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职业精神

2024-07-01

如何培养职业精神(8篇)

1.如何培养职业精神 篇一

营造浓厚文化氛围培养优良职业精神

按照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部署,硝酸厂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结合自身特点,以宣贯公司理念和员工职业道德规范为主线,创新工作思路,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教育活动,营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践行公司理念和强化职业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在全厂范围内形成企业文化感染员工,员工的行为丰富企业文化内涵的良性循环。

一、扎实开展视觉形象展示,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视觉形象展示,是宣贯公司理念,并将理念转化为员工行为习惯的重要措施,也是美化企业环境,使员工产生荣耀感、树立自豪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们把视觉形象展示作为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从策划到实施,全力以赴,投入极大的精力。有关部门对厂内的主干道、装置区、员工主要活动场所应该设置什么内容的企业理念,创造什么样的环境氛围等问题,都做了认真考察和研究,对每个部位的展示墙、宣传栏、宣传板的尺寸、款式,制作出示意效果图,并且在实施过程中反复斟酌、几经修改、最终敲定,从而取得比较理想的整体效果。我们在遵循公司视觉形象展示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厂办公区域和生产装置的具体情况,重点突出了“醒目、简洁、美观”的总体效

1果。比如办公楼门厅设置了公司经营思想展示墙,厂部门前左侧空旷处设置了中国石油企业精神栏,办公楼对面设置了公司理念展示墙,调度会议室、综合会议厅悬挂各种理念展示板。这种醒目、简洁的布置,与厂区环境和谐统一,突出了公司企业文化的视觉形象展示。此外,为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推动和谐企业建设,我们建立了“荣誉教育展览室”,利用文字、图片、数据、实物等形式,直观、全面地反映了几年来,经过员工不懈动力,企业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实践证明,企业文化视觉形象展示搞好了,对员工工作、学习、生活都会起到一种警示、督促、激励作用,对内可以增强凝聚力,对外可以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二、大力宣贯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创新和发展的灵魂,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管理活动中形成的理想信念、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反映。它是企业的群体意识和精神风貌,也是企业员工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为使公司确立的企业文化能够在员工心中扎根,在宣贯过程中,我们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开展思想教育,凝心、聚力。我们首先把公司《企业文化手册》下发到每个员工手中,组织员工利用班前班后会以及副班时间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公司企业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其次利用厂门户网页开展宣传教育,把公司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每个员工的心目中。再次利用先进的电子屏幕,开设企业文化建设宣传专栏,把《企业文化手册》的内容向员工反复宣讲。用文化的力量凝聚人、引导人、激励人、塑造人。与此同时,我们还创办了《硝酸动态》,以积极、客观的态度反映员工思想倾向,及时为员工释疑解惑,为企业营造昂扬向上,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硝酸动态》成为我们宣贯企业文化的有效载体,成为加强领导与基层沟通的桥梁,成为展示硝酸人精神风貌的平台。此外,我们借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之机,夯实基础管理,厂对各车间、科室的基础台帐、管理规定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并对人员上岗着装,员工行为和精神面貌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了队伍建设,提高了员工素质。营造奋发向上的精神氛围,鼓励员工用新的理念、新的价值观规范自己的行为,践行自己的岗位职责。

通过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促进企业内部管理,从而使企业外部形象及内在素质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使命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不断加强,真正达到凝聚人心,统一意志的作用。通过开展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真正把企业理念根植于全体员工心中,成为员工共同的信仰,共同遵守的准则,并转化为引导、推动员工立足岗位,努力工作的动力,为企业稳定、发展、壮大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三、深化职业道德建设,提升员工综合素质

中国石油职业道德规范是所有员工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为深化员工职业道德建设活动,厂党群工作部按照公司要求,制定了详尽周密的学习计划,把学习活动与日常的干部理论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采取有步骤、分层次学习的方法,扎实有效地推进学习,在全厂形成了全员学习规范、培养职业道德的良好局面。

厂党政领导以身作则,带头学习。他们利用中心组学习时间精读原文,深刻领会手册、规范的精神实质,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同时把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采用报告会的形式向员工进行宣讲。厂中层干部在熟记职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围绕“立足岗位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这一主题进行专题研讨,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各基层支部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对职业道德规范的宣贯力度。他们按照2008年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要点的要求,组织开展《谁是最可爱的员工》读书活动,细读书目、撰写体会、交流思想。他们还召开班组座谈会,结合职业道德规范,深入细致座谈、讨论,畅谈学习心得。

厂党群工作部为进一步加深员工对职业道德规范内容的记忆,将职业道德规范的十条要点制作成电脑桌面,要求全厂所有工作电脑都要换成这一桌面,同时制作了职业道德规范卡片,全厂员工人手一份,方便广大员工熟知熟记,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为使学习活动开展得更加深入,厂党群工作部还结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编写了问卷答题挂在厂门户网页上,组织员工认真答题,开展培训工作。通过多种形式的宣贯、培训,员工对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和内涵有了较为深刻的认知和理解。树立了良好的工作理念,提升了思想业务素质。厂党群工作部根据员工对职业道德规范内容掌握程度,适时进行了测试,合格率达95%以上。

通过深入宣贯企业文化,开展员工职业道德建设,教

育员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把产品奉献社会、效益留在企业、实惠回报员工的经营思想牢牢根植于员工心中,激发员工忠诚企业,甘于奉献,尽职尽责,积极进取的工作热情,全身心投入企业和谐建设之中,为把公司建设成为国内站排头,国际有影响,以芳烃为特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大型企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2.如何培养职业精神 篇二

1 相关概念

职业精神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精神, 大体上由八个基础因素构成, 即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 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信誉和职业作风。护士职业精神的精髓就是敬业精神。

2 途径与方法

2.1 加强思想教育。

社会主义职业精神的根本就是要从业者放眼社会利益, 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大医精诚”是从医者的职业要求和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 是习医者的职业方向, 是对医护人员职业精神的高度概括。护理部通过在互联网上收集学习信息, 举办专题教育讲座, 从现代医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等角度去挖掘, 让新护士树立“追求卓越﹑利他主义﹑责任感﹑诚实﹑正直﹑严谨﹑敬业精神﹑爱心﹑同情心﹑耐心﹑细心”的护理理念, 并不断进行强化, 提高其职业道德修养, 坚定自己的内心道德信念和良心, 以道德意识为约束力, 用崇高的职业道德观指导工作和言行。

2.2 帮助新护士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

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是从业者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 相对其他行业而言, 护士的职业压力较大, 护理人员处在医护工作第一线, 患者及家属对医院﹑医生等的不满情绪可能因为无法找到出口而发泄在护理人员身上[1]。同时, 在临床上也确实存在护士缺乏工作热情, 对患者态度冷漠, 服务不及时, 甚至对患者及家属的疑虑﹑询问不仔细解答等现象, 引发患者及家属的强烈不满, 为医患纠纷埋下隐患。通过开展主题演讲活动, 以主题活动为载体, 帮助新护士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 让新护士拥有一颗同情的心和一双愿意工作的手。

2.3 良好的职业技能具有深刻的职业精神价值。

通过举办讲座和培训, 让新护士明白, 职业精神不仅有原则性的要求, 而且往往很具体, 具有可操作性, 只有拥有了精湛的业务知识与熟练的操作技能, 再加上丰富健康的信息知识, 才能实现技术和爱心结合的护理效果, 才能将职业精神融入到平凡的护理工作中。

2.4 通过开展心理咨询普及心理卫生知识, 使新护士保持阳光心态。

阳光心态是一种积极﹑健康﹑进取和充满关爱的心态, 是护理行业对护士的一种职业要求, 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通过相关知识的普及, 让新护士学会给心灵松绑, 正确对待工作中的压力, 使其面对问题和压力时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用微笑去面对所护理的对象, 带着愉快的心情去快乐地工作, 快乐地生活。

2.5 强化职业认同感。

职业认同感是护士本人对护理职业的积极看法和感情, 以及决定自己积极职业行为倾向的心理状态, 它直接影响着护士对工作的态度, 也是护理队伍稳定﹑健康发展的保证。通过培养新护士的职业认同感, 养成其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 使其坚守自己内心的职业道德信念, 不断提升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 构建有利于护理事业发展的职业精神。

2.6 加强敬业精神的培养。

敬业就是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 敬业精神的好坏决定着职业作风的优劣, 职业作风的优劣直接关系着护理工作质量。一旦形成了良好的职业作风, 就能在其职业活动中自觉按照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行事, 表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2]。只有敬业, 才能尊崇、热爱自己的职业, 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护理工作。通过开展院内讲座, 邀请有临床经验的老护士以多种多样的形式介绍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引导新护士对护理职业价值形成正确的认识, 激发她们的爱岗敬业精神。

2.7 加强团队精神的培养。

团队精神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现代护理工作的关键环节。团队精神是实干精神、奉献精神和协作精神的统一, 团队有了优良的职业作风, 就可以相互教育﹑互为榜样, 形成良好的职业风尚, 并实现优势互补;好思想﹑好品质﹑好行为就可以更好地发扬出来, 既能促进护理专业和护士个人的发展, 同时又能激发护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小结

对于新护士, 通常岗位培训中更注重的是服务理念, 医德医风, 相关法律法规, 医患沟通, 职业安全和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培训, 对于职业精神培训花费的课时有限。而良好的职业精神, 是职业人必备的重要素质, 是职业成就的保证。护士的职业精神直接关系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和护理事业发展, 新护士职业精神的培养, 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 同时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加深新护士对职业精神的理解, 提高其对职业认知的水平, 不断提升护理工作质量, 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促进优质护理服务向纵深发展[3]。

参考文献

[1]张新征.急诊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原因分析及防护措施[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33) :74-77.

[2]徐颂陶, 韦洪鹏, 余高雅, 等.专业技术人员职业道德培训教程[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14:50.

3.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精神培养研究 篇三

关键词 高校青年教师 职业精神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Training of Young College Teachers' Professional Spirit

CHEN Chuo, LIU Liping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500)

Abstract Professionalism is the fundamental driving force of young university teachers dedication to the cause of education, vocational training of young teachers in favor of spiritual self-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the article explains the young university teachers from vocational spiritual connotation, analyzes of the status quo of young university teachers lack professionalism, and measures to train young college teachers' professional spirit from the government, schools and young teachers three aspects.

Key words young college teachers; professional spirit; training

1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精神的概述

晚唐诗人李商隐曾在《无题》里写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也曾说过:“教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①可见在传统的职业精神内容里,教师不仅需要有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牺牲精神,还需要有传授知识、传承文明和引导启发学生的能力。教师的职业精神是一种职业意识、思想或活动和心理状态,包括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等方面的内容。高校青年教师是教师中特别的群体,他们不仅需要专业的知识技能,还需要非常丰富的精神世界作为支撑,而且因为工作时间不久,职业规范尚未完全内化,职业精神也未完全形成,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影响,所以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精神进行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2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精神缺失现状

(1)职业态度麻木,职业信念淡漠。部分教师选择从事教育行业,并非从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和自我抱负出发,入职后强烈的不适感使他们怀疑自己最初的选择,但又不知采取何种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长此以往,因为职业幸福感的降低,他们不再抱着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的信念来工作,并不把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为自己职业追求的理想,在对待教学和科研工作时态度不端,敷衍了事。

(2)职业认同度低,缺乏奉献精神。随着现代社会变化发展,经济体制的转型,多元化价值理念的冲击,教师的社会地位得不到认可,劳动报酬低于劳动价值,使部分教师开始怀疑和否认自己从事的职业,从而转向其他行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中心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在很大程度上对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产生冲击,如果对这些不良思潮无法抵制,就很容易导致教师内心浮躁,无法全心投入工作,职业情感变得淡薄,缺乏奉献精神,这对于教师职业发展和教育系统的健全稳定是十分有害的。

(3)职业压力大,职业倦怠现象严重。随着社会发展和工作年龄的增长,不仅面临着繁重的工作任务和科研任务,还面临着婚恋压力、住房压力、子女教育压力、继续深造和升迁压力,教师开始忘记或无法坚持最初从事教育行业的理想,对教育工作激情减退,职业倦怠现象越来越严重,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更新专业知识,不注重教育方法的实用性,与同事和学生之间存在着疏离感,不愿意花时间去关心同事和学生,上课也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很多教师利用空余时间去校外兼职,甚至有跳槽的打算等等。

3 培养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精神的措施

(1)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推动社会舆论导向。政府在颁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相关文件时,要正确定位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精神,提高教师职业认同度和内化水平。传统的教师职业精神都强调“蜡烛”精神,希望教师都能达到自我牺牲的理想状态,忽略对高校青年教师个性和内在需要,缺乏对青年教师物质和精神上的人文关怀,这种观点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缺乏社会现实性,对于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精神的认同和内化相当不利,打击了教师对工作的热情,甚至这种要求使部分青年教师产生敬畏感和惧怕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从而产生职业倦怠。因此,政府在制定政策和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到青年教师也是教育的主体,要重视其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把青年教师看作是一个有自我需求的社会人,使其在教书育人和践行服务精神的同时,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样才能使他们充分感受到职业幸福感,从而努力追求职业理想;同时,政府在社会中要充当舆论的导向,提高青年教师的社会地位,使更多的人以宽容和积极的态度看待他们,一个具有尊师重教精神的社会才会有不断发展的希望。

(2)学校加强管理和教育,强调教师的主体性。首先,学校在教师的聘用、职称的评定、继续教育、教师评价制度、晋升制度和师生配置等方面的管理要让教师自主参加学校管理,体现管理的民主性,增强教师的职业满足感和效能感,同时要定期对青年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其次,在制度建设方面,要健全完善培训制度、考评制度、激励制度和淘汰制度,创造一个积极竞争、良性循环的校园文化环境,激发高校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推动教师的良性发展,加强教师的危机意识;第三,学校还需要推动以高校青年教师为主力的组织建设,建立专门的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管理部门,以加强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同时推进心理咨询部门的建设,有利于缓解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和促进青年教师的心理修复;最后,学校要在物质和精神支持方面给高校青年教师充分的支持,比如在劳动报酬要基于青年教师教学科研的劳动价值,提供充足的进修和晋升的机会,在住房和子女教育方面也要充分考虑青年教师的需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学校领导也要关心青年教师的工作现状和生活情况,多与青年教师聊天谈心,理解他们的个性需求,以满足其精神需求。

(3)教师加强自我教育,提高自身素质修养。高校青年教师自身的职业价值观是影响其职业精神最重要的因素,树立起积极健康的职业价值观关键是要依靠教师自己,首先,高校青年教师要树立起崇高的职业理想,要有从事教育事业的志向、抱负和追求,从而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这个精神力量就是坚持从事教育事业的根本动力。其次,高校青年教师也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修养。古语云: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认为:“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②这说明除了传授知识,青年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和道德品质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教师作为榜样的作用不可忽视。第三,高校青年教师要用心去关爱学生,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还要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在不触犯原则的基础上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以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这样的教育工作才会事半功倍。最后,高校青年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要强调终身学习的意识,在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上都要做到与时俱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教学相长的教育模式,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本论文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3-2014年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项目(项目名称:《高校青年教师职业怠倦的成因及对策研究》;编号:XLJKJY1324B)的研究成果之一

注释

① 蒲倩.分布式认知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5.

4.如何培养职业精神 篇四

职业精神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职业特征的精神与操守,从事这种职业就该具有的精神、能力和自觉。是职业特性、职业作风和职业化的统一,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信誉和作风等内容。教师的职业精神是教师应该具有的一种职业意识,思想活动和心理状态,包括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信誉、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操守、职业协作、职业规范和职业奉献等。据教育部统计,全国普通高校40岁以下教师所占比重已超过三分之二,青年教师已成为高校师资队伍的主体。高校青年教师是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宝贵人才资源。青年教师在高校中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高校工作的重点之一。

2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精神的现状分析

2.1个别青年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要求认识不清,职业认同感偏低

随着高校对教师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多数青年教师是博士毕业后从校园到校园,直接进入高校教书。通过座谈发现,个别教师选择从事教育行业是为了找到一份较为稳定的工作进入教师行业。他们并不把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为自己职业追求的理想,在对待教学和科研工作时态度不端,敷衍了事。

2.2个别青年教师缺乏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薄弱

部分青年教师处于组建家庭、孕育下一代的年龄段,背负着较大的经济压力。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多元化价值理念的冲击,高校教师虽然有比较高的社会地位,但是劳动报酬并不一定很高,使部分教师开始怀疑和否认自己从事的职业,在很大程度上对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产生冲击,从而降低了职业责任。

2.3青年教师面临的职业压力大,个别教师有职业倦怠感

随着社会发展和工作年龄的`增长,青年教师开对教育工作激情减退,职业倦怠现象越来越严重,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更新专业知识,不注重教育方法的适应性,不愿意花时间去关心同事和学生,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个别青年教师存在利用空余时间去校外兼职的现象。

2.4个别青年教师创新意识不足,职业进取心薄弱,缺乏奉献精神

通过个别访谈,个别青年教师由于缺乏职业认同感,职业责任意识薄弱,对自身的职业规划认识不清,缺乏职业规划执行的动力,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缺乏职业进取心。从而导致缺乏职业情感,降低了职业奉献精神。

3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精神现状的原因分析

3.1对学校缺少认同和归属感

多数青年教师博士毕业于“985”、“211”等国内重点高校,少数青年教师来自于国外重点高校,毕业后来到新的学校,对于学校的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工作方式、人际关系等不熟悉,缺乏对现在工作单位的认同和归属。

3.2职业定位模糊,职业规划不明确

高校中的青年教师都是专业领域中的佼佼者,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进入工作岗位后,面对职业上的发展道路比较迷茫,对自己中长期的职业规划不明确,个别青年教师仅看到眼前,缺乏长期规划。

3.3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个别青年教师情绪浮躁

5.如何培养职业精神 篇五

高职生职业精神的培养是高职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在当今人才竞争十分激烈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高职生职业精神的培养愈显重要.本文从阐述高职生职业精神的内涵入手,分析了高职生职业精神培养的必要性.

作 者:严楠  作者单位: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江苏,南通,226007 刊 名: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UOHE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年,卷(期): 8(3) 分类号:G718.5 关键词:职业精神   高职生   高职院校  

6.如何培养一个团队合作精神 篇六

1、欣赏,学会欣赏、懂得欣赏

很多时候,同处于一个团队中的工作伙伴常常会乱设“敌人”,尤其是大家因某事而分出了高低时,落在后面的人的心里就会很容易酸溜溜的。所以,每个人都要先把心态摆正,用客观的目光去看看“假想敌”到底有没有长处,哪怕是一点点比自己好的地方都是值得学习的。

欣赏同一个团队的每一个成员,就是在为团队增加助力;改掉自身的缺点,就是在消灭团队的弱点。

欣赏就是主动去寻找团队成员的积极品质,尤其是你的“敌人”,然后,向学习这些品质,并努力克服和改正自身的缺点和消极品质。这是培养团队合作能力的第一步。

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一个人的身上都会有闪光点,都值得我们去挖掘并学习。要想成功地融入团队之中,善于发现每个工作伙伴的优点,是走进他们身边、走进他们之中的第一步。

适度的谦虚并不会让你失去自信,只会让你正视自己的短处,看到他人的长处,从而赢得众人的喜爱。

每个人都可能会觉得自己在某个方面比其他人强,但你更应该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他人的强项上。因为团队中的任何一位成员,都可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因此,你必须保持足够的谦虚,这种压力会促使你在团队中不断进步,并真正看清自己的肤浅、缺憾和无知。

总之,团队的效率在于每个成员配合的默契,而这种默契来自于团队成员的互相欣赏和熟悉——欣赏长处、熟悉短处,最主要的是扬长避短。如果达不到这种默契,团队合作就不可能真正成功,团队成员的个人前途也将渺茫。

2、尊重,无论新人或旧人

尊重没有高低之分、地位之差和资历之别,尊重只是团队成员在交往时的一种平等的态度。平等待人,有礼有节,既尊重他人,又尽量保持自我个性,这是团队合作能力之一——尊重的最高境界。

团队是由不同的人组成的,每一个团队成员首先是一个追求自我发展和实现的个体人,然后才是一个从事工作、有着职业分工的职业人。

虽然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着在一定的生长环境、教育环境、工作环境中逐渐形成的与他人不同的自身价值观,但他们每一个人也同样都有渴望尊重的要求,都有一种被尊重的需要,而不论其资历深浅、能力强弱。

尊重,意味着尊重他人的个性和人格,尊重他人的兴趣和爱好,尊重他人的感觉和需求,尊重他人的态度和意见,尊重他人的权利和义务,尊重他人的成就和发展。

尊重,还意味着不要求别人做你自己不愿意做或没有做到过的事情。当你不能加班时,就没有权力要求其他团队成员继续“作战”;尊重,还意味着尊重团队成员有跟你不一样的优先考虑,或许你喜欢工作到半夜,但其他团队成员也许有更好的事情可以做。

只有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尊重彼此的意见和观点,尊重彼此的技术和能力,尊重彼此对团队的全部贡献,这个团队彩绘得到最大的发展,而这个团队中的成员也才会赢得最大的成功。

尊重能为一个团队营造出和谐融洽的气氛,使团队资源形成最大程度的共享。而如果一个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将彼此的知识、能力和智慧共享,那么,这对整个团队以及每一个成员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3、宽容,让心胸更宽广

美国人崇尚团队精神,而宽容正是他们最为推崇的一种合作基础,因为他们清楚这是一种真正的以退为进的团队策略。

雨果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阔的则是人的心灵”。这句话无论何时何地都是适用的,即使是在角逐竞技的职场之上,宽容仍是能让你尽快融入团队之中的捷径。

宽容是团队合作中最好的润滑剂,它能消除分歧和战争,使团队成员能够互敬互重、彼此包容、和谐相处、从而安心工作,体会到合作的快乐。

试想一下,如果你冲别人大发雷霆,即使过错在于对方,谁也不能保证他不以同样的态度来回敬你。这样一来,矛盾自然也就不可避免了。反之,你如果能够以宽容的胸襟包容同事的错误,驱散弥漫在你们之间的火药味,相信你们的合作关系将更上一层楼。

如果有人握着拳,还用一副愤怒的表情来见我,我敢肯定,我的拳头会比他握的更紧,我会比他更加愤怒。

团队成员间的相互宽容,是指容纳各自的差异性和独特性,以及适当程度的包容,但并不是指无限制地纵容,一个成功的团队,只会允许宽容存在,不会让纵容有机可乘。

宽容,并不代表软弱,在团队合作中它体现出的是一种坚强的精神,它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团队战术,为的是整个团队的大发展,以及为个人奠定有利的提升基础。

首先,团队成员要有较强的相容度,即要求其能够宽厚容忍、心胸宽广、忍耐力强。其次,要注意将心比心,即应尽量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衡量别人的意见、建议和感受,反思自己的态度和方法。

4、平等,不论地位和等级,真正以人为本

美国企业在这一点上的所作所为让人叹为观止,从无差别的办公室到无等级之分的停车场,每一个管理环节,都充分体现了团队的平等精神。

当每一个团队成员都处于相同的起跑线上时,他们之间就不会产生距离感,他们在合作时就会形成更加默契、紧密的关系,从而使团队效益达到最大化。

5、信任,成功协作的基石

美国管理者坚信这样一个简单的理念:如果连起码的信任都做不到,那么,团队协作就是一句空话,绝没有落实到位的可能。

人们在遇到问题时,会首先相信物;其次是相信自己和自己的经验,最后,万不得已才相信他人。而这一点,在团队合作中则是大忌。

团队是一个相互协作的群体,它需要团队成员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信任是合作的基石,没有信任,就没有合作。信任是一种激励,信任更是一种力量。

团队成员在承受压力和困惑时,要相互信赖,就象荡离了秋千的空中飞人一样,他必须知道在绳的另一端有人在抓着他;团队成员在面临危机与挑战时,也要相互信任,就象合作猎捕猛兽的猎人一样,必须不存私心,共同行动。否则,到最后,这个团队以及这个团队的成员只会一事无成、毫无建树。

现代社会的发展,使职业分工越来越细,一个人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越来越需要集体的合作。个人的能力再强、工作做的再出色,也不能离开团队这个大的氛围。因此,团队成员只有相互信任、主动做事、乐于分享,才能共同成长,共达成功的彼岸。信任,是整个团队能够协同合作的十分关键的一步。如果团队成员彼此间没有充分的信任,其交流就很难发生,就会丧失彼此合作的基础,整个团队也就势必形同散沙,毫无力量可言。

高效团队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信任。也就是说,团队成员彼此相信各自的品格、个性、特点和工作能力。这种信任可以在团队内部创造高度互信的互动能量,这种信任将使团队成员乐于付出,相信团队的目标并为之付出自己的责任与激情。

如果你不相信任何人,你也就不可能接纳任何人。根据团队交往的交互原则,你就不信任别人,别人也就不会信任你;相反,你以坦诚友好的方式待人,对方也往往会以同样的方式待你,那么,结果可想而知。

信任是缔造团队向前的动力,它同时也是团队成员对自身能力的高度自信。正是基于这种自信,他才会将自己的信任和支持真正交付给自己的合作对象。所以,若想获得最大的成功,就必须让自己拥有这份自信!

6、沟通,敢于沟通、勤于沟通、善于沟通,让所有人都了解你、欣赏你、喜欢你

从古至今,中国人一直将“少说话,多做事”,“沉默是金”奉为瑰宝,固执认为埋头苦干才是事业走向辉煌的制胜法宝。可却忽略了一个人身在团队之中,良好的沟通是一种必备的能力。

作为团队,成员间的沟通能力是保持团队有效沟通和旺盛生命力的必要条件;作为个体,要想在团队中获得成功,沟通是最基本的要求。沟通是团队成员获得职位、有效管理、工作成功、事业有成的必备技能之一。

在很多人的头脑中,都不能容忍另类思维的存在。于是,在追寻真理的过程中,我们不断重复着“瞎子摸象”的游戏,也许你摸到了“墙”,我摸到了“绳子”,他摸到了“柱子”„„而每个人都抱着固有的思维不放,顽固地坚持着自己的意见,不管这个意见是否全面、具体。

沟通能力在团队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现代社会是个开放的社会,当你有了好想法、好建议时,要尽快让别人了解、让上级采纳,为团队做贡献。否则,不论你有多么新奇的观点和重要的想法,如果不能让更多的人去理解和分享,那就几乎等于没有。

持续的沟通,是使团队成员能够更好地发扬团队精神的最重要的能力。团队成员惟有冲自身做起,秉持对话精神,有方法、层次地对同时发表意见并探讨问题,汇集经验和知识,才能凝聚团队共识,激发自身和团队的力量。

建立团队精神时必须掌握的沟通语言: 最重要的八个字:我承认我犯过错误!最重要的七个字:你干了一件好事!最重要的六个字:你的看法如何? 最重要的五个字:咱们一起干!最重要的四个字:不妨试试!最重要的三个字:谢谢您!最重要的两个字:我们„„ 最重要的一个字:您„„

7、负责,自信的面对一切

负责,不仅意味着对错误负责,对自己负责,更意味着对团队负责、对团队成员负责,并将这种负责精神落实到每一个工作的细节之中。一个对团队工作不负责任的人,往往是一个缺乏自信的人,也是一个无法体会快乐真谛的人。要知道,当你将责任推给他人时,实际上也是将自己的快乐和信息转移给了他人。

任何有利团队荣誉、有损团队利益的事情,与每一个团队成员都是息息相关的,所有的人都拥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我是公司的老板,如果有谁说那不是我的责任之类的话,我就会立刻把他开除,因为这种人显然对整个团队没有足够的专注和忠诚,缺乏责任心。

9、节俭,以小显大

在美国,节约是整个团队的事,而每一个细微之处的浪费都可能会被认为是一种品德上的缺陷。

越是优秀的员工,越要懂得事事从小处着眼,因为很多细小的环节都是与公司的前途休戚相关的。正所谓细节决定命运。所以,为了团队的整体利益,所有的团队成员都应该养成节约成本的好习惯。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要想在短时间内就将浪费的习惯彻底改掉,确实有很大的难度。但只要你下定决心,从骨子里树立自己的节约思维与习惯,那么,你就一定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由浪费到节约这个艰难的过程。

在今天这个高度竞争的社会里,即使企业员工从小处节俭,最后聚少成多,企业所获得的成果也是十分可观的,甚至真的可以造成企业赚钱和赔钱的本质区别。

因此,当我们在工作中自主、自动和自发地极力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时,无形中就会使整个团队减少支出、降低成本,实际上也就等于为整个团队增加了利润。

如果我们在工作中能够形成习惯性节俭,使他成为我们的第二天性,那么我们就会因为这些习惯而获益,并最终赢得辉煌的事业。

10、诚信,不容置疑

古人说:人无信则不立。说的是为人处世若不诚实,不讲信用,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和建功立业。一个个体,如果不讲诚信,那么他在团队之中也将无法立足,最终会被淘汰出局。

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作为一名团队成员所应具备的基本价值理念——它是高于一切的。

没有合格的诚信精神,就不可能塑造出一个良好的个人形象,也就无法得到上司和团队伙伴的信赖,也就失去了与人竞争的资本。唯有诚信,才是让你在竞争中得到多助之地的重要条件。

团队精神应该建立在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而只有当你做到了“言必信,信必果”时,你才能真正赢得同事的广泛信赖,同时也为自己事业的兴盛发达注入了活力。

11、肥胖,也关系到整个团队

身处团队之中,发生在团队成员身上的任何一件事情,都将关系到团队的健康发展;每一个团队成员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影响着团队的前进步伐!

12、热心,帮助身边每一块“短木版”

职场之内,人们一致认定的竞争法则是:强者有强者的游戏规则,弱者有弱者的生存法则。作为一个团队成员,必须记住,只有一个完全发挥作用的团队,才是一个最具竞争力的团队;而只有身处一个最具竞争力的团队之中,个体的价值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

当你是团队中的那块“短木版”时,应该虚心接受“长木版”的帮助,尽一切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不要让自己拖整个团队的后腿,当你是团队中的那块“长木版”时,你不能只顾自己前进的脚步,而忽略了“短木版”的存在,那么,你收获的终将是与“短木版”一样的成就。

当我们身处于一个团队中时,只有想方设法让短木版达到长木版的高度,或者让所有的板子维持“足够高”的相等高度,才能完全发挥团队作用。

13、个性,坚持自己的特质,要的就是与众不同

团队精神不是集体主义,不是泯灭个性、扼杀独立思考。一个好的团队,应该鼓励和正确引导员工个人能力的最大发挥。

团队成员个人能力的最大发挥,其实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最好体现。个人英雄主义在工作中往往表现为个性的彰显,更包含有创造性的工作,以及勇于面对压力和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团队若能给团队成员提供一个充分施展、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那么,这将会为团队带来永不枯竭的创新能力!

诚然,团队精神的核心在于协同合作,强调团队合力,注重整体优势,远离个人英雄主义,但追求趋同的结果必然导致团队成员的个性创造和个性发挥被扭曲和湮没,而没有个性,就意味着没有创造,这样的团队只有简单复制功能,而不具备持续创新能力。

团队不仅仅是人的集合,更是能量的结合与爆发。

作为团队成员,不要因为身处团队之中就抹杀了自己的个性特质。记住,团队制度的建立是为了更好的发挥成员的才能,只要你不逾矩,那你就完全可以随心所欲。“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地开展你的工作。

14、团队利益,至高无上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团队精神不反对个性张扬,但个性必须与团队的行动一致,要有整体意识、全局观念,要考虑到整个团队的需要,并不遗余力地为整个团队的目标而共同努力。

时,以让团队利益达到最大化为根本,义无返顾地去做,自然不会因为工作中跟相关部门的摩擦而耿耿于怀,也不会为同事之间意见的分歧而斤斤计较,更不会因为公司对自己的一时错待而怨恨于心。

对上司和公司的决定需要保持高度的认同感,这也是全局意识的一种体现。因为上司或公司高层正是一支团队的指挥中枢,每位下属或员工都必须听命于他们,与他们精诚合作,这个团队才能保持旺盛而持久的战斗力,企业才能发展壮大。

在团队之中,一个人与整个团队相比,是渺小的,太过计较个人得失的人,永远不会真正融入到团队之中!而拥有极强全局意识的人,最终会是一个最大的受益者!

15、超越自我的团队意识

强调团队合作,并不意味着否认个人智慧、个人价值,个人的聪明才智只有与团队的共同目标一致时,其价值才能得到最大化的体现。

成功的团队提供给我们的是尝试积极开展合作的机会,而我们所要做的是,在其中寻找到我们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东西——乐趣——工作的乐趣,合作的乐趣。团队成员只有对团队拥有强烈的归属感,强烈地感觉到自己是团队的一员,才会真正快乐地投身于团队的工作之中,体会到工作对于人生价值的重要性。

16、永远不要抛开你的队友

杰克·韦尔奇有句关于团队的名言:你可以拿走我的企业,但不能拿走我的团队,只要我的团队在,我就能再开创一个更加辉煌的企业。这是通用的路标,也是我们现代企业中生存必须秉持的原则。

现代企业需要协调不同类型,不同性格的人员共同奋斗,如果你不是一个领军型人才,如果你缺乏一定的合作精神,那么,你的晋升之路将倍加坎坷,甚至遥遥无期。

17、“我们”,Forever!

不是“他们”、“你们、“你”、“他”、“我”,而是“我们”!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团队领导,甚或只是一名合格的团队成员,那么,你就必须努力养成不在团队中使用第一人称的习惯,因为你在团队中所做过的每一件事情,几乎都是与他人一起合作完成的,都是由“我们”共同来承担的。所以,当你又想说出“我”这个字的时候,请你认真回想一下你所有的同事、伙伴和下属,以及那些你可能遗漏的人们„„

如果你经常使用“你们”、“他们”等人称,那么在无形中你就会表现出一种疏离感,散发出一种“生人勿近”的气息,久而久之,你会被整个团队孤立起来,成为一个和谐团队中最不和谐的音符。这样的你,又何谈事业与前程?

管理者和企业员工在用“我”来代替整个团队的“我们”时,就已经习惯了把整个团队的功劳归于己身,在论功行赏时忽视整个团队的努力,使整个团队都成为“我”本身的附属品,致使团队人心涣散、一盘散沙,战斗力也无从谈起。

7.如何培养职业精神 篇七

职业精神 (Professionalism) 指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人们所表现出来的特有的精神动力, 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的行为表现。现代职业精神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范畴, 是对职业道德内涵的升华。它不仅反映社会精神和职业要求, 而且反映特定职业的具体性征和具体要求, 即它不是在普遍的社会实践中产生的, 而是在特定的职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

现代职业精神强调具体职业的特征, 表现为从业人员对自身职业角色、职业道德的不断认同, 并用坚定的信念履行该职业义务。职业精神是指同一职业的从业人员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且为大家共同认可的具有该职业自身特征的精神, 主要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信誉和职业作风, 其核心是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与职业良心。职业精神的本质特点有多种理解和认知:它鲜明地表现为某一职业特有的精神传统和从业者特定的心理认同以及较为稳定的职业素养, 它与人们的具体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点的精神表象, 它由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信誉、职业作风等基本要素组成, 职业精神的实践内涵体现在敬业、勤业、创业、立业四个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 职业精神具有了新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 理论体系既具有共性化特征, 又愈发彰显各种专业文化的精神特质和职业诉求, 职业精神在职业发展、职业成就与个人职业幸福感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精神特质和职业诉求在护理专业的职业精神教育中更加明显。社会的发展对护理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职护理教育不仅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护理技巧、技能, 更需提升他们的职业文化修养和职业精神修养, 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的护理专业技术人才。下文将对高职护理职业精神的培养在护理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进行探析。

二、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现状

(一) 高职护理院校普遍存在轻视职业精神教育的现象

目前, 大多数护理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中, 专业课占比较大, 而关于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的课程内容只有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第六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部分章节,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属于选修课程, 并没有纳入必修课程体系。高职护理专业普遍重视对学生护理职业技能的培养, 而忽略了护理职业精神的培养。

(二) 高职护理院校职业精神教育方法单一

当前我国高职护理院校在职业精神培养方面, 存在教育方法单一的问题。大多数高职院校护理职业精神教育以教授理论知识为主, 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缺乏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 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部分学生只为考试过关, 并未从思想上接受职业精神教育, 也很难真正理解自己将要从事的护理职业精神的真正内涵。

(三) 学生自身对职业精神培养的轻视

就业率现已成为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学校轻视职业精神教育容易使学生误认为职业精神教育不重要, 且职业精神教育不同于职业技能教育, 没有证书和相应的评价体系证明职业精神培养的成果, 导致学生重视职业技能的学习, 轻视职业精神的养成, 学生对职业精神的认识不足, 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四) 职业精神教育内容缺乏行业针对性

职业精神具有强烈的行业特征。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职业精神教育主要包括一般性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教育, 这种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的内容没有针对性, 虽然也有部分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开设了诸如护理伦理学等课程, 但并未形成完整的护理专业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体系。

三、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教育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 高职教育理念的偏差

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存在重视专业教育, 轻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的现象, 在操作技能性比较强的护理专业中这种现象尤为突出, 影响了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高职护理专业重技能轻职业教育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 高考体制的负面影响

目前我国的高校招生仍以高考成绩为录取标准,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入学时, 高职院校并未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道德素养进行考核。

2. 就业体制的负面影响

高校扩招以后, 大学生毕业分配工作的体制已经终结, 学生毕业后完全被推向市场, 自主择业。由于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效果在短时间内难以体现, 为满足就业的需要, 学生更加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获得, 从而忽略了职业精神的培养。

3. 用人标准的负面影响

由于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没有标准化评价考核体系, 因此, 用人单位更倾向于考察学生的护理专业知识成绩与毕业院校的知名度, 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为增加就业的成功率, 学校为提高毕业生整体的就业率, 会更加重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教育, 忽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4. 职业能力为评价导向的偏差

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之后,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骤增, 学生掌握较高水平的专业护理技能成为择业的一个重要筹码, 加之护理技能可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 而职业精神对于职业生涯的重要作用则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体现出来, 重专业技能的训练而轻职业精神的培养在所难免。

(二) 学生自身对护理职业精神认识的偏差

除了高职院校与社会对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不够重视这一因素以外,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也存在不重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的现象。笔者通过对100名在不同医院实习的护理专业实习生的调查发现, 22%的学生认为“大众对护理职业持尊重态度”, 也就是说, 大多数学生认为护理职业得不到尊重;只有5%的学生认为护理职业是高尚的职业, 说明学生整体的职业价值取向已经偏离了职业本身的意涵。在对学生家长的调查中, 71%的父母认为护理职业很好, 支持子女从事这个职业;另有26%的父母认为有个工作就行, 从事护理职业与从事其他职业一样, 显示了这些家长对护理职业认识上的不足。对于学生不喜欢护理职业的原因调查发现, 59%的学生认为护理职业很累, 收入低, 劳动价值得不到应有的体现, 37%的学生则认为护理职业是个受歧视的职业。这些数据充分说明, 大多数学生存在护理职业认识上的偏差, 同时说明了加强护理职业精神教育的必要性。

(三) 多元价值观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冲击与影响

现代化伴生的多元价值观念对整个社会和各个职业都形成了某种程序的冲击, 例如视金钱为圭臬的货币哲学使一些人成为金钱的奴隶, 急功近利, 缺乏敬业、奉献、合作的职业精神, 缺乏理想, 不愿奉献, 没有担当责任的勇气和信心, 这些不良的价值观念也对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例如在择业时, 家长和学生考虑最多是找一个薪资待遇好、工作环境舒适的体面工作, 把薪酬作为衡量工作的主要标准, 导致一些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频繁跳槽, 以致于对自己、就业单位和社会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四) 缺乏职业精神培育的师资队伍

在我国高职护理院校中, 学生职业精神的教育主要由思想品德教师、护理专业教师和辅导员负责。思想品德教师多是思想政治专业的教师, 他们给学生讲解的知识是一般的思想道德课程内容, 并不能真正理解并向学生阐明护理职业精神的内涵。护理专业课的教师具有护理专业知识, 但进行思想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的能力尚有欠缺, 因此也不能达到职业精神教育的良好效果。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的学习、思想、心理健康、日常生活等, 在与学生接触和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职业精神的培养, 但是他们开展职业精神教育的时间和精力难以得到保障。这三类教师在对学生实施职业精神教育方面都有局限性, 达不到职业精神教育的预期效果。

(五) 职业精神培育缺乏评价标准体系

我国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缺乏合理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没有合理的评价标准, 职业精神教学没有明确的目标, 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也没有明确的导向。由于护理专业学生有着鲜明的职业特点且护理工作与整个社会的整体利益息息相关, 重视护理职业精神的教育是应该且必要的。

四、促进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对策建议

(一) 配备护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专职教师

高职护理院校培养高级护理人才, 培养护理学生职业精神是高职护理院校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但是目前我国高职护理院校护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专职教师较少, 职业精神教育教学效果不佳, 高职护理院校应设置职业精神培育专职教师以改变这种状况。专职教师研究的内容、课题和讲授的课程完全以高职护理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育为主, 涉及护理专业知识, 以培养护理学生职业精神为核心。在选聘专职教师时, 应选聘责任心强且有志于从事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研究的教师。

(二) 完善护理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监督与评价体系

通过考察学生职业精神培育前后行为的变化可以测试教育效果。目前我国高职护理院校护理学生职业精神培育最重要、最急迫的工作是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职业精神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首先要确定护理职业精神内涵, 依据护理职业精神培育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参数指标;其次, 对条目细则进行行为标准上的详细描述,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最后, 设计明确具体的评价量表, 根据此评价量表考核护理职业精神的教育效果和教育状况。要使培育有好的效果, 还要结合具体的激励机制, 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根据护理职业精神培育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量表对护理学生作出评价, 奖励得到较高评价的学生, 激励护理学生加强职业精神培育。有效的评价体系可以保障高职护理院校护理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效果。

(三) 在教学和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

1. 在理论课教学中渗透职业精神的内容

在高职护理院校教学中, 专业理论课占有很大的比重, 是学生在校就读的重要课程。因此, 在专业理论课的教学中要融入职业精神的教育, 使职业精神的培养和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活动紧密结合, 通过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推动职业精神的培养。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讲解本行业的发展历史、工作环境、岗位职责和职业形象等, 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在教学中可以模拟真实情境, 让学生处理问题, 例如当病人与护士发生冲突时, 护士该怎么办等, 让学生通过处理这些问题培育自己的职业精神。

2. 在实习实践教学中培养职业精神

实习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 可以使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在高职护理学生职业精神培育中, 实习实践教学是重要环节。通过实习, 能够使学生了解行业规律, 遵守职业规范, 提高工作效率, 使学生的职业精神在实践中得到有效培养。

首先要加强实习实践前的职业精神教育。通过召开实习实践学生全体大会或各种形式的班会, 向学生渗透实习的重要意义, 进行责任和权力教育、安全教育和文化教育等, 使学生知道在实习期间应如何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其次, 在实习实训期间, 严格规范纪律, 实行严格的考勤和管理, 从各方面按照医院的制度严格要求学生, 使学生在实习实训的过程中养成遵守劳动纪律的好习惯, 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最后, 对学生实施动态考核。对学生实习成绩的考核采取阶段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更深层次地了解学生遵守纪律的情况、团队精神和创新举措等, 把职业规范内化为职业精神。

此外, 还可以开展各种护理专业实践活动, 如社区义诊实践活动和护理知识竞赛、辩论赛、护理操作技能大赛等, 全面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的能力。

3. 营建良好的职业精神培育环境

首先, 在新生入学之初进行职业精神的教育和引导。组织学生到医院感受他们未来的工作环境和护理人员的角色, 了解行业情况以及未来工作中的注意事项。使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工作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以唤起其职业兴趣。

营造班级职业文化氛围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方式。通过召开主题班会, 促进班级职业文化建设;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职业文化学习活动强化班级职业文化意识, 也可以在教室、宿舍、实验室、楼道等位置张贴护理名人名言与先进事迹的介绍等, 宣传职业文化。

营造良好的职业精神培育环境的方式灵活多样。如通过鼓励学生撰写职业论文、开展职业实验、鼓励各类护理用品的发明创造等, 强化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情感。

此外, 还可邀请护理行业的成功人士来校做专题报告, 以他们的成就与精神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职业态度与职业精神, 这是培养学生护理职业精神的有效途径之一。

总之, 职业精神培育是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学生与家长、医院以及社会通力合作, 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长生.高职教育内涵之职业精神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 2007 (11) .

[2]董奇.职校学生最需锤炼职业精神[J].教育与职业, 2011 (2) .

8.如何培养职业精神 篇八

【关键词】职业技能  职业精神  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129-02

在第四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为我国职业教育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李克强总理对我国职业教育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总理提出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大批树立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怀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让千千万万拥有较强动手和服务能力的人才进入劳动大军,使“中国制造”更多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使中国服务塑造新优势、迈上新台阶。

这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换代,对技术工人和高技能人才需求量大大增加,而我国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量则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这也是当下现代企业用工最实际最紧迫的要求。因此,培养掌握一技之长并拥有良好职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是目前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我们知道,职业精神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精神。在我国职业精神其本质就是为人民服务。职业精神由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作风等多种要素构成,这些要素分别从特定方面反映着社会主义职业精神的特定本质和基础,同时又相互配合,形成严谨的职业精神模式。因此它的实践内涵具体体现在敬业、勤业、创业、立业四个方面。

作为一名基层职业教育工作者,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效果评价反馈情况看,我认为,这些年我们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没有得到提高,职业精神的核心要素方面跟八、九十年代的中职毕业生相比还有明显差距。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当中确实有中职教育不被重视,社会地位低,造成中职教育吸引力不强;高中连续多年扩招,造成中职生源数量减少,生源质量差;还有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多,娇生惯养,造成职校生动手能力弱吃苦耐劳精神差等方面原因。另外,受中国传统学而优则仕思想影响,在无奈中选择职业教育的中职学生,职业理想淡薄,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缺乏,也是造成人才培养质量差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专业技能学习方面,他们不但不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更不懂得“一技之长”在个人发展道路上的重要性。

依据企业调查,目前我国现代企业的用人标准普遍要求是不仅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更需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和道德标准。因此我认为,学校在实践课教学中,注重加强技能训练与职业精神培养相结合,是专业教师当前培养职校生的关键任务。以下是笔者在专业技能教学管理实践中总结出的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方法。

一、激发学习技能兴趣,渗透职业精神养成

据了解,职校生在进行专业的选择时,有一定的盲目性。其所选择的专业,有的是家长选的,有的是看学校招生简章或通过别人的介绍而选的,因此,很多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鉴于此,教师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技能学习的兴趣,再进一步培养学生规范的职业道德,直至逐步形成职业精神。专业课教师在新学期伊始,可请行业专家,优秀毕业生及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实习基地参观,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前景,还通过展示往届学生技能训练的成果,让学生对技能训练项目有一个感性认识。在专业技能教学过程中,专业课教师可采取由简入难,因材施教,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实施实践教学。如在刚开始学烹调烧菜时,要选择加工难度低,工序简单,容易上手的菜品进行授课,使学生学习初期就小有成就感,培养兴趣树立学好技能的信心,为下一步持续不懈学习打下基础。当然在技能训练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教师也要适时提出来,让学生认识到技能训练也是一种艰苦的学习,让学生作好心理准备,同时,在技能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配用技能骨干,让他们在技能与职业道德方面成为学生当中的模范,带动技能训练活动的开展。由此在学生专注技能学习的过程中,职业精神也在自然渗透并逐步养成。

二、强化安全意识,培养学生职业遵规守则精神

不论是在企业、酒店、车间,还是在马路、校园等,我们都可以看到许多关于“安全”的标语在警示大家。现实生活和工作中许多鲜活的事例告诉我们,关注安全就是珍爱生命,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要树立和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在实践教学的第一堂课,专业教师就要向学生讲授设备使用的基本要求,并重点强化安全教育。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教学,用生产事故视频及图片向学生讲述不遵守安全规程或缺乏安全意识将导致生产严重事故。如:在烹饪实践教学中,一定要学生熟练掌握操作间各种各类厨房设备的使用和安全注意事项等,要求全体学生严格遵守设备使用的各项规章制度。教师还通过总结历届学生在技能训练时出现的典型问题,结合操作过程中所出现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和讲解,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同时在技能训练中必须强化学生的安全生产意识,教师在学生技能训练前要讲解安全生产知识,在训练中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防微杜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生产意识,培养良好职业遵规守则精神,逐步完成学生到厨师(技术工人)的角色转变。

三、树立产品质量意识,培养学生职业精业、敬业精神

在企业,质量是生命,没有质量就没有效益。职校大多数学生将成为生产第一线的操作人员,他们要为企业创造效益,产品的质量非常重要,也只有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才能提高效率。因此,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产品质量意识尤为重要,这种意识的养成,离不开职业道德的养成,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在心目中有一种质量意识,有一种责任感,因此,质量保证和道德养成是相辅相成的。通过产品的加工生产,学生不仅强化了质量意识,提高了专业技能水平,而且体验了工作的艰辛以及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劳有所成,劳有所得,这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培养了学生职业精业、敬业精神。

四、构建竞赛活动载体,强化学生职业进取向上精神

活动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以赛促练促学是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有效路径。赛、练活动就是教学的一种形式,这样的活动不仅仅是一次比赛,更是一次课程教育,教学不仅是课堂上传授知识和技能,也可以通过比赛的方式进行,这是教学的大智慧。学校通过学期技能校赛、基本功月赛和班级基本功周赛等技能竞赛的形式,在学校、班级、小组和学生中营造出你追我赶,积极向上的技能学习氛围。学生在整个竞赛过程中技能得到提升,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并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将中学生的职业进取向上精神得到强化。

五、实施发展性专业教学评价,促进学生职业精神的形成

目前,中职学校专业教学评价普遍以考试为主要考核手段,过分强调终结性评价,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效果等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性因素的考察,不利于学生的科学发展。出现学生厌学、教师厌教,严重挫伤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

行之有效、客观科学的专业教学评价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规范教学管理、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学生在学校基本形成良好职业精神具有现实意义。中职学校在专业教学评价中应构建以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引领学生发展到为目标的实战型(企业参与)多元化、综合性评价机制,运用评价过程发展性原则,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水平、学习行为、学习结果的跟踪评价,更多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长了什么知识,具备了什么能力、获得了那些进步,通过评价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找出差距,明确努力方向,提升学习目标,不断主动发展。学生学业进步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良好职业精神逐步形成的过程,二者相辅形成高度融合。

六、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职业精神的养成提供实践条件

校企合作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学校要好好把握这一途径。职校毕业生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受到企业的欢迎,才能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服务企业、服务社会。学生在企业进行实践学习中,不仅要进一步提高技能水平,还要学习企业师傅的敬业精神,端正工作态度,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更为学生职业精神的进一步养成提供了实践条件。

总之,职校生的职业技能的掌握和职业精神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努力。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每一名职校生都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苦练技能,强化意识,培养出良好的职业精神和掌握较高的专业技能,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才能胜任本职岗位,成为企业的合格员工,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有价值之才。

参考文献:

上一篇:坚持到底下一篇:关于保护文物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