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词语教学

2024-07-24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词语教学(共13篇)

1.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词语教学 篇一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进行对话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进行对话教学

所谓的对话教学,就是以对话为原则的教学方式。《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作了如下的表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对话”的理解,我认为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包括老师与学生、老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三种关系之间的对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独特的感受和解读,“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老师不能把自己或权威的解读直接灌输给学生,而要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互相交流进行对话。那么如何在课堂中实现有效的阅读对话,充分彰显学生的生命灵性,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此问题,我浅谈几点策略:

一、关注学生,实现学生与老师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摒弃传统语言教学,不应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绝对服从教师的“教师中心论”。师生之间的对话应该是平等的,不是简单的问与答。所以教师必须营造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消除师生双方的心理距离,将自己当作学习共同体中的普通一员,真正成为学生的同伴,与学生建立平等、亲和、友善的合作关系,这就需要做到,师生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获得精神的交流和价值的分享。它不仅表现为提问与回答,还表现为交流与探讨,独白与倾听,欣赏与评价。这是对话在“质”方面的要求。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师生的对话是平等的,但不能忘记教师的角色是“平等者中的首席”,也就是说,教师时刻要把自己当作是孩子们学习中的大伙伴,对他们起着指导、帮助作用。因为,小学生正处于儿童时期,他们的发言往往是天真幼稚的,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难免有失偏颇,教师首先是应最大限度地尊重、理解学生,宽容和善待学生,在赞扬、鼓励中保护学生对话的自信心和创造性。同时又给予“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不失时机地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二、对话交流互动

教学是一种沟通现象,“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只有沟通、合作才有对话,才有学生与学生心灵的交会。由此可见,合作学习是对话教学的组织形式。沟通合作,实现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合作就是相互学习、相互欣赏,专注而耐心地倾听他们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尽情地探究、体验、交流或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补充同学的发言,或相互启发,或自由组合的朗读„„教师都要以欣赏的目光看待,带着鼓励与赞许的微笑,仔细地倾听,适当地作些点拨,保护学生对话的自信心与创造性。要善于把学生之间的对话逐步引入正题或组织正反两方面的辩论,让学生置身于一种合作氛围中让学生参与合作学习活动,有利于他们之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

三、引导自学,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

小学语文教材负载着传承基础的文化功能,学生只有善于与文本对话,从“对话”中自主获取知识,才能适应信息社会对知识学习的要求,才会受用终身。而传统课堂教学往往只是对教材,教参上的知识进行系统的讲授,忽略了对师生“自我效能感”以及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成败归因的分析,为此,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学好教材,又要超越教材,从而实现教师与教材的平等对话,并引导学生实现自我超越。总之,课堂里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对话教学使课堂充满生机,使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关系更真诚。在不断生成的对话中,实现了语文教学的互动,我们应该呼唤对话,拓展对话,将旺盛的生命力融渗在这浓郁的对话里。

2.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词语教学 篇二

一、学生阅读紧密联系写作

阅读是作文教学的基础, 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阅读是至关重要的。阅读能力提高了, 作文能力的提高就有了保证。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作文的能力。

1. 丰富语言

学生只有在掌握了一定词语的基础上, 才能写出自己要说的话来。教师要加强词语教学, 帮助学生不断积累, 学会将书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写出自己的文章。因此,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必须认真进行字词句的教学, 指导学生准确地理解和运用。积累词语的形式多种多样, 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 灵活应用。

2. 理解词义

学生只有理解了所学词语的意思, 才能正确地运用他们进行表达。常用的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利用直观教具或演示理解句子;利用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比较理解词义;利用表情、手势、动作表演等理解词义;利用生动形象的描述理解词语。除此之外, 教师经常采用的结合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 联系上下文帮助理解或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或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等都可以帮助理解词语。

3. 概括中心

小学教材的单元, 有着各自的编排意图每组课文, 当提出一个训练项目时, 就有一个写作训练项目与其相对应。要在阅读教学中, 使两者紧密结合, 来提高写作能力。

二、坚持读练结合, 使学生乐写、愿意写、会写, 从而提取写作素材

多读多练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书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而让学生读什么?如何充分地读, 在读书中有所感悟呢?语文是唯一以言语形式为教学内容的特殊学科, 它主要不是学习文本的内容, 而是学习文本本身所拥有的言语形式。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 句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形式, 词和句组成了一篇篇的小学语文教材。综观学生的阅读实践, 反思课堂的阅读实效, 我们便不难发现, 看似简单的词语还是小学生阅读中的一只只拦路虎。学生往往在阅读文本时对某个词不能读或不能理解而形成对篇章的阅读障碍, 更无从去体验文本所蕴含的情感。因此, 抓好词句教学是当前阅读教学最基本的特征, 用“读”掀起语文课堂情感的涟漪, 应从品词、品句、品读入手。鼓励学生写一句话或者几句话, 同时也是培养观察能力, 积累生活经验, 所以在教学中, 我要求学生多读书, 将读书中遇到的佳词、佳句随时记录下来, 通过练笔, 促进学生读书, 是学生写好小作文。

三、关爱生活, 培养兴趣, 是培养学生写作的最主要的途径

在说话和写话过程中, 我根据学生的心理, 以情感为纽带, 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鼓励和教会学生写自己生活方面取得的进步、成就。我常利用活动课和自习课跟学生畅谈, 尤其鼓励学生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以达到沟通感情, 进一步了解学生, 为作文指导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打下基础。比如, 语文课本中有不少是写童趣的, 抓住课文之中的童心之趣, 指导学生将课文与自己生活中的趣闻对照, 有效地打开学生的思路, 避免学生无话可说, 无事可写的现象。如在学习了《两只小狮子》《小白兔和小灰兔》等课文后, 扣住教材中的童趣, 启迪学生将自己生活中的趣闻用一句话或几句话真实地写下来。这样, 学生学得轻松, 思维活跃, 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 自选内容来写, 克服了学生为写作而苦恼的弊端。并且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生活, 自己的事自己做, 掌握学习的本领。那些《小伙伴》《我的心里话》《我想对你说》的作文指导课上, 气氛异常活跃, 他们坦然吐真情, 兴趣盎然, 教学效果好。

四、作文从说到写的过渡, 如果做扎实了, 终身受益

1. 听写练习

听写就是用文字记录口语, 这是作文的基本功。听写训练从一年级第一学期就可进行, 开始先听写学过的词语、课文, 然后听写教师编撰的句子、短文, 或书报上的一段话。训练在一二年级几乎可以天天进行。二年级第二学期, 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 可摘录优美句子、篇段。这不但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而且能为说话、写话积累素材。

2. 从造句、写见闻到记观察日记

在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词后, 开始用词书面造句, 先说后写、一词多用。在练习书面逐句的同时, 还可让学生写见闻。开始要求把今天看到、听到、说的、做的各写一句话, 叫写见闻。要求每天或隔天写一段, 这样学生觉得有东西可写, 也感兴趣, 学生写的内容也慢慢地丰富起来, 就成了日记。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除了写见闻、写观察日记之外, 还要指导他们写只言片语。

3. 看图写话

如在教学新课程“一年级下册识字7”时, 教师可穿插以下活动辅导教学:出示课文左上方插图, 让学生“猜一猜”“比一比”;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看图说话、写话的训练, 要注意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在启发引导时.要认真抓好看、说、写三个环节。每一环节有次序地进行, 不能操之过急。

3.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篇三

关键词:小学作文;说话;观察力;阅读

作文教学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内容,是语文学习的重头戏,因此,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必须从低年级的说话、写话训练抓起,为作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笔者联系多年工作实践经验,就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相关问题与大家作如下探讨。

一、指导观察,狠抓写话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应指导低年级学生会用自己的喜欢的词说话外,还应该加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通过看图写话的方式加强写话训练。

一是激发学生的观察欲望,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只有让学生有了观察兴趣,才能够为进一步进行观察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没有学会观察之前,往往是没有强烈的观察兴趣。因此,作为教师,应该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可以采用直观形象的手段,如讲故事或播放多媒体故事片的形式进行引导,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观察兴趣。

二是指导观察方法。在刚开始进行观察时,学生并不懂得观察的顺序和方法,因此,教师应该从指导观察顺序入手,切实做好观察指导。对静物进行观察时,一般的观察顺序是由近到远,从上至下,从整体到部分。在对动景进行观察时,应该切实注意事物发展变化,特别是要注意到初始状态和变化以后的状态,让学生思考发生变化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在做好观察的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提问的方式,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大脑进行积极地思考,张开想象的翅膀,拓展学生的思维。只有学生具有了浓厚的观察兴趣,掌握了一定观察顺序和方法,才能够为进一步进行写话练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三是指导学生将观察的写下来。在写之前,先让学生将观察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按照一定的顺序说一遍,然后,再将说的内容写下来。为了让学生养成勤于写话的好习惯,笔者坚持在二年级下期开始,就指导学生写简短的观察日记。日记贵在天天坚持,在中低年级写日记的要求不能过高,应该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慢慢提高要求。日记贵在坚持不懈,天长日久,学生的作文能力就会越来越强。

二、读写结合,广泛吸收养分

熟讀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经典的语句都讲述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道路:阅读是作文的基础,只有进行广泛地阅读,积累丰富词语、句子和段落,搜集丰富多彩的作文素材。因此,可以充分利用阅读教学,加强读写结合,主要加强写事和写人的训练,做到读练结合。

一是叙事性记叙文。在学习此类文章时,应该让学生掌握叙事性记叙文的表达方法。第一种是顺序。中高年级的课文大多采用这种顺序来表达的,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典范。特别是一些要求背诵的精读课文,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熟读成诵,还可以将重要的语段默写下来,这样就能够让学生熟练地掌握这种表达方法。第二种是倒叙。为了让学生明白倒叙表达顺序的特点,可以将其与顺序表达进行对比,让学生从对比中弄清顺序与倒叙的区别与联系。通过一定的阅读和朗诵和仿写训练,让学生掌握倒叙的表达顺序。第三种是插叙。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明白插叙的名称及用法,通过阅读让学生掌握插叙表达顺序,并在作文中采用插叙写作文。

二是写人记叙文。除了学会叙事性记叙文,还应该学会写人,因为人和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第一,让学生学会进行外貌描写。通过描绘人的外貌形态,来展示人物的年龄、职业、身份等。第二,让学生学会语言和动作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与行为动作描写,来反应人物的特点。第三,进行心理描写,让学生懂得如何将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出来。此外,还应该指导学生学会写读书笔记,学会写读后感或观后感,只有这样读写结合,才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强化指导,狠抓命题作文

一是做好从自由写话到命题作文的过渡。从低年级到中年级,如何让学生从写话顺利过渡到命题作文,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任务。教师可以从最初的自由写话,逐步过渡到围绕主题写话 ,这样慢慢地过渡到命题作文上来。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这样的练习,逐步完成性从写话到命题作文的有效过渡。如教师讲一组词语打乱顺序后让学生进行用词写话练习。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必须用上所列举的词语。经过不断地训练,学生就能够明白在具体的题目要求下,应该怎样组织和选择要写的内容,明白表达顺序,从而为命题作文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是确定中心,围绕中心选好素材。例如,写一篇以“春游”为命题作文。教师就应该指导学生根据题目选好素材。三是根据文章中心和内容,确定好表达顺序及文章结构层次。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每段的大致内容等确定下来。以“春游”为例,一般可以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地点转换顺序或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可以指导学生先把每一段的段落大意有一句话简单的写出来。四是确定内容的主次,确保中心突出,详略得当。让学生根据提纲,将最难忘、最精彩、最能突出主题的段落作为重点段落,而将其他的段落作为略写段落。五是开头结尾,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将开头与结尾写入提纲,从而为写初稿打下坚实的基础。写初稿时应根据已定思路一气呵成,在写作时稍微调整思路,但是一般不宜做较大调整。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加强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充分激发学生作文兴趣,从小学低年级的说话写话练习抓起,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良好习惯,广泛进行阅读,读写结合,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作文表达顺序,做好从写话到命题作文的过渡,指导学生学会列好作文提纲,准确地审题,围绕中心选择作文内容,并确定好详写和略写的段落。

参考文献:

[1]李晓红. 浅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7:200.

[2]章玮.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3:83-84.

4.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词语教学 篇四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如何进行习作教学

一、习作教学的积重难返。

习作,是学生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既然是学生自己的表达,那应该不是一件难事,可学生却偏偏怕了这习作。究其原因,教师心目中一切为了分数的“作文应试思想”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这样的思想覆盖之下,小语习作教学的课堂逐步变得模式化:即用一种固有的模式套取作文,以达到作文分数的提升。一切似乎都是自然的,可谁也没有想过:这种模式的套取,也直接导致了学生习作的“假大空”现象。一切都不是基于学生自由表达,不是学生内心真实语言的表述,学生需要在习作中编出瞎话,而且要编出水准——这对学生来说,难道不难吗?

如此,我们的习作教学也变得越来越简单、简化:作文不用讲了——因为有固定的模式;作文不用评了——因为用模式去套就行了,不符合模式就重写算了;作文不用交流了——因为都不是真的。于是,我们在习作教学中只需要一句话就能搞定了:我们今天写......这就是我们的作文教学,这就是我们的作文教学课堂。这样的课堂谁不生厌?教师不厌?学生不厌?

二、管建刚的作文教学革命系统。

学生作文既然基于表达,也就离不开“素材、兴趣、方法”这关键的三项。管建刚老师的作文教学之所以能形成系统,关键就是他解决了这三个难题:

1、兴趣——作文教学革命的“动力系统”:

管建刚带班第一年,就设计了作文的“评奖活动”:他创建了《班级周报》,学生在“班级作文周报”上发一篇文章,给 1 张“刊用纪念卡”。集得 3 张“刊用纪念卡”,授予“作文新苗”称号,再集 5 张“卡”,升级为“作文小能手”,再集 7 张“卡”,升级为“班级小作家”,“班级小作家”能出“小作家专栏”,获评本最高奖— ——“班级诺贝尔文学奖”。

带班第二年,他搞“积分活动”:学生发表的文章,以字数来获得相应的积分(这一点,类似于我们在小组合作中验证成功的“积分活动”。在此不再赘述。)

带班第三年,他搞“稿费活动”。管建刚鼓励学生发表文章——学生不仅给《班级周报》投稿,还给多个媒体、报纸、刊物投稿。发表一篇,获得“50元稿费”。而稿费也只有一个用途——到管老师那里购书。如此,乡村学生可以凭借自己的劳动来获得报酬,并购买到自己喜爱的读物,这已经不仅仅是对习作教学的促进了——学生已经开始喜欢上“语文”这个更大的学习领域。

接下来,他搞“消费活动”: 到市里任教之后,学生对“购书”没什么兴趣。于是他提高了“稿费”发放标准 :A 版 1000 字 /120 元,B 版 1000 字 /100 元,C 版1000 字 / 80 元。挣的“稿费”,可以选择以下途径“消费”:300 元“稿费”,购买一次“免做语文回家作业”。600 元“稿费”,购买一次“免考单元检测”。800 元“稿费”,购买一次“编辑权”,替老师选稿,体验编辑的权威感。1000元“稿费”,“购买”一本老师的亲笔签名书。

2、方法——作文教学革命的“操作系统”:

作文有没有方法、技巧?答案当然是有,但不是我们所理解的“文字技巧”(如何开头、结尾;如何运用描写......)。

(1)管建刚的作文教学革命倡导的是“文心技巧”——其中包括“发表意识”、“读者意识”、“真话意识”、“作品意识”,以及“心灵敏感力”、“现象思辨力”。“文心技巧”,改正了学生对习作的“作业意识”,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习作是一种表达,一种自由、淋漓尽致地表达”。

(2)教师指导:自由表达,不等于教师的完全放手,习作同样需要指导。在“作前指导”、“作后指导”之间,管老师选择了“作后指导”——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认真研读、批改;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指正;学生自己的评价与完善,成为了管建刚作文讲评课的主要内容。

3、素材——作文教学革命的助力系统:

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所以我们需要“引领”孩子“留心观察”,而不是“提醒”。“留心观察”,重点不在“观察”,而在“留心”。如何留心?留心什么?留心之后怎样?这需要教师的指导和亲身引领。为此,管老师推出了学生的“周评活动”,何捷老师推出了“百字作文”——这种对生活的留心,远比我们的口头教导效果要好很多!

作文的素材来源于阅读。这一点无可厚非——阅读与习作之间,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远不如在阅读中的文字浸润。王俊艳老师的“读书活动”给我们以启示,这也应成为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作文的素材来源于课堂学习。小语课堂教学,我们所能呈现的不仅仅是文本理解,还有语言的积累,以及言语的习得与运用。习作是一步步的积累,是一次次的积淀与提升,这本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5.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词语教学 篇五

我国教育部曾有明确规定:写字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最基本训练之一.在我们这里的学校,虽然写字课开设很晚,但是,学生对写字的热爱一直是特别强烈的.亦之,写字课是一门要求学生有实践的学科,它需要经过一定的阶级训练才能掌握书写的技能.但是,它的训练也是讲究科学的方法,不可盲目地练习.这里,我就结合自己平时在写字课的教学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和方法,向各位同行交流与学习.一、培养学生的兴趣

1、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对写字产生浓厚的感情.托尔斯泰曾经有这么一句名言: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作为教师,要真心和学生经常交流,把学生当成教师的朋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平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并把历朝历代的书家的学书典型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写字的重要性.从而,学生对自己平时不好好写字的坏习惯就有了自己的体会,加速了自己对练好字的愿望才会强烈,学生就会有积极主动地学习练字兴趣.2、给学生营造学习写字的氛围.自从写字课走进了学生的心灵以来,我们的学生对写字的热情可以用强烈来形容,不为过.为了让学生一走进校园,就能闻到一股翰墨飘香的味道.首先,我们利用宣传栏以及标语,悬挂著名书法家的故事和他们的作品等形式,向学生熏陶书法的魅力;其次,每个班级设立写字平台,主要是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供学生学习和交流.最后,要求每个教师在上课和批改作业时,写字要工整、规范、到位,重要的一点是必须用楷书书写.3、平时上课的内容要少而有链接,多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练习.写字不是一种简单的机械训练,它是需要动脑筋思考的工作.有的老师在上写字课的时候,都是布置好多的练习内容,就让学生自己看着抄写.这样的练习,纯粹是一种应付了事的过程,造成了许多学生的写字水平没有提高,事功半倍.因此,教师在上写字课时:比如,教人、大、天字,首先引导学生找出这三个字的共同特点,找出了它们的联系点;再分析每个的字的书写笔画,结构,笔顺;接着,教师示范写每个字,以让学生心中对这些字有数.这样,学生在自己练习的时候就满怀兴趣地练习了.4、肯定学生的成绩和指出其的不足.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写字作业时,不能用一棍打死方法,因为每个学生的写字作业都有其发光的优点.老师要用事实的方法肯定了学生的优点,表扬学生,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闪光点,这样他们才有继续练字的兴趣和动力;同时,教师还要指出学生的不足,但是,应考虑学生的个人性格特点,及时地指出的不足要让学生看到和觉得的一致,这样就会让他们深刻地领会到有了错误就应该改正.另外,要经常在班里举行优秀写字作业展,以让学生知道了自己的价值,从而增强对练字的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5、要经常举行写字比赛活动.校园是学生活动的重要阵地,良好的文化气氛无疑对学生学习生活产生有益的影响.定时开展丰富的竞赛活动,既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的自身价值得到更宽地提升,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又能对学生以美的熏陶.比如:在班里或学校里举行现场写字比赛、临帖比赛,让每位学生都参加到激烈的比赛中,结果,对优胜的学生,我们以钢笔和笔记本作为奖励,对失败的学生,我们继续鼓励他们,希望他们下次有所进步.二、培养学生书写习惯

6.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词语教学 篇六

陕西省神木市第十小学

贺文亮

《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位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策略,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差异,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分层教学强调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一份宝贵的资源(可供开发),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教学对象分层

分层教学的第一步,是要通过全面的了解和调查,对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进行分层。这样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每一个班级,因为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异,所以学生的认知过程与结果必然不同。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区别对待,实施教育和教学。

对学生进行分层时,教师可以通过语文测试、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等方法,了解学生在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基础情况、兴趣程度、家庭背以及一切可能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将学生分为A(特优生)、B(优等生)、C(待优生)三个层次。分层的结果只用于教学活动,不能公开,并且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调整学生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分层

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分别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标分层。A层的学生一般学习习惯良好,成绩优秀,要求他们掌握课本中的所有生字、组词、以及语言知识,能够熟练应用所学知识,还要阅读一些稍具难度的课外读物,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语文鉴赏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对于B层的学生,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质疑的品质,帮助他们向A层转化。对于C层的学生,主要是培养学生敢于克服困难的品质,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从而养成认真的学习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课本知识。例如在学习语文二年级上册《狐狸和乌鸦》时,A层学生目标要求是要能熟练背诵课文,掌握一类字和二类字生字及词语,展开想象续写故事。B层学生的目标要求是让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朗诵课文,复述课文故事,明确这个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什么道理,掌握课后生字和词语。C层学生的目标要求是要学生能够流利的颂读课文,会写一类字并组词,会认二类字。提出了不同的目标,教师激励学生勤奋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争取让每一个学会都能达到自己的分层目标。

三、教学方法分层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按照分层的教学目标设计与组织教学,实现教学方法分层,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在讲解课文内容,安排朗诵训练,设计课堂提问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具体的做法是:对C层的学生,教师要都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读一段课文或者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B层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展示一下自学的成果,分组朗诵课文并相互评价。对A层的学生,由于他们基础好,有良好的预习习惯,对新知识已经了解,重点是解答他们的疑问。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要求学生在课内完成,这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存在的问题,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对于A层的学生,教师要额外布置一些高质量的作业,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

7.如何更好地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篇七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素材,生活,评价,创新意识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目前, 作文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学生对周围事物缺乏细致的观察, 写作兴趣淡薄, 视作文为畏途。对此, 我在教学实践中, 发挥主观能动性, 创造性地开展作文教学, 摸索出了一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从阅读中积累素材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没有大量的阅读, 就不可能写出好文章。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阅读, 做好阅读指导, 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以便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素材。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的课文都是经过细致推敲的优秀范文, 这就为在作文教学中运用范文向学生提供写作素材、帮助学生积累写作资料, 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优秀范文, 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巧妙构思, 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等, 以领悟出作文的真谛。除此之外, 教师也要做好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向学生推荐一些有益的书刊, 并要求学生阅读后摘录好词、好句。这样, 通过阅读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 作文时就能有词可用、有话可说。

二、作文与生活相结合

作文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小学生作文应写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情或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悟。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 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 再在此基础上进行作文创作。那么, 如何把生活和作文结合起来呢?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 谈两点看法:

(一) 体验生活。

生活化作文教学要求学生必须与生活亲密接触, 真正做到事事在作文, 处处有作文, 给学生树立“四季变化皆是景, 嬉笑怒骂皆成文”的信心。因此, 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应该多给学生点自由, 引领他们走进社会, 走进大自然, 去体验各种各样的生活, 不断拓宽学生生活的领域, 引导学生从“我”的世界走向“周围”的世界, 从“我”的生活走向“社会”群体的生活, 从作文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例如, 有一次上作文课, 主题是《我眼中的春天》, 为了让学生能真正体验生活, 抒发真情实感, 我便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 去观察春天万物复苏、姹紫嫣红的景象, 并让学生记录下自己的所观所感, 结果那次作文课上得很成功。此外, 教师还可组织学生星期天去打扫街道, 做为人民服务的“小红帽”, 早上带学生去菜市场做做志愿者, 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实践证明, 参加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 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了, 作文不仅生动形象, 而且具有真实情感。

(二) 创设生活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让学生乐于动笔, 乐于表达。作文教学中, 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寻找素材, 创设生活情境, 再现生活, 从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写出一篇篇好文章。例如, 我在指导学生写一篇半命题作文《……的苦恼》时, 我没有急于指导他们怎样审题、怎样选材, 而是对他们讲述起自己的苦恼:我从小便患上近视眼, 这给我的生活、学习带来了很多苦恼。有一次上语文课, 老师在黑板上讲解“雁”的字型, 因为我看不清楚, 只能用心去听。只听老师说到“‘雁’字里面有个‘双立人’……”我错误地领会了“雁”的写法, 于是在课后听写时, 我因写错了字而遭到老师的指责。等我讲完自己的这段经历后, 我便让学生也大方地讲讲自己的苦恼, 这时一只只小手高高地举起, 纷纷地把自己的苦恼告诉大家, 有的同学讲述了自己“个子高”的苦脑;有的述说了自己胖的郁闷;还有的则讲起了自己学习差的烦恼……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个个畅所欲言, 完成的作文不仅选材多样, 而且都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用激励性的评价给予学生自信心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 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激励性评价的应用。在作文教学中, 我经常将写得好的作文拿到班上作为范文宣读, 这样小作者的眼睛就会一亮, 产生愉悦的心情, 进而更愿意写作。需要注意的是, 哪怕学生写得不成功, 教师也要多多给予鼓励, 以培养他们的写作信心, 使之产生写作的欲望, 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 循序渐进。例如, 我在批改一个学生作文时写到:“在你眼中, 家乡是那么美丽, 文中的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都表达了你对家乡的热爱, 若能按顺序来写, 使习作的脉络更加清楚, 这首家乡赞歌就会更加动听。”自此以后, 这名学生变得爱写作文了, 一次还在日记中写到:“每次发下作文, 我就很兴奋, 期待看到老师的评语, 老师的评语给了我写作的信心, 是我写作的动力。”实践证明, 激励性评价对学生写作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四、打破思维定势, 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意识

作文是一种创造。作文教学中, 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打破他们的思维定势,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让学生养成辩证思维的良好习惯, 形成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能力。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法, 即从与材料内容或题目相反的角度去思考, 一反传统看法, 想出与之相对或相反的观点, 这样常常能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总之, 作文教学必须与思维训练有机结合起来, 只要教师精心施教, 巧于引导, 就一定能激发起学生写作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使之写出一篇篇好文章来。

五、结语

总之, 搞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且艰巨、复杂的任务, 教师只有做作文教学中的有心人, 不断地摸索、耐心地引导, 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使作文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齐小伟.作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尝试[J].吉林教育:教科研版, 2007 (5) .

[2]陈若凤.“旧瓶装新酒”, 美文自然来——小学中年级作文仿写教学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 2010 (S1) .

[3]许贤广.浅谈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2010 (31) .

[4]陈新猛.浅谈提升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几个要素[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27) .

[5]叶庆华.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探析[J].作文成功之路:中, 2013 (11) .

8.小学语文如何进行作文教学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下面我谈谈自己是如何指导学生作文的一些体会。

一、让作文走进自然,走进社会

学生在课堂学习的知识是有限的,有时会感到单调。尤其是作文教学,你讲的内容、方法再多,不让学生真切体验生活,作文等于纸上谈兵。学校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小,出了家门就是进校门,信息闭塞,活的范围狭隘,视野不开阔。要写好作文,必须跳出课堂,跳出学校的小圈子,扩大语文生活的外延。我们生活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周围的事物在日新月异地变化。我们要让学生留学观察身边的人、景、物、事,用心感受生活。同时,可以从报刊、电视、网络中了解大千世界,随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入日记,收集成材料,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写作时才会有物可写,得心应手。

比如在阳春三月,草木吐绿,春暖花开时节,我就布置一篇作文《春天来了》。让学生利用双休日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去寻找春天,感受春天的气息。当我批改作文时,看到了一幅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有的同学写道:马路两旁的茶花开得正艳,枝头挂满了朵朵红艳红艳的茶花,多么像孩子的笑脸,装扮着我们的阳新城……有的写:田野上,那金黄色的油菜花一大片一大片的,多么像金色的海洋,风一吹,泛起高低起伏的“金浪花”。有写:我走在郊外的小路上,春风轻轻的抚摸着我的小脸,像妈妈的手一样温暖。小草们调皮地钻出地面,给大地穿上了绿装。不知名的野花有红的,有黄的,有紫的,你若看过它们,你会情不自禁地说:“这花实在太美了。”还有:天空上,怎么是五颜六色的,使人眼花缭乱?啊,原来孩子们在防风筝呀。在蓝天白云的照耀下,各种各样的风筝在自由自在地飘舞着,飞升着,多么使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啊!……

通过习作,学生由于亲眼所见,所闻,亲身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景,所以能细腻地用自己的笔抒发了对大自然的情感,展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

二、精心创设情景,激发表达欲望

作文教学难,难在学生没有原始的材料,无事可写,无话可说。真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成了学生最头疼的任务。一个哲学家也曾经说过:“当我们顺应人的天性来做事的时候,一切将变得非常简单。”因此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在活动和生活之中,老师可以多为学生创造这样情景,如做有趣的实验,开展辩论会,做游戏,表演课本剧等。这样学生就会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写作材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有一次命题作文《一堂难忘的课》,学生感到平时的课堂上似乎没有新鲜的事可写,印象不深刻。于是,我就让学生从家里带来鸡蛋壳,学生都很好奇,不知何意,私下猜测。作文课上,我拿出一支削好的铅笔,笔尖对准鸡蛋壳的凸面10多厘米高,问学生放下笔刺向鸡蛋壳会是什么结果?学生都说蛋壳会破。结果让学生出乎意料,惊叹不已。在学生们特别好奇时,我又用质量重的钢笔尖做同样实验,学生说这次一定会刺破蛋壳。可是结果又一次让他们惊讶。而笔尖刺向蛋壳凹面时就破了个洞。学生看得起劲、投入,对这个实验特别感兴趣。我也让他们自己动手实验。实验结束,我跟他们讲述了这种薄壳原理有抗压作用而异常坚固。学生有了亲身经历、体验,写起作文来如行云流水,讲得清楚,写得生动具体。

三、引导学生自改作文

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发现文中错误,常常喜欢用红笔进行增减,改得满纸通红。但事与愿违,往往是教师认真批,学生只是浏览。学生的作文能力总是得不到明显的提高,甚至下次作文仍然重犯上次作文的错误。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把指导作文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自改上。

学生初次修改作文时,往往出现较多的随意和不合理,甚至感到无从下手。然而写作的技巧大多又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此,多给学生提供一些有指导性的范例就成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常把有指导意义的示范修改作文利用多媒体,写在电脑,投影在屏幕上,供学生讨论:这些地方为什么改、为什么删、为什么调、为什么添,并要讲出原因。 然后再出示一个相仿的片断让学生独立修改。用示范的批改去启发学生,并总结出学生易于掌握行之有效的批改方法,供学生借鉴,学生易于接受。

9.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词语教学 篇九

乔云霞

在课堂教学中,评价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教师的评价应当诚恳、饱含真情,通过丰富的评价语言,让学生在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品尝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潜能和个性的发挥。下面我就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评价,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采用激励性评价,营造和谐的课堂评价氛围

课堂上我常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如“相信自己,你们一定能读好。”“再努力一下你就成功了。”“你说得太好了,我怎么没想到呢?”“多好的问题,会读,会思考,你真行!”“我看到了大家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这样的鼓励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使他们感到一种满足,一种驱动。

在一次朗读课文中,我们班的一个男同学起来读一段课文,读得很不好,漏字、添字不通顺。于是,我说:“你很有勇气,很高兴听到你的朗读,但有几个地方要注意一些就更好,(师指出错误)你愿意再读一边吗?”生又读一遍,错字、漏添字情况好多了。“你读的有进步了,声音要再响亮些,让每个人都听到就更好了。”孩子又很乐意地读了一遍。“读得好,响亮、流利,如果速度放慢一些,注意停顿、掌握语气,就更棒了”。孩子很好的又读了一遍,读得非常棒,“读的真好,掌声送给你!”我带头鼓掌,孩子开心地笑了。这样带有鼓励性、欣赏性的评价,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作为教师,我们要以关怀、关爱、理解、赏识的心态评价学生,启发学生的心智,积极营造和谐的课堂评价氛围,促使他们健康成长。清代教育家颜昊先生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苟求学生,不如用一点心力去发现其优点,并以此鼓励他,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吝啬赞许与鼓励,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学生答得好,及时称赞,“说得很有道理”、“对了,你很会看文章”、“见解独到”等;学生发言不对,说不到要害,说不清楚教师及时补充,不使学生感到难堪,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保持愉快轻松的心情,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但是,教师在对学生给予鼓励时还要注意因人而异,体现个性化。一个班学生的智力、品德、个性等方面往往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我在教学中给他们的评价也是不同的。我赞誉鞭策优秀生;肯定、鼓励中等生;宽容激励后进生。

二、融入真情,丰富评价语言 1.评价语言要丰富

在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如果能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那么语言的回旋余地就可超出简单的评语范畴,趋向更生动、更丰富的境地。而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运用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让学生如坐春风,课堂内总是生机勃勃。就拿读完课文后来讲,我总是这样来评价学生:“读得真不错!”“大家听了都在佩服你念得好!”“这个句子你读得多好呀!请你再读一遍,大家仔细听听!”“老师都被你读得感动了。”“你念得比老师还要棒!”“到目前为止,你是念得最出色的一个!”“老师觉得,你长大肯定能当一个播音员!”„„

如此生动、亲切、明朗的语言,学生听后怎么会不被深深感染?怎么会不大受激励呢?学生们跃跃欲试,一个个教学的高潮就这样形成了。

2.巧妙运用体态语言

除了有声语言之外,教师还需要适当地运用体态语言。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拍一拍学生的肩膀,甚至充满善意的沉默,都不仅仅传达了一份关爱,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评价方式更具亲和力,更能产生心与心的互动,其作用远远大于随意的口头表扬。当学生发表见解时,教师多微笑,多点头,极其专心地听,诸如此类的态势语可以明确地传达这样的信息;“我喜欢你!”“请继续说下去!”行之有效的体态语言能体现出教师在评价时感情的投入,与学生极易产生心理上的共振。

3.评价要有真情

现在不少评价浮光掠影,轻描淡写,有的鼓掌成了打拍子,有的表扬成了背口诀。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由此可见,无论什么样的评价必须要有真情。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带着我们的一腔真情去唤起学生的真情,对于学生的精彩之处,通过老师的语言、面部表情、眼神等随时给予学生评价,传达教师对学生的爱。

在平日的教学中,当我的学生写出工整又美观的一页作业,我除了给他一个“优”,再写上一句“老师真喜欢看你的字呀!”当一个平日胆怯的孩子能上台发言,我除了给他一个灿烂的笑脸还摸摸他的头,说:“老师为你高兴!”

如果说一堂成功的课是一曲动人的交响乐的话,那么课堂评价则无疑是这首乐曲中的一个个震撼心灵的音符。在和谐课堂中,能起点睛之笔的莫过于教师的课堂评价。

10.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进行综合性学习 篇十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综合性学习”贯穿始终,是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所以,如何有效的开展综合性学习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逐步渗透综合性学习

我们的教材中的许多课文、练习、口语交际都是综合性学习好素材,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大胆地创新,将语文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表演、游戏、竞赛中,通过“唱、画、演、写、做、辩”等形式,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语文,训练智能,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

像在低年级的教材中,“识字加油站”中“我认识我班所有同学的名字”“这是我从电视里学到的字”等,就是一些小型的综合性学习,我们可以定期举行“我班的识字大王”比赛活动,重视引导,培养学生积极、浓厚的识字兴趣,鼓励、帮助孩子从生活中随处认字,这样许多课堂上很难遇到的字在无意中已印入了孩子的脑海中。“我的小制作”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制作,如:用毛线编制蝴蝶结,用塑料作成花瓶,用红辣椒做成玩具鞭炮……,课前引导、交流制作、行动的过程,互相补充,课后根据情况分组行动或个人行动,大胆尝试、想象。之后,再利用一节课时间,举办“小制作展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才能,评议,给学生创造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从小培养了学生敢于参与,敢于尝试的良好习惯。

我们学习的许多语文,有的像一首诗,有的像一幅美丽的图画,有的课文则是一个精彩的故事,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与艺术课相结合,开展综合性学习,如学习《要下雨了》《小蝌蚪找妈妈》等课文后让学生排练课本剧;学习《黄山奇石》让学生

1、搜集有关黄山的资料补充课文,并画画的文中展示的奇石;

2、写一写“我心中的黄山”

3、当导游领客游山。这样,课前搜集,课中训练,课后延伸,不仅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发展,也打破了学科的界限,体现了学科见的整合,丰富完善了学生知识的巩固。不自觉中进行着综合性的学习。

在中年级,要巧借作文,进行综合性学习。小学生作文是一种活动的反映,而任何反映都是在实践活动中进行的。离开实践活动就不会有写作的源泉。在一堂《观察中的发现》的作文课上,让学生通过五个步骤调动了全身器官,去观察,去感受。用眼睛看;出示了五个形状不一的杯子,让学生看杯子的形状、大小、颜色,以及美丽的花纹图案;用手摸,感受杯子的质量及温度、做工;用耳朵听,听听用杯盖敲杯子的声音,了解杯子的质地;闭眼 闻,杯子中不同饮品的气味;用嘴尝,了解饮品的不同滋味,从而引导学生发现。类似这样的作文教学,既激发了学生写作的欲望,提高了作文能力,又在活动中有效地实践了综合性学习。

再如,学习了《新型玻璃》后,让学生以各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为要点,放长线,让学生在家或路途中观察、想象,身边生活中还需要什么形型的玻璃,自由合理地想象,拓展思维。结果,有的同学为文中的新型玻璃设计了广告词进行推销,有的还撰写了产品说明书,有的写出了自己发明的新型玻璃,还有的出了一期《玻璃世界》手抄报、画展。极大的扩充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学生习作、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抓住专题,开展综合性学习

通过不同年级的活动,我发现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探索的能力适用于各种形式,教学中我们采用“实话实说”、“辩论会”,调查、记录、参观、座谈、听讲座等形式开展活动。

五年级上册“遨游汉字王国”这一综合性学习中,让学生浏览本组活动提供的阅读材料的前提下,分组拟订活动计划,每组围绕一个问题如:如:搜集字谜、编写字谜、查找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笑话、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等等,进行分工人人参与展开活动。在近一周的实践活动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展示出了各自劳动所得;有的学生找到了许多著名作家的书法作品以体现汉字的有趣;有的学生摘抄字谜、笑话、歇后语、自编字谜;还有的持更改错字本记录了全班同学近一周来的错字,呼吁同学们消灭错字;更有的找来了古代汉语想给大家介绍汉字演变的过程,通过手抄报、书法、记录本、猜一猜、对一对等等形式展现出来了。在参与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了交流、合作、探索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敢于开口说话,开口辩论,敢于发表自己见解,我们经常利用口语交际课,开展各种话题的辩论会,如《开卷一定有益吗》《过生日好不好》《小学生该不该上网》等 非常现实的问题,引领学生动口动脑。

在开展“我们与周围环境”的实践活动时,先引导学生围绕本次活动的内容,讨论活动的意义、目的、任务,接着指导学生成立调查小组,指定切实可行计划,明确调查的途径:然后各小组围绕一个专题进行调查,最后把调查的结果写成调查报告、建议书、表扬稿、手抄报等形式展示出来。在活

动中各组成员积极投入,深入实践,发现了许多问题,对我们的环境有了更深的认识。他们写出了《假如我是地毯厂厂长》自己将如何处理地毯厂排出的污水问题;《小鱼说我要走了》等文章。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不仅深层次的学到了调查的方法,锻炼了写作的能力,提高了收集和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懂得了运用各种方式展示调查结果等,语文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

抓住专题,选择性的重点化的综合学习,从策划到交流展示,课堂所用时间为2—3课时,但整个学习过程一般要历时一周左右,而且是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实践活动,自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通过5年的实践,深深地体会到语文的综合性活动,教师提供活动的是足够的素材、空间、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开展、参与、给学生创造自我表现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激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11.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词语教学 篇十一

一、找出词语所在的位置

要想理解词语,首先得知道这个词语在文章中的位置,即要找出所处的语境。

教学案例:

师:“五彩缤纷”在课文中的哪一自然段里?请你找出来。

生:在第4自然段里。

师:请你读一读。

生:“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理解词语的第一步就是找出词语所在的位置。这时候,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尝试,试着自己先理解词语的表层意思。比较简单的方法有拆字法。即把构成词语的字分开理解。“五彩缤纷”由四个字构成,“彩”字说明颜色;“五”字说明多,合在一起就是颜色多。至此,“五彩缤纷”的大概意思也就理解了。此外,还有找近义词、反义词来理解,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但要避免的是,運用传统概念去解释,让学生盲目去背诵,这样容易让学生一开始就对词语“望而生畏”。

二、明确词语写的是什么

找到了词语所在的位置,只是理解词语的第一步。这个词语是写景的还是写人的?或者写什么的,必须要明确。这就是定位,定位准确,理解起来就不难。我们继续来看案例。

师:“五彩缤纷”在这里是写什么的?

生:写野花的。

师:都写了野花的什么?请你围绕“五彩缤纷”再读一读。

生:(读课文)写野花的颜色多,好看。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你看,作者一连用了三个“像”说明多,再者,“锦缎”“霞光”“彩虹”颜色各异,自然好看了。

让学生先去明确写的事物,再抓住相关的句子,理解词语就浅显、容易了。

三、明确词语的表达效果

一个孤立的词语也许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或者更深的表达效果。但把它放进特殊的语言环境里就不一样了。这更需要教师花大力气指导学生学会方法来理解词语。如何明确词语的表达效果呢?继续来看下面的案例。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五彩缤纷”在这里写了“野花”怎么样?看看哪些句子是围绕“五彩缤纷”来写的。

生:“五彩缤纷”写了野花的好看、多。(前面提到)为了把“五彩缤纷”表达得更准确,作者用“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这个句子来具体阐述。

师:是啊,“野花”绵延、耀眼、绚烂,真是——(生说)五彩缤纷。

师:可见,一个“五彩缤纷”概括出来野花的那么多的特点。不仅如此,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天山美得有形、有味。

师:从美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说春天是五彩缤纷的,公园里的花也是五彩缤纷的。

师:从“概括”“形象”的角度,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自然段,再次体会“五彩缤纷”的表达效果。

理解词语,不能只理解词语的表面意思,我们要明确它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如何。古人很讲究“炼字”,为了用好一个字,那是要经过反复修改的。

理解词语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也是基本功。这种能力是在老师的引领下通过课堂教学日积月累学会的。因此,在运用方法的同时,也要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对词语的深入理解不可急于求成。教师教给学生的方法并不意味着学生就能马上接受和运用,或者说以后就会了,那得经过长久实践。教师要引导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去锻炼,让学生自己从阅读每一篇课文,每一篇习作入手,直到让学生慢慢接受并乐于运用。

其次,对词语的理解不可墨守成规。语言环境不同,词语的意义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灵活运用不可忽视。所以要求学生按照所教方法运用的同时,一定要鼓励学生的个性理解,不可用简单的“对”与“错”来衡量,不可盲目一刀切。

再次,对词语的深入理解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由于学生的个体发展有差异,导致理解的层次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师不论学生理解的是否“到位”都要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体会到运用方法的成就感、喜悦感。

最后,理解词语的方法是多样的。既要照顾学生的兴致,又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具体内容具体对待”,如果需要学生表演就要学生表演,如果需要学生朗读就要学生朗读,如果需要老师耐心解释,那就解释,要注重变通。

总之,理解词语须把握多种方法,循序渐进。在找准位置的基础上,明确词语是写什么的,有了内容的铺垫,才可以深入理解词语的表达效果,才可以正确运用。

12.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词语教学 篇十二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堂上教师要以深深的情感引领着学生走进文本,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充分展开教师、文本、学生之间的对话,在对话中师生交流互动,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在交流中体会情感,对话、交流、互动的过程就是师生精神共同成长的过程。

作者动情缀文,读者读文动情,情感是连通读者和作者的关键点。作者的情思就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特别是一些重点词句当中。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时要“披文入情”,紧紧抓住文章中那些重点词句仔细品味,引导学生咬文嚼字,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和作者在情感上发生共鸣,经历一次心灵历程、情感洗涤。《毽子里的铜钱》一文追忆的是几十年前烤山薯老人送给“我”两块山薯却不要“我”铜钱的故事,刻画了一位慈祥、谦卑的老人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人的关怀、感激与怀念。文章情真意浓,字字句句都渗透着浓浓的情感。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和句子咀嚼、品味,体会人物的情感。比如从描写老人外貌、神态的词句中(“黑漆漆的手”、“满脸的皱纹很深很深,很不快乐的样子”、“愣愣地望着她家那扇门”、“微微驼着的背脊”等),体会老人栉风沐雨的辛苦;从老人送给“我”烤山薯的语句中(“笑呵呵地伸手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小的烤山薯,往我手里一放说:‘给你吃。’”“老人笑了,他说:‘小孩子嘛,送给你吃的。’”“(他)马上把铜钱放回我的口袋里,摸摸我的头。”“他却把烤山薯塞进我的口袋里,向我笑着摆摆手,提着烘缸走了。”)体会出老人虽然做生意很辛苦,栉风沐雨,却很慈祥,很善良,有着纯朴、美好的心灵。一个“笑呵呵”,老人的慈祥如在眼前,一句“永远不能忘记”,让学生看到了老人的感激,更让学生理解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理解和体谅,进而启发学生怎样真诚地对待身边的人与事。

二、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引领体会情感

朗读是表达情感的途径,而情感的参与是朗读的前提。在学生深入品析文本,有了初步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教师就要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进一步感知文章内容,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为文章所蕴含的感情,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学生才能体会出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而引发共鸣,内化成自己的情感。因此,老师不能停留于对文章“字词句段”的肢解,寡然乏味,而要多一点朗读指导。而在朗读指导中,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至关重要。因为只有将学生的情感完全调动起来,与作者和文中人物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强烈的共鸣,他们的朗读才能真正到位,感悟才能更加深透。

要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首先,教师必须先“动情”,要用自己的激情来感染学生、调动学生,要善于通过自身丰富的体态语、表情和情真意切的语言等,将自己的内心真情向每一个学生进行“辐射”。教师热情投入、真情流露、热情洋溢、激情四射,才能以情激情、以情感人、以心契心、以神会神,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比如教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入情入境的范读,就会深深地感染和打动学生,达到以情感人、以情促读、以情促悟的效果。

要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还必须千方百计地创设情境氛围,让学生很自然地进入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因为人的情感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即触景生情。生动、形象、适宜的教学情境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手段,它能够有效地调动、活跃学生的情感体验,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伟大文学家鲁迅在讲到文学的审美作用时曾说:“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也就是说,给学生营造悦目、悦耳、悦心的特定情境氛围,运用实物演示、图画展现、音乐烘托、幻灯投影等先进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用眼睛去凝望,用耳朵去聆听,用心灵去体验……让学生入文入画,入情入境,这样,学生就能在特定的教学情境氛围中产生审美情感,在对美的感知和体验中受到濡染。比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课时,我播放了红军夺桥的一段视频,生动的画面和强烈的音响充分展示了红军勇夺泸定桥的过程,十分感人。看完视频后,学生都被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深深感动,此时再组织学生阅读文本材料,找出描写红军英勇顽强的语句和词语进行重点理解和朗读。由于我给学生创设了相应的情境,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做基础,很容易就找到了相关的语句与词语,不需要我作太多的指导,学生的朗读和理解都十分到位,红军战士奋不顾身、英勇顽强的精神呼之欲出。

调动情感参与还可引导学生进行角色移位,即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主人公或课文所描述的对象去感受事物,体悟情感,体验生活。比如《走月亮》一课,为学生勾画出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卷,在感悟“阿妈温暖的手拉着我,我嗅得见阿妈身上的气息”时,我引导学生回忆和妈妈一起散步时的情感体验,学生立刻回想起自己和妈妈一起散步是那样的温暖、幸福、安全、快乐……学生仿佛回到了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候,感受到了妈妈浓浓的爱,学生此时是激动的,情感是高涨的,学生读得是那样动情,那样投入,完全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所描绘的情景之中。

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基础训练,也是发展语言和思维、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情感,指导学生注意与表情达意有直接关系的语气、语调、停顿、重音和节奏等,帮助学生根据课文所蕴含的情感,定好朗读基调,或激昂悲壮、或凄凉深沉、或清新明快……学生通过声情并茂、入情入境的朗读,真正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内心,获得与作者脉搏跳动的同频、心灵呼唤的同声,才能体味到文章的丰富情感。

总之,语文课堂是一个情感的世界,语文教学是作者、文本、教师和学生四者之间沟通情感的过程。教师应通过品味字词、启发想象、感情朗读等途径,给学生搭建情感交流、情感体验的平台,营造浓浓的情感氛围,让学生沐浴其中,浸润其中,受到情思的滋养和心灵的启迪。

摘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也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小学语文教学, 应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 把语言文字训练和情感渗透有机统一起来, 唤起学生情感, 培养他们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就这一问题, 作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 谈些认识。

13.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词语教学 篇十三

华爱萍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讲为主,学生只是局限于听,死记硬背,缺乏自主思考探索的空间,缺乏实践,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低落,积极性不高的局面。但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教育观念变了,教学方法变了,学习方式变了。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能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营造浓郁的教学气氛。静止的问题动态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运用多媒体还可以更好地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等。以下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一,创设情境

触发个性

如果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么我认为一篇课文,好的导入是课堂成功的一半。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自主能力差,往往对课本上的知识无兴趣。教师一开始就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能够很好的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案例】

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翠鸟》时,我先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通过多媒体播放“百鸟争鸣”声,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再出示“翠鸟”图片,利用教材的背景作为学习新知识的资源,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学习,充分调动了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教学效果好。

二、运用多媒体,使静止的问题动态化

利用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优势是能动态的展现出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动静结合,从而把事物的变化规律,全面的演示在学生面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动性和全面性。【案例】

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和时间赛跑》是让学生从作者身上受到启示,认识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学生用语言叙述很难表达准确,完整。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操作程序,从演示操作的过程中,为学生对理解课文深刻含义打下基础。在教学中,我设计在画面的左上方是一个钟表,右边有初升的太阳,随着钟表的走动(比实际钟表要快),太阳慢慢移动,由东方升到当空,再到日落,天色由暗到明,再逐渐变暗。教师操作可循环两三次表示时间过去了两三天,课件设计太阳颜色、位置,天空中云彩每天稍微有一些不同,让学生观察后感觉太阳都从东方升起,西边落下,但时间不同了,从而让学生明白时间不断流逝,一去不再回头;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今天永远地过去;今天的太阳也成为过去的太阳,永远见不到了,所以要珍惜现在,珍惜今天。由于制作的动化感强,画面清晰,所以学生看的仔细,听的认真,这样所学到的知识印象深刻,记忆牢固。从这里可以看出利用多媒体能创设动静结合的教学画面,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可以把教学中说不清道不明,靠挂图或板书难以讲清楚的知识,在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景,悦耳动听的音乐中,及时有效的反馈中,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认识。

三、运用多媒体,使枯燥的问题兴趣化

教材比较注重农村与城市题材兼顾,但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许多城市生活的题材都没有直接的生活经验。这样对于他们来产在“解决困难”的时候就会有比较大的困难。教学来源于生活化,又运用于生活化,将生活中一切实际问题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探讨知识的兴趣。【案例】

在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播放背景音乐和小短片,美丽的小村庄环境优美,小动物们在快乐的玩耍,人们在快乐地耕种和收割。然后深情导入,在这样一个鸟语花香,美丽的小村庄,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我又设计了人们砍伐树木来盖房子,做家具,做木柴的图画作为学习新知识的资源,因为学生是在听故事中慢慢长大的,他们喜欢听故事,也乐于接受这种形式。在听故事的同时,还让学生接受了不能没有节制的乱砍乱伐,要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的思想品德教育,而后在教学中让学生在生动的画面中让学生懂得了人类如果只会向大自然索取,却没有保护这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行动,最后的结果只会是一片空虚,只会是自食其果,失去美好的生活。就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爱护大自然,维护好生态平衡,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四、运用多媒体,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大的局限性在于不能形象生动地表达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每一篇课文都有一些意思比较深或学生不易理解的词、句、段。当教材中出现了这样一些学生难以掌握的难点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其声音、图形、色彩的有效组合,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演示,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比较、思考,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的表现力,在学生对事物从表面到本质的理解认识过程中建立一个过渡区,能有效地减缓坡度,化难为易,更好地突破难点。

【案例】在教学《翠鸟》一文时,学生对“翠鸟贴着水面疾飞”这个句子不理解。于是,我点击鼠标,大屏幕上出现了宽阔的水面和生长茂盛的芦苇,一只翠鸟从远方飞来落在苇杆上,这时,一条小鱼在水中机灵的游过,说时迟,那时快。站在苇杆上的翠鸟展开翅膀,双脚蹬开苇杆,闪电般地叼起小鱼,飞向远方。通过观察,学生了解翠鸟是贴着水面飞,而且飞行速度极快,自然就了解了“贴着水面疾飞”这一句话了。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以课文学习为生长点,大胆向网络资料延伸和拓展,促使学生把求知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时空,亲自经历获取知识。如古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字用的十分绝妙,但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体会。而多媒体教学的恰当使用解决了这一难题。引导学生观看多媒体动画面上:草木葱茏,苍翠欲滴,危峰兀立,峰峦叠嶂而香炉此时正被烟 雾笼罩,一团团紫烟不断地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多媒体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学生很快从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的动态画面中领悟到“生”字还含有“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香炉峰始终处于云雾缭绕之处。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将学生带入诗中所描绘的艺术界去感受美,领悟美,达到提高欣赏能力的目的。

上一篇:房地产策划助理下一篇:昆虫记名著导读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