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知识点总结

2024-11-09

会计学知识点总结(共8篇)

1.会计学知识点总结 篇一

会计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总论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和监督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 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必要手段)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

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表依据)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第二章 会计核算内容与要求 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款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备用金等;有价证券是指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收入是指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和损失,费用是指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是判断经营成果及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区,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第三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 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是合法性、相关性、实用性。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记录经济业务的。会计科目(账户)按反映业务详细程度分为总账和明细账。按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

账户的四个金额要素及关系: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账户的基本结构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录业务的日期、凭证号数、经济业务摘要、增减金额、余额等。

第四章 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按照记账符号不同,分为借贷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增减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借贷哪方登记增加与减少取决于账户性质及结构。资产、成本、损益(费用)增加为借,减少为贷,负债、所有都权益、损益(收入)增加为贷,减少为借。

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余额试算平衡法(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试算不平衡,肯定有错;试算平衡,不一定正确(重记、漏记、借贷方向错误、科目错误)。会计分录指对某项经济业务事项标明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三要素:账户<科目>名称、金额、借贷方向)会计分录分为简单分录(一借一贷)和复合分录(一借多贷、一贷多借、多借多贷)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要求:同依据、同方向、同期间、同金额

10、总账(总括记录业务)对明细账具有统驭控制作用,明细账(详细记录业务)对总账具有补充说明作用

11、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应交所得税等于应纳税所得额乘以所得税率

第五章会计凭证

1、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2、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之一,也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会计凭证按照编制的程序和用途不同,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原始凭证(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购销合同、各种申请单、银行对账单、债权债务对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等不能作为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按照来源不同分为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按照填制手续及内容不同分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汇总凭证。按照格式不同分为通用凭证和专用凭证 原始凭证填写时不得涂改、刮擦、挖补。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出纳人员办理收付款后,应在有关原始凭证上加盖“收讫”“付讫”的戳记。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主要包括: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正确性和及时性 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的会计凭证,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记账凭证按照使用范围分为通用凭证和专用凭证(收款凭证<借方科目为现金和银行存款>、付款凭证<贷方科目为现金和银行存款>、转账凭证<不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科目>)按照填列方式分为单式凭证和复式凭证

12、一笔经济业务需要填制多张记账凭证的,可以采用分数编号法。一原始凭证需编制多记账凭证的,应在未附原始凭证的记账凭证上注明其原始凭证附在哪张记账凭证下

13、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

14、对于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的经济业务,一般只编制付款凭证,不编制收

款凭证。

第六章 会计账簿

1、会计账簿按照格式的不同分为两栏式、三栏式(现金、银行日记账、总账与大部分明细账)、数量金额式(原材料、包装物、库存商品)、多栏式(借方多栏式<物资采购、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贷方多栏式<应交税金、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借贷多栏式<本年利润>)

按照用途的不同分为序时账(现金、银行日记账)、分类账(总账、明细账)、备查账(租入固定资产登记簿、委托加工材料登记簿、住房基金登记簿)。

按照外形的不同分为订本账(现金、银行日记账、总账)、活页账(明细账)、卡片账(固定资产卡片)

2、账簿中书写的文字和数字上面要留有适当空格,不要写满格,一般应占格距的1/23、登记账簿要用蓝黑墨水或者碳素墨水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或者铅笔书写。

4、会计账簿的基本内容包括封面、扉页、账页

5、对账的内容包括账证核对(账簿与会计凭证)、账账核对(总账与总账、总账与日记账、总账与明细账、明细账之间核对)、账实核对(现金日记账与库存现金、银行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财产物资明细账与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额、债权债务明细账与对方单位的账面记录)。

6、错账更正方法一般有划线更正法(结账前,发现账簿记录有错误,记账凭证无错误)、红字更正法(记账后,发现记曲凭证中的科目或金额多记)、补充登记法(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金额少记)

7、“本月合计”字样,下面通栏划单红线;“本年合计”字样,下面通栏划双红线。

8、总账、日记账和大部分明细账应每年更换一次。

第七章 账务处理程序

1、常用的账务处理程序主要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基本的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和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其主要区别,即各自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登记总账依据和方法不同。

2、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特点:详细记录经济业务、能反映科目对应关系、程序简单明了,易于理解、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较大、该账务处理程序适用于规模较小、经济业务量较少凭证不多的单位。

3、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特点:能反映科目对应关系、了解业务来龙去脉,便于查对科目、不便于分工、减轻了登记总账的工作量、当转账凭证较多时,编制汇总转账凭证(每一贷方科目分别设置)的工作量较大、该财务处理程序适用于规模较大、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

4、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特点:减轻了登记总账的工作量、可做到试算平衡(本期借、贷发生额合计)、简明易懂,方便易学、不能反映账户对应关系、不便于查对账目、适用于规模较大、业务量较多、记账凭证较多的单位。

第八章 财产清查

1、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往来款项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盘点或核对,查明账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方法。

2、按财产按清查的范围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财产清查的按清查的时间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3、现金采用实地盘点法来确定库存现金实存数;清查时,出纳必须在场;现金盘点报告表(盘点人与出纳共同签章)

4、银行存款通过与开户银行转来的对账单进行核对,查明银行存款的实有数额(单位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不一致原因:未达账、单位记账有误、银行记账有误、单位与银行双方记账有误)。

5、往来款项的清查一般采用发函询证(查询核实)的方法进行核对,即对账单法。

6、实物清查(数量和质量)方法实地盘点法(逐一盘点法、技术推算法、抽样盘点法)清查时;实物保管员必须在场;盘存单(盘点人员与实物保管人员共同签章)

7、财产清查经批准处理后的账务处理

项目

盘盈处理

盘亏处理

(其他应收款)

项目

盘盈处理

盘亏处理

(其他应收款)

现金

营业外收入

管理费用

固定资产

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支出

原材料

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正常)

营业外支出(非常)

第九章 财务会计报告

1、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分为、半、季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

2、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

3、会计报表包括基本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附表(利润分配表、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分部报表)

4、、半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 月度、季度财务会计报告通常仅指会计报表,会计报表至少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5、资产负债表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编制而成的,分左右两方,左方为资产项目(按资产的流动性大小排列);右方为负债(按清偿债务的先后排列)及所有者权益项目 利润表的格式主要有多步式利润表和单步式利润表两种。我国企业的利润表采用四步式报表(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

第十章 会计档案

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终了后,可暂由本单位会计机构保管1年。期满之后,应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一式二份),移交本单位的档案机构统一保管;未设立档案机构的,应当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保管。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类。定期保管期限分为3年、5年、10年、15年、25年。

3年

月、季度财务会计报告

5年

银行对账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固定资产卡片(报废清理后)

15年

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凭证、总账、明细账、日记账、辅助账、会计移交清册 25年

现金日记账、银行日记账

永久

财务会计报告(决算)、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不包括移交清册)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为最低保管期限,从会计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

3、各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不得借出,如有特殊需要,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提供查阅或者复制;查阅或者复制会计档案的人员,严禁在会计档案上涂画、标记、拆封和抽换。

4、单位销毁会计档案时,应由单位档案机构和会计机构共同派员监销。国家机关由同级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派员监销;财政部门的会计档案由同级审计部门派员监销。

5、对于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原始凭证和涉及到其他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不得销毁,应单独抽出立卷,由档案部门保管到未了事项完结时为止;正在建设期间的建设单位,会计档案一律不得销毁。

重点定义: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负债是指过去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复式记账是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记录的一种记账方法。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 财务状况 的 静态会计报表。利润表(损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 经营成果的 动态报表。

2.会计学知识点总结 篇二

一、会计的基础理论

通过研究表明, 把知识管理系统整合到业务流程中, 是现在全世界共同迫切解决的问题。因为更好地发挥知识管理, 将其应用到业务中, 便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业绩和管理水平。

业务流程就是通过资源的整合, 使其相互作用并进行相关的活动, 从而提高为客户所创造的价值。具体说, 业务流程就是为了完成企业某一目标或特定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服务、经营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来为客户创造价值。国内知名公司ATM表明:将知识管理和日常生活工作结合到一起的话, 是知识管理起到作用的关键。而它的优点也就在于, 他能使企业需求者找出企业管理链中的关键点并给予关注, 避免了关注的不全面和缺失, 通过它可以使企业中的知识得到更好地管理和执行。

二、会计业务流程方面的会计知识管理构想

(一) 会计知识管理的基础

会计作为管理方面的利器, 已经成为管理经营的重要工具。它将业务数据进行加工与解释, 形成对决策者有用的信息, 以此辅助决策者做出更正确的决策。会计部门一般是通过会计结算和会计监督, 使企业能有更好的核算和审查。

会计知识管理的出现, 它作为企业的一个全新管理方案, 体现了企业从重视有形资产到重视无形资产的改变, 无形资产就是知识资源。而会计知识管理就是要有效的整理企业的会计知识资源, 按照更好地目标来运行, 使企业的效益达到最大化。随着现在IT行业的兴起, 也给会计知识管理带来了更多的方便性和可操作行。

(二) 会计知识管理的作用与职能

1. 会计知识管理作用。

通过会计知识管理可以有效地整合每一位成员的信息, 通过整合可以方便更多的人使用, 这也就是互通有无。可是会计数据只能体现出企业的实际状况, 所以在整合数据之后, 我们就需要更有价值的洞察力, 深入分析数据之后的规律, 而这就需要会计人员有更加敏锐的分析能力和适应商业环境快速变化的能力, 从而更加高效的完成任务。而要达到以上要求, 就需要企业管理者做好平时的沟通、会计人员的业务学习和培训, 以保证能一直有这种优势的存在。

2. 会计知识管理职能。

会计知识管理有四个基本职能, 分别是学习职能、中介职能、内化职能、认知职能。

学习职能就是知识创造的过程, 将隐性知识变为显性知识存于知识库。在知识资源的共享中就用到了会计知识管理中的中介职能, 它能使知识资源得到更有效地应用和更好地分享。当我们得到了一个他人分享的知识资源的时候, 我们要把它转化为自己所应用的, 这就需要内化职能, 将其重新编排变成自己的隐性知识, 以方便自己使用。关于以上三项职能的运用便是认知职能

(三) 会计知识管理的影响因素

上面提到会计知识管理的一个很大的作用, 便是可以轻松的获得和使用会计知识, 而我们要做到对会计知识的管理就需要他的三大重要因素:信息技术、会计业务流程和会计人。

在会计知识管理中, 信息技术是人类智慧与技术的结晶, 虽然说技术不是万能的, 但是离开了技术我们就什么也做不了, 我们所做的共享也是共享我们的信息技术, 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就掌握着更多的资源。而会计业务流程就是为实现更大效益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在会计业务流程里要对信息技术进行更好的采集、加工和分析, 最终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加。在实现这一增加时就需要会计知识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就是会计人, 因为只有人才会思考, 只有人才能对知识库反馈回来的结果和自身所拥有的知识进行最好的融合, 来实现更高的价值。

三、相关案例分析

以某制造企业为例, 即将面临亏损的危机, 后经业务流程的重组, 经营好转, 成为了我国重点企业之一。主要原因在于:其一, 企业对财务进行了调整, 以财务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 并且加大了管理力度, 降低了资金成本, 推行少筹资政策, 从而减少了企业在财务方面的风险, 增加企业收益, 保证企业在发展期间, 负债低于自身承载能力;其二, 以经营品牌为方法, 从而使资金进入良性循环, 促进了企业发展, 创造了良好环境。值得人们借鉴的内容有:加大对企业财务方面的调整力度;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善于把握机遇, 合理创建财政标准, 调整资本结构, 从而降低资金成本, 确保企业健康发展。

四、会计业务流程方面的会计知识管理体系设计

(一) 关于会计知识管理目标

会计知识管理的目标就是通过对会计业务流程的整合和管理, 使知识形成资本, 以进行升值或者保值, 来提升企业人力和资源的更有效利用, 增加企业效益。

(二) 关于会计知识管理的架构

会计的业务流程通常是数据采集、加工储存、获取融合。通过这一系列的转化, 可以实现会计更加透彻的感知, 方便企业更好的运作。

(三) 关于会计知识管理的分享

会计知识分享是实现知识的流动性和使用性、知识方面的互通有无。个人所采集到的数据终归是小, 当我们需要更多数据、更多知识的时候, 若是全部自己完成是相当困难和无法完成的, 也对我们的视野形成了一定的狭隘。而知识管理的分享就可以打破这一堡垒, 使这无形的宝藏流动起来。大部分的人是不愿意分享自己的劳动果实的, 这就需要企业对员工所做出的贡献给予鼓励, 也可以形成一种企业文化, 互通有无可以提供每个人的需要, 也可以达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五、结束语

会计部门在知识管理上的应用, 体现了现今社会知识管理上的成果, 而通过会计知识管理和会计业务流程的联合应用, 体现了会计知识管理的实用性。其中的主导因素——会计人, 将会在整个会计知识管理体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3.会计学知识点总结 篇三

关键词: 知识经济 传统会计 冲击 会计创新

知识经济是和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人类社会进入计算机信息时代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基础,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据,以高科技产业及智力产业(智业)为支柱的经济。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信息全球化、国际经济一体化等等,我们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应如何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呢?

一、知识经济对传统会计的冲击

1、知识经济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的生产、传播、消费为基础的经济,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我们的财会学科理论也日益受到严峻的挑战,具体表现在:

(1)无形资产成为会计核算的核心内容。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在企业总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尤其是在高新技术领域,衡量企业价值的主要标志不以物质资源为主,而是以无形资产为主。传统会计系统中确认的无形资产大部分是补购的,自创无形资产不作为资产在帐面上反映。这样,既不利于全面体现其全部无形资产,不能全面衡量企业的真正价值,更不利于投资了解无形生产的构成以及科研投入和技术含量。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全面来临,无形资产的比重越来越大,自创无形资产将会正式纳入财务报表,如何编制出合理的财务报表,对传统会计将是一个挑战。

(2)人力资源问题突出。人力资源会计是指把人的成本和价值作为组织的资源而进行的计量和报告。作为知识载体的人,是生产最重要、最睥因素。在传统会计中,它仅仅是会计研究的一个分支,并未进行编认和计量,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将取代传统会计中固定资产等项目而成为企业利润形成的主要源泉,如何对它进行确认,进行计量以及它对企业经济价值影响如何,这给我们传统会计提出了新的挑战。

(3)传统会计核算体系将受到挑战。知识经济给会计增添了这么多新的内容,它必然会影响传统的会计核算体系。首先,人力资源成为生产的重要要素,成为企业资产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新的无形生产概念等,这些都使得会计要素概念发生变化。由此会计核算体系也随之变化。其次,成本核算方法也发生了改变,人力资源耗费成为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颁。为确保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产品的科技含量日益提高,使得研究、开发投入占产品成本的大部分。再镒,由此而的,对企业财务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等以及企业的经济考核与评价,投资方案的评价标准,利润的形成与分配等众多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2、知识经济在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挑战。

知识经济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综合化将不能提高财务管理的“知识含量”给企业理财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作为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财务管理更应适应这一变革的要求,而担任这一重任的财务人员则更应更新传统的理财观念,树立全新的观念。知识经济给我们的会计核算体系带来了这么大的影响,这必然给我们的财务管理工作也会有很大的影响,如计算机信息处理方式的引入,以多元化的记帐方式取代了传统的簿记记帐方法,使得提供的财务信息更及时、更全面,这同时对我们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我们的会计要由核算型走向管理型、决策型,它不仅要求我们所提供的财务信息要满足外部投资者的需要,更要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财务决策的需要,使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在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下都能发挥及时、更大的作用。知识经济下对我们的成本管理业产生一较大的影响。它扩大了成本管理的范围,主要是人力资源成和无形资产概念的扩大,这使得我们的成本范围也随之扩大了,计算机、网络等软硬件的引入,使得我们的成本核算、成本分配方法等都有一定程度的改进。

3、知识经济对传统会计教育的挑战。

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将更加依赖于知识和掌握知识的人才,知识作为生产要素的重要组成部颁,已成为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经济要发展,教育应先行。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人才是关键,面人才的碚养,主要靠教育。我国目前的会计教育善与未来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会计教育目标较为单一,我国目前的会计教育侧重于会计专业技术教育,只强调教育的内容能满足实际应用就可以,它忽视了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人员应该是一个具有综合能力的通用人才,它不仅要求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它还要求我们的财会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一定的计算机技术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领导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团体协作能力等等。因此,我们会计教育的学科体系、课程设置、教育方法等都将受到影响。传统的会计教育将受到严峻的考验。

二、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会计创新

会计作为一种管理信息系统,其核心任务就是向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相关与可靠的财务信息,以帮助管理者作出正确的决策。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传统会计的种种弊端暴露无遗,会计创新已迫在眉睫。

1、以经济资产为基础改造会计核算系统。

诺贝尔奖得主弗里德曼曾指出“资产价值是由它可能产生的未来收益所决定的”。它将一切可能在未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都包涵于“资产”的定议之内,这个定义更符合知识经济的要求。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资产以无形资产为主,这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特征,人力资源会计的引入等等,这些带给我们的传统会计核算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我们要以经济资产为基础来改造我们现有的会计核算体系。

首先,要改造无形资产的核算体系。传统会计实务对可辨认的无形资产采用历史成本计价,把本企业自己创造的专利权,按实际支付的研究与开发成本计价,它不能反映该无形资产实际的经济价值和它所能提供的未来经济效益,而知识经济时代,它要求企业无形资产的计价能反映其实际的经济价值而非历史成本,而且由于现代技术不断推陈出新,更新较快。我们更应及时地云其受益期内合理分摊。其次,我们要拓展无形资产的核算范围,除了传统会计核算中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土地使用权、著作权、商誉”,我们还应“人的智力、知识”作为无形资产的重要内容。因为人的智力、知识不存在物质实体,可以在较长时期内为企业提供经济效益,所提供的未来经济效益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它符合无形资产的概念。因此,人力资源会计、人力资源的价值确认也成为知识经济下、会计核算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增强财务报告的及时性与充分性

财务报告是综合反映一个单位财务状况的需要工具,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知识的快速更新,加大了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风险,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所提供的财务报告及会计信息在真实性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提高它的及时性和信息的充分性。那么,对财务报告的充分性和及时性应如何创新呢?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整个财会核算体系都将发生较大的变化,毫无疑问我们的财务报告格式、项目等也将随之变化。提高及时性,我们可以适当地考虑缩短报告的时间间隔,实行灵活的不等报告制度等,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充分性,我们可以采取“金字塔”式的报告制度,从底层的原始数据到高层的浓缩信息等等,我们既要提供“过时”的信息,更要提供“实时”的信息和预测信息。

3、提高系统综合素质

这不仅包括办公硬件措施,更要注重提高人员素质。高效、快捷、全面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因此在硬件方面,我们要广泛普及计算机这一辅助工具,并加强网络系统的建设,网络管理是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从软件方面看,我们更要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会计人员在会计各系统要素中居于主导地位,因此,我们应改进我们的会计教育体系,应该教育出具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并对网络、信息、科技、法律管理等多方面都了解求掌握的一些专用人才。同时我们还要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以不断地提高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医学统计学知识点总结 篇四

1.统计学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表达和解释的一门学科。

2.医学统计学是应用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及其有关领域数据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表达和解释的一门学科。

3.统计软件包是对资料进行各种统计处理分析的一系列程序的组合。4.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研究设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

5.科研结果的好坏取决于研究设计的好坏,研究设计是统计工作中的基础和关键,决定着整个统计工作的成败。

6.统计分析包括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统计描述是对已知的样本(或总体)的分布情况或特征值进行分析表述;统计推断是根据已知的样本信息来推断未知的总体。7.医学原始资料的类型有: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等级资料。

8.计量资料是用定量的方法对每一个观察单位的某项指标进行测定所得的资料。

9.计数资料是把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性质)或类别进行分组,清点各组观察单位数所得资料。

10.等级资料是把观察单位按属性程度或等级顺序分组,清点各组观察单位数所得资料。各属性之间有程度的差别。等级资料的等级顺序不能任意颠倒。11.同质:是指所研究的观察对象具有某些相同的性质或特征。

12.变异:是同质个体的某项指标之间的差异,即个体变异或个体差异性。13.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研究对象的总体。样本是总体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个体。

14.抽样研究是通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对样本信息进行分析,从而推断总体的研究方法。抽样误差是由随机抽样造成的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样本指标与样本指标之间的差异,其根源在于总体中的个体存在变异性,只要是抽样研究,就一定存在抽样误差,不能用样本的指标直接下结论。

15.统计学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统计推断,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16.概率是某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或机会大小)的数值度量。概率的取值为0≤P≤1。小概率事件是指P≤0.05的随机事件。

17.频数表和频数分布图的用途:(1)揭示计量资料的分布类型。(2)揭示计量资料分布的重要特征—集中趋势与离散趋势。(3)便于发现特大或特小的可疑值。(4)作为陈述资料的形式。例数大时,可以频率估计概率。(5)便于资料的进一步统计分析。18.均数应用于计量资料的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19.当资料呈正态分布时,均数位于分布的中心。

20.每个观察值都加一个常数a,则均数为原均数加常数a;每个观察值都乘以一个常数b,则均数为原均数的b倍。

21.几何均数应用于对数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也可用于呈倍数关系的等比资料。在医院中主要用于抗原(体)滴度资料。

22.计算几何均数的资料一般不能有观察值为0,也不能同时包含正负观察值。

23.中位数可用于描述任何分布类型计量资料的集中趋势,但对于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资料,中位数不利于进一步的统计分析,故对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应首选均数描述其集中趋势。

24.中位数适用于描述偏态分布资料、一端或两端无确定数据的资料和分布不明资料的集中趋势。

25.极差与四分位数间距可用于描述计量资料的离散程度,但都比较粗略,而四分位数间距较极差稳定,他们用于描述偏态分布资料。

26.中位数M是一个特殊的百分位数,即第50百分位数P50,。百分位数是一种位置指标,样本的第X百分位数记为Px,它表示将全部观测值X1、X2,„,Xn由小到大依次排列后位于第X百分位置的数值。

27.方差和标准差用于描述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的离散程度。

28.均数与标准差结合用于全面描述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的集中趋势与离散趋势。

29.变异系数描述的是相对离散程度,无度量衡单位。用于单位不同,或虽单位相同,但均数相差较大的资料间变异程度的比较。

30.正态分布是横轴上方以均数处最高的单峰对称分布,以均数为中心,左右两侧对称。正态分布N(μ,σ²)中有两个参数:总体均数μ和总体标准差σ。μ是位置参数,σ是变异度参数。

31.正态分布曲线下的面积是1,其分布有一定的规律,x±1.64s内的面积为90%,x±1.96s内的面积为95%,x±2.58s内的面积为99%。32.常用相对数有:率、构成比、相对比。

33.率是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某一分率的改变不影响其他分率变化。

34.构成比是表示某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某一部分构成比的改变将影响其他构成比的变化。

35.相对比表示两个有关事物指标,用以说明一个指标是另一个指标的几倍或几分之几。两个指标可以是绝对比、相对数或平均数。

36.应用相对数注意事项:(1)计算相对数时分母应该有足够数量即例数不能太小。(2)计算合计率或平均率时,不能把n个率相加后除以n,应该绝对数相加后再计算相对数。(3)正确区分构成比与率,分析时不能以构成比代替率。(4)相对数的比较应注意其可比性。对比组之间除了被研究的因素不同以外,其他相对数造成影响的因素应可能在构成比代替率。(5)样本率或样本构成比在比较时应做假设检验。

37.常用的标准化方法有直接标准化法、间接标准化法和反推标准法,简称直接法、间接法和反推法。

38.一般选择“标准”的方法有两种:(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较稳定的、数量较大的人群作为“标准”;(2)互相比较资料中任选一组数据作“标准”。

39.标准化死亡比(SMR)是被标化组的实际死亡数与预期死亡数之比,若SMR>1,表示被标化组死亡率高于标准组;若SMR<1,表示被标化组死亡率低于标准组; 40.计算标准化率的步骤:⑴根据资料所具备的条件选用直接法或间接法;⑵选定标准构成;⑶选择公式计算标准化率。

41.应用标准化法的注意事项:(1)标准化法只适用于内部构成不同影响到总率比较的情况;

(2)由于选择的标准不同,算出的标准化率也不同,但比较的结论一致;(3)标准化后的标准化率,已经不再反映当时当地的实际水平,它只表示相互比较的资料间的相对水平;(4)样本标准化率也存在抽样误差,也需要进行假设检验。

42.发病率是计算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的新发病例数,而患病率是计算调查时点被调查人群中的现患病例数。

43.在一定期间内某人可能发病一次以上而成为多个病例,所以发病率可能会大于100%;;而患病率不会出现大于100%的情况。

44.发病率高的疾病称为多发病;患病率高的疾病称为常见病。患病率高,发病率也高的疾病称为常见多发病。

45.统计表一般由标题、标目、线条、数字和备注等部分组成。统计表的编制应:⑴重点突出,简单明了,一张统计表至应包括一个中心内容;⑵主谓分明,层次清楚;⑶结构完整,有自明性。

46.常用的统计图有条图、圆图、百分条图、直方图、线图、半对数线图、散点图、箱式图和统计地图等。

47.单个构成比的描述,可选用圆图或百分条图;多个构成比的描述和比较,宜选用百分条图。

48.普通线图适用于描述某项指标随某个连续型数值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幅度(绝对变化趋势);半对数线图适用于描述某项指标随某个连续型数值变量变化而变化的速度(相对变化趋势)。

49.箱式图通常选用5个描述统计量来绘制,即最小值、下四分位数(P25)、中位数(M)、上四分位数(P75)、最大值;可用于描述某个连续型数值变量的分布特征,也可用于比较不同类别之间某个连续型数值变量分布特征的差异。

50.均数抽样误差是抽样产生的由于个体差异所导致的样本均数与样本均数之间、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之间的差异。

51.标准误是样本均数的标准差,是描述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指标。增加样本含量可减小样本均数的标准误,从而降低抽样误差。

52.参数估计是指用样本指标(统计量)来推断总体指标(参数)。估计方法有点估计和区间估计,区间估计是按预先给定的概率1-α,由样本指标确定的包含总体参数的一个范围。

53.可信区间是指总体均数可能所在的范围。用于推断总体参数所在的范围。总体均数95%可信区间的意义为:总体均数在x±t0.05,νSx或x±1.96Sx范围内的可能性为95%。

54.在抽样研究中,由于有抽样误差存在,不能直接通过比较样本均数与样本均数之间、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之间的大小得出结论,要进行假设检验。55.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包括小概率思想和反证法思想。56.假设检验是先对总体作出某种假定(检验假设),然后根据样本信息来推断其是否成立的一类统计方法的总称。用于推断总体参数是否相等。

57.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⑴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⑵计算检验统计量;⑶确定P值,作出统计判断。

58.单样本t检验的目的是推断样本均数所代表的总体均数与已知总体均数是否相同,它要求样本取自正态总体。

59.配对设计包括:⑴两个受试对象按某特征相同或相近配成对子,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理;⑵同一受试对象给予不同处理或处理前后比较。它可以降低抽样误差,提高统计效率。60.配对t检验适用于配对设计的计量资料的比较,且要求差值服从正态分布。

61.完全随机设计可以将一批同质受试对象随机分配到各组,也可以是随机抽取几组不同的受试对象,观察其实验效应。

62.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是推断计量资料的两个总体均数之间有无差别的假设检验方法,要求样本来自正态总体,且两总体方差相等(方差齐)。

63.方差齐性检验的适用条件是两样本均来自正态分布的总体,方差齐性检验中的检验统计量F服从F分布,有两个自由度,分子的自由度(较大方差)和分母的自由度(较小方差)。F值越大,P值越小。

64.两个样本均数比较,方差不齐时刻选择:⑴近似t′检验;⑵通过一定的变量变换以达到方差齐;⑶选用非参数统计,如秩和检验等。65.Z检验适用于大样本资料的假设检验。

66.第Ⅰ类错误:检验假设H0本来是成立的,经过检验后被拒绝了,即“弃真”。其发生的的概率为α,为已知。

67.第Ⅱ类错误:检验假设H0本来是不成立的,经过检验后被接受了,即“存伪”。其发生的概率为β,属未知数。68.假设检验的注意事项:⑴要有严密的研究设计;⑵选用的假设检验方法应符合应用条件;⑶有统计学意义不等于有实际意义;⑷结论不能绝对化;⑸正确理解P值与差别有无统计意义;⑹平衡Ⅰ类错误和Ⅱ类错误。69.方差分析是一种以分析数据的变异为基础,以F值为检验统计量的计量资料的假设检验方法,主要用于推断计量资料单因素k水平(k≧3)或多因素不同水平总体均数间的差异性,其前提条件为资料服从正态分布,各组方差齐。

70.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总变异被分解为3个部分,即处理组间变异、区组间变异和误差。区组变异和误差两部分相当于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组内变异。

71.两两比较的方法很多,常用q检验、LSD—t检验等;q检验适用于探索性研究,对每两个样本均数都进行检验;LSD—t检验适用于事先有明确假设的证实性研究。72.常用数据变换的方法有对数变换、平方根变换、平方根反正弦变换、倒数变换。

273.X检验是一种以Χ²分布为基础,以Χ²值为检验统计量的计数资料的假设检验方法。

274.X值反映实际频数(A)和理论频数(T)的符合程度。

275.X检验的主要用途:⑴推断两个或两个以上总体率(或构成比)之间有无差别;⑵两变量间有无相关关系;⑶检验频数分布的拟合优度。

2276.四格表X检验的注意事项:(1)当n≥40,T≥5时,用四格表x检验的基本公式或专用22公式计算X 值;(2)当n≥40,1≤T<5时,需要用校正公式计算X 值;(3)当n<40或2T

2277.行×列表资料X检验的注意事项:(1)行×列表X检验允许有1/5的基本格子的理论频数小于5大于1,但不能有理论频数小于1。⑵如果有1/5以上格子的理论频数小于5大于1,或有一个格子的理论频数小于1,可采用以下处理方法:①增加样本含量:可以增大理论频数;②将理论频数太小的行或列与性质相近的邻行或邻列中的实际频数合并;③删去理论频数太小的格子所对应的行或例。

78.依次增减四格表中某个格子(一般选用行合计与列合计均为最小的那个格子)的数据,可列出周边合计不变条件下各种组合的四格表(一般可列出最小周边合计数加1个四格表)。

79.非参数检验是一类不依赖于总体分布类型的检验,即在应用中可以不考虑被研究对象为何种分布以及分布是否已知,检验假设中没有包括总体参数的一类统计方法。80.秩和检验的适用范围:⑴未加精确测量的资料(包括等级资料);⑵偏态分布且无法转化为正态分布的资料;⑶分布不清的资料。

81.配对资料的秩和检验用于配对设计计量资料差值的比较和单一样本与总体中位数的比较。

82.直线相关是分析服从正态分布的两个随机变量x和y有无线性相关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83.相关系数是描述两个变量间线性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与方向的统计指标。相关系数的符号表示两变量的线性相关的方向。其特点为:⑴相关系数r没有单位;⑵取值范围在﹣1和1之间;⑶r为正表示正相关,r为1表示完全正相关;r值为负表示负相关,r为﹣1表示完全负相关;⑷r绝对值越接近1,表示两个变量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越高;越接近0,则相关关系越不密切。

84.相关分析的前提条件:两个随机变量;散点图呈线性相关;服从双变量正态分布。85.在有相关关系时,根据r值判断两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⑴|r|≥0.7,两变量有高度相关关系;⑵0.7>|r|≥0.4,两变量有中度相关关系;⑶|r|<0.4,两变量有低度相关关系。

86.直线回归分析的前提条件:⑴线性:两个变量间存在线性关系;⑵独立性:任意两个观察值互相独立;⑶正态性:应变量y是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⑷方差齐:给定x后,应变量y的方差相等。

87.等级相关应用范围:⑴不服从双变量正态分布或偏态分布;⑵总体分布类型未知;⑶原始数据是等级变量。

88.对同一资料,相关系数t检验与回归系数t 检验效果相同。

89.决定系数r²决定回归效果的好坏,r²越接近1,回归的效果越好。

90.直线回归方程:y=a+bx其中a为回归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⑴a>0表示直线与纵轴的交点在原点的上方;⑵a<0则交点在原点的下方;⑶a=0则回归直线通过原点;b为回归系数,即直线的斜率:⑴b>0表示直线从左下方走向右上方,即 y随 x的增大而增大;⑵b<0表示直线从左上方走向右下方,即 y随 x的增大而减小;⑶b=0表示直线与 x轴平行,即x与 y无直线关系;⑷b的统计学意义是x每增(减)一个单位,y平均改变b个单位。

91.实验设计的特点:⑴研究者能人为设置处理因素;⑵受试对象接受何种处理因素或水平是由随机分配而定的。

92.医学实验设计包括处理因素或研究因素,受试对象和实验效应三个基本要素。

93.常用对照的形式为空白对照、安慰剂对照、实验对照、标准对照、自身对照、相互对照及历史对照等。

94.随机化包括随机抽样和随机分组,随机抽样指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出来作为样本;随机分组指保证样本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分配到实验组或对照组。

95.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对照、随机、重复、均衡。

96.重复是指研究样本要有一定的数量,即在保证研究结果具有一定可靠性的条件下,确定最少的样本例数。

97.均衡原则又称齐同对比原则,指实验组和对照组或各实验组之间,除了处理因素以外,其他一切条件应尽可能相同或一致。

98.完全随机设计又称随机对照试验,属于单因素研究设计。

99.样本含量估计需要确定四个基本因素:α、1-β、σ、δ。α、δ与样本含量成反比,σ(或s)、1-β与样本含量成正比。

5.初级会计实务知识点总结 篇五

经国务院批准,自1月1日起,在我国部分地区部分行业开展深化增值税制度改革试点,逐步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行业为交通运输业、部分现代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的规定,在现行增值税17%标准税率和13%低税率基础上,新增11%、6%两档低税率。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适用11%税率,租赁有形动产等适用17%税率,其他部分现代服务业适用6%税率。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邮电通信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体育业、销售不动产和转让无形资产,原则上适用增值税一般计税方法。金融保险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原则上适用增值税简易计税方法。纳税人计税依据原则上为发生应税交易取得的全部收入。

1、一般纳税人差额征税的会计处理

企业接受应税服务时,按规定允许扣减销售额而减少的销项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科目,按实际支付或应付的金额与上述增值税额的差额,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等科目,按实际支付或应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

对于期末一次性进行账务处理的企业,期末,按规定当期允许扣减销售额而减少的销项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营改增抵减的销项税额)”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等科目。

2、小规模纳税人差额征税的会计处理

小规模纳税人提供应税服务,试点期间按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有关规定允许从销售额中扣除其支付给非试点纳税人价款的,按规定扣减销售额而减少的应交增值税应直接冲减“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

企业接受应税服务时,按规定允许扣减销售额而减少的应交增值税,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按实际支付或应付的金额与上述增值税额的差额,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等科目,按实际支付或应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

对于期末一次性进行账务处理的企业,期末,按规定当期允许扣减销售额而减少的应交增值税,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等科目。

应交消费税

一、消费税概述

消费税是指在我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按其流转额交纳的一种税。消费税有从价定率和从量定额两种征收方法。

二、应交消费税的账务处理

企业应在“应交税费”科目下设置“应交消费税”明细科目,核算应交消费税的发生、交纳情况。

1、销售应税消费品

应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

2、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

借记“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

3、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

一般应由受托方代收代缴税款,借记“应收账款”、“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

①委托加工物资收回后,直接用于销售的,应将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计入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借记“委托加工物资”等科目,贷记“应付账款”、“银行存款”等科目;

②委托加工物资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按规定准予抵扣的,应按已由受托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借记“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贷记“应付账款”、“银行存款”等科目。

4、进口应税消费品

企业进口应税物资在进口环节应交的消费税,计入该项物资的成本,借记“材料采购”、“固定资产”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应交营业税

一、营业税概述

营业税是对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流转税。不包括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等。

营业额是指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向对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

二、应交营业税的账务处理

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科目;企业出售不动产时,计算应交的营业税,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等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科目。

实际交纳营业税时,借记“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企业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应交的营业税,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科目,转让无形资产所有权应交营业税,不通过“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直接计入营业税费。

1.初级会计实务试题及答案

2.初级会计实务习题

3.初级会计实务学习方法

4.初级会计《会计实务》训练题

5.初级会计实务试题及答案

6.2017《初级会计实务》考点(一)

7.初级会计《会计实务》基础练习

8.初级会计实务测试题及答案

9.初级会计实务练习题

6.“会计知识竞赛“总结 篇六

本次“会计知识竞赛”活动于23日下午18:00落下帷幕,其中参赛选手所 展现精彩绝伦的比赛竞技给本次活动增添了色彩,在场四位评委都非常敬业地对 每位选手表现打分,让本次活动内容更加专业,比赛环节更加新颖,活动平台更 加吸引大众。

本次比赛活动主要由三位会长与六位代理会长共同协作策划,再由陈春平会 长制定统一工作表,科学下达各项工作任务,并指导性地指挥各位代理会长部长 各司其职,让代理会长部长们看清楚、弄明白成功举办每一个活动的关键点,并 教会他们用主人翁意识参与其中,正确应对在活动期间出现的“为什么”、“怎么 办”,流畅地完成活动每一项工作。活动结束后,周鸽老师召开工作会议,指出 本次活动优缺点,还针对个别工作人员的敬业精神给予高度评价。许雯君老师以 短信方式慰问为本次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员,并对我协会未来发展前景表示看好。由于活动筹备时间安排不科学,导致本次比赛活动工作安排出现3个失误: ⑴比赛内容宣传失当。在宣传活动中,由于个别工作人员没有清楚告知选手 抢答环节细节,造成部分选手没有弄清比赛规则,引起比赛现场短暂性混乱,降低活动整体流畅程度。

⑵工作人员安排失位。在初赛阶段的布置工作期间,由于学习任务沉重和学院内多个协会同时举办活动,许多师姐和工作人员难以科学地分配时间参与本次工作安排,在筹备时间原本就不多的情况下,出现了职与责的混乱。

⑶比赛时间控制失时。由于主持人在比赛伊始为解决选手对比赛规则的疑问消耗少许宝贵的时间,导致其他比赛环节在时间上接壤不好。本次是一场对时间控制要求非常严格的赛事,从而引起了个别选手不满。

鉴于本次活动表现出的决策疏漏,决心改善今后活动统筹,努力好做“三步走”管理:

⑴加强宣传培训。协会将不定期开展宣传技能培训活动,面向协会全体会员,目的是为了加强宣传工作职能培训力度,强化工作人员宣传工作能力,避免日后在宣传工作中出现不全面、不深入、不清晰。

⑵健全工作分配。每次活动前期,活动每项工作的职能、人员配置等安排将

第 1 页

被具体地填入分配表,方便所有工作人员传阅和沟通工作,落实工作安排,避免出现职权责的混乱。

⑶严格控制时间。根据每次活动性质和内容的不同要求,严格设计并控制每活动环节的时间段,考虑可能出现各种突发事件因素,科学腾出少许“空白”的时间段,以便活动能够灵活地、流畅地进行。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在刚刚过去的会计知识竞赛活动里,尽管活动举办不够完美,但我协会从中受益匪浅,大大地提高举办各种活动的能力,从而更加坚定协会在日后的前进步伐,相信会计协会能发展得更大更好。

会计协会

2012年4月26日

7.知识资本管理会计及其体系构建 篇七

一、知识资本管理会计文献回顾

(一) 知识资本管理会计的形成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知识和技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并逐渐取代土地和财务资源成为第一生产要素, 知识资本取代财务资本成为经济发展的最主要资本。正是在这种情况下, 随着知识资本概念的提出, 如何突破原来基于“资本基本主义”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 构建知识资本与财务资本相融合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 也就提上了议事日程。知识资本管理会计作为这种新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余绪缨指出, 与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相联系的智力资本管理会计将成为管理会计发展的新领域, 其形成和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知识经济和知识管理呼唤着知识资本管理会计, 知识资本管理会计的时代正悄然走来。

知识资本概念最早由美国加尔布雷斯 (J.K.Galbrainth) 于20世纪八十年代末提出。在知识资本概念提出以前, 作为其先导的人力资本概念以及人力资本管理会计, 已经经历了将近30年的历史。会计学界从20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的研究和探索。但人们对人力资源这个概念提出了反思。尽管会计学界和实务界对知识资本管理会计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尝试,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从总体上看, 知识资本管理会计尚处于起步阶段, 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二) 知识资本概念的界定

学术界对知识资本的界定目前还未取得一致意见, 有部分学者将其定义为在企业中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 也有学者将知识资本区分为人力资本、结构性资本、顾客资本或市场资本。

加尔布雷斯认为, 知识资本是一种知识性的活动, 是一种动态的资本, 而不是固定的资本形式。尽管第一个提出了知识资本概念, 但他对知识资本的阐述并不具备定义的基本要素, 不构成一种定义。

Stewart (1991) 在《知识资本:如何成为美国最有价值的资产》一文中提出了知识资本的概念, 并于1994年进一步论证了知识资本是企业组织和国家最有价值的资产。Edwinsson和Sullivan (1996) 认为, 知识资本是企业真正的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 是知识企业物质资本与非物质资本的合成。Sveiby (1997) 认为, 知识资本是企业一种以相无限的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 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Dzinkowski等 (2000) 将知识资本定义为企业所拥有的知识基础的权益, 它可以是知识转化过程的最终结果, 也可以是转化为知识产权的只是本身和企业的智力资产。

我国学者也对知识资本的概念做出了界定。唐韬智和王荣党 (2002) 认为, 知识资本是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各种知识的总和, 具体表现为企业获取超额收益能力的知识, 它与无形资产相比具有不同特性。在实践中, 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来确定、评估知识资本。他们还认为知识资本具有整合型、增值性和媒介性。贾银芳等 (2004) 认为, 知识资本是组织系统所拥有或者控制的, 能给组织带来经济效益的知识资源。它包括给组织带来效益的手段和方法, 同时也包括掌握和运用这些手段和方法的人。

(三) 知识资本的评估

由于对知识资本的界定不一致, 其评估方法亦有所区别。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形和需要采用适当的评估方法, 并在评估方法的基础进行准确的会计计量。

(1) 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差额法。Sveiby (1997) 与Edwinsson及Sullivan (1996) 对知识资本计量进行了初步研究。他们认为, 知识资本计量的可行方法是用企业公允价值减去企业账面价值, 所得余额就是企业知识资本的总额。这种方法很简单, 但企业账面价值是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和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 本身就包含属于知识资本属性的无形资产。同时, 企业市场价值的确定具有较强的主观性。由于这些原因, 用这个公式计量知识资本显得有点困难。

(2) 结构法。这种方法的前提是明确知识资本的构成。由于项目的划分不同, 其表现形式也不同。Stewart (1997) 将知识资本分为人力资本、结构性资本和顾客资本, 并分别进行计量和加总。安妮·布鲁金 (1997) 将知识资本分为四类, 即市场资本、人才资本、知识产权和基础结构资本, 分别进行计量、汇总。Malone (1997) 将知识资本分成财务、顾客、流程、更新与发展、人力五个项目, 在每个方面分别找了100多项指标, 通过这些指标来表示知识资本的贡献与运用状况。

(3) Tobin比较法。利用企业的重置成本与企业市场价值的比值来衡量企业的知识资本, 即重置成本/市场价值。如果一企业的重置成本低于其市场价值, 那这个企业就获得了超额利润或者高于一般水平的投资回报, 而知识资本正是企业获得超额利润的源泉。进而, 企业可根据情况和需要, 用市场价值/重置成本来衡量企业获得超额利润的能力。该方法与第一种方法一样, 可用于同行业企业之间或不同行业间知识资本的比较, 而且亦受外部因素较大影响, 故须与其它财务指标结合使用。

(4) 推算法。由于所采用指标或思路不一致而有不同的推算方法, 但其基本原理相同。列维 (Baruch Lev) 创建的方法分为以下步骤:首先明确公司标准年份的预期总收益, 这些收益是由公司中有形资产、金融资产和知识资产共同创造的;其次, 将有形资产和金融资产分别乘以预期收益率, 计算出其收益额;最后, 将预期总收益减去有形资产与金融资产的预期收益, 即为知识资产收益, 再用之除以知识资产的预期收益率, 即贴现, 就可得出知识资本数额。该方法将知识资本视为无形资产, 它是建立在企业价值=有形资产+金融资产+无形资产+知识资产的基础之上的。上述方法只能确定企业整体知识资本, 没有对知识资本的具体项目加以区分和评估, 不利于企业掌握知识资本运营情况, 对知识资本的管理和开发意义不大。而“结构法”有助于弥补上述几种评估方法的缺陷。

二、知识资本管理会计体系构建

(一) 知识资本管理会计的研究方法

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 传统的规范会计研究在西方理论界占绝对统治地位, 随后, 实证会计日渐兴起, 并对规范会计研究提出了严峻挑战。从近30余年来的发展态势看, 规范会计研究日渐微弱, 实证研究成为会计研究中的主流方法。无论从方法论角度还是从会计发展的实际来看, 两大会计研究各有缺点但又有其存在的理论及实际意义。因此, 在对知识资本管理会计的研究中, 两大会计研究方法应相辅相成、相得宜彰, 甚或应相互接纳、整合创新。要在更高层次上有突破, 从克服传统会计学局限的角度着手, 拓宽研究视野, 构建与知识经济时代相适应, 知识资本与财务资本相融合的知识资本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这是一个更加庞大的系统工程, 要求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 实现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重大突破。

另外, 这种研究不能局限于从会计学, 管理学或者经济学的角度对知识资本管理会计进行研究, 要从心理学、行为科学、信息科学、社会学、法学等多个角度研究知识资本管理会计, 除了物质层面, 还应注重对精神层面的研究。

(二) 知识资本管理会计的计量与记账研究

知识资本计量方法是知识资本管理会计的难题之一。可以借鉴无形资产计量方法及其评估指标体系, 并根据知识资本的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创新, 逐步建立和完善知识资本计量的方法及其评估体系。要像其他已有的会计项目一样, 有一套被公认的计量方法, 在此基础上, 才有会计记账存在的可能性。

由于知识资本管理会计还处于萌芽状态, 有必要通过会计理论创新建立和发展知识资本管理会计;而从管理会计的发展历史可知, 任何管理会计体系的建立和发展都离不开会计理论创新。现行会计将知识资产在“无形资产”科目下核算, 而“无形资产”并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知识资产总量, 不能正确反映知识资产的属性、数量、运营情况。因此, 有必要将知识资产从无形资产中分离出来, 正确反映知识资产的价值、成本、技术水平和知识创新能力。建议在知识负债表中增设区别于无形资产的“知识资产”科目, 下列“知识资产摊销”作为其备抵账户, 二者相减即为“知识资产净值”。

(三) 知识资本及管理会计的应用

知识资本及其运营能力决定着知识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知识型企业对知识资本管理会计有着更为切实的迫切需求, 它代表着知识资本管理会计应用的发展方向, 所以应特别重视知识型企业中知识资本及其管理会计的应用研究。此外, 建构知识资本管理会计也需要有关科研机构的支持, 如科研机构在课题设计上可优先考虑有关知识资本管理会计方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胡玉明:《高级成本管理会计》, 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会计 篇八

【关键词】 知识经济时代; 人力资源会计; 问题; 探讨

一、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人力资源会计

“如果为使一个员工具备完成某项工作所需要的技能而对他投入一定的时间和金钱,那么就可以把他比作一台买进的机器,为了获得技能而花费的费用可以被看作是在员工身上已经实现的固定的资本”。这是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著名的《国富论》中提出的人力资本思想。1964年,美国密西根大学会计学家郝曼森首次提出人力资源会计概念。改革开放之初,人力资源会计引入我国。经过近30年的探讨,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研究实践探讨已初具雏形。

在高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已经把世界经济的竞争从物质资源竞争推向人力资源的竞争,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关键因素的知识经济时代,在人口众多的我国,推行人力资源会计更加必要而迫切。

(一)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人力资源会计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力已不仅决定于经营规模的大小和财产物质的多少,还要取决于其是否拥有雄厚的富有生命力的可持续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人才已成为经济资源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企业财富的象征和源泉。因此,将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资产,运用会计的方法对其加以确认、计量和报告,以满足企业内部和外部对企业信息的需求已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

(二)国家宏观调控需要人力资源会计

我国人力资源总量巨大而质量相对偏低。如果能够基于人力资源的经济特征,通过人力资源会计确认人力资源的成本和价值,对人力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进行研究分析,形成人力资源会计报告,国家便可以掌握各行各业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维护现状,从而采取相应的宏观调控手段,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从宏观上确定人力资源开发方向,引导人力资源合理流动,优化人力资源的配制,达到供求平衡。

(三)企业管理需要人力资源会计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第一生产力。谁争取到高素质人才,谁就会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为了增强企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就要吸引外部人才,留住优秀员工;就必须设计、开发、实施各种吸引人才和激励人才的措施,以满足他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在这种条件下,企业就必须考虑人力资源权益的确认和计量,考虑如何对物质资本投资者和人力资本投资者进行利润分配。这些都要求企业管理部门掌握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价值、权益等诸多方面的详细信息。

此外,传统会计中将人力资源的取得成本和开发成本只作为当期费用处理,不但导致提供的会计信息失真,而且可能诱发企业管理者的短期行为,也违背了权责发生制原则。造成企业管理中缺乏人力资源的需求预测、投资预测和投资效果分析,不利于企业外部的有关各方进行分析决策。诸多企业管理方面的需求呼唤人力资源会计。

二、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会计面临的问题

(一)制度制约问题

前一阶段,理论界对产权问题、劳动者权益问题的讨论非常热烈,虽然劳动者权益模式提出了与所有者权益相并列的劳动者权益,大大发展了会计权益理论,但是在我国现阶段要改变产权制度仍然很难,特别是在我国为数众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在人力资本的讨价能力方面本来就是弱势群体。这就给人力资源会计在实行中带来很大的操作难题。因此,现有人力资源会计实施的最大障碍是产权制度和分配制度制约的问题。

(二)确认和计量制约问题

20世纪80年代至今,尽管理论界对人力资源的研究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对一些概念性内容一直争论不休,没有达成统一认识。比如:两种人力资源会计模式: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和人力资源价值会计。都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前期工作,即“人力资源符合资产定义”进行了详细论述,但对于后期实质性工作,即人力资产的定义,缺乏明确具体的确认标准,且不同模式之间的确认标准分歧很大。在人力资源的价值计量问题上,目前存在的计量方法很多,如完全价值法、薪酬折现法、经济价值法、商誉评价法、市场竞价法以及人力资源当期价值理论、连续割差法等。计量方法虽然很多,但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缺乏在会计实际中能够被广泛接受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计量方法。

(三)社会环境制约问题

1.我国建立人力资源会计需要的社会环境还很欠缺

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客观性要依赖一个必备的客观条件,即:完善的人力市场和人力资源评估机构。目前,我国的人力市场虽然比以前要完善得多,但是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有很多的人才价值没有被正确地评估合理价值,信息经常有失公允,在这种情形下核算出来的人力资源成本的正确性和客观性首先就值得人们怀疑。

2.企业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缺乏积极性

我国的人力资源会计起步较晚、发展较快,虽然一些企业在人力资源会计的某一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但是,绝大部分企业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还是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加之目前在国内绝大多数企业中,非人力资本占主导地位,控股股东有权决定企业的利润分配,而人力资源会计中允许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利润分配的理论一旦成立,势必影响现有股东的利益,所以控股股东必然会阻挠人力资源会计的推行,在实践中难以真正实现。

3.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有许多企业的会计人员,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只是经简单培训就上岗工作。对于会计工作只限于应付一些较为简单的账务处理,对于专业问题没能力解决。对于人力资源会计这一新兴的理论问题更是难于应付。

三、面临问题的解决办法探讨

(一)逐步建立健全人力资产评估机构和人力资源市场

尽快完善我国的会计制度,规范证券市场、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通过法律手段,确保企业对劳动力的所有权,保证人力资源的相对稳定,同时保障人力资源的合法权益。从法律上使企业所有者认可职工参与收益分配的权利,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与此同时,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使人才自由流动,企业可自由从市场上选择其所需的人才,健全人力资源价值的评估法律依据,制定普遍认可又可操作的评估方法,真正实现社会对人力资源信息的现实需求,为人力资源会计提供生存的社会基础和法律基础。

(二)基于中国国情,加强人力资源会计制度与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构建科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型,建立统一的核算方法和披露体系,使之成为一门规范严谨的学科体系,通过《会计法》、《会计制度》规范人力资源会计的账务处理程序,使人力资源的计量、核算及账务处理规范化,人力资源价值能在财务报表上客观公正地披露。使我国的会计制度成为包括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两大体系的会计制度。作为新兴学科,建议有关部门组建由人事部门和财务部门及企业的高层领导共同参与的人力资源会计研讨机构,研究讨论,解决分歧达成共识,解决人力资源会计理论和会计核算的实际问题。同时,选择一些人力资源比较密集、人事档案比较规范,会计人员素质相对较高的学校、科研院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作试点,发现并解决一些不可预见的特殊问题。

(三)充分利用知识经济时代有利的条件,鼓励企业向外资企业学习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的成型经验

一方面向员工提供有吸引力的工资、福利、医疗、保险、住房和养老等待遇;另一方面大力加强在人才培训方面的投资,为员工提供进修、培训和升职的机会,为员工创造发挥潜力的条件,做到待遇留人、事业留人,使全社会形成一种真正重视人才,尊重人才的氛围。

(四)尽快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对人力资源会计的管理

与传统财务会计相比,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方法更为复杂,技术要求更高。在人力资本的计量上需要进行主观估计,要使结果尽可能科学,就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有深厚的会计理论基础、丰富的经验,还要具有更高的素质。

【参考文献】

[1] 刘仲文.人力资源会计[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 陈富永,陈华.人力资源会计基本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3).

上一篇:小学班主任教师期末总结与小学班主任班务管理工作汇报下一篇:工厂安全感想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