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多元评价策略的思谋(通用10篇)
1.小学语文课堂多元评价策略的思谋 篇一
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评价方法与策略
在有些小学语文课堂中, 教师更多的是机械地、习惯性地点评,“真好!”学生的表扬声、掌声不绝于耳,似乎学生的学习劲头很高,学习自主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但我们应清醒地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为什么要评价?怎样评价更好?评价的目的是什么?不能丧失了评价判断、提升、延伸的功能。
传统的评价由于目标单
一、方式的单调、流于形式,已成为束缚时代教育发展必须与时俱进的瓶颈。布鲁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生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生得到更加轻松、更加迅速。” 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从而实现课堂质态的良性循环,使课堂因有效评价而高效精彩?这是人类进21 世纪对基础教育的呼唤.一、“千言万语总关情”──激励性评价,满足成长需要
课堂是学生成长的主阵地,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不仅传播知识,培养能力,更传递人的情感、生命的脉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由此可见,无论什么样的评价必须动情。在教学中运用评价应以事实为依据,善用语言,激发学生长久的、内在的积极性,善于发现值得鼓励的地方,避免廉价的表扬,不能毫无根据地妄加评价。教师要遵循严谨审慎、实事求是的态度,针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评价,做到既不伤其自尊,又能指出不足,让学生能扬长避短、发展特长、张扬个性。因此教师更多的是把评价活动当作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成功给予充分的欣赏和激励。
富有鼓励性、启发性的课堂激励,无疑会给学生的学习注入兴奋剂。“你读得真流利!”“相信你能行!”等激励用语,会释放学生的学习潜能,让语文学习成为一件充满快乐、富有成就的趣味性活动。明智的教师往往还善于给课堂逐渐“升温”。课堂教学开始时给学习困难的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并送上一句“你第一遍就能体会这么多,很不错!”,能够有效地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等到课堂教学臻于高潮,教师的激励用语也达到“高温”,比如,来一句“你真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理解得棒极了” “你的意见很有创意!”“夸夸你自己”……给学生带来很强的成就感、满足感。
二、“只缘身在此山中”──迟延性评价,拓宽思维空间
《标准》强调阅读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要做到这一点,采取延时性评价策略很有必要。因为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新颖、独特、有创意的见解常常会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顿悟”和“灵感”。倘若过早地对一个可能有着多种答案问题的回答给予终结性的评价,势必扼杀了其他学生创新与发散思维的火花。
“错误人皆有之。”(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语)作为教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应宽容对待,延时评价──“你体会得不错,但如果说得更完整些会更好。”“你思考很深入,让我们再来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好吗?”“同学们听了刚才的发言,有什么看法,请评一评。”……像这类语重心长的话语,既有效地保护学生的自尊,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又能让更多的同学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在和谐的气氛中驰骋想像,畅所欲言,相互启发,集思广益,以获得更多、更美好的创新灵感,使个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所谓“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真正达到《纲要》所要求的评价境界:带动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三、“小荷才露尖尖角”──包容性评价,尊重独特见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又是多元的。”学生与众不同的生活经验、生命体验、情感体现,产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结果。在这多元化的理解中,既会有正确的认识,又不免存在着偏离主题的答案,超越“常规”的想像,违背“逻辑”的“悖论”,正确的做法是“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
如学习《丑小鸭》时,教师引导学生体验角色:“如果你就是丑小鸭,经历这么多苦难,终于变成白天鹅,你最想做些?”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实话实说,展示不同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A、“我要去帮助那些被人看不起的动物,和他们一起玩。”B、“我绝对不会去嘲笑、欺负那些长得丑的动物。”C、“我要去炫耀一下我多美丽!”D、“我要飞回去,打那些欺负过我的人报仇!让我们知道我的厉害!”……面对这些个性但又稚嫩的想法,老师在尊重、理解的基础上作出包容性评价:“你们都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很好。但你觉得这只白天鹅会选择你们的哪些做法?为什么?”让学生再深入读书、体会什么是真正的美,最终形成了正确的认识。科学的评价对学生具有激励表扬、解惑释疑、点拨导向等功能,使课堂更具有生命的活力。
四、“化做春泥更护花”──形成性评价,促进学习行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要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不时地进行“阅读反思和批判”,不断把握自我的理解程度,判断与阅读目标的差距,反思自己及他人见解的合理性、完善性和正确性,并采取各种帮助思考和增进理解的策略。这种阅读理解的动态性特点,决定了学习评价要以形成性评价和动态性评价为主,即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行为和成长发展的过程,把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并给予多次评价机会,促进学生学习活动的深入和语文能力的形成。
教师可以通过捕捉学生细微的表情变化去分析评判。学生个别回答问题时,可观察其他学生的反应──眉目舒展,表明他认同别人的观点;摇头否定,表明他有异议;情绪激昂、跃跃欲试表明他还想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当然,学生的情绪状态的观察、评价,只是评价中的一个视角。我们还可以观察评价学生的参与方式是否多样、参与的品质是否深刻、参与的效果是否良好,将素质教育融入到课堂中来,发展学生的情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五“万紫千红总是春”──开放性评价,促和谐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量化和客观化的评价不能成为评价的主要手段,而应该更注意运用描述性的方法,开放性评价来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
如对作业、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可以用激励性的评语、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学生的课堂作业或试卷上,除了有优、甲、乙的批阅等级或分数以外,还可根据具体情况画上鲜艳的小红旗、小红花,或者注明着老师的意见:“你真棒!”“这道题为什么还出错?”“在这次考试中,你基础知识题做得比较好,阅读题还需要认真读题,明白题意后再动笔!”这类激励、质疑、总结性评语,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和思考,有利于学生扬长避短,不断进步。
而在那些不宜量化的地方,如学生的课外阅读、写作能力等不应该只是用分数,应该采用多种灵活而科学的方式来评价,建立起一个个与语文学习有关的资料档案。包括:成果日记本、最好的作业、最满意的作品等。让学生在整理资料档案的过程中记录并反思成长过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也可以是实践活动调查报告,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亲身体验,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还可以是记录学生的系列成长作品,如:优美语句袋档案、课外阅读摘抄档案、课文朗读录音档案……成长记录袋以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为本,由学生自己、教师、家长及同学收集并做出的相关材料来评价学生的发展状况,以达到学生实现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目的。这种评价方法可以极大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收到评价的最佳效果。
实施科学实效的评价,必须注意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的情知结合。不仅评价学生的认知能力,而且评价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习惯,如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自学的习惯、创造性的发挥等;在评价的方式上,既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又注意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的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并注意结合各个学段的评价表有机进行,一段时间后进行汇总、反思,提出下阶段努力的方向和学习的方法,在科学评价的轨道上不断的发展、成长。
总之,评价手段是一种无声的动力,推动学生自觉学习,永远向前。恰当的评价可以成为学生追求上进的助推器,可以成为学生自我发展的催化剂,否则可能成为学生发展的绊脚石。我们要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恰当的有效的评价方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有的放矢,“以评价促发展”,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要求,为每个学生提供机会,让其创造属于自己的成功,体验收获,体验自信,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主动参与、有效发展,让语文学习洋溢着的春天气息、绽放迷人的光彩!
2.小学语文课堂多元评价策略的思谋 篇二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因此,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在教学中提倡跨领域学习,增强与其他课程的融合。那么,教师应如何实现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呢? 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具体做法。
一、把握“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要义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与协调发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正常开展,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着促进作用,从长远目标来看,它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所以它将成为语文课程中占主导地位的学习方式。
二、凸显“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1.体现综合性学习的“综合性”。综合性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特征,它主要表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有机结合与整体提高,体现为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效沟通,表现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联系,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整体提升。如,在学习“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时,笔者提前要求学生搜集能体现传统文化的物品,包括传统手工艺品、传统小吃、书法、绘画艺术等,以年级为单位组织了一次大型展览,并要求每个学生为自己的展品写一份介绍。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仅全力投入,兴致盎然,全身心地参与,而且对其中的历史、风俗、民间工艺等有了更多的了解,在锻炼写作能力的同时,享受了一场综合性的知识盛宴。
2.突出综合性学习的“自主性”。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综合性学习是一种自主的学习,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才会主动去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不断运用习得的经验,使其通过实践得以提升。这样,活动才具有实效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放开手脚,相信学生,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设计活动时,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根据当地的教学资源进行自主选择,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性的实践活动。
3.落实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性”。“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新课程标准》中倡导“实践中学语文”,强调语文与实践要更加紧密地结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而言,实践是第一位,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直接体验,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也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设计的活动应该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一来,语文的实践性就凸显了。由学生的实际参与能力决定活动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变成了现实,语文与实践才会结合得更加紧密。
三、实施多元评价,体现多向激励
综合性学习是一种课程理念,不是语文学习的某项内容和能力,它富有开放性和丰富性。它的教学效果不仅体现在学习成果方面,而且体现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因此,对综合性学习的评价不要只看学生的学习成果, 而应把评价贯穿于活动的过程中。这样,才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不断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锻炼自己的能力。例如,在进行“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性学习时,笔者鼓励学生用各种方式走进诗歌、亲近诗歌。用朗诵、表演、歌咏的形式来欣赏诗歌;用搜集整合资料的形式来了解诗歌;用创编、集册、发表的形式来体验诗歌。同时在整个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实践动态,给予其帮助和鼓励。然后评选出最佳朗诵、最佳诗集、最佳创作和最佳合作等奖项。这一系列的活动,能够多层次、多样化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激励,学生的热情会空前高涨,对诗歌的兴趣也会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多元化 篇三
课堂评价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在凸显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思想中课堂评价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多元化评价不仅可以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挖掘孩子内在的潜力。那么,到底如何使课堂评价有效地、自然地穿插在我们的课堂教学当中呢?
一、评价形式多样化,让课堂其乐融融
评价即通过计算、观察和咨询等方法对某个对象进行一系列的复合分析,从而确定对象的定义、价值或者状态。新课程理念提倡开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相结合的多元性评价,从而增进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情感沟通、彼此了解,使学生能更好地进行自我反思、自我突破。
1.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一种形式,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身心状况、能力和特点以及所处的地位与他人及社会关系的认识和评价,是个人综合能力的另一种展现。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积极开展自我评价,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境界。
语文教学提倡读写结合,在教学《长江之歌》第一课时指名读课文时,在孩子们读完之后我都会让他们自我评价,这个过程不仅是对文本情感的体会,更是一种自我能力的反省和提高。
2.生生互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互动学习的力量,让学生也参与到评价,通过彼此的评价互相促进。
3.师生互评
教师在孩子们心中是无比崇高,孩子们总是对我们仰视,然而在仰视我们时往往会忽略孩子内心的悸动。“以人为本,生命至上”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这个理念应贯穿于教学的每个环节。
我在词语教学时总是喜欢将自己扮演成一个爱读错别字的老师,让孩子们仔细听,老师读错的这个也是大家容易读错的。当找到老师犯的错误时孩子总是特别兴奋,此时的我也会鼓励他们:“你们真是太棒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这种激励之下,后进生课堂的参与度大大提高,听课效率也有了很大提升。
采用自我评价、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深远意义,在于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善自我不足,取长补短,使我们的学习氛围变得民主、合作、开放。
二、评价方法的多元化,让课堂精彩纷呈
语文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除了语言文字的评价的方式以外,还可适当地运用态势语评价(如眼神、动作、微笑、大拇指、拍手及各种丰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等)、实物评价等。
1.老师口语评价的幽默多变
丰富的教师评价用语让学生学而不厌,听而不倦。课堂幽默不仅仅能博学生一笑,让枯燥的语文变得有味道,更是一种智慧、一种启迪。在教学《长江之歌》时,我在第一课时展示朗读时让一个女生读课文,她是个胆小的女孩,气若游丝,我面带微笑走到她身边轻轻地说:“孩子,你朗读的声音让长江变成小溪流了。”听课的小朋友呵呵笑起来,还有小家伙举手说:“老师,在朗读的时候应该像暴怒的狮子。”有了形象生动的比喻,孩子们对文章的情感一下子有了很好的把握。
2.口语、态势语评价的有机结合
教师是孩子在学校的父母,老师的每一句话、一个动作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即使是一下爱抚的摸摸头、一个亲切的握握手、一次由衷的鼓鼓掌,或是一句真诚的赞语,也能传播一种情绪,交流一种感情,对孩子内心有着莫大的鼓舞。
家宝是我们班一个调皮的男孩,但有时又非常胆小和内向。一节语文课上,在我投入地讲解徐悲鸿发奋学画的经历时,发现他在桌上拿着笔投入地画着什么。我边讲课边装作若无其事地走过去,他画得太投入,甚至没有发现我,直到拍拍他的肩膀,他才抬起,头脸上刷白。我定睛一看,课桌上一只铅笔画的小猪。虽然只有寥寥数笔,可画得憨态可掬。“哇塞!”我情不自禁地赞叹,并面露惊喜之色,学生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可我并没有批评他上课开小差,而是边点头边表扬“嗯!画得真棒!齐白石擅长画虾,徐悲鸿擅长画马,而家宝看来你擅长画猪。”学生一片哗然,以为我在开玩笑,我拍拍家宝的肩继续往下说:“但是要知道,这些画家成名之前都是认真听讲、刻苦学习的哦!”本来家宝诚惶诚恐以为我会一顿责备,谁知老师不但没有批评他,还给予了他肯定,这一切令他非常意外。“哇塞”和“嗯”这两个语气助词和友爱的拍拍肩膀这个动作对家宝来说都是肯定和鼓舞,成了推动剂。家宝在之后的语文课总是认真倾听,积极表达,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课堂中来。有时候,表扬比批评对孩子的促进作用更大,教师要用发展的观点和标准来评价学生,他们每个人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现在的丑小鸭都可能变成以后的白天鹅。孩子的心都是纯净的、脆弱的,他对一种兴趣的痴迷得到正确的指引或许以后会成为他的特长。而老师就该做个有心人,做孩子迷失时的导航,用温柔的光为他指引方向。
3.鼓励孩子对评价的多元化理解
语文这门学科和其他科目不同,每个孩子在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对于文本的理解会有不同。特别是高年级的阅读理解,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语文老师在这中间就起着引导和点拨的作用。在讲评阅读理解时,对于一些客观题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想,讲评时多找几个学生交流,没有错与对的评定,只有对其想法的独特和创新的肯定。
每個班的孩子都是参差不齐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如能根据孩子的个性特征和年龄差异,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方法能力等多方面的考量,以发展的长远眼光去关爱每一个孩子,及时地运用恰当、有效的多元化评价方法,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人文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教师的扎实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学习、合作探究,学生的思绪才能得到飞扬,灵感才能得到激发,我们的课堂就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4.小学英语多元评价策略的探索 篇四
一、探索的背景
小学英语新课程的改革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学习语言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教与学的活动有着巨大的导向作用。
教育部在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及《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指出:对关注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学生的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英语教学活动所表现的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为主。期末或学年考试,可采用口、笔试结合的方式。它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英语课程的评价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和评价形式多样性。
二、理论基础
1、多元智能理论。这是美国认知教育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突出了多元化,认为人的智能结构由7种要素组成,不同组合使每人的智力结构各具特点,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因此,不存在统一的评价标准,我们应树立一个多元的和情境化的评价观。
2、教学论指出,评价是构成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布鲁姆曾对评价作过精辟的论述:A、评价是一种获得和处理用以确定学生水平的教育有效性的论证的方法。B、评价包括了比一般期末考试更多种类的证据。C、评价用于过程中每一个步骤。由此可见,我们应该倡导把评价的过程与结果作为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源泉。
3、《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效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三、多元评价策略的实施
(一)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活动记录、问卷调查和课后访谈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业进行的持续评价。它是随学习进程进行的,目的是为老师提供学生状态和进程的反馈信息,从而调整教学活动。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通过改进学习过程来改善学习结果,除了评价知识、技能等可量化的方面以外,更适于评价兴趣、态度、策略、合作精神等不易量化的非智力因素。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针对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和学习风格的差异,试行了以下几种策略:
1、课堂表现评价
为了在英语课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激励学生既能大胆回答问题,又能自觉遵守纪律,我们设计了课堂表现评价方案。评价主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情况”和“守纪情况”。课堂上遵守纪律,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可以盖上一面“小红旗”,累计十面“小红旗”就可以盖上一面“笑脸”奖章。
课堂表现评价方案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帮助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并使教师掌握第一手的学生课堂表现资料,从而能准确地把握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为进一步改善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同时,在学生中形成相互竞争、你追我赶的氛围。期中、期末时教师可根据学生获得“笑脸”的数量的多少对学生进行总的评定。实施这样的考核,有利于学生在毫无心理压力的状态下自觉参与语言实践活动,特别能激发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和自觉实践的情感。
2、学习任务完成评价
要想学好英语,一定要多读、多听,还要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因此,学生仅仅靠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应该督促学生每天在家自觉地听、读英语。为此,我们设计了“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签名制度”,请家长协助、监督。这样一来,学生课后的听、读练习得到了保证,练习的目标也得到了落实。
3、学科寄语式评价
不管在平时还是期末,教师在给予学生等级的同时总是送上一段热情洋溢的激励性文字,大力表扬学生的长处,委婉地提出希望。如:批改作业时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写下这样的评语。你的作业总是那么认真,那么清爽。希望你能多多举手,踊跃发言。你上课时总是那么积极,那么热情,老师很高兴,如果你能把字写好一些,老师会更高兴的!
这段时间你进步了,祝贺你!希望你能继续努力!
实践证明,孩子们对这样的评语非常喜欢,看到评语后,他们明显都做出了努力,也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4、趣味性奖励评价
小学生对身体各部位的活动感兴趣,喜欢动身体,喜欢动作夸张的活动,喜欢新鲜。如何让评价对学生产生更持久的影响,就是要把评价结果直观化和形象化。在英语教学中简单的“Good”“Wonderful” 的评价手段已不能满足学生、吸引学生了。英语教学有自己自身的学科特色,利用这一特点,在英语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实施评价。
(1)在英语教学中加入适当的游戏比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符合“乐学”原则。我们在学生有意无意、毫无心理压力的情况下进行考核,有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有利于减轻他们的思想负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学生在游戏中考核,容易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如在复习职业类单词时,我设计了“转盘”的游戏:课前做一个活动的转盘,上面有学过的各种职业。上课时,我提问:What’s his /her job?Can you guess?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猜teacher,有的猜doctor,有的猜cook,有的猜worker等,学生在猜测职业的同时,有关职业名称的单词在无意识中得以复习巩固。最后我转动转盘,猜对的学生可以得“小红旗”。这种游戏比赛的目的性很强,学生的参与面也很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小学生喜欢直观、具体的事物,而且对于自己喜欢的物品会有很强的占有欲,采取的行动会非常直接和迅速,行动的过程非常专注。一份有趣的奖品可以吸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奖品的制作也是非常简便的。我们在教学中,常常会画一些图片或收集相关话题的图案,上完课后,很多时候就把图片堆放一边或随便扔掉,这是资源的浪费。事实上,我们可以对这些图片加以利用,制作成一份特别的奖品,发给表现特别出色的学生。这份特别的奖品会时刻鞭策、鼓励学生要求进步,努力学习。
(二)终结性评价
1、成果展示评价
成果展示评价是指将学生的学习成果以作业、作品展示出来。学生在自主选出比较满意的作品的过程中,反思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果,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自信心。成果展示评价虽然只收集了学生的部分作业,但它却体现了学生参与评价的主体过程,并且随着对这一过程理解的深入,学生能够从依赖老师的评价逐渐转向自主的评价。
2、口试评价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我对学生考核评定时,进行朗读、口语测试。这样,能促使学生课后经常进行朗读训练,大胆开口说英语,对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起了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
口试评价可以考查学生运用语言进行实际交际的能力,可看出学生语言的熟练程度。口试的重点应落在语音的标准、语调的自然、语速的流利及语言的运用上。口试包含这几项内容:(1)朗读单词、句子和短文;(2)看图说话;(3)即席对话;(4)情景会话。评分时一般根据语音语调的准确性以及口语表达的流畅程度等方面来作出判断。打分采用模糊的等级评分制,定为A、B、C三等。若学生对成绩不满意,可以给一次重测的机会,经过努力人人都可以提高。评价的激励功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同时,我把学生平时在课堂中的表现作为评定朗读、口语成绩的又一个依据。
3、水平性评价
水平性评价通常是指学校的期中、期末考试和毕业升学考试。考试的目的是检测学生接受知识和掌握知识的情况。考试的形式一般分为听力和笔试两部分: 听力评价以激发学生听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为目的,帮助学生发展良好的听力技能,以具备能够在听的过程中成功理解真实性语言材料的能力。教师通过评价,及时了解学生听力能力的发展状况,了解学生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发现问题,从而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帮助学生克服听力理解中的障碍,最终达到激励学生采取有效的策略,继续努力学习的目的。
四、实施的效果 在实施多元评价的策略以来,效果比较明显:
1、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成就感,增强了自信心,培养了合作精神,发展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5.小学语文课堂多元评价策略的思谋 篇五
一、激发评价意识
小学生的自主评价意识是建立在教师有目的培养基础上的,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提供自主评价机会, 鼓励学生学习自主评价, 通过自主评价,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其产生再次尝试的欲望。在这方面, 我们主要运用三种策略激发学生的自主评价意识。
1. 激发内部动机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内部动机比外部刺激更具有持续的作用。只有让学生明确学会自主评价的益处, 才会促使他们产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从而积极地参与评价活动。要让学生认识到, 一些同学之所以学习成绩优秀, 是因为他们在课堂上乐于发言、勇于表现;要让学生认识到, 通过学习, 我们能够做到别人未能做到的事情, 重新认识自己以及学会探究事物规律的正确方法, 扩展创造未来的力量。
初学自主评价, 我们先进行一些试点, 鼓励学生模仿教师评价学生的口吻对同学的发言进行评价, 或让他们对自己的发言补充理由和根据;再以点带面, 组织学习小组开展互评或自评。教师以伙伴身份加入学生的学习中, 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 让学生树立起自尊心、自信心,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自主评价。
2. 创设和谐环境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环境中, 才能思路开阔, 主动参与活动。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这样的一句话, “在儿童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这就需要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创设适应学生主动参与评价的学习环境, 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见解的精神, 以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 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既回答了问题, 又懂得怎样审视自己结论的对与错, 学会反思。如在教学《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一课时, 教师故意说:“老师对电子计算机和多媒体的知识不甚了解, 谁能把自己懂得的知识告诉老师呢?”经此一问, 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 有的学生争着告诉老师自己的观点, 有的学生抢着评价别人的说法。这种角色置换的做法往往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和谐民主的学习情境。在课前或课后, 教师设计的“探究学习成果展示”活动也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汇报自己所收集的信息或学习的收获, 互相评价学习的方法, 促使其知识和能力都得到内化。
3. 鼓励自主评价
我国两千多年前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教学中, 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获取成功的机会, 当学生一旦取得成功, 就应及时鼓励, 因为让学生得到一个成功的喜悦要强于千百次的说教, 用成就感作为催化剂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自主评价的意识, 并逐步养成“好之”“乐之”的良好行为习惯。如在指导学生朗读《桂林山水》时, 一位学生自告奋勇朗读课文后, 教师可让他说说自己读后的感想?有学生会说:“我读得很流利, 很响亮, 但是开头两个自然段还读不出感情。”班里有学生在发言中表示赞同。于是, 教师肯定他总体上读得不错, 而且能对自己的朗读做出如实的评价, 让全班学生鼓掌表扬他。这样, 在以后的课堂上, 只要有朗读或评价的机会, 学生都会争先举手。
二、指导评价方法
要让学生正确参与评价, 促进评价能力的发展, 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评价方法的指导, 使学习过程中的自主评价成为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
1. 有理有据, 以理服人
课堂教学中的自主评价是让学生对他人或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 正确认识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倾向、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因此, 教师要求学生在自主评价时要摆事实、讲道理, 让其他同学口服心服。如在领悟《鸟的天堂》一课的表达方法时, 有的学生说是“静态描写法”, 有的说是“动态描写法”, 还有的说是“动静结合法”。教师可以提问:“大家是怎样得出结论的呢?”一阵沉默之后, 同学们三三两两地交头接耳, 接下来各抒己见, 学生通过读出文中动态描写或静态描写的句子来说明自己的结论是正确的。那几位认为是“动静结合法”的学生更是说得头头是道:“作者描写‘鸟的天堂’时既有对大榕树干、枝、叶的静态描写, 又有对鸟儿活动情况的动态描写, 这就是‘动静结合法’。”学生们达成一致意见后, 那些认为是“静态描写法”和“动态描写法”的学生也认识到自己看问题的片面性。由此可见, 有理有据的自主评价能使学生更准确、更深入地领悟课文, “知其然, 并知其所以然”, 从而得到实实在在的收获。
2. 一分为二
客观评价事物总是存在着不同的两个方面, 所以在指导评价方法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客观地评判他人或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既要看到所取得的成绩, 又要正视存在的缺点;对他人、对自己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 在促进他人发展的同时不断地完善自我, 促进自身的发展。如在学完《将相和》后, 教师可让学生评价文中人物并说说自己喜欢谁。经过小组讨论后, 很多学生认为蔺相如勇敢机智、敢于与强暴的秦王作斗争, 顾大局、识大体, 这一点得到全班同学的认可。也有学生说喜欢廉颇的, 认为他知错认错、勇于改错, 是个诚实的人, 值得学习。可当一位学生说喜欢赵王时, 全班一片哗然, 教师示意要同学们安静, 并让该同学陈述理由, 那位同学说:“赵王善于用人, 有功必赏, 蔺相如立一次功, 赵王就赏他一个官职。”一位学生马上站起来反驳:“赵王接到秦王的信时表现非常着急, 秦王约他在渑池会上相见时又没了主意, 还有秦王要他鼓瑟他就鼓瑟, 这是软弱无能的表现, 是不可取的。”赞扬赵王的那位同学又举手说:“‘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不可否认赵王有软弱无能的一面, 但他知人善任。当今社会不正需要这种具有管理才能的人吗?”这一来, 全班同学议论纷纷, 争执不休。此时, 教师肯定发表评论的这两位同学读书认真仔细, 善于思考, 讲得都有道理, 并教育学生看待事物要尊重客观事实, 一分为二, 评价同学观念也要一分为二, 客观民主, 只要同学言之有理, 教师就应加以肯定。
三、调控评价过程
自主评价旨在引导学生依据理性要求, 客观地进行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 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了保证自主评价能达成这一目标, 教师在学生的自主评价中要适时、适度地做好调控工作。
1. 及时评价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 为了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通常情况下,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应及时引导并做出评价。教师要运用激励性语言引导评价, 这样可以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避免学生失望倦怠情绪的产生, 同时也有利于在评价过程中深化学生对文本的学习,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这是把握课堂自主评价的一般策略。
2. 延时评价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 当一个开放性话题或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提出后, 教师往往采用延时评价策略, 通过调控, 暂时延缓评价, 使学生能在从容自由的氛围中积极思考, 以此诱发新颖而有意义的独特想法。比如在教学《蛇与庄稼》一课时, 教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举出事物之间互有关系的例子, 大部分学生只能说出一两个生活中的简单例子, 如种植树木能净化空气、美化环境、青蛙能捕捉害虫等。这时教师不要忙于下结论, 而应留下较充足的时间, 让学生再思考、再讨论。经过一番深入探究, 学生们说出了更多独特的、鲜为人知的例子, 如蚊子能把一个人的传染病传给另一个人……这样的评价策略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延时评价为不同学生提供了较为充分的参与学习的时间, 符合学生的学习动机, 有利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 发展分析综合的能力, 是引导学生自主评价的一个重要策略。
四、培养良好的态度和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自主评价, 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评价态度和习惯。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倾听, 学会思考, 敢于表达。
1. 会倾听
只有认真倾听各方面意见, 才能增长鉴别和判断事物的能力。课堂上, 当学生在做出评价时, 教师应认真倾听, 言传身教, 潜移默化, 让学生学会倾听, 尊重发言的同学。当同学讲得好时, 要给予肯定, 鼓掌表示赞扬;当同学讲得不好时, 不要取笑别人, 要学会分析原因, 从中得到启发。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还必须注意扬清激浊, 防微杜渐, 使学生养成文明礼貌地进行人际交往的良好态度与习惯。
2. 善思疑
疑在思后, 是主动学习的表现。学生通过思或疑, 既巩固所学知识, 提高相应能力, 又能产生有价值的判断, 促进自己进一步学习和探究, 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在教学中, 我经常鼓励学生从对自己、对伙伴的表现、观点、方法等方面, 进行认真思考、提出质疑, 学会反思、评价, 主动发展自己。
3. 敢表达
自主评价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 但要使其真正有效地运行, 还必须以学生的大胆表达为前提。因为只有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阐述其依据, 教师和同学才能了解他的理解角度和理解程度, 进而对他的理解和表达做出客观而有针对性的评价。因此,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教师都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敢想、敢说的精神;引导学生充分肯定自己, 勇于说出自己探究事物的方法或理由, 证明自己结论的正确性;当他们在发言中对一些问题出现误解或偏离时, 教师要注意教导他们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足之处, 鞭策自我, 完善自我, 养成“胜不骄, 败不馁”的良好行为习惯。
6.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策略探析 篇六
一、给学困生一点關爱
“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是教育的真理。语文新课程的发展性评价思想是站在学生生命发展的高度上提出的,目的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的知识建构是多元的,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尊重,教师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课堂上的评价不仅能起到导航作用,而且能使每一个学生从评价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所谓学困生,通常指那些在学习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他们个性不同、习惯不一,对学习没多大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肯定他们的点滴成绩、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消除自卑,树立自信,感受成功的喜悦。
例如:我班学生李一欣(化名),学习成绩较差。在教学《桥》这篇课文时,笔者进行了“开火车”朗读,前面几个学生读得感情充沛,让人感动。轮到李一欣读了,他一站起来,脸就红了,一句话被他有气无力地读成了好几句,根本没了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本来挺严肃的课堂,被他这么一读,学生都笑了起来。他羞愧地低下了头。见此情景,笔者对学生说:“李一欣虽然读得不怎么好,但老师相信他是很认真地读了,一次次读错,一次次重读,一次次克服困难,这种毅力值得我们学习。”听完这番话,笔者看见他的嘴角露出一点微笑。从那以后,他真有了一些改变,学习进步了很多。
二、给错误学生一点尊重
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多种智慧。也就是说,人人都具有某方面的智慧,但因学生的个性差异,所显示出来的不一样而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体现多元化。在学生出现不同见解时,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尊重每个学生。
如教学《冬阳 童年 骆驼队》时,师生这样对话:
师:你们觉得林海音的童年过得怎么样?你们自己的呢?
生1:童年真美好!
生2:童年的生活太有意思了!
生3:我觉得我的童年不好,爸爸妈妈老管着,太不自由。
师:你说的是实话,爸爸妈妈管着是有点不自由,可你想过吗?他们为什么管你?正是因为他们的管,才可能有你今天的成长。这也是你童年的一笔财富啊!
在这堂课中,问学生这个问题,旨在让他们说出童年的美好、童年的快乐,然后让他们觉得童年的逝去是让人怀念的,没想到学生会这样回答。如果当时批评学生不懂事,或者不予理睬的话,会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让他认为上课是不能说实话的。因此,教师应该学会尊重、理解学生,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
三、评价中融入真情与幽默
1.将真情融入评价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次发言,都是他们的一次展示,希望得到教师公正、热情的评价。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从内心真正赏识学生,把真挚的师生情意,把对学生的拳拳爱心,用言语或肢体表达出来。
记得有位教师教学《掌声》一文时,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自己的“掌声故事”。一个平时很内向的男生站起来开始讲述,他讲得很认真,也很吃力。这时,教室里响起了掌声。教师和学生都很激动,教师俯下身子问他:“你知道,同学们的掌声在对你说什么吗?“他噙着泪花说:“是对我热情的鼓励,让我胆大些,别害怕!”教师转向学生:“在他需要的时候,大家及时地献上了自己的掌声!这真是令人难忘的掌声啊!”
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只有真情才能换取真情,只有真爱才能换取真爱。教师的评价语应该是发自内心深处,真诚而亲切,就像一缕温柔的春风抚摸学生,就像点点春雨滋润学生,这样才能博得学生信任,蠃得学生的心。
2.将幽默融入评价
教育家斯维特罗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运用幽默、风趣的评价语言是调节师生情绪、打破课堂尴尬局面所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富于幽默感的语言更容易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控制,更容易缓和师生间的紧张气氛,也更能使学生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处理矛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教育、获得知识。很多教师都听过于永正老师的课,他虽年逾花甲,但童心未泯。在课堂上,他擅长用诙谐幽默给学生“解压”、与学生沟通感情,以童心换童心,营造出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课堂上自然笑声阵阵,趣味盎然,高潮不断。这些笑声、高潮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师幽默式的言语评价。
7.小学语文课堂多元评价策略的思谋 篇七
关键词:课堂评价;学生立场;小学语文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使评价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真正回归学生的立场。如何利用好课堂评价这个教育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呢?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转变评价观念,引导学生参与评价
传统的评价观念只是单方面的教师评价学生,这样实施评价的结果往往会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现今提倡的课堂教学应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充分运用教学评价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师生间、生生间多方位交流,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知识。
1.把评价权交还给学生
在传统的课堂中,往往是学生朗读课文后,教师进行评价。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朗读课文后,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我示范朗读后,学生也会中肯地评价,评价完后再让学生读,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评价能力。
2.注重学生自评与互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在课堂上,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另一方面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可以在教学中经常开展同桌互评、小组内交流互评及全班范围内进行评价。这样既能利于学生多向交流、取长补短,培养其合作意识,又能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二、实现平等对话,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1.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评价氛围
新课程要求营造一种“对话、互动”的对话氛围,教师要以“平等中的首席”参与对话。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评价氛围,也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才能实现“平等对话。”
2.坚持正面引导原则,以鼓励性评价为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教师不能吝啬赏识与长远赞许,及时送上充满激励、个性化的评价语,让学生增强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优化评价语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引导学习明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渗透学法指导,评价语中点明并总结,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例如,在教学苏教版第十册第14课《秦兵马俑》第5自然段武士俑时,我让学生关注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先引导学习武士俑的写法,让学生知道课文描写武士俑最为详尽,引导学生去看看课文是如何描写武士俑的,并谈谈感受。在教师一次又一次的评价点评中,学生逐渐掌握了武士俑的写作方法,然后鼓励学生尝试练习说话,介绍其他的兵马俑。学生在小组内各抒己见,群策群力,甚至有很多组内成员都在模仿教师的样子,对学生的语言进行评价。在全班交流将军俑、骑兵俑、弓弩手等其他兵马俑的形象时,学生的发言高潮迭起。
2.真心评价激兴趣
奥苏伯尔曾经说:“情感因素影响学习动机。对于身心尚未成熟,缺乏自立能力的学生来说,教师的情感力量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和驱动力。”因此,在指导语言表达时,教师要善于运用饱含情感的评价语言,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决心。纵观名师的课堂,饱含真情的激励性话语不绝于耳。
3.富有启迪促发展
教师的评价不能只是一味地表扬,对学生错误的回答,一定要或委婉或直截了当地指出,通过富有启迪的课堂评价语促进学生发展。孙双金老师在执教《天游峰的扫路人》时,让一个学生读第7自然段,这个学生慢条斯理地读完后,孙老师评价道:“孙老师特别欣赏你良好的心态。你看你读书不慌不忙,不紧不慢。(生笑)孙老师也要向你学习。但是有的时候,该快的时候还是要快些,该慢的时候还是要慢一点,是不是?谁再来读一遍?”既有鼓励,又有善意的矫正,不失严谨。当学生的回答不够完善时,教师富有启迪的评价语又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想一想,还需要补充吗?”教师的评价语鼓励优秀,指出不足、激励后进、促进发展。教师的课堂评价语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表达做了很好的铺垫。在这样的课堂评价中,学生的思维发散了,探究的意识更浓了,表达的行为更强了。
总之,语文课堂是交流与对话的平台,这就注定了教学评价不可能是简单的是非判断,而是融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教学机智等于一身的教学智慧。每位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评价魅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和人格养成,让语文课堂评价真正精彩起来,真正回归学生的立场。
参考文献:
吴元甲.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优化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4(07).
8.语文教学多元化评价设计策略 篇八
教师对学生的多元解读的评价应该做到有“度”, 这个“度”来自文本的制约。多元解读不是没有底线, 脱离文本赖以存在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味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求怪是不可取的,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既不可越俎代庖, 也不能放任自流。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设计时, 应该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做出思考, 思考学生可能出现的多种解读, 哪些应该肯定, 哪些应该否定, 如何否定等, 预先做好估测和设想。在进行多元化教学评价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紧扣文本进行正确的多元化解读。
如案例:《斑羚飞渡》教学片段
师:对于老斑羚舍生帮助壮年的、幼小的斑羚跃过悬崖的做法, 你有什么想法?
生1:我觉得那只镰刀头羊最愚蠢, 它完全可以不站到老年斑羚那一拨去。
师:你的思考放得很开。你能说说你这样认为的理由吗?
生1:因为它是领头羊, 它应该继续活下去带领那些得以生存的斑羚群, 再说, 它舍生救下那些斑羚后, 那些得以继续生存的同伴也不会感激它。
此时有不少同学纷纷表示了赞同。
师:你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 当你遇到危险的时候, 你希望自己的爸爸妈妈来救你吗?如果他们不来救你, 你怎么想呢?
生1:我会想, 爸爸妈妈真狠, 平时都说爱我, 关键时候不来管我了!
生2:我可是希望爸爸妈妈来帮我一把的, 有他们在我身边, 我才有战胜困难的信心。
生3:我认为老斑羚舍身救小斑羚是爱自己种族的行为, 只要能够保留住自己的种族, 死了也值得!
师:是啊, 说得多好呀!现在你们明白老斑羚为什么这么做了吧。
在以上教学片段中, 我面对学生多元化的解读思路和认识, 也有肯定, 但并没有一味地加以赞扬, 我肯定的只是学生的思路放得很开, “说法有一定的道理”, 对学生思考的结论用了设问句“但是, 当你遇到危险的时候, 你希望自己的爸爸妈妈来救你吗?如果他们不来救你, 你怎么想呢”, 既巧妙地做了否定的评价, 又引导学生换位思考, 移情体验, 让学生置身文本之中, 将心比心, 从而感受到老斑羚这样做的勇气和伟大, 得出正确的结论。整个过程, 很好地掌握了评价的“度”, 通过这样的评价, 因势利导, 引导得当, 让学生由无序的发散走向有序的聚合, 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高尚的精神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的过程, 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加强对主体多元化评价的引导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指改变过去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 提倡多主体参与评价, 课堂上鼓励学生参与到评价中, 可以学生自评, 可以学生互评, 也可以学生评价教师。目前, 用得较多的是学生互评的方式。
如:《安塞腰鼓》教学片段:
师:好, 下面我们就共同进入朗读品味阶段。请同学们有感情地将自己喜爱的段落朗读一遍, 交流一下。
生1:我喜欢的是课文的第七自然段。 (学生1有感情地朗读。)
师:哪位同学愿为这位同学的朗读打个分, 点评一下。
生2:我认为可以打75分。她朗读的感情很充沛, 很投入, 但她读快了, 不够流畅, 也没有读出重音。
师:你的点评很到位, 抓住了重点, 可否把你喜爱的那一段读一下。
生2:我喜爱的也是这一段。 (学生2读, 注意了重音、停顿, 很有感情。)
师:朗读得非常好, 还有哪一位同学来读?
生3:我读的是第二十三至第二十七自然段, 我喜欢这里写的变幻的舞姿的美。 (学生3有感情地朗读。)
生4:我给学生3打90分, 因为她声音响亮, 朗读流畅, 感情充沛, 读出了安塞腰鼓的力量美。
师:为什么不打满分呢?
生4:因为还要努力, 还有进步的空间嘛。 (众笑。)
生5:我给学生3打70分。 (众皆愣。) 因为我觉得朗读不是靠声音来取胜的, 真正好的朗读要走进文本, 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把握文章的主旨。刚才她的朗读声调一直很高, 很激昂, 但没有读出抑扬顿挫来, 表现不出安赛腰鼓变幻多姿的美。
师:你的点评太精彩了, 是啊, 只有走进文本, 把握文章主旨, 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才是读好文章的关键, 谢谢你的点睛一评。下面请你们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将自己喜欢的段落大声地朗读出来, 再一次体会安塞腰鼓的壮美。
9.小学语文课堂多元评价策略的思谋 篇九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不断完善自我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研究,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教学评价方式也应积极改变,不断增加评价的主体,由原来的单一的教师评价走向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这样可以从多方面反馈评价信息,全面促进评价对象的发展。
1. 教师评价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因此,教师评价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渴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和赏识,教师在评价时要以激励性评价为主,注重渗透情感因素。
2. 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主要包括自评和互评两种方式。学生自评就是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客观评价,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自我反思,不断提升自己,这种评价方式难免会出现片面性,需要组织学生展开互评,发现别人的优点和不足,相互取长补短。
3. 家长评价
由于家长与孩子接触的时间最长,对孩子的具体情况了如指掌,让家长参与教学评价能够不断增加评价的实效性,家长对孩子的评价最真实,具有公正合理性。
例如,在教学“花钱的学问”时,为了让学生学会合理消费,教师设计了“小鬼当家”这个教学活动:假如妈妈给了20元钱,你要解决午餐,买尺子、日记本和零食,怎样合理分配这20元钱呢?让学生自己制定消费计划。课堂上教师先让学生对自己的消费计划进行自评,然后在小组中互评,教师再对其进行客观评价,也可以让家长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这样可以使评价更加客观、公正、合理。教学评价主体的多样化,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多方面评价课堂教学,既可以让学生享受到评价的乐趣,也可以更好地体现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评价方法多元化,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以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只注重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学习过程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因此,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对学生成长发展过程进行全面、客观地反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观察记录法
教师对于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细节问题进行认真观察,如学生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以及行为等内容,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2. 访谈法
教师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通过谈话能够获取学生最近一段时间在思想观念、学习状况等方面的信息。
3. 问卷法
教师设计各种形式的问卷,通过让学生回答问卷而获取学生的相关信息。
4. 作品展示法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常常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把在活动中产生的作品在课堂上展示,让学生积极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5. 成长记录袋
这是新课标所积极倡导的、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为每位学生建立一个成长记录袋,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资料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教师、同学、家长对自己的评价,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等资料,教师针对成长袋中的资料一月评价和展示一次,这种评价方式充分体现了注重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学结果,能够反映学生的成长足迹,让学生明确自身的优势与不足。
三、评价尺度多元化,促进个性发展
评价尺度的多元化就是对学生的思维价值进行多元化评价。传统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单一,教师往往采用一把尺子“对”与“错”来衡量和评价学生,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严重打击了一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难以发挥课堂评价的积极功效。因此,教师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发现每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努力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于后进生要采用表扬评价,积极寻找亮点,肯定他们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对于中等生要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指出学习中的不足,又为其指明努力方向,促进他们奋勇前进;对于优等生要采用竞争性评价,对他们高标准严要求,让其不断超越自我,从而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形成独特的个性。
例如,在教学“当危险发生的时候”时,教师设计了一个这样的问题:当火灾发生时,你知道哪些科学的灭火方法?学生各抒己见,纷纷说出自己知道的灭火方法。有些基础差的学生,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对于如何灭火表述不清楚,这时教师要及时鼓励说:你讲得方法很科学,老师已经明白了,如果你能表述得更清晰些,同学们就能明白你的意思了;一些优秀学生提出了一些出乎意料且具有价值的灭火方法时,教师要对此进行科学评价:你的灭火方法太具有创新性,令老师长了不少见识。教师根据学生的特征,运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学生,采用多元化的评价尺度能让学生感受到参与的愉悦。
总之,课堂教学评价是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新课改形势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评价观念,实现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尺度的多元化,进一步促进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高效发展。
摘要: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已不适应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需要,无法实现德育的目标。新课改的深入实施,促进了评价方式的不断创新,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能够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多元评价
参考文献
[1]王艳秀.浅析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评价的策略[J].黑龙江教育:小学,2015(9):36-37.
[2]孙永伟.谈品德与社会课教师的评价语言[J].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15(6):69.
10.小学语文课堂多元评价策略的思谋 篇十
一、保底性的评价, 让学生充满自信
学生常常因缺乏自信而对学习表现出冷漠, 担心答错或回答不出老师提出的问题, 害怕被老师批评和被同学轻视, 干脆冷眼观之, 免得“引火烧身”。学生一旦不自信, 就丧失了参与学习的欲望。如何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进入学校的第一次考试, 不能给他不及格。”课堂教学中, 我总是给“你思维敏捷, 第一个回答问题”“加油, 你离正确答案只有一步之遥”“再认真想想, 相信你行”之类的评价, 或使用翘大拇指赞赏, 摸一摸头等肢体语言, 使学生的畏惧心理逐渐消除, 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
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小数乘小数”后, 教师出示练习题:竖式计算1.55×1.3, 让一个学生上台板演。他板演算出的结果为20.15, 在其他学生的暗示下, 他也发现了错误, 马上把答案改为2.015。鼓掌声顿时响起。我立即让他评价自己的成果, 并说明出现错误的原因。他说:“因数中一共有三位小数, 就从积的右边数出3 位, 我刚才太粗心了, 只数第一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之后再请其他学生来评价, 有的学生可能会针对该学生的行为, 作出诸如善于发现错误、勇于正视错误、及时改正错误等评价。相信在今后的学习中, 这位学生不会再出现类似的错误了。
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 这种保底性的评价, 让学生更加自信, 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又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激励性的评价, 让学生发展潜能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九种智力, 而每个人的智力又各具特色。每个人的知识背景不同, 获取知识和形成技能的程度也不同。在平时教学中, 我们教师要因人而异, 对每个学生取得的点滴成绩和进步, 应毫不吝啬, 及时给予赞许和鼓励, 巧用激励性评价, 发散学生的思维, 发展学生的潜能。
如在执教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这节课, 在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时, 我让学生任意取出事先准备好的三根塑料小棒, 摆成三角形。一会儿, 摆成的学生得意地高喊着, 摆不成的学生耷拉着脑袋。我再让他们说说所摆的三角形三边有什么特点。虽然学生回答的不是最佳答案, 我也予以肯定。这时我再趁热打铁, 出示一根6 厘米、一根4 厘米的塑料小棒, 让学生围三角形。学生齐摇头喊道:“只有两根小棒, 围不成三角形。”我装作很吃惊:“你们这么肯定?开动脑筋想一想, 一定有办法!”过了一会儿, 一个学生胆怯地站起来说:“老师, 把其中的一根剪开, 可以吗?”我及时给予赞同:“这个办法不错。动手试试吧, 相信你们能行的!”展示交流时, 我提出疑问:“这样为什么就能围成呢?”指名学生回答:“我剪长的那根, 一拼就成。”我顺势检查了他剪拼的三角形, 竖起大拇指表扬:“我很佩服你。你围成的三角形非常规范, 还懂得不能剪短的那根。怎样剪, 能围成三角形呢?”学生底气十足, 肯定地说:“只要考虑两边和大于第三边就行。”我满意地点了点头。再让学生思考剪开的这根小棒的最长值和最短值, 学生轻松就解决了, 本节课的重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这样制造悬念, 巧用激励性评价进行教学, 使数学课堂充满诱惑, 激起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欲望。这种方式既挖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 又使数学课堂焕发了生机。
三、自我性的评价, 让学生展示自我
由于数学本身所特有的逻辑性、抽象性和严密性, 所以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对学生被肯定的部分一定要准确, 要坚定学生的自信心, 为学生指明方向, 避免学生的思维阻塞, 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欲望。为了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我们更要创造机会展示学生自我评价的魅力。
例如, 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 我出示两块不同的三角板。
师:还记得它们的度数吗?
生:90°、45°、45°;90°、60°、30°。
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相等吗?
生:相等。90°+45°+45°=180°, 90°+60°+30°=180°。
师:算得还挺快的, 那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也相等吗?
(课件出示差不多大的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通过直观目测, 学生很快猜出, 答案有三种:一是钝角三角形内角和大;二是锐角三角形内角和大;三是相等, 都是180°。
师提出质疑:为什么有三种答案?
生:……
这里, 在预设的问题下, 老师不急于直接回答或评价, 而是先倾听学生的想法, 让学生互相补充, 避免扼杀学生有价值的想法。这个过程也就是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接着, 老师来一句肯定学生自我评价的言语:“你们真厉害!知道实践出真理。那就动手实践操作验证猜想吧!”学生们有的在剪, 有的在拼, 有的在量, 忙得不亦乐乎。
这样在教学中创造机会让学生自我评价, 充分展示自我, 发挥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数学课堂更具活力。
四、过程性的评价, 让学生享受乐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在平时教学中, 笔者特别注重课堂教学中单元教学后、期末结束时的评价。平时还对学生的成长袋积累评价、对数学日记进行互动评价及通过微信家校平台对学生进行反馈评价。
如学生作业书写整齐了, 我给学生盖上“书写小能手”的印章;当学生单元小测取得进步时, 我及时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在检测试卷上写了这样的评语:“有进步, 再细心点, 你会更棒的!”当学生成绩稍微下降时, 我让学生重新认识自我, 给予鼓励性语言:“别灰心, 认真查找错误原因, 相信你行的!”……
总之, 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 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合理地运用各种评价, 力图使教师评价与学生的发展过程有机结合,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 评价更是一种艺术, 每个教师要因人而异, 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 才会让评价真正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提升学生学习素养。
摘要: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评价中, 教师要及时抓住时机, 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合理地运用各种评价, 发展学生的思维, 发挥学生的潜能。同时,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找出自身的长处和问题, 反思学习的成败得失,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多元评价”使教师评价与学生的发展过程得到了有机的结合, 真正促进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提升了他们的学习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元评价”,自信,激励
参考文献
[1]张立未.在关键处启发探索、交流[J].小学数学教师, 2005, (11) .
[2]郑毓信.数学教育:从理论到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3]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小学语文课堂多元评价策略的思谋】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策略10-24
小学语文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探讨论文07-3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123123doc06-18
利用多元化焕发小学语文教学活力10-02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08-03
浅谈小学低段语文插图教学的策略09-19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