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布艺特色教学实践研究

2024-09-28

幼儿园布艺特色教学实践研究(共8篇)

1.幼儿园布艺特色教学实践研究 篇一

《拼布艺术》课程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探究

【摘 要】以《拼布艺术》实践课程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拼布艺术的发展现状,结合我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艺工结合、政商产学合作、协同培养”的专业特色,提出《拼布艺术》课程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新思路。并分析本课程的特色与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目的及意义,阐述《拼布艺术》课程创新创业实践教改及其具体实施方案。旨在探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拼布艺术;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简单的划分为研究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传统的教育观念约定俗成地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知识与专业技能,毕业以后主要有就业、考研与出国等选择。在校期间的专业学习与毕业后的就业基本没有太多的联系,更谈不上良好的衔接。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中有具备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学生凤毛菱角,显然这是没有将创业教育提高到与传统教育等同的位置的结果。“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1]。因此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十分必要和迫切。

目前“拼布艺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装饰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断发展。其具有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特征,因此,强化以拼布艺术创作等为主的相关课程建设,对于培养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拼布艺术发展现状

拼布一词.英文为patchwork.朗文英汉词典对patchwork的解释为:“缝缀起来形状各异的杂色布片[2]。拼布也叫布艺拼贴,通常是把零碎的布块按照一定的规律或构图拼接而成,是一种实用兼具欣赏性的缝制艺术。拼布艺术同时具有实用功能和装饰功能。既可以制作实用性的物品,如:服装、服饰配件、手提袋、零钱荷包、抱枕、围裙及家居纺织用品等,又可以设计制作成纯欣赏性的艺术品,如拼布的壁挂、画作等,作为室内装饰性物品来观赏。

近年来,拼布艺术风行全球,欧美、亚洲等发达国家将拼布技艺作为艺术创作的一种手段,追求拼缝艺术原创设计。且拼布工艺由最初的纯手工逐渐转变为与现代的绗缝技术相结合的艺术门类之一。在日本、韩国、台湾及中国内陆等地,广泛流行,受到各界人士的大力欢迎和好评。十世纪初拼布艺术传引至日本,现代的日本妇女不但喜欢拼缝,而且将其列为艺术与家居生活的装饰表现,将此复古情怀展现于社会、人文、艺术及家庭生活中。在市场上,已经有很多关于拼布的专业杂志,并有专门销售拼布相关材料的商店。还有开办专业教授拼布课程的培训班,在日本拼布艺术已经成为一门人人可学的文化艺术课程。

后期的拼布艺术也逐渐流入中国市场,先在台湾地区兴起,后来在内陆迅速传播,很快成为国内大中城市妇女、朋友闲暇娱乐的艺术生活方式的选择之一。台湾的拼布课程主要分为普通班和高级班。普通班是短期班,主要是认识拼布的各专业术语、拼布工具、布料的选择、布料拼接的技巧与针法等,还有一些日常用品的缝制创作,如抱枕、手提袋、零钱包等,短期即可见成效,结业时还颁发国际认可证书。而高级班则是长期的,通常需要一年以上的学习,除了拼缝技巧,图形的制图等要求外,配色及设计创作的训练是最主要的。

事实上现代拼布艺术只是我国万千传统手工布艺中的一种,早期小孩子穿的百纳衣,盖的百纳被,及其水田衣,以及各少数民族的贴布绣等都是拼布的表现手法。作为拼布起源地之一的中国大陆,中华拼布曾一段时期流失而默默无闻,长期以来被我们所忽略,不予重视。大量的外来拼布工艺进入中国,甚至有将中国拼布认为是由欧洲传入的误判。正是因为这项技艺在国内曾一段时期流失,没有被广泛的推广和传播,不能被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现今,中华拼布艺术又属于起步阶段,北京、广州、上海等各大城市陆续创办拼布工作室,多次举办国际拼布艺术展,大大促进了我国拼布艺术的发展,为我们更好的学习拼布技艺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课程特色与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目的及意义

2.1 课程特色

2.1.1 拼布艺术的取材来源非常广泛

主要利用服装制作过程中所

生的边角面辅料来制作出各种饰品。根据不同布料的不同花纹及材质,我们可以设计制作出各种图案的小物品。这是对布料的一种充分利用,也是对布料本身一种更好的开发。通过碎布拼缝,将原本不被重视的废布料成为一种 “美”的产品。

2.1.2 拼布艺术具有很大的创意空间

拼布艺术所具有的清闲的制作情趣,独特的审美趣味,都能够使学生拥有自由发挥的创意空间,拓展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

2.1.3 拼布艺术具有很强的原创性

拼布技艺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一门艺术,原创的拼布作品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性,传载的不止是一种物质性,更是一种精神性的共鸣。

2.1.4 拼布艺术可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通过运用拼布艺术手法去创作,利用废弃布料去创作,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升学生的“变废为宝”的观念。

2.1.5 课程简单易学,具有很强的创新性

该课程无高深的理论知识,要求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深受学生欢迎,为专业课融入创业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

2.2 教改目的

2.2.1 《拼布艺术》课程抛开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创学生课外创业教育,为学生提供新的创业方向。培养学生依托专业优势的创新创业能力。有利于将知识型传授转化为创新创业类实践,开阔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2.2.2 构建较完善可行的《拼布艺术》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案设计,为艺术设计类及其他专业的课程教学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探索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利用以“创新”为核心的艺术设计专业,激发学生的活跃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设计能力与和实践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

2.2.3 同时促进专业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使专业课程教育得到延伸,使创意设计与行业及社会消费终端结合,使创意课程与商业信息进行交流碰撞,从而不断推动着创业教育在市场上的实践与升值,实现部分优秀学生的优先就业。

2.3 教改意义

2.3.1 创新教学模式,有利于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与渗透

通过本项目改革使得创业教育不再是孤立的教育行为,与专业教育有机相融。利用专业优势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有重要意义。

2.3.2 改善学生学习导向

改变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闭门造车”式的专业学习为开放式学习,强化学生专业学习中创新创业思维,以及市场需求导向和学以致用的营销导向。对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2.3.3 改变学生依托专业的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的现状,使学生在专业创新创业中得到更加有力的专业支撑。

2.3.4 加强产学结合,促进学生作品走向市场,融入市场。课程创新创业实践教改及其具体实施方案

3.1 创新创业教改

3.1.1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教育思路,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切入点开展教学改革。如:大学生创业项目校企对接恳谈会,通过作品展示与当面洽谈的方式促成产学研项目的深度合作、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与企业的有效对接,为大学生,教师与企业三者之间搭建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以实现校企合作的“无缝对接”,也进一步推进“项目进课堂”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机会。

3.1.2 拼布艺术符合低碳生活和环保时尚要求

传统拼布艺术文化被现代生活方式选择与改造,可以是勤俭节约教育的一种形式,可以是开拓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意识的途径[3]。变废为宝、物尽其用,从废旧材料的拆解、边角余料的重拼再创中寻找灵感,发现其利用价值,在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实行低碳生活中发挥作用,这也成为服装设计师一个新的设计理念,为现代服饰设计带来多样、别致的服装造型和装饰变化。《拼布艺术》课程可与工艺课程相结合,便可利用工艺课程剩余的边角料来进行创作,既节约成本,又环保,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3.1.3 学生可结合实验室开放项目进行训练,同时也可以为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此提高他们综合能力与设计素质,使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对设计人才的要求,真正做到与企业接轨、与社会接轨。

3.1.4 基于“专业-创业-学业”互动机制下的教学改革研究。建立艺术与技术、设计与市场相统一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出大批既有艺术修养、又有应用技术能力的现代设计人才

1)《拼布艺术》实践课程与专业特色相结合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特色主要是以市场为导向,围绕行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需要,将"艺术与技术结合,设计与文化融合,凝练“艺工结合、政商产学合作、协同培养”的专业特色。旨在培养学生的设计开发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与职业素质 [4]。因此,在培养方案制定中增加《拼布艺术》实践课程,目的就在于通过更多更全方面的实践课程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艺工结合的新型人才。围绕专业特色与定位,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分层设计,并与校企联合,以及课外实践项目结合,由浅入深。

2)《拼布艺术》实践课程与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将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的新思路,正切合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艺工结合”的培养目标。《拼布艺术》课程自开课以来,我们多次举办展览,如:应邀参加温州市举办的国际时尚消费展,师生自行组织的校园课程展,深受社会市民和在校师生的欢迎,且企业也有合作意向,希望与我们团队进行相关项目的合作。学生便可以沿着这个方向继续发展,可以成立工作室,也可以开办培训班等形式,这样不仅为学生搭建一个创新创业平台,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就业平台。

3.2 具体实施方案

3.2.1 以研究方案为基础,完成课程教学的组织调整,把企业和市场的需求融入课程教学

先尝试以专业任选课开设《拼布艺术》课程,并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公共选修课。在2014级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已经将《拼布艺术》作为专业任选课,并于2014年3月开始成功面向全校开设两轮公共选修课,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新鲜感十足,对这种实践类课程的学习非常认真,创意思维和创业理念大大提高,能够将所学知识更紧密的与企业和市场接轨,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就业机会。

1)修订教学大纲,完成考核内容的修订。通过调整课程教学内容、调整理论与实践的课时比例。课程教学大纲已经多次修订,由于专业任选课与公共选修课教学对象不同,因此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在课时分配上,根据第一轮的经验,感觉实践课时偏少,学生更多需要的是实践动手操作,因此又将实践课时比例适当增加。课程内容包含基本技能训练、专业综合能力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等内容。

2)课程考核评分方法的修订

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技法的基础上,加强技能训练,能独立进行设计与创作。在常规的评分标准基础之上,将学生作品是否参展、销售等形式也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这样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课程为确保成绩认定的客观性,对学生设计作品评价由2~3位教师评定。

3.2.2 按项目前期确定的教学方案和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需求组织教学,实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的改革,并对课程改革进行跟踪和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方案

3.2.3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对该课程融入创业教育元素进行深入的探索和调研工作,并且随着课程改革所取得的教学成果进行可行性评估。深入调研拼布艺术作品的市场情况,通过学生撰写课程学习体会了解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对此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分析和论证研究的可行性,确定最终研究方案

3.2.4 定期组织“请进来走出去”活动。邀请本行业创业者、资深人士来我院开展讲座与实践操作,参与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为学生介绍关于拼布艺术的最新信息,并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课程组成员定期出去培训学习,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把更多的实践经验带回课堂

同时,通过开展学生作品展的形式,学生之间相互观摩、交流经验,并从中获得作品展示的成就感。这也是“走出去”的一种形式,2014年10月参加中国(温州)国际时尚消费展,学生的作品以展览并销售的形式展出,把学生的作品向社会展示,并得到了充分的认可,同时学生作品受到市民欢迎,展位前人流挤挤,部分作品出售,学生们还获取一定的利益回报,学生的成就感倍增,学习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3.2.5 引导和鼓励学生依托专业优势策划创业计划类项目、引导和鼓励学生依托专业优势进行创业实践等开展课程教学改革。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相关赛事,并且积极申报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开放实验项目等课外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结语

在创新创业教育思维模式下,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强化教育理念。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拼布艺术》课程设置及教学目标一是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创新思维,二是围绕专业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目的就在于培养出一批具有创业实践和创业精神的优秀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黄亚琴.服装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常州技术师范学院报,2001,7(3):31-33.[2]赵琪,潘苗.基子拼布服装中的绿色设计思想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2010(12):68-70.[3]吕志莹.探究拼布的起源、发展内涵及流行原因[J].大舞台,2012(12):271-272.[4]陈明艳,叶婷.基于校企多元化合作的服装卓越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纺织服装教育,2014,10(5):384-387.[责任编辑:邓丽丽]

2.幼儿园布艺特色教学实践研究 篇二

关键词:幼儿,布艺,创造

布,在幼儿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是幼儿非常熟悉的物品。布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的经验领域,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广阔的探索空间。“幼儿布艺” 是布艺的启蒙教育,以幼儿发展为本,采用多种寓教于乐的方法, 使幼儿感兴趣,从而学会操作、创造,为幼儿全面发展发挥独特教育价值。

一、创设温馨多彩的布艺环境,感受布艺的魅力,体验布艺的乐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发展。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成长、变化,它给孩子带来美丽熏陶的同时,还对他们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优秀的布艺制作可以吸引人的目光,感动人的精神,渲染人的情感,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孩子,虽然年龄小,但他们的天真和稚嫩,却凝结着一种不同于成人的审美观和想象力。在实践中, 我们通过欣赏多种布艺作品,来提高孩子们的审美情趣,激发幼儿对布艺制作的兴趣。

1.在园内环境创设中体现布艺特色。将教师和个别幼儿制作精美的布艺作品,按照主题的需要装饰在幼儿园的楼道、走廊中, 利用午睡前散步或课间活动时,带领幼儿参观。教师做详细的讲解,让幼儿体会到布艺的艺术之美。

2.教室创设布艺特色环境,让幼儿时时感受布艺文化的熏陶。 在幼儿的寝室可悬挂一些中国结、绣球、悬挂鱼等布艺手工,在教室的各个角落陈列蜡染画、刺绣等布艺作品。让幼儿进入教室就能感受到浓浓的布艺文化。

3.在班级主题墙中开辟以布艺为主题的布艺展示墙,前期可是教师和家长的布艺作品,后期逐渐展示幼儿的布艺成果。

4.活动中投放多种类的布艺教玩具作品,体验布艺玩具的无穷乐趣。在区角活动中,可让幼儿用布条学编辫子,还可以学系布块上的纽扣。既开发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又增进了对布的了解。健康或户外活动时布沙包孩子们用来玩“夹包跳”“顶房子”的游戏。 用布绳玩揪尾巴的游戏;用布条做成毽子玩踢毽子的游戏等。这些都让幼儿无时无刻都感受到布艺带给他们的快乐。

二、定期开展布艺教学活动,组织幼儿构建各种布艺作品

1.引导幼儿认识、了解生活中的各种布。请幼儿收集各种各样的布带到园里。通过看、摸了解布的色彩、质地、图案;通过请幼儿为布分类,幼儿对布的特性有了更深刻的感知。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总结,设计一些“丢手绢”“甩布条”的玩布游戏,增加幼儿对布的兴趣,体会到了布带给大家的快乐。

2.从简单的剪一剪、折一折、拼一拼、添一添、画一画开始,循序渐进地将幼儿引入布艺创作的世界。布是很柔软的,可以先教幼儿折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小物品。用剪子剪一些简单的图形宝宝,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图形宝宝拼接出不同的图形,或者为图形宝宝添几笔变成别的事物。这些看似简单的活动,开启了幼儿动手操作布的第一步。

3.展开亲子活动,家长、教师协助幼儿完成布艺创作。缝制小动物,蜡染、刺绣这样的布艺活动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单独完成会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幼儿操作时也会有许多实际的困难,教师无法一一顾及。邀请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既帮助了幼儿,又增进了亲子感情。

三、组织多种活动,展示、交流幼儿布艺作品,树立幼儿信心, 增强家园互动

幼儿的布艺作品除了在活动中展示外,尽可能地结合主题墙、 区域、大环境等进行展示。还可利用家长开放日,向家长或其他教师展示。展示既可以是陈列、比赛等形式,也可是设置成游戏。比如,可将幼儿制作的小衣服以时装秀的形式呈现给大家。既培养了幼儿的能力,又激发了幼儿的创作热情,增加了情趣。

3.幼儿园布艺教学与实践研究 篇三

关键词:布艺教学;实践研究;幼儿园

布艺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古老的艺术,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地完善。将布艺教学引入幼儿园的教学中,是教学的一大突破,并且能够让孩子在布艺的学习中,感受到来自中国古老文化的熏陶,得到最大限度的启迪。由于现在的孩子普遍认为古老的文化没有用,而是玩电子游戏、在室内看电视的居多,传统文化在现在孩子身上的影子越来越少。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将布艺引入幼儿园的教学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许多幼儿园教师立足于本幼儿园的特色,将布艺课程合理地引入幼儿园的教学中,基本上已经确立了合理的教学结构,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布艺教育能够促进幼儿园孩子的全面发展

1.让孩子养成动手的习惯,充分感受中国的古老文化

布艺教育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布艺的制作过程中,得到最大限度的能力培养。在布艺的制作过程中,通过布艺的制作步骤,可以很好地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孩子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在制作不同的布艺的时候,孩子可以了解到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了解世间更多的事物,将眼光放得更加广阔。幼儿园的孩子通过制作布艺,可以有效地提升自己的能力,通过布艺的制作也可以更加有效的体验布艺制作带来的乐趣。例如,在孩子完成作品的时候,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让学生找到布艺制作的乐趣,然后再进行更为深入的布艺教学。这样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制作兴趣,提升布艺的教学效果。查找资料发现:幼儿园民间艺术教育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现行的幼儿园教材中布艺术教育内容较少,而且比较零散。虽然一些幼儿园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会穿插一些关于优秀的民族故事、音乐、美术等方面的内容,但这些仅仅是教师为了一时之需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教育的内容欠丰富,途径和方法也比较单一,忽视了环境教育和园外教育,与现在提倡的新的课程理念、终身教育的理念、教师与幼儿共同成长的理念等存在一定的差距。

我们只能从与之相近领域中搜索,发现目前幼儿园对布艺等手工制作的研究还是有一些特点的,相关的文章和素材也是比较多的,虽然布艺制作有其自身的特点,但同属于艺术制作领域,相通的东西还是可供我们借鉴和参考的。

2.培养孩子专心、细心、耐心的品质

布艺的制作是需要细心和耐心才能够完成的。现在由于计划生育的原因,大多数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差,自然孩子就无法细心与耐心地完成布艺的制作。但是,布艺制作的要求就是让学生具备这三个条件,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孩子的品质,让孩子的自理能力变得更强。例如,在进行缝合布艺的时候,针线的缝合是非常需要细心与耐心的,孩子就可以通过针线缝合得到最大限度的细心与耐心的培养。一旦让孩子养成了细心与耐心的习惯,那么,布艺的课程要求也就完成了一大半。例如,孩子通过布艺的制作,可以活跃自己的手指,然后来完善自己的动手能力,之后可以培养自己专心,细心的品质,来更好地完善自己的品质。

二、发挥教师的作用,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

1.提升了幼儿园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幼儿园的教师可以通过布艺的制作,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并且与孩子保持融洽的关系。在幼儿园的课程中,虽然布艺教学没有占有很大的课程比例,但是也受到了教育局的关注,并且教育局不断地鼓励教师将课程开设下去。由此看来,布艺教学在幼儿园阶段的实行是非常合适的,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而且还能够提升孩子的动手能力。教师需要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让布艺教学不断地为孩子提供学习的动力,让孩子从心底认同布艺教学。教师通过布艺教学的备课,可以主动探索什么课程是最受孩子欢迎的,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是最受孩子欢迎的。由于这样的探索,促进了教师刻苦钻研,努力教学的品质,让教师的教学质量不断得到完善。

2.提升了教师制作布艺的能力,促进了教师的科研能力与课程开发能力

教师教导孩子进行布艺制作,首先自身需要具备良好的布艺制作能力。只有自身具备了良好的制作能力,才能够对布艺的制作有效地进行教学中的指导。教师需要花费时间来研究各种布艺的制作方法,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孩子可以通过教师的制作,看到教师的制作水平,从而促进孩子布艺制作的积极性,让孩子能够以最大的热情来制作布艺。布艺课程的开设,可以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让教师在布艺的课程中,进行更为有效的教学。布艺课程的开设本来就是一项课程开发,教师可以通过布艺制作课程,合理地开设多种关于动手能力的课程。教师在这样的课程开设中,会不自觉地得到课程开发能力的提升。幼儿园的教学本来就是一个需要大胆开发课程的教学园地,教师一旦提升了课程的开发能力,就会有更多更有趣的课程等着孩子们来学习。

总之,布艺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完善,为孩子提升自己的能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孩子们可以通过布艺课程得到多方面的提升,开阔自己的眼界。

参考文献:

[1]吴亚春.借鉴·调整·生成:构建园本课程的几点探索与尝试[J].科学大众,2007(11).

[2]左瑞勇.园本课程开发:流行背后的追问与反思[J].学前教育研究,2007(12).

4.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布艺》 篇四

第一课时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次活动以“布艺”为主题活动。首先,课本以“问题与思考”的方式引导学生探讨布艺的相关知识,让学生知道布艺是我国民间传统工艺之一,它是以布为主料,经过艺术加工,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同时让学生学习制作布艺制品的用针和打结方法,了解制作布艺制作所需要的材料。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布艺的机会不多,他们对布艺的认识也不多,仅有的认识也是从家人那里知道的。通过探讨布艺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布艺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布艺制作做好准备。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学习布艺制作的基本用针方法和打结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调查探究布艺制品,学习制作布艺制品的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研究布艺制品,让学生知道布艺是中国民间传统工艺之一,对布艺制作产生兴趣。

重难点:

重点:了解布艺是中国民间传统工艺之一,对布艺制作产生兴趣。难点:学习布艺制作的基本用针方法和打结方法。

三、教学策略建议

教法建议:教师演示讲解和学生的调查研究相结合,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对布艺制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学法建议: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四、教学资源与环境建议: 本课教学资源建议:

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布艺制作的相关视频资料。2.学具准备:布艺制品若干,布片,剪刀,针,线。本课环境准备建议:多媒体教室。

五、教学评价建议: 评价建议:

引导学生从调查布艺制品的过程、布艺制作的各种用针方法及打结的方法进行评价。评价方法建议:强调学生主动参与调查研究,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评价激励性、多元化、开放性,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尽可能采取小组交流讨论的形式,鼓励小组间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

六、教学课时建议: 一课时(40分钟)

七、教学过程

(一)教师出示布艺制品,导入新课(5分钟)

1.教师谈话: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些东西,请同学们看一看是什么? 2.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得出“布艺”这个结论。3.教师小结:同学们说的很好,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布艺。

(设计意图:出示布艺制品,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初步了解布艺制品,激发学生研究布艺的兴趣。)

(二)学习与探究(10分钟)

1.教师谈话:看了这么漂亮的布艺制品,大家一定有很多想知道的,那你有哪些问题想了解呢?谁来说一说呢?

2.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的问题。

3.教师谈话:同学们的问题还真不少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吧!

4.教师出示有关布艺的视频及图片,让学生了解布艺的相关知识,知道布艺是我国民间传统工艺之一,它是以布为主料,经过艺术加工,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5.学生看完后谈论自己有哪些收获。

6.教师小结:我们现在对布艺制品有了了解,知道了布艺制品都有哪些,制作布艺制品需要哪些技能。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由谈论,结合课件让学生了解布艺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实践与体验(15分钟)

1.教师谈话:我们已经了解了布艺制作的相关知识,可是,制作一件好的布艺制品先要学会用针和打结。现在请大家来看一看缝制的基本方法,学习用针和打结。

2.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布艺缝制的基本针法和打结方法,让学生学习布艺的基本制作方法。3.学生分小组练习布艺的基本针法和打结方法,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小结:学习了布艺的基本针法和打结方法,我们就可以动手制作简单的布艺制品了。(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学习布艺制作的基本针法及打结方法,并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练习基本针法及打结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布艺制作的基础知识。)

(四)总结交流,评价作品(5分钟)

1.教师谈话:刚刚同学们都动手学习了布艺制作的基本针法及打结方法,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一下,选出你们那组学得最好的来全班展示一下,介绍一下自己是怎样缝的,说说自己的经验。

评价标准:

一到学生从每种针法的用线、针眼间的距离是否匀称、线的工整度以及结打的是否等进行评价。

问题:

(1)在缝针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了吗?(2)你成功的经验是什么?

2.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动手实践课,你有什么收获吗?(学生可以谈自己对布艺缝制活动的心得,也可以谈自己在练习布艺针法的过程中的收获。)(设计意图:注重了评价的多元化,评价者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老师、同学。评价的内容也是多元化的,既包括学生练习的作品,也可以是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情感态度。)

(五)拓展与创新(5分钟)

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了解了布艺的相关知识,看到了许多精美的布艺制品,刚刚又学会了缝制布艺的基本针法及打结的方法,那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和学习的呢?你能不能创新布艺的针法及打结方法呢?赶快开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吧!

(设计意图:我们的这节综合实践课视为下节课动手设计布艺制品做准备的,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不断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对布艺的兴趣。)

八、板书设计

布艺

布艺制品种类多

布艺制作的基本针法 横向平针

竖向平针

编针

扦针

第二课时 巧缝沙包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次活动在学生了解布艺的相关知识,学会布艺的基本的针法及打结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操作,练习运用各种工具及材料自己缝制沙包,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对布艺这项传统工艺有了新的认识,知道布艺制品有许多种。沙包是他们平时接触最多的布艺制品,他们喜欢玩沙包,但是他们的沙包大多是在商店买的,很少有学生动手自己制作沙包。本节课就引导学生在学会布艺制作的基本针法及打结方法的基础上,自己动手制作沙包,练习缝制简单的布艺制品。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运用布艺制作的基本用针方法和打结方法,明确沙包的制作步骤,了解沙包的制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练习缝制简单的沙包,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动手缝制沙包,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布艺的兴趣,通过设计缝制不同形状的沙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

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动手缝制沙包,掌握沙包缝制的方法和技巧。难点:设计缝制不同形状的沙包。

三、教学策略建议

教法建议:教师演示讲解和学生的调查研究相结合,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缝制沙包的兴趣。

学法建议: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四、教学资源与环境建议: 本课教学资源建议:

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沙包样品。2.学具准备:针、线、剪刀、各色布块、填充物(一般选择沙粒)本课环境准备建议:多媒体教室。

五、教学评价建议: 评价建议:

引导学生从沙包的制作过程、沙包制作的各种用针方法及打结的方法进行评价。评价方法建议:强调学生主动参与调查研究,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评价激励性、多元化、开放性,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尽可能采取小组交流讨论的形式,鼓励小组间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

六、教学课时建议: 一课时(40分钟)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5分钟)

1.教师谈话: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布艺,也学习了布艺制作的基本知识,一定有很多同学想自己制作一件布艺作品吧。现在先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今天带来的布艺制品。2.出示沙包,让学生观察并进行交流讨论。

3.教师小结:沙包是大家非常喜欢的一样游戏工具,可是你会缝制沙包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动手缝制一个沙包吧。

(二)学习与探究(10分钟)

1.教师谈话:怎样才能缝制一个漂亮的沙包呢?缝制沙包需要哪些材料呢?请同学们拿出你的沙包,赶紧来研究一下吧!2.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如何缝制沙包

3.全班交流,教师进行小结:听了同学们的交流,原来缝制一个小小的沙包需要这么东西呀,步骤也不少啊。现在请同学们看一段关于沙包制作的视频,进一步学习沙包的制作。4.教师播放沙包制作的视频,让学生观看。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讨论沙包的制作,观看沙包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如何缝制沙包,进一步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欲望。)

(三)实践与体验(15分钟)

1.教师谈话:学习完了沙包的制作,同学们快拿出你准备好的东西缝制一个沙包吧。一会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缝制的沙包最好。

2.学生动手缝制沙包,教师巡回指导,对遇到困难的学生给与鼓励与指导,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动手能力。3.课件展示沙包缝制的步骤图及温馨提示:

(1)缝制沙包的六片布的大小要一样,缝制时要选择合适的针法。(2)在使用剪刀及针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

(3)往沙包里装东西的时候,要注意节约,保持教室内的清洁卫生。

4.教师课堂小结:同学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只要细心,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让学生在学会基本针法及打结方法的基础上,练习缝制沙包,巩固新知,形成技能。)

(四)总结交流,评价作品(5分钟)

1.教师谈话:下面我们要选择做的最好的沙包,请每组同学选择一两个做的较好的沙包,我们都来评一评吧!选择缝的最好的同学,介绍一下自己是怎样缝制的,说说自己的经验。评价标准:

引导学生从缝制的速度、沙包的工整程度、针眼的大小以及打结的情况进行评价。问题:

(1)在缝制沙包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2)你成功的经验是什么?

2.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动手实践课,你有什么收获吗?(学生可以谈自己对缝制沙包活动的心得,也可以是自己在缝制过程中的收获。)

(设计意图:注重了评价的多元化,评价者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老师、同学。评价的内容也是多元化的,既包括作品本身,也可以是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打的情感态度。)

(五)拓展与创新(5分钟)

教师谈话:同学们通过动手操作都缝制了沙包,这些沙包都是六面的,你还能设计出不同的沙包吗?赶紧用你的灵巧的小手设计新的吧。看看谁设计的沙包更有创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学会缝制六面沙包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继续培养学生对布艺的兴趣,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创作舞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实践能力。)

八、板书设计

巧缝沙包

学要的材料 :剪刀、针、线、各种颜色的布片、填充物(沙子或大米)

缝制步骤:(1)剪裁(2)缝合(3)翻面

(4)封口

第三课时 制作笔袋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笔袋是学生最常用的文具,各式各样的笔袋深受学生的喜爱。本节活动在学生熟悉了布艺的基本的针法及打结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操作,练习运用各种工具及材料自己设计制作笔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审美能力。(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对布艺这项技术有了更新的认识,掌握了布艺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本课在学生具备了一定布艺制作技巧的基础上,再次尝试练习制作布艺制品,让学生对布艺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织物的识别,让学生了解一些织物的性能和特点,掌握生活小常识,知道笔袋制作的工艺的流程,学绘画裁剪图,手工缝制笔袋。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练习缝制简单的笔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动手缝制笔袋,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布艺的兴趣,通过设计缝制不同形状的笔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

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动手缝制笔袋,掌握笔袋缝制的方法和技巧,学习回针法及笔袋拉链的安装。

难点:设计缝制不同形状的笔袋。

三、教学策略建议

教法建议:教师演示讲解和学生的调查研究相结合,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设计制作笔袋的兴趣。

学法建议: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四、教学资源与环境建议: 本课教学资源建议:

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各种笔袋实物。

2.学具准备:针、彩线、剪刀、不同颜色的无纺布、拉链等。本课环境准备建议:多媒体教室。

五、教学评价建议: 评价建议:

引导学生从笔袋制作的工艺流程、画裁剪图、手工缝制等方面进行评价。

评价方法建议:强调学生主动参与调查研究,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评价激励性、多元化、开放性,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尽可能采取小组交流讨论的形式,鼓励小组间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

六、教学课时建议: 一课时(40分钟)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谈话:我们上节课缝制了沙包,同学们都做得不错。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制作布艺制品,请同学们先来看一看老师带来了什么东西。

2.教师出示课前搜集的各种造型的笔袋,让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学习制作笔袋的兴趣。3教师小结:看了这么多笔袋,同学们都跃跃欲试了吧?那就赶紧来学习如何制作笔袋吧。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各种造型的笔袋,激发学生学习制作笔袋的兴趣。)

(二)学习与探究

1.教师谈话:我们学会了沙包的制作方法和步骤,那笔袋的制作方法又怎样呢?又需要哪些材料呢?

2.教师把课前准备好的无纺布笔袋发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课前的调查研究,再看一看、摸一摸,了解制作笔袋的主要材料——无纺布的特点。

3.学生小组结合课前的调查讨论制作笔袋的步骤。

4.教师播放课件,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制作笔袋的材料及制作笔袋的步骤。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观看怎样才能固定好拉链的两端。

5.教师小结:通过讨论交流同学们知道了笔袋的制作方法及步骤,认识了无纺布的特点,一定能制作出漂亮的笔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讨论及课件展示,让学生了解笔袋的制作步骤及原料,为缝制笔袋做好准备,进一步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

(三)实践与体验

1.教师谈话:我们已经观看了一个个漂亮的笔袋是如何做出来的,同学们知道老师让你们带的那些东西是做什么的了吧。我们现在进行笔袋设计大赛,一会比一比谁的笔袋是最漂亮的,谁的笔袋是最实用的。

2.学生动手制作笔袋,教师巡回指导,对遇到困难的学生给与鼓励与指导,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动手能力。

3.课件展示制作笔袋的步骤图及温馨提示:

(1)缝制笔袋钱首先要设计好样子,缝制时要选择合适的针法。(2)缝制时注意针法的均匀和拉链两端的固定。(3)在使用剪刀及针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4)注意保持教室内的清洁卫生。

4.教师课堂小结:同学们在制作笔袋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细心,就能做出漂亮的笔袋。(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让学生在学会布艺制作技能的基础上,练习制作笔袋,形成新的技能。)

(四)总结交流,评价作品(5分钟)

1.教师谈话:下面我们要进行,请每组同学选择一个做的最漂亮的笔袋,一个最实用的,我们都来评一评吧!选择缝的最好的同学,介绍一下自己是怎样缝制的,说说自己的经验。评价标准:

引导学生从缝制的速度、拉链的结实程度、针眼的大小以及打结的情况进行评价。问题:

(1)在缝制笔袋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2)你成功的经验是什么?

2.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动手实践课,你有什么收获吗?(学生可以谈自己制作笔袋活动的心得,也可以是自己在缝制过程中的收获。)

(设计意图:注重了评价的多元化,评价者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老师、同学。评价的内容也是多元化的,既包括作品本身,也可以是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打的情感态度。)

(五)拓展与创新(5分钟)

1.教师谈话:同学们通过动手操作都缝制了笔袋,这些笔袋都很漂亮,但是都是我们经常见到的款式,你还能设计出不同的笔袋吗?赶紧用你的灵巧的小手设计新的吧。看看谁设计的沙包更有创意,更实用吧。(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学会制作简单的笔袋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继续培养学生对制作笔袋的兴趣,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创作舞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实践能力。)

八、板书设计

制作笔袋

工具和材料:不同颜色的无纺布、拉链、剪刀、针、彩线等

制作步骤:1.剪裁

2.封口:拉链与布的缝合拉链两端的缝合第四课时 布贴装饰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布贴是学生比较熟悉的装饰,本活动的设计既是对前面学过的劳动技能的综合运用,同时有增加了对图案设计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感受学以致用的乐趣,同时体验手工缝制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三节课的学习对布艺这项技术有了更进一步的、新的认识,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针线活技能。本活动通过学生对前面学过的劳动技能的综合运用,设计不同的布贴的装饰,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前面学过的劳动技能的综合运用,引导学生用自己掌握的针线活技能设计不同的布贴装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练习缝制简单的布贴装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动手设计布贴装饰,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布艺的兴趣,通过设计缝制不同的布贴,让学生感受学以致用的乐趣,体验手工缝制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

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动手设计制作布贴装饰,掌握布贴缝制的方法和技巧,学习用不同的方法制作布贴装饰。

难点:运用热熔胶粘合法制作布贴。

三、教学策略建议

教法建议:教师演示讲解和学生的调查研究相结合,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设计制作布贴装饰的兴趣。

学法建议: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四、教学资源与环境建议: 本课教学资源建议:

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各种布贴实物。

2.学具准备:针、彩线、剪刀、不同颜色的无纺布、待修补或装饰的物品、热熔胶枪、热熔胶等。

本课环境准备建议:多媒体教室。

五、教学评价建议: 评价建议:

引导学生从布贴制作的工艺流程、画裁剪图、手工缝制等方面进行评价。

评价方法建议:强调学生主动参与调查研究,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评价激励性、多元化、开放性,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尽可能采取小组交流讨论的形式,鼓励小组间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

六、教学课时建议: 一课时(40分钟)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5分钟)

1.教师谈话:老师这里有几件衣服出现了破损,可是又不舍得扔掉,谁有什么好办法帮帮老师呢?

2.学生自由交流讨论,得出用布贴装饰进行修补的方法。

3.教师小结:谢谢同学们帮老师想出了这么好的办法,有了这个方法,老师带来的衣服又可以穿了。今天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修补衣服的破损吧。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探究布贴装饰的兴趣。)

(二)学习与探究(10分钟)1.教师谈话:可是没有布贴装饰怎么修补衣服呢?你们能帮我一起制作几个布贴装饰吗?布贴装饰又是怎么制作的呢?

2.学生小组交流谈论如何制作布贴装饰。

3.教师谈话:同学们讨论的很积极,也说了很多自己的认识,现在请同学们看看视频,听一听和你想的有什么不同。

4.教师播放有关布贴装饰制作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仔细观看,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制作布贴装饰的材料及制作布贴装饰的步骤及方法。

5.教师小结:通过观看视频和讨论,同学们知道了布贴装饰是怎么做出来的,知道了布贴装饰的制作过程,学习了制作布贴装饰的两种方法:缝制法和热熔胶粘合法。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制作布贴装饰的相关视频,让学生学习制作布贴装饰的具体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制作布贴装饰的兴趣。)

(三)实践与体验(15分钟)

1.教师谈话:学习了布贴装饰的制作方法,同学们快用你灵巧的双手自己设计一个布贴装饰吧。

2.学生利用准备好的材料自己动手制作简单的布贴装饰,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并对学生给与鼓励与指导,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

3.课件出示布贴装饰的步骤图及温馨提示:

(1)制作布贴装饰的时候要根据破损处的大小设计图案,剪裁时要剪整齐,缝制时要选择合适的针法。

(2)使用剪刀、针和热熔胶枪时要注意安全,避免戳伤和高温烫伤。(3)注意保持教室内的清洁卫生。

4.教师课堂小结:同学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只要细心,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让学生在学会布艺制作基本技能和技巧的基础上,练习制作布贴装饰,形成新的技能。)

(四)总结交流,评价作品(5分钟)

1.教师谈话:老师看到同学们做了这么多漂亮的布贴,我们来举行一个“我的布贴最漂亮”的比赛好吗?请同学们现在小组内比一比,评一评,选出小组内做的最好的一两个同学,我们再一起评一评。选择缝的最好的同学,介绍一下自己是怎样缝制的,说说自己的经验。评价标准:

引导学生从制作布贴的速度、布贴的工整程度、布贴设计的是否合适等方面进行评价。问题:

(1)在制作布贴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2)你成功的经验是什么?

2.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动手实践课,你有什么收获吗?(学生可以谈自己对制作布贴装饰活动的心得,也可以是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收获。)

(设计意图:注重了评价的多元化,评价者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老师、同学。评价的内容也是多元化的,既包括作品本身,也可以是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打的情感态度。)

(五)拓展与创新(5分钟)

1.教师谈话:同学们学习了制作布贴的方法,也动手设计制作了布贴装饰,这些布贴装饰很漂亮,你还能用灵巧的手设计出更新颖的布贴装饰吗?快快动手设计吧。

2.教师课堂小结:这次的主题活动,我们学习了布艺的相关知识,学会了缝制沙包,制作笔袋,还学会了设计布贴装饰,收获真不少啊。布艺与我们的生活已经密切相关,关于布艺还有很多知识需要同学们去研究,以后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多注意观察还有哪些布艺制品,它们是怎么制作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学会制作简单布贴装饰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创作舞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实践能力。)

八、板书设计:

布贴装饰

工具和材料:针、彩线、剪刀、不同颜色的无纺布、待修补或装饰的物品、热熔胶枪、热熔胶等

制作步骤:1.缝制法:(1)设计

(2)剪裁

(3)缝制

5.幼儿园布艺特色教学实践研究 篇五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学前教育逐渐成为人们的重点关注对象。“不要让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依旧是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们的期盼,希望孩子从小就很优秀,能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幼儿园开展形体教学不仅可以塑造孩子良好的身体仪态,协调身体的平衡性,还能促进孩子思想力、创造力的提升,培养优良气质,是一项十分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教学工作。本文就幼儿园教师开展形体教学实践活动展开研究。

【关键词】幼儿园 形体教学 意义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24-02

一、幼儿园开展形体教学实践活动的意义

幼儿园的大纲要求表示,幼儿园教育的基础是建立在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之上,对孩子进行全方面的启蒙教育,从而达到培养孩子的情感、知识、技能等各方面能力的目标。幼儿园孩子的身体正处在一个快速成长的阶段,骨骼和肌肉都还不是很完善,是进行骨骼体态塑造的最佳时期,而且,孩子的好奇心强、喜欢模仿各种人或物,具有一定的表现欲望,在这样的前提下,孩子的受教性会比较好。因此,幼儿园教育要不仅要重视孩子生活知识、见识的学习,还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及心理健康。由于很多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常常会过度保护孩子,甚至什么事都帮孩子进行包办,不注重幼儿的自理、自立能力的培养,也没有认真去发掘孩子的兴趣,幼儿园教育就是要避免这些现象更加恶化而进一步衍生。

幼儿园教育中,要重视孩子的兴趣培养,鼓励并指导孩子自理、自立能力的尝试,尊重孩子生长发育的规律,并进行塑造和完善培养。孩子的身体状况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重视,造成科学教学与训练的缺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身体形态问题。幼儿园形体课程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幼儿园的形体教育课程开展,可以通过各种形体活动进行教育和训练,让孩子喜欢参加形体教学课程,从而塑造良好的骨骼形态,完善孩子的动作协调能力,同时还有助于孩子个人气质的培养,训练思维创造力的发展,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快速成长,让孩子实现全面健康发展。因此,幼儿园教师开展形体教学的实践活动是很有必要的。

二、幼儿园开展形体教学实践活动的建议

1.形体教学实践活动的原则

幼儿园教师开展对学生的形体教学工作,首先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第一,形体教学课程内容要符合孩子年龄特点。幼儿园孩子的年龄普遍较小,尤其是现在的社会条件下,部分家长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将其送去幼儿园,有的孩子不到三岁就已经进入幼儿园,导致幼儿园的平均年龄过低。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计划和实施中要综合考虑孩子的接受能力,符合孩子的理解能力,形体课程训练避免过于超龄,尽量安排生动且简单的训练作为开始,然后观察孩子的接受能力,逐步进行难度的提升,这样才能做好孩子的形体训练。

第二,采用游戏型形体教学。幼儿园孩子都会很好动,对一件事情的专注度不会太强,这也就要求在进行形体教学中避免过于严肃和理论,要通过富有童趣的、生动的游戏活动来引导形体教学。形体活动符合孩子的兴趣喜好,孩子就会乐意参与到活动中,在兴趣的带领下,孩子会有保持高昂的情绪,才会积极主动的投入形体课程训练。

第三,形体教学要从日常生活中抓起。良好的形体塑造,是需要长久的培养坚持才能完成的。因此,幼儿园开展形体教学不单单是要在形体课上对孩子的形体进行好的教育和指导,在孩子平常的学习生活中,也要时刻注意纠正孩子的不良形体习惯,将坐、立、行的正确良好习惯贯穿在学习和生活中。避免学生在教学中因为教学要求刻意保持良好形态,而回到生活中就又回到原来的状态,这样就很不利于孩子良好形态的培养和塑造。

2.形体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

在形体教学原则的基础上,幼儿园教师在进行形体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可以采取很多种方式来培养。

首先,在教学课程中,开设舞蹈形体训练课程。无论从心理还是生理方面来说,舞蹈形体训练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幼儿园孩子的身体和心智都在发育,具有很高的可塑性,舞蹈形体训练会充分利用到孩子的四肢、脊柱以及身体各部位肌肉,通过这些身体结构的不断拉伸和收缩,塑造端正、挺拔、强壮的身形体态。舞蹈教学中,音乐的韵律要求孩子肢体动作与韵律进行搭配、结合,孩子在节奏韵律中进行肢体活动,有助于孩子肢体协调性锻炼,同时也进行了一种艺术的熏陶,通过肢体活动与大脑形成联通,进行有效的综合开发,让孩子从小就培养自身的艺术气息。舞蹈形体的训练不仅让孩子坚强的意志得到好的培养,塑造高尚的品格,孩子的身体骨骼发育也可以得到良好的促进,还能使孩子的综合素质得到良好提升。

其次,在其他理论性课程的教育中,通过表演的形式将课程内容呈现。孩子刚接触很多文字理解类的东西会比较困难,思维模式也比较简单,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要考虑到学生感知能力,尽量通过自己的亲自示范、用肢体语言来进行描述和讲解。肢体表演的形式进行教学,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感知,促进孩子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创造力。例如,《丑小鸭》《司马光砸缸》,教师给学生讲故事的时候,利用故事情节将角色的语言和动作进行情景再现,让孩子们从肢体语言中进行学习,认识到如何表现正确的肢体语言,从而纠正自己的不良身体姿态。还可以让学生经过参考教师的表现形式,自己采用肢体语言进行故事的诠释,可以对学生的肢体表现有良好的锻炼。

最后,在体育活动中,组织孩子进行一系列形体活动,让孩子更加直观地体验和表现。例如,“捉迷藏”“丢手绢”等,通过这些游戏的开展,让孩子更好的管理自己的形体,约束自己的不良习惯和身体表现,让身体协调能力更强。另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可以通过一些基本的走、跑、跳来促进形体规范,如跑步、跳远等,这些运动都可以进行标准示范,让孩子在健康、标准的体育运动姿势中进行形体塑造,养成良好的形体习惯。例如,压腿、下腰、压垮等简单动作,每次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训练,有助于各种身形的矫正;游戏“兔子舞”,可以让孩子扮演小兔子进行跳跃,对孩子的脊背、腿部和脚部都有很好的训练;“老鹰抓小鸡”游戏中,如何扮演老鹰飞翔,有助于孩子身体动作的协调性培养,完善各种体态。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教师开展形体教学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建设性意义,幼儿园要将形体教育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不断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对幼儿园孩子的形体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塑造良好的身体形态,保证骨骼的健康发育,让孩子的肢体动作协调能力变得稳定和流畅,还能促进孩子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对培养孩子的气质和自觉、积极、坚强的思想意识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幼儿园教育要不断进行创新,注重孩子的形体教育,以孩子的身心健康为目标,为实现孩子的全方位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学前教育的根本性功能作用,使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加光明、更加蓬勃。

参考文献:

[1]高祥.通过游戏来学与教:幼儿园游戏教学实践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4

[2]周隽.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幼儿园户外活动的实践研究[D].湖南大学,2012

[3]刘治伟.幼师舞蹈教学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J].教师,2013,(17)

6.有特色的布艺店宣传广告词 篇六

2. 御纺布业,美家美户。

3. 高端御纺业,佛山仅一家。

4. 皇家品质,五星享受——御纺布业。

5. 皇品至上,御用纺布。

6. 御纺布业,时尚家饰。

7. 品质生活,精于装饰。

8. 用爱装美家,御纺布艺点缀她。

9. 御制新天地,布同在艺心。

10. 大师手笔,皇家风范——御纺布艺。

11. 不同的人群,一样的梦想。

12. 名人堂前话红颜,御坊布业牵红线。

13. 整体家饰,“布艺”样的生活。

14. 布艺传天下,佛山第一家。

7.幼儿园布艺特色教学实践研究 篇七

研 究 报 告

一、课题的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可见,在幼儿素质教育中,手工活动作为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审美教育的内容之一,它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而在国外,自上世纪70年代随着人本主义课程的发展,手工教育就着眼于人的智慧、情感、社会、身体、审美精神的全面发展,强调人的潜能发展,强调自我实现发展。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更是将人格塑造的奠基时间拓展到学前期,因此,更注重儿童早期艺术潜能的挖掘。综上所述,我们确立了“打造幼儿手工文化的实践研究’这一研究课题,旨在通过研究来探索幼儿园手工文化课程的目标、内容、形式、方法和评价,建立具有园本特色的手工文化课程体系,为开展手工活动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一种操作范式。从而提高幼儿的手工制作的基本技能,熟练运用掌握的手工技能和工具材料,想象、创作出新颖、独特有创意的优秀的幼儿美术作品。提高幼儿对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养成细致耐心、持之以恒、勇探索的良好习惯。

一、课题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手工的概念:“手工”:指用手操作,又指用手的技艺做的工作。手工活动关系到脑的发育,手的动作和思维活动有直接联系,手的活动越复杂就越能刺激大脑皮层上相应的运动区的活动,从而使思维活动的水平越来越高。

特色文化:“特色文化”,指类型独特、民族或区域特征明显、传承甚少或濒于湮没、价值极高或技艺精湛的各种文化形态。

手工特色文化课程是突出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培养对幼儿一生发展产生方向性影响的品质基础和动力,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艺术教育课程。是教师引导幼儿在感受各种自然物和废旧材料特性的基础上,合理利用这些材料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设计和制作活动,以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幼儿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提高对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养成细致耐心、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的艺术制作课程。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幼儿在手工制作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引导幼儿将新颖创意的想法用个性化的作品来展示。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幼儿园手工特色课程的目标、内容、形式、方法和评价,建立具有园本特色的手工课程体系,为开展手工特色文化活动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一种操作范式。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建立具有较高文化、美学素养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幼儿与课程的共同发展。研究内容:

1.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激发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 2.选择生活中的材料,激发幼儿手工创作的灵感 3.开展丰富的活动内容,促进家园多元化发展

四、研究对象

幼儿园幼儿

六、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手工制作对幼儿终身发展的益处研究 1.手工活动能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2.手工活动能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3.手工活动能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4.手工活动能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5.手工活动能培养幼儿的意志能力。6.手工活动能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二〕打造幼儿手工制作特色文化的实践研究 1.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培养幼儿对手工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幼儿对手工活动不了解,不能从制作中体验成功的乐趣,那么幼儿对手工活动就不会有兴趣。老师对幼儿发展特点的了解和熟悉,有助于激发幼儿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幼儿年龄小、身体弱,对老师在情感上特别依恋,老师的情绪、语言、行为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情,进而影响到他们的手工活动。教师在手工教学过程中若按部就班,让孩子照葫芦画瓢则活动的气氛必然呆板、严肃,并会给孩子一种恐惧感,使孩子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我在手工制作时经常用商讨式、议论式、讨论式、探究式的语言组织活动,使教师和幼儿之间不再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而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式的双向交流关系。幼儿和教师就像妈妈和宝宝一样,孩子心理上轻松愉快,创作作品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2.创设环境,激发幼儿对手工的热情。

大家都知道,3-6岁的幼儿正是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想像力大胆丰富。因此,在手工活动中,应创设各种各样的环境来激发幼儿手工制作的热情。如:在开展剪窗花教学活动中,首先要在活动室布置好剪纸环境,这对幼儿剪纸的热情极为重要。为了给幼儿身临其境的感觉,我用红色的纸剪出许多漂亮的窗花,并把它装饰在教室的窗户上,主题墙上。当孩子们走进这样一个美丽的环境中,注意力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地大叫起来:“哇!真好看!啊!真漂亮!要过年了。”只见他们三个一堆、四个一伙地凑在那说:“要是我能做出这么好看的东西,该有多好!”“我也要剪贴在我家窗户上”。新鲜的活动环境,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幼儿对手工活动的热情 3.欣赏同伴的作品。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他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纲要》也指出: 4

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幼儿之间的思想和情感是相通的,他们的手工作品最容易被小伙伴感受和理解,幼儿每一次的作品,我都组织大家一起欣赏,请幼儿自己对自己的作品做出评价,再学习评定他人的优点与缺点。我还经常把好的手工作品放在区角里,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学习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缺点。经常这样训练,幼儿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也就得到了相应的提高。4.提供丰富多彩的手工材料。

材料是构思、设计得以物化的基础,不同的物质材料具有不同的工艺性能和特征,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造型要求。幼儿在手工制作活动时,我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活动材料,如:纸箱、报纸、花布、毛线以及各种树叶、树枝、种子、瓶盖、稻草、蛋壳等。把它们投放到手工区,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材料。如:在中班手工活动《飞呀,小翅膀》中,我先让孩子们欣赏各种各样鸟的翅膀,然后讲了翅膀做法。在装饰翅膀时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到手工区选取自己喜欢的小材料(珠子、皱纹纸、亮片、即时贴、树叶等)。这样,孩子的兴趣一下达到了顶点,有的小朋友说:“老师,我觉得树叶贴在翅膀上很漂亮。”还有的说:“我喜欢在翅膀上贴上亮片。”„„最后,每个孩子的翅膀都没有重复雷同的,但又都是漂亮而有趣的。孩子们穿上自己做的翅膀,在教室里飞来飞去别提心里有多美了。5.手工活动与游戏相结合。

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根据这一特点,我组织幼儿进行多种

生动活泼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在游戏中练。手工制作能够潜移默化地把教育寓于游戏之中,达到游戏和教育的双重效果。如:在一次“帽子展示会”的活动中,我采用游戏的口吻说:“今天,我们班要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帽子秀,所有的小朋友都必须戴着着自己设计的帽子上台表演,你们愿意吗?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做的最有特色。”话一说完,幼儿就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有的说:“我想用报纸做,用皱纹纸打扮。”有的说:“我想用稻草编一顶漂亮的草帽。”„„这样的手工游戏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热情,而且充分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对培养孩子的手工技能有很大帮助。幼儿在作品制作中非常投入,游戏也特别活跃有趣。因为这是幼儿自己的作品,又是幼儿十分喜爱的游戏。有的幼儿在游戏中看到别人的作品比自己的漂亮,马上就去修改,然后又回到游戏中去;有的看到个别动作慢的幼儿没完成作品,就主动帮忙,一起参加游戏。这样,幼儿始终处于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既愉悦了幼儿的身心,又得到了手的机能的锻炼,同时,也培养了幼儿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好品质。通过游戏,不但使活泼好动的幼儿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而且也使性格内向的幼儿得到了充分的锻炼。6.开阔幼儿视野,启发手工制作灵感。

由于幼儿知识经验不足,制作内容范围较窄。因此,在手工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帮助幼儿积累经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比较能力,让幼儿积累更多素材,为创造提供方便。天气晴好的日子,教师可带幼儿到野外,引导幼儿观察周围草地、树木、小花、河

流等环境,观察云彩的变化、人们的服饰、各种车辆等事物,以此来开阔幼儿的视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养成对周围事物观察、探索的习惯。通过观察,可以让幼儿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积累更多的经验材料,为日后创造性的活动打好基础。例如:在深秋时节,我带着孩子们去小树林散步,看到地上有很多的落叶,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去寻找漂亮的树叶了。回到幼儿园,我上网搜好多树叶做成的手工作品和孩子们一起欣赏讨论并引导孩子自己动手创作。孩子们积极性非常高,作品也非常有灵感,有树叶贴画、有树叶裙子、帽子等等。看着自己的作品孩子们非常开心。7.注重激励,增强幼儿手工制作的信心(1)正确评价每一幅作品。

幼儿肌肉群不发达,小手总是不听使唤,往往把直线剪成曲线,把曲线剪成直线,而且每个幼儿的认识水平存在着个体差异,在手工制作中幼儿的能力也有强有弱,因此,科学的评价会激发幼儿再创造的自信心。否则,会打击和伤害幼儿的自信心。教师要认真把握好评价的环节,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对能力强的给予肯定,有进步的给予表扬,对差的给予鼓励。这样,使每个幼儿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手工活动有兴趣。在大班手工活动《游来游去的鱼》的评价中,我首先作出肯定:“秋子小朋友捏的得真不错”。然后提出期望:“但是如果能捏出不同类型的小鱼并画上颜色那就更棒了。”在第二次活动《热闹的海底世界》时,秋子已经注意了我上次的评价,创造性地设计出各种鱼,非常的形象、生动。

(2)体验成功的感受。

教师应注重为幼儿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成功,都应为幼儿感到高兴和自豪,都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在手工区折小衣服活动中,我提供手工书、折好的小衣服成品、每个步骤的范例给幼儿,由幼儿自己选择手工书、成品、具体范例进行手工制作。有的幼儿借助手工书看符号标记折出了衣服;有的是将成品拆开后还原从而把小衣服折出来的;有的是观察每个步骤的范例折出的;还有的是采用跟同伴学的方法折的。看着自己独立完成的作品,幼儿的脸上个个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每个孩子都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在制作当中,教师一句亲切的提示、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亲密的动作,都能增强幼儿创造的自信心,使幼儿不断地勇于表达,敢于创造。(3)多种渠道展示幼儿作品。

在校园创设幼儿手工作品宣传栏,在幼儿家长群里展示孩子的作品,把优秀作品投去发表。

七、研究成果

〔一〕研究出打造幼儿手工特色文化的策略 1.创设环境,激发幼儿对手工的热情。2.开展欣赏同伴手工作品的活动。3.提供丰富多彩的手工材料。4.开阔幼儿视野,启发手工制作灵感。

5.正确评价每一幅作品,让幼儿体验成功的感受。

6.多种渠道展示幼儿作品。

在校园创设幼儿手工作品宣传栏,在幼儿家长群里展示孩子的作品,把优秀作品投去发表。

8.幼儿园布艺特色教学实践研究 篇八

一、课题研究意义

近两年来,一些方言类电视节目在绍兴地区迅速串红,如浙江台的钱塘老娘舅、绍兴台的师爷说新闻,但是随着这些方言的广大出现,另一个问题也随之凸显:在语言学习的关键阶段的幼儿群体中,方言在越来越边缘化了。如今在幼儿园中,小班孩子倒还有孩子能说几句方言,到了大班,基本上就听不到孩子说方言了,幼儿园规定说普通话,家长也跟着幼儿园的方向,在家里也多用普通话交流,久而久之,孩子便只会说普通话了。

方言是一个区域内原住族群的天然纽带,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有声胎记。语言不能简单等同于交流工具,多一种方言,就是多一种文化特色。方言的特殊魅力和表现力是普通话等通用语言所无法取代的。上虞话与普通话的发展应是共生共荣、相辅相成的关系。提倡普通话是不应该以排斥上虞话等方言为前提的。那种把上虞话(或者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理解成“你死我活”关系的做法,既在学理上不通,在实践中也是无益的。上虞作为一个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物资人员流通广泛,普通话的规范使用固然是时代发展的使然,但在普通话的冲击下,也造成了上虞方言的流失,使上虞方言的挽救也迫在眉睫。3——6岁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要是在幼儿园把方言丢弃了,可能就一辈子不会使用方言了,作为一个上虞人,却不会说上虞话,甚至听不懂上虞话,还是件挺可悲的事情,别让我们的孩子把方言“输在起跑线上”。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代表区域传统文化但濒临流失的乡土艺术也亟需保护和传承。如使用方言的越剧、莲花落等面临着传承人缺乏的尴尬。“解铃还需系铃人!”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方言专家钱乃荣研究指出:儿童期是学习方言的最佳时期,过了儿童期再要学方言就相对比较困难了。所以我们最关键的是一是要抓住契机,转变观念,让上虞方言能在幼儿园中有机生存;二要探索普通话与上虞方言并存互补的机制,让上虞的乡土艺术得到传承。

《指南》中也提出幼儿要会说本民族或本地区语言,《纲要》中也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因此,在普通话为主的大前提下,将上虞方言作为补充教学引入幼儿园,让我们的上虞方言得以传承,以此唤起孩子热爱家乡的情感,是我们作为幼儿园教师在时代背景下的一个新的使命。

(二)课题目标与实施过程

1.课题目标1.完成上虞方言在幼儿园大班运用情况的调查,论证课题实施与推广的可行性、有效性。

2.收集具有上虞特色的童言、谚语等,建构大班上虞方言教学内容资源库,收集整理上虞方言教学活动方案集锦

3.在学习上虞方言的基础上,通过越剧、莲花落、故事、童谣的方式吗,让幼儿感受上虞乡土艺术的韵味和上虞方言的魅力,激发幼儿的爱乡情怀。4.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2.项目实施过程.1.准备阶段:2013.7——2013.8(1)对幼儿园大班幼儿使用上虞方言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

(2)向家长、教师征集各类上虞方言词汇、谚语、童谣,进行调查分析,进行筛选、分类。

(3)查阅资料,找出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的内容,制定出课题实施方案。2.实施阶段: 2013.9 ——2014.7(1)全面梳理相关的资源和做法,努力形成“上虞方言”补充教学的框架。(2)力邀市语委办专家或致力于此方面工作的志士积极指导

(3)积极发动学生、家长和敬老院老人,搜集和创编上虞童谣,以及方言小品(或情景对话)。积极搜集和运用有声、音像教材等。

(4)增设班级“方言”语言角,越剧、莲花落表演角,供幼儿接触方言(5)健全机制,突破“规定”,改变“习惯”,激励大家人人学方言、大胆学方言。每日早晨或午间开辟15——20分钟的方言学练时间,进行日常用语、上虞童谣等。

(6)利用暑期,发给方言学习资料和“方言学习记录表”,要求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

3.综合整理阶段: 2013.6—-2013.7 梳理研究过程与成果,完成本课题结题报告以及相应成果积累

二、课题实施的过程与经验

1.营造学习氛围,直面方言文化

对于学习任何一种语言来说,环境建设都非常重要,方言也不例外,良好的教育环境能起到无声胜有声的作用。为此,在班级环境布置中有凸显上虞方言特色的元素。如:主题墙中增设布置有关上虞方言的内容和孩子学习实践上虞方言的画面;家园栏栏增加“上虞闲话”的内容等。

利用晨间接待或午间活动时间,开设“学说上虞话”课程和“小师爷说新闻”活动;结合区域活动尝试开设越剧表演角、方言聊天吧等区角,邀请有越剧特长的家长来幼儿园进行表演,暑期发放相关资料组织方言学习,“十一”长假组织方言学习实践,进行“老酒谣”方言类节目表演,举行项目推进研讨活动„„ 所有这些,都为学习上虞方言软硬环境与氛围的营造夯实了基础。2.感受乡音乡艺,激发爱乡情怀

(1)日常渗透,在晨间接待中,使用包括“请,侬好,谢谢侬,对不起,再会!”等常用礼貌用语;在日常活动中,运用方言进行与孩子交流。

(2)领域渗透。主要通过语言、艺术等领域进行发言教学。课题组对上虞民间童谣进行梳理、改编,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教育活动中进行有机渗透。如:如 童谣《摇啊摇》民歌《猜冬猜》以及《侬姓啥》、《卖糖粥》、《炒黄豆》、《金锁银锁格拉拉一锁》等童谣,《买菜》说唱等进行渗透教学。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学习上虞方言的机率。

(3)课外活动。邀请具有特长的家长在班级中开展越剧,莲花落,民间故事欣赏,让学生在传承发方言艺术的技艺中接受了乡土艺术的熏陶,感受了上虞方言的魅力。

4、进行多元展示,激发全员参与热情

(1)地方曲艺欣赏。为了让孩子了解方言的实用性,特地组织亲子活动,欣赏小百花越剧团演出和莲花落演出,发动家庭中观看地方曲艺表演,进行模仿秀演出。

(2)幼儿园艺术节专场演出和庆“六一”汇演。在幼儿园进行的艺术节活动中,排练童谣《老酒谣》,越剧《鲤鱼精》、《林妹妹》、《小九妹》等,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方言的兴趣和热情。

(3)组织“方言故事会”。在班级中进行民间故事会,让孩子尝试用方言讲述,原滋原味地感受地方方言的趣味。

(4)组织参与优秀童谣征集传唱活动。

5、组织家园互动,推进方言文化

(1)组织相关调研。课题实施初期,我们组织了《幼儿及家长“上虞方言使用现状”调查》。本次调查,我们全元共发放调查问卷1179份,收到有效问卷1075份。通过统计分析得知:A、“平时说得最多的语言”选项,有46.2%的家长选择“普通话”,有35.5%的家长选择“上虞方言”,有18.2%的家长选择“家乡方言”。B、家庭生活中,以上虞方言为主的家庭不多。和其他人交流时只说普通话的人数,和以普通话为主、杂有浦东方言的人数基本差不多,都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只有21.1%的家长和孩子交流基本以上虞方言为主。另有7.9%的家庭交流以家乡方言为主。C、大多数家长认为学习和传承“上虞方言”很有必要。78.1%的家长希望学校开设与浦东方言有关的拓展型课程,另有20%左右的家长表示“无所谓”或“不希望学校开设相关课程”。D、明确表示想学上虞方言的民工家长略多一些,占到48%,明确表示不想学的不多,占15.5%,也有36.6%的家长表示“无所谓”。

(2)推进暑期方言学习活动。

放暑假前,发放《2014暑期“方言学习”记录表》,引导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使用方言日常用语、学用“上虞老闲话;搜集“上虞老说话”;创编“上虞童谣”,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上虞方言词汇。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方言类的广播、电视节目也成了孩子们学习方言的重要途径。“师爷说新闻”、“有噶种事体”、“小娘舅”等日益丰富的方言节目,广受欢迎。

(3)利用各类社区活动传承和传播方言文化。

本课题实施后,我们多次带领孩子进入社区,到敬老院表演方言节目,结合端午节活动,给爷爷奶奶表演方言故事,拉近了老人与小孩的距离,成为了“忘年交”的纽带和桥梁。重阳节的时候,组织孩子想爷爷奶奶学上虞话的任务。经过记录整理,搜集了“好日(结婚)”、“造屋看梁,讨媳妇看娘”、“看人挑担不吃力”、“起早不忙,种草不慌”等50余条民间老闲话、老谚语。

(三)课题实施的主要经验

1、氛围营造是课题实施的基础

除了上文所述的班级环境布置外,还未孩子积极创设语言环境,鼓励在家庭中进行方言交流,更是在晨间谈话,离园活动的时候,与孩子用方言交流。

2、全员参与的机制是项目实施的保证

本课题的惠及面在于幼儿。但也要吸引教师、其他幼儿乃至全体家长参与。因而创设全员参与的机制是课题实施的保证。3.活动开展是项目实施的推进器

项目实施以来,方言类节目评比演出、民间曲艺进校园活动、艺术节及“六一”文艺汇演活动、每学期一次的敬老慰问活动、班级亲子活动,童谣创编、暑期方言学习、“方言故事会”为本项目的实施注入了活力。可以说,丰富多彩的活动是本课题实施的推进器。

4.日常交流运用方言和传承方言艺术是课题实施的两大根本目的 从与学习、生活密切联系的纬度考量,学习方言能促进学生及大众的日常语言交流。从文化传承的纬度考量,学习方言有利传承沪剧、沪语童谣、上海说唱、浦东故事等方言艺术。这是项目实施的两大根本目的,也是我们推进本项目的两大“汽车轮子”。

三、课题实施的主要绩效和成果

(一)取得的成效

1、充分营造了学习方言的氛围。

通过环境布置,师幼活动,营造了学习上虞方言的浓郁氛围,实实在在开展上虞方言学习活动,只要你来到我们班,就会感受到一种“乡音”氛围。在幼儿园门口不时会听到“老师好”、“(保安)伯伯早”、“老师再会”、“同学们再会”等上虞方言问候声,在日常活动间隙,你也能听到方言的踪迹。而丰富多彩的展示活动、家园互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都营造了浓浓的学习上虞方言软硬环境与氛围,激发了师生乃至家长学习上虞方言的热情。

2、初步形成了方言学习的方式。

在实践探索中我们不断改进,不断提高,初步形成了学习上虞方言的方式,包括:营造氛围的宣传方式、人人参与的学习方式,传承创新的实践方式等。这些方式的确立,为上虞方言在大班的补充教学提供了保障。同时,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孩子把在幼儿园接触到的方言知识、方言艺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带入家庭和社区,为“方言保护与传承”工程起到了辐射的作用。

3、进一步培养了孩子对方言艺术的兴趣。

在学习上虞方言的基础上,通过拓展活动、亲子活动、艺术表演、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方言艺术韵味和魅力,激发了孩子爱乡情怀,提高了孩子欣赏创造方言艺术的能力。

(二)项目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1、文本成果。一是形成了《大班家长及幼儿“上虞方言使用现状”调查报告》;二是汇编了《上虞老说话汇编》;三是形成了《上虞方言童谣选》。四是搜集 “方言谚语”50余条。五是完成了与本项目相关的工作总结、专题论文、教学设计、案例等。

2、实践成果。一是奠定了上虞方言作为教学补充的地位;二是提高了孩子及家长对实施该项目的认识和热情;三是形成了以日常用语和方言艺术两条腿推进本课题的思路。四是在一些有关比赛中取得了一些奖项。其中越剧表演唱《鲤鱼精》获得校艺术节阳光宝贝评选十佳节目。《老酒谣》在全园表演

四、课题实施的问题、思考和设想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孩子使用方言的意识和习惯尚未形成。虽然在上学、放学。上课、下课,遇师打招呼等场合有了一些说方言的氛围,但学生在课间、午间、家里自觉学练和使用的习惯尚未形成。即使在学校里,教师之间谈话主要用方言;但师生之间谈话主要还是用普通话。

上一篇:生产主管简历表格下一篇:农民工劳动合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