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走进的工作报告

2024-10-26

关于三走进的工作报告(共11篇)

1.关于三走进的工作报告 篇一

关于开展“严管理、降成本、增效益、促发展”主题形势任务

教育“三走进”活动的通知

为积极应对当前严峻经济形势,全面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应对当前经济危机的新“2383”措施,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战胜困难,实现今年各项既定工作任务和目标,推动集团科学、稳定、和谐发展。经研究决定,在集团公司开展“严管理、降成本、增效益、促发展”为主题的形势任务教育“三走进”活动(进科区、进车间、进班组),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要求

通过主题的形势任务教育“三走进”活动的开展,一是传递压力,让广大员工正确认识金融危机,牢固树立危机意识,打好持久战、攻坚战。二是坚定信心,让广大员工进一步振奋精神,广泛参与,形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三是强化引导,让广大员工立足岗位、拼搏进取,带头执行集团各项决策部署,聚精会神抓好基础管理,积极维护安全生产经营秩序,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二、活动安排

活动于2012年8月29日正式启动,2012年12月底结束,分为三个阶段:

1、广泛发动阶段(2012年8月29日-2012年9月30日):按照宣讲要求,各单位要抽调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政工干部和基层党员干部,同时注重典型性、代表性、先进性和兼顾岗位、年龄、学历结构条件的要求,精心选择宣讲骨干,组建宣讲组、宣讲小分队。以集团公司七届二次职代会精神、下半年工作会议精神和新“2383”应对措施为主要内容,把握住当前危机走势、原因复杂、周期较长、救市难度大等特点,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树立长期过“紧日子”的思想。制定宣讲方案和宣讲日程表,组织本单位宣讲组开展巡回宣讲,积极创新活动载体,使集团公司应对危机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进科区、进车间、进班组。

2、广泛讨论阶段(2012年10月1日-2012年10月31日):组织全体员工开展“企业有困难,我该怎么办”等主题大讨论活动,及时通过召开学习会、班前会、班组形势宣讲会等形式,做到员工百分之百学习,百分之百发言,百分之百有措施,使广大员工普遍认识到市场形势和企业状况,自觉理解、支持企业发展思路、措施等。在开展大讨论活动中,加强对广大干部员工的思想引导,把员工的注意力引导到立足本职、忠于职守、发展企业上来,把精力集中到攻坚克难上来,让员工为企业降本增效献计出力,全力以赴应对企业当前面临的各种挑战。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发挥表率作用,带好头,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决做到顾大局、讲团结、守纪律、听招呼,团结带领广大员工渡过危机。

3、广泛参与阶段(2012年1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三走进”活动的落脚点,是要引导员工立足岗位,安全、优质、高效地干好本职工作,确保全年生产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各单位

要组织全体员工进行岗位对标,将全年目标任务分解到基层、到岗位、到个人,每个人都要在本岗位上加强安全工作,提高生产效率,本着勤俭持家的态度节约生产成本和其它各项开支,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岗位争优,实现各自最大的贡献。

三、几点措施

1、把握基调,深入宣讲。各单位要深刻认识活动的重大意义,把握“严管理、降成本、增效益、促发展”这一主题,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开展宣讲活动,确保活动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传递压力,凝心聚力,坚定信心,助推发展的作用,使全体干部员工认识到无论形势多么复杂、任务多么艰巨,只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就一定能够克难制胜,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

2、精心组织,强化领导。各单位要采取不同形式、不同角度的宣讲方式,把宣讲与网络、电视、报纸、板报、橱窗等宣传媒体和阵地结合起来,把形势给员工群众讲清楚、把困难给员工群众讲透彻、把对策给员工群众讲明白,使员工明辨是非,确定宣讲活动取得实效。各级领导干部要亲自参与,带头宣讲,发挥表率作用,把全员的思想凝聚到集团公司对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确保全年工作目标实现上来。

3、加强指导,强化考核。集团公司政治工作部将对宣讲工作进行检查指导,活动开展情况将纳入年度党委工作目标考核范

围,并作为评选年度“三走进”活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重要依据。

2.关于三走进的工作报告 篇二

第一步:与学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平等师生关系

新学期入学, 班主任和学生所见的第一面非常重要, 教师要重视第一次和学生见面的机会, 开好第一次班会。在师生见面会上, 班主任要将自己的姓名、经历和兴趣爱好等介绍给学生, 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 这样做有利于师生之间情感的沟通。 同时要仔细观察学生, 和学生谈心, 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和家庭背景, 一方面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另一方面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 消除学生和班主任之间的陌生感。 有一次班级中队活动, 其中有一个游戏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当游戏完成时, 学生向我竖起了大拇指, 说“: 老师好厉害! ”当时我就被这种氛围感染了, 感觉和学生在一起真好。 通过这次活动, 我发现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更近了。 一向比较害怕老师的同学也参与到我们的谈话中。 如果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非常严厉, 对学生指手画脚, 师生之间将不会建立良好的关系, 学生不会将班主任当成自己知心的朋友。 当前, 社会倡导理解万岁, 作为成人的班主任更应当学会理解和宽容学生。 新时代下学生的想法可能比较新颖, 甚至比较离奇, 班主任要能够理解, 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引导。 有些学生是非观念不强, 容易犯错误, 对此班主任也要能够理解。 这样做, 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才能更深厚。

第二步:关心和尊重学生, 从内心深处感化学生

我所带的班级, 曾经有这样一个男孩, 他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突出, 也非常受同学欢迎, 但是对待作业的态度却很不认真。 作为班主任, 我发现了男孩身上的问题, 经过仔细观察, 与他聊天, 我发现他缺少学习的热情。 为了让他对作业有兴趣, 我让他担任学习小组的组长, 协助我检查其他同学的作业完成情况, 开始时, 他仍然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我当作不知道。 几天后的一次班会, 学生将他的这种情况反映上来, 我表现得非常惊讶, 当学生将他的作业交上来时, 我看了他一眼, 说“: 你没能完成作业, 可能有其他特殊的原因吧。 ”这时我发现他眼里泛起了泪花。 从那之后, 他更加努力学习了, 还被同学一致推荐为“ 三好学生”。 班主任在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时, 切不可贸然下结论, 要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因材施教, 尊重学生, 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从内心深处真正地接受教育, 从而达到转化的目的。

第三步:为学生创造各种锻炼机会, 消除部分学生的胆怯心理

部分学生由于性格等原因, 上课或与人交往时, 存在害羞与胆怯心理, 据研究发现, 这些学生是因为害怕在同学面前出丑, 所以才不敢参加班级里的一些课外活动。 面对这样的学生, 班主任要为他们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 逐渐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促使他们的性格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我所带的班级, 就有这样一位女生, 为了改变她的现状, 我就对她说:“ 老师工作很忙, 你愿意做老师的助手吗?”当她看到我诚恳的目光时, 答应了我的请求。 在随后的几天里, 我发现她能够有效地组织同学早读, 打扫卫生, 能有条不紊地组织班级工作, 她的性格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 变得开朗起来, 她也越来越信任老师。 从这名女生身上, 我看到了班主任在转化问题学生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也促使我更仔细地观察学生身上的特质, 放大他们身上的优点, 从而使他们看到不同的自己。

3.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三走进” 篇三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当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载体之一,它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思考、感悟而获得心理成长,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的课程。目前,心理辅导活动课由于缺少统一的教材与课程标准,成为令班主任、心理教师头疼的难题,怎样的课可以称得上好的心理辅导活动课?笔者通过自身的实践和思考,从以下三个“走进”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走进活动情境,创造一个好的开始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全身心投入才能让心理辅导活动课发挥其积极效用。因此,在课堂上,需要让学生放松自己,投入到活动中。如何才能让师生走进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课前与学生分享规则

规则是确保心理活动课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执行课程的相关活动,教师在导入前需要同学生共同制定或者分享规则。一般来讲,规则分为预设规则与生成规则两种。

预设规则主要有:尊重他人,不评价他人;教师击掌表示活动结束;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回答没有对错之分;全身心地投入,你会感受到快乐;等等。预设规则是对心理活动课制度上的支持,是为了让学生做好开展活动的心理准备。生成规则主要是同学生共同制定的规则,它具有不确定性,往往根据活动课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而制定。例如,在开展“情绪调节”这一主题活动时,因为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根据此年龄段学生乐于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特点,可以与学生共同制定规则,当没有人主动表达感受时,教师可以采用抽学号的方式,抽到的学生必须大声表达。这样制定规则既得到了师生的认可,又让师生更容易投入活动的氛围。

2. 热身导入有指向

许多教师都将热身活动作为心理活动课的第一个环节,这主要是受到团体心理辅导课的影响。事实上,两者是有区别的,从宏观的角度看,团体心理辅导课只是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一种方式,因此无需拘泥于热身活动。

事实上,不管什么活动都需要有明确的指向性,导入也是如此,不能为活动而活动,这样就会形式化。导入活动的指向性体现在学生状态的指向及课程目标的指向。学生状态的指向是基于学生的,教师需观察学生课前状态,对较为兴奋的班级和学生应该开展静心的活动,对较为沉闷的班级和学生则需要通过导入活动调整学生的情绪。课程目标的指向是指导入活动往往是同课程主题相关的,是能够引入教育目标的。例如,在一年级上学期开展的“认识你我他”活动课中,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并了解班级其他的同学,热身活动就以“找朋友”开始,同学们围成同心圆,里外的同学反方向转动,互相握握手,并说出自己的名字,问个好。一个简单的热身活动,既打破了学生彼此陌生的尴尬局面,又让学生对班级的同学有了初次印象,活动直接指向目标,十分明确。

3. 目标明确,层次清晰

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在课堂中感受不到本节课的价值。因此,教师在设计一节课时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这节课能给学生带来什么,能给多少位学生带来这样的感受。教师需要给课程设计明确的目标,且活动目标需要层层递进,这样让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活动中有新的感受,就会不断刺激学生的注意力,更新其关注点,使教学过程不断深入从而让学生有所感悟。

二、走进教师自身,寻找适合的切入点

1.亲和力带来的认同

心理活动课有效与否与引导者也有十分重要的关系,一个优秀的引导者可以让心理辅导活动课绽放精彩。具有亲和力的教师可以使课堂氛围宽松、自然,让学生获得信任感,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就会敢于说出自己的感受;具有亲和力的教师同时也具有丰富的身体语言,蹲下来倾听让学生感受到尊重,轻轻摸摸学生的头就会让学生从紧张变得放松,一个亲切的笑容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具有亲和力的教师具有宽容之品质,学生说错了教师也能够认真聆听,不会给学生带来太大压力。

2.评价带来的影响

教师的评价会给整个课堂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上,教师必须慎用评价。评价代表教师的态度,适当的评价可以给学生正确的引导。笔者认为,课堂上的评价以指导性评价更为合适。

例如,在问学生参加完活动的感受时,学生回答:“感觉很无聊,没劲”,此时教师如果放任学生表达,可能会影响整个课堂的氛围,也会影响其他学生的情绪,心理辅导活动课是知、行、意的统一,需要引导学生向积极的心理状态前行。教师可以做如下回答:“可能这个活动你没有全身心投入,导致你的印象不深刻,接下来第二次活动,请你注意观察自己心理的变化,那会很有趣”,或者教师做这样的回答:“感谢你的分享,其他同学的感受或许可以帮助你找回乐趣”……

评价有时也可以把问题抛给学生,特别对于学生的消极评价,可以请学生自己讨论解决,这样就将个人的评价转化为群体讨论的问题,从个别转向整体,既不会影响某个同学,又能够通过这个机会解决共性问题。

3.总结带来的成效

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小结虽然只有短短几句话,却是课程的精髓所在。作为教师,需要细细揣摩每一次的小结。活动后的小结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梳理自己的感受。作为升华部分的总结而言,教师不仅要注意预设,更要注意现场的生成,能够总结孩子们的感受,帮助孩子产生心理共鸣,从而深化其体验、感悟。

三、走进儿童心灵,让每个孩子都受益

在小学阶段,把学生看作儿童,会为教师带来新的视野,也会让教师更容易走进儿童的心灵。心理活动课就是走进儿童心灵的课。

1.随时关注儿童的变化

儿童是敏感又具有可塑性的群体,所以在心理活动课中必须时刻关注儿童的变化以及时调整活动的流程或时间。例如,在六年级心理活动课“他和她的故事”中会涉及许多较为敏感的话题。六年级的儿童处在青春期初期,他们既对异性交往有一定的兴趣,又难免有些难为情。教师要时刻观察他们的变化,合理地调整活动。热身活动可以是“我有哪些变化”,有的孩子会侃侃而谈,讲述自己的变化,有的孩子较为羞涩,不敢讲出自己的变化,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用更多的热身活动帮助这些羞涩的孩子进行心理调节。

随时关注儿童,让儿童在合适的时机正确地通过活动调节自己,这样才能够敲开儿童心灵的大门。

2.随时让儿童发表感受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让儿童分享感受的过程,这也是外在影响内化的过程。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断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才能促使他们逐渐领悟。同时,感受的表达也是一个共情与分享的过程,每个儿童都是具有个性的,他们的感受也互不相同,在课堂中分享自己的感受也是无声地影响别人的过程,这是一种智慧的碰撞。所以,课堂中要让学生随时发表自己的感受,当感受同他人出现巨大的反差时,就可以让全班学生共同探讨、交流,最终达成共识。

3.随时帮助儿童去体验

儿童体验活动是心理活动课最主要的特点。心理辅导活动课必须顺应儿童的成长规律,而儿童的成长则是依赖于自身的体验以及在体验中习得经验,这样的体验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这也就要求心理辅导活动课需要以多种形式开展,来帮助儿童体验并感受心理的变化。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开展可以有以下一些方式。

心理游戏。这是活动课上经常使用的体验方式,有趣的游戏体验与心理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游戏中感悟心理的变化。心理游戏的使用必须具有目标性,盲从地使用心理游戏只会白白消磨时间。

欣赏电影与故事:生动的电影与故事能带给学生更为真实的体验,电影有时代表一种真实生活的写照,学生从中领悟主人公的心情变化,也便于学生通过体验他人的生活丰富自己的经历。

案例分析:儿童更容易从他人身上看到问题,在活动课中采用案例分析就是让学生自我思辨的过程,这样的体验比挖掘自己更为柔和一些,也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开展只有让学生将感受与体验内化,才能真正发挥效果,这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在教师营造的宽松、平等的氛围下感受自己的心理变化,吸收他人的心理变化,有助于学生在自我开放中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市新区第二小学,苏州,215400)

4.关于走进民间艺术研究报告 篇四

研究小组名称:四叶草小组

研究内容: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

研究时间:2013年9月28日—2013年10月7日 研究目的:了解民间艺术

一、问题的提出:憨态可掬的老虎枕、五颜六色的端午节彩棕„„这些广为流传的民间艺术作品,我们非常想了解,于是,我们决定研究民间艺术。

二、小组人员分工:

1、邱雯雯负责做PPT;

2、陈慧婷负责做研究报告;

3、梁少文负责查资料;

4、苏培松负责调查了解;

三、研究方法:

1、上网查找资料

2、向家长了解

四、研究过程:我们各自分工,做PPT的做PPT,做研究报告的做研究报告,查资料的查资料„„

五、我们小组所了解到的情况:“民间艺术”,是艺术领域中的一项分类,冠以“民间”字样,显然是要与所谓的“宫廷艺术”与“贵族艺术”等有所区隔。不过“民间艺术”的领域很宽广,而且也不乏很多“绝活”,象皮影、剪纸、编织、绣花、狮子舞等等,都是很著名的民间艺术,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5.三走进三服务 篇五

关于在全场组织系统开展“三走进三服务”

活动的实施方案

各村党支部、场直各支部: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开展“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和《在全省组织系统开展“千名组织部长三走进三服务”活动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根据县委组织部统一部署,结合我场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按照省委统一部署,以“访民情、汇民智、释民惑、解民忧、惠民生”为主题,组织全场组织人事干部开展“三走进三服务”活动,既走进基层一线、走进党员干部、走进人民群众,服务富民强县、服务党员干部、服务人民群众。通过拜人民为师,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凝聚加强

新一届党委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党员干

部队伍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智慧和力量,进一步促进干部

转变作风,努力提升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切实提高组织人

事工作满意度,为加速蒙城崛起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参加对象

参加活动的对象是:全场组织人事干部、各支部组织委员。

三、活动时间

活动从2011年9月份开始,至2012年2月底结束。

四、主要内容

(一)集中调查研究。围绕加强新一届党委领导班子思

想政治建设、工作机制建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基层

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

设、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等内容,确定若干专题,带着专题

走基层访群众,重点走访“两代表一委员”、双培双带户、老党员、老干部、流动党员、困难户等,听取他们的意见和

建议。

(二)深入宣传政策。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报告会等形

式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省、市、县的重大决策部

署,重点宣讲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市第三次党

代会精神,宣讲党的干部工作、组织工作、人才工作的政策

规定和一系列要求,交流通报组织人事部门有关工作情况。

(三)实行带案下访。对我场涉及组织人事工作的信访

情况特别是信访老户情况进行梳理,变群众上访为带案下

访,做好矛盾化解工作,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对暂时难以解

决的问题,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并列入工作日程认真加以

研究;对不符合政策规定的问题,要讲清政策讲明道理;对

涉及其它部门的问题,也要主动向有关部门反映。

(四)坚持联系帮扶。建立落实组织人事干部基层联系

点制度,经常深入点上调研,帮助研究加强党的建设和经济

社会发展等问题,努力为联系点办实事做好事。推进组织人

事部门机关党组织与村、社区、非公企业党组织结对共建工

作,明确共建任务,形成共建集中,强化共建措施。加强对

创先争优活动联系点的点评工作,确保取得明显成效。精心

安排好国庆、春节“两节”慰问,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

府的关心和温暖。

(五)开门纳谏问计。通过走访、座谈、征文、网上征

集等途径,向社会广泛征集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组织人事部门

自身建设、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的“金点子”。要对征集到的“金点子”进行认真梳理,对有价值的“金点子”登记在册深入调研,作为推进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场组织人事工

作的着力点和创新点,研究制定落实措施。

(六)注意发现典型。在深入走访调研过程中,注意发

现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

员,指导做好典型宣传工作;总结推广城乡结对共建、为民

服务全程代理、双培双带、双向承诺、流动党支部建设和管

理、“一村一大”毕业生培养、教育、使用等经验做法;注

意发现一批扎根基层、作风好能力强、工作有经验有实绩的优秀干部,使他们得到更好的培养和使用,树立重视基层的用人导向。

(七)强化组织领导。场党委成立“三走进三服务”活

动指导小组,加强对活动的组织指导。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同

志不仅要对搞好本部门活动提出要求,而且要身体力行,当

好表率,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八)务求工作实效。要统筹安排好走访活动,特别是

要统筹安排好走访时间和地点、对象和内容等,避免过于集

中、频繁和重复。提倡撰写民情日记和调研札记,切实做到

走访调研有所思有所悟。加强督查指导,防止走过场、流于

形式。深入总结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探索并形成“三走

进三服务”的长效机制。

(九)营造活动氛围。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宣传栏等媒体和阵地,对“三走进三服务”活动成效进行宣

传报道,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十)注重抓好结合。把开展“三走进三服务”活动与

“三大蒙城”建设、完成全年注重工作任务、谋划新一年组

织工作、推进组织工作“项目创新”等有机结合起来,与正

在开展的“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学习李林森活动、机关效能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精心实施。

附件:白杨林场组织系统开展“三走进三服务”活动指

导小组成员名单

附件:

中共白杨林场党委 2011年9月30日

白杨林场组织系统开展“三走进三服务”

活动指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郑士辉(党委书记)

副组长:杨风光(党委副书记、场长)

成员:侯影(党委委员)、刘琪(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张德勤(党委委员、副场长)、崔华合(党委委员)、刘永飞(党委委员)、张秀坤(党委委员、副场长)

6.三走进三服务活动总结 篇六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学校成立了以徐XXX校长为组长,以范XX、瞿XX、吴XX、郭XX四位副校长为副组长、相关条线同志为组员的“三走进三服务”领导小组,共同研讨和筹划工作安排,制定方案。今年暑期放假前,围绕“三走进三服务”的要求,两次召开了专题会议和动员会议,向全体教师传达部署《关于进一步做好暑期“千名教师进社区”组织工作的通知》、《关于推进“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常态化的意见》文件精神。徐XXX校长在暑期结束工作会议上,作了动员报告,范寅副校长作了工作安排,提出了假期教师参加“三走进三服务”的具体要求,并着重在教师家访的形式和内容上作了部署。

二、丰富内容,形成特色

1、“万名教师进万家集中家访活动”形式多样,反响好。

暑期登门家访活动

为了贯彻落实市教育局“开展万名教师进万家集中家访活动”的要求,了解社情民意,强化学校和教师的服务意识,树立教育良好形象,建办人民满意教育,207月28日,学校全体行政人员和部分骨干教师、班主任在学校校长徐XXX带领下,走进十二位学生家庭,集中开展暑假登门家访活动。

家访教师分为四组,分别对XX镇、XX镇、XX镇和XXX镇等学生进行家访。在家访过程中,教师对部分学优生、学困生、贫困生和特殊家庭学生赠送了学习书籍文具和慰问金,鼓励学生假期里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争取学有所成报效社会。家访教师还积极向家长宣传了党的教育政策方针,虚心认真地听取了家长和学生对学校办学的各种意见和建议。此次家访活动促进了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和谐,受到家长和学生的一致欢迎。XX教育信息网对我校的家访活动进行了报道。

8月23日,学校又组织新高三年级管理组成员及相关班主任、部分任课教师对五十七位高三学生进行了家访。这次家访的对象是平时学习不太稳定,波动较大的.学生,内容主要是了解他们在家学习情况,与他们交流学习方法,鼓励他们为新学期高三开学做好准备。

9月8日,学校高一年级以“关爱心灵、沟通家长”为主题,组织班主任和部分任课教师开展家访活动以庆祝教师节。本次家访主要以部分学优生为主,共对30名学优生进行了学习经验交流,方法指导,目标规划,鼓励他们在沙中有更高远的目标,向名牌大学重点大学努力。

暑期教师电话家访

在暑期,学校还要求全体任课教师积极开展电话家访活动。据不完全统计,

暑假原高一任课教师有45名教师与学生电话联系约380次,学生中约200人主动与老师联系约350多次,班主任老师与班级三分之一以上学生有过电话联系,直接家访共计26人次,原高二年级任课教师暑假与学生电话联系约XXX人次。

其他家访活动

此外,学校还通过家校路路通,家校联系手册,学生回校日、家长访校日、千名家长评师德问卷调查等形式,做好和家长的联系沟通工作。在家长中开展家庭教育研讨活动,我是文明宣传员活动,开展“文明安全行”、“文明志愿劝导”等活动,利用道德讲堂、家长学校进行宣讲,敦促每个家长市民形成良好的文明道德素养。

2、“千名教师进社区”自愿主动,服务好。

学校积极组织教师进社区,参与社区志愿活动。学校有60多人报名参加。10多位教师参与了社区交通执勤、辅导学生功课、绿化社区、社区广场文化等活动。学校颜福进老师暑期多次参加团市委组织的“文明安全劝导行”活动,并组织我校青年学生积极走进社区,参与社区活动,关爱空巢老人。

3、暑期送温暖活动暖人心,评价好。

学校一直关心贫困家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放假前,校团委专门召开了座谈会,了解了他们的生活情况,帮助他们利用暑假勤工俭学。7月28日,利用假期家访机会,组织部分教师慰问了学校5户家庭贫困的学生,实地了解了这些学生的家庭情况,给他们送上了沙中校史纪念册、学习用品和慰问金,并勉励这些学生坚定志向,勤奋学习。

三、强化宣传,扩大影响

我校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等宣传教育机构的重要作用,通过校园网、家校路路通平台、XX教育网、XX日报等网络媒体,面向社会、面向家庭宣传我校开展的活动和典型事迹,营造活动氛围,扩大活动影响,并及时总结上报特色亮点工作和成效,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三走进三服务”主题活动的良好氛围。

7月30日,XX教育信息网报道了我校开展“八一”慰问活动情况。“八一”建军节前夕,7月29日,XX中学校长徐XXX率领学校行政领导奔赴南京,走访了学校军民共建友好单位DD中国人民解放军某炮兵学院,开展“八一”慰问活动。

7月31日,XX教育信息网“学校动态”栏目报道了我校暑期“开展万名教师进万家集中家访活动”情况,在XX中学学校校长徐XXX带领下,学校全体行政人员和部分骨干教师、班主任分为四组,分别对XX镇、XX镇、XX镇和XXX镇学生家庭,集中开展了暑假登门家访活动。

8月30日,学校在宣传橱窗里,对我校假期“三走进三服务”活动情况进行了总结和表彰。

7.关于三走进的工作报告 篇七

一、指导思想

1、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

2、坚持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充分发挥学院各方面优势, 调动各方积极性, 增强质量意识, 优化教育环境, 创造教育品牌。

3、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精神, 坚持德育工作的首要地位, 发挥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系统教育的实施目标

1、总体目标:

(1) 、使学生逐步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 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树立起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民族振兴无私奉献的主人翁意识。

(2) 、通过加强对学生的基础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不断提高学生的纪律意识, 民主意识, 法律意识和自律意识, 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3) 、逐步培养学生自觉学习、刻苦钻研的学习意识, 勤于思考、广开思路、敢为人先、开拓创新意识, 不断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 相互关心, 相互学习, 共同奋进的团队意识和正直无私的诚信意识。

(5) 、培养学生不怕困难, 不畏艰难, 坚定信心, 勇敢进取的竞争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为适应社会, 做生活的强者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2、阶段目标:

按照大学生求学期间不同阶段的思想特点和心理特征, 遵循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过程渐进性这一基本规律, 在总体目标的基础上, 确立的学生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阶段目标是:

三年级阶段的学生有其共同点:一是都具有了一定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上开始趋于成熟, 综合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二是多数学生学习意识比较强, 并且已开始掌握了较为正确和适用的学习方法, 专业思想相对稳定, 由于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已具备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并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术技能。三是心理状态大专学生面临毕业, 开始考虑个人前途, 对人生命运开始担忧, 绝大多数学生心理状态正常, 但有少数学生甚至部分学生对即将走向社会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大部分学生有着正确的择业观, 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好高骛远, 眼高手低。四是三年制大专学生这个时期开始出现松垮现象, 尤其是毕业学期, 由于多种主客观原因存在, 对学校各项制度和规定产生厌烦情绪。因此, 对三年制大专学生而言, 这一阶段, 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相对较多。

根据大专三年级学生的思想特征和心理特点, 这一阶段的教育目标是:

(1) 进一步帮助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注意启发学生的奉献意识和团队意识。要根据这一阶段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征, 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重点增强他们的社会竞争意识、自我挑战意识, 增强自信心。

(2) 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和启发他们在实践中继续学习, 立志成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把个人成才和发展与祖国昌盛、民族振兴紧密相连, 增强为民族的振兴自觉学习的意识。

(3) 帮助学生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 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择业观, 正确处理个人理想和国家需要、事业需要的关系

(4) 通过各种教育活动, 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诚实敬业, 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工作态度。应加大职业道德教育力度, 以便为尽快适应和驾驭社会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帮助学生增强社会竞争意识, 增强自信心,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人格。

三、系统教育的内容

按照学生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在教育内容上应讲求层次性这一规律和人的思想理念及世界观形成的一般规律, 结合学院学生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 学生德育工作系统教育的内容是:

主题1:实践教育:加强实践技能, 增强社会竞争力

主题2:心理素质教育:增强学生自信心教育和增强社会竞争意识

主题3:就业、创业教育:摆正心态、了解政策、培养应试技能、增强学生自主创业意识

主题4:感恩教育:学会感恩、与爱同行, 铭记恩情、心系你我、感恩从心开始

主题5:职业道德教育:职业修养和诚信是为人之根本。

四、系统教育的形式和方法

遵循学生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在教育方式上多元化这一规律, 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应采取开放性、民主性、多元性、实效性的方式, 具体内容有:

1、实践教育以下列形式和方法进行:

(1) 组织进行假期社会调查; (2) 组织一定数量的校园劳动, 以增强大学生对学校的感情, 尤其是进行值周活动; (3) 根据专业学习情况, 有计划的安排技能实习和顶岗实习; (4) 结合专业学习, 组织各项以提高大学生科技意识的活动; (5) 请专家做“科技兴国与民族振兴”报告会; (6) 组织大学生开展以小发明, 小创造, 提高专业技能为内容的科技竞赛或科技节活动。

2、心理素质教育以下列形式和方法进行:

(1) 结合这一时期学生心理特点, 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其主要内容是增强学生自信心教育和增强社会竞争意识教育, 进行心理素质板报比赛; (2) 每周进行心理异常情况排查, 每月进行心理状况统计和总结, 注意学生心理信息的了解和掌握, 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找出共性的东西, 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调适和疏导。

3、就业、创业教育以下列形式和方法进行:

(1) 就业心态教育:A、“面对社会摆正我们的心态”的讲座;B、“社会需要与自我价值实现”讨论会;C、“理想、社会、人生”辩论会;D、“社会竞争与人生心态”研讨会。

(2) 就业政策学习:A、通过板报和网站进行就业政策宣传;B、开设就业指导课。

(3) 应试技能技巧的能力培养;A、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组织艺术讲座;B、管理心理学讲座;C、行政管理基本理论讲座;D、商务谈判和公关技巧讲座等。

(4) 自主创业意识的教育:A、“如何摆正就业择业创业的关系”讨论会;B、“就业、择业、创业——人生事业的三部曲”的讲座;C、老毕业生来校做人生三部曲的成功人生报告会等。

4、感恩教育以下列形式和方法进行:

(1) 文明离校教育; (2) 组织“献给母校的爱”公益活动; (3) 组织“我为母校留下什么”的主题班会; (4) 组织毕业生留念或签名活动; (5) 组织“师姐师哥的期望”全院联谊活动或文艺演出; (6) “学会感恩社会”的辨论赛。

5、职业道德教育以下列形式和方法进行:

A、职业道德修养讲座;B、组织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活动;C、诚信教育讲座等。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2]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

[3]青岛大学高职学院, 应用技术学院, 软件技术学院.学生德育工作系统教育纲要

[4]彭清宁.大学生德育工作现实性管窥.中国教育报.2006年12月23日第三版

[5]李国建.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5, (01)

[6]赵文秀.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J].昆明大学学报.2005, (01)

[7]吴太胜.高校班级德育管理的组织结构模式设计.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8.“三步法”走进学生心灵 篇八

第一步:与学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平等师生关系

新学期入学,班主任和学生所见的第一面非常重要,教师要重视第一次和学生见面的机会,开好第一次班会。在师生见面会上,班主任要将自己的姓名、经历和兴趣爱好等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这样做有利于师生之间情感的沟通。同时要仔细观察学生,和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和家庭背景,一方面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消除学生和班主任之间的陌生感。有一次班级中队活动,其中有一个游戏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当游戏完成时,学生向我竖起了大拇指,说:“老师好厉害!”当时我就被这种氛围感染了,感觉和学生在一起真好。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更近了。一向比较害怕老师的同学也参与到我们的谈话中。如果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非常严厉,对学生指手画脚,师生之间将不会建立良好的关系,学生不会将班主任当成自己知心的朋友。当前,社会倡导理解万岁,作为成人的班主任更应当学会理解和宽容学生。新时代下学生的想法可能比较新颖,甚至比较离奇,班主任要能够理解,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引导。有些学生是非观念不强,容易犯错误,对此班主任也要能够理解。这样做,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才能更深厚。

第二步:关心和尊重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化学生

我所带的班级,曾经有这样一个男孩,他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突出,也非常受同学欢迎,但是对待作业的态度却很不认真。作为班主任,我发现了男孩身上的问题,经过仔细观察,与他聊天,我发现他缺少学习的热情。为了让他对作业有兴趣,我让他担任学习小组的组长,协助我检查其他同学的作业完成情况,开始时,他仍然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我当作不知道。几天后的一次班会,学生将他的这种情况反映上来,我表现得非常惊讶,当学生将他的作业交上来时,我看了他一眼,说:“你没能完成作业,可能有其他特殊的原因吧。”这时我发现他眼里泛起了泪花。从那之后,他更加努力学习了,还被同学一致推荐为“三好学生”。班主任在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时,切不可贸然下结论,要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因材施教,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从内心深处真正地接受教育,从而达到转化的目的。

第三步:为学生创造各种锻炼机会,消除部分学生的胆怯心理

部分学生由于性格等原因,上课或与人交往时,存在害羞与胆怯心理,据研究发现,这些学生是因为害怕在同学面前出丑,所以才不敢参加班级里的一些课外活动。面对这样的学生,班主任要为他们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逐渐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促使他们的性格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我所带的班级,就有这样一位女生,为了改变她的现状,我就对她说:“老师工作很忙,你愿意做老师的助手吗?”当她看到我诚恳的目光时,答应了我的请求。在随后的几天里,我发现她能够有效地组织同学早读,打扫卫生,能有条不紊地组织班级工作,她的性格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变得开朗起来,她也越来越信任老师。从这名女生身上,我看到了班主任在转化问题学生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也促使我更仔细地观察学生身上的特质,放大他们身上的优点,从而使他们看到不同的自己。

9.关于三走进的工作报告 篇九

皮营乡根据县委制定的《关于号召全县党政领导干部走遍乡镇走遍村组走遍农户和走进企业走进社区走进学校的意见》(西发[2009]10号),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实现五项推进”的“三走遍三走进”活动地深入开展,并实现了开展“三走遍三走进”活动与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有机结合,有力地促进了全乡的各项工作。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县委关于开展“三走遍三走进”活动的实施意见下发后,乡党委及时召开党政领导班子会议、全体干部会和支部书记会,对全乡活动进行了专题研究和精心部署,层层统一了思想,强化了认识,形成了合力。为确保活动有序进展并取得实效,乡党委结合乡情,研究制定了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了任务和要求。成立了专门的活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切实加强了对全乡活动的组织、领导和协调。要求班子成员带头制定计划,对走访单位、走访路线、走访内容、走访达到的目标等内容提出明确要求,保证工作目标落到实处。工作中严把“四关”。一是走访关,每名乡干部分包一

三、转变作风,提速增效

在开展“三走遍三走进”活动中,乡党委、政府将活动开展与干部作风建设有机统一起来,要求每位党员干部要坚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身入、心入、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结合《廉政准则》学习活动,专题召开了组织生活会,就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全面提高乡、村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办事效率,培养一支“热爱农村、精通农业、关爱农民”的三农型农村干部队伍,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一支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勇于工作、敢于创新、敢于负责的干部队伍,树立一种狠抓落实,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树立了新时期乡、村干部新形象,推动了活动的顺得开展。

四、强化督导,推进落实

10.三走进活动方案 篇十

以“访民情、汇民智、释民惑、解民忧、惠民生”为主题,组织党务工作者、政工干部开展走进基层一线、走进党员干部、走进人民群众,服务发展、服务党员干部、服务人民群众的“三走进三服务”活动。以此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着力提升做好新形势下粮食工作的本领。

二、参加活动对象:

党务工作者、政工干部。

三、时间安排:

10月开始,2月底结束。

四、活动内容:

1、集中调研,了解民情

10月份为集中调研,围绕基层党组织在新形势下做好粮食工作如何发挥积极作用,带领职工献计献策,搞活经营,从而发挥国营粮食部门主渠道作用,为党委决策提供依据。

2、宣传政策,释疑解惑

重点学习胡锦涛“七一”重要讲话,县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省粮食局会议精神,学习兄弟单位先进经验,为继续深化粮食企业改革探索新路子,创新工作方法,谋求新的发展途径。

深入细致地做好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支持粮食企业改革发展。

3、联系帮扶,服务基层。以党员职工满意为目标,着眼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领导班子成员就各自联系的企业深入调研,力所能及地解决职工实际问题。

4、集中民智,服务发展。通过走访、座谈等途径广泛征求加强领导班子和基层组织建设,为推进粮食企业改革发展,研究制定落实措施。

五、强化领导,务求实效。

11.关于三走进的工作报告 篇十一

一、认真备课,潜心钻研,教师首先要走进文本

“文本”是教师展开教学活动的载体,离开了文本,我们的教学活动就无法进行。所以要想让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教师就要潜心钻研文本,首先走进作者的情感、思想、心灵,充分和作者对话,让“文本”感动自己、让“人物”感动自己、让“作者的心灵”感动自己……只有教师自己被“文本”感动了,才能成为引导“感动学生”的桥梁,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游刃有余的点拨、拓展,才能更有利于课堂资源的生成。我第一次教读《五柳先生传》时,内心并没有被陶渊明的不慕荣利、率真放达、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所感染,相反却认为他的穷困潦倒是由于他的“愚”所导致的。由于自身不能深刻地理解人物形象、不能深入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结果在课堂上机械地按照教参进行讲解,针对考试出了几道常见的问答题,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工匠”,忠实地按照设计图纸进行了施工,学生也成了忠实的“听记”者。虽然这样生硬的讲课应付了常规考试,但由于我没有走进文本、更没有走进学生,那节语文课,学生的思维是静止的,从他们呆滞的眼神中,我感受到了生命课堂的重要性。第二次教读《五柳先生传》,我已经深刻领悟到研究文本的重要性。我首先查阅了有关陶渊明的所有资料,不得不对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而深深叹服,同时又广泛阅读了有关课文所涉及的链接人物“黔娄”和“颜回”的故事,真正体会到了“隐者”的高尚情操。带着这种感动来备课,带着这种钦佩来找课堂的切入点,带着这种对人生的体验走进课堂,我觉得自己走进的是生命课堂,是高尚的课堂,是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课堂。由此可见,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因此从挖掘文本价值的意义上来说,教师的备课应该是一次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也是教师个人与文本生命的对话。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至高追求。通过对话,能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让他们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因此,在实现课堂对话之前,唤醒他们学习的兴趣就显得格外重要。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积极创设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领学生在充满体验的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感受语文,这有利于学生尽快地走进文本、融入文本,让文本走进学生的心田,从而进行直接的语言互动、情感互动、思想互动,让阅读教学变成一个真正充满生命律动的阵地。例如,在讲朱自清的《背影》一课时,我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父亲那颗拳拳的爱子之心,出示了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背影特写: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正当学生尽情的体验父爱时,我还适时播放了《父亲》这首深情的歌: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聆听着催人泪下的歌曲,观看着年迈的父亲艰难攀爬买橘的画面,学生的内心深处就像波涛汹涌的大海一样久久不能平静,他们情不自禁地想到了自己的父亲,想到了父亲为自己做的点点滴滴,想到了自己曾经的不懂事。一向不爱发言的学生刘强流着泪说:“我以前怎么就没想到父亲是那么不容易,他每天天不亮就爬起来做豆腐、卖豆腐,就是有病了,也不歇息,可我还穿名牌,嫌父亲没能耐……”;李梅也哽咽地说:“以前我总嫌父母啰嗦,甚至想过离家出走,可是我现在明白了父母的苦心,他们是多么的爱我……”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整个课堂的氛围都被浓浓的亲情所萦绕着,我抓住契机披情入境,顺情而教,自然而然地就引领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了朱自清那颗思父、念父之心。

三、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让学生自然进入文本

阅读教学,要回归文本、回归语言,精读少讲,深入文本,这样才能体味语文的味道。教学中教师应重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语段深入走进文本。如我在讲《五柳先生传》时,紧扣文本关键性语句问道:为什么五柳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难道他都不知道自己是哪里人吗?更为奇怪的是他怎么连自己的姓字都不知道呢?中国古代大凡有学问的人都有“字”和“号”吗?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有。”“那么五柳先生为什么没有?”学生不做声了,绞尽脑汁也回答不上来。我见时机成熟,马上出示陶渊明的生活背景:社会黑暗、政治腐败,并讲述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这时学生立即纷纷举起了手:“是因为陶渊明不想和别人一样”“这是因为陶渊明是一个憎恶当时的社会环境的人”“说明陶渊明的做法与世俗格格不入”“这说明陶渊明是一个独特的人,是一个真正的隐士”“这更是陶渊明不慕荣利的表现”……面对着学生的回答,我知道他们在我的不着痕迹的引导下,在认真揣摩文本语言的探究中,已经走进了文本,学生的心灵已经和陶渊明的心灵碰撞出了火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带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进行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才能真正让学生品味、感悟到文本内在的神韵,才能让学生真正经历心灵成长的洗礼,让课堂焕发生命力。

上一篇:创新主题党日活动下一篇:湖南省初中学校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