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懋征老师先进事迹

2024-11-08

霍懋征老师先进事迹(共8篇)

1.霍懋征老师先进事迹 篇一

学习了霍懋征老师的先进事迹后,我被深深震撼了。

她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强烈的责任意识,无私的奉献,敢于献身的精神,使我的心难以平静。

她是育人的模范,做人的楷模,是当代人民教师的优秀代表,是我们学习的光辉榜样。83岁的老人,在小学教师的岗位上,度过了60个难忘的岁月。如果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她一生从教的体会,那就是六个字:“光辉,艰巨,幸福”。1956年,被评为全国首批特级教师,许多单位请她去工作,但他离不开孩子,她知道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爱孩子就是爱祖国,他要把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之情,倾注到她的学生身上,全身心的投入到小学教育事业中。文革后,组织上安排她做校长,但她仍然坚持要做教师,仍然坚持在教学一线,坚持搞教学改革。60年来,她的生活经历失去亲人。腐肉分离的痛苦,经历过被误解而受到非人怒带,经历过严重疾病的折磨。但这都没有催垮她的一切,没有改变她从事小学教育的选择,没有改变她对孩子的爱。她说:“一个老师必须热爱学生才能教好他们”,在她的眼中,“没有不可教育或教育不好的学生”,她爱每一个孩子,“相信人人可以成才”。60多年的从教生涯,她创造出没有让一个学生掉队的奇迹。没有体罚过一个学生,没有向一个学生动过气···她的教育理念在当今时代,依然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解决问题的良方。

霍懋征老师的事迹令人感动。她为教育失去的太多,可她仍然那么爱教育胜于爱自己,这样的教育对我是一个洗礼。我总认为无愧于学生就是好老师,其实不然。要把爱真正献给孩子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我难免有失心浮气躁,看到调皮捣蛋学生也难免有控制不了情绪的时候。虽然我为工作付出了很多,虽然我在教育一线,可我显得那么渺小。看到她的事迹后,我觉得我的苦和累都不算什么了。我想从现在的工作中开始,进一步体会教育的真谛,老师的快乐,为教育事业奉献下去,做一名好教师。

2.真正的教育家霍懋征 篇二

霍懋征是真正的教育家,因为她有着执着的教育淡泊情怀。看完相关报道,我印象最深的是霍懋征的“两次拒绝”:一次是拒绝留在大学任教,甘当“孩子王”;再一次是拒绝上级领导让她当校长的任命,甘心当一名一线教师,继续延伸教育理想。

真正的教育家与教育商人、教育企业家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更注重教育效应最大化、社会效应最大化、教育效果最大化、人生价值最大化。作为北师大1943年的毕业生,霍老师完全可以有更高的人生起点,得到更多的经济回报,可她拒绝了那些“人生更高点”,将小学教育当作了更有意义的社会需要,立志为孩子们打好“人生基础”,用美好青春进行置换,做出了“速度要快,数量要多,质量要高,负担要轻”等多项卓有成效的教育改革。事实证明这种成功是巨大的,一大批学生在她的雕琢下成为优秀人才,“从1960年开始,每年的大年初三,学生们不管身在何处,都尽量凑到一起去看望老师,已经延续了49年”。因为脱离了对物欲的低俗追求、急功近利的斤斤计较,脱离了养家糊口意义上的职业内涵,她才能如此清净、舒畅地享受“一线教学”,安贫乐教。让普通的教师职业焕发出传奇色彩,以及无上的人格魅力,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家的境界。

反观当今的有些教育家,仍然将教育的经济效应、升学率和名誉放在第一位,乃至连“教育家”这样的称号,都成了他们装点门面的道具。霍老师是他们的镜子,足以照见他们精神深处的“卑微”和“渺小”。

霍懋征更有着强烈的教育责任意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是霍懋征的座右铭。一个名叫小永的男孩,是全校有名的淘气鬼。只要他在班上,老师就无法上课。学校决定送他去工读学校。霍懋征对校长说:“把他交给我。孩子虽然学习不好,但他还要一辈子做人呢!”把小永领回班后,她仔细分析这个孩子的长处,帮助他树立自信心。在霍懋征的关心和感召下,小永课上不随便说话了,课下也不胡闹了。多年后,霍懋征接到了多年没联系的小永的电话,他头句话便是:“娘啊,娘啊,我可找到您了。您是我的亲娘,没有您就没有我的今天。”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曾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产生过动摇,认为它过分强调了教师的责任,淡化了学生和家庭的责任。而通过霍老师的成功,我分明感受到,在无知的学生面前,在门外汉的家长面前,教师才是教育从业者,在教育出现问题的时候,在孩子束手无策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扪心自问,是不是仅将教育当作了职业,而缺乏了足够的爱心?是不是仅将教育当作了商业,而缺乏了无私的情怀?是不是认为教育可以一蹴而就,而缺乏了循序渐进的耐心?……在教育对象出现问题的时候,教育者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啊!谁将这样简单的教育信条落实到位了,谁有了真正的爱心,谁就是真正的教育家。没有“问题孩子”,怎么能见证教育者水平的高下呢?教育家的成就不在于轰轰烈烈的宏伟韬略,更在于细致入微的内心执着;不在于惊天动地的教育大事,更在于润物无声的教育奇迹。

“传道授业解惑躬耕一生,彰爱扬清懿德垂范千秋”。多一些霍懋征一样的清净淡泊的教育家,我们的教育才更有希望!

(作者单位:开封市教育局职业教育教研室

河南开封475000)

3.学习霍懋征先进事迹 篇三

霍懋征老师是一位普通的小学老师,更是全国著名的教育家,她自称是一个平凡的人,周恩来总理却称她为中国的“国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霍老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座右铭。她说:一个老师必须热爱学生才能教好他们。在她的眼中,“没有不可教育或教育不好的”学生。她爱每一个孩子,“相信人人都可以成才”。60多年的从教生涯,她创造出没有让一个学生掉队的奇迹。没有体罚过一个学生,没有向一个学生动过气„„她的教育理念在当今的时代,依然是教育工作者解决德育问题的“良方”。

一、要学习霍老师以爱育教,以心育人的崇高精神。作为未来的教育者,要热爱工作,热爱学生;要多接触孩子,在相互交往中培养尊重孩子、爱护孩子的心理;要不断进行自我反思,纯洁心智、提升灵魂,将爱的种子播撒,将爱的福祉传递下去。

二、要学习霍老师坚定信念、终身从教的奉献精神。对于教育事业,要拥有一种任劳任怨的态度,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矢志不渝的信念;要抛弃不坚定的想法,做好终身从教的准备;要担负起振兴祖国教育事业的重任,毫不犹豫地走下去。

三、要学习霍老师尊重规律,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决不能将知识固守于现有,将思想禁锢于过去,将视野局限于当前。要丰富教育知识,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信息化时代的教育技术;要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开拓更广阔的教育天地!教育格言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育理论:霍老师认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和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连在一起的。教育的前提是尊重。人皆有自尊心,处在成长期的学生的自尊心更是敏感与脆弱,更需要老师的悉心呵护。在此前提下,学生才会在一种健康、自由、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教育,自觉学习。

教育格言二:对学生的八字方针 激励、赏识、参与、期待

教育理论:霍老师对这八字方针的理解是这样的:激励每个学生求进;赏识每个学生的才能;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来自教师的期待是学生积极进步的动力。真诚的爱、热情的鼓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老师要激励学生们增强自信,勤于努力;要为每一个学生取得的进步而鼓劲加油,使他们感受到由于各自取得的成绩和进步而带来的喜悦。

教育格言三:育德于教、文道统一

教育理论:霍老师“育德于教、文道统一”的教育目标是从提高学生的素质、发展学生的智力与能力方面提出的。语文教学就是要育人为本,语文课应在训练学生语言能力的过程中,塑造学生的灵魂,坚持“一课一得”的原则。语文德育功能的充分运用,应该是教师自觉地把德育意识和德育内容渗透于语言训练之中的。霍老师在教学中关注的不仅是语言文字本身,更是通过语言文字能作用于人的文中之“道”。

教育格言四: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

教育理论:霍老师的一个学生说,霍老师教我们做人,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霍老师觉得孩子的眼睛就像摄像机,耳朵就像录音机,他们会把老师的一言一行记录下来。老师在学生眼里是一个榜样,是他们学习的楷模,所以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教育格言五: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

4.学习霍懋征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四

霍懋征老师对自己从事基础教育60年感到无怨无悔。这是多么伟大的人生追求啊!霍懋征老师用她60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着自己对学生的爱,霍老师认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剖析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她是在用爱成就事业,用爱在教育自己的学生.漫漫人生路,60年的小学教师生涯,写满了霍懋征的真情付出,她用自己全部的爱去干,对教育,对教学艺术孜孜以求,将爱进行到底。“教师不仅是职业,更是事业,是终身的理想。” 她用“光荣、艰巨、幸福”这六个字诠释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理解。

“爱每一个学生”这句话说起来容易,要做好却很不容易,要在和学生的生活学习中一点一滴地灌输爱。首先,老师的爱应该是无偏见,真诚、无私、广泛的。对所有的孩子要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老师的爱如同伟大的母爱,以关心、爱心、信心、细心来对待每一个学生。其次,对不同的孩子,表达爱的方式要有所不同,特殊的孩子需要更多的爱,对习惯不好,调皮的孩子不要讨厌他,要接近他,关爱他,体谅他,在学习、生活中,把做人的种子播进他的心里。

在具体的教学中,爱将如何才能做好,霍老师总结为八个字“激励、赏识、参与、期待”。激励,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可以打开孩子的心扉,使其有奋斗的方向。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某方面的潜能,要启发他,通过适当的方式来激励他。只要孩子真正有了一个目标和理想,他才会投入到学习中。赏识,孩子都盼望得到赞美,要抓住闪光点进行赞扬。学习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是痛苦的,这种痛苦更多来自于没有成就感,得不到认同,抓住孩子们的优点进行赞美,可以让他们爱上学习,不会觉得累。多创造成功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参与,让孩子参与到班级的活动中,参与到老师的教学中来,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能更好实现“快乐教育”。期待,期待是对孩子的信任,是一种漫长的等待,不断的引导和帮助。要有耐心,要相信学生能行。总的说来,就是让学生永远有学习的兴趣。没有兴趣,也无教育,有了兴趣才能学好。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老师既是良师更应该是益友。

当听到她把校长想送最调皮的学生——何永山到工读学校后,主动要求将这个学生带到自己班级时,我被激励了。反思自己,自己班级中也有调皮不听话或有严重性格问题的学生,我选择的方式虽然不是消极的放弃或逃避,而是像霍老师那样有耐心,有信心,细心观察,耐心等待,悉心引导。但是我仍然不得不承认在坚持的过程中我痛苦过,挣扎过,甚至怀疑过自己这样的坚持到底值不值得。现在通过霍懋征老师的事迹,我更坚定了信念,不再怀疑,我要向霍老师那样积极地用爱教育每一个学生。因为爱是阳光,她可以把坚冰融化;爱是雨露,她可以让枯草发芽;爱是神奇,她可以点石成金。

霍老师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强烈的责任意识、无私的奉献、敢于牺牲的精神,使我的心情难以平静。她有博大的襟怀,独特的人格魅力,宝贵的创新精神,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精湛的教学艺术凝聚形成了她特有的闪烁着哲理和实践推广价值的教育思想。她为教育失去的太多,可她仍然那么爱教育胜于爱自己,实在令人钦佩,这样的教育事迹对我们是一个洗礼,我总认为无愧于学生,无愧于工作就是个好老师!其实不然,要把爱真正献给教育不是那么容易简单的事,虽然十多年的工作我付出了很多,一直全心全意地工作在教育第一线上,可我感觉我是那么的渺小,作为新一代的教育工作者,应该紧随前辈的教育足迹,牢记前辈的教诲,让师爱伴随我们的教育生涯,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教育每一个学生。

5.学习霍懋征教师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篇五

伍家坊小学 伊琴珍 2009、5、11 前两天,学校组织全校教师学习霍懋征老师的先进教育教学事迹。学习了霍懋征老师的先进模范事迹以后,我被霍老师那无限忠诚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所震撼;被她那不言放弃、用爱去教育每一个学生的行为所感动,被她那独特的成绩显著的教育教学风格所折服。

霍懋征老师以她博大的襟怀,独特的人格魅力,宝贵的创新精神,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精湛的教学艺术凝聚形成了她特有的闪烁着哲理和实践推广价值的教育思想。兴国情怀远,育人爱心多。她在长期教育教学中深刻感悟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在培养目标上,较早地提出了“学会做人,学会自律,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学会审美,学会乐群,学会健身,学会生活,学会劳动”的素质教育思想;在教学上总结出 “激励、赏识、参与、期待”的课堂模式,强调“师生互动”,积极倡导“因材施教”、“文道统一”、“讲读法”、“把课外时间留给孩子”,“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乐学爱学”;在她6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登高行远,不断变革创新,她谆谆告诫后来者:“变革创新是自然演进的法则,也是社会进步的阶梯。教学事小,因循无益”,“做一名教师必须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即全面发展的思想,这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灵魂”;霍老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所形成的教育思想,字字铮铮,句句恳切,时时激荡在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心头.她是育人的模范,做人的楷模,是当代人民教师的优秀代表,她是学习的光辉榜样。83岁的老人,在小学教师的岗位上,度过了60个难忘的岁月。如果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她一生从教的体会,那就是六个字:“光荣,艰巨,幸福”。1956年,被评为全国首批特级教师,许多单位请去工作,但她离不开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小学教育事业中。60年来,她的生活中经历过失去亲人、骨肉分离的痛苦,经历过被误解而受到的非人虐待,经历过严重疾病的折磨。但这都没有摧垮她的意志,没有改变她从事小学教育的选择,没有改变她对孩子的爱。这种爱还影响了她的子女。如今她一家三代8人,都选择了“教师”职业。60多年的从教生涯,她创造出没有让一个学生掉队的奇迹。没有体罚过一个学生,没有向一个学生动过气……她的教育理念在当今的时代,依然是她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解决德育问题的“良方”。

霍懋征老师的事迹令人感动。她为教育失去的太多,可她仍然那么爱教育胜于爱自己。这样的教育事迹对我是一个洗礼,我总认为无愧于学生就是个好老师!其实不然,要把爱真正献给孩子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做老师时间比较长了,我难免有时也心浮气躁。看到学生调皮捣蛋,也难免有控制不了情绪的时候。虽然二十年的工作我付出了很多,虽然我一直战斗在教育第一线上,可我却显的那么的渺小。看到这样的事迹我觉得我的一切的苦都不算苦,所有的累也不算累。我想从现在的工作中开始,进一步体会教育的真谛,老师的快乐,为教育事业默默的奉献下去,做一个好教师。

我更欣赏霍老师用爱教育每一个学生。她始终认为人人都是材,人人都可以教育成才。她激励每一个孩子好学上进,赏识每一个孩子的才华,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期待着每一个孩子成功。当她听到校长把想送最调皮的学生——何永山送到工读学校后,主动要求将这个学生带到自己班级时,我又一次反思自己,自己班级中也有调皮不听话的学生,可我心里很不喜欢,而不是像霍老师那样有耐心,有信心,善于发现,善于等待,善于引导。学习完后,我最想做的是改变自己不对的想法,积极地用爱教育每一个学生。牢记:爱是阳光,可以把坚冰融化,爱是雨露,可以让枯草发芽,爱是神奇,可以点石成金。优生是每个老师都喜欢的,“双困生”也不能放弃,一旦把他们教育好,能成为班级体中的新鲜血液。对他们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

今后,我要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时刻谨记:孩子的眼睛就像摄象机,耳朵就像录音机,他们会把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记在心里。教师要做学生的榜样,要做给学生看,而不是说给学生听,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教育每一个学生。

读《做最好的老师》一书心得体会

读一本好书,像是和它交朋友,像是给心灵洗澡,《做最好的老师》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震撼着我的心灵,一直让我感动着。我深深爱上这本书,如同爱着我的孩子们,我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一步步向李镇西老师走进。

人们给予教师许许多多荣耀的称誉。“教师是红烛。”、“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尤其是中国儒家将尊师敬孔的思想发挥到极致,“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影响浸润了中华文明几千年。然而今天的教师不再拥有令人真正崇敬的荣耀和光环。重塑教师形象,还教师与教育最本真的面目,是我们每一个人民教师神圣的职责和不可推卸的义务。那么站在21世纪的今天,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今天,我们理想中的教师应该是怎样的呢?在我们的心中应该建立起什么样的教师形象呢?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给我了一些启示。

“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长长的句子,艰辛是定语,耐心是状语,热情是补语;又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根号,一叠叠作业本为他的青春无数开平方。”其实这些都只说了一半。因为,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我则认为:教育首先是一种服务,教师是一种带有浓厚服务性质的职业。一种为每一个学

生健康成长提供帮助的服务,一种为社会培养健康健全的人类的服务。也惟有如此,作为教师心怀一种服务思想,才可能从过去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误区中走出来,走进学生,亲近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蹲下来悉心聆听他们的心声,熟悉他们的呼吸,也只有这样才能为他们提供最切合实际的东西,才能为他们铺设好最适合他们的道路,让他们能够在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声中他们张扬个性,茁壮成长。其次,当代的教师还要树立这样的观念:“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一名好教师,一名爱学生的教师,会将学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相长。再次,作为当代的教师还应该“善思“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思想的芦苇。”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教师应该是个思想者。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做个有心人,去认真总结教育的得与失。

职业教师选择了我不是因为时代的需求,也不是李老师所遇到的那种原因,而是我自己的一些原因造成的,不管怎么样,有一句话说得好,选择一行,爱一行,我也是这样,我不知道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对不对,但是当我面对那帮学生时,我觉得我应该做最好的老师,至少对得起这帮孩子!我现在一直在努力,尽我心去做我做为一名教师应尽的一切义务和责任。

以上就是我读完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后的几点不成熟的感想。

诚 信 施 教,从 我 做 起

--小学班主任师德演讲稿

伍家坊小学

伊琴珍2010、11、3 各位评委、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中的人物就是我自己-----一个普通的小学教师,我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有的只是一颗真诚的心.在日复一日的教学中,用我的真情交换学生的真诚.因此,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就是“诚信施教,从我做起。”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的义务是培养学生,要为人师表首先就要做真人,时时处处要自律,要把学生利益放首位,千万不能以不诚信去伤害学

对于教师来说,当他作为一个普通人在自己平凡的生活中尽心尽责的时候,他最高尚的品格也就表现了出来.或许,他们缺少金钱,缺少财产,缺少权势,但是,他们依然拥有高尚的灵魂,拥有精神财富——诚实、正直、尽职尽责.2005年,本人响应上级的指导精神,服从学校的组织安排,到一个农村小学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那里学生全部来自农村.这里的家长修养素质不高,大部分务农,还有相当一部分以偷、赌为生,“六合彩”赌博屡禁不止,学生欺负不会讲村话的新老师.好几次,我试图走近他们,都被他们冷漠地拒绝了,可我并没有气馁,更不会放弃.班上有位学生,他的父亲染上重病刚去世,得知情况后,我马上捐出200元钱,并组织学生捐款,解决了这位学生的欠交学费,也

改掉了他小偷小摸的坏习惯.班上的男同学喜欢打篮球,尤其体育委员,可其家庭经济困难,母亲残疾,惟有靠父亲种田维持一家的生计,该生穿的衣服破旧短小,到了冬天脚上还穿着一双烂凉鞋,我就收拾家中的一些衣物赠于他,并亲自带他到商店买了一双新球鞋,现在他不再随便张口骂人,还成了班上的纪律委员.班上有位女生胆小爱流泪,不愿与别人说话,同学在学习上帮助她,她一边流泪一边骂同学,我就找机会多接近她,与科任老师经常找她谈心,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现在的她愿意和老师同学交流,甚至在学习上碰到不懂的问题,还到办公室请教老师.

我知道,这一切是坦荡无私的品行影响了他们,是真诚打动了他们。

去年,我新调入了玉峰街实验小学,恰逢遇上了严重的“甲型HINI流感”,我每天到校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学生测量体温,发现有学生体温在37.5℃以上要送回家隔离,还要随时进行跟踪检查,为了学生,我用班主任津贴为学生买药,买口罩.学生看着他们老师的一言一行,在日记中写道:“我们的班主任真好!她不贪钱,很有爱心,我们喜欢她”。

班上的活动逐渐活跃起来,学生自发组织班上的“学雷锋”小组,长期为敬老院的老奶奶进行义务劳动.之前,老人的精神很差,腰背部经常疼痛,连走动都困难,中队长自己的零花钱帮老人买药酒,隔一天就去为老人搓腰涂背,同学们知道以后十分感动,纷纷加入她所组织的“学雷锋”小组,每个月轮流去老奶奶家两次,打扫卫生、洗衣

洗被、和老人聊天.记得一次同学们商量:要为老奶奶过生日.随后她就发动全班同学要为老奶奶过一次有意义的生日,同学们你两斤面条我一斤鸡蛋,你唱歌我讲故事的准备开了.当他手捧寄托着全班同学祝福的蛋糕来到老奶奶跟前,此时老人已是热泪盈眶,一边握住我的手,一边握住她的手久久不愿松开.如今的老奶奶精神面貌已有很大的改观,还能下地种菜,上街卖菜呢!

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我把家长的电话号码记录起来,向家长反映学生在学校、班级的表现,同时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没有电话的,我就去家访,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班连续两次获得“优良学风、班风”荣誉称号,学习成绩大幅度提升.每次测试都名列第一。本人因此也评上了市优秀班主任。

6.小学教师霍懋征 篇六

2010年2月11日,曾被周恩来总理称为“国宝”的小学教师霍懋征走完了用爱耕耘的一生。

2月19日,霍懋征的追悼会在北京举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国务委员刘延东都赶来为这位大名鼎鼎的小学教师送最后一程。

霍懋征众多的学生们,前些天互相传递着“妈妈走了”的不幸消息并自发悼念老师,这天又早早来到现场,久久不愿离去。他们把老师的生平赶制成了六块展板,让它们诉说那绵长的记忆;他们把内心的感激和缅怀浓缩进挽联中、编织到花圈里,让无尽的爱永远伴随在老师身边。96岁的学生家长、周恩来总理在任时曾任国务院副秘书长的郑思远也为霍懋征写来挽联:“传道授业解惑躬耕一生,彰爱扬清懿德垂范千秋。”

享年88岁的霍懋征用爱的教育,谱写了一曲辉煌的人生华彩乐章。在这个春节里,记者听几位年过花甲的学生讲述小学时代的恩师霍懋征给予他们的爱的教育。一位平凡而伟大、慈祥而坚定的母亲般的人民教师形象清晰地屹立于眼前。

霍懋征说:

我知道万丈高楼平地起,小学是打基础的,是启蒙教育,我觉得当小学老师最光荣。

1949年作为教师代表到天安门参加开国大典,亲耳听到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看见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那时就暗下决心,一定当一个新中国的好老师。

其实学习不是那么苦恼的事,把课外时间还给孩子,反过来学习质量倒高了。很多教师只是把教书当作职业,觉得把课教好就行了,这是不够的。教师必须要多想一点儿,要想到不管多调皮的孩子,他都会长大成才。60年来,我没丢下一个学生。我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我喜欢小生命,是‘海陆空三军总司令’,那屋鱼缸里养着小金鱼,阳台上是鸟。退休后,每天我在屋里写东西,外面鸟语花香,屋里小狗围着。闲了就喂喂鱼,喂喂小鸟、小狗。

爱孩子才做教师

霍懋征:“把孩子教育好,让他们一生为社会、为人类作出贡献,当老师的是最幸福的!”

王秀文(1960届小学毕业生):“老师对小学教育的热爱感人至深,我们这些学生认真做人做事是对她最好的报答!”

这是第一个没有了霍老师的春节。

自1960年毕业,每年农历正月初三的下午3点,都是王秀文和她的小学同班同学齐聚班主任霍懋征老师家的时刻。50年来,年年如此,从未间断,直到今年春节。(http://)“而且,我们班同学还给老师过了60、70、80岁生日,全体同学鞠躬谢师恩,颂师德。一群已不年轻的学生围在老师身边,仿佛又回到了和老师在一起的快乐童年。我们和老师的感情,超出了一般的师生关系。”王秀文深情地说。

50年的约定,50年的坚持,足以见证师生情谊的牢固,更足以说明霍懋征受尊重的程度。

付出爱,得到爱,是霍懋征教育生涯的写照,也是对她当初人生选择的厚重回报。

1943年,霍懋征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她本有机会留在大学里任教,也可以去中学教书,但22岁的她作出了让很多人难以理解的人生选择:去当小学教师。她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喜欢孩子!后来霍懋征回忆起当年的职业取向时说:“当时的传统观念是‘家有二斗粮,不当小孩儿王’,我当然也会受到这种社会评价的影响。但我最终走进小学校园,确实是我深思熟虑后的理性选择。”小学教师,是年轻的霍懋征心中最圣洁的职业。她敬佩当中学教师的妈妈的职业风采,她有爱孩子的天性,她还有一个近乎天真的想法:“作为一名师范大学的毕业生,要看看启蒙教育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要做一个比妈妈更成功的老师。”这一看、一干就是60年!其间,尤其是她取得成绩后,不断有可以让她离开小学教师岗位的机会。更大更广阔的舞台对她的召唤,抵不过她“离不开学生"的情愫,所以,她始终把自己标定在最初的选择上。

携着这份对事业的深爱,半个多世纪中,霍懋征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多次接受了教育改革的实验任务,并且交出了一份份闪光的答卷: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她实验和推广了凯洛夫的五段教学法;参加了五级分制的试行和经验推广;进行了从注音字母到汉语拼音方案教学的过渡实验,总结推广了汉语拼音教学法;她为五年一贯制的小学学制改革编写教材,进行试教,并推广过教学经验;她带领教研组的老师们创立并推广了语文讲读法和读讲法的教学模式;她探索和总结了数学一题多解和学生作业无错题的宝贵经验;她提出了“数量要多,速度要快,质量要高,负担要轻”的教改目标,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益趟出一条新路„„

即便在“文革”中,自己被关押,爱子丧生,霍懋征也从未离开小学教师的岗位,并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执著地爱着学生们。一名毕业生说,1972年,他从东北农场回京探亲,到霍老师当时工作的丁字胡同小学去看望她。只见霍老师在课堂上认真负责地教学生,课间操时一丝不苟地纠正学生的懒散动作。“进到老师办公室,我看到了霍老师的教学奖状。我问霍老师是怎么想通(从实验二小调到这所小学校)的。她只说了一句话:‘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呀„„’刹那间,霍老师的园丁形象在我心目中是那样的高大!”

“我是你们的小学老师,我感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霍懋征在一次师生聚会上情不自禁地发出这样的心声。那次聚会中,30多位50来岁的学生像小时候那样排成两队,班长王秀文用儿时的腔调“命令”大家伸出双手,请老师检查卫生。那情景让耄耋之年的霍懋征坚信,自己当初的选择没有错:“45年前,你们每个人每天伸着两只小手让我检查卫生。今天你们用这两只大手,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党为人民作出了贡献!” 教学习更教做人

霍懋征:“我们的教育不可能使每个学生都成为专家学者、部长司长,可我们应该把学生都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好工人、好农民、好公民。”

赵黎明(霍老师1954-1960年的学生,现在美国某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任高管):“我一生中有过不少老师,霍老师对我的影响最深最大。”

一个久远的镜头在已逾花甲的赵黎明脑海里总是清晰显现:“那是个寒风呼啸的冬夜,霍老师饭后从学校骑车来我家家访。那天不巧,我的父母开会还没回来。霍老师坐下一边等候,一边取出我们早上交的作文,专心批改起来。八点钟了,我困了,上床躺下。在霍老师批改作业的声音中,我进入了梦乡。我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几点钟回来的,也不知道霍老师多晚才离开我家。但我清楚地记得:第二天早上,霍老师依然神采奕奕地走进教室,把作文本一一发回到我们的手中,每一篇作文上面,都有她字迹秀丽的评语和精心工整的批改。”霍懋征也许想不到,此情此景,伴随赵黎明走过几十年的人生路,“她教会了我们如何学习,如何做人”。

霍懋征任教的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是一所兼收高干子弟和普通市民子女的学校。霍懋征做过几十年班主任,绝无偏爱和歧视。无论是对国家领导人的子女,还是对普通老百姓甚至“右派分子”、资本家的孩子,都一视同仁,从不厚此薄彼。每接手一个班,挨家家访是她必做的“功课”。在赵黎明记忆中,自己所在的班有46名学生,霍老师总是利用下班后的时间,骑着自行车一家家拜访。

赵黎明的弟弟郑天亮,如今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教授,上小学六年级时霍懋征也教过他一年。郑天亮记忆最深刻的是霍老师经常中午顶着大太阳骑自行车到同学家里查午睡。最令他感动和难忘的是,教他们的那段时间,正是霍老师二女儿从患病到去世的日子,而老师没有因为这事耽误他们班任何课。“我们这个班五年级交到霍老师手里时还是个‘乱班’,霍老师就像有点金术一样,她的魅力真让人折服!”

霍懋征在学习方面对学生全面培养,为学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比如她对标点符号要求很严,以至我们班同学的试卷上基本没有标点符号的错误。”曾经的班长王秀文说起来仍带着自豪。“老师顾不上自己的6个孩子,经常给学习有问题的同学加班加点辅导,所以我们整个班的成绩都很齐,没落下过一个同学。记得有个同学违反了纪律,霍老师跟他谈话他不服气,我们就看着老师在操场上和他说了两个小时,最后这个同学拖着鼻涕笑了。”王秀文还动情地回忆道,霍老师的启蒙教育比妈妈都要来得细致入微,比如教我们怎么洗脸、脖子和耳朵后面,出门要带上口罩、手绢、杯子套,让每个同学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在道德观念的培育上,霍懋征更是毫不放松。“那个时候,我们每周六下午的班会都辩论是非。”因为时间久远,辩论过的话题已难忆起,但王秀文清楚地记得,当时有位法国记者听过他们的班会后,对小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深感惊讶并大加赞赏。

正是得益于霍懋征既教书更重教做人的教育,她的一些学生虽然因时代的原因没能读成大学,但健康的道德观念、扎实的基本功底、认真的工作态度、良好的行为习惯,都让他们受益一生,每忆及此,他们就会说:“霍老师给我们的底子打得好!”

一位小学教师所能做的,也许就是这些看上去细小而琐碎的事情。但是,人生的基座不就是由这些“小”与“细”铸成的吗?

学生永远的霍妈妈

霍懋征:“爱学生是老师的天职。”

王翻身(霍老师曾教过六年的学生):“我们有两个妈妈:一个是亲生母亲,一个就是她——我们敬爱的霍妈妈。”

1979年9月19日,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九十年校庆时,霍懋征的学生王翻身发自肺腑地吐露心声:“我们有两个妈妈/一个是亲生母亲/一个就是她/我们敬爱的霍妈妈/你我他还有大家/从小就在她的教育下幸福健康成长„„现在我们已经长大/远离了亲爱的霍妈妈/战斗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海角天涯/热爱霍妈妈,学习霍妈妈,霍妈妈桃李满天下!”另一首同样抒发肺腑之言的诗由王翻身的同学王小平创作:“天空多么蓝/大地多么宽/我们回来啦/亲爱的老师!„„我们多想再坐进明亮的课堂/看您把四则应用题演算/多想再到那棵老槐树下/听您讲什么花盛开在春天/尽管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尽管和您生活在一起的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您的声音、您的眼神/已永远镌刻在我们的心间/在这欢聚的幸福时刻/我们簇拥在您的膝前/捧出最美最美的鲜花,向您奉献!”

这些对爱的赞颂,来源于对爱的感受。霍懋征在她的教育教学生涯中,一直以慈母般的爱意和言行对待学生,赢得了长大成人的学生们最真情最隆重的回报。

因为心中有爱,霍懋征教育的特色体现为正面鼓励孩子们进步。有一年,霍老师接了个“差班”。第一堂上课的铃声响后,只见教室的门半开着,学生们一个个侧身而入。霍懋征走到门口,抬起头,伸手从门上取下了一把笤帚。她走上讲台,微笑着说:“这是谁的主意?这个同学很聪明,如果他以后能把这种聪明用在学习上,一定会是个好学生。”然后又亲切地告诉孩子们:“你们知道老师是怎么发现门上有‘鬼’的吗?我是从大家进门的姿势发现的,这就叫善于观察。”在学生们发出一阵惊讶声之后,霍懋征又说:“其实,现在我已经观察出来是谁干的了,他现在一定很后悔。”当天下午,那个同学找到老师,承认了错误。

王秀文的母亲因病长期住院,爸爸上班很忙。有一天,她生病了,细心的霍懋征在例行的晨检中发现这孩子有点蔫。处理完手头的事情,霍懋征赶快带她去了医院,然后又回学校上课。“下了班,她没回家,直接来到我家。看见我一个人躺着,就给我生着了煤火炉,出去买来挂面、鸡蛋给我煮好。直到今天,我耳边都还回响着她那天跟我说话的声音。老师真比妈妈还亲!”何新平(音)同学的爸爸妈妈调回南方了,但舍不得孩子离开霍老师,就把他留在北京读书,并托付老师帮助照顾。霍懋征安排了两名同学定期到他家里去帮他整理家务。每个周末,就把他带到自己家里去,让他跟自己的孩子们一起过礼拜天,过生日的时候还给他买蛋糕吃。所以王秀文这个班的同学们爱说:“我们这四十几个孩子是一个妈妈给带大的。”

连续留级两次又分外淘气的小永快要被学校送工读学校了。霍懋征主动找校长“要”来这个孩子,并跟班里同学约法三章:不许揭他的短,要关心他;不许给他脸色看,要跟他交朋友;不许嫌弃他,要跟他一起玩儿。她自己则做了三件事:第一,用其长;第二,助其困;第三,励其志。在老师的呵护下,小永进步很快。“文革”开始后,“红五类”出身的他当上了红卫兵,而霍懋征却被打成了“反动学术权威”,被看押了起来。但每次批斗会只要小永在场,就会暗中保护他的霍老师。更令霍懋征感动的是,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震后的第二天上午,她正在屋里收拾东西,耳边突然传来小永的声音:“霍老师,我叫了两个朋友给您搭防震棚来了!”另一个全班最后加入少先队的学生,一直得到霍老师的特殊关照而不断进步,以后也成长为栋梁之材。前些年,这名学生心脏要搭支架,第一个就想到要告诉霍老师,当时已过80岁的霍懋征专程去看望了他。

2009年12月,霍懋征已重病在床,基本处于昏迷状态。赵黎明从大洋彼岸飞回北京,第二天与弟弟郑天亮一起前往医院探视恩师。霍懋征的女儿赵萱俯下身在她耳边一遍一遍轻声呼唤:“妈妈,妈妈,黎明、天亮看您来了!”过了一会儿,霍懋征慢慢睁开双眼,眼睛突然一亮,两滴晶莹的热泪流淌下来„„赵萱告诉哥儿俩:“我们平时呼唤妈妈,经常是没有什么反应的。今天真没想到她一下就听到了,还认出了你们。看来在弥留之际,她心中仍非常思念她的学生们啊!”这个春节,赵黎明、郑天亮用了三天时间切磋、书写了一副挽联:“懋德千丈奉献大爱倾毕生心血树园丁楷模,征迹万里躬身小教以纯青师艺育桃李天下。”字少情多,虽经反复修改也难以装下对老师那无边大爱的赞颂。

霍懋征定格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一位捧出慈母般爱心奉献给全体学生的老师。至诚热爱自己事业的霍懋征离开了我们,但她把精神财富留在了人间。

传递这份爱,自有后来人。“霍懋征老师是全国教师的楷模,是基础教育界的一面旗帜。她是在我们实验二小这片沃土上成长起来的,她的爱的精髓潜移默化地教育着我,影响着我们大家。”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李烈说:“1997年我接任校长后,提出‘以爱育爱’的学校核心理念,不仅将教师的爱作为教育的手段,(http://)更将培养学生的爱作为教育的目标。将爱升华,正是在继承以霍老师为代表的老一辈教师崇高传统上的发展。霍老师对教育、对学生的爱,我们将会永远继承!”

霍懋征的岁月 1921年9月18日生于山东省济南市。

194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理系。是年,自愿赴北师大第二附属小学(今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任教。

其间借调中央教育部、丁字胡同小学工作。

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任数学教师、语文教师、班主任、副校长至1985年。1956年被评为全国首批特级教师。

在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被评为中国现代百名教育家之一。

多次荣获北京市模范教师,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先后担任北京市妇联副主任、全国妇联执行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务。

7.读《霍懋征爱的教育艺术》有感 篇七

“人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需要总结,今天需要创新,明天需要憧憬。三天中,最重要的是今天,把握住了今天,明天就更有希望了。教在今天,但一定要想到明天。”霍老师的一席话在开篇就让我领略了一位倍受家长尊敬、倍受社会尊敬和信赖的平民教育家的风范!

我开始有些喜欢这本书,这个名气很大但又很陌生的一代名师对于我来说充满了诱惑力——真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不会坐的孩子》一文打开了我反思的闸门。应该说坐姿及用眼卫生是从上至下,从老师到家长人人都知道应该重视的问题,但又有多少人重视的起来呢!就拿自己来说吧,担任班主任工作多年,也时常提醒学生坐姿,但更多的是埋怨——说了一百遍也改不了!很难从教师自身找原因。是呀,同样为人师,我怎么就从没有像霍老师这样从示范做起,让学生观察、模仿呢,究其原因——在于老师!我深深地体会到了霍老师教育的细心、耐心和重重的责任心,教育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但教育却又无小事!

霍老师的一言一行体现了她的平凡与伟大,我认为这种品质的核心便是——一颗爱心。霍老师也是一个普通人,她也会生气,但她却“临危不怒”——她会压着“气”告诫自己现在绝不能生气,更不能批评,要设法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事后她总能“逢凶化吉”、“迎刃而解”。大家都说她很能随机应变,很有智慧,羡慕至极。但透过无数案例的背后,我清晰地感受到了这种过人的智慧源自一种平和的心态!我想她之所以成为一代名师,还因其具备了一般教师所不具备的起码品质——遇事冷静、摆正心态、寻求出路、系列教育。谁都有智慧,但往往遇事就急、就“火”、就怒,使自己失去理性,进而失去智慧,更失去了一个个良好的教育机会,甚至失去了一颗或几颗爱老师的心。学生会被老师的怒而镇住表面,但师生心的距离会越来越远,教育会是怎样的结果?!在这里我真想对所有的老师大声疾呼:遇事切记冷静,“火”会冲昏头脑,良好的心态一定会生出智慧的火花!孩子也好,学生也好,不可能让人事事满意,总会有一些惹人生气的行为表现。这种现象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是毫不奇怪的,难道作为教师的我们从小就无可挑剔、就是人之师表吗?

我觉得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有些爱不释手了!

“如果老师放弃一个学生,对于学校来说可能是千分之一,对于班级来说可能是几十分之一,但对于家庭来说失去的就是百分之百啊!”霍老师发自肺腑的话震撼了我的心。瞬间我感到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和深度太狭隘了,我真的从没想过那家庭的百分之百啊!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油然而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不担任班主任工作似乎离孩子们有些远了,但我这个教导主任却更有信心去爱孩子们了。特别是班主任们头疼的“后进生”,已经有五六个孩子得到了我的特殊关照并且很有起色,我想现在有了霍老师给予的这种神圣力量,我更会坚持一路关心他们,对他们进行系列教育,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

我真得感谢霍老师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

“以自己的爱和宽容给聪明、淘气的学生提供自由开放的气氛。”“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则是神圣。”读了《学生至上》一文,使我近距离地触摸到了霍老师爱的宽泛与神圣!比一比,我,自己!从教也十年有余,扪心自问:爱学生吗?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当孩子们不吃早餐的时候,我会给他们买来吃的,让他们有充沛的精力和体力上好每一节课;当孩子们生病时,会及时送他们去医院并解囊相助,事后到家里给生病的孩子补课;当单亲的孩子过生日时,我会为他们组织一次热闹的生日Party!并为他们送上一份精美的礼品;当全体同学用渴求知识的眼神望着我时,我会抛下正在吃奶的儿子,毫不犹豫地放弃每天两小时的送奶时间„„可是我的爱与霍老师不敢相提并论!我们同样都有爱,但爱的程度却差之千里!我的爱还不够真、不够深。她能把学生接到家里照料、教育,她能为家长跑腿调动工作,这一点,我想我无论如何也做不到!但我会以霍老师为榜样,努力使自己的爱更深、更纯!

孩子上课睡觉、搞小动作,老师当然生气至极,甚至称之为“朽木不可雕也”,但往往老师不善于做自我批评,不善于追根溯源。是困了?是病了?还是因为老师讲课没有趣味?也许有的老师会问寒问暖、问长问短地弄清原委,但又有多少老师会问问自己:课讲得有趣吗?又有多少老师敢于接受“无趣” 这一结果,并肯于对自己进行剖析?我想更多的老师可能从来就没从这个角度想过!作为老师,我们的确应该清醒些,多做些自我批评,不要一味地只责怪孩子们!我很欣赏霍老师的一句话“饭不熟是因为火候不到,树不直是因为管理不善。不是孩子们学不好,而是我们的工夫没有做到家啊”。多么质朴的语言呀,可其中的寓意却让我们回味无穷!

“教育的路与生活的路一样,不可能是平坦的、直线的。遇到曲折和反复就灰心的态度不是我应有的作风。”这让我看到了霍老师教育的系列性和持久性。读罢《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文,我顿悟——当教育到了矛盾突出的时

候往往再坚持向前走一小步就会取得决定性的成功,一旦松懈或怒不可遏一切教育便半途而废,前功尽弃!耐心与毅力要贯穿始终,师与生要同舟共济。教师不要只提要求,不要把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都留给学生自己,让孩子们孤军奋战。多多关注孩子们,发现点滴进步立即创造机会及时鼓励、强化,使之形成正面影响和心理定势,这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和秘诀!不要奢望学生都彻底改变之后才予以表扬与肯定。没有老师的参与、指导和关心,没有大家的共同努力“金石”不会自己开!

“速度要快,数量要多,质量要高,负担要轻。”这使我眼前一亮,急于一口气读完,真的是“欲罢不能”了。

对于霍老师成功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实验,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教到老”的鲜活的例证!但这种学不是跟在他人身后盲目地学——学影、学形,而是一种蕴涵独到见解的“思学”,是一种创造!试想,我和我的同事们在课改的浪潮中拼搏,有多少是他人的成功经验,又有多少是自己的思考、实践所得!即便是自己实践体验所得又不懂得积累、分析与反思,这又怎能不断进步呢。更有甚者是人云亦云,此法没领悟又学他法,学到头来也只是个“四不像”。究其原因:其一,不用“心”。只观其形、不悟其义;其二,以年长自居——要退休了,就这样了吧,改也改不了!干脆填鸭式的教学法一条道跑到黑。霍老师现已八十余岁,在她面前又有哪一位老师敢以年长自居!可她的教育观念与教育心态却总是常换常新,不能不令人叹服。希望年轻的、中年的、老年的你、我、他都能以此勉励自己,不断反思、进取——为了一代代新人,为了肩上的重担,为了教育的责任!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教育。”这是霍老师教育艺术的真谛。每一个生动的案例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在我的眼前清晰可见——转惩罚为找原因,从被动变为主动,手段在变,位置在变,情绪在变,效果就会变!这种观念正是急需我们教师学习与改进的,有了理念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好好实践,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要换位思考!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教师也能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靓丽风景。

能力是什么?老师们都耳熟能详,也知道该把它作为教学的重点,但就是落实不了。忙于应付课本知识和考试,便不知把能力“培植”到哪去了。时而想起便宣传一下、耍练几下,时而忘记便抛到九霄云外。岂不知能力培养的持久性与“润物无声”的原则,能力培养应融课内、课外于一体,融听、说、读、写、算等于一体。没有游离于知识之外的能力,它存活于教学和生活的时时处处!这一点霍老师给了我们最好的启示。

语言积累是课改后我们教师比较重视的能力培养项目,但与霍老师的做法相比存在两条不足:其一,不能持之以恒、虎头蛇尾。往往开始时兴致很高,但执行时缺少监督、检查、交流、展示,使此项活动半路夭折!即使是学校煞费苦心提供了每周一次的语文实践活动时间,一些教师还是意识不足、重视不够,随意搞几次活动以应付检查!应结合教材、结合学情有计划有层次地安排交流展示等活动,真正使学生的积累烂熟于心、学有所用!其二,不能坚持生活化及应用灵活性原则,使积累只在本上不在脑中,缺乏生气!不去强化和运用难以形成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师不善于在生活中发现和创造运用积累语言的时机,使一个个良好的教育资源和机会擦肩而过。这就像大自然中的食物链一样,有一环出现问题就会导致生态失衡,造成严重后果,因而随之而来的便是学生的口语、写作出现了无话可说或不说实话或套话连篇或辞藻华丽浮夸或语言干瘪缺少鲜活的生气等种种病症!大家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一时难以对症治疗。应该说读了霍老师的作文系列教育深受启发,找到了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的症结所在。但愿我的同事们都能积极反思,努力实践这一朴实的理论,让孩子们感受到写作的轻松与容易,感受到写作的幸福与快乐!使我们的孩子也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

读罢最后一页却思绪万千,不忍合书,再品前言。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也。”我想叶圣陶先生的这句名言便是霍老师堪称一代名师的真实写照!

8.霍懋征老师先进事迹 篇八

教人[2010]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6所师范大学:

霍懋征同志是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全国首批特级教师,是“爱的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是我国高学历人才从事小学教育的先行者。从教60多年来,她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霍懋征同志是教育战线上的一面旗帜,是教师的楷模,是一代师表。她生前曾荣获北京市模范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她的崇高精神受到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深受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赞誉。为深入学习霍懋征同志的崇高精神,发扬她的教育思想,宣传她的先进事迹,教育部号召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向霍懋征同志学习。

学习她终身从教、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书时,她是品学兼优的高才生,1943年毕业后她放弃了留北京师范大学任教的机会,毅然到北师大第二附属小学(现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任教,终身从事小学教育事业,曾经担任过数学教师、语文教师、班主任、副校长。其间,面对多个上级部门和单位的调动要求,她都婉言谢绝,从没有离开过她的学生和教室。文革期间,她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受到不公正对待。恢复工作后,她不易其志,坚定地回到了小学校园,继续从事着她心爱的小学教育事业。1998年退休后,霍懋征同志仍心系教育。为传授教学经验、传递最新的教改信息,她不顾年迈,先后到新疆、甘肃等多个省份讲学、上示范课,把多年积累的教育教学宝贵经验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人民。

学习她以爱执教、文道统一的教育思想。“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霍懋征同志教育思想的精髓,是她教育的动力和源泉,是她追求的目标和境界,也是她一生的座右铭。霍懋征同志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有教无类,从无偏向和歧视,坚持把真诚的爱给予每个学生。她坚信“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用“激励、赏识、参与、期待”的教育艺术,成功教育好了每个学生。她信奉教师的爱不仅直接影响着眼前的教育教学质量,而且必然会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长期从事语文教学中,她始终强调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要从思想品格和道德情操方面育人,坚持把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审美教育统一起来,教书育人,寓德于教。

学习她孜孜不倦、勇于进取的创新精神。霍懋征同志是一位自觉而勇敢的教育改革实验者,是新中国历次教育改革的带头人和成功经验的创造者,是上世纪50年代就蜚声全国教育战线、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她曾积极参加了汉语拼音的试教、拼音教学经验和五年一贯制改革等教改经验的推广工作,一直指导并参与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工作。她教艺精湛,具有非凡的教育智慧,探索出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提高教育质量的途径。上世纪50年代她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法,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数量要多,质量要高,速度要快,负担要轻”的十六字教改方针,把着眼点放在提高课堂质量、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上。改革开放以来,她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能,努力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打好基础。

霍懋征同志在6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勤奋耕耘,无私奉献,开拓创新,为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贡献了毕生精力。霍懋征同志是把爱心献给教育的人,是德高望重的教育大家,她的崇高师德精神、先进教育思想和成功教改经验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宝贵财富。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以霍懋征同志为榜样,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自觉肩负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努力做人民满意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组织开展向霍懋征同志学习的活动,要把学习活动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推进教育改革创新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激励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献身教育事业,不断提高学校教书育人水平,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教 育 部

二○一○年二月二十日

新华社北京3月17日电(记者吴晶)什么样的教师,可以在基础教育领域坚守60余年,创造出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奇迹„„当代著名教育家、我国首批特级教师霍懋征就是这样一位教师。在她走后,她毕生倡导的“爱的教育”再次在全国教育系统掀起学习的热潮。

17日下午,教育部专门召开了“把一生献给教育事业”——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宣传霍懋征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霍老师的亲属、同事、领导和朋友通过缅怀她的事迹,学习她的精神。

在霍老师女儿赵萱的回忆中,母亲没有周末和假期,因为她除了正常上课,还要到全国各地讲学;母亲的课总能做到常教常新,因为即使在85岁高龄,她仍然要时常备课到深夜;母亲经常带有困难的孩子到家里吃住,从没丢掉一个学生;母亲到处讲学,却从不收讲课费,还自费组团去西部讲学„„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说,霍老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普通的所谓喜爱孩子,而是建立在对教育的忠诚,对儿童的信任的基础上。她相信每一个儿童,相信“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她坚守“激励、赏识、参与、期待”的八字方针,给每个孩子金色的童年。

“我们学校是霍老师生前执教的地方,我们要为霍老师塑一座铜像。”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李烈说:“更要号召青年教师用实际行动学习、传承霍老师的师德精神,续写‘爱的教育’新的传奇。”

“我们有责任,也有决心把霍老师的爱传承下去,并赋予爱新的内涵。”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教师冯勉说。

23年前,冯勉循着霍老师的足迹,来到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执教。如今,她凭借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成为深受学生爱戴的全国模范教师。

在长期担任班主任的过程中,冯勉摸索出“怎样爱学生”的办法:每学期,她都要把家长和孩子请到学校召开睁大眼睛找优点的“报喜会”,让孩子们懂得,即使“做路边的小草”也要“绿得出奇”,要做最好的自我。

即使学生们犯了错误,比如有人出现浪费学校卫生间卷纸的行为,冯勉也要发动他们开展调查,在实践中受触动、受教育。“如果教师把学生的问题都当成一种教育资源,那么学生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老师浓浓的爱。”

在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的心中,“爱的教育”是先进的理念,是崇高的师德,更是一面充满感召力的光辉旗帜。

据了解,教育部已于日前发出通知,号召全国教育工作者向霍懋征同志学习。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利民说,北京市将通过事迹巡讲、主题征文、师德讨论以及建立和完善师德建设评价考核制度等措施,大力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用实际行动学习、践行霍老师的先进理念和教育思想。

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史宁中说,霍老师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尊重,一方面体现了国家对教育事业以及教师的关怀和鼓励,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我国还十分缺少优秀教师和教育家。应在提高教师待遇、调整师范教育规模和结构、更新教师教育理念、增强教师培训等方面下大力气。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和教师队伍建设,十分关心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贯彻“两会”精神,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习霍老师先进事迹,要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全面提高师德素养和水平;要大力加强教师和校长培训,提高教师和校长专业化水平;要创造有利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要鼓励改革创新,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教育家。

霍懋征老师是我国高学历人才从事小学教育的先行者,也是当代师范院校毕业生心中的一面旗帜。60年来,她经历了失去亲人的痛苦,经历过严重疾病的折磨,却从未改变她从事小学教育的选择。霍老师的事迹深深打动了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2008级免费师范生张菁,也坚定了她毕业后从教的决心。

张菁认为,“教育跟着时代走”是霍老师教育教学的主题。在国际化、信息化大潮冲击学前教育领域的今天,我们有责任研究符合本国国情的教育理念,形成中国本土的学前教育体系。

“也许我不能成为第二个霍老师,不能如太阳般把光辉撒满每一个角落,但我依然可以做一棵大树,为孩子们带来一片绿荫。”她说。

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霍懋征老师走了。教育界失去了一位爱的教育的旗帜,我们失去了一位长者和朋友。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来纪念她,就是要学习她的教育理念和经验,学习她忠诚于祖国教育事业的无私精神。霍老师教育思想的精髓是什么?我觉得可以用真、善、美三个字来概括。

首先,霍老师的教育思想可以说集中在一个“爱”字上。霍老师对儿童充满着爱,对教育事业充满着爱。她提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霍老师的这种爱不是普通的爱,不是普通的所谓喜爱孩子,而是建立在对教育的忠诚,对儿童的信任的基础上,是一种无私的爱,不求回报的爱。霍老师认为儿童是民族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她把育人作为她的天职;她相信每一个儿童,相信他们将来都能成才,“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她坚守教育学生的八字方针,即“激励、赏识、参与、期待”,给每一孩子一个金色的童年。她认为教育的本真是培养人才,相信人人都能成才,而基础教育最为重要,从小学到的知识,养成的习惯使学生一辈子受益。这是霍老师的教育信条,也是霍老师所追求的教育之真。

第二,霍老师爱岗敬业,勇于创新。她把教育教学作为一门科学,孜孜不倦地钻研,研究理论、研究教材、研究学生,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使它尽善尽美。霍老师毕业于北京师大数理系,但她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专家。当然她也曾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专家。这一方面说明霍老师在数学语文方面都有深厚的基础,另一方面也说明霍老师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都深刻钻研。教学经验不是凭空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随着教龄的增长自然增长的,而是要不断钻研教材,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提高,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成为成熟的经验和理论。霍老师在教育实践中从不停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在教育教学中精益求精,这就是霍老师的求善的精神。霍老师的经验所以具有普遍意义,就在于她不是在研究室里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植根于长期的教育实践的沃土中,是反复实践,不断钻研,不断提炼,上升为普遍的理论。温家宝总理多次提到,要让教育家办学。我在想什么样的教师称得上教育家?霍懋征老师为我们树立了教育家的具体形象和榜样。也就是说,一名教师如果忠诚教育事业,在教育实践中不断钻研,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提出自己的教育理念,形成独特的教育风格,就称得上是一名教育家。霍老师就是这样的教育家。

第三,霍老师把教育教学视为一种艺术。语文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但是在日常学校生活中居然会有不少学生不喜欢语文。这说明,有些老师没有把语文视为艺术,更没有把教育教学视为艺术,把课讲得枯燥无味。霍老师却相反,她把语文视为艺术,把语文教学视为老师的艺术创作。她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世纪80年代初我听过她的课,课堂里生气勃勃,充满激情,师生配合默契,活生生是一堂艺术课。

小学语文课本每一册的课文,一般只有20多篇,但是霍老师每学期可以让学生学到上百篇课文。这样,非但学生不觉得负担重,而且越发喜欢语文课。这就是霍老师的教学艺术。这种艺术不是一般的技巧,而是霍老师用心灵表现出来的。就是霍老师教育之美。

霍老师出版过一本论文集,叫《真善美的丰碑》,这个书名对霍老师来讲再贴切不过了。今天我们来缅怀她,就是要学习她在教育工作上不断地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霍老师的真善美,不仅表现在她的课堂艺术上,而且表现在她的整个教育生涯中:她追求自己工作的真善美,她要把学生培养得更加真善美。真善美就是霍老师的人生追求,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月19日是我最难忘的日子,我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和母亲作最后告别。

母亲用尽一生心血耕耘小学教育讲坛,用爱的教育艺术力争让每个学生成才;她始终坚持教学改革、教育创新;她始终情系教育,情系农村教育,情系大教育,她的一生是一部感人的教育诗篇!

记得小时候,我们经常盼望她能带我们出去玩,可是她却要到全国各地讲学,很难有时间和我们在一起。几十年里她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为各地学校做了上百节观摩课,产生了巨大影响。那时候,每当我们深夜醒来,总是看到她在备课。她在讲课时总是做到常教常新,即使到了85岁高龄,外出讲学还时常备课到深夜。她是与时俱进的人,几十年前就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探索全面育人;力争减轻学生负担,给学生营造金色的童年;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她经常带有困难的孩子来家里吃住,她的学生不管多调皮,不管学习有多差,在她爱的抚育下和教育下,一个个都成才了。她从没丢掉一个学生,她常说,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

母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在她爱的教育的熏陶下,我们几个子女全部从事教育工作,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取得了优异成绩。至今全家已经有4代11个人从事教育工作,1991年我们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世家。

母亲博大的胸怀,她的积极乐观,总是陶醉于学生成长成才给她带来的快乐,这一切都深深影响着我。记得我刚当班主任时流露出了不愿当的畏难情绪,母亲跟我说,当班主任太有意义了,我一辈子都没当够。于是她经常给我传授当班主任的经验,后来,我的班上无论出现什么问题我都能应付自如了。

我当了学校校长后,母亲当了学校的顾问。她说要把一个学校管理好,优良的师资是关键,为此她亲自为我们学校的教师作师德报告等。在她的点拨下,我找准了成长的方向。

我和母亲感情至深,共同的事业把我们连在一起。多年来,母亲为教育事业奔波的脚步一直没有停下,即使得了可怕的癌症,也没有令她放弃。她把提高教师的素质当成义不容辞的责任,她常说,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她的人格魅力、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感染了数以万计的教育工作者。

世纪之交,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开发西部的号召。母亲知道后兴奋极了,这是她多年的心愿。当时已80岁高龄的她身体力行,自费组团去西部讲学,没有经费就让我和我的女儿筹措。她说,她要为西部教育献出她最后的力量。我陪同她先后去了江西、宁夏、重庆、甘肃等地,她还不顾艰辛坚持进贫困山区看望孩子们。回来后,她到处呼吁支持农村教育,因劳累过度又病倒了,积劳成疾的她从此倍加珍惜时间。没有对祖国、人民赤诚的爱,没有对教育事业强烈的责任感,是不会写就母亲传奇的教育生涯和收获丰硕教学成果的。

温总理说她是在传播精神。我想,这个精神就是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她是爱的化身,这个爱是对教育痴情的爱,对学生无私的爱,对教师真诚的爱,对学科执著的爱,对亲朋好友、对周围的人宽广的爱。

我作为霍懋征老师与之相伴终生、倾尽毕生心血实践“爱的教育”的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现任校长,此时此刻,心潮起伏。传颂在我们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霍懋征老师高尚师德的一个个感人故事,萦绕在我心头。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已经走过百年“爱的教育”的光辉之路,霍懋征老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是我们二小爱的教育传承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霍老师对爱的教育的贡献主要体现在:

她倡导“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揭示了教育的真谛。霍老师以爱教书,以爱育人,她爱学生、爱老师、爱朋友、爱学校、爱党、爱国家,爱满天下,霍老师是爱的化身。

她提出“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这是一位教育家对教育的庄严承诺。霍老师既掌握学生的共性,更重视学生的个性,并炉火纯青地驾驭小学一至六年级的语文、数学全部教学内容和班主任工作。同时,她始终如一地不断学习,不断补充,不断提高修养,并以“赏识、激励、参与、期待”的教育艺术,实现教育好每一个学生的目的。

她不断改革创新,永不满足。霍老师的课常讲常新,同一篇课文,在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时间,她都充实新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出不同的特点和效果。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从上世纪50年代初起,就是教育部直属的实验学校,从学制改革以及后来的各学科改革实验,霍老师都是走在改革的最前面。

她把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看成是光荣的事业、幸福的事业。这使她在教师这一平凡而又艰巨的工作岗位上,桃李满天下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有爱才有魂。霍懋征老师用她完美的一生演绎了一部生动感人的爱的教育篇章,诠释了教师最高贵的品质。今天纪念霍懋征老师,更要继承和发扬她这种“爱的教育”的精神。

从1997年起,我们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提出并践行“以爱育爱”的“双主体育人”的教育思想,丰富了我校“爱的教育”这一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的内涵。“以爱育爱”将“爱”升华,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以霍懋征老师为代表的老一辈教育家“爱的教育”的崇高传统!

在我校不久前举办的霍懋征老师学习追思会上,全体教职员工一致决议,在我们美丽的校园里,为霍懋征老师塑一座铜像,让霍老师永远和我们在一起!爱的薪火,将由新一代教师一脉相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无数个霍懋征将继往开来,续写“爱的教育”新的传奇!

认真了解了霍懋征老师的先进事迹,用心感受了她用毕生精力谱写的教育赞歌,我在心头涌上深深敬意的同时,更多的是心灵震撼。霍懋征老师用她60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着自己对学生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

霍老师曾用6个字概括她一生从教的体会:光荣、艰巨、幸福。60年来,她经历过失去亲人、骨肉分离的痛苦,经历过严重疾病的折磨,但这些都没有摧垮她的意志,没有改变她从事教育事业的选择,没有改变她对孩子的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教育”,“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耳熟能详的话里,没有华丽的词藻、空泛的理论,有的是霍老师对教育矢终不渝的追求。60年的教学生涯中,她把“全心全意爱自己的学生”作为座右铭,把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尊重理解、赏识激励作为对待学生的准则。60年的从教生涯,她创造出没有让一个学生掉队的奇迹。

在我心目中,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在三尺讲台用粉笔书写桃李满天下的华章更是我的梦想。带着这份心愿,我毅然选择成为一名免费师范生。进入大学一年多来,我从对教育的一无所知到现在的略有所思,我时常想: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样的教师才是优秀教师?我又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霍老师的事迹无疑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她让我懂得,教育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教育还是爱、包容、理解和真情。

在品读了霍老师的事迹后,我更加坚定了终身从教的信念。一位年过七旬的老者依然执著前往祖国西部做教育指导,而我能在毕业后去乡村工作两年又是一笔多么宝贵的财富。也许我不能成为第二个霍老师,不能如太阳般把光辉洒满每一个角落,但我依然可以做一棵大树,为孩子们带来一片绿阴。

60年,时代在发展,教育同样也在发展,“教育跟着时代走”是霍老师教育教学的主题。作为素质教育的首批倡导者,她提出的“速度要快、数量要多、质量要高、负担要轻”16字方针如今已成为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而我作为一名学前教育的学生,在不断充实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多地是要去琢磨如何成为一名有理念、有方法、有科研水平的新时代教师。学前教育是一个阳光的职业,它让我的内心充满阳光,我也要把阳光播撒到更多孩子的心田,让爱在那里生根发芽,开出最灿烂的花朵!(本版照片均由本报记者 高海涛 摄)

23年前,我从师范学校毕业,怀着一颗敬畏之心走进实验二小的大门,因为这里是霍老师工作过的学校。在师范学校时就学习了许多霍老师的先进事迹,她对教育事业执著的追求,对学生无私的爱以及教学上的探索创新,都使我们对她产生深深的崇敬之心,对实验二小这所名校产生无限向往。

虽然那时霍老师已退离二小工作岗位,但她仍然热心参加学校各项活动,乐此不疲。学校的青年教师评优课上,当初出茅庐的我看到台下听课老师中霍老师的身影时,那份激动又紧张的心情至今记忆犹新,恍如昨日。

人们说霍老师是一座丰富的宝藏,她带给我们太多太多的东西。的确如此,她的教育之魂就是爱,这种爱是对教育事业的孜孜以求,对学生的无微不至,对教育的大胆创新……这些都使我对爱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不断提升自己爱的能力和艺术。

我认识到,爱是一种追求,这种爱源自教师的心灵深处,犹如一泓泉水滋养学生心灵,使他们不断感受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因此,我追求,让自己带着理解、包容、机智走进每个孩子的心里。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注意到,通常当孩子们犯错误时,在教师、学生、家长之间会形成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链条,处理不好就会“崩链”,于是,我努力尝试换个角度看问题。每个学期,我都把家长和孩子请到学校召开睁大眼睛找优点的“报喜会”,一张红红的请柬,一杯淡淡的清茶,一张张兴奋而幸福的笑脸,使小小的“报喜会”成为爱的桥梁。其实,教师的爱就是要在包容中理解差异,在理解中体现不同的包容。最重要的是将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都纳入教师的视线,让孩子们懂得,即使“做路边的小草”也要“绿得出奇”,要做一个最好的自我。

上一篇:申请美国奖学金需要准备的材料下一篇:“学校办公室计划”学校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