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性课程学生问卷(共11篇)
1.拓展性课程学生问卷 篇一
诗化杭州
——小学语文拓展性课程教学设计
杭州市文三教育集团
何瀛
设计理念: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创新活力之城。2016年,为深化杭州青少年学生人文历史文化教育,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及海外宾朋了解杭州的秀美山水、人文历史和文化轶事,增进广大青少年学生爱家乡、爱西湖、爱杭州的思想感情,激发他们作为峰会东道主的自豪感,杭州市教育局联合杭州市旅游委员会、杭州日报等单位开展了“跟着诗词游杭州”杭州市诗词文化旅游线路设计征集活动。本课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诗词这一传统文化,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目标:
1.学会自编诗句。
2.明白自编诗句的基本规则。3.激发创编诗句的热情。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引出诗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生活的杭州不仅是一座世界文明的旅游城市,她的风光自古以来,就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在此停留,你知道哪些描写杭州的诗句呢?(学生汇报)2.在这里,何老师也找到了一句,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过,请看:“三苏评南曲,双雷断花柳”。3.解释:三苏,也就是苏洵苏辙苏轼这一门父子三词客,他们三个人,正在一起讨论一首词,突然天上打了两声响雷,把院子里的花柳都打折了。你们知道这是谁写的吗?
二、激趣展开,拓展练写。
1.其实这句诗就是何老师自己写的,怎么样是不是有模有样?知道何老师为什么编这句诗吗?
2.因为当你有朋友来杭州,问你杭州有哪些好玩的地方的时候,你就可以用这句诗来回答他。出示西湖十景: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曲苑风荷、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双峰插云、三潭印月、雷峰夕照、南屏晚钟。观察下,你发现了什么?
3.其实,何老师这里出现的西湖十景,是老十景,是南宋时期就已经形成的。现在啊,西湖还有新十景。请看
出示西湖新十景:云栖竹径、满陇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吴山天风、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宝石流霞。
4.分四人小组讨论,学着何老师的样子,给这十景编一句诗。5.小组编写好后,上台汇报诗句及解释。
三、互动评议,发现规则。
1.请同学评价一下刚才展示的诗句。2.引导观察何老师的诗句,谈发现。
3.总结:能够把诗句的意思讲通顺了,这就是一句成功的诗了,而如果你的两句诗中的词语能够一一对应,那就更加工整了。
四、实地考察,激发热情。
1.我们现在能用短短的十个字,就有情有景地把西湖十景介绍给别人了。那接下来如果你走进了我们西湖的某一处景点,又会吟哦怎样的诗句呢? 2.欣赏景点图片及诗句。3.练习仿写。
2.拓展性课程学生问卷 篇二
2016年5-7月,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师生访谈、课堂观摩等形式,对本区域的九所中学进行了教学调研。此次调研涵盖了不同层面的教师与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98份,回收96份,有效问卷96份。为了倾听到真实的声音,笔者共进行了师生访谈7次,举行课程论坛4次,开设区级公开课8节,并参加校级公开课和随堂听课21节。在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34%的语文教师对拓展性课程理解有欠缺,不能较好地说出对拓展性课程的理解;33%的语文教师课程开发能力低下,自己不敢开发,认为开发不出好的拓展性课程;在已实施拓展性课程的语文教师中,有48%的教师课程开发不够合理、课程实施不够规范。
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强调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强调课程的整合性和学习的综合性,追求不同学科联合开发课程。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对学科教师专业精神的考验,又是对学科意识强烈的教师如何突破学科意识、联手共同开发课程的挑战。因此,提升初中语文教师开发与实施拓展性课程的能力已迫在眉睫。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导意见》以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等的要求,笔者以为,提升初中语文教师的课程开发实施能力进而促进语文综合性课程的健康发展,可采取如下策略:
一、源于基础性课程的深化
基于语文课程的性质、理念等因素,“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所以知识拓展类课程的开发比较容易,通常可以开设演讲、朗诵、阅读、写作等课程。这些课程都是基于基础课程的拓展。以开设阅读课程为例,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根据育人目标,如何列出书单也是一件难事。在教材的基础上,还应给学生补充什么呢?《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拓展性课程是基础性课程的延伸、应用和整合”。如何让拓展性课程接地气呢?如可以开设“名人诗社”课程:每学期每个年级选择教材中涉及的2位古代诗人拓展诵读佳作各15篇(首)等。以白居易为例,学生课内学过其作品《钱塘湖春行》,初步学会了诗歌鉴赏的一点简单知识,据此可以开设如下五个专题:
【专题一】白居易轶事典故(仕途、情感等)。
【专题二】知人论诗(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补充《大林寺桃花》《池上》《采莲曲》《忆江南》《南浦别》《赋得古原草送别》《卖炭翁》《观刈麦》《琵琶行》《长恨歌》等诗歌。
【专题三】白居易与杭州。
【专题四】学生诵读经典。
【专题五】学生以“我眼中的乐天”为题写作。
这样,学生就能在了解诗人仕途人生、情路坎坷及相关的风趣故事中知人论诗,感受诗人的人格魅力,提升诗歌朗诵水平、鉴赏水平、模仿创作水平。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诸如讲小故事、观看视频、研讨交流以及演讲等方式来展现自我,从而提高个人的审美修养。
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开发与实施拓展性课程时,必须注重拓展性课程要凸显语文课程的本质,必须注重基于基础性课程的拓展。基础性课程是源泉,在此基础上开发,教师比较熟悉,学生也比较容易参与。
二、关注学情的分析
(一)基于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拓展性课程要“突出兴趣性、活动性、层次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所以学生的兴趣、需求往往能促进教师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的提升。
如在开发名俗文化课程时,除了可以关注传统的节日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结合杭州这座山水风景和人文历史高度融合的城市,开设“跟着诗词游杭州”课程。这样的课程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文字走向实景,并进一步走向创作作品。
又如下述戏剧表演课程“《羚羊木雕》课本剧改编”的开发实施,也遵循了这一准则。
设计一
(一)举例明确剧本要素:人物,台词,人物简介,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布景,开场人物场景,画外音。
(二)重点:介绍话剧剧本改编知识。
1. 人物语言———台词:对白,独白,旁白。
2. 舞台提示:穿戴肖像,动作说明,神情点示,场景介绍,画外音。
3. 幕与场。
4. 改编剧本的要诀:大卸八块,重新组构,根据原文,编补内容。
(三)难点:改编剧本。
教师给出示例,通过细读原文、划分情节、明确符号、圈画要素、填补提示等环节演示改编剧本的过程。
【课堂观察】课堂气氛沉闷,剧本知识介绍过于烦琐。教师讲析过多,学生无创造性回答,举手发言的学生比较少。下课前,不少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圈画要素这一环节,课堂效率低下。
设计二
(一)举例明确剧本要素:人物,台词,人物简介,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布景,开场人物场景,画外音。引入补写旁白和独白环节。
(二)重点:学生尝试改编《羚羊木雕》最后一幕,展示,修改,誊抄。生生互评,教师终评。
(三)难点:学生评价剧本改编,重点评价人物的语言是否符合矛盾冲突。
【课堂观察】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从剧本的关键点、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等角度来评价剧本的质量。
设计三
(一)举例明确剧本要素:人物,台词,人物简介,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布景,开场人物场景,画外音。引入补写旁白和独白环节。
(二)重点:学生尝试改编《羚羊木雕》最后一幕,可以创编人物的语言。展示,修改,誊抄。生生互评,教师终评。
(三)难点:学生评价剧本改编,重点评价人物的语言(并非教材的语言,而是学生自由创作的符合现在孩子说话语气的语言)是否符合人物的性格,是否造成戏剧冲突。
【课堂观察】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从剧本的关键点、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等角度来评价剧本的质量。学生根据现在人说话的特点创作符合剧情的语言。
显然,设计一重在单纯拓展知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设计二以重锤敲击语言,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的写作思路顺畅。设计三以重锤敲击语言,学生可依据语言的时代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这些符合语文课程注重语用的特征,与学生的心理相吻合。
(二)激活学生的学习力
教学相长,学生的学习力也可以促使教师在课程开发与实施上进一步成长。如有学校同样开设“影视欣赏”课程,最初教师们设计影视欣赏与影评结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通过讨论说说观后感,写影评。如《城南旧事》影视欣赏教学,教师的设想是:
借助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的阅读教学,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名著、名片《城南旧事》,主题是围绕这部名著有名的原因“小说中的诗意”进行教学。这是最感动人的地方———整部小说中流露出的“淡淡的哀愁”也是不谙世事的英子姑娘深深思索而不得其解的问题造成的:那些曾与英子姑娘一起玩过、谈笑过、一同生活过的人,命运为什么那么悲惨,那么快都离开了人世?他们的音容笑貌犹在,却又都一一悄然离去。为何人世这般凄苦?这就是笼罩全文的哀愁。那么怎么让学生感受到“哀愁”,而且是“淡淡的哀愁”呢?小说中诗意的慢生活———感受影片中淡淡的哀愁、缓慢的节奏,学生看电影、写观后感。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影视欣赏方法、影评写作方法。
但在影片欣赏的过程中,有学生观察到影片中有一个细节:“蜘蛛正在窗户中结网,慢慢地蜘蛛网结满了整个窗户,几阵风过来,蛛网慢慢破了,蜘蛛在挣扎。”这一细节似乎与表现影片情节无关,但是为何要穿插这一镜头呢?学生开始质疑、讨论,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后,他们明确了这是空镜头。于是,教师在原有的课程设计基础上增加了“空镜头教学”一课:
教师让学生围绕对影片感兴趣的镜头畅所欲言。学生有感而发谈论很多,比如英子那双会说话的眼睛,英子父亲的去世,剧中的那个小偷、秀珍,等等。在肯定学生之后,教师也跟学生分享观看影片的感受,抓住时机提出影视教学的主要内容———空镜头。在新知识、陌生概念的吸引下,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好奇心。于是,教师趁机将“空镜头”这个术语介绍给学生,让学生稍微理解后再着力对影片的空镜头作重点赏析,体会空镜头使用的妙处和影视与文学艺术的异曲同工之妙。在兴趣的驱使助力下,学生学习劲头更足,他们能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主动思考提问,课堂生成也就水到渠成了。他们不仅能对某个空镜头各抒己见,而且还会对影片的情节作各种大胆的推测,有的甚至能站在导演的角度来整体看待问题。
学生能够在一课时中达到这样的状态,师生都是有成就感的。有所悟后才会有所得,教师要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学以致用,逐步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三、重在教师的钻研
在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中,教师的钻研力直接影响着课程的质量。
如某校在调研学生的需求及学校的育人目标后,在七年级开设了“趣味语文”课程。为突出“趣味”二字,教师们确立了八个方面的内容:有趣的语言故事,智慧的语言艺术,经典的成语故事,情境语言的运用,不规范语言举隅,名字文化的解读,对联文化的探寻,实用文体的应用。这一课程内容丰富,独具匠心。比如有教师发现现在家长给孩子取名很用心,孩子们的名字很有趣,所以想开设“名字文化的解读”这门课程。但是仅仅从名字这一角度开设,缺乏深刻性和新颖性。所以,这位教师围绕名字,扩大思维,从古到今,层层深入。她想让学生了解古人名字背后的文化内涵,探究名字的来历和寓意,解读名字背后的情感内涵和文化意蕴,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感受名字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学生深刻认识自己名字的内涵;让学生明确语文知识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认识语文和生活的关系,感受人名的艺术魅力,受到一次人名美学的熏陶;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积极参与活动,培养听、说、写等语文能力。教学分为五部分:
一是了解姓、名的文化知识;
二是欣赏名人的名字;
三是探究古人取名的深刻内涵;
四是试着给自己取字号;
五是解读自己的名字。
3.拓展性课程学生问卷 篇三
【关键词】科学素养 拓展性 探究
正文:
目前科学界普遍将科学素养概括为三个部分,即对于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因此提升科学素养是世界各国科学教育的最主要目标。
就小学科学而言,《课程标准》也把小学科学定位为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启蒙课程,其基本理念之一是“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我想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科学素养是一项大工程,这个工程中必须有科学课的教学,当然也离不开科学拓展性课程的辅助。拓展性课程是基础性课程的拓展与延伸,它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深广度等方面加以拓展对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学习方法训练等方面加以强化,同时可以满足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本学科的真正需求。
一、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在学校的现状
在小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现阶段学校拓展性课程的开展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结合课程安排,拓展相关内容进行探究。
1、整合专题型探究:如四下《食物》单元教学的尾声可以安排与饮食健康或养生有关的知识,既拓展了生活经验,又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做了一个提升,让学生能学有所用,真正让科学服务于生活。
2、课外延伸型探究:有些探究活动,受课堂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可能在课堂上全部完成,而学生又有很大兴趣,教师就可顺势布置为课外延伸探究内容。如对凤仙花的种植、养蚕等需要较长时间的动植物观察饲养活动及天象观察活动。对于这些活动只能安排在课余时间,或者集体种植养殖,摆放在班级生物角,以供师生可以实时交流。
3、科技制作类探究:教师为了鼓励学生学有所得又有所创新,五六年级每学期都有一个科学小制作、学生往往跃跃欲试,可在课堂上讲清原理要点后,作为课外作业,小发明探究活动,如五上《光》单元的制作潜望镜,除了学具中提供的材料,提倡学生其他材料如牙膏盒,PP管等做出别具一格的潜望镜。五下《沉浮》单元的制作一艘船,可以用多种材料制作帆船,气垫船,货轮甚至航母。六上《简单机械》单元制作小杆秤。
(二)、拓展学生的视野。
1、组建生物角。核心科学素养的培养是长期的过程,有限的课堂无法完成目标,因此必须要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对中段学生来说,班级的“生物角”是一个很好的载体。与教材内容配套的小饲养(养一些金鱼、小乌龟、蚕等)、小种植(比如凤仙花等)活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相互交流学习体会,增加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从而有力地提高科学教学质量,完成课堂上不能完成的任务。
2、参观科技馆和博物馆。《标准》中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博物馆、科技馆应该成为学生拓展科学知识的另一个重要场所。教师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引领他们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
核心科学素养的培养仅仅靠40分钟的课堂是远远不够的,40分钟很快过去,还有那么多的疑问,争议,针对这种情况,就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或回家后继续探索。因此在科学课教学中,还要注重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教学,积极地把学生学习的场所引向生活和大自然。
二、拓展性课程开展中遇到的问题
1、课程教师专职比例低。各地学校的科学教师专职比例较低,尤其是农村小学,而城区小学虽有专职教师,但课务较多,对开展拓展性课程有时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2、课程设置不连续性。有些学校对拓展性课程设置安排没有连续性,时而设置,时而取消,这样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和积累。
3、拓展性课程不够系统化。由于大多拓展性课程都零散,相对独立,而省教育厅出台文件要求课程化,对课程的编写和实施有一定难度和复杂性。
三、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开展的建议
1、精心准备,有效指导拓展性课程的学习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体现指导性,学生的拓展性活动更是如此,切记“放羊式”的随意收放。教师对学生课外活动的指导要讲究一定的策略,可采用“积分”奖励等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的活动能坚持下去。在拓展性活动前,提供可行的方法或计划,为学生的观察、探究搭好框架,引导他们学会观察、比较,分析、整理。
2、结合各区当地的比赛项目,设置课程内容。
趣味实验,科技制作,船模航模,Diy机器人,电子科技等系统化的课程内容。趣味实验的内容符合小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理解能力,可以是个人的,小组合作的,甚至是大型项目。例如《小学生神奇实验》《77*2个经典科学游戏》都可以作为参考书籍,大型项目如大型多米诺骨牌,多米诺雪糕棍等都曾在我区开展过,内容不错,很受学生欢迎。
3、学科前沿知识的传递。
教师要适合学科领域的快速发展,不学习就会落后,更不上别人的步伐,小学生也需要不断接触尖端科学领域发生着的变化,例如2015年流行的3D打印,高科技发展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程度,用意念或脑电波控制机器人等。
我们都知道,每个孩子都各有所长,其思维、智力和才能各有其独特的发展道路。只要遇到合适的土壤,每个人都能取得成功。而传统课程设置面较窄,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因此,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实现个性化发展,学校必须通过个别化、多元化的拓展性课程,来培养学生肯定自我、创新思维、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以及学生合作、动手、探究、创新等方面的能力,我们也相信通过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能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开启另一扇窗。
【参考文献】
[1]《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2]《浅谈小学生命科学拓展性课程的应用》云南楚雄开发区实验小学 黄静
4.拓展性课程学生问卷 篇四
社 团 活 动 记 录 本
名称:____集体舞_____ 辅导教师:____潘贵军、孙晓敏_____
闵行区民办弘梅二小2015学年第学期校园集体舞教学计划
弘梅二小
朱行校区 孙晓敏
一、指导思想
舞蹈是一种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艺术活动形式,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基础教育阶段艺术类课程标准中,指出了舞蹈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并提出了明确的教育目标。开展校园集体舞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合作意识和交际能力,形成开朗、乐观的健康个性;有利于培养健美的身体形态,发展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和韵律感,提高身体素质;有利于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引导青少年追求真善美。
二、工作目标
学习校园集体舞《童心舞动》规定动作、《反排木鼓舞》基本步法,争取在比赛中获得好的成绩,为校争光。
三、训练指导思想
科学系统训练,注重学生的姿态审美意识培养。
四、训练对象
2-4四年级选取40 人
五、工作措施
(一)训练时间
周六上午9: 50~11:00 临近比赛加派另行通知
(二)训练原则
1.队员应准时参加训练,不得无故缺席。2.队员们在训练中发扬吃苦耐劳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训练计划及内容
一、规定动作学习(-)形体训练
形体是一项比较优美、高雅的健身项目,可塑造儿童优美的体态,培养高雅的气质,纠正生活中不正确的姿态。
训练内容:基本站立姿势,手位脚位练习,脚步动作舞蹈组合练习以及把杆垫上一系列基本功练习。主要练习人的基本姿势,即训练正确的立、坐、卧和走、跑及头面部的姿态和表现。基本姿势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人各种运动行为的美。
(二)集体舞学习
1、《童心舞动》
2、《反排木鼓舞》基本步法
采用教师示范教授、师指点纠正规范动作;观看集体舞视频建立集体舞意识形态为比赛练习找到感觉;分组或团队进行比赛增加团队意识;利用校大型活动进行展示积累比赛经验。
二、队形变化及编排
采用方形与圆形结合的队形进行变化。
5.中职实用语文课程学生调查问卷 篇五
亲爱的同学们:
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促进实用语文建设精品课程的建设,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同学们对现有实用语文课各方面的意见。请同学们结合实际,认真如实地填写这张调查表,谢谢你的支持!
请根据问题要求,在所选答案上画“√”。你认为中职实用语文课程重要吗?A很重要B重要C不太重要D不重要 2 你对目前实用语文课程整体的满意度是:A很满意B满意C基本满意D不满意 3你对目前实用语文教材的满意度是:A很满意B满意C基本满意D不满意 4你对目前实用语文教学组织方式满意度是:A很满意B满意C基本满意D不满意 5你对目前实用语文学生评价体系满意度是:A很满意B满意C基本满意D不满意 6你对目前实用语文课教学设施、资源(如多媒体、网络等)利用情况的满意度为:
A 很满意B 满意C 基本满意D不满意
7你对目前实用语文课所学知识的实用性满意度为:
A 很满意B 满意C 基本满意D不满意
8你对目前实用语文任课教师基本素质素养的满意度为:
A 很满意B 满意C 基本满意D不满意
9你对实用语文课教学内容中哪几个部分感兴趣?
A 现代文阅读 B 古文阅读C交际口语D 应用写作D课外活动10你喜欢的实用语文课堂教学组织环节是:
A 老师讲读分析B 结合时事师生讨论C 组织学生讨论、练习
D 实践性学生活动,如比赛、演讲、辩论等你理想的中职语文教材最重要的三点依次是_________
A 多些语言、文学知识和个人素养方面的内容。
B 内容涉及广泛,包含更多新的信息,选文更富有时代感。
C 传承民族文化精髓,保留一些古文精华。
D 要美观、吸引人,彩色版面,图文并茂。
E 有职业特色,能和所学专业有一定联系,切实为就业服务。
F 注重语言的实际应用,如说和写。
12你认为目前的实用语文课应该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
A 教材B 教学方法手段C 课堂组织模式D 学生成绩评价方式 13你对实用语文课程改革的意见和建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拓展性课程学生问卷 篇六
1.你所在的年级是________
2.你所在的年级是平行分班吗?___ ____哪些办事实验(特长)班?___ ____
3.每个学期全年级的统一考试一般有几次?___二次_____,每次考试你都知道自己的名次吗?________,通过什么方式知道的4.在学校每天都有多长时间的大课间活动?__,最近一次全校运动会召开的时间是__,近期学校还组织过哪些体育艺术活动?________。
5.填一下你一下学科教辅资料名称:
语文________数学________外语________
教辅资料费时通过什么渠道收取的?________(A任课教师B学校统一从书费扣)。
6.目前的作息时间是什么时候开始实行的?________学校上午第一节上课时间是________放学时间是_______
7.每天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哪几天是体育活动?________哪几天是上自习?___没有___,你到图书馆借书或阅览的时间是______。
8.写出学校组织的最近一次安全演练内容___防震_____
9.你对老师的师德方面表现的评价是________(A满意B一般C不满意),你了解有老师对学生提法或变相体罚的现象吗?________
10.学校对违纪学生最严厉的处分是什么?________ 11.你班目前的课程表是什么时间开始执行的?________请你写出你班以下课程的周课数:
语文_______数学_______外语_______体育与健康_______艺术(音美)_______信息技术______
12.你知道自己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吗?_______,你认为对你的评价客观全面吗?____是____
13.写出本学期开学以来你到实验室做过的分组实验次数,分组实验一般几人?___ __
14.学校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吗?___ ____,上次你参加了那些活动?________________
15.你对当前老师课堂教学的评价是(可多选)________(A注意启发调动学生B注重师生互动C效果良好D形式单一比较枯燥E满堂灌比较多),你对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满意吗?________
16.你对作业负担的评价是________(A很重B一般C很轻),每天完成作业需要用的时间大约是________负担较重的科目是________ 17.你曾获过学校授予的哪些荣誉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你认为学校的办学特色是什么?
7.拓展性课程学生问卷 篇七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实现美术课程总目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已经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美术教学中注入“新鲜血液”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是何等的重要。
花泥画也叫彩泥画,就是以特制的彩色画泥为主要材料创作的工艺美术作品。花泥画颜色鲜艳,并具有浮雕效果。花泥画的主要制作原料彩泥是用纸纤维、黏土、颜料等材料配制而成的一种环保型彩色的泥状物,是一种提倡自己动手、动脑,发挥个人想象力的新艺术。
将花泥画作为综合实践与艺术教学的契点,就是贯通美术课程与学生综合实践通道的一个很好载体。新课标有一句话:“指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随着生活越来越丰富多样化,学会自己动手做DIY在当下已慢慢成为一种潮流。曾几何时,学生随意丢弃的纸屑在校园中随处可见,成了一个老大难问题。通过花泥画的原料制作,即将常见的纸巾DIY制作成彩色画泥能发挥“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也使美术课程的内容和形式更丰富多样。
二、儿童花泥画拓展性课程的开发研究
1. 确立花泥画课程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把学生分成低、中、高三个段,各段根据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设定三维目标。在实践中,我们将根据具体实施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
2. 确立花泥画课程教学内容。
基于学生年龄特点、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角度出发,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来精炼花泥画的创作内容:源于童话童谣的课程内容、源于图腾文化的课程内容、源于风土人情的课程内容、源于名人名画的课程内容、源于自我创意的课程内容。
3. 编写花泥画课程教学用书。
按照由简到繁原则编写包含“花泥画简介、工具材料介绍、学习步骤、基本技法、创作步骤、疑难处理、作品欣赏等”内容的小学“花泥画”学习书籍,人手一册,供师生使用。
4. 组织实施“花泥画”课程计划。
确定各学段课时数,确定课时内容,制订校本课程表,利用综合实践课,指定教师按课表进行每周一次花泥画教学活动。教导处会同教科组进行指导、监督、检查。
5. 探索花泥画课程评价机制。
根据三维目标,实施多元评价机制。按照“知识、兴趣、特长、创新、成果”五项指标,对学生进行过程性和结果性评价,确定五个星级等级制度。以学期为过程性评价节点,颁发星级证书,激发学生花泥画的学习兴趣。
三、花泥画拓展性课程的实施途径
构建发散式课程网络,可以归结为“五式”课程特色,即:“一中心·二结合·三阶梯·四途径·五学法”。
1.“一中心”:围绕花泥画的艺术特点为中心进行课程开发。
2.“二结合”:以培养学生“兴趣”和发展“专长”相结合。
3.“三阶梯”:实施“低阶梯段”“中阶梯段”“高阶梯段”的分层教学。
4.“四途径”:开辟花泥画校级社团课、花泥画班级课程、花泥画第二课堂、花泥画亲子活动。
5.“五学法”:
独立自主创作学习法、同伴平行创作竞争学习法、小老师带徒弟榜样学习法、团队合作创作学习法、家庭组队亲子创作学习法。
四、儿童花泥画拓展性课程的实施策略
第一步:认知———启发视觉性思维
认知是花泥画创作的起点,更是一种适合小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最便捷的美术载体。鉴于花泥画的独特性,我们通过“化茧成蝶”识花泥、“变废为宝”做花泥等方式来引领学生走近花泥画、认识花泥画。
第二步:品读———培养图像解读能力
让学生在品读中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从而产生创造美的欲望。在欣赏中思维得到碰撞,制作方法得以优化。通过分析作品、扩大知识的互动,能对作品进行优劣的评价,在欣赏过程中交流经验,总结方法,品味收获。
第三步:临摹———培养美术表现能力
通过认知和品读,学生跟着老师来模仿花泥画的制作方法以及制作过程,让学生在试一试、比一比中通过动手实践慢慢领会制作方法。通过掌握一定的制作方法后,再尝试临摹优秀画作来逐级提高制作难度,培养学生美术表现力。
第四步:创作———启发美术创造性思维
创意是艺术的灵魂。鉴于花泥画的独特性,我们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引领学生发现创作素材,酝酿出独特的创意:可以通过统一主题来施展各自的创意和技法,也可以通过自拟主题来进行个性创作,还可以与其他艺术相结合衍生出新的作品。
第五步:赏评———拓宽作品表现形式
对作品进行欣赏评价,不仅能使学生学会审美、发展视觉感性能力和语言描述能力,还能积累经验和创作素材,拓宽美术作品材质,丰富作品的表现形式。将不尽如人意的作品进行选择、改造、组合,使其演绎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态。
五、儿童花泥画拓展性课程的评价机制
儿童花泥画拓展性课程的评价机制包括三个方面:即教师教学情况的评价、学生学习方面的评价和课程实施情况的评价。
1. 教师教学情况的评价———包括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并对评价结果与教师考核评优挂钩,促进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2. 学生学习方面的评价———包括考勤记录、学习效果、自我评价等方面进行评价,并对评价结果与学生的考核评优挂钩,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课程实施情况的评价———包括课堂实录、家长评语、网络投票等方面进行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汇总分析,促进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儿童花泥画拓展课程开发实践的道路上,我们将且行且探索。
参考文献
8.农村学校数学拓展性课程的实践 篇八
关键词:拓展性课程;农村性;数学性
一、 来自农村学生的问题
农村学校的学生,放学后、节假日总会帮助父母做一些农活,挖挖地、拔拔草、种种菜等等.有一天,一位细心的学生来问笔者:我在田地里种菜时发现,村子里的大伯、大妈在种菜时,经常会有这样两种种植方式(如图1).为什么大多会出现这两种方式呢?这两种方式中谁又好一些呢?
笔者看了看他画的图,想了想,一时也不能回答.但还是首先肯定了这位学生对蔬菜栽植方式进行抽象、分析的合理性.接着说,能不能在蔬菜田地里多拍些照片,以便于我们研究得更全面,更合理?能不能再深入调查一下,农民选择用这两种种植方式,究竟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目的是什么呢?这时,班里有几个学生凑了过来,有的说是为了美观,有的说是农民各自的习惯,有的说是让菜长得更大些,还有的说为了尽可能大地利用土地……一石激起千层浪,农村学生的话匣子打开了,精气神来了.
看见学生来劲了,又一时没有结果,笔者顺势说:“今天这位同学的问题,就是农业给数学提出的一个问题——比较两种蔬菜的种植方式,哪种更好?为什么?请同学们回去后先进行田间调查,再问一问父母、左邻右舍,两个星期后,我们大家一起来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二、对蔬菜种植方式的探究
两个星期后的课堂上,学生分别展示了自己在田间拍摄的照片,分组进行了讨论、交流,最后请学生进行了展示.
生1:我们调查发现,父母在栽培农作物时,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同时既要根据历年来作物的生长情况恰当安排种植密度,又要选取合适的栽植方式,归纳起来,在种蔬菜时,有如下栽植法,我况且称为菱形法(图2)和正方形法(图3).
图2中,A、B、C、D四株顺次连接成一个使BD=AB的菱形;图3中A1、B1、C1、D1四株顺次连接成一个正方形.这两者在株距相同的条件下,究竟哪种栽植法好呢?要判断哪种种植方法好,就要看看哪种方法能充分利用土地.
师:生1分析、抽象得精当、简练,她从那么复杂的种植图形中抽象出了基本图形——菱形与正方形,并给出了种植方式好与不好的标准——就是能否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大家有没有要补充的?
生2:我非常认同生1这种调查结果,针对她画的图,在这里还要补充两个与农业有关的概念,一个是行距,一个是株距.所谓行距是农作物栽成一行行时,行与行的距离;株距是指行内或行间每一株之间的距离,比如B与D之间、A与B之间、A1与 D1之间等等的距离.
生1:生2补充得很好,在株、行距相同的情况下,我的做法就是要看看哪种方法能充分利用土地.也就是要看两种栽植中作物所占的土地面积大.
因为AB=BD,则△ABD为正三角形,于是菱形ABCD的面积为:
即图1中菱形ABCD的面积,相当于图2中正方形A1B1C1D1面积的86.6%.这样看,显然菱形的种植方式占地少,土地的种用率要高.
师:生1同学直接计算出两种种植方式所占面积大小,比较土地利用率的高低,得出了结论,给出了一个很好的解释.还有没有其他的解释?
生3:受生1启发,我认为只要从行距就可以比较出两种种植方式的土地利用率大小.
从它们的行距来看,图2中菱形种植法的行距为(注:它们的株距都相等):AO=■AB=■A1B1≈0.866A1B1;图3中正方形种植法的行距为A1B1,显然有A1B1-AO=0.134A1B1.即图2中的菱形种植法较图3中的正方形种植法每行小0.134倍,亦即图3中正方形种植7行的距离,按图2中菱形种植法可种8行,显然,菱形的种植法土地利用率高.
师:生3从行距这一角度又给出了一个直观又接地气的回答,还有其他的解释吗?
生4:我是用间接的方式算出,菱形种植法好,土地的空置少的,相应的土地利用率就高.
我是这样看的:从菜生长以后的空隙面积来看,由于菜生长以后,它们的叶子把一棵的周围围成一近似圆形.
即用菱形种植法,四株菜形成图4的形状,其中⊙A、⊙B、⊙D均两两外切,⊙B、⊙C、⊙D均两两外切;用正方形种植法,则四株菜形成图5的形状,其中以每相邻两顶点为圆心的圆外切.图4、图5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菜长大后的空隙面积,由于它们的株距相等,所以这些圆的半径也相等.
设它们的半径为R,则AB=BD=B1C1=2R.从图4中可以看出:从菱形ABCD的面积中减去一个圆的面积,恰等于空隙地(阴影部分)的面积;而菱形ABCD的面积
在图5中,从正方形面积中减去一个圆的面积,恰等于空隙地的面积(阴影部分),即(2R)2-πR2=4R2-πR2=(4-π)R2.
即在图5正方形种植法中,空隙地的面积相当于图4菱形种植法的两倍多.显然,正方形的空地多,这样土地的利用率不高;这也就间接证明了菱形种植法的土地利用率高.
师:生4从空隙地的角度,也得出了正方形种植法空地多,菱形种植法空地少,土地利用率高的结论,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在数学上就是间接法,今天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大家还有没有其他解释?
(停一会儿,学生没再发言,教师继续总结)大家从数学的角度对蔬菜栽植方式进行了抽象,模拟、运算,最后得出结论:菱形种植法比正方形种植法的栽法要好,原因是:在株距相等的条件下,菱形种植法空地少,能充分利用土地,挖掘增产潜力.你们可以将这一结论告诉父母,让他们有意识地利用菱形种植法,充分利用土地,获得最大产量.
但同学们也要知道,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要获得最大产量,除了土地利用率要高的同时,还要综合考虑阳光、肥力、空气等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我们用数学模型解决农业问题的时候,要考虑到农业的实际.
其实,在我们生活的农村,数学有很大的用武之地,我们要像本次探讨一样,用数学的知识、方法去解决农业中的问题,拓展数学视野.
三、对农村学校开展数学拓展性课程的启示
2015年浙江省教育厅在《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拓展性课程是指学校提供给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同时明确要求,各地和学校要积极探索拓展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和共享机制,体现地域和学校特色,突破拓展性课程的兴趣性、活动性、层次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初中数学拓展性课程肩负着实现素质教育的责任和义务,是实现数学教学向数学教育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1].
但农村学校数学教师对“数学拓展课程”认识上还存在很大的偏差和误解.例如“数学拓展课程”目的是加大学生解题训练,提高中考分数;“数学拓展课程”是专为数学的优秀生而开发出来,提高他们的竞赛成绩;“数学拓展课程”拓展的内容不仅在中考范围内,还要超过新课标;数学拓展课程就是“难题+趣题”等等.出现这些偏差和误解的原因,是农村教师未能很好地领会数学拓展性课程的精神实质,未能深入地了解农村实际,未能很好地找到“农村”与“数学”的有机结合点.本次对蔬菜栽植方式的探究为农村学校开展数学拓展性课程提供了一个思路和方向.
笔者认为,农村学校的数学拓展性课程就要体现“农村性”和“数学性”这两点.“农村性”就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生活的农村生活中,从父母农业生产活动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才是农村学校拓展性课程的源头活水,才能激发农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本次对蔬菜种植方式的探究,就来自于学生的农村生活和田间观察,学生感觉到拓展充满乐趣,拓展的成功又让学生自信满满.其实,细心观察一下,农村中这样的问题还很多,例如:谷仓设计问题;种子发芽率问题;水资源利用问题;家畜的估重问题;干旱对小麦的株数、穗数、粒数影响的估算问题;农产品包装盒的设计问题等.这些农村问题对学生来说鲜活而有意义,是农村学校很好的拓展性课程内容.这种立足于农村、自然生发出的数学问题,追根溯源,培养学生勇于质疑、探究的理性精神;也让学生通过田间劳作,学会思考,领会数学学习的方法.
“数学性”就是农村学校的数学拓展性课程中要有“数学味”,要能很好地利用数学的知识、方法、思想来思考或解决农村生活中的问题.本次对蔬菜种植方式的探究,实际上是一个建立数学模型(将蔬菜种植方式抽象成菱形与正方形),解这个模型(计算菱形和正方形面积或空隙地的面积),应用这个模型(推广菱形种植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又很好地用到了两种数学方法——直接法与间接法.其实,数学拓展性课程就是要在活动中体现出抽象化、符号化的过程,脱离学生实际的抽象化、符号化就会让学生难以理解与深入.因此,在拓展性课程中,强调学习者的现实生活世界,强调真实的学习情境,从生活实际出发来引入数学,隐含的一个原理就是在大量的生活经验的支持下,数学学习会更具体、更真实、更容易理解.主体认知受制于现实真实[2].没有现实、真实的支撑,数学学习就变得非常机械、死板和教条,这也是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数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农村数学课程脱离农村生活实际,与农村现实生活的关系不密切,学生理解时缺乏生活经验的支持,导致农村学生数学学习困难,失去数学学习兴趣,造成许多农村学生最终放弃数学学习.
数学拓展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补充,在发展和完善人中,在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方法上,在满足差异化、个性化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因为课程而生发,教师因课程的开设而成长,开设拓展性课程也是开创我们的未来.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23.
9.拓展性课程学生问卷 篇九
薛坪中学..秦慈波
根据此次我校学生数学学习状况现状的调查,如何更好地开展我校的数学教学,为更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1、科学教师应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把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能力放在教学的首位。在教学设计时,应侧重学生学习活动的安排,让学生通过各种学习活动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法的指导。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提供多种学习方法的榜样,让学生选择性的学习。
2、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实证意识、自主精神的培养,淡化教师的权威。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研究。对学生再研究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应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解决问题。教师不应以权威自居,简单的告诉学生对与错,或者为学生代劳。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建立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自信,才能更加尊重事实。他们的科学素养才会不断地提高。
10.拓展旅游活动满意度调查问卷 篇十
部门姓名
1.您的年龄是:
A.20岁以下B.20-30岁C.31-40岁D.41-50岁E.50岁以上
2.您喜欢的活动类型是:
A.民族性和宗教性的活动B.文化性和艺术性的活动
C.地方产品展示、展销D.娱乐性活动
3.您出游的目的是:A.放松心情,释放压力B.消磨时间
C.增进同事亲友之间的感情D.得到不同的生活体验
4.您觉得此次拓展旅游的活动项目:
A.丰富经常B.一般C.参与性不足D.不够新颖
5.您对此次拓展旅游活动的住宿情况:A.非常满意B.满意C.一般D.不太满意
6.您对此次拓展旅游活动的餐饮情况:A.非常满意B.满意C.一般D.不太满意
7.您对此次拓展旅游活动的导游服务态度满意度为:
A.非常满意B.满意C.一般D.不太满意
8.您认为此次拓展旅游活动教育意义有(多选):A.挑战自我潜能B.锻炼团队凝聚力及协作能力
C.任务与执行的坚定信念D.解决问题要追求更好的方法
9.此次拓展旅游活动您最喜爱的活动项目为:
A.跳出真我等自我挑战项目B.一级电网、毕业墙等团队项目
C.金鸡岩宗教性活动D.丛林野战体验型项目E.竹炭纤维保健产品选购
10.您认为旅游景区以下哪些便利程度不够:
A.休息座椅B.标识指示牌C.购物D.厕所、垃圾桶
11.拓展性课程改革要“五化同步” 篇十一
【关键词】拓展性课程 辅助化 地域化 普适化 儿童化 实践化
拓展性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为宗旨,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它是基础课程的重要补充,也是学校办学思想的价值体现。拓展性课程改革在当下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对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笔者认为,拓展性课程改革要做到“五化同步”。唯有如此,才能让拓展性课程改革效能最大化。
一、 辅助化——让课程准确定位
基础课程是课程的重中之重,拓展性课程是在上好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开发的,是对基础课程的有益辅助。既然是辅助, 就不应该喧宾夺主,应该准确定位,即以不影响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前提。否则,我们将无法面对学生、面对家长、面对社会。
例如,笔者所在学校“山水育人”拓展性课程改革已满一年。一年来,我们激情满怀。每周二、四下午的最后两节课,学校里到处都是冲天的“小宇宙”。随着“山水育人”系列18个课程的推进,学生的综合素质、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但细一思量,发现课程改革并非十分完美——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有较大幅度的滑坡。究其原因,首先是周二、周四下午学生太兴奋,一、二两节基础课程的教学效率大打折扣。再加上周二、周四下午搞拓展性课程,学校其他一些学生活动只能安排在周三下午。这样一来,每周三下午的基础课程教学效率就不能有效保证。其次,由于每周两个下午的两节课安排拓展性课程,分散了教师教学基础课程的精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为此,学校从本学期开始对拓展性课程改革进行适度调整,即活动时间调整为周五下午,原先的长短课也恢复正常教学时间。这样一来,学生在每周的前四天能够静下心来学习基础课程。同时,为了让基础课程更有质量,从本学期开始还将对体育、音乐、美术、科学、信息等基础课程中的小学科进行测试,让小学科教学正常归位。相信经过此次调整与改进,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必将迅速回升,拓展性课程改革的红利必将明显呈现。
二、地域化——让课程特征鲜明
俗话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句话也可以拓展成:越是地域的,越是世界的。如我们学校的崔校长在任皤滩小学校长期间开设的针刺无骨花灯课程,就非常有成效,全校近六分之一的学生都会制作这种花灯。因为针刺无骨花灯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域性非常强,全国唯一,开设这一课程就显得意义重大且特征鲜明。因此,每个学期都有很多的专家、领导、教师慕名前来,并且受到省教育厅领导的高度赞扬。
受此影响,崔校长在学校构建基于“山水育人”理念的拓展性课程,其目的也就是要传承蕴含在当地山水之中的地域文化。因为每个地域的文化都是不同的,基于地域文化的拓展性课程也是特征最鲜明的。为此,学校开设了仙居山歌、稻秆画这两门拓展性课程,让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的过程中感悟并传承家乡的传统文化。其中,我们特别关注仙居山歌这一课程的打造,专门聘请仙居文化馆的仙居山歌传承人崔秀华老师前来执教。在上好这一课程的同时,学校还规定每年元旦举行一次全镇性的仙居山歌大合唱,要求每一位学生都上台表演,哪怕他是五音不全。通过表演,学生对仙居山歌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从而推进这一地域文化的传承。几年来,学校的仙居山歌的知名度不断扩大,2015年1月走进首届台州春晚。
三、普适化——让课程走向特色
何为特色?大家都会想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但笔者认为,特色的前提是普适化,如果仅聚集在少数学生身上,只能说是办学亮点,并非办学特色。拓展性课程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既有独特的课程,又有普适化的课程。地域化可以解决课程的独特性,但地域化的课程总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我们开设的课程——仙居山歌,是一种无伴奏合唱,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节奏感,学生学起来较困难,全面推开根本就不现实。稻秆画工序较繁,制作流程较长,学起来较枯燥,全面推开也不现实。如何找到一种所有学生都能学会,且成本低廉,家长和孩子都能接受的普适化的课程成为改革的重中之重!
经过思索,我们一致认为线描画符合这一意图。所谓线描画,即用线条的点、线、面的变化来描绘对象及其形体结构的绘画方式。它的绘画工具比较简单,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绘画,既可以对物象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也可以对物象进行简单的艺术处理。其基本形式有黑白线描、彩色线描、卡纸线描、写生线描等,对象可以是动物,植物、建筑、山水等。由此可见,线描画也符合学校山水育人的教育理念。经过一学期的实践,线描画课程快速推进,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基于上述思索与实践,本学期我们加大力度推进线描画特色课程建设,具体做法如下:
(一)点、线、面推进
所谓点,就是学校组建两个线描画提高班,一个班专门学彩色线描,一个班专门学卡纸线描,每班约30人。所谓线,就是学校组建两个线描画基础班,专门学习黑白线描,每班约60人。所谓面,就是让线描画走进日课表,即把每个班级的美术课进行整合压缩,留出一节美术课专门学习线描画,这样就保证了全校每个学生都有时间学习线描画。通过这样点、线、面的推进,学校的线描画课程必将产生规模效应。
(二)比赛与考级并进
为提高学生学习线描画的兴趣,学校每学期举行线描画比赛,通过比赛让学有所长的学生脱颖而出。同时,学校每年还将对每个学生进行线描画考级,最高六级,一年一级。通过考级,促进学生主动去学习线描画。
(三)教师培训与时俱进
线描画课程能否走得久远,与教师的水平息息相关。学校目前只有两位专职美术教师,无法满足26个班级线描画课程推进工作的需要。为此,我们立足校本培训,从上一学期开始就进行两周一次的教师线描画全员培训。同时学校规定每学期举行一次教师线描画比赛,每学年举行一次教师线描画考级,最高十级。通过培训、比赛与考级,教师的线描画水平突飞猛进。
(四)线描画展及时跟进
每学期举行一次师生线描画展,既可以营造出学习线描画的氛围,又可以让家长、社会明确学校的价值取向。
(五)编写教材保质量
编写相应课程的教材,是保证课程质量的有效手段。我们计划在本学期编写“线描家乡”校本教材,计划编五册,每册编写十二课时。
四、儿童化——让课程富有生命
小学生既不是缩小的成人,也不是成人的预备。应该尊重儿童的兴趣与爱好,即课程设置必须要考虑学生是否能接受。如果学生能接受,那么课程改革就会有生命力,如果学生不能接受,那就是教师的一厢情愿。为此,我们在设置课程时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从而设置出师生都能接受的课程来。
例如,上学期学校分配来一位音乐教师,经了解,她擅长古筝。我们觉得古筝是一种传统乐器,比较高雅,学生若能学会,能大大提升他们的艺术素养。为此,我们专门开设了古筝课程。结果在学生自主选择时,只有4个学生报名参加。究其原因,一架古筝两千多元钱,好多家长不同意给孩子买。当时,我们还鼓励这位教师说:“4个就4个,好好教,下学期肯定会多起来!”结果,本学期再次自主选择的时候,却没有一个学生报名。细细了解,原先的4个学生怕辛苦,不愿学了。最后,我们只能取消这门课程。而线描画课程,上学期只有50个学生选择参加,而本学期选择参加的学生却多达180个,表明学生越来越喜欢线描画课程。可见,在设置拓展性课程时,学校要遵循儿童化原则,即考虑学生是否能接受。
五、实践化——让课程充满乐趣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拓展性课程如果能够实践化,就能让学生更加喜欢,从而最大可能提升学生的素养。学校开设拓展性课程始终围绕“山水育人”这一理念展开。而要让“山水育人”理念落地生根,必须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走进山水中。只有走进山水中,才能让学生感受山水的美好,才能让学生传承山水中蕴含的文化。我们的做法有:
(一)集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为了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学校每年集中举行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如2016年的实践活动安排是:一年级学生走进高迁人工湖寻找春天;二年级学生走进上横街村调查五水共治成果;三年级学生走进高迁村探寻古村文化;四年级学生走进现代农业园调查农业发展现状;五年级学生走进东潘村寻找乡贤;六年级学生走进东鲍村寻找遗失的缸窑文化。
(二)分课程开展实践活动
学校开发的18门拓展性课程都有相应的实践活动。如线描画课程要安排学生进行线描写生;稻秆画课程要安排学生去搜集优质稻秆并向农村老艺人学习;山歌课程要安排学生到民间寻找山歌能手学唱山歌;小导游课程要安排学生到六大实践基地现场进行体验;地方文学课程要安排学生去校外采风等。
总之,拓展性课程改革对基础课程是一个有益的补充。对于这一改革,我们要义无反顾。但改革要接地气,如能实现上述的“五化同步”,那么拓展性课程改革就能走进深水区,从而让拓展性课程改革走向辉煌!
【拓展性课程学生问卷】推荐阅读:
小学科学拓展课程教案07-18
拓展内训课程:公文写作11-17
拓展中小学课程资源工作总结07-04
拓展内训课程:商务礼仪形象09-07
小学语文论文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资源拓展初探_人教版新课标11-11
大学生户外拓展方案-户外拓展方案08-21
中小学生户外拓展游戏10-28
学生会户外素质拓展09-23
浅谈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实施过程性评价11-13
学生会素质拓展训练方案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