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共8篇)
1.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 篇一
品质系统部
培训考试试题
-----四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培训
姓名:工号:职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8分)
1.管理体系文件包括、、、和其他文件等。
2.为确保审核的有效性和效率,应坚持审核的、和三个原则。
3.审核发现可为或,它应包括三个要素,即:、、。
4.审核包括和两个方面,在符合的情况下,才能进行。
5.按审核方分有、、和三种。
6.外部审核根据进行,内部审核由授权;管理体系审核有正式的程序和做法;审核工作必须由的人员进行。
7.审核文件包括:、、、、、。
8.审核的基本方法为,审核方式:、、、。
9.审核过程的控制包括、、。
10.不合格项的两类性质:和。
二.问答题。
1.管理体系的审核准则包括哪些?(8分)
2.管理体系审核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8分)
3.审核可分为有第一方审核、第二方审核和第三方审核,其三种审核方法的区别在哪里?(8分)
4.审核组长的职责有哪些?(7分)
5.如何编制审核计划?(8分)
6.如何编制审核查检表?(8分)
7.不合格项事实该如何描述?(8分)
8.纠正,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的区别在哪里?(7分)
2.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 篇二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
质量管理体系能否持续有效运行, 领导的作用极为关键。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 涉及到体系的各职能部门和所有过程, 只有企业的管理层从思想上重视, 从人、财、物等方面予以大力的支持, 内审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审核工作才能有体所保证, 实现系持续有效的改进。因此, 管理层要把体系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战略来抓, 重视对过程的控制, 只要每个过程控制做到了, 同时将体系工作和企业的实际业务运作结合起来, 从而使企业的质量管理从固化标准, 到自觉地使用标准的转变。
二、建立优秀的审核队伍
审核队伍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审核的效果。因此, 企业必须精心地抓审核队伍的建设。首先, 聘任合适的审核人员。企业应从各职能部门中选聘具有专业技术知识、富有管理经验和具有强烈责任感的同志担当此任。其次, 对审核人员进行必要的审核技能和审核技巧的培训。通过专业机构培训、审核人员之间的轮换以及适时的交流和研讨等手段, 使审核人员不仅能熟练掌握标准, 正确理解并掌握企业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 更重要的是要能够熟练地运用标准, 能够熟练审核并指导质量体系的实施。
三、审核工作的严谨务实
内审的目的是通过发现问题来推动和实现质量体系的持续改进, 因此, 审核工作必须严谨务实, 必须富有成效。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 不妨从如下方面进行策划:
1、重视审核准备
包括成立审核组、编制并安排好审核计划、准备工作文件等内容, 其目的是使审核工作更具针对性, 更具效率。每年年初, 企业应聘任具有合格资质的审核人员组成审核组, 委任审核组长。对全年审核工作要进行全面的策划, 对质量体系审核的范围、活动内容和时间、审核人员的分组以及审核依据等要作出具体安排, 该计划经管理高层批准后应及时分送到体系所涉及的所有职能部门。同时, 审核组要根据计划安排, 按照编制要求提前编制检查表, 准备现场审核记录清单, 为审核活动顺利开展做好各项准备。
2. 开好三个“会议”
主要是指首次会议、审核组会议和末次会议。这三个会议对于审核组与受审部门之间的的沟通和交流, 审核信息的及时反馈, 以及对审核过程的控制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 审核组对每个会议的侧重点、会议要通报的主要事项以及要讨论的主要议题, 要有清晰的了解, 做好充分的准备。
首次会议应“简而短”, 切中要害。主要是申明审核目的和范围, 传达审核计划, 强调审核原则, 澄清有关问题, 落实相关安排。末次会议主要是通报审核结论, 报告不符合项, 重申审核原则。而审核组会议, 必须“详而实”, 具体且有内容, 其主要议题是对审核结果进行归纳、分析, 协调相关问题, 审核不符合项报告, 评价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充分性, 为末次会议做准备。
3、抓好现场调查
这是整个审核工作关键性环节和重要的接口, 是整个审核工作最灵魂的部分。现场审核获取的客观证据和相关信息, 将是评价质量体系运行有效性和充分性的重要依据。在现场审核中, 审核人员不仅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严格按照标准要求, 更需要正确掌握并运用好审核的技巧和策略。因此, 审核必须掌握好切入点, 选择好审核的路径, 运用好审核方法, 发挥好专业判断。
在审核路径的选择方面, 审核人员可根据检查表的设计要求, 合理安排检查路径。在审核方法的选用上, 一般采取抽样调查, 因此, 审核应尽可能抽取其有代表性的样本, 同时更应取得受审部门的密切配合, 以便使审核结论客观公正。现场调查一般包括“听、看、问、查”四个环节。在现场调查中, 审核人员要面对较为复杂的人和事, 会遭遇到各种意外的情况, 审核人员要发挥自身所长, 充分运用好专业的判断, 尤其是对不符合项的界定, 除了深刻理解标准的要求外, 还要掌握一些技巧, 要贯彻“以事实为依据, 以标准为准绳”的判断理念。
4、撰写好一个“报告”
审核报告是整个审核工作的外在体现, 是在对客观证据及审核记录进行认真统计、分析、归纳和评价基础上形成的审核总结。因此, 撰写审核报告既要掌握足够的客观证据和审核发现, 又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通过局部看全局, 要用典型的事实、数据说话, 要聚焦组织领导和顾客关心的问题。不符合项纠正和预防措施, 既要体现可操作、可控制、可评价, 不能就事论事, 又要体现预防、系统、发展, 贯彻持续改进的思想。审核结论应与末次会议上结论一致。
四、加强内部审核的后续跟踪
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 只有通过不断的完善和改进, 才能推动企业业务运作的规范化, 从而提升企业整体质量管理平台, 更好地拓展业务, 参与市场竞争。因此, 审核组对审核报告所揭示的问题, 要加强后续的跟踪, 对不符合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和验证, 要进行后续的检查,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要及时与有关部门汇总分析, 提出整改措施, 对实施情况再验证, 从而对质量体系的正常运作及时提供监督和指导, 为质量体系的实施提供必要的外部保障。
摘要:质量管理内部审核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 是一种自我改进的机制, 只有充分发挥内部审核工作的全部功效, 质量管理体系才能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
3.浅谈试验室质量体系内部审核 篇三
关键词:试验室;质量体系;内部审核
为了确认和验证所建立的质量体系其符合性和有效性,实验室常常会根据建立并保持的程序以及预先制定的审核计划,每年定期对其质量活动进行内部审核。通过内审活动检查质量体系的运行情况,对照《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以及实验室其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并发现存在的不符合项和潜在的问题,及时查找分析原因同时有针对性的采取纠正、预防措施,到达使试验室质量体系持续改进的目的,保证其良好运行。
1 内审的目的
(1)验证实验室各项质量活动是否符合评审准则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通过内审活动,检查质量体系要素是否在质量手册及其他体系文件中有明确的条款作出相应的要求,相关的质量要求是否在实际的活动(过程)当中得到实施与保持,是否满足《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或其它标准文件的要求以及满足的程度。
(2)审核运行中的质量手册及管理体系文件的有效性:通过内审,确定质量体系文件中的各项要求是否在工作中得到全面的贯彻。
(3)进一步改进质量体系:内部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可以作为管理体系改进的依据,管理者可以根据内部审核情况作出改进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目标的决策。内审报告作为一项管理评审的不可或缺的输入。
(4)为第二方或者第三方认证机构对本试验室的审核做相应的准备。
2 内审的要求
(1)在试验室的程序文件中,须建立并保持内审的程序。程序的内容应包括内审目的、范围、内审的组织、内审的要求、内审计划的建立、内审的实施、内审的相关记录、内审报告的形成、纠正措施的跟踪验证等等。
(2)试验室内审至少应当每年进行一次,应制定内部审核计划,计划应包含管理体系的全部要素。对于规模较大的实验室,应在一年内分多次分部门进行审核,以确保管理体系的不同要素或组织的不同部门在12个月内都能被审核到。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要增加审核的频次:①试验室组织架构、人员、设备以及试验场所和实施出现较大的变动;②出现质量事故;③针对某个质量环节出现大量的客户投诉;④试验室内部质量监督发现质量问题;⑤外部评审前。
(3)审核组负责内审的组织和实施,对内审活动进行详细的记录,认真客观的评价和分析所有审核发现,编制不符合项报告,由被审核部门查找分析不符合原因,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并实施。
(4)审核人员具体分工对审核活动中发现的不符合项所采取的纠正、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来进行跟踪和监督,确保落实到位,从而使质量体系得到持续改进。
3 内审的组织
(1)实验室内审活动应明确组织分工:最高管理者负责内审的决策和相关部门的协调;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和实施;内审组成员配合组长工作。
(2)实验室内审所需的资源配置:
①质量负责人指定经过培训并获得内审员资格证的人员组成内审组,内审员需独立于被审核的活动,内审员需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熟悉质量体系运行过程和认可要求,且应有试验室的任命;
②工作文件:内审计划、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现场审核检查记录表、不符合报告、内部审核结果表等。
4 内审的计划
(1)实验室内审的范围:应包括实验室质量体系的所有要素及涉及的部门和岗位。
(2)实验室内审的依据:内审所依据的主要有《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质量监控计划及记录等。
(3)实验室内审的时间及行程安排:合理安排时间及行程,最大限度的提高内审效率。
(4)实验室内审员的工作:内审组长应当明确内审员的分工及职责,内审员应当对被审核部门有一定的技术了解。
(5)现场记录表的准备:内审员应根据分工准备现场审核用的检查记录表,检查记录表内容的多少,取决于被审核部门的工作范围、职能、审核要求及方法。
5 内审的实施
(1)召开首次会议
首次会议内审组长主持召开,最高管理者、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被审核部门负责人以及内审组全体成员参加。内审组长阐述此次审核的目的、审核依据、内审范围和计划,落实审核的具体行程安排,落实被审核部门的配合工作,同时强调审核工作的客观公正。
(2)现场审核
审核组通过与被审核部门的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的交谈、查阅相关文件及记录、现场观察、现场验证等方式进行审查,收集审核相关证据,形成现场审核记录,记录应详细,如核查的原始记录和样品的具体编号以及核查工作量的多少等。如出现不符合项:①对不符合事实的描述要力求具体;②对不符合问题违反《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或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中的哪个具体条款判断明确;③要按规定的格式填写不符合报告。请被审核部门的負责人对不符合事实表示签字认可,并要求其填写好纠正预防措施实施表。
(3)召开审核组会议
小组每天在审核结束后进行小结,主要内容:①交流当天的审核情况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②组长检查审核计划的实施进度;③明确第二天的审核任务;④开出当天的不符合项。
全部审核工作结束后召开总结会,主要内容:①各小组总结本组审核情况,对审核结论进行讨论,给出小组意见;②确定所有不符合项,写出不符合项报告;③组长对审核活动进行总结;④对不符合项整改的验证活动的进行具体的布置。
(4)召开末次会议
同样由内审组长主持召开末次会议,最高管理者、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被审核部门负责人以及内审组全体成员参加。内审组长通报内审的情况以及审核结果,并对存在不符合项的部门提出整改要求。
(5)编写内审报告
内部审核报告由质量负责人按照规定格式进行编写,其内容包括:①审核目的和范围;②审核的具体日程安排;③审核组的组成;④审核的依据;⑤首次、末次会议签到表及会议记录;⑥不符合项目的汇总结果;⑦不符合项在试验室的内部分布表;⑧对采取的纠正、预防措施提出的具体要求及规定完成时间的限制;⑨审核情况的概述、审核结论、对所采取的纠正、预防措施的要求以及根据此次审核情况提出的建议;⑩内部审核报告的分发范围,审核组长签字、内审组成员签字、日期。审核报告经质量负责人审核,最高管理者批准后,分发给被审核部门。
6 纠正措施及闭合
(1)跟踪:质量负责人应会同审核组对纠正、预防措施计划的实施进行跟踪验证,对产生不符合项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的纠正、预防措施必须准确、有效,比如产生了样品管理的不符合项,应该对整个样品管理的流程、人员等多方面进行整改,其中要对样品管理人员进行质量体系中相关规定及要求进行宣贯及考核等,只有如此才能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的质量问题。
(2)验证:内审组成员具体分工对后续的纠正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验证,确保其落实到位,并对质量体系起到持续改进的作用。验证后写出验证报告,并向管理层汇报。
7 结 语
内审工作的开展就是对质量体系文件和标准进行宣贯的过程,随着内审的实施及跟踪措施的落实和验证,将会使被审核的部门及人员更明确自己的责任,同时避免重复出现相同的质量问题,将促使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和更好的运行,管理工作更加方便、严谨、有效。
参考文献
4.HSE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篇四
1.审核目的
HSE管理体系审核的目的通常有以下几种:
(1)确定体系的充分性、适用性和有效性;
(2)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及时发现HSE管理中的问题,组织力量加以纠正或预防,确保体系的正确实施与保持;
(3)在第二方、第三方审核前,发现问题加以纠正,为顺利通过外部审核做准备;
(4)作为一种自我改进机制,使体系保持有效性,并能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2.审核范围
在明确审核目的后,审核组长与受审核方应确定审核范围。第一方审核(内审)的范围可视企业所建体系覆盖的产品、活动、服务而定,并可有一定的灵活性。但原则上应包括体系所覆盖的所有部门、活动和服务,当然在编制内审计划时可以在特定的时期,在产品、活动和服务中确定一定的范围。
3.审核准则
HSE管理体系审核的准则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条:
(1)SY/T6276-1997标准。
(2)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其它相关体系文件。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是企业根据SY/T6276-1997标准的要求编制的,对企业内部HSE管理体系的实施提供强制性指令和具体运行指导,一旦发布就是企业的内部HSE管理法规。
(3)适用于企业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SY/T6276-1997标准强调对健康、安全与环境法律、法规遵守的承诺,因此适用于企业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也必须作为审核准则之一。
4.内部审核的特点
(1)根本的目的在于发现问题并致力于改进。
(2)必须得到管理者的支持。内部体系审核是管理者介入体系管理的重要手段,审核结果需经管理者评审,不符合项需管理者组织纠正措施的实施。实践已证明,没有最高管理者的支持,内审不能顺利进行,也不会产生期的效果。
(3)是一项需经常开展的管理活动,重在有效性审核。
(4)是一项正式的活动。审核应依据程序,有计划安排,应由有资格的人员进行。审核结果应形成文件化的审核报告,发现的不符合应采取纠正措施。
(5)依据客观证据,不因情绪或偏见而左右事实。
(6)开展内部审核的难度表现在:
①高层管理者等人的支持往往因人事或环境的因素打折扣;
②审核结果涉及员工或集体的荣誉和利益,可能发生争执;
③都是同事,难以产生权威效应;
④有水平、有能力、懂得管理、技术高而又有充裕时间的内审队伍难以建立;
⑤内审员难于持续跟踪纠正措施,验证和分析其有效性。
5.内部审核的时机和频次
内部HSE管理体系审核,一般可分为例行的常规审核和特殊情况下的追加审核两类。常规审核按预先编制的年计划进行,往往是定期对一个或几个部门或要素进行审核,每年应覆盖所有部门(或要素),至少一次或不少于监督审核的次数。
在以下几种特殊情况下往往需要追加审核:
(1)企业的领导层、隶属关系、内部机构、承诺方针、目标、重大危害与影响因素、生产工艺及现场等有较大改变;
(2)发生了严重的环境、安全、健康问题或相关方有严重抱怨;
(3)即将进行第二方、第三方审核;
(4)获证后,证书即将到期又希望继续保持认证资格。
内审的时机和频次应根据企业内部的实际情况,由管理者代表提出具体计划并报请最高管理者批准后实施。
6.内部审核的一般顺序 HSE管理体系审核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个步骤进行。
1)确定任务
内审应明确审核范围和审核准则,根据审核范围确定工作量和任务的大小。如是例行审核按计划,如是追加审核则要明确目标和受审的部门或要素。每次审核还要明确采用的依据,任务确定后要按程序由管理者代表批准下达。
2)审核准备
由管理者代表指定审核组长和批准审核组的组成。审核组长负责编制审核计划并分配审核小组成员。审核组成员应进行文件预审,包括管理手册、程序文件、支持性文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等有关文件。在审阅文件的基础上,审核员应编制检查表并经组长审批后实施。审核计划日程表确定后应及时通知受审部门,并请受审部门确定发言人及陪同人员并安排首、末次会议参加人员。
3)现场审核
审核组应准时到达审核现场,召开一次正式的首次会议,说明审核的目的、范围、准则和方法。如果是例行审核,而且是对一个部门进行审核这种首次会议可适当简化,现场审核应是客观的、独立的和公正的,就是应以事实为依据,以标准或其他文件的规定为准绳,收集客观证据做出公正判断。现场审核方法主要是通过查阅文件、记录、面谈和现场观察三种方式。如发现不符合,要按规定填写不符合报告,并请受审核方对事实表示认可签字。现场审核以末次会议结束。在末次会议上,审核方应报告审核发现,宣读不符合报告和宣布审核结论。在末次会议后还应要求受审方提出纠正措施计划。
4)编写审核报告
审核组长应参照规定的内容和格式编写审核报告,报告应经管理者代表审定后通过体系管理部门下达给受审部门。
5)审核汇总分析
审核组长应根据审核小组成员的审核记录和报告,汇总编写一份全面的审核报告并分析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符合性。同时应与上次内审的情况做比较,评价其进步情况,以判断体系是否符合持续改进的精神。
6)纠正措施的跟踪
体系管理部门应组织内审人员对受审核及纠正计划和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验证。应对各部门纠正措施的情况加以汇总分析,并将结果上报给最高领导层,作为管理评审的依据之一。以上各步骤都应在内审程序中有所规定,内审程序应根据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编制,但这些主要步骤的内容是必不可少的。
HSE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策划(2)
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是内审成功的必要条件。在实施内审前应做以下内审的发起工作。
1.领导重视是关键
内部审核牵涉到企业的所有有关部门,需要有高层管理者协调,只靠安全、环保部门的努力,权威性不够。因此领导对内审应重视,并赋予内审权威性是十分重要的。
2.管理者代表要亲自抓
管理者代表应确保按照SY/T6276-1997标准的规定建立、实施和保持HSE管理体系,具体领导内审工作的就是管理者代表,负责建立内审组织和程序、培训人员、制定计划、实施内审和审批审核报告。
3.落实内审职责
为维持一个管理体系并使之长期有效和持续改进,要求内审是一项长期的常规工作。这就需要有一个机构来负责实施内审。这些机构可能还有一些其他的管理工作,但内审工作应是此类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内审工作又完全可以与其他工作(如建立体系、编制手册和程序等)结合进行。
4.组建一支合格的内审队伍
要有一支合格的内审队伍才能保证内审的质量,因此培训内审员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应在各部门选择一批熟悉企业业务、专业技术、工艺流程、HSE知识和管理知识;了解HSE法律、法规;有一定的学历和工作经验、有交流表达能力和正直的人员进行培训。所有经过培训的内审员需经考核合格后正式任命。
5.有正规的内审程序
为便于内审有系统、有组织、有方法和有计划地进行,一套正规的文件化内审程序是必不可少的。内审程序应明确审核的目的、范围、执行者的职责,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法。
HSE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准备(3)
1.编制内部审核计划
内部审核计划分集中式和分散滚动式两种,下面分别进行说明。
1)分散滚动式
企业进行内部审核最好采取这一审核方式,分散滚动式的内审计划一般应一年编制一份。每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或要素进行一次审核,逐月开展,使一年内把所有部门、所有要素都覆盖至少一次,最好是覆盖两次。对重点部门或要素的审核频次可适度增加。计划还应是跨连
[例1]HSE管理体系内审计划(按部门)续进行的,以体现出审核的连续性。例1是按部门进行内部审核的内审计划的例子,供参考。当然企业也可以按要素来制定内审计划。
2)集中式
集中式内部审核类似于认证审核,就是在确定时间内(一般为2-4天)一次性集中审核完成体系所覆盖的所有部门和要素。
内部审核计划是指确定现场审核人员、日程安排以及审核路线的文件,是指导内部现场审核工作的重要依据。审核计划应经受审核部门确认,如受审核部门有特殊情况时,审核组可适当加以调整。内部审核计划的例子见例2 HSE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计划。
审核计划的内容包括:审核的目的、性质、范围、准则,以及审核组成员和审核日程安排。
[例2]HSE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计划
1.审核目的
判定公司HSE管理体系是否得到了实施和保持,发现HSE管理体系中可予以改进的领域,评价HSE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2.审核性质
公司例行HSE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3.审核范围
4.审核准则
a.SY/T6276-1997标准和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b.HSE管理体系文件;
c.适应的法律、法规。
5.审核组
审核组长:李××
A小组:刘×× 韩×× 杜××
B小组:王×× 钱×× 孙××
6.审核日期
2001年6月24—2001年6月26日。公司HSE管理手册覆盖的所有部门和要素,重点是SY/T6276-1997标准和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主要要素和重要的施工作业现场。7.审核日程安排
见表
编制人:(审核组长)批准人:(管理者代表)
2.组成审核组
在进行内审前,管理代表应指派审核组长和审核组成员。在选择审核组长和审核组成员时,必须考虑以下因素:
(1)资格:必须是经过培训并由组织任命的内审员,特殊情况下,审核组成可吸收技术专家,但需要批准。
(2)业务范围:内审员应与受审部门无直接的责任关系,其专业最好与受审部门业务相适应,但也不强求要专业一致。
(3)经验与能力:审核组长要有较多审核经验,并有组织管理整个审核工作的能力。
(4)为受审部门所接受:管理者代表或审核组长在决定审核组成员以前应征得受审核部门的同意,当受审核部门不肯接受委派的内审员时,可考虑另选内审员。
审核组长的职责与活动包括:
(1)负责与管理者代表商定审核的范围。
(2)组建审核组,对人员的选用上,应对潜在的利益冲突因素予以考虑。
(3)获取实现审核目的所需要的背景材料。
(4)制定并传达审核计划,必要时与管理者代表、受审核部门和审核组成员磋商。
(5)协调工作文件(如检查表等)的制定,向审核组发布简要指令。
(6)及时发现审核目的的无法实现的情况,并向管理者代表方通报原因。
(7)在审核期间及其前后代表审核组与受核方商谈。
(8)及时向受审核方通知不符合的审核情况。
(9)及时向管理代表清晰、明确地通报审核情况。
(10)组织跟踪审核。
3.收集并审阅有关文件 收集与受审核部门有关的程序文件,以标准、手册、合同及法律、法规为依据,审核程序文件的符合性,检查相关程序文件的接口是否明确、协调。审阅该部门重要的记录,如内外审核报告,不合格报告,纠正措施实施记录。
4.编制检查表
检查表的格式没有统一的要求,企业可根据自己的习惯设计合适的表格,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例3为供参考示例)
[例3] HSE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检查表
见表
(1)受审核部门、审核时间、审核员。
(2)审核项目和要点:依据标准或文件,列出审核的内容,主要解决“查什么”的问题。
(3)审核方法:列出审核的步骤和具体方法,主要解决“怎么查”的问题。
(4)审核记录。
5.通知受审核部门并约定审核时间
虽然在体系内部审核计划中规定了对某部门或其要素的审核时间,但审核组长仍应在审核前3~5日与受审核部门接触,约定具体的审核时间,确定受审部门的发言人和陪同人员以及审核中双方关心的其他问题,使审核能顺利进行。
HSE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实施(4)
审核组在完成了全部准备工作以后,就可按预先约定的日期和时间到受审核方实施审核。实施审核的步骤和这个阶段工作内容主要有以下几项:
(1)召开一次简短的首次会议;
(2)进行现场审核;
(3)确定不符合项并编写不符合报告;
(4)汇总分析审核结果;
(5)召开末次会议,宣布审核结果;
(6)编写审核报告。
以下对这些工作内容逐项加以说明。
1.召开首次会议
首次会议是由审核组长召开的一次会议,首次会议应包括以下内容:
(1)向受审核部门介绍审核组成员;
(2)评审审核范围、目的和计划,共同认可审核进度表;
(3)简要介绍审核中采用的方法和程序;
(4)在审核组和受审核部门之间建立正式联络渠道;
(5)确认已具备审核组所需的资源与设备;
(6)确认末次会议的日期和时间;
(7)审查审核组工作开展中的现场安全条件和应急程序。
这些也是审核组长应在首次会议发言的主要内容。内部审核的首次会议无论在内容和召开形式上都可适当简化。受审核方的领导、受审部门人员及陪同人中应参加首次会议。如领导不能亲自参加,必须指定代表参加。
2.现场审核
首次会议后应立即入现场审核。现场审核是审核员寻找客观证据的过程,是整个审核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所以要认真做好。在现场审核中,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审核组长要控制审核的全过程。控制审核进度、审核计划、气氛、纪律、客观性、审核结果。
(2)要科学地选择样本。选择样本时应考虑到部门HSE问题的复杂性。一般来说,企业的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和重大风险因素及对风险削减的控制情况在审核中都应涉及到。在对文件、数据抽样时要体现随机过程。
(3)充分利用检查表。在准备阶段,审核员已经付出很多精力编制检查表,并且在编制检查表的过程中已经审阅了体系文件,已经有了针对性。因此在审核时应充分利用检查表,不要轻易偏离检查表提问题。当然也要注意不能过分信赖检查表,真正找出不符合的原因还需要进行跟踪提问。
(4)当发现不符合时,应追根溯源。有的不符合项问题比较复杂,不能光从表现现象判定,要从多方面取证。(5)受审核方共同确认事实。当发现不符合时,审核方应尽量征得受审核方的认可,并使受审核部门同意采取纠正措施,如果受审核部门确实有真实的客观证据能够推翻某个不符合项,审核方应撤消该不符合。
(6)始终保护审核员应遵守的诫律。审核员在整个审核过程中都应保持客观、公正、认真、明确、有礼貌和为受核方保密。
3.确定不符合和编写不符合报告
HSE管理体系审核中的不符合是指那些违背审核准则的审核发现。对审核中收集的客观证据进行归纳、分析、比照约定的审核准则,即可确定不符合项,通过不符合项有以下几种情形。
(1)体系性不符合:HSE管理体系文件没有完全达到SY/T6276-1997标准的要求,即文件的规定不符合标准。
(2)实施性不符合:HSE管理体系实施未按文件规定执行,即运行实施不符合文件规定。
(3)效果性不符合:体系运行结果未达到计划的目标、指标,即效果不符合所建立的目标。
(4)法规性不符合:体系运行的HSE行为未达到HSE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规定,即HSE行为不符合法规要求。
根据审核结果与审核准则相偏离的严重程度,以及不采取措施带来的可能后果的严重性,可将不符合分为两类:严重不符合和一般(轻微)不符合。
编写不符合报告,是内审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例4不符合示例,以供参考。
[例4] 不符合报告
见表
4.审核结果的汇总分析
有了若干份不符合报告,还不能在末次会议上对审核发表结论性意见,还应对审核的结果作一次汇总分析。汇总分析可以在末次会议前召开一次全体审核组成员会议上进行,以便以受审部门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工作做一次总体评价。
汇总分析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从发现的不符合项入手。分析不符合项的总数中严重不符合、一般不符合各有多少项。如果审核是按部门进行的,则列出其不符合项涉及哪些要素,其中哪些要素最多或最严重,有了这些数据,大致可以说明这个部门的薄弱环节是什么了。
(2)从历史和趋势入手。将上次审核发现的不符合的总数及其构成与这次相比较来看体系是在持续改进不是退步。从对上次纠正措施完成的情况及有效性的分析也可看出管理进步和不足的情况。
在这些汇总分析的基础上呆以总结成整个体系的建立,实施上有哪些薄弱环节及其严重程度,从而得出整体性的结论性意见。
5.召开末次会议
在现场审核即收集证据及做出审核发现之后和编写审核报告之前,审核员应与企业的管理者和受审部门的负责人员举行末次会议,其主要目的是向受审核部门介绍审核发现,能使他们清楚地理解和认识审核发现的事实根据。
末次会议的内容如下:
(1)与会者签到。审核组、受审核部门、与会者在表格上签名。
(2)重早审核目的、审核范围和审核准则。
(3)总结。审核组长对企业的HSE管理体系实施的有效性做出基本评价,提出体系运行的薄弱环节和不符合要点。
(4)宣读不符合报告。审核组长(也可以是审核员)宣读不符合报告,并提醒受审核部门是否理解不符合事实。
(5)说明抽样的局限性。审核组长应说明审核是一种抽样活动,带有一定的风险性和局限性;发现不符合项的部门未必是惟一的存在不符合的部门,其他存在不符合项的地方也可能未被查到,要求受审核方举一反三,改进HSE管理体系。但审核组应力求使审核结果公正、客观和准确。
(6)澄清。应让受审核部门有机会对于不符合项提出意见,包括某些措词修正。审核组在可能情况下应表现一定灵活性,考虑意见的接受。
(7)纠正措施要求。审核组长应提出对纠正措施的要求,包括纠正措施完成期限和追踪验证或监督审核方式的要求。
(8)领导表态。在末次会议上企业的领导可就审核结论和纠正措施要求和作简短表态,适当说明今后的打算。
(9)末次会议结束。当末次会议所有议程完成,受审核方没有任何异议时,审核组长可宣布末次会议结束。
在末次会议上审核组长应就整体HSE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适宜性、充分性做了总体评价和结论。结论应全面总结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工作的成绩和问题。
6.编写审核报告
审核报告由审核组长编写,或在审核组长的指导下审核组成员编写,审核组长对审核报告的准确性与完整性负责。审核报告涉及的项目应为审核计划中所决定的,编写过程中如欲对此有所变动,应取得有关各方的一致同意。
审核报告应包括审核发现的概要,报告中包含下列内容:
(1)审核目的、范围和计划。
(2)审核组成员和受审部门。
(3)审核的持续时间和日期。
(4)审核所依据的文件。
(5)审核过程的简介,包括审核期间遇到障碍。
(6)不符合项目的数量、分布(将全部不符合项作为报告的附件)。
(7)审核结论,如:
①HSE管理体系对审核准则的符合情况;
②体系是否得到了正确的实施与保持;
③内部管理评审过程是否足以确保HSE管理体系的持续适用性与有效性。
(8)审核报告的分发清单
7.纠正措施及其跟踪
1)纠正措施及其跟踪的重要性
在内审中纠正措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内审的重点在于发现体系的问题加以纠正,使体系得到不断改进,因此内部审核在现场审核完成及审核报告发表后,审核组和管理者代表仍要花许多精力促进纠正措施计划的有效实施。审核组应对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追踪,其重要性在于:
(1)使受审部门对已形成的不符合项进行清理和总结,彻底解决过去出现的问题,防止HSE管理体系运行受到影响。
(2)监控受审部门对现存在的不符合采取的措施,防止其滋生、蔓延或进一步扩大,造成更大的不良后果。
(3)最重要的督促受审部门认真分析原因,防止再发生,立足于改进HSE管理体系,为未来体系的运行创造良好的条件。
2)纠正措施的跟踪原则
纠正措施的跟踪是HSE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重要阶段,其原则是:
(1)所有在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必须由受审部门切实采取纠正措施,内审员进行跟踪验证,形成闭环。
(2)根据不符合的性质或程序,可采用不同的纠正措施,跟踪验证方式:
①对受审部门再次组织部门要素的现场审核以检查纠正措施的效果,这适用于严重不符合项或只有到现场才能验证的轻微不符合项的纠正措施跟踪。
②受审部门提交纠正措施的实施记录,审核员据此验证其是否已完成,这适用于一般不符合项的纠正措施跟踪。
③在下次内部审核时再予复查,这适用于短期内无法完成而又制定了纠正措施计划的一般不符合项的跟踪验证。
3)纠正措施完成期限
(1)严重不符合项一般在三个月内完成,其中由相当数量同类性质的轻微不符合形成的严重不符合项完成时间可再短些。
(2)一般不符合项在一个月内完成。
5.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 篇五
一、简答题(共30分。第6小题6分,其他小题各3分)
1.何为第一方审核、第二方审核、第三方审核?
答:第一方审核,由组织自己或以组织的名义进行,用于管理评审和其他内部目的,可作为组织自我合格声明的基础。
第二方审核由组织的相关方(如顾客)或由其他人员以相关方的名义进行。
第三方审核由外部独立的审核组织进行,如那些对与GB/T19001或GB/T24001要求的符合性提供认证或注册的机构。
2.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目的是什么?
答:内审的目的:通过定期内部审核,验证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求,是否得到有效实施、保持和改进,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性和有效性,为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提供证据。
3.何为审核证据?
答:审核证据
与审核准则有关的并且能够证实的记录、事实陈述或其他信息。注:审核证据可以是定性的或定量的。
4.内部审核遵循什么原则?
答:内部审核应遵循的原则是:
1)独立性:审核的公正性和审核结论的客观性的基础
2)基于证据的方法:在一个系统的审核过程中,得出可信的和可重视的审
核结论的合理方法
5.何为不合格?
答:不合格即:未满足要求
6.我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把不合格分成几个等级?分别是指什么? 答:我公司将不合格分为两个等级,即为一般不合格和严重不合格
7.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员应具备什么素质?
答:审核员应当具备以下素质:
a)有道德,即公正、可靠、忠诚、诚实和谨慎;
b)思想开明,即愿意考虑不同意见或观点;
c)善于交往,即灵活地与人交往;
第1页/共3页
d)善于观察,即主动地认识周围环境和活动; e)有感知力,即能本能地了解和理解环境; f)适应力强,即容易适应不同情况; g)坚忍不拔,即对实现目的坚持不懈; h)明断,即根据逻辑推理和分析及时得出结论; i)自立,即在同其他人有效交往中独立工作并发挥作用。8.我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的职责主要是什么?
答:a)遵守相应的质量管理审核要求,履行被赋予的职责;
b)观察结果形成文件,报告审核结果;
c)验证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d)整理内部审核有关的文件,缴质量管理部保存;
e)配合并支持审核组长的工作。
9.如果审核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在2010年6月7日后运行情况,应遵循的依据主要是什么?
答:依据主要有:
1)GB/T 19001-2008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2)公司2010版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3)《天通苑经济适用住房物业服务标准》(见京顺物总字〔2010〕45号文件)
4)相关法律法规
二、判断正误(共30分。每小题3分。对正确的,在题后括号中打“√”;对错误的,在题后括号中打“×”)
1.GB/T 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为审核方案的管理、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实施以及审核员的能力和评价提供了指南。(×)
2.接受过内审员资格培训,但未获得内审员资格证书,也可以从事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工作。(×)
3.甲公司刚开始贯彻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由于管理人才匮乏,甲公司总经理就与临近的同行业的乙公司领导商定,由乙公司总工程师兼任甲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甲公司总经理这一做法是正确的。(×)
4.甲公司与福得电梯公司准备签订电梯运行管理与维修养护合同。由于两家公司比较熟悉,甲公司负责人指示:可以先执行合同,再走合同评审程序。这种做法是正确的。(×)
5.一般情况下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由总经理负责。(×)
6.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首次会议和开次会议都由管理者代表主持。(√)
7.在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中,《不合格报告》由审核组长开出。(√)
8.对在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项的整改,如果需要延期完
成,须经管理者代表批准。(√)
9.在内部审核中,陪同人员提到,由于运行电工岗位缺员,已经有1个月未对小区配电室进行巡检,所幸没有发生事故。审核员据此开具了《不合格报告》。审核员的做法是正确的。(√)
10.在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中,文件管理员请审核员阅读本单位负责人在公司办公自动化系统中所作的批示,以证明被检查的工作是由负责人决定实施的。文件管理员这种做法是正确的。(√)
三、论述题(40分。答案可以写在背面,也可另附纸张)
谈谈你对公司以往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看法;谈谈你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工作的建议。
6.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 篇六
文件编号:JL-PG-0921
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报告
一、内部审核时间:2010.11.02~2010.11.04
二、受审核部门:
总经理、管理者代表、办公室、品管部、市场部、生产部、技术部
三、内部审核组成员名单 组长:
组员:
四、内部审核目的
1.检查和评价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策划的要求,是否符合GB/T19001-2008标准的规定和《强制性产品工厂质量保证能能力要求》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验证体系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的有效性、充分性;
2.检查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在各职能部门的贯彻实施情况;
3.通过审核进一步验证认证产品的一致性符合程度,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可操作性; 4.检查如何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顾客满意和与顾客沟通过程,增强满足顾客要求意识。
五、审核范围
CATV传输产品及相关产品、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用户接收解码器的生产和服务全过程涉及到的所有部门和场所。
六、审核依据 1.GB/T19001-2008标准;
2.强制性产品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
3.公司所策划和制定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技术规范以及相关规定; 4.公司提供产品所适用的法律法规; 5.必要时相关产品销售合同和质量计划。
七、审核方式
1、与最高管理层人员座谈贯彻实施标准的“领导作用”情况;
2、听取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对自己职责权限情况以及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体系运行状况描述;
3、根据“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日程安排表”,由审核小组分别到应所审的职能部门对其应实施标准的章节条款现场审查。对质量体系实施结果收集客观证据。审核采用抽样
成都英集电子高科技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JL-PG-0921 方法进行;
4、对部门工作现场和生产岗位作业现场的环境适宜性,设备设施管理等状况进行检查。
八、审核过程综述
本次审核是质量体系按GB/T19001-2008标准要求认证后实施的一次全面内部审核。按《质量手册》以及《内部审核控制程序》,编制了内审计划及审核实施计划。审核组成员由2人组成,为了保证审核的公证性,审核员不参与自己工作的审核。
审核采用过程方法,按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中的要素编制了内审检查表。在各部门配合下,按审核计划安排,分别到部门、现场,采用面谈、现场观察、抽查质量体系文件及质量体系运行产生的质量记录等方式,经过为期3天的全面审核,审核组审核了包括总经理、管理者代表、市场部、技术部、生产部等5个职能部门,涉及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中的全部条款。并验证了上次内审及外审不符合项的整改情况。
本次审核共发现严重不符合项0项,一般不符合项1项,具体分步情况见《不符合项分步表》。
九、对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综合评价:
1.最高管理者带动员工对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具有明确的认识,能履行其管理承诺,管理职责明确,重视并参与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保持和推动持续改进活动。
2.建立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适合于组织的特点,体现了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并在组织内得到沟通和理解,质量目标得到了有效分解和实施,且具有可测量性;
3.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建立和实施经现场审核表明,其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基本满足要求;质量体系文件基本能适应过程的需求。
4.关键特性、重要/特殊过程、活动,其人力资源的能力、意识和培训,基础设施的确定、提供和维护,工作环境达到产品所需的要求等基本适宜、有效,能为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体系有效性,满足顾客要求及增强顾客满意程度提供保证。
5.产品实现过程进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能满足顾客、适用法律、法规和预期用途的要求,过程和产品监视和测量活动,基本符合策划安排,提供记录表明产品/服务实现符合接收准则;
6.对顾客投诉或反馈,进行了及时有效地处理;并针对顾客满意度进行了有效的调查和统计分析,以持续满足顾客的需求。
7.公司能通过对产品、过程的监视和测量、顾客的反馈、不合格品控制、内审、管理评审、数据分析等有系统的获得与产品质量有关的信息,并对此进行深入分析以获得持续改
成都英集电子高科技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JL-PG-0921
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机会。公司于2010年元月份修改了质量目标,质量目标更具有可测量性。公司于2010年9月份修改了《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以及 成都英集电子高科技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JL-PG-0921
完成整改。
十三、审核报告发放范围:
公司高层领导,体系覆盖的各职能部门。
十二、附件(共4项,共6页)
1、内审计划(共1页)
2、审核实施计划(共2页)
3、不符合报告单(共1份)
4、不符合项分布表(共1页)
5、内审首(末)会议签到表(1页)
审核组长:
日期:
批准:
7.浅析实验室管理体系中的内部审核 篇七
内审是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2006年06月01日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发布) 中两个重要管理要素, 是实验室的质量体系运行中最重要的环节, 在GB/T 15481—2000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T 1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等技术文本中都有提到。笔者在多年从事检测/校准实验室评审及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的工作中发现有不少检验机构在进行内审时对其概念认识模糊, 有混淆现象发生, 致使相关体系管理工作做法有所偏离, 导致问题出现。本文就实验室内审的概念、性质、关联, 及对实验室内审方法加以阐述, 供大家参考。
1 内审的定义及性质特点
1.1 内审定义:
内部审核是实验室体系运行中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 是一种自我改进的机制。内部审核是由质量负责人根据预定时间和内审程序负责策划和组织, 由内审员负责实施, 周期地对组织进行内部审核, 检查组织的各项活动是否持续有效符合质量体系和准则的要求。
1.2 内部审核性质:
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重要管理要素, 是管理工作开展的必要环节。其特点是:计划性、系统性、合理性、独立性。1计划性。内部审核是质量负责人根据预定时间和内审程序负责策划和组织, 需编制内审计划。2系统性。内部审核是由质量负责人组织, 依据内审计划由内审员进行实施, 内部审核是根据体系文件, 对机构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检查。3合理性。内部审核是依据体系文件及程序文件编制安排的活动, 必须具备合理、科学可操作性。4独立性。内部审核是机构管理体系运行的重要管理环节, 是具有独立性的过程, 内部审核是被授权的活动, 授权可来自管理者、实验室的规定、合同的要求、审核委托方以及法律法规的要求等;内审员应具有开展相应内审工作的能力, 且是与受审核活动无直接责任的人员, 在整个内审过程中应保持公正、避免利益冲突的活动。
1.3 内部审核特点:
内审的特点是机构按照管理程序, 由机构自身对自身采取的一种内部核查程序, 用以发现机构运行的不符合项, 并对发现的不符合项进行输出, 最终进行改进及预防, 概括说就是自身采取的内部审查活动;内部审核具有周期性特点, 是机构依据体系文件对自身运行定期采取检查的活动;内部审核具输出特点, 是机构用以核查自身体系运行的一个重要管理手段, 对内审发现的不符合项进行输出, 然后根据输出项依据相关程序进行纠正和预防。
2 内部审核的目的和作用
2.1 内部审核的目的:
内部审核是为了确保实验室质量体系及技术活动的有效性和符合性, 根据其输出项及时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 进而实现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改进。
2.2 内部审核的作用:
质量体系的运行需要持续地进行监督管理, 才能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这种连续的监督管理活动主要是通过内审来完成, 其对质量体系正常运转起着监督、自我修复作用。
3 内部审核工作做法
3.1 内审工作的授权
内审是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活动, 在机构内是完全独立于被审查方, 是需要机构最高管理者授权, 由内审员实施的审查活动。对审核方案管理应由组织最高管理者进行授权, 这一点在“准则”虽没明确。但是可以从两方面加以理解:第一在体系管理工作中, 内部审核是为获得证据, 对其进行客观评价, 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 并形成文件的过程。对审核方案的管理予以授权, 主要是为了职责明确, 对其审核结果负责。第二对内审管理的授权, 可以使组织内各部门对内审工作绝对配合, 使内审工作顺利完成, 这两点足以体现内审的系统性。
3.2 内审计划及方案的制定
内部审核是实验室体系管理中一重要环节, 须形成年度内审计划。在内审计划中应根据体系要素明确审核范围、依据、时间、频率、内审员等, 特别是时间频次, 应按照计划安排和程序要求规定编制次内审计划, 年度内审计划编制需体现其计划性及合理性。需按照以下几方面编制:
1实验室内审范围:内审应覆盖体系的各要素, 及各部门、岗位, 与质量体系相关的重要活动区域。2审核依据: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ISO17025:2005) 、本实验室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相关文件或要求。3内审时间及日程安排:科学合理安排内审时间, 防止工作冲突是基本要求, 提高内审工作效率, 合理配备物资供应、部门协调合作问题, 从而保证内审顺利进行。4内审员工作:内审执行者是由内审员进行, 内审员的指派需综合考虑, 内审员必须精通质量标准, 又要熟悉管理状况, 精通被审方的工作, 评审时合理分工依据内审计划, 及方案开展工作。内审员应独立于被评审方, 确保公正性, 这是内审独立性体现。
3.3 内审的实施
1首次会议:首次会议由内审组长主持召开, 管理者、内审组全体成员、技术负责人、受审部门负责人、关键岗位人员参加, 使受审方知悉审核目的、计划、范围, 介绍内审员及陪同内审人员, 内审采用方法和程序。确定审核期间的有关事宜及末次会时间安排。2现场审核:内审员分工后开始进行现场评审, 收集客观证据, 如, 通过检查现场实验, 询问被审方人员, 查阅文件资料, 查看原始记录等。现场评审以事实为依据, 以审核准则等文件要求为准绳, 按照内审方案及现场核查表进行审核, 做出公正判断。对发现的不符合项与被审方确认, 使其接受并认可。3内审组会议:交流内审情况, 开出不符合项报告, 审核不符合项跟踪分工, 准备末次会材料。4召开内审末次会:有内审组长主持, 管理者、内审组全体成员、技术负责人、受审部门负责人、关键岗位人员参加, 使受审方了解内审情况, 针对审核目的提出审核结论并对后续工作提出要求。5内审报告:内审组长编写内审报告, 内审报告须简明扼要, 对关键问题描述明确, 根据内审目的提出审核结论, 明确纠正措施要求。内审报告通过最高管理者审定后通过质量负责人下达给受审部门。
4 内审后续工作
纠正和纠正措施跟踪及验证:内部审核后续工作包括被审核方实施的内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的纠正措施以及内部审核员对其实施情况的跟踪审核和验证工作。这两项工作的完成直接关系到内审工作的成效, 是完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提高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内审的目的在于评价是否需要采取改进措施, 内部审核是管理评审信息重要输入, 每次内审之后, 都应导致体系质量改进, 管理精进, 这是衡量内审效果的重要标志。
5 结束语
总之, 内部审核是组织在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运行以后必须进行的一项管理活动。是对质量体系文件和标准进行理论与实践结合宣贯的一个有效监督过程。随着内审的实施, 纠正措施验证改进, 预防措施的实施, 将促使实验室更加完善体系文件, 处于良性的工作运营状态。使管理更加方便、严谨、有效。
摘要:内部审核是实验室体系管理中重要的管理要素, 文章就其性质特点及其与机构主体相互关联以及对实验室管理的作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内审,实验室,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吴建平, 周庆华.实验室内部审核实践[J].华南港工, 2009 (02) .
[2]沈燕.浅谈如何有效实施测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J].计量与测试技术, 2010 (12) .
8.供电企业应急管理审核研究 篇八
【关键词】供电企业;应急管理;审核
1.引言
供电企业是电力生产与供应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供电企业的应急响应与处置能力对电力事故发生后能否快速、有序地恢复电力供应起着绝定性作用,供电企业的应急响应与处置能力是由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决定的。供电企业应急管理审核是依据相应的审核标准,对被审核供电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符合性、有效性和适宜性进行的检查、评价活动。通过应急管理审核活动,可以有效查找供电企业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供电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改进方向,进而保证供电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水平的持续提升。
1.1应急管理审核的目的
应急管理审核的目的如下:
(1)审查和评定被审核对象的现有应急管理工作。
(2)查找被审核对象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指明被审核对象应急管理工作的改进方向。
(4)持续提升被审核对象应急管理工作的绩效。
1.2应急管理审核分类
应急管理审核通常包括如下三种类型:
(1)第一方应急管理审核:是由企业(被审核对象)组织本单位人员对自身进行的应急管理审核活动。
(2)第二方应急管理审核:是由企业(被审核对象)的上级单位或相关单位组织开展的应急管理审核活动。
(3)第三方应急管理审核:是由外部独立的审核服务组织开展的应急管理审核活动。
2.应急管理审核内容
供电企业应急管理审核需要从“应急管理机构设置工作”、“突发事件识别工作”、“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应急队伍管理工作”、“应急物资管理工作”、“应急培训与演练管理工作”、“应急联动管理工作”、“突发事件预警管理工作”、“应急响应管理工作”、“应急信息管理工作”和“应急检查、考核、回顾与总结工作”等11方面工作着眼,审核需要从11项工作的策划、执行、检查、改进(PDCA)四个方向进行系统审核。
2.1应急管理机构审核内容
2.2突发事件识别审核内容
2.3应急预案管理审核内容
2.4应急队伍管理审核内容
2.5应急物资管理审核内容
2.6应急培训与演练管理审核内容
2.7应急联动管理审核内容
2.8突发事件预警管理审核内容
2.9应急响应管理审核内容
2.10应急信息管理审核内容
2.11应急检查、考核、回顾与总结审核内容
3.应急管理审核工作机制
应急管理审核工作需要建立“人员资格确认机制”、“定期审核机制”、“问题改进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
3.1人员资格确认机制
人员资格确认机制是指审核人员需要经过专门的考试考核,通过考核后方能获得参与应急管理审核工作资格的管理机制。
(1)审核人员资格考试应考查人员的应急管理知识和审核技能的掌握程度。
(2)审核人员资格的有效期一般设定为2年,资格满2年后需要通过资格复审考试方能延续资格;取得资格后2年内未参加过审核工作的,需要重新进行考试获得资格。
3.2定期审核机制
定期审核机制是指需要按周期开展应急管理审核的工作机制。
(1)第一方应急管理审核的审核周期一般设定为半年,第二方应急管理审核的审核周期一般设定为1年,第三方应急管理审核的审核周期一般设定为2年。
(2)第一方应急管理审核一般由被审核单位组织实施,第二方应急管理审核一般由被审核单位的上级单位组织实施,第三方应急管理审核一般由指定的审核机构组织实施。
3.3问题改进机制
问题改进机制是指针对应急管理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该确保能够被有效改进的工作机制。
(1)在审核工作完成后,要求被审核单位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工作方案,改进工作方案应提交上级单位备案。
(2)被审核单位的上级单位负责监督和检查问题改进工作的落实情况。
(3)将问题改进情况作为下次审核的重点审核内容之一,进而推动问题改进工作的有效开展。
3.4绩效考核机制
绩效考核机制是指通过应急管理审核的评分来衡量应急管理工作绩效,对于绩效未达到预期目标的组织和岗位进行考核。
(1)被审核单位应设定审核评分总体目标,根据总体目标设定各审核要素评分目标。
(2)被审核单位在审核完成后根据各审核要素评分目标完成情况,对未达到目标的组织或岗位进行考核。
(3)上级单位也可以为下级单位设定绩效目标,并对未实现目标的下级单位进行考核。
4.应急管理审核实施流程
4.1总体流程
应急管理审核实施由以下6项连续性工作构成(如图1所示):
(1)审核工作组织策划。(2)召开审核启动会。
(3)审核人员分组审核。(4)编制审核报告。
(5)召开审核结束会议。(6)审核工作总结改进。
4.2流程说明
4.2.1审核工作组织策划
成立审核工作组负责审核工作的组织与实施,明确审核工作组的组长和组员构成,并根据审核工作实施需要成立不同的审核小组,分别负责对应应急管理模块的审核工作。
审核工作组负责编制《审核策划实施方案》,在方案中明确审核对象、审核时间、审核工作分工、审核工作进程安排等事项。
4.2.2召开审核启动会
审核工作组与被审核单位联合召开审核启动会议,通过会议明确审核工作目标和审核工作进程安排,并要求被审核单位全面配合审核工作组的工作。
4.2.3审核人员分组审核
按照《审核策划实施方案》确定的审核工作分工,审核小组对被审核单位的文档资料和现场情况进行审核。
4.2.4编制审核报告
各审核小组根据资料和现场审核结果,编制本组的小组审核报告;审核工作组对各小组审核报告进行汇总和编辑,完成本次审核《审核报告》。
4.2.5召开审核结束会议
审核工作组与被审核单位联合召开审核结束会议,审核工作组宣读《审核报告》,重点说明被审核单位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并要求被审核单位指定针对不足之处制定可行的改进方案。
4.2.6审核工作总结改进
审核工作组召开内部会议,针对审核组织策划和审核实施工作中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给出改进建议,确保审核工作的持续改进。
5.结论
本文从“应急管理机构设置工作”、“突发事件识别工作”、“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应急队伍管理工作”、“应急物资管理工作”、“应急培训与演练管理工作”、“应急联动管理工作”、“突发事件预警管理工作”、“应急响应管理工作”、“应急信息管理工作”和“应急检查、考核、回顾与总结工作”等11个方面明确了供电企业应急管理审核的内容,建立了“人员资格确认机制”、“定期审核机制”、“问题改进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4项应急管理审核机制,给出了包含“审核工作组织策划”、“召开审核启动会”、“审核人员分组审核”、“编制审核报告”、“召开审核结束会议”和“审核工作总结改进”6项连续性工作的应急管理审核实施流程。 [科]
【参考文献】
[1]姜平.突发事件应急管理[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1.
[2]王宗军.综合评价的方法、问题及其研究趋势.管理科学学报,1998(1):73~79.
[3]冯珊.多目标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94(6):17~23.
【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推荐阅读:
内部管理体系审核报告11-02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重点探析10-01
管理体系审核指南试题10-08
hse体系审核08-21
企业内部沟通体系10-02
谈电力工程项目内部控制体系建立论文09-07
报销单据审核管理规定09-19
处方审核质量管理小组09-22