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形势下我国银行内部控制建设(通用10篇)
1.试论新形势下我国银行内部控制建设 篇一
试论新形势下加强公安消防部队公共关系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试论新形势下加强公安消防部队公共关系建设的对策和措施2007-02-10 16:49:0
5公安消防部队的性质和使命决定了它在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人民群众与公安消防部队唇齿相依,由于处在这样的警民关系之中,公安消防部队的发展与人民军队的形象自然引起人民群众的格外关注。社会对消防部队的关注不是个别的、局部的、暂时的,而是全面和长期的。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公安消防部队公共关系建设的重点还是人民群众,因此公安消防部队要通过各种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使其自身形象的各构
成要素日臻完善,从而激起社会公众在认识上、感情上理解、认可和敬仰消防部队。它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部队建设的方方面面,需要我们深化认识,多角度地进行审视。
一、广泛开展形象教育,强化消防官兵的形象意识
消防部队是一个高度集中、组织严密的集体。它具有明确的集体目标,严密的组织体系,严格而自觉的纪律,和谐的集体人际关系,健康的集体舆论,共同的理想、信念、世界观。只要加入了这个集体,从起床、早操、操课、训练到熄灯就寝,无时无刻不处在集体之中。因此,以集体活动为中心,成为消防官兵公共交往的最重要特点。
形象意识的本质是一种团体意识和组织观念,它能促使全体消防官兵时时处处注意自身形象,自觉维护部队的声誉。在新的历史时期,消防部队应当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把形象教育列为一项专题内容、使之经常化、制度化,通
过形象教育,把“形象”这一观念注入每个官兵的头脑之中。要在部队中喊响“形象与生命”的口号,要引导官兵充分认识加强形象建设的重要意义,激发官兵维护部队形象的自觉情,使部队形象建设成为每个官兵的自觉行动。一是形象教育要突出部队性质、宗旨教育;二是形象教育要与贯彻条令条例相结合;三是形象教育要突出时代特色;四是形象教育要与先进教育方法手段相结合。
二、强化部队整体素质,夯实部队形象建设的基础
加强部队自身建设,提高部队整体素质,是新时期公安消防部队公共关系建设的关键环节。一是要大力提高广大消防官兵的整体素质。二是要全面提高官兵扑救火灾的能力。三是要坚持从严治警。要依据部队的规章制度严格地治理部队,进行科学的指挥和管理;要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教育和训练部队。提高部队整体素质的根本目的是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三、坚持执法为民,改善执法形象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衡量有没有真心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标志。公安消防行政执法工作历来是关系到社会安定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消防部队公共关系的一项主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消防监督工作的依法行政,保障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则需要我们深化认识,多角度地进行审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规定,消防执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各种形式的消防监督检查,建筑工程及内装修消防设计的审核、验收,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的监督管理,消防产品的监督管理等。近几年来各种规范、规定,不断完善,《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法规的实施,使行政执法有法可依。
(一)、必须要转变执法观念,端正执法思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是新时期消防部门的三大历史使命。在履行使命和承担社会、政治责任中,执法活动是最重要的职能和最主要的活动。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是我们消防队伍的政治本色和基本属性。毫无疑问,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是人民消防应有之义。第二,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是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指南,实实在在的工作要求,实实在在的衡量标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在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毫无疑问,我们坚持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在消防部门和消防工作中的集中体现。第三,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是改进消防工作和加强消防队伍建设的根本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执法环境发生了很大变
化,我们必须用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审视消防工作和消防队伍建设,进一步理清思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毫不犹豫地抛弃那些不合时宜的、模糊的甚至错误的执法观念。当前,要通过转变执法思想集中学习教育,坚决克服以管理者、执法者自居,漠视群众疾苦的观念,树立群众至上、为人民执法的思想;要坚决克服重打击轻保护,忽视、轻视人权的观念,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思想,强化程序、证据意识;要坚决克服单纯为执法而执法,重管理、轻服务的观念,树立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相统一的思想,寓执法于服务管理之中;要坚决克服重权力、轻监督的观念,树立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通过各级消防部门的努力,使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根植于每一个消防官兵的心中,贯穿于每一项消防执法活动之中,真正解决为谁执法、为谁服务,如何执法、如何服务的问题,以建立新时期的新型警民关系。
坚持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必须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是消防工作和队伍建设的生命线。作为执法机关和执法者,完善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切实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是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实质所在。近几年来,随着依法治国思想深入人心,各级消防部门坚持正确的执法指导原则,健全执法制度,完善执法程序,广大民警的执法意识有所增强,执法水平有所提高。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有的执法观念滞后,将群众分为“良民、刁民”,“富人、穷人”,“本地人、外地人”;有的将执法主体延伸扩大,以警力紧张为由给协警、保安“赋予”了部分执法权;有的执法者不学法不懂法,法制意识淡薄,业务素质低下,不依法管理、依法行政;有的工作责任心不强,玩忽职守,执法随意性大,办些人情案、关系案;有的执法不守法,甚至徇私枉法。凡此种种,严重损害消防部门和消防队伍的声誉,严
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必须迅速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公、违法办案、侵犯人权、刑讯逼供、玩忽职守、权钱交易、徇私舞弊、贪赃枉法等方面的问题。
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素质和执法水平,是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加强法律知识、警体警技的培训,使民警掌握本部门、本警种、本岗位执法所要掌握的法律知识,改变“说不过、追不上、打不赢”的现状,已成为加强消防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
坚持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必须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加强执法监督。我们要着重从制度上机制上加强对消防执法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切实做到职责、权力、监督、法律责任协调一致。一是加强上对下的执法监督。上级消防部门要加强对下级消防部门的执法监督,及时纠正执法中的错误行为和偏差,以保持警令、政令、法令畅通,维护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二是深化内部执法监督。按
照执法权和监督权分离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消防执法责任制,如警务督察、案件审核、执法检查考评以及行政复议、听证和国家赔偿等执法监督制度。三是健全外部的执法监督。消防部门要进一步完善警务公开、民主评议、执法回告、领导接待日、廉政执法监督员及新闻舆论等监督制度,以保障外界对消防部门的直接监督。四是理顺内部执法监督关系。当前,消防部门内部仅仅有纪委一个部门履行着监督职能,不能形成监督合力,影响了监督效果。对此,应当尽快进行整合,理顺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建立起分工明确、相互配合、运转协调、监督有力的执法监督工作机制,以保障各项监督规定和措施落到实处,保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落到实处。
2.试论新形势下我国银行内部控制建设 篇二
1 新形势下加强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
从新世纪开始,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与此相适应, 我国的内部审计事业也得到长足发展。因此, 医院内部审计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所当然要加强, 不能削弱。一是加强内部审计既是医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又是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卫生需求, 促进医院经济管理的健康发展、与时俱进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需要。二是组织规模越大, 管理层次越多, 就越需要监督。而现代医院的主要特点就是规模越来越大, 层次越来越多, 分科越来越细, 从强化医院内部管理的角度出发, 更显示出医院内部审计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审计的范围越来越宽, 涉及的知识面越来越广, 遇到新问题越来越多越复杂, 对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它对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服务质量, 严格财经纪律, 维护医疗秩序, 促进廉政建设都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可见更需要加强和发展医院内部审计。
2 新形势下加强医院内部审计的几点思考
2.1 正确把握医院内审工作的定性, 进一步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医院内部审计要生存和发展, 必须拥有相对独立的内审权力, 开展独立的内审业务。根据目前的形势和医院的工作特点, 也为了做好领导的"贤内助", 应设立审计委员会领导下的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 行使内部审计职能, 为审计人员创造一个宽松的审计环境, 便于对医院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审计。
2.2 加强审计相关知识学习, 全面提高内审人员综合素质
提高医院内审人员综合素质, 加强内部审计管理工作, 适应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和现代管理需要, 是新形势下对医院审计人员提出的新的要求, 主要应以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工作, 鼓励审计人员参加各种类型层次的审计及相关知识培训学习, 要鼓励支持审计人员通过自学, 外出培训等方式进行系统的专业学习, 医院要积极为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创造条件。二是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医院审计人员要有危机感, 要深切感受到学习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必须获得新知识, 通过知识更新, 不断充实自己, 提高自己综合素质, 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更好地为医院改革发展服务。
3 开拓审计工作范围和新领域
审计工作为了适应新的发展形势, 做到"有为"和"有位", 必须要开拓新的审计领域和扩大新的审计范围。笔者认为, 应以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3.1 积极开展维修项目和基本建设审计
医院工作范围和工作条件在不断改进, 目前维修项目和基本建设在不断开展, 是医院投资发展重项。面临当前社会竞争激烈, 在实施维修和基建时, 特别是隐蔽工程, 存在虚估冒算, 偷工减料, 以次充好现象。由于工作接触, 工程管理人员有时会睁一只眼, 闭一只眼, 这就需要审计人员进行事前、事中、事后跟踪监督审计, 促进医院减少支出, 降低成本, 提高建筑质量。
3.2 大胆开展药品管理审计
药品购进质量、价格是当前滋生腐败土壤社会议论焦点, 药品价格高低是社会反映热门话题, 药品差价高低是医院收入一个方面, 因而开展药品综合审计是加强廉政建设的重要工作。
3.3 应加强对大型医疗设备投资及效益审计
医疗设备不断更新换代, 随着时代发展和医疗技术需要, 大型先进医疗设备不断涌入医院, 广泛用于临床, 资金投入量大, 还需要有较短周转期效益分析, 这就需要审计人员进行事前、事中、事后跟踪审计并定期进行效益评价。
3.4 强化经济合同审计, 维护医院合法权益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医院对外经济活动和对内的承包租赁, 都是以经济合同形式进行的, 往往因医院是买方市场忽略合同的严肃性、严密性, 因此, 审计人员要积极开展合同审计, 保证各项合同的合理、合法、合规、完整性, 维护医院合法权益, 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损失。
3.试论新形势下职工思想政治建设 篇三
关键词:油田;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思考
随着我国当前事业单位与国企改革大潮流之中,对于国企经济改革的创新力度在不断强化,使得将石油企业的主要是时间、精力与经济都放在了经济改革与发展上,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置之不顾。所以,本文从现阶段的形势出发,来分析创新油田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方法和目标,从而有效提升职工队伍的思想政治觉悟与素质,并且反作用于日常工作之中,促进油田企业经济改革与思想改革双重进步。
一、油田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1.思想政治工作内容落后
油田作为我国国有经济的重要支柱,可以说,他对于我国国民经济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随着经济发展的国际化,企业职工的政治思想肯定也会随之变化,并不断进行更新。
2.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单一
从上可知,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对油田经济发展与建设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关乎了整个油田行业的生死,所以,必须引起油田的重视。随着时代进步,许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方式也不在不断更新换代,但是在许多油田企业思想政治开展方式上,我们却没有看到时代发展的印记,对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开展内容的形式也是填鸭式,完全无法激起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从而降低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3.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缓慢
油田的经济发展与建设需要思想政治工作的完美匹配,两者必须同时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够有效的促进油田整个行业经济的发展,两者缺一不可,所以需要有机结合起油田经济发展与油田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同步发展、同步更新。但是,在当前油田经济发展与建设中,我们只看到了油田经济的迅猛发展,却看不到油田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长足进展,这使得两者无法达到同步发展的目标,从而无法在经济发展浪潮中建立起良好的油田职工群众基础和凝聚力,反而自身的不足,牵制了油田经济发展与建筑的脚步,从而两者互相牵制,无法实现和谐油田的终极目标。
二、现代油田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1.领导机制的创新,实现大政工格局
现代油田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对于油田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油田企业一定要按照企业实际的发展情况来组织和策划思想政治工作发展战略,从而帮助油田企业积极组织起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思想政治创新工作,从而依照大政工格局思维的原则,做到思想政治工作要从生活中来,到生产中去,实现油田思想政治工作的既定目标。在针对油田职工实际的认知情况与规律加以了解的基础上,要不断扩大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范围,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与激励制度,从而挖掘油田职工潜在的思想觉悟,为油田企业更好的服务。比如,定期举办一些思想政治知识竞赛、团队合作竞赛、才艺比拼竞赛等能够促进职工综合素质发展与提升凝聚力的活动,从而实现大政工格局。
2.丰富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突出实效性
在进行油田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需要我们对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加以丰富,不能依旧照旧,要将丰富多彩的时代特色融入其中,加强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应该把油田职工们关注的焦点问题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之中,比如,职工薪酬体系、职工福利、职工工作晋升制度等等,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必须要了解到职工思想层面的变化,从而才能够帮助职工脱离思想困境,从而消除职工与企业管理之间的直接矛盾,而且油田还应该重视职工的综合素质培养,积极带领职工投入到再教育行列之中,丰富与增长职工相关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从而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晋升制度,提高职工工作的认同感,也为职工营造出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3.加强油田职工业务培训,提高其自身素质
人们的思维模式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改进,面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日益繁杂,需要针对油田企业内部的职工进行定期的知识培训,并且进行针对性的国家方针、政策、党的基本理论学习,关注党在各时期政策的举措、信息,不断引进先进的科学发展理念,切实提高油田企业职工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适应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要求,适应油田企业发展的要求。
4.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突出創新性
创新在任何时候都是积极进步的,有创新才有发展,油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也离不开创新,其创新形式在于内容、形式与方法。在油田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程过程中,要紧随时代发展的脚步,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强化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与双面效率。而且在思想整治工作过程中,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比如微博、微信、新闻网、视频网等相关网络工具,能够更好的促进职工对于思想政治工作学习的认真态度,也能够更有效的帮助职工快速树立起思想政治觉悟,加强职工之间的思想沟通。当然除了创新形式之外,还要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要积极融入时代印记比较强的部分,积极向上、健康环保、具有积极性与普遍性的方面才是真正的正能量,也是能够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之中的方面,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培养人才,留住人才。
总之,思想政治工作对于油田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用客观、正确的态度来对待思想政治工作,以期能够更好的促进油田经济的发展与建设,也促进企业对于职工的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于万玲.胜利油田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与转型[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3(02)
[2]张志恒.长庆油田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1)
[3]王玉平,刘爱德.关于油田基层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9年05期
[4]张继禄,张玉山.石油企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浅析.《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4年03期
作者简介:
4.试论新形势下我国银行内部控制建设 篇四
作者:
时间:2011-10-09
来源: 兴化市委宣传部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正极速发展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成为人们表达观点、想法、意见以及相互交流的主要渠道和场所,其影响力已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的各个方面。面对新形势,如何才能及时掌握网络舆情信息、准确把握网络舆情动态,并且进行良好的控制引导,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近年来我市网络舆情监管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是网络管理体系已初步形成。成立了兴化市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兴化市网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协调小组,建立了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了《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市互联网评论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兴化市网络评论员队伍的通知》、《关于建立我市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意见》、《关于规范新闻发布会管理的通知》等文件,网络管理体系已初步形成,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网络舆情监管工作的规范开展。
二是网络监管队伍已初具规模。建立了由126名熟悉网络运行规律、善用网言网语的同志组成的全市网络评论员队伍,在此基础上,聘请了一批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有开拓进取精神和快速反应能力、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写作能力、热心维护兴化良好形象的网评员,作为核心网评员。成立了全市党委(网络)新闻发言人及其助理队伍,建立了党委(网络)新闻发言人及其助理QQ群。建立考核制度,对网评员和新闻发言人进行严格考核;加强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目前,全市网络监管队伍已初具规模,管理逐渐步入正轨。
三是网络舆情监控引导已初见成效。网络舆情监控坚持每天24小时值班制度,密切关注市内外网络媒体对兴化的信息报道情况,发现涉及兴化的不良信息及时上报市领导,根据市领导批示精神和舆情研判情况,协调和督促涉及的部门单位积极正面回应,及时采取措施化解矛盾,及时消除网上不良信息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围绕与百姓关系紧密的热点话题、突发性公共事件和社会敏感问题,及时组织所涉及的部门单位网络新闻发言人及网络评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引导,及时向网民传递准确信息,解疑释惑。网络舆情监控逐步规范化、常态化、程序化。
二、我市网络舆情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乡镇、部门领导对网络认识不够。部分乡镇、部门领导仍然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思维、行为方式,缺乏对网络基本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缺乏对网络特点和规律的认知,或是对网络存有惧怕心理、敬而远之,又或是对网络听之任之、放任自流,不善于借助网络了解社情民意、为我所用。
二是“家丑不外扬”的心理仍普遍存在。对于突发事件以及网络上出现的涉及本地、本部门的负面信息,部分乡镇、部门仍然抱有能瞒则瞒的心理,主动回应、公布事实真相的少,迫于压力才不得不公开的多,往往是错过了公布真相的最佳时机,给谣言的传播提供了空间,结果往往是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三是对网络舆论的引领能力亟待提升。目前的状况是:对网络上出现的帖子进行回应、引导的多,主动发帖引领舆情方向的少,特别是党委、政府的大政、方针、政策,目前并没有能够有效地占领网络舆论空间,普通信息甚至是无效信息盛行,给网络舆论氛围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四是对网络舆论的处置方法有待改进。对于网络上出现的舆情信息,目前的做法主要是根据舆情涉及的单位部门,及时联系做好答复处置工作,而真正与网民交心交流不够;对于虚假信息甚至是违法言论,往往是一删了之,缺乏必要的预防和制裁手段、措施。
三、做好新时期网络舆情监管工作对策思考
一是要摆正心态,正确面对网络舆情。既不能视网络舆情为洪水猛兽谈网色变,也不能等闲视之放任自流。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网络,以阳光的心态、开放的胸怀面对网络、接纳网络,并且要学会善于利用网络。一方面充分发挥其方便、快捷、互动性强、影响力大等优势,运用网络获取信息、了解民意、汇集民智、让网络为我所用;另一方面要宽容、积极地对待网络舆论监督,对于网络反映出来的问题,不回避、不排斥,坦然地面对舆论,坦诚地与网民交流,做到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二是要抢占先机,积极引导网络舆论。俗话说得好,“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这一道理在网络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党委、政府要通过网络及时将群众关心、关注的重点、热点工作信息公之于众,以正确的信息占据公众有限的阅听时间,使虚假新闻和无效信息在传播通道中所占据的百分比尽可能降低,从而最大限度地让我们的正面声音占领网络阵地,引领网络舆情,形成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对网络上出现的一些热点话题,要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学会超前思考,发表有深度、有说服力的言论,引导网民辨明是非,客观分析问题,理智作出判断。对于重大突发事件,要在第一时间准确、透明地发布我们的权威信息,对不实言论第一时间予以澄清,让公众尽快了解事件的真相而不是被谣言和误导迷惑视听,即使在事件发生初期不能确切、全面地掌握情况,也应及时、客观地发布信息,使谣言止于事实,从而牢牢把握引导网络舆情的主动权,避免出现错误的舆论导向。
三是要坚持原则,妥善处理网络舆情。对发现的网络舆情,要在认真分析、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区分不同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做好答复处理工作。对咨询类问题,及时跟帖做好政策性解释和答复;对建议类问题,认真分析论证,科学合理采纳;对投诉类问题,严格核实,辨别事情真相,妥善做好化解处置工作;对网民署名反映的情况,更要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强与网民的联系,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并适时反馈处理结果,真正做到让网民满意、使工作受益,以透明的姿态、务实的作风赢得网民的理解和支持。
四是要加强疏导,坦诚与网民沟通。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尊重网民的呼声和利益诉求,面对网络舆论,政府应主动放下架子,坦诚和网民交心谈心,与网民搞好交流。对网民的疑问甚至误解要耐心回复,不可敷衍塞责、应付了事;对网民反映情况属实或有一定根据的批评性网络舆论,做到公开承诺、及时纠错;对于反映情况失实或恶语中伤的,要通过正当途径公开辟谣、说明事实、以正视听;针对网民较为关心、质疑较多的问题,或请专家学者解答,或请相关部门直接与网民对话交流,也可以通过新闻发布会、接受专访等形式,认真做好解答。
五是要严格监管,坚决打击网络违法行为。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等特点,使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偏低,这就需要我们加强严格监管,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强化主流舆论,争取中性舆论,孤立反动言论。可在论坛试行推广发帖规则,对发布不严肃言论的网民利用技术手段提出警告或限制其发帖;对不利于社会稳定的不良帖子及时予以删除;特别是对那些别有用心散布谣言、在网上恶意制造事端的违法行为更要坚决打击,毫不手软,必要时可诉诸法律手段来有效维护正常的网络舆论环境,从而营造文明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刘定荣
5.试论新形势下我国银行内部控制建设 篇五
在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的关键时刻,新一届国家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倡导要改变工作作风,正本清源,“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努力打造国有企业升级版。新的历史时期赋予我们建筑施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这一崭新课题,时代要求我们努力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时不我待,必须为其注入新的方法、新的内容和新的机制,进一步强化创新意识,正确处理强化与改进、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结合新的形势在继承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努力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使思想政治工作紧紧跟上形势的快速发展。根据企业员工思想活动的新情况、新特点,联系近几年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我认为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除了过去一些优良的传统的作法之外,还必须注重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一、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施工生产融为一体。
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党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而企业的中心工作则是施工生产。办企业就是要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思想政治工作只有服务于施工生产这个中心,才能抓到点子上,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为此,应特别注意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要必须把企业的重大问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使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决策。这是发挥主人翁能动性、调动员工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最有效方法。只有把企业的重大问题交给员工群众去认识,去讨论,去决策,员工群众才能在这个过程中,充分的认识自己
1的价值,才能积极参与企业施工生产的重大决策,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思想政治工作也才能落到实处。目前,由于受金融危机及市场因素的影响,企业施工生产形式严峻。究其原因,除了大环境影响之外,与我们的思想不解放、改革的力度不够、管理不到位有直接的关系。如何使企业摆脱困境,走上发展振兴之路,在这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上,我认为应该让员工参与决策,在企业范围内开展“理思路、找出路、探新路”为主要内容的新思路大讨论,让员工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让员工自己说应该怎么办?是墨守成规、坐以待毙?还是锐意改革、图谋发展?应充分利用各种有利资源,对广大员工及时进行形势和任务的教育,进行改革和发展的前途教育,及时向员工宣传企业的施工生产形势、经营目标,让员工积极参与,使广大员工了解形势,树立信心,积极投身改革,真正把企业的重大问题变成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
二是要必须把企业改革的关键点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攻点,变被动为主动。企业改革的关键点,往往牵扯到员工的切身利益,改革越深入,难点和热点问题就越突出,对此如处理不当,改革就会受阻。因此,必须把改革的难点、热点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变阻力为动力。近几年,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等重大问题上,由于将清理改革的目的、意义和措施,及时解释疑惑,逐步增强了员工对改革的认同和心理承受能力,从而有效的推动了各项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但是,在有些问题上,我们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在有些方面还有吃“大锅饭”的现象,这都需要加大改革的步伐,靠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去引导
员工,正确对待改革中利益关系的调查,逐步澄清热点、难点问题上存在的疑虑和模糊认识。通过耐心引导、形象化教育,使员工群众理解、支持改革,减少“冲击波”,实现“软着陆”。只有这样,改革和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取得双丰收。
三是要以开展活动为载体,寻找与施工生产的最佳结合点。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作载体来开展。事实上,企业的各项活动都是在围绕生产经营展开的。它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产经营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只有把人的问题解决好了,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过去很多的有效地活动曾使生产经营一再掀起高潮,现今,虽不大搞轰轰烈烈政治运动,但好的传统仍然要继承。比如,在生产中要继续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在党内开展争先创优、树形象、做表率活动;把承揽任务、施工生产管理工作中的关键环节作为主攻目标,发动党员和骨干进行攻关等这些行之有效的做法。所有这些,表面上看起来是在搞活动,实际上它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和施工生产形成了最佳的结合,是实实在在的思想政治工作。所以,这些活动一定要继承和发扬。
二、要以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为载体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养一流的“四有”员工队伍,创造一流的企业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要注意做好以下三点:
一是要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舆论工作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咽喉,牢牢把握好这块阵地,并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就为思
想政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在新的形势下,它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现在各企业的媒体传播手段已比较齐全,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广播电视、网络、刊物等形式加强对全体员工进行“爱国、爱企、爱岗的教育,进行“企业靠员工发展,员工靠企业生存”的教育,引导员工参与改革,树立发展观念,引导员工爱岗敬业,树立自主自强观念,以人为本,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让舆论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二是要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开展文明创建活动,这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新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因此,要把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入和进行量化。要继续开展在企业范围内“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开展“文明员工”评选竞赛活动;开展以在生产经营管理中争学先进、争当先进、争创纪录、争破纪录为主要内容的岗位明星和明星岗位评选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员工有一个文明的工作环境,使企业形成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
三是要寓教于乐。开展文化体育活动,这本身就是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在这方面,我们企业都曾有过成功的作法。今后要围绕重大节日和重大活动,以文艺晚会、体育运动会、演讲会、知识竞赛、卡拉ok赛、成就展览、员工艺术作品展、书画摄影展、歌唱比赛为主要形式的系列活动,让员工群众在广泛参与中受到教育,提高素质,增强凝聚力。
三、要时刻把员工的利益放在心上
为员工服务,把员工的利益时刻放在心上,是做好思想政治工
作的有力保证。在这方面,结合企业的工作实际,我认为具体应做好如下几点:
一是把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干部的人格力量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抓牢夯实,强化领导干部的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一个企业,要想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领导班子发挥表率作用是关键。只有党政领导十分注重自身建设,注重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做表率,才能影响和感召员工群众。把工作重心下沉,落脚点靠前,提倡雷厉风行,真抓实干,作用到一线。要和广大员工同甘共苦,身先士卒,清正廉洁,做到艰苦面前有领导,危险时刻有干部。凡要求员工做到的,领导干部首先做到;凡是禁止员工作的事,领导干部首先不做。在涉及到人事安排、职务升降、职称评定等重大问题上,坚持民主讨论,公开办事程序。凡涉及到领导本人或其亲属的都主动回避,不以任何形式干预。同时,作为领导者要有“领导就是服务”的意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很难,要做好则更难。但是,为了企业的腾飞,为了彻底改变领导在群众中的威信,我们应该完全这样做。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的干群齐心协力,负重爬坡,战胜一个个困难,保证企业的稳步发展。
二是尽力解决实际问题和员工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为职工解决实际问题。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关心人,为员工解决实际问题,这实际上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润物细无声”,它是实实在在的思想政治工作。近几年,企业的资金非常紧张,这给我们为员工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造成一定的困难,但是,只要
我们的领导从员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进员工们、知员工情、解员工难、晓员工心”,坚持做到“员工生病住院必访、红白喜事必访、家庭重大纠纷必访、突遇不幸必访”,不断改善员工的生活和工作条件,解决员工家属的后顾之忧,就能促进员工队伍的稳定。这些实际问题解决好了,热点、难点问题也就不难、不热了。
三是强化企业民主管理,维护好员工的政治权益和主人翁地位。企业员工当家作主,这是我们无产阶级政党赋予工人阶级的政治权利,一个企业的民主管理搞得好不好,某种程度上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因此,要加大力度推行和加强企务公开制度,加大企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力度,除每年召开一次职代会、民主生活会,在企业制定发展规划和计划、调资方案,重大技术改造的确定、大额度资金的使用、招待费使用情况等重大问题上,都要很好的发挥员工代表的参与及监督作用,从而有效地保证员工的切身利益,真正发挥员工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
以上三个环节,并不是什么新东西,无非是结合企业实际探讨在今后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有待改进和加强的。如果我们在继承思想政治工作好的传统和做法的基础上,再逐步完善和改进这三个环节,相信我们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都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崭新的局面。
6.试论新形势下我国银行内部控制建设 篇六
乡镇企业主管部门是各级政府的一个重要经济管理部门,担负着对本地区乡镇企业进行指导、监督、管理、协调和服务的职能。改革开放十几年来,它为乡镇企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完善,面对乡镇企业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同其它经济部门一样,也面临着加快职能转变、强化服务功能的艰巨任务。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对乡镇企业主管部门深化改革,加快乡镇企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新形势下,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加快职能转变具有其客观必然性。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迫切要求乡镇企业主管部门转变自己的职能。乡镇企业主管部门虽然与乡镇企业一样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但其诞生与发展依然依附于计划经济的土壤,因而不可避免地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对企业干预多,管了一些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二是对企业管理过细,在微观管理上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缺乏对宏观调控的研究与实施。三是一些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常常与其它经济管理部门相互攀比,热衷于两手向上要钱、要物,不能完全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调整管理手段。所有这些都使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工作思路的拓宽、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以及管理方法和手段的转轨受到严重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制定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因此,乡镇企业主管部门也必须实现从被动僵化、干预过多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到宏观指导、微观服务的市场经济管理体制的转轨。
2.属于开放经济的乡镇企业,要求乡镇企业主管部门职能发挥也必须转变为开放型。在改革开放条件下,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而乡镇企业更是从一开始就属于开放型。从原材料购进、生产经营、到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无一不是以市场为取向的,并且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同时,逐步加快了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步伐,外向性、开放性明显增强。乡镇企业这种特性及发展趋势,对主管部门的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对乡镇企业主管部门来讲,其管理活动也必须是开放性的,必须从管理的封闭性转向开放性,从静态管理转变为动态管理,打破行业、部门与地域之间的界限,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沟通,把自身置于宏观政治环境与经济环境之中,认真研究乡镇企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应当采取的策略和措施,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创造最佳的经济运行环境。
3.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要求其主管部门对传统管理内容、方式、手段进行调整和转变。随着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主管部门担负的管理任务更加繁重和复杂。一是管理范围的扩大,乡镇企业已由原来的乡办、村办、个体、联合体企业扩大到了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三资企业、企业集团(集团公司)等多种经济组织形式。二是宏观调控的任务加重,从有关政策的制定、监督、实施、产业结构及产品结构的调整,产权制度的改革到工业小区与小城镇建设的规划,等等,都需要乡镇企业主管部门给予及时的指导、协调、监督和管理。三是协调工作增多,当前及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乡镇企业作为整个国民经济链条中的重要一环,与外部的联系必然会进一步扩大,各个方面利害关系的冲突,各种矛盾的出现等都需要主管部门去帮助协调。四是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日益增多,资金、技术、人才、项目的不足,产品质量、劳动安全、环境保护等问题都需要主管部门给予帮助解决。所有这一切,都要求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必须转变职能,强化服务。
乡镇企业主管部门转变职能主要应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变。一是从指导思想上,要实现由行政管理型向指导服务型转变。乡镇企业主管部门不要当企业的“婆婆”,而要成为企业的“娘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多为企业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和服务。二是在工作抓法上,要实现由微观管理型向宏观管理型转变。要从达标升级等具体琐碎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抓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抓软硬环境的营造和改善。三是在工作重点上,要实现由速
度为主型向效益为主型转变。乡镇企业主管部门一定要克服重速度、轻效益的倾向,切实把工作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四是在工作作风上,要实现由部门中心型向企业中心型转变。乡镇企业主管部门要牢固树立企业至上、服务第一的指导思想,要把企业是否需要、是否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实现上述四个转变,应当突出抓好以下四个环节:
——对上当好参谋。即真正当好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参谋和助手。对上当好参谋要抓好三点:一是各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要根据党和国家有关发展乡镇企业的方针政策,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协助党委、政府研究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指导和推动乡镇企业的发展。二是在认真调整、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乡镇企业的发展规划,加强对乡镇企业的分类指导。三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总结乡镇企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及时反馈,为上级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对下搞好服务。宏观指导、微观服务是主管部门的两大基本职能。对下搞好服务,要求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在发挥上述两大职能的同时,更多地把指导、监督、管理、协调职能寓服务之中,突出服务这个主旋律,切实解决乡镇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诸如,采取成立人才培训中心、建立乡镇企业职业学校、与大中专院校对口委培等形式,解决乡镇企业的人才匮乏问题;聘请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大型厂矿的专家教授组成“专家咨询服务团”到乡镇企业开展技术咨询和指导,解决乡镇企业的技术问题;建立“项目库”,解决乡镇企业的项目问题;通过建立乡镇企业发展基金等形式,解决乡镇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等等,都可以为企业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
——对外搞好协调。封闭式的经济运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不复存在,乡镇企业的发展促使它与外界的联系更加广泛和密切,尤其是乡镇企业千行百业、点多面广的特性,更离不开方方面面的帮助和支持。如果单凭乡镇企业主管部门来管那么多企业,解决这样那样的问题,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积极主动地搞好对外协调,争取方方面面的支持,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但有利于为乡镇企业的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而且有助于各种困难和问题的顺利解决。在对外协调中,乡镇企业主管部门要坚持少埋怨、多理解、识大体、顾大局,热情真诚、平等互利的原则,争取外界的理解、信任与支持,使协调工作有声有色,富有成效。
——自身搞好建设。打铁须先自身硬。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搞好自身建设是重要的前提和保障。搞好自身建设,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要加强思想建设。坚持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乡镇企业主管部门的干部职工的思想,使他们充分认识发展乡镇企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使他们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历史责任感。二要加强作用建设。努力树立四种风气,即:树立真抓实干之风,高效率、快节奏、办实事、求实效,真正为企业排忧解难;树立勤奋好学之风,通过认真学习市场经济理论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专业知识等,逐步转变传统的知识结构、工作方法和思想观念,不断提高主管部门的个体素质和整体素质,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树立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新动态,总结新经验;树立勤政廉政之风,坚决杜绝到企业吃拿卡要,坚决同腐败现象作斗争;三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按规章制度办事,用规章制度管人,做到令行禁止。四要搞好实体建设,增强经济实力。这不仅是搞好机构改革、实行干部分流的需要,也是强化服务手段的需要。
7.试论新形势下我国银行内部控制建设 篇七
财务管理创新是指由于财务管理在实现了量的渐进积累之后, 由于相关因素的影响和改变, 实现了质的突变飞跃, 这一交替演进过程就是财务管理的继承和创新过程。加强认识, 转变观念。转变理财观念, 认识知识资本充分利用知识资本, 建立自我约束, 自我控制, 自我发展的良好机制的有效办法, 能优化资源配置, 强化单位管理, 要认识到财务管理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 而且是整个系统或单位内部各项资源的最优整合, 它的战略性和系统性要求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 它是一个系统工程。
二、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
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追求自身利益和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将转向知识最大化的综合管理目标。知识资源的共享性和可转移性, 使知识最大化目标能兼顾内外利益。
第一, 国库集中支付是指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 资金拨付以国库集中支付为主要形式, 所有财政性资金都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进行拨付、结算的一种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它实现了从预算分配、资金拨付、资金使用、银行清算直至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者账户的全过程监控。第二, 完善政府预算体系, 研究完善政府会计制度, 探索实施中、长期预算管理, 编制滚动预算。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等制度改革, 将所有政府性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促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第三, 应建立健全配套制度, 规范支出审批程序, 应加强财产治理制度建设, 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 应进一步落实“收支两条线”制度, 从源头上增收节支, 应完善内外监控制度, 保证会计服务质量, 应正确处理好核算与被核算单位之间的关系。
三、财务管理内容的创新
(一) 加强财务审核监督, 严格财政支出管理
通过集中核算对单位财务严把审核关, 切实履行好财政监督职能为政府和单位节减了行政管理成本的同时, 把财务审核监督与部门预算、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管理、国库集中支付、对核算单位的会计业务实施全过程监督, 遏制了财务收支中各种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 同时规范了政府采购行为和“收支两条线”管理。
(二) 继续深化财政国库体制改革
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是涉及整个财政管理的基础性改革, 政策性、技术性强,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继续顺利运行, 国库管理的各项制度日益规范, 信息技术支撑进一步得到保障
(三) 增强协调配合意识, 促进各项工作开展
国库支付中心的性质和职能决定了它是一个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事业单位, 处理协调好各种关系是保证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的关键。通过对财政资金的统一调度和合理管理, 把原来分散沉淀在各个单位的财政资金集中账户统一管理, 集中盘活财政资金,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完善报账审核办法, 统一报账审核标准, 实行拒付理由通知书制度, 对不符合财务制度的各项开支、超预算指标金额的项目要严格把关, 依据不同情况, 签发拒付理由通知书, 实现财务信息反馈制度, 定时向核算单位财务负责人反馈本单位财务状况, 方便各单位领导及时掌握本单位财务收支情况, 更好地指导本单位预算执行和加强本单位内部财务管理。
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在给财政系统带来挑战的同时, 也给财政系统财会工作的发展和深化带来机遇。对于做为国库集中支付基石的会计集中核算, 我们既不能急于求成, 又不能流于形式, 应实事求是、总结经验、开拓创新, 促使其健康发展。时代在前进, 实践在发展, 财政系统会计工作也应与时俱进, 努力为财政管理制度改革作出贡献。
四、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培养优秀的财务管理文化对于财务管理创新非常重要。优秀的财务管理文化主要表现在理财工作中求生存, 求发展, 求创新上;强调在理财中要以人为本, 尊重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优秀的财务管理文化可以促进财务管理思想的更新, 优化财务管理原则与方法, 创造出全新的财务管理体系, 形成新的财务管理学说。更要注重培养三方面能力:一是职业判断能力;二是沟通协调能力;三是开拓创新能力。加强会计队伍建设,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考虑到财会知识和有关财经政策往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 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逐步建立业务培训指导、信息沟通机制, 切实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保证财经法律法规政策的及时贯彻执行。
五、结语
知识经济是继高度发达的工业经济之后新的社会经济形态。工业经济是以材料、能源等为主要内容的物的因素居主导地位, 产品生产主要是集成资源。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人的知识 (智力) 成为最关键的居于主导地位的因素, 人们开始认识到:人尽其才 (能) 是物尽其用的基础。产品生产不再主要是集成资源, 而主要是集成知识 (智力) 。产品的知识 (智力) 含量越高, 价值越大。可见由工业经济转变为知识经济, 从生产要素看, 主要是由资源依赖型经济转变为知识 (智力) 依赖型经济。由此而形成的知识经济。知识经济的伟大力量能够使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断地进行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能够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 不断开拓进取, 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我们相信, 中国一定能够抓住这个时代机遇, 在世界经济向知识经济迈进的过程中迅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实现经济腾飞, 成为21世纪新的经济发展巨人。
参考文献
[1]桂华林.知识经济时代管理会计的几个“转移”[J].现代会计.2000 (06)
[2]谢海蓉.论知识经济下会计发展趋势[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 (02)
8.试论新形势下我国银行内部控制建设 篇八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的成人教育以学历教育为发展重点。随着本世纪初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成人教育的学历教育也面临着生源危机,而建设学习型社会为成人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新形势下,成人教育只有打破自身系统的封闭性,转变观念,融入社会,开放办学,主动参与市场竞争,成为实施终身教育的主体,才能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成人教育;可持续发展;根本途径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
成人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将学历教育作为其发展重点。精英教育时代,高等教育供给与需求的严重失衡使得提供学历教育成为成人教育机构的最主要职能。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社会对学历要求的提高,成人教育迎来了其发展的黄金时期,长达十余年的学历补偿教育使成人教育生源激增,成人教育因此发展壮大。
然而,进入21世纪,我国成人教育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的普通高校自1998年开始扩招,严重挤压了成人教育的生源空间。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15%,这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已迈入大众化阶段,同时也意味着成人教育的学历教育不得不面临生源危机。一贯以学历教育为发展重点的成人教育在新形势下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自身的重新定位和战略调整。
困境与机遇往往并存。科技的迅速发展,知识的日新月异已使学习成为一个终身的过程,闲暇时间的增多和经济上的宽裕使得人们有条件进行终身学习。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2007年党的十七大把“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作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任务。成人教育的宗旨是为成人学习者终身服务,是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思想的最好体现。成人教育自身的特点与学习型社会有着内在的联系。社会的发展使得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势在必行,这就为成人教育在新形势下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契机。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发展要求成人教育的发展重点必须由学历教育转向非学历教育;终身学习型社会的建立要求成人教育提供开放、灵活、多样的教育服务。在新形势下,打破成人教育系统的封闭性,利用社会资源,参与市场竞争,走面向社会的开放办学之路是实现成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一、在开放办学中增强自身活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增强自身活力是成人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更新观念,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变昔日的封闭式办学为开放办学,使学校融入社会,使成人教育成为学习型社会的主要载体,终身教育的主体,走到社会的教育中心来,变教育弱势为强势,发挥应有的作用,增强成人教育的自身活力。高校面向社会开放办学这一观点源于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诸多报告中,是指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要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开放办学要求办学机构“重心下移”,不再视自己为高高在上的象牙塔,主动出击、主动适应,拓展自身的教育服务功能,增强自身的发展活力。
(一)开放办学,拓宽办学渠道,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集中社会力量,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合作,特别是把企业、协会、基金会与社区的力量引入到成人教育的事业中来,如委托联合、协作联合、挂靠联合、校企联合、城乡联合等等。成人教育机构应主动与社会力量和企业联合办学,由行业、企业求“我”转向主动服务,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例如,目前我国的农村地区基本上是成人教育市场中的一块“处女地”,目前正值国家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强校村联合办学的时机已成熟。成人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在一些大的自然村设立农技培训站和务工人员服务站,把一些最新的农科知识和相关的外出务工技能传授给农民们。各个村委会可以做好相关的配套工作,如校舍、实验地的提供,宣传工作的开展。融入社会,引导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成教事业是解决终身学习型社会中,人们对教育需求的无限性与政府对成人教育投入的有限性之间矛盾的办法之一,也是增强成教自身活力的有效办法。
(二)开放办学,拓展自身职能,满足社会需求
教育的发展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这是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一直以来,我国成教机构的最主要甚至是唯一职能就是提供学历补偿教育,由于生源充裕,也使得成人教育在一定时期获得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来,经济的发展已不再主要依靠密集的劳力和粗放的产业,而主要依靠信息、技术与智力;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科学不断分化,知识急剧增长,知识物化过程缩短;社会分工不断重组变化,新的劳动岗位不断产生,劳动者个体对劳动的选择性与劳动过程的流动性将更加突出和明显。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新的历史环境使终身学习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也同时使得提供开放、灵活的、适应社会发展和人们需求的终身教育成为教育机构的必须。
为适应新环境的要求,成人教育体系必须打破自身原有的封闭性,立足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本着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宗旨,为当地社会提供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与服务,将自身职能由单一的教学拓展为教学、科研和直接服务社会三项并重。面向社会,积极开展在职培训、转岗转业教育、再就业教育、社区文化教育、老年教育;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契机,校乡联合,开展村官培训、农业技术人员培训、农民基本素质教育等,与企业、与乡村共同开展面向实践的科研攻关,提供科技咨询,通过这些教学、科研与教育服务促进地区经济和文化建设。在教学、科研与教育服务的过程中,社会以不同的形式参与成人教育的建设、管理、教育和评估等工作,成人教育也从社会广阔的资源中不断吸纳物质、能量和信息,双方实现互动与双赢。
二、在市场竞争中提高教育与服务质量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也是教育的生命。成人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与关键是不断提高自身教育与服务的质量。教育的质量首先体现为教育的“产品”——人才符合社会的需要,“供需对路”。“我培养什么人才,社会就要用什么人才”的时代已经过去。这几年家电维修学校、美容美发学校、烹饪学校等社会力量办学机构不包分配却能吸引学生,靠的就是“供需对路”,从而在竞争中处于优势,获得了发展。人才的“供需错位”是当前高等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这是由于市场变化快,而教育周期长,以致教育难对市场需求进行准确预测造成的。
成人教育应充分利用其办学方式灵活的特点,主动参与市场竞争,在开办学历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根据市场需求开展各种长、短期培训教育,及时调整教学的内容、形式、方法和教学方向,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当前我国成人教育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现行的成人高等教育是以高校为主阵地的教育,一方面,它汲取了高
等学校的经验,充分利用了它的资源,为发展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打下了基础;另一方面,也承袭了学校教育的一些弊端,带来了成人高等教育“普教化”问题。成教的“普教化”不利于自身特色的形成和在市场竞争中的准确定位。成人教育应改变过去的普教模式,建立符合成人需求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要根据成人的特点和需要确定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实际应用技能的培养,学习方法的传授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探究精神的培养;要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结合,讲授与讨论结合,各种考核方式结合。成人教育只有办出成教特色,满足成人受教育者的需求,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成教人才,以特色求质量,以特色谋发展,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教育服务的质量体现为对社会教育需求的满足度。加强学习内容多类型与学习方式多方位的探索与实施,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灵活多样的教育服务,让更多真正需要学习的成人进入成人教育体系应成为成人教育发展的努力方向。成人教育在年龄结构方面不应忽视中老年人,他们中的很多人想补充因某种情况未完成的教育却没有什么教育机构提供这样的机会,很多人想通过学习得到某个专业的学历却被成人高考挡在门外,很多人想更新知识体系或增加一些新的技能,却不知门在何处;在地域结构方面不应忽视中小城市及乡镇农村的成人以及从这些地区到大城市打工的成人们,这是一个潜力非常大的成人教育市场,应该先用尽可能符合他们需要的教学内容去吸引他们,设法引导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终身学习终身教育有利于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在文化层次结构方面不应忽视已有学历的成人们,这些成人使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能力较强,除了鼓励引导他们不断学习新的东西以增强职业转换能力以外,应该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可以自由灵活地选择的学习方式与手段。在办学形式上,除传统的脱产、函授,夜大,电大、自考、短期培训外,还应大力发展网络远程教育,使教育不再受时空的限制,在服务内容上,应提供教学、科研合作、科技咨询等各项服务。成人教育所要做的就是面向市场,研究需求;根据需求,提供服务;打造品牌,形成特色,以“质”获得长远发展。
三、依托社会建设师资队伍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教师是办学的主体,是造就人才的工程师,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没有强大的教师队伍,高质量的教育与服务便成为空谈。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成人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新形势下多样化的成人教育需求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挑战。为此,成人教育只有依托社会、广辟渠道、科学聘任,才能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满足多样化的成人教育需求。如果仅靠成人教育机构自身的引进和培养,在当前成人教育人财物有限、教师大多不受重视的情况下是不切实际的。
当前我国成教教师队伍的现状不能令人乐观,概括起来讲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专职教师人数少、兼职教师稳定性差。表面上看来,成人教育以普通高校庞大的师资队伍为依托,但大多数情形是“借鸡下蛋”。成教学院缺乏对教师的调控权力和业务指导能力,其二,专、兼职教师素质难以适应成人教学的客观要求。由于大多数教师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只能将全日制的教学模式和内容全盘搬到成人教学中来,不能满足教学对象的实际需求,其三,当成人教育在新的形势下要由传统的学科型教育向职业技术型、应用型教育转化,由过去普通教育单一的专业型教育向通用复合型教育转移的情况下,相应的技能型教师、知识加技能的“双师型”教师及知识复合型教师严重缺乏。
要建设高质量的成教队伍,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本着人才建设“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理念,依托社会,着眼社会,挖掘和利用社会人才。社会是人才的大储备库,企业和社会的知名人士、企业技术骨干、退休学者、技师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兼职教师,学校应该建立“兼职教师师资库”和完善的聘任机制,充分而有效地利用好这些社会资源,建立一支校内与校外、长期与短期、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第二,做好教师队伍的培养与建设。建立相对稳定的成教队伍(包括成教院自身引进的教师和其它普教学院中长期担任成教教学的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师资培训工作,使成教教师熟悉成人学员的特点和成人教育的教学规律,学会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安排专、兼职教师相互交流与学习;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科研单位进行跟班实习和技术咨询服务,或在校内外的实习基地参加实践,采取措施鼓励教师自我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向复合型教师发展。同时要针对具体情况,建立教师竞争和激励机制,奖罚并重,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和科研工作中。
四、结语
新形势下成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自身的改革与重新定位。随着终身学习观念的深入人心,终身学习型社会建立的势在必行,成人教育只要融入社会、开放办学,服务社会、提高质量,依托社会、建设师资,必将成为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的主体,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再度发展。当然,成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没有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新环境下的可持续发展也难以如愿。教育行政部门应扩大成人教育机构的办学权,增加对成人教育的投入,使其有财力为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
9.试论新形势下我国银行内部控制建设 篇九
论文关键词:新形式 下岗职工 就业指导
论文摘要:由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换等种种原因,职工下岗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指导工作,成为有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存在严重的失业现象。21世纪全球失业的趋势如何,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我国目前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又面临着企业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换和企业技术改造等特殊环境,失业问题日益严峻。当前,做好下岗职工就业指导工作,有利于加快经济建设,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一、营造和谐温馨的氛围
对于长时间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的工人来说,他们缺乏竞争需要的自信与独立思考能力,失去工作对他们而言无疑就是灭顶之灾,要走出阴影,就需要得到更多的精神支持。下岗职工在职业生涯中遇到困难时,首先寻求家庭的关心和理解。笔者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大部分下岗职工认为,家庭的关心和安慰能够促使他们振作起来,重整旗鼓,努力向前,去创造未来,有利于再就业。从某种形式上讲,能否得到家庭的关心和安慰,是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关键所在。
所以,就业指导人员为失业人员进行帮助的时候,就应当有意识地去关注失业人员寻找工作能否得到家庭的关心和安慰,和家庭对失业人员的态度,并用指导人员专业的思维角度和评价标准去分析家人的关心和支持程度,来确定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心理状态,从而寻找出突破口,为他们提供更有利的支持和帮助,同时还应与他们的家庭取得联系,做他们家人的思想工作,这样可以促进失业人员快速寻找到自己合适的工作。指导人员还要营造“整洁、平和、温馨、宽容、忍让、互助”的氛围,激励失业人员自强不息。
二、正确引导,转变观念
下岗职工应该正确端正态度。下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愿意改变现状,下岗并非一定就是坏事,就看自己的心态,是消极等待,还是奋起开拓自己的新事业,自己的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中。对企业来讲,企业增效减员,促进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增强了竞争机制:对下岗工人来说,失业人员化挑战为动力,同时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合理把握机遇,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1、运用因材施教法
针对下岗职工年龄偏大、技能手段单一落后、文化程度较低的现状,指导人员应该正确引导,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价值观,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为下岗职工开办种养殖、电脑培训、服装裁剪、面点制作等培训,传授劳动技能,帮助他们提高劳动技能,实现再就业。没有一技之长也是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一个突出问题,难以适应就业岗位的竞争要求。有的即便找到了工作,但是也仍然避免不了再次失去工作的威胁。就业指导人员应该给他们详细讲解并分析自身的优缺点,并不断地挖掘自己的`潜力,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
实践告诉证明,劳动力市场就业竞争日趋激烈,职场优胜劣汰,加薪、升职困难重重,人们的工作压力不断加大,所有劳动者,包括在岗者都在不断的充实着新知识,深化技能的压力。充实新知识,吸收高科技,能够提高下岗职工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力,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创造条件。
2、正反教育相结合,引导下岗职工正确对待每一份工作
不要一味地认为自己以前是从事什么工作的,要敢于面对现实,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把握机遇,从头再来。在求职的过程中,不能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一味地认为工作有高低贵贱。工作本无贵贱之分,任何一份正当和合法的工作都是宝贵的,每一个诚实的劳动者和创造者,都值得世人赞誉,因此,最关键的问题是你如何摆正对工作的态度。那种只求高薪,而不知道自己工作责任的人,不但对老板来讲没有任何价值,对他自己来说也是一样,有些下岗职工羡慕舒适安逸的工作,看不起体力劳动者特别是从事那些又脏又累的工作,这种传统的思想观念,阻碍下岗职工的职业发展,体力劳动者特别是从事那些又脏又累的工作者也是靠本领吃饭,靠能力挣钱,无尚光荣。
三、提高再就业培训力度
为下岗职工提供再就业培训是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手段,是促进下岗职工自身发展的重点的内容,更是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的战略性举措。为下岗职工传播科技知识及技术手段,提高下岗职工的综合素质和应用技术的能力,树立、宣传先进典型,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各种新闻,通过宣传先进典型营造良好有利于再就业的气氛。诸多西方发达国家都把职业培训作为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一种有效的手段,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的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坚持培训后再就业的政策,并为下岗职工提供技能培训服务。目前,下岗职工对这一做法己基本认可,大部分人普遍认为实行教育培训对再就业有很大的帮助,但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再就业培训好,可惜机会少”。这表明,我们现在进行的再就业培训没有真正意义上实现全面覆盖。因此,在以后的再就业培训工作中,应该注意不仅培训内容及手段是下岗职工迫切需要的,同时,还应在宣传力度上下功夫。
四、结语
10.试论新形势下我国银行内部控制建设 篇十
□ 杨传涌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战略规划部总经理
财政金融责任编辑:姚开建
摘要:销售协议模式在很长时间内仍将是中国银行保险的主要模式;交叉持股模式正在试点,将会占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合资公司难以发展为主流模式;金融控股集团模式日益成熟,是未来金融一体化的较好选择。关键词:银行 保险 模式 发展
从1999 年开始,我国寿险业掀起了银保合作的浪潮,合作日趋频繁,合作规模逐步扩大,合作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尤其近几年,银保业务异军突起,已成为继个险营销后我国寿险业发展的重要支柱。2008 年银保业务更是呈现“井喷”现象,银保渠道保费收入3,590 亿元,同比增幅达111%,占总保费收入的近50%,成为推动行业增长的主力军。但是,综观国内银行保险业务的现状,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手续费支付不规范、成本恶意竞争、市场误导、合作短期行为等。
依据国际经验判断,我国快速发展的银行保险业务目前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属于低水平扩张过程,而且积存了不少行业层面和公司层面的问题。在目前全球金融业发生一系列变革的关键时期,面对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以及金融业并购浪潮,如何为我国银保业务发展寻求出路,探索我国银保业务的未来发展模式,既是解决目前诸多问题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国银保业务能否成功转型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对我国银行保险业务的发展模式进行思考,从系统、理性的角度探索适合我国银保业务发展的现实模式。
一、银行保险业务发展模式及其国际借鉴
从西方国家的理论和实践看,按照银行和保险业融合程度的不同,银保业务的发展模式大致可分为销售协议、战略联盟、资本渗透和金融控股集团四种。销售协议模式是银行与保险公司公司通过签订协议建立合作关系,是一种松散的、以手续费为基础的经营模式,银行介入保险的程度不深,只扮演保险销售渠道的角色,该模式最简单易行,成本相对较低。战略联盟模式是银行与保险公司实现战略合作,业务范围由“销售协议”阶段的网点销售扩展到联合开发产品、建立统一的平台等,实现双方业务渗透、互惠互利,该模式是银保双方进一步合作的过渡模式。资本渗透模式是银行和保险公司通过交叉持股、资本互换、建立合资公司等方式建立资本纽带关系,强化业务融合的深度,实现更大程度的利益共享的经营模式,按照资本渗透的方式不同,又包括交叉持股和建立合资公司等。
金融控股集团模式是一种银行和保险全面融合的经营模式,是指成立金融控股集团,从事两种以上的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务,此种模式下的银保业务从集团战略的高度充分展开,拓宽了金融服务领域,增强了核心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受各国金融环境、政策法规、开放程度及历史变迁等方面的影响,银行保险业务在西方各国的发展程度和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在欧洲,由于金融业一直允许混业经营,银行和保险业的资本渗透得到允许,因此欧洲的银行保险业务比其他国家发展早、规模大,但具体模式仍有差异,如在保险市场竞争程度不高的法国,银行和保险主要通过新建企业的形式达到合作;而在保险业发达的英国,银行更倾向于通过与保险公司合并或合资方式进入保险领域;德国是实行混业经营最为典型的国家,其金融体系的特征是全能银行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不受金融业务分工的限制,金融业务多样化。而在美国,1933 年颁布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严格禁止金融业混业经营,1956 年联邦立法通过的《银行控股公司法案》更是明令禁止银行从事保险业务。随着金融一体化和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1999 年11 月《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通过终于清除了银保融通的法律障碍,从此美国国内的金融业合并开始大规模展开,银保业务得到迅速发展。
二、我国银行保险发展模式的现状及选择
应该说,一个国家的银保业务并没有固定的发展模式,既要考虑国家的金融体制、法律环境、经济发展、市场化程度等诸多因素,又要考虑单个银行或保险公司的市场趋向和市场判断。当前,受我国长期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限制,我国银保业务最主要的发展模式仍以销售协议为主。这种模式下双方的合作关系比较松散,融合度有限,合作双方主要把注意力放在产品销售量与手续费上,常会造成以哄抬手续费为核心的恶性竞争,且合作协议多采取一年一签的方式,银行会根据保险公司的产品、费率政策以及以往销量等因素决定网点资源的分配,这种合作的临时性和不确定性也是制约当前银保业务发展的因素之一。
随着销售协议模式的深入,我国有些保险公司也在寻求与银行的战略联盟式合作,在产品研发、系统开发、投融资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并且除柜面代理以外,逐步开拓理财中心、网上银行、信用卡等其他销售渠道,以扩大资源的整合范围,如近年很多寿险公司开展的IC 计划(InsuranceConsultant,保险理财顾问)就是战略联盟的发展模式,且效果得到初步显现(据统计,IC 经理的人均件数和人均保费一般可达到普通代理人的3 倍和7 倍)。
在银保股权合作方面,一些金融企业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金融控股模式和间接参股模式已经出现,如中国邮政集团旗下既有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又成立了中邮人寿保险公司;中信集团下设中信实业银行和信诚人寿公司;光大集团旗下的光大银行和光大永明人寿等;
中国人寿提出了“主业特强,适度多元”的战略布局;中国平安也已形成以保险为主,集银行、证券、信托、投资和海外业务为一体的紧密型金融控股集团的架构。
笔者认为,随着银行与保险公司综合经营的推进以及监管环境的发展变化,未来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模式会呈现以下趋势:
(一)销售协议模式仍会在很长时间内作为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主要模式。
在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体制下,虽然银行和保险公司的综合经营有了突破性进展,但从试点到经验总结,再到一定范围内推广,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在此过程当中一体化程度高的发展模式虽会呈现较高的成长速度,但市场份额方面仍无法动摇销售协议模式的主导地位。
(二)交叉持股会在试点中推进,在银行保险市场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目前,保险公司和银行互相参股已没有法律障碍,从实践来看,中国人寿已在银行领域配置了大量资产,已先后投资了9 家未上市和已上市银行,但主要以财务投资为主;平安则通过收购深圳商业银行组建平安银行。在银行入股保险公司方面,交通银行收购中保康联寿险公司51% 的股份,北京银行接盘首创安泰,抢得了商业银行入主保险公司的头班车。从实践中看,交叉持股方式有利于银行与保险公司建立长期的合作理念和发展规划,促进银行与保险业的深度合作,未来将在银保市场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三)合资公司模式在我国很难发展成为主流模式。
虽然合资公司模式在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取得了较大成功,但在我国当前的监管环境和文化环境看,合资公司难以在中国银行保险市场快速发展壮大:首先,我国监管环境下短期内不会解禁银行与保险公司共同组建专业的银行保险公司,这从制度层面对合资公司模式产生限制;其次,受各种因素影响,中外合资保险公司在我国普遍发展缓慢,2008 年底外资寿险公司保费收入仅占比不到5%。
(四)金融控股集团模式将逐渐成熟,成为未来金融一体化的较好选择。
银行保险的核心要素在于“融合”,银行保险的未来发展趋势也在于融合,从国际经验看,金融一体化和混业经营是世界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具体到我国实践,成立以保险公司为主载体的金融控股集团,将是金融分业监管体制下,顺应全球金融一体化趋势,应对国际巨型金融控股集团竞争的有效方式。
首先,金融控股集团各子公司间投资主体明确,产权制度清晰,混业中有分业,既方便发挥整体优势,又便于分类指导、个别发展;其次,通过资本融合的方式,可有效形成同一集团在品牌、经营战略、营销网络以及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协同优势,降低整体运营成本并从多元化经营中获取更大收益;第三,采取金融控股集团的形式,既可以保持原有产、寿险及相关业务的相对独立性,又能在集团不同金融业务之间形成良好的“防火墙”,防止风险在各子公司间传递。
当然,金融控股集团模式在在近期和中远期会有不同的体现。从近期来看,由于我国目前金融市场尚不完善,仍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沿用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办法,还不宜实行过多的金融控股集团。
从中长期来看,随着金融控股集团内部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国际、国内金融市场环境的改善,有关金融控股集团的优势和潜力会逐步体现出来,将会在资产规模、范围经济、综合型金融产品的设计开发与销售、提供符合国际水准的全方位金融服务等方面,形成相当的竞争优势。
三、基于金融控股集团模式下的制度环境分析
我国自1993 年7 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后,一直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体制,对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业之间的相互投资和业务合作做出了诸多法律限制。但随着金融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迅猛发展,我国为适应金融业内在发展要求及应对国际金融竞争需要,在金融跨业经营,尤其是在银行与保险的股权融合和综合经营方面呈现出逐渐放松管制的趋势。
2006 年6 月下发的《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国十条”)中,明确提出“稳步推进保险公司综合经营试点,探索保险业与银行业、证券业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的合作”,“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支持保险资金参股商业银行”。“国十条”的颁布,为银行与保险业的资本融合提供了政策依据。“国十条”颁布以后,2006年9 月保监会出台了《关于保险机构投资商业银行股权的通知》,这使保险公司得以破冰银保之间的资本融合。
在银行投资保险公司方面,中国银监会出于监管风险考虑,对银行入股保险业一直较为谨慎。直到2007 年底,国务院批准了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上报的《关于商业银行投资保险公司股权问题的请示文件》(下称“160 号”文件),原则同意了商业银行投资入股保险公司,但仅限三至四家银行试点。2008 年1 月两会联合签署了《关于加强银保深层次合作和跨业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指出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在符合国家有关 规定以及有效隔离风险的前提下,“按照市场化和商业平等互利的原则,可以开展相互投资的试点”。“160 号”文的获批以及《备忘录》的签署从制度上允许了银行投资入股保险公司。
从以上制度变迁路径可以看出,我国虽然没有放弃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体制,但对保险业与银行业的综合经营的方向非常明确,制度法规对于金融跨业经营的限制正在被逐渐打开,金融混业成为可能,这必将大大促进银保业务在中国的发展。
四、加快银保业务发展及促进金融一体化趋势的政策建议
如前所述,虽然我国金融业制度法规对跨业经营的限制有所松动,但就中国目前情况看,仍然存在一些政策障碍。为了实现我国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促使银行业和保险业迅速跟上全球发展步伐,建议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应对银保业务的发展采取积极态度,从政策上支持商业银行及保险公司在组织架构上开展创新。
(一)强化监管,立足解决当前银行保险模式下的规范发展问题,引导银行与保险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发展机制。根据对未来我国银行保险业务发展模式的分析,虽然伴随金融混业的进程,我国银行保险业务发展模式将呈现多样化格局,资本渗透、金融控股等模式均具有巨大潜力,但由于现实条件限制,协议销售和战略联盟模式仍将在短期内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因此,应针对当前市 场中暴露的诸多问题制定严格的监管举措,坚决整顿市场非理性竞争行为,并通过政策导向引导银行与 保险公司建立长期合作理念,规划形成长期合作机制。更为重要是,要积极倡导并严肃落实市场诚信建 设,把市场诚信作为银保业务的生命线来维护。
(二)尽快出台保险公司和银行股权投资的实施细则,适当放松股权投资的资格限制,促进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之间的交叉持股。
从前面的分析可知,我国在很长时间内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银行保险发展模式仍是协议销售和战略联盟方式。而交叉持股能够有效加深这种合作关系,有利于双方建立长期的合作理念和发展规划,促进银行与保险业的深度合作。我国现在虽然允许保险公司投资商业银行股权,但对于投资主体的资格要求很高,这些政策限制将很多有意投资商业银行股权的保险公司拒之门外,影响了他们与银行的合作与共同发展。
(三)加快推进《金融控股集团法》的酝酿出台。
我国商业银行已获准投资基金管理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现又允许对投资保险公司进行试点。随着金融混业的步伐加快,各种金融交叉业务和衍生工具更是层出不穷,但《金融控股集团法》却迟迟没有能够推出,影响了金融混业的规范与效率。因此应加快研究出台《金融控股集团法》,探索保险企业和其他金融机构深层次合作机制,鼓励具有一定规模、经营状况好的保险(金融)控股公司实行综合经营。
(四)尽快推动金融监管委员会的设立,实现金融联席监管的协调统一,或通过其他方式发挥类似监管功能。目前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对银保业务实行的是双重监管的手段,即代理人主体是一个,但监管的主体却有两个。这种双重监管,由于缺乏统一协调机构,难以形成协调配合的长效机制,在实践中容易导致脱节现象。随着我国银行和保险业综合经营进程的加快以及金融控股集团的出现,金融联席监管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急需成立金融监管委员会,推动金融混业经营的相关立法,统一协调监管部门之间的监管冲突,防止和解决新时期金融监管的越位和缺位问题。
(五)产品开发的费率市场化改革势在必行。
当前,我国监管部门对保险公司产品开发有着严格的管制,从产品期限、产品形态到预定费率、预定利率、预定死亡率等精算假设都有严格的限制。严格的利率管制已严重影响了银保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尤其是中小保险公司无法通过价格策略取得发展优势。去年保监会发布的《2008 年人身保险监管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将进一步探索建立市场化的费率形成机制,并稳步审慎在有条件的地区和个别险种展开试点,推动寿险费率改革和产品创新”,可见费率市场化改革已拉开序幕,预计不久将会破题。
综上所述,银保业务是金融业制度变迁、银行与保险公司间相互竞争、相互融合的产物,随着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相互融合的政策障碍逐渐消除,银保业务必将获得更加自由的发展空间。银行与保险公司在产品研发、技术支持、客户服务等诸方面的融合程度将越来越高,合作地位将更趋平等,未来银行保险业务的发展具有巨大潜力。
【试论新形势下我国银行内部控制建设】推荐阅读:
浅论新形势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10-03
对我国当前反腐倡廉建设形势的SWOT分析08-21
我国资源面临形势10-13
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10-11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问题研究07-06
经济危机下对我国内部控制的思考07-11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07-02
新形势下烟草专卖管理队伍建设如何提升08-26
新形势下加强村级党内民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09-29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乡镇党风廉政建设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