较低。”陈颖 (2011) 进行了“教师自主与学习者自主的相关性研究”, 认为“教师对学习者情感因素的积极调动、对学习者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对课堂教学活动的灵活设计与开展等自主教学行为正是“教学主导”教学思想的落实与体现”。从以上研究可以发现, 同行研究者已经从学生整体学习现状、自主学习观念、网络环境下导学和监控、教师自主及对学生的策略训练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但是, 网络环境只是自主学习的一部分, 而课堂、课堂中的教师、学生才是主体。所以本文提出充分利用课堂做好先导与后续的检查, 基于互助小组充分发挥同学间的互补与合作优势, 并兼顾网络自主学习, 共同帮助学生提高课外自主学习效果。
三、建立以互助小组为基础的自主学习模式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学生互助小组的建立。
本研究设想通过基于学生英语成绩、充分考虑双方个性特质的基础上, 根据自愿的原则, 建立两名同学为一组的英语互助学习小组进行互相督促与学习。之所以选取两名同学为一组, 是因为在较小范围内, 两个人更易于督促。具体为课堂小组的讨论与课堂任务的互助完成。课外的互助学习尤为重要。首先互助小组对课堂未解决的问题进行互助讨论;其次双方督促进行网上自主学习;最重要的是进行口语与写作的互助练习, 例如双方约定时间每天就某一话题练习口语半个小时或者更长时间;一周进行至少一篇的写作练习进行互评, 并对疑难点咨询老师。互助小组的作用在于互相监督及进行知识的共享与共同的练习与提高。
自主学习虽然名为学生的自主, 但是教师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策略如听力、阅读、口语、写作、翻译等策略的培养、并要求学生进行目标的制定、实施与时间的安排。其次教师要进行合理的任务布置、及时的检查与督促。第三, 教师要对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情况进行及时掌握, 根据每个学生网络自主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的学习建议。第四, 教师可以利用社交平台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生活与心情分享 (至少一周一篇) 、以小组为单位建立英语角或社交平台群等就某一话题每周进行至少半个小时的讨论, 并针对学生的写作与讨论情况进行提醒与建议。最后, 教师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在平时成绩中得到准确体现, 从而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督促。
四、总结
本研究只是提出了基于互助小组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的建立, 具体效果如何, 还有待于选取实验组进行效果确认以及更进一步的研究;其次, 网络平台自主学习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补充, 如何更好地完善网络平台以更好地提高自主学习效果也是本研究将要继续深入的方向。
摘要:在大学英语教育中,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非常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通过建立互助学习小组, 加强教师的监控, 从而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 提高学生整体自主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自主学习,互助小组,监控
参考文献
[1]Holec, 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Oxford:Pergamon Press, 1981.
[2]陈冬纯, 构建立体化英语自主学习导学和监控体系—基于英语网络辅助课程的实践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 2011 (7) .
[3]陈颖, 教师自主与学习者自主的相关性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 2011 (4) .
[4]马武林, 王露, 蒋艳, 信息技术环境下西部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个案研究—以长江师范学院为例[J].中国外语教育, 2010 (5) .
[5]覃黎洋, 基于合作学习的大学英语学习策略训练设计[J].当代外语研究, 2012 (10) .
13.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新授) 篇十三
2014年1月14日
【摘 要】我们提倡语文“自主互助,展示反馈”课堂教学模式,其本质就是将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就是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不做无效劳动,教师除课下认真备课,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库存外,还要重视课堂四十五分钟训练的速度、质量。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前提,以同伴互助、师生互助学习、交流为组织形式,以促进学生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共享集体智慧为手段,进而达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课堂教学方式。
【关键词】自主互助 展示反馈 主要流程 风险应对
一、“自主互助,展示反馈”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诠释
1、模式简介
⑴学习的目标追求:让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即学会自学、学会探究、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展示、学会倾听、学会创新。⑵实施目标:通过目标预习的落实,致力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的交流、展示,致力于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的练习反馈,致力于知识和能力的当堂达标落实,从而达到提升课堂效益的目的。
⑶“自主互助,展示反馈”课堂教学模式特点:一个核心——自主学习。两个关键——同伴互助、小组展示。三个要素——导学案、达标检测、教学流程(一案一测一流程)。四种形式——自学(围绕目标、自主先学)、议学(交流讨论、互帮互学)、导学(质疑探究、生成拓展)、测学(练习反馈,评价矫正)。
⑷“自主互助,展示反馈”课堂模式的核心理念:尊重学生,发动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
⑸“自主互助,展示反馈”课堂模式的理论依据:“自主互助,展示反馈”课堂教学模式追求的目标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它的价值不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一教学理念完全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此模式通过目标预习、交流展示、练习反馈,不仅注重知识的获得,更注重知识的生成,注重体验的过程,致力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落实。学生素质的主要内涵是学习能力,即思维能力、生成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
2、“自主互助,展示反馈”课堂教学,就是教师为学生构建舞台,学生登台激情表演,教师以点拨、评价、激励为抓手,以学习小组为团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彻底地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交流展示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并通过小组学习、同伴交流,促进中间学生向上优化,促进后进学生向合格优化,从而消灭“差生”,充分体现教育对每个学生的尊重。
二、基本操作规程
1、制定学生课前预习的常规。(每篇新课课前预习不少于40分钟)
⑴“自主互助,展示反馈”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的自习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为主线的课堂,那么这就要重视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指导学生能自主选择文段,进行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养成在书上做阅读符号标记的习惯;能主动识记自己认为精彩的内容,或背诵或复述、概述;能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归纳要点、体会作者的思路及写作意图;能自觉发现值得揣摩的文字和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阅读时做好阅读记号及写批注;思考质疑,拟讨论题:提出值得揣摩和需要讨论的问题,记录在课本或预习笔记本上;编拟出预习检测的题目;复习课还可编拟出复习检测题。
⑵为了使“预习常规”能真正成为可循的东西,教师的“导”作用要提供必要的示例,亲自做示范。如在开始教八年级上的第一个说明文单元时,《中国石拱桥》便采用串讲法,做阅读示范,目的是让学生懂得该如何阅读说明文,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这样学生在自学本单元的其他各篇时就能“知其所以然”。
2、出示预习目标或导学案
⑴操作:在晚自习前把预习目标写在(小)黑板上或将导学案发给学生。
⑵目的:让学生整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知道自学什么,怎么自学,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
3、小组学习(自学、讨论、合作)和教师巡视指导
⑴操作:学生自学、练习,互学、交流、质疑,教师行间巡视指导。引导学生互助更正,让他们各抒己见,说出错因和更正的道理。尽量让中等生去辅导学困生,辅导不了的由组长帮助,组长解决不了的请教“小老师”,“小老师”不会的再由教师点拨引导。⑵目的: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思考,认真自学,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凡是学生能解决的,就让他们自己解决,真正找出哪些需要教师引导、点拨的问题。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展示和师生点评(讲解)
⑴学生展示
①操作:分小组展示和大班展示。组内展示的内容:预习作业、对问题的表达或存在的困惑等(教师要深入小组)。大班展示:口头表达、边板演边表达等。
②目的: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展示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欲望和信心。
⑵师生点评(讲解)
①操作:其他小组的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教师补充评价,一般不做系统的讲解,只做有针对性的讲解。突出重难点和学科思想方法的讲解,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引导和归纳。
②目的: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培养学生的辩证批判精神。体现教师在后教环节的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5、课堂小结
⑴操作:引导学生针对学习目标进行归纳小结;让学生谈感受、感悟;引导解决倾向性的错误。
⑵目的:回扣目标,回顾小结;
6、小组评价
⑴操作:对各组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
⑵目的:激发竞争意识,促进组内协作,培养团队精神。
三、“自主互助,展示反馈”课堂教学模式在说明文阅读教学的应用
下面我就说明文阅读教学方面具体谈谈我平时是如何开展“自主互助,展示反馈”课堂教学模式的。
1、说明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流程
⑴信息搜集(发现问题):这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环节,多布置在预习中。以导学案为抓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开发和利用课外资源,并尽可能地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主要任务是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通过多种渠道搜集信息,从中筛选出与课文内容相关有重要信息,以配合课文的学习,同时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⑵激趣导入:选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到课文的学习。可以是有关作者和说明对象的资料,也可以是身边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时事话题,抑或是其它能引起学生学习本文兴趣的事情。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是为课堂教学的开始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下学习和发展。这里还要要求到教师自身的一些素质,如知识面和课堂气氛的调控艺术等。
⑶课文学习(解决问题):这个环节实质上是师生共同进行的对文本的一次解读,同时也是解决学生在预习时发现的问题的好时候。这个环节中,教师一般采用“框架式设计”来组织教学,所以只是在课前根据自己对教学的假设拟定一个大的框架或轮廓,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和变化。
2、说明文阅读教学的具体操作流程。
⑴小组交流展示预习所得
①轻声诵读课文,划出自己不会的生字词,结合注解或查找工具书解决这些生字词并在课文相应位置批注。在自主先学的基础上,分组展示自己认为易读错或易写错的字词。
②整体感知——把握说明对象。
目标要求: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说说它的特征;理清全文思路。
具体操作:学生精读课文;小组内部交流,存同析异,并统一看法;全班交流,教师可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③朗读课文,我感知文章内容。
目标要求:体会说明中揉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的特点。
具体操作:各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⑵小组合作互助学习
①精读课文,理清说明顺序。
目标要求: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一种说明顺序?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明。
具体操作:小组内部交流,存同析异,并统一看法;全班交流,教师可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②细读探究,认识说明方法
目标要求:请同学精读课文,盘点文章中出现的说明方法,并探究这些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并结合实例体会其作用。
具体操作:学生圈点勾画,独立分析;小组内交流看法,求同存异;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存同析异。
③揣摩语句,体会语言特点。
目标要求:请同学研读课文,体会本文说明的语言的准确性。并能以文中具体的句子为例,加以分析。
具体操作:学生圈点勾画,独立分析;小组内交流看法,求同存异;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存同析异。
⑶拓展延伸:主要是对课文学习成果的一次巩固、延伸或应用。重点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的意识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⑷反思与问题的发现。
①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组织、调控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一是既能让学生有“面”上的了解,又要有“点”处的挖掘,越是面面俱到越是效果不佳;二是充分关注到虽然这里的知识是源于科学的,但是绝不可以喧宾夺主,把语文课上成了科学课。
②新问题发现:可以看作是对整个课堂教学的一次延伸或发散。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后还能不能“发现新的问题”?它可以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头脑中新跳出来的,也可能是对课文中并没有涉及到的其它内容产生了疑问。不管是哪一种,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告诉学生一堂课的结束不是“结束”,而恰恰是新的学习的开始。希望他们在课后,能继续发扬科学探究的精神,去解决学习中不断发现的新问题。
3、主要价值
⑴着眼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确实,没有问题有时往往是最大的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新问题、再解决新的问题……人类和社会不就是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发展和进步的吗?所以此教学模式的一个最主要价值也就是让学生在认识事物及事理、增长科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产生和发现新问题,大大增强了他们的问题意识。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学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这也正是我们在教学中要实现的一个主要目标。
⑵培养了学生搜集、筛选信息、从而更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大多数课文的资料搜集工作都是在课前做的,而我们不仅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做好这项工作,还要求学生在课后还要继续查找相关信息,以解决产生的新问题。而事实上,学生从各类媒体上搜集到的信息大多是比较具体、直观、丰富多样的文字、图片、录象等材料,这也有助于让他们对说明对象有一个更真切的认识。马克思说,人“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赵州桥雄伟、坚固、独特的设计,苏州园林独具匠心的布局、景色的相互搭配和映衬以及它的审美取向、审美趣味,无不展示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无不折射着美的光辉。在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内容的同时,也不知不觉地得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熏陶和感染。
⑶充分注意到教学设计的开放性,采用框架式设计来组织课堂教学。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教师充分关注到学生的“现场反应”来随时进行教学策略的调整,体现教学设计的弹性和课堂空间的开放性。
⑷对教师教学教研的能力提出了挑战。无论是自身知识结构的改变、扩容,还是现场调控教学的能力,无论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导向,还是促进学生思维向多维发展、培养学生乐于提问善于提问的能力等等,都需要教师不断深入地进行探究和反思。
四、风险分析及应对预案
1、伪课改现象及应对措施。
⑴在实行课改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假课改现象。
一些课堂看似热闹,但教师设置和学生讨论的都是些基础性、事实性等级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既不能引发学生思维碰撞,也不能激发兴趣;一些课堂仍是老师唱主角,只不过添加一些小组活动的环节,以为这就是课改;出现由“小老师”代替老师讲课的现象,歪曲了对小老师作用的理解,陷入面向全体的误区。
⑵预防措施:加强指导,有序推进;培养课改骨干力量,以点带面;成立课改领导小组,加强过程管理与监控;修改评价方案,建立健全公开课评价制度、走课评价制度;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和监控课改发展动向。
2、无效课堂及应对措施。
⑴在实行课改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无效课堂现象。
老师对课改理念认识肤浅,机械放权,大量的环节设计仅是用来呈现课堂教学的热闹性,并不能真正为课堂教学教学质量服务,浪费了大量时间,降低了教学效果;农村孩子思维创新能力较弱,听说读写能力较低,自主学习、合作互助能力更差,进而影响了教师对这种课改课堂的组织、驾驭,容易造成无效课堂。
⑵预防措施:组织教师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理念、方法,掌握操作规程;组织老师到异地考察、交流,学习先进经验;对学生的说、写、专注倾听、预习自学、合作学习等能力的过度训练;加强小组建设,构建小组评价体系,并在课改推进中不断的总结改进。
总之,教师在改变,课堂在改变,学生们也在改变着:首先,初中语文“自主互助,展示反馈”课堂教学模式使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高涨,学习主动性增强,学习能力大大提高。其次,课堂展示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得到实践的机会,听说能力得到极大得提高。第三,小组合作让每个人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与分享,懂得谦让、宽容与体谅,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全面提升。小组合作,让孩子们长得更茁壮,小组合作,也让我们的语文课改之花开放得更艳丽。
【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新授)】推荐阅读: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模式郑先玲07-29
初中英语自主互助课堂06-18
自主互助语文教学设计09-19
和谐互助的教学模式08-27
“乐学、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06-30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建议06-26
“自主参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10-12
小学语文自主探究型阅读教学模式10-07
先学后导自主发展教学模式反思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