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5excel(共13篇)
1.大学计算机基础5excel 篇一
一、单选题练习
1.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 C )组成。
A.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B.主机和外部设备
C.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
2.以下软件中,( D )不是操作系统软件。
A.Windows xp B.unix C.linux D.microsoft office
3.用一个字节最多能编出( D )不同的码。
A. 8 个 B. 16个 C. 128 个 D. 256个
4.任何程序都必须加载到( C )中才能被CPU执行。
A. 磁 盘 B. 硬 盘 C. 内 存 D. 外存
5.下列设备中,属于输出设备的是( A )。
A.显示器 B.键盘 C.鼠标 D.手字板
6.计算机信息计量单位中的K代表( B )。
A. 102 B. 210 C. 103 D. 28
7.RAM代表的是( C )。
A. 只读存储器 B. 高速缓存器 C. 随机存储器 D. 软盘存储器
8.组成计算机的CPU的两大部件是( A )。
A.运算器和控制器 B. 控制器和寄存器 C.运算器和内存 D. 控制器和内存
9.在描述信息传输中bps表示的是( D )。
A. 每秒传输的字节 数 B.每秒传输的指令数
C.每秒传输的字 数 D.每秒传输的位数
10.微型计算机的内存容量主要指( A )的容量。
A. RAM B. ROM C. CMOS D. Cache
11.十进制数27对应的二进制数为( D )。
A.1011 B. 1100 C. 10111 D. 11011
12.Windows的目录结构采用的是( A )。
A.树形结构 B.线形结构 C.层次结构 D.网状结构
13.将回收站中的文件还原时,被还原的文件将回到( D )。
A.桌面上 B.“我的文档”中 C.内存中 D.被删除的位置
14.在Windows 的窗口菜单中,若某命令项后面有向右的黑三角,则表示该命令项( A )。
A. 有下级子菜 单 B.单击鼠标可直接执行
C.双击鼠标可直接执行 D.右击鼠标可直接执行
15.计算机的三类总线中,不包括( C )。
A. 控制总线 B.地址总 线 C.传输总 线 D.数据总线
16.操作系统按其功能关系分为系统层、管理层和( D )三个层次。
A. 数据层 B.逻辑 层 C.用户 层 D.应用层
17.汉字的拼音输入码属于汉字的( A )。
A. 外 码 B. 内 码 C.ASCII 码 D.标准码
18.Windows的剪贴板是用于临时存放信息的( C )
A.一个窗口 B.一个文件夹 C.一块内存区间 D.一块磁盘区间
19.对处于还原状态的Windows应用程序窗口,不能实现的操作是( D )。
A.最小化 B.最大化 C.移动 D.旋转
20.在计算机上插U盘的接口通常是( D )标准接口。
A.UPS B.USP C.UBS D.USB
21.新建文档时,Word默认的字体和字号分别是( C )。
A.黑体、3 号 B.楷体、4号 C.宋体、5 号 D.仿宋、6号
22.第一次保存Word文档时,系统将打开( B )对话框。
A. 保存 B.另存为 C.新建 D.关闭
23.在Word表格中,位于第三行第四列的单元格名称是( C )。
A.3∶4 B.4∶3 C.D3 D.C4
24.Word编辑文档时,所见即所得的视图是( B )。
A.普通视 图 B.页面视图 C.大纲视图 D.Web视图
25.新建的Excel工作簿中默认有( B )张工作表。
A.2 B.3 C.4 D.5
26.在Excel工作表的单元格中计算一组数据后出现########,这是由于( A )所致。
A.单元格显示宽度不够 B.计算数据出错 C.计算机公式出错 D.数据格式出错
27.若在Excel的同一单元格中输入的文本有两个段落,则在第一段落输完后应使用( C )键。
A.Enter B.Ctrl+Enter C.Alt+Enter D.Shift+Enter
28.用PowerPoint制作的演示文稿默认的扩展名是( B )。
A..pwp B..ppt C..ppn D..pop
29.算法的基本结构中不包括( A )。
A.逻辑结 构 B.选择结构 C.循环结 构 D.顺序结构
30.用C语言编写的程序需要用( B )程序翻译后计算机才能识别。
A. 汇 编 B.编 译 C. 解 释 D. 连接
31.可被计算机直接执行的程序由( A )语言编写的程序。
A.机 器 B.汇 编 C. 高 级 D. 网络
32.关系数据库中的数据逻辑结构是( D )。
A.层次结构 B.树形结构 C.网状结构 D.二维表格
33.用以太网形式构成的局域网,其拓扑结构为( B )。
A.环型 B.总线型 C.星型 D.树型
34.在Internet中的IP地址由( C )位二进制数组成。
A.8 B.16C.32 D.64
35.在IE地址栏输入的“www.cqu.edu.cn/”中,http代表的是( A )
A.协议 B.主机 C.地址 D.资源
36.在Internet上用于收发电子邮件的协议是( C )。
A.TCP/IPB.IPX/SPX C.POP3/SMTP D.NetBEUI
37.在Internet上广泛使用的WWW是一种( A )计算机考试。
A.浏览服务模式 B.网络主机 C.网络服务器 D.网络模式
38.对同一幅照片采用以下格式存储时,占用存储空间最大的格式是( C )。
A..JPG B..TIF C..BMP D..GIF
39.扩展名为.MOV的文件通常是一个( B )。
A.音频文件 B.视频文件 C.图片文件 D.文本文件
40.从本质上讲,计算机病毒是一种( C )。
A.细菌 B.文本 C.程序D.微生物
二、选择题(答案回复可见)
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
A 1941年 B 1946年 C 1949年 D 1950年
2、世界上首次提出存储程序计算机体系结构的`是
A 莫奇莱 B 艾仑·图灵 C 乔治·布尔 D 冯·诺依曼
3、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采用的主要逻辑部件是
A 电子管 B 晶体管 C 继电器 D 光电管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首次实现了“存储程序”方案
B 按照计算机的规模,人们把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个时代
C 微型计算机最早出现于第三代计算机中
D 冯·诺依曼提出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结构理论基础
5、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包括
A 系统硬件和系统软件
B 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C 主机和外部设备
D 主机、键盘、显示器和辅助存储器
6、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性能主要取决于
A 微处理器 B 内存储器 C 显示适配卡 D 硬磁盘存储器
7、微处理器处理的数据基本单位为字。一个字的长度通常是
A 16个二进制位 B 32个二进制位 C 64个二进制位 D 与微处理器芯片的型号有关
8、计算机字长取决于哪种总线的宽度
A 控制总线 B 数据总线 C 地址总线 D 通信总线
9、“Pentium Ⅱ350”和“Pentium Ⅲ450”中的“350”和“450”的含义是
A 最大内存容量 B 最大运算速度 C 最大运算精度 D CPU的时钟频率
10、微型计算机中,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进行
A 逻辑运算 B 算术运算 C 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D 复杂方程的求解
2.大学计算机基础5excel 篇二
我国大学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 从少数理工科专业率先实践, 发展到所有高校的非计算机专业都普遍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 计算机教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高等学校的计算机教育有两类不同的范畴:一种是指计算机专业的学科教育即计算机专业教育;另一种是指面向全体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占全体学生数量的90%, 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计算机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教育, 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及其他相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 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解决自己专业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教育部提出计算机教学的基本目标, 即按照三个层次的课程体系确定。第一层次, 计算机文化基础, 主要是结合当今信息社会的文化背景学习计算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第二层次, 计算机技术基础, 阐述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相关的基础知识, 使学生具有当今流行的系统平台和开发工具构造应用体系的初步能力;第三层次, 计算机应用基础, 尽可能按照多数专业的应用需求, 选择公共计算机应用知识作为教学内容, 为今后的专业应用奠定基础。
二、当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大学新生入学时所具备的计算机知识差异性很大, 多数学生在高中时代已经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 而有的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较差。我们多次对大学生作过调查, 他们在中学期间开设计算机课程, 但是实际学生对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的却比较差, 使用计算机写文章、排版、统计计算的能力非常差。在入学前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多限于网络的初步应用, 比如网络游戏和聊天, 但是基础知识仍然未达到大学计算机教学的目标。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 目前, 大学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中计算机文化层次的教学内容将会逐步下移到中小学。但由于中学期间受到高考的影响, 中学的计算机课程处于形式上, 从老师到学生都没有很好地完成计算机基本知识的学习。对一所重点中学的调查显示, 他们的计算机课程完全放任自流, 老师只作简单的介绍, 完全由学生自己操作, 处于一种玩耍状态, 学生根本就没有掌握计算机应有的知识与技能。学生在大学前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 大部分是在课外学到的。在今后一段时间, 新生入学的计算机水平会呈现出更大的差异。2008年, 胡锦涛主席专门视察了人民日报社人民网, 在同网民交谈时说:“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 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可见, 当今社会网络信息的重要性。因此, 大学必须加强计算机基础课程。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 单独的计算机知识已经不能满足需要, 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相结合产生了互联网技术, 它的产生奠定了信息化社会的技术基础, 因此, 必须学好信息技术, 使学生在校期间能熟练地运用基本知识与技能, 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大学计算机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是为学生提供计算机知识、掌握现代化信息处理工具、能力与素质方面的教育, 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及其他相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帮助学生掌握这一现代化信息处理工具, 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与技能解决自己专业实际问题打下基础。但是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 存在着很多问题。
1.教材还不能切实地为学生服务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信息传播速度的不断加快, 需要《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授内容具有灵活性、新颖性, 要及时跟上信息时代的发展。但是, 许多大学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 一些陈旧过时的内容依然在讲授, 这使学生对课程本身产生了质疑, 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其次, 学生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目的不明确, 认为该课程只要学会WINDOWS和OFFICE等操作就行了, 因此, 对课程的整体内容把握不好, 没有学到课程的精髓。由于中学阶段不同地域计算机普及教育的程度不同, 使大学新生对计算机的使用熟练程度不同, 造成了听课的起点不同, 授课时不好把握进度。因此, 如何把握教学内容, 如何面对不同学生, 这是许多任课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
2.教师的知识应不断提高
教师应该跟上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 灵活把握教材的使用, 避免课堂上传授过多的陈旧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应不断更新思想, 更新观念, 及时了解新的信息, 掌握新的技术。通过广泛地查阅和学习, 力求尽可能地从最前卫、最恰当的实例中总结出有价值的东西, 加到相关知识点上。做到在讲授教材内容的同时, 删旧添新, 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因为计算机学科很鲜明的特点是知识衰减期短, 技术淘汰快。以Windows操作系统为例, 从Windows98到目前Windows Vista, 经过短短的十年时间, 它们的操作界面和内容都有了一些变化, 教师应该及时了解自己所讲授的知识是怎样更新了, 有条件的, 应该简单介绍新的知识点。
四、更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思路探讨
我们要充分认识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针对高等学校的实际情况, 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和进行教学改革。这就是:将多媒体教室教学和网络辅助教学相结合, 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 强调基本技能的练习, 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实践能力, 以及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确定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各门专业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 保证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计算机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着重讲授现代信息技术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方法, 加强课堂实验教学环节 (例如OFFICE应用部分和网络应用部分) , 积极采用视频教学的方式, 实例教学与理论相结合, 使学生牢固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 提高应用能力。
1.培养责任心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面对新的形势与任务, 对教师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与应用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将是今后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关键。为了使从事基础课教学的教师真正适应教学要求, 必须提高师资队伍的层次。总体上要求主讲教师具有硕士或更高学历, 教学辅导人员应不低于本科学历。计算机技术及工具变化较快, 学校应重视教师培训工作, 以加强在岗教师的业务提高。针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更新快的特点, 经常性地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研讨、对教师进行培训, 建立和稳定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 只有这样, 才能适应在新形势下对大学计算机教师的要求。
针对大学不同的专业, 计算机教学应该更加贴近专业, 如新闻、艺术、建筑、化工等。所以, 根据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教学计划, 有些工程性强的专业涉及到的科学计算比较多, 艺术类专业可能会注重多媒体处理。不同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应该包括针对该专业特点的内容。由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教师大多数毕业于计算机专业, 因此必然缺少其他专业知识, 例如建筑辅助设计CAD知识, 针对这一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 教师应该了解建筑CAD的知识内容, 在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同时, 为建筑CAD教学进行启蒙教育并打好基础。针对当今的网络世界, 吸引了众多的学生在网络中遨游, 同时也使不少学生沾染了网络恶习。因此, 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师还应该承担起网络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网络文化的教育。这就要求计算机基础课教师具有更广泛的知识。
2.与时俱进, 更新教学手段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上机的实践与钻研。在新形势下, 计算机与网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成为一种新型的信息基础课, 它包含了简单的计算机知识、现代办公知识、网络知识等。计算机基础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以及就业的前景需求, 计划内的计算机教学已经不能满足需要, 应该有选修计算机课程;该课程又是针对非计算机专业设计, 因此, 也要突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总之, 各专业的计算机课程要按照重基础、强实践、突出综合应用能力的原则建立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网络的应用给我们的实验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有条件的学校应该有课程的网站, 教学中的高层次的需求在网络中得到极大的补充。网站的建设包含讲义、教案、实验指导书、网络课程, 还应该包含自学需要的素材库、试题库, 以及可以开发出考试系统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软件, 它们各自自成体系又相互关联, 各种教学形式互相补充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满足各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由于计算机应用范围广, 通用教材很难满足我们的需要, 必须根据自己学校以及专业的需要, 补充教学内容, 编制讲义, 适应后续专业课的教学需要, 使计算机基础教学为本专业的后续课程打下基础。加强互联网的应用教学, 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为今后的工作与学习打下一个好基础, 有条件的学校应该给每个学生一个电子信箱, 让学生充分使用网络。开设本学校的BBS, 进行开放式教学,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博客, 怎样正确地开博和进行网上交流, 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该是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网络教学三位一体, 相互促进, 全面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强化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培养, 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深入探索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协作学习等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 注重对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探索各种教学模式综合运用的新式教学手段。
3.改革教学考核手段
为了保证计算机教学质量, 促进计算机教学改革, 改革考核手段非常重要。对教师而言, 重点在于对学生信息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培养, 是否符合教育部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着手改革学生成绩的评定, 建立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系统, 类似国家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建议每门计算机课程后都有一个综合设计的课程设计, 这样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可以大大提高, 同时学生有很强的成就感。
4.积极开展学术活动, 以学术促进教学
积极开展相关的学术讲座与课外教学活动, 以学术讲座、科研等促进教学。如开展网页制作、计算机写作等相关知识的竞赛, 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开办有关信息知识的讲座, 使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原有的Office教学内容 (一般原有的Office教学包含Word、Excel、PowerPoint三个应用软件) , 增加Access、Outlook、InfoPath办公软件, 并加强这几个软件的综合使用。在Access和Excel课程完成后, 试验指导学生设计并完成以下开发课题, 如“学生学籍管理系统”、“三好学生量化考评系统”等学生比较熟悉的课题的研发, 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力, 提高教学效果, 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 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基本素质和实践能力, 以及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确定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各门专业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 保证计算机系列课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计算机基础课程已经开始转向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 即大众化的信息基础教育。总之, 通过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全面改革, 积极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 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 调动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全面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 为以后各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光来.计算机文化基础:第2版[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王移芝.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改实践 篇三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方法;教改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7-0108-02
21世纪是以计算机互联网为基础,大数据、云计算等为标志的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化的技术基础是计算机、通信和控制技术,而其中,最基础的是计算机。计算机科学已成为支撑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的最重要的信息基础科学,计算机科学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力和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因此,加强计算机基础教育是满足信息化社会人才需求的基本途径。计算机基础教育是一项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教育。在高等学校中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非计算机专业公共基础必修课。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及应用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在信息化社会中的竞争力。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面临的形势
目前,西安石油大学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大学计算机基础和程序设计语言两门课程,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环境,上机操作实践机房建设也具备相应的规模。然而,由于计算机知识的普及和学生数量的增加,旧的教学模式越来越显示出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一部分新生的计算机使用水平较高,但由于生源地和家庭经济发展背景的不同,又有一部分学生计算机使用水平较低。这就造成一部分教学内容对于计算机使用水平较高的学生显得不必要,而对计算机水平较低学生来说又显得很有必要。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困难。
2.随着学生人数增加,本课程教学工作量越来越大,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目前西安石油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授课学生在4500人~4800人之间,而任课教师只有9人,教学任务繁重,对教师潜在教学水平的充分发挥和专业水平的提高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3.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具有一定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新生的基数越来越大,教学资源的开销也越来越大,直接冲击着课程内容的必要性、教学过程的合理性。因此,如何避免已经具有一定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新生重复参加学习,减少教学资源占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二、基于“1+X”体系的分层次教学模式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基本上分为计算机大公共课、计算机小公共课与计算机知识背景专业课三个层次,分别对应计算机基础层次课程、技术层次课程和综合应用层次课程。其实1997年教育部高教司发布的《加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点意见》中,就提出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这三个层次,其中“基础层次”课程为“大学计算机基础”,当时称为“计算机文化基础”,加“文化”的目的是强调计算机普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个层次的教学目的是使大学新生在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方面达标,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和计算思维意识,应对信息化社会的基本要求。
计算机“技术层次”包括四大类与非计算机专业应用相关的计算机技术领域,分别是计算技术、数据技术、网络技术和设计技术综合应用,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基础知识、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利用软硬件技术与先进工具解决本专业与相关领域问题的初步能力。
计算机“应用层次”包括面向不同学科专业门类的综合技术应用课程,教学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课程定位在综合应用的通用方法层面。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专业设置不断增多,计算机应用课程也随之增加,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2006年教育部高教司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教学基本要求》(简称“白皮书”),提出11条建议,确立“3个层次”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知识结构的总体构架,构建“1+X”的课程设置方案,设置大学计算机基础等6门核心课程,即一门大学计算机基础加6门其他计算机课程。
经过多年的努力与完善,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已经形成了基本完整的“1+X”课程教学体系。其中,面向全校学生的第一层次计算机大公共课是大学计算机基础;面向不同专业大类的第二层次是计算机小公共课有程序设计语言C、程序设计语言VB和程序设计语言Fortran,计算机硬件基础、数据库应用基础和软件技术基础也是属于这个层次的课程;第三层次是各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由各专业院系自己开设,尽管不属于计算机公共课范围,课程数量和质量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提高。
三、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采用以配套教材、网络课件、网上资源为基础,以在线答疑、在线作业、在线考试为补充的教学实践模式。其充分利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特点,把教学要求和目标,与教学过程、考核过程、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相结合,从而整体优化教学,充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实现课程目标。
(一)学生分层教学
对学生进行分层的目的,是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大学一年级新生入学时,用大学计算机基础考试系统对新生进行一次计算机操作实践考试,从而实现分层。考试形式为上机考试,考试内容为Windows、Word和Excel的基本操作和文本录入。根据考试结果将学生分为A、B两个层次,A层为通过考试标准分数线的学生,这一层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经验,计算机水平相对较高;其余没有达到标准成绩线的学生为B层,这一层的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相对较低。
同时,为了实现学生分层教学,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内容,另一部分为计算机操作实践部分内容,并作为两门课程或教学环节进行管理。这样就实现了不同层次学生选择不同部分的教学内容,从而达到了按层分级教学的目的,最终达到统一的教学目标要求。
(二)注重课堂教学,贯通两个层次教学内容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要充分用好现代化教学设备,比较全面地讲述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和重要概念,并注意与计算机操作实践课程内容的贯通和为程序设计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课堂教学有助于老师拓展学生的视野,使他们能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上认识计算机,应用计算机,产生计算机程序设计冲动和欲望,促进学生在计算机与信息方面的基本素质的提高,使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大学生应有的水准。
(三)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前身是“计算机文化基础”,2006年教育部“白皮书”发布后,改为“大学计算机基础”,增加了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和多媒体原理等内容,提高了课程的难度,但同时又取消了Office软件操作的内容。在2008年的教学评估中,本课程暴露出了教学内容定位偏差的严重问题,理论内容多,实践环节少,缺少Office软件操作的教学内容。2009年增加了Office软件操作的教学内容,又出现了课时不够的问题,鉴于此,2010年初组织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改项目,并根据36学时教学要求,确定了现在的课程内容。2013年又修订出版本教材,将Office升级为2010版,以适应新的需要。
(四)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根据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需要,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自主开发了基于C语言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网络平台主要由网络课件、网络资源、在线答疑、在线作业等部分构成,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模式,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课余自主学习,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考核方法与考试系统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采用分类考核的方式。A类学生免修计算机操作实践部分内容,只修计算机基础知识部分内容;B类学生修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操作实践两部分内容。课程结束后,两门课程一并安排用在线考试系统测试,由考试系统分别给出两门课程百分制成绩,总成绩由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汇总而成。
考试系统能够很好地检测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技能,更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且操作方便,考试过程本身也是学生操作技能的表现。自动评分系统极大地减轻了教师阅卷的负担。
四、结语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要不断地改进、完善各个教学环节,使之更加合理和系统化。在网络普及发展的今天,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要顺应信息社会的变革,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和网络教学资源,以传统教材、网络课件、网络资源为基础,通过多种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的优化组合,不断提高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 杜鹏.算机基础课程“1+X”教学模式改革实践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3(8):38-41.
[2] 吕俊.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计算思维养成[J].计算机教育,2013(5):44-46.
[3]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委员会编制.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0).
4.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感想 篇四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的今天,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普遍的信息处理工作,计算机的应用在日渐广泛与深入,社会对计算机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新一代的我们来说,熟练的掌握计算机技术成为了我们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通过假期自学《大学计算机基础》与《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程》,掌握了知识的同时对我们学习计算机的认识也在逐步加深。下面我将谈谈我在假期自学计算机的一些感悟。
一、大学的计算机的学习是必要的。
在现在这个到处充满机会与挑战的社会环境中,知识是我们将来面对社会的筹码,计算机技术尤为重要。我们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小学、初中、高中,都在不同程度的接受计算机的教育,对计算机虽然有一定的认识,但只是停留在表层。在步入大学后,我们对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要求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大一的生活中,经常被各种计算机问题弄得焦头烂额。在大学前的计算机知识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而这两本书的学习,适时的解决了我们对计算机知识的需求。
通过书本的自学,我对计算机从硬件到软件设备有了一个比较透彻的了解。而且对计算机的一些常用办公软件如Word、Excel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掌握这些对作为师范生的我们有很大的帮助,让将来成为老师的我们能充分的发挥计算机的工具性。
二、理论对我们认识并掌握计算机有很大的帮助。只有有了一定的计算机理论基础,才能了解计算机及其工作原理,才能更熟练的掌握计算机技术,而且这样也能让我们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计算机问题做出解决。在这次的自学中,我对自己以前不甚了解的一些计算机的概念进一步清楚。而且对计算机的编程的学习也有很多帮助。如对ASCII码等,之前一直对它一知半解,通过这次的自学,我对他有了一个清晰的认知。而且计算机从最初发展到现在经历了一个很长的阶段,学习计算机,当然要从了解它的基础开始,而基础就是理论知识,让自己由浅及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的掌握计算机知识。
三、实践是计算机学习的关键。
计算机技术讲究的是它的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离开操作和实践,是不能很好的掌握计算机技术的核心的。对于还在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我们来说应该更加重视计算机的实践,多上机操作,学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为了顺应社会的要求,加强自己的社会竞争能力,应该严于自身的素质的提高,培养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学会独立思考,学以致用,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在此次以及之前的计算机的学习中,我一直认为计算机的学习中举一反三是很重要的。比如在办公软件中,导航栏中的一些项目是可以通用的,掌握的一项办公软件,就可以对其他的软件类比应用。在类比相同项的时候,我们也要记住类比不同项。有比较才有鉴别,容易混淆的一定要注意多看。
同时我们在学习中要相信熟能生巧,就计算机的打字而言,我们就可以清晰的看出,熟练的掌握计算机技术是要靠多学多练的。
5.大学计算机基础 操作题 篇五
在Intel Developer Forum(英特尔开发者论坛)上,微软主席Jim Allchin 宣布,64位的Windows 桌面版本将在4月初发布,而其服务器版则在4月底推出。Allchin 表示,公司把近期目标锁定为64位系统,并鼓励广大开发者开始改善他们的程序,以发挥额外的处理优势。上个月,微软发布了64位OS的第二候选版,并且承诺讲在6月底发布最终版本。其实64位Windows XP 和 Windows Server 2003 让大家一直望穿秋水,特别是CPU芯片商AMD,它在两年前就已经推出64位的服务器芯片。
【操作题2】
显示屏会最终取得胜利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原因。在即将来临的信息爆炸的时代仲,纸张根本赶不上只是更新的步伐。让我们来看看知识翻番的速度,在1750 ~ 1950 年中,知识增长的速度是150年翻一番,而在 1950 ~ 1960年,花10年就可以将知识翻一番,在1960 ~1992 年间,知识翻番时间已经缩短到5年,而我们期望到2002年,每73天信息量就翻一番。所以我们获得信息的途径,也必将从传统的纸张发展到显示技术的应用。但是这一过程要花一定的时间才能够实现。我们注意到,纸张的使用仍然以大约每年4% 的速度增长。而且,每平方英寸显示器的价格与彩色打印的价格之比是1500 : 1。
【操作题3】
重型航空母舰一般有5000多名舰员,而美国 “卡尔·文森” 号航空母舰则多达6300人。航空母舰每天需要生产淡水110多万升,供应主食、蔬菜、肉类等10余吨。当然,仅这些舰员的工资和津贴就相当可观,尤其是飞行员。他们的年薪都在六位数以上。航空母舰的寿命一般为30年,但通过大修和升级改造等措施都可以延长其服役年限。
【操作题4】
昨日下午,“残奥会健儿与首都残疾读者座谈会”在首都图书馆举行,雅典残奥会冠军李岩松与广大残疾读者进行了交流,中间还穿插了有趣的奥运知识问答。此项活动也标志着2004首都图书馆“全民读书月”正式拉开帷幕。座谈会上,2004年雅典残奥会4×100 米冠军李岩松向与会的残疾人介绍了今年残奥会的难忘日子,并共同畅想了2008北京奥运会,一些残疾人艺术家还现场向李岩松赠送了书画作品。
【操作题5】
6.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总结(范文) 篇六
课程总结与分析
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2013.9.10-2013.12.29 学时安排:4学时/周 授课班级:××× 学生人数:×人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计算机公共基础类课程,对于在校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
一、教学学时与内容:
本学期共上课15周,计划学时:60学时,实际完成60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二章 Windows XP 的使用 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第四章 Internet基础及应用 第五章Word 2003文字处理软件 第六章Excel2003电子表格处理软件 第七章PowerPoint2003演示文稿制作软件 第八章常用工具软件
二、教学方法:
理论课: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 实践课:上机操作
三、教学总结: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主要讲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逐步掌握WindowXP、Word2003、Excel2003、PowerPoint和网络的基本操作。《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操作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学生操作基础又参差不齐,所以在教学中我加强教学管理,注意对学生学习态度的教育;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注重教学内容的应用性;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在实验课上认真辅导学生上机,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注重因材施教;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学生对此门课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学生能力水平的层次参差不齐,尤其对于程序设计部分,少数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甚至有的失去了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按照教学进度要求正常授完课后,针对学生的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力求全班都达到教学标准要求。
四、教学效果: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学生基本上学习和掌握了应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教学效果良好,可以说是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五、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学生分成几个大组进行分层次教学,还应适量增加课时,增加实验项目,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愿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对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加大实践的比例,在讲理论课的时候,应能做到边讲边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学院:××
7.大学计算机基础项目式教学探讨 篇七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内容主要分为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两大部分, 理论知识部分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网络通信基础、计算机软硬件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和数据库基础等领域的基础知识;实践操作部分包括计算机基础操作、Word文档制作、Excel电子表格制作、Power Point演示文稿制作、Front Page网页制作和Access数据库应用等软件的具体操作。该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不仅能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Office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 还应该初步具备利用计算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更好地使用计算机及相关技术解决本专业领域或生活中的问题奠定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在实现职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 (1) 计算机不仅为解决专业领域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还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 (2) 计算机和互联网有极其丰富的信息和知识资源, 为终身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它是一种比较好的学习工具; (3) 善于使用互联网和办公软件是学生未来进入工作的重要基础。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不仅承载着优化大学生知识结构的使命, 也是培养大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载体。
2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设计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大学生的公共基础课, 其教学方式多种多样, 如何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是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应用性很强, 需要学生转变学习方法, 以提升自己的操作技能为主。该门课程要求学生要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能够在实际操作中熟练运用所学的技能。但是, 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比较多, 什么样的方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总体思想, 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一直是高职院校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研究课题之一。而项目式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既要独立自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还要与其他同学合作学习, 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完全符合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通过梳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使用项目式任务驱动型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结合实际教学情况, 分析教学所需的环境, 设定更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任务, 调整教学过程, 构建适合现代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方法和模式,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操作实践部分由6个项目组成, 每个项目又由若干个小项目组成, 以项目二——Word文档制作为例, 它分别由板报排版、毕业论文排版和传真文档制作3个项目案例组成。每个项目案例包含若干个知识点, 让学生在完成项目案例的过程中学习、掌握知识。每个项目案例都是按照“学习目标→学习案例→学习任务→学习知识→学习小结→自我练习”的线路逐步开展的。
在实际项目案例设计中, 要求项目案例的制订具有适应性、开放性、整体性和可操作性, 要保证学生能够按时完成任务。同时, 在此过程中也要考虑学习的渐进性和延伸性, 要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和知识起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强化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以能够构建自身的知识技能体系为最终目的。
以Word教学为例, 设计此项任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提高自己对Word问题的处理能力和排版能力, 使用Word的相关技巧等, 逐步提高学生对Word的操作技能, 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在实际的任务设计过程中, 把Word内容设计为一个项目案例, 然后再将项目分解为一个个小任务, 由学生逐步完成。
3 以“板报排版”为例
3.1 学习目标
掌握字体、段落、页面、分栏、边框和底纹等设置;掌握文本框、艺术字、自选图形等的插入和设置;掌握图文混排的编辑处理;掌握Word表格的创建和使用。
3.2 学习案例
2012-04-22是第43个“世界地球日”, 在其到来之前, 江苏商学院信息学院的宣传干事小王接到了学院分团委布置的一项任务, 即制作一期有关环境保护的电子板报, 以配合“世界地球日”这一世界性的环境保护活动, 要求主题突出, 图文并茂, 布局美观、大方。
3.3 学习任务
该任务主要包括以下4个小任务: (1) 设计整体布局。该任务要求设计电子板报的整体布局, 利用页面设置功能将纸张大小设置为宽42 cm、高29.7 cm, 上边距设置为1.5 cm、下边距设置为1 cm、左右边距均设置为1 cm;再利用分栏命令将页面设置为等宽的两栏, 即将页面分成左右两个部分。 (2) 设计报头。该任务要求先插入一个刊首图片文件, 然后再将电子板报的名称设计为“环保园地”, 并设置字体, 接着利用文本框编辑出版单位或出版人、刊号、出版日期等, 最后在报头下方加1条横线, 用来分隔报头和报刊正文。 (3) 设计左侧版面。在设计时, 可以利用文本框布局, 使整个版面整洁、文字排列整齐, 还要用艺术字和图片美化版面。在该任务中, 要求插入艺术字、横排文本框、竖排文本框、图片和云形标注, 可以参考范文对各对象进行格式设置。 (4) 设计右侧版面。在设计时, 仍然使用文本框布局, 然后在其中插入相应的正文。在该任务中, 要求设置文字的中文版式、插入竖排艺术字, 并利用首字下沉、边框和底纹等美化版面, 最后再加上一些表格数据, 设置表格格式并简单处理表格中的数据。
3.4 学习知识
在这项任务中, 学生要学的知识点包括:认识Word 2003窗口、文本录入、选择文本的方法、字体的设置、字号的设置、字形的设置、使用字体对话框对字符排版、字体的几种设置方式、报刊常见的排版方式和文本框的链接等。
学生通过对此案例的学习, 既掌握了学习目标中所列的知识点, 同时也完成了1个板报排版作品, 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完成学习。
4 总结
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 釆用项目式任务驱动教学法, 能够明显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是我院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通过分析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授课现状, 提出了以项目式任务驱动教学的设计, 并以板报排版为例介绍了项目式教学的设计。
8.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理念探究 篇八
【关键词】MOOC 多元化 计算思维 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135-02
一、引言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新生入校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是培养信息社会中各专业学生所必备的计算机素养的基础课。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最终目的是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后续计算机课程学习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使他们在各自的专业中能够有意识地借鉴、引入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些理念、技术和方法,培养他们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使他们能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利用计算机,为将来利用计算机来解决专业问题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课程研究的背景
不少家庭的孩子还未入学前就已经对电脑、智能手机、IPad并不陌生,小学和中学阶段都学习一些常用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入门知识。大学新生已经具备一定计算机素养,我们的课程应着眼于更好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思维能力,所说的信息素养是以计算机素养为基础,不仅包括对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及数据库技术的学习与掌握,对计算机的熟练操作能力,还注重对信息的查找、分析与评价,信息的存储、表达与交流,是一种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非计算机各本科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目前教学方式一般局限于在多媒体教室与机房进行教学,各自24学时。本课程目前主要教学内容是:计算机与信息社会,计算机系统结构,操作系统及WINDOWS 7,常用办公软件使用,网络基础知识,网络技术基础操作,多媒体技术,信息安全等。 通过比较全面、概括性地讲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的一些基础性知识和重要概念,使学生能够较为深入地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结构与组成原理,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与其中一些重要概念,了解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多媒体等技术的应用领域、基本概念和相关技术,掌握计算机基本应用技能和应用能力。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在2016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白皮书中指出:教学内容将围绕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目标进行重组;实施方案将结合不同高校的定位呈现多样化形态;教学手段适应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的挑战和机遇;教学成效评测将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更为准确与科学。课程变化:“软件工具操作为主”改变为“综合考虑思维能力培养、学科知识传授和应用技能训练三者之间的关系”,即围绕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为目标。这里的计算思维是指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
三、课程改革探究
1.教学内容改革
为了更好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在现有章节内容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两部分内容:
1)IT新技术与计算机素质教育
知识点:高性能计算,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计算文化,计算科学,计算思维,计算机职业道德。
2)算法的概念与基础
知识点:算法的一般概念,流程图,穷举法、回溯法和递归法,算法的复杂性;程序设计基础,程序设计方法,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结构演示。
2.多元化教学资源建设
多元化教学资源,是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综合化、多维度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应为“文字教材-学习辅助光盘-网络学习平台-技能实训平台”四位一体的呈现方式。建立一个基于多元化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提供给学生一个校内、校外自主学习的优秀环境,协调课内教学与优秀资源库之间的关系,使目标明确化,把教学任务完善化,可以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多元化教学资源建设的主要建设内容:
1)建设优秀的课程教学资源库。教学视频、课件及课外拓展知识,分类放入库里,学生可以通过Web页访问本库,共享优秀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2)构建交互性课程教学平台。学生通过这个平台及时和教师进行学习上的交流,更好辅助学生进行课外学习。
3)更新建设。目的是提供给学生更完善的知识体系,更好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
4)在线测评:对学生各单元学习水平进行阶段性测试并记录成绩。
5)考试指导:对学生单元测试、期末考试及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方面给予一定指导。
6)作业管理:支持作业在线发布、在线批改、在线统计。
7)签到系统:上线学生的签到。
8)开放式实验室管理:是对学校课余闲置计算机的使用,利用此共享平台,可以让学生进行网上机房上机的预约、学习时间上的管理。
3.MOOC建设
MOOC就是网络公开课的意思,根据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的增加,各章节的教学课时也会相应调整,在课时有限情况下,建议Office部分的学习用MOOC形式进行,这样也更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目前Office部分的教学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室和机房教学相结合,Office部分的教学与实践占用大量学时,在16学时左右,学生在课堂学习与机房实践之间有一定时间的脱节,在知识的巩固环节上有些欠缺。鉴于Office是适用性强、应用面广、操作性强的特点,取消其多媒体教室的教学量,改用MOOC学习。把基本文字及素材提供给学生,提供机房2次实验已能满足。
MOOC可以实现教学范围大、学生多、教师大范围的影响力,增强课堂教学的交流与互动,是一个开放的互动学习空间。学习在网上进行,教师和学生处于空间分离状态,那么师生在公开的论坛进行讨论探究时具有开放的心态,坦然接受批评或质疑。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时间、地点进行学习。MOOC开展要求如下:
1)MOOC内容:提供Office部分完整课程,包括课堂教学的所有元素,选课、听课、课上讨论、课后阅读作业、单元测试等。短小教学视频,一般以7分钟左右为宜;视频中教师直面镜头,构建一对一氛围;每段视频是轻质的教学片,画面美观度好、清晰度高、音质好,并可以穿插运用多种媒体,信息量更丰富,也更生动有趣。
2)模块教学:每个教学单元由若干个模块组成,包括多个知识点视频、阅读材料、问答、作业、讨论等。
3)严格的流程控制:严格按规定的流程学习,不允许随意选择章节,必须在保证前一章节作业完成、单元测试过关情况下,方可进入下一章节的学习。
4)视频中穿插课堂提问,每堂课后有随堂作业,按章节进行阶段性测验。
5)重视及时反馈:课间问答需要及时给出答案,如果在随后的视频中有解释更佳。作业为教师提供素材后做的Office部分操作实验。每个阶段性测验分客观题和操作题两部分,系统自动评分后自动给出每道题的解答,并说明讲课中的具体位置以方便学生再次学习。教师也可以开辟专门的版块或论坛主题,对常见错误给出进一步的指导。教师对学生普遍易错的知识点进行反思,不断修改完善教案,力争测评达到95%以上的通过率。
参考文献:
[1]谭浩强.面向计算机应用与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关于计算机基础教育深化改革的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4(7).
[2]丁伟,教学改革动态初探——以微课、慕课翻转课堂为中心[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8).
[3]张素红.慕课时代大学新型“教”与“学”教学实践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8).
[4]龚晖,储节磊等.“慕课”八问[J].中国大学教育,2016(3).
作者简介:
9.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教程 篇九
判断题
1-5×√×√√6-10√√√××11-15√×√×√
选择题
1-10 ACBDA10-15DDAAIBCDC
简答题
1.信息就是消息一切存在都有信息。不过人们说到的信息都指交流。你所看到的事物和感受到的的事情都可以称为信息。
2.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
3.处理速度快运算速度快存储能力强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4.巨型大型 小型 中型微型单片工作台
5.控制存储运算输入输出
6.在物理上最容易实现运算简单可以实现逻辑运算
7.以二进制为基础存储程序和控制程序的方式工作
8.键盘鼠标麦克风
9.打印机 音箱显示器
10.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 通信技术和大众传媒技术的计算机
11.是与计算机的硬件相互依序的一个部分包括程序数据相关文档的集合12.任务存储设备文件管理作业
13系统软件 应用软件诊断软件
14计算机病毒是指在计算机中插入破坏计算机功能或数据,影响计算机的使用并可以自主复制的一组计算机程序代码或指令特征具有破坏性传染性潜伏性触发性不可预见性
10.大学计算机基础试题「附答案」 篇十
A:1946年
B:1952年
C:1959年
D:1962年
答案: A
评析:此题没有评析
2、电子计算机按使用范围分类,可以分为______。
A:电子数字计算机和电子模拟计算机
B:科学与过程计算计算机、工业控制计算机和数据计算机
C: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D:巨型计算机、大中型机、小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
答案: C
评析:此题没有评析
3、下列说法中,关于计算机的主要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
A:具有自动控制能力
B:具有高速运算的能力
C:具有很高的计算精度
D:具有创造能力
答案: D
评析:空
4、当前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极为广泛,但其应用最早的领域是______。
A:数据处理
B:科学计算
C:人工智能
D:过程控制
答案: B
评析:此题没有评析
5、用语言、文字、符号、场景、图像、声音等方式表达的内容统称为______。
A:信息技术
B:信息社会
C:信息
D:信息处理
答案: C
评析:此题没有评析
6、计算机系统是由______。
A: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B:主机和外设组成
C:主机和网络组成
D:主机外设和网络组成
答案: A
评析:空
7、下面哪一项不是计算机采用二进制的主要原因______。
A:二进制只有0和1两个状态,技术上容易实现
B:二进制运算规则简单
C:二进制数的0和1与逻辑代数的“真”和“假”相吻合,适合于计算机进行逻辑运算
D:二进制可与十进制直接进行算术运算
答案: D
评析:此题没有评析
8、关于计算机中使用的软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软件凝结着专业人员的劳动成果
B:软件像书籍一样,借来复制一下都不损害他人
C:未经软件著作权人的同意复制其软件是侵权行为
D:软件如同硬件一样,也是一种商品
答案: B
评析:空
9、冯·诺依曼在1946年提出了计算机的程序存储原理。按此原理设计的计算机称为______。
A:智能计算机
B:高性能计算机
C:存储程序计算机或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
D:现代化的计算机
答案: C
评析:空
10、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它们是______。
A: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B:主机与外部设备
C: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
D:输入设备与输出设备
答案: B
评析:此题没有评析
11、常用的微机输入设备通常包括______。
A:键盘和显示器
B:软盘和硬盘
C:键盘和软盘
D:键盘和鼠标
答案: D
评析:空
12、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中最核心的部件是______。
A:主板
B:CPU
C:内存储器
D:IO设备
答案: B
评析:此题没有评析
1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激光打印机属于击打式打印机
B:CAI软件属于系统软件
C:软磁盘驱动器是存储介质
D:计算机运行速度可以用多少个MIPS来表示
答案: D
评析:空
14、16进制数的数码中,最大的一个是______。
A:A
B:E
C:9
D:F
答案: D
评析:此题没有评析
15、在微型计算机中,应用最普遍的字符编码是______。
A:BCD码
B:ASCII码
C:汉字编码
D:补码
答案: B
评析:此题没有评析
16、在Word中“打开”文档的作用是______。
A:将指定的文档从内存中读入,并显示出来
B:为指定的文档打开一个空白窗口
C:将指定的文档从外存中读入,并显示出来
D:显示并打印指定文档的内容
答案: C
评析:空
17、在Word编辑状态下,进行改变段落的缩进方式、调整左右边界等操作,最直观、快速的方法是利用______。
A:菜单栏
B:工具栏
C:格式栏
D:标尺
答案: D
评析:空
18、Excel 2003所属的套装软件是______。
A:Lotus2003
B:Windows2003
C:Office2003
D:Word2003
答案: C
评析:空
19、在Excel 2003中,单元格D5的绝对地址表示为______。
A:D5
B:D$5
C:$D$5
D:$D5
答案: C
评析:空
20、在Windows 中,排列桌面项目图标的第一步操作是______。
A:按鼠标右键单击任务栏空白区
B:按鼠标右键单击桌面空白区
C:按鼠标左键单击桌面空白区
D:按鼠标左键单击任务栏空白区
答案: B
11.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篇十一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在四川师范大学召开的计算机教学改革会议上,公布了由川师基础教学学院编制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报告》,《报告》目标明确,内容丰富,既体现了教育部关于高校本科教学改革精神,又密切结合学校实际,提到计算机文科改革主要由教学内容、考核方式、教材建设、题库建立、开发考试系统等方面组成,并对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初步计划和时间有了清晰而深入的安排。
高校的计算机应用教育一直以来过于重视知识的灌输,忽视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次计算机改革的总体思路正是为了提高四川师范大学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真正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增强计算机课程的应用性,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实用性人才,从而提高高校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社会竞争力。因此本次改革提出在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上增加了Photoshop图形图像软件应用部分内容,并改革考核方式,考核内容为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写的《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开设多门应用广泛的计算机选修课程,如3DsMAX、网页设计等选修模块。
笔者是美术学院计算机课程的专任教师,已从事计算机课程教学六年。期间,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和计算机图形应用等相关课程也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积累了一些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在此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希望对展开计算机课程的改革、提高计算机课程的实用性能有一些帮助。
一、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建议
根据计算机课程改革報告的改革思路以及计算机课程改革面临的现状,应将全校各学院有关专业教师组织起来,群策群力,发挥各自特长,为计算机课程改革这项庞大工程共同努力,用集体的智慧促进计算机课程的改革,为学校本科教学改革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美术学院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优势
美术学院由于专业需要,学院领导历来重视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和课程的改革发展,特别是计算机软件应用中图形处理的有关课程,如Photoshop、3DsMAX、Dreamwearver、Flash等。在这些课程的教学中,美术学院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资源,形成了较完善细致的教学体系、成熟有效的教学模式,并在教学中更注重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实用性,把软件应用和设计理念相结合,注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实用性人才,而不仅仅是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者。学院每届毕业学生走上社会后都获得了较好的评价,也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就业率。同时,学院每年在平面、动画方面都设有学院奖来鼓励学生在计算机设计上的实践和创新,学院的“小咸鱼”DV奖也已经开展了6届,在这期间涌现出了不少优秀的学生作品,并在学院网站上“学生作品区”进行了展示,这些都是计算机改革中珍贵的资源,因此希望能把美术学院这些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利用起来,参与到本次计算机改革中的教材建设、题库建立、网络学习平台搭建等方面,充分利用美术学院在计算机图形图像应用上的优势。
三、美术学院计算机教学的建议
1.教材建设。有美术学院教师参与教材中图形图像应用相关章节的编写,把计算机软件操作和艺术设计结合起来,更好地把握图形处理软件教学的特点和难点,重点强调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形成有具体特色的计算机教材,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题库建立。有美术学院教师参与图形图像相关内容的练习题库建设,并参与期末考试系统试题题库的建设,使考核试题和社会实际需求更加紧密,更具实用性,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社会竞争力。
3.多媒体辅导视频。可由美术学院图形图像教师参与相关单元视频资源的建设,丰富网络学习资源,使学生在网上自主学习时可以有更多选择。
4.网络平台搭建。美术学院每年涌现出大量优秀的学生作品,可经筛选后发布到学习平台上供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共同进步,并有美术学院教师参与网上实时答疑等师生互动中来,让学生更能针对自己的学习兴趣展开学习。
12.大学计算机基础5excel 篇十二
大学的计算机基础课在我国已经有了一段的时间, 最开始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扫盲,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大学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性质也发生了转变, 更加重视对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和素质培养。当前阶段要想促使大学计算机教学基础课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有必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以便于能全面的促进学生发展。下面将对文科院校公共基础课《大学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进行详细的讨论。
1《大学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改革的目标与设计理念
1.1 融合通识教育理念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在我国不断的深入发展, 计算机与其他的学科之间出现了明显的交叉形式。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 一定要重视起对学生计算机教学中的通识教育理念培养。对于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目标应当定位在未来的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培养, 通过计算机基础素质的提升来为日后学生的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同时要在计算机教学中强调学科的智慧性和知识性。同时应当对计算机教学基础进行层次上的划分, 强化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和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手段等, 以便于能促进学生在计算机基础学习中得到更高的提升, 促使学生的计算机思维能力能得到发展。
1.2 遵循因材施教原则
在对文科院校的学生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起对学生的分级教学案。而在分级教学中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个体性等方面来进行实施。面对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需求, 应当积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并融合现代教育理念, 来实施分级教学[1]。此外,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对于学习中的个性化发展, 调动学生积极性, 强化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3 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构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学体系, 在对文科院校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 教师应积极的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并积极为学生创设好的实践条件。例如采取多媒体制作方式或者综合性实验等方式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从而促使学生能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素质上的全面性提升。
2 文科院校公共基础课《大学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改革与实践
针对当前阶段我国的文科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来说, 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并不是重视, 因此, 在当前有必要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改革, 以便于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
2.1 分级教学的开展基础
分级教学的开展主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和个性等方面来进行划分, 同时当中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社会实际需求等方面的内容。之所以能在文科院校中实施分级方式主要是因为我国高校多数采取学分制方式来进行考察, 这就为计算机的分级教学提供了理论上的保障[2]。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状况来进行灵活的选择, 可以自由安排学习的时间和内容, 从而促使教学中以人为本概念得以展现。同时, 现代院校当中都有局域网, 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能够提供大量的网络资源和视频教学内容, 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好环境, 同时也为分级教学和合作学习提供了硬件上的保障。
2.2 分级教学的实施
(1) 任务驱动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方式是一种比较适合计算机这种操作性强的技能学习方式。计算机教学不仅要求实践性, 同时还需要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计算机来解决其他的相关问题, 以便于提升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素质。在教学中采取传统方式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 对此, 教师应当积极的利用任务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 让他们通过任务方式来探寻新的学习内容, 并找到更加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2) 协作教学方式。对于文科院校来说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主要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基础能力上得到提升, 而不是培养学生在软件方面成为专业的人才。例如我校的“Excel高级应用技巧”课程, 即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延伸和提高, 又是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有效结合。在完成一个综合案例设计过程中, 教师首先按学生能力划分为多个工作小组, 并将综合案例切割成多个模块。然后根据各工作小组的层次来分配模块任务, 整个合作的过程中学生既能与其他同学之间相互沟通, 同时也能对当中不明白的地方通过协作的方式来进行解决, 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协作学习方式, 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慧能够被整个群体所共享, 这对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和完善学生协作能力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是实施分级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3 结语
文科院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有着一定的特殊性, 其教育的目的主要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而不是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因此,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个性发展等来进行分级教学。在分级教学方式中, 教师还应当重视起学生的实践性和协作性提升, 促使学生在教学改革中得到全面提升, 真正的帮助学生成为适合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云, 韩存梅, 边宗, 达娃次仁.浅析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软件工程师, 2014 (01) :10—12.
[2]张艳芳.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设计[J].现代计算机, 2013 (10) :60—63.
13.大学计算机基础5excel 篇十三
课程代码: 8251014
学时总数: 56
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 理论学时: 32 学分: 3.5 实验学时: 24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大学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学习其他计算机相关技术课程的基础课。授课对象为全校各专业本科生,课程类别为通识教育中的计算机类。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根据教育部的教学基本要求,实现教学与科研的有效结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科学性和前瞻性的研究,体现以有效知识为主体,构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特别要以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应用性、实践性为重点,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软件设计与信息处理的基本过程,掌握典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具备安装、设置与操作现代典型计算环境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信息系统安全与社会责任意识,为后继计算机技术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掌握计算机硬件方面的相关知识。
3.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技术基础、数据库应用方面的基本概念。
4.5.6.7.掌握多媒体技术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了解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的使用。了解信息安全方面的有关知识。了解常用软件的使用。
8.掌握在WINDOWS环境下操作使用应用软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信息在计算机内的存贮形式、计算机中各种硬件的功能及特点、操作系统、软件技术基础、数据库应用方面的基本概念、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信息在计算机内的存贮形式、计算机指令系统、操作系统构成及基本功能、数据结构、算法的概念、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模型概念、多媒体音频、图像的处理方法及网络体系结构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以讲授为主,以讲授理论为主,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教学内容;实验部分由学生独立完成。
四、教学内容与目标
教学内容
1.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概述
(1)计算机的发展、特点、分类和用途(2)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 2.计算机及信息基础
(1)计算机数据的表示方法与数制转换(2)整数的原码、反码和补码(3)计算机中的数据单位
(4)信息编码(ASCII码和汉字编码的基本知识)3.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
(1)计算机的硬件五个基本组成部分(2)CPU、控制器、运算器的组成与功能(3)主板的功能及特点
(4)内存的工作原理、分类及特点(5)总线的定义及分类
(6)系统总线与外部总线的标准(7)接口的组成与功能
(8)软盘、硬盘、光盘的工作原理(9)硬盘的特点与格式化(10)光盘的分类(11)常用输入输出设备(12)指令与指令系统概念(13)指令的执行过程
(14)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性能指标 4.计算机操作系统(1)操作系统概念及构成(2)进程的概念
(3)进程的同步与互斥概念(4)进程的死锁概念及处理方法
(5)内存的物理地址空间与逻辑地址空间概念(6)分页内存的基本思想(9)虚拟内存的基本思想
教学目标 课时分配(学习层次)(56学时)了解了解4 掌握掌握掌握理解5 掌握掌握了解掌握掌握了解掌握了解了解了解了解掌握理解掌握5 掌握掌握掌握掌握掌握理解掌握
(10)文件概念、文件的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11)文件的访问方式,目录结构(12)I/O控制方式,设备驱动程序 5.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1)软件的概念与特点(2)软件的分类
(3)程序设计语言的分类及特点(4)程序设计语言的构成(5)数据结构与算法(6)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 6.数据库技术
(1)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基本概念(2)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3)数据模型(4)关系数据库设计
(5)数据库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7.多媒体技术
(1)媒体的分类、多媒体的及多媒体技术的定义及特点(2)多媒体扩展设备的特点及功能(3)多媒体软件的分类
(4)音频信号的数字化及音频文件格式(5)图像与图形的区别(6)颜色的基本概念(7)图像信息的数字化(8)图像的属性
(9)数字图像的文件格式,图像信息获取方法(10)动画与视频信息
(11)多媒体数据压缩的概念、压缩的必要性及可能性(12)多媒体数据压缩的主要方法,多媒体的主要压缩标准 8.计算机网络技术(1)计算机网络定义、分类(2)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
(3)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ISO/OSI模型与TCP/IP模型(4)计算机网络的通信介质
(5)计算机网络服务器、客户、机网卡、交换机、路由器特点及功能
理解理解理解2 了解理解掌握理解了解了解2 掌握了解理解了解了解4 掌握了解了解理解掌握了解理解掌握了解了解理解了解4 掌握掌握理解了解掌握
(6)计算机网络软件 了解(7)网络IP地址 掌握(8)Internet接入方式 了解(9)Internet常见服务 了解 9.信息安全与社会责任(1)信息安全技术 了解(2)数据加密基本概念 了解(3)黑客与黑客工具 了解(4)网络攻击及应对策略 了解(5)防火墙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理解(6)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掌握(7)计算机病毒的类型与危害,计算机病毒的预防 了解(8)恶意软件及防治
了解(10)网络道德建设与社会责任 了解 10.常用的应用软件介绍 了解 12.总复习13.实验
五、考试范围与题型
1、考试范围与分数比例
(1)基本概念70%(2)应用与分析30% 2.考试题型与分数比例
(1)判断题20~30%(2)单选题20~30%(3)填空题0~10%(4)应用题30~40%
六、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徐东风等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 2.参考资料:
(1)顾刚主编.大学计算机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2)高敬阳主编.大学计算机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9
(3)阮文江编著.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等。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安排1 24
撰写人:徐东风
上课学时数:32实验学时数:24 教材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
适用范围: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公共课
一、课程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下面是教学学时的参考建议,具体学时分配各位老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度调节。
第5章和第6章暂不列入考试范围,教师可根据情况适当介绍.第1章 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概述(课堂教学2学时)
本章从信息与计算机文化角度介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定义、分类、基本组成及计算机的应用。总之,通过学习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为后续计算机技术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2章计算机及信息基础(课堂教学4学时)
主要介绍计算机内部信息的描述,计算机所使用的数制及数制转换、信息表示与编码、计算机中的数据单位等,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中信息表达方面的基础知识。
第3章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课堂教学6学时)
本章主要介绍计算机硬件结构,另外还着重介绍了微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微处理器、内存储器、主板、总线、接口和常用的外部设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构造、计算机工作原理、核心计算机硬件设备,以及计算机指令的基本概念,熟悉和掌握微型机硬件方面的有关知识。
第4章计算机操作系统(课堂教学6学时)
本章主要介绍操作系统概念、构成及分类及操作系统的各项管理功能,了解典型操作系统的特点与使用。重点掌握操作系统各项管理功能涉及的基本概念,第5章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堂教学2学时)(暂不列入考试)
本章学习重点是理解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掌握程序设计语言的分类、特点及构成,了解基本数据结构与常用算法、软件开发方法。
第6章数据库技术(课堂教学2学时)(暂不列入考试)
本章主要介绍数据库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数据库系统的特点,重点掌握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模型等相关概念、了解关系数据库的设计方法。
第7章多媒体技术(课堂教学4学时)
本章主要介绍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音频、图像信息的获取与处理、动画与视频信息、多媒体数据压缩原理与方法,重点掌握媒体的分类、多媒体的及多媒体技术的定义及特点、声卡功能及特点、数字音频处理、图像处理及多媒体数据压缩的概念、压缩的必要性及可能性。
第8章计算机网络技术(课堂教学6学时)
本章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组成、网络拓扑结构与体系结构、网络硬件与软件,以及Internet技术的基本概念、典型应用、接入方式等。重点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
第9章信息安全与社会责任(课堂教学2学时)
本章主要了解信息安全、网络安全、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攻击与防范等相关知识。重点掌握网络安全、网络黑客、计算机犯罪、防火墙、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及定义。
第10章常用的应用软件介绍(课堂教学1学时)该章由老师自行安排讲解,不做考核内容。课程总结(课堂教学1学时)
二、实验课教学安排
实验课安排在理论课教学开始后的第三周进行。
实验教学以实验指导书提供的实验为主。要求学生在实验指导书上填写实验报告;
具体实验内容可由教学任课老师和实验指导老师酌情安排。学生学期结束前将实验指导书 “实验篇”中的“实验报告”上交实验指导老师(自定)。
四、课程的考核
评分标准:笔试70%+平时(实验)30%= 100%
注:部分笔试内容采用填涂标准答题卡方式。试卷样式可参考实验指导书。
考试试题基本来自实验指导书“习题篇”部分,题型可能略有变化,但不会超出范围。应用题部分的内容不超出教材每章最后的习题(部分习题在实验指导书中有答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参考习题内容,以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与取舍。
【大学计算机基础5excel】推荐阅读:
大学计算计算机基础07-31
大学计算机基础考题10-08
2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09-11
计算机基础大学生的自我评价06-16
大学计算机论文07-29
大学计算机计算机硬件06-17
大学计算机专业总结07-09
大学计算机考试试题三07-13
大学计算机考试知识点09-25
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简历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