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评价方式,让每个孩子体验成功论文

2024-09-18

优化评价方式,让每个孩子体验成功论文(通用2篇)

1.优化评价方式,让每个孩子体验成功论文 篇一

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摘要:五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转折期,这一阶段的学生正从童年向青少年转变,渴望独立、自由和成功。然而,这一阶段的学生也最易感到挫败。这种消极情绪可能会伴随他们一生。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成功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关键词:成功感;引导学生;激发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0-082-1

一、抓获时机,培养自信心

每个儿童都是怀着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然而,几次努力失败后,学生就会失去自信心。此时,就需要教师以真诚、信赖和热情、鼓励来帮助学生重树自信心。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列出自己的五个优点,然后在各条优点的下面填上两个成功人士的名字,虽然这两个人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他们总的优点并不比自己多,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发现,他比自己想象中的自我要高大得多。学生往往会因为这一发现而兴奋不已,所以会自然地喊出肺腑之言:“我能行!”学生有了自信心,就能激发起获取成功的愿望,就能全力以赴地选择争取成功的行为。

我们要善于在集体活动中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而且可以有意创造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活动,让学生扬长避短,让缺乏自信的学生逐渐克服自己的劣势,共同享受活动带来的喜悦、集体的温暖。比如,学期之初,民主竞选班干部,对学生增长才干、提高能力、获取成功感是一种极佳的时机。在班集体的召唤下,在老师的鼓励下,不少学生便会按照自己的愿望、能力、特长等竞选中队长、中队委、小队长以及各课课代表,并尽心尽责地做好此项工作,学会合作,锻炼自己,从而培养自信心。我们还可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与“值日班长负责制”,目的是确保每一位学生都有平等表现的机会,树立主人翁意识,满足每一位学生的成功需要,为胆小的学生增添勇气,培养自信心。

二、恰当鼓励,激发成功感

赏识是培养学生自信的基础。我们相信,没有一个小学生不期盼得到老师的赏识,没有一个老师的赏识激发不了学生的自信。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才能具备一双赏识的慧眼,敏锐地发现学生的一技之长,一能之优。我们班有个学生性格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作业速度特别慢,因此考试成绩总不理想。但他有个优点,就是作文写得特别棒。所以我就依此为突破口,把他的作文送到读书节参加比赛,结果入选了《快乐树下的童年》这本书,并参加了颁奖典礼,坐到了主席台上,这大大地激发了他的成功感。经过得奖这件事,他的自信心增强了,成绩也提高了。然后我又帮他分析了成绩不理想的原因,获得自信心的孩子成绩也越来越好。

三、完善关系,获得成功感

宽松和谐的环境,对克服学生的自卑心理大有益处。因此,教师要致力于与学生培养良好的伙伴关系,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使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在集体中获得同伴的认可,获得心理的满足,克服自卑心理。一般缺乏自信的学生往往是由于学习成绩差,而其他非智力因素方面并不是不如别人。因此教师可精心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这些缺乏自信心的学生提供表演的舞台,从而强化自信。

例如,可以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参与竞争,使他们获得胜利,受到激励。前些时候,我班开展了“算二十四”“下五子棋”比赛,结果是两位在同学眼中成绩平平的同学获得了冠军。同学们在惊讶之余都对他们产生了羡慕和敬佩,使平时缺乏自信的两位学生感受到:只要付出了努力,自己并不比别人差。这样,学生在平等、良好的伙伴关系中迈开自信的脚步,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培养挑战意识,增强成功感

学生时代如果缺乏竞争氛围,就无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去争取日后的成功。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在课上组织问题抢答、听读训练、口头作文、即兴辩论;课外组织智力竞赛、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这不仅能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而且能使学生在成功――失败,失败――成功的体验中,培养一种“敢于强手争高下,不向困难让半分”的挑战意识和积极参与的精神。比如,我班开展的从“我最钦佩的一种行为”和“我最看不惯的现象”两题中任选一题进行演讲比赛。对于平时成绩优秀的同学,我鼓励他们突破从众心理,演讲的观点要标新立异,并肯定这种观点,让学生尝到突破从众心理发挥独创的甜头,从而更积极追求创新的成功。而那些见到老师就说话结结巴巴,甚至手心出汗的同学,要他们在全班同学面前演讲,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因此,我鼓励他们,不管老师还是学生,和你一样都有优点,也有缺点。而你的优点往往是别人不具备的,只要你能站在讲台上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就是成功。在同学们的掌声和微笑中,他们感受到了成功。一个成功往往会导致另一个成功,悉心爱护那些成功的小花,就能使学生的成功感得到增强。

2.分层作业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 篇二

华昌小学

张秋月

摘要: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教师对教学效果检查的一种形式,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复习与巩固。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水平,分层次布置作业,让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关键词:分层布置作业

因材施教

自主探索

一、在数学教学中实施作业分层的必要性

(一)传统教学理念下作业布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与束缚,特别是在作业的布置方面,存在着这样的问题:班级上课人数多,基础不一,能力有别,课外作业量多了、难了,基础差的学生往往完不成;作业量小了、简单了,优秀学生又经常吃不饱;时间长了,这两部分学生都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这些问题是需要我们引起关注并切实解决的。

(二)作业分层的指导思想

1、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突出素质教育的三种特性:基础性——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全体性——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素质都有所提高;发展性——开发潜能,发展个性特长。

2、重视学生的心理、生理、情感、意志、品格的不稳定和知识、智力、能力与行为的差异性,解决学生的分化问题。

3、坚持因材施教、分层指导的原则,解决教育中的普及性和统一性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差异的矛盾。

(三)分层布置作业的概念

分层布置作业,指教师布置主要课外作业时因人而异,区别对待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其课外作业的内容和要求也各有不同。而班级学生的层次,是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平时作业状况和考试成绩,比如划分为A、B、C、D组。一般需要教师在对学生的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后才可实施。

(四)作业分层的目的

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共同的特点,但其学习目的与动机、学习习惯与方法、智力水平与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反映在学习成绩上,往往形成好、中、差三类学生。我们设计作业,通常都是统一题目,这不利于优差生通过作业练习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作业评价也是用统一标准,或好或差,或对或错,这样也不能调动全体学生(特别是差生)作业的积极性。为了使作业设计切合各类学生的实际,为了使作业评价更有实效,布置作业时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呈阶梯式的作业与练习,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

(五)作业分层的意义

给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可以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均有收获,让学生最大限度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对于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很有效的。给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应付了事及相互抄袭,还可以给学生提供相互学习和取长补短的机会,从而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课外作业的作用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

二、分层在作业设计中的实际运用

(一)作业设计,量力而施,因人而异

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基础及对数学的爱好兴趣存在较大差异,布置作业时完全统一,必然会加重学困生的课业负担,因此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的因素,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根据教学目标将作业设计成A(学优生)、B(中等生)、c(学困生)三个层次,其中A类作业侧重于动手动脑能力较强的综合运用的作业,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设置一些发表观点、看法的题目,写单元课程小报告、读书心得,甚至可以让他们评价本堂课、本单元的教材教法,让学优生备课,代替老师讲课,直接参与课堂教学;c类作业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积累,如加强计算方面的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及练习册中的部分题目,让此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学有所长、学有所乐,逐步积累,稳中求升;B类作业则介于二者之间,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来选择作业,开放性自主性更强一些。

(二)作业设计要有针对性,缺啥补啥

布置作业时要注意按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即使是学优生也不是所有方面都好,学困生也不是一无是处,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根据学生某些方面的缺陷来设置作业,以求补救,相对来说比较有效。如对于计算能力差的学生布置口头听算,从易到难,如乘法先从乘法口诀入手,再学会算两位数成一位数,再过渡到两位数乘两位数。每天有目的有计划的练习,只要持之以恒,在不久的将来肯定会见效的;对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布置一些联系实际生活的题目进行训练,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理论知识。这样让各种不同程度的学生达到能飞则飞、能跑则跑、能走就走的目的。

(三)作业布置分层分工,进行创造性学习

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以人为本。因此,作业布置应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有充分的选择权和自主权,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谁擅长哪方面就展示哪方面,让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同时大家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在众多活动过程中,从学生不同的需求、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兴趣出发,学生不仅得到了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体现了学习的主体性,而且学会了人与人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将课程上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主学习的自学能力,体验了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分层作业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

(一)根据学生差异,将学生合理分层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基础和能力要有个全面的了解,可以把学生大致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学习目的性强,成绩优异,自信心较强;B层:有一定的自觉性,基础较扎实,理解能力一般,成绩中等,需要老师适当点拔;C层:基础不好,理解能力较弱,学习成绩中下等,自信心不足,不时需要教师的提醒和管教。这些层次的划分,仅仅是教师心目中的一个衡量,不需要在全班分开,让学生在作业中选择自己合适做的题目,帮助学生客观认识自己。

(二)作业科学分层,学生自主选做

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他们可以自主选择所做作业的层次,为此,我将作业题设计成“三个星级”(即三个层次)一星为简单知识点的基础题,二星为设计两个知识点的理解题和提高题,三星为多个知识点的综合题和拓展题,按6:3:1的比例呈现,确保满足班上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三)分层批改,做到人人有所收获 作业的批改做到分层批改,简单的课堂作业,学生当堂完成,采用小组内和小组间互批,以便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情况;教师还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面批,尤其是对学困生和学优生,这样有利于了解学困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随时对其进行帮扶指导和督促,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增强学习的信心;有能给优学生及时的点拔,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分层评价,鼓励为主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评价对学生自我评价影响大。对学有困难、自卑感强的c层学生,采用表扬式评价,使他们看到希望,只要他们的作业认真做了,只要作业有了进步,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老师都不能忽略。要让他们得到肯定:对成绩一般的B层学生,采用激励评价,并大胆指出其不足,指明其努力的方向让他们进步的更快;对成绩好的A层学生,采用竞争式评价。对的评价要更具体,更清晰,更明确,同时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标准,使他们更加努力,以求让他们发展得更快更高更强。

四、对作业分层的几点思考

1.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感受分层作业带来的好处

一方面,教师要清楚分层作业是体现新课程和小班化的教学理念,是因材施教思想的落实,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另一方面,学校和教师还要做好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让他们认识到分层作业不是不公正的对待他们的孩子,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设计的一种作业方式。

2.控制作业的数量,提高分层作业的质量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编选各个层次的习题;要控制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可做的题目,都有所进步。

3.要实行动态分层、弹性分层

学生的发展是动态的,学习成绩和实际表现都再不断的变化,实行动态分层、弹性分层,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完成更高层次的作业。当然,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非常必要,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实现目标。

笔者的教学实践证明,分层作业的思想符合数学教学现状,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分层作业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这就要求我们处理好多种关系,如教学与家庭的关系,同事间的关系,课堂教学与课外作业辅导的关系,让作业分层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喻立森,教育科学研究通论,福建教育出版社

[2滑文革,研究型学习导论,吉林教育出版社

[3]刘志光,创造性教育与人才,广东人民出版社

[4]汪甜,吴思来,通过精选分层作业构建轻负高校课堂【J】知识经济。2011

上一篇:26个彩票的句子下一篇:三4班第二学期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