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几点感悟(共8篇)
1.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几点感悟 篇一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几点感悟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本市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改革也不断地深化。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突出重点、点拨思维”和“加强基础、培养能力”的要求,以后又逐步确立“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的指导思想,到“二期课改”阶段形成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随着改革的推进,学生的物理学习,由偏重于获取知识转向着眼于形成学力、由重在继承转向重视创新和发展、由强调统一要求转向关注不同需求,中学物理教学质量不断得到提高。
但是,发展并不平衡,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仍有部分教师过分强调学科知识体系的严密、完整,教学要求偏高;有的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讲述过多,重点不突出,对实验重视不够,致使学生缺乏足够的活动时空,缺乏必要的感受和体验,不能真正体现主体性和参与性;还有,现行的学习评价不能全面反映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部分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和运用相对滞后等。所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发展,降低了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为了贯彻“二期课改”的精神,必须在继承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化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现提出进一步改进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几点意见。
一、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大致分为新授课、实验课和训练课等几类主要课型。各类课型的教学目标,均应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以体现《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学规定的要求。
在不同学段,物理教学有不同的侧重点。初中阶段侧重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探究意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高中阶段应侧重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探索研究和解决简单物理问题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应对所学习的物理事实、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和实验技能,提出关于深度和广度的具体说明,并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提出适当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应对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规律的获得过程,以及伴随这些过程中所应用的科学方法提出具体的要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应依据物理教学的具体内容,自然、恰当地提出相应的要求。例如可以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指导,使学生养成尊重事实、勤于观察、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学习习惯;通过合作学习可使学生形成合作意向和团队精神;通过物理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介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科学家生平、物理学史和科技发展史的介绍,引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对科学的热爱,感悟物理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价值。
新授课的教学目标包含对学习新知识的要求,而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物理新知识需要一个过程,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不能试图在一堂课内全部完成对某一物理概念、规律的教学,需要通过后续的教学.,逐渐加深理解或达到掌握和应用的程度。因此,新授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应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能力以及熟悉的实际背景为基础,兼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习惯;一般只要求学生初步形成概念、认识规律、了解方法,体现单元教学目标的分阶段要求。
实验课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教学目标应包含对实验原理和操作技能的要求,同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实验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要求。基于信息技术的dis节省了采集数据和处理数据的时间,为实现教学的开放性和探究性提供了条件,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提倡dis的深度介入。
训练课是针对学习的重点内容或较难的内容专门设计的,是对所学内容的巩固和深化。训练课的目标要求一般略比新授课和实验课高一些,制定目标时既要考虑训练内容、形式以及学生的实际基础,又要体现层次性和个性化要求,以保证全体同学都能受到良好的训练。
二、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物理课堂教学内容一般源于物理现象和人们对物理规律的探究,它不仅包含知识和技能,还包含过程和方法,以及培育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素材。物理课本提供了基本的教学内容,但教师在教学时不应仅局限于课本所呈现的内容,而应在理解课本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进而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本内容作出适当取舍、调整和补充。
合理组织课堂教学内容,就是要依据教学目标,合理地确定教学容量、安排实验、选用教学资料;要把握内容的逻辑联系和发展线索,进行结构性处理和教学法加工;还要合理规定作业的内容和控制作业的总量等,从而优化教学内容结构,整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用于创设情景和设问的资料,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应精心选择具有针对性、启发性、能吸引学生注意和激发探究兴趣的材料,设计一些典型的简单事例,或因课制宜地设计一些简易小实验。这些材料可以来自课本,也可通过因特网从公共教学资源库下载,还可取自于生活实际、科技发展和社会实践。而情景的呈示,可以采用问题、图片、实验、多媒体课件或视频图像等多种形式。
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必须联系实际并通过适当的训练,才能加深理解,把所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形成相应的能力。在组织教学内容时,摹合理安排训练作业,其中一部分可放在课内完成,另一部分放在课外完成。课外作业包括训练题、课题研究和课外小实验等,应严格控制作业的总量和难度,防止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以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
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设计教学过程要以具体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以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合理设计教学流程,正确处理好接受与探究、统一与选择、理论与实践、自主与协作、认知与情意之间的关系。
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扬教学民主,营造和谐、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提出恰当的教学要求,组织合理、有序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则要求学生改变单一接受学习的状况,采用有意义接受与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获得多元的学习经历和体验。
合理设计教学流程,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结构以及不同课型的特点,正确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并且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按教学的逻辑结构划分为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若干教学环节,再合理安排执行各教学环节的时间顺序,处理各环节的过渡与衔接,最后形成科学的教学流程。在各环节中,情景、问题、探究、应用等应作为重点进行研究。同时还要注意,教师虽然确定了教学流程,但不能机械地执行流程;虽然设计了教学环节,但不能呆板地死扣环节,一切要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我们倡导探究学习,是因为探究学习活动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但不能因此而否定或贬低讲授的作用,具有启发性、艺术性、包含引导和点拨的讲授,仍然是高效传授知识、启迪学生智慧的基本途径。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应有生动、精到、引人入胜的讲授,又包含有意义的探究学习活动。教师应合理地把握讲授与探究的时机和要求,发挥它们各自的作用。
《物理课程标准》规定了基本统一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也重视学生的个性化要求。教学的过程要有统一的安排,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既有全体学生必须达到的要求,也有允许部分学生暂时达不到甚至将来也不一定达到的要求。应努力做到教学内容由低到高,课堂提问有浅有深,课堂练习有易有难,探究活动由简单到复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都有所提高和发展。
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处理上,一是课堂教学要全面反映物理学与技术、社会的广泛联系,尽可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现代科技发展的实际出发,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要求;二是在教学要求上要落实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实践能力的核心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表现为质疑探究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建模计算能力、交流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开展与实践相关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要妥善处理独立自主与相互协作的关系。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自主建构,达成学习目标;同时又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和合作。现代社会非常重视人际交往,倡导协作精神。教师应适时建立合作学习的小型团队,有意识地布置适当的合作学习任务,要求每个学生在明确自己的分工与职责的同时,还要信任和关心自己的合作伙伴,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相互支持、主动配合,形成和谐、有效的合作学习氛围,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
作为课堂教学主要内容的认知和情意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在教学中要以知识与技能为载体,有机、自然地融合和渗透“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同时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注意、兴趣、情绪和主动性,用引人入胜的教学语言,精心安排的学生活动,使学生在起伏跌宕的认知冲突的发生、发展和解决的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和成就感,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启示。
四、充分重视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和运用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发展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因此,物理实验对落实物理教学目标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演示实验中,不但要求学生关注所观察到的现象,还要求理解现象所表明的物理实质,了解某些实验装置的基本原理。在学生实验中,无论是测量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或探索性实验,都要求学生在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的前提下,能正确选择、使用仪器和工具,准确获得实验信息,合理处理实验数据;通过归纳、演绎得出实验结论,撰写实验报告。在实验中还要克服困难,学会排除简单的故障;高中学生还要能分析某些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对于探索性实验,则更应注重假设、猜想及设计实验方案的要求。同时,在实验时学生既要学会独立操作,又要重视与他人的合作,有些实验可以通过分工、协作,共同配合完成。随着科技的进步,实验仪器和实验手段也在不断发展。dis进人课堂之后,物理学习中仍要提倡应用学生身边的器材做简易的随堂实验,或完成课外小制作。这种安排既可弥补器材和场地.的不足,又可拓展实验的空间,增加学生实验探究的经历,此类实验也应视为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手段之一。
五、努力整合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不仅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技术的整合,可以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促进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开辟了新的途径。
要实现物理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必须构建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dis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平台。同时,在日常教学中要积极使用已有的信息技术资源;适时、适量、适度地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发挥计算机网络提供资源和交流信息的优势,开展科学探究和学习交流活动。
在进行物理教学时,除了用传统的实验手段外,还应适当地应用dis实时采集信息,自动处理数据,迅速得出结论,从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或校园网,展示一般常规实验无法看清的物理过程,如宏观或微观现象的空间放大、暂态过程的时间延缓;对于现实生活中无法进行的实验,还可应用多媒体技术,以虚拟的仿真实验来展示或演绎理想化的物理过程;也可让学生通过因特网搜索有关的资料,如科学家发现或创建某概念、得出某种规律的过程,以及这些概念、规律在实际中的应用等,使学生通过自主活动能够获得亲身体验,感受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领略科学家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体会物理概念、规律与生活、生产实际的密切联系,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使信息技术真正溶入物理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增强信息意识,通过自身的专业发展不断提高驾驭信息技术、完善教学设计、营造信息环境以及指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在探索和实践中逐步形成适合学校特点、符合学生实际、具有个人风格、整合信息技术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六、切实改善学习训练
物理学习训练是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中具有活力的环节,更是学生获得物理知识、形成能力、体验物理过程和科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和必经途径。因此,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立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从学习训练的内容、形式、要求等方面着手,改善物理学习训练。
物理学习训练的内容的选择应以《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以物理课本为基础,联系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日常生活情景,选择学生熟悉的或亲身经历的题材,体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学习训练的内容应涵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训练内容的重点一般应放在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基本能力的运用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验上,要防止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重演绎轻归纳、重理论轻实践的偏向。
物理学习训练的形式不能仅局限于习题演练,还应编制适当的动手操作、设计制作、口头表述、集体讨论等作业。要突出情景信息类、实践应用类、过程方法类和探究开放类等训练题的开发,高中阶段还应有信息技术整合类和综合类的训练,以构建合理的学习训练体系。
物理学习训练的要求应遵循《物理课程标准》,充分关注学生在物理学科学习方面的认知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训练的质量和效益,让学生通过学习成就的获得,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要严格控制学习训练的总量和难度分布,在有区别的学习训练中,提出不同程度的训练要求,满足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增加学习训练的选择性,体现因材施教和发展个性的原则。
七、正确评价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评价至少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教师教的评价,二是对学生学的评价,三是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当然,还可以对课堂教学的资源、设施、环境等进行评价。
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对教师教的评价应限于与课堂教学直接相关的、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观察测量的各项教师素质,如教学观念、学科水平、教学能力、教学风格等。
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关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人格尊严和个性发展以及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的落实情况等。
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评价要充分体现评价的适时性、激励性和过程性。科学、积极的适时评价,对加强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参与、引导思维方向等都是大有裨益的。在课堂上教师要做有心人,善于观察学生,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充分的关注。通过信息反馈,及时把握学生的认知脉搏和情意动态,并作出正确的判断与评价。课堂教学过程是生命涌动和充满活力的过程,教学情况复杂多变,学生表现因人而异,教师在课堂中要纵观全局,洞察细微,通过设问、讨论、小练习、黑板演算、讲台演示、多媒体交流等活动,不断提高适时评价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学习评价应以鼓励为主,一句表扬的话、一个肯定的表情、一片热情的掌声,对学生都是一种激励。特别对智力发展较慢或存在较多知识缺陷的学生,只要他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敢于质疑、愿意回答面临的问题,都应给予充分肯定。要切实加强过程性评价。不能根据一时一事,例如一次考试,就对学生的物理学习作出结论,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跟踪他们的成长轨迹,收集尽可能多的信息,积累尽可能多资料,依据丰富翔实的材料作出科学的价值判断。教师要重视日常的、随堂的、形成性的学习评价,并适当作一些必要的记录,使学习评价真正反映学生的学习发展成果。
课堂教学活动是通过教学过程开展的,评价教学过程要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深广度和容量的把握、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方法和技术的运用、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等方面入手,最后,把对教学过程的评价与对教师教、学生学的评价综合起来,就形成对课堂教学的总体评价。
2.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几点感悟 篇二
一、抓住概念教学
“物理教学中要抓住概念教学”。以往我们死死抓住训练, 大量地讲练习题, 学生成绩往往还不错。近年的中考命题几乎完全推翻了以前的教学模式, 逐年加强对学生对于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的考查。
比如“密度”的概念, 以往只要抓住经典的计算训练, 学生即使不理解概念, 也能考得不错, 而现在围绕概念的探究试验铺天盖地, 而死板计算的题型却比较少见。因此, 密度概念怎么引入, 如何围绕学生的思维习惯去体验、去设计?这就显得很重要。教师可从实验的设计到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分析与内在规律的发现, 从设计与观察表格能力的培养到利用图像描述质量和体积的关系能力的培养, 等等, 一直到关注这两个量的比值的特殊性, 最终引出密度概念, 这样可让学生有充裕的思考时间。教师在概念教学中不惜花时间, 有利于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 收获会很长久。
压力、压强的概念理解和区分同样如此, 如比较大象和芭蕾舞演员对地板的破坏程度, 梅花鹿和大象在沼泽地里谁会陷下去, 等等。这样的教学对于学生理解概念很有帮助。
二、突出实验探究, 引导学生善于提出物理探究问题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和观察为主的学科, 从生活中引出材料, 通过实验探究其中的物理规律和原理, 是学习物理学的重要途径。社会和经济飞速发展, 对人的素质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着力于教育新形势下的改革, 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的新理念。特别是重视科学探究的教育作用, 强调过程和方法的学习, 不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传承, 而是要求让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 以及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和对科学价值观的树立。《新课标》的实施无疑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指出了新的思路, 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浓厚的兴趣, 也提高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实验探究, 学到了科学知识, 掌握了探究科学知识的方法, 同时也增强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最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 往往是学生自己发现的。怎样的问题容易为学生发现, 怎样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最有价值, 这些问题都是教师首先要弄清楚的。事实上, 物理问题的发现往往源于生活, 光的反射定律, 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液体内部压强规律……都来源于对生活的思考。
1. 营造一个“对话的课堂”。
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哪怕这些问题是很幼稚或者是钻牛角尖的, 也不能泼他们冷水, 更不能讽刺、嘲笑他们。教师要放下架子, 营造一种平等的气氛, 这才有利于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提出新的问题。一次我和学生在探究“同名磁极互相排斥, 异名磁极互相吸引”这一规律时, 一个学生忽然站起来说:“老师, 我有一次把磁铁摔断了, 想用胶水把它粘好, 但怎样也不能按照原来的裂痕粘好它, 这是为什么?”我首先表扬了他, 然后让学生讨论。课后我让他跟我一起查找资料解决了这一问题。
2. 加强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新教材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我们要从初中生的认识特点出发, 以生活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物理现象作为讨论问题的切入点, 从而使学生感到格外亲切, 愉快地走向物理探索世界。如在讲授“电流热效应”时, 我先让学生认真观察通电的电炉, 然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出“为什么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的问题。又如在探究“液化要放热”这一问题之前, 我先让学生到附近的越冬虾棚里去体现一下现象。学生提出了“虾棚里的温度为什么会比外面高得多”、“虾棚里的薄膜上的‘倒汗’是怎样来的”等问题。
3. 深化物理学习, 探究物理学习中的疑点。
这是师生共同对物理学中的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例如阿基米德说: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向上的浮力, 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现有10N的水, 能否让它产生20N的浮力呢?学生自然会想到:要想排开一定的液体, 容器中应有更多的液体等待着要排。要想产生20N的浮力, 就得排开20N的水, 容器中的水应该大于20N。10N的水是不能产生20N的浮力的。实际是否这样呢?我让学生做下面的实验:
找大小两支试管, 大试管恰好能套小试管, 在大试管中放入0.1N的水, 在小试管中放入0.15N的水。小试管自身重为0.25N, 与里面的水总重为0.40N。把小试管慢慢放入大试管中, 学生看到, 小试管沉到一定程度时, 就悬在大试管中的某一位置, 是大试管中0.1N的水把小试管和里面的水 (0.40N) 给托起来了。因此, 对阿基米德原理中“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直观解释就是“物体在液体以下的部分”体积的大小。学生提问“用1牛的水能否浮起几十、几百、几千牛的物体?”这时我让学生探究怎样才能达到这样效果。 (如果两个容器吻合程度很高, 就可以产生更大的浮力。)
三、习题评讲, 不求条条讲到, 但求细嚼慢咽
题海常常使师生难耐乏味, 教师应抓住关键的几条题目, 讲清讲透, 使学生遇到难题能够自己攻克。在时间不允许的时候, 我们不应求条条讲到, 但求细嚼慢咽, 注重一题多解, 让学生从解决问题中发现新问题, 在解题过程中联系曾经联系过的典型例题, 形成知识网络, 直至学生有所感悟, 有所创新。
四、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把准学生的年龄特点
教学时间长了, 遇到的练习和分析的方法也很多, 教师如果把握不准会导致在讲课时以为学生一听就懂, 把有些自认为不需要讲清楚的而学生恰恰不能理解的话一带而过, 结果往往学生思维跟不上, 一旦断线, 下面的讲课就失去了效果, 甚至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畏难的心理, 得不偿失。所以, 我们要把准学生的年龄特点, 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提高课堂效率。
五、注重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交替运用
学生抽象思维不是很到位, 所以许多学生往往自己做题的时候会错, 而在教师的协助下就能做对这是因为学生的审题不够, 在读题看题的时候, 不善于在草稿纸上画图, 不善于把相关条件写在图形的合适位置上, 想象力跟不上, 画图习惯没有养成, 题目看不懂, 考试自然会不如意。所以, 我们应该注重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交替运用, 不失时机地画出图形帮助理解, 使学生养成画图分析问题的习惯, 最终内化为抽象思维。
六、鼓励和严格要求并重
3.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几点想法 篇三
关键词:物理高效课堂;课程标准;师生互动;引导功能
一、找到重要知识点,备好课
备课是也是一个比较有“学问”的过程。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的目的,要“教什么”“知识点是什么”“怎样引导学生”“学生能学到什么”等一系列的问题,都要在备课的时候,想好,安排好计划。举例,在“牛顿第一定律”备课时,要破除以前亚里士多德的观念: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因为在平时物体之间有摩擦阻力,一个物体如果不用力推动或拉动另一个物体,滑行的物体滑行一段肯定会停下来。所以,学生的惯性思维就是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要让学生把这种认识纠正过来,在备课的时候教师就要充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可能,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备课的时候,不仅包涵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也包含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方式和具体的实施技巧与方法;对教师理论素养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
二、充分发挥学生之间帮带的作用
高效课堂要求,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本人认为,要让学生发挥主动性,通过小组讨论、互相评价、互相帮助的方式,是比较不错的一种方式。而物理知识,特别是现行教材中的物理知识,都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结合得比较紧密。这样在学生分组后,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现象来讨论,并被评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让学生自我感觉是他们从生活中发现的物理知识点。虽然初中生在如何与同学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与互动方面还存在一定难度,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却不能忽视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三、巧妙地设置问题,让学生开展自我思考
教材的设置,本身与现实生活结合得比较紧密。因此,在物理课堂上,我们要多设置一些对学生来说力所能及、有意思、有探讨价值的问题。鼓励学生结合课内外的资料,针对知识点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的见解。让学生自己的思维在物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例如,我以前用三棱镜做光的散色实验的时候,问学生为何太阳光会变成彩色的光呢?让学生从感官上看到“七彩光”,还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空间。这个问题让学生的兴趣很高,课后把我围了起来,问东问西的。通过这次的问题设置,我以后经常让学生自己每隔一段时间,制作一次科技小报,让他们在生活中搜寻有关物理知识的信息,以及提供一些实验的小思路,然后大家再讨论。通过长时间的摸索,感觉到学生在现实中找到有关知识点的信息以后,我们用实验、讨论的方式解决学生的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在上课时活跃程度的提高,同时对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也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效率
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就必须在课堂上师生互动,让学生在互动中与老师交“朋友”。具体的方式,就是师生对话。师生之间的对话过程,就是思想的碰撞过程、就是心与心的交流过程、就是师生感情交融的过程。但作为教师,在互动中更容易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以适当的方式给予纠正、补充;学生也通过互动,对自己的知识进行完善。这样课堂才会活力四射,教学的效果才会节节升高。
师生间的互动能否按预想中的实现,关键点在于,教师的讲解是否让学生喜欢,注意听。自认为,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仅上述几点,还是有些不足。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讲课、说话要是言辞恳切,兴致勃勃,神采飞扬的话,教师的形象以及状态本身就可以产生一种诱惑力,从而带动学生,让学生也兴奋起来,使课堂气氛充满生机活力。当然,如果教师的身体语言要是丰富的话,效果会更好一点。譬如,讲课时的表情、手势、动作等都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私下经常听到学生议论:某某老师上课真风趣,特别幽默……从而感到,一位知识丰富、语言风趣幽默、姿态优雅的教师,会让学生喜欢,并喜欢上这门课程。
4.对物理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几点看法 篇四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高效性一直是同行们关注最多的课题。许多教师就如何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问题作了大量的研究,在课堂上,如何使自己的教学工作实效、高效,是新课改背景下每个物理教师所面临的问题。本人有幸投入到课改大潮中关于这一问题感受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现就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教学高效性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学生 兴趣 备课 互动 探究 教学反馈
现阶段,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可以说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要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学生学习的高效性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教师教学的高效性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学校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因此打造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应成为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一、兴趣的培养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
有人曾调查了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的学生对九门学科的学习兴趣情况,其中居于前四位的是物理、数学、化学、外语,参加全国物理决赛的学生对物理感兴趣的人数最多,这一结果反映出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还有人对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进行了较广泛的调查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学生的物理成绩与对本学科的兴趣呈高度正相关,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它能使人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不以学习为负担,而以学习为享受,所以人们在浓厚的兴趣下所获得的一切通常能够掌握得迅速而牢固。爱因斯坦认为:“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我的教学经历中,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首先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兴趣。高中生对新鲜事物都很好奇,而我们的物理实验课堂正好能够满足他们的这种好奇心,所以物理课堂上我总是珍惜每一次实验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实验的设计、操作、实验结果的猜想以及实验的结论的得出。这样的实验课比老师一个人在台上唱独角戏要有味得多也有效得多。其次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多媒体的形象直观、活泼生动正好能够吸引高中生的眼球。所以物理课堂中,只要有机会我就会使用多媒体。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物理学家小故事的穿插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生都处在追逐梦想的阶段,他们大多都有自己的偶像,或者正在寻找自己的偶像。这个时候物理学家的故事往往能够很好地吸引广大学生,因为他们也同样期望将来自己能够成为像牛顿、爱因斯坦一样的名人。最后还应注意到物理教师自身的涵养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果学生讨厌这个老师的话,那么该教师教的这门课程学生就不会有任何兴趣去学啦。所以做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很重要。我认为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主要必须具备如下一些条件:知识渊博,关爱学生,风趣幽默,乐观向上。这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你,同样喜欢你所教的课程。总之注意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保障物理课堂有效的重要基础。
二、精心备课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必备因素
1、备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现在的高中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庭生活中长期处于“小皇帝”、“小公主”的地位,随着年龄的增长,内心独立的欲望越来越强,行动方式也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思维敏锐,但片面性较大,容易偏激。他们热情,但容易冲动,有极大的波动性。他们的意志品质日趋坚强,但在克服困难中毅力不够,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冒险混同起来。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在对社会,他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上,容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对家长、教师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与行为。
高中教师教学的基础就是一个字:爱。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必然会引起学生爱的反馈,因为学生感受了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产生了愉快的情绪体验,对老师就会更热爱更信赖。学生就自然会把老师当成知心朋友,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吐露秘密。师生心灵相通了,彼此就像有了一座无形的桥梁,思想的交流,知识的传递,就畅通无阻了。归根结底教学还是要以人为本,要符合学生发展的要求。
2、备教材,做到心中有数
一堂好课,从研究教材开始。各种版本的教材都是依据教学课程标准编写的,不管使用哪种教材,都要吃透课标,弄清课标对该部分内容的要求,再挖掘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合理运用教参。
新课改的教材同以往的老教材相比做了很大的调整,无论是知识内容还是知识结构,新教材中加了很多图片,一些妙趣小实验,信息窗,扩展一步,方法点播,交流合作等等小栏目,我们以后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课程资源,教学设计时可有选择的挑选学习的内容栏目,引发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用物理知识揭示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理解物理规律。
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时代需要,促进高中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加强高中课程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重新认识高中教育的性质、任务和培养目标;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发展高中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创建富有个性的课程制度和学校文化。”
1、良好的新课导入是课堂高效性的起点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物理课精心设计的导入,如果一堂课的开始教师就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地导入新课,提高课堂的学习气氛,能促使学生情绪的高涨,劲头十足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如在讲“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一节时,教师可以就地取材,利用教室里的现成工具,让学生当堂进行小实验,思考讨论下列问题:两个人共提一桶水,怎样做最省力?如果两个手臂之间的夹角增大,是省力还是费力了?还可引入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小故事。这样的导入方式,比起空洞乏味的讲解,更能把知识留在学生的记忆深处。
2、课堂中师生互动的高效性
在新课改背景下,一些老师为了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新理念,热衷于穷追不舍的提问,比如学习《自由落体运动》一节,“为什么学习自由落体运动”“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胖子和瘦子下落一样快吗”,或者发问一些没有意义的问题,学生漠然的回答是或者不是等。无需学生动脑思考。新课改背景下,许多课堂教学需要对问题进行预设,但问题的设置要有价值,要有层次,问题的出现要正合时宜,难易恰当好处。因此,新课程倡导互动教学方式的背后要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来支撑,师生在互动过程中要有思想火花闪现与撞击,在“形”动的同时要有“脑”动。为避免流于形式的互动,构建精彩、实效的互动教学,真正体现新课标精神,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自主性。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教师则是学生学习情景的创设者、组织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
3、探究教学的高效性
在新课改教育体制下,许多老师提出最多的新课教育理念就是“探究式教学”,甚至有些老师还打出“将探究进行到底”的口号,确实,物理科学不仅是众多事实和理论,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但探究教学往往不是贯穿于整节课的始末,它常常和其他的教学形式:如教师的演示、讲授以及学生的独立探究学习相结合。只有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究教学。教师在无形中控制着学生,致使其创新思维和能力被扼制。
四、重视教师的督促检查,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力保证
学生个体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性,所以对于不同的学生老师有不同的对待方式。对平时学习方法、习惯、成绩都好的学生,一般只在具体问题上指导,并适当增大训练难度,提出新问题以保持他们学习物理的持久热情。对于学习态度端正、勤奋,但成绩一般的学生,一般侧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于智力较好,但随意性强、学习不努力的学生,着重在学习品质上对他们进行教育、调整,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去负责完成某项任务。对于少数学习和表现方面都存在严重问题的学生,一般采用不刺激、低要求、慢教化的策略,以维护课堂的良好纪律。
五、注重教学反馈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方法
所谓反馈,教学中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输出的信息,经过施教对象处理后产生的教学效果再输送回来,并对教学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的过程。反馈是解决学生目标达成障碍,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手段。信息的及时反馈和妥善调控是衡量教学效果好环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对更序地完成教学任务印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在新课授课结束前五分钟,教师借助标准化题型的检测题测试学生新课学习后教学目标达成率,待学生完成后立即公布答案和评分标准,让学生各学习小组或同桌邻桌交叉评定,记载测试效果,强化学习效果并留少量的课外分层作业。在此环节中,教师可向优等学生提供更高层次目标的检测材料。在进行本课时教学评价获取反馈信息,应该进行及时矫正与巩固,而为了知识巩固的矫正性练习成了整个教学过程中第二重反馈,学生把大脑经过编码加工储存的知识检索出来,这显然是对初次反馈的再强化。此环节针对学习结果尤其需要教师能给予学生提供有效地帮助,充分运用罗森塔尔效应,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克服了物理难学的心理障碍。
参考文献:
石丽萍
浅谈如何打造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教育学文摘》 2011年第6期下 沈百美
以生为本,打造高效物理课堂
新课程(教师)
2010 年03期
李达林
艺术性导入是高效课堂的契机
《物理教学探讨》 2011年第04期
方雪钟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
《物理教师》
5.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感悟 篇五
把初中数学课程比喻为一棵树,根深才干叶茂。
1、使学生真正懂得学习数学的目的,使他们真正对数学感兴趣,这就是这棵树的根,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真动力。
2、初中数学课本最基本的概念及运算,好比这棵树的主干。所以无论如何要使之体系化、条理化、清晰简明、精炼扎实、贯通一体为要,同时要重复提炼、归纳,使之在学生心中变得愈简明愈好。
3、围绕课本上这些最基本的概念而灵活运用的习题,好比这棵树上的枝叶。充分运用这些习题培育学生利用课本上的基本知识解决种种具体问题的能力。
4、树的枝叶不宜太多,太多了学生会太累。也不能太乱,太乱了学生会太烦。更不能用别的树上的枝叶来折腾学生。
5、当学生在做任何习题时,最好能时时提醒他们要从树的主干上来理解,从而使他们能从种种貌似繁杂习题中,看到它们其实是课本中基本概念的简略运用的真面目。
6、时时使学生心中只有一棵简略清晰、有条不紊的初中数学之树的体系,有一充斥勃勃生机的根及坚实简明的主干支持着初中数学知识的全体。这样学生就能够在任何时候都能以从容轻松的心态来应对任何貌似复杂,但实质上是很简略的问题,也就不会感到数学知识杂乱无章了。
一旦使学生明确了自己日常的功课、作业、考试,也无非是课本上基本概念及基本运算的变体情势,真正知道这一万变不离其宗的迷底,学生就不会被日积月累的知识所累、所困,而是能保持轻松、清醒的心态来应对各门功课、考试乃至将来的中考、高考。
其实,各门功课的学习之道都是如此。胸有全局,重点明确,就不至于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在知识的末梢上过多地耗费精力和时间,到头来,反倒没有精力去重点知识了。
谈谈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现在已经步入新世纪以后,我们面临的问题很多,其中最症结的就是怎样使产业升级,在这方面起重要作用是人才。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专家们指出需要以下四种素质的人才:第一,有新观念;第二,能够不断从事技术创新;第三,善于经营和开辟市场;第四、有团队精力。为此数学教学中应增强学生这四个方面能力的培育。
一、在数学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新观念、新思想
新观念中不仅包含对事物的新认识、新思想,而且包含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为此作为新人才就必须学会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获取新知识更新观念,形成新认识。在数学史上,法国大数学家笛卡尔在学生时期喜欢博览群书,认识到代数与几何割裂的弊病,他用代数方法研讨几何的作图问题,指出了作图问题与求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通过具体问题,提出了坐标法,把几何曲线表示成代数方程,断言曲线方程的次数与坐标轴的选择无关,用方程的次数对曲线加以分类,认识到了曲线的交点与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主张把代数与几何相结合,把量化方法用于几何研讨的新观点,从而创建解析几何学。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应教学生会学。在不等式证明的教学中,我重点教学生遇到问题怎么剖析,灵活运用比较、剖析、综合三种基本证法,同时引导学生用三角、复数、几何等新方法研讨证明不等式。
例 已知 a>=0,b>=0, 且 a+b=1, 求证
(a+2)(a+2)+(b+2)(b+2)>=25/2
证明这个不等式方法较多,除基本证法外,可利用二次函数的求最值、三角代换、构造直角三角形等道路证明。若将 a+b=1(a>=0,b>=0)作为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线段,也能用解析几何知识求证。证法如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取直线段 x+y=1,(0=<x>=1),(a+2)(a+2)+(b+2)(b+2)看作点(-2,-2)与线段x+y=1上的点(a,b)之间的距离的平方。由于点到一直线的距离是这点与该直线上任意一点之间的距离的最小值。而 d*d=(-2-2-1|)/2=25/2, 所以(a+2)(a+2)+(b+2)(b+2)>=25/2。“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控制,思想的形成,才干使学生受益终生。
二、在数学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在数学教学中重要表现对已解决问题追求新的解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摸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和创新。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摸索未知领域,寻找客观真理,成为发现者,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一摸索过程,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如在球的体积教学中,我利用课余时间将学生分为三组,要求第一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的半球;第二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高10厘米圆锥;第三组每人做半径为10厘米高10厘米圆柱。每组出一人又组成许多小组,各小组分别将圆锥放入圆柱中,然后用半球装满土倒入圆柱中,学生们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半球的体积等于圆柱与圆锥体积之差。球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集公理化思想、转化思想、等积类比思想及割补转换方法之大成,就是这些思想方法灵活运用的完美典范。教学中再次通过展示体积问题解决的思路剖析,形成体系的条理的体积公式的推导线索,把这些思想方法明确地涌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才干从中领悟到当初数学家的发明思维过程,激发学生的发明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在数学教学中培育学生经营和开辟市场的能力
一切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中,同时,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都需要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去思考解决。比如,洗衣机按什么程序运行有利节约用水;渔场主怎样经营既能获得最高产量,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件好的产品设计怎样营销计划才干快速得到市场认可,发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此数学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育学生经营和开辟市场的能力。善于经营和开辟市场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重要体现为对一个数学问题或实际问题如何设计出最佳的解决计划或模型。如证明组合恒等式Cnm=Cnm-1+Cn-1m-1,一般剖析是利用组合数的性质,通过一些适当的盘算或化简来完成。但是可以让学生思考能否利用组合数的意义来证明。即构造一个组合模型,原式左端为m个元素中取n个的组合数。原式右端可看成是同一问题的另一种算法:把满足条件的组合分为两类,一类为不取某个元素a1,有Cnm-1种取法;一类为必取a1有Cn-1m-1种取法。由加法原理及解的唯一性,可知原式成立。又如,经营和开辟市场时,我们常常需要对市场进行一些基本的数字统计,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剖析研讨来驾驭和把握市场的实例也不少。这类问题的讲解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善于经营和开辟市场的能力大有益处。
四、在数学教学中培育学生团队精力
团队精力就是一种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的工作精力。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学生互相配合能解决的问题,增进学生协作意识,培育他们的团队精力。如我又在讲解球的体积公式时,课前我让20名学生用厚0.5厘米的纸板依次做半径为10、9.5、9 …… 0.5厘米圆柱,列出各圆柱的体积盘算公式并算出成果。又让40名学生用厚0.25厘米的纸板依次做半径为10、9.75、9.5 …… 0.5、0.25厘米圆柱,列出各圆柱的体积盘算公式并算出成果。课堂上我先把球的体积公式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用两根细铁丝分别将两组圆柱按大到小通过中心轴依次串连得到两个近似半球的几何体。让大家比较它们的体积与半径为10厘米的半球体积,发现第二组比第一组的体积接近于半球的体积,如果纸板厚度变小得到的几何体体积愈接近于半球的体积,辅助学生发现了球的体积公式另一证法。同时不仅向学生讲教学过程中的试验材料为什么让大家各自筹备,而且有意识地让学生破坏串连到一起的几何体和各自的小圆柱。通过这些使学生认识到只有齐心协力才干达到成功的彼岸。数学教学具有不仅使学生学知,学做;而且使学生学共同生活,学共同发展的目的任务。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差生转化
一、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教学中首先要重视培育差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自动接受教育。
1、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造成了差生形成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学时,应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象化学、物理一样,通过直观教学使学生理解概念、性质。例如:在讲“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我们可以通过几组不同长度的三根木棒,通过学生自己动手,问哪几组木棒可以组成三角形,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根木棒之间有何关系?从而引导出上述性质。因此,增强直观教学可以吸引差生的注意力。
2、增强教学语言的艺术利用,使课堂教学活泼、有趣。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随时察看全班学生学习情绪,更要特殊注意察看差生的学习情绪,差生往往上课思想开小差、不集中,他们对教师一般性按部就班式,用枯燥无味的语言讲课听不进耳,对数学知识也不感兴趣。这时,教师应适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泼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况,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讲“对顶角”时,可出一数学谜语“两牛相斗” 等来活泼课堂气氛。
3、重视情绪教育。
差生的情绪都较丰盛,他们需要教师对他们多关怀、多爱护,当他们有所造诣时,需要教师的激励和确定,教师应当及时予以表扬。只要差生接受教师,那就会及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学生中不仅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为人师表,而且还要注意对差生履行情绪方面的教育。充分确定差生的长处,确定他们的微小提高,促使他们积极自动的学习。
4、对差生进行第二课堂教学。
在数学学习中,差生对数学的普遍以为是枯燥无味比较难学的一门学科。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对差生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开设数学课外学习兴趣小组。激发差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励他们努力进取,积极向上,从而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
二、培育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传授精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1、教师在布置练习、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要注意增强对差生的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完成所布置的练习、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提高的差生,要及时给予表扬激励。教师要注意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如对差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看待差生,要放低要求,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循循善诱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烦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
2、大部分差生学习被动,依附性强。往往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不愿动头脑,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甚至扔在一边不管;教师在解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利用,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剖析问题,解答问题。不要给他们现成答案,要随时改正他们在剖析解答中涌现的过错,逐步培育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3、应当用辩证的观点教育引导差生。教师对差生不仅要关怀爱护和耐烦过细地辅导,而且还要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不少差生之所以成为差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学习意志不强,生活怠惰,做事拖沓,上课经常迟到或逃学,课堂上精力不集中、爱开小差,作业不及时完成或抄袭,根本不进行预习、复习等所造成的。因此教师要特殊注意检讨差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他们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督促他们认真学习。
三、认真把好考试关,注意培育差生的自信念和自尊心。
在平时的测试中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简略的或布置过的练习、作业作为考试题目,培育他们的信念,让他们尝到甜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学好的。在考试前应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差生知识的单薄点进行个别辅导,这样还可使有些差生经过努力也有得较高分的机遇,让他们有造诣感,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培育了他们的自信念和自尊心。激励他们积极争夺,努力向上。从而达到转化差生目的。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注意采用上述方法对提高差生的造诣辅助极大,对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也有很大的辅助。只要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认真、细心肠引导培育,一定会取得优秀成果。
初探初中学生数学解题误区
在学习过程中,过错的涌现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对过错进行体系的剖析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过错来发现学生的不足,从而采用相应的补救办法;其次,过错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揭示了学生控制知识的过程;最后,过错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成果。本文就初中学生数学解题过错作一简要剖析。
一、看待初中学生解题过错的态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惧怕学生涌现解题过错,对过错采用严格制止的态度是司空见惯的。在这种惧怕心理支配下,教师只重视教给学生精确的结论,而不重视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惧怕启发学生进行讨论会得出过错的结论。长此以往,学生只接受了精确的知识,但对过错的涌现缺少心理筹备,看不出过错或看出过错但改不对。持这种态度的教师只关怀学生用对知识而疏忽学生会用知识。例如,在讲有理数运算时,由于只重视得出精确的成果,强调运算法则、运算次序,而对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注意不够,但后者对发展学生运算能力却更为重要。总之,这种看待过错的态度会对教学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
事实上,过错是精确的先导,成功的开始。学生所犯过错及其对过错的认识,是学生知识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至今仍然对学生时期的一节数学课记忆犹新。
当时老师讲过a+2-b+2=(a+b)(a-b)后,让我们自己分解x+4-y+4。很快大家就做完了。老师一边巡查一边督促检讨。但在最后教师宣布只有1人做对时,我们都感到非常吃惊。我们把x+4-y+4分解为(x+2+y+2)(x+2-y+2)错在哪里呢?做对同窗的答案是(x+2+y+2)(x+y)(x-y),两相对比,我们发现原来x+2-y+2还可以继续分解。于是,分解因式要进行到每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给每个同窗都留下了深入的印象。由此也可以看出,利用学生典范过错并进行精确引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基于上述原因,教师看待过错的惧怕心理和严格态度改变为蒙受心理和宽容态度是十分有意义的。因为数学学习实际上是不断地提出假设,修正假设,使学生对数学的认知程度不断复杂化,并逐渐接近成熟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过错不过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做的某种尝试,它只能反映学生在数学学习的某个阶段的程度,而不能代表其最终的实际程度。此外,正是由于这些假设的不断提出与修正,才使学生的能力不断提高。因此,揭示过错是为了最后消灭过错,我们所说的蒙受与宽容也是相对于这一过程而言的。在教学中给学生展示的这一尝试、修正的过程,是与学生独立解题的过程相吻合的。因而学生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精确的结论,而且领略了摸索、调试的过程,这对学生的解题过程会发生有益的影响,使学生学会剖析,自己发现过错,改正过错。教师具备这样的蒙受心理与宽容态度,才会耐烦寻找学生解题过错的原因,并做出适当的处置。
二、初中学生解题过错的原因
学生顺利精确地完成解题,表明其在剖析问题,提取、运用相应知识的环节上没有受到干扰或者说克服了干扰。在上述环节上不能排除干扰,就会涌现解题过错。就初中学生解题过错而言,造成过错的干扰来自以下两方面:一是小学数学的干扰,二是初中数学前后知识的干扰。
(一)小学数学的干扰
在初中一开始,学生学习小学数学形成的某些认识会妨害他们学习代数初步知识,使其发生解题过错。
例如,在小学数学中,解题成果常常是一个确定的数。受此影响,学生在解答下述问题时涌现凌乱与过错。原题是这样的:礼堂第一排有a个座位,后面每排都比前1排多1个座位,第2排有几个座位?第3排呢?设m为第n排的座位数,那么m是多少?求a=20,n=19时,m的值。学生在解答上述问题时,受成果是确定的数的影响,把用n表示m与求m的值混为一谈,暴露出其思考过程受到上述干扰的痕迹。
又如,小学数学中形成的一些结论都只是在没有学负数的情况下成立的。在小学,学生对数之和不小于其中任何一个加数,即a+b≥a是坚信不疑的,但是,学了负数后,a+b<a也是可能的。也就是说,习惯于在非负数范围内讨论问题,容易疏忽字母取负数的情况,导致解题 过错。另外,“+”、“-”号长期作为加、减号使用,学生对于3-5+4-6,习惯上看作3减5加4减6,而初中更需要把上式看成正3负5正4负6之和。对习惯见解的印象越牢固,新的见解就越难牢固建立。
再有,学生习惯于算术解法解利用题,这会对学生学习代数方法列方程解利用题发生干扰。例如,在求两车相遇时间时(甲、乙两站间的路程为360km,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驶48km,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驶72km,两列火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经过多少小时相遇?),列出的“方程”为x=360/48+72。由此可以看出学生拘泥于算术解法的痕迹。而初中需要列出 48x+72x=360 这样的方程,这表明学生对已知数和未知数之间的相等关系的把握程度。总之,初中开始阶段,学生解题过错的原因常可追溯到小学数学知识对其新学知识的影响。讲清爽学知识的意义(如用字母表示数)、范围(正数、0、负数)、方法(代数和、代数方法)与旧有知识(具体数字、非负数、加减运算、算术方法)的不同,有助于克服干扰,减少初始 阶段的过错。
(二)初中数学前后知识的干扰
随着初中知识的展开,初中数学知识本身也会前后相互干扰。
例如,在学有理数的减法时,教师重复强调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因而3-7中7前面的符号“-”是减号给学生留下了深入的印象。紧接着学习代数和,又要强调把3-7看成正 3与负7之和,“-”又成了负号。学生不禁发生到底要把“-”看成减号还是负号的迷惑。这个迷惑不能很好地排除,学生就会发生运算过错。又如,了解不等式的解集以及运用不等式基本性质3是不等式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常常在这里犯过错,其原因就有受等式两边可以乘以或除以任何一个数以及方程的解是一个数有关。事实也证明,把不等式的有关内容与等式及方程的相应内容加以比较,使学生理解两者的异同,有助于学生学好不等式的内容。
学生在解决单一问题与综合问题时的表现也可以阐明这个问题。学生在解答单一问题时,需要提取、运用的知识少,因而受到知识间的干扰小,发生过错的可能性小;而遇到综合问题,在知识的选取、运用上受到的干扰大,容易出错。
总之,这种知识的前后干扰,常常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涌现迷惑,在解题时选错或用错知识,导致过错的发生。
三、减少初中学生解题过错的方法
由上所述,学生不能顺利精确地完成解题,发生解题过错,表明其在解题过程中受到干扰。因此,减少初中解题过错的方法是预防和排除干扰。为此,要抓好课前、课内、课后三个环节。
(一)课前筹备要有预见性
预防过错的发生,是减少初中学生解题过错的重要方法。讲课之前,教师如果能预见到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可能发生的过错,就能够在课内讲解时有意识地指出并加以强调,从而有效地控制过错的发生。例如,讲解方程x/0.7-(0.17-0.2x)/0.03=1之前,要预见到本题要用分式的基本性质与等式的性质,两者有可能混淆,因而要在复习提 问时筹备一些分数的基本性质与等式的性质的练习,辅助学生弄清两者的不同,避免发生凌乱与过错。因此备课时,要细心研讨教科书正文中的防错文字、例题后的注意、小结与复习中的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等,同时还要揣摸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心理过程,授业解惑,使学生预先明了容易出错之处,防患于未然。如果学生涌现问题而未查觉,过错没有得到及时的改正,则遗患无限,不仅影响当时的学习,还会影响以后的学习。因此,预见过错并有效防备能够为揭示过错、消灭过错打下基础。(二)课内讲解要有针对性
在课内讲解时,要对学生可能涌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要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弄清它们的差别和接洽。对于规律,应当引导学生搞清它们的来源,分清它们的条件和结论,了解它们的用处和实用范围,以及利用时应注意的问题。教师要给学生展示揭示过错、排除过错的手腕,使学生会识别过错、改正过错。要通过课堂提问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对学生的过错答复,要剖析其原因,进行针对性讲解,利用反面知识巩固正面知识。课堂练习是发现学生过错的另一条道路,涌现问题,及时解决。总之,要通过课堂教学,不仅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要使学生学会识别对错,知错能改。
(三)课后讲评要有总结性
要认真剖析学生作业中的问题,总结出典范过错,加以评述。通过讲评,进行适当的复习与总结,也使学生再经历一次调试与修正的过程,增强识别、改正过错的能力。
综上所述,学生的学习过程经历了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其间精确与过错交错,对过错精确看待、认真剖析、有效控制,就能够使学生的学习顺利进行,能力逐渐提高。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同号相加一边倒;异号相加“大”减“小”,符号跟着大的跑;绝对值相等“零”正好。【注】“大”减“小”是指绝对值的大小。
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法则不能忘,只求系数和,字母、指数不变样。
去、添括号法则:去括号、添括号,症结看符号,括号前面是正号,去、添括号不变号,括号前面是负号,去、添括号都变号。
恒等变换:两个数字来相减,互换位置最常见,正负只看其指数,奇数变号偶不变。(a-b)2n+1=-(ba)2n
平方差公式:平方差公式有两项,符号相反切记牢,首加尾乘首减尾,莫与完全公式相混淆。
完全平方:完全平方有三项,首尾符号是同乡,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二倍放中央;首±尾括号带平方,尾项符号随中央。
因式分解:一提(公因式)二套(公式)三分组,细看几项不离谱,两项只用平方差,三项十字相乘法,阵法熟练不马虎,四项细心看明确,若有三个平方数(项),就用一三来分组,否则二二去分组,五项、六项更多项,二三、三三试分组,以上若都行不通,拆项、添项看明确。
“代入”口决:挖去字母换上数(式),数字、字母都保留;换上分数或负数,给它带上小括弧,原括弧内出(现)括弧,逐级向下变括弧(小―中―大)
单项式运算:加、减、乘、除、乘(开)方,三级运算分得清,系数进行同级(运)算,指数运算降级(进)行。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题的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时候要变号,同类项、合并好,再把系数来除掉,两边除(以)负数时,不等号改向别忘了。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大大取较大,小小取较小,小大,大小取中间,大小,小大无处找。
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一次绝对值不等式的解集:大(鱼)于(吃)取两边,小(鱼)于(吃)取中间。
分式混杂运算法则:分式四则运算,次序乘除加减,乘除同级运算,除法符号须变(乘);乘法进行化简,因式分解在先,分子分母相约,然后再行运算;加减分母需同,分母化积症结;找出最简公分母,通分不是很难;变号必须两处,成果要求最简。
分式方程的解法步骤:同乘最简公分母,化成整式写明确,求得解后须验根,原(根)留、增(根)舍别含混。
最简根式的条件:最简根式三条件,号内不把分母含,幂指(数)根指(数)要互质,幂指比根指小一点。
特殊点坐标特点:坐标平面点(x,y),横在前来纵在后;(+,+),(-,+),(-,-)和(+,-),四个象限分前后;X轴上y为0,x为0在Y轴。
象限角的平分线:象限角的平分线,坐标特点有特色,一、三横纵都相等,二、四横纵确相反。
平行某轴的直线:平行某轴的直线,点的坐标有讲求,直线平行X轴,纵坐标相等横不同; 直线平行于Y轴,点的横坐标仍照旧。
对称点坐标:对称点坐标要记牢,相反数位置莫混淆,X轴对称y相反, Y轴对称,x前面添负号; 原点对称最好记,横纵坐标变符号。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分式分母不为零,偶次根下负不行;零次幂底数不为零,整式、奇次根全能行。
函数图像的移动规律:若把一次函数解析式写成y=k(x+0)+b、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写成y=a(x+h)2+k的情势,则用下面后的口诀“左右平移在括号,上下平移在末稍,左正右负须牢记,上正下负错不了”。
一次函数图像与性质口诀:一次函数是直线,图像经过仨象限;正比例函数更简略,经过原点一直线;两个系数k与b,作用之大莫小看,k是斜率定夹角,b与Y轴来相见,k为正来右上斜,x增减y增减;k为负来左下展,变化规律正相反;k的绝对值越大,线离横轴就越远。
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口诀:二次函数抛物线,图象对称是症结;开口、顶点和交点, 它们确定图象现;开口、大小由a断,c与Y轴来相见,b的符号较特殊,符号与a相关联;顶点位置先找见,Y轴作为参考线,左同右异中为0,牢记心中莫凌乱;顶点坐标最重要,一般式配方它就现,横标即为对称轴,纵标函数最值见。若求对称轴位置, 符号反,一般、顶点、交点式,不同表达能互换。
反比例函数图像与性质口诀:反比例函数有特色,双曲线相背离的远;k为正,图在一、三(象)限,k为负,图在二、四(象)限;图在一、三函数减,两个分支分别减。图在二、四正相反,两个分支分别添;线越长越近轴,永远与轴不沾边。
巧记三角函数定义:初中所学的三角函数有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它们实际是三角形边的比值,可以把两个字用/隔开,再用下面的一句话记定义:一位不高明的厨子教徒弟杀鱼,说了这么一句话:正对鱼磷(余邻)直刀切。正:正弦或正切,对:对边即正是对;余:余弦或余弦,邻:邻边即余是邻;切是直角边。
三角函数的增减性:正增余减。
特殊三角函数值记忆:首先记住30度、45度、60度的正弦值、余弦值的分母都是
2、正切、余切的分母都是3,分子记口诀“123,321,三九二十七”既可。
数字巧记:=1.414(意思意思而已)=1.7321(三人一起商量)=2.236(吾量量山路)=2.449(食粮是酒)=2.645(二流是我)=2.828(二爸二爸)=3.16(山药,六两)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要证平行四边形,两个条件才干行,一证对边都相等,或证对边都平行,一组对边也可以,必须相等且平行。对角线,是个宝,互相平分“跑不了”,对角相等也有用,“两组对角”才干成。
梯形问题的辅助线:移动梯形对角线,两腰之和成一线;平行移动一条腰,两腰同在“△”现;延伸两腰交一点,“△”中有平行线;作出梯形两高线,矩形显示在眼前;已知腰上一中线,莫忘作出中位线。
添加辅助线歌:辅助线,怎么添?找出规律是症结,题中若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线段垂直平分线,引向两端把线连,三角形边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三角形中有中线,延伸中线翻一番。
圆的证明歌:圆的证明不算难,常把半径直径连;有弦可作弦心距,它定垂直平分弦;直径是圆最大弦,直圆周角立上边,它若垂直平分弦,垂径、射影响耳边;还有与圆有关角,勿忘相互有关联,圆周、圆心、弦切角,细找关系把线连。同弧圆周角相等,证题用它最多见,圆中若有弦切角,夹弧找到就好办;圆有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记心间,外角等于内对角,四边形定内接圆;直角相对或共弦,试试加个辅助圆;若是证题打转转,四点共圆可解难;要想证明圆切线,垂直半径过外端,直线与圆有共点,证垂直来半径连,直线与圆未给点,需证半径作垂线;四边形有内切圆,对边和等是条件;如果遇到圆与圆,弄清位置很症结,两圆相切作公切,两圆相交连公弦。
初一新教材中数学思想及其教学谈谈
在新世纪之初,我国开始了建国以来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成千上万的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员,我将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最大的热情投入到这场改革中去。数学作为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特色,实现: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2)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3)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小学数学过渡到初中数学,学习内容、研讨方法,都是个转折,尤其是数学思想认识上要发生质的飞跃。初一数学新教材蕴含了通常的数学思想,这些数学思想在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中会不断地运用到。因此,教学好初一新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是十分重要的。
在初一新教材中所包涵的数学思想概括起来重要有:
1、合理的三维空间思想;
2、数形结合思想;
3、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
4、分类思想;
5、方程思想;
6、化归思想;
7、概率统计思想。下面我将对新教材(北师大版)中的几种数学思想及其教学谈谈我粗浅的想法和体会。
一、合理的三维空间思想新的初一数学教材(北师大版)的第一章就是《丰盛的图形世界》,作为连接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内容,与原来的教科书不同。这样安排,显然拉近了数学和学生的距离,排除学生刚踏入初中时学习第一节数学课所发生的陌生和胆怯感。实际的图形给同窗们“看得见,模得着”的感觉,但要从其中抽象出具体的数学模型,就得让学生通过不断的察看,在展开与折叠、切截等数学活动过程中,认识常见的基本几何体及点、线、面和一些简略的平面图形等,形成一定的空间思想。同时,通过安排对某些几何体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的认识,在平面图形和几何体的转换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在我的实际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个人思想和主观能动性,给予足够的空间和时间,通过每个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去体会教材所安排的内容,同时去发现新的问题。譬如在“面动成体”这一知识点上,在实际生活中很难找到相关实例,在上该课的前一天我就让学生去察看生活中的例子,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充分讨论,学生就找到了“某些高档宾馆的旋转大门,面动起来就成为圆柱体”“校门口的自动门,将截面理想化为长方形,那么运动起来就是长方体”等等。这样,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用字母表示数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抽象,是中学数学中重要的代数方法。新教材第三章《字母表示数》中的“摆火柴棒”的试验中,就蕴涵着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如果能先让学生在具体的试验中盘算一些具体的数值,启发学生归纳出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认识到字母表示数具有问题的一般性,就便于问题的研讨和解决,由此发生从算术到代数的认识飞跃。学生懂得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就可顺利地进行以下内容的教学:(1)用字母表示问题(代数式概念,列代数式);(2)用字母表示规律(运算定律,盘算公式,认识数式通性的思想);(3)用字母表示数来解题(适应字母式问题的能力)。因此,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对领导学生学好代数入门知识能起症结作用,并为后续的代数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教学中,学生对“摆火柴棒”的试验归纳起来还有点困难,我就将数据多罗列一些,让他们察看,这样就容易得多;同时,我在对某些小节的处置上也打破常规,譬如对“合并同类项”第二课时的教学中,老师都认为时间紧,我在对教材的处置上就适当调整,在给出引例后,又给出很多简略合并同类项让学生料想盘算,如:“3x+9x=”、“2xy2+3xy2=”等等,学生很容易就能够按照引例算出精确答案,再给一个“2a2+3a2=”,问学生“能盘算吗?”“成果呢?”学生就会算出很多不一样的成果。让学生讨论后,再给出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定义,然后实践训练,效果就很好。
三、概率思想在初一新教材涌现了《可能性》,这是初一新教材中新增的内容,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摸球游戏开始,通过试验,使学生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并通过实例丰盛对不确定事件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渗透概率思想,使学生体会到有的事件发生的随机性,并在自己实际生活中能够找到相关的事例,如“福利彩票中奖率”,“玩转盘”,“转硬币”等等,并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较为深入的认识。通过“转盘游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概率是有大小的,同时复习一些基本统计量(平均数)的意义,为今落后一步学习概率统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其他几种数学思想,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作详尽叙述,所用的教学方法也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总之,不论哪一种数学思想,教学时都要“目中有人”,其中的“人”就是学生。我们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多了解学生,多研讨学生,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研讨他们在课堂上的反应等表现,尤其要关注那些反应较慢、思路不怎么活泼、学习上跟不上来的那些学生,找出气原因,然后,才干更有效地对症下药,才干充分施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干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样,才干让每个学生都学到必须的数学思想,并且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段六步”课堂教学模式在课教学中的灵活运用
为了进一步规范课堂教学行动,实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盘锦市提出了“三段六步”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就是将课堂教学构造分为“自学阶段导学阶段测评阶段”,即先 “学”后“导”再“测”。“三段”重要解决“学什么”“怎么学”和学后的“成果怎么样”等问题。检测是否达到了“学会”和“会学”。“六步”是“三段”的细化。即“定向目的”“自学领导”“自学督导”“导学释疑”“合作探究”“自主测评”。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运用这一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本人又结合政治学科的特色,突出了“自主学习”这一环节,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自主学习就是把学习的自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愿学、乐学、好学,从而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自动探求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实践证明,这一环节的灵活运用,对培育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尤为重要。
一、以概念、原理、观点为主线,自主理解教材知识(自学阶段)
有人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政治课堂培育好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实现“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根本性改变。而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症结在于培育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课本就成为学生最佳的阅读材料,学生通过认真阅读课本,对课文内容进行剖析、综合、归纳、概括,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能够对原有知识进行引申和扩大,这样获取新知识的效果要远远好于教师的直接灌输。基于这样的理论,教师在导入新课后,应将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以教学目的及自学思考题的情势,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以提纲为线索自学教材,逐步找到提纲要求的基本内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接洽,从宏观上首先形成对教材知识的综合把握。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建构“知识构造图”,也就是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及他们之间的内在接洽清晰地表示出来,形成科学思维方法的连贯性及知识的整体性。这将极大的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性、积极性,进而培育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上面的环节完成之后,让学生相互比较各自构建的“知识构造图”,从中取长补短,互帮互学,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学气氛。接着,教师涌现出精心设计好的“知识构造图”,(以板书的情势涌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比较中进行自我思考与知识的完美;教师向学生精讲自己的“知识构造图”,在教与学的双向交换过程中达到思维的深化,最终实现教与学的统一,为实现知识点的落实及最终完成教学任务奠定基础。
二、以热门材料为载体,自主运用教材知识(讨论阶段)
热门材料的设置对课堂教学至关重要。因为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就必须对材料进行过细深入地剖析。这是一个从理解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迁移过程,也是一个提高学生剖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落实教材知识点的过程,这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自动性。具体说,我是这样操作这一环节的: 首先,有针对性地选取国际、国内或是发生在本地的消息热门材料。
比如“两会”的召开、可怕问题、巴以冲突、伊拉克战争、盘锦消息、盘锦特色旅游景点“红海滩”、盘锦生态养殖农业等。选取的这些材料具有典范性和说服力,具有鲜活和活泼的特点,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时期感、亲切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教学互动进一步深化。例如,在讲“事物是普遍接洽的”这一框题内容时,我就选取了盘锦特色生态农业──“西安生态养殖”录像,给学生放映。调换了教材上的“桑基鱼塘”事例,这样处置教材内容与学生身边现实的关系,便于学生把浓重的乡土之情和深奥的哲学知识接洽起来,使学生既理解了教材知识,又达到了知识的迁移,从而更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动性,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其次,设置紧扣教材知识和所给材料的相关问题,让学生围绕所设置的问题充分地进行讨论。
第一步,学生在自学基础上,提前做好筹备,构建发言提纲。第二步,学生分组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交换中取长补短、提高认识。第三步,教师巡回领导,自动热情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当中,针对学生讨论中涌现的一些问题适时给予剖析点拨。第四步,教师要将学生讨论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集中起来,同教材基本原理加以有机结合,形成一个中心问题,找到释疑重点知识的突破口,为整体讲解教材知识做筹备。实践证明,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勇敢地开展课堂讨论和不同观点的争论,并适当地引导、点拨、评价,调控、释疑、课堂气氛活泼,学生情绪高涨,即活泼又有秩序,即热闹又有中心;学生思考得深入,讨论得透辟,争论得明确,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以自主构建的知识构造图为主,完成思维能力的升华(释疑阶段)
教师根据知识构造图,以重点知识为突破口来精讲教材知识。将上一教学环节收集到的中心问题贯穿于教材知识、德育教育之中,形成完全的教学体系,并深入剖析所设置的材料,形成一条教学思维主线。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沿着教学思维主线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当然,除了热门材料之外,还要精选一些选择题、辨析题做到讲练结合)。这样,教师的引导、点拨、释疑与学生的自学、研读、讨论、练习相结合,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促使学生完成知识点的巩固和思维觉醒的升华。当然,教师有条理的精讲,还会进一步排除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问题,拓展学生剖析问题的思路,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适应高考考核能力需要的目的。
四、在理解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巩固训练(检测阶段)
课堂有针对性的检测,是新课程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一堂课热热闹闹停滞后,学生是否真正控制了知识并学会了运用,对处于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来说,只有通过进一步的检测才干真正心中有数,同时进一步落实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是否完成;对处于课堂主体地位的学生来说,通过进一步的练习才干检测出自己当堂课到底控制了多少知识并学会了运用,以便于以后在自学过程中不断改进自学方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通过这一环节,更利于师生双方相互交换各自的体会,教师通过学生的及时反馈,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模式的可操作性积聚经验。
总之,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充分施展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认识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创新精力、实践能力的培育,都是至关重要的。
6.初中物理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六
察右中旗第二中学 武文胜
初中物理总复习是物理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对整个初中物理知识进行系统全面的认识过程。总复习所涉及的内容多,时间短,要在短时间内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深入研究与探索。在认真分析近几年物理中考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浅谈自己的一些复习策略及方法。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我不断进步的基础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教师课堂上对全班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并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态度,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积极的期待和希望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爱屋及乌”,由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任教的学科,从而愉快接受教师的教诲,并努力将教诲转化为行动,从而实现教师的期望。在去年的一年中,我把学生当成了我的朋友,在生活上给与他们关心,在学习上给与他们鼓励,我与学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荣辱,同患难。
二、注重“双基”教学,夯实基础是我不断进步的保证
针对物理考试的命题特点,我深入细致地分析了前几年的中考物理试题、新课标和考试说明,归纳、总结出物理考试的命题特点:点多、面广、难度适中、深度不大。我在备课、授课、辅导、监测、纠偏和编制补救练习等诸环节中,都体现出这一主题:
(1)、紧扣课本——在讲授新课中我以课本为“本”,强化基本名词、基本概念、的记忆,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识记,做到“遍地挖坑”——人人懂、个个会。
(2)、紧扣大纲——凡大纲中要求的知识点逐个过关、一个不漏,分别针对大纲要求的层次“A”级的要求每位同学必须掌握,“B”级的要求每位同学能根据平时的配套练习,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刨析、肢解、综合、分析和重组,切忌好高骛远、片面追求偏、难、怪,即不得“打井”。(3)、扎扎实实搞“三基”教学,切忌假、大、空。
三、科学的练习、讲评是我不断成长的关键。
物理教学中主要是练习和讲评,所以上好讲评课,做好习题是我们物理教学的关键。在实际中坚持讲解与练习有机结合的原则,既不能“以讲代练”,也不能“以练代讲”,要“精讲精练”,使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1)精讲。主要针对两个方面:一是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精讲。二是针对命题的重点、难点、热点与学生困惑易错的地方详讲,其他知识略讲。(2)精练。重点内容重复练,热点突出练,解题规范严格练。也就是根据高考的能力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练习,不搞撒大网捕小鱼,不搞题海战术,浪费学生的精力和时间。重点知识要多练,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等形式,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学生对常考的热点知识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并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精选。老师要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批判性,对众多的复习资料不要照搬照抄全盘接受,更不能被资料牵着鼻子走,不要做资料的奴隶,而要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结合学生的实际,去粗取精,增删修改,取我所需,为我所用,这样才能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有效性。
(4)精评。教师讲评应突出重点,重在指导。不是重复、重演一遍,不能以题论题。在讲课中,要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和加大覆盖面的教材组织,努力达到举一反
三、灵活运用的目的,同时要突出规范表达的训练指导。讲评并非老师唱独角戏,形式以多样化为好,可以老师评,也可以学生评,还可以师生一起评、相互评。
四、把握命题方向,关注热点问题,调整复习对策。
面对课程改革的新形势,分析近几年来各地中考试卷,在复习中应关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通过观察、实验和计算等让学生来体验一些具体的东西,如中学生站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约为多少,一间普通教室内空气的质量为多少,把物理课本从地面上匀速捡到课桌上做功约多少等,建立基本的事实观念,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热情和能力,应对基本事实的考查。二要在梳理知识时,要注重对知识的理解、知道结论的得出方法和过程,通过对部分实验的设计或探究,应对物理思想方法和实验方法的考查。三要关注题目的改装和嫁接,关注课本的插图,联系生活实例来深化知识,提高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来应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四要关注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拓宽知识面,来应对学科交叉问题。五要设计适度开放性试题,用好“能力训练”上便于学生发表见解的主观性训练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来应对开放性试题。六要在复习中渗透课改精神,要重视物理与社会热点事件、科学前沿问题、现代文化的交融,来应对创新的素质型新题。
五、重点知识、薄弱环节专题复习,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纵观近几年来的中考综合题,多数是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综合应用,因此要通过重点知识的专题复习,如如何测密度、如何测电阻、解题方法等,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复习中普遍存在的难理解的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复习,释疑解难,补缺补漏,如电路故障专题、实验专题、数据处理题专题等,通过专题复习,活化深化课本知识,注重思路、方法和技巧的指导,将知识和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素质。当然,特别在复习的后阶段,还要注重各种信息的收集、筛选、整理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同时要不断调整学生的心理和应试状态,使学生的实际更切合于中考。
7.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感悟 篇七
一、语言关
作为教师要注重自己的授课语言, 讲一堂好的历史课, 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 要使语言精炼、有穿透性, 就应力争做到几句话说出之后即能感染学生,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心理关
不同的学生, 在不同的阶段心理特点是不相同的, 这就要求教师学会把握各时期学生的心理变化, 调整自己的授课风格来适应学生的心理需要, 这样才能在教学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构关
传统的历史学科教学模式是“教师讲, 学生听, 听后背”, 这种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 这就压制学生思想, 违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标准理念。那么, “课程标准”要求下我们应构建“读———讲——剖——感———练”五环的课堂结构。下面介绍一下这一课堂结构。
1. 读。
在教师的引导下, 要求学生课上利用8~10分钟阅读教材, 把握历史课本中的主要内容, 也就是通过读书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全文。
2. 讲。
在读书的基础上, 选1~3名学生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对学生在讲述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之处, 请其他学生纠正;其中, 前两个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表达能力。
3. 剖。
剖析中考的考点, 做到教学有针对性, 同时要设置一系列具有探究性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感到历史知识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老古董”, 而是有生活乐趣的学科。
4. 感。
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感受所学的知识, 对待知识, 努力有自己的想法, 即把知识生活化。也就是通过学习历史事件, 让学生对历史有所感悟和认识, 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史可以使人明智, 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5. 练。
选择精题当堂训练, 以达到知识的巩固。这就要求教师课下要多做题、选精题, 学生少做题、做精题, 以减轻学生的负担。
“五环节课堂教学结构”符合感性——理解———巩固———运用的教学原理, 五个环节环环相扣、不可分割, 能真正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充当导演的角色。
四、情感关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情感的把握, 要善于抓住历史事件中有情感的事件, 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也能弥补现实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学生缺乏“情感”, 最终也达到了以“情”致“动”的良好效果。
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不仅要多听课, 多评课, 更重要的是要多钻研, 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 形成学科思想, 去引领学生学习。
8.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感悟 篇八
一、历史教师的语言素质
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妙语生花往往会给课堂增色很多,也增加了教师的个人魅力。授课教师要注重自已的语言。讲一堂好的历史课,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要使语言精炼、有穿透性,力争做到几句话说出之后即能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历史教师的心理素质
历史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心理特点是不相同的,教师要学会把握各时期学生的心理变化,调整自己的授课风格来适应学生的心理需要。
三、教出自己的特色课堂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听后背”,压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违背了新课标理念中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新课标要求构建“读—讲—剖—感—练”五环的课堂结构,下面笔者就该课堂结构具体分析一下。
1.读。课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利用8~10分钟阅读教材,把握历史课本中的主要内容,也就是通过读书让学生总整体上感知全文。
2.讲。在的读书的基础上,选1~3名学生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学生在讲述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之处,请其他学生改正。
其中,前两个环节是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表达能力,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现的平台,真正让学生变成学习知识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使学生感到“我学习我受益,我参与我快乐”。
3.剖。剖析中考的考点,做到教学有针对性,同时要设置一系列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到历史知识不再枯燥、乏味,而是有生活乐趣的学科,让学生在一系列的问题中轻松度过。在这个过程中,对于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的学生要给予鼓勵(赏识教育)。此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巩固知识、运用知识,为以后的应试做准备。
4.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感受所学的知识,努力有自己的想法,即把知识生活化。也就是通过学习历史事件,让学生对历史有所感悟和认识,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史可以使人明智”,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教育的最终目。
5.练。选择精题当堂训练,以达到知识的巩固,这就要求教师课下要多做题、选精题,学生要少做题、做精题,以减轻学生的负担。
以上的教学符合感性、理解、巩固、运用的教学过程,同时五个环节环环相扣、不可分割,真正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导演的角色。
四、用丰富的情感熏陶学生的心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情感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历史事件中有情感的事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这样可以弥补现实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学生缺乏“情感”,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几点感悟】推荐阅读: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分层次教学的几点思考07-15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反思08-28
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感悟08-14
初中历史与社会整体性教学的几点感悟06-25
德城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实施方案08-16
物理教学的几点创新11-03
高中物理新课程实施的几点思考08-07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古诗词教学的几点体会11-08
初中物理教学计划-物理工作计划06-21
初中物理教学经验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